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知识管理制度

知识管理制度

时间:2023-08-03 17:28: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知识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知识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行业 知识管理 航空认为因素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33-01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我国企业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只是经济术语新型经济模式和形态,以知识生产、分配、传播作为前提,依托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高科技产业。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航空企业更应该主张将信息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并将其与系统工程充分结合,强化整体管理的效果。航空制造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属于多种学科集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开发周期长,因此对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使研究课题更具权威性,文章通过查找关键词、主题对2003年―2012年国内文献进行检索,主要查找内容锁定在人为因素和航空安全,结果发现期刊文献数目共有257篇,详细情况见表1。

通过分析表1可以得出,维修方面人为因素篇幅最多,成为影响航空安全的主要因素。而随着历年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加,说明我国对航空人为因素的研究力度逐年上升,且人为因素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初步达成共识。但是,现阶段制约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顺利开展的因素还有很多,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1 影响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外部因素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影响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目前经济模式。知识经济的到来,加速了我国步入知识社会的步伐,也使得知识资源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目前,新经济模式正在逐步确立,并呈现出高科技、网络化、知识化、全球一体化的特征,成为影响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重要因素。

1.2 影响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内部因素

(1)管理制度缺失:开展有效的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需要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为依托。但是,由于航空企业未能形成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使知识管理出现偏差。

(2)组织结构不科学:现阶段,航空企业正在努力将决策权组织结构的下端转移,并要求下层单位对可能产生的结果负责。实际上,这种上下级沟通、交流机制会对人为因素知识管理产生影响。

(3)知识管理系统不完善:知识管理系统能够为航空企业开展人为因素知识管理提供技术性支持,因此是知识管理过程中不能被忽略的主要工具。但是,目前我国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系统尚未完善,对企业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2 完善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策略

现阶段,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经济环境对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影响,因此应重点做好内部因素控制,为不断完善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奠定基础。

2.1 建立管理制度,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提供保障

管理制度的不断确立,能够对实现人为因素知识管理产生协助作用。例如,通过企业管理制度对组织成员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能够帮助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组织结构呈现柔性化管理方向。同时,正确发挥相关激励机制的作用,在实施航空制人为因素知识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知识管理方法和模式,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基于航空制造企业激励机制尚不完整和全面的现状,要对其激烈制度进行不断优化和整合。例如,在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转化过程中,要将隐形知识逐渐凸显出来,以此为根据不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并将其与绩效评价充分结合起来。另外,在开展人为因素知识管理时,除了保留有价值的传统激励方式外,还应该重点将知识产权激励方法融入其中,为知识管理夯实基础。

2.2 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知识管理能力

良好的组织结构是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的前提,航空企业在行使人为因素知识管理职能时,必将受到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包括知识的创造性和流动性因素等。同时,组织结构也是企业的主要资本形式,因此优化组织结构应该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及未来战略发展规划相适应。企业组织结构能够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模式提高保障,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企业组织结构应该具有扁平化,这样不仅能够为航空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行为留出更多空间,也会使其更加注重责任感。在优化组织结构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沟通交流机制,实现知识管理共享。另外,健全组织结构,应凸显出团队合作性,为推广团队精神提供便利条件,有效促进人为因素知识管理。

2.3 完善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建设力度

管理系统的实质是通过组织学习传播知识,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应以“人”和“信息”为前提,并以整合已有知识、创造新知识为主要目标,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信息建设,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并为管理系统配置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包括知识管理系统、数据库、局域网、门户网站、电子邮件、聊天工具、论坛及视频会议系统等。这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够进一步方便航空企业开展人为因素知识管理,进而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对知识管理实施起到辅助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国内对航空安全领域的研究比较晚,且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上文的论述,认为在开展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时,应首先分析影响知识管理实施的内外部因素,并根据实际问题的反馈进行整改,使人为因素知识管理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意义。针对航空人为因素知识管理,认为可在未来研究中不断拓宽视野和领域。由于人为因素方面的知识管理本身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不断对分析、研究方法进行完善和优化,为航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周勇邦.航空人为因素适航审定中生理参数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1(1).

[2] 赵鹏飞.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3,6(31).

第2篇

1电力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从企业层面讲,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时,对自身知识管理水平现状缺少明确认知,不清楚组织内部是否已做好准备,或者实施知识管理后,没有明确的效果评价机制和标准或者是执行了错误的评估过程,使得项目流于形式。此外,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对知识管理缺乏深刻的理解,仅仅把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而忽视了与知识密切相关的企业自身的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员工层面讲,在不同员工的头脑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经验,没有得到推广,一旦员工流动,公司的智力资产就会流失。同时,员工对跨部门的知识交流、共享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缺少激励员工知识共享的制度。

2企业建立知识管理考核和激励制度的意义

促进企业发展的知识存在于全体员工之中,但如果知识管理缺乏制度,这些知识就是零散的、未共享的、易流失的。因而,知识管理需要制度,制度是知识管理不可缺少的保障。有了制度保障不仅使得知识管理更加规范化,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同时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和管理的松散性,更好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间接地促进企业价值的增长。鉴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管理范围广、涉及面大,要想真正在企业内部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企业改良或营造制度环境。在这种环境的存在作为保障的前提下,知识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开花结果”。从国外的知识管理实践中,也可以看到制定恰当的管理制度在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与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流程运行制度以及知识管理考核激励制度。知识管理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在所有知识管理的相关制度中,恰当的制度考核和激励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侧面对组织人员起到激励作用。

3如何从考核和激励制度的建设中推动企业知识管理

企业可以从知识管理制度的角度,通过评价自身的知识管理制度状况,来明确其知识管理的程度,从而恰当把握实施知识管理考核和激励制度的时机和重点方向,这样一来,企业从何处着手知识管理实践就变得具有可操作性。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3.1考核制度

知识管理的考核制度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措施,考核制度的实行,能以较为公平的形式进行员工的考核,同时,以量化的形式进行展示知识管理的活动,对激励机制的实行起到启动的作用。3.1.1知识管理考核的分类知识管理考核可分为任务型考核、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三种模式。任务型考核指的是对各部门所承担的和知识管理相关的工作任务的成果考核。对于任务型的考核,主要沿用现有的业绩考核制度,通过将该项考核列入到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中去,并分解到个人,同时,分解成不同的绩效指标进行考核。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都属于知识贡献度的考核:定量考核指的是在工作任务之外,对员工日常行为中所体现的知识贡献度的定量考核,主要通过员工对知识共享活动的参与情况来考核,采用KPI和积分制度共同来进行考核;定性考核指的是对那些难以定量考核的、员工日常行为中所反映的知识贡献行为的定性评价,通过对部门管理人员的知识贡献度的行为能力考核指标,对员工的知识贡献度的行为能力及知识内容质量等方面的考核。3.1.2知识共享考核制度具体实施的两条路径对电力企业知识共享的考核制度的具体实施,可以分为两条路线进行,任务型考核和知识共享的考核。任务型考核中以关键指标为主进行考核,KPI能有效反应公司知识管理现状,并能以量化的形式激励员工进行知识管理。对于知识共享的定性定量考核主要以积分制度的形式体现。通过积分制度进行知识贡献的统计,以可量化并直观的方式进行评价知识共享的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并注重共享知识的性质与重要性。

3.2激励制度

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是知识管理实施的另一个重要的措施,与考核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是考核制度的结果,同时又能促进考核制度的实行,激励机制能推动知识管理的工作策略实施,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共享。3.2.1激励制度的分类对员工的激励措施可以从两个维度开展,即正向—反向激励维度和物质—精神激励维度。正向激励主要指对员工形成奖励性的激励,反向激励是对员工形成惩罚性的激励;物质激励指形成的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是荣誉精神的激励。正向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主要有成就激励、能力激励和荣誉奖励等措施。成就激励是员工激励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内容。根据作用不同,我们可以把成就激励分为组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和理想激励五个方面。能力激励是指员工为了让自己将来工作得更好,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能力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激励,培训激励对青年人尤为有效。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荣誉激励是指对于积极参与到知识共享工作中的员工,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可获得相应的荣誉。反向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形成了罚钱、扣减奖金等措施,通过实质性的惩罚,使惩罚有形化,通过实质性的措施使知识共享活动能有序进行。反向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形成惩罚告示、警告通报等措施,能有效地使员工重视知识管理工作。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在实际的激励机制设计中,应以正向激励为主,反向激励为辅,共同促进员工进行知识共享。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的方式进行设计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源策略,能提供员工进行知识共享的积极性。3.2.2知识管理激励制度设计与实施的三个步骤为促进知识在个体、团队、组织层面的共享,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激励策略,包括如何建立一个重叠的组织结构、知识型员工的甄选、员工知识共享的引导、知识绩效测评体系建立以及评定员工申报的知识共享成果的方法等。对于知识管理的激励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对公司现有的关于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分析;其次,对知识共享激励原则进行设计,包括符合公司战略原则、主动共享原则等;最后,结合现有激励制度和激励原则设计出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

3.3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两大具体实施策略

电力企业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具体实施,结合公司现有激励环境,可设计以下激励策略:对于任务型考核主要采取关键指标的考核方式,给予考核性激励措施;对于知识贡献的考核主要采取积分制度进行体现,给予奖励性激励措施。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条路线进行(见图1)。在任务型考核路线中,主要由任务型考核和任务型奖励两个部分组成。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将与业务运作过程中相关的知识表现考核结果计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成为员工绩效的一部分,影响员工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这样对员工也是一种激励。对于任务型考核可以分正反两面进行奖励,通过明确企业内各岗位员工的知识管理的具体要求,对员工进行知识管理完成情况的定期考核,激励先进、惩罚落后,促进员工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建立相应提升员工知识水平的机制。正向激励的措施可以集中在对员工的奖励型措施上,通过完成年度指标程度进行相应的激励措施制定。反向激励的措施主要有警告灯措施,如,在业务流程工作中,出现没有按规定进行文档归集和记录前3次,或在知识性考核中未首次达标者,给予适当的口头性的提示和书面性的通知;超过3次未按规定进行知识归集及二次知识考核未达标者,给予黄牌警告,以此类推。在知识共享的考核路线中,主要由知识共享的积分制度和奖励型激励两个部分组成。将知识共享的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纳入知识共享的积分制度中进行体现,根据积分对员工进行奖励型激励,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发展。经过员工每年的知识共享积分统计,对积极参与知识共享的员工进行奖励型激励,可分为部门奖励和个人奖励两方面。对公司不同层次的群体制定相应的知识贡献积分统计并奖励,如各专业部门一年完成1000个积分,部门可以奖励部门费用30元等激励;对知识贡献突出表现的个人,可以注重精神奖励,进行“知识之星”称号奖励,鼓励优秀个人成为企业内训师进行内训课程开发,适当奖励奖金等方式进行知识共享激励。

4结语

第3篇

1知识管理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也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且越来越受到关注。那到底何为知识管理呢?所谓知识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在组织或者是企业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该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存取、更新以及创新等过程从而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且回馈到知识系统之内,因此个人和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

2知识管理的作用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将成为组织或者企业的智慧资本,它有利于企业或组织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变化。知识管理也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平台,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管理正是抓住了创新的重要性,利用集体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它在充分肯定了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创造一种知识创造与共享的环境,最终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项目逐渐成为项目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类型。高新技术项目属于科学技术密集型,又称为智力密集型,高新技术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复杂性、综合性、技术性以及风险性。它的项目成果是知识产品。对于高新技术项目而言,知识就是它的全部,是它所拥有的各种经营权、专利权、信誉、非专利技术、研发能力以及营销能力等的集合。

3知识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实际上,知识管理和项目管理是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关系,知识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管理之中,并且在项目管理的具体环节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项目管理即是对人以及财物的管理,涉及到项目整体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以及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此外,知识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知识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作为一种资本投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如何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是当今的企业经营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就企业本身而言,首先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备的项目管理标准流程,并且按照项目管理的规范和要求严格执行。项目管理标准流程的目标是全面、准确地把握问题并且快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流程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管理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就知识管理而言,组织科学、合理、高校的标准作业流程体系为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提供了通道,也对组织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另一方面,项目管理制度也为知识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项目管理的要求。

(1) 建立徤全基于知识管理的项目管理制度。

知识管理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和徤全项目管理制度,以知识的创新、共享及应用效率为指导理念来设计和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使之形成了整体、有序的管理体系。同时,制定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和展示他们的才能与智慧。

(2) 提供一个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平台。

对于基于知识管理的项目管理来说,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合作环境并且建立一个完善的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是提供知识共享与交流平台的重要手段。它使得项目员工对于知识创新不断有新的需求,鼓励大家去分享自己与他人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共享和利用。此外,在知识的传输上,也要建立一个沟通交流,推广信任及开放式沟通的平台,让更多的人都有更多的机会去与他人交流。通过这一平台,既为项目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利于员工之间关系的和谐。

(3) 采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

所谓的“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是指柔性管理和弹性管理并举的方式。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的目标可能会随着企业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作一些相应的调整。例如,在本企业未实现原定目标之前,别的企业或部门已经实现了该项目的目标,那么,项目组就应该充分学习别的企业或部门的经验或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将目标调整到比原定目标更高的位置上,这对企业经营者的灵活应变能力是个极大地考验。所以,基于知识管理的项目管理强调目标管理、人本管理、弹性管理以及柔性管理。

(4) 构建项目管理平台。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管理制度,采用高效的知识管理方法,整合各种信息的项目管理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中,项目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若要提高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水平,必须借助于信息工具的利用。充分利用信息工具来扩大并深化知识的应用,专业的信息工具,如生产数据管理系统、公司内部网站、决策支持系统等,可将各种信息工具相互之间联接起来,从而形成企业的项目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平台应该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A. 项目管理平台并非是一个新的知识管理工具,而是对现有知识管理工具的聚集。应该利用这一平台营造一个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的良好环境,可通过开放式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交流,并且制定项目或者是活动的日程安排等事宜。

B. 此项目平台的服务对象是多方面的,具有广泛性,既可以针对项目管理的内部人员,也可以针对供应商、客户等。

C. 项目管理平台上的知识可以方便整理,形成项目案例,并且可以被快速搜索出来。

5知识的转化和创新

在基于知识管理的项目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学会灵活运用现有的知识,而且在解决新问题时还要学会在已有的知识及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的转化和创新的过程。就个人的知识创新而言,将涉及到哲学、认知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个人的知识生产的过程一般是在是特定的需求或者启发下,通过不断调查、学习、实践等综合各种信息知识,并且通过思维的加工,从而构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然后再经过实践及创造性思维,进行知识再创造,进而产生新的知识。而组织或者企业的创新,与个人的创新有共通点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它需要许多人的齐心合力,要求团队合作精神。这是由组织或企业内许多人的知识相互作用、转化而实现的。这种创新知识的源头或许是个人,但是在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形成新产品的构想与设计并促成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

第4篇

1.1核心层

统计文化的核心层是指统计价值观、统计宗旨以及统计信念和统计愿景等,核心层是决定统计文化精神的最重要因素,是统计文化建设的灵魂和精髓,也是促进统计事业协调发展的思想基础。统计工作总有一定的工作目标,统计宗旨正是为统计工作指明了工作目的和工作内容,解决了统计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如何统计服务的重要问题。统计愿景则提出了全体统计人员为之奋斗的共同追求目标和愿望。总体来讲,统计文化的核心层是统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1.2中间层

中间层是指统计理念和统计精神,对统计核心内容具有支撑作用,并使其具体化,更好的实现核心层发展目标。当前,在知识管理普遍应用于各种经营管理过程中,在统计事业发展中为了提高统计服务质量水平,把先进的统计知识和管理知识,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到统计工作中来,共同构成知识管理视域下统计文化建设的内容。

1.3保障层

统计文化的保障层是指统计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在统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宣传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行为规范来保障。统计文化的行为规范,需要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建立起六大保障系统即统计服务系统、统计指标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系统、教育培训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等,从而为统计文化的建设提供法律上的制度规范支持,保障统计文化核心内容落到实处。

2知识管理视域下统计文化的建设路径

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管理在现代统计事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时期,为了推动现代统计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统计文化观念,改革创新,建立与统计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统计文化。下面,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知识管理视域下统计文化建设的路径。

2.1坚持制度建设为前提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制度,并且是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下,经过不断改革逐渐完善起来的。原先的统计管理制度多是金字塔结构,决策权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目前,统计管理制度已经逐渐变为扁平的结构,赋予了统计工作者更多的权力,并且拉近了与企业领导的距离,增加了统计工作者与企业领导平等对话的机会,这样为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增加了企业领导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知识管理手段在企业统计部门的应用。

2.2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在当前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工作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在统计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重视和尊重知识型人才,善于吸纳和引进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人才到统计队伍中来,聘请专业统计人才开展统计文化讲座和宣教,全面提升统计队伍综合实力。其次,建立统计人才与领导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依赖关系,尊重人才,实施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统计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创建优秀的统计文化,在优秀的统计文化熏陶下帮助统计工作者实现自身的价值。

2.3以学习型文化为导向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每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学习是发展的生命力和源泉。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之间竞争愈演愈烈,各企业也在不断变革,以求获得新发展。然而,对于统计工作来讲,唯有不断注入新的知识,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统计文化,让全体统计工作者在学习型统计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逐渐树立先进知识学习观念,才能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真正实现统计事业的长久发展,永久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当前统计部门要在统计价值观和统计目标的引导下,创造一个激励统计工作者持续学习、善于学习的统计文化,逐渐将学习系统化、制度化,把抽象的统计文化逐渐转化为实际的具体的工作实践。不断促进先进知识和先进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与时俱进,为统计事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在学习型统计文化的熏陶下,永葆新时期发展的知识动力。

2.4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内涵

第5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投资计划工作;应用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以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与方式存在当中,其产生主要源于信息化与知识化的共同作用。目前,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已被引入到多数投资计划部门的工作中,并且相关的知识管理战略也已逐步建立,取得的成效相当显著。

1知识管理的涵义

所谓知识管理,主要指的是规划管理知识、知识创造过程以及应用知识的活动。一般意义下是指企业等组织对其产生的各类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以达到提高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从而为其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效益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是各类组织面对生存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时,为了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生存及能力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整个过程属于一种组织管理行为,主要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组织性,二是为了实现利益,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2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现状

2.1c知识管理在很多企业容易被忽视

虽然知识管理在目前有所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还处于初始阶段,水平欠佳。知识运作包含了五个环节,即沉淀、共享、学习、应用还有创新。在这几个环节中相对比较好的一个环节就是沉淀环节,而稍微有些不足的就在于创新环节,企业员工不仅没有较强的思想意识,而且还不够重视。

2.2知识管理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知识管理在与行业、机构类型的对比来看,其有着比较平均的成熟度水平,文教、电信及IT等是其较为领先的行业,同时娱乐传媒、商贸以及能源产业和建筑房产等是其相对比较滞后的行业。目前,对于知识管理有着较高成熟度水平的有政府机构和合资企业,这是因为知识管理的发展最早是在国外的,因此,相对较好的就是合资企业;其次就是属于国家上层建筑的政府机构;当前处于相对较低状态的包括国有和民用企业。就现阶段而言,知识管理的引入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意识到,然而企业能够具体实施的其实并不多。

3知识管理在投资计划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1制定实施规划方案,绘制知识管理建设蓝图

在对知识管理的方向和目标进行明确以后,投资计划部门将对知识管理建设的蓝图进行组合绘制,用于指导实践。在投资计划管理实践中主要是确立了实施知识管理“与工作目标相一致、与实际业务相结合、部门全员参与”的原则,对积累并营造良好的知识管理的氛围、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内容和展示方式,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加大重视。

3.2推进部门文化建设,营造知识管理良好氛围

因为知识管理比较看重共享、协作及创新,因此,投资计划部门将出发点放在了“团队文化”培育上,对部门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推进。首先是激励愿景目标,对思想行动进行统一;其次是部门定位予以明确,重视协作配合;然后再是畅通信息渠道,使沟通交流得以加强;最后是学习氛围的营造,鼓励知识共享。

3.3组织开展知识盘点,识别知识存量明确需求

对知识进行盘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能够让存储信息得到过滤,对知识存量进行识别,寻找知识差距和明确知识需求。围绕投资规划工作流程节点挖掘知识点,整理出每个知识点的显性成果和隐形成果,比如报告,图纸,数据,表格等这些显性成果以及体会,经验,经验,技能,教训等这些隐形成果,对具体工作进行梳理,挖掘知识点,让后按照工作所涉及的知识范畴对其进行分类。与此同时,在进行知识需求分析时要以履行好岗位职责所需能力及开展具体业务所必备知识为依据,明确所需知识、已有知识、知识差距。通道知识盘点,对当前知识的分布、边界和缺少等现状进行全面掌握,奠定好下一步知识管理的良好基础。

3.4进行知识加工沉淀,扩大知识资源增加存量

我们在对知识进行盘点的过程中,发现还没有完全挖掘出一些隐形的知识,并且也没能及时总结和提炼一些好的经验办法和技能技巧,另外还需要从外部获得部分知识。因此,投资计划部门积极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工沉淀了部门内外的知识,对知识资源进行了扩大,使知识存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例如,总结回顾投资管理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整理成《投资项目前期推荐性做法》、《项目建设实施指引》、《竣工决算推荐性做法》、《投资计划操作指引》等,将经验与知识加工沉淀,并不断更新完善。

3.5建立投资计划管理系统,提供知识应用信息平台

部门内部通过对知识的盘点和加工沉淀,使得大量知识被存储积累,只有通过IT技术实现网络化、流程控制和知识共享,才能真正有效地将这些知识资源整合成为动态的知识体系,使快速检索查找所需知识得以实现,从而对共享=、应用和创新知识起到促进作用。投资计划部门准备通过委托外部单位来实现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的开发,在建设系统过程中让知识片段变得模块化和系统化,最终使投资计划管理知识库能够做到易检索、可应用。

3.6配套相关规章制度,保障知识管理有效推进

管理制度对于有效推动知识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投资计划部门建立了《投资计划管理制度》及配套办法,对投资计划管理中各个节点的实施方法和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知识管理在该制度的严格执行下,在部门内部的正常运行得到了确保。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知识管理本身而言,其并非是一门特别高深的学问,同时它同其他管理一样处于同一管理范畴内的一种管理方式,而不是独立的,它需要有机结合具体的管理职能。在当前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企业创新环境下,只有对知识进行不断的获取,并通过在企业中的运用才能为企业、顾客和社会创造好的价值。事实上目前国内现存企业基本上都有着一定程度的知识管理,但是往往不够系统。当前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现代化的知识管理需要以IT技术为依托,要将收集、存储、共享以及再创造知识的过程完全融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管理的深入挖掘来对企业进一步整合、应用知识起到推动作用,最终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本文中,由于知识管理的应用实践,投资规划部门在管理质量,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探索适应自身特色的知识管理实施方式对属于技术,资金一级知识密集型的石油化工企业具有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阎卓玛,姜金英.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2(22):89-90.

[2]李玮.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J].上海商业,2014(12):60-64.

第6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档案;档案管理

1前言

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为的就是将高校过去各项活动的完成情况和具体内容完整的记录下来,其中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图标信息、视频影像信息等多种资料形式.在高校数年来的经营过程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不仅能够将学校各个时期以来的发展和进步情况作出客观且详细的记录,同时还能够为日后各项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全面的参考材料.基于此,如何才能够在知识信息时代中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是笔者乃至所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需要去认真思考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2档案知识管理的内涵

2.1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管理是出现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这种主张战略性人力资源的新型管理理念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众多学者和单位管理者的高度认可和应用.知识管理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管理活动,它的一切管理行为都是围绕着知识观点所开展的,在组织知识信息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过程当中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知识.美国APQC对知识管理作出了这样的定义:知识管理就是一种出现于新形势当中的管理策略,在正确的时间里将正确的知识传递给有需求的人,从而帮助人们可以逐渐掌握共享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

2.2档案知识管理的概念

将知识管理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以后,档案馆的经营与管理活动就出现了本质上的改变.在传统实体档案信息管理的基础之上,将更多的管理重心放在了档案系统知识流的构筑工作上,从而制定出更加能够满足于档案使用者的服务体系与服务内容.来自加拿大的一位著名的档案研究学者库克曾说过:“档案工作者应该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过渡,把着眼点从信息转移到知识上,从建立数据库转移到建立知识库上,引导利用者从泛滥的具体信息过渡到知识甚至智慧的层次上.”

2.3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经过大量的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加入知识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传统模式中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只是将保管工作锁定于对历史材料这一单独的部分中,并且还过于刻意的去强调档案与图书和文件之间的差别,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至知识管理领域的扩大.而通过对知识管理理念的应用,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则可以更加有选择性的将价值档案都归纳到一起,从而在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的过程当中构建出一个具有着无限潜力的知识共享体系;其次,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都存在着“重保管、轻利用”的情况,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只能够提供最基本和最简单的知识服务,根本无法满足新形势中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高层次需求.而知识管理理念的出现则很好的改变了这一局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采用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管理手段,更加精准的向需求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层次的档案服务内容,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水平.

3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3.1档案流程的再造策略

简单一些解释,高校档案的知识管理模式就是以知识为一切活动着力点的新型管理理念,它不仅能够针对原有的档案知识展开更进一步的积累、组织、评价以及相应的服务工作,同时还可以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发挥出档案知识资源所拥有的现实价值,让我国的高校可以在知识管理理念的帮助下发展的更快、更好.基于此,在日后的高校档案知识管理工作中,所有档案管理工作者都要学会将知识管理设为自己的工作导向,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档案业务流程的调整与再造工作,通过自身努力来从最初的档案收集调整为知识收集、从最初的档案整理调整为知识组织、从最初的档案信息鉴定调整为知识体系的评价,从最初的档案基础服务调整为个性化的知识服务.首先,在漫长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做好对档案文件的搜集工作,同时还要将一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内外部信息的积累上,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丰富高校师生头脑中的隐性档案知识;其次,档案工作者还要对档案信息的源头展开全面的了解,同时要做好对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的反馈工作,争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知识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再次,在针对高校档案知识开展的一系列组织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提高主题法的应用频率,尽量的减少分类法的出现;第四,要逐渐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的实体整体转变为知识整理,并且开始采用知识因子作为档案管理的单位;第五,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评价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熟练应用直接与宏观鉴定法,并且将档案形者以及档案的利用者都加入到档案的评价团队中;最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档案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要学会将用户的需求设为服务内容的基础导向,并且要在全面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来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服务方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高校应用,档案管理与服务人员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适当的加入一些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内容,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检视自身的服务行为,严格杜绝滞后服务现象的出现.

3.2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的管理制度

高校的档案开发工作也要建立在知识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一切行为活动都能够得到国家制度与法理上的支持和保障.基于此,高校领导应当专门针对档案工作的收集、获取以及开发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做到有规可循和有法可依.如今,国家已经针对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相继颁发了两部参考法律,即为《档案法》和《高校档案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之上,高校领导还要全面结合这两部法律中的条例,来对原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除此之外,在确保高校档案开发工作完整性的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对档案信息的提供者以及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高校领导也要将档案开发成果的适用于应用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从根本上杜绝非法侵占知识产权问题的出现,坚决不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

3.3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服务内容

高校的档案知识管理工作为的就是向需求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内容.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能够让我国高校的档案服务质量可以出现大幅度的提高,高校领导还要进进一步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可以达到更高的标准.在新形势当中,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就是档案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保证,其不仅决定了知识管理理念的顺利应用与否,同时还关乎到档案信息的整体利用效率.基于此,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高校领导在接下来需要去立即完成的一项任务.首先,高校领导可以结合当前档案工作的管理情况,来对原有的管理团队配置做出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给那些优秀的年轻管理者一些升职与加薪的机会;其次,高校领导还要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培训和教育活动,聘请一些专业的知识管理人员来到档案管理者的身边来展开工作培训,帮助他们逐渐掌握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掌握更多的新型管理知识,进一步加强自身对隐性知识的创造和应用能力;最后,高校领导还要建立一套完善且科学化的奖励机制,将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升职加薪以及福利所得与知识管理理念的理解应用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从根本上激发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奖励的角度着手来达到提高他们工作责任感与上进心的最终目的.

3.4建立匹配度较高的评估机制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评估机制是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最终条件.在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当中,评估是档案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为各项任务活动提供了绝对的执行力.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高校如果缺少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那么也就无法产生管理工作的真实反馈信息,从而让知识管理理念变成了纸上谈兵,毫无现实意义.首先,高校领导先认识到建立评估机制的重要性,时刻提醒自己,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加入知识管理理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全校师生带来更多的知识福利;其次,所有参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也要积极的投身到评估机制的建设工作当中,充分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工作责任,尽自己的一位微薄力量来保证高校评估体系的全面性、客观性、公平性以及公开性.并且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对已有的评估机制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更新,从而确保其能够更好适应新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高校档案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夯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档案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一系列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基础性工作,在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水电行业重视度的提升及投入的增加,水电施工企业发展迅速,加强对该类企业的管理势在必行,而作为最基础性的水电施工企业档案工作更是不可或缺。而且随着自动化管理方式的普遍运用,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升级,信息管理已经渗透到所有企业活动之中。基于水电发展背景及企业管理现状,开展对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研究,对确保企业健康持续稳健发展意义深远。

一、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

1、档案界限不清晰,管理人员不专业

水电施工企业具有工作战线长、工作流动性大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难度随之增加。尤其是我国水利施工企业大多由水利厅、电力局下的原作业队伍演化而成。主管部门或单位经常发生变化,而且也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性质和类型也经常发生变化,水电施工企业联合或兼并的案例经常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经常出现企业档案交接不及时、档案类别杂乱、保存年限不准等问题,进而造成了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界限不清晰,使档案失去独立性。而且一些大型合资施工企业经常不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往往都是身兼多职,没有专业性的人才参与档案管理。不同部门的档案由不同部门分开管理,相互衔接和联系不够紧密,容易造成企业档案失去完整性。

2、档案内容不齐全,存放方式不达标

水电施工企业主要以工程成立项目部,而工程项目部会随着工程进度不同而呈现期限的不确定性。而且期间工程人员流动性大,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会随人员的变动而出现变化或遗漏,从而导致整个档案内容的不齐全。很多水电施工企业不能做到《企业档案管理规定》([2002]5号)中要求的档案存放方式中“八防”和无“八机”的规定,同时企业档案立卷说明、鉴定报告、检查记录不完善。

3、档案整理方法落后,信息检索效率不高

国内大多水电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仍采取人工作业的方法,人工进行整理编目。落后的手工方式,劳动量大、耗时多、效率低,阻碍了档案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发。虽然目前部分企业引入了计算机对档案的管理,但大部分是将计算机管理功能确立在档案目录编制、统计等基础性工作上,功能设计过于单一,综合处理技术欠缺,没有从根本上革新档案整理方法。而且传统的手工检索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检索效率的提高。此外,档案需求者直接到档案室翻阅档案,加重了档案文件的调阅磨损程度。

二、强化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对策

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档案管理网络

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随机检查、季度考评”的档案管理办法,建立“三同步”的档案管理制度。即项目准备与资料收集同步,项目施工过程与档案资料形成同步,项目竣工验收与项目档案验收同步。将档案管理工作贯穿到工程规划、实施及验收的全过程。同时,水电施工企业应设立专职档案管理部门,聘请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对企业档案实施专业化、独立性、集中性管理。搭建各项目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平台,建立覆盖整个企业、涉及项目全过程的资料共享、高效传递、及时、通畅的档案管理网络。

2、加强档案工作的信息一体化与标准化管理

档案工作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是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系统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使之向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发挥各自应有的最大效能,确保从企业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标准是社会在生产和实践中对重复事物和事物规律认识总结的必然结果。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统一的特征、方法等,然后借助现代先进技术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进而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向有秩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和最佳化方向发展。

3、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知识管理指通过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对知识资源(显性知识资源和隐性知识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使恰当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服务于恰当的人,以帮助管理者做出高效的最佳的决策,进而促进知识创新与具体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涵盖了知识的获取、整理、吸收、传递、传播和运用环节。随着信息飞速发展、知识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从知识资源的角度去分析和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十分必要。要让企业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迈进,让档案资源变成一种无壁垒的资源形式,实现档案的快速互动、交流、共享与创新。而且企业档案的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以促进企业档案的文化功能建设。企业档案具有存档、助研、信证、扩产和教化等文化功能,知识管理的文化建设体现在创造知识、学习知识、分享知识上,基于知识管理的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将加快知识管理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企业档案文化功能建设的进步。

4、构建基于Web的企业档案管理集成系统

纸质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改造,是充分运用现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水电施工企业档案录入、归类、查阅等工作流程与先进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改变过去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的工作前提。但由于水电施工企业具有动态多变性,导致了企业的档案信息业存在着繁杂性与多变性,因此,在企业档案资料电子化改造时必然会出现大量重复工作的情形,鉴于此,应从水电企业档案资料的共性出发设计合理的功能模块(组件),当出现新的档案信息或信息发生变化时,只需打开具体的功能模块,对其进行小范围修改即可,而且可以尽量做到数据结果和视图结构相结合,增强档案资料的可视度。

三、结语

在经济社会转型、信息时代、知识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模式、方法和理念也必须随之革新。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都在产生变化,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与已有的档案资料基础、科技水平、企业发展状况相适应进行及时调整与完善,进而促进水电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中国水电事业的持续前进。

第8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流程 信息化

借助软件系统将信息化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成本、为重大的人事决策提供支持、并以人性化的自助服务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但如何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依然困扰着人力资源部门。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者未能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化的本质。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部分企业管理者热情很高, 但存在“盲目”追求的倾向。很多企业管理者存有“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的思想,没有意识到软件承载的管理理念和流程才是信息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信息化建设中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求大、求全、求新、求贵,结果企业花费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却并没有带来与之相适应的效益,造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先进的管理思想来变革企业的管理, 信息化的核心是变革管理,而信息技术不过是工具和手段而已。

2.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功能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得到较好的展现。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往往局限于构建一个数据中心,看重于作为静态数据的记录,人员信息“事后维护”的方式使得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更多地依赖于员工的责任心和相关管理制度,“信息流”滞后于“工作流”,没有实现人力资源业务的流程化管理。另外,由于人力资源部分业务没有形成通用的活动标准,规范性和知识积累的连续性较弱,导致日常工作量繁重,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建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规范管理、知识积累、提高效率、提升能力的作用。

3.供应厂商的消极因素也影响到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供应厂商往往以卖出产品获取盈利为目的, 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为中心,看重的只是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而不是实实在在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 真正帮助企业改进管理运作上的缺陷, 使自己的软件系统能与企业的运营特点相符合, 达到帮助企业完成管理变革的目的。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思路

从部分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效果不理想的事例可以看到, 只有适合企业自身的、建立在软件系统与管理流程高度融合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才可能成功。信息化建设思路,可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产品化,产品信息化”的设指导思想,引入知识管理,以业务流程梳理为牵引,在总结经验、遵循政策和文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和流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做法形成产品,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在线运行,以达到业务规范、工作高效、知识共享的效果(见图1)。

三、基于知识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业务流程是指多个人员、多个活动的有序组合,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化体现在有效管理组织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标准化,其实质是适应企业面临的各种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进行程序化运作。知识管理是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应用和知识共享的过程,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运行将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效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基础能力和工作效率、促进了业务增值和知识管理。将业务流程和知识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通过科学方法开展业务流程梳理――知识获取过程。流程梳理是对现有业务的整理规范,是知识获取的过程。第一,构建人力资源业务流程框架。流程框架的建立是企业流程梳理优化和管理的基础,流程框架构建以人力资源专业序列任职资格模型为蓝本,运用分层分类的原则,通过系统梳理人力资源管理所有业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视角,自上而下、由高到低对流程进行分级,划分包括业务域、业务场景、业务流程、业务活动四层级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体系,明确了各项职能模块支撑关系。第二,开展业务流程的梳理。在流程体系框架下,通过对现有业务的系统梳理,将流程的六要素“流程的输入、活动、活动关系、输出、价值、客户”逐一细化,明确某一项活动实施的政策依据、工具方法、经验教训,并将每项活动所需的政策、制度、方法、操作要点、经验文档和总结报告等纳入流程要素中,作为知识库定义到流程中,真实反应现有业务的实际情况。

2.通过有效工具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知识创新过程。业务流程的优化,需要对现有的流程信息再加工处理,需要进行合并职能、简化审批、剔除非增值环节,是一个知识再创新的过程。可按照结构化流程编制方法,利用ARIS软件平台,将组织岗位视角、数据表单视角、活动流程视角进行整合,通过对现有流程中非增值环节的剔除和活动关系的调整,提高流程的运行效率和产出质量,达到流程优化的目的。在业务流程中要定义活动步骤、活动输入、活动输出等要素,明确了流程的关键控制点、活动责任人(岗位)、支持工具等内容,以呈现完整的流程。

第9篇

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图书馆档案能够真实再现各项工作的历史面貌,有效保障单位的持续发展,为图书馆从事各项活动提供各种文字、图表及声像等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也由过去的纸质档案变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综合保存的状态。而目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以及专业技术方面表现参差不齐。有些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电子档案管理操作流程,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知识老化、学历偏低以及档案管理水平跟不上时展等问题,这就使得这些档案管理人员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

(二)为档案入库而程序化作业

长期以来的工作中,人们习惯将文件与档案相分离,文件生成与流通都没有完全被纳入到档案管理中,仅仅是将已退出流通的文档,依照传统工作习惯,按多个步骤进行收集整理后入库保存,最终档案在长年累月的保管中它的查阅功能慢慢的被灰尘所掩盖。还有些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不是为了将来方便查阅,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将美观整齐作为归档要求。虽然我们图书馆在初期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纸质和电子双档案模式,电子档案发展迅速,但纸质档案还存在着利用率低的不良情况,有的档案甚至在归档后就没有在被查阅过,其作用和意义也将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丧失。

(三)图书馆档案“重藏轻用”日益边缘化

档案工作长期存在的问题是重收集轻利用,以及消极的接收档案,档案服务的主动性严重不足。在图书馆档案纸质管理上,我们应该知道,档案的收集和保存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是,它们巨大的存量却无法为图书馆带来相应的帮助,尤其是大海捞针式的检索方式根本无法在急需时解决燃眉之急。电子档案在系统构建上,存在的问题是技术不完善、人员管理体系不健全。整合档案资源,同时提供最符合需求的档案资源服务才是档案管理的责任,也才能实现为图书馆管理和发展规划谏言献策的愿望,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解决档案的日益边缘化问题。

二、图书馆档案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迅速普及,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融入到知识经济大潮中。因此,新时期的图书馆档案管理必将成为知识管理,并且全部的工作环节都将成为知识管理的必要程序。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工作只有积极去迎合知识经济的发展主动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才可以推动图书馆档案工作地快速发展,才能发挥档案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应有的作用。首先图书馆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自身的要求。档案知识作为经过规范化处理的显性知识,同时也是一种知识资源。因此它的管理就应该从知识资源管理的方向去认识、去推动。其次图书馆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现实的要求,因为作为一种知识资源,档案不能单纯地被看做是一种信息,也就不能按信息管理的规律去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全体参与,改变传统的收集方式,通过支持实际工作,解决档案分类不切实际和不能实时应用的问题。最后图书馆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提升图书馆竞争力的要求。档案管理的本意是要促进图书馆工作更有效益,因此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思想得到了解放,档案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而提升了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为图书馆提高竞争力夯实基础。

三、图书馆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条件

只有在充足的基本条件支持和保证下,才可以保证档案知识管理的顺利进行。所以,图书馆在实施档案知识管理建设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网络基础设施条件

一定程度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比如通过网站,可以向群众提供各种数字信息服务,这些服务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而一个网站的建设需要考虑城名申请、网站规划和设计、网站推广、服务器、数据库开发等多个方面。所以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关系着档案知识管理在网络上能否有效传播。

(二)资金条件

图书馆档案部门进行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经济实力,是档案知识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物质决定要素。所以,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实现信息知识资源管理到实现网络化管理和运用,每一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总之,资金的充足与否是档案知识管理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三)人才条件

图书馆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本质上就是一个新知识和新技术开发利用的过程,所以人才问题在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中至关重要。原因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多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比如系统分析与设计专家、系统管理与维护专家等,所以,人才问题同样关系着档案知识管理的效率。

四、图书馆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方案实施

(一)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组织建设图书馆档案知识管理首先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组织结构,以此来推进与保障知识资源管理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就是设置知识资源管理部,主要负责档案知识资源库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还要设置知识应用规划部,负责跟踪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事务工作的变化,以及知识资源内容建设。另一方面就是构建知识资源管理团队,专业人员团队负责网上对知识资源做收集、整理,聘请业内专家对专业团队的工作进行审查和判断。

(二)档案知识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图书馆档案知识管理的系统、组织和过程在法理上固化,同时也为了有效激发图书馆员工的积极性和诱导档案管理人员高效的服务,就必须要在图书馆原有的档案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档案知识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档案知识资源安全访问权限制度、档案知识资源收集整理制度以及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组织制度等。

(三)构建档案知识资源管理应用系统

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应用功能系统,它主要包括档案知识资源库,以及电子档案库到档案知识资源库转换处理系统,它们的主要功能是知识订阅、信息搜索、知识提供、在线考试、知识积累等。(2)资源库委托收集、整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非定形知识资源库,资源库的历史知识到电子档案库的转换系统以及领导决策工作经验和成果积累的系统等,主要功能是收集档案资源、审查档案信息、规范档案文件和业务考核等。(3)知识资源库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设计包括了业务事务协作流程管理系统和它的子系统等,主要功能是将关联的知识进行分类,制定档案模板,对关联知识提供链接等。

(四)强化队伍建设

第10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程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已经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社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知识经济社会必然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为支柱,以创造性的智力为依托,依靠知识和信息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档案工作人员应创新思路,开拓档案管理的各项功能,并积极探索和体现观念、机智和管理的创新。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科技档案管理的保证

档案是一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首先应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从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入手,形成完善的管理网络,从而使档案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建设。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前提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把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作为档案工作的重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利用效果制度》、《档案鉴定销毁清册》、《科技档案交接制度》及《交接清单目录》、《科技档案归档接收登记单》,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突出重点,抓好一般科技档案管理的主要手段

近几年,白山市工程建设进入全面攻坚阶段,项目多,任务重,尤其在“九五、十五”计划以来,我市新改建工程项目迅猛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科技档案信息数量日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广泛、迅速、准确、精炼地提供科技档案信息,为白山工程建设服好务。我们把科技档案的分类、立卷、归档、接收做为档案管理工作重点来抓。从而带动了其他档案工作的管理。科技档案在前几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管理水平与科技的发展步伐有一定的差距。可是随着近几年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步意识到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必要性,这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的行业管理迈向规范化的要求,为此,在抓好一般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把管理重点放在工程建设的科技档案上。

针对原有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措施薄弱情况,专门成立了由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技档案管理小组。以保证科技资料能够准确、完整、系统地立卷归档。同时结合建设工程的特点,制定了《科技档案分类编号办法》和《科技档案编号说明》。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档案的立卷归档。在编制档案号上,根据房屋和市政工程的不同情况,把科技档案按房屋建设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分类编号。在此基础上,又按照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这样,对工程建设项目全部资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设计、招投标、征地拆迁、施工、竣工验收等文件整理成册归档,形成了立体式建档模式,为科技档案的综合开发利用建立了科学、方便、快捷的途径。

4、着眼未来,提高层次是保证科技档案发展的关键

在信息化近程越来越快的今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科技档案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档案管理模式,网络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档案资料就是一个大的信息库,我们应把着眼点放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问题上,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将档案管理与其它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档案管理滞后的现象,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和利用率。

5、开发信息,加强服务是搞好科技档案发展的根本动力

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利用是档案信息资源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它体现着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方向,开展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并服务于工程建设,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保证。

随着档案带来的不断发展,全社会档案意识的不断增强,档案利用、服务的地位日益突出,档案利用率也不断提高。而档案利用率的提高对促进工程建设, 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帮助。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服务性的具体体现。要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在服务范围上,要由内向型转变为内外结合型;在服务方法上,要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方式上,要由封闭变为开发式;科技档案的管理既要有责任心,还要细心,这样才能反映出科技档案是知道和服务于工程建设,它将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和数据库,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详实、准确的信息

6、借用知识管理的先进信息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

知识管理并不是企业管理的全部,也并不是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相对立。知识管理只是从创造价值的角度考察企业的所有运作,并将企业的知识管理渗透到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从而使知识管理成为所有管理的中心和关注的重点。实施知识管理需要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比如,知识管理体系中的通讯网络、群件技术、推拉技术、多维度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这些技术不一定都适合档案部门,但档案部门肯定能从中受益。因此,借助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机会,带动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升级,是档案工作实现自我发展的一条捷径。

结束语

规划档案工作者应在档案创新管理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档案创新管理工作是未来档案利用的必然趋势,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档案机构必定能够改变档案工作的现状,有效发挥档案工作的优势,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蔡姗.影响规划院档案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学之友,2010(12):84- 85.

第11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知识

伴随经济社会逐渐发展,企业生产安全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加强当代企业安全管理为企业当务之急。企业单纯通过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渐渐不能胜任当前安全管理要求,企业要想强化安全管理最先要做的便是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企业在安全知识方面的认识,凭借开展相关安全活动,分享彼此间安全成功经验,凭借知识管理最终构筑企业安全管理。基于此本文以知识管理下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展开视角,就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知识管理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意义

(1)伴随科技文化水平逐渐提升,知识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意识到,当代企业当中知识决定企业发展状况,知识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们及时获取所需信息,知识安全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1]。建设完善企业知识安全管理工作,能为企业带来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氛围。将企业知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在保卫国家资产不受到损失的情况下,可以使企业稳步向前运行,为企业谋得更大的利益做好基础,争取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

(2)知识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坚实后盾。使企业知识安全管理理想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犯罪的产生,为企业将风险降到最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使企业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与意识,是企业知识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标。通过知识安全管理意识的提高,使得犯罪分子无处藏身,对企业的资产不敢有觊觎之心,才可保障企业发展稳步前行。只有把企业知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担负好企业发展这一重任,才可为企业与员工真正谋福利,使员工静下心来,没有后续担忧,全心全力为企业效力。企业有了和谐的保障环境,员工从心里感到安全,才会将积极性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分内职责做好。

(3)做好知识安全管理工作可有效面对突发状况。人们的生活中难免有一些突况,企业也不例外,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可能随时有突发事件产生。而为了避免这一状况,企业知识安全管理需要有相关机构与素质与能力各方面都很强的知识安全管理队伍组成。这支队伍的组成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该临危不乱,积极应对,及时展开针对性应对措施,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后援团。

二、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现状

(1)社会问题导致企业内部产生问题。由于当前经济体制决定,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经济、社会、意识等角度的转型变迁事宜,多重的社会利益也重新整改整合,各种经济矛盾也应运而生,这加速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把视角转向企业内部,同一时间也是安全管理问题最为活跃的时期。

(2)对于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企业的相关领导总是着重放眼于眼前利益,紧盯外部市场,他们几乎没有时间整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他们忽视了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灾难性的打击。很多企业领导对于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诸多情况下只做表面文章,并未起到真正加强生产安全作用,对于这项工作的投入成本也相对较低。

(3)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岗位不固定。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力量偏弱这一问题应该被提上日程中来。现如今犯罪分子更多的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犯罪手法也层出不穷,而恰恰相反的是,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措施与相关人员,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更退步或者减少了,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与社会发展极为不匹配。

(4)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人员往往权利和义务不平衡。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难点。当代企业有很多并未构建专门担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并不存在统一管理制度,也并未很好实现管理。安全管理属于企业内部,没有对应的执法权力,却又规定了它的义务是管理企业内部安全。这种状况常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进退两难。

三、对应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的解决措施

针对于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想出办法应对,争取使安全管理工作不落于人后。我们应该通过强化体系,跟随经济时代潮流,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要适应时展要求,对工作中出现的状况积极应对,深入分析,及时准确的把握犯罪动机[3]。另外还要适当加深对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解,并实时更新优化制度,提高它的灵活性与完整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将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在当代科技基础之上,让科技手段为安全管理工作铺路。在犯罪分子日益猖獗,盗抢科技手段日益崛起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更不能屈居人后,给犯罪分子有漏洞可钻。我们要将稳定、安全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加大安全管理方面的科技投资,这样企业的未来收益将会更大。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十分有利,与当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建立息息相关。当代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企业想要凭借运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举措加强知识管理下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凭借安全知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为企业相关部门生产经营提供安全方面坚实保障,为企业进步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铁忠,李志祥.知识视角下的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增长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第12篇

一、科技进步创新管理对供电企业带来的指导意义

首先实行知识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知识管理继承了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同时又与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的特点进行了结合和创新,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和变革,就要以思想进步和观念改变作为先导,运用新的经营理念驾御企业行为,将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其次实行战略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这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有关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其目标是创造核心竞争力,供电企业发展的的根本问题就在于缺乏竞争力,而战略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必须实行战略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后实行基础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基础管理为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数据和信息,是培育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工作。它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是决定企业效率的关键,通过基础管理中的成木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质量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与营销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将更好地推动企业竞争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科技进步创新管理对供电企业的影响

(一)提升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分析,科技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来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力。将科技运用到供电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上,可以有效的提升其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趋向于科学化和规范化,使供电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稳步提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能够改变供电企业落后的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方式和方法,使供电企业的管理向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在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了管理形式的同时,也使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二)促进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使供电企业在发展时能够实现科学的发展模式,并自觉形成正确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能正确的认识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以及员工的自身价值,而且企业除了赢得利润、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之外,还会关注社会问题,实现供电企业自身的社会价值。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使供电企业实现发展的高效益,形成正确的企业文化,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三、供电企业科技进步创新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科学发展的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实现科技进步创新管理,就必须要建立科学发展的管理制度,以制度作为供电企业发展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l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完善的科学发展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推动供电企业的发展,其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技术民主制度以及促进企业领导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益、改善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环境等办法。对于重大科研项目,实行招投标制,鼓励有实力的科研团体参与竞争,加强开放性和横向联合,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资源。

(二)实施战略管理的创新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决策是企业的行动指南,是各项资源得以合理调配和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保证,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走势和前进道路。供电企业应通过对目前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目标体系。企业有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也就有了行动指南。在企业的管理决策实施过程中。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决策的动态调整,使企业照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人的创新行为是受其思想观念支配的,一切的创新源于观念的创新。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当今最重要的资源,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管理就是既要掌握显性知识,更要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实现知识共享,把新知识、新概念、新经验加以培育,使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当转变管理理念,树立起知识管理观念。因此,供电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倡导以知识管理为主、以人的管理为本的管理模式。知识型经济要求供电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