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8: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工业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和讨论适合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特点的航空运输地理教学模式,包括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航空运输地理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航空运输地理”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包含航空运输相关的地理环境、航空运输布局、中国航空区划、国际航空区划等内容,内容非常丰富,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综合服务能力。课程的设置对应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面向的民航安检员、隔离区监护员、飞机监护员等岗位群。
1.教学现状
高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民航知识的了解也不同,对于人文地理的认识缺失,对于基础地理知识和概念理解不透彻。而且高职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相比其他大学生较为薄弱,学习的课业内容偏向于实践的操作,对于理论及系统的知识原理并不用深入掌握,所以学习态度不积极,在学习习惯上有其差异性。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充分有效使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制订教学计划的一种工作或活动。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教学系统及其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制约条件,选择并确定教学实施方案的活动和过程。教学设计能力对于教师提高工作绩效、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与民航服务企业的深入合作,收集获取企业工作现场资料实际工作任务和典型案例,制定符合岗位实际的课程内容。针对高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航空运输相关的地理环境单元:掌握民航飞机的巡航高度;掌握影响民航飞机起飞降落和巡航的天气。能计算飞行时间。学习任务:遇到影响民航飞机起飞的天气时的安检对策。请取出电脑、雨伞、充电宝、照相机单独检查。请您脱下外套配合安全检查。
航空运输布局单元:掌握机场的构成和三字代码;掌握航线的分类和网络构成;了解运力经济技术指标;了解影响航空运输布局的因素。能辨认机场重要的地面设施;能判断运力经济技术指标。学习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判断安检员可以到达机场的哪些区域。
中国航空区划单元:掌握我国各个航空区域的包括范围;掌握主要空港城市及其机场分布。能判断旅客可以随身携带的特产、必须托运的特产。学习任务:选定城市介绍城市所属的国内航空区域、机场、主要航空公司、航空发展情况、主要特产;分角色进行安检情景模拟,作为安检员,判断旅客可以随身携带的特产、必须托运的特产。
国际航空区划单元:掌握IATA一区、二区、三区的范围,包含的次区;了解区域内的主要国家及航空港城市。能判断国际航线的类别。学习任务:作为安检员,根据旅客登机牌的三字代码判断旅客所要到达的目的地。
3.教学模式
在多年的“航空运输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一定的授课经验,对教学模式也进行了多次更新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案例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我们知识的理论,但是其内容在实践操作中可能并不实用,而且生涩难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应用。例如在介绍航空运输布局时,由于生源中湖南生源比例比较大,可引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作为教学案例,说明其机场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飞行区、航站区、延伸区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安检在哪个机场分区,结合安检员工作实际判断安检员可以到达机场的哪些区域。
3.2小组讨论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定城市所属的国内航空区域、机场、主要航空公司、航空发展情况、主要特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资料的查找,更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分工协作,体验并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讨论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3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角色扮演”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设计场景,学生根据情节在仿真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人际协调等提出观点、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简言之,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围绕每一个特定主题采用表演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加强学生对航空运输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对未来安检工作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创新能力。
教师讲授完中国航空区划,由于该单元涉及的七大航空区域的内容多,联系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学完此单元的内容后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消化此单元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安检场景,由学生采用表演的方式,创设旅客在从长沙前往北京的过程中,安检员、旅客在安检现场发生的事情。具体情节为旅客安检时随身携带很多长沙特产带给亲戚朋友,开包检查人员告知旅客有些特产能随身携带,有些必须托运,旅客着急赶飞机,大发脾气,安检员给旅客耐心讲解。在整个场景中,安检员在回答乘客问题时,包含了所学的航空运输地理知识。
为了营造特定的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以字幕形式显示各场景。如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安检时,屏幕显示“长沙”,以渲染场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表演结束后,全体同学鼓掌,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教师总结。在角色扮演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提问,交流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学到的东西、获得的经验、实践中采取的行动。通过角色扮演,能够将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还原为真实的工作情景,形象生动,而且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课程考核
传统的考核对平时成绩不够重视,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以闭卷笔试的总结性考核为主,平时考核以到课率为主。我们对考核形式进行改革,考核为形成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形成性考核为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验等,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核。航空运输相关的地理环境单元,考核内容为飞行时间计算、影响民航飞机起飞降落和巡航的天气,权重为25%;航空运输布局单元,考核内容为航线的分类运力经济技术指标,权重为25%;中国航空区划单元,考核内容为国内七大航空区域、机场三字代码,权重为25%;国际航空区划单元,考核内容为IATA一区、二区、三区的范围,城市三字代码,权重为25%。
5.结语
“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教学模式要多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航空运输地理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航空运输地理在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岗位中的应用,使高职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造性人才。只有进行课程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就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宁红,李超.航空运输地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洪德慧,江群.航空运输地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恰当教法;学习兴趣;教材;教法;德育工作
时光的车轮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对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其次,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对教学方式有一定的选择性,所以,合理应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同时,把德育教育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下面,我从上述三点谈谈自己在重庆地理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教材
古往今来,教师这一行业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这是因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因此,教师必须有博学的素质,特别对所教学科一定要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成为一片海。要教好重庆地理这本书,教师先要对本书的结构、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总结,做到成竹在胸、厚积薄发。
本书从重庆的地理位置入手,依次阐述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而介绍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工业中心的地位和加速发展的大农业,以及水陆交通的枢纽地位和作为外贸港口的位置优势,并从自然和历史的角度讲述它闻名中外的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整个教材以人地关系为线索组织内容,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材,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表现出很强的客观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教师只有在把握住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对难点、重点把握适当,深入浅出,使教学变得轻松、愉快。
二、灵活应用教法
在重庆地理的教学中,如何灵活有效地应用不同的教法则,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运用好适当的教法,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学生对地理课的枯燥无味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选取教法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用教法
在重庆地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上的特点。首先,教材有很强的客观性,直观演示法就可以经常用到。例如,在讲重庆丰富的自然资源时,我分别组织了重庆土地、动植物、矿产资源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学生们不仅争相传看,而且记忆效果比往常有较大提高。其次,教材有丰富的实践性,参观法、实践法可充分应用。如:带学生考察学校附近的地形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等。这样学生们对重庆的自然地理知识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2.根据教学对象特点选取教法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活动性和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在教法上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一点上,我常用到指导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看书思考。例如,在讲重庆气候时,可先提问、引导学生去找出重庆夏天闷热、秋冬雾日长的原因,鼓励学生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讲解。另外,还可选取讨论法,如,“重庆近几年来夏季酷暑加剧,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的现象凸显,有人说这与三峡水库蓄水有关,你怎么看?”对这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探究愿望、思辨能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同步增长。
3.根据学校条件和周边环境选教法
学校硬件条件有好有坏,但只要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到重庆旅游资源时,有录像资料放给学生看当然最好;如果没有,也可以收集学生旅行时拍的照片加以展示,着这样不仅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校周边环境也是运用实践法的好场所。例如,学校地处交通要道,在学习重庆交通时,就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交通路线,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学到有用的地理。
总之,我们如能应用恰当的教法,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三、德育工作要常抓不懈
我国正处在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人们的价值观又呈现出价值主体自我化,行为选择功利化等明显的倾向。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青少年中逐渐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爱国主义思想淡漠,自我意识膨胀,重索取、轻奉献,意志力薄弱,受挫能力低下等。所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庆地理课,除了让学生们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同时也是持久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在讲解家乡的建成就时,就可以立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讲解旅游资源时,就可以带学生去参观革命纪念地白公馆、渣滓洞,促使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为多年从事中学地理教育的工作者,以上几方面只是笔者几点粗浅的体会还不成熟,将来在工作中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总结提高,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09.
关键词:专题研究课程;交互式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44-02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模式大致为三段式: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而专题研究课程则是专业设计阶段的核心课程。它主要面向的对象为工业设计专业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对于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拟训练,也为之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该课程将专题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亦是学生提升创新概念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向。
一、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基于专题研究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对象、知识能力方面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综合性。首先,该课程目标群体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这一时期很多同学都在思考毕业去向问题了,因而他们对学习的认知、对未来的期待有了更高、更迫切的愿望:毕业后究竟从事哪类产品的设计?或许还得改行?或许继续深造?为此,我们的专题研究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课,更是特色课程的代表,它或许就是很多同学今后从事的设计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很多高校开设的专题研究课程更多考虑的是教师目前所具备的授课能力,并未有针对性兼顾当地的发展趋势,从而造成大部分高校该课程的高度雷同。其次,专题研究课程的高度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知识结构的广度涉及专业设计常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个人能力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阅历、协作性、社会认知能力等。而我们当前的设计教学模式基本程序为:该门课授课教师讲授理论(大致4~8课时),然后学生调研、完成作业,教师给出成绩,中途教师会检查中期作业情况。这样的授课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弊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教师的知识局限不利于学生知识面有针对性地拓展,单一的授课方式也不能带动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学评价由于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也会有失公平。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针对工业设计专题设计课程存在的不足,本文作者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以下改革探索。
1.开放式教学。①空间开放。专题研究课程作为特色课程应该具备相应的开课条件。全国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各校大四学生根据个人发展意愿可以进行一学期以内的互换(毕业文凭不涉及变动)式学习。本门课开设场地可以是学校和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了积累人生阅历的条件。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成都地区的家居业和汽车业都发展迅猛,因此相应的专题研究课程实训基地容易解决。而鞋业虽然在成都地区也有很大的生产基地,但相比较其他同类生产城市的规模,成都优势并不突出。江浙沿海一带开设鞋类、眼镜类等专题研究课程应该具备更多优势。有的放矢地创造学习环境利于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协调性、深入性,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吧。正是有以上认识,在倡导跨校互换式教学模式的设想方面,本文作者根据学生意愿选送大四同学去了具有陶艺专业性很强的四川美术学院深度研习创作陶艺旅游产品。该生在陶艺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很好发挥,不仅获得四川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并且目前也在从事相关工作。②时间开放。时间开放是相对而言的,针对大四学生开设的专业研究课程在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处理,但阶段性的教学完成质量应该严谨,教学进度检查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自我完成学习过程的监督。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特点安排教学时间,学生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调整自己的时间,这是学习计划的一部分,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自觉、自愿、自由的学习状态是大学生活的魅力所在。③学术开放。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特点。专题研究课程不仅要对过去所学知识技能进行一个模拟总结,还需进行特定专业方向性的研究。笔者认为针对工业设计理工科生的特点,很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灵活穿插于专题研究课程里讲解。如:进行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时,我们主讲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课时邀请历史旅游专业、商学院或文学院的教师开设主题讲座。这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拓展,更是创意思维的启发,学生能从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长河里运用文化基因,挖掘开发旅游产品的潜在市场,针对我国特色文化还能做系列的中国文化产品,实现十提出的文化再创造活动。如图1、图2的学生作品:
空山云雾――香台设计从水墨宏村得到的设计灵感,描绘了安徽宏村黑白建筑、山水起伏的水墨画面。它的形态特征不仅符合当地人文特色,而且兼具熏香与装饰摆件的功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影砚是针对中国宏村设计的一款旅游产品,它是利用宏村建筑特色与当地文化象征的墨砚相结合而设计的,墨汁倒影着白墙黑瓦,给书写者一份相映成趣的意境。又如:家居产品设计主讲教师也可以请实训基地的资深设计师、工程师等开设一定比例的课程,实现零距离的实践教学。交通机具或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等,主讲教师同样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知识面是表层,打开学生的创新视野才是目的。学生可以通过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看到未来人类、自然发展的轨迹或是了解生物构造的特征来启发我们产品结构、功能的创新。地理与资源科学的知识体系也是工业设计学生开启生态设计创新思路的源泉。诸如此类的多学科交互式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探索,不仅使专业课程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实现技术与艺术高度的融合,而且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是一种有效、有趣的开启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可能像技术性知识那样传授,它更多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导,是一种多方向、发射式的问题思维模式的培养。另外,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有助于专题研究课程的学术交流。教的过程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不可小视,比如,专题研究课里会涉及很多现实的生活常识,这些课外常识在同学之间是可以轻松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并且,专题研究课程不可能在教室完成,所以制作阶段,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同学也可以方便带动别的同学。本文作者在旅游产品设计及家居产品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几场同学分组讨论的时间,如图3家居产品设计课堂分组讨论。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展现了各自的优势,而且率直表达个人意见的精神值得推广,因为学术争论是不需要伪装的。
2.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它一般包含教评学和学评教两个核心环节,前者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后者主要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问题。以旅游产品设计和家居产品设计为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①教评学。目前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评学的评价主体就是任课教师的终结式过程。我们以旅游产品设计教评学为例来探讨改进方案:从本文论述的前面部分可以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有多个有目的、有联系的教学环节的有机组合,因而对教学不同阶段的考核应该由不同评价主体依据不同考量标准来判断。旅游产品设计教评学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评价主体由主讲教师、辅助教学教师(历史旅游学院的教师等)、同学三方组成,比值为5:3:2。其次,评价内容,主讲教师以设计技能的综合考核、考勤情况为主,辅助教学教师以旅游开发的宏观视角评判为主,互评同学以同学的协作性、集体意识、创新意识为主。最后,评价形式,过程式评价结论由主讲教师综合以上评价主体的考核结果得出最终分值或等级。经过以上多方的考量,学生在学习中过程表现出来的知识性掌握、能力培养、品行都能得到较全面、客观的促进和评定。②学评教。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评判的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学督导、同行教师。针对家居产品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学评教我们做了如下调整。首先,教师学术水平主要通过科研考评的方式,而对于设计类教师的科研考评途径,笔者认为应该更多从应用型的设计实践来看待。在德国、英国等国家对于工业设计教师的准入要求很明确的一条就是具备一定年限的设计实践工作经历。从实践中提升的学术观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社会需求。家居产品设计任课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课题研究项目。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发展的学术观点更能活跃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教学能力的考评可以通过教学督导、同行老师的随堂听课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准备、授课方式、教学辅导、教学效果来评判。值得关注的是,在我们家居产品设计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在对该课程的评价时都特别强调和肯定了授课方式这项评价内容,这说明一个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百家争鸣”。讲台专属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科目的教学规律。另外,我们应评价透明,特别是教学督导可以在听完课后跟教师进行沟通,以促进教师的发展。若任课教师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教研室会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也便于同行教师的交流学习。
通过工业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多学科交互式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使工业设计真正体现“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的专业特点,促进多学科师生间的学术互动交流;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成绩更能体现其客观公平性,也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凌浩.下一个产品专题设计研究[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加涅R.M.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出版),2012.
(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中国北京102600)
【摘要】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印刷设备的教学需求,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印刷设备课程的内容。针对这一问题和当下网络上缺少印刷专业知识的现状,设计了这个教学平台,以期解决教学的困境,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平台中添加了大量的印刷机械和印刷专业知识的相关知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使用AdobeDreamweaverCS6软件进行了教学平台的页面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后台操作,以便于教学平台的信息更新和其它操作。也为今后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提供了借鉴的空间。
关键词 网站式教学平台;印刷设备;研究流程;界面设计
TheApplicationofTeachingPlatformofWebinTeachingofPrintingEquipment
YAOZhenZHAOXinZHANGGui-shanMADeng-huiCHENHong
(School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BeijingInstituteofGraphicCommunication,Beijing102600,China)
【Abstract】Underthenewsituation,itisthetraditionalwayofteachingthatisdifficulttosatisfytheteachingrequirementsofprintingequipment.IthelpsstudentstounderstandthecontentofthecourseofprintingequipmentpreferablythroughthehybridteachingcombinedwithInternettechnology.Inordertosettletheissuethatthestatusquoofthelackofknowledgeaboutprintingonthenet,todesignedtheteachingplatform.Asaresult,itcansolvetheplightand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Addingalotofknowledgeofmachineryandspecializedontheteachingplatform.CarryingonthepagedesignofteachingplatformbyusingAdobeDreamweaverCS6softwareandthenaddbackgroundoperationintheWindowsoperatingsystem,sothattheteachingplatformofinformationupdatesandotheroperations.Also,theycandrawlessonsofnetworkteachingplatformdesignfromthis.
【Keywords】Teachingplatformofweb;Printingequipment;Processofresearch;Interfacedesign
印刷设备原理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的教学从属于基本课程到专业课程的过渡阶段,在印刷机械及印刷机设计学科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视野开拓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起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在机械专业教学方向,多媒体互联网技术成功地应用到了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比如为辅助力学实验教学开发虚拟实验平台[1],为辅助课程设计教学开发的相应软件或程序[2],但是在印刷设备原理这门课程上的应用仍处于真空状态。一些网络平台存在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达到综合教学的目的,从而失去了开发这类教学平台的意义[3]。为此,通过协同专业老师,查阅大量参考书籍,开发了这个复合式的网络教学平台,争取让用户能够以印刷机中单张纸的走线过程为基础,更好的理解和领会印刷机械原理和印刷工艺的知识。
1教学平台的设计
1.1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4]。学习的理念和理念的先进性对于学生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创新型的教学就是要把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二者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5]。而印刷设备学习中有着很多难点和重点需要掌握,通过使用教学平台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保证了教学效果。而要实现教学平台的这个优势,在网页界面的设计问题上,要考虑以下内容:
结构上:教学平台以一张单张纸印刷品所要经历的“走出”过程为主线而设计,通过将工艺过程与机械结构结合起来,使教学由浅入深,由易渐难,由理论到实践,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用户最大程度地掌握印刷设备及其机械原理。
内容上:强调以学生为使用主体的设计理念,实现与课堂教学的相互匹配,即该教学平台将老师的课本或者讲义进行系统化的展示,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将静止的机械原理图变成了动画模型,加强了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
操控上:与一般的门户网站的操作风格相近,以导航条目引导逐层展开,方便突出高效快捷、易于使用的使用特点。
1.2研究流程
为了避免在研究创新型事物时出现过多的失误,通过借鉴前辈经验,类比[6],“机器设计”的一般设计流程,提出以下流程:首先明确设计问题,通过分析提出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提出可行性操作界面方案;通过讨论、评价不断地遴选,最终选定最佳设计方案;之后再确定具体的设计细节,进行细节设计的敲定,如图1和图2所示。要强调的是,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的,也是做好学习平台的重要条件。
而针对界面的设计问题,不仅要求学习平台具有严谨性,而且应该考虑到它的简洁性、创意性与个性,因此在界面的制作上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①界面设计:界面是人与机器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媒介。要求界面朴素、美观、创意,以一种舒服的感觉呈现在用户面前;
②用户导向:明确使用者,站在用户观点和立场上考虑设计;
③导航菜单:简洁易操作;
④布局:栏目选择项目最佳在5~9之间,过少则会在页面中起不到吸引用户的目的,过多则会使用户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合理分布栏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⑤视觉平衡:考虑到现在的“快餐阅读”,学习平台将视频和图片占领主导。且注意图片界面要用更多的文字来平衡一幅图片,以做到整体页面的美观[7]。
1.3网站内容
针对前面提到的界面设计问题,依据印刷单元区别将学习平台分为六个一级导航菜单:给纸装置、定位传递装置、印刷装置、输墨装置、输水装置、印后装置;在一级导航菜单下,又依据具体的构成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一级菜单与二级菜单的逻辑联系,如图3所示。而在二级导航菜单下又建立了对应子菜单,对二级菜单内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二级菜单与子菜单的联系,如图4所示[8-9]。
1.4平台设计过程应用工具
平台界面制作主要使用AdobeDreamweaverCS6、C#语言编程等;
文字输入则使用了MicrosoftWord2010、MicrosoftOneNote2010等;
图片处理使用了AdobePhotoshopCS5、AutoCAD2013、SolidWorks2013等;
视频的制作则使用了Matlab、MacromediaflashCS3等。
2操作功能的实现
2.1前台学习界面
1)首界面代码设计以及界面展示
为了能更大程度的服务用户,使教学平台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在此教学平台学习中没有设计密码验证界面。从首界面(如图5所示)进入一级导航菜单界面(如图6所示)的主要代码设计如下:
<body>
<divid="apDiv1">
<ulid="MenuBar1"class="MenuBarVertical">
<li><ahref="001.html">印刷发展历史视频</a></li>
<li><ahref="#">印刷工作演示视频</a></li>
<li><ahref="01.html">开始学习</a></li>
</ul>
</div>
<p> </p>
2)热点链接制作
利用map热点制作链接,进行单击操作时,跳转到指定页面,即通常的“热区处理”。主要代码如下:
<mapname="Map"id="Map">
<areashape="rect"coords="667,211,923,529"href="02.html"/>
</map>
3)导航菜单制作
利用DIV的定位技术制作导航菜单,鼠标点击可以进入对应内容的学习。主要代码如下(由于六个一级导航菜单的代码相似,这里只列出了“给纸装置”的代码):
<divclass="column_l">
<divclass="gywm">
<h4><Ahref="/about/?1.html"class="a1">给纸装置</A></h4>
</div>
</div>
图7主要对学习平台子菜单的学习界面进行了展示。
2.2后台操作界面
1)后台登录界面
考虑到程序和后台资源的安全性,进入后台时设置了输入用户名、密码的验证操作(如图8所示)。利用dl创建一个普通列表,dd创建列表中的上层项目,dt创建列表中的下层项目,从而完成登陆界面的制作,主要代码如下:
<dl>
<dt>用户名:</dt>
<dd><inputtype="text"id="username"name="username"size="20"maxlength="20"onfocus="this.style.borderColor=’#239fe3’"onblur="this.style.borderColor=’#dcdcdc’"/>
</dd>
</dl>
<dl>
<dt>密码:</dt>
<dd><inputtype="password"id="password"maxlength="20"name="password"size="20"onfocus="this.style.borderColor=’#239fe3’"onblur="this.style.borderColor=’#dcdcdc’"/>
</dd>
</dl>
2)预览页面连接建立
利用href实现从网站后台(网站后台界面如图9所示)到预览页面的连接,主要代码如下:
<td>给纸装置<ahref="../../../about/?1.html"target="_blank"title="查看"><imgsrc="../../images/view.gif"border=0/></a></td>
<td><ahref="AspCms_AboutEdit.asp?id=1">修改</a></td>
3)添加多媒体文件制作
利用emble添加各种多媒体文件,有Midi、Wav、AIFF、AU、MP3的格式,主要代码如下:
<embedtype="application/x-mplayer2"width="500"height="400"src="[news:videourl]"></embed>
3结语
相对于印刷设备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网络教育平台越来越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而网络平台的出现进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教学趋于普及化。
交互式互联网网站毕竟有一些技术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同学们对于平台式教学还不是特别的了解,可能在使用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并且在学习时学生潜意识里可能还在用传统学习方法来看待平台式学习,甚至有些学生把网站教学认为成资源包。这些都足以说明,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角色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课堂教学和网站式教学不应该是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案。必须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传统式教学与网络式教学的互补与互动,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童长仁,李明周,徐志峰,等.开放式冶金仿真过程在实验教学平台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3):61-63.
[2]夏建波,梁成,等.井巷工程课程设计程序开发[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3):41-45.
[3]倪向东,李盛林,曹杰,等.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辅助教学应用中的利弊[J].现代教育科学,2010(4):31,70-71.
[4]皮连生.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设计[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5]王秀玲.引领式网络课程有效教学探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3,8.
[6]吴松梅,张殿清.论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6.
[7]邢太北,许瑞健.CSS+DIV网页布局技术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2-7.
[8]陈虹.印刷设备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9-147.
关键词:改革;措施;探索;多元化;成绩;
【中图分类号】U676.2
前言:
本人入校以来一直在学院轮机系任专职教师,主要承担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柴油机操作与维修、动力设备操作实训评估指导以及机舱资源管理履约培训的授课任务,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在近8年的教学实践中,见证自己从一名港航企业的船舶轮机管理员逐渐成长为一名轮机工程技术的专业课教师,开始的时候对教育教学几乎一窍不通,教学规律难以驾驭,教学方法时时迷惘,通过多年的努力与摸索,慢慢的找出了一条轮机专业课教学方面的内在规律,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用、教学信息的交流、教学规律的把握等多个层面积极进行多方位学习、研究、探索与改革,并逐渐积累教学收获和教学经验,渐渐地取得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成果。
一、 教学改革背景
作为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船舶柴油机操作与维修》课程是《主推进动力装置》考试科目中的核心模块,《主推进动力装置》是“11规则”新标准下,三管轮职务适任证书考试5个科目之一,主要有“04规则”旧标准中的《轮机工程基础》、《船舶柴油机》、《轮机维护与修理》3个考证科目内容整合构成,“11规则”的适任标准要求高于 “04规则”。即现行的《主推进动力装置》适任考试科目,由按照“04规则”考试要求的三门课程整合而成。
《主推进动力装置》考试科目在教学实施中遭遇诸多难题:构成《主推进动力装置》考试科目中的课程模块有不同教师担任,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教师责任心无法衡量评价,让学生学习效果欠佳。教学实施上,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过分注重考证的通过率,学生背题库、死记答案,知识与实用脱节,真正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践能力欠缺,专业技术水平低下,远远达不到公约及现代船舶轮机员适任要求。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打破传统的轮机专业课教学模式,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以符合修正案和新规则的标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高素质的航海人才!
二、 教改思路和措施
1. 转变教学思想
以学生会、懂为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素质教育教学观念,研究轮机专业课的学习策略;
(2)引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3)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热爱学习的观念,为学生创造有利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
(4)把课堂搬进实训室,“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 教学模式的探索
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轮机专业课教学。情境教学模式系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意识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场景,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或准真实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这一教学模式顺应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由师生关系变成了生产实践中的师徒关系,亩构建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时间长了,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形成逆反心理,教学效果收获甚微,通过这一情境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也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
3. 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和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前后衔接,融会贯通,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对课程进行了合理安排,把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把原来的船舶柴油机与轮机维护与修理、轮机工程基础的知识合编成一门课程《船舶柴油机操作与维修》,并且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把知识相互融合,系统条理,围绕着船舶柴油机“管理、修复、保养、使用”一根主线,展开学习与实践,同时结合履约培训的要求,把一些新知识、新概念、新法规及时的解读给学生,不一定按照教材顺序解读,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授课,不一定先讲理论再进行实践,也可以先实际训练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理论观点。
4.教学方法立体化、多样化
教学方法的立体化。不仅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更引入行业和职业的标准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真正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学做练融为一体,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兼收并蓄。
5.教学载体
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平台中的船舶主动力中心作为设计、实施的载体,全过程在主动力实训室现场授课,围绕实训室6300 ZLDZCA型筒形活塞式四冲程船舶柴油机,将为该船舶柴油机服务的油(燃油、滑油)、水(海水、淡水)、气(控制空气、启动空气)以及各动力系统有机融合形成一体,教师将运营船舶主机备车的操作情境引入课堂,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实现在“做中教”,学生借助于真实的设备进行操作,实现在“做中学”,并且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互学互评”,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6. 加强课后的复习与预习
“温故而知新”,要求同学们在课下晚自习时间,争分夺秒,充分利用,把学习过的内容复习巩固,加强练习,强化记忆,同时利用周一到周四晚上住校间隙,深入晚自习教室,答疑解惑,督促指导,和同学交朋友,让同学信任你,敬佩你,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让任何一名同学掉队。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
结语
虽然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做为一名入行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教改之路还很长,虽然有些方面做了一些了大胆的尝试,但这还是教改的第一步。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做实这些改革,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斌.主推进动力装置[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8
[2]聂云超,任国庆.船舶柴油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关键词】远程教育;美国远程教育学会2013年会;开放新纪元;MOOC;教师能力与发展;学生持续服务;质量保证:新技术工具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4)02-0067-09
一、美国远程教育发展、学会及会议简介
(一)美国远程教育发展历史简况
美国远程教育可以追朔到19世纪后期。它是基于当时社会中平等的教育方式而形成的,早期始于函授课程,并伴随美国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得以发展。到1930年,已有39所大学提供函授课程。随着美国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化社会。国家对教育的需求显著增加。广播和电视等媒体的出现使教育者很快就意识到这些新媒体的潜力,并将它们运用到教育分配项目中。当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时,教育者又把新兴科技型媒体市场作为替代方法来分配教育。在技术发展的驱动下,出现了更多的教学传递工具支持远程教育解决方案的部署。自国家进入数字时代(1970年开始),教育和培训群体开始专注于计算机的使用。由于,计算机能在媒体丰富的学习环境下支持个别化教学和高水平的交互,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基于计算机的培训(CBT)很快在远程教育中出现。电脑的普及,再加上因特网和万维网的发展,使下一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教育者很快意识到这一新技术的潜力,并把它作为另一个传递工具。近年来,带宽的继续增加,以及教育创作软件和协作工具变得更为强大,也使新一代计算机媒体教学开始浮现,在线学习开始快速发展。在美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发展的目标是不变的,即优化技术,保证教学质量。关注的焦点也是不变的,即通过远程教育,提供学习机会11l。
(二)美国远程教育学会
美国远程教育学会(United States DistanceLearning Association,简称USDLA)成立于1987年,坐落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是美国第一个非营利性远程教育协会,致力于支持教育、培训和传播领域的远程教育研究、发展和实践。它以向远程学习社区提供宣传、信息、网络和机会为使命,通过教育和培训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美国远程教育学会为远程教育和培训团体服务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K-12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商业、企业、军队、政府和远程医疗市场。它在全球范围包括赞助商和成员在内人数多达2万,影响了美国教育和培训市场总额的46%,规模达4200亿美元。美国远程教育学会还与世界各地领先的远程教育协会进行合作,如加拿大远程教育协会、巴西远程教育协会等。
(三)历年年会介绍
美国远程教育学会年会是远程教育领域专业的顶级盛会。该会议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来进行交流与分享经验,了解远程学习项目和产品,并更好地理解远程教育领域。截止到2013年,美国远程教育学会共举行了7届年会,每次会议地点都设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表1所示为2010-2013年年会相关信息。
美国远程教育学会2013年会即第七次年会,于2013年4月28日一5月1日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成功举办,笔者中有学者亲身参与该盛会。本次会议委员会由Darey Hardy和Kim Airasian担任,由美国教育部副部长Martha J.Kanter和田纳西高等教育监管委员会网络学习和执行副校长Robbie Melton共同主持,有来自K-12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企业、政府和军事训练,以及远程医疗和远程学习顾问组织等专业人业参与会议。会议形式多样,除并行会议外,还有海报会议、小组会议、协作会议。今年会议以“远程教育:一个开放的新时代”为主题。讨论了远程教育最前沿的发展,主要涉及网络课程建设、教师能力与发展、远程教育有效管理和质量保证、远程教育中的相关技术与工具等方面内容。
(四)成果总结和表彰
美国远程教育学会每年承办的会议众多。包括远程教育年会,一系列的政策论坛以及国家远程教育周。同时,美国远程教育学会还设置了自己的奖项,即著名的远程教育奖。这些奖项每年都会颁发给组织与个人,包括四种类别:(1)21世纪最佳实践奖(授予在远程教育领域,将混合或独特的远程教育技术融入远程教育中并有杰出领导的机构、协会、公司);(2)远程教育项目最佳实践奖(设置白金奖、黄金奖、银奖和青铜奖,颁发给优秀的组织,他们通过在线、视频会议、卫星传输技术等设计、提供了优秀、全面的个人项目实践或一系列的项目实践);(3)优秀远程教育教学奖(设置白金奖、黄金奖、银奖和青铜奖,颁发给在远程学习环境中,展示非凡成就的优秀教师);(4)杰出领导个人奖项(授予在远程教育项目开发或管理中展现极强创新能力的人或获得公认的学者)。
USDLA国际远程教育奖项的设置是为了肯定远程教育中的主要成就,突出这些利用网络、视频会议、卫星和混合学习传输技术取得非凡成就的远程教育教师、项目和专业人士。
2013年USDLA国际远程教育奖项涉及五大领域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学前、中小学(K-12)、高等教育、企业、政府和远程医疗市场。该颁奖典礼于2013年4月29日,在USDLA年会中举行,获奖结果如表2,正如USDLA董事会主席Denzil Edge所说“这些获奖者代表是远程教育领域最具创新的领导者”。
(五)开放的远程教育新纪元
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已经走向了一个开放的新时代。会议期间,除了在4月28日进行会议前的研讨会以及4月29日召开的海报会议外,其余时间段共有10场主题分论坛会议,每场分论坛会议在不同的会场围绕多个议题展开。有96个专题报告。2013年会主题暨是“一个开放的新纪元”,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兴起,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并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在会议中,Nishikant Son-walkar介绍了自适应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这种自适应MOOCs提供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实时的智能反馈。同时,会议中强调多组织机构的合作,做好学习对象标准化工作,提高资源的可复用性和共享性,更好地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
第二,受众群体的开放性。远程教育从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并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会议中Marina Kostina等人讨论了在非洲国家实施的一个远程项目所遇到的困难和机遇,探讨了如何解决教育困难及贫困地区和国家存在的问题。与会学者们也注意到成年人、女性、少数民族的在线学习比例在增加。
第三,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学生的学习模式多样化,不同的学习者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以自身为中心的终生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时间安排、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学校的教学项目。尤其移动学习的出现,为学生的自由学习带来更大便利。随着学生学习的开放,教育机构之间也打破壁垒,管理更加开放,组织结构上无缝连接。甚至远程教育和本地教育的界限也将消失,整体呈现去中心化。
第四,教与学理论的开放性。教学技术和环境的改变也推动了理论的发展。教与学从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为核心。兼容和吸纳其它学科领域的理论,如工程类的人机交互理论,商学领域的小世界理论等,一起为教学提供指导。
以上开放性,带领了开放的机遇和挑战,分享希望和文化。本次USDLA2013年会中,被邀请专家主要对网络课程建设、教师能力与发展、远程教育有效管理和质量保证、远程教育中的相关技术与工具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二、大规模网络课程建设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中文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该名词于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2012年,MOOC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三大MOOC平台供应商(源于斯坦福的Udacity、Coursera以及哈佛与MIT联手创办的edX)迅速崛起,联合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向社会公众开放了200多门的优质课程。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免费享受最好的大学教育。促使全球掀起了追MOOC热潮。《纽约时报》作者Laura Pappano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毫无疑问,MOOC成为了本次年会探讨的话题之一。
以哈佛大学和MIT为领头羊的“edX”项目推动着整个MOOC的发展。据估计到2014年,至少修一门网络课程的美国大学生将增长四倍,达到一千八百万之多。注册网络课程的学生已经在整个大学生人群中占到31.3%。现在几乎所有的美国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MOOC课程。近一年来,比较突出的有斯坦佛大学、乔治亚理工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MOOC的核心理念是以开放为基础,由各个领域专家来授课,以使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学习资源。MOOC在引起广泛注意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有两个:第一,很多学生可能没法完成MOOC课程,大量学生中途退出;第二,大部分专家的授课方式还是传统的把资料和授课视频放到网络上。并没有从最根本的学习设计角度去提升授课质量。教学设计在MOOC领域仍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及影响
会议中。Laddie Odom和Stella Porto运用了Swot分析法,研究了MOOC现象,并探索了MOOC对传统在线高等教育机构的潜在影响,最后对这些机构提供了一些建议。相比于传统的网络课程征收学费,拥有学分,并且为了保证师生交流只允许少数人注册的特点。MOOC具有免费和开放等特征,这对传统的远程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了避免MOOC的普及对远程教育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Don Kassner提出了一些组织性策略和必要的政策变化,使教育者们对这一问题有更多的理解。
(二)MOOC的新方向
目前,MOOC主要面向高等教育,开设的课程多以大学课程为主。而在本次会议中,Pearson公司的William Zobrist提出了MOOC的应用新方向,他们和GED(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考试服务机构合作,讨论如何利用MOOC模型帮助学生提高GED考试的通过率。这表明,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MOOC的应用范围将不仅仅局限于高等教育,正在向高中教育跨进,甚至可能会有更大范围扩展,可以为每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美好的未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注册一门MOOC课程很容易,但能够坚持完成课程的学生并不多。针对MOOC的高退出率,Nishikant Sonwalkar提出了自适应MOOC。并展示讨论了利用该技术为麻省大学开发的分子动力学计算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结果。自适应MOOC,是指它能根据不同的学习策略呈现不同的内容,还具有实时智能反馈的功能,它可以显著改善MOOC课业完成率,那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学生能够成功完成学业。这无疑是开放教育的新前沿。
三、教师能力与发展
随着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由于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在本次会议中,在线教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发展备受关注。
从传统教师转变为在线教师是渐变的过程,首先,要让教师明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各自的教育功能和影响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Marwin Britto等最近实施了网上教学的教员设计认证和教师辅导计划,以培养和发展高效的在线教师。随着在线课程的增多,接受在线教学的传统教师的数量急剧增加,了解兼职教师的角色以及他们感觉与学生、学校的联系程度很有必要。KarenFerguson和Melanie Shaw的汇报展示了他们研究结果,研究主要设计用来测量在线教师与教育机构的联系程度,并找到影响联系程度的因素,提供一些建议来提高在线教师与学校的社群意识和联通性。Laurie Bedford的报告提出,要承认和支持教师的多样性,组织机构要提供专业发展与支持来满足他们兼职教师的多样性需求。Bobbi Dubins和DianaZilberman基于马里兰在线国际机构COAT教师培训项目的研究探讨了在线教师的能力。Jamie Ed-wards等人的研究成果为转变为在线教学的教师提供了10条建议。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教学设计者为教师重新开发了培训内容,使得教师更好地呈现在线教学材料。由于,在线教师能力的培养涉及了太多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技术选择,媒体制作等,短期的训练课程不能保证在线教师的发展,CarlaLane汇报UCLA开发的新教练/辅导计划,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成功地开发了70门课程。而在过去的15年内,佛罗里达虚拟学校已经为员工创建了一个灵活的、有目的的专业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关注员工需求评估、教学设计、培训评估等。
四、有效管理和质量保证
远程教育组织机构要成功地实施在线教育项目涉及的因素很多,在本次年会上,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为学生更好地服务,如何对教学过程中的诚信问题进行管理,如何提升课程设计及活动的质量。
(一)学生持续服务
学生保留(Student Retention)的对象是指没有完成课程或计划的学生,主要包括:登记而没有开始课程学习的学生、学习开始后退出学习过程的学生、停止参加课程学习但没有退出的学生、参加学习但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转换课程和远程教育机构的学生。
学生对在线课堂的期望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会议中,Melissa Kaulbach深入探讨了学生学习取向的设计和实施,并提供了原型开发的案例,以创造动态的学习体验。Jeri Harvell则介绍了ECPI大学在线学校为保留学生所做出的努力。探讨了从入学到毕业激励与支持学生的最佳方式和过程。他强调学校要主动为学生提供支持,要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在帮助学生全程出席课程,有效管理时间以及组织能力培养上提出参考意见。要吸引学生学习。Ryan Donlan也认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很重要,他介绍了过程教育模型PEMfProeessEducation Model)如何帮助教师增强个性魅力,吸引学生参与到远程学习中来。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线环境中的体验,Gwen Burbank充当MBA学生,从中发现了保持学生参与的秘密,在他的报告中为我们讲述了他的体会,以及分别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得出的经验,并对如何吸引学生参与给出了建议。
(二)诚信管理
Andrew Caldwell提出利用在线监督和身份认证提高学术诚信,以保证质量评估。Angela Anastacio和Jeff Murphy也提出了保护在线教育学术诚信的策略,认为诚信问题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学习问题。Arie Sowers介绍了如何保证在有监督及没有监督的环境下在线考试的诚信问题,不同机构实施不同的策略,如网络摄像头应用程序防止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现象。
(三)质量保证
远程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如何提升远程教育的质量,一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针对大规模的在线项目,Rob Robinson提出要实现质量保证,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寻求合作伙伴,对此,他介绍了合作的好处和风险。Rich Copeland同时认为质量保证要多元整合各元素,在实施格鲁吉亚的虚拟学校质量保证项目时,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评价,从而发现了一种整合教师培训、观察和职业发展的机制。George Collins在报告中强调USDLA质量标准认证对实现远程学习项目的重要性。Stella Porto和LisaBlaschke基于实际的策略分享了他们从师资投入方面获得的经验,并探讨加强这一教学经验的方法,从而实现有效的在线协作教学。
五、相关技术与工具的运用
(一)视频会议技术
视频会议是用电视、电话和计算机在两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之间举行会议,实时传送声音、图像的通信方式。参加视频会议的人,可以发表意见,同时观察对方的形象、动作、表情等,并能出示实物、图纸、文件等实拍的电视图像、字和图,使在不同地点参加会议的人感到如同和对方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效果上可以代替现场举行的会议。
在本年会中,Jason Torgrimson介绍了利用交互视频会议来支持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 s1的课程学习圈。美国政府STEM计划是一项鼓励学生主修STEM领域的计划,并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投入,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和职业准备课程。该计划使更多爱达华州农村的学生能接触到STEM的内容,提高了高等教育机构的入学率。LindaDickeson介绍了林肯公立学校成功运用视频会议来支持教学、专业成长以及社区参与的案例。MichaelLay等人在其研究报告中就学校如何解决视频会议5 C(Class,Content,Collaborations,Continuing Edu-cation,Child Produced Content)的共同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移动学习技术
推动移动教育趋势的核心力主要来自于平板电脑的大规模使用,目前iPad已经在美国大学、中小学普遍使用。美国大部分州在政策上已经鼓励中小学使用平板电脑而减少了购买台式机的资金支持。这些因素促使了教育技术的一个新的分支――教育移动计算(Tablet Computing)的发展。在硬件上,苹果和三星等巨头公司继续对平板电脑进行进一步优化,比如继续减轻重量,增加外接键盘,及基于人类工程学做进一步的改造等。在软件上,数以百计的APP正以教育为目的,并以几何级的速率开发增长。其中,耶鲁大学的生物系对于平板的电脑应用最具代表性。教师将显微镜等设备与学生的平板进行无线连接,实验结果图像以及资料可以随时和学生进行分享以供学生进行分析,处理和反思。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本次年会中也受到了关注。为了支持移动学习,JohnetteMoody在他的报告中提出Apps(应用程序)能真正地支持和加强在线学习。并强调安卓和苹果的应用程序是极有用的,它们加强了移动学习的体验。Sribhagyam Srinivasan和Jim Ellis认为,移动设备现在已经成为了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学生、教师、管理者们利用它们来处理社会、资金、教育等事务,学生也期望获得移动性的学习体验。在会议中,他们提出了一些实际的步骤,能让个人或组织有效地将移动性整合到学习环境中去。Rovy Branon则介绍了由威斯康辛州扩展大学ADL实验室开发的开放资源移动学习平台MASLO系统,并展示了平台中的应用。
(三)社会性软件
社会性软件指任何可以支持群体交流的软件。社会性软件按其所体现和促进社会关系网络的不同可以分为显性社会性软件和隐性社会性软件。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性软件如Blog、Wiki,这些社会性软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支持远程学习,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
社会媒体已经成为学生中最流行的交流渠道。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很好地将它运用于教学。Marina Kostina通过具体策略和例子展示了使用Twitter、Facebook和Pinterest如何创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推动的教室。Janine Lim则讨论了Wiki如何运用于高等教育中。在会议中,展示了安德鲁大学使用的多种Wiki,并分享了在面对面教学和远距离课堂中采用Wiki教学的理念。
(四)学习分析技术
目前,学生远程在线学习产生的教育数据爆炸式增长,这些数据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应用数据可帮助支持教育政策制定、学习设计和学生评价等,这些直接推动了热点研究领域如学习分析和教育数据挖掘,它们已经应用到各个教育系统中包括学习管理系统,智能辅导系统,实时教育系统,社会学习系统等。Rob Reynolds强调远程学习者在线阅读活动评价的重要性。展示如何收集和审查在线活动中的数据来帮助教育机构和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支持。De-sire2Learn的CEO John Baker认为,学习分析能够使教师有能力个性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来提高学生的保留率。
(五)其它技术与工具
在此次年会中,展现运用的最新技术与工具还有很多,但学者们也都意识到不能拘泥于技术,重点是体现怎样为教育服务。Albert Powell通过实例演示,指出了在讲座捕捉中的七大错误,以期参与者能注意并避免这些错误。Brenda Ledford和StellaPorto则与参会者共同探讨利用写作训练软件提高在线教室学生写作技能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六、美国远程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我国的远程教育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自1999年中国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以来,试点高校已达到68所,共开设了140多个专业,累计注册网络教育学生540多万人,学生覆盖了除台湾、澳门以外的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全国已有68所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近10多年。一大批成人完成继续教育。目前,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逐步走向融合,形成开放教育的新局面。全国还成立了4所开放大学和一批由网络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整合而形成的开放教育学院。
美国学者Scott L Howell等曾从学生、注册、教师、技术、经济和远距离学习等6个方面给出32种影响远程教育的趋向,Saba Farhad给出美国远程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本次年会报告体现出的新动向相结合,下面分别从学生、课程资源、教学管理质量、教师、技术和激励机制等视角,美国远程教育发展为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远程教育要适应学生对象
从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和企业培训,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远程教育中来,这种改变使得受教育的群体发生改变,也致使现行教育机构的基础构架无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学生人群从最基本的适龄学生到更多样的学生层,比如年纪多样化、位置分散性等。远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还扮演其它角色,如全职工作等,此类角色也决定了他们时间上的限制特性,学习方式及学习目的的不同。
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因此,要求远程教育在教学计划、课程教育大纲、教学资源等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趋向于个性化学习流程。特别针对在职学习者如何解决工学矛盾。
(二)远程教育要丰富课程资源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逐渐演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程的主导者,而教师去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也要求远程教育必须要有足够高质量的课程。其中,MOOC作为大规模网络课程是一个满足此类要求的趋势。MOOC具有费用低廉,易于使用,资源丰富等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我们在借鉴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同时,不仅要保证数量的提供,同时更要确保课程的质量。此外,优质的MOOC课程,为全国网络教育所共享,建立优质资源应用超市,解决此共享机制。
(三)远程教育要保证管理质量
由于远程教育的开放性,较传统教育而言,在管理和质量保证上更具挑战性。由于,远程教育师生分离的特点,学习者处于孤独的状态,要保证教学质量,学习支持服务要贯穿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教师应在教学支持中持续性地关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各个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教师需要对学生在线学习留下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进展,从而对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为学生提供指导,使得远程教育能有机融入学校教育。为了促进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要扩大远程教育管理机构及对应的协会服务成员对象,理顺相关管理关系。
(四)远程教育要注重培养教师
由于远程教育融入了大量的技术工具因素,比如,通过Blackboard进行讨论,通过Web 2.0、GoogleDoc来进行合作,在拥有如此多而复杂的学习资源、工具的情况下,有效地融合这些资源来支持教师授课,辅助学生学习,促进师生的互动,提供有效的教学设计,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这都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技能培训和教学支持变得尤为重要。由于与学生的分离,不少教师在网上教学时易产生孤独感。因此学校的支持,教师之间的互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减少孤独感。
要培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传统的设计方法一般以静态设计为主。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多样化,教育设计也应该为动态的教育系统服务。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每个学生的独特的学习特点。教学设计要从直线型设计变成非直线型或者动态的学习设计。
(五)远程教育要争取学分等同与互认
远程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作为正规教育的一部分,必将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课程中不仅有远程教育手段和方法,而且通过远程教育或面对面的课堂教育所获得学分是等同一致的。通过远程教育获得学分,不仅仅局限在目前高等教育层面,在不同层次和层面都能够互通与互补,如目前美国许多高中提供学分获得认可的网络课程。分别从国家和学校层面,做好学分互认工作,其中从国家解决相关政策和技术支撑,在学校层面,解决具体互认操作和服务。
全国教师网络在尝试师范大学的网络教育的学分互认工作,但具体操作侧面还有待深化。上海开发大学已有学分互认,但在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六)远程教育要充分理解与应用技术
支持远程教育的技术变得多样和无处不在。技术的发展是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一个核心因素。远程教育项目的基础构建如高速度的网络链接、移动学习设备和Web 2.0等工具使学习可以在任何地点发生。同时,由于远程教育融入了大量的技术,工具,对于技术的掌握变成在远程教育项目最基本的门槛。
虽然,远程教育近些年的发展大部分是由科技的进步来推动,但不能在设计远程教育的时候,仅从物理科学和工业技术的角度去理解。而忽视了学习中的“社会”(social)或软性因素,如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状态。不能机械地将远程教育狭义理解为学生就是依赖技术获得学习材料。Moore(1983)指出教育距离是一种社会和心理现象。为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要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传播的距离,即师生交互距离(transactional distance),充分理解技术为教育服务。目前,国内网络教育在这方面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远程教育要促进专业发展
远程教育需要促进教育技术专业本身的发展。国内开放教育大学和网络(开放)教育学院以及越来越多的在线学习等,都具有较强的远程教育学科发展的支撑,因此,需要开设远程教育专业或方向,从专业的视角考虑如何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研究。
目前,高校已有远程教育学的教材,部分学校开始了远程教育学专业,如北京师范大学,但在远程教育基本理论、新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向等侧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八)远程教育要设立激励机制
关键词:短期支教;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13-02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很多高等院校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扶持农村教育”的号召,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实施支教活动,扶持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短期支教活动具有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课外发挥其自身知识优势,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协调发展,因此近年来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投身到支教活动中。但短期支教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遭到诸多诟病,短期支教的志愿者大多来自高校学生,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缺少社会阅历,支教组织团体在招募、选拔、培训、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短期支教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短期支教组织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使得短期支教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快速发展的短期支教活动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学者的思考。
一、短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严格有效的志愿者招募制度。志愿者招聘是各支教社团获取所需合格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有效招聘是一个双赢过程,无论对于支教社团还是志愿者都有积极意义,因而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招募制度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各支教社团却缺乏志愿者招募制度,对志愿者的选拔没有一个严格的筛选测评过程,基本上都是宽口径录用,志愿者队伍也是良莠不齐,部分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欠佳,没有仔细了解短期支教的本质,也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根本不能胜任短期支教工作。尤其对大学生社团来说,学校希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受熏陶,因此前期招募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短期支教一般都直接来自于大一、大二的学生群体,他们空余时间较多,热情度较高,但由于他们年轻,缺乏教学技巧和经验,从而使支教的效果并不乐观。而选拔志愿者的组织者在招募过程中,对于支教者的教学经验、个性品质、心理素质等考察并不严格,没有建立完善的招募选拔制度。事实上,多数支教团队自身对于人员招募测评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也十分匮乏,因此很难有效招募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团队。
2.缺乏系统有效的志愿者培训制度。培训是给志愿者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通过有效培训,可以使志愿者岗位技能大幅提高,并向志愿者传送短期支教的本质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使志愿者真正成为一支高素质的短期支教团队。然而目前部分大学生支教前只接受了简单的培训,没有经过系统有效的培训。大学生缺乏对支教当地的认识,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风俗、学校条件、学生情况等了解甚少。同时,部分支教大学生专业技能不强,教学方法不当,这些体现出培训工作的缺失。调查显示,大部分支教团队在支教前期准备往往不足半月,支教地点变更快,有80%的团队每年更换支教地点;支教内容临时决定,65%的团队采用边教边备课形式。部分支教团队对于支教前的技能培训仅仅限于“学长学姐指点和评价”,而所谓“学长学姐”的经验来源即是该支教团队前几批支教者去山区支教后获得的经验,没有系统、专业的培训和教授,而是粗放式的经验教育。由此可见,部分支教组织对于志愿者的培训等支教前的准备并不充足,尚需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3.缺乏合理有效的志愿者考核制度。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是维持组织健康良好运转的保证,但目前大多数短期支教团队都缺乏这一点。据笔者采访得知,目前多数支教团队的制度十分简单,支教组织一般主要负责支教团队人员的组织安排和被支教点的选择,其他方面的管理大多都交给各支教点志愿者负责人来做,基本上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支教组织和学校社团只重视前期活动的宣传和组织,活动结束后只是在校内报刊或学校公共场所张贴一些活动照片和报道,缺少对支教活动的实际效果评价,缺少对大学生支教的跟踪评估,无法及时解决支教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对大学生支教进行及时的改善和调整。由于机制的不健全,对于支教者完成工作的情况并没有实际考核评估,也缺乏相应的激励,使得支教者的工作没有及时得到组织上的认可和鼓励,影响到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基于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短期支教对策分析
短期支教活动中的人员安排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志愿者的质量和有效管理决定着短期支教活动的成败。因此,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能够为短期支教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促使短期支教活动更好地开展。
1.建立有效的支教志愿者胜任素质模型。对于支教团队来说,招募志愿者是支教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了高素质的志愿者,才能保证支教活动的有序进行。胜任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研究显示基于胜任素质的招聘能够吸引更多具有优秀素质和能力的招聘者,使招聘过程更加有效,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首先支教组织机构选拔志愿者时要对组织发展战略、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工作标准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高绩效志愿者的绩效标准;其次支教组织机构对高绩效志愿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后,以志愿者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品质和动机为基础建立初步的胜任素质模型。最后对建立的志愿者胜任素质模型进行验证,将此模型应用到志愿者招募的过程中,以保证能够招募到合适的人选进行支教工作。
2.建立有效的支教志愿者岗前培训和评估机制。在短期支教活动中,高质量的岗前培训能够大大提高支教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对支教者的培训中,有以下三点必须考虑到:①志愿者心理建设。短期支教所选择的支教点大多位于较为偏远的山区,长期生活在都市的志愿者们对于山区的硬件设施、艰苦的生活环境必须有清晰的认识,以确定自己能否适应当地的艰苦环境,是否适合志愿者这项工作。②志愿者教学技能培训。短期支教的志愿者们将要承担的是“教师”这一项工作,因此支教团队需要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为志愿者提供基本的教学知识的培训,让志愿者了解教师这项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与学生的沟通技巧、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③志愿者教学内容培训。短期支教者能够教授的课本知识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他们带给被支教地学生的更多是外面世界的精彩,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向往。因此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个人习惯等都需要对志愿者加以培训,同时还需要对志愿者培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如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等内容。同时,在充分做好岗前培训之后构建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也尤为重要,培训效果评估是通过一系列的信息、资料、数据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提高培训质量的过程。对支教团队来说既可以检查志愿者培训效果的实际情况,又可以为支教活动把关,只有培训考核合格的志愿者才能加入到支教活动中去,这是对被支教学校和学生负责,保证支教活动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认知、技能、态度和动机几个层面进行评估。首先了解支教者在培训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技能,通过让志愿者写培训心得等方式来进行考量。第二考察志愿者的技能成果,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说课。让志愿者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其他志愿者和组织成员,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三在培训过程中观察了解志愿者参加活动的动机、态度和思想状态,以确定志愿者是否真的适合这项工作。
3.建立有效的支教志愿者考核评估制度。建立有效的支教志愿者考核评估制度,是支教组织机构和学校对志愿者评优表彰工作的基础,既能使志愿者支教考核工作标准一致化,管理统一化;又能充分提高大学生对支教的认同感,调动他们参与积极性,有利于传播支教精神,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短期支教的组织和开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大学生志愿者是支教活动的主力军,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短期支教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陷,特别是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各种支教活动、支援西部活动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短期支教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也将不断发展完善,为短期支教活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艳.高校志愿者支教活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4).
[2]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9,(5).
[3]孙婧.关于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6).
[4]楼俊君.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27).
[5]黄炳超.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与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关键词:英语教学 提高效率 人性化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人性化课堂设计就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自身特点为主要前提, 即以人为本,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1]。英语人性化课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关心和赏识学生[2]。局限于国内教育情况,很久以来学校为了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和重点学校的人数而忽视英文的人性化和人文性的特征,只重视英语的知识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3]。因此,在提倡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今天,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创建良好的人性化的环境,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还要在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挖掘学生的潜力方面大下功夫,努力完善的学生们的人格。
1 英语教育人性化课堂设计的基础
人性化课堂设计源于人性化教育的理念。文艺复兴时期,希望已有一些人文主义思想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确立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教育应以心智训练为核心,而非单纯的传授知识和职业技能[4]。目前,人性化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潮流,被更多国家教育界先知者们所接受和推广。进入新世纪以来,可以明显发现学生的自我意识普遍增强,追求个性特点也变得越来越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及理解,在学校里尤其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尊重。作为教师,积极改变传统的陈旧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正视和走出传统教学存在的误区也已成为客观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性化课堂设计并不仅仅是体现子啊对课堂教学方式和形式的整合优化,更主要的是体现于课堂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逐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并提升人们的需求层次,通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共同进步发展。
2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
2.1 过于模式化和教条化
很长时间以来,国内的英语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发展产生着严重的制约作用[5]。英语课堂教学无非是复习知识,引出新课、讲解巩固、布置作业,课堂上具体的教学行为已经逐步演化为单调、刻板甚至不变的模式;这种形式大于实质的教学行为,过分重视纯粹形式化表现将可能会导致实质性的内涵越来越少[6]。很大一部分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当做真理和金科玉律,按照考试范围和备好的教案进行枯燥的授课。英语课堂活动中没有任何的创造性、也缺乏应有的活力,只有平铺直叙和机械的讲述,简单无味的重复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课堂是动态存在的,要随时根据不同的情形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改变以往僵硬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精心进行课堂设计,以焕发英语教学活动的生机和活力。
2.2 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
由于升学的压力等诸多原因,英语教育把知识和技巧的提升确立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内心的追求还有授课方法和形式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当然就忽视了教育所追求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目的[7]。曾有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知、行、情、意之间也是互相渗透和联系的。在教学组织形式,我国长久以来就采用班级上课制的形式,无论是人数多少,均采用课桌椅的整齐排列[8]。课堂上缺乏应有的活动,只有听到老师及少部分学生的声音,而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严重制约着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从而也就难以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性。另外,在课堂上过于追求固定化静态知识的传授,很少深入探索知识形成的方法,缺乏师生间真正有效的互动和交往。对于知识,也应从辨证的角度来看,不仅是名词,还是一个动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索,通过自己的动脑、动手获得的知识,才是掌握的比较牢固和创造更大的价值。
3 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需求
英语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一方面它与汉语相似,都是人们进行语言情感深入交流的工具;另一方面,英语不仅受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影响,还收东西方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等多个特点的限制[9]。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培养性情和全面完善人格。而人性化课堂设计也是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1关注学生的内心活动和价值取向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为其提供充分发挥和自由选择的机会。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给学生充足的主动探索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及空间,使学生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处于自主的状态,从而能够主动地去动脑、动手汲取知识。教师应该努力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以及价值取向,在课堂上精心创建对学生有意义或挑战价值的情景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成就感[10]。在创设问题时,要特别重视问题的情景,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逐步击破,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英语教师还应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平时多换位思考,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研究显示,良好的情感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智力上的不足,因此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英语课堂,对提高教学质量将非常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再努力挖掘其潜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2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
人性化课堂设计还要求教师要注意关心学生们的生活状态,能够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模式。班级授课可以采用全班集体教学、小组学习以及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11]。此外,还要关注学生身上具有的独特文化,平时要注意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学生时期是由童年迈入成人行列的过渡性时期,通过一定的学习,除了让他们既能够学习成人的价值态度,为成年后迈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应该让学生们内心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
4 人性化课堂设计利于学生文化品位的提高
积极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兴趣爱好,不断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也是人性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之一。新时期的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不再仅仅是掌握一门外语,还更应从西方特有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其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只有在掌握语言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够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文化元素的导入。首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文化信息,结合文中情况补充西方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让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的图片或播放电影引导学生逐步西方文化各方面的情况。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阅读一些合适的英语小说或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方式,让学生从原著阅读中感受到英语的美妙之处和西方文化的特质,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丰富其情感和审美意识,最终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素养的人才。
5 结语
目前,人性化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关注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因材施教,回归人性,才能极大程度地挖掘人们的潜能和促使新世纪人才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学从中学到大学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水平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能适应国际化交流的需要[12]。这一要求意味着英语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机械地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单词、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学会解题的技巧,而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并且从西方特有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和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从而能够在国际化交往中做到游刃有余。目前,国内英语教学仍存在形式单一,过于模式化和教条化,一味追求升学率,且存在教学效率太低的问题。因此,精心进行人性化的课堂设计,与学生建立良好地师生互动关系,积极关注学生的内心活动、价值取向以及生活状态,依据学生英语学习的思维模式,确立人性化理念,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将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仕龙,一种高校课堂教学效率的综合评价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12):72-73.
[2] 杨阳,浅谈利用小组合作提高英语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0,5(2):166-167.
[3] 杨宏,罗东山.基于普专对比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时代教育,2013,(5):237-239.
[4] 骆京景,庞继贤.学术论文中指令语分布特点及其话语策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6(5):157-158.
[5] 鱼银霞.浅谈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转换――由参观山东杜郎口中学引起的一些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 ,2010,(31):191-192.
[6] 张迎春.探索自主学习规律提高英语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19):178-179.
[7] 鞠晓琴.师生协作共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6):227-228.
[8] 姜海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浅析[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9):229-230.
[9] 李敬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看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1):219-220.
[10] 陶芸.谈综合英语课程教学效率[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32-133.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1―0063―04
引言
南国农教授曾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教育技术学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本科专业224个,硕士点83个,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这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是选拔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门槛,考试内容对人才的选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2006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初试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门类的二级学科,需要按照教育学的招生考试方案,但是教育技术学具有不同与教育学的学科特色,因此在招生考试科目方案设置上,出现了分歧。[1]部分高校改变此前的自主命题方式,采用了教育部统一命题的教育学综合考卷,学科门类为教育学(代码04),另外一部分高校仍然沿用自主命题方案,按理学(代码07)招生。从2007年至2009年,这种新的考试方案已经实施了三年,那么这两种方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育学综合的考试方案是否适应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选拔的需要,这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1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变化情况
通过调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育部主管)公布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2007―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007年全国内地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单位共有85个(同一个学校不同院系的硕士点按不同单位计),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招生单位有40个,占总数的47.06%,自主命题的有45个,占总数的52.94%。2008年招生单位是84个,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6个,占总数的42.86%,自主命题的有48个,占总数的57.14%。2009年招生单位数量与2008年相同,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4个,占总数的40.48%,自主命题的单位有50个,占总数的59.52%,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与自主命题单位数量之比约为3:5。整体趋势如图1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减少,而自主命题单位的数量则在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学综合考试方案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笔者统计了西北地区七所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高校2007-2009年的招生情况。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是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从招生结果来看,如表2所示,2007-2009年间,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实际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没有满足招生计划,个别学校只能通过调剂争取一部分生源,有的学校实际招生人数甚至为零。而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这三年间实际招生人数较为理想,有些学校甚至爆满,单从数据上看,实行自主命题的学校实际招生结果比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学校普遍要好,这与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方案改革前各高校基本都能招满计划,录取余地相对较大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诚然,招生数量受学校知名度、学科实力、导师团队能力、地理位置、就业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招生考试科目是筛选优秀学生的过滤器,也是影响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这两种考试方案产生的不同招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科目。
二 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的原因分析
1 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轨
教育技术学虽然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但它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的前期研究工作,确定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八门主干课程,即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同时允许根据专业特色适当调整本科培养方案。[3]而教育学综合所考察的四个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技术学本科主干课程差异明显,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方法仅在一些师范院校作为公共课开设,而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这两方面内容一般不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课程内容,教育学综合中基本没有体现教育技术本科的主干课程,与本科教学严重脱轨。
2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不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
由于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节,导致考生备考时,基本放弃了教育技术本科主干课程的学习,为了取得成功,从大三开始就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育学知识,这无疑是削弱了考生对本科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加大考生的应试难度。[4]而通过初试的考生,也无法从成绩上体现对教育技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用说反映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了。因此,许多考生放弃考教育学综合,选择自主命题的硕士点报考,使生源在院校间出现了不均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教育学综合内容,直接放弃了教育技术专业的深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对本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十分不利。
3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制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通过对西北地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网络访谈,发现有一大部分该专业的研究生来源于教育学或者其他社会科学专业,这一大部分考生基本上是应试型,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更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一点技术背景,而这些研究生所在学校的培养方案偏向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也基本是以计算机类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从本科到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知识结构差异明显,思维习惯并不一致,出现了不能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现象,部分学生,一直存在学习困难,无力完成导师分配的科研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显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要体现考生对本专业本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也要体现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因此科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关系到研究生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从以上三个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教育学综合考卷难以选拔教育技术学优秀人才,迫切需要新的考试科目设置方案。
三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选择方案
笔者对2007-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AECT94定义中提出的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把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分为教育技术学本体理论研究,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教学应用,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艺术,教育信息管理与评价四个大方向,[5]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方向。然后对自主命题的学校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四大方向的具有一些公共的考试科目,笔者对自主命题学校所有招生方向和考试科目进行统计了解的基础上,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原则,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的两种考试方案,即:教育技术学统考或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两种方案。
1教育技术学统考方案
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客观性,顺应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趋势,笔者认为部分交叉学科应该突破二级学科按照所属一级学科统考的试行模式,体现两个交叉学科的学科特点,采用部分交叉学科统一命题方式选拔人才。教育技术学可以按照本科主干课程设置统一考试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网络教育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六门初试必考科目,自主考察的科目可以结合研究方向放入复试环节。这种统一命题方案使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具专业性,同时也能兼顾到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使通过教育技术学统考选的优秀人才更符合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要求。
2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
笔者将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归纳为四大类,依据现有自主命题单位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设置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如图2所示,矩形框内的科目为必选科目,椭圆形内的科目为可选科目,招生学校可根据自己具体招生方向灵活选择初试科目。
其中教育技术本体理论研究方向,其必考科目包括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论则作为可选;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化教学应用方向,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web及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和数学为必考科目,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和教育传播学则为可选科目;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方向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统计、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必选科目,而教育传播,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则为可选;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技术方向,电视编导,影视音乐制作和多媒体技术基础则为必考科目,而普通物理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三维建模三门则可作为选考科目;其它方向,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
小结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教育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6],因此,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方案不仅要体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色,更应服务于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教育技术专业选拔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媛等.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中的结构性缺陷及对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 汤苗苗,王琴,王良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10-12.
[3] 茹宏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谈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38-40.
[4] 张琪,陈琳.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5-68.
终身教育 高职 特色专业 食品生物类专业
在高等职业教育逐步趋向于大众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理念,正从岗位(专业)定向教育向综合职业能力教育和终身教育转变。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面向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正是当前我国高职领域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特色专业的核心。
一、高职特色专业的含义
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指标体系第五个主要评估指标对高职特色专业作了明确说明:“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这一说明正是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内涵所在。其衡量标准主要包括四点:第一,特色专业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是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第二,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准确的职业定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省(市、自治区)同类院校中是否处于先进行列,起到示范作用。第三,必须具备特色课程、特色教师、精品教材和特色学生。第四,社会声誉好,受到社会广泛欢迎。
二、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的使命和转型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社会为了自身的进步和每一个社会成员个性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充分发挥而设计和提供的、涉及各年龄段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教育的总和。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不是学历教育的终点,教育部高职“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面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抓住机遇,为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在终身教育理念下,高等职业院校要改变已有的教育模式,面向学习型社会,从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要求出发,建立符合新世纪发展的教育价值观,从教育观念到教育体制,从学科设置到课程结构都要有一个较大的改变以适应终身教育的要求。
三、高职食品生物类专业的特点
1.学科交叉性强
食品生物类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知识为一体、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他涉及的领域广,有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学、生理学、营养学、药理学、毒理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从事学习和研究的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知识面要求广。
2.技术更新速度快
食品生物类产业是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其过程通常是利用食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将生物资源加工成产品形成产业化。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加之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在食品生物产业中的应用拓展,其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技术更新加速发展趋势,技术综合化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发展趋势。
3.学科应用性强
食品生物类科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食品和药品,因此食品生物科学主要研究生物资源成分的组成、性质以及在加工贮藏和改造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各种单元操作加工对产品质量品质的影响和确保食品药品在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中维持质量所需要的加工条件;开发和创造满足人们对营养、健康、疗效、安全等需求的新型食品和药品;探讨食品、药品资源合理利用以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研究食品、医药工业生产中所用的加工技术、加工过程和设备装置,实现规模化、连续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产品制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应用性、普及性较强。
4.原料来源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各地物产资源、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不同,食品生物类产业的种类不一样,各地食品生物科学研究的具体对象和重点内容也有所不同,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其科学研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食品生物科学技术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如广西具有丰富的南亚热带生物资源,木薯、甘蔗、香蕉、菠萝、椰子、芒果以及中草药等生物资源特别丰富,因此对亚热带水果加工、贮藏以及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中成药、蔗糖等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在内的食品化工产品、生物产品研究的相对较多。
四、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食品生物类特色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特色专业的培育是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的,鉴于食品生物类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强、技术更新速度快、学科应用性强、具有地方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调动学生思维潜能,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要以综合化、整体化发展的眼光,将跨学科、跨行业的的知识与技能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必须培养宽基础、活模块、通文理的“复合型”人才。下面笔者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类专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就如何建设食品生物类特色专业提出几点建议。
1.以生产、技术服务和校企研发项目为纽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显特色
依托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接广西木薯酒精、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地方优势产业,推行“工学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结合、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结合、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结合,实施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年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素质课程的学习和企业见习;第二学年通过校企双向推进,学生完成木薯酒精等典型产品的学习,并结合广西明阳生化酒精生产任务,采取“项目导向、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在生物产品分析检验等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完成食品检验工等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第三学年以企业为主体,学生完成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任务,如企业在第五学期初有用人招聘计划,被招聘的学生采取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相结合,实习成绩由系部和企业综合评定,其余学生由系部统一组织安排实训实习并给出成绩。
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工学四结合”理念,在实践中一是坚持专业整体发展观,在不断强化专业委员会对专业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同时,推动专业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二是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切入点,促使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产学研运行机制建设等协调发展,各个环节充满生机与活力。
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工学四结合”理念,运用系统化方法全面推进工学结合:一是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联系,并由此入手探索校企联和建设非粮生物质能源和食品化工学院的办学模式;二是以专业现有“校中厂”模式为突破,完善“以产为体、以教为用、产教并举”的模式,建立“校中厂”的长效合作机制,同时推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营制度建设。三是健全完善招生、培训、就业、跟踪服务全程贯通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3.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根据食品生物类专业“通用基础技能、核心职业技能、职业可迁移能力”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设置由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技术支撑课程、可迁移能力课程组成的“宽基础、活模块、通文理”的复合型课程体系,并依托产学研合作联盟,发挥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以企业生产项目、校企科技研发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等为纽带,进行阶段性灵活地组织教学,并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4.深化“四阶梯分段式”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以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企业共建专业的作用,首先,带领学生到典型生产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其次,利用学校的仿真模拟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践;再次,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岗位职业技能,学会学习和学会工作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
以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为平台,与区域内大型食品生物企业合作,参照食品生物类专业职业资格标准,围绕操作员、工艺员等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合区域典型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
(2)完善基于证据的多方参与的学业评价体系
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过程开放化、实训条件生产化的需要,改革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模式和考核管理制度,将理论知识考核与生产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3)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制订岗位实习手册。如岗位操作步骤、仪器设备使用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推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明确实习单位、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管理职责,制订管理工作规范,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完善专业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考核鉴定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施全程跟踪监控,确保顶岗实习安全,达到实习效果,实现“生产育人”的目标。
6.校企合作制定符合专业特性的产学研合作方式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实践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高技能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以直接获得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提高全面素质。需要指出的是专业不同,专业特性不同,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生产规模、产品不同,产学研合作也有不同的模式。吸纳学生进公司就业,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7.建设服务于学生终身学习的课程资源包
校企业合作,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性和开放性,盘整课程资源、盘活企业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资源,形成包含电子教材、课程标准、网络课件、学习指南、职业资格标准、生产技术标准、模拟实训平台、最新技术、资源采集专区、网上交流等栏目的课程资源包,让课程资源包为教师成长服务、为学生终生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宏光.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李波.职院校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3]童富勇.现代教育新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4]赵红梅.谈高职教育在终身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09,(10).
关键词 证券专业课;课程体系;大学生;A股投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69-05
Setup of Securities Curriculum with Evidence of Undergra-duates’ Investment Survey//CHEN Yuzhen, HE Yu, LIU Jianhe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results of undergraduates’ investment survey and personal inquiry to learn A share investment behaviors of undergraduates to develop securities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This paper gets the result that we should increase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such as security analysis, stock operating practices and financial psychology besides traditional investment courses.
Key words securities cours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 a share investment
1 引言
内地学术界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立,主要来自于海外金融课程体系的实践,同时基于内地教育体系的课程设计方向,形成一系列的专业课程。但是,由于受到内地基于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的影响,金融学专业教育侧重于以银行管理为导向。这一特征与海外金融学理论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为理论主体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随着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内地教育界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一系列改革研究,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归类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
宏观上,许多主要对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如张新认为,内地金融学内涵界定与海外存在相当大的偏差,理论和学科建设比较滞后[1];而肖鹞飞、艾洪德、徐明圣等则提出要对金融学科进行多方面改进,以跟上时代的步伐[2-3];赵汕、于春红等则通过中美或中英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发现美国和英国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4-5];而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从课程、教材、师资和教改等多方面总结了金融学专业教育的不足之处[6]。
微观上,部分学者对学科体系中具体的某门课程或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出自身的看法。如焦继军和叶立新认为可以应用具体的案例教学法推动课程的教学实践[7-8];宋逢明则指出通过发展实验金融学来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9];刘建和、武鑫和刘建和虽然对高校证券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一定的想法和思路,但是没有涉及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问题[10-11]。
从这些前人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上,不难总结出一定的特点。其一,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上,这些学者主要从全球金融学理论教学的发展趋势和中外金融学课程建设体系的对比中来发现内地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上的问题;其二,在解决方案上,主要从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来展开讨论,缺乏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其三,应用方法上主要讨论具体的某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案例教学法,这样就可能割裂了金融证券类课程围绕金融市场的整个体系。
事实上,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海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也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也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的方法。但是,内地理论界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忽略了一个核心,那就是作为教学受众的学生究竟还需要在哪个方面加强专业教育?正是如此,笔者对在校大学生A股投资状况进行调研,针对调研的结果分析在现有证券专业课体系上需要加强的专业课设置。
2 问卷调查
股票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需要股民具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也需要资金实力、投资知识和理性的分析判断力,但是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抗风险能力较差,投资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较弱。因此,本调查报告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正确认识大学生股票投资心理及交易行为,对培养大学生在股市上的理性投资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据此分析大学生在股票投资方面的缺陷,从而强化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
问卷设计 为此,笔者以杭州的经管类大学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两套问题,分别针对参与股票交易和不参与股票交易的学生。同时,也针对部分股民学生进行了个人访谈。
1)基本情况。对应设计了大学生的性别情况、专业情况和年级情况,因为考虑到性别的差异、专业的不同、年级的高低都会对大学生进行股票交易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投资情况。对应设计了投资目的、风险意识、资金来源、投入资金量、投资结果这些问题。从投资的目的中可以了解到大学生进入股市的动机,并可以看出这个动机是否合乎常理;而投资者对风险的意识可以得出其对股票投资的心理是否盲目。
3)影响因素。根据需要了解外部环境及内部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在股市上投资行为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内部自身因素(如股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对股票信息的获取、对股票分析注重的方面、持股时间及对股市的关注度等内部自身因素)。
调查对象分析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本调查小组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涉及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其中都包括各个学校的独立院校)等经管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最终回收有效问卷998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涉及股民在校大学生237人,非股民在校大学生761人。股民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股民大学生基本情况。从回收的问卷来看,股民大学生占据调查人群的比重不大,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进行股票投资,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接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的可能性较高。而在这部分人群中,男生的比重又占了绝大部分。
2)资金来源。如表2所示,在资金的来源上,股民大学生的资金主要来自自己储蓄和父母的资金,只有极少数人借款炒股。
3)相关家庭收入。从家庭收入与学生股票投资的资金量的数据来看(数据见表3),大学生股民的家庭年收入与其投入股市的资金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也与表2中炒股资金来源相对应,学生自己储蓄和父母的钱与相应的家庭年收入存在比较紧密的联系。
总体来看,大学生股民的入市比重和资金来源及投入等情况显示,大学生对股票投资仍保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以谨慎为主,投入资金也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3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股票投资还比较保守,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成为股民,而且其中相关专业的学生占据了绝对的比重。显然,平时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股票投资实践具有相应的影响力。
入市及选股特征
1)入市原因。如表4所示,一部分学生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股市火热,有闲置资金、希望借股市升值;也有学生是希望学以致用和对股市感兴趣。显然,在在校大学生股民中,理性和非理性的入市因素都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相比之下,外界股市火爆的吸引力度更强。
2)选股依据。如表5所示,大学生股民选择股票时,虽然相当部分的学生股民经过自己分析,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受到其他人群的诱导,如股评推荐、朋友或教师推荐。
持股时间 大学生股民在A股交易上基本上都是短期操作,甚至有部分学生的操作还是超短线。从数据来看,持股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在校学生股民只有16.0%,其他学生持股时间远远少于三个月(图1)。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存在一定的过度自信心理,导致交易频繁。
风险和亏损态度 大学生股民入市和选股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对风险和亏损的态度也有着非理性的一面。
1)风险态度。如表6所示,很明显,这些在校的大学生股民对风险不太在意或者在意但并不理会的所占比重较大,达到一半多一点儿的人群。即使是在知道有风险会减仓的42.4%的人群中,笔者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其中的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去具体实行过。显然,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风险意识薄弱,有可能存在一种过度自信的心理。
2)亏损原因。如图2所示,在校大学生股民把亏损原因主要归纳为信息获取不及时、市场黑幕和国家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投资经验不足的内部因素,而没有从根本上如宏观经济变动、投资策略、选股方法、持股周期等方面查找原因。这说明他们对待A股投资的认识有非理性表现。
3)对待亏损套牢的态度。从图3中不难发现,在亏损之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股民选择继续观望,希望股市反弹,能亏少点儿。也就是说,学生尽管知道赢的概率可能会低于50%,但是他们仍然愿意冒风险,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返本效应”,他们希望能尽量弥补损失。总体来看,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在亏损后退出市场和逢低继续买入的比重较低,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了套牢后继续持股观望的态度。显然,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股民采用的持股策略具有明显的处置效应,即持有套牢的或者说表现不好的股票,卖出盈利或表现较好的股票。从另一角度来看,学生股民持有套牢的股票、卖出盈利的股票,这一现象即是其后悔厌恶的一种表征。
4)投资心态。如图4所示,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股民认为股票涨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超过五成的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不到二成的学生直接认为亏损会导致情绪低落。显然,在校大学生股民投资心态还算比较正常,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股票涨落会影响心态。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投入的钱基本上是自己的储蓄和父母的钱,算闲置资金,亏损后对自己的正常生活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4 证券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理论教学服务呢?
证券类专业课程有必要向非经济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扩展 从中登公司的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4月,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近2亿户,股票投资在内地居民的投资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因此,作为内地居民中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生,毕业后拥有自身的A股证券账户的可能性非常高。从笔者的调查来看,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人群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占比较高,而非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占比较少(表1)。显然,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大学生股票投资的热情。既然非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也很有可能介入A股的投资,那么在这些学生中也有必要开设证券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实现证券类专业课程的扩展。
当然在具体的理论教学活动中,对专业和非专业的大学生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比如,对于金融学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对于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相应的教学有必要分别对等;而对于投资学这样的课程来说,专业性较强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和一般的经济管理类学生,对比其他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理论教学的设置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案例方面分别规划;而在金融经济学课程方面,金融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可以以数理经济学方向为主体,而一般的选修课程可以以投资学方向为主。
关注实务实例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从笔者的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选股依据并不理性,持股周期普遍较短(如表5和图1)。即使是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的大学生,通过经济学、金融学的学习了解宏观经济尤其是货币金融方面的运作,通过金融市场学的学习了解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通过金融经济学和投资学的学习了解金融方面的经典理论和投资原理,通过金融工程和衍生工具方面的学习了解对冲套利的知识。但是很显然,即使是学习了这些课程,许多大学生在进行A股投资的时候并不能应用相关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投资中也以短期操作为主,交易频繁。正是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现有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像证券分析、股票操作实务等实务实例类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掌握投资实务。
增加交易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设置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股民在A股投资上非理性投资心理较为明显,有必要从投资理念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
其一,大学生股民从众心理比较明显,有相当部分股民学生受到外界因素和其他人群的诱导而进入股市并选择股票(表4和表5)。
其二,过度自信心态明显,交易非常频繁。从调查结果来看,持股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在校大学生股民不到二成(图1)。显然股民学生基本上以短线交易为主,有部分学生还是超短线。在有学习任务和上班教学的情况下,如此的交易情况只能说这些学生投资心理过度自信,导致交易频繁。
其三,风险意识薄弱,对待亏损个股具有明显的处置效应(表6)。绝大部分股民学生风险意识淡薄、不在意,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意识到风险但不具体实行。而且大学生股民习惯于把亏损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和投资经验,对待套牢个股选择观望(图2)。具有持有套牢或者表现不好的个股,卖出盈利或表现较好的个股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后悔厌恶和处置效应(图3)。因此,可以设置金融心理学、股票心理学或行为金融等专业课程,为大学生掌握交易心理打下一定基础。
辅助的课外学习内容 除了这些课程设置以外,在配合证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辅之以大量的课外书籍的学习。比如:学习基本面分析,那么《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怎样选择成长股》《股市真规则》《投资者的未来》《股市长线法宝》等书可以学习和讨论;如果是学习基本面与技术面相结合,那么《专业投机原理》《笑傲股市》等书有必要学习;如果从事交易为主的事业,那么除了《股市作手回忆录》必读以外,建立交易系统的学习资料如《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等也很有必要;在交易心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课外阅读《股市心理博弈》《金融心理学》《股市心理学》等资料;而学习计算机量化交易的话,《解读量化投资》可以学习;如果学习仓位管理或资金管理,《一个交易者的资金管理系统》这类课外材料可以阅读。这些书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新.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金融研究,2003(8):36-44.
[2]肖鹞飞.现代金融学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7):90-96.
[3]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89-93.
[4]赵汕.中美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20-24.
[5]于春红.中英《金融学》教学的比较及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7-149.
[6]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07(1):20-23.
[7]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1):48-50.
[8]叶立新.金融学案例讨论教学体会[J].时代教育,
2008(2):52-53.
[9]宋逢明.发展实验金融学 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J].资本市场,2007(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