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

时间:2023-08-03 17:2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管理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

第1篇

一、网络时代图书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图书管理数字网络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知识总量在不断地扩大,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社会成员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现代图书管理发展的主体方向及时数字网络化,这并不是说要我们全盘否认传统图书管理,而是要采用相关的措施,对其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得传统图书管理能够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就是现代网络技术,通过该技术将传统介质文献转化为数字文献,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实现,有效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图书资源共享化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购买,进而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图书资源最大化效益的实现。

(二)图书管理人员高素质化

图书借还和图书馆环境维护是传统图书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服务模式显然已不符合时展要求。网络时代下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服务模式,而是要承担起信息管理者、信息向导、系统运维人员等多个角色,他们既要承担起管理图书的责任,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由图书管理员转化为信息工程师。据统计,图书管理服务所发挥的效用,有百分之七十均来源于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由此可见,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关系着图书资源效用的发挥,是图书管理的第一大资源。

二、网络时代的图书管理路径

(一)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网络信息时代改变了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身份也随之发生改变。作为现代图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管理人员在图书管理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普遍偏低,其掌握的计算机技能也较为不足,直接制约了传统图书管理的现代化改革进程。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技能,又要加强对计算机以及网络知识的培养。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努力扩展学习视野,自觉培养接受能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出色、高效地完成图书管理工作。另外,现代图书管理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后备图书管理人员,相关部门必须要对该职位进行适当培养。

(二)建立完善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图书管理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软件系统最易受到网络风险的侵入。与传统图书管理纸质保养、防水防火等防护内容不同,网络时代下的图书管理,必须要将网络安全管理放在核心地位。现代图书管理模式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的,当网络环境受到非法入侵后,很容易引起计算机瘫痪,严重者可导致图书资料的丢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图书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可采用设置登录账号、安装防火墙、软件安全审核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图书资料收到病毒的侵入,进而保证图书资料的安全与完整。

(三)重视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是极为丰富的资源,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也越来越短,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巨大的资源,并对其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是十分重要且迫切的。因此,必须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在结合当前图书管理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力求实事求是地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并通过系统APP高效匹配信息和需要的客户,进而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

第2篇

全球信息资源逐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影响了人们获取、分享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购物与交流的目的,他们更迫切希望通过上网就可以浏览到更多的图书信息或下载信息资源。且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了多元性、应用性、以及社会性的趋势,因此,图书馆管理必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拓展其发展空间,通过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文献检索等多元的一体化服务功能才可得以实现。数字网络化必是图书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对传统的图书馆模式进行及时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

2.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下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创新是推动图书管理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信息量激烈猛增,为应对这个时代局面,图书管理唯有迅速作出反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及时认清与判断出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做出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变革,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图书管理创新应着手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方面,运用科学技术这个工具以精简管理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此外,图书馆管理创新还应作长远规划,结合图书事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的决策选择,从而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图书管理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阻碍减少。

2.2创新是“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客观需求传统的图书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设计,主要以基于限制人的行为为视角,这就造成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过于死板,没有弹性。这种旧的制度体系必然阻碍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兴事物萌芽的发展,从而使图书管理长期保持呆板僵化的状态。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诸如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上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面对现状,促进内在与外形上的匹配,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创新,才能为图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才能保证图书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使图书管理工作蓬勃发展。

3.面对信息化的冲击传统图书管理模式遇到的挑战

3.1信息资源不足及不能共享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各单位对图书的管理都逐步提出了“信息化”的口号,以使查找资料更加快捷、方便,并组建了各自的图书馆网络检索系统。网络检索这个平台,使得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的学生队伍越来越壮大。一般情况下,学生先根据需要,通过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查到所需资料,再去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然而却可能查不到文献或是查到的相关文献数量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其需要。这种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却在图书馆中找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充分暴露出现有图书馆资料资源不足的缺点。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在规划时缺乏前瞻性。虽然学校图书馆都相应地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引入了网络化技术,但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图书馆之间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在网络建设建设方面出现了漏端,造成各图书馆之间信息渠道封闭,即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因此,虽然学生在学校的局域网上能够查到自己所需的资源信息,但不能获得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半封闭现象。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和规模变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而不愿再选择经过复杂的借阅程序去借书,于是信息化管理的问题显现出来,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2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化图书馆在资源采购时,采购的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并未对现有信息资源实行深入开发,缺乏个性和独特性特色,个性化特色数据库未能得以建立,这会削弱图书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3学生不良的借阅图书习惯图书馆环境安静静谧,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存有海量的书籍和资料,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所以经常有学生选择在图书馆从早到晚地看书,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多会在藏书中一次性地找出多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放在身边慢慢阅读。但是由于学生健忘或图书管理意识薄弱,很多学生在看完书后,便将其放置自己的座位上,并未将图书置回原位,这样致使很多书籍未得到整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取走书架上的资料后没有做好标记,当阅读完之后忘记图书原本放置的地方,便放错了位置,从而造成图书资料的放置混乱的状况。另外,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即学生在络图书馆查阅系统上查到相关资料的位置之后,去书架上寻找图书却找不到这种。因此,图书馆虽然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但学生疏于遵守图书管理纪律,同样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3.4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对图书馆的开发和建设。这与当前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有关。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人事管理采用终生制聘用也即是传统上成为的“铁饭碗”。评定职称时也大都是论资排辈。这种管理激励机制,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人愿意去深入踏实地钻研图书馆工作。长此以往,造成图书馆严重缺乏高学历、高觉悟、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3.5凸显的安全问题信息化的引入对于图书管理就优缺点来说是双面性的,虽然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拓宽了分享资源的渠道,减少了物理性空间、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但也使图书管理领域凸显了网络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涉及到信息被盗、数据丢失等问题。图书管理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监管,增强网络系统的防盗性能,从而增强其安全性。

4.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管理的创新思路

4.1着手于管理理念的创新为打破传统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为图书管理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当其冲。管理理念创新就是让人重新定义“图书管理”,带着一种新眼光去看待图书管理。创新图书管理理念,为图书管理打开思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和管理精神建设。图书管理面对着网络信息技术潮流的冲击,图书管理人员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保持麻痹状态,除了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实用价值,还要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进而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二,探索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图书馆要勇于放弃传统的独立、封闭的经营模式,大胆尝试跨区域合作,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其他图书馆,做到共合作、同发展。三,创新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以创新的视角加强对图书馆职能和功能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意识,打开思路,解决网络信息化时代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4.2着手于各项制度的创新如果不进行制度体系创新,那么图书管理创新将无从谈起。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来考虑进行制度体系创新。一,综合制度的创新,包括职责的细化与界定、根据情况增加新的业务部门等方面的创新。二,行政体制的创新,涉及到晋升奖惩机制办法、人员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在明确管理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责后,不妨在图书馆内设定图书馆服务人员职位,他们的职责就是为学生解决图书借阅、查询等问题;在图书馆考勤方面,更要加强规范,要确保图书馆对学生服务的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轻学生翻阅及借阅资料的负担。三,业务制度的创新,应结合信息化图书管理,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制定细则及操作规范,使得文献的采、编、放等各工作分工明确,既充盈图书馆知识库,又尽力满足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四,与读者服务有关的规范的创新,即加强对读者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与认定。创新图书管理制度,能够为图书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有利于增强图书管理的应战能力。

4.3着手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着手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树立新的人员管理理念。首先,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终身培训的方针,为图书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其次,可以考虑引进网络信息化技术人员,引领他们成为创造出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平台的掌舵人,使学生和读者在图书选择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例如,为全面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人员的引进有如下优点:①能够扩大共享资源规模;②增大影像、光碟等数字媒体对学生的开放程度;③使得学生在获得资源途径方面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不需要固守在图书馆这个物理性的空间里看书,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资料。二,完善培训和选拔体制,形成良性的竞争体制。根据图书馆的学科设置,及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务,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结合业绩选拔人才再接受其它培训,从而保持他们的积极学习性,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以保持人才队伍供给源源不尽。同时,要以实质性的利益作为诱饵,鼓励中青年才俊着眼于自己的未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充电学习相关知识,成为图书管理领域的卓越人才。

4.4着手于技术设备方面的创新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必然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因此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网络信息技术则是创新图书管理的硬件。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图书资源也由传统的纸质载体逐渐向电子载体演变,为跟上时代潮流,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应对这种转变,着手于技术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推广电子书,使它成为连接知识资源向读者涌入的的最佳通道。因此,图书馆要不断引进相关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的效能。技术作为硬件工具,就是为人服务。图书馆管理要以读者的需求为标尺,以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为提供对象,以自身的硬件设施工具,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服务方式方面也不能落后,应保证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5.总结

第3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有多种,知识管理简单点就是在人文和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中,从怎样获取信息和知识,再创造和分享,通过整合并记录,达到信息和知识更新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达到知识的创新。在图书馆管理中,知识管理有更广义的理解,除了有以上所述知识管理定义外,还增加有对于知识相关的一切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把知识和信息当作资源开发,这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1知识管理的要素及内容

知识管理包含三个要素:以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和途径。知识管理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通过知识的特殊作用而产生,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作为核心的人只有掌握和利用知识才能提高竞争力,以创新为目的。尽管在研究领域对知识管理的本质有多种不同看法,但知识管理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之上,结合信息和资源管理而开创的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方式。知识管理是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在此知识系统内,成为组织智慧循环的是人与知识之间形成的不间断累积,这就是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也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内容。

1.1数字化图书馆以开发知识为起点

数字化图书馆开发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方面。开发显性知识主要针对的是有关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部分的开发,即数字化图书馆。开发隐性知识主要是针对图书馆内部管理人员智力资本的开发,所谓的智力资本就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思想、工作经验、处理工作问题等各种知识,通过挖掘、组织、创造、交流、共享才使这些隐性知识得以实现,这就是数字化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始。

1.2数字化图书馆以服务知识为过程

现代图书馆服务知识的过程即是利用现代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把知识这种资源通过挖掘、整合、存储,再通过传递知识达到创新服务,用户需求的知识达到满足,知识的重要作用从而体现。这就是图书馆从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就带有知识创新的出现。

1.3数字化图书馆以创新知识为重要内容和目的

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内容及目的是知识创新,在知识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数字化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是对图书馆自身管理的创新和图书馆知识管理为知识科技的创新两个方面。图书馆中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是属于图书馆的自身管理创新。技术员运用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发明创造是属于图书馆知识管理为知识科技的创新。在图书馆中技术员可查找所需要的知识信息,结合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再利用数字化图书馆中知识管理所产生的创新使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为用之不竭的源泉,这就是数字化图书馆创新知识的最终目的。

2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管理仍存在缺陷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数字图书馆开始兴起,人们发现了数字资源的便捷,不再只依赖于纸质资源。然而,图书管理体系中,各种服务互相割裂,数字资源、纸质资源、信息化服务等缺乏相互融合,使一体化进程受到影响。由于数字图书馆还不够成熟,目前图书馆的管理依然依赖于纸质文献和书籍,对数字化资源不能有效管理,难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难以面面俱到的管理知识,难以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1目前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够健全有三。第一,在纸质文献和书籍系统中,如果图书管理员没有及时整理,读者就不能在查找所需资料的过程中满足。第二,在资料库系统中资料数量太多,搜索范围较大,给读者搜索所需目标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三,闲置的电子阅览室设备没有被充分的发挥。传统的集成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图书馆信息管理的需求。因此,目前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只能依靠信息技术使图书馆管理发生质的飞跃,其信息管理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就必须进行开发与升级。

2.2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员能力需更新

现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能力不足有三。第一,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不高,能表面接触图书馆配备信息管理系统,原来的管理思维模式影响管理员可进行公共信息的共享操作,不能完善各个系统资源的整合。第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需再加强,在公共型信息的管理中,图书管理员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工作中的传播力度不强,图书馆中电子阅览室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变成资源过剩,读者的需求也就无法满足。第三,信息服务方式需要管理人员再完善,“人找信息”还是“信息找人”?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中,应当采用一对一的资源服务,图书管理员要及时记录并统计读者需求的资源,读者再次阅览时,管理人员就能提供有效的信息内容,达到“信息找人”服务方式。

3将知识管理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去这是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当前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在知识管理的理念中,纸质文献型的低层次服务已不适应图书工作的要求,深入知识的层面即知识服务转变是提供电子文献,进行创新与服务。增加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就能实现这创新与服务,所以图书馆中的创新管理必须引进新的网络信息技术。

3.1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创新管理的途径

当前图书馆的迅速发展,知识管理也随之迅速发展,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传播和开发利用,都必须以信息知识资源为转变。信息资源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和组合,再进行加工和创新,单一的管理模式在这种变化中会转变成复杂的知识管理的方式。数字化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管理模式。在当下,知识和管理创新不但是健康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图书馆中,引用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将资源信息进行处理并且加以合理的应用,使之与图书管理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提高图书管理能力的创新,实现图书馆创新管理的发展。

3.2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创新管理制度的基石

在新时代中,图书馆创新管理制度应该是一个有方向、有目的制度,顾此失彼的制度就不是创新管理制度,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特别要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新技术的开发是图书馆发展的前进动力,这动力需要申请一定比例的经费,才能使资源共享的数据库和网络建设的发展得以完善,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才会与现代化图书馆与时俱进。那么“教育+培训”的网络体系就是未来的图书馆创新管理的雏型,图书管理员必须顺应管理制度的创新学习、学习、再学习。

4结束语

脍炙人口的格言“知识就是力量”,它的初衷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将创新知识管理应用于图书管理中,两者的发展都将会前景无限。图书管理员首先要熟悉馆藏图书的卷宗状况、存放位置,要把图书馆藏的组织知识转变为个人知识。图书管理员还须进一步地了解图书内容和价值,了解馆藏图书资源,再进行创新知识开发,让图书管理员成为创新知识型服务者。所以,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人性化管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升图书管理与图书服务。促进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将知识管理引入图书管理是图书管理的一大飞跃。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02(3):5.

[2]李华伟,等.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3]杨熔.让知识管理走进图书馆——兼谈深圳南山图书馆的管理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25-28.

[4]吴建中.浅谈21世纪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杂志,1997(1):35-37,26.

第4篇

1.发展需更新传统管理观念

图书资料管理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新观念的支持,而信息网络数字是当今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主导理念也是前提。因此,要想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业的快速发展,则必须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着重现代化理念的研究是保证图书资料管理业稳健发展的前提。

2.现代化管理是高效、高质量服务的前提

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大多是通过以纸质文献为载体进行知识资料的传播和存储,图书馆的作用也着重于对资料文献的保存和对外读者的借阅,其服务质量和效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而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图突破了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加上借助现代科技设备,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网络数字化。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重新定义了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真真切切为读者提供高效、高质量的服务。

3.现代化是图书资料管理发展趋势

图书资料管理业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图书资料管理业的现代管理模式将图书资料管理推到时代的前沿。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是当今时代的需求也是最基本要求,只有当图书资料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业才算正式步入现代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行列中。

二、网络数字化是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网络数字化是图书资料管理实现现代化的核心。现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离不开网络数字化,而网络数字亦是现代社会科技的标志。而同时,图书资料管理实现现代化更受益于网络数字化,网络数字化是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体系的基本技术支持。没有网络数字化,也就无从谈起现今的数据库以及网上图书馆。网络数字化是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更是核心,也就是说,没有网络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也无从谈起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

三、网络数字化优化完善图书资料管理体系

图书资料管理的整个体系包括了图书资料的采集、验收、整理以及存储。而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明显在这些环节处理的不够完善,尤其在进行图书资料的整理和存储时,往往由于时间以及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够有效的完成任务。而图书资料在实现网络数字化管理后,通过互联网及时、快捷和方便等优点将庞大的数据给予计算机操作,从而达到高效的工作,进而完善图书资料管理的整个体系。

四、网络数字化实现移动图书馆

现代化生活离不开网络,通过互联网,即可实现与全世界的交流与分享,而这些如今的高效的生活方式都归根结底于网络数字化的实现。图书馆是进行知识传播以及分享的重要途径,而图书馆又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得消费者不能进行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但在经过图书资料管理的网络数字化实现后,使得图书馆“移位”于互联网,构建成移动式图书馆,从而满足现代人们对知识信心的需求。五、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的保证

1.图书资料管理的现代化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供了挑战

现代化图书管理使得管理员不仅仅要面对图书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和排序,更多是现代化设备,这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会操作这些新型设备,更要有着随时对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处理和排解以及日常对设备的维护,而这些都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2.提高适应信息教育需要的素质

信息教育是实现现代图书资料管理员综合素质的基本前提,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进行相关现代科技知识的培训时,需要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信息教育接受能力。信息教育的培训不同于其他教育的培训,它与现代科技息息相关,只有在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促进对现代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3.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员的认知能力

图书资料管理员只有在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后,才能在面对现代化下突入起来的问题时能够从容的去解决。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清楚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即读者。由于读者的阶层参差不齐,而管理人员在进行服务时应根据读者的自身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服务,从而达到高效的服务。在进行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认知能力提高时,应注重于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的了解和培训,当图书资料管理员具备这些能力时,才能成为合格现代化下图书资料管理人员。

4.着重计算机理论技术的提高

第5篇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好教育平台

校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必备条件,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太原市在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1.迈开建校更大步伐

2008年,太原市全面启动“百校兴学”工程。截至2013年年底,总投资77亿元,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达925所,总建筑面积394.34万平方米,操场建设面积49.05万平方米。太原市政府在2014年年初的两会期间确定,从本年度起,将全面搬迁新建10所直属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总占地面积达2 830亩。新校舍建成后,将全面改善太原市中小学校的面貌,不但会增加学生的数量,也会随着新的教学设施的全面配套,迅速提高教学质量。2014年,教育设备的投入也将有新开端,仅直属学校投资将达1.5亿元。

2.加强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

中心积极推进中小学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和山西省制定的标准,配齐配好教学设备。自2011年起,先后在8所学校装备理化生探究实验室25间,在13所学校装备数学实验室,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水平,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在“百校兴学”中,新建实验室1 125间,新增价值近10亿元的仪器设备。

2004年,率先将太原市十二中图书馆建成了山西省第一座一级图书馆,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后陆续在成成中学、外国语学校、第十五中学等学校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全力改善图书馆软硬件设施,使这些学校陆续达到了山西省教育厅中小学一级图书馆标准。目前,太原市图书馆(室)共计687个,电子阅览室190个,其中一级图书馆21个,二级图书馆85个;阅览室面积共计58 837平方米,阅览室坐席近2万个;藏书总量逾1 020万册。2009~2012年,太原市中小学图书投入达6 226.58万元,购买图书410余万册。

二、加强实验教学,发扬创新精神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实验教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在保障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实验教师水平,认真落实实验教学要求,建立了一支懂装备、会教学、善操作的实验教师队伍。

1.搭建三级教研平台

(1)校本教研,帮助实验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下主动发展、团结协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2)联片教研,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划片分组,建立了实验教研活动组织机构,以组为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实验教师教研活动。(3)网络教研,建立“太原实验教研”QQ群,便于实验教师通过网络自由交流。

2.组织多种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包括专家理论引领、现场操作演示、实际动手训练、优秀案例展示、实地参观学习等。现场演示初高中理科现行教材中涉及的111个实验,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仪器、规范实验操作、提高操作技能。组织教师到优秀实验室参加研讨活动,实地观摩,现场操作,熟练掌握先进技术装备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深度融合实验教学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推动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与教学水平同步提升。

3.建立激励机制

(1)组织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教学标兵的评选活动。自2008年开始,每两年组织一届能手评选,第二年在能手中选拔教学标兵,树立典型,发挥带动作用。在评选过程中,重点评价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与改进方法、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演示与讲解能力等实验素养。

(2)举办理化生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大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分别在学校、县区、市级三个层面组织,吸引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促进不同层面教师共同发展。

4.完善装备管理体系

传统实验教学管理链条上缺少教研环节,无法保障设备的合理使用、高效运行。中心将教研活动纳入管理范畴,形成了建、配、管、用、研有效衔接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益,初步实现科学化管理。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努力实现数字化管理,打造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专业平台。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与积累,我们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很多可喜的成绩。在首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演”上,太原市设立了近百平方米的展区,通过展板、视频演播、教师说课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了272件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备受同行关注,吸引了大批观摩学习人员。

三、把握时代脉搏,开展读书活动

书籍在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看到了读书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近几年,太原市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在鼓励、引导学生读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育装备部门的任务,不仅仅是建设图书馆(室)、购置图书,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图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培训指导教师

(1)集中培训。自2003年至今,中心共组织了18期图书管理员上岗培训,培训人数达1 400人。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图法、藏书建设、期刊管理、读者服务、自动化管理等,并与学员开展讨论和问答。

(2)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是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共同进行研讨,如以“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提升图书管理员的课外阅读辅导能力”“加强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图书馆如何为教育教学服务”“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化管理”为主题,开展了75次教研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些传统服务项目正在被信息技术手段所取代。针对这种情况,中心加大了对图书管理员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培训力度,举办关于中小学图书馆网络化管理软件的培训。图书管理员通过亲自上网使用,模拟图书馆采购、编目、典藏、流通借阅、期刊管理、馆藏查询、书证报表制作等一系列工作,亲身感受网络化管理的便捷,掌握了图书馆管理工作自动化的相关知识。

2.营造浓郁的读书气氛

(1)建设书香校园。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学校环境布置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开设“读书园地”“新书介绍”“心爱书市”“读书沙龙”,有的开设“图书馆网页”“红领巾电视台”“雏鹰电视台”。几乎每所学校的墙报、壁报、板报都被师生用诗文图画、名言佳句以及“诗配画”装扮成书香四溢的殿堂。

太原市实验小学开设了“图书长廊”,楼道两侧的走廊摆上小书架,书架上都是学生自己捐的图书,将楼道变成了全天候、开放式的师生阅读室。东岗小学成立“地平线”文学社,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己文学才华的舞台。和平南路小学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品一本书”活动。

(2)开展朗诵活动。这是营造读书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三桥街小学开设了每天20分钟的国学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国学课本诵读。青年路小学举行“传承经典、歌唱幸福”艺术月活动,品千古佳句,诵经典美文,唱动听旋律,颂幸福生活。

(3)举办各类比赛。例如,诵诗擂台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知识竞赛等,并评选出“书香班级”“优秀读书博客”“小小图书管理员”“小小书评家”“小小剧作家”。校尉营小学、三晋小学等学校还尝试进行了古诗文考级制度,从制定考核办法、公布比赛篇目、申报考核级别到聘用“小考官”进行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3.组织有奖征文

2006年“世界读书日”,以“阅读丰富人生,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组织各学校开展书展、读书讲座、互赠图书等多种活动。此后的每个“世界读书日”都会在全市中小学层层发动,掀起广泛的读书征文活动。师生们在精心阅读之后,写出评论文章或心得体会,然后参加班级、学校、县(市、区)直至全市的评选。山西人民出版社配合活动出版了《2007―2010太原市中小学征文选》《2011年太原市中小学征文选》《2012年太原市中小学征文选》等多册征文集。

4.师生在读书活动中健康成长

开展读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读书育人的环境中成长。例如,通过阅读中华经典,师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向雷锋同志学习,阅读《雷锋日记》及相关书籍,培养师生助人为乐的精神;阅读红色经典作品,在英雄形象的影响和感召下,领会并学习到了顽强不屈的精神等。

开展读书活动,给学校送去了一股股清新的春风,开拓师生视野、陶冶情操、升华思想、活跃生活,是提高师生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新路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教育教研工作是教育高品位发展的有效抓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1.承接科研课题

在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教育装备科研工作的意义更加深远。中心依据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这一总课题,开展“太原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调查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师技术运用能力成长的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等33个子课题研究工作。

2012年7月,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现为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支持下,中心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了培训。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处长乔玉全,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主任刘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所心理学博士温红博等,都在培训会上进行了精彩的辅导讲座。

2013年1月,来自33所学校的各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的阶段目标、研究的主要进展和亮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计划等进行了交流。大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问题,调整研究思路,研讨解决办法,进一步理清了思路,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9月,在课题接近中期评估阶段,中心再次邀请乔玉全处长和总课题负责人刘强博士给子课题成员学校的教师做了中期培训。

这是太原市首次承担国家教育装备研究课题,也是山西省的首次。各校教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以促进我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开展,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与新型教学环境的建构、教学模式的开发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信息化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心将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坚持“强管理、重应用、促均衡、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太原市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管理工作上,中心正在建立全市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装备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完成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相关部署和应用培训工作,按照“一级应用,两级建设,三级互通”总体架构,推进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编制、完善市区校三级指标和指标解读,完善、论证教学仪器代码,推进和扩大区域试点工作研究。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装备资源库建设,组织建设教学仪器产品资源库、特教资源库、教学具和辅具资源库建设工作,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五、结束语

在教育装备与实验教学研究的工作中,配备“硬件”易,提高“软件”难。在“软件”建设方面,订立规章制度易,提高人的素质难。而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掌握一般知识易,发挥主观能动性难。尤其是发扬开创精神,走出一条新路更难。而创新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坚持创新,我们才能迈上新的台阶,走向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 许原芝.太原市推进实验教学培训工作的几点经验[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17-18.

[2] 张玉洲.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3-26.

第6篇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每个人都在享受着数据制造的好处,有人将大数据资源看成是未来的“石油”。高校图书馆因为信息化发展,也深受大数据技术的影响。由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出现,图书馆纸质图书的管理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如何有效实现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发展,成为了高校图书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大数据就是在不同数据里快速获得价值含量高的信息的能力。它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数据有着很大的体量,通常数据规模都在10TB以上。二是数据类型丰富,其类型既有结构化的也又非结构化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一般和人们生活中的网络日记、网上交易信息、网络视频等数据有关,它们的内容、格式、大小等并非都相同[1]。三是处理速度快,大数据因为类型丰富、体量很大而严格要求大数据处理,只有快速处理大量数据,才能更快、更好地了解环境变化。四是价值密度不高,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大数据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

2 高校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纸质图书信息服务方式挑战

由于高校图书馆正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因为纸质图书的数字化服务转变也不可避免。读者不用再按照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的提供来使用相关的资源,而是变成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而提高纸质图书,服务模式更加个性化,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图书馆将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读者不再频繁往图书馆借阅书籍资料,只要通过校园网就能够借阅书籍,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由于纸质图书经过数字化处理,使得信息数据变得种类繁复,而且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数据,因而很难满足读者的新需求。所以,大数据时代,怎样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和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有机结合,是值得高校图书馆深思的问题。

2.2 纸质图书数据存储、处理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已经有了大数据的特点,其数量及种类繁多而复杂。互联网时代纸质图书数字化因为社交网站、互联网资源的利用,读者可以时刻产生各种数据信息。因此,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字化存储中,应该认真存储读者的社交网的登录、浏览等非结构化数据。而且要科学分析读者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信息。高校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字化存储中,对图书的质量、数据分析处理如何做才更好,从数据分析、处理、存储中对读者信息需求的把握、个性化服务方式定位,是当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的一大挑战。

2.3 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挑战

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其数据量、非结构化数据增长让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据存储、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面对大量的数据,怎样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怎样处理这些非结构化数据信息,是纸质图书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纸质图书的管理成本在增加,需要有更多的中低端计算机集群,这对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分析要求过高。既要在基础设施中分布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密集型应用,又要具备能够对高度分布式基础设施以及数据有很好保护性的可信应用体系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这是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中的又一大问题。

3 大数据时代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策略

3.1 革新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观念

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因为大数据的出现而有了崭新的变化。所以,从高校图书馆角度来看,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彻底改变。要从传统的纸质图书借阅服务朝着读者个性化的大数据信息服务转变。所以,必须深刻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形成数据意识,对用户在网络上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高度重视,然后不断钻研读者的行为,据此对他们的阅读方式、习惯及服务方法进行分析,积极服务读者,以推送服务、个做好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另外,在纸质图书数字化资源建设、服务体系完善中,要多倾听读者的意见,根据读者的有用建议来改变服务方式,吸引读者,使服务契合读者需求。

3.2 重视纸质图书数字化技术改革

高校图书馆要想做好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就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强化信息服务,做好读者信息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由于云计算与数据库技术正处于大发展阶段,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中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量极大,因此应该运用好诸如NoSQL、MapReuce、Ha一doop之类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分析技术。通过这些便捷的技术运用来处理大量数据,而且也适用于非结构数据处理[2]。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使得读者在纸质图书数字化运用中会产生很多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各种信息的格式不一样,其数据处理方法也不一样。而且大数据价值密度低,要想从海量的数据中来分析用户信息,极其困难,而且效果也不佳所以,要统一数据格式,整合不同结构类型的巨量数据,以分析出有价值的数据,这样才能为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发展做好铺垫。

3.3 创新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方式

高校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中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完善,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环境。可以成立专门管理数据、实时分析、处理用户数据的管理部门或者形成相关的管理机制,加强数据监管,做好纸质图书的数字资产归档、选择、保存。可以借鉴国外图书馆的数据监管模式来管理本校的纸质图书。另外,对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业务程序进行规范,加强管理者的能力及职业素养培训,拉近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距离。以科学的馆员制度来清楚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认真预测、判断某学科信息需求,为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中的用户提供更为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第7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校园一卡通 应用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校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建立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高校财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以“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应运而生。所谓“校园一卡通”即在学校内,凡有现金、票证或需要识别身份的场合均采用智能卡来完成。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此种管理模式,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高效性、方便性与安全性。是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1]。

一、校园一卡通的应用模式

校园一卡通是今后的校园信息化和财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利用校园一卡通软件平台提供的各项功能,可供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部处理杂务,购买食品、书本,借阅图书,查资料,打水,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了方便,也使其可充当管理学校日常消费的角色,并通过方便的查询功能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校园一卡通系统,提出现实的如下应用模式。

1.1收缴费和发放

学生费用的收缴一直以来是学校日常工作中比较繁重的一项内容。基于校园一卡通的收缴费和补助管理功能,可自定义收费项目和补助项目,可集成自助交费和领取补助的自动功能。基于校园一卡通的高校财务收费符合各种财务管理体制和收费模式的财务收费系统,提供了多种收费手段和方法,实现了从费用收取、各种款项发放到各种财务报表以及收费凭证的处理等日常繁重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也必须提供多样化的收费方式,可以批量导入收费数据清单和发放款项清单,批量收费或发放补助。也必须提供灵活的项目设置,可以自由设定符合本校特色的收费和补助发放项目,也可以灵活设置收费费率。

1.2支持交易

校园一卡通替代了传统的现金购买方式,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所有消费,食堂、超市、机房、洗浴、健身、书店、理发店等各种场合的消费只需一张“校园一卡通”即可全部实现,支付方式的数字化、电子化,简化了消费的步骤,简化了交易的繁琐事务。校园一卡通也可以实现和银行卡之间的转移功能,通过校园的圈存机实现对校园卡的充值功能。

1.3身份认证

校园一卡通具有识别芯片,存储了持卡人编号、姓名等,通过和后台数据库的连接,可以实现对持卡人身份认证的功能,而且在卡上印刷了本人身份、图像信息等。利用该功能可以实现图书卡、准考证等功能,实现了多卡合一。

1.4档案管理和统计功能

系统也应该提供了丰富的档案管理和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导入现有的字段对应到系统数据库中。可以通过收费方式、补助发放项目进行查询;可以通过各种日期和阶段查询;可以通过其独有特征(如凭证号、清单号等)进行查询统计。所有报表符合财务系统要求,采用标准的数据格式以及严谨的金融报表体系,完全符合学校财务部门的要求。

二、应用校园一卡通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高校财务工作与学生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利益关系密切,涉及高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校园一卡通,必然会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受益。

2.1规范化财务管理

校园一卡通按照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进行设计,保证了财务数据的规范化、真实性,为学校管理部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校内各部门的消费资金的往来均通过在一卡通管理中心设立资金结算账户,实现消费资金的集中管理,极大地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2.2提高工作效率

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将高校财务人员从学费收缴、现金消费等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对学生来讲,通过银行借记卡与校园卡的绑定,使缴费更方便、快捷、安全。同时校园一卡通卡让学生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除了可以缴纳学费外,就餐、借阅图书、机房上机都可以用一卡通搞定。

2.3改善财务服务质量

校园一卡通的身份认证信息,可以提供一种可靠的身份、权限的认证服务,从而可以提供安全的财务信息查询系统。保存在校园一卡通中的财务信息可以实现学费的收取、各种生活补贴的发放、各种消费等功能。利用校园一卡通可以极大地拓宽财务管理的时间、空间范围,可以提供了 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助缴费、查询等服务,使得财务服务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

2.4加大财务的监管力度

目前,一些高校在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收款不上交、坐收坐支、私自挪用、私设小金库等现象。校园一卡通应用以后,校内所有单位部门,均不得使用现金支付,大部分涉及资金的往来业务,可通过校园一卡通来完成,大大减少了学校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流通。此举在规范了校内收费管理的同时,同时提高财务监管的能力,减少了经办人员挪用公款的行为,也使各个服务机构的收入全部透明,杜绝了收入不入账、账外循环的部门“小金库”现象。

同时由于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某些经营服务工作由社会上的经营实体来承担和管理,通过校园一卡通的使用,可以监督资金的往来,了解这些实体的经营情况,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起到了保证作用。

三、应用校园一卡通应注意的问题

校园一卡通是信息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校园一卡通,为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变革,在享受一卡通的带来的便利的通知,还有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校园一卡通是电子货币的一种,与国家金融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圈存操作,用户银行卡上的金额被转到学校在银行的公用账户上,并且增加校园一卡通卡系统中相应用户的余额。银行在高校设置圈存机的稳定性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经常会出现故障,应该考虑一定冗余备份的措施,保证其功能要尽量保持稳定,避免因影响教职工和学生的转账。校园卡的圈存资金源自于高校教职工和学生,而且采用的是先充值后消费的模式,会形成一笔数目比较庞大的圈存资金,因此一卡通管理中心应利用账务系统进行归集并定期检查。并且通过和银行的合作,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有益的指导[2]。

校园一卡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安全和保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进行全面和周密的论证和设计。校园一卡通系统联网应该和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个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等,进行无缝的连接,通过平台预留的扩展接口,实现各种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3]。校园一卡通系统可能会受到黑客或者内部人员的攻击,进入你的账号, 窃取你的密码。因此安全问题非常重要。校园一卡通的安全问题有赖于信息安全系统的健全和安全网络的建立。可以采用多种安全措施,例如可以设置操作员的权限,连接数据库的多个处理机的接入必须通过其IP地址进行认证。我们相信随着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不断发展, 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安全、实用、方面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四、结束语

校园一卡通是信息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然产物,基于校园一卡通平台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是对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在管理机制、管理理念、工作方式、信息应用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创新和变革,该管理模式的建设不仅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决策和管理工作效率,对于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我们相信随着校园一卡通应用模式的不断完善,它必然迎来更为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正鹏.论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4]孙庆华.校园一卡通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J].企业导报,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