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精神病人护理措施

精神病人护理措施

时间:2023-08-03 17:2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神病人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精神病人护理措施

第1篇

【摘要】食物残渣在肠内运行缓慢,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便困难,超过48小时无粪便排除者,称为便秘 [1] 。便秘,在精神科临床较为常见,便秘给病人造成情绪烦躁焦虑,不利精神病病情恢复;若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导致麻痹性肠梗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临床上对便秘要有足够的重视。本文对160例住院病人出现便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便秘危害及其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病人 便秘原因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住院治疗的160名精神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9岁。

1.2 研究方法 由病区护士每日询问病人大便情况,并做好记录。凡超过三天不排便,自觉排便困难,需要用导泻药通便者,列入记录。

1.3 结果 便秘发生率:160例住院病人出现便秘74例,发生率为46.25%。

2 便秘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和麻痹性肠梗阻 [2]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药源性便秘在临床上最为多见。

2.2活动量减少易引起便秘 住院期间活动区域小和户外活动少,慢性精神病患者意志减退,反应迟钝,活动量减少,也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

2.3饮食结构中膳食纤维及水分摄入少导致便秘医院伙食蔬菜种类少,病人少主动饮水,少吃水果导致肠蠕动减慢也是重要原因..

2.4老年人较青年人更易发生便秘 老年人的肠道功能减弱,常使肠蠕动变缓而发生便秘。随着年龄的增长,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3便秘的护理措施

3.1 解除便秘痛苦

首先对病人表示关心,并给予安慰指导以消除不良情绪,及时汇报医生,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有便意着用开塞露肛注后能很快排出大便,及时缓解病人的痛苦,使用方便且少副作用。果导临时用药起效缓慢,适宜三天未大便但无便意着。

3.2加强健康教育,减少便秘发生

3.2.1指导病人进行有益活动教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日2―3次,每次10―20回,以增加腹肌张力促进肠蠕动;指导病人做提肛运动锻炼提肛肌收缩能力;鼓励病人参加工娱活动,并采取有利排便的姿势做排便动作。

3.2.2指导保持正常的排便规律 两次排便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定时蹲厕所,每次10―30min,以免大便过多积聚和水份被肠道吸收过多而导致大便干燥。

3.2.3指导合理饮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清晨起床后饮一杯白开水,上下午再各饮一杯白开水,促进正常的肠蠕动,摄入适量水份以提供机体需要和保持软便性质。

3.2.4使用精神药物剂量较大者 慢性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精神衰退,生活能力低下者,应加强用药后的观察,每日询问大便情况,督促、提醒其排便,使之养成排便习惯。

4 结论

通过给与及时的处理和专业的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无一因为便秘问题影响病情或发生肠梗阻等,有效减少便秘的危害性及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第2篇

方法:对35例住院期间发生骨折的精神病人的年龄、性别、骨折与入院间隔时间、骨折发生原因、时间、季节、部位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长期住院精神病人中老年患者骨折发生率高,骨折部位以下肢长骨骨折为主,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结论:年龄偏大、药物不良反应和长期封闭式的住院管理是造成住院精神病人骨折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应针对发生骨折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骨折发生。

关键词:精神病人骨折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6-01

我院是江西省民政厅所属的一家优抚医院,有床位750张,主要收治全省复员退伍精神病人和伤残军人,其性质和职能决定了病人住院时间长期性,加上封闭式管理,因此,提高了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骨折的危险系数。本文对我院1998年到2009年期间35例发生骨折的住院精神病人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5例住院期间发生骨折的精神病人中,男性31例,女性4例;年龄22~76岁,平均52.11±13.09岁。疾病种类精神分裂症35例,其中3例发生骨折2次,1例发生骨折3次,服用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舒必利、三氟拉嗪、氟哌啶醇、氟奋乃静、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35例骨折病人除1例外均经x线检查摄片确诊。

1.2方法。对199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时发生骨折的精神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骨折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2结果

2.1骨折部位。骨折部位以下肢骨骨折为主。 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转子骨折2例,股骨粗隆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1例,肱骨骨折2例,腕骨骨折1例,尺/桡骨骨折3例,腰/髋骨骨折5例上述骨折病例有3例因合并体疾患死亡,2例出院外诊,除2例愈合不良需要轮椅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后果。

2.2发生骨折的直接原因。跌倒25例,跳楼3例,他人至伤3例,其他4例。

2.3发生季节。冬春季发生骨折的25例占骨折的71.14%,夏秋季发生骨折的10例,占28.06%。

2.4发生时间。起床摔伤者8例(2例发生在晚上起床入厕时),其余发生在白天。

2.5骨折与住院时间。0~1年4例;2~5年4例;6~10年3例;11~20年7例;21年以上11例;最长的达48年。

3骨折原因分析

3.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时间长,各相关器官相对退化,造成骨质疏松,体力衰退,认知功能减低以及感觉反应下降等,均易导致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3.2药物副反应。常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糖药、降压药、利尿药、扩血管药、维生素及钙剂等药物可以影响老年患者的神志、精神血压、血糖、视觉、步态、平衡等,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1。表明,药物不良反应因素也是精神病人发生骨折的易患因素。

3.3环境因素。本文中滑倒摔伤者25例占骨折的71.14%,跌倒摔伤是致骨折的重要因素。住院病区的设施条件,如采光过强或过暗;厕所、走廊地面光滑或有水渍未及时擦干、潮湿;患者穿不合适的衣裤及鞋子;浴室或楼梯缺少扶手;病人白天或晚间上厕所走路不慎易跌倒,病人洗澡时地面较滑易跌倒。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由于服务不到位,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安全隐患,如患者的呕吐物、打饭时留落在地面上的油迹、青菜,都是致病人滑倒的因素。

3.4地点与因素。跌倒最易发生的地方是患者床旁,其次为厕所。对跌倒时的活动方式调查发现,最多的跌倒发生在患者起床和上床时,其次为入厕时起身2。

3.5精神症状。本文中有3例患者因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出现自杀跳楼,还有3例被行为冲动病友所伤,可见精神症状是精神病人发生骨折的促发因素。

3.6住院精神病人长期处于封闭式管理,与外界接触少,活动少,较长时间在室内活动,减少了光照时间而影响了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导致骨矿物质含量降低和骨质疏松3。

4预防措施

4.1了解病情。有研究发现,曾经发生过跌倒的患者再次发生医院内跌倒的概率增加4。本文中有4例患者曾跌倒≥2次。因此,护士要对有跌倒史及被评估为高危跌倒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时刻提高警惕,防止意外发生。

4.2对于年龄偏大、身体虚弱或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过大、步态不稳、痴呆的病人要有专人陪护,特别是上卫生间或洗澡时要有专人协助同行,避免摔倒。

4.3改善病室环境。在浴室或厕所内加装扶手,铺防滑垫,危险地带设立警示标志,地面保持干燥,及时清扫地面污垢清除障碍物。

4.4为病人提供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钙质。因多数跌倒与肌力有关,特别是下肢肌力减退,可以多带病人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协助病人散步、做操(回春保健操)。

4.5合理用药。对注射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应至少卧床半小时,晚间用药者应在服药前协助病人完成洗洗漱、如入厕、饮水等活动,以减少入睡后起床次数5。平时加强医护沟通,对使用可能增加跌倒危险的药物,如无使用防必要,尽可能限制多种药物合用。

4.6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对兴奋躁动病人,或受幻觉妄想支配有自杀企图病人,应置于工作人员视线范围内,特别是晚夜间、中午值班时工作人员少,病人起床上厕所要加强巡视,尤其是精神症状较重、服用抗精神药物剂量较大、痴呆病人、步态不稳者,可安置在靠近护士站的地方。可定时协助其如厕,必要时给予专人陪伴。对于有直立性低血压史、食欲较差、做到重点看护、重点交班。需要保护性约束的病人,应保护在床上,并加强观察。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

4.7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哪些人员易发生跌倒,应与医务人员配合所采取的措施,指导病人行走时抓好扶手,穿合适的鞋子,变换要慢,起床、下床、直立时行走要慢。

5小结

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而骨折是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因此,分析和了解住院精神病人发生骨折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对预防和减少住院精神病人的发生骨折等意外事件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库洪安,詹燕,于淑芳,等.老年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2]范臻.住院老病人跌倒的护理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6):571

[3]杜维霞,等.精神病患者的骨矿含量及骨代谢相关的激素检查结果[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2):16-18

第3篇

[关键词]精神病人; 自杀原因; 对策; 防自杀

[中图分类号] R7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205-01

精神病人自杀是精神病人安全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住院精神病人自杀与精神病症状有关。住院期间安全问题是医护质量的重要方面,标志医护质量的,也关系病人治疗成败。因此,研究自杀形成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提高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能力,提高治疗和安全护理水平,加强精神病的后续巩固治疗机制,减少精神病人自杀情况的发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跟踪近几年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自杀行为。其中男性48例,女性 33例;精神分裂症 49例,抑郁症 24例,其他 8例;年龄 19~63岁,平均年龄 40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19例,中学 34例,小学 24例,文盲 4例,其中自杀未遂 76例,自杀死亡 5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问卷式的调查方式,对发生自杀行为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自杀的方式以撞墙为多 男性常见,占比为42%,具突发性,多发生在白天。

2.2 自杀中自缢也比较多 占比 24%,死亡率比较高,此种自杀行为大多为有计划,时间多在夜间,护理工作人员比较少。 2.3 溺水 4例,多为病人出逃后,跳河致死, 1例死亡。

2.4 跳楼 3例,多为外出活动时,冲破防护,跳楼死亡,此种方式死亡率较高。

3讨论

精神科的自杀是最危险的症状,如不能及时发现,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根据经验,节、假日或者夜班的工作人员较少时是住院精神病人自杀多发的时间。黎明,值班人少或疲倦疏于监控,也容易让精神病人有可乘之机。综合分析精神病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3.1意念影响 有罪恶妄想症的精神病人,意念里认为自己是罪孽深重的和不配活在世上的。

3.2外力迫害 患有严重迫害妄想症的精神病病人,总是认为与其被外力迫害致死,不如自己让自己先死。

3.3幻觉支配 患有命令性听幻觉的精神病病人,往往能受幻觉的支配而完成自杀。

3.4弄假成真 患有某些癔病的病人,往往想以自杀的行为来威胁他人,却有的时候弄假成真,最终造成自杀的后果。

3.5抑郁焦虑 在治疗过程中,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所致的副反应,如焦虑或抑郁等,也可以使病人难于忍受而自杀。

3.6病情复发 因为治疗过程中,多次治疗后病情又复发的,由于对治疗丧失了信心而自杀。

4防范对策

4.1 细致掌握住院病人的状况 自杀往往是事先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的,当病人说“不想活”或“要死了”的内容或表达暗示性言语,应引起重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动态,做好护理。

4.2加强病房和管护工作 护理人员应执行预防自杀护理常规和岗位责任制度、病房的安全检查的制度以及重点病人的管护交接班制度。对自杀企图比较严重的病人尽可能要有家属的陪护,重点病人要安排在容易观察的房间,使其处于工作人员的重点看护。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重点,有的放矢,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4.3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 要关心病人饮食和起居,督促和帮助拒食病人,搞好病人的个人卫生,高标准的完成基础护理,让病人体会人间温暖,对新入院、返院的病人,应检查是否有危险物品。让病人参加一些简单安全的劳动和娱乐,分散注意力,激发对生活兴趣和信心。

4.4防止节假日病员自杀 病员长期住院,节日里往往有亲属来院探视,而无探视和无望出院的病员,易产生厌烦、厌世的消极情绪。在这种特殊的时间,医护人员要特别细心观察其心态,做心理疏导和安慰工作,使病员能适当的镇静,从而防止自杀的发生。

4.5加强心理工作的进行 关心病人,多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帮助树立疾病斗争的信心,正确引导病人,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做好教育对社会、家庭的宣传工作,减轻病人的压力,减少自杀情况的发生。

4.6提高应变机制和快速反应能力 随时在病房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工作人员要果断快速的进行抢救,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和带班领导,维持病房秩序,避免事件在其他病人中造成更多不良的影响。

4.7加强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还要调整治疗工作。

在具体治疗工作中,要明确治疗第一,护理监护第二的原则。在强调管护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从医疗工作的角度控制引起自杀的症状源头。对此应该强调在治疗层面尽可能的控制能够引起自杀的精神症状。首先要,尽早用药,快速控制症状。对住院病人有幻觉妄想,消极焦虑等常见精神症状引起自杀念头者,应尽早足量用药,迅速控制引起自杀的精神症状或焦虑情绪,才能有效控制自杀行为。其次,要通过调整治疗计划,减少药源性焦虑引起的自杀行为,在工作中,应对药源性焦虑的急性症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且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的联用,或者更换药物,解除焦虑,减少因此而产生的自杀行为。作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自杀征象,坚守岗位,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以预防为主,切实有效的阻止病人自杀行为的发生。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防自杀的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精神病病人的自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64.5±11.3)岁。患者的疾病状况为:抑郁症34例,失眠症23例,精神分裂症43例,平均病程(9.1±3.1)年,平均住院时间为(4±2.1)个月。除此之外,其中45例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1.2方法整理与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将护理成果记录下来。

2结果

根据临床观察资料统计,老年精神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各项风险因素的发生率。

3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3.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3.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3.3皮肤损伤老年精神病人的知觉神经的敏感度已经严重下降,因而他们对冷、热、痛的感知比较迟钝,这就造成病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割伤、烫伤等皮肤损伤,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则长期卧床,这也会造成压疮和皮肤坏死现象的发生。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为病人准备的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尽量避免病人直接接触开水;②在病人的日常饮食上,病人的食物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必要时要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病人烫伤喉舌;③对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加强他们的清洁卫生的护理,对他们进行肢体按摩,让病人处在一个干净舒爽的环境中。

3.4用药安全的问题及护理用药安全在众多护理工作中是最重要的。由于精神病人可能有抗拒治疗的心理,因此他们在服用药物时会藏药不服或者攒药多服。而具有自杀倾向的精神病人则会通过服用大量药物来达到自杀的目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用药问题,要对病人的用药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通过对威胁老年精神病人的生命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了解到精神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应对护理工作中的难题。做好老年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工作可以大大减少护患矛盾纠纷的产生。因此,广大医护人员要对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估,并在工作中给予病人充满人性的关怀,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萍牛艳艳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第5篇

【关键词】精神科;门诊;护理

1 心理特征分析

通过对精神科门诊病人心理特征的分析,制定出精神科门诊护士的要求规范,从而减少精神科门诊病人的投诉及暴力行为。精神科病人在门诊就诊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怎样接触病人、观察病情等等,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水平与管理能力的标志,精神病人不同于其他患者,其心理特征为:1)怀疑心理:患者大都否认有病,不愿就医,故诊疗过程不合作,有可能寻找机会逃跑离院;2)悲观心理:抑郁病人缄默不语,落落寡欢,情绪低沉消极,有可能寻找机会达到自杀的目的;3)被害心理:患者把自己病态中的妄想与医护人员联系起来,认为医师、护士也是参与迫害的人员,故可能出现伤人行为;4)依赖心理:特别是癔症病人,感到自己患了严重而不易诊治的疾病,要求别人搀扶,生活不愿自理;5)专横心理:躁狂症病人,情绪高涨,兴奋话多,需要别人顺从,激惹性增高,情绪反应强烈。

2 护理对策

门诊护士在精神症状各不相同的病人周围工作,必须摸索每一个病人的心理状态,然后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接触、交谈、治疗、管理,这些病人的症状不同,但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却基本相似:1)需要尊重 由于社会的偏见或精神症状的关系,来诊病人大都在自尊心上受到挫折,患病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着各种任务,受到人们的尊重,患病后人际关系起了变化,产生了自卑情绪,作为护士,对患者接触中要求意到礼貌称呼;2)需要信任 我们想要得到病人的信任,首先要做出信任他的表示,病人对我们诉述的情况,尽管是病态,我们都要表示相信而不轻易解释从而建立护患感情,便于接触,实施治疗;3)需要同情与关心 精神病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来诊时可能被家属约束,表现出一种敌对情绪,护士对他的困境要表示同情,必要时将保护带解除,免其肢体受伤及疼痛,并给予关切及安抚;4)需要安全 有些患者有被害妄想,对化验、透视、心电图检查不能服从,这时应耐心解释、说服,护士先做以示范,使病人感到没有任何危害,而主动配合检查。

3 讨论

精神科门诊护士必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是防范暴力行为的首要环节。精神科护士应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防护措施与精神病患者接触沟通的技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门诊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1]。

作为一个精神科门诊护士,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在候诊病人及陪护人员的视野里、你对他们的尊重、关心、体贴,可以缓解病人的心理不适,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暴力行为发生极为重要。所以,精神科门诊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医疗护理水平,还要有主动、热情、礼貌、周到的服务态度[2]。

近年来精神病人的事件屡屡发生,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因难以预测,其预防一直是国家管理的重点,作为一所收治精神科病人的医院,其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并且本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又在本省内属于精神病人主要接诊医院,针对此情况,如何实现门诊部对精神科病人的管理,安全防范责任更是重大。

参考文献

第6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解锁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2008年在我院住院500例解锁精神病人进行护理。结果

解锁精神病人比非解锁精神病人护理困难,衰退症状明显。结论

解锁精神病人大多由于长期关锁,与外界隔离,精神衰退症状明显,造成护理上困难。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解锁精神病人的特点和病情,进行特殊的护理模式,让这些病人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

【关键词】 解锁精神病人;住院期间;护理

精神障碍[1]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经我院收治的解锁精神病人中92%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人。这些病人常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精神病人病及家庭,因病致贫,病人因贫病情复发。因无钱医治,病人到外乱走、行为紊乱、思维破裂、大喊大叫、睡眠障碍、出现幻觉、妄想、冲动伤人、自杀、自伤,或呆板、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孤僻、懒散、少动或不动、不进食、不说话等等,这些严重影响周围人及病人本人。很多家属最终不得不把这些病人关锁在局限的空间。本市政府在2007年进行解锁行动,出钱出力让整个市关锁的精神病人免费到指定专科精神病院进行系统的住院治疗3个月。经过精心的护理,500例解锁精神病人已在2008年11月前全部出院。对这些病人的特殊护理,现报告如下。

1

护理

1.1

住院的第一阶段

时间约为住院的第1个月。入院时要尽快认识病人,按护理常规为病人测体温、脉搏、血压、体重,并更换衣服,更衣时护士要对病人初步的体检如有无畸形,四肢皮肤一般情况,如有无破溃、疖肿、有无伤口,安排好床位。很多病人表现不语、不理睬人、蓬头垢面、虱子满身、不讲卫生、到处吐痰、随地大小便,病人往往不肯更衣、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护士要耐心劝说,做好卫生处理,协助其更衣、洗刷、理发、灭虱,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对病人名字要护士做好标记牢记。对躁动不安、冲动伤人或自伤的要做好保护性约束,并严密观察。入院后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反映病情。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可能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产生冲动行为,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应加强防范措施,防止意外的发生,当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的前驱症状时,如频繁踱步、言语挑衅、双拳紧握、急躁不安等,不要激惹病人,保持安全距离,移开周围的危险物品,并准备足够的人力控制病人,做好保护性约束,从而保证病人和他人的安全。并尽快向主管医生汇报,加强治疗,尽快控制病情。

1.1.1

治疗方面

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服药情况,每餐服药后都要检查病人是否服用,防藏药,经耐心劝说仍不肯服药的,可选用鼻饲药物,或汇报主管医师更换给药途径,如肌肉注射、静脉滴注。如病情需要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要做好禁食禁饮的术前准备。

1.1.2

生活方面

护士协助或督促剪发及梳理头发、剪指甲、定时督促或扶送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到指定的地方吐痰、唾液。每天协助或督促病人沐浴更衣,清除异味,保持干净。衰退型病人,到处大小便、不洗澡、不理发、不更衣、随地吐痰、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这些生活方面训练尤其重要,需反复强化训练。

1.1.3

进食方面

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和可口的及适宜的饮食,保证病人营养物质和水分的摄入,每餐观察病人的进食情况,不主动进食者予喂食,拒食者或喂食不合作者仔细观察和分析原因。必要时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认真观察病人有无不知饥饱,暴饮暴食或随便拣食不洁食物,部分衰退病人甚至不知进食。

1.1.4

睡眠方面

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安静环境、室内温暖、冷天要保暖必要时入睡前温水泡脚、床铺松软等。由于恐惧紧张引起的失眠要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恐惧焦虑情绪。整夜不睡的要汇报主管医生必要时加用药物治疗,夜间要定时巡视病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病人出现意外事件。

1.1.5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对病人进行《行为矫正治疗》的量表评估,制定针对性计划和拟定预期目标,一般在病人转入二级护理时开展,疗程4~6周。一周训练矫正,病人能主动洗脸、刷牙、洗澡、整理床铺,病人能主动更衣、剪指甲、注意衣服整洁穿着得体,病人能遵守作息时间、按时用餐、参加活动。每周对病人进行《行为矫正治疗》评分,如有进步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强化病人的正性行为,达到预定目标,并不断巩固。

1.2

住院第二阶段

时间约为住院的第2个月。在做好第一阶段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

1.2.1

工娱、文娱治疗

鼓励督促病人每天参加工娱疗,通过看电视、音乐欣赏、体育活动、做早操、唱歌、阅读、简单的劳作,缓解精神症状、放松身心、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以此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1.2.2

心理治疗

常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内心感受、需求。予适当地心理疏导,满足其合理要求。可实行团体心理治疗,各个包干护士对自己包干的病人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对病人讨论、沟通、倾诉、面对现实、面对困扰,由包干护士给予辅导,提供积极措施,采取处理生活压力和负面的情绪措施,扩展生活空间,积极投入社会。建立情感支持系统,对病人父母、亲属,利用探视进行健康教育和给予相关支持,改善家庭互动模式,对病人重建自信,回归社会很重要。

1.3

住院第三阶段

时间约为住院的第3个月。这期间除了做好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治疗还应做第三阶段的治疗,因为这时候病人往往很想出院,但又很怕出院后面对社会、人群的各种问题。因此要做好以下。

1.3.1

精神疾病知识宣教

除了向病人适当介绍一些精神卫生常识外,还应讲解有关精神病发病诱因、预防、治疗等有关事项,使其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

1.3.2

药物指导

给病人讲解坚持服药、巩固疗效的重要性。

1.3.3

生活指导

教育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增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培养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的能力,消除思想顾虑,克服自卑心理,保持心情愉快,合理安排生活,正确对待和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学会自我解脱。

1.3.4

社交技能训练

改善慢性精神病人与社会隔离、退缩及生活功能障碍的现状,教会病人同他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包括拒绝、赞美、请求协助的技巧等。能知道同房病友的姓名及基本情况,能主动与别人交流,学会与他人目光接触,行为得当的技巧。在工娱文娱活动时让病人上台去唱歌表演,拔河比赛表演,并给予适当的口头表扬或小件物质奖励。

1.3.5

职业技能训练

开展工疗,进行编织、装订、组装等一系列作业线,出病人的黑板报、书法、美术、剪纸、织羊毛衣,让病人充分表现其能力,培养病人自信心,改善焦虑、自卑的精神状态。

1.3.6

出院前病人的卫生宣教

说明出院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出院后继续坚持服药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出院后要注意饮食,对刺激性、热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出院后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出院后定时复查,如有不适,及时返院治疗。

1.3.7

出院前家属的宣教

对家属要做好宣传工作,亲人、周围人群和社会都要关心支持病人,不能有歧视病人的现象,尊重病人的理智与感情,不能再关锁病人,要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参加田园种植、饲养家禽、回原单位工作和学习等,使病人感到他已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怀,使之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3.8

出院后的随访

社区访视、电话联系,进行相应的指导。

2

小结

解锁精神病人由于长期关锁,精神衰退症状明显,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都差于非解锁精神病人。我们护理工作要耐心、不怕苦不怕脏地对这些特殊人群进行人性化的护理,使病人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据我院评估这些解锁精神病人在免费住院3个月后出院时情况,约96%可以出院后在家继续服药治疗,有4%病人不适宜出院,病情恢复差,仍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睡眠不佳、到处乱走或仍到处大小便、问不回答、需喂食等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要】 目的 本文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发生低血钾情况和因素的探讨,提出护理预防措施,为减少患者低血钾的发生及低血钾症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1年6月—2012年8月在我科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中,发生血清钾低于3mmol/L的19例患者的病因和症状进行分析,通过停用抗精神病药、给氧、静脉与口服补充氯化钾、密切监测病情与血钾浓度以及心理护理、加强饮食等护理干预措施,达到良好的效果。结果 患者低血钾症状迅速消失、血清钾浓度很快提升。结论 综合的护理干预,能使病人的低血钾症状在1-3天里快速好转,血清钾浓度快速提高到3mmol/L以上。

【关键词】长期住院;精神病人;低血钾;病因与护理干预

临床上将人体血浆钾离子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血钾。血钾离子浓度低于2.5mmol/L为中度缺钾,血钾离子浓度低于2.0mmol/L为重度缺钾。低血钾可引起神经肌肉、中枢神经、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一系列的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影响呼吸肌,出现呼吸衰竭嗜睡、神志不清、昏迷,麻痹性肠梗阻,软瘫,心肌兴奋性增高,心脏停止在收缩状态及心律失常甚危及生命。临床缺钾常见原因为摄取不足、流失过多,体内转移、碱中毒。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发生低血钾情况较为常见,由于是慢性失钾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精神病人表述困难以及精神病本身的症状和药物副作用的掩盖等,使低血钾症状常易被忽视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因此及早的发现并找到病因有的放矢做好预防和护理,对有效地控制和纠正低血钾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常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在2011年6月—2012年9月之间的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病人中,发生19例次血清钾浓度低于3mmol/L的低血钾病人。其中17例血钾浓度在2.5-3mmol/L之间,2例血钾浓度为1.69mmol/L-2.5mmol/L之间 。年龄均在40-65岁之间,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不振、嗜睡、腹胀、便秘、心悸、四肢软弱无力,甚至活动障碍、无法翻身、不能站立等。

1.2 方法 通过查找病例回顾在我科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中血清钾浓度低于3mmol/L的19例病人低血钾发生情况、发病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病情的轻重停用抗精神病药、给氧、对血钾浓度低于2.5mmol/L的病人主要通过静脉与口服补充氯化钾液双管齐下、血钾浓度在2.6mmol/L—3.00mmol/L之间的患者主要采取口服补钾液,以及密切监测病情与血钾浓度以及心理护理、加强饮食等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处理。

2低血钾的原因

2.1 摄入不足:正常人体每天钾离子主要来源于食物。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每日人体对钾的摄入量,一般建议每天最少摄入1.6~2.0 克钾以维持体内正常的钾含量。经国内专家.研究发现,饮食不良是精神病患者发生低血钾症的主要原因1。患者进食差与长期患病精神衰退懒散、活动不足,胃肠功能虚弱消化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腹部饱胀不适无食欲感、使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另外患者偏食,饭菜不符合其口味,进食很少的食物使钾的摄入量持续减少。另一方面,在人体摄入钾不足时,肾脏以不能明显地减少排钾,使钾不易保留于体内,更易引起缺钾。

2.2 精神症状严重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违拗、怕被害、拒绝进食或偏食、食欲下降、摄入不规律,甚至发生饮食障碍,而导致钾摄入足2。

2.3 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

2.3.1 抗精神病药可以干扰血糖、血钾的代谢,以可使患者产生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导致钾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随着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将继续增多甚至出现严重的胃肠功能紊乱及代谢异常,同时,患者的低钾症状还容易被精神症状或药物副反应所掩盖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但使用剂量明显偏大,对血钾的影响同样很大3。研究发现,使用氯丙嗪、舒必利等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低血钾症发生率最高;长期使用氯丙嗪、氯氮平的患者出现低血钾症多见,症状比较重4。

2.3.2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引起椎体外系反应及意识障碍,病人吞咽困难、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下降、摄食不规律,甚至发生饮食障碍,而导致摄入钾不足5。

2.4精神分裂症患者感知觉与思维发生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对精神病症状认识不足,对低血钾与精神病的症状无法识别;对疾病的症状和感受表述困难;工作人员对疾病的观察疏忽不仔细,使低血钾在早期症状被忽略。

2.5 并发其它躯体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钾利尿药如 双克、速尿、补充高渗葡萄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6 患者长期患病住院,无法工作,经济来源受影响以及家庭重视不足,导致含钾食品的缺乏使钾的摄入量减少。

3 低血钾护理

3.1 根据医嘱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给予吸氧处理,保持呼吸通畅。

3.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低血钾救护关键是及时、足量有效补钾,使血钾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至3.0 mmol L以上。对于中度与与严重缺钾者立即以浓度为0.9%NS 1000ml中加入10%KCI 20 -30ml从静脉通路,以每分钟60滴的速度输入。开辟静脉通道须注意;(1)常选用外周大静脉:如肘部静脉,能迅速提升血钾水平,不易渗漏,防止低钾对心肌应激性和血管张力的影响以及因渗漏而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2)静脉穿刺宜选用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瓣避开关节处,利于穿刺固定和观察的静脉血管。(3) 静脉补充钾要控制好速度与浓度,即速度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必须见尿补钾。严禁静脉推注,血清钾浓度突然增高可导致心搏骤停。外周静脉输入氯化钾一般用0.3%浓度,以每分60滴的速度持续的静脉滴入,补钾前4小时尿量应保持在30 ml/h以上方可补钾,补钾期尿量应保持在40mm/h以上才安全。(4)静脉补钾:静脉滴注的氯化钾浓度太大,太快可刺激静脉引起穿刺部位疼痛,甚至致穿刺的静脉出现痉挛疼痛和血栓形成。(5)注意静脉补钾时局部疼痛的护理:疼痛剧烈的部位可予轻轻按摩、热敷;可使用糖盐水或生理盐水作溶剂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采用翻转针柄法可减轻疼痛,即将穿刺成功后的针柄逆时针翻转180℃,直至对侧固定。原因是针尖斜面对向血管下壁,药物流向发生根本改变,相对远离或避开了对体表敏感神经未梢的刺激,而血管下避及深部组织敏感度较体表差,注意对血管的保护,防止氯化钾溶液渗漏至静脉血管外,致组织坏死,(6)严重低血钾时,钾盐不宜溶于葡萄糖溶液。因为输入葡萄糖可引起胰岛素分泌,使钾转移到细胞内,从而使血钾降低。维生素C不利于钾进入受损的极化不足的心肌细胞,故而不宜同时补充。

3.3 口服补钾,以加强补钾效果。以10%氯化钾溶液20ml溶于适量的果汁或牛奶稀释后饮用。氯化钾口味苦,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咽喉腹部不适及胸痛等症状时,应在饭后与稀释后饮用。应用氯化钾片剂吞服,不得咬碎。以可用刺激性较小的钾盐,如10%枸缘酸钾。伴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胃肠道梗阻、慢性胃炎、胃溃疡、食道狭窄患者,不宜口服补钾。

3. 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注意观察和甄别精神病人低血钾的早期表现如:精神萎靡、倦怠、嗜睡、全身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恶心、呕吐,做到早预防、早期发现、早救护。对伴有饮食不足,有呕吐,腹泻;碱中毒,应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的精神病人更要多一份关心与细心。(2)对于发生中、重度低血钾者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病情记录,严格床头交接班,有异常及时回报医生。(3)对低血钾患者特别注意有无心悸、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在补钾过程中密切关注心率的变化,如心率减慢提示血钾浓度升高(4)观察肌无力的变化,有呼吸道不适感、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呼吸困难患者,要警惕呼吸肌受累麻痹甚至呼吸衰竭.(5)注意神经肌肉系统的情况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定向力差、昏睡、昏迷、四肢肌肉无力甚至软瘫,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要注意神志瞳孔的变化,要防止坠床,跌倒。(6)在 消 化系统,缺钾可引起肠蠕动减弱,轻者有食欲不振恶心、便秘,严重低血钾可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麻痹性肠梗阻。低血钾症常伴低血镁、低血钙,镁是细胞膜钠-钾-三磷酸腺苷酶的重要辅酶,镁可保持细胞内钾的完整性,实验和临床皆发现低镁使低钾难以纠正。同时,硫酸镁还可以缓解高浓度滴注氯化钾时引起的静脉疼痛,但在静脉补镁时要防止过快过量引起的血压下降和镁中毒。低钾血症与低钙血症并存时,低血钙的症状常不明显,而在补钾后可出现手足抽搐,可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以逐渐缓解症状。

3.5 做好静脉补充氯化钾时心电监护:钾离子异常心脏功能受累多表现在传导与节律异常,心电图能较敏感地反映低血钾及高血钾的情况。低血钾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 波低而宽伴有U 波增大。注意防止短时间内快速大量的氯化钾进入体内引起血钾突然升高。轻度血钾升高时心电图无异常表现,若血钾在6. 5~7. 5 mmol/ L时,心电图示T 波高尖,严重者出现P 波消失,QRS 波变宽,心室律不整等严重心律失常表现。

3.6 严密观察血钾的动态变化,每4h测电解质一次,并保证标本的采集及化验结果的准确性:血标本不可在补钾侧血管上采集,以免影响血清钾值的测定,造成假性高钾血症的误导,另外,还应注意,握拳可显著提高静脉血钾浓度6,压脉带结扎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拍打,缓慢抽血,抽血后取下针头沿试管壁缓慢注血,血标本采集后即刻送检,切勿震荡,避免溶血

3.7 加强饮食护理:饮食障碍是引起低血钾的直接原因,精神病人的饮食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的创造条件安慰、鼓励、诱导精神症状严重的病人进食,并且多食含钾较多的食品7,如香蕉、柑橘、葡萄、红枣、蘑菇、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防止患者漏食、倾倒食物或藏食,对有厌食、拒食行为的患者专人护理,想方设法鼓励、劝导患者进食,劝说无效时给予喂食、鼻饲营养或静脉补液,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营养。避免受凉、过多食用含糖类食物。对怀疑被投毒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给予进食示范,或当面给予未开封的食品,减轻疑问。

3.8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低血钾患者四肢肌肉软弱无力,行动困难甚至软瘫,心悸易出现焦虑、恐惧致烦躁、不配合,要帮助患者认识了解低血钾发生原因,症状及治疗措施,说明只要抢救及时,补钾后不遗留后遗症,使之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解除思想顾虑。

3.9 加强安全和基础护理:保持床褥的整洁、干燥、平整;勤翻身,每2小时一次;要防止因低血钾全身软弱无力,行动困难,在小便时翻跌床下或跌倒致伤。

综上所述,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

由于多种原因极易发生低血钾、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病情的观察,认真地甄别精神病症状与低血钾症状。争取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若患者发生低血钾时及时针对病因、症状、血钾浓度的高低快速地进行一系例原因分析及综合护理干预,改善缺钾症状,预防不良反应。心理护理对减轻低血钾患者紧张、恐惧,稳定情绪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精神病患者摄入不足者更要加强饮食护理以预防低血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九英,曹克慎.精神科住院病人低血钾情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3):159-160

[2] 张晤琴.精神病佯发低钾血症的观察及护理[J].右江医学,2∞l(03):32.

史美君,侯言彬,老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护理与康复2012-01月(11): 17

[3] 梁绮美,林建葵,张蔚茹.住院精神病病人伴发低血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1):2001-2002

[4] 张华凤,陈惠珍.抗精神病药物致精神病患者低血钾症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1):70-71.

[5] 梁绮美.林建葵.张蔚茹.住院精神病病人伴发低血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4(22):28.

第8篇

【关键词】 精神科病房开放式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10-02

改变精神科病房封闭式管理,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能够减缓精神病衰退的困惑,但由于精神病人自知力较差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外出不归或不按时返院、不能按时服药;受精神症状的影响,病人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同时,每位病人都有家属陪伴,家属携带物品复杂,也为病人发生不安全行为创造了条件,属于高风险科室。这些不安全隐患影响了护理质量。我院开放病房在此方面加强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开放病房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精神病人316名,筛选的106名病人,年龄14-65岁,平均42.5岁,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50分,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2.5分,或有其中一项;②病人或家属自愿参加。精神分裂症29人,情感障碍60人,老年性精神病12人,其他5人。既往有外出不归史25例/次,不规则服药史52例/次,冲动毁物史有36例/次,通过加强对病人的安全护理管理,106名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电话随访,外出不归史仅有12例/次,不规则服药史41例/次,冲动毁物史5例/次。

2 安全护理管理干预方法

2.1 病房的设置 病房设有独立的单间病房,内部设施齐全;设有卫生间、洗漱间、衣柜、电视机等。家庭式病房,病人住院期间有家人陪同,可以自由活动,患者能自由支配经济和购物,假日可能请假回家。

2.2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预见性护理。

2.2.1 创造安全的病房环境 宽敞明亮的病房,窗外设有护栏,走廊通行畅通无障碍,病房内电器均采用保护性插头;病人床单位禁止摆放玻璃及易碎物品。

2.2.2 要求护士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护士法律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 加强危险品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病房危险品,同时对家属及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定期检查病房的基础设施如有破损及时报修。护士坚守岗位,经常巡视病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2.3 提高服药依从性,防止藏药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一般为65%[2]。因此病人应在护士的看护下服药,服药后30min内不得离开病房。服药时严格检查,确保服药到胃;介绍抗精神病药物知识,能够达到病人自觉服药,主动配合治疗。

3 结论

精神科开放式管理让病人增加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能让病人能够对正确认识自身,对恢复社会功能,预防疾病复发,全面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干预,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保障了病人治疗期间的安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家属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管理任重而道远,护理人员应养成了病人安全为第一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精神病人;外走行为;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46-02

外走行为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擅自离开医院的行为[1-2],由于患者自我保护能力下降,外走可能给病人、社会、家庭或他人造成严重后果。而且随着精神疾病患者的逐渐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外走发生率,就会严重威胁精神疾病患者的人身安全,因此对外走行为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组探究通过选取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并发生外走行为的精神病患者50例,对其进行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3-4],其中男性42例,女性8例,年龄16-47岁,平均年龄(32.5±11.3)岁。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本组患者中,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7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3例躁狂症患者,2例反应性精神病患者。事先告知所有患者家属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征得其同意后,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外走行为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评价护理疗效。

2 讨 论

2.1 外走行为的原因分析

2.1.1 精神疾病因素的原因 由于精神疾病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紊乱或受被害妄想支配,想逃避他人的加害;在精神症状活跃期,病人在幻觉、妄想、抑郁自罪等症状支配下;病人没有自知力,不承认有病,不安心住院治疗;部分病人自制力或情感恢复时,非常想念家人而出现外走行为。

例1:病人金某,分裂症偏执型,由于无自知力,不安心住院,于入院当晚8时破门外走。

例2:病人王某,分裂症偏执型,由于幻听,听到门外有人叫他而外走。

例3:病人李某,分裂症妄想型,因在妄想内容支配下,病室内称有人要杀他,因害怕外走。

因精神症状出走者达34例。

2.1.2 环境因素 精神疾病患者在院治疗期间,通常予以其封闭式治疗,其中多数患者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这样的居住与治疗环境,处处受到限制,因此渴望自由;此外不少患者由于患病后,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显著降低,因此无法适应封闭治疗的护患沟通与患患沟通,渴望外界的生活,进而出现外走行为。

2.1.3 药物因素 由于病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如酚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硫杂恩类等镇静催眠药等,这些药物的应用普遍会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导致咽食发生等一系列不适反应,当患者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后,也可能引起外走行为。

2.1.4 管理因素 ①病房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由于轻信患者,而将钥匙交给病人,以此为患者外走提供便利,部分患者同时缺乏自控能力,因而出现外走行为。②医院设备不完善,患者居住区的门窗没有进行有效封闭,导致患者损坏门窗后发生外走行为。③由于工作人员工作疏忽,没有及时关闭门窗,致使病人有机可乘,发生外走行为。④对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因为需要鼓励患者主动参加一些活动与康复劳动,因此降低其封闭性,使得不少患者在此阶段发生外走行为。

2.2 外走行为后果

2.2.1 对病人的影响 由于治疗中断导致病情反复,病情加重,延误治疗。有兴奋躁动或冲动行为出现自伤自杀,由于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差,易冻伤冻死等。

2.2.2 对家庭的影响 因病人发生外走行为,一方面会影响正常治疗进程,进而增加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病人外走期间如果发生意外伤害,会增加对患者家属的精神损害。

2.2.3 对社会的影响 精神病人外走,发病期间,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且容易被激怒,可出现无故伤人、毁物等极端行为,会显著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对病人的护理 首先,要对重症病人、新入院病人、有三防行为的病人进行健康宣教[5],使其了解病史,掌握病情变化。对幻觉、妄想症状丰富的病人尽量避免触及其病理体验,适当组织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劳动,是其精力得到发泄。对不安心住院的病人与其多接触,特别是对新入院病人。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在短时间之内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敌视情绪,了解其想法,给予安慰和解释,满足其合理要求,消除外走想法,避免其单独外出活动。其次,加强对恢复期病人的管理教育,因精神症状消失,情感由淡漠逐渐恢复,对家中亲人的思念情绪随着住院时间的增加而更强烈,因而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外走。一般来说,只要他们产生这种想法,则想法设法达到目的。这种心理反应占外走病人的80%以上,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好防范工作。同时与家属取得联系,采取来院探视,假出院等与病人进行沟通使病人得到更好的安心治疗和康复,使病人出院后有利于适应家庭、社会环境,提高康复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3.2 改善住院环境 要想降低精神病人外走行为发生率,另一个方法就是要改善患者的居住环境,也就是加强环境护理。首先,可以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患者在休息时可以不受到外界的干扰与刺激;其次,要改善患者治疗环境,最好采取一对一的心理引导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关注力,还可以减少外界干扰;最后要净化患者交流环境,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特点与治疗进展,使同一阶段的患者多进行交流,一方面提高患者间沟通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发生相互刺激,减少外走行为。

3.3 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在护理期间,应该有效结合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掌握病人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燃,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解决,避免用生硬的语言刺激病人,自觉遵守各项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妥善处理,减少因工作失误而发生的外走。

3.4 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制度 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交接制度、清点制度、治疗制度、护理制度等,其次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病人外出活动返回病房时要认真清点人数,严防走失病人,夜晚和清晨不得麻痹大意,防止外走行为的发生,最后也要结合护理实践,及时对存在漏洞的管理制度进行改进,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3.5 加强安全管理 经常检查门窗、瓷砖、病床等设备,有损坏时及时维修。病房内的危险物品要严格管理,如医药器械、约束带。病人外出时须经医生和护理人员同意,并有护理人员陪同,做好病人和家属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此外,笔者认为还应该不定期对患者病房进行巡查,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并降低外走行为发生率。

3.6 出走防范预案 精神障碍病人是特殊的群体,由于发病期间缺乏自知力,个别病人对住院不安心而出现出走行为。为防止此类情况发生或使此意外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应①平时鼓励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以转移病人的出走意念。②交接班时,必须认真清点病人数。③病人进出病区时,密切注意病人动向,必须在护理人员视野内,经常清点病人数。④对有出走企图的病人,要及时掌握、重点观察其动态、及时发现出走先兆,采取措施。⑤对出走企图强烈的病人,不宜带出病区外活动,应安置在重点病室,随时监护或暂时约束保护。⑥一旦发现病人出走,当班护士立即通知门卫关好大门,防范病人走出院外,疗区迅速查找,报告护士长及负责一生。⑦若判断病人已离开医院,立即报告上级部门,通知病人可能前往的家属及亲戚朋友,请他们协助寻找,同时组织病区工作人员在市内汽车、火车站寻找。若24小时内没有出走病人的信息,上报派出所,若有出走病人信息,则组织人员派车去接回。

4 结 论

综上,由于外走行为属于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应该分析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外走行为发生率,进而为提高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 郑慧芳,陆萍,金凤莲.住院精神疾病病人出走意念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9,23(19):1721-1722.

[2] 宋细莲.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的相关因素及防X措施[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2:167-169.

[3] 林雪峰.医院内开放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7,07(2):17-10.

第10篇

【关键词】精神疾病 伤口感染 护理

精神科病人因其疾病的特殊性,受外界因素的损伤较正常人高出许多,而某些处于疾病急性期的病人如出现意外受伤,则暴露在外的伤口更易感染,从而增加了护理的难度[1]。我科在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人中,有2例患者的伤口感染并有脓性分泌物,且均处于精神疾病急性期,我们制订了最佳的护理方案,使患者的伤口未进一步恶化,从而达到了护理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例一患者,男,20岁,于2009年1月入院。入院时,患者表现行为紊乱,自言乱语,接触交谈差,查体见其骶尾部有一约4×3cm大小Ⅲ度褥疮。住院前期,患者处于精神疾病急性期,精神症状严重,故患者治疗不合作,导致伤口有脓性分泌物、周围部分组织坏死,并伴有发热、血象增高、伤口愈合较缓慢的临床表现。

例二患者,男,62岁,于2009年11月入院。入院时,患者表现行为紊乱,乱语,脾气急噪,易怒,接触交谈不合作,无法进行有效交谈,对某个人有敌意感。住院前期,患者精神症状严重,因其精神症状所致,患者将右手背烫伤,并发生感染、化脓,部分组织坏死,且导致右手臂形成蜂窝组织炎。

1.2 临床表现 上述2例病人在住院期间均处于精神疾病急性期,且精神症状较严重,治疗不合作,因伤口感染,患者均存在发热、血象增高、伤口愈合缓慢的临床表现,后经抗炎治疗及换药护理,伤口感染情况改善,新肉芽组织生长正常。

2 主要护理措施

2.1 严密观察病情 因精神病人住院前期精神症状较严重,且病情控制时间长,故护理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并准确记录,防止病人出现紊乱行为导致伤口感染加重,每次换药时对伤口进行评估以制订和修改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2.2 护理 上述2例患者的伤口位置均不相同,护理时应注意其伤口位置,随时更换,尽量避免压迫伤口,以利血液循环,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如例一患者正处于精神症状明显的疾病急性期,护理时需保护约束,而约束的又易压迫伤口,并因其精神症状所致,给予垫气圈患者不配合。较好的处理方式,可将患者向某一侧保护约束,背部垫予小被或枕头,使其臀部与床悬空,且此患者感觉较舒适,避免了伤口直接受压,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应每隔两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或换另一侧。例二患者因手背伤口感染致手臂形成蜂窝组织炎,护理时应注意避免约束患肢,可用枕头垫于患肢处,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循环。

2.3 伤口护理 上述患者的伤口因有感染,又可见肉芽创面,须每日进行两次护理换药,并给予红外线理疗,每次时间30分,尽量使创面保持干燥,以利肉芽组织生长。但过勤的换药也会成为不良刺激,抑制伤口的愈合,应根据伤口渗出、生长情况而定。伤口愈合时,新生的神经纤维长入疤痕,很容易受到刺激,产生痒的感觉,这时护士应指导患者避免搔抓伤口周围皮肤,从而避免伤口感染加重。

2.4 心理护理 精神病人病情特殊,更需要护士的关心。适当的心理安慰、心理疏导有助于病人的病情恢复,让病人感到温暖、关心和帮助。

2.5 康复指导 处于康复期的病人,精神症状消失且伤口逐渐愈合,此时可鼓励患者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病人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做一些简单的健身活动,如做操,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伤口愈合。同时,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的危害,其发生的诱发因素,指导预防措施,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压疮虽然危害性大,但大多数压疮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护理措施预防的,这需要院方和患方相互配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结果

上述2例病人在以上护理措施实施后,且随着精神症状的好转,伤口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加速了伤口的愈合。

4 讨论

急性期精神疾病病人保护意识薄弱,易发生意外,而意外产生的伤口则因病情未得到控制容易形成感染[2]。伤口感染不但加重患者的精神创伤,而且还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延长住院时间。为了避免其伤口发生感染,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精神病人伤口的护理,不仅是针对伤口感染的护理,而患者的护理及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有效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心理护理则可以使患者增强早日康复的信心。

参 考 文 献

第11篇

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老年精神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年龄也逐渐呈上升趋势,这就要求临床护士所付出的越来越多,加剧了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无论从病情的观察,还是日常生活的照顾,都需要双倍的付出。就我科两年来,对临床护士尤其是三班护士的调查来看,其压力主要有:

1 担心病人跌伤

目前,对病人跌伤的预防,我科已3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如从用药方面病人的年龄,躯体活动等进行多方面的评估,但仍有跌伤事故的发生,且防不胜防,这种难预测性让三班护士,尤其是在执行夜班期间感到焦虑。目前,仍未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让病人跌伤的几率降到最低或为零。

2 病人病情变化快

老年精神病人是精神病患者中的特殊群体,是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复合载体,由于各器官和各系统的功能下降,易衰竭和猝死,病情变化快,往往来不及抢救就死去,这是产生三班护士压力的主要原因。

3 技术要求高

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老年精神病人常需的护理操作让临床护士感到头痛的是:(1)穿刺难:表现在:①不易寻找静脉穿刺;②静脉细、脆,易致穿刺失败;③精神病人易动,难管理,导致输液难以进行。(2)导尿难:表现在:①尿道口不易寻找,虽不多见;②尿管入膀胱后尿液不畅。

4 事情多且繁琐

老年精病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差或就没有自我照顾能力,就完全需要护士负责,从衣食住行至病情观察,全由护理人员观察,且病房内病人多,各种治疗也多,让护士忙得晕头转向,还要保证各项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及时性。

5 病人家属难沟通

老年病人的家属是忽略工作常需要面对的人群,他们往往像疼爱孩子一样来保护家人,护理人员稍有差错,便会给以指责,甚至投诉。护理工作往往不被认可,家人难以管理,家人探视病人时,往往四、五个,成群结队,且易导致病人病情波动。

针对以上导致护士压力的因素,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夜班护士。

(2)加强老年精神病及躯体疾病的学习,合理准确的运用所学知识。

(3)不断总结积累请教,对老年精神患者的各项护理操作中应不断总结、积累,不同的老年病人,也许都应采取不同的操作方式,使得护理操作得以完成并产生预期效果,包括自己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能力的培养,应从失败中不断汲取教训及宝贵的经验。

(4)务必清楚的认识到:压力是产生动力和使自己得以发展的良好契机,每个老年科护士都应抓住这些失败得来的宝贵经验,使自己得以长足发展。

6 讨论

(1)压力是精神科护士常面对的问题,无论从日常生活的照顾,到基础护理,无论是从病人的病情观察,到病情观察失败,不同时期,不同病人,均会带来不同的压力,护士需对这些压力的到来有一个前期的预测,当压力来临时,所带来的影响会减少一些。

(2)压力来临时应积极面对,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提高自己应对工作的能力,这也许会带来新的压力,但是会使你感到高兴。

(3)面对压力,护士应给予自己进行疏导,尤其是当压力影响你工作、生活时,你务必清楚的认识到:“是什么导致压力的产生,该怎样解决”。

第12篇

【关键词】流浪 精神病患者 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03-02

我院是收治精神病患者的专科医院,同时承担辽阳地区流浪精神病人的救治工作。随着流浪精神病人救助工作的日益完善,有许多街头流浪的精神病患者,由“110”警察、“120”医护人员及救助工作人员联合送到我院治疗,在流浪人群中33%~50%是重度精神病患者[1],流浪精神病患者肇事暴力犯罪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5倍[2],流浪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明显多于有家庭的精神病患者[3]。收治的患者往往病史不详,缺乏主诉,给安全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对收住我院强制治疗病区的50例男性流浪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保证了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保证了流浪精神病人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我病区的街头流浪男性精神障碍患者为护理对象,年龄、地址、病史等均不详,诊断:精神障碍待查。

由于长期流浪,患者入院时多伴有躯体疾病,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性疾病,重度贫血等多见[4],本组合并肺结核3例(占6%),性病2例(占4%),软组织感染1例(占2%),皮肤损伤20例(占40%),重度贫血1例(占2%)。

精神病患者在法律上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加上精神症状的支配,可能发生攻击他人、毁物、自杀、自伤等意外事件[5],本组入院前发生暴力行为25例(占50%)。

由于收住的患者存在以下特点:(1)姓名、年龄、病史均不详,病情复杂多变,由于长期流浪,营养状况差,也有些患者伴发其他疾病,如智力发育障碍,严重躯体疾病、传染病、皮肤病、外伤等。(2)受精神症状支配,精神过度紧张或抑制,不能配合检查、治疗和护理。(3)无法联系家属,患者不安心住院。(4)合并传染性疾病的精神病患者,因为入院时不能明确诊断,患者之间缺乏防范意识,也给隔离工作带来困难。入院时15例均是脱衣、蓬头垢面、消瘦外观,这些给临床护理带来困难和风险。

1.2 方法 将50例患者收住封闭病房,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实施安全护理对策以及心理护理。

1.2.1 安全护理对策:做好病人入院护理评估

本组流浪精神病患者均为“110”巡警协同“120”医护人员联合护送入院。对新入院患者,当班护士都要进行严格的护理评估,同时与护送人员一同检查患者随身是否携带危险品(如刀、剪、针线、绳等)或贵重的物品,并在收容治疗登记表上详细登记他们被发现时的地点、衣着、行为表现,是否有伤人毁物行为等,并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有无骨折体征,测量生命征详细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精神状态及是否伴有躯体疾病等,认真登记护送单位及联系电话,以备查询和联系。同时接诊医生要填写危险性评估表。

1.2.2 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

1.2.2.1 危险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

病室布置力求简单,禁止放置各种危险物品,针线等禁忌品应在护士看护下使用,定期检查患者是否有收藏危险品,每周一次大检查,平时随查随收。危险区域包括铁门前、窗口、厕所、洗漱间、小病房,这些部位是精神科病房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午班、夜班护士30分钟巡视一次病房,白天保证有一名护士及一名护工(护工均为男性)在病房内,及时疏散患者,避免患者在这些地方聚集;重点时段包括开饭、发药、外出检查等,我们通过增加这个时段工作人员数量等措施来加强防范,护士排班采用APN连续性排班,保证重点时段至少有二名护士在班。患者外出检查时,易出现外走,我们医院有二名专职护送人员和护士共同护送,患者返回病房时检查是否藏匿危险品,保证了安全。

1.2.2.2 加强夜间安全护理

每个班次的夜班有2人值班,其中1名护士,1名护工,30分钟巡视一次,重点观察患者是否真正的入睡,交接班时应清点病人总数,接班者看到每个病人,进行床头交接,人数清点无误后交班者才能离开。我院有安装监控设备,保证了患者的一举一动都在护士的监护之下,确保患者安全。

1.2.3 受精神症状支配患者的监护

流浪精神病患者以兴奋症状为主,他们应激成分高,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且危害严重[6],本组50%的患者有暴力行为,针对有暴力冲动倾向的患者,各班护士给予加强巡视,保证患者的动态情况在工作人员视线内,力争将冲动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对情绪不稳定,激惹性增强的患者,密切观察其言行,判断患者有无发生自杀、攻击和暴力行为等的危险信号,采取有效干预。如极度兴奋躁动患者,控制其活动范围,单独进餐并有专人护理,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有逃跑企图的患者在提示板上注明,并在四防登记本记录,护送检查时增加工作人员随行,被约束的患者单独居在一室,避免遭受其他患者攻击和伤害。针对患者精神症状表现,给予三班评估。

1.2.4 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患者的护理

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护理需要综合医院协作才能完成,本组有3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请综合医院医师会诊,2例确诊后安置于小房间单独隔离,由工作人员定期到防疫机构取抗结核药物,给予综合治疗。1例右小腿软组织蜂窝组织炎合并部分皮肤破溃,由外科医生切开感染病灶,护士每日给予换药。本组伴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均得到妥善治疗,愈后良好。

1.2.5 药物治疗的护理

对于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关键,由于患者无自知力,认为自己没病,拒绝治疗,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发药制度,由于患者姓名不详,护士应熟记床号、容貌、采取集中专人监督下定时服药。发药时有严格顺序,专人组织管理,让患者排队服药,至少2名护士参与,一个发药,一人监督,病人服药后认真检查口腔及患者双手、口袋、口杯,合作者先发,不合作者后发,对拒绝者给予劝说喂服或报告医生予鼻饲或改为注射药物。病情好转后给予健康教育,讲解治疗方法,药物名称、药物疗效,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本组有2例患者服药后即跑到厕所呕出,护士发现后及时给予制止,进行班班交接说明,在提示板上注明,服药时安排在最后服用,服药后由护士监护10分钟后方能离开,确保药片咽下。注意观察药物副反应。我院每个患者都有建立药物副反应监测记录,由一名护士每天负责观察、询问患者服药的感受,并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是否出现便秘,静坐不能、动作迟缓,痉挛性斜颈、嗜睡等。异常用+(轻度),++(中度),+++(重度)表示,正常不记,有++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6 心理护理

流浪精神病患者具有明显的社会适应性不良,退缩懒散等,再加上长期缺乏监护人的关怀,心理更需要关爱,因此需要护士给予更多的同情、关怀和照顾,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我们改变传统的精神科“看管式”管理,在病房大厅安装电视,每天组织患者观看轻松的电视节目、玩扑克牌、下棋、听音乐,丰富其精神生活。每天至少安排一名护士在病房,贴近患者,倾听他们的心声。运用语言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快消除戒备心理,适时询问患者姓名、家人地址、从家里出走时间、电话号码等,积极帮助他们联系家人。从心理层面上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7]。每日督促患者整理床单,训练其动手能力,防止终日卧床,预防衰退。

2 结果

患者能在督促下料理个人卫生,能配合治疗和护理,无出现严重伤人,自伤等意外,无发生躯体并发症,治愈32例,好转18例其中家属接出院15例,救助站护送回原籍10例,25例仍然留在强制病区继续治疗。

3 讨论

安全护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8],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尤为重要。我院将安全护理策略运用到流浪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中,50例男性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护理,辅以心理护理,从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对危险区域和重点时段的安全护理等,构建起安全的氛围,进一步保证了患者安全。

总之,男性流浪精神病患者,他们属于特殊弱势群体,且有相当部分的患者联系不到家属只能留在医院,给医院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精神病人,不歧视他们,让精神病人生活得更安全,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 McQuistion HL,Finnerty,Hisrcowitz J,et al.challenges for psychiatry in serving homeless people with psychiatric disorders[J]. Psychiatr Serv,2003, 54:669-676.

[2] Haddad MB.Tuberculosis and homel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4-2003[J].JAMA,2005.,29(3):2762-2766.

[3] 杨勇.流浪与非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对比研究[J].华西医学,2008,23(3):548-549.

[4] 邱友胜,方亚明,秦性好,等.伴发躯体疾病的住院流浪精神患者临床对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421-423.

[5] 刘理燕,张倬秋.从2例纠纷案例谈精神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68.

[6] 刘宪英.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预见性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