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企业管理知识

小企业管理知识

时间:2023-08-03 17:28: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企业管理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企业管理知识

第1篇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充满活力,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历经风雨,久经考验,显示出勃勃生机,是市场经济中相当活跃的经济主体,无论是宏观上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微观上对企业自身及人民生活改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加入WT0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中小企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传统落后的管理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笔者认为,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环境,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关键是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实现管理创新。为此,本文以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现状为着眼点,分析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现状

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这已成为企业界管理人士的共识。但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是多元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企业的管理也体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当前,中小企业暴露出管理的诸多问题,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制度僵化,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不重视基本管理制度,不建基本管理制度或虽建基本管理制度,但基本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不健全,走过场搞形式,执行不力,甚至以人情代替制度;另外,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在管理体制上仍局限于生产集中化管理体制,管理组织仍采取传统直线型管理组织。

2.管理水平低下,仍局限在“家族式”管理模式。我国中小企业起步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加上政策力度也不够,因而缺乏对现代化的管理理论的了解和运用,对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吸收,以及对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企业仍然以经验管理、机械管理为主,管理方法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居主导地位。

3.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或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家族式企业模式所具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高度集中的特征使得企业所有者集创业者、管理者、经营者多重身份于一身,扮演多重角色。而这些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学历不高,没有进行正规现代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不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

二、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摸索的长期渐进的创造性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创新方式和创新内容。企业管理创新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组织创新、业务流程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技术管理创新、文化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是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具体来说,制约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有内外两个方面:外部政策环境和内部企业自身。

(一)制约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外部因素

1.政府管理不力,缺乏宏观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自身“先天不足”的与生惧来的劣势决定了其发展更加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财政和政策方面的优惠。然而,政府更多关注大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管理混乱,有的地方政出多门,有的地方则无人管,这种管理混乱的局面给中小企业在市场进入和获得政府服务上造成诸多困难,中小企业各种费用和摊派重的现象仍然存在。

2.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支持不足,融资难。中小企业规模小,信誉低,在争取银行贷款方面受到很大限制。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融资困难,是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大家有目共睹的普遍遇到的无法回避的难题。中小企业贷款主要来源于工商银行,融资渠道单一,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贷款担保机构和信用担保制度的建设均滞后,既无专门的贷款担保机构,信用担保制度也无具体政策出台;缺乏宽松的融资环境,机制不灵活,对“小而优”、“小而特”等先进技术缺乏资金支持,对效益好、有能力吸纳下岗人员的企业的优先信贷支持不明显。其结果是获得贷款的企业数量少,而一旦离开了资金的支持作后盾,企业管理创新就会因为没有资金的保证而束之高阁,管理创新最终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根本无法落到实处。

(二)制约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内部因素

从企业内部看,主要表现为产权关系不明确、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管理创新人才、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方面。

1.产权关系不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中小企业是在宏观经济供给不足、产权关系模糊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者权力无制约,企业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制度化管理;企业内部“近亲繁殖”和“任人唯亲”的内部用人机制,妨碍了非家族成员的升迁机会,压抑了非家族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容易引发与非家族专业管理人员的摩擦冲突,不利于高科技人才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成为管理创新的有力障碍。个体私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和乡镇企业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的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逐步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建立规范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

2.信息化程度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信息化建设处于较低水平,不少企业或对信息化认识不足,或对具体实施手足无措,或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企业信息化高级人才缺乏,合格ERP人才尤其缺乏;信息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地处中小城市或乡镇的大量中小企业缺乏获取相关信息的有效途径,难以从单项IT产品的经销商那里获得对完整解决方案的支持。然而,现代企业的管理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甚至有人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根治中小企业顽症的一剂良药,信息化使管理者对企业管理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信息化的改造,先进技术手段介入企业经营,能迅速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市场竞争力。可是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运行系统的维护管理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3.缺乏管理创新人才。管理创新是管理思维和管理实践的统一的创造性活动过程,管理创新人才是管理创新活动过程的具体实施和执行者,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一方面,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自身管理素质不高,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认识的偏差,中小企业无法吸引到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找不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替自己管理企业。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现实是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障碍。

4.企业文化建设滞后。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重生产轻管理,注重销售和生产,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充满创新精神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不利于激发和释放员工的创新精神,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实现。

三、促进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努力营造有利于管理创新的政策环境

1.建立中小企业的专门管理机构。政府应打破管理机构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局面,改革现行的以分行业和分所有制为主的企业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如建立类似于联席会议制度的形式,为中小企业的管理提供一个共同的接口;鼓励成立行业性中小企业自治性协会组织,这样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形成集体力量,避免过度竞争,维护自身权益。

2.拓宽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给予积极扶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工商银行贷款的情况,政府应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如在国有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的基础上,采取贷款担保和贴息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改善对本地区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如建立和培养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如建立贷款担保基金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为管理创新提供资金保证。

(二)企业自身:积极探索有利于管理创新的经营环境

1.明确产权关系,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其本质是企业产权安排的具体化,包括决策权、监督权、经营权等基本管理权限的确立。中小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理顺产权关系,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管理创新提供制度保证。

2.规范管理基础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混乱,如账目不清、数字不实、信息失真等现象严重,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的同时,必须狠抓各项管理基础工作:保证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统计资料等基本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基本情况;经济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能准确、及时满足企业各种决策的需要;制定健全、合理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资金占有定额、费用定额,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计量、检测手段要齐全、准确;企业的各种基础制度和专项制度必须健全,并认真贯彻执行。

3.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小企业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立公用知识数据库,构建企业内部互联网络,健全公用知识库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更新机制,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积极稳妥地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为管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保证。

4.培养和引进管理创新人才,健全企业用人机制。管理创新的实施主体是人,高素质的管理创新人才是保证管理创新得以实现的关键。中小企业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创新人才,可从两方面落实:一方面,注重人才培养,对企业内部现有管理人才以在岗教育培训、半脱产培训、脱产学习培训以及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使其通过系统学习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合格管理创新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应从外部选拔、引进一批优秀管理人才,全面推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为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员保证。

5.重视员工学习培训,构建学习型企业。企业管理创新不仅仅是企业领导者的事,更需要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老化更新加速的今天,新的通信手段层出不穷,新的管理知识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员工的知识必须时刻处于更新和积累之中。企业要把职工学习培训看成一种吐故纳新的知识创新活动,同时采取措施,努力把企业办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第2篇

关键词:库区;企业;财务管理;切入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是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提。目前三峡库区已成为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软肋”。调查发现,该区域企业整体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企业理财环境不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信用问题,在投资决策上凭经验决策造成投资失误;常常因核算问题、内部控制、筹资、成本、税收、业绩考核等问题使企业面临财务困难。要提高库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必须找准企业财务管理的切入点,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三峡库区企业健康向前发展。

一、三峡库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三峡库区作为全国经济贫困区域,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与体制影响,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和库区以外的企业无法公平竞争,造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企业领导财务管理知识缺乏,没有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协调运作的管理体系,弱化了企业管理。

1.财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库区不少中小企业财会人员非“科班”出身,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调查发现,除规模以上企业的财会人员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外,有不少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不具备专业水平,甚至有一部分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上岗。他们对财会新技术、新规则知之甚少,实际操作技术落后且更新速度慢。这种财会人员专业技能低,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得不到应用,财务管理的职能发挥不出来的现状,导致企业会计行为随意。另外,一些企业财会人员对《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了解甚少,财经纪律差,无视法律后果,任意编造、伪造会计凭证、账簿,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企业领导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企业的领导者痴迷于自己的经验,简单地认为财务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财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被完全忽视,从而导致他们对专职财会人员的轻视,轻视财会人员在企业中应发挥的管理职能,造成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受到了制约。特别是“小作坊”、“夫妻店”起家的中小企业,其经营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认识不清。

3.“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较为混乱。目前由个体户及小规模纳税人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些中小企业,其经营规模一般不大,财务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然建立了一部分制度,但形同虚设;有的根本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核算一般不准确。凭证登记、账簿设置、记录、报表上报也不太及时、规范。财务人员参差不齐,这类企业财务人员较少,有的就设置一个会计岗位,现金、出纳由自己“担任”。财务核算还存在一季度核算一次,纳税申报不太准确,存在“不实”申报现象。偷税、逃税在这类中小企业中也存在较多。其企业信誉也相对较低,外部环境较差,这些对他们的生存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三峡库区企业财务管理的切入点

加强库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实际出发,从提高企业领导和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入手,不断加大对企业制度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入手来提高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这一区域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

1.以财务培训为切入点,完善企业领导管理知识。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企业领导者不明白什么是财务管理,他们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是一窍不通,这样的领导就无法指导本单位的财务工作,企业财务管理也就不能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灵而导致企业经营失败。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血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资金的周转,如果企业缺少资金或出现巨额亏损,不仅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而且职工的生活也难以保证,社会也无法稳定,只有让每个企业领导者都懂得财务知识他们才会重视财务工作。因此,应由政府提供部分资金和条件,加大对库区企业领导特别是中小企业领导财务知识的培训工作,这是完善企业领导管理知识和完善区域经济环境的一个捷径。

2.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发挥财务人员管理职能。对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调查显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分析能力较差,不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越是规模大的企业,此现象越严重;越是层级高的管理人员,对此现象的认同感越强。为此,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参谋作用。

首先,从转变从业人员观念来提高他们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库区企业最突显的矛盾是伴随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核心地位的确立,财务人员管理分析能力与需求的差距。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是只会算账而不会看账的会计。这就需要从观念上入手,正确处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避免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现象。财务与会计职能在实际操作中的界线不清,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一大障碍。目前库区一些企业只注重营运资金管理为主的日常财务管理,对企业筹资和投资企业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很少。从总体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层次较低,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也无论是在规模以上企业或中小企业都有待提高。因此,应立即从财务人员的观念入手,提高他们对财务管理重要作用的认识,解决重核算、轻管理的现状,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要在这些企业中逐步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将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工作部门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摆脱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局面,才能集中一部分会计力量搞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次,从强化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来提高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为企业提供信息的参谋作用,除了各企业领导要把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纳入议事日程外,作为会计的相关管理部门,也应重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职业道德的培训,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企业会计制度》、新《税收征管法》,以及国家新出台的其他税收、财会法规。特别要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来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能力,使之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如实、正确地记录经济业务,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为相关部门提供管理需要的完整资料,提高企业自身形象。

最后,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财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在库区企业中尤其重要。在有些企业中,财务人员缺乏法制意识,只要有领导签字,或本单位需要的情况下,明知是违反财务制度的事,却存有侥幸心理,而把自己的职责忘在一边。更有部分企业,出纳和会计权责划分不清,出纳保管全部印章,自制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而会计只充当记账员的角色。这些做法为经济方面的违法犯罪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市场经济、商品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3.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企业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核心在财务,财务的保障在制度。库区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不规范,严重影响到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必须转变理财观念,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走出一条靠制度创新、依制度理财的财务管理新路子才能解决库区这一特殊环境下的财务管理难的困境。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业不仅是我国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的经济体制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且在解决我国大量就业人口,推动我国经济繁荣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上做出重大贡献。2009年12月份,在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截止该年9月份,我国的中小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登记数量已经达到一千多万户,占所有企业登记数的99%。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的价值,同时也解决了80%的城镇人口的就业问题。面临如此庞大又重要的中小企业规模,如何保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备受关注。

当前经济危机对于中小型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财务管理一直处于较为忽视的地位,企业管理着重于生产经营管理方面,而财务管理没有能够在企业发展尤其是应对经济危机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良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考察发现,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仍旧处于陈旧的模式之中。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依旧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一致的集权式管理,由于中小企业的投资人往往就是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没有给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一定的发言权,更谈不上什么决策权利。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由于企业管理者缺少必要的财务知识,也缺少现代的企业经营理念,不能对财务情况进行较好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决策,必然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产生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信息不准确不规范,不能准确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造成决策失败。

其次,很多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中小企业很少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内部出现各财务人员工作分工任务不够清晰,没有明确到相关的责任人员,造成财务管理十分混乱,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积极性差,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够专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规模都比较小,甚至有的只有一个会计人员和一名出纳人员。无法进行较好的财务管理,更谈不长 内部监督和建立内控制度。从而出现大量的中小企业内部假账横行,违规违法现象层出不穷。另外,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甚至只有高中文化,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学习,工作任务也仅仅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简单的财务职能,不能在管理决策、财务分析等职能上发挥作用。

第三,中小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较低。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企业规模比较小,资金有限,在资本中贷款比例较大,有较高的债务负担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普遍追求短期盈利,将快速收回投资作为企业投资管理的主要目的,很少有目的有战略性的进行长期的投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在某些地区家族式企业所占的比例能达到80%。这些企业的管理通常是靠企业的领导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决策,在进行决策前不进行财务分析,缺乏科学的投资管理体系,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仅仅进行简单的论证,不进行或者是无法进行投资分析,在投资风险上的考虑不够充分和全面,盲目的进行投资,使得投资的失败率很高。

最后,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营现状不够健康,究其原因是规模有限,资金规模小的中小企业缺乏一个健全的资金运营机制。资金运营机制的不健全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主要表现为现金流动混乱,资金缺乏不足现象明显,或者是资金闲置。呆账坏帐较多,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存货控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一点:第一,财务管理中相关责任人员不能确定,一旦出现了问题时,无法迅速找到相关的责任人,找不到可以负责人的财务工作人员,同时,一旦无法确定责任人,在工作时财务工作人员也会出现懈怠,积极性不高,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其次,中小型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奖惩工作做的不够细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得不到提高。这样造成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的敷衍性,对于企业来说,会造成企业资金流转不顺,资金使用效率底下等情况。第三,中小型企业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中小型企业在资金营运关系上可以多多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经验。

二、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保持中小型企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面对当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以期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增强企业领导者的财务管理意识,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大都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尤其是一些家族式企业中管理层任人唯亲,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弊端。企业领导层应该突破传统的企业管理思维,更新观念,敢于创新,敢于接受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引入职业经理人和其他的方面的人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企业的领导者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促使他们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企业和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同时积极引入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优秀的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中小型企业带来的优势是明显的。不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建议。以便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制度,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在这方面上,结合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不相容的岗位实行岗位分工和轮岗等制度,尤其像出纳和会计这样的工作岗位,需要避免同一人去担任两个岗位。而且对于岗位工作到了一定时间,可以考虑换岗,不要让同一人长期担任某一岗位。这样的制度有利于财务管理内部互相监督,对于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准确度十分有效。第二,将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许多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简单,没有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等工作不规范甚至是十分简单。这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将企业的会计工作按照相关规范来进行,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考虑和国际接轨,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融资和贸易,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第三,中小型企业要规范财务报销制度,将财务报销制度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固定资产资金的使用管理方案。同时可以建立一个企业能够承受的员工福利制度,尽可能的调动中小型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积极拓展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融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都被融资渠道单一这个问题困扰着。这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要想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扩展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银行贷款还是中小型企业的主要来源,所以还是要企业要积极解决贷款困难的问题,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够完善,财务风险比较大,银行在审查贷款申请的时候往往比较苛刻,这样就造成了贷款很困难的问题,企业要取得银行的信任,提高企业和银行的信息透明情况,获得贷款的支持。另外,积极从社会渠道获取资金。这一点也是很多中小型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通过吸收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时政府扶植也在逐渐加大,推出了许多有利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政策,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门槛,通过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评估监控等手段来促进中小型企业改善财务管理。对于一些潜力较大的企业,可以考虑风投等方式。

三、结语

在经济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世界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要积极的开拓视野,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科学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上,加强专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结合自身情况将财务管理工作向国际企业看齐,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宇.试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经济师, 2009;1: 223-224

[2]吴孟珠,谢小红,李竹梅.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生产力研究,2007;12:130-131

[3]张啸.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107-108

[4]何敏超.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商场现代化,2008;23:320-321

第4篇

【关键词】主要现状;发展;阻碍;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呈现一片良好的趋势,众多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崛起,这些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有愈来愈大的比重。同时中小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品牌,技术方面,中小企业要壮大,长期拥有市场份额,就必须认识自身的短板,加强产业建设,才能更高,更快,更强。

一、中小企业现状

1.1素质

许多民营企业家的知识水平仍停留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并未跟着时代的潮流发展,并未和现代企业发发展的要求达到对接,是一个较低层次。对于现代的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的企业管理知识,还有法律知识了解程度十分有限,有些民营企业家仍然未意识这样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知识的老旧与现代要求的等级差,也是现在民营企业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用上一个时代的知识要求下一个时代的企业发展壮大,结果不理想是必然的。

民营企业家自身也对知识的学习意识不强,而且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对于时间的安排也不够合理,生活情况比较乱,无法专心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1.2管理

企业大多数实行家族式管理,认为牢牢的将企业的经营权、所有权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才能迅速壮大发展,这样的管理模式在短期内确实能否将企业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样的管理模式的缺点会漏洞百出。失去企业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这类型的民营企业缺乏长期发展的目光,将企业的发展限定到了一定范围。而且管理意识并未与时代要求相符合,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对于意见,没有判断能力。老板意识太强,将自己和员工划到两个等级,从最根本上使得企业没有凝聚力,不合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使得员工没有积极性,对于人才的管理,与一般员工无差别,员工跳槽严重,企业失去了创造力,长此以往,企业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将缩小市场份额。

1.3思想

在企业的上升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加上身边众多人的赞誉,企业家就会产生阶段性的自我膨胀感,没有合适的自我定位,不正确的心里状态使得企业的发展容易阶段性的停止。

部分企业家竞争意识弱,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一种创大业的情怀,“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严重。宁愿固守现在的成就也不愿意拓宽市场,联合资本进行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企业的产品或者文化,总是抱有守成态度,不结合最新要求去改进,创新,慢慢的其产品将不再适用于市场。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对利益思考的时候以自身利益为主要价值观,并未从长远角度考虑,使得企业在联合资本,扩大发展的时候很可能多方企业发生利益纷争。从而影响发展。对于人才,企业过快的要求通过他们提升业绩,并不给予人才成长期,使得企业无法真正拥有在技术或者质量方面的竞争力,还有部分企业对于员工的概念认识水平太低,认为员工只要会像机器一样干活就行,对于员工的精神文化层面并不关注,认为给员工做培训,请专家讲课只会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这样的行为使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将大大打折。

二、中小企业的发展展望

21世纪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民营企业家开始谋求更深层次的发展,寻找大企业长存和发展的方法,从中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认识自身的短板,寻求更高的发展。

2.1素质改变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开始在各种大企业进行学习,对于全新的市场知识,管理知识开始接触,并不断运用到自己企业当中,有的企业老板不惜花费重金,只为了和巴菲特这些成功人物进行交谈,从他们身上得到启示。民营企业老板的改变让企业从根源上开始发生转变,其发展潜力和存活能力将不断加强。

2.2管理

企业老板通过与最新型的管理技术的接触,比如6S企业管理方法。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摒弃原有家族式管理中的家族集权,对企业权利进行分化,使企业中的权责分配,权利到人,责任到人。这样将企业的整个运行处在一种自动化的状态,老板的时间安排更加科学,与员工的关系也将有进一步的发展,良好的个人品质将会赢得更多的支持,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充电。

2.3企业文化建设

现在多数企业开始提倡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惜花费重金进行文化创建,将企业的产品,生产,人文关系都以文化的形式进行宣传,在精神层面提高企业自身,这样的企业文化也将融入员工的心里,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2.4人才培养

对于人才,企业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以较好的条件,对有真才实干的人才进行招揽,在企业中,给其一定的成长期,并不要求在限定时间做出什么样的业绩,另一方面,对于员工经常性的进行技能培训,知识培训,增强每个员工的能力,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2.5制度建设

对于人员管理和绩效考核等的制度建设逐渐细化,制定完善的准则规范,使企业的运营能规范性运行,员工可以有序,有标准的工作,同时能有效杜绝劣质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影响企业的声誉。

2.6信息建设

互联网中有大量的信息,可以最大程度的捕捉市场信息,也可以扩散企业的知名度。企业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建设,将企业的文化,产品都通过网站的形式放到互联网当中,同时,聘请一批电子商务人才,将线下产品放到线上交易,谋求更大的利润。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和展望,可以知道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不断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其前景是光明的,更加完善的制度和管理将把我国的中小企业带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庄佳林. 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梁益琳. 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融资约束与信贷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牛海.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动力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刘倩蕾. 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及其经济影响[D].山东大学,2012

[5]陈伟,于丽艳. 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商业研究,2006,12:138-139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状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的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所以企业不仅要在生产经营策略上下功夫,还要管理好企业的财务。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讲,我国的企业结构中以中小企业居多。这些企业大多具有规模比较小、生产经营成本比较低的特点,而且生产方式灵活多样。但是,中小型企业也有自身发展的缺陷,例如技术人才的缺乏,资金规模比较小,机器设备比较落后等等。在这些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因素里面,资金因素还是最主要的。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由于没有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在生产经营中只关注短期的利润,而没有考虑到长期的经济效益。这样的想法让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产品的销量,而没有认识到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控制的作用。以中小企业为例,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是从银行贷款而来,但是这个贷款的过程却是很困难的。因为中小企业的担保不够说服力,银行在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时往往会考虑诸多因素,最后贷款成功的几率并不是很高。还有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只是起到了会计算账的作用,而没有统筹整个企业的用资状况,没有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合理的分析,导致很多企业在财务状况上不是很乐观。

二、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1.财务管理者会计技能不高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财务管理就是算账。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财务管理不仅包括会计管理,同时也包括资金控制、资产评估和财务能力分析等职能。我国以中小企业居多,而中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是企业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同时掌握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手里,向企业投入资金的人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混乱,企业管理者可以任意调动企业的资金,而企业的员工却没有权力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没有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是做到了对企业收支的记录,但是没有相关人员管理财务工作,统筹管理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些企业的内部并没有建立审计部门,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时不知是哪里出了状况。

2.企业筹资比较困难

大多数企业的资金都是从外部筹资而来,所以资金的筹集对企业的运营来说是很关键的。目前我国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多渠道的资金筹集体系,但是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筹资问题还是企业重点关注的难题。由于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可被银行认可的担保少,导致企业从银行成功获得贷款的次数很少。其主要的原因还是有些企业的负债太多,财务状况不佳,导致银行无法放心地贷款给企业。同时也导致了企业的信用度不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府没有关注到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一问题,导致企业筹资困难,进而导致资金运转缓慢。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1.全面认识财务管理的职能

在企业管理中,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的首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职能和责任。企业的财务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运营范围内,对企业的投资情况、筹资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这也是企业设置财务管理的目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企业的最终利润也是通过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来反映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如果进展良好,那么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一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不好,主要是这些企业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管理思想不先进,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在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和会计不是一个意思,会计是指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登记核算,而财务管理不仅指会计工作,同时还包括对企业的资金管理、资金使用风险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等等。财务管理在企业资金管理各个方面都起到统筹作用。

2.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技能

很多的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员工时,看中的往往只是应聘者是否具有会计技能,但是会计方面的人才只是对于核算账目这方面擅长,对于这个企业的运转并不清楚。这些人只有会计方面的知识,而缺少相关财务政策、法律法规、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也只是让员工学习到业务知识,没有学习到业务管理知识。企业要认清这一点,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让管理人员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对待财务管理工作;其次,企业也要让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员工的工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向结合,要完全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的生产特点,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到的财务知识,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责任,带动整个企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制度的约束,财务管理工作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企业要利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约束财务管理的每个部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流程都有相关的制度依据。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没有制度约束导致财务管理杂乱无章的现象。 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而制定,并且要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尽量维护员工的权益。企业在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全面展开财务管理工作,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标准,让员工切实按照工作标准开展工作。企业管理者还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定可以严格执行,不能只流于表面,而是要切实融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

4.财务管理内容具体化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信息社会的普及,企业管理中也出现了信息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也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将财务管理内容具体化。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财务部门要做好对各个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财务分析方面,财务部门要将财务分析报表做得详细全面,不能只会计报表,而是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细节部分开展财务分析,将财务工作落实到实处。财务部门还需要对重要的经营活动紧密追踪,通过财务分析引导生产过程,将财务分析及时反馈给企业的管理者,便于管理者认识到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且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改进。财务部门还要做好和同行业的财务对比分析,让管理者从差距中认识到自身企业发展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财务方面的管理。财务管理不仅是独立的一部分,也和企业的各个方面相联系。企业管理者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在行业间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莉莉.关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认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1).

[2]李莉莉.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2013(11).

[3]蒋敏娟.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3(12).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员培训 问题 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培训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从员工个人来看,企业培训可以提高自我职业能力,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人力资源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对企业的组织归属感和责任感,转变员工的观念;从企业来看,企业培训可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并且有效的培训可以减少事故、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在培训方式上,传统的企业内、外部培训仍然是员工参与培训的主要方式。企业内培训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在公司内部聘请具有实践经验且业绩较为突出的员工做培训师,这种方式由于培训时间较为灵活,且针对性较强,培训成本低,因而较受欢迎;另一种是指企业聘请外部讲师到企业内为员工进行培训,由于其专业性较强,而且时间由双方协定,较自由,因此是最受欢迎的培训方式。企业外部培训一般由专门的培训机构主办,聘请专业讲师授课,在员工看来,这种培训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的一部分,因而参与热情也较高。

2.在培训时间安排上,大多数员工不愿意占用平时休息时间,58.80%的员工希望培训安排在工作日的白天进行,25.60%希望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只有15.60%希望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

3.在培训的内容上,员工最希望企业提供管理知识及能力方面的培训,以使自己在培训后能获得更大的晋升空间;其次是高层次的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理论培训。此外,商务技能和其它基本技能培训也是企业培训的内容之一。

4.在对培训师的选择方面,调查显示,68.90%的企业首选实战派知名企业的高管来为员工培训;有51.06%的企业选择职业培训师为员工培训的企业比例分别为34.04%和27.66%;只有12.77%的企业企业首选学院派知名学者、教授为员工培训,国有企事业单位偏爱高级顾问、知名学者。

5.在培训评估上,一半以上的企业在培训后没有做过评估工作,另有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评估的重要性,但所做的评估一般只局限在最表层的授课满意度层面。

一、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培训认识不够,造成培训投资不足。

国内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培训方面的认识存在着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企业把培训作为一种成本,而不是看作一种回报率很高的投资;二是在培训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三是企业内部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没有严格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和目标,使培训限于一种短期行为。

(二)企业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执行力弱。

企业规章制度与约束员工行为密切相关,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意识到了员工培训的必要性,且有相应的计划,但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有近一半的企业不能按计划去做,执行力度很弱。

(三)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缺乏,造成资源浪费。

培训需求分析可以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层次进行。组织分析主要对环境,企业战略方向,技术方面,财务状况和人力资源方面,以确定培训的重点;任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作任务和岗位责任的研究,发现从事某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该工作所需具备的各项知识,技能和能力,以确定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人员分析主要是将士不同员工素质分析工作效果,工作能力与期望值或应实现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

(四)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缺乏持续性。

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一项对我国企业人力经理的调查报告显示,人力经理有60%的精力用在处理各种行政事务,有30%的精力用来为员工和管理人员提供咨询服务,仅有10%的精力用在为公司战略提供人力支持上。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标准化、系统化、专业化普遍不高。在培训时通常表现出无固定教材、无固定人员、无固定考核方式的“三无”特点。

二、解决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

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培训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是管理者提升员工知识水平和行为能力、统一价值观,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培训最终是为管理服务的,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

(二)制定培训计划,规范培训内容。

1.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应根据企业的现状及经营发展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应根据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起个性化发展的平台;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如企业文化、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营销、专业技术培训等。

2.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在培训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易于为员工所接受。另外,培训课程的设计要“有的放矢”,把握好培训的主题方向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三)加强培训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企业培训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针对企业不同员工和企业不同岗位需求而言,一般来说企业员工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高层决策者,二是普通员工。他们的工作任务、职责、文化、能力、个性各不相同。因此,企业员工培训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针对不同文化水平来制定不同培训计划、设计不同培训课程,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的功能。

(四)成立专职的培训部门或者实行企业培训外包。

企业应设立专职的培训部门,由专职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并确保培训内容、时间、人员、经费的落实。企业培训外包就是把企业培训业务全部交给本企业外的培训机构,这样最大限度的简化了企业内的管理环节,节约了企业直接的管理费用,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顺利发展。

(五)建立培训评估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员工培训成果转化。

培训评估是一次培训工作的结束也是另一次培训的开始。中小企业在对培训进行评估后,还要根据评估的结果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培训的效果与员工的薪酬、福利、晋升挂钓,充分调动员工对培训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尽快运用学习到的新技能与新知识。

参考文献:

第7篇

企业员工参加工商管理培训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有的企业非常重视,但整体来看,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仍存在问题。

1.企业不够重视

企业要树立不断进取的思想观念,不能只重视企业的生产速度,同时还要重视企业先进管理,重视制约企业发展的质量因素,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而忽略了企业管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较快,工商管理培训作为新思想、新意识,也要紧跟时展步伐,加快推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培训也要进一步加强。

2.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目前,企业虽然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认可度提高,但中小企业师资力量仍不足,因此达不到工商管理培训效果,或者效果甚微。需要成立专门的掌握先进工商管理知识水平的培训机构,并使工商管理培训知识与世界接轨,使企业员工达到世界先进管理水平。

3.培训形式有待改善

要改革传统的培训模式,探索新时期的新的培训方法,使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真正为企业发展发挥好作用,真正能指导企业管理工作实际。

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

目前,企业管理已逐步进入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时期,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调整知识结构,学习新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当代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参加学术交流

应组织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学会,参加企业工商管理专题知识讲座,参观学习,研讨等活动,还可以进行专著编写,翻译外文,交流各种信息,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3.参加继续教育

通过继续教育可以使企业工商管理人员改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参加自学考试、高等院校深造、假期函授培训、集中脱产基本技能培训等。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较快,要想与时俱进,防止知识老化,提高自身素质,就要不断学习和创新。通过继续教育,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三、结语

第8篇

改革开放30年,祖国大地一片生机,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住房条件的改善等都体现了30年来的发展成果。但企业的改革在30年中也经受了很多挫折和考验。从起初的“模式”、“模式”、“关停并转”到后来的“资产重组”、“改制剥离”。有的企业倒下去了,有的企业更强壮了。去年的一场金融风暴又把企业尤其中小型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作为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围绕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我经过认真地思索后,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等省市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确定了目标要求,并给企业一些实质性的帮扶,改革,使他们能够很快恢复生产。区也要利用独有的高校优势、长江沿线优势、古韵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生命力长久、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

二、大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抑制了他们的发展。为破解此道难题,要多措并举,一是办好工商联组织,吸收更多更好的行业加入商会,把互保基金,小额担保贷款更好地落实好。尧化商会是市的五星级商会(今年27家民营小企业解决2650万),它把信用社吸收为会员,经信用社考察认证,再经过商会担保给确实困难的企业小额贷款,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果政府再适当增加一些投入效果就能取得更佳的效果。二是可以考虑股权融资。佳和日化为与国内的一家名牌企业长期合作,把其中的一套洗衣粉喷装置拿出来合资,实现设备技术与资金实力的强强联合,共同经营,长期发展,双赢双利。

三、强化企业管理

管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只有加强管理企业才能更好地转型升级。大型国有企业都有一个企业管理办公室,从劳动纪律,遵章守纪,安全环保,节能降耗,质量保证,治安保卫等方面进行管理,为决策者出谋化策。我建议政府可利用高校,党校这块阵地,请企业管理的专家教授,给中小型企业家、私营老板举办短期的学习班和讲座,传授绩效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客户关系等管理知识,大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战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加强企业党、政、工、团建设

加强企业党、政、工、团建设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活力。企业要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和员工的思想实际,在求真上下功夫,在务实上求实效,切实加强党、政、工、团建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关爱帮困感动人,以丰富的活动陶冶人,以健康的文化激励人,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足

内部控制就是简单的企业内部自我监督,这是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认识。大多数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制定的各种规则、制度,以及各种文件、手册等。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理解及重视,也就是这种对内部控制认识的不足,导致了其不愿意建立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中小企业大多数缺乏良好的控制环境。

(二)企业会计制度流于表面形式

目前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流于表面的形式,使会计制度失去了其必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纸上谈兵,无实质内容,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一些中小企业财产不清、账目混乱、数据严重失真,有时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随意编造会计信息,任意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掩盖单位真正的财务状况及收入成果等。

(三) 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有直接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资金有限,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对于企业教育应付公事、流于表面形式,达不到正规企业对会计员工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和执行。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知识匮乏、管理观念滞后、管理方法落后,缺乏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积极性,缺乏主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都将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 缺乏外部监督环境

目前我国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诸多外部监督体系尚不健全,制度尚不完善,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因为我国多种监督的功能存在交叉、标准不统一、管理分散、信息沟通不畅,监督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部分监督单位甚至以创收为目的,导致不正当的企业竞争及无力的监管制度,没有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

二、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构筑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必须实行预算控制。必须有企业工作人员计划预算,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才可执行,预算必须体现企业的预期目标,并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严重不符合预算,与预算出入明显的应查明原因并追究当事人责任。其次,实行实物的控制。必须有严格的控制,对企业的实物资产进行清查和核实,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绝对防止企业资产被私占、挪用和贪污。最后,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指派专业会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必须给予审计人员充分的执行权力,确保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受各方面因素干扰,甚至包括部分企业管理者。

(二)建立分层业绩考核机制

必须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及审查,根据工作业绩分层,给予不同的奖惩措施,建立完善的企业监督、激励和约束制度,健全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组织机构,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并使内部控制制度不断的完善。

(三)完善企业监督环境

首先是完善企业的内部牵制制度,通过适当安排员工的职责和业务程序,使内部各项业务能被其他部门和本部门的员工监督、核对,起到各部门各员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其次,建立严格的外部监督机制。通过自身约束来规范财务工作的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

国家和政府相关机构及人员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促使中小企业逐步改进会计核算,引导中小企业合理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创造和谐的企业外部监督环境。

(四) 注重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风险的产生,均与企业领导及员工有关。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其对专业理论及管理水平的学习。对会计人员强制实行休假和轮岗制度,轮岗可以减少某些人蓄谋私占与挪用的想法,强制委派会计至下属的单位及部门,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奖罚分明,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严重不足、会计制度流于表面形式、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外部监督环境等问题。只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企业、政府、社会等有效合作,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实行企业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企业的会计工作规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才能引领中小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芝.中小企业优化会计内部管理的策略[J].时代金融,2011,488(06):13-14.

[2]盛英.论中小企业的会计现状及管理规范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学,2010,7(03):93.

[3]许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8.

第10篇

(一)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由于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存在时间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就必定具有风险。一般情况下,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高,风险越小则收益越低。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一般都希望投资收益能够实现最大化而风险最小化,当只有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达到合理程度时,才会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受到管理技术和管理知识的限制,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不能真正科学合理地完成风险的评估和收益的预测,从而很难确认固定资产投资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进而影响投资决策。

(二)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的平衡。由于中小企业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企业扩大规模、创造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就存在一个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之间需要做出平衡的矛盾。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求企业必须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扩大投资,争取最大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企业可获取资源的能力又要求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金,在投资中合理分配。这个矛盾虽然对于任何企业都具有普遍的影响,但对于急于发展并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讲显得更加突出。

(三)投资管理成本和效益的矛盾。一般情况下,成本和效益存在正比关系,成本越高收益越大。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需要有较高的收益,但与之相对应的较高的管理成本却很难被接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外显成本的控制意识和对内含收益的模糊认识是造成这一矛盾的直接原因,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好这个问题,将很难确立规范、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系。而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不能用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此类矛盾,经常采取回避或漠视的方式,利用思维的惯性将问题简单化,使得其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误区

现实中的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陷入投资误区、盲目投资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投资决策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成为企业顺利成长的巨大隐患。比较突出而普遍的投资决策误区表现在:

(一)强调短期利益,缺乏战略眼光。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强调短期收益和降低风险,把是否符合战略目标的实现放在次要位置,以至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目的过于简单化和盲目化。例如,一些企业使用短期借款方式进行厂房、设备等投资回收期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有些投资者轻信一两年就可收回投资的效益预测,用短期融资款购买厂房、设备,结果到期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导致罚息、诉讼甚至破产等严重后果。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战略管理不到位,战略意识不强;二是不恰当的或不合理的风险控制意识,使得中小企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的短视现象。

(二)筹资困难,投资资金受限。调查统计显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很少能靠银行获得,主要依靠自有资金运作。这表明,中小企业存在相当程度的融资困难。企业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或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单位或个人,这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情并提高了企业投资的风险,造成中小企业必须投资的巨大困难,经常可以看到很好的项目要么无法顺利实施,要么项目勉强建成后缺少必要的资金去运营,甚至出现一项固定资产投资拖垮整个企业的严重现象。

(三)资产结构控制不合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缺乏,使得企业的资产结构管理无法正常进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很少能充分考虑到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不能注意到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是否合理,其所占用的资金是否己经影响到资产收益水平和企业的正常营运。在这一点上,那种只顾有利可图的短视思想和固定资产越多越安全的意识也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很多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严重过剩,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四)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缺乏科学管理。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内设机构或专业投资管理团队,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专业化管理。一些牵扯到企业命运的重大投资项目较少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进行表决,而多由企业主或高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这就使得投资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甚至还会在投资监管上出现严重漏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也很少有中小企业对项目投资的结果作出有效的总结和评价。另一方面,由于对专业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知识和人才的缺乏,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的提出、论证和可行性建议不能依据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进行,造成经验和个人愿望主导投资的现状,使之盲目追随市场变化随波逐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技术选择

(一)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应掌握的原则

1.重视战略管理。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要注(重)将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常规性工作来看待,对企业的发展愿景、发展步骤等重要的战略管理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划,并以此为指导确定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各项企业活动的行动纲领和行动计划,克服掉投资无明确方向的陋习;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被既定战略完全束缚住,及时地根据市场和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战略,在项目投资中灵活地应对各种巨变。这样,才能使得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实现有序、合理、有效,让固定资产的投资更加有发展性和全局性。

2.筹资活动先行。中小企业在投资项目提出的时候要首先考虑筹资的途径和数量,对于无法完全筹措或筹资成本过高的项目需要作出慎重的考虑,必要时应该采取放弃投资的方法,避免实际损失的发生。只有能够合理或符合投资者期望的筹措到投资所需资金的项目,才应该纳入到进一步考察和分析的范围。坚决杜绝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草率意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3.着重提高投资管理质量。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知识和人才的缺乏,是造成中小企业在这个方面管理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之一,在目前情况下,要想有效提高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资管理质量,可以考虑两种相应的策略:第一,根据实际条件和实际情况,将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所必需的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分析技术进行融合,量身定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易于掌握运用的决策方法,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从而提高决策质量;第二,整合社会资源,在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投资项目决策时,面向社会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各种临时性的专门小组,对项目的各环节进行管理,确保项目决策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投资决策指标选择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投资活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所以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所采用的指标应该是长期投资指标。按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长期投资指标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静态指标又称为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通常有投资回收期和平均报酬率两种。动态指标又称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常见的动态指标有净现值、利润指数和内部报酬率等。中小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选择哪些决策指标进行分析是应当认真考虑的。以现有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管理方法的现状,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分析时,建议参考如下指标:

一方面,应把投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去考虑。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市场地位以及管理力量等条件,都决定了其各项工作都必须先生存后发展,在生存中求发展。因此,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也应该将投资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投资回收期法所反映出的投资回收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投资的风险大小,也显示出投资的安全程度。这是由于风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投资回收期法是在进行该类投资决策时不可缺少的指标。一般来说投资回收期越长,未来的不确定性就越高,风险也就越大,投资无法收回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投资能否按期收回,根据投资回收期的长短可以衡量投资是否是企业可以接受的,在多方案分析时也可以直接观测到哪些方案的回收速度更快,能够用最短时间创造收益。而且,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情况下,在投资规模方面相对来说不算太大,回收期也不算长,投资的实际收入受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不太大,所以投资回收期法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分析首选并且一定要选择的指标。

第11篇

(一)广西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缺陷

企业管理水平低。随着广西中小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创业初期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发展的步伐。首先,管理者的素质偏低,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学历不高,管理经验只是依靠日常的积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管理方面的知识,在管理的复杂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没有适合的管理团队,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人数少,有些企业管理层甚至只有一人,这样企业的很多方面有时会管理不到位。再次,广西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财务账目比较混乱,财务信息不透明,银行无法正确把握企业的财务情况,以至于银行不敢贷款给中小企业。银行常常因为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获取信贷信息交易费用且风险大而“惜贷”。

(二)广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广西资本市场还是比较落后,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先天条件比较差。资产状况不够健康,股本少等现实条件,使中小企业远远达不到中小板上市的标准,失去了直接上市融资的能力。担保公司虽然对中小企业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也要考虑中小企业目前的经济情况及发展前景。只有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小企业,才比较容易获得担保公司的支持。大多广西中小企业产品无创新,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调整产品结构和发展规划,获取担保公司的青睐也成了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上市直接融资希望渺茫,部分中小企业只有向银行寻求帮助。但是从银行的角度看,银行限于考虑自身发展。贷款给中小企业能不能获得比较多的利息、贷款给中小企业有没有借出去收不回来的风险、贷款给中小企业后剩余资金还能不能满足自身的日常需求等都是银行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银行在资金投放方面比较倾向于国有大型企业,而不愿意将资金投放于中小企业。

(三)广西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足

政府政策制度都是针对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没有对中小企业进行根本性的针对性扶持,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政策、制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广西政府对民间借贷的管理不力,对民间借贷组织没有进行有效引导,缺乏统一的调整和规划,从而导致民间借贷组织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广西的金融秩序。同时设立的专门为广西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服务的服务机构数量少,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为广西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的服务效率低。

广西中小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能力有限。由于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局限性,想要了解资本市场,必须依赖政府的帮助,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力度不够,也间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广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解决途径

(一)加强广西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

广西中小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必须改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向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学习,或者参加专门的培训机构,积极接受再教育,系统全面的补充管理知识,增强管理企业的能力。其次,组建企业管理团队,一个企业要做到有效管理,就必须做到全面管理,一个人全面管理的难度较大,所以组建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就很有必要。再次,加强对财务账目的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账目清晰,财务信息公开,有利于减少银行对企业财务方面的顾虑,给企业融资带来积极影响。

(二)完善广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广西中小企业要破解融资困难的困境,必须要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广西中小企业目前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只有少数几种,还有许多的融资渠道受阻比较严重,想要更好的融资,多方面的采取措施来扩大融资渠道非常关键。

企业自身要充分利用周边关系。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与大企业联系,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高品质的服务,争取从他们手中获取财政资助或者信用担保。广西是与东盟相连接的桥头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国际筹资。虽然可能面临国内大企业的竞争,但国际筹资的途径比国内筹资途径更多,机会也更大,所以应该牢牢抓紧国际筹资的机遇。

银行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广西属于西部地区,经济状况较差,同时也缺乏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银行应针对广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问题,为广西中小企业设立专门的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加强与中小企业联系,设专门的机构了解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反映的财务问题进行统一管理等。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及时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及经济状况,及时给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帮助。同时也需要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更多的贷款,减轻中小企业融资负担。

(三)政府加大对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政府对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偏爱,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太少,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比较差。要破解广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困境,政府必须加大对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从改善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入手。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160

中小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又一次蒙上阴霾。目前,中小企业盈余管理不仅存在不当使用问题,而且企业相关管理制度问题也较为严重。在本文中,笔者将会对中小企业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探讨,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本身规模较小、缺乏充足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往往处于被动位置。企业利用盈余管理可以为自身谋取投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盈余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等问题,企业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

11从业人员恶意操控

企业盈余管理是以企业利益为首位,一旦企业中相关从业人员以获取自身利益为目的,将会对盈余管理造成严重影响。中小企业中的盈余管理人员一般为高层管理者,其自身利益往往和企业利益有所牵连。当两者利益发生冲突时,一些管理人员会首先考虑个人利益,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恶意操控。在中小企业中,盈余管理人员一般职位较高,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其所作所为一般只受到企业大股东的指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管理人员恶意操控制造了客观条件。从业人员的恶意操作在企业运行中不容易被发现,长时间下去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打击,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

12盈余管理本质影响

虽然中小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增大经济效益,但盈余管理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发展,归根到底其本质是刻意操控企业利润的行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是资金、管理、规模、技术等方面问题,而盈余管理实际上并不能帮助企业解决其中任何一方面问题。盈余管理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质方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中小企业盈余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只与会计报表中的效益数据有关,从业人员利用盈余管理对不同时期的会计报表进行操控,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所谓的经济效益。一旦中小企业盈余管理活动超出了规定范围,从业人员通过恶意操作而帮助企业实现经济利益,企业相关投资者的利益必将受损。短时间内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长期下去企业信誉会逐渐降低,投资者数量和金额会大打折扣,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13盈余管理制度缺乏

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一直被诟病,在盈余管理方面同样面临制度缺乏问题。中小企业由于本身特点,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对企业大小事务具高度指挥权。企业管理者将权利集于自身,其中一部分人缺乏盈余管理知识,容易出现不当使用或滥用盈余管理现象。中小企业一般并没有监督部门,管理者将所有职责揽在一起,根据自身判断而对企业进行管理。盈余管理在中小企业中实施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再加上管理制度缺乏,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真、滥用等问题。企业管理者为了谋取企业利益或得到投资者资金,会对盈余管理进行干预而大幅度更改企业会计报表,造成盈余管理数据失真现象。

14扰乱市场竞争

中小企业为了谋取自身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开始使用盈余管理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过度使用和失真现象严重,给投资者带来更大挑战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扰乱市场竞争。盈余管理行为原本是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稍微修改,从而帮助企业在短期内获得投资者青睐或渡过企业艰难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发展。但是中小企业逐渐将盈余管理转化为数字游戏,不断降低企业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让投资者面临更加艰难的选择。盈余管理的不当行为不仅会危害中小企业的信誉,更会对打破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影响投资者甚至危及国家利益。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小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会逐渐演变成欺骗行为,对我国整体经济大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中小企业盈余管理对策

21改善企业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作为实施盈余管理行为的主体,其本身首先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合理范围有所认识。企业管理者可根据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来制定相关标准,从而对从业人员行为进行规范。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对盈余管理从业人员加强监督,防止其为个人私利而擅自修改盈余管理数据信息。企业管理者可以聘请专业人员从事盈余管理工作,或使用多人进行盈余管理工作来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一点,要将从业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避免两者利益冲突而引起盈余管理从业人员。其次,改善中小企业中的管理者高度集权现象。企业要制定具体标准对不同部门职责进行细致规定,防止部分高层管理者出现越界问题。不仅如此,中小企业中的管理层也要对企业整体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分散企业内部权力,形成互相制约现象来防止盈余管理不当使用问题。例如,一些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盈亏管理时,首先做的就是去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真正把握制度的管理,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盈亏管理的发展。

22企业内部管理监督

中小企业在选择盈余管理从业人员时要严格按照相关会计标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盈余管理从业人员多为企业高层的亲信,缺乏盈余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企业要对盈余管理从业人员加强监督,严格审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素养。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定期对盈余管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企业可以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素质考核,适当地淘汰掉不合格人员来提高整体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企业还要注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立相关道德评价标准。盈余管理行为中包含了大量的人为操控因素,从业人员道德标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盈余管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所以一定要对从业人员道德标准进行监督评价。企业一旦发现从业人员现象,一定要严肃处理,必要时可以走法律程序,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23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况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内部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情况。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很难被外部投资者所知,也是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一定要改善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帮助投资者了解到更多的企业内部情况。第一,完善会计制度。目前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依然有很多漏洞和不足之处,特别是企业会计报表这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现有会计制度,对中小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更为具体合理的规定,为信息平等化提供制度基础。第二,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中小企业的信息并不涉及大型商业机密,可以适当提高企业信息的公开度,让投资人了解到更多企业内部运营情况。例如企业的效益情况、近期发展目标和营业外收支等,都可以帮助投资人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盈余管理情况。第三,重视财务分析行业。我国财务分析行业目前主要针对大型上市企业,中小企业方面的财务分析工作尚不完善。因此,大力发展财务分析行业可以帮助投资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进一步了解,掌握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实际数额。因此,部分中小企业也是在不断完善企业的各种信息,从而不断改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24加大社会监督管理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仅靠其内部自行监督并不能完全解决,依然需要外界监督管理。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盈余管理方面执法力度较弱、惩罚力度不足,纵容了盈余管理滥用行为。我国执法部门要重视盈余管理的不良影响,适度地提高监管力度。例如在处罚金额上可以依次提高,针对多次违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中小企业特别重视自身信誉和名声,执法部门还可以将处罚企业信息公开,对其他企业形成震慑作用。除了执法部门监督之外,会计事务所和有关中介机构也要发挥自身监督作用,对企业进行多面监管。会计事务所的职责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其审计质量直接影响到投资人选择。会计事务所要承担自身责任,对企业进行合理评估,一旦发现企业内部数据造假情况,一定要如实告知投资人。会计事务所实际上更多地为投资人服务,但在实际情况中存在事务所与企业勾结问题,共同对投资人实施欺诈行为。所以执法部门也要对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监督,保证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3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所面临经济竞争局势愈加复杂,其自身盈余管理问题也会逐渐显示出来。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滥用、不正当使用问题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发展,也会伤害到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企业内部需要意识到盈余管理的实质,对自身结构和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优化。除此之外,国家有关部门也要重视盈余管理问题,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共同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胜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外资,2013(20):148-149

[2]蒋才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大众科技,2011(3):127-129

[3]朱伟华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8):92-93

[4]于彬彬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4(1):112,114

[5]肖忠再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4):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