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3 17:2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93-01

情感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认知和情感的过程,其是建立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其认知基础上,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还原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体验式教学是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体验,以通过陶冶学生情操的方式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因此,课堂气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能够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在音乐的选择上教师要依据所讲内容来进行合理选择,但不要选择过多的曲目,以免学生感受到的已经超出了教学的范围,数量大致定在一首到两首,确保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教师渲染的课堂气氛中;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在教学情境的选取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展开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切身体验知识,也能够快速理解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有帮助,是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手段。如在讲解《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水浒传》相关音乐,将学生带入到豪气冲天、侠肝义胆的气氛中去,便于后续的学习。

2、通过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逐渐发展,其在教育行业也有所渗透,在这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多种优点,其能够将知识化静为动、能够将声音、视频等融入教学,让原本只有书本教材的课堂一瞬间变得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适当插入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也可以将文章清晰分解,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通过这些新颖的元素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的内容和背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在体验知识的同时对文章加以思考,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是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在讲解《蒹葭》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首《在水一方》,并配以芦苇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在芦苇丛中畅游的感觉,将其带入其中,以便学生的理解。

3、通过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积极性

除了以上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亲身体验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也是体验式教学较为有效的手段,但是在使用角色扮演这种方法进行讲课时,教师要注意一般都是用在涉及到的人物较多的文章中,至少是在三个以上,否则将不利于教学正常的进行,在角色扮演时,教师要首先给学生们分组,然后组内自己决定谁扮演哪个角色,不要硬性地去规定哪个学生演哪个角色,这样学生才会卸下心理负担,进而更加自由地发挥自身才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知识,进而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如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组进行表演,其它小组仔细观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感染力非常强,学生们能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去,在古代的唇枪舌战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对其古文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4、扩读性体验

在情感体验式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的体验,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将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带入课堂,扩充学生们阅读的知识面,或是将学生们带出课堂,让学生们走进生活,进而亲身体验文章。对于这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较为常见,教师经常性地将课外相关知识带入课堂,但是第二种方式却不是经常使用的方式,这种方式教师要肩负起学生的安全责任,对于调皮捣蛋学生较多的班级,管理能力强的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体会自然。如在讲解《倒拔垂杨柳》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扩读《水浒传》,从其中节选作为阅读的开端,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门;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申请,组织并带领学生到有莲藕或是荷花的公园中走一走,让学生亲身感受,拓宽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知识,达到很好地情感体验式学习。

5、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师的评价要科学合理,首先,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档案,将其平时学习中的评价收录到其中,便于在期末总结时进行有效的评价依据,也是作为后续教学计划的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对阅读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自身语言的感染性,针对于相应的教学内容,给出具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如针对学生分析的文章,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更有信心将文章分析透彻,这样学生能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更加乐于学习语文;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的内容以所学习的文章内容为主,在自评和互评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建议,进而以更加正确的态度进行学习,同时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总之,情感体验式教学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知识,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正确引导其展开阅读,有效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初中阅读教学的好坏分不开,同时,初中阅读教学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理解思考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简要分析了做好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够给业内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懂文章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目标,此环节分为两步:认读和解读。在认读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归纳,把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点,再帮助其加以解决。而在解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则应要求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方法和内容做到准确把握,坚持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思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差异性为出发点,由认读到鉴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让每个参与阅读的学生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发挥、专注地投入、深刻地思考,提高阅读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自觉投入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自觉地投入。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可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金点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界,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

例如,教学《藏羚羊跪拜》时,我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看动物世界吗?你们对哪些动物有所了解?在动物世界这个栏目中,可爱的动物有非洲象、美洲豹、北极熊,还有快乐的河马,生活在南极冰天雪地中的企鹅……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穿越时空,去我国的藏北高原认识一下生活在那里的珍稀动物――藏羚羊。(观看影片片段《可可西里》)同学们,这就是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经过千万年自然演变,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但是,随着西部的不断开发,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天天面临着能否生存的危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则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藏羚羊跪拜》。

学生看了这个片段,从影片中了解到珍稀动物藏羚羊正在遭到人类的过度捕杀,保护藏羚羊、与动物和平相处的理念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阅读《藏羚羊跪拜》的兴趣。当然,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总之,这个情境的创设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停靠点,又激发了学生自觉阅读、学习的兴趣。

三、激活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现实中的阅读教学却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即教师代替学生去解读和分析,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获得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解读,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不但要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更要对他们意见中那些不恰当或者严重偏离原则的部分加以修正,从而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问题,唤醒情感的源泉,实现对生命的感悟。

四、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养成习惯。为了达到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比如,在班级内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互相交换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籍目录,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带领学生读书的同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在班内办手抄报、墙报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使其知识水平获得大幅度提升,也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促进了其主动学习。通过这种课内外互补的方法可以让语文教学取得很好的成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更多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思考,更多地去关注自身和他人的生存,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利用阅读教学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信息的吸收,使其最终实现心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与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导刊,2010(7).

2.常海玉.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4).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探究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而新课改则更关注学生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在学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经验与知识的整合,使学科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发展资源,使文本为教学对话提供话题及创设情景。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流向,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编写有梯度的教学设计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悟解。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的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同学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四、改进阅读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融合,教学信息呈现出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而备受学生欢迎。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传媒资源的独特价值。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应整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课文导入及作品赏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当前很多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语文教师要正确看待课件的功用,要树立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应该在吃透教材、理解文本、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教学对象、切合教学内容的课件。

五、形成师生互动的阅读氛围

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作为一种面向实际教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初中课程的学习中,阅读不仅仅对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也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语文阅读实际教学,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寻找正确的教学方法,还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过程设计和阅读教学评价,从而达成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时代课改的深入与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也将更加丰富。

一、做好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试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对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具有积极作用,是学生通过进行学习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就是老师通过文本教学实现与学生心灵对话的过程。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切入点,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身感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不光能在语文和写作能力上获得长足的进步,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比如英语和数学应用题或其他学科内容的理解上都能起到正面作用,使学生能更好的吸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做好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户外教学

只有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针对新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开展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使学生能够应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初步的理解和鉴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力。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教师要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方式,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主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在对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户外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对文章作者的经历、生活体验、背景、情感等有更深刻的认识,降低学生对作品解读空间的局限性,增强学生的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解读能力。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阅读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也更加频繁。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通的教学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同样能通过灵活地使用各种网络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教师要对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进行比较严格地删选,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需求;其次教师要对在网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做好精心的准备,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案,使网络教学不流于形式;最后,在网络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哪些网络资源来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三)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教学局面,为适应这种新的发展形势,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引入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创建个性化的教学课堂。第一,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点,关心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思维方法;第二,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不是将教师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第三,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鼓励学生对其它观点进行批判和质疑,引导学生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鼓舞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展开激烈地讨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

(四)注重开放式教学

第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更加开放,教师可以采用其他渠道获取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展学生知识面;第二,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采用更开放的教学形式,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一对多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类似于小组讨论、分组竞赛等其它模式开展教学,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第三,引导学生用开放思维来思考问题,在查找资料和课堂分组竞赛教学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成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做好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知、理解和鉴赏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直观上,学生能够提高语文成绩和写作能力,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优秀的理解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对提高语文教学成果乃至整体的学科教学效率都具有正面意义。从其他方面来看,语文阅读教学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课本教材上没有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结束语

对新课程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做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整体的教学效果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们要更加注重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探索中寻找到更多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革,辛文.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6)

[2]康翠玲.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分析[J].学周刊,2014(1)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

一、概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

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为目标,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不可预期的,教学氛围自由民主,灵活性强。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和教师的辩证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提前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阅读教学不单单教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现状

1.情境不合实际,学生缺乏经验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引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教师经常依据教学文本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记忆。这种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忽略部分表现力不强的学生。此外,有的教学情景设置华而不实,学生只是还原教学文本,没有实际感受和情感经验。比如说,在教学《春》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春风”“小草”和“杏树”等文本上的事物,将散文解读成了童话,这样的课堂气氛偏离创设情境的初衷,使得学生错误解读文本,也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2.教学目标不合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错误理解新课改要求的三维目标,在备课时只注重教材,设立了不合理的教学目标。而实际的教学目标是一套系统全面的体系,需要教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各个阶层的学生制订合适的教学设计。目前一些学校在招生编排班级时会考虑到学生的进校成绩,分成不同的班级,但大多数的学校还是综合安排学生的。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不一样,认知能力也会不一样,况且学生都是各有所长的,这就需要教师制订一个系统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只制订一份教学计划,忽略学生的差异性,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3.阅读时间不足,忽略学生主体作用

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秉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带入课堂,比如对话、快问快答、表演情景等。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现文本的写作背景、知识点、视频和图片等,学生一直跟着教师的课件走,一节课走马观花,缺少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也就减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时间。阅读教学本应是通过阅读思考解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大部分教师将阅读教学变成了展示课件的课堂,教师直接展示相关文本的内容和知识点,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最终影响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三、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对策

1.制订可调整的教学目标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正常进行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制订目标时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内涵和意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相结合,均衡新课改要求的三维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比如说,在制订《背影》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力和价值观,而对文言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基本字词的理解和积累。

2.打造开放自主的教学课堂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感悟文本的精神。因此,需要教师打造一个开放自主的教学课堂,结合学生的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务必尊重学生,针对全体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做到课堂的真正开放自主。比如说,在学习《芦花荡》时,可以综合各个学生的能力划分小组进行讨论,随机抽取小组成员进行发言,这样就可以实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多元化,学生不能较快掌握并在实践中应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说,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可以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描述手法,写成小文段,最终让学生掌握写作手法。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需要教师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注重课堂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留白艺术;应用现状;有效策略

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而“留白”是高效落实以上培养目标的有效形式之一。它通过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创造与想象空间,使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升华情感,感悟角色,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的含义与思想,进而不断提高自身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水平。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高效地运用“留白”教学艺术,是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留白”艺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留白”艺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1.教师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虽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已经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的方法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但是多用问题引导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未完全实现。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语文教师都是事先设计好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对阅读文本进行理解与思考,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对阅读文本中的“留白”进行质疑。在回答问题的环节中,很多教师普遍采用的是让学生自主回答,然后教师评价后给出标准答案的模式,而真正让学生用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法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度学习的时间非常少。因此,阅读教学中提出的“留白”问题,处理问题的主动权依然在教师手中,学生似乎是教师展示阅读文本内容的忠实观众,没有时间与机会就文本“留白”进行质疑与思考。从阅读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没有依据各个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

2.教学活动未充分发挥“留白”的作用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及学生对“留白”的了解不多,而苏教版教材中很多经典文章的“留白”都是作者预留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作者的思想碰撞,从而更好地融进文本内容中。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文本中的“留白”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需要教师深度解析文本,并积极探究与思考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很多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留白”的重大作用,也有意识地将“诗意式”“情景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但是由于给学生预留的时间与空间过少,表面上课堂活动异常热闹,但实际上没有让学生收获多少知识。有研究表明,学生获得知识的最有效形式,是通过他们自己的顿悟、探究和思考。为了让学生从阅读文本的“留白”中感悟到更丰富和新颖的内容,教师应为其预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新课标重视初中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丰富情感体验,但是,迫于中考的压力,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追求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学模式,因此极易忽略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对阅读文本中的“留白”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揣摩与体悟。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留白”的策略

根据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留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全面分析出现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策略。

1.挖掘教材文本中的“留白”

我国文学一直追求“韵外之致”“象外之象”“言外之意”,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所有篇章,都是古今中外名作,很多经典作品中都有“言外之意”,也就是“留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解读“留白”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帮助学生合理、生动地理解文本。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沁园春?雪》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诗文虚无境界中的“留白”内容,让他们在不断的思考和反复吟诵中体悟诗歌描述的意境与气势,并将自己的想象与经验融入到诗文中,最终与诗文产生共鸣。为此,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大声诵读诗歌,读准字音。然后,在熟悉诗文中字词意思的前提下,以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再次大声诵读,并说出自己对诗文的感受与理解。教师可对每一种感受给予适当的评价,但并不给出标准答案。为了让学生对诗文隽永、含蓄的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将搜集到的诗文写作背景资料展示给学生:在开始之前,作者登上大雪覆盖、海拔千米的塬上,放眼祖国的大好河山,感触颇多,于是提笔写下了此诗,流传至今。接着,引导学生依据课后习题内容,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理解对诗文内容进行分析与描绘。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将文本内容直接告知学生并要求其牢固背诵的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想象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增强教学效果。

2.在阅读文本中设置“留白”

新课改理念将培养学生创新、欣赏、想象、理解等能力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以教学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身份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从而对阅读文本有更独特的、深刻的、丰富的理解与感悟,进而达到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提升素养的目的。而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阅读文本中应有恰当的留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语言、故事、描述等进行大胆的猜测与想象,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与信息。

语文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在阅读教学设计“留白”。如在备课中设计,在导入新课中设计,在课堂提问中设计,在课堂评价中设计等。笔者现以导入新课中“留白”的设计为例,详细分析“留白”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作用。

新课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文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假如教师能在新课导入环节巧妙设计一些“留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激起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事半功倍、先声夺人的效果。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课前可让学生收集一些与文本有关的图片及文字,在导入环节中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看。这些图片涵盖了阅读文本的精彩故事点,像皇帝试穿新装、皇帝神气游行、大臣献媚奉承(配文字)、孩子实话实说(配文字)。这几张图片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心中不免产生疑问:“皇帝为什么会光着身体游行”“为什么大臣会称赞滑稽的皇帝而小孩却说法不一”,从而对故事的后续情节产生阅读的愿望。这就是“留白”的魅力,最终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优化语文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积极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合理而巧妙地设置“留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从而促进学生思维与想象力的发展,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士满. 巧用文本留白,感悟人物角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关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4(01).

[2]熊小玫.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1).

第7篇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在不断推进的课程改革进程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通过个性化阅读,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实现自我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逐渐被《语文课程标准》所重视,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应用与实施误区进行系统性剖析,并以“可为,不可为”理念提出一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剖析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施误区

1.教师完全放手与个性化阅读相一致

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的自身行为,教师无需干涉。根据此规定,一些语文教师错误的认为在语文阅读课中,必须要给学生自由的阅读时间,教师不必讲解课文内容,因此放弃了其对学生进行组织教学与文本讲解的主导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信马由缰的现象。

事实上,个性化阅读中,对学生主体进行强调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自身引导者和主导者的角色。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明确认识到什么是个性化阅读,而且教师也应该采取个性化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避免学生在实施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仅活跃于文本表面,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思维深度与阅读参与度。

2.初中课堂与众不同等同于个性化阅读

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由于部分教师的片面认识,认为课堂阅读方式或者教学方式与众不同就能够实现个性化阅读,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对学生独特体验过分强调,觉得个性化阅读的本质就是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内容,导致学生处心积虑的寻找文本理念独特性,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出现断章取义、偏离主旨与文本的现象。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措施

1.以制定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为前提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开展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学设计中,不仅应整体进行分析教学全过程,同时还要全面考虑学生知识积累状况,另外还需要注重教学资源、教学工具以及评价方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模式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体现尊重学生差异和学生自主性,才能实现课堂灵活多变,才能真正达到个性化阅读。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语文教师可指定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要求学生应熟读文本,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应精读文本,同时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在精读过程中对文本结构、内容以及人物关系有所了解;要求阅读能力与兴趣一般的学生对文本主要内容、框架以及人物关系有一定了解。此阅读目标设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间的阅读水平具有很大差异性。对个性化阅读目标予以制定能够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其全身心实施个性化阅读,由此使得个性化阅读效果得以彰显。

2.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一定要经充足的阅读时间提供给学生。由此学生在阅读时才能有时间消化所阅读内容的内容,才能进一步感悟文本和思考,只有通过感悟和思考,才能体会到文本更深一层的含义,才能与作者达到思想的交流,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思考能力。如在学习到宗璞作品《紫藤萝瀑布》的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像以往的教学方式一样,直接的就进行多媒体展示,而是在课堂进行之前,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紫藤萝漂亮么?”学生普遍都会认为其很漂亮,然后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同分准备,展示出自己描绘花朵美丽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地方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真正的抓住了花朵的美丽动人,并通过讨论,研究一下还有哪一些地方需要提高,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作品之后,一字一句的认认真真对本篇课文进行阅读,对文章中出彩的地方进行标记,并说出它哪一点好,课下可以鼓励学生有意识进行背诵记忆。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有初步的认知,更能够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从而为自己语文审美修养的不断提高,做出积极的努力。

3.以学生自主阅读为导向

在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开展中,由于学生个性、情绪、兴趣以及学习情况不同,所以学生对于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上,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师可以单独为学生开设一堂阅读课,同时也为学生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最后让学生说一下阅读体验,说说自己的阅读成就,在长期的阅读下,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而且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发展也有极大的作用。

4.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高个性化阅读效果

在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施过后,及时给予学生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对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对《范进中举》进行教学时,由于故事情节、人物以及故事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必须通过综合评价,教阅读评价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个体互评或者各自组成小组的形式进行评价内容,然后教师在进行综合性的进行评价,这样通过互相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看到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而且还能够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时学生用良好的心态投入阅读以及学习中。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是现阶段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水平的新动力,同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对其高度重视,而且随着不断深入与发展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多阅读与教学方法被创新与研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个性化阅读还要不断更新与深入。

参考文献:

\[1\]张迎东.浅谈初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现代语文,2012,(02):124-125.

\[2\]曾淑君.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3,(01):79-80.

\[3\]张宝寿.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04):121-122.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对策措施

一、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

1、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分析[1]

语文阅读作为实现交流和协商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能力通常包含两个方面:①文字加工能力;②信息获取能力。在现实情况条件下,人们通常利用阅读已经搜集到的信息来实现是指内容的掌握,例如,在看报纸时,在同合作伙伴进行合同的签订时,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仔细透彻的阅读。因而,在现实情况中,阅读能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素质之一。出于促进学生尽早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当前,由于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的提升,如何提升阅读能力俨然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在国家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之后,社会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方法、教学内容等更是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并且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实开展和有效落实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2、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于注重程序流程

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未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语言感受教学,而是以十分传统、较为守旧的方式进行文章的讲析,使学生无法感悟到语言中的独特韵味。例如,在进行《海燕》一文的讲析时,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开展词、句韵意的分析,忽视了对文章全局性布控的别出心裁,以及对文章人物的特征、形象的分析,而是单纯的进行分段讲解,更加严重的甚至将大量的抽象的、冰冷的文字符号强行的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不佳思考的机械性的学习,从而对文章中的独特内涵以及传递的人生感悟毫无反应。没法理解“海燕”这一形象,造成语文阅读教学浮于纸面,并且真正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实价值。

(2)阅读教学的教案设计过于注重艺术形式

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下述观念:教学环节设计的生动形象或者教案编写足够规整,教学效果就可以实现提升,达到预想的目标。然而,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限于理想范围,甚至可以归为幻想,无法实现真正的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活动好比教案的机械性翻版,往往忽略了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以及互动性的提升。在如此教学情况之下,学生很难将精力全部置于文字阅读方面,相反,处于机械性的跟随状态――随着教师一系列的过于注重艺术形式的问题行走,并且严重受到这些问题的限制。此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单纯的依赖于语文教材,并且利用设定的形式问题将学生的思路限定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并未实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无法真正带动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学习。因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具体教学理念并未形成科学的理解,导致教学形式过于艺术,对于阅读教学的开展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均产生严重的限制。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1、突出重点、难点

每堂教学课程都有一个重点,整堂课程的教学都要围绕这个重点展开。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将时间用在重要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做一个简短的介绍,并做一个重点标识牌,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讲到重点内容时,再次提醒,以便同学集中精力。

2、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设出有趣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情景,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其重要的教学资源则是语文教材,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教材中充分挖掘可用资源,利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图片、实际案例等,拉进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消除学生与知识间的陌生感。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一节中,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有关岳阳楼的视频片段,在电影片段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就刚刚播放的视频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由此带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预习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2],做好预习工作,对于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的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抓住听课的重点和要点,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时间,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抓住语文阅读的重点、要点和疑点,具有目的性、思考性的课堂听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并且要求学生将预习的结果写生预习笔记。预习笔记中要涵盖预习文章的具体段落、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参考的相关书籍以及得到了何种体会等内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将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读书笔记的任务实现阅读预习过程的有效落实,从而一方面有效提升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在文字表达方面的能力训练。

4、采用有效的问题探究学习模式

探究式教学方法属于一种较为自由的方式,即通过教师的言语启发,以及学生的自主性思考、主动性探究和相互间的沟通合作等手段实现学习目标的完成。探究性教学法同样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一旦学生对语文阅读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教学方式的开展就变得切实可行。这种积极主动的求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还可以通过实际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探究学习模式的关键手段在于:通过语言引导,为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学习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自主的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例如,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以理想为主题的阅读,并且需要自我搜集文章。在布置任务时,先向学生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理想在你的奋斗过程中给予你何种力量?”。通过问题的逐步递进,促进学生怀揣着问题开展更加有效的文章搜寻。同时,要求学生对于所选择的文章进行大意总结,即从文章获得了什么启示?给你何种力量等。

三、结语

本文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出了如下策略:突出重点、难点;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采用有效的问题探究学习模式。实际上,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对整个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语文中的有效阅读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反思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阅读教学

在实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进一步的培养,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对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起到较大影响的是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但是,就目前而言,在进行实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整个课堂教学时间中,阅读教学占了较大的比例,投入的教学精力也是最多的,然而,其真正获得的教学效果又很不理想。所以,需要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1、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内容虚化

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初中语文课堂需要按照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其语文学习的水平不同,对每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的学习需要进行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时引入新的理念。同时,教师们对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去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整个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有效地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积极的去寻找问题,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就目前而言,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方式的运用,尽可能的去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向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发展。然而,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虽然一些老师通过教学方式的调整,使得课堂学习气氛开放化,但是仅仅注重教学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在进行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得到了开放化,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将原本十分宝贵的课堂时间白白的浪费了,并没有真正的达到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1.2弱化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在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盲目放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在实际课堂学习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这就直接造成学生进行无目的学习,将原本十分宝贵的课堂时间白白的浪费了。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弱化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变成自流,这样使得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得到必要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1.3单一的教学策略

在进行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际教学的效果,许多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一下教学策略。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适应某种固定的模式,所采用的策略出现过于单一的现象。在进行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必须根据阅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如果仅仅是单一的使用一种教学策略,那么就不可能有效的提高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2、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反思

2.1注重拓展教师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通常来说,语文教师除了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以外,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正因为如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素养。为了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充当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具体来说,教师不仅仅是要不断完善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自身心理学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能更好地去了解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最终使得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在进行实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首先需要掌握阅读教学的规律性,方法正确且适合的阅读教学方式是有效阅读的前提条件。为了能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知识。同时,为了防止出现语文教学活动的盲目性,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实际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更好的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按照每位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为每位学生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需要做到因材施教。

2.2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首先,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施阅读教学策略。教师需要由原来的知识灌输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进行转变,在进行实际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同时,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整个阅读课堂学习过程当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同时,并不是完全放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仅通过学生难于解决的问题时,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综上所述,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真正意义上做到角色的转化,确保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当每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对其所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反思,通过教学策略的使用是否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获得了最大的知识量。此外,在进行实际备课时,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全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关注,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潜力的挖掘。在实际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中,教师应该由说话者变成一个倾听者,利用倾听的方式,对其教学方式进行及时改进,这样将会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结论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

语文阅读课比较新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都还处于探索中前进的阶段。根据新课改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比较合适的教学方式可包括互动式的教学和梯度化教学设计等。梯度化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参与阅读教学的学生层次和水平的不同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设计。梯度化的教学能让学生避免阅读时选择不一的干扰,还能促进学生层层递进式地掌握阅读教学的精髓。梯度化的教学设计可使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生能在合适的教学设计下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间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在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一方面,教师负责教授阅读方式、推荐阅读内容、安排阅读教学进度,而学生负责根据阅读教学安排阅读相关书籍并加以分析和理解,并将理解后的感悟和不理解的问题一一反馈给老师,向老师寻求解惑。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还要多注意心理沟通,家访和电话访问以及一对一的谈心等都是主动出击的互动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值得持续和发展。

二、做好学生心态管理

心态问题是心理问题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态管理也是教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乐观积极的心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快乐地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之中或是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主动好学的心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方坦然的心态能帮助学生降低焦虑、疑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三、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态度决定人生”、“性格决定命运”,在明白这些道理时更不应忘记“细节决定成败”。阅读习惯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系统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最易被忽视和放弃。但被习惯性理解为细节的阅读习惯其实是决定中学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新课改理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初高中学生们需要培养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1)确保每周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对阅读时的坐姿、看书方式等都有着明确规定,以确保身体健康、知识积累为主。(2)避免走马观花式阅读,阅读文章时要深入、细致,能明确分析出各类阅读文章的本质内涵。(3)养成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根据自身语文知识水平和高中学业进度规划阅读书籍的难易程度和基本数量。(4)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一方面保证阅读时“灵光一现”的产物能完整保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阅读时集中精神,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5)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中学阶段的学生自律性不强,大多时候需要老师的强迫和监督才能完成历时较长的阅读任务。然而一旦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便能顺利地持续下去。

四、增强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体验

“感同身受”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染力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若能多积累生活经验、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便能真正从文字的世界中读懂感情。多增强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体验,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带入其中,从文章中某一角色的角度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和道理。这样感同身受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本质特点。

作者:周章爱 单位:广西天峨县高级中学

第11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较重要的环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阅读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借鉴现有的成功的高效课堂案例,对常规阅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善型的策略建议,进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状况。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小组学习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特点: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肯学、想学、会学

6.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二、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华而不实,学生缺乏情感体验

教育要遵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被多元的教学方式所替代。学生自主自愿的学习才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将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带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根据所学文本里的某个或某部分的情景描述,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将场景重现,以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这种教学设计的确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也轻松许多,但这种情景创设很多时候是华而不实,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并未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这种角色扮演中,可提供的角色是有限的,所以真正参与到这种教学活动的学生只有几个学生代表,班里其他的学生往往被隔离出去,成为了观众。

2.教学目标设计不当,学生学习效果低下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课程目标要三维立体化,要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设定,很多初中语文将这三维目标错误地解读为独立的显性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他们在课前做教学设计时将这三维目标都条分缕析地设定出来。三维目标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应该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一种隐性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通常是无法通过一堂课就能看到成效的,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常“闭门造车”,盲目地将教学目标生搬硬套地落到“实处”。

3.阅读安排时间不足,学生缺乏自主思考

为了响应新课程理念的号召,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语文课堂加入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表演、对话、快问快答等。再加上现代教学设备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被发挥得可谓是“淋漓尽致”,大部分语文老师将大量的文章背景、课文知识点、图片、视频等集中编辑在课件中,再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将这些“重要内容”快捷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课堂气氛活跃。阅读课本应该是对文本的解读,结果由于各种“花哨”的教学活动,一节语文阅读课从开始到结束,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书的声音。而一位经验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此的看法是,将学生读书的时间安排在课下,才能把课堂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起来。

三、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解决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同时具有可调整性

新课标上规定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务必均衡,切不可顾此失彼。同时为了使阅读教学在课堂上体现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教学内容来确立,如可采用“使学生能……”之类的设计书写方式。由于课堂教学的不可预期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使其具有可调整性,以备出现课堂节奏被打乱的情况时,整个课堂活动不会因为教学目标的僵化而变得混乱无序。

2.营造开放教学氛围,学生心态轻松自由

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品读、体味、感悟文学作品中的底蕴和精神,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后,能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启迪,总而言之,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归根结底应该是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愉悦感、感受到审美的情趣的课堂。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富有人文情感的轻松开放氛围的阅读课堂。这种富有人文情感氛围的营造就需要教师从人性角度出发,真正地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要善于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管是在分数上的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在教师的眼中都应该对他们持有同等的信任和期待。

3.创设真实阅读情境,注重学生阅读情感熏陶

真实有效的阅读情境不能脱离全体学生,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教师在制定语文阅读课堂上的阅读情境创设时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风向标,不可以脱离目标盲目地创设所谓新颖的阅读情境。阅读课堂上情境创设为避免热闹气氛群脱离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就应该适时引导指挥,控制好教学氛围和学生情绪。

4.科学安排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课堂自主思考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苏霍林斯基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学生的智力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头戏”,既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又需要教师的点拨,这是一种心智成长的过程,是一种理解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一种思维发散与创新的过程。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分析

毋庸置疑,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语)它不仅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也是提升文学素养、激发写作活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语文只是把阅读教学当成是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一种手段。除了教材必备的文章外,就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所选的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也是参差不齐。阅读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现象十分普遍;而教师大多也是以“参考答案”为准,并未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和思考文章的教育性和内涵性。这种功利性的教学方式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无疑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途径

1.在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阅读热情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学生征集读书的好点子并从中选出可行性方案。有的同学就倡导分角色朗读,以“当事人”的角色走进故事情节;有的同学认为阅读要从经典名著着手,深刻体现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不仅提升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而且也收效明显。

2.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阅读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 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3.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有具体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它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句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其次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

再次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对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3)评鉴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昧,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总之,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师生交流与对话,再加以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训练,相信学生们阅读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晓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魅力中国》2013年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