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3-08-03 17:28: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随着教育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也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其中增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的发展。

1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在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注重对青少年知识的教育,科学技能的培训,使其成为具有较高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冲击,一些人才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做出一些不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具备较高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形成自身坚固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2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学校不仅要开拓学生的智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不断认识社会、祖国、世界,形成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思想的指导,通过青少年正确思想的形成,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

2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1 教师应以身作则

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其影响、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不仅负责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文明行为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应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教师的高尚情操,以教师的师表去影响、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2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作,青少年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教导,需要从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首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讲解,注重对具体事例的列举,使课堂形象、生动,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的课堂应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其他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历史规律的同时,还应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语文课堂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利用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文学性、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师还应将生活实践与课堂中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生活,热爱生活。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发展智力,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2.3 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

青少年的成长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思想的形成也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地教育孩子,引导青少年做出正确的选择,对青少年出现的思想问题,家长应及时地与孩子沟通,全面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父母应以身作则,以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影响、教育孩子。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改善。例如,教育部与有关部门应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清除,整顿学校附近的网络文化,使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健康、和谐。家长、学校、社会各部门应通力,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关爱学生,从各方面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2篇

一、青少年的发展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契合

对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为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必然存在契合点。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青少年的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找最佳契合点,根据青少年主体需要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接受理论认为,接受是教育活动中接受主体对外来的教育信息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而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认识过程。接受机制包括接受主体、接受客体和接受中介三个关键要素。一个连续完整的接受活动必须由接受主体、接受客体和接受中介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才能完成。对于接受活动而言,影响其效率和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是接受主体的需要和动机,这是影响接受活动效率的内因条件。接受客体和接受中介是影响接受活动效率的外因条件,主要是教育者、教育信息、传播方式、接受氛围等。

接受理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塑造人、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受教育者坚定的思想道德信念,并最终在社会实践中外化为良好的品行。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效果只有通过接受主体的接受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接受主体的需要相结合,才能更具针对性,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二)青少年的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活动的驱动力。需要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驶向目标。马克思从需要的社会体系和历史序列相统一的角度构建了人的需要“三级阶梯”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三个阶段和三个层次:人的生存或生理需要、人的谋生或占有需要、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认为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需要是“需要的历史序列”的高级阶段,是“需要的社会体系”的高级层次。马克思指出:在需要的高级层次,“个性的劳动不再表现为劳动,而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充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形式的自然必然性消失了;这是因为一种历史形成的需要代替了自然的需要。”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发展需要属于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有益的启示。青少年的内在渴求,最主要表现为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活动的驱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具有指向性作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适应青少年的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对青少年产生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就会让他们产生接受兴趣,产生积极的接受反应。由此可见,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的发展需要有机契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多元发展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青少年十分关注自我的成长和发展。有一项调查研究把青少年的18种基本需要分成6类进行问卷测试,研究结果是,6类需要的相对强度由强到弱的层次排序为:发展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贡献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生理的需要。这项研究表明,当代青少年对自我发展表现出最为强烈的内心需求,自身的发展需要已成为他们的主要需要。青少年的发展需要主要包括:人生导向需要、求知需要、成就需要、人际关系发展需要以及职业发展需要等。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复杂、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以及人际交往技巧欠缺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往往面临众多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他们普遍渴望人际关系良好发展,却不知道要怎样去处理各方面的人际交往,因此,青少年表现出强烈的人际关系发展需要,希望有人指点迷津,帮助他们解决有关人际交往的难题。人际交往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立足于尊重、满足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发展需要,引导青少年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发展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建立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和谐人际环境。

三、青少年发展需要视域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第3篇

    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参与这一活动的主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处于新型时期的条件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导致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体上看,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意识进步,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经济繁荣起来,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也随之而来呈泛滥之势。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容易被削弱;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就全局来看,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平衡。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但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环境特别是受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培养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和现状。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面貌和价值取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经济发达地区,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社会环境好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处于领先,而大部份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相对较弱。

    三、从微观的角度,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系统、科学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他们是有社会性,能到性,层次性,可塑性,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出现了新的走向,思想开放的道德,取向多样性,求真务实,追求实惠,偏向于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独立意识增强而独立能力又滞后,。如何把握住中学生的思想脉搏,与发展俱进,积极寻求最佳教育途径,多年以来,学校大都还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

    四、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整合的社会力量。

    由于认识不到位,目前情况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构建起一种完整的社会网络体系,社区和家庭往往缺乏主动参与,尽管学校极力争取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支持,但社会和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仍显得被动或力度不够。

    中学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能让受教育者积极进取,在求实创新品质的驱动下,努力学习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强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因此,努力寻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刻不容缓。

    (一)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学校的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保证等作用。学校应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改进思想品德课程和政治课的教学,把系统理论知识教育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与各门学科教学相结合,建立学科德育渗透的评价机制,强化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常言道,好的领导可以带出好的教师,好的教师能够育出好的学生。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必须有一支坚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所以,学校应当多途径、多渠道来全面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如通过脱产学习,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岗位培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是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很好助推器。

    1、极开展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根本的内容。二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三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青少年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四是坚持集体主义教育,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五是加强法制教育,纪律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使青少年树立起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学校要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和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好思想和好作风。

    2、寻求科学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做人的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运用说服引导,熏陶感染,比较鉴别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实践中强化受教育者已有的正确思想,修正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同时还应注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发展。

    (二)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鉴定诊断、调节选拔等功能,反馈效果,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才能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优化整合社会力量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力量的情况下,学校加强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横向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团结和教育青少年学生的重要作用,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青少年受到高尚情操美好精神的熏陶。

    其次,要充分以挥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4篇

一、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现状分析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差

青少年时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收入越来越高。由于常年工作在外,他们对孩子情感和教育的投入较少。出于内疚,多数就用金钱来弥补孩子,甚至纵容孩子对金钱的挥霍,完全忽视他们思想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和变化。这就使得孩子有了更多的零花钱,使用金钱的自由度也大大提高。再加上孩子缺乏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极易产生奢侈浪费、攀比等错误思想,甚至有“拜金主义”的倾向。同时,金钱来得太容易会让他们好逸恶劳,不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习动力下降。甚至部分孩子中间“学习无用论”盛行。

(二)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救助和解决,情感发育不良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青少年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不愿与外界接触或接触太少。而这种问题没有引起家庭和学校的足够重视。再加上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很多留守青少年表现出内心封闭、行为孤僻、自我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部分孩子甚至早恋。

(三)家庭教育,日常行为失范

留守青少年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临时监护人又起不到应有的监护作用,再加上青少年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容易导致很多安全问题和不当行为。而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北方某省一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二、当前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问题形成原因

(一)从家庭环境来看,只注重物质关心,缺乏情感关心和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在对孩子教育的认识问题上有着明显的误区。有的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身体健康成长,没有偏离社会的行为就足够了;有的认为,为孩子储备足够的教育资金才是最重要的;还有的认为,孩子学习好坏不重要,只要将来能赚钱就可以,所以对孩子的学业和日常在学校的行为不管不顾。如此种种认识,容易使孩子在思想、道德、情感等诸方面出现偏差,影响着他们以后成为健全的社会成员。

(二)从学校方面来说,只抓学习成绩,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留守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签”,而忽视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很多留守青少年成绩较差,引不起学校的关注,甚至被列为坏孩子的行列。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低下,留守青少年的思想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三)从整个农村社会环境来说,留守青少年的思想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很难融入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村民虽同情,却也无可奈何。而当前农村社会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忽视甚至看不到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留守青少年的种种问题,这将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加强对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梁启超在 《少年中国说》 一文中提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中国这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安定团结。他们将成为21世纪中叶我国农村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现阶段的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健全人格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奠基期,同时也是人生启蒙与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因此,加强留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于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保障健康和谐发展十分迫切。

四、提高农村留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从家庭方面来说,父母要加强对留守青少年的情感交流和家庭教育,选好监护人

父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虽不在孩子身边,但要尽可能增加与子女的联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体会子女内心、情感的变化。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早解决。此外,父母还要想方设法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学校的品行状况,配合学校教育。在选择孩子临时监护人方面首先必须确保临时监护人有足够的监护能力,保证孩子的身心安全。其次被选择的监护人要尽量营造较为完整的家庭结构,增强责任意识,以弥补父母外出给孩子带来的情感上的缺失。

(二)从学校方面来说

1.提高对留守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一些农村中小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留守青少年更需要关注和教育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2.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对留守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留守青少年和普通农村青少年在思想、情感、心理等方面有着很多细微的不同。但当前学校对他们的教育完全一刀切,采用空洞、毫无感染力的说教不仅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相反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更教育方式和手段。另外,教育内容也应紧跟时代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素质是关键

思想政治老师必须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并通过广泛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人格魅力。并要深入实际了解留守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加强与他们的情感交流,以弥补情感上的缺失。

第5篇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性格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而且心境变化较为明显,这些特点决定了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业训阶段的队员表现突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所应当具备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寻有针对性的创新与发展途径,以此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比较薄弱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运动员处在初、高中阶段,训练形式是业余训练,也就是说青少年运动员除了正常上课外,走出课堂直奔训练馆,学习时间要比普通学生少的多,而且有的运动员体育比赛任务较重,容易产生浮澡的思想。基于这样的特点,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引导容易被忽视或产生责任和分工不明现象,致使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脱离,无法达到家长、教师和教练共同育人的目标,甚至有时形成三不管局面,力量非常薄弱。

(二)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青少年运动员特点决定了其思想和行为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当前情况下,有些思政工作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没有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用管理普通学生的方法来做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此,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合体育专业的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后

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遵循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将老实听话、循规蹈矩作为根本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做事虽然中规中矩,但学习的欲望并不强烈,创新也就无从谈起。青少年运动员是学生中较为开放和活泼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变化复杂,服从型的灌输方式不仅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久而久之会导致他们学习欲望降低,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1】,因此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学习兴趣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和鼓励。

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行为特点

作为青少年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青少年运动员与普通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第一,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文化理论知识的接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而其他学生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也往往存在着一些偏见,这种偏见的存在促使了很多青少年运动员极力的维护自己的形象而表现出强烈的自尊意识,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容易使青少年运动员在处理问题时产生不冷静、走极端等过激行为。第二,经常会看到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在操场或者是教室中发出一些较为怪异的声音,或者是做出较为奇怪的行为,这不是他们想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而是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渴望宣泄和从众,体育活动的竞技意识使得很多青少年运动员经常性的处于竞技激化状态,因此需要一种感情宣泄的方式,表达他们内心的压抑。

(二)人格特点

第一,青少年运动员大多对于社会和现实生活都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但是对于社会的认识仍然处于较为肤浅的状态。青少年运动员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较强,而且他们大多数性格开朗、思想活跃,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冲动。第二,青少年运动员往往只注重专业特长的训练,而忽略理论素质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也不注重自身的个人修养,心理上较为散漫。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从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出发,扬长避短,才能够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一)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政治素养,严守师德规范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事实上,要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依靠学生身边的每一位人,包括教师、班主任、教练员等共同发挥育人作用,尤其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在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举足轻重。一方面,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与青少年运动员有着更大的接触范围和更多时间,他们与队员的交流机会大多是一对一的,因此更加容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在授课或训练的过程中,每一次示范都可以成为一次情感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或教练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简洁的语言,使队员享受学习、乐于学习的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积极的情感回报,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就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二)发展体教结合的道路,创新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多年来,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场所是各级体校,体校也就成为了冠军的摇篮,同时也是体育部门发展竞技体育的有力抓手,而今,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出自学校,成为体校运动队和学校的骄傲。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3号)》【2】也明确指出,建立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模式。比如:在对青少年运动员思想工作进行目标管理时,教师可通过其优势进行引导和鼓励,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则是督促学生完成目标,进而引导培养他们服从全局、遵守纪律及帮助他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会促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充满信心,并且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加强“三方”联系,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

在青少年运动员学习训练过程中,要架起家长、教师、教练三方的沟通桥梁,利用qq、飞信、微信及微博等新媒体,搭建三方沟通的平台,及时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训练和学习,发现有情绪异常时及时沟通,尽量让队员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207

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外比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7)01-0011-01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并对思想政治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二、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共性分析

1.政府高度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世界各国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大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目标,针对德育内容、模式、方法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实验。

美国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国内数十所中小学创立青少年“品质教育”模板。美国教育部还专设“蓝带奖”,每年对为青少年品质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集体予以表彰奖励。各州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所在地中小学试行“道德品质教育”课程。

2.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

世界各国都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设。1994年美国提出了改善学校安全的特别计划。韩国尤其重视对学校周围的网吧进行治理,在学校周围50米处设有“绝对净化区域”标志,即在这一区域内不许开设网吧。

世界各国对校园内部环境建设也独具匠心,力图营造开放灵活的校园内部环境。美国政府鼓励学校修建设施完善的各类体育场馆,并予以大量经费支持。在日本,政府和学校更加重视硬件设施的多功能化,如要求教学楼是框架结构,朝向要坐北朝南。

3.重视社会文化机构和传媒作用

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里,国内外学校往往侧重于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社会文化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介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遍布中国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自2004年以来,我国所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对青少年免费开放,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美国的西点军校通过明确的学术和道德标准以及严格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实现对学生纪律的养成和思想素质的培养,以期实现学生的品学兼优。当前,国内外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都已经无法离开网络、电视、广播等技术传媒工具。因此,国内外学校都十分重视技术手段的运用,包括德育教学。

三、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分析

1.对校园内外环境结合的关注度不同

欧美国家高度重视校园内外环境一致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大影响。校园内外环境的一致性包括两个方面:① 要求课堂教学和环境教育活动之间既要协调又要一致,防止出现相互分离和冲突;②要求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保持一致性,既包括学校与社会在伦理原则和价值观念上的一致性,又包括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感受上的一致性。

但在我国,学生的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往往是相互隔离的,甚至会出现所谓的 “5+2=0”效应,即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每周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容易被2天双休日过程中家庭和社会负面因素影响而消解。

2.对环境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同

近年来,虽然环境育人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但由于传统的说教方式根深蒂固,中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仍然深受影响,这直接导致我国的道德教育存在以下两个特点:①崇尚先贤圣人,认同道德权威;②德育与应试捆绑,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欧美各国则不直接进行道德说教,而是通过文化的载体来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引人们的选择,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也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人生理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审美观念。文化多元化使得时尚文化、影视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等大众文化逐渐进入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成为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文化沃土。

而影视文化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体,日益成为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中消遣娱乐、信息传播及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影视文化由于其直观形象性和丰富多彩的画面而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减少影视文化的消极影响,扩大其积极影响,需要深入分析影视文化的特点。

1.影视文化是一种娱乐性与教育性并存的文化

娱乐性是影视文化的基本特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影视文化往往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可视化媒体将影视文化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对于减轻人们的工作压力、放松心情、丰富业余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育性是指通过影视作品向人们展示健康向上的社会风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及传播先进文化。影视文化的教育性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

2.影视文化是一种兼有现实性与艺术性的文化

影视文化是一种来源于现实而通过艺术化手段展示社会生活的文学表达形式。现实性是指影视作品包含内在的现实根据,是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反映。艺术性是指影视作品往往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而运用一些艺术化手法虚构故事情节。如果将现实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用艺术的形式再现“真实的”历史瞬间,可以带来引入入胜、身临其境的感觉。

3.影视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强渗透性的文化

渗透性就是指影视文化的影响会随着人们对影视作品中的人、情节、场景等的回忆而逐渐进入人们的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这种渗透性符合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影视文化不像学校的教育一样重灌输,当影视作品中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与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相符合时就会引发他们的崇拜、模仿等,可能会给其带来较长时间的影响。

二、影视文化给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载体

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观念和民族认同感。在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的今天,可以通过健康向上的影视作品引导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朝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观看真实反映二战结束后盟军对日本法西斯分子进行正义审判的影片《东京审判》,可以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使他们牢记历史,从而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是青少年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影视作品是青少年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现实的一个窗口。而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是青少年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作为校园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纽带,可以使青少年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了解人际关系,关注我们正在变化的生活,关注改革开放中人们的真实心理。健康向上的影视作品通过客观展现社会现实问题,使得青少年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是塑造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的重要方式

健康向上的影视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积极、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当前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些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更有甚者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自卑心理。而一些国内外优秀影片宣扬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养成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例如影片《阿甘正传》,学生可以体会到智商并不高的阿甘身上诚实、守信、勇敢、真诚、乐观等美德。

4.宣扬功利主义的低俗影视文化会导致青少年学生人文精神和信仰的缺失

由于影视文化具有较强的感官刺激等特点,与青少年学生爆发式的激情和青春期特有的“求异”心理相符合。国内外一些宣扬功利主义的低俗影视作品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导致重功利、讲实惠成为很多学生的人生准则。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导致他们在人生追求上,功利化、世俗化的倾向突出,甚至出现人文精神和信仰的缺失。

5.崇尚暴力的低俗影视文化会淡化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

当前一些影视作品偏离正常的伦理价值,宣扬以暴制暴,主张用暴力解决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矛盾和纷争,还有一些影视作品宣扬黑社会的价值观念,给青少年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学生甚至迷恋自己的影视偶像,渴望有一天能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更有甚者将影视作品中的场景移植到现实生活中,拉帮结派,无视学校规章制度,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三、影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途径

在全球化、网络化的新媒体时代,如何使青少年学生在影视文化的多元空间中建构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关注影视文化对青少年学生在文化观念、审美能力、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努力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影视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阶段,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多元文化相互交织、碰撞、融合,加之西方敌对势力试图通过影视文化等传播途径宣扬并渗透其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青少年学生极易受西方文化等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为指导,以优秀的影视作品为载体,以和谐人格培养为重点,开展高品位、多形式的影视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养人”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指导地位,使青少年学生自觉抵制西方影视文化中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正确面对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冲突,自觉抵制宣扬绝对个人主义的低俗影视文化;要把弘扬民族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抵制低俗影视文化给青少年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识别美丑的能力。

2.积极利用“红色影视”的正面引导,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

“红色影视”具有传播广泛、为人们喜闻乐见等特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国家意志和社会规范,传递着价值观和思想政治信息,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形式陈旧和学生反感等现实,“红色影视文化”具有时代性、艺术性、思想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红色影视作品包含了大量革命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和成长经历,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征,因此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爱,而且革命先烈的感染力、吸引力对于青少年学生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自觉抵制低俗影视文化的侵蚀

针对当前国内外一些低俗影视文化中所表现的崇尚物质享受、提倡奢侈消费及放纵等伦理道德观念对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仅仅通过传统规范和思想教育很难取得实效。因为一些青少年学生不仅羡慕而且渴望能享有那种生活方式及物质条件,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自觉认识和抵制低俗影视文化的侵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之,由于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都受到了影视文化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学会欣赏、鉴别影视文化,并且将影视文化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敏.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3).

第8篇

关键词: 博客 中学思想政治课 教育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旨在对中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网络博客作为一个方便、易用的网络个人表达和交流分享生活的平台,由于具有共享性、超时空性、互动性、随意性等特点而吸引了广泛人群,许多人将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网络博客内容参差不齐,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分辨能力有限,很容易因受到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而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

因此,合理将中学思想政治课和博客结合进行教学,既能够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够引导中学生正确利用博客,促进其身心发展。

一、博客对中学生的影响

有人对博客功能的理解是:“博客可以成为个人媒体、个人网络导航和个人搜索引擎,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要表达出个人思想,不是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博客精神的核心不是自娱自乐,而是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当然,以上描述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网络博客对中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1.博客对中学生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网络博客中的信息丰富多彩,可以使中学生走出书本,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信息,拓展视野。比如浏览文学类博客可以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浏览游记类的博客可以使中学生不出门就了解国内外的名胜古迹,犹如身临其境;浏览政治评论类的博客可以使中学了解当前政治发展动态,引发他们的独立思考,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浏览心理学方面的博客可以使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进行调节,促进自己心理健康发展。此外,网络博客中还有许多与中学学习有关的资料,可以为中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方法、学习思路等的指导,促进他们学习进步。

其次,增进中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展现自我。网络博客既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又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等方式与博主或者其他游客进行交流。中学生既可以通过发表博文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文学功底、思想观点或者交流学习经验,又可以通过合理回复他人与他人展开交流,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

最后,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促进其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步调一致。网络博客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虽然博文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尤其是一些教育学家、社会工作者的文章,既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又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声音,它们对成长中的中学生而言有着灯塔的作用,能带领中学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使自己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2.消极影响

博客的发展给中学生的学习和娱乐增加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网民素质有限,以及青少年自身方面的原因,博客对青少年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不良影响。网络文化垃圾在博客里大量存在,不健康的价值观念容易使青少年把握不住正确的方向,道德意识淡化,他们很容易因为好奇或者寻求刺激对某些不良行为(诸如、反国家、反人类,黄色、暴力等行为)进行模仿,甚至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其次,对青少年的学业、身体产生负面影响。过度沉湎于博客的阅读与撰写、回复活动会浪费中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既不利于其努力学习,又会给其身体、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最后,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认知负担[1]。博客所承载的资源丰富多彩,网络信息千变万化,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还很不完善,经常要在认真思考之后才可以对信息做出合理评价,或者由于信息量大且信息水平参差不齐,要大量阅读之后才可以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些都给中学生带来了认知负担。

二、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评价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主要看其是否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否调动了广大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等。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迎合以上评价标准,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

1.可以改变以往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现实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是在中学阶段多是以说教为主,老师讲解知识点并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通过博客进行教学与讨论,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如实表达出来,有什么问题和老师、同学之间相互探讨,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记忆。

2.博客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境,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课枯燥的说教方式,为情境学习和构建学习提供了土壤,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5・12地震之后轰动一时的“范跑跑事件”进行教学,让学生阅读范美忠的博客,然后展开相关讨论,使理论与情境结合,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

3.真实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结合他们的需要开展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未成年人自己的博客,认真考察未成年人的想法和需要,从而调整教育内容和策略[2]。在现实教学中,碍于面子或教学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学生的真实想法往往得不到真实的表达,他们更愿意通过博客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可以通过浏览他们的博客,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中的疑问与不足,及时加以指导。

4.增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博客互通信息,使家校互动更加灵活便捷,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更及时全面地了解[3],双方共同努力引导孩子成长。

三、利用博客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博客对中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合理利用,就可以扬长避短,既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又能引导中学生合理利用博客。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博客的性质及其作用,使其合理利用博客,不过度依赖,更不沉迷于其中,正确安排阅读、撰写博客与正常网下学习的时间。

第二,要加大对网络博客的监管力度,同时促进“网络博客伦理”的生成[4]。现在的网络活动丰富多彩,人们可以在网络中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由于相应的监管政策、措施还很不完善,就不可避免地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产生许多不合伦理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既扰乱了网络秩序,又对身心发展中的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导向,使他们很容易就误入歧途。因此,健全的关于网络活动的法律法规政策必须及时出台,并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同时在社会中加大网络伦理、网络博客伦理的宣传力度,培养人们正确的伦理价值观,为青少年的发展树立良好榜样。同时也要培养中学生自己的博客伦理观念,即使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网络博客活动秩序,文明发表言论。

第三,开设专门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平台及建立思想政治学科专业化的博客网站和团队[5],由专业人士统一管理。网络博客毕竟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有很多对中学生而言不必要或者不适合,而且要中学生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有益信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专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平台就可以弥补以上情况的不足,使中学生有更充足的学习思想政治时间,而且由专业化博客团队建立的博客必定是顺应中学生身心发展趋势的,能够及时对中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第四,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能因为博客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就忽视课堂教育。课堂仍然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中学生的心智发展不完全,不能很好地分辨是非,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其次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其在现实中应用,要将他们在网上看到的合理的内容应用到现实中去,有很多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再次,教师的课堂教授可以使中学生在博客上看到的东西理论化和系统化,便于他们的认知;最后,课堂讨论可以加深中学生的印象。

第五,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结合。博客教育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学校而言,要加强对中学生正确博客学习观的引导,提供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教学,并开展多项与网络博客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家长而言,要及时监督与引导中学生的网络行为,控制他们的上网时间和所浏览的网站,避免产生上网成瘾等不良行为;同时要观察中学生行为心理发展状况,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双方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而言,要创造良好的中学生网络环境,严格规范网吧建设,禁止未成年人入内,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中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等。

总之,要充分利用网络博客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的便利,将二者结合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石其,刘开源.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的教育应用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129-131.

[2]林贵长.博客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7,(1):9-12.

[3]李洁.中国教育博客的这几年―教育博客研究文献综述[J].中小学电教,2007,(9):16-17.

第9篇

近一时期,中职院校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从中央到省市各级发展纲要在指向一种新的要求,那就是从注重规模转变成注重内涵质量,整体来看,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然而,由于各种内在以及外在因素影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些潜在或显现的问题已浮出水面,大体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一直以来,中职院校的发展可谓百舸争流,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然而在教学思想方面,往往偏重于加强专业和技能教育,而未能理解“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块短板,从表面上看也没有被忽视,但实际上并未达到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思想政治要求。普遍重视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管理学生、塑造学生,而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去循循善诱,真正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淡化了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沉溺于网络的不良影响根据某市网吧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查明:中职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有的学生还查看,极少有学生会做与学习有关的事,从侧面也能够反映中职学生的思想状态,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青少年过于放纵自己,各种不良行为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很多例如,劲关于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张毅淮北卫生学校舞团暴力事件,在这些事件中大多数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息息相关,中职学生因为厌学成性,为了逃避各种现实压力,转而沉溺网络,而导致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3、思想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尤其是国家提出了免学费政策的中专入学政策,确实增加了中职院校的生源,使中职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但同时,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能迅速跟上,师生比例难以达到国家标准,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由班主任或辅导员统一管理,大多数是兼职人员,疲于应付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很难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持续性,效果当然差强人意。

二、提出的主要改进举措

1、更新思想教育观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学生成才的角度来看,中职生能否成才,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一方面,但还取决于是否拥有良好的职业精神等思想品德,尤其是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但新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并不是台上讲多少知识,台下就可以装进多少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是有选择的,思想政治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思想政治体系的过程。

2、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要积极唤醒中职生的主体性意识,结合灌输与引导思想,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中职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可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元化模式。除了思想政治课程外,可以借助其它中职课程教学推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专家论坛、课间对话、专题培训、思想政治黑板报等开展宣传教育[2]。

3、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咨询工作,宣传网络运用的合理途径,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中职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走出自我迷茫、实现自我确认状态和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规避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目的在诊断与防治心理障碍,远离网瘾,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个性倾向,造就健全的人格。

4、强化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修养

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念,将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涉及到千万个家庭,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位孩子周围都有好几位家长在关注,虽然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但我们要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学习、安全、健康,同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让我们教育学生的行为辐射到学生家人中、辐射到社会中。使学校成为社会道德的示范区和辐射源,作为一名教师要率先垂范,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

三、小结

第10篇

摘 要:21世纪的到来,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状态,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事业也在迅速发展,因此探索建立新时期的思想政

>>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论延安时期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启示 浅析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浅析 浅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浅谈高等院校就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式 高等院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等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青年亚文化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微博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探讨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才培养的前提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的应用价值分析 浅谈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的应用价值探讨 浅析新时期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浅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接受机制的优化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课题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7).

[4] 中央“三讲”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371)

[5] 王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习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内涵;关系

中图分类号:D4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38-01

党的十胜利召开,预示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迈向了一个新的征程。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法治观的培养。法治观念的淡薄容易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滋长,近年来频发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增多表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亟待加强法治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法治教育,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常规法律传授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具备较高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根据教育部、司法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针对现代青少年群体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在教育内容上,已经由单纯的品德教育发展到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教育体系。因此,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作为现代大学生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只有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才能保证宏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内容的完整。

二、从外部关系看,二者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

法律与道德,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社会治理和管理的两种职能手段,本身没有阶级性之分。法律在现代社会是通过法治教育来体现的,而道德在现代社会起作用则是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的。人的法治观念需要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才成自觉遵守,而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需要强有力的法制来保障。法律作为社会道德的最底线,高校法治教育必须发挥其德育功能,包括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而我国进行的法治教育又必须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明白社会主义法律区别于资本主义法律的不同之处,明白我国进行的法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以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制教育。在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法律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遵守法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法的起源以及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道德法的成长历程,比如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在经商中的诚实守信、童叟无欺本身就蕴涵着守法的精神实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向广大学生描绘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的重要特征民主法治、是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这本身就蕴涵着法治的精神和要求。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是依赖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先导,法制教育是保障,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三、从内部关系看,二者互相补充,不可偏废

当前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包含了法治教育。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其治理手段绝对不会单一依赖法律或者是道德,必将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和补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公正观和法制观。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相互补充,不可偏废的。要让大学生树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的意识,遇见社会上的违法事件,首先想到的是违反了道德。正所谓法治教育中包含着必然和应然的道德,道德教育中包含着潜在和根本的法律。要让学生树立用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来看待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违法现象。比如某人欠钱不还而被告上法庭,这必定是自身违背了欠债还钱的道德习俗在先;童叟无欺既是美德又是守法,重婚与第三者插足既是缺德又是违法。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必须在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在重视学生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道德素质高、法治观念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2]谭来兴.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5(01):88-91.

[3]卢霖.基于多元文化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

第12篇

关键词:动漫;动漫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运用

动漫文化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视觉文化样式,动漫文化包括动画、漫画、卡通电影以及与动漫形象相关的服装、玩具、文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作为一种文化,动漫不仅具有放松身心的作用,在生动的动漫影像背后还隐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对观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对动漫文化的消费日益增加,动漫文化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的实现手段。

一、利用动漫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势在必行

可以说,青少年已经进入了动漫文化的“空气时代”,即动漫文化犹如空气之于人一样不能离开[1]。几乎每个高校都有与动漫文化相关的社团组织,参与人数与日俱增,广州每年都会有青年搞COSPLAY活动,青年兴趣盎然地扮演他们耳熟能详的漫画人物,大学生们面对动漫文化往往手舞足蹈、争相模仿,极度兴奋,乐在其中――动漫画深远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然而,据“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2]显示: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另有调查表明:中国儿童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有19个是“外国人”,只有“孙悟空”填补了国内空白――与国际动漫产业发展水平相比中国已经落伍了。不少学者十分担忧从小受国外动漫影响的下一代,将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金民卿在其《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中指出,当青少年受众在观看动漫娱乐的同时,其思想观念,文化认同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当“米老鼠”“灌篮高手”影响着青少年的言行,当青少年沉迷于外来动漫时,这种来自青少年的心理愿望在我国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特别是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必然会产生自下而上的冲击力,有可能造成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意识形态的危机。[3]

动漫文化正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文化需求,动漫文化创造技术逐渐为大学生所追捧。动漫产品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文化产品,动漫专业报名者日增,有关大学生的各级动漫文化节、动漫创作大赛和动漫社团的繁荣,反映着大学生群体对动漫文化的需求和依赖。这些都意味着我们利用动漫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势在必行。我国早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国家也有了相关的具体行动,如加大扶持国产动漫政策的出台,利用动漫形式普及一些知识等。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这一手段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这一素质在思想政治工作者身上并没有体现出来。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在动漫文化素质上不对称

新时代大学生是在“动漫空气”里成长起来的,天生对动漫文化有着深远的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前,由于学业繁重和家庭教育等原因被压抑了,无法在思维和行为模式上充分展现。进入大学以后,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生活唤起了这种压抑的解放,使他们可以按照动漫文化去思维和行动。同时,他们又掌握了大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们在校园BBS上看到动漫栏目一般都是讨论最激烈的栏目之一,几乎各大高校每年都有flash制作大赛之类与动漫文化相关的学生活动,甚至有些传统而正式的活动,如开学典礼、运动会开幕式等,也都逐渐成为了大学生展示动漫文化的舞台。这些都表明大学生们在动漫文化素质上有着较高的水平。

而与此不相称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动漫文化素质的严重缺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年龄上与青年学生存在代沟,日常事务繁忙,加之个人生活的现实性,无法像大学生一样倾心于动漫文化,从而在这个大学生极为关注的文化领域里缺乏相应的知识了解、技术训练,有些同志未能够及时把握时代脉搏,思想比较保守,对动漫文化不能认同,甚至视之为洪水猛兽,更无谈运用这个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构成中的动漫文化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素质已被广泛认同,这些素质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然而,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求新的工作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动漫文化的强大影响力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借助于动漫画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塑造各种形象的方式,让这种教育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枯燥的逻辑推演和纯理论灌输,也不再是老生常谈,而是一种乐趣、一种激动人心的、全新的心灵体验;让各种塑造出来的动漫画形式的智者形象、道德形象占据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生活中的指路人,让它们替我们做好教育教学[1]。通过我们的了解,在课堂中,凡是引入动漫画文化进行教学的,哪怕只是几幅哲理漫画,或者与授课内容相关性并非很大的flash,学生的积极性都极大地被调动起来;相反,凡是简单进行冗长的理论灌输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就明显逊之。很多其它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情况也可以就此类推。掌握动漫文化素质应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修炼的素质之一。

1.动漫文化认同感

动漫画以铺张的画面几乎穷尽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所有遐想,以无限幻想化的造型及其无限的想象力穷尽了生活的一切可能,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理想主义的、富于变化的世界系统。这种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认知方式上追求多样性、创新性,而不是一致性、严肃性、刻板性,情感上强烈希望获得新鲜感,在行为模式上,高扬主体性,追求个性化的表现和表达方式,喜欢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充分展现自我;他们敢于尝试新奇事物,不受既定生活模式的束缚,具有较强的冒险冲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看到这些特点的积极一面,着眼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公民,努力取得对大学生的认同感。

2.动漫文化思维

动漫有着形象、感性、非线性等特点,而传统的思维则是知性、理性、线性的,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持有的都是传统的思维方式或者以传统思维方式为主导。1961年,当电视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媒介时,著名的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Boorstin)提出了电视带来的四个社会文化变化,其中的一点就是以传统的理想、理念为主的思维方式被动漫画时代的以形象为主的思维方式取代。这种说法虽有以偏盖全之嫌,但也的确说出了动漫文化下的一个重要的思维特点。生存在动漫文化中的大学生,形象思维特别发达,对动漫画的解读能力特别强,喜欢“画面语言”,而对理论的冗长叙述心存反感,[1]与之相对照的是,传统一代对于动漫画有时表现出的却是无聊和反感,显然无法很好地利用动漫促进自己的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说,动漫画就是一种搞笑文化,快乐主义文化,其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或结果就是制造笑料。作者或导演往往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进行联想式创作,同时故意创造一些滑稽的场景或出人意料的言语制造笑料,令人捧腹。这种搞笑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们的心理取向和行为方式,直接导致了他们活泼、幽默的心理品质以及价值取向。他们对人的评价往往用一个词来表达:“好不好玩”,对事的评价则是“是否有趣”,他们崇尚趣味,摒弃刻板,嘲笑枯燥。[1]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恰恰常被他们认为是反面的典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急需转换一下自己的理性的、古板的思维。

3.动漫文化的知识和创造技术

只有了解才能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动漫的历史、代表人物、主要作品、重要形象,尤其是那些大学生们津津乐道、争相模仿的相关角色和台词,还有他们崇拜的动画大师,这样便可以逐渐和学生形成共同语言,不断接受大学生对动漫文化的态度。

了解和理解只是第一步,如何利用动漫作为教育手段才是我们最终要做的。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制作动漫的相关技术。如我们要在教育教学时应用动画,Flas和GIF动画比较实用和易做,就需要掌握Flash、Photoshop等软件工具。3DMAX和MAYA是制作3D动画用的,只是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也应该深入地学习。当然,为了使我们制作的动漫有较高的质量,更好地为大学生们所接受,我们还应该学习相应的美术知识,如色彩知识、造型技巧等。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动画,利用一些大学生喜爱的动漫产品,进行一些剪辑,为我所用,也是不错的方法,这就还须学习一定的影音剪辑知识和技巧等。

4.动漫文化运用意识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从认同动漫文化,到形成动漫思维,再到掌握一定的动漫文化创造知识和技术,并不意味着就能时刻想着如何将自己的教育内容合理地动漫化,这也是一个意志性的过程,中间应该还有夹杂着畏难情绪。动漫作品的制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做动漫很辛苦,很花时间,还可能不被教育对象认可。但是,熟能生巧,只要我们形成运用动漫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并且经常性地运用它,就会不断地使动漫文化素质在学和用上不断相互促进。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动漫文化素质的培养

一项新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习主体具有主动性和强大的毅力,动漫文化素质也一样,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许不是每位成员都具备此项天赋,高校则需要考虑团队结构的打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作出相应的考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培养动漫文化素质

1.主动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当前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推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包括网络在内的教育技术的更新、道德观和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等问题的出现,对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提出了更加现实而迫切的要求。从现在的情况看,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把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学习型”在时下是非常时髦的提法,这就要求教师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手段,寻求新的途径,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动漫文化素质的培养,至少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造型、色彩、文化创意等可能以前从不接触的知识。

2.主动贴近动漫文化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提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教学观。在这个新的教学观中,包含着深刻、系统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作为直接从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只有认真领会,并在实践中切实贯彻,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动漫文化是一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理由不主动贴近动漫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着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动漫画,积极向年轻的同志靠拢,向大学生们靠拢,甚至向自己的孩子靠拢,主动接受动漫文化的熏染。

3.主动运用动漫文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欣赏动漫画的同时要想着它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教育元素,如何为我所用;在施教前就想着如何采用动漫的形式将自己要讲的重要观点表现出来,争取每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都能有动漫文化的因素在其中。

(二)高校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动漫文化素质的培养

动漫文化深为大学生群体所喜爱,高校自然对此也不能视而不见,老守着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否则必然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无法达到客观要求和主观需要。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动漫文化素质的培养,以期事半功倍。

1.加强动漫文化知识和技术培训

要通过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动漫文化知识和技术培训,使他们在思想上重视这种手段和方法,使他们逐渐形成动漫文化思维,使他们慢慢认同学生的动漫文化,使他们逐渐掌握并利用这种手段和方法开展工作的技能。

2.打造具备动漫文化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团队

由于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条件不同,加之各高校资源有限制,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动漫文化知识和技术培训的机会,不是所有人经过培训就能够很高的掌握它,所以,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调整队伍结构的思路入手,形成一支支至少包含一名熟谙动漫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资源共享,在成员组织中相互影响,逐渐形成动漫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贺佃奎,曾学龙.“动漫画一代”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审关

渗透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2]崔文杰.动漫产业的盈利模式与政策选择――以大连市动漫

产业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2

[3]金民卿著.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