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

时间:2023-08-03 17:2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1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综合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123-02

一、当前地理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人文主义精神

由于我国教育系统规模庞大、各层级教育水平良莠不齐,从而导致了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缺乏必要的人文主义精神就是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地理教学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大属性,忽视其中的任一方面都会造成地理教学的“跛腿”现象。

(一)地理学科定位的“边缘化”致其缺乏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一直被视为边缘性学科,不论是在中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地理学科的地位常常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不仅学生自身对其不加重视,久而久之一些地理教师也产生了消极的观念,认为地理教学只是其他学科的“补充”。这显然会进一步影响到地理教学的质量。部分地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仅仅是应付一下,觉得只要是完成了课堂任务就一切OK了。在这种消极的观念之下,将地理教学融入人文主义的精神也就成了空谈。

(二)教学内容分离导致缺乏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的分离一般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人为分割上,具体体现有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与学生的生活相分离;(2)教学内容的编排使得地理教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分离。就其实质而言,上述两个问题均与地理教师的教学技巧相对缺乏有关。第一个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地理无用论”等负面看法。认为地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没用什么大的用处。第二个问题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对地理学习提不起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容易造成地理教学缺乏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一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这同样会造成地理教学缺乏融入人文精神的动力。其原因在于,现有评价体系往往从教学量和学生课业成绩人手,难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衡量。即便在高等教育层次,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很少涉及到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显然,这种并不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很难促使地理教师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从而导致地理教学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

(四)地理教学虽形式多样,但实质单一

随着我国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也开始得到提倡。例如,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诸多教学方法开始被大量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但是,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虽然看似丰富,但往往空有其形,未见其神。传统的灌输式地理教学方法仍在课堂教学中大行其道。显然,这种形式多样但实质单一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体化,阻碍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二、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地理教学中的应有之义。地理知识不仅仅在于讲述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的组成、结构、发展与变化规律,同时也在于阐明人类活动对自然施加的种种影响及其所带来的后果。例如,滥砍滥伐和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退化,进而造成荒漠化和漫天飞沙。结合近年来肆虐的沙尘暴天气,这种融入了人文关怀的地理教学方法显然更贴近现实,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不管人类如何进步,都必然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尊重自然,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在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也不要凌驾于自然之上,无休止的掠夺和破坏自然。

(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资源价值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把各地域的环境及资源呈现给学生,结合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为学生培养一种保护环境及珍惜资源的意识。通过对美丽的自然地理教学,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联想。我们知道,美丽的自然是需要人类维持的,结合现在破坏性开发,为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环境保护的意识。另外,地理课堂上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关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资源价值观。

(三)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操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自然地理知识,更是传递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呈现出中国幅员辽阔的壮丽河山,并且地理教师将各地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传统习俗等等人文知识穿来后,可以树立起学生的爱国情操及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亦可以了解到自己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值得每一个人自豪与骄傲。因此,地理教学融合人文精神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操。另外,这种融合了人文精神的地理教学方法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地理教学的授课质量。

三、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完整的人文关怀教育目标

如前所述,当前地理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认识存在偏差。须知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自然地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灵魂,实现人格魅力的提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地理教学体现人文精神的前提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完整的人文关怀教育目标。在地理教学中,应首先充分挖掘教材,感悟教材中隐含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循序渐进的渗透。在此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由教材内走向教材外,引导学生发掘地理学习中的丰富人文素材。坚持将地理教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强调科学与人文两大目标共同推进。

(二)地理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执行者。要更好地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就要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师的业务素养。这主要涉及到至少三个方面的内容:(1)地理教师自身首先应当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能力,才可能更好地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2)地理教师应当能够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掘地理学习中所蕴含的人文意义。(3)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最终需要教师有融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三)完善地理教学的评价体系

无论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还是高校地理教学,完善相关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保障。可行的方法是,在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纳入到评价指标中。可以采用学生打分法、教学评比法等方式,对地理教学的“科学”与“人文”两大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考评。当然,考虑到教学内容和质量等方面事实上是较为难以量化的,因此完善地理教学的评价体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优化和完善。

(四)采用合理的地理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主义精神,还要摒弃那些形式多样但实质单一的教学手段,采用合理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进行气候类型分类时,不仅可以把这些气候一一列举出来,而且还可以把与这些气候相关的代表性区域也罗列出来,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加深对气候带及气候类型的理解。然后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国家或地区给学生讲解,并把当地的自然景观及风土人情也穿来。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兴趣,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融入到了教学过程中。

第2篇

高职地理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队伍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改进高职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各大高职院校都采取了相关措施对高职地理进行教学改革,其中乡土地理教学以期独特的优势成为高职地理教改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高职地理教改中乡土地理教学的措施和方法对高职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土地理教学对高职地理教改的重要意义

1.乡土地理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乡土地理教学能够将高职地理教材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能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由理论结合到实际,容易让学生对地理产生亲切感。其次,基于学生身边实际地理现象发展起来的乡土地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2.乡土地理能够深化高职地理教改

首先,乡土地理教学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于教学内容都是学生比较熟知、了解的知识,学生很容易会对地理学习产生好感,能够自觉地开展学习过程。其次,组织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也是乡土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并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乡土地理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职地理教改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乡土地理的教学特点能够很好的达到这一要求。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于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地理教改实施乡土地理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科学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科学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是指要根据高职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目前高职地理教学使用的教材具有难度大、要求高、知识理论性强的特点,不太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地理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将过于抽象的知识和学生未来职业中很少运用的知识剥离出来,将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提高的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编入教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2.大力推行探究教学方法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讲授法一直是高职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信息传递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大力推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而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能够为探究式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情境。教师要善于运用乡土教学内容巧妙进行情境设置、假设提问等探究教学过程,要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探究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

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多彩,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教材,开展以下课堂教学形式。首先,根据乡土地理教材可以设计讨论式教学,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就某个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分组,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的发挥指导者角色,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当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环节进行总结,促进综合性知识的形成。其次,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可以通过论题的形式,开展论文式教学,对于某些比较简单的地理知识,如“区域地理资源基本情况”等,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简单论题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论文写作,自主完成教学过程。最后,教师也可以将乡土地理内容作为辩题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例如“你认为南方和北方的地理环境哪个更好一些?”,通过这样的辩题让学生自己组织素材,从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辩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3篇

【摘要】将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合理应用于地理教学,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素养的综合提升,又有利于学生学法技巧的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键词】地理教学;不同学科

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为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它既包括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包括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相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非但达不到发展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至关重要。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首先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联系、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要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与地理教学内容、过程及其整体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为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打好理论基础。其次,地理教学中选用合适的地理教学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地理教学目的任务。二是注意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形式。三是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四是结合地理教师自身特点。五是顾及学校的设备条件。六是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合理结合。常见的地理教学方法中,有以注重语言信息的传递为主的方法,也有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还有以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只注重在地理本学科内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对于高中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方法交叉探究较少。今在此对于不同的学科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上的应用作简单论述,这里的方法只是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细小的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主要应用于教学的导入、内容的承转、以及一些重难点知识在的突破上。地理作为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够把其它学科的知识恰当地应用于课堂,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运用于地理的教学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习的情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益处。下面用一些例子就这些方法(内容)在一堂课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一、课程的导入(语文、音乐)

诗歌、歌曲、影像资料的处理。尤其是多媒体的应用,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无声的教材内容让学生很自然地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例如:学习中国地理“长江”一节时,先播放一曲《长江之歌》,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意境中,激发了学习长江的兴趣。然后,将长江繁忙航运图像和《长江三峡》的录像播放给学生,这时教师配音朗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学生对长江航运的黄金水道,三峡的滩险、流急的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然后提问:长江为何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这样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比如,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用多媒体手段将铁路干线以移动的方式逐渐闪现最后显示展现出四纵三横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用闪烁的方法显示,这样通过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数学等各科)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思想方法渗透在各学科中,数学思维方法若能很好地利用在抽象的地理思维领域,对抽象地理事物的理解、掌握及应用上帮助极大。1.坐标系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时,可用数学坐标图来代替语言描述。如图1,该图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图中横轴为纬度,纵轴为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反映了夏季日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直接得出这一规律: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进一步还可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最大(90°),向南北两侧递减。类似的图在中学地理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冬季(或夏季)气压沿经(纬)线的分布曲线,大洋表层盐度、温度与纬度的关系曲线,人口增长曲线等,这些图能精确地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习时,教师应借助这些图像,将地理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讲透彻。又如,在学气的垂直分层时,可将课本上的气温的垂直分布图看作是一条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函数关系曲线,将这一复杂的曲线划分为若干单调区间,每一区间就是一层大气(图2),图中有两个单调递减区间,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它们分别是对流层和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因为其温度变化规律一样,所以空气运动都以上升为主,另两个单调递增区间分别为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数轴应用数轴表示地球经度分布和时区分布,使复杂的空间思维简单化,这也是许多地理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如图3,数轴中点为0°,往东为东经度,往西为西经度,学生在解题时应先找出0°经线,再作其他经线排列,学生对此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解题中,还有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学生常常在180°附近的经度分布上出现错误判断。因此我们在用数轴表示经度分布时应补充图4,数轴中点为180°,往东为西经度,往西为东经度,这一表示相对图3,属于逆向思维,是很多学生对180°经线东、西经分布易错之处。将图3与图4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解题时遇到低数字经度区就用图3解,遇到高数字经度区就用图4解。3.地球学好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球体,对于学生掌握地球的各种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对晨昏线的理解、经线和纬线的正确理解,时区的掌握,以及其它一些复杂的地理计算问题的解答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地球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4.专题归纳专题归纳是高中各科进行复习时比较常用的方法,其中又以历史学科对此方法应用最为广泛。历史复习中的专题归纳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专题的主题进行,便于学生记忆,没有更多的涉及其它的内容。地理复习中的专题归纳有章节的归纳,也有专门知识点的归纳。比如,以图表的方式对高一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进行归纳。这样的归纳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

三、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因此,在正确的对这些方法进行迁移应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我们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于地理的教学,如果选用,这种方法是提高了学生对相应地理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是起到别的作用。所选用的方法或内容相对于以前的教学是否有提高,比如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了,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或者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变得模糊不清。教师对教学的感受上,是教学时更加容易,还是变得困难。

作者:欧阳林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清楚的看到,不仅仅提升了高中学生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不断的完善和巩固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让高中生在案例中温习和巩固已经学习的地理知识,同时还能够不断的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笔者结合现实的教学实践,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并提出了自己对于案例教学法的一些思考,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地理教学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最早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使用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至今己有近一

百五十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中,案例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企业

管理领域,其相关内容和经验体系日趋完善,并逐渐在广阔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而案例

教学方法开始应用于普通教育学领域则是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虽然该方法在教育学中

的运用不及在法学界、管理学界等领域运用的成熟,但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尝试越来越多,

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对案例教学方法投入了极大地兴趣与热情。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能够更好的吸引高中学生将自身的兴趣点投入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当中。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从这里来看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到学生面前,不仅仅给学生一种真实感觉,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更好的实现既定的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首先,改变地理教师过去的教学理念,转变以往教师为主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要想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于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的教育,只有他们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够有效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为积极主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真正的转变教学思维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建立的一种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不断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这种平等的关系应用到对于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其次,需要将高中地理教学引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实物化,针对高中地理当中有些是涉及到学生生活所在地区的内容,针对这样的内容的教学教师应该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到田野当中让他们真正的来感受这种地理现象给学生带来的直接感觉。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到城市里面来亲身体会城市功能的分区,这样的话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自身的掌握可以让学生们亲自体会到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意义所在。通过这种实物性的讲解学生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当中就可以将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特色展示到学生面前来,让学生真真正正的认识到城市分区功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由于这些内容很实际,学生都有兴趣,发言的积极性较高,思维也比较活跃。通过讨论,很容易得出功能分区的概念和意义。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一些大型的地理知识和那些不容易在教室里面和校外展示给学生的案例,以多媒体的形式来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这样的话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来欣赏到地理知识,还能够通过欣赏这些高中地理知识的案例,来感受到高中地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将高中地理教材中所提及到的台风、干旱、暴雪等气象灾害和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过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对于这些自然灾害的爆发形式以及破坏的程度都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些生动的影像资料不仅仅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些地理现象的内在机理,从而将高中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有效的联系到一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案例教学内容,将这些案例真实有效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地理知识当中案例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所在。同时成功的把学生引入到案例创设的情境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他们强烈需求进一步对案例呈现问题的探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这里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上面的提升。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案例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且还需要学生积极和有效的配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才能够真正的将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许应鹏;高中地理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盘吉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6期

[3]韩金荣;基于中学生地理空间素养培育的GE运用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低谷状态;突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18-01

近些年来,初中地理教育受到了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与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使得教学水平持续处在低谷状态。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的课时、师资及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初中阶段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的学生没有学会经纬度的判读、实地距离的量算以及方位的判断等实用技能,没有对基本的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可见,初中地理教学是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急需突破的薄弱环节。本文将围绕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浅谈以下几点: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融入情感教育

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过于看重知识目标,而对情感目标有所忽视。非地理专业的地理任课教师一般都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般都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没有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他们主要的学习驱动力还是愉悦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甚至是对教师的好感。假如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他们也就不会喜欢地理,也就无法学好地理。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指的是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愉悦。让课堂中充满欢声笑语,需要教师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由于年龄差异会导致师生间存在一定的“代沟”,部分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萌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能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教师应该更多的考虑怎样让自己的心理年龄更加年轻化、怎样更好地适应学生、怎样和学生产生“共鸣”。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会让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乐于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愉快”。

二、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地理教学方面,地理知识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广泛,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渠道。所以,地理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以往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师生互动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既包括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社区、网络和野外的“课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组织起来亲身经历这些过程,如开展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及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并且要注意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如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们都开始议论纷纷。

三、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

长期以来,很多学校的初中地理课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常常在地理教学中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引入新课一般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外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枯燥的看书划书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的新的有效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对国内外的地理新闻进行评述;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对地理趣闻进行评述,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趣味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创编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将教学目标及奖励目标提出,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表扬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鼓励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少批评多表扬;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电脑软件或道具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对地图加以充分利用

在地理教育中,地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因初中地理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学生不用对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完全可借助地图来对相关知识加以掌握。就算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和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地图是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他们地理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既是教具,又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和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对这些图象加强了解,对判读方法加以掌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地图在课堂中的引入也将越来越多,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地理教师本身对地图能力与地图教学能力比较欠缺,则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而目前部分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的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较低的表现。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常常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这和地理教师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应该对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59

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初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具体有:教学理念转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转为探究以及合作的模式。就课本的知识内容来划分,初中地理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以及区域地理,其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和高中阶段高一的地理课程有很大的关联性,而区域地理部分则在高考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初中地理在整个地理的学习中至关重要。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

因为过往的教学原因,地理曾经被列为边缘学科,不仅是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时间短,另外高考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考察地理,所以导致了地理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且专业的地理教师数量也非常有限。当前,由于地理教学的进步要求,不少专业的地理教师都调到高中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造成了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并非专业的情况,进而致使初中地理教师无法进行深层的教学活动,只能进行基本地理现象以及常识的讲解,不具备专业的地理理论根基以及素养。这样不仅严重限制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抑制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2.教学手段陈旧。

不少学校的地理教具十分匮乏,挂图等辅助教学设备相当破旧,更有甚者整个学校都没有一张最新的世界地图。尽管不少教师都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可是真正可以灵活应用的只占很小一部分,能够制作出精良教学课件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就是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非常初级的图片或者文档,这些都表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手段非常陈旧,先进的教学技术并没有得以良好的利用。

3.教学方法守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发学习与探究,这里我们所说的探究与被动接收知识是完全相反的,提倡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就要改变过往的那种接收学习、硬性记忆、反复做题的教学,转为让学生自发参与、勤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这无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可是初中的地理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着过去的接收式模式,探究学习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

4.缺少教研活动。

尽管很多初中地理教师有做科研的积极想法,可是实际的科研能力仍然非常薄弱。很多教师并未亲身参与过任何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的相关论文也很少,不少地理教师几乎从未认真阅读过专业的地理期刊以及杂志。因此,初中地理需要进行更多的教研活动,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升地理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不足对高中的制约

1. 拖慢高中地理的教学。

比如在初中地理中学习的气候这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判断各地区的气候种类,等到了高中阶段再研究为何各地区会存在不同的气候以及气候形成的原因。如果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没能掌握良好的气候类型判断能力,那么在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时,高中地理教师还需要对该知识进行重新的详细讲解,并安排相关的练习,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样必然会拖慢高中地理的教学进度。

2.加重高考的复习负担。

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没能良好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比如区域地理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所处的位置、自然条件、气候变化等,这就一定会使用到地图分析技能。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在这部分丢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地图的分析技能不足。因此,在进行总复习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区域地理技能的补充教学。

三、改善初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1.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初中的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丰富专业的地理知识,还需要注意拓展和地理有关的其它知识;不仅拥有普通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拥有将先进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新要求相融合的能力,安排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学习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都期望可以提升教学水

,基于这种情况,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有效的措施,构建出让专业和非专业教师能够进行自由交流的教学大环境,提前定好需要解决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让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学,进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安排权威的专家、优秀地理教师组织讲座,到教学成功的学校听课学习等。,让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得到最好的推广。

2.正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教师队伍不够专业、缺少教学辅助设备、不具备职称评比优势,是地理学科得不到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其它的还有:过去的课程设计十分不人性化、未能充分体现出地理知识的价值、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等。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正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改变初中地理教学不理想的现状;也应该进行自我反思,由我做起,转变当前初中地理不受重视的现状。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不断钻研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科学教学,从而改变人们轻视地理学科的现状。

3.创设生动的地理课堂。

第7篇

关键词:直观教学;对比;启示;夸美纽斯

一、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思想与地理直观教学法的比较

1.地理直观教学的涵义

“直观教学”思想最早由夸美纽斯先生于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书中并未直接提到“直观教学”这个词,而是通过具体的表述来阐明其直观教学的思想。“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在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在感官跟前;如果得不到实物,就用图像、模型等直观教具代替”[1] 。这表明,夸美纽斯强调教学必须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以开展。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人们对直观教学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关于地理直观教学概念的研究,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定义。在此,笔者倾向于陈澄教授在《地理教学论》中给出的定义:“地理直观教学就是教师演示各种地理教具、地理实验和组织课外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方法”[2]。由此可得出,地理直观教学即教师通过各种直接、间接的手段使学生获得对地理事物表征的知识。

2.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思想与地理直观教学法的异同

无论是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思想还是地理直观教学法,它们虽出现在不同的时代,但都体现了“不同背景的文化与历史进程对这种教学方法精髓的认可”[3]。通过研究发现,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见表1)。

(1)相同之处。首先,二者都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呈现感官认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其次,它们具有相同的出发点:重视表象知识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2)不同之处。首先,适用范围不同。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思想适用于所有学科,地理直观教学法仅从地理学科角度而言。夸美纽斯认为知识源于观察,教师必须首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感性认识,才能展开教学;其直观教学法强调任何学科在可能的范围或者采取一定的手段给予学生感官认识。而地理作为一门研究人地关系及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地理直观教学法具有浓厚的地理气息。

其次,可操作性不同。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直观教学方法的提出并不特别针对某一学科而言,而是强调“在可能的范围以内”、“用图像、模型等直观教具代替”等,依据学科内容而定,其可操作性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地理直观教学法则针对地理学科而言,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决定是否采取直观教学以及如何使用直观教学。

再次,侧重点不同。直观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地理直观教学法注重给学生地理事物表象认识,给学生一定的表征符号,目的在于方便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地理事物形象化、具体化。

现今,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悟到直观教学法对提升有效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早在17世纪夸美纽斯就通过简单而通俗的例子告诉教师在教学中直观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和重要性。特别是地理学科,相比其它学科而言,具有直观教学的可能性;同时,为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法更具有必要性。

二、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思想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1.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思想对地理教学的一般性启示

(1)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提供参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实现这一要求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夸美纽斯也提出“假如在开始任何学科的时候,他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把它放在学生的眼前,或向他们发出问题,这样去激起学生的兴趣……他就会满怀热情,要去精通它,要去彻底懂得它[4]”。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的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即兴趣对于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教学法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例如,在学习“营造地表的力量”时,学生对于岩浆喷出和侵入两种形式所产生的物质,在教师单纯的讲授中只能获得理性知识,但是,如果教师拿出玄武岩和花岗岩的样品,学生就能迅速理解和接受喷出和侵入两种方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而岩石样品在学生去海边游玩的过程中即可获得,教师既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可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2)为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提供方法基础。计算机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计算机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由于教学活动场所、教学内容等对学生直观形象知识以及思维培养的限制,是直观教学思想的智能化体现。计算机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使用,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将实际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教学资源直观地放在学生眼前,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进行“黄河”的教学,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黄河的忧患》展现黄河上中下游各段存在的隐患,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忧患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学生头脑里呈现的黄河印象不再停留于空洞的想象中,而是具体直观的,尤其是对于生活在非黄河流经区域的学生而言。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为地理教具使用提供方法指导。直观教学为地理教具的使用提供方法指导。地理教具的使用与教学内容具有严格相关性,否则,就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以及错误认识,使教学活动无效。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特征,人们肉眼无法认识地理环境、地理事物的全貌,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认为“所教的学科不仅应该用口教,这只能顾到耳朵,同时也应该用图画去阐明,利用眼睛的帮助去发展想象”[5]。

2.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法对地理教学的特殊性启示

(1)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思想除了具有上述直观教学法的基本作用以外,在《大教学论》中还具有其特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教必须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直观教学不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学要使学生参与其中,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夸美纽斯认为学习某一地理事物,必须把学生带到这一事物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形状、特性等方面的知识,而不是教师直接将知识教给学生。

(2)让多种教法融入地理课堂。在现代,学者在进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中,将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维度,分成不同的类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进行教学。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教学中教师不必拘泥于具体方法的选择,而应关注怎样教学才能将教学内容讲清楚、讲明白,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3)让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夸美纽斯直观教学思想的提出给教师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教学不仅在于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联系我们生活的世界。直观不是目的,而应是手段。直观教学方法对地理教学必不可少,但是过分直观或仅停留于直观层面,都不利于地理学习的深入和内化,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在不断循环中交替使用直观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螺旋式、阶梯式推进地理教学,深化地理教学”[6]。

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社会背景、教育理念或是学校条件、受教育者情况等与夸美纽斯所处的时代相比都完全不一样,对“直观教学”的评价应全面客观,也应辩证地对其进行借鉴。

参考文献:

[1] [4] [5] (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58-159.

[2] 陈澄主编.新编地理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9.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15-01

目前初中地理的地位非常尴尬,本来初中地理在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心目中就是一门副科,现在初中地理又不参与中考,导致地位更加下降,而会考这种类型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形式化比较严重。初中地理地位的尴尬是造成教师教学没有热情,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当然正确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一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

1.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对地理科目的重视度不足。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地理课时安排的很少,每周每个班级安排两到三节,这样造成一个地理教师可能负责四五个班级的地理课程,这样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自然就变少了。可能一学期下来,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没有掌握,甚至都不能完全认识每个学生,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地、完全地得到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能就完全停留在课堂上。

还体现在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对地理这一"副科"的重视度不足,有些时候找不到专业的教师来授课,就找一些非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致使教师的专业性不足,教学方法不恰当,使得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体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不足,有些学校很不重视"副科"的学习,甚至连地球仪和地图这些基本的设备都没有,教师上课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生也不能深刻体会、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致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可能仅限于理论的阐述,没有实践的体验。

1.2 初中地理的学习与实践联系不足。虽然地理在初中生学习生涯中只是占据一个会考的地位,但是地理知识本身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比如地图的识别,地理位置的辨别,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计算,甚至我们对于自己的国家领土的认识,对于世界各国地理位置的了解等等,这些很普遍的知识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学习。而初中地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局限在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很多时候还是在灌输很多理论知识,并没有经常地联系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社会,致使地理的学习局限于课本,局限于理论,离开了书本,离开了考试,学生可能都不会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能地图不会看,很多国家的地理位置都搞不清楚。

1.3 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校、家长、教师、学生都对初中地理的学习不太重视,教师教起来没有热情,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动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局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课给学生的感觉比较枯燥。初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的直射、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一些知识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平时的练习稍微灵活一点,学生可能就束手无策了。

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其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有很多问题还是来源于大家意识上的不重视。如果说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初中地理的学习,就不会在这上面下太大的工夫,也不会想着去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初中地理的教学很可能止步不前。本文就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想让大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先重视起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也希望大家能看到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2.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2.1 从意识上改变对初中地理的一贯看法。首先要认识到,我们不是为了一个小小的会考而去学习地理这一学科的,要看到地理这一学科的实用性。学校要提供足够的支持,不管是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资源上都要加以支持,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地理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对教师要定时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多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有些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教师进行解答,课后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解答。

2.2 初中地理教学要多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讲解全球变暖、热岛效应时,可以联系时事热点,"7月11日,苏州市气象台还拉响了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是苏州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次发出"红色预警"。上一次出现在2010年8月12日,当日最高气温39.7℃,部分自动气象站记录到40℃以上的高温。让学生从实际的事例中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既能掌握知识,也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激起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感,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除了课堂上多给学生补充时事消息以外,还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调查。比如在学习中国的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人口调查,看看学校所在地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一下当地人口中,外来人口的数量,并基于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人口情况,进而可以掌握分析人口分布的方法,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等。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91-01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而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随之而来的,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是与日俱增。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满足不断攀升的知识信息需求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多媒体教学方法便应运而生了。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教,学生学”是传统地理教学的固有模式,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让很多学生都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变得厌倦,甚至是麻木。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则能够使枯燥的地理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更容易给学生的大脑形成较为强烈的刺激,学生对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有所提升,并且在这种别具一格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也更容易保持长久的兴奋状态,注意力也更为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2、化抽象为形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地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其中有很多没有办法直接观察的地理现象,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讲述这些知识,学生是非常难于理解的。而借助于多媒体的辅助,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自由地变换大小、虚实和时空等,将那些不可视的地理现象以及事物变化过程明晰地再现出来,除了能够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之外,还能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更能够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3、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使用使得课堂信息的来源更加多样化,相较于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和教材这两个信息来源外,多媒体的应用还延展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地理课堂的知识传授量。比如,每次月考之后,教师都会讲答案告诉给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通常都是教师在黑板上把答案抄写下来或者是逐字逐句地将答案念出来,这样是非常浪费时间的。而利用多媒体中的投影技术则可直接将考试答案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中途省去了抄写或者念答案的时间,教师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为什么”的讲解之上,由此而增大了课堂的容量,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的冲突矛盾也就随之而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高一地理(人教版)第一章中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为例。由于本课中有一些诸如恒星日、太阳日、角速度、线速度、远日点、近日点等非常难解的概念,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的话,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会相对比较困难,所以便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以动画演示的形式来对重难点进行讲解,由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其记忆能力,并培养其读图和思考的能力,具体操作可作如下参考:

第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时间都去哪儿了》歌曲播放;展示春夏秋冬这几个季节不同景色图片。2)提出如下问题:时间到底到哪儿去了;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以及四季的变换;冬夏两季,哪一个的白昼更长,为什么?学生活动: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第二,新课学习。教师活动:1)用课件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图;2)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主要区别。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多媒体课件中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画演示;2)作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二者的区别。

第三,演示和探究。教师活动:1)将学生分成四人组,每组配一个地球仪,让其自主阅读教材中和地球自转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用地球仪来进行演示,再进行讨论,总结出地球自转的特点;2)让所有小组逐一对地球自转的定义、特点、周期和方向等进行回答。学生活动:1)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地球仪,主动进行探究;2)进行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并大胆地表达出来。

第四,绘图。教师活动:1)在黑板上绘出相应的俯视图(从北极的上空来看地球的自转方向);2)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在纸上绘出另外一个俯视图(从南极的上空来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教师的绘图过程,准确地在纸上绘出相应的俯视图。

第五,动画演示。教师活动:1)利用多媒体动画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进行演示;2)播放地球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动画视频;3)视频演示长江入海口淤泥堆积的方向,巧妙地引出“地转偏向力”这一知识点;4)提出问题:太阳日与恒星日有什么区别;对比悉尼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的地转偏向力,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活动:1)认真地观看视频,研究教材中的相关内容;2)小组讨论“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不同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在方向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六,探究指导。教师活动:1)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地球公转的内容并观看多媒体中有关地球公转的动画;2)让学生分小组对地球公转特点进行讨论;3)让学生在黑板上对地球公转方向进行绘画。学生活动:细心观察、合作探究、大胆尝试。

第七,提出问题。教师活动:1)假如地球只会自转,不会公转,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2)假如地球只会公转,不会自转,又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第八,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在幻灯片上归纳和总结这一课的学习内容,并以知识体系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活动:1)在笔记本上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2)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结束语: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显而易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本身就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之上的。所以,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而不是只会用多媒体教学法,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盛启红.浅析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第10篇

关键词:地理 课堂教学 好课 标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57-01

什么是一堂好的地理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一堂好的地理课应具有如下几条“标准”。

1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得正确、明确

地理教学目标是指导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标杆、调控地理课堂教学的利器、是评价地理课堂教学的准绳。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地理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无章法可循。可见,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尤为重要。

第一,设计地理教学目标需要依照行为目标陈述法来设计。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包括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行为程度(degree)。例如,对于“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这条标准[1],行为主体是学生,可省略,行为条件是“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行为动词是“说出”,行为程度是“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第二,表述地理教学目标时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三维目标的顺序来进行归类式设计,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归类;二是依照某个主题将不同领域目标综合起来进行融合式设计,即分若干条教学目标设计,每条教学目标中含有三维目标的多个方面。第一种表述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出现,第二种表述方式在现今的一线教学中可能不如第一种表述方式更常用,但这两种表述方式都是正确的。

2 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扎实、悯熟

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入技能、口头语言表达技能、“三板”技能、组织技能、结课技能等,都关系着地理课堂教学的推进。地理教师只会讲解是不够的,必须要将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等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悟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地理课程的属性与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就决定着空间性是地理教学中的特色。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素养就必须加强地理教师的“三板”技能。在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今天,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当下,地理教学的“三板”技能也被师范生和新教师有所忽略。其实,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三板”技能的展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三板”的认识和学习行为,进而会影响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空间能力的形成。可以说,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否扎实和悯熟,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3 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良好、和谐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处于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近几年,地理学案教学的普及较广,不能因为使用了地理学案,而狭隘地理解地理教师的地位下降了。其实,能否准确、科学地运用地理学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是对地理教师的新的挑战。地理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要体现在口头上,还要体现在行为上,而在行为上体现关爱时,需要注意方式。对于九零后的学生,尤其是城市中的学生,更要关注教育方法。只有正确看待和处理地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只有不断加强地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地理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4 地理教学评价开展得积极、及时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便是开展地理教学评价和进行及时的地理教学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能否达成地理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地理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地理教师设计或筛选若干道较为典型的习题,进行当堂检测,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若较多学生出现同一问题,需要地理教师给同学们放慢进度地再讲解一遍,若是个别学生出现不懂等问题,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值得说明的是,地理教学评价时,要积极开展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笔者认为,不注重地理教学评价和进行及时反馈的课,不注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课,是没有意义的地理课。

5 地理教学中有一定的缺憾、不足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指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可以说,无论教师准备的多么充足,总会在课堂教学时或多或少留下一些遗憾之处,而恰恰是这些遗憾,才使得这堂课“完璧有瑕”,才促使教师更加上进。追求和谐的课堂是应当的,但刻意追求完美的课堂反而会显得有点矫揉造作。因此,地理教师应勇敢、坦荡地面对有缺憾的课。与此同时,地理教师也不能因为这条“标准”而随意认为,反正到最后都是有缺憾的课,那么就不用认真备课和上课了。这样的态度要不得。笔者提倡,在地理教师尽全力的备课基础上,充分展示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自然地生成,这是职业精神之必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意识到出现了缺憾的环节,要坦荡地面对,并机智地处理,下课后,要对这些缺憾之处进行反思。不拍有缺憾,就怕不改进。笔者相信,只要地理教师力争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那么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会更快,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佳。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15-01

有效性教学实际指的是,教师利用最少的工作时间,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与方法,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教学效益并非局限在教学内容,而是应当扩大为教学效果。怎样立足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课堂,让学生将地理课的素质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非常值得探讨。

1.掌握知识结构

所有学科都应该让学生能够掌握到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结构,有教育专家指出:知识结构在教学里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专家的这一思路进行探讨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强调高中生的学习,需要掌握知识结构,即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学科本身的原理与概念。高中时期的地理新课程教材,里面出现的探究内容很丰富。在新课改之后的教学课堂里,却很容易发现这样的现象,当遇到探究的课程时,教师便毫无选择地予以提问,让同学们实施分组讨论,却不顾问题有无实际讨论必要,此种探究是否有必要、有效果,是很值得商榷的,因为虽则课堂上的气氛看起来很热烈,可实际上学生却很难从中学到知识。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科里的基础结构实施教学布置,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地理探究,使学生可以深层次地理解课本知识结构。惟有这样做,才能将学生的智力创新水平提高上来。学生头脑里形成了学科的框架,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只不过是在框架内添砖加瓦,就显得容易得多。并且学生因为掌握到结构认知的原理,还可以把其利用到其他章节甚至是其他学科当中,起到知识迁移的效果,属于触类旁通与举一反三式的良好举措。比如在讲解到"地理环境以及地域分异规律"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此前有了全球气候带结构图的印象,明白因为太阳辐射变化,造成纬度间热量区别、海陆位置差异,继而形成不同水分的气候类型。有此知识做基础,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中采取探究教学将学生的知识认知迁移引导到陆地自然景观当中,顺其自然地带入到地域地理分异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新旧知识综合对比,实现框架式的整合迁移。

2.掌握学习方法

当掌握了该学科的基本框架结构以后,有效教学方法还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而系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与策略,才能有能力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方法的习得不公能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如期完成大纲知识构建,更能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之外更丰富的知识。美国学者施瓦布指出,若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后,当然最好就是要立即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而较科学研究更加具有情境氛围,能够使学生主动地体验、发现并探索知识内容,从而增加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探究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于学生智力开发的水平,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通过探究与引导让学生掌握到更好的学习方法,给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探究型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还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不管是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亦或者是区域地理,其中都含有很多原理与客观规律,使学生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发现此规律及原理。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确地理属于一门生活实用性科学,通过实用性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培养其想像力、观察力及思维力。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课本上没有直接的答案或者问题本身现在仍然具有争议性,比如全球变暖、三峡利弊、大陆漂移真伪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优秀素材,适合应用探究型教学手段。

3.激发学习兴趣

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要有内在张力的支撑,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为积极的兴趣与情感体验。有当代教育专家认为,能不能很快地得到知识,关键点在学生,在教学时,老师的作用只是对学生实施指导。而我国古代学者王夫之持同样观点,若人有自修之心,来向我学,则可以因势而教之。如自修之心不足,虽往教之,学无所成。强调的正是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如果在全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到知识的系统掌握。所以,当代学者就此几乎达成一致意见: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主动的。最有效的刺激方法是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提升到新的高度,意即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来,感受到高中地理的体验乐趣。比如在讲解到地形条件对于气候所发生的影响中,山谷风形成过程时,教师完全可以引用三国演义中的素材,司马懿与诸葛亮在渭水处决战,当司马懿追到葫芦口时,诸葛亮让人将谷中干柴引燃,想要火烧司马懿的大军,可是这时候狂风大作,下起雨来,使司马懿能够脱险。而下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读到这样鲜活的材料,很容易主动寻找原因,继而能更有兴致的去思考,转化为山谷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动力。

4.有效研究思考

有效研究思考需要注意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明确有效学习解决的主要是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应当广泛地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科研成果。第二是明确有效性教学应该同地理教研综合进行,需要注意定量、定期收集数据,采取更现代的教学手段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致力于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发展教学改革的新局面。第三是要更加重视科代表在地理教学中所发挥的媒介作用。地理科代表是同学中的一员,和同学的联系较老师更加广泛,能够随时得到同学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映,并将反映内容报到老师处,方便老师进行查缺补漏,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姜政 地理教学模式初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02)

[2] 新课程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并不高,要深入加强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要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因此,笔者选择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较大意义。

1重视讲与练的结合,加强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讲解与练习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无论是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还是地理理论知识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教师利用讲解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有了了解,再让学生进行亲自操作,体会地理信息技术操作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将讲解与练习进行结合,可以让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得到培养与发展。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对这种传统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给予重视,使得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正面价值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在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讲解与练习的灵活化,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关注度更高,有利于教学成果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在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操作水平。针对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遥感技术进行了解,引导学生利用遥感技术对自然界的水循环问题进行观察与了解。在相对真实的高中地理学习情境中,学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会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2利用任务驱动教学,加强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学习任务的提出,会让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一般来讲,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运用到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习任务进行提出,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理解并其完成,对任务进行有效的评价,总结学习经验。任务驱动方法的应用,使得传统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被冲破,更能够帮助学生减小地理信息技术学习的压力。

例如,在教授《海水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任务进行完成。针对高中地理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的学习任务:熟悉中国几大洋的海水运动情况,分析海水运动的规律与趋势。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一任务进行理解,帮助学生找到切入点,让学生思考地理信息技术在这一学习任务中加以应用的意义所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让每一个小组中都具有一个地理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能力较高的学生,使其带动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地理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进行提高。在这样的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培养。

3利用地理主题教学,加强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在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主题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使学生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对一个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让主题出现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教师在进行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主题确定时,要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解,使其确定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具有较大的匹配程度。主题的确立要服务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的信息采集与整理能力在主题学习中得到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高中地理学习内容,设置“城市化”这一地理信息技术学习主题,让学生针对这一主题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教师将选择地理信息技术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使学生选择他们认为对其学习最有帮助的地理信息技术。在学习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与加工,加强数据的整理,更好地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存在的重要意义。主题式教学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尽相同的。笔者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对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当代高中地理教师加强对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105)

参考文献:

[1]林培英.中学地理信息技术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7):58-62.

[2]孙汉群.高中地理新课标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1-115.

[3]李淑梅.信息化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20):115.

[4]潘立新,黄成林.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8(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