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

中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

时间:2023-08-03 17:2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图书室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学图书馆 管理方法

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学生课外知识的源泉,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作为“第二课堂”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因此,中小学图书室不仅是广大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场所,而且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我们引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同时,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文化的多元性、网络的普及,出版物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为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图书馆面临了一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的服务不应只停留在简单机械的借书还书上,服务的含义要不断扩大。为此,我们应积极主动配合新课程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实现为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和资源共享的目标,成为师生课内、课外邀游的知识天堂。中学图书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定位、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作者谈谈自己的意见,愿与同行们商榷。

一、转变观念,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图书馆管理必须转变观念,摈弃单纯为教学和备课服务的思维方式,树立新的办馆思想,并且在新的办馆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各项图书管理制度,保障借阅活动的顺利。

1.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图书室各项管理制度,图书室各项制度要上墙张贴;让学生知道,每人一份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办理借书卡,做好图书和资料的出借登记还进行注销工作。图书赔偿制度与爱护图书的教育并举,重在加强爱护图书的教育,指导学生采用保管图书的方法。加强图书室纪律的管理,随时督促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图书室制度。

2.保障借书时间。应把借书时间表张贴到各个班级,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充分了解借书时间,合理安排自己借还图书。如果遇到图书管理教师外出,就应提前通知学生,并利用其他时间补上。

3.多方努力提高图书利用率。设立学生图书管理员,通过自愿报名,培训考核的方式,招募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学生管理员不但学到了管理图书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思想,也提高了学校图书的使用率。

二、增加投入,不断增加馆藏数量,完善馆藏文献结构。

藏书是构成图书室的基本要素之一,藏书的质量,是衡量一个图书室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工作成就的重要标志。中、小学图书室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它的读者群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大多需要与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密切联系的图书资料,以及某些相关的文献资料。

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中学图书馆的生均藏书量,报刊和工具书品种的要求都有相应的提高。每年都必须从图书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购置以光盘、磁盘为主的电子期刊和其他电子型出版物,有计划地购置与学校的重点学科相关的期刊全文光盘,或者题名数据库、文献数据库,以发挥现代化服务手段的优势。同时,参考《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标准”,规范各类图书的比例。研究师生的阅读需求与阅读心理,做好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的采购工作,建立一个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

三、改善服务,拓展服务项目,用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搞好优质服务。

“藏”书的就是为了“用”,而如何才能做到充分发挥藏书的作用,图书室只有通过流通才能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服务于读者。

对教师而言,图书室的价值在于有效地提供满足教学和教研需要的文献知识与信息。这是因为目前教师知识面还很窄,需要通过进修来丰富和提高。同时,现在的教学与过去大不一样,以前的教学是一本教科书在手,照本宣科;现在的教学,课本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料信息源,还应有多种信息源。因此,图书室要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及时提供比较全面的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图书资料,让他们节省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致力于教学与研究。

1.设置专门的教师阅览室,陈列国内外最新教学研究期刊资料。这类期刊均为本类目核心杂志,信息量大,内容集中精练,且周期短,传递快,实效性强,受到教师的青睐。

2.书库实行开架借阅。教师们通常带有明确的目的来查阅图书资料,辨别取舍信息的能力较强。开架有利于缩短他们与图书资料的距离,更加直接迅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3.收集整理有关教学信息。编制文摘、索引、专题、题录等二次文献,沙里淘金,提高各类型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4.编制推荐书目,开展定题服务。图书室应针对本学校的重点教研课题,派专人搜集有关的情报资料,汇编成册,提高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对学生而言,图书室具有传播知识,陶冶情操的作用。“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初期,这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强。在这一时期,他们通常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急切地要利用图书室,通过图书室来了解未知的世界。而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分辨能力还难以完全做到去伪存真,往往对各种书籍都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图书室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正确的导读任务,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通过目录、索引、简介、评论等形式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各类读物,指导他们读好书、用好书。还可以举办专题读书会、书评、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图书室,引导学生从中吸取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东西。想方设法,充分利用中午和寒暑假的时间,保证开放的时间,采取全方位的借阅方式,尽量开架借阅,尝试借、阅、网合一的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方式。

四、认真培训,开展各种阅读指导活动,加强与师生的交流合作。

读者是图书馆的“中心”,图书馆要建设固定的读者群,就需要以读者为中心,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包括研究读者的阅读需要,研究读者的阅读能力,研究读者的阅读环境,与读者在思想上、感情上交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做好采访工作。“授人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生之鱼”。中小学图书室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图书利用教育,开设有关文献检索、图书等课程,培养他们利用图书室设施的习惯,训练他们熟练掌握各类型图书资料的检索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对图书室的认识和利用能力,让图书室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成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良师益友。

五、积极参与,主动创造条件,及时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

中学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新课程改革,参与学生各种社团、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比如:当学生组织开展诸如讨论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知识竞赛,以及书评活动等活动时,图书馆要及时、主动地提供活动所需的信息资料,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举办读书节及校园文化节等活动,通过报告会、讲座、作品展览、文章评比,图书漂流,以及图书角等形式,吸引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图书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成为新课改的实践场所。

六、注重学习,重视日常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图书管理员是人类知识的传播者,是为不断发展和丰富人类文明而服务的劳动者。图书管理人员和学校任课教师一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注重学习,提高修养。加强文化知识和业务理论学习,要积极地接触新理念,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交流新经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2.爱岗敬业,专心服务。图书管理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秉持热情、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理念。

3.言传身教,感化学生。图书管理人员应当衣着大方、得体,保持礼貌文明的言谈举止,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以自身的修养感化学生。

第2篇

现阶段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中小学的实验课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果学校不建图书室,不配备相关图书资料,语文教学的要求就不可能达到目的;现代社会要求每个成员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果学校不配备相应的设备,不学习相关的信息知识,同样达不到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加强农村中小学装备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和保障。其次,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特别是落后农村中小学和城区或发达地区学校相比,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青少年享有同等的教育,我们必须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展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对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宣传,逐步达到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师生配合,形成认识一致、齐抓共管的格局。2000年,我镇6所中小学通过借、贷等办法自筹资金70万元建起了微机室,2003年,5所小学自筹资金购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到目前为止,全镇11所中小学均实行了电脑办公。

二、整合资源是基础

由于农村中小学实行布局调整,一部分村小或教学点被撤并,一部分村小实行联村办学或高年级集中到中心完小,原有的实验仪器闲置或发挥效益不够。对此,我们确定被撤销的学校的装备原则上调配到中心完小,已经没有高年级的村小的装备除保留简易教具箱外,原则上调配到中心完小。通过调配、重组,中心完小的实验仪器、图书、电教设备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充实和完善,这样既便于管理,又便于集中发挥装备的使用效益。根据学校布局调整的论文格式需要,我们对相关装备进行再调配。2002年又筹资3万多元为三所初中添置了仪器、药品,同时对全镇17个校点的地面卫星接收站进行全面维护,并锁定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教育频道,充分发挥其电化教学的作用。

三、保证师资是关键

要提高师资水平,必须狠抓培训学习。培训教育技术装备师资应包括两类人员,一类是管理人员,一类是操作人员。培训形式多样化:如外出参观学习;参加相应培训班;组织优质实验课、优质电教室评选活动;组织教师撰写相关论文;征订相关学习资料,如订阅《中小学实验与装备》期刊;开展相关教学研究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训培养教育技术装备人员,从师资上保障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开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如加强实验教学,促进了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建立了微机室,培养了一大批懂电脑、会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

四、管理常规是保障

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将装备工作纳入综合考评或专题督导内容,并形成制度。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对教育装备的“建”、“配”、“管”、“用”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以检查督导工作,以检查促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制度。这对于加强农村初中理科实验教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三是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制度:仪器、图书、电教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员、图书管理员、微机教学人员职责制度;各种安全制度等。在实践中完善这些制度,并坚持执行,形成各类装备管理与使用常规,促使各项装备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在建立健全各类装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奖勤罚懒,对工作认真,有突出贡献者予以肯定、表扬和奖励;对那些工作失职,造成不利影响的给予批评教育和责任追究。这是促进装备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必要手段。

第3篇

一、藏书陈旧,破损严重。据了解,很多学校的图书室都是在“普九”期间学校图书室的书刊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上级分发;二是学校自购;三是社会各界捐献。“普九”期间,为达到人均图书数量的标准,各学校往往只注重图书数量,不注重图书质量,致使一些知识陈旧、格调不高、严重破损以及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刊也被收藏到图书室中。

二、图书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小学大多公用经费紧张,很多学校连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都难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图书室自然要为其它工作让开经费投入之路。很多农村小学多年都没一分钱的图书购置预算。

三、图书管理不规范,图书室开放率低。因为图书室管理工作得不到学校的足够重视,所以很多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有不少学校甚至连兼职的图书管理员就没有。这就导致图书室有书无人管的局面。一堆书杂乱地堆放,长期无人过问,就难免有破损、霉烂、虫蛀和遗失的情况。

四、图书遗失状况严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落实,农村人口增长趋势减缓。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进行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将一些条件较差,位置较偏的小学合并到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小学。学校的合并意味着图书、仪器等教育资源、设备的搬迁、重组和合并;意味着学校领导的变更,富余教师的调离、退休和下岗;意味着图书室等学校用房的腾空和变卖。由于学校重视不够,管理又比较混乱,学校布局调整中的图书遗失的数量往往相当惊人。

针对我国农村小学图书室管理的现状,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负责人都应反思。要改变我国农村小学图书室管理的现状,本人认为从下几个方面值得尝试。

一、领导重视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的重视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上级领导和学校教职工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图书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做好。

二、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

注重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制订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图书室管理制度和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用制度促管理水平提高。着力提高管理员的素质。管理员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图书室管理好坏的重要因素。为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学校应选派至少一名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图书室管理工作的教师为图书室管理员。积极组织其自学图书管理知识和参加上级的相关培训,在管理员工作调动时,应做好工作交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图书室的管理。学生是学校的小主人。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安排一部分做事认真负责且对图书室管理工作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图书室的管理工作中去。这既能减轻管理员的工作压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团体精神。

三、增加投入,广辟书源,让学生有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

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以来,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在逐年增加,学校可利用这笔经费适当改善办学条件,当然也可以购置一批图书。学校要注重书报刊资料的收集、整理、入室存放。现在,即便是农村小学,也订有不少报刊。各学校可安排图书管理员对这些报刊作必要的收集、整理、登记,即可作为室藏资料长期供师生借阅。积极寻求社会机构、团体的支持,接受公益性赠书。

四、做好破旧书刊的清理、修补工作

第4篇

关键词:小学 图书室 使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80-01

图书室作为课堂的延伸,对丰富学生知识、培养阅读习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多数孩子的家庭经济环境并不乐观、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于城镇而言还比较窄,因此对图书馆的依赖性更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活动的开展,提倡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更使得图书室作用凸显。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农村小学图书室受到硬件条件、管理模式、维护保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使用效率并不令人满意,图书室作用的发挥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1 影响小学图书室使用效率的制约因素

1.1 图书室功能单一

图书室不能仅仅是一个阅览室,而是应当通过图书室这一平台为学生学习打开更多的窗口,通过图书来构建更多的舞台。但在现实中,不少小学图书室往往仅仅作为借阅室来使用,每周或是每月固定一段时间开放,其余时间则是关门大吉。长此以往,不少学生、甚至是老师已经遗忘了图书室这一机构。有的学校甚至是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立图书室,平时则是不对外开放,难以发挥图书室的功能。

1.2 图书室信息化建设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室信息化建设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少小学的图书室中,往往将计算机作为借阅登记的工具来使用,在图书管理信息化、数字化,与相关图书室互联互通方面还有着不少问题。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校,图书室自身图书数量少,而信息化建设有没有跟上,就容易造成图书室书籍陈旧、破损等现象的发生,造成图书室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1.3 图书室管理层次较低

从图书室管理层面上讲,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不少学校对图书室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工作中仅仅将其看做为单位评先创优的一个条件,而没有真正了解图书室对学生、对教师的积极作用,因此对图书室的建设和管理给予的关注不足,是造成目前小学图书室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二是专职管理人员缺失。学校受到编制、师资力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教师校际工作调动的实际情况,不少学校专职的图书室管理人员极端缺乏,造成了图书室物资交接不规范、图书室活动计划性不强等问题。三是图书室管理手段陈旧。从管理手段的角度来看,借阅手段不规范、登记不清晰、交接手续不完备等等问题十分突出,导致图书流失严重。从图书种类来看,结构不合理、数量不多等问题,满足不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2 提升小学图书室使用效率的意见建议

针对当前图书室使用效率偏低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提升图书室管理效率过程中,必须要从学校管理体制入手,丰富图书室文化,积极引入学校学生加入到图书室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真正将图书室还给学生,使图书室成为课堂的延伸,学生的舞台。

2.1 加强认识,重视图书室建设

学校管理层要加强对图书室工作的认识,切实将其作为提升学生素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基地,摆脱传统的认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关注,充分发挥图书室的育人功能。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应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针对自身的实际特点和学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好工作,提升图书室硬件水平。在图书收藏方面,本着丰富图书种类、增加图书数量的原则,以开拓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知识为目的,加强图书的购买。同时,要积极与县区教育部门联系,积极申请上级扶持。特别是要主动与社会公益组织联系,积极借助外力的帮助,为图书室增加图书种类数量。二是提升管理质量。学校要根据实际建立完善规范的图书室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图书借阅、工作交接等关键环节,加强督导,学校领导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为图书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图书室要重点突出信息管理、网络建设、县乡图书室互联等方面的工作。信息化管理,就是要提升图书借阅、登记等管理质量,提高管理的效率;网络建设,就是要实现图书室与课堂、行政管理机构的互通,发挥图书资源的优势,特别是要图书数字化建设;县乡图书室互联,就是要通过教育部门的整合,来实现全体小学图书资源的共享,发挥整体优势,提升图书室建设质量。

2.2 注重管理,提升图书室形象

学校、教师、学生要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力度,提升图书室的形象,真正发挥图书室应有的作用。一是加强环境建设,强调人性化设计。学校要为图书室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从书库建设、桌椅购置等方面从细处着想,为学生读书营造的良好的环境。二是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学校现有的图书室管理人员,学校要从业务知识、管理技能等方面给予关注,特别是县区教育部门要通过讲座、委培等形式,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辅导和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层次。三是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农村小学要结合教师数量少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管理员。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学校要注重引导,实现图书室管理水平的提升。

2.3 丰富内容,活跃图书室活动

学校、老师要发挥图书室的文化功能,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图书室的吸引力。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兴趣是最高的老师,树立终身读书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学校图书室可以定期组织读书活动,每次设定一个主题,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世界读书日时,就可以以如何读书为主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同故事会、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读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读书习惯。另一方面,注重与课堂教学相关联。将图书室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将疑问留给学生,让学生寻找答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一些阅览课时,可以将课堂放在图书室中,教师引导孩子如何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3 结语

图书室承载着传授知识、教育后代的重要职能,应当也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窗口。当前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图书室的重要作用,改变现有的不利于学生阅读的观念和管理模式,积极倡导有效的阅读手段,提高小学图书室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汪森滚.浅析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现状及发展愿景[J].时代教育,2013(8):231-232.

第5篇

关键词 建设 管理 环境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16-02

图书室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精神的粮仓。学校图书室是师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小学图书室规程》的总则指出:“图书室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从而可以看出,图书室最明显的特征是:服务性和教育性。

现在图书价钱普遍比以往贵十几倍 ,甚至几十倍。农村小学的经费都很紧张,要让学校拿一大笔经费购买图书有相当的困难。我校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克服种种困难,历尽艰难困苦,经过几次充实,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2000多册藏书的综合图书室。学校图书室以其小型、实用而深入师生生活,成为广大师生身边的亲密朋友和老师,是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其教育职能可谓任重而道远。学校图书室拥有固定场所和管理人员,有严格的采购规定,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信任,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学校图书室无疑是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一、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的特殊地位及其所藏资料,为教学服务,是图书室服务的宗旨

1.让图书室成为教研基地。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一个最基本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向书本学习、向别人学习。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的高效进行,与图书室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天然缘分。学校图书室文献信息服务的方式之一是向读者提供专业或专题文献,使读者通过阅读文献获得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理念、新观点,新进展,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及时的掌握,为加快教学科研活动提供物质和信息的保障。

2.让图书室成为德育基地。经济是国家的根本,道德是民族的灵魂。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容忽视。充分利用图书室,以读书的系列活动为载体,引导师生与经典好书交朋友,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学校,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激励教师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用人类优秀文化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与修养,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这是我校图书室担当的又一重任。

3.利用图书室,开展校本阅读。我们采取集中阅览,就是深入开展校本阅读课,具体操作如下:①一至三年级和每周2课时,四至六年级每周一课时,全天开放学生图书室,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随时入室阅读。②配合学校的读书活动方案。开展全校读书活动,要求学生记读书笔记,把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读书窍门、参加阅读活动的作品、获奖记录等如实地记录到《读书笔记》之中,培养学生随时读随时记的读书习惯。总之,创建浓郁的书香氛围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二、要使图书室能够有效使用,做好图书室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制度,成立专班。图书室建立起来了,可如何管理好图书室又成了一道难题。管理得好,图书室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管理不得力,图书室就是成了“摆设”,就成了“乱摊子”,没过几年也就没图书了。而眼前,又没有农村小学成功管理图书室的经验,我校也只能自己在不断地摸索,渐渐地走向成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图书室,都一样需要。图书室没有了制度,就不能保证图书室的正确使用。于是针对于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图书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等等,逐步将图书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正确、高效地使用图书室、阅览室提高有利的保障。

2. 图书管理方面

(1)建立目录检索功能。建立科学的目录检索系统为读者利用,可以缩短检索时间,提高图书管理效益。以目录分类号为标目的款目称为分类款目,它是组成分类目的重要成分。根据我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没有必要用大型的系统来管理,但我们一样建立了《图书室管理目录》数据库,记录图书的类别、数量和新旧程度,并印发相应的《图书目录》供各班学生查阅,另各存一份于图书室专职负责人手中和图书室处。图书经过分类和命号后,这样就方便于平时的检索,又便于图书的补给与更换。

(2)借阅制度。实行凭证借阅、老师代办借阅和集中阅览三种形式。凭证借阅,就是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所办得的借阅证,在自己班级规定借阅时段自己到图书室自主选择借阅,借阅后,借阅证夹到被借书籍位置,待到下次借阅更换。教师代办借阅,就是教师根据自己教学需求,要求学生集体阅读一些专题型资料时,可由任课老师凭自己的借阅证到图书室代办借阅,借阅所得图书由代办老师发放给学生并回收归还图书室。集中阅览,就是一些语文老师根据自己上阅读课的需求,要求带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图书的,可到图书室负责人处借取钥匙,到图书室阅览。在图书阅览过程中,图书室所有事情由该老师负责。阅览结束移交钥匙时,负责人将对图书室进行全面审查。

(3)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 平时由负责人自己不定时对图书进行审查,对一些损坏严重的图书进行修复或上报处理。学校再定时审查图书室管理工作,一般为每半学期一次,由学校总务处根据《图书室管理目录》到图书室进行审查,及时更换图书或补给新图书。对于损坏、丢失图书的教师或学生,要求根据《图书维护与赔偿制度》规定进行赔偿处理。

2.图书管理人员方面

第6篇

25 821平方米,建筑面积15 339平方米,15个班,学生538人。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借助新校建设契机,紧紧抓住建设、管理、应用三方面,统筹协调,扎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1 标准化建设

近几年来,学校在易地新建过程中,先后实现了班班通,购置了中小学管理系统,加强了学校中心机房的技术装备,全面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2010年,学校开始进行易地新建,所有设施按《江苏省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评估标准》(Ⅰ类)标准建设。目前,学校建有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网络教室、科学实验室、多媒体专用教室、演播室等多个专用教室和配套准备室,还建有科技馆、体育馆、报告厅、400米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等。校园师机比1:1,生机比了7.8:1,纸质图书人均25册。教育技术装备的不断投入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高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科学维护管理

学校挑选态度认真、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教师,成立教育技术装备专兼职管理员队伍,担负起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同时,建章立制,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与管理作出明确要求与规定,制订了各专用教室、专用设备的使用、保管制度,如音乐室、美术室、舞蹈房使用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网络教室使用管理制度、科学实验仪器室管理制度等,并将这些制度装订上墙。各室均由专人负责,清卫保洁、氛围布置、设备保管、借还登记等工作定人定责,各类账册齐全,定期进行检查、清点、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完好,随时能正常使用。为更好地管理好校产,学校自行购置了管理软件,并实行计算机管理,对全校校产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 高效能地发挥效益

为使教育技术装备充分发挥效益,学校对专用教室的使用作出了详细具体的安排,如图书室,除全天候开放供学生自由阅览外,还将多余的复本逐步剔除,放在教室走廊过道休息处,供学生翻阅。各专用教室的使用均排课表,最大限度地使用好现有设施设备。科学实验仪器与科学实验室的使用,每学期列出计划,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器具的借还与操作,都及时作好记录。校园网作为学校信息传递的重要管道,文字数据的上交、统计数据的汇总、图片新闻的报导、教学资源的共享,都借助网络的各种功能得以实现,有效加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辅助与管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在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实践中,学校组织教师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地参加技能培训。如江苏省农村小学“四配套”工程科学教师培训,校园网络、网站使用培训,电子白板培训等。同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与能力。每学期,学校还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专题研讨活动,通过精心备课、制作课件、课堂教学,展示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果风采,鼓励教师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互帮互学。

第7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限度地消除隐患和减少事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活动主题

长知识、强意识、善管理、压事故、保平安。

三、活动内容

(一)构建校园安全物质文化

从优化校区规划与建设入手,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汶川地震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科学规划校园建筑设施布局,严格实行校园功能分区,严格进行建筑项目“三同时”审查,确保校园安全设施“三达标”、“三落实”。

“三达标”即:校舍建筑安全达标——无地灾隐患,无危房、危墙、危坎,有校门和围墙;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厕所;有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校园警务(门卫)室,按规定配备卫生室。

校园设施设备安全达标——有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且无安全隐患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有合符规范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灯等)、防雷设施,有校园报警点等物防设施,有必要的技防设备。校园饮用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达标,校车及驾驶人员合符相关规定。校园内门、窗、讲台、课桌凳、学生床铺等完好整洁、美观。

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达标——临近公路的校门口有交通警示标志、标线和标牌,周边池塘、渠堰要有安全围栏和标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和危化物品仓库、经营站,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无证经营的小摊点等,环境洁净,绿化美化好。

“三落实”即:校园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学校门卫、学生公寓、学校食堂食店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要落实,要有相应的职能职责要求,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安全宣传阵地落实——有固定的校园安全宣传专栏,有季节性校园安全宣传标语,有校园安全隐患警示标志,有班级安全宣传栏,具有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教育教材落实——校校有安全教育教师用书和教学光盘,班班有一套学生用书和挂图。要落实安全教育课时和师资,做到有计划和总结,有教案或讲义、有知识检测和考核。

(二)创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

结合学校实际,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安全台帐、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分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网络。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8篇

一、学校管理

1、学校管理层次清晰,职责明确,政令畅通,运转有序;建有符合校情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贯彻落实,措施扎实。行政、教师、学生三支管理队伍有效运作,校级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全程管理。

2、落实《义务教育法》,巩固适龄少年入学率。

3、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精神,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保证学生平均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4、学生课业负担合理,学生用书包括复习资料、练习册符合规定,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

5、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入学、转学、退学、休学、借读等手续齐全。

6、校园清洁、优美、无卫生死角,环境布置育人氛围浓,语言文字使用规范;

7、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各项规定;没有乱收费现象。

8、学校管理坚持安全第一,责任到人。消防、交通、饮食、卫生管理、传染病管理、常见病防治等安全措施到位,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二、队伍建设

9、全体班子成员能加强思想政治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全面提高自身思想素质。

10、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用“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班子成员能始终站在学校高度想问题、办事情,对待学校的工作以“群众满意,师生满意”为准则。

11、增强组织观念,树立公仆意识。班子成员能服从安排,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勇挑重担,不谋私利,坚决克服懒散虚浮的工作作风,努力发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优良传统,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2、全体班子成员能带头学习《市中小学校管理工作常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吃透精神,带头落实。

13、全体班子成员能不断加强学习、调查研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1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意见和措施,教师无体罚学生的现象,无违法犯罪。积极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爱生格言”、“我心中的好教师”、“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

15、重视青年教师业务提高活动,重视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在各学科中的带头作用。

三、资源配置

16、学校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能正常使用,有音、体、美器材室和图书室,学校新建了一个72座的语音室,较好地保证了英语教学的听说训练。

17、学校能基本配齐实验仪器;配齐音乐、美术、体育器材,保证正常教学的需要。

18、图书馆图书数量稳中有增,图书质量较好;每年征订报刊杂志册。

19、学校教育技术管理组织网络健全,管理制度齐全,各专用室的管理制度上墙,使用记载齐全,考核、奖励的措施落实到位。

四、教育质量

20、德育工作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校风、教风、学风有明确要求,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学生操行优良率较高。

21、初一初二年级统考学科“三率”居全县前列,初三年级中考基本完成县局下达指标,——学年被评为县教学质量合格单位。

2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积极筹建了各种文艺兴趣小组,能按要求开设好音、体、美课程,积极参加县以上的各种竞赛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名次。校内也能结合实际安排适当的竞赛活动。

23.切实抓好了体育工作。体育教师能认真上好体育课,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学生竞技能力。认真抓好“两操”管理,提高“两操”质量。体育教师能认真组织学生体育集训,在上学期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24.能按照高标准“普九”的要求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切实做好了“两免一补”工作,从而把辍学率切实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

五、问题与不足

25、办学条件有点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学生数的不断增长,使学校的教室、课桌、公寓等硬件设施显得较为紧张。

26、教师住房问题严重,有近三分之二的教职工住在d级危房,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生活困难。

第9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改革;素质教育;规章制度;管理机制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众多领域的崭新世纪。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认真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是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重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规章制度,就是工作规范、行为规范,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有了规章制度,工作起来就有了依据,有了可遵循的东西。已制定并印制了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体、音、美等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如《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设备维护制度》《电教教师岗位职责》《中小学电教仪器工作考核标准》《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的使用效益,督促各乡镇联校和县直中、小学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要求使规章制度统一上墙,营造浓厚的功能室文化。规范账册管理制度,各学校实验室账册齐全,物物有账,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新增、损耗物品及时入、销账。计算机室还有“一室一账、一机一号、一机一卡”,即每个计算机室有一本计算机设备登记账册,每台计算机有一个编号和一本计算机使用登记册,便于学校对各室财产的管理,有效地防止学校财产的流失。功能室管理初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在制订制度的同时,特别强调制度的落实。实验室管理制度、赔偿制度、实验通知单等制度健全。做到实物有登录、使用有记载、借用有登记、损坏有赔偿、不足有补充。电教实施、仪器装备的使用说明书、保修单等科技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确保电教设施、仪器设备的完好。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

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诸多方面。管理上去了,效益必然会提高。要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健康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

1.组织管理

整合县电教馆、教研室的功能,以县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组,统筹全县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各乡镇联校、县直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信息技术教育中心教研组,具体负责现代教育技术的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2.经费管理

落实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经费是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充分发挥“以县统筹”的投资优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逐步更新完善现代教学技术设备,增添了电脑、电视、液晶投影仪等硬件设备,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班班有“三机一幕”的基本要求。我们还改良了程控广播、程控电话、闭路电视的运行系统,新建了多媒体教室和课件制作室,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校校有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良好的大环境。

3.培训管理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师资素质是搞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充分发挥县教师进修校这个培训教师主阵地的作用,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对全县教师分期分批进行轮训,较为系统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先后选出近百名教师到南京、北戴河、大连等地考察培训,吸收教育科研领域的最新信息,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邀请省、市电教馆的专家到我县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我们还大力提倡在教师中开展“结对子,相互学习培训”的活动,拜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阶段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潜在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各中小学校教学质量,国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各学校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特别是一些农村的中小学,他们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也置办学校硬件、软件建设,建起了高档的电脑房、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语音室、实验室等物资资源,改善师生生活工作学习条件,不断利用和挖掘地方的文化。据我们走访调查时发现有许多学校,尤其农村中小学校对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效益并不是很高,存在着一定问题:物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源的荒废、潜在资源的流失。

一、物力资源的浪费

许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都比较先进、齐全,但它们往往只充当学校摆门面的装饰品,成为一种摆设。如,有的学校建有宏观的实验室,但宽敞的实验室里因缺少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而不常用;有的学校有实验仪器设备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教师而用不了;有的中小学校只是为了评上等级,就购买了大批图书资料,放在阅览室,因为阅览室开放的时间比较短,从而导致师生借阅不多,阅览室实际上成了“藏书室”。一些农村的学校在国家和社会扶持下建成的多媒体教室,因为太高级不能轻易使用,只是有公开课时或是有个别教师试用时才使用,利用率较低。有的学校只有当上级领导来参观或遇到上级部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时,这些享受“封存”待遇先进的教学资源才会闪亮登场。曾有研究者走访了30多所中学,发现这些学校的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不高,很多学校都建有语音室,至少有一半是被搁置不用的;学校图书室的书往往也是摆设,光顾和借阅的日流量少得可怜。学校有许多的录像带、录音带、CD光盘、软盘因不能及时广而告之而无人问津,有的因管理不善,出现流失或毁坏,使用率非常低。这些高成本所购置的设备、设施、资料被无情地搁置起来,变成校园的一种“摆设”,不能发挥教学效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笔者曾带学生到农村中学实习时,所看到他们学校对教学资源管理上和使用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总之,许多学校花了很大财力、物力才建设起来的物质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先进教学设备如果不能及时使用,或使用率不高其实就是一种浪费。

二、人力资源使用不当或荒废

一是教师资源方面表现为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优秀教师往往被委以重任,升格为中层干部,不上课或少上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因工作量较少,从事一些如家教、生意等第二职业,使教师应有的效能难以发挥。二是学生资源开发效率低。如教师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知识的传递,视学生为知识接受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孤独的个体”,难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课堂中因唯书而上,以教师为中心,不允许学生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举,这样学生就被剥夺了话语权,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三、学校潜在资源的流失

学校潜在资源的流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不能善于让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所生成的知识缺乏生活气息,没有生命力之感。二是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回炉而导致各种潜能流失。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出现的偏差(答错问题、回答偏离主题、回答与书本答案不符等)得不到正确的疏导,而导致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流失。三是学校只因怕出事而不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导致学生感性认识缺失。总之,当前我国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还是很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潜在资源皆成为一种摆设。因此,上到学校领导,下至老师,都要高度重视对教学资源的教育、教学功能的认识,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如何优化?一是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教学资源开发和使用,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物质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照章办事,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二是学校建立一条学校与师生沟通的上下信息流动渠道,从而进行资源共享和资源管理,教师本身合理分配、综合利用现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教学资源才能从摆设位置走出来,合理有效地使用,从而实现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2003.

[2]闫玉娟.区域性中小学教学资源评价的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第11篇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 精准扶贫 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41-02

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4月,副总理及国务院调研组在甘肃积石山县开展扶贫工作调研时,首次提出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3年11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扶贫攻坚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随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六部委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方面对大力推进精准扶贫进行了部署。2016年2月2日,在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看望慰问时指出“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中央的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部署安排,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见县级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建设中的作用非常大。

县级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等文化因素的支撑,县级文化知识的发展不仅应体现在学校教育,体现在对青少年学子的教育,还应该在全民教育中予以平衡发展,而县级图书馆无疑是面向全民传播文化知识,实现全民受教育的重要场所。那么,县级图书馆通过什么样的有效途径,来为精准扶贫工作增砖加瓦呢?

一、县级图书馆的现状问题简述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其他文化服务机构无法替代的,而县级图书馆在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处于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可以说没有县级图书馆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不会有整个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县级图书馆是县文化教育机构及该地区社会文献知识研究的核心,它不但拥有和人们最亲密的文化服务关系,也是使文化知识得到普及推广较大的平台。截止到2015年,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约3100多个,县级图书馆占全国公共图书馆80%以上。但也在一些方面存在着缺陷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县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性别比例失调,男少女多,工作人员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员工的管理制度较松散;二是服务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服务方式主要以线下形式,线上网络服务欠缺,服务的知识含量也不高;三是县级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自动化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图书馆的硬件电子配置较低,即使是配置了,却无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维护和运行,且后续的资金来源也欠缺;四是由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欠缺,县级图书馆的馆藏数量相对较少,种类相对不够齐全。

二、县图书馆进行精准扶贫的途径

(一)积极参与精准识别工作

从县级图书馆抽调人员参与到政府组织的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工作,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解决贫困人口底数不清、对象不明、分布不详的问题。安排专门人员上门将扶贫对象的档案材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原单位、文化程度、特点爱好等进行搜集登记。县级图书馆可组织人员进行贫困户的信息录入工作,建档立卡,建立贫困户基础数据库。组织人员对数据旖行维护,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二)建成精准扶贫工作的信息枢纽

发挥县级图书馆的优势,联合乡镇图书馆、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建立县级精准扶贫信息网,主要包括贫困户数据库、扶贫信息数据库和扶贫数据地图。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致富方向需求、帮扶人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扶贫大数据库,实施扶贫信息即时引导;建立扶贫数据地图,实施扶贫信息即时监督,将需求相近的贫困户组织起来,进行信息技能培训,对他们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教他们如何鉴别信息、利用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三)建成图书馆精准信息扶贫联盟

目前的贫困地区图书馆既有县级图书馆,还有乡镇图书馆、村图书室(农家书屋)、中小学图书室,各自为政,条块分隔,资源分散。为了使贫困地区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政府要集中本地区各类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建立有效的图书馆精准信息扶贫联盟,实现农村贫困地区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避免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精准信息扶贫联盟以省级、地区级图书馆为坚强后盾,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图书馆为分馆,以村图书室(农家书屋)或中小学图书室为服务站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的覆盖农村贫困地区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近年来,有些本省高校改变了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进行了相应调整,一些图书需要剔旧下架,这部分图书也是十分宝贵的信息资源,县级图书馆可以向他们申请捐赠扶持,充实县图书馆的馆藏,实现馆藏文献资源的重复利用。另外,争取本省或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向县图书馆捐赠一些教学仪器设备、桌椅板凳、办公设备、学习用具等,邀请他们对县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业务培训、业务指导。

(四)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平台优势

到目前为止,各地已投入120多亿资金,建成农家书屋60万多个,藏书量达到10亿多册,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惠及农民大众数亿人,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基本解决了农村没有书、农民读书难问题。通过近十年的运行,很多农家书屋存在书籍资源匮乏且更新慢、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从而影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县级图书馆应成为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部门,具体负责对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协助制定统一的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规章制度等。有的农村贫困地区把农家书屋作为县级图书馆的分馆,直接将农家书屋的图书作为县级图书馆馆藏图书进行管理,组织图书流动车将馆藏图书、其他农家书屋的图书定期调换到某农家书屋,形成了定期补充、更新、交流图书的畅通渠道,使扶贫对象始终有新书可看。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农村贫困地区可建立社会捐助平台,为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很多城镇家庭会有富余的纸质文献资源,若将这些资源通过捐助平台汇集起来,数量极其可观。贫困地区的县级图书馆可依托农家书屋这个平台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与扶贫对象息息相关的读书活动,比如出动农家书屋宣传车、广播播报、举办图书互换活动等,引导扶贫对象到农家书屋读书借书用书,大力培养扶贫对象的阅读兴趣。同时县级图书馆可借助农家书屋平台为精准扶贫对象提供跟踪服务,自始至终向他们提供对口资料,帮助他们率先使用各类先进技术,从而实现脱贫致富。

(五)利用各种形式拓展扶贫服务范围

县级图书馆要针对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关怀和扶助。例如:凡本县精准扶贫对象及其家属均免费办理借阅证,放宽外借册数限制,放宽外借时间,可预约外借,对残疾扶贫对象免费提供代购、代借、代还、上门送书等服务。

在服务方向和范围上,要根据市场的导向和扶贫对象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县级图书馆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和多渠道信息,和劳动就业部门联合举办“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家电维修”“电脑操作”等专业知识免费培训。针对本地扶对象实际情况,邀请科技人员和土专家通过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向扶贫对象讲授能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新成果、新技术。

设立精准扶贫服务联系点。针对图书馆职员人手不够的特点,可以和乡镇图书馆、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以及再就业中心等单位进行沟通,在那里设立服务站点,并公布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以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开展图书捐赠和图书漂流活动。由县级图书馆牵头,组织开展捐书活动,号召广大读者特别是城镇居民将自己看完的书捐给图书馆,并给捐书人颁发捐赠证书,定期公布捐赠书籍和捐书人名单。县级图书馆可在精准扶贫对象所在的农家书屋设立图书漂流站点,将部分捐赠图书放到图书漂流站点,方便扶贫对象直接利用。

无偿提供科技信息进行精准扶贫,例如辽宁省建平县图书馆坚持30年送技术信息上门,开展跟踪服务。将各类科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成《图书与科技》简报,向贫困农民赠阅,并编辑《农村实用科学技术500问》《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科技资料》等专题资料,有440户农民在他们帮助下摆脱了贫困。

(六)加强对贫困对象的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缺乏,会导致贫困对象的教育落后,教育落后是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提高扶贫对象的信息素质,是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关键。所以,县级图书馆在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扶贫对象的思想上进行扶贫,从提高扶贫对象的信息素质入手。信息意识包括信息需求意识、获取意识、时效意识、创新意识等。扶贫对象的信息需求主要有政策信息、技术信息、种苗信息、植保信息、气象信息、农资信息和劳务信息。培养扶贫对象信息意识的同时,需要提高他们对于信息的敏感度和捕捉、分析、判断以及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避免上当受骗。县级图书馆将需求相近的扶贫对象组织起来,进行信息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在信息获取和吸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总而言之,县级图书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重视了解扶贫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面向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和有价值的知识产品。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C].中办发〔2013〕25号.

[2].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J].求是,2015(17).

第12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组长:xxx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xxx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成员:xxx除一切安全隐患,争取做到零事故。

我校安全为主线,建立和健全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强化安全管理。为更好地发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我校坚持做到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重点抓,安全负责人具体抓,值周教师时时抓的管理机制,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与班主任签定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实现安全工作群防群治,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争取做到零事故。每周有值周全面展开校园安全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

安全工作是学校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财产安全和教师员工的生命安全。我校一直坚持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完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为规范学校安全管理,我校建立了一整套与安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如《节假日教师值班制度》、《安全工作值班制度》、《安全应急预案》、等等。通过建章立制,达到规范师生行为,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的目的。同时校园安排教师轮流值日,定期检查,并记好值日记录。通过细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使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同时,我校还制订了《台其小学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在预案中明确了安全应急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防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