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时间:2023-08-03 17:28: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第1篇

[关键词]口算训练;设计练习;计算习惯;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86-01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通过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的训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把计算能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不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间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这几年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并会让学生在以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怕学的情绪,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的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如果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口算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一个根本。口算快、准确,计算必然佳。要让口算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本学期,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让学生训练口算,通过这样不断的反复的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对学习数学这门学科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二、设计多形式的练习,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

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对学生来说,游戏就是生活,只有游戏才能吸引到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加入简易,充满童趣的游戏,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小朋友对进退位的乘除法计算都觉得有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会正确的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探寻出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在过程中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让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计算能力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到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学时,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数学语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

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思想的形成、表达与交流是借助语言材料来实现的,反之,思维的发展也能促进人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言语交流的水平. 可见,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行为及思维形式都得由语言作为手段来进行.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往往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是依靠数学语言而显示的,所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好了数学语言才真正地学好了数学. 农村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叙述思维过程,特别是数学语言更是缺乏,阻碍了思维的发展. 因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 我以前一直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忽略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但学生也能模仿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但将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却是很难.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准确、简洁、规范的语言表达数学思维活动. 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概括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关键. 所以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突出数学语言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计算题教学,引导学生说清算理

计算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但是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且算理的表达要求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符合逻辑关系. 在低段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想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要加强复述,让学生多说,让每名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既会说,又会想,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整数混合运算教学时,我十分重视计算过程的复述. 例如下面三题计算过程的复述:

80 - 48 ÷ 4 + 2,此题先计算48除以4的商是12,再计算80减去12的差是68,然后再加上2的和等于70.

(80 - 48) ÷ 4 + 2,先计算小括号里面80 - 48等于32,再用32去除以4,等于8,然后加上2等于10.

80 - 48 ÷ (4 + 2),先计算小括号里面4 + 2等于6,再计算48 ÷ 6等于8,然后用80减去8,等于72.

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是运算顺序的对比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口算训练;既巩固了运算方法,又增强了思维的条理性、有序性. 所以,教师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要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如用“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式去说.

二、叙述题教学,引导学生说清运算顺序

三年级上学期的应用题只需分步解答,而一般叙述题要求列综合算式. 所以叙述题教学中,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就显得很重要.

1. 首先,在计算教学中我就注意要求学生将计算题口述成叙述题形式. 例如:(24 - 4) ÷ 5这个题目,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读出式子是:24减去4的差,除以5的商是多少?再要求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先计算小括号里的24 - 4,再将算出来的结果(差)去除5,求出最后的商(这样的话学生大多能说出来). 接着就有较多学生编出了下面的叙述题:(1)24减去4的差,除以5,商是多少?大多数学生对“商是多少”这句话没说出来;(2)用5去除24减去4的差,商是多少?(3)把24减去4的差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4)24减去4的差是5的几倍?

这样把计算时审题分析的过程梳理了一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叙述题的分析能力.

2. 填数列综合算式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下图,先读题,再解题,想一想,这幅图讲了一道怎样的数学题. 先算出127减去46的差是81,填入上面的空格里,再用81去除以9,求出商9填入下面的第二空格. 再将上面的概括,就编成了叙述题:127减去46的差,除以9,商是多少?所以列综合算式是(127 - 46) ÷ 9,要先算127 - 46,所以要写上小括号.

3. 叙述题的缩句训练. 就是将叙述题简缩成一个含有文字和数字的式子,然后再列出完整的算式. 例如:68与18的差除以5,商是多少?简缩成:差÷5,再把差用68 - 18补上去,就是一个完整的算式. 运用缩句方法,能培养学生用概括的语言来表示数学问题,并能防止学生漏掉小括号等错误的发生,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能力 北师大教材

引言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知识,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这一科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在编制上,以学生为主体,侧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尤其是探究类的活动;在教材的编制上,注重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转为为问题的解决;在呈现方面,教材多以图画、图片的形式,生动活泼。针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有以下四点:

一、熟悉教材,因“材”施教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对教材的特点以及其核心的教育理念要熟悉,这样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人教版的教材在编写上逻辑性比较强,且注重基础知识的拾得,能适应全国大多数的地区;但北师大版教材在编写上,思维比较活跃,教材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中,依旧用人教版教材的教学方法,那么就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对该科目的教材有一个比较深的认识,然后在根据教材的特点、编制教育理念,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1]

二、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学生的年龄一般处于6―12岁,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外界的事情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数学问题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中在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从生活中找出对应的实际问题。而兴趣却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典型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2]

如在学习5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超市购物结账时的经历,将找零钱的实际问题融于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准备不同的三角形,各两份,然后引导学生把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拼好后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知道原来三角形的底和高成了这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拼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再用这个面积除以2,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了。从而得出计算三角形的计算公式为底乘高除以2。这些实际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什么样的事物感兴趣,只要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重视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意数学的应用。数学的应用即是有效的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中,计算能力作为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在数学应用的时候,应侧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3]

计算能力的训练包含口算能力训练与计算方法训练两种。口算能力的训练,可以作为数学每一节课前的热身活动,通过比比谁算的快的形式,不仅能达到训练口算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氛围。而计算方法的训练,包括计算技巧、计算公式。计算方法的训练形式可以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以点点滴滴的形式面向学生。在计算技巧训练的时候,老师可以多用几个“为什么”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技巧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起来也更加顺手。而在计算公式训练上,则主要是理解计算公式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使用的条件。通过这些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4]

四、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

从北师大版教材的特点中可以得知,数学主要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性、参与性,要求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去学习数学。因此,在北大版数学教材的教学上,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后,可以向学生提出:在1000米的赛跑中,为什么起点不同,终点相同;在学习了比例测量的知识后,让学生利用大树的影子测出大树的高度。通过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惠兰. 浅议北师大课标版数学教材的教学工作[J].教育研究,2010,(33).

[2]赵秀颖. 探析培养小学数学自学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学方法,(58)

第4篇

计算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数学能力,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它与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工具的普及,社会生活和课程标准都对学生的计算能力降低了要求,但是,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数学心智活动,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形成数学思维的必要途径。在小学阶段,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我们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 将数学思维融于计算教学之中。

培养学生基本计算能力是小学一年级的重要教学任务,尤其是口算训练更是占很大的比重。很多教师认为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常态化的训练,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有口算”,反复训练能增加学生的熟练程度,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我不否认这是一个很有成效的方法,但是我不认为这是科学的、符合学生数学学习发展规律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应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让学生通过借助手指、小棒或者其它教具,直观了解10这个数字可以拆成那些数字组合,既要引导学生将10拆成两个数字,比如,1和9、2和8、3和7・・・・・・也要引导学生将10 拆成多个数字组合,比如,3、3、3、1/4、4、2/2、2、3、3等。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学会“拆十”和“凑十”,这既是一个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的过程,也是加强学生记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这样,当遇到10以内的计算题时,曾经演示过的直观的现象能帮助学生做出快速的反应,得出正确的答案。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教师可以将这种学习方法继续延伸,运用到更高一级的计算过程中,比如,8+9=?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8拆成7+1,然后将1和9凑10,再加上7,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发展同步。

这种将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发展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随着年级的提高,越来越能显示出其明显优势。学生能将“凑十”、“拆十”的思维迁移到百、千、万上,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大有益处。另外,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时,采用计算和思维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将分数计算和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以生活来检验计算结果的习惯,加强数学学习的直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 将数学原理融于计算教学之中。

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很多时候并不清楚要计算的题目的数学和生活意义,只知道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去机械照搬。然而,数学计算与数学原理密不可分,比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这些数学原理的理解都会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动手操作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理解数学原理,并自觉将其运用到计算过程之中。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操作法、画图展示法等来理解同分母加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真正懂得同分母加减法,为什么分母不变,只需将分子相加减。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法,辅助学生理解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时,只能先通分,然后再进行计算。

在学习不同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时,教师更要结合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首先搞清楚周长、面积、体积的数学意义,一起探究其计算公式,指导在运用公式时,要考虑将各个数据的单位进行统一换算,并在得出计算结果后与给出的条件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直观感受结果的正确率。比如,计算出的长方形周长还没有一个长和宽的和大,那绝对是错误的;在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时,结果还没有侧面积大,答案的错误显而易见。因此,在理解数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计算,不但学生的计算过程会有清晰的数学思维相伴,不会出现低级的、原理性的错误,而且能办助学生进行简单的结果验证,发现一些低级的错误,及时改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 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将其作为一项常规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问题,增加学生口算、板演、或书面演算的机会,及时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出现这种错位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将学生各种计算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还要认真批改作业,找出共性的作物,分析错误成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从而有效解决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问题。另外,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的教学,常抓不懈外,还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结合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比如,一年级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敏锐性;二三年级加强学生的笔算训练,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四五六年级,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养成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习惯,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比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

每个阶段有教学的侧重点,并将学到的计算机能综合运用,大幅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同时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发展。

另外,粗心大意也是小学生计算出现错误的一大原因,尤其是某些头脑灵活、反应敏捷的男生出错率更高。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来矫正学生这一缺点,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读题法”,强调学生每题必读,防止没弄清题意就开始动手做题;高年级可以采用纠错总结法,将自己的错题整理到纠错本上,并注明出错的原因。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也可以辅助以惩戒性手段,帮助学生警觉和改正。

第5篇

一、通过口算训练造就同学们的口算兴趣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口算是学生务必把控的中心要素,每个学生都应具备普通的口算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育中应注重学生口算的训练,每天使用课堂几分分钟时间,布置每天十道口算题对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从事训练,举例:0÷4.3=?0.75×0.6=?2.25×8=?7.8÷3.9=?等等,通过听算、小黑板演示、PPT课件展示这些口算题,而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战车的形式从事口答,以计时的措施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每周从事一次评比,以正确率和口算时间评出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赏。这样以竞争的形式从事口算训练,学生们主动踊跃性相当高,口算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丰富的提高。或者,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运用限时口算游戏、口算转盘、听算、自编数学计算题等对策,这些对策符合同学们的心理特征,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于融入,轻轻松松地熟悉了数学计算的技巧,养成了很好地数学计算习惯,使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向着准、快的方向高速发展。

二、造就学生很好地数学计算习惯

学生在数学计算时产生差错的来源是各种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对知识不吃透。第二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数学计算失误。第三种是学习习惯不好。因此,增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很好地数学计算习惯。

1.造就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优良习惯。学生认真、详尽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严格教诲学生。在学生做题时暗示他们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所表述的题意,看清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根据题目标统一要求说出数量关联并正确列出式子从事数学计算,对增强学生解题的精确性。

2.造就学生审题、剖析的习惯。数学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时常容易看错,也容易缺乏对题目标周密察看和认真剖析,盲目地从事数学计算,容易使数学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讲和应用题一样,关注察看能力的增强,提高审题训练。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数学计算”的步骤,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措施如何数学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措施数学计算。

3.造就学生自觉查检查算,独自矫正差错的习惯。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确保数学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较为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仍旧要靠验算来保障数学计算正确。验算有很多种措施,其中,由逆运算来从事测验是行之有效的对策之一。逆运算同样是与数学计算措施相反的运算,由于选用了逆向思维,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数学计算实践中的疏漏,简言之就是选用逆运算。

三、优化练习设计

练习是加深吃透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数学学习不能脱离练习。同样,数学计算能力的增强也不能脱离练习,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不能健全的增强同学们的数学计算能力。但是也不能一味的盲目练习,要有针对性。

假如练习简便重复,学生就会不感兴趣,甚至抵抗,练习效果就很差了。为避免展现上述情况,教师就要注意优化练习设计,多设计一些有目标明确的,乐趣性和思索性较为强的题目。对学生在练习中时常出错的地方,要注意解释,及时矫正。另外,要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用多种措施从事运算,找出最简单的对策。这样既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枕,锤炼学生角度全面思维的能力,以增强同学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要想飞快有效的增强同学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拓展同学们的思维,教师必须提高数学计算教学和数学计算练习,使同学们的数学计算既精确又飞快,已至达到增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目标。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同学们的少数指导,对学生数学计算中察觉的问题,要及时加以处置并认真剖析差错原因,找出法则。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91-02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因些,在小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的。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位,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那么,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课堂中,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喜欢计算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建构。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是可取可行的。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处在熟悉的、新切的情境之中,进而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内在需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创设情境,使知识与情境融为一体

创设情境,不只是为了将知识“粘贴”进去,更重要的是使知识能镶嵌到情境中,与情境内在的融为一体,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实现旧知向新知的自主迁移。

3、计算教学不只创设情境一种方式

计算教学,绝大多数新知是原有知识经过迁移、变化、综合而成的。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体系之中,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

二、重视口算教学,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口算错误,笔算、估算及简便计算必然会错误。因此,加强口算教学,为笔算和简算教学奠定基础,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必由之路。

1、加强算理教学,掌握口算方法

教会学生口算的算理。口算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在训练中掌握算理、算法,不能仅靠重复机械性的训练,为口算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2、让学生学会叙述算理

让学生掌握了口算方法之后,应安排相应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口算方法

教学口算时,要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找出适合学生自己的口算方法。

三、抓好口算训练,促进能力形成

口算训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成,也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

1、坚持不懈地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应每天每节课,用3-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做到每天练习口算,节节练习口算,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同时,教师对训练内容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可以直接笔答,即手头有一张口算纸,规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也可以视算,即老师出示一题目,学生看着题目写出答案;还可以听算,即老师只报题目,学生说出答案,真正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2、加强基础性训练

数学里面有些基础性口算知识是进行一切计算的基石,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好。

3、记忆性训练

在简便算法中用到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 圆周率的近似值3.14以及3.14×1×1=3.14,3.14×2×2=12.56,3.14×3×3=28.2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中常用到的1/4=0.25,1/8=0.125,1/2=0.5,以上这些数的结果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频率比较高,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并牢记。

4、典型错误训练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的法则、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

四、加强估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估算指的是对计算的结果做出大致判断,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估算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也变得更为经常和实用。

1、突出估算教学,把估算目标融入日常教学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很大的比重,计算中的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取值范围,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比如:在超市买了11包牛奶,花了18.7元,每包大约多少钱?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估算,这个得数应该是1元到2元之间,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显然计算出的得数是错误的。

2、交流估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估算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估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对于每包牛奶大约多少钱,学生有以下不同的估算方法,如:想乘算除、合理假设、四舍五入法等。

估算教学只要求把握结果的大致范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思考问题的策略,采取完全迥异的估算方法,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估算的熟练和精确程度。

3、掌握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虽然是一种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一般也不是唯一的,但估算也并非无章可循,是可以总结出一般规律的。在具体估算中,通常有:凑整估算、根据倍数估算、根据尾数估算、根据生活经验估算、根据运算性质估算、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等。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32—02

语言和思维两者密不可分。没有语言,不可能有发展的思维;同样,没有思维,也就不需要作为工具出现的语言。人们往往把语言的训练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忽视了语言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实,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最多的是数学语言,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数学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小学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数学语言的训练需要模式化

小学生的数学语言经常是无序的、无逻辑的、片面的,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出三种模式,即思维模式、语言模式、语言训练模式,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严谨有序。

例如,二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时,让学生计算35-2和35-20。首先,根据学生思维的逻辑顺序,设计学生思维的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即利用数的组成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的知识来计算35-2。思维模式是: 35分成30和5,5减2等于3,30加3等于33。其次,根据这种思维模式,设计编排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儿歌以理清算理过程,即把35分成30和5,5-2=3,30+3=33,所以35-2=33。然后,设计一种语言训练的模式,即个体表达——熟悉算理——小组交流——理解算理——思维提升——及时评价。最后,按照以上三种模式,要求学生自己计算35-20。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更为清晰,语言表达更加流畅。

二、数学语言训练需要针对性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谨的逻辑性,数学语言又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化语言。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将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语言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按照课型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教学、空间图形与几何教学等,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需要提供不同的数学语言训练手段。

1.概念教学。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概念的含义和其中的关键词语,并利用分段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表述和学习。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就可抓住“未知数”“等式”这两个关键词语去理解和记忆方程的概念,学生在语言表述中着重叙述出这两个词即可。概念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表述应尽量避免表述不全、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概念和特性中的限定词语随意删减或添加等现象的出现。如,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表述为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等等。

2.计算教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计算的算理。先根据学生的思维逻辑顺序,教给学生思维的模式;再根据思维的模式,设计“说算理”的数学语言模式;最后设计出数学语言训练模式,并对学生进行训练,以达到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目的。如,学习“9+2”时,就是用“凑十法”和“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的。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说出算理,即把2分成1和1,1+9=10,10+1=11。按照以上模式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会逐步完善,思维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3.解决问题教学。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阶梯式三步走,即读懂题意、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表述解题思路,从而以“说”促“思”,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观光一日游,哪种最合算?星光旅行社2人256元,朝阳旅行社3人336元,光华旅行社4人504元。第一步,读懂题意。有哪些数学信息?明白“最合算”是什么意思?第二步,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已知:星光旅行社2人256元,朝阳旅行社3人336元,光华旅行社4人504元,可以求出每个旅行社每人需要多少元,那么哪种最合算就可以比较出来了。第三步,表述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按照第二步的分析思路进行表述。通过这样阶梯式教学,既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空间图形与几何教学。在教学中,首先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设计、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图形的特征,然后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数学语言的培养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四条边都可以活动的长方形用手拉一下两个对角,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最后让学生根据观察所得,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数学语言训练需要层次化

小学阶段数学语言的培养应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心智水平,以及所学数学知识的编排与结构,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模仿阶段。就是对教师所说的重要语句,教材中数学知识的情境图、内容、计算方法等进行语言表述。此层次的数学语言训练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此阶段要求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和影响的作用。

第二层次——应用阶段。就是对数学概念、算理、性质、法则、公式等知识,以及数学活动的操作和演示过程,进行准确、简单的语言表述。此层次的数学语言训练主要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此阶段要求学生会用准确性、概括性强、条理清晰、语言规范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来叙述数学知识,从而把自己的思维用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使思维得到再次的发展。

第8篇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现状

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的重点培养技能之一。但是从目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来看,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口算速度慢、错误率高,未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基本上以笔算为主。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口算存在抵触心理。抽象性的逻辑思维,与学生的情感认识发展不符,对数学计算的感知相对比较肤浅,因此,难以有效掌握口算的内在规律,甚至选择逃避口算。二是,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不相符,也没有意识到口算教学的重要性,比如,存在家长、老师使用“数手指”的方式教导学生进行计算,导致学生在形象思维上难以达到口算的要求,故不能进行口算。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一)练习形式多样,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表象能力,且已经基本上掌握和理解基础的算理,但是却没有形成对应的计算技能,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练习和训练。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计算技能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训练,而一些口算题都比较枯燥乏味,长期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并降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题,并具有趣味性,这样的口算练习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二)坚持视算和听算的训练

速度、正确性是口算能力的关键性指标。在进行口算练习时,熟练和准确的口算是口算练习的主要目标。口算训练要每天、每课长期地进行,且保证口算的训练量。可根据本节课教学的内容对学生开展适当的口算训练,训练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口算题数量控制在15道以内。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时,采取老师读题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口算答案,然后教师展示15道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改正,接着将口算结果准确率最高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口算兴趣,激发学生的口算热情,并始终保持渴求的心理状态。

(三)抢答口算题

利用课堂前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将口算题写到卡片上,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展示时间为3秒,让学生抢答,共计15道题目,抢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将获得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一份小礼物。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拿出卡片“8900-700”,知道答案的学生快速站起来说出答案:8200。这种抢答式口算练习,既能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促使学生对口算训练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小组口算比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口算技能训练,对一些爱表现的学生而言,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在口算训练中引入竞赛机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口算训练,根据全班学生的数学量,平均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为5人,将提前准备好的6组口算练习题分配给对应的小组,要求每组各派一名成员答题,共计5人。每个人完成一道题目后,下一位成员则可以计算下一道题目的答案,最后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小组口算试题,且必须全部准确,用时最短、回答全部正确的小组则为冠军,并对该小组成员进行奖励。这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训练的方式,既能提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五)运用直观手段开展口算训练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口算已经不是完全新颖的学习内容,在前两年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由于口算是一项持续的教学内容,故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计算有着直接的感知,然后通过大脑运转和过渡,建立计算表象,并得出最终的口算结果。因此,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可通过运用直观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将课本中的图例以实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观看,比如月饼,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将月饼平均分成4份,然后分给4名学生,问:每名学生所得到的月饼数量是整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在没有接触到分数的知识时,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感到陌生。此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出最为直观的内容,将正方形平均分成4分,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割动画操作,目的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分数知识。最后将分割法运用到课本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对课本内容进行积极思考,并口算出课本中的题目答案。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学生进行分数口算训练,比如: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多少?5角钱等于多少元?最终提升学生的分数口算计算能力。

又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教学中,计算“23+65”的结果,向学生展示:一捆木棒共有10根,共有10捆,10根小木棒。问:如何利用这些木棒快速计算出本道计算题的答案。学生回答道:先利用木棒摆出23和65,然后直接数木棒就行。23为2捆木棒和3根小木棒,65为6捆木棒和5根小木棒。共有8捆木棒,8根小木棒,总数为88。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快速简便的口算,并为学生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要求学生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提升学生的口算正确率。

(六)数形结合,掌握口算方法

口算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与理解算理内容,促使学生对口算基本方法有全面的掌握。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记忆时间短,单纯进行口算训练,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实现对算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秋来临之际,小红去买月饼,准备送给长辈,每盒月饼共有9块,买3盒一共多少块月饼?这种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情境的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用加法的方式快速计算出答案,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乘法计算,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的算理,实现对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锻炼,并掌握对应的口算方法。

(七)积极组织竞赛活动,提高口算技能

小学三年级学生拥有该年龄段不可缺少的年龄、性格特征,比如好胜心较强,凡事都习惯争取第一。因此,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组织竞赛活动,吸引学生对数学口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在组织竞赛活动时,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特别是学生喜欢老师的关注与表扬,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潜力、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投入其中,才能在竞赛活动中提高口算能力。当然在课堂组织竞赛活动时,必须给予相应的奖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规模大小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当然也可以在课前几分钟开展竞赛活动。比如,在新课教学前,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组织两组学生开展口算竞赛,也可以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口算竞赛内容要基于三年级课本知识,并围绕教学内容出题,用时短,且回答全部正确,则为胜利者,针对胜利者给予鼓励和表扬,并把握度;针对失败的学生要积极鼓励,促使学生更愿意自主开展口算练习,并保持参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注意力集中,并与教师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锻炼胆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口算技能也就得到有效的提高。

(八)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粗心大意是三年级学生最典型的特征,由于年龄原因,学生在口算时经常出现明显失误,导致最终的计算错误,出现这种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因为小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计算不认真,也没有反复检验的意识,认为自己计算出的结果肯定是对的。比如,在口算时,把符号看错、写错甚至把数字看错,如果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从而有效避免了低级错误的出现,并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另外,还存在审题问题,对题目中的信息没有进行认真的阅读和思考,导致最后计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笔算,还是口算,都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针对每一个计算题目进行检验,确认是否正确,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第9篇

一、联系生活,激发计算兴趣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不乏许多的数学问题的,教师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使之成为我们计算教学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乐土,也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亲切,才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他们也才会热衷其间,乐此不疲. 例如:教师结合学生购物经历,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商场购物情境:洗衣机500元、电冰箱960元、电视机800元、电风扇200元,如果让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选购以上两件不同的商品,你会选择购买哪两种?怎么列式计算?算一算,应付多少元?由于购物是学生喜欢的生活现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又是主角,因此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自然而然地将精力都集中到计算学习中了.

二、培养观察,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石,并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自身学习数学的基本应用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十分必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的能力;但因为种种原因,学生的口算练习常常被人忽略,认为无关紧要,不去认真对待. 应该说口算不仅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上课之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数一数图片、数一数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 然后再通过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减法.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感觉,更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三、训练多样,增强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的训练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伴随技能训练反复进行巩固练习,达到由掌握基础知识向学习知识技能化转变. 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既要逐渐增加口算的练习量,又要注意在训练中采取多样化.

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视算、直接说得数或直接写得数,这种训练就是对眼、脑、手、口等的技能训练. 而听算则要求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 听算就是对耳朵、头脑、嘴巴等的训练. 在口算中将视算和听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训练记忆力,提高速度能力,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知识的状态. 我还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练习. 例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的对比;乘法和加法的对比;除法和乘法的对比. 这样训练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复习旧知,进一步明确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认识结构的形成. 让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口算技能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分散练习9加几、8加几、7加几等,最后再集中起来训练,然后再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学习,学完之后,可将加减集中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减法算式,能根据相关联的三个数8,9,17很快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这样通过经常反复的训练,能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四、引发思考,发现口算规律

教学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思维特点,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规律,获取知识. 例如:口算4 × 2,40 × 2,400 × 2,先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三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能否根据第一处算式找出第二、第三两个算式的算法,再引导学生总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第10篇

关键词:口算训练;算理指导;算法多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口算的要求是“熟练、正确和会”,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是笔算特别是竖式运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效果,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口算还是形成数感的载体。学生在口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位、计数单位、数的组成等概念,促使学生形成数感。口算也是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基础,即使是在计算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口算仍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基本技能。如何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成为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口算训练的。

一、重视算理教学,加强算法指导

口算教学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那么弄清算理就是关键。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几”的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实物操作建立丰富的表象,理解“凑十法”,然后让学生详细说出思考过程。如,8+5,可以说成先把5分成3和2,先算8+2=10,再算10+3=13,后经过8+6、8+7、8+8等的练习,概括出用“凑十法”计算“8+几”的方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在经历了感知观察—形成表象—抽象概括三个阶段的学习和相应的练习,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个认知过程,学生既弄清了算理,又掌握了计算法则,保证了口算的正确性。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要采取先慢后快的原则,训练初期要注重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只要求正确,对速度不做要求,重点在于巩固口算方法,为形成技能打好基础,随着学生知识的深化,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算理,并加强算法指导,引导学生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技能。如,口算99+98时,学生可能有几种思维过程:99+98、99+100-2、100+98-1、100+100-3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几种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算法,提高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技巧。

二、科学安排口算训练

1.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有目的

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运算能力的提高,口算的速度快、准确,不是一两天训练能达到的,而是持之以恒训练的结果,因此,口算的训练必须经常化。教师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口算教学熟练、会、正确三种不同的教学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安排好天天训练的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技巧。进行口算训练时,还要注意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要注意精心设计口算练习题,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时,如,72×5可以训练7×5+1的口算。这样有针对性的口算为新知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又如,在教学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后,我安排了让学生自己编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题进行训练,学生在自己编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新知,还激发了学生口算的兴趣。

2.加强基本训练与针对训练

口算的基本训练内容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100以内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等两步计算。这些计算,都是整数、小数和分数(百分数)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的基础。只有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口算,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组织口算训练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易错题反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防止错误被巩固下来。对于易混淆的题目,如,“16×5”和“15×6”“24×5”和“25×4”等,可进行集中对比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知识的清晰性。

三、训练形式多样,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练习简单重复,学生就没有兴趣,练习效果就不好,要注意精心设计练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如,采用听算、开火车、抢答、分组比赛、找朋友、口算接力、摘苹果等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在课前2分钟组织口算或自算,然后同桌互批,全部正确的学生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坚持每天晚上做5道竖式计算,教师对学生计算情况进行小结,每周评出口算周冠军,每月再评出口算月冠军,学期末再根据获得的红花数评出口算学期冠军,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口算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校本课程; 学习心理

中图分类法: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05-001

近年来,我校对校本课程进行了开发、研究并实施,这几年中,笔者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方面作了一些研究,发现它与数学学科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对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计算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说过:“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的本领,思考的本领,试验的本领,创作的本领,还要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比较强,逻辑严密,因此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国际数棋”就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把学和玩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渐把他们爱玩的天性转化为学习的乐趣,国家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际数棋鉴定评审组组长李润泉说:“国际数棋以玩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学的过程和目的,它把小学生玩的天性自然地转化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数学学科,特别是数学启蒙教育阶段最需要的。”

国际数棋活动能激发学生玩好数学的信心,诱发学生心中的求胜心,引领学生走向数学成功。因此,孩子们在与国际数棋的接触中,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国际数棋行棋的主要依据就是四则运算,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学计算基本功。

1.提高口算心记能力。数棋对弈过程中,除了“移”和“邻”之外,“单跨”和“连跨”这两种形式都需要四则运算,期间也不可能像平时计算那样准备好草稿纸,游戏的规则决定了棋手的计算只能是口算。

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口算只有一步,在计算中的大多数也不会有几种运算方法(也就是四则混合运算),学生要记忆一段或几段棋子的运算过程和结果,最后,在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动手行棋。

因此,直接口算多步的四则混合运算而没有任何的书面形式,这对于学生的记忆能力就存在一定的要求。在一场比赛的行棋过程中,学生要经过数十甚至数百道四则混合运算的口算训练,这对于他们口算心记能力的提高是相当有利的。

2.提高运算熟练程度。前面已经提到,国际数棋行棋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要运用到四则混合运算,在运算过程中,学生根据需要自由灵活地决定一系列运算的先后顺序,并且在对手面前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包括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也能够进一步熟悉,配合平时数学学习中对该运算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3.提高数学计算效率。由于是竞赛游戏,在速度上有一定的要求,棋手的行棋过程中,他们需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以最快的速度思考计算。这就避免了平时计算训练中开小差、懒散等问题。

行棋则要求准确无误、迅捷规范,而对方则要认真倾听、分析检验和判断对手的计算过程及棋步表达等是否正确,并快速做出反应。这样的话,自己的计算出现错误时也能得到对手的指正。为了不被对手抓住把柄,棋手必须提高自己计算的准确性。因而,在双方的较量过程中,学生数学计算的效率将迅速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国际数棋除了能够训练学生的数学计算基本功之外,还能够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

1.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国际数棋中的逆向思维比较典型地出现在“单跨”这一走棋形式中,“单跨”指的是一棋子可一步跨过和它在同一直线上的几枚棋子,但必须是这几枚棋子的号码数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计算出该棋子的号码数。

这个棋子的号码数实际上就是算式的答案,学生已知了答案,再通过现有的数字思考计算过程,这就形成了思维的一个逆向过程。当然,逆向思维在“连跨”中也能得到训练,当学生猜测出几段数字的同一得数后,就要考虑这几段数字分别怎样计算才能得到那个猜测的共同的得数。学生在一次次的“告诉答案思考计算过程”的训练中,逆向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点最为典型地体现在“单跨”中,根据规则,同一直线上的几枚棋子只要能计算出所要走的棋子上的数字都是可以的,至于那几个棋子运算的方法是怎样的却并不作要求,这就有些类似“24点”游戏的规则了,同样的几个数字可能有好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相同的得数。

“单跨”这一游戏规则实际上是一种一题多解的数学题目,只要学生能想出一种方法即可,如果前一种方法不行,学生还可以尝试其他方法,直到算出结果为止。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发散思维得到发展,学生逐渐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3.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这一点最为典型地体现在“连跨”中,根据规则,不同直线上的一个或几个棋子只要能算出相同的结果并且符合走棋的位置要求,棋手就可以在这几条直线上“连跨”了,与“单跨”不同,“连跨”这一游戏规则实际上是一种多题一解的数学题目,不同直线上的不同数字通过不同的运算,要想办法得到相同的答案。

长期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当然,那个相同答案也不是绝对的,不同直线上的数字如果能计算出另外一个共同的答案当然也是可以的,同时,每条直线上的数字计算出相同答案的方法也可以是不同的。所以,集中思维中还包含着思维的广阔性,两者能在训练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12篇

一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和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规: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数(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怎样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呢?我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三个环节:

1、搞清算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的方式,按照运算意义一步一步地归纳出运算法则。

2、多加练习,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恰当机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并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多加指导和评议,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

3、注重纠错,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剖析,可精心制作出一定数量的、带有各种计算错误的试题卡,分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把题卡上的错误逐一更正,同时向全班说明每道试题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有时学生犯的错误经老师指正后,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又犯同样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千万不能急躁,要耐心疏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扰。

二、注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实践证明有四个好处:

1、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

2、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3、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三、切实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课堂中,一般采取下列步骤进行口算训练;

1、先让学生先口算出结果。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肯定,有时对同一题目,还可问问学生有无别的口算方法。

3、最后教师对口算方法给予解释和强调。

除教材中的口算题目外,教师应该再精心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多种口算方法的练习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反复练习,我们要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口算训练经常化、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快捷性。

四、善于采取简便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