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修技术就业前景

汽修技术就业前景

时间:2023-08-03 17:2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修技术就业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修技术就业前景

第1篇

1、医药专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2、同声传译专业,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3、水利专业,水利专业毕业生就业目前不大理想,各专业冷热不均。但水利事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好,随着三峡工程等一批大的水利工程上马,水利及其相关的一些专业需求量明显增加。由于水利与电力、环保等部门的联系比较紧密,因此也有很多人到系统外就业。

4、能源、交通专业,在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中,能源、交通行业占了很大比例,各大煤矿、油田、气田需要大量人才,这是吸纳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5、建筑专业,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中高级人才十分缺乏,亟需补充。近年来建筑类、土建类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一直名列前几位,尤其是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受欢迎。

6、外语专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会与年俱增,今后几年这类人才也会保持较高的需求量。非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东欧和亚非的一些小语种,除韩(朝)语、阿拉伯语基本持平外,其他语种就业都较为困难。

7、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10年内将持续走俏。特别是在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移动通信、电子消费品生产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网络通信、网络保密研究、可视电话、图像传输、军事通信等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但是该专业对人才需求层次较高,专科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8、农林类专业,这几年,农林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在农林类各专业中,社会需求量大小不一。目前需求较多的有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设计与制造、森林道路与桥梁、园林、林产化工等专业;需求量较小的有农学、桑学、茶学、植物等。

9、汽车维修专业,目前,国内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普遍偏低,总体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我国目前技术工人队伍结构中,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仅为4:8:31:57,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23:49:17,显然,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短缺情况十分严重。其中尤其以汽修、数控等热门专业为代表,被称为高级蓝领的高级技工已经成为稀缺资源,高级蓝领出现断层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从这一系列数据看来,学习好汽修,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10、外贸专业,这些年,外贸专业已远不如前几年热门。但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随着专业结构的调整,招生规模的控制,外贸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是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消除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农村职校 汽修专业 联合办学 作用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连年激增,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社会急需大批汽车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我校为适应市场发展,在2007年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由于农村职校办学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双师型师资缺乏 、设备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专业招生陷入困境。2009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机制之后,我校与当地一家技术力量雄厚的汽车维修企业达成共识,学校与企业联办学,企业直接参与汽修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深度合作。实行校企联办后,汽修专业迅速成长,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成效显著。

我校汽修专业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为:学校利用企业的影响力、技师资源,促进招生、师资培训和教学实训等工作;企业利用学校场地、生源,解决人力资源后备、员工培训和企业发展等问题。双方共同招生,协同教学和管理等,学校请企业技师指导专业课教学与实训,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开办维修车间,接纳学生见习和实训,学生的实训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校、企、生三赢。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试论校企联合办学在农村职校汽修专业中的作用:

一、校企联合办学带动汽修专业招生

学生是学校的核心,因此招生工作是职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普通高中不断扩招,而且社会对职校有惯常疑虑,许多农村职校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在此情势下,我校汽修专业以“以就业带动招生”和“以出口带动入口”为招生指导思想,学校招生工作人员与合作企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采取一系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共同开展招生工作:1.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汽修专业在师资培训、实验实训建设、经费投入、见习与就业等方面的政策;2.宣传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闭门造车,根据市场的需求、用工单位的需求来设置;3.在教学管理上不墨守成规,突出校企合作的优势,深入企业调研,根据岗位需要、技术需要、管理需要来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4.在专业课授课上充分利用企业中技术精湛的技师力量现场教学,实车实训;5.在学校管理上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企业用工的标准规范学生的言行;6.邀请学生和家长到学校和企业现场观摩,展现实验、实训设施,介绍专业就业前景;7.除开设专业普通班外,还开设专业特色班如企业班、经管班等,同时根据企业用人计划提前运作、策划,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实行有选择的“订单培养,定向就业”计划。以上七项措施,有效打消了学生和家长担心学不到有用知识、掌握不了有效技能、发愁毕业以后的就业门路等疑虑。通过校企双方努力,我校汽修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合作招生使学校与企业都获得了双赢,学校利用企业(包括技师)的影响力破解“招生难”问题,企业结合自身需要吸纳了高素质人才,同时充分储备了技术工人,消除了“招工难”的后顾之忧,另外,企业还能减少员工再培训环节,节约了资金开支。

二、校企联合办学对汽修专业师资力量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农村职校汽修专业不少教师由其他类型教师通过转岗培训转型而来,他们虽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专业知识,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方法的能力,能够胜任课堂管理和理论教学等工作,却缺乏相应专业岗位上的工作经历,传授复杂的专业技能显得有些困难,理论教学课时远多于实践教学课时,造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只懂理论,缺乏操作能力,最终形成薄弱的师资与专业授课不相适应的矛盾。校企联合就可以解决这个瓶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第一,我校在课时安排、教材选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征求并采纳合作企业技师的有益意见;第二,邀请企业技师上技能实训课,教师跟班观摩并配合上课,从中吸收技师技术与经验;第三,校企双方共同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学校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送至企业培训学习,邀请企业专家培训授课,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学水平,逐步促进职校汽修专业师资技师化,打造一支“双师型”队伍。

三、校企联合办学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汽车企业与维修行业的飞速发展,行业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广泛应用,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车载诊断系统等在汽车上的普及,客观上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职业教学和实训“三段式”(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在校企合作这一框架下,我校汽修专业和企业密切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实现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校企双方整合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由理论或实训教师共同进行现场教学、现场管理、现场模拟、现场动手,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性质,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在这种教学合作模式下,对师生都有促进作用:在学生方面,这种模式既解决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短板,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真正体验企业环境,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定位。这种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施教的形式,从根本上解决“学职业的不职业,学技能的动手难”问题;在教师方面,教师能够边教边学,可以不断收集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现场教学的总结和对资料的整合,把结论(成果)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进行研究、修改,形成一套完整翔实的教学心得和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四、校企联合办学在汽修专业技能实训中的作用

目前,多数农村职校的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实训基地需要高投入,二是一些学校教学重理论、轻技能,缺乏“双师型”师资,为此,我校汽修专业力求 “以实训带动质量” “以质量促进发展”,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实践实训教学和教师培训,弥补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不足,汽修课程大大增加了实训含量。一方面,学校把企业的技能系列和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糅合在一起,使以技能为中心的体系与行业的岗位体系相吻合,让教学有依据,以岗位为目标,突出就业导向性;另一方面,学校还根据汽修专业特点,通过查阅维修合作企业的台账统计,归纳出频率高、最需要掌握的维修技能,据此提出职校重点技能和核心实训项目,依据典型车型维修手册,列出每个实训项目的技能规范,制定操作流程,结合专业教师与维修技师意见,总结出在实训中规范化传授技能的新方式。此外,学生通过在合作企业中学习与实训,不但能够迅速把自己学到的部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达到锻炼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目的,还能有机会融入企业,体验企业的生活,感受企业的环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优良作风,为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合适的岗位做铺垫。

综上所述,农村职校汽修专业引进的校企联合办学,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最终实现校企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技能”三赢。

【参考文献】

[1]曾俊香. 关于县职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广西教育,2009(7C).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自主研发的汽车产量逐年增加,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也得到了广泛使用,这就促进了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汽车维修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中职学校主要培养适应生产、经营、服务等行业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中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深度优化和改革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完善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体系,从而为汽车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职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形式,老师主要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性很差。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偏差,而汽修专业理论又往往比较深奥抽象,因此板书加图片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清晰的概念和认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在课外的实训阶段,不明白零部件的构造结构和相互联系,更不能理解其各自的作用原理,这样自然无法掌握维修技能。

(二)教师教学素质偏低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较综合的专业,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既需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来看中职学校大部分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还达不到要求。中职教师还沿用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是以教材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在实践操作中也是按照操作流程,机械式的教学,不能够充分利用操作技能和时间经验对学生进行灵活性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汽车维修包含机修、电工、车身饭金修复、喷涂等子工种,而且每个工种既可以独立、又存在相互联系,从培训的角度来说,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所有科目的培训。而学生和家长普遍希望学到更加全面的技术。学校在开设课程时为了满足学生及家长的要求,在开设课程时强调“多”而忽视“精”,教学内容过于繁杂,造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四)教学未与社会实际结合

传统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过于陈旧,没有与当今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需求,以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难以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生产需求,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太弱,择业面窄。

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在课堂上老师纪要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要演示汽车部分零部件的拆装;车间实训时,既传授学生组装机械的技术,也能讲解知识原理,理论与实训同步并进,教材与实验设备两手抓。例如,当教师讲解汽车底盘构造时,可以先在课堂上结合平面图形让学生对其组成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带领学生观察实验室的汽车底盘,使其加深印象,接下来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底盘的构造与运动形态,指导学生分解结构,使其对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各零部件的相互配合运动关系形成直观认识,课堂结束后,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的零部件构造与各自作用,还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加强师资建设是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师资建设,就要对教师进行更专业化的培训,对教师进行丰富的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定期安排时间让教师去汽车维修车间进行参观实习,从而积累实践经验,建立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调整专业课程

对中职院校来说,汽车维修专业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一线维修技术人员,一切教学都应该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开展,以此为导向调整当前的课程设置。中职院校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对该专业现有学科删繁就简,空泛而毫不实用的基础学科,陈旧落后的理论学科,与教学目标联系较少的课程,这些都要全部删除或尽量减少学时安排,将大部分学时留给最新行业知识与专业技术。

(四)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

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中职院校需高度关注市场动态,切实掌握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生就学习什么技能,以此为标准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训课,要通过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其今后自然过渡到工作状态。中职学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案,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经理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让学生去企业的车间进行实践学习,真正接触到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全过程。

三、结束语

面对社会对汽修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院校的汽车维修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更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集合,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还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专业技术更强的汽修人才,推动汽车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英富.关于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5,02:233.

第4篇

在汽车市场占用率不断提高的今天,各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前景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对汽车电器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旺盛,但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却远远不能适宜市场需求,究其原因是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1职汽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讲授时,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只有挂图或是简单的教具,无法将具体器件的结构看清看懂,尤其是在起动机、点火部分等。往往要等到下一个教学周期才能进行实践教学,而之前所学的一些皮毛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也所剩无几了。

大部分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理论性也过强。以点火系统为例,现在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车上都采用的是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而大部分的教材中还依然是以机械控制为主,并且内容多偏重于对汽车点火过程的原理分析,忽略了对结构的介绍以及对故障的分析,对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没太大的实践意义。

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其他阶段的学生强,但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在实训过程中通常是以某部分的工作原理为主线或以某具体故障为引导,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不足,实训时只知道要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无法触类旁通、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

2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从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一般都会从事一线装配工作,少数会选择汽车维修。结合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特定车型,并有目的性的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如对电源系统,蓄电池部分可忽略蓄电池内部结构,强化蓄电池的拆装以及故障判断;发电机则应将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起动系统中,起动机是属于汽车上比较贵重的元器件。因此在汽车起动的时候不能连续起动,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起动机又不工作,所以必须按照各种不同情况对起动机的结构、工作特点、故障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尤其是平时的维护方面。除了传统的几个电器系统之外,还应将空调添加到电器系统中。因为现代汽车基本上都装备有空调,在实际工作中过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对空调进行维护维修等,学生必须了解空调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知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设置日常生活中关于汽车电器故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边放置了一晚,第二天汽车却无法起动,经检查是因为蓄电池电量不充足,请问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讲解完蓄电池这一部分内容后让根据所学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至全国各地,有来至城市的也有来至农村的。城市的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的对汽车电器有一定的了解,而农村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汽车电器这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对待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城市的学生,为了保持他们学习汽车电器的兴趣,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些关于汽车电器前沿的知识、电器发展的走向以及分类模块等,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汽车电器的了解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试着解决,通常城市的学生更愿意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积极性,在他们自己探索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使他们的知识面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也无形中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农村的学生,可全方位的向学生介绍汽车电器的发展历史,向学生展示汽车电器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学习汽车电器知识的欲望。

评价体系多元化主要是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几个方面来体现。构建中职生评价体系需要遵循指导性原则。我们在构建中职生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坚持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一些调查问卷和测评试卷得出的数据与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老师的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方能得到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评价结果。

在课堂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有组长和成员组成。对学生只是掌握情况的评价以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员互评、自我测评组成,并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两个模块,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双元制作为教学实体,是指工厂、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学徒――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从教学上看,并不能简单地将工厂、企业的实训工作说成是纯粹的操作,也不能将职业学校的课程看成完全是理论学习;而是两者有一定程度上的交叉,在企业、工厂中除了培训岗位、教学实训车间外,还有实训指导教室;在职业学校除了理论教室、实验教室外,还有作为理论教室补充的实训演示车间。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在发电机发电不良,点火系统电压不稳等理论问题不得兼顾的情况下,企业内的实训教师应当根据需要加以补充,这时就必须在企业内上实训指导课。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应当知道哪些方面是无法在企业实训车间所能学到的,并应带领学生进实验室,或学校的实训演示车间加以实验或演示。

第5篇

(一)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特征

1.显著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直接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建设服务,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职业教育明显的特色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三个方面。因此,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就会打上职业性的烙印。

2.鲜明的时代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要求职业学校始终与社会经济相伴发展,决定了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时代性特别明显。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赋予校园文化新的内容,如竞争意识、效益观念、谋生创业、诚实守信等。

3.突出的开放性

职业学校必须秉承教育的开放性,在办学任务与要求方面贴近市场设置专业,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必须是开放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在一个开放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氛围中进行建构。

(二)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本课题组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对传统的校园文化内容进行整合改造,研究确立了从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成长规律来设计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创新提出了构建金字塔式校园文化体系,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成人”的校园文化内容,简称为基础文化平台。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是具有共性的文化平台,是校园文化结构的底层和基石,是校园文化体系的第一个层次,如诚信、团结协作、勤奋刻苦等文化品质的培养。

2.培养“成才(做技能型人才)”的校园文化内容,简称专业文化平台。这体现的是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文化,是与专业及岗位紧密结合的文化,如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及安全、质量、效益、成本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个性文化建设,这是校园文化体系的第二个层次。

3.培养“成功”的校园文化内容,简称发展提升平台。如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和复合式综合能力,达到培养特色人才和具有“企业家”精神人才的文化高度,这是校园文化的第三个层次。

二、校企共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试验

(一)基础文化平台建设

校企共建校园文化团队经过调查发现,企业要求员工的综合素养排名中,靠前的是勤劳、责任、团结、沟通等素养,而技能反而排在后面,企业重视的是学生基本素养,因此,课题组把培养学生“成人”的基础文化放在首位来建设。通过校园精神理念引领、德育管理规范、社团活动推动来建设基础文化平台。

1.融入企业精神,共建校园理念文化。研究团队对企业的价值观进行分类归纳、内化吸收,开发研究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学校顶层价值观,形成了职业学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如江阴中专树立为幸福人生奠基、为企业发展加油的办学宗旨。

2.强化综合素养,建设积极德育体系。通过德育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江阴中专进行了创建积极德育的实践:积极的校园文化陶冶人――文化育德;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人――行为铸德;丰富的知识学习滋养人――知识养德;艰苦的技能劳动磨练人――劳动砺德。

3.拓展隐性课堂,共建校园社团文化。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江阴中专校注重社团建设,组建了书画社、摄影社、九狮队等二十多个文艺社团,成立了义务磨刀队、文明志愿者队、校园协警队、礼仪队等近百个志愿服务队。

(二)专业文化平台建设

1.营造专业文化环境。职业学校的专业环境建设要具有职业特色,必须引进企业文化,课题组从校园环境、系部环境、教室环境和实习环境四个层次来布置专业环境文化。在校园里,设立企业灯箱宣传牌,将校企共建单位的企业精神、管理理念、价值追求等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在系部,各专业设立专业文化长廊,有针对性介绍本系及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发展历史、就业前景以及合作的企业等;在教室和实习车间体现企业行为规范文化的各种标语、警句、规范和体现教学要求的项目化训练图解、技能训练的“名师标兵”剪影镶贴其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着企业文化熏陶。

2.企业参与教学。学校每学期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专业设置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听取企业意见。在课程改革方面,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在学生教学实习方面,课题组运用企业管理中的9S管理方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节约、安全、服务、满意、素养)。9S管理是强化学生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培养,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及高技能人才进课堂兼任学校教师。学校也开办了“企业课程选修班”,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企业规范、劳动纪律、安全生产要领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操、劳动纪律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思想基础。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仍旧属于学校教学的延伸,为加强管理,学校聘请大型企业内退或退休的基层和中层管理干部组成顶岗实习管理队伍进行现场管理。江阴中专在实践中摸索出“五员共管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管理,弥补了顶岗实习的管理真空。

3.校企合作办学。为加深校企合作,体现浓郁的企业文化,学校与企业联姻,先后与江阴华联、江阴国购、江阴华地、洪腾液压等企业签订协议,组建了相关企业冠名班,实现了技能人才招生、培养、就业的定向化,达到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目标。引厂入校,校企合作办学是现在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课题组积极探索这种办学模式,江阴中专与江阴联合汽车修理厂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资金和设备,建成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投资500多万元的校中厂。汽修厂除对外营业外,同时为学生的实习、创业提供平台,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教学,毕业学生择优录用,实现实习、就业零距离。

4.校企合作培养师资。课题组制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每位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另外还制订了“访问工程师”计划,即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跟随企业工程师进行3~6个月的工程实践锻炼或参与企业科研项目,近似于挂职顶岗。教务处、实训处与相关系部加强教师访问期间的业务管理及考核,将“访问工程师”经历作为专任专业教师评聘职务的必要条件。

(三)发展提升平台建设试验

1.创业教育“上课学专业,下课学创业”,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或具有创业特长的同学,学校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通过创办创业园、创业开放日等,由对内(学生)营业逐步转向对外(社会)营业,创设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目前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都设立有创业项目,江阴中专校实体创业项目25个,淘宝网注册项目5个。

2.创新能力是具有“企业家精神”员工的重要特征。课题组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企业的技术配合下,积极开展和参加各级创新大赛,成绩名列全省职业院校创新大赛前茅。

3.复合能力提升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题组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以及开办长电班等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研究成果

1.完善了校园文化体系

课题组成员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对校园文化内容的分类方法,重新整合,创新设计了基础文化平台专业文化平台发展提升平台的三级校园文化平台的内容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体系建设。

2.深化了校企合作内涵

校企合作往往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不平衡现象,合作层次也比较低,从最初的“学校送人”“企业选人”到企业能参与专业建设、提供实习基地等。虽然校企合作的力度在逐步加强,但企业共建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还不明显。本课题组以文化搭桥,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加以改造,让企业共同参与文化建设,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层次,调动了企业的参与热情,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3.加速了师生专业成长

学校的一切改革和研究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课题组构建的基础文化平台专业文化平台特色文化平台体系,符合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发展规律,培养的学生综合素养好,专业扎实,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4.提升了学校办学声誉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办学成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12年学校成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获得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四、研究反思与政策建议

研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还不强,后续研究要由点及面,加大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的覆盖面。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还不高,后续研究要寻求支点,激发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