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评价

初中地理教学评价

时间:2023-08-03 17:2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学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教学评价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评价 优化策略 信息化手段

一、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有效互动,优化课堂评价

1.依托白板实现互动,凸现学生主体的即时评价。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借助电子白板,把通过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当各组的代表把自己的成果凝固在白板上,师生就可以客观地对各教学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了。而且通过课堂即时评价,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了长足的提高。课堂评价中注重教师自身评价和同行评价,促进教学反思和教师专业发展。交互电子白板的即时保存和回放功能将教师在白板上操作的一切活动记录和保存下来,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同行评价创造了便利条件。

2.利用录像回放功能,促进反思,实现滞后评价。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录像、存储、回放等特有功能,在地理教学课堂评价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也很宝贵,我们很多时候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对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实时评价,可以通过“另存为……”课后再来回顾教学过程作出合理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仅要关注那些已经被预设的要素,更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要素。这种生成要素是伴随着课堂教学过程而产生的,它具有即时性、个体性和隐蔽性,它们往往更能反映个体行为在方式上和策略上的独特性。”电子白板的拍照、录像、回放等功能就可以实现在课后把.师生在课堂上的“细节”重现,捕捉到的细节,我们把它定格,并在课后,把它客观地“回放出来”,重现出来。细节回放的过程,已经是一个“放大”的过程,然后再经过细细琢磨,甚至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进一步延伸。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第二课堂,优化课后评价

1.通过互联网,实现生生、师生课后即时沟通互评。网络,现在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谈网色变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除了传统的电脑上网,智能手机等浏览网络也很方便,再让现在的初中生远离网络已经不合时宜了。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论坛、微博等设立一个讨论主题,广大师生各抒己见,对课堂“细节”做出自己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设置类似学习课程的测评内容,请学生课后抽空去自测。尤其在寒暑假中,我们利用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让学生提出一些地理相关的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进行很多的即时沟通互评,使互联网能在课后为广大师生所用,尽可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2.借助实物投影,对学生课后地理手抄报做出发展性评价。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很容易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到很多资料,怎样把这些资料做出归类、分析、整理,这很重要,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地理手抄报”,就是一种实用的形式,有部分学生甚至能做出靓丽的电子报。这些地理手抄报,在课堂上通过实物投影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上展示出来,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做出评价,这样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我们在进行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垃圾分类回收等教学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三、建好学生成长档案袋,合理分层,实施个性化评价

1.按学生年龄特征,分年级建立档案袋目录。初中地理区域地理为主,初一与初二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过程中不重在于求学全,而在于学会归纳、对比,找到各知识点显著的特征,体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档案袋(成长记录袋),能很好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结合教师的要求可以按自己的选择把相关材料装入档案袋。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托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加有针对性,更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同一个年级学生按能力、分层次提要求进档案袋。在同一所中学同一年级学生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档案袋的要求整齐划一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容易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成就感、充满自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性评价就要按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提要求,进档案袋的材料也是如此。对初中学生,主张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个人学习心得报告、小组评价会、结合研究性学习任务进行评价等等。

参考文献:

[1]于丽凡.初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探索与反思[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2]杨庆余.数学课程与教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刘春燕等.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05).

第2篇

一、明确地理课程特征,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具有以下多方面的明显特征。在区域性方面,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述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初中地理课程也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因为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就是为了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教师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还应该强调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让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通过学生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解决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地理课程教学,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逐步学生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进行乡土地理,把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各种实践能力。

二、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系统,科学实施教学方案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教学教材,全面把握初中地理知识系统,全面了解四大板块的知识内容,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通过初中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地理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师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了解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了解实践地理课程设计思路,严格按照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设计具体的地理教学目标。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式,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地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从地理的视角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和方法,根据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理,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初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一方面,立足校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利用学生已学习过的地图知识,设计相关的主题,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和保护环境责任感的目的。另一方面,应提倡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人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

三、全面把握知识结构,科学评价教学成效

第3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学生

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学科从上到下,凝聚了人们智慧的结晶。人口、社会、宗教、语言、商业、交通、气象、城市等等不一而足。地理课程教学也是一门复杂性较强的学科,涵盖范围和广度,都体现出其自身的独特性。课堂教学,是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提高其有效性,是把握课堂脉络,实现地理知识普及的必然要求。初中地理,是其关键期,从这一时期开始,就充分重视其影响,对未来文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初中地理教学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课程,是一门以研究地理知识为目标的主要课程。除了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外,还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地貌、气象观等人文情感为目的的学科。地理课程在新课标要求下,除了使学生自身具备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外,还以树立正确的为祖国繁荣昌盛和奋斗不止的心态为目的的特殊课程。

地理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教学环节往往不予以重视。地理考试在总科目中所占比例较小,使得教师对于课程的教学重视度相对降低,这对高中地理作为文综必考科目的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许多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大部分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缺乏必要的思维和学习能给力,教学效果极差,对学生在高中段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必要的麻烦。

地理教育,应是初中教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要在课程实效性上努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高中地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理论依据及意义

无论是基于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对教育课改的支持应和,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基于对初中生知识和技能、学习情感和态度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体现。除了完成地理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外,还要获得充分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初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来源是素质教育,地理教学的核心也要围绕"生活中的地理"、"终身发展的地理"来展开。即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解释生活中诸多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创新和发展,助推学生掌握地理思维能力,使初中生朝着有利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方面努力。

三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

师从古业;"传道、授业、解惑",除了改变旧有的"填鸭式"教学外,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实现教学环节的互动情景式教学,更能充分利用教学环节的各项资源,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学环节进行深化,以效率先行,实现知识经济下,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将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被动"教"到现在的学生主动"学",除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外,还从时间上,空间上,实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将地理教育理念从轻视走向理性重视,更能够充分了解地理教育的内涵。教师不能,单纯的拘泥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以课外内容触发时代内涵,让学生充分感知时代脉络,体验地理浩瀚知识带来的愉悦,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将现代教育中的集群效应发展到个体化一体化教育方略上来,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的学习地理知识中,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也会朝着有益于其他学科的发展中去。在学习方式上,采取学案法(学生个体案例教学法)对不同的地理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成果加以发扬,通过对学生个体地理水平的测评和调研,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以"导"助教,逐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欢度,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从传统的地理理论教学实践中,创新出一条新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恩呢管理,从抽象化的概念中走出,让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学习内涵。比如说学习某区域地质构造时,可让学生建立山体构造模型,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地里活动课程中包罗的世间万象。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制作仿真模型,自实践中对地理的重视度,就会大幅度提升。通过对气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升认识自然界规律,结石雨雪成因等多种实际问题。

3.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初中生的系列思维拓展,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能力,构建起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从培养学生智育开始,让初中生具备较强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地理常识,思维和界定学生的额空间爱你思维能力。运用地图的直观性布局、分布特点,研究地理事物间的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地图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地理的综合变因实施综合分析。

4.构建教学绩效评价考核体制。

在终结学生教学阶段,绩效评价考核体制,更能使师生从教与学中,吸取经验教训,弥补地理课程中的缺陷。除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外,也能使教师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中,突出学生教学成就,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获得有效流。教学终结阶段,对学生的绩效评价,要采取多维方针,不能单纯理论试卷考核就对学生学习效果予以全盘否决,而是完善评价体系,以调研综合考核课程实效。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的而评价考核机制,更能迎合新课改下学生的需求,在实践中,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四 总结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初中段地理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的引导性,是提高地理课程实效性的额主要方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把握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落实地理课程教学实践,完善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提升,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正确态度,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略。

参考文献

[1] 温辉平. 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4):118-118

[2] 谢世国. 教师引导下分组自编学案--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益尝试[J]. 地理教育.2013(4):24-25

第4篇

关键词:地理情趣 互动教学 地图教学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有用的地理,遵循这一理念我对地理教学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二.“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①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三.“新情景”在地理新课引入时必少不可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短片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五.“能力化”是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

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要与地理教学评价的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近年来,中考政史学科采取开卷考试,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欢迎,非毕业班的段期政史考试都这样进行。有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也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体现了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学生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高,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像政史学科一样“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的多。我认为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真实的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学生感到,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水平。

地理学业评价试题的特点应具备:

1.框架性,即公民必具备的知识,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之最,世界地理之最等。

2.地图性,即所有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题。

3.开放性,如:暑假去桂林,东南亚,欧洲旅游的情境中应有方向、距离、车速、气温等各种查算题。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里的心理,同时也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方法和目标,强化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

当然,以初中地理学业评价的改革为“牛鼻子”,也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双方“互动”面,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面积提高。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2《浅谈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培养》

第5篇

一、强化教学手段改进,增加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教学学科中,地理属于一门教学特殊的学科,因为地理教学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需要大量的教学信息作为基础,但是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与空间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全面实现这样的教学条件。随着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教学手段的引进能够有效突破这一限制,能够让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在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展提升。例如开展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等内容教学中,许多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绘制图解进行分布讲述,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演示直观性也不强,降低了教学效果。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手段,只需要从相关教学网站上下载多媒体课件,并在备课过程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学课程中只要移动鼠标就可以形象地展示整个分布和变化过程,不仅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而且所提供的教学信息容量更为完善和充足,有效提升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学科渗透联动,增加地理学习魅力

部分教师在开展初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就是就地理教地理没有能够走出单一学科的限制,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之间能够开展有效渗透综合利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整合各种学科的知识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例如一位教师开展教学中,在讲述自然气候环境以及地域特点等方面内容时,形象地将古诗文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部分运用起来,比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让学生结合古人的诗句寻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分析其中揭示的地理信息,在这样形象的教学过程,通过地理知识与语文学科的有效结合,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再比如教学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等内容中,涉及的学科更为广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从法律角度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与政治角度相结合,从探究原因分析过程等角度寻找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根源,与生物、物理教学相结合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地理教学与各门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运用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形成推进初中地理教学开展的综合能力。

三、强化学习方法指点

增加学生学习成效地将答案给予学生,远不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本领。在地理教学更应当做到如此,应当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地理教材中许多内容,既有图表又有文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开展地理学习。在内容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精读等方式熟悉教材内容,对照学习提纲,筛选出重难点,实行重点突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通过强化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对学生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吸收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将其中优秀的学习方法进行本土化改造,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特点、能力实际为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奠定扎实基础。

四、强化师生互动教学,增加学习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如果不能够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等消极情感,这样的消极情感在教学活动的负面的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模式改革中,重中之重是要通过师生互动教学作用来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习学习能力。重点要抓好五方面:一是要求学生认真看教材,看探究题,看教师的教学演示,对教材内容迅速熟悉;二是深入思考,要求学生对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深入的思考,尝试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三是要以学习合作小组等载体为依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研究分析,依靠集体的研究成果提高学习成效。四是在自主学习结束以后还要进行检测练习,要对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师布置的检测内容,全面反映课堂学习成效;五是要积极创设各种模拟意境,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如面对环境保护问题要求学生分析扮演群众、企业主、政府官员、环境专家等角色,站在各自的立场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让学生全面认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这一方法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五、强化教学评价改革,增加促进引导效应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注重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不断进行创新,尤其是要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高低的单一评价方式,改变机械再现教材内容的命题方式,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地理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要评价考验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评价考核向综合性素质化方面的发展。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当坚持卷面成绩与学习情感、综合能力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书面考试测试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运用能力评价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地理综合学习能力开展客观评价,同时运用评语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予以评价。通过这样的综合评价方式,客观全面地反映每一位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中状态与成效。同时,教学评价还应当体现激励性,教师还应当发掘学生的进步之处表扬鼓励,增强积极情感的促进,为有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奠定情感基础。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强化改革创新,针对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全面提升教学素质化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6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 互助教学 情境导入 重视能力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各学科中始终处于小儿科的地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可否认,学生在刚接触地理课时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时间一长,他们就认为地理不是主科,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了,学习兴趣不高。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主要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教育

地理教师要想更新教学意识,提高教学技能,就要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地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更有一些非专业教师常常拘泥于课本,缺乏地理情趣。这就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好感,学习起来毫无动力。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对地理有兴趣,教师就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知趣相容,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实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地理课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方法,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原则,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如进行地理角色扮演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新闻活动等,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三、地理教学中要有“情境”导入

一直以来,地理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一种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方式;另一种是“同学们,请把书翻到X页……”把地理教学变成了枯燥的文字教学。这两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

实际上,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学习“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这一知识时,我先让学生朗诵《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我为学生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学生通过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了解到我国是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知道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通过“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这句歌词中了解到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四、地理教学过程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是地理学科的一种独特语言,更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方式。如果地图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现在的学生学习地理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式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并教给他们观察地图的方法,使学生会读不同的地图,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助力。

五、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评价方法相结合,改变往日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变闭卷式考试为开卷式考试,开卷的范围可以从地图和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把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分析地图的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考试可以减少学生的作弊现象,考出真实水平,不仅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勇于挑起自己肩上的重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认识地理”“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

[2]王运琳.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J].新课程:上,2011(4).

[3]李敏.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徐艳芳.探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5]李淑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Z2).

[6]方敏.浅议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27).

第7篇

关键词:地理课程; 兴趣; 地图; 多媒体; 课堂练习; 结业评价

地理课程作为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教师要找到适宜的地理教学法。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来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创设新颖情境以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培养学生正确读图与析图的能力

1.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这是读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重视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在地理教学中有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抽象问题迎刃而解。如在讲“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因为这是空间性极强的内容,采用二维动画可先建立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模型,再附加一些关键的线条、符号和文字,边讲解边组织教学,克服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四、力求创新课堂练习

1.精选课堂练习习题。对于课内巩固性练习必须跟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学习基础情况分别布置不同形式的练习。对学习基础扎实,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布置一些紧扣双基和知识点的习题,以达到双基巩固,落实基本要求的目的。

2.课堂练习实行多样化。从地理学科的特点来看,除了做习题外,还包括口头练习(提问、讲地理故事)、阅读地图练习、填充地图练习、野外观察练习,以及较适合初中生的如游戏、抢答、竞赛等等。

3.注意练习时间的调控。在课堂上,教师省出讲解时间,让学生进行作业练习,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但必须注意到时间的调控。“满堂灌”的形式当然要反对,但“满堂练”的形式也要避免,决不能搞以练代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大脑思维在一节课的前15分钟应处于最佳状态,而第15分钟至25分钟则是课堂疲劳期,随后又逐渐恢复。由此可见,课堂练习的时段应放在“疲劳期”,一来可舒缓学生的大脑,二则可依靠练习来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当然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0~15分钟。

五、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传统学业评价是采用百分制批改评定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这种评价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现在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能掌握当堂的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地理教学。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问题 解决对策

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成绩一般不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在应试思维的主导下地理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地理教学逐渐边缘化,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越来越低下。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对地理教学还持有一定热情,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效果低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课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基础教育对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和学生来说,用所学科目是否列入中考,是否值得下工夫分配教学和学习时间。地理并非升学考试科目,与语数英相比地位显然不能同日而语。对刚刚走入初中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时候还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性会越来越低。

2.专业教师缺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校缺乏有地理方面丰富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是不现实的。由于地理教学经验缺乏,许多教师课堂上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学生无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有效学习。地理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课程,大多数教师在任务的设置难度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学生从心理上远离课堂,对学习地理感觉索然无趣。

3.管理不善,教学时效性不高。

很多初中学校对地理课程不太重视,相关仪器设备配备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辅助的地理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即使有配备,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将相关教学资源合理地融入课堂讲解。同时,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时效性。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提高认识。

首先是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只是在台下被动地听。如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降低学生听课、记忆的效率,极大地束缚学生的发散思维。当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和环境观。其次是更新教学理念。地理人才的培养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生学习地理状况光靠广大地理教师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更多的学校应该把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提高一个新的水平。再次是加快教师教学意识的强化、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学技能的改进,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努力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2.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缺少专业人才的初中地理教师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改变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机械的记忆水平上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忆、想象、比较、判断等方面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创造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有效避免任课教师选择的随意性。

3.强化地理教学管理,注重教学的时效性。

(1)注重学法指导。地理学科显著特征是插图多且配有地图册。每讲到某一地理事物都要时时提醒学生,学习地理时必须图文并读,如:教学“黄土高原”时,可以引导学生看“黄土高原素描图”,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对地理课程教学特点加以利用地理学科理论性方面知识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对于这方面知识,必须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如“地图和地球”这一章不但要精讲细讲,还要经常反复讲,指导学生理解并牢记。对于区域分异、人文现象的叙述性知识多讲则无味,教师只需列出提纲使他们综合比较就可以了。还要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课外不但增长了他们的实际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知识,强化了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一是营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随着地理知识传播渠道的逐渐扩大,地理课需要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评价在后的教学思想。可以利用课内时间创设特定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地理新闻活动和地理新闻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二是以图辅教,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发挥教学的直观、生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今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学习。特别是电子地图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理课程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促使学生足够细致地发掘教材,并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三是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就是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完善教学设备。学校管理者要配备一些基本教具,如:地球仪、挂图、地形模型等。教具的直观性避免了课堂上干巴巴地讲解的现象,用地图或模型演示不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利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关系,但是避免过度形式化,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要构建多元化的地理课堂,不断推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效民.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

[2]袁佳敏.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

[3]贾玉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

第9篇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地理教师的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死记硬背者居多,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即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太明确,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催化剂,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的驱动力。

学生如果不喜欢地理教师,就不会喜欢地理课,那么,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他们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以趣相融”,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的知识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仰。

二、地理教学的理想教学方式――“教学互动”

网络的普及使时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为广泛,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互动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已是当务之急,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初中生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师一起探讨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让学生自己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教师只做“技术指导”。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曾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我没有指责、嘲笑这位同学的幼稚、天真,也没有回避。在表扬他有大胆设想的同时,我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现在黄河流经的附近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使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也让学生理解到: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从实际考虑,只有理论上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

三、地理新课引入必少不可的方法――“新情景”

种种原因使得不少学校初中地理教师是非专业科任或兼任教师。所以,新课引入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老师现在讲……”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一字之差,但却是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1)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2)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3)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4)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5)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6)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7)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8)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引入课题。

四、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地图化”

地图教学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的颜色、图例、周围的环境影响等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又是学具,更是工具。地理教学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阅读的方法,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地图教学能力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五、地理教学评价的方向――“能力化”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新课标;问题;应对策略

在中学阶段,地理教学主要基于对于地球表层人文、自然要素及二者关联的探讨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及开放性等特点。地理学科属于传统学科的一种,其教学围绕培养基本地理素养而展开,因此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我国应试教育大环境存在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本学科特色和应有效能的发挥。笔者基于此进行了相关论述,以期对改善当前教学现状提供思路。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课时安排较少

初中阶段学生所学课程门类较多,升学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便忽视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将语、数、外等课程课时延长,占据地理应有课时。部分初中一周地理排课很少,学生甚至在整个学期都很难系统完善地进行地理学习;同时地理教师往往身兼数班,精力与能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缺乏了应有的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甚至不能在学期过后正确叫出授课教师名字。通常,学生学习兴趣和其与教师熟悉程度密切相关,这种教学状况致使学生普遍缺乏对于地理课程的喜爱,妨碍了其学习主动性的形成。

2.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枷锁,学校、家长及学生对于分数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往往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与中考、高考关系密切的课程上,认为只要纳入到升学考试计分的课程才是重点。然而,学校、家长在片面认识地理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忽视了初中阶段为地理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多数学生往往在这一阶段迫于升学压力而放弃地理学习。长此以往,“不学地理”“不愿学地理”的氛围便广泛蔓延。

3.专业地理教师缺乏

当前,鉴于很多初中学校对于地理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其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便显示出一定的随意性。大多数地理教师年纪轻,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很多地理教师甚至兼任其他课程教学工作、行政工作,不符合地理教学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按照书本详述而进行课堂教学,不能形成必要的教学特色,学生便陷于无趣、枯燥的地理学习环境中。另外,很多地理教师不能有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多层次教学,部分学生学习悟性和能力较强,而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有些学生能力相对较弱,而教学内容难度却较大,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积极性。

4.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在初中学校未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形成科学认知的情况下,校方便相对应地缩减地理教学实践环节占有时间,并在师资素质提升、教学设备器材的添置方面进行控制。因此,地理教学活动在课时紧缩的状况下,缺乏足够的教学质量保障措施,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完全是纸上谈兵。缺乏学校资金支持、家长观念支持及学生学习行动的支持,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本无从开展。

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与建议

1.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出于好奇心重、求知欲望强的特殊时期,浓厚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其今后学习具有关键性意义。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按照以趣引思、知趣相容的教学思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由过去的“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80页”转变为“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宇宙是怎样的吗”,以此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或通过进行减短、生动的故事讲解引人入胜,摆脱旧式、枯燥的授课方式。借助于生动的教学方式,教师亲和力大大提升,学生也能够跟随求知心走进地理世界。

2.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倡导师生互动

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早已不是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被动模式,更多地以广泛的知识获取渠道、多向知识交流、师生互相学习为主。如今,地理教学应逐步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教师点拨的基本模式。地理课堂可以以喜闻乐见的地理环境新闻、小组讨论等模式生动开展。

3.科学利用教学工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综合性、实践性,其中对于地图的使用便是很好的例证。作为广泛地理信息的最好载体,地图在学生地理思维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抛弃以往死记硬背课本内容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科学阅读地图,凭借对地图庞杂内容的详读、分析、演绎与归纳等,将课本众多的知识信息有机联系在一起。如今,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三维电子地图更加生动地为学生展示地理信息,实属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

4.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作为地理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和地理素养。可以说,教师若想教授学生“一杯水”,必须自身拥有“一桶水”的能力和储备,才能进行良好知识形象的树立和教学引导、启迪。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反馈信息中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整和相关知识的补充。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课程,开阔眼界,并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互通交流。

三、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4-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应试教育弊端的显现,反思教育问题之声不断涌现,新课改也应运而生,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反对“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模式,倡导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倡导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其进行全面教育[1-2]。特别在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和“以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学体系[3]。本文对当前地理教学中生成和预设性教学进行研究,以期为地理教学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理论依据及研究基础

地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后现代教学理论,生命观理论,其中建构主义跟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内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人本主义理论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主动性和自我实现等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认知能力和获取情感体验的目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该符合学生自身的特质和特殊性,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问题,开发者和创造者是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的课程参与者,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初中地理课堂,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地理教师、学生与地理教材等资源的多重交流,从而生成了新的信息,生成了新的课堂教学形态[4]。

研究基础主要包括: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这一阶段学生认识能力进入一个新阶段,情感比较丰富,精力充沛,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初中生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进入到关键期。从课程上看,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容上以区域地理为主,教材编写新颖,富有开放性[5]。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及其特点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关于预设和生成的两个极端―预设的保守化和生成的形式化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希望学生在自己预设好的“套路”中学习,往往却是无用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预设与生成关系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1)预设与生成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对立的。因此要求教师正视教学二重性及其关系,在教学中通过情境性教学来改变。(2)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并存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二重性也体现在教学的内容和过程等方面。(3)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生成与预设是对应关系而非对立关系,课堂教学中生成是对预设的补充和发展。

地理学科的教学中生成与预设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需要预设来保障,地理学科的教学探究性过程更注重生成,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预设与生成完美结合的结果。实践更能突显初中地理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关系,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形成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实施策略

在理解了初中地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基本概况之后,就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反思,要处理好预设与生产的关系,就要从影响其因素出发,注重各个环节,为教学的生产开辟新道路。

1.初中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实施弹性的预设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教师提高实施弹性的预设的能力主要从教学目标的弹性设计,教学内容的弹性预设,教学过程的弹性预设,教学评价的弹性预设,教学环境的有效营造等措施达到这一目的[6]。

2.初中地理教师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信赖,第一就是教师的学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努力提升地理专业知识。初中地理区域性比较强,很多学生不懂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怎么学,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专业热情,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应该做到使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不拘于“一格”努力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具有不断反思的态度。

3.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

初中地理教师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习的自主学习动机,主要从指导学生对学习水平的自我判定,帮助学生确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调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

四、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只要是教学就离不开预设和生成,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要我们始终抓住“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走太多弯路。

参考文献:

[1]叶澜.我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思考[J].教育基础课程,2009,(21):86-90.

[2]方健华,李建军.教师应怎样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J].教育科学研究,2005,(12):38-40.

[3]杨新,邹今倜.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对策[J].地理教育,2011:7-8.

第12篇

地理 教学 生机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11-02

1活力之源――明晰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初中生对许多学科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生活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形形的自然奥秘,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天上地下的不解之谜,不同的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都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受中考升学的影响,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将学习重点转向中考科目,却轻视非中考类学科,把地理等学科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这既不利于地理学科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要焕发地理学科的生命活力,首先应明晰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地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范畴。它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而且还有很强的实用性。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无论对今后的终身发展,还是对当前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正如《地理教育国际》所指出的:“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笔者认为,让学生从小知国情、懂国策、明法规,必须以地理知识为基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以具体的祖国自然环境、文化历史、人文活动等地理事实为依托;要进行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也离不开地理知识和具体的案例。可见,地理无论就其学术价值还是实用价值而言,都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2活力之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成果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决定了教学的成效,因此,如何打造有效、高效、长效的课堂就成为了每一位教师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永恒主题。

2.1有效教学即教学有良好的效果

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整体,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体验。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平衡协调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出能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氛围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形式上是课堂内容的活、教学模式的活、活动情景的活和教学方法的活,实质上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活,学生学习智慧的活,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和课堂互动生成的活。“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只要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良好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2高效教学即教学有较高的效率

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次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旅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高效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桥设阶,铺石修路。梯度的大小要以能不断激发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热情和欲望为标志,做到由平到陡、由低到高,拾阶而上,循序渐进。只要学生不断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就能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当今,我们不能期待学生升学与素质发展的完全重合,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应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2.3长效教学即教学可持续

体现在吸引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发展,这取决于教学是否有持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和力。新课程为地理学科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地理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让学生充分领略地理学科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体验“有用地理”和“生活地理”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问题中学会学习,促进地理的长效教学。

3活力之巅――生成初中地理教学的艺术和魅力

3.1让学生喜欢教地理的你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欢很可能首先是喜欢教地理的你。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改善者。课堂教学是包容而丰富的,它不是让学生激动一阵子了事,而是在激活情感之后,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领略到深层的教益或思想的警策和哲学的启迪,并进而运用形象的手段,启发学生主动思索空间的奇妙、辨析社会的纷繁……当科学、艺术、人文在地理课堂融会时,思考事实、明辨事理的地理思辨之美就会凸显。

3.2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