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交流

六年级语文教学交流

时间:2023-08-03 17:27: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级语文教学交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六年级语文教学交流

第1篇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适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教师在教学时惯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根据生活实际,进行联想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在语文课堂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六年级的学生,相较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特有的一些天性,在他们身上依然有展现,如好奇心重、思维活跃、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身上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为教师情境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便利。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在春节的时候有哪些好玩又有趣的事情始终停留在自己的脑海中。通过学生的回忆,做好课前导入,这样学生在正式学习课文时,就不会与课文产生距离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是新课改之后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更加轻松活泼,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要。

因此,要想提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学会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的学习过程中,该组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调查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并进行讨论。在课堂上,学生一开始可能会比较拘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在这种时候,就应当做好知识学习的指引者,抛砖引玉,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自己所见到的一些有趣的民风民俗讲给学生听,调节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开流,如藏族地区的转山、藏历新年的庆祝仪式、傣族的泼水节等,教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开口,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一些障碍。这样,不但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自信,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反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沉闷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几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学结“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他的身上有哪些特色”,引导班上的学生思考。再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将这个童话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走入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作者其他的一些童话故事进行对比,尽量让学生对文章有更为深入的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Z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的讲解枯燥无味,学习也缺乏激情,但是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有所提升。

例如,在语文教材中经常会有“口语交际”的活动,课后也有不少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进行实践才能够完成的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根据这些教学活动,适当地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如在学习完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文章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一组课文里都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积累的知识,在班级里开展外国名著阅读的主题班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总之,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并非一两节课就能够完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熏陶,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时要想真正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知识总结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要实现对小学阶段知识的融会贯通,还需要为初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能力基础,因而可以说小学六年级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本文将立足于小学六年级对这一阶段的教学经验进行相关的总结论述。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六年级 教学

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课堂教学无疑是最传统也最为有效的教学形式,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作为衔接小学与初中的六年级阶段。在小学六年级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教学素养,还要积极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不断在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上提升自己,灵活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切实提升每一名学生的素质能力,语文作为小学时期重要的教学课程更是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以下笔者将针对六年级语文的相关教学经验展开论述。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小学六年级属于小学的收尾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开展语文授课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对学生在这一时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付出努力。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须要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将阶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列入到工作内容中,另外,还要留心六年级学生同其他年级的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学习能力上的差别,根据学生自身的各方面特点与班级整体的状况调整教学计划,尽可能的满足整体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规划与设计,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相关问题展开真诚细致的讨论与交流,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则,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后要时常与学生针对学习与生活谈心,使学生能够在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具有动力。

二、鼓励学生通过持续的语文积累为文学创作打好基础

不论要做好什么事,都需要长期的积累与铺垫,语文学习同样如此。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做好积累,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积累方式,既不能使学生感到乏味,也不能脱离语文学习内容。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在六年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都有所提高,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更多的将自放归给学生。“读”就是语文自主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读”包括朗读、轻读与默读,对于读的内容也应当尽可能的涉略广泛丰富,或是对诗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诵,或是对课文精彩段落进行朗读与背诵,或是对成语进行积累与应用,或是对充满人生哲理的名人名言进行持久性的积累。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学生看到一些精彩的、自己喜欢的文学词句或者自己想到一些精彩的语句,不能只局限在一时的记忆中,而是可以将其写到笔记本中加以积累,这样在平常还可以随时进行翻看,强化记忆,真正做到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避免眼高手低现象的发生。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动笔意识,还可以以自身为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累热情,在阅读积累课上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并进行积累,定期举行阅读积累优秀笔记的展示,使学生逐渐规范自己的文学知识积累,例如,学生在写以“大无畏的精神”为主题的作文时,就可以从日常积累的相关专题中的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就可以运用到其中为作文增添色彩。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学生才能够真正在语文学习中做到“学有所得”,扎实的打牢基础才能够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重视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开展中的重要价值

语文教学一方面属于语文知识层面的教学,另一方面也属于思想层面的教育。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课本中的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优秀篇章显著增加,这些文学作品除了自身具有的文学艺术性之外,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展示的是深刻的思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在本质上还是属于一门思想教育的课程。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优良思想的熏陶,从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实现对思想发展的健康引导。

四、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课本以外的延伸

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知识水平相较于低年级的语文水平得到了提高,眼界有所开拓、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学课本上的知识教学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课堂教学开展的实际需求了,为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当突破课本知识教学局限,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课本以外的延伸。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的语文学习水平,在现代信息应用平台上进行有条理的、有针对的语文知识学习,从中更快的获取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实现语文学习课堂与课外的双结合,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学习,推动语文学习的高效开展,引导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为日后的拓展性学习提供借鉴。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初中学习的奠基时期,这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发挥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对于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侍迎春.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语文课【J】.学苑教育,2013(08)

【2】丁彩霞.关注学生需要,提高教学效率【J】.教育科研论坛,2009(07)

第3篇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南宁市教科所组织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观摩研讨活动”。活动结束后,我对六年级课堂的积极活跃与七年级课堂的被动沉闷,感触颇深。为什么仅仅相隔几个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变化竟如此之大?平时教学之余,针对初一新生在语文科目上存在的系列问题,也常有感叹、评论,也曾探讨过中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但这次观摩活动,引起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弥合、消融这种差距,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少点困惑,多点从容。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很多学生开始怀疑自己,开始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知识层面上来看,小学语文主要指“语言文字”,中学语文更偏向于“语言文学”。因此,小学语文侧重于认知、记忆、积累,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知识点反复讲、反复练,学生只要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就能保持较好成绩。而初中语文侧重于阅读、理解、表达,加上科目增多,课时紧张,教师讲课速度较快,课堂容量加大。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由此产生的断层,直接表现为学生成绩由八九十分下降为六七十分甚至不及格。

2.从学生生理、心理角度来看,六年级学生和初一学生存在的明显差异也不容忽视。虽然仅仅相差一年多的时间,但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大多数学生恰恰开始进入身体迅速发育期,心理发展也开始出现成人化倾向。这些身心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处于极不稳定的阶段,从而造成了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障碍。

3.从现行教育体制层面来看,有无升学的压力也是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因素。小学和初中,虽然同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但初中教师面临的压力与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是有区别的。小学毕业无选拔的分地段招生,大大减轻了学校及教师的压力,学生毕业时,基本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基于此,小学语文更多偏重浅层次教学,以鼓励学生为主;偏科现象严重,对于只是通过课堂考查的科目,很少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小学生大多过分依赖家长,作业往往依靠家长检查,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而进入初中,因为要面临中考选拔,常常几家欢乐几家愁。尤其是初一的教师,往往都是刚从初三循环下来的,刚经历过紧张的中考,自然清楚中考意味着什么,明白其中的压力有多大,因此也容易过分紧张。这种紧张与压力,无形中会让教师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加上初中学习课程的急剧增多,在客观上也对初一新生适应初中语文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脱节的客观现实,该如何消除这种脱节现象,使中小学语文教学平稳衔接,和谐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1.语文衔接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树立大教育观。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我们应立足的不是六年计划,而是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为中学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识字、看书的能力,掌握常用的汉字,初步打好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就说明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教学有着连贯性,学习的过程有着连续性。如果把培养学生比作盖楼,那么小学就是地基,这个地基打得好坏,直接影响初中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小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割裂开来,而应该多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并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断层。

对于初中教师来说,我们要尽量放慢脚步,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给学生聆听、思考、品味的时间,维护他们认真听讲的积极性,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减轻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平稳地过渡。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尽量防止学生成绩出现早分化、多分化。关键时刻不放弃每一个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更不要把学生语文成绩差的责任推到小学教师的身上。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成功的保证。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必须让学生坚守住良好的习惯。小学教师一定要一丝不苟地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训练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将好的学习习惯带入初中。我们不妨尝试每学期邀请几个优秀的中学生,为六年级学生作学习经验的介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知识的灌输融合到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更能出色地完成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激情,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

3.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多提供中小学语文教师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建立相关的中小学衔接教学的教研活动制度,定期开展观摩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围绕一个专题,扎扎实实地研讨一些问题。研讨活动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同时在相互听课之外,可尝试更开放一些,那就是小学教师上初一的课文,初中教师上小学的课文。这样的研讨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内容,了解语文课程目标在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能力训练点上各自的教学要求,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了解中小学之间不同的教学风格,更好地相互交流教学理念,相互学习教学方法,共同取长补短。

总而言之,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要在几个月内接受不同于以往的上课模式,承受很有冲击力的中学语文教学, 自然需要磨砺。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过程中,要少一点功利,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立足学生的未来,引领着他们感受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第4篇

为了秉承我校“起跑,一路争先”学校精神,提高这批学生的语文素质,找到制约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力求 “对症下方,有效提高”,我从调查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情况入手,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办法。

一、 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本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6个班共计724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喜欢怎样上语文课?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擅长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此次共发调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调查的要点是:

1.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喜欢哪方面?

2. 你爱上语文课吗?

3. 平时的语文家庭作业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支持你读课外书?

5.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6. 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

8.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哪方面有难度?

9. 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10. 课外阅读时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二、 学生语文素养情况简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724名学生中每月不读课外书的,三年级有10.2%,四年级有7.5%,五年级有8%,六年级有6.2%。每月只读一本课外书的,三年级有28.5%,四年级有30.6%,五年级有26.6%,六年级有28.4%。每月读2—3本课外书的,三年级优6.2%,四年级有45.4%,五年级有40.2%,六年级有44.3%。每阅读四本以上课外书的,三年级有9.4%,四年级有10%,五年级有15%,六年级有25.2%。

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主要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不浓厚。

学生大多数喜欢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话选》、《小学生作文选》等,对中国名著则读得少,在调查中问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现了一些笑话。事实说明了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课外书籍,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

(二)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的家庭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只限于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几本课外书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刚入小学时身边唯一的读物是语文书,这样的孩子语文素质怎么会好?

调查还表明,724名学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对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影响;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们忙于农活、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课外书随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但不会选择,对孩子看哪方面的书从来不过问。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师和家长一直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们整天背呀写呀算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在数学上,因为数学在考试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较大。他们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语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直至小学毕业才觉得语文水平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为时已晚了。调查表明:觉得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占35%,四年级占26%,五年级占28.5%,六年级占33.8%;觉得习作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占62%,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52%,六年级占40%。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读课外书”这个问题,说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读的”,三年级学生占45%,四年级占34%,五年级占26%,六年级占24%;说是“自己喜欢的”,三年级学生占38%,四年级占44%,五年级占42%,六年级占47%。对于课外阅读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回答“摘抄”的,三年级占66%,四年级占59%,五年级占38%,六年级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级占18%,四年级占31%,五年级占40%,六年级占47%;回答“写读后感”的,三年级占16%,四年级占10%,五年级占22%,六年级占25%。可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同时又不愿动笔写,因此语文素养也就很难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革新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呀、写呀、背呀,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跑来回。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太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树立“大语文”意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想让学生有这样宏观的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优美。

(二)创设良好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阅报栏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书刊;努力有效地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如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庭配合科学引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城里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三字经》,这足以说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对未来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贴上了卡片,写上了名称;每天让孩子看动画片,教孩子背古诗,唱儿歌;为孩子订了《早期教育》、《幼儿画报》等刊物。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学校读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农村孩子的父母、家长,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消闲,为了孩子,也爱上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我们农村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身教甚于言教,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带头爱上读书,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让孩子的身体精神比翼成长。

(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学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引导开展实践活动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然而,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课改十多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单一学科教学轻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第5篇

一、在诵读中积累

诵读是学生积累丰富语言的重要途径。苏教版语文教材在练习中有诵读与积累,古诗词、名言警句,古今贤篇等,重在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练习中编排了“爱我中华”的歌词,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首歌词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汉高祖刘邦在称帝后回故乡时所作的诗《大风歌》,全诗展现了一代帝王的英雄本色;还有《古今贤文》读书篇,重在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的方式、方法以及读书过程中的感受。以上这些教材内容,我基本上不讲授,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去体验情感,积累词、句,积淀语言。

二、在阅读中积累

注重课内阅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苏教版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的思想核心。所选入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文内容,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精讲多读,通过读把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阅读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生的四名学生,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如阅读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学生通过烟台的海的独特景观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感受到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在课外中积累

学习语文仅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应加大课外阅读积累。收集相关的古诗词、歇后语、俗语、名言警句等,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内容。还让学生把积累的内容进行分类抄写在黑板上,利用课前三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诵读,如分组读、齐读、比赛背等,持之以恒,从不间断。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背诵的兴趣。每天同学们都能聆听好词佳句,耳濡目染中名言警句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这样坚持不懈地训练下去,一定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四、在生活中积累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是相等的。即语文学习的范围应等同于生活的范围。语文资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丰富,语文教学应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和运用。做到四个相合:课内与课外相结;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与学校各项活动相结合;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语文教学的积累和运用要放在包罗万象的生活中去,生活中呈现出各种运用语文的具体可感的情景,它比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多姿多彩,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要教会学生尽可能地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通过听、说、读、写积累富有生活气息的语文材料,吸收丰富的生活营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培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在运用中积累

第6篇

一、都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注重“义理”教育

“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文道统一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古人对文道关系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他们提倡“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强调文章必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叶圣陶说过,在语文教学中,“道”与“文”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由讲究文道统一,注重“义理”教育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占相当大的比例。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正如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所指出的,“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又在“教学建议”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离开教材思想内容的纯工具训练,是课程标准所反对的。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空泛分析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是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应该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循环往复,“润物细无声”,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勇敢和善良:小说《卡罗琳的第一百件事》、小说《数星星》;杰出人物《狂人玛吉》、小说《泽利》、诗歌《妇女》。教材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介绍,旨在教育学生像他们那样沉着冷静、不畏困难、勇敢地挑战困难。

日本的《只要翻过那座山》等,也可见日本语文教材也较重视"义理"教育。长期以来,日本语文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可以说和我们传统教育观念是非常相像的。日本人采用汉字,日本学者有许多与中国学者一样能用汉文写作,既能赋诗,亦能著文。在日本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中文对它的影响。李庆是一个住日学者,他在日本执教十余年。他曾经在《日本汉学史》中对近代日本汉学史的全盘研究,主要以明治维新以后,尤其是20世纪的汉学为重点。在这之前也有涉猎,但只是提纲挈领,而于明治以后,则尽量详细论述,不厌其烦。所以这部著作计划要写五卷之多,现在出版的只是第一卷,只是讲日本近代汉学的起源与确立。这一卷的特点是材料详尽,读者尽可以将其当成工具书来使用,举凡日本近代汉学上的重要人物及其著述,在这里都要涉及到,重要人物则加以详细介绍。而且该书的主体部分实际上就是以重要汉学家为主线来展开的。《日本汉学史》还试图解决日本汉学的来源,日本汉学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以及日本汉学与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的关系。其中如对“尧舜抹杀论”的论争就很有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者不但从自己的角度研究汉学,而且接受西方诸如专门史一类的新概念,来编写中国的学术史,例如,中国文学史的编纂日本人就先于中国人本身。这一特点在本书也有所反映。与此同时,因为作者将日本汉学看成是世界汉学的一部分,所以每一个时期都简要地提及同期西方汉学的主要成就,以资比较,让人看出日本汉学的特点来。

二、都以学生的阅读培养为中心

阅读,对于一个正常的、当代人来说,大概和吃饭穿衣、婚姻嫁娶、成家立业、生老病死一样,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食”便成了生存的第一要义。人们在谋求生理需要之食、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又在谋求精神需要之食、创造精神财富。因为人是有精神的。人不仅有生理之需,亦有精神之求。社会财富仅有物质财富是不完整的财富,物质财富加精神财富才构成了完整的社会财富。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都需要交流,社会财富交流的方式是经济,精神财富即文化财富也需要交流,需要传承,需要载体,于是便有了语言,先是口头语言,口头语言作为文化、思想、情感的交流、传承的载体或形式,有它的局限性,受时空的限制,于是便有了文字,有了书面语言,也就有了文章。于是,便有了阅读。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写文章最直接、最简单的目的是让人读,读文章虽然是吃饱饭才能做的事情,虽不如吃饭那样重要,但经曹子桓这样一说,和吃饭这样人生第一大事也差不了哪去。吃饭可以养活肌体,读书则可以养活精神;由此观之,吃饭是人生大事,读书也是人生大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核心内容。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日本的语文教材都把它作为重点内容。人们把语文能力归结为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的也就是这四项基本的能力。从能力角度来说,这四项能力都是重要的,本无轻重之分。但是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从四项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从四项能力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程度来看,即谁对谁影响、作用更大一些;从阅读教学所占用时间和师生所投入的精力来看,从次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来看,阅读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教学诸个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其他教学的基础,对其他训练的影响、作用似乎更大一些,似乎在起着制约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主体中的主体。道理很简单,一个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他的写作能力则无从谈起,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识字无非是手段,目的是为阅读和习作做准备。至于过去不被重视的口语教学,虽然现在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然其“度”再高,也不能与阅读教学比肩。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虽然都是表达思想感情、进行交际的工具,但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来看,书面语言是比口头语言出现的晚的一种更高级的语言形式,使用书面语言是比使用口头语言更高级的语言能力,使用书面语言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口头语言可以在生活中自然习得,书面语言则必须经过专门的教学才能掌握。小学生入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曾经在全国推广过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和目前进行的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识字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学习所采取的措施。因此,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住阅读教学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复旦附中学生汤玫捷曾作为国际交流生,在美国一所知名中学学习一年,她告诉记者,美国基础教育体制很重视针对学生的文学阅读训练。用英语文学课来举例,九年级有必读的《远大前程》、莎士比亚喜剧和历史剧任选、近代短篇小说选集、当代小说两本,及诗歌选。到了十二年级,则要以莎士比亚全集为课本,并加以哲学文化理论。阅读能力的高低是美国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因为,若阅读能力低就不能理解诸如历史资料、科学报告和经济技术文件之类的重要资料,就无从下手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以,美国语文很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我们从六年级教材《文学宝库》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教材除了课堂阅读外,每个单元还开列了“书架”,用于推荐书目,简要介绍书目的内容。如,第一单元的“书架”推荐了五本书:(1)《整天》(大卫・麦考德),(2)《代王子受罚的男孩》(悉德・弗莱喜曼),(3)《弗瑞斯比夫人和涅姆鼠》(罗伯特・C奥布赖恩),(4)《六年级借宿生》(伊芙・邦庭)(5)《聪明人范西利莎》(约瑟夫・谢尔曼整理)。这些文章旨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日本的语文教材也很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翻阅日本母语教材,阅读教材的数量占了全部教材的一半以上。同样,在我国母语教材中,也很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国内的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进行分析了。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三、编排体系不一样

美国的语文教材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的内容主要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而文学类的内容主要有美国和英国各主要历史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欧洲和非西方著名作家的翻译作品,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语言和文学并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文学为主。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将语言知识、文学的学习都融于“选文”中,没有截然分开的语言和文学两大类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两者也各有特色。美国的文学类语言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编排体系。(1)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文学宝库》第三单元按“远方的文化”主题编排,“远方的文化”这一单元又细分为非洲探险、跨越时间、跨越国界三个小主题,分别对应的选文是,非洲探险:科学小品文《紧闭的门后》,小说《模仿树和叶子》;跨越时间:童话《鸽子王子》、科学小品文《城堡》;跨越国界:小说《横渡太平洋》、诗歌《东方地平线》、人物纪实《名字:诺姆贝瑞斯》。(2)按作品体裁编排。如,八年级文学教材《文学》(银级)按短篇小说、戏剧、纪实、散文、诗歌、美国民间文学、长篇小说分单元进行编排。(3)按历史时期编排。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大多按作品体裁进行编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文言文、文学评论等单元。日本的教材编排自成体系,但总的特点是比较灵活。

四、相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我国母语教材还做得不够

每年的诺贝尔颁奖,总能习惯性勾起国人的诺奖情结。无缘诺贝尔奖的现实一次次引发国人在观赏“花落谁家”中陷入失落,缩头深思。美国人为何频频获得诺贝尔奖?“大国梦上的诺贝尔奖瓶颈”“中国问鼎诺贝尔奖,除了时间还需什么”等连篇累牍的报道,更是让13亿国人陷入科研的悲情中久久不能散去。当然,个中的原因一言难尽。笔者认为,落伍的教材窒息了国人的创新思维,使“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科学家、文学家长期处在“慢半拍”的追随者境地,让国人长期与诺贝尔奖保持“一步之遥”。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何长期无缘诺贝尔奖?主流的意见是缺乏创新精神,而让创新精神疲软诸如科研体制、外行领导内行、科研立项体系等众多因素链中,教材具有“基因”般的地位。因为,诸如不合理的科研体制、外行领导内行、不完善的科研体系等因素是制约创新精神的“外因”,而低劣的教材能潜移默化的窒息创新精神,把保守、畏缩内化到人的无意识中里。作为知识的一种载体或曰媒介,教材不仅承担着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渊源,而且教材编写的体系框架,文字组合模式还潜移默化地熏染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塑造着学生运用知识的潜在能力。优秀的教材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启迪思维、让学生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让其终生受益;低劣的教材仅为学生堆砌过时的知识,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下不仅磨蚀学习兴趣还侵蚀学生自生的创新火化。而当众多的低劣教材构筑成学生获取新知的知识氛围时,创新精神也就在枯燥的教材营造的文字海洋中集体性的死去,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搬运工、留声机,而不是知识的酿蜜蜂,吃草挤奶牛。

反观获诺贝尔奖最多的美国,其教材特色与中国大不相同。教材厚、案例多且与理论相结合,更新快且有系统,体系灵活、语言生动形象、哲理丰富,读之让人深思。1957年前苏联先于美国把卫星送上天,美国朝野为此震动,1958年出台《国防教育法》,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改革力度,重视基础教育和创新教育,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最终让美国后来居上,至今称霸科研领域。不能否认,把长期无缘诺奖的责任打在弱小的教材身上,有让教材不能承受之重之嫌疑。然而,细节决定成败,教材问题仅是导致中国无缘诺奖因素链中隐蔽的一个细节。长期漠视这个细节,不获诺贝尔奖是小,窒息国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害苦一代人为大。

美、日母语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大多数教材的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思考题,包括由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到需要推理、判断的问题,涉及思维能力的各个层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如,日本教材上文所节选的《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要求学生多维度、多侧面地去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美国是一个崇尚创新的国家,其语文教材也很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都对此有要求。试以六年级《语言》教材为例,六年级《语言》教材第十二部分第一单元共有七篇课文,其中第一课介绍调查报告的定义及其结构,第二课讲解如何寻找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第四课介绍如何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第五课让学生评估获得的信息、留下与调查报告内容相关的材料,第六课教学生总结概括所获信息,做成笔记,第七课则要求学生运用分类、缩写、排序等技能组织笔记上的内容,写出提纲,完成调查报告(或论文)。教材注重“初选课题――重选课题――制定计划――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历程,让学生获得实践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切身感受。而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同样是调查报告,最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调查报告、怎样写调查报告,给两篇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少像美国语文教材不厌其烦地要学生亲自调查研究。不过,国人已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上海就较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如,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的《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就搞得比较成功,深受学生的喜欢。

五、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我国语文教材却未体现,或体现不够

第7篇

我于20xx年8月入嘉玛工作,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秉承“开开心心生活,踏踏实实工作”的原则,以“让每一个孩子进步,让每一个家长满意,让每一位领导放心”为目标,脚踏实地地走着嘉玛生活的每一步。在这1000多个日子里,我收获并快乐着。接下来,我就简单介绍自己的所得。

1、教研方面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并在学校外派听课活动中,能够认真做好记录,撰写听课有感,回校后及时向老师们分享交流。例如利用双休日,观摩了“现代与经典阅读教学活动”后,向全体语文教师作了《做一位甚聪惠的教师》的交流;听了南国学校《赠汪伦》一课后,撰写了听课随笔《赏识教育,让课堂一切皆有可能》,并得到了原茶山镇语文教研员陈碧瑜的好评;在新课程热点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讨与交流中,我凭借着自己的热情,肩负着学校及茶山镇领导对我的信任,三年来,我先后开展了两个课例研究,即《大自然的启示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走进童话世界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两个课例均作为开放课进行交流。《大自然的启示语文综合性学习展示会》作为茶山镇语文教学研讨面向镇全体语文教师开放,并得到了东莞市及茶山镇语文教研员的一致好评,为我校赢得了荣誉。同时,课件荣获华师教育集团课件类评比三等奖。教学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我痛并快乐着》在东莞市语文教研网上发表。

2、工作方面

XX-XX年度我担任405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在稳扎稳打的同时,创新性地开展活动。例如:我在班干选拔体制上,采用了“班干部竞选制”,并定期进行班干部技能培训;周五放学一改往日家长随便进入课室,教室纪律涣散,而是采取“门卫负责制”;即由学生干部负责,在走廊接待家长,做好签名接待工作,特别是对于个别表现好的同学,训练小干部让他们向家长汇报。这项举措得到了领导及家长的好评,同时我也在全体小学教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家长会《说说心里话》让孩子们把自己嘉玛的收获,成长的烦恼,对家长的建议等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进行了表白,家长们听了,有的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有的留下了激动的热泪,有的则在心底暗暗地自责……在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我们405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我本人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

XX-XX年度我除继续教课505班之外,还担任了年级组长的工作。在带领全组前进的路上,我本着为老师们服务,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在“嘉玛学校古诗文朗诵大赛”演出活动中,我站在全组的角度,对8个班的活动进行了统一策划,适当的安排了舞台的人文背景表演,使得舞台气氛及效果非常喜人。在家校沟通工作中,适时地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家长》《我心目中的好孩子》调查与评选活动。下学期四月份,我在宝宝出生前一天才休产假,当然在怀孕工作的日子里,我特别感谢校领导及同组老师的理解与关怀。

XX-XX年度,产假还没有结束,我就肩负起了毕业班的教学与级组管理的任务,尽管每天要一边工作,一边给嗷嗷待哺的孩子喂奶,但我并没有因此在教学与管理中有一点马虎。六年级要打翻身仗,学校给我们的压力怎能让我有一丝疏忽?我在开学伊始,就制定了详细的级组发展计划,并多次召开级组工作论坛会,学情分析会。“争创嘉玛优秀生”系列活动,我亲自策划与主持,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达到了激励的目的。同时,师生文体活动,学科竞技活动等层出不穷。在最后的统测中,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策划并主持的“毕业生典礼暨汇报演出活动”使学生对母校的感恩,对老师的感恩,对同学的感恩表现得淋漓尽致。

XX-XX年度我又一次接受了学校交给的艰巨任务——担任家长问题较多的401班的语文教师及四年级级组长工作。开学伊始,我就策划并召开了四年级家长会。在会上,我做了《营造和谐家校关系》的报告,报告中论述了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家长的新型关系。同时,就了解、信任、沟通、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我没有采用说教论坛的形式,而是通过截取发生在我7年教育生涯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给家长以点拨与暗示。会场内家长的回应更是格外的兴奋,掌声与微笑并存。会后,我还给家长布置了家庭作业,家长们欣然接受。

3、生活方面

我是一个对待生活有热情,特别喜欢创新活动的人。在嘉玛三年多的时间里,我特别感谢领导为我搭建了一个健康而良好的平台。曾经主持过“四年级师生元旦联欢会”、“嘉玛学校全体教工迎新年联欢会”、“嘉玛集团公司年度总结与联欢会”、“小学部教师开学茶话会”、“小学组班主任技能大赛”、“20xx年六年级毕业典礼暨联欢会”、“家长会”以及年级的学生活动等,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

回首往事,嘉玛给了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舞台,28岁的我也在用真诚与汗水演绎着生活的每一天。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后进生 转化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后进生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智力因素、家庭环境和小学教育有很大关系。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要求上进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后进生,希望自己变得优秀的想法最为强烈,只是因为长期的受挫感和外在折射回来的否定信息让他们无法自信起来,或者因为家庭环境的诸多原因干扰到自己,从而自暴自弃,越来越走向问题的反面。怎样转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后进生呢?本文将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后进生的转化方法。

一、与后进生多交流、做朋友,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后进生往往敏感于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师老是对后进生这样说:“你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你是我们最讨厌的”“惹麻烦的处处是你”等,这样的否定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会适得其反。与优生相比,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课内外活动中,教师应多与他们交流,与后进生做朋友,这样他会对教师产生兴趣,进而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会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一位后进生从小妈妈去世,上四年级时,他的性格已经变得倔强和叛逆了。他每天闯祸最多,而且无论你怎样说服他,他也不会说一句“我错了”。他每次语文考试都没有超过40分。他对待任何一个教师的态度都是高昂起头,用永不信任的眼光看你,对我也是一样。没办法的情况下,我对自己说:你不变,我变。从此,我每天都用爱的目光去迎接他的漠然,渐渐地,他的漠然淡了,也许他感受到了老师不嫌弃他,有时也很喜欢他,甚至对他比对别人都好。直到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我轻轻地摸着他的头对他说:“老师小时候和你一样,许多人都不喜欢,可是后来我听了老师的话,各方面有了进步,同学们愿意接近我了,我也有朋友了……”此时,他不说话,把头低下了,眼角也湿润了,过了一会儿,他轻轻地说:“老师,我错了!”我终于等到了这句话,多么不容易呀!

二、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在教学工作中,没有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后进生,而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比如有的学生爱好体育,有的学生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劳动等。针对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逐步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几年来,我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始终采取“发现―了解―转化”这一方法,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环境、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帮助其树立自信,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一般来说,后进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虽然他们对犯错误常表现得不在乎,但内心却常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揭短。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去爱护每一个后进生,尊重他们,竭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逐步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去年我接了一个新班级,有一位同学叫柳文强,升六年级时语文成绩40多分,据五年级教师说,他人聪明,就是不愿干,还要面子。了解这些后,在他第一次小测验不及格时我没有当众批评他,也没有要求家长签字。相反,我鼓励他说:“你由于基础弱,出现了较多错误,但也反映出你学习新知很认真,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就能弥补以前的不足。”在他第二次考不及格时,我又说:“这次你完全有能力考及格,只是不够细心,不要紧,马还有失前蹄的时候呢,下次努力。”之后有一天,当我批改他的日记时,上面写道:“老师这么看得起我,我要是再不考个及格分给他看看,也太没面子了。”我在心里偷偷地笑了。细心观察,上课时,他总是竖起耳朵,两眼闪闪发光,总想在我面前表现表现,我也总是尽量给他创造这样的机会。

三、积极地鼓励后进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

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因素有关,但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后进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地鼓励后进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

去年我遇到了一个学生,他叫毛文强,是学校多年来的问题学生。上第一节课,我让他读一段课文,结果全班学生笑了,因为一段课文里一半以上的字他读错了。他是六年级学生,认识的字却没有二年级学生认识的多。我心想: “六年级学生了,怎么就不如二年级学生呢?”从此我没有让他再读过课文,因为我怕其他同学的笑声会伤害他的自尊。对于这样的学生,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鼓励,因为他不爱学习,最重要的是没有自信,只有表扬和鼓励才能让他树立信心。我鼓励他首先把字写好,他的作业书写一有进步,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并不忘写上一些鼓励的评语,渐渐地他爱学习了。后来他总是比别人多写一些家庭作业,我会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一学期下来,他是全班进步最快的学生,毕业考试成绩也令我惊讶。

总之,小学语文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后进生转化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要积极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更多的后进生转化为好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02).

第9篇

[关键词]经典诗文;现代方式;传统文化;指导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05-02

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与思想。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现代的学习方式学习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一、坚持诵读,启迪思想

在学校的经典诵读计划基础上,我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计划,明确诵读篇目,保证诵读时间,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让优秀的中华经典陪伴于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的思想。

第一,落实每天晨读和每周一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每周的经典诵读交流分享课中,我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诵读活动,师生共同诵读经典、分享诵读心得,吸收精华,传承民族美德。

第二,依托小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悟读中华经典,引导学生领悟中华经典文化中的道德和智慧。

第三,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华经典文化的育人作用。我组织学生开展以仁爱、孝道、诚信、礼仪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展示经典诗文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

二、选好教材,落实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古诗文,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基本保证和训练平台。但是光靠语文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经典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选编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建立经典诵读的长效机制,更好地落实中华经典教育的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的学情与年级特点,选定教材和制定诵读计划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选定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必读教材: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二年级《声律启蒙》《朱子家训》《必背古诗75首》;三年级为《大学》和《论语》两部其中的片段;四年级《论语》《千家诗》;五年级为《中庸》和《诗经》两部其中的片段;六年级为《孟子》《春秋》《道德经》三部其中的片段。

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在诵读经典教学中,我把学校的经典诵读教材与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诵读内容有机结合,制订了一至六年级的诵读计划。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材,落实育人目标

除了按照预定的诵读计划选择经典诵读教材和落实教学目标之外,我还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灵活选择教材,落实育人目标。例如,当学生文明礼仪不够好时,低年级的经典诵读教学除了读《弟子规》之外,我还提前选择《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诵读。如,子曰: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过此类诵读活动,来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

三、创新载体,激发兴趣

在吟诵、吟唱、小组合作诵读等经典诵读活动中,我发现学生诵读热情最高的是自己选择富有童趣的诵读方式。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论语》时,在“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环节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展示学过的内容,结果学生想出了各种有趣的方式:有的小组学古人摇头晃脑地吟诵;有的小组根据歌曲《新年好》的旋律填词吟唱;有的小组边表演武术边吟诵;有的小组根据孔子弟子的特点扮演子路、子贡、颜渊进行诵读……活泼、有趣的诵读形式,让学生学得开心,从中获取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整合资源,融入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堂和传统经典有机结合,那些蕴含丰富哲理、发人深思、有灵性的国学经典,都会植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影响学生的言行,熏陶学生的情感。

1.以现代方式,悟读经典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优秀的中华经典诗文,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记录了我们民族的感情和精神,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方式多为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被动理解背诵,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用现代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会更加深刻。

例如,教学《短歌行》一课时,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诵读、交流,有联系上下文、联系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诗歌意境等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除了能说之外,还能用画、用文、用歌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为学生主动赏析古诗文插上了奋飞的翅膀,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2.运用于课堂,指导行为

学生诵读大量的古诗文后,还需要有复习的时间和运用的时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古诗文进行调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古诗文,又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课堂上有学生不尊重别人或发言不文明时,我就背“亲师友”,让学生对背“习礼仪”,以此来提醒学生,引导学生端正课堂学习态度,尊重他人。

3.围绕单元主题,拓展经典名篇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其鲜明的学习主题。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单元主题选择相关的经典诵读内容,将经典诵读内容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古诗文,并与现代诗文进行同步阅读。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时,我选择了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融入单元导读课、阅读教学课和单元阅读分享课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名篇,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谢灵运的《初去郡》、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汉江临泛》、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让学生把现代文和古诗文融合起来进行阅读,进一步领略祖国的风光,从中感悟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由此可见,把国学经典有机融入语文课堂,既让国学经典学习常态化,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10篇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演讲

现在的中学生口语能力差,有的学生金口难开,有的学生讷讷而不能言,有的学生一口一个“然后”,一口一个“这个”,更不用说“出口成章”了。原来他们没有“说”的内容,缺少讲话技巧,怕老师,同学笑话,心怀畏惧。

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在语文教学中偏重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说”的技能训练。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如果说听、读是接收的话,那么说、写就是输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际交往的广泛,对“说”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能“下笔成文”,先要能“出口成章”,可见“说”的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口语的说,要比书面表达的写更为频繁、普遍。口头表达能力低下,将来怎么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口语训练,以口语训练来推动听、读、写。把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演讲,适合当代中学生的自尊心重、表现欲强,不甘落后的心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所以,课前演讲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演讲是人们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一种方式。它面对听众,郑重连贯地介绍事理,发表见解,抒发感情,达到沟通听众、唤起听众的目的。对学生而言,一次演讲就是一次自我展示,一次口语训练,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交际中受益终生。

我在语文教学中,总是从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抓起。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调动积极性。宣传同学是你忠诚的听众,大家都有发言机会,都会互相尊重。老师是大家的朋友,会指导帮助每个同学提高。我们由基础好的学生开始做出示范,鼓励跃跃欲试的同学跟进,再带动全班。

其次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注重训练安排的系统性。把课前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计划中,使之与阅读、写作紧相联系。如学习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安排“童年趣事”的主题演讲;教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开展“为生命喝彩”的故事演讲。同时,给课前演讲本身制订计划,每个学期开展哪些活动,明确相应的阶段目标、演讲内容、主要形式。如六年级进行“自我介绍”;初一安排“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初二“话题辩论”、“主题演讲”;初三开展“名著欣赏”、“课本剧表演”、“即兴演讲”等。

再次,学生在准备时要尽量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内容来源于生活,自己的喜怒哀乐、家庭亲友、学校师生,社会百态,只要做有心人,内容比比皆是。既可以介绍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介绍课外读物中的经典诗文,还可以介绍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另外新闻、名言警句赏析、广告词赏析、话题辩论、课本剧表演等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演讲训练的材料。

最后在训练的过程中,应鼓励不满足于泛泛而谈,要能语出惊人,常有名人名言、精辟语句,吸引听众的思考。采用这些变化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前演讲形式,使演讲训练广泛深入,让全体同学激情迸发,同步提高。

利用每天课前演讲,日积月累,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演讲能力,促使全班语文水平的大面积提高。“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嘴上说的好,手里写得出,出口成章推动了下笔成文。我们同学在每次语文统一测试中都名列前茅,在市,区“我爱祖国语言美”演讲比赛中,在中学生作文比赛中,在古诗文大赛中,多人分别获得一等奖。这些成绩都与平时语文课前演讲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因果联系。

在组织和开展演讲活动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两点:

一、要持之以恒

俗话说,三天不做手艺生。就是说,凡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演讲也是如此,不可以做做停停,断断续续。教师要按照计划,常抓不懈,发动小干部和演讲积极分子,把任务落实到人。不使一天或缺,不让一人遗漏,天天进行,人人参加,使每个同学受到训练,得到发展。

二、要评价鼓励

第11篇

一、改变呈现方式,突破学习的难点

信息技术中的信息聚焦、穿插、整合等功能,为改变语文教学中文本信息的呈现方式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学生普遍认为描写王熙凤外貌、穿戴的语言不好读,也很难懂。如何化解学习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特点,并初步欣赏语言的凝练和节奏美呢?经过尝试,笔者发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能优化阅读。具体的步骤是:(1)课件集中呈现、聚焦难读的七个词组:“金丝八宝攒珠髻、朝阳五凤挂珠钗、赤金盘螭璎珞圈、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翡翠撒花洋绉裙。”(2)分步出示“髻、钗、圈、佩、袄、褂、裙”,让学生想想每个词组分别写了一样什么物品,引导梳理出七个词组写的是王熙凤身上的配饰和衣物等。(3)分批出示词组:“攒珠髻、挂珠钗、璎珞圈、玫瑰佩、窄裉袄、银鼠褂、洋绉裙。”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发现配饰或衣服的造型等特点。(4)整体出现七个词组,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衣物和配饰的质地、颜色,按照刚才的停顿,试着读出词组的节奏来(如图1逐步呈现)。(5)回归文本:把这些华丽的佩饰和穿戴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来欣赏一下整体的效果。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这段描写。

如上所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呈现方式进行整合或改变,对于难读的内容进行“结构化拆读”,引导学生分步朗读、合理停顿,能逐步发现这些语言的节奏和规律,感受语言中蕴含的色彩、音韵和节奏美。同时,在课件中分层分步呈现。这一方式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二、拓宽展示渠道,尽显学生的精彩

传统的语文教学依赖教师的巡视,依靠师生交流反馈,展示渠道单一,交流模式不够丰富。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学生作业提交功能、“电子书包”软件里虚拟课堂和班级论坛功能、移动授课系统中实时分享功能等软硬件平台的开发和运用,为更好地展示学生的学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在语文课的预习环节,可以运用上述技术,鼓励不同的学生展示个性化的预习困难和学习问题,展示对同一个语段不同的感悟和发现,等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学生读懂读通并不难,但如何快速把握文脉,了解文章梗概,这是学习难点。怎样更快捷地搜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多渠道展示学生的精彩并进行有效评价呢?笔者请学生在“虚拟课堂”班级论坛中展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主要环节如下。

教师(引导):这个故事很长,把握主要内容也有难度,试试列一下小标题吧。老师已经概括了两个,但不满意。请同学们试着概括故事其他部分的小标题,也欢迎改一改老师写的标题,把它改得更准确(如图2所示)。

在学生自主概括小标题的过程中,教师经过课堂观察,将具有代表性的小标题输入学生端,发送至网络的班级论坛中,或用移动授课设备拍摄书面摘记,并即时推送至大屏幕展示(如图3)。

多渠道展示功能,给全方位展示学生的学情提供了便利。以下是据此展开的“小标题比较和提炼”课堂教学片段,由此带来的精彩可见一斑。

师:大家列出了多个小标题。谁来总结一下,第一部分哪一个更准确?

生:我选择“英勇杀敌”,因为课文中说,战士们都非常勇敢地去杀日寇。

师:是呀,第1、2自然段最主要的内容并不是讲埋葬那些牺牲的战象,而是写战象和象兵一起英勇杀敌。还有吗?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生:我觉得“战象歼敌”更好,“歼”字尤其好,感觉在跟坏人战斗。

师:讲得真好,掌声鼓励一下。同学们看,入侵我们国土的是谁?

生(齐答):日寇!

师:“战象歼敌”写出了我们对日寇的痛恨,概括得很好!

……

师:我们来总结最后一组――

生:我觉得“庄严归去”更好。首先,“庄严”两个字直接明了地说明,嘎羧最后没有回到“象冢”,而是回到了同伴们牺牲的战场,这是十分“庄严”的事。“庄严归去”表达了对英雄的一种崇敬的感情。

师:对,“归去”有一种缅怀、表彰、敬意在里面。不同的人去世,我们用的词也不同。

……

这些个性化的素材,通过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好更快捷的展示,也成了后续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

三、拓展评价维度,提升互动的效率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了评价的主体,也为改进评价方法提供了可能。作文教学的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近年来,我们鼓励学生注册博客、论坛账号,尝试将学生的作文展示到博客、微信等信息技术载体中去。由于有了交互式的互动和海量的读者,作文评价成效提升明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五中请学生“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课后班里的学生都将作文到博客上去了,以下是作文《坐在后面的女生》后众多网友的跟帖。

“漫游博客的鱼”:前面读起来好像在贬低,后来在夸李同学的优点,这个结构我很喜欢……

“会飞的鱼”:我觉得这篇文章语言有点唆,“还”“可是”出现的次数太多了,我建议改改。

“漂流瓶”:第二、第四件事情其实写的是同一个特点,都是写李同学比较热心,很会关心、帮助别人。第二件事情可以详细写。

“铁哥”(教师):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事情之间注意详略和过渡是这次作文的重点要求。这篇作文过渡不错,重点事情不够详细。孩子们重点关注一下。

“小蒋”:我觉得第二件事情中,作者“作业做得慢,被老师批评”后难过的表情和心理活动可以具体写出来。

“袅袅炊烟”:小蒋,主角是李同学哦,这样会偏离重点。我建议可以把李同学安慰作者的情形写具体,最好能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对话的几种不同形式。

“过客”(家长):读了你的文章,一个幽默、热心、宽容的同学形象跃然纸上,非常生动。作文中的几件事选择得非常好,过渡很自然,特别是对同学的那几句语言描写活灵活现,对她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也很生动。

……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市10所小学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且从调查的各项内容分析目前我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以期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

在10所小学中,我们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60名小学语文老师进行了调查,他们分别包括一到六年级的老师,每个年级老师所占的比例是相等的。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对于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这个问题,老师的看法非常不统一。60%的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与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写字教学同等重要;40%的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只是一种辅助,它附属于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和写字教学。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概念

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概念,语文老师们显得非常模糊,70%的语文老师认为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就是指口语表达和口语理解;20%的语文老师认为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就是指听、说教学;7%的语文老师认为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就是指口头表达教学;还有3%的语文老师对语文口语教学的概念还很模糊。

(三)口语交际教学内容

对于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语文老师们的回答是莫衷一是,将近25%的语文老师认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和教材规定相符合;20%的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应该按照教学大纲来定;30%的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就是指交际风格、环境和意图;14%的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应该就是指我们日常的生活交际;其他的语文老师则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不是很清楚。

(四)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从问卷调查所得,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课文情境(10%)、语法项目(27%)、真实社会生活情境(58%)、其他(5%)。

(五)口语交际教学途径

下面是问卷调查显示的口语交际教学途径的内容: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就越倾向于生活实际,比如日常会话、问答、复述故事和自编故事等,越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就越倾向于一些正式的内容,比如读书报告和生活报告等。

(六)口语交际教学顺序

据问卷调查所得,40%的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按照学生思维特点进行安排,还有30%的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按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进行安排,18%的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按照语言交际功能进行安排,还有12%的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按照教材先后顺序进行安排。

(七)口语交际教学课时

关于这个问题,大概25%的语文老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可以和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和写字教学同时进行,可以穿插在这些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无须再单独安排课时;54%的语文老师认为一周可以安排一个课时来进口语交际教学;11%的语文老师认为应该两周安排一个课时;10%的语文老师认为应该一周安排两个课时。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一)不能正确地认识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还有许多小学语文老师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他们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片面性。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不清楚语言教学应该分为语言理解教学和语言表达教学,大部分语文老师只重视语言的理解教学,而不太注重语言的表达教学。其实,语言理解教学和语言表达教学是同等重要的。

(二)对口语交际教学概念认识比较模糊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语文老师对口语交际教学概念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他们将口语交际教学简单地归为听、说教学,将语言认为是一个编码—发码—接码—解码的过程,认为口语就是指说话和听话,将其理解为简单的听说能力,而没有从交际学的角度认识口语交际教学的概念,没有理解语言交际应该是信息进行双向流动的过程,它是一个层次丰富的动态系统,包括语言参与者、语境、交际目的等一系列因素。

(三)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理解不清晰

我们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许多语文老师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不是很清楚,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就是指大纲或者课本中安排的内容,他们没有认识到教材或者大纲知识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也没有认识到口语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一定的语境指导下,通过正确地理解语言意图,流利而准确地表达自身交流意图的过程,它的目的是实现交流者的交流目的,形成他们独特的语言风格。因此,语文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多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四)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顺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通过上面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语文老师还是不清楚口语交际教学的顺序,还是不能够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顺序安排依据。他们没有意识到低年级小学生处于想象能力敏感期,对他们的交际教学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中年级小学生处于观察能力敏感期,对他们的交际教学应该以系统学习活动为主;高年级小学生处于抽象思维期,对他们的交际教学应该以人际交往活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