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8: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教育方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目的任务:
家长学校是对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与方法、提高家长素质的业余学校。家长学校的任务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目的是:通过向家长讲授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营养学等有关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介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科学性,促进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领导:
社区书记、主任巢凤英任组长,社区副书记叶明芳任副组长,同时由辖区退休老教师和志愿者等担任组员,切实加强家长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1)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掌握在家庭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了解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知道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懂得如何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品德教育。
(3)知道对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掌握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礼仪行为的方法,教育孩子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中学生的智育
(1)知道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的重要性,明确加强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的意义,掌握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2)掌握培养孩子正确学习态度、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减轻过重学业负担。
(3)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指导孩子过好双休日、寒暑假。
3、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了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掌握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知道中学生睡眠、卫生、饮食和用眼等方法及生活习惯的要求和内容,掌握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训练的方法。
(3)知道为孩子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时间和运动量,知道体育锻炼时应注意的事项。
4、中学生的审美教育
(1)知道中学生衣着打扮要整洁、美观、大方、有中学生特点,并帮助选择适宜的影视、书籍、音乐等。
(2)了解中学生审美教育的内容,掌握家庭中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5、中学生劳动教育
【关键词】教育改革 应试教育 人才
历史的车轮已经施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将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要在这个时代生存、发展,不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就必须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激发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创造力,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激发这股巨大的创造力呢?关键是靠教育,靠科学的教育。
过去,我们长期采用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再现,束缚人的创造力。因此,必须改革这种教育教育方式,如果不实行改革,它将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瓶颈。对于这一点,我国许多有识之士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近几年实行素质教育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等等。
尽管许多人为教育改革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进行素质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仍将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尺度的状况未有很大改观等。在不少地方,分数不仅仍然是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决定着学生的命运,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教师的前途。这样一来,便出现了为了分数作弊屡禁不止,假文凭泛滥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切都说明,教育要实现真正的改革,必须从根本上做起。
教育思想得到贯彻落实,教育目的要得以实现,教育方针、政策是保证。要使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必须全面贯彻新的教育方针,出台有利于唯才是举的有关政策,如果教育改革只是纸上谈兵,是收不到实际效果的。
过去的应试教育崇尚知识是权威,而教师又是知识的体现者,这样便自然把教师推向权威的地位,这样教师便统治着学生,学生只能在教师许可的范围内活动,不敢稍越雷池半步,这样不管一个老师是好是坏,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素质教育提倡师生平等,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将这种思想落到是处,只有建立师生双向评价,双向选择机制,并用这种机制来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才能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纳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从整体上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现在,我们提倡教育民主,这就要求社会、家长不仅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还要对学校教育进行严格监督,这样一来,才能解决学校教育、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教师是否合格的问题。
教育是一个系统,要想教育取得成功,必须发挥教育合力。目前,不仅是学校教育需要改革,更应该以学校教育改革为龙头,同时牵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全面改革。过去,我们只重视学校教育,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放任自流。这不仅加重了学校教育的难度,而且可能甚至减弱学校教育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应加大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处处给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素质的机会。要使社会、家庭教育也形成一种机制,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社会齐心协力,各司其职,让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教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进行彻底。
(作者单位:陕西白河县西营小学)
xx中学2005学年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一、开办目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先从家开始”,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才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开办家长学校旨在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改革发展趋势;讲授中学生生理、心理知识,探讨家庭教育正确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长掌握教育科学知识,树立新颖“教学观念”;交流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二、主要工作1、领导重视、计划落实。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订家长学校教学计划。2、完善社区网络。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继续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网络。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庭、社会的有关表现,以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3、讲授科学家教方法。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家长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办学品位。4、请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倾听家长意见,改进学校工作。
三、参加对象全校所有在校学生的家长。参加者应达60%。
四、组织领导由家长学校校委会组织实施。
五、教学内容和日程安排第一讲:2009年3月,开学典礼。理论学习、形势教育、家教方法、家教内容等。第二讲:2009年5月,农村初中生毕业前培训与合理分流。第三讲:2009年9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第四讲:2009年11月,学生管理与监护责任的探讨与落实。地点:各年级教师,学校会议室。教师:家长学校所聘教师,分年级授课。
六、几点措施:1、做好家长学校的前期准备工作。密切联系双安乡党委政府及各村委会,精心组织安排,使家长学校成功开办,办出特色。2、学员点名制度:原则上各年级学生的家长都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家长接通知后要按规定时间准时到校,在班主任处报到注册。3、分发双安中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学员守则》和《优秀家长评比条件》等计划制度,要求家长加强自wenmi.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努力塑造好家长形象。4、结业考查制度:一轮学习完毕,学校将对家长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使家长掌握必备的家庭教育知识,科学地教育子女。5、建立评比好家长制度:为鼓励先进,表彰优异,树立典型。评比和奖励按有关制度执行。2009年1月2日
林崇德:对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三个希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林崇德在接受两会记者提问时,提出了对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三个希望。一是以德育为先,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希望德育改革能深入进行,从生活实践入手,变大道理为小道理,学雷锋是最好的内容,也是最好的一种形式。二个是以能力为重,倡导思维教学。素质教育要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智力、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以能力为重,实际上就是要培养思维能力。思维特点很多,最主要的特点是概括,学生学会概括知识、融化知识,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希望教学多一点思维品质训练,少一点死记硬背。三是关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他提出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环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是内因,创造性环境是外因,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创造性环境。创新教育要从基础教育入手,关键期还是在中小学阶段。
(来源: 《光明日报》2012年3月5日)
陆士桢:家庭教育必须要回应时代影响
近来,社会上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讨论很多,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陆士桢认为,当今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和多元价值的多重影响。 家庭教育必须要回应时代的这些影响,有四个问题必须认真思考。一是目标,每个家庭都必须认真思考,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真正成功并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要给孩子打好基础,把他的人格和基本价值观培养好。二是关系定位。家庭教育要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独特的、能动的、有潜能的主体,关键是如何发挥潜能。三是对孩子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区分接纳与赞赏的不同。对孩子的言行你可以不赞赏,但要理解和接纳他,沟通的前提、基础是理解和接纳。四是要改革家庭教育的方法。在中小学阶段,影响成绩的是动力和习惯。家长要善于通过鼓励,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成功欲望。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即专注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还有严谨的态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2年2月20日)
关键词:农村教育;思维;境界;建议
一、“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二、校长的思维和境界决定学校的发展
作为校长,对一个地方的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有着特别的影响。校长只有站在国家、民族、孩子前途命运的高度、时代的前沿,综观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洞悉国内教育改革的态势和取向,以战略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超前的意识、开放的心态、进取的精神,从宏观战略上作出合乎教育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决策,
从微观战术上作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安排,才能不辱使命,才能办好教育、办好学校。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培养有用的人才,
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不能仅仅盯住某些指标(如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等)而忽视长远办学目标。校长要着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树立大教育观,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同时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校长必须致力于教育管理的创新,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改变传统“刚性”为主的管理方式,大力倡导“人本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思想和方式。尊重和依靠教职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智慧,为教师的成功搭建平台,达到用文化的力量陶冶人、用思想的力量感动人、用情感的力量感化人、用智慧的力量启迪人,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
三、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1.准确把握教育方针,明确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当前全国自上而下对教育方向和目标的认识“大而空”,没有全面、准确、完整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培养了大批“书呆子”“啃老族”。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大部分高中在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下,只注重智育,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他的基本忽略。对德育、体育、美育等在思想上、行动上不重视。为了进入升学率高的高中、初中,中小学跟着起舞,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出现偏离。学校培养的多是考试型人才,而缺少合格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首先能生存,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再为社会服务,成为接班人。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连生存能力都没有,何谈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科学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学校办学思路
学校要有所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和规划。规划就是方向、目标、措施、保障。这个规划必须是前瞻性的,符合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的。学校规划的制定必须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讨论,这样的目标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教职工的支持,能够凝聚力量,调动落实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规划的制定还应征求和接受专家建议和诊断,让规划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创新性、实践性。学校规划一旦形成,就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方向、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贯彻执行。如果学校是一艘航船,发展规划就如指南针,全体师生既是船员又是旅行者。有了指南针,航船、船员和旅行者才会一帆风顺,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3.创建学习型学校
创建学习型学校,要摒弃以人为工具的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师生创造自我实现的环境,尊重个性,提倡多元化,鼓励自由选择,把师生的发展当作创建学习型学校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创建学习型学校,第一,激励师生确立个人愿景,追求自我实现,并将师生的个人愿景融合、协调成学校的共同愿景、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进而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第二,组织个人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团体学习;第三,构建同学习型学校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学习型学校的架构是扁平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权力距离极小,信息在组织成员之间自由流动;第四,引导全体教师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以成功的体验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对农村教育的建议
1.建立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的长效机制
由于农村工作条件、待遇等方面与城市差距大,农村每年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涌向城市,导致农村教师缺编,教师结构不合理。一些乡镇中心小学音、体、美课程设置流于形式,甚至不得不请代课教师,导致办学水平低,群众不满意,其他学校问题更突出。建议从待遇、职称、住房、医疗等方面建立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的综合配套措施。
2.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应统一规划、集中投入
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很大,但是具体怎么投入,投入多大,往往缺乏长远规划,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撒胡椒面,投入很大,效果却不明显,建议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投入一校,改变一校。
3.建立教师成长平台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解决好教师问题,教育才能真正发展。因此,必须建立教科研平台、优秀人才评选平台、学习交流及培训平台。让教师有出路、有成功、有动力,从而热爱这个事业。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点:
1、定时间、定内容,对家长进行家长学校讲座,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共创和谐社会,创建和谐学校。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
2、宣传*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宣传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
4、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
5、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6、形式多样性、开放式,提倡家长共同参与,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帮助家长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
三、工作措施
1、家长委员会管理扎实有效。
2、落实"家长学校"的上课时间。
3、保证"家长学校"的学员的参与率。每次上课前一周以内,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信息反馈,家长可提前请假或调休,保证出勤率,并加强签到和点名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家校联系,开家长会时,下发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建议、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
①本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教学计划,做到有序实施。
②按计划认真实施。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来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客观分析,并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6、抓好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
组织家长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事故处理意见》等,向家长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家长了解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当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从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家长学校活动计划;
2、与家长委员会成员取得联系,确定本学期活动安排;
3、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尊重能力、促进发展。
十月份
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孩子生活在一片希望中(和家长谈谈成功教育)
十一月份:
1、家长优秀论文比赛;
2、家长知识讲座:安全教育系列。
十二月份:
目前,对差生的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转变差生的教育中,已摸索出不少成功的经验。相形之下,对优生德育问题工作的探讨就显得有些逊色。有鉴于中学教育中优生违纪违法现象日趋严重的事实,不能不使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以往对优生的教育引导究竟有多少是严格的、科学的、富于成效的。
一、“优生”德育问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首先看到,无论差生或优生同样处在成长期,各种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未成熟定型,具有向各种方向和不同水平变化的可能性,也就是可“演变”、可“争夺”、可教育的。换言之,差生可能优化,优生可能滑坡,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与学生多大程度上接受正确的引导。其次,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优生与差生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他们感知着同样的社会信息,他们接受着同样的社会文化,尽管免疫力有强有弱,但优生的心灵不可能是一段真空,一方净土,或自行筑起一道坚固的思想防线。教育者必须注意到,除在学习方面优生略胜差生一筹之外,他们同样都是孩子,都需要精心培育,特别是在学会做人这一课上,优生与差生都处在同一水平层次上,根本没有什么优差之分。因此,探讨优生的德育问题与对差生的转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为智育的低下仅可能出次品,德育的低下却可能出危险品。对于优生德育问题实在不可等闲视之,任何认为“优生的教育问题已解决或无须多费心血”的观念和言行都是错误的,是对人的漠视和贻误。
在分析优生的种种非优化现象及其原因前,我们有必要对 “优生”的概念作相应的界定。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不断制约与影响社会对它所需的劳动者的需求。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就是人才观的发展与变迁。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过分刺激教育,因而导致应试教育的畸形发展,使教育评价偏颇,以致我们平时所提的优生与教学中的“优秀学生”不尽相同,而专指那些学习成绩优良、智育发展较快的考试得高分的学习尖子。由于升学率的压力,许多学校一直把分数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当作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片面的应试教育把智育当作评价学生决定因素。这种陈旧的教育质量观严重影响了对优生的教育,这是教育近年来忽视优生思想教育的根本原因。
二、优生思想滑坡析因
优生滑坡的原因究竟何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优生主体的心理偏差
优生的心理偏差首先体现在歪曲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上。中学阶段是人构筑和形成主体观念的重要时期,根据我校优生情况调查表明:有越轨行为的优生大都与自身观念的失调和非优化有关。他们往往在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行错误的、不现实的自我设计,导致超客观的自我评价,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成为越轨行为的内在依据和心理准备。
(二)教师的思想误区
由于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的目光都一同投向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分数。作为教学主体人的教育却被忽视了,这就导致了“差生不愿管,优生不要管”的现象出现,也导致“成绩优良、品德势必优秀”这种错误的逻辑思维方法大有市场。
教师的思想误区之一:就是在优生教育中的温情主义,即溺爱。误区之二:是对优生的偏爱。误区之三:是片面理解教育方针。总而言之,不惜一切代价抓学习,抓智育,什么法制报告、爱国主义教育、颂党歌咏赛、革命传统电影观摩等等,都与毕业班无缘。这一重智轻德,忽视学生道德思想教育、劳动观念的培养,健全体魄的锻炼的行为,都是有违教育方针的贯彻的。
(三)家庭教育的放纵
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受到无数人的关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终身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无疑对子女起着良好的熏陶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对优秀的教育力度相比差生要少一些。由于优生学习成绩优良,一好遮百丑,因此很少过问子女的思想问题,更不会采取严厉的督导措施,也无意于与学校通报情况。通常强调的升学为唯一目标,不少优生家长甚至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宗旨约束子女的行动。为了升学,取消了子女在家的一切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和家务劳动。试想,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家庭教育,如何能培养出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对优生德育问题工作的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优生的德育问题工作不但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对此应有高度的重视和清醒的认识。为此,我认为要唤起学生、老师、家庭、社会等各方重视,多管齐下,共同致力于优生的德育问题工作。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01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桥梁。本文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实施作一探讨。
一、适应时展,转变德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目的与教育行为的根本看法与态度,目前德育效果不好,德育目标具有盲目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重智轻德”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因此,要增强德育效果,最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优秀人才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智轻德的观念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应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明确德育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职业道德、德育观念、德育责任的方面,以坚定信念、更新观念为突破口,狠抓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学习,使班主任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坚定当一个好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树立大德育观念,明确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要靠学校、家庭、社会来共同完成,这也是符合道德的本质特征的,因为道德本身就来自于社会生活并现实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必须建立多系统、多渠道、多层次、多载体的立体交叉式的德育网络。班主任要主动与各方面密切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二、顺应时展,调整德育目标
正确调整德育目标是提高德育效果的关键环节,因为德育目标既体现德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又规定着德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随着国家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德育目标也必须及时调整,调整的关键是积极拓展德育目标。第一,是从以往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第三,培养学生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树立现代人的观念,包括风险意识,经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自信、自强、并用坚强的毅力去排除困扰等方面;第四,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树立竞争与合作意识。对于班主任来说,调整德育目标即是用新的德育目标规划德育工作,将总的德育目标依据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发展规律,转化为初中阶段的具体目标,并依据这些具体目标制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
三、紧跟时展,探索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直接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确立的教育目标制约着教育方法,另一方面,科学的教育观、教育目标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
(一)把封闭式德育工作变为开放式德育工作,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军民共建等活动,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而且是子女无法选择的任期最长的老师。因而,班主任要向家长强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家长要明白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教育子女做人,也就是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第二,家庭教育内容要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是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勤俭的品德和孩子的责任感,以及教孩子学会做人。三是家长要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以身作则,不断提高素质,掌握家教艺术。
(三)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和感染性。针对班主任德育方法抽象性的弊端,要增强德育效果,就必须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和感染性。首先,要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一方面尽可能使用如榜样示范法等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另一方班主任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积极改进德育方法和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以增强德育的直观性。其次,增强德育方法的感染性。主要是指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用真实的形象,真诚的情感和健全人格对学生品德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再次,为了增强德育方法的感染性和直观性,班主任还应该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开展诸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军训、夏令营等各种有益活动。
(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来说应是多种角色,即首先是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做到严父之责,刚柔相济;其次是要有母爱亲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第三是要有朋友之谊,与学生平等沟通,有民主作风;第四是要有同学之情,老师要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
总之,班集体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单位。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每一位初中班主任都应高度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教育的要求。在我国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家庭教育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习性、品行、气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负面的影响,成为了人生课堂中的一门负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摇篮,对其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尤其是时展迅速,家庭教育对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越来越显著,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正是处在一个向未来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隔辈教育
当下,很多农村的家长去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把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代为看管。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数量很多,他们普遍过分溺爱孩子、娇惯孩子,最后导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随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书本、轻道德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农村家庭往往会犯一个很普遍性的错误,就是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性格、道德的培养。大量的农村家庭都存在着这个传统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出人头地,不像自己一样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们身为农民,深深地知道农民的苦与累,所以对自己的子女纷纷给予厚望,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未来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学习,怎么都行。只要学习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点都不算什么大事,学习好胜过一切。因为学习好就是有出息,学习好会光宗耀祖,跟乡里乡亲聊天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子女特别有面子。这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优化措施
(一)改变错误教育观念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要过于教条去一味地注重书本教育,轻视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养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为一个智商和情商都优秀的人。不要被当今应试教育过分洗脑,要注重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与学校和老师及时沟通
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通过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通过家长与老师的联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相辅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职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将教育责任推给学校
部分家长盲目依赖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觉得学校必须承担教育教学的主要责任。这些家长往往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即将孩子送到学校后,自己便可以撒手不管了,学校要负责孩子的一切教育问题,甚至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只要学校的教育水平高,学生就可以教育好。长此以往,家长便会产生以学校为中心的错误教育理念,如果学生的教育失败了,家长便指责学校,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学校身上,根本不反思家庭教育的问题。
2.家长过于迁就子女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普遍溺爱,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大的不良行为。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往往表现出不合群或者出现情感脆弱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对职业学校和家庭开展教育合作带来了困难与冲突。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方式单一
在我国,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学校和家长往往都将教育的关键点放在分数上,忽略了对学生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家长会,而家长会上讨论最多的便是学生的成绩、分数,即便是关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交流,也仅仅是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以及与其他学生的相处情况,家长对学生身心发展是否健康少有关心。另外,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每学期仅有与教师沟通一两次,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教师也不能全面掌握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二、职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有效策略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主要负责向家长通报学校近一段时间的各项工作,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提出的各种意见,第一时间向学校提出家长的意愿,同时转达学校对家长的要求。班级的家长委员会可以由班主任带头组织,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学生家长代表。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委员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广大家长的意愿,通过委员会向教师提出意见。另外,定期组织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在会议中,班主任将学校的教育方针和班级的教育方案告知家长,同时收集整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定期进行家校互评活动
家校互评活动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同时参与的活动。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家长作为教育监督检查员,借助问卷或者电话调查的途径,让这些家长代表对学校的教育活动予以评价,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从而改进教育方式。另外,每学年都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对学校教育展开评价,引导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3.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
学校通常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中,教师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汇报这段时间以来学校教育成果以及未来的教育计划和活动方案。家长会为学校和家长双方创造了良好的沟通平台,能让学校与家长之间更加了解,让家长之间沟通交流。学校应当积极利用这一平台,一方面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主动性,确保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连通;另一方面,彻底转变家长会上教师一言堂的情况,给家长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家长进行沟通。
4.打造信息化沟通平台
今天,由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承办的全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校长培训班正式开班了。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厅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从事家长学校工作并为之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省教育厅党组一直非常重视家长学校建设,每年都要听取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的专题汇报,从去年起,就将全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列入全省教师培训计划,形成惯例,并拨出专款予以保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也十分重视家长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多次举办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又专门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校长培训。这次培训班上有专家讲授,有经验交流,力求调动参训校长的主动性,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参与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家长学校校长培训的开放性和引领性。相信会对大家有启发和帮助。希望大家珍惜机会、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充分认识办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
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和家庭教育工作,专门做出重要指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要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教育工作既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也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建设,既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涵,更是新时期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创新平台。家长学校主要是依托中小学校、幼儿园举办,以家长为教育对象,以提高家庭教育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组织形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养成和世界观的形成,家庭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普遍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广大教师的重要使命,是学校教育的对外延伸,更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总体目标,作为校长重要的“份内之事”,才能主动承担起培养、提高家长素质的责任,才能办好家长学校,才能打造出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办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下力气把家长学校办好。
第二,要在高起点上推进家长学校上新台阶
我省十分重视家长学校建设,一直积极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省教育厅、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考核标准》,完善县(市、区)家长学校指导小组和健全家长学校讲师团,开展合格家长学校考核评估,着力打造家长学校品牌。我省探索以县(市、区)家长学校总校形式加强中小学校家长学校指导的路子。我们加强家长学校教材建设,先后三次修订《家长必读》教材。我们还发现、宣传、表彰先进典型,使得我省家长学校开展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目前,全省99%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形成了教育部门主管、关工委主抓、各类学校主办的工作格局。有近四万名退休老教师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工作,每年有600多万家长参加听课。在此基础上,又在县区级建立了家长学校总校,教育局长担任总校校长,分管负责同志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由在职负责同志担任。开启了县(市、区)教育部门主管主抓,关工委配合抓的格局。2016年省教育厅单独立项家长学校工作经费,首次立项30万元,今年又增加至50万元,支持家长学校总校建设。建设县区家长学校总校,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探索,也是有效抓手,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希望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对家庭教育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现象;一些家庭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在高起点上再上新台阶。
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家长学校同样要坚持立德树人。从现实情况看,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因此,要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集体,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育孩子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关心孩子的思想、情感、心理,等等,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要帮助家长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传统的质量观注重考试分数、学业成绩,这没有错,但不全面。学业成绩作为质量的结果之一也无可厚非,但是用训练技能的方法传授知识则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是错误质量观的表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接连不断重复做同样的事,却想得出不一样的结论,那是悲剧。用训练技能的方法想要培养创新能力,同样是悲剧。质量观的不全面,导致培养的学生创新、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也是需要我们下大力改进的。牢固树立全面的质量观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要让家长们懂得,全面的质量观应当关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人文素养、核心素养等质量的不同层次,只有让孩子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错位发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家庭教育应当更加注重情感、价值观、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对学业知识的再加码。这一观念,希望家长学校要帮助家长们树立起来。
要教育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现在,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由于观念不同、方法不当,未必都有好的教育效果。我们面对着理想教育与公众认同之间的差异、教育规律与功利倾向的差异、合理负担与过重负担的差异、教育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差异。因此,家长学校要努力转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教会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德国家庭教育有原则,值得学习借鉴。即能力大于成绩;身教重于言教;尊重优于权威;吃苦好于吃补;规则大于宠爱;放养优于圈养;自由大于限制;自制甚于控制。我觉得这是许多家庭可以借鉴的教育方法。
要进一步探索家长学校的体制机制。加强家长学校“四化”建设。一是常态化,象基础教育办学一样,不断研究解决家长学校建设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发展;二是标准化,按文件要求,实施好办学要求,落实好家长学校经费立项,完成好家长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轮训;三是课程化,将《家长必读》作为任课老师备课的母本和学生家长自学的读本,按照《家长必读》系统规范教学;四是特色化,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一校一品牌,形成特色,打造优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和学校要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自己的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帮助家长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要抓好家长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总结推广建立家长学校总校的成功经验,鼓励各地深入探索,创造更多典型。家长学校骨干教师要努力钻研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家长学校的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真正成为学生和家长都喜欢的好校长。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校长的责任担当
校长是办好家长学校的核心与灵魂。校长的全身心投入、无私奉献、追求探索、改革创新,无不影响着家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此,家长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核心与灵魂”的责任与担当。
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关心下一代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关工委工作及家长学校建设在推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促进作用,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忠于职守,敬业奉献,将家长学校建成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特色平台。
要加强实践。围绕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任务,紧扣当前家长学校创新建设的路径走向,结合我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的特色亮点,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校长自身管理水平,切实提升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整体效应。
要加强研究。结合各地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的建设情况,认真研究新时期家长学校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探究家长学校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注重家长学校的质量内涵,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的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校长创新工作的新模式。
一、传统道德的内涵
传统道德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的综合体。它具体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于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灵深处,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道德是非常广博的,甚至由于中国传统上多元化的价值判断标准,所以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是很抽象、深奥的,并不适宜中小学生过早接受,因此不能将传统道德一股脑儿地灌输给中小学生,只能有所判断,有所选择。在本文中,由于针对的是中小学生这一群体,所以笔者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定,主要是指一些经过筛选提取,比较适应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对中小学生行为进行指导的传统道德。
二、传统道德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影响
(一)传统道德丰富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内容
传统道德内容上的广博性给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出身耕读世家,自身对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视的来说,他提倡“百善孝为先”,强调对父母长辈孝顺的重要性,曾在家训中写道:“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并且认为孝顺和友爱是家庭和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关注自身品德的完善,他在最初的时候和每一个平凡的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在他认识到这些危害时,不断地加强自律,改掉缺点,提升自己的修养,变成一个具有大成就的名人。在农村中,孝顺和个人品德的完善也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农村中的很多家庭由于经济状况的问题,父母多在外打工,产生了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接触,也缺乏父母对自身的管教,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对父母要孝顺,对个人的行为和品德要加强关注。
(二)传统道德丰富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形式
传统道德中对于家庭教育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不论是针对个人的家教,对家庭的家风建设还是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家训,都有涉及。那么在这些方面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许多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教育的方式。首先,建设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中小学生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其次,父母言传身教。在上文中我们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父母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怀,自己每日无所事事,荒废时光,却一味地去要求孩子尽全力学习,谋取一个好前程,这种行为很难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产生良好的引导。最后,个人自省。不论传统道德的力量有多大,但是如果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统道德对个人行为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在对农村中小学生行为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自省精神的塑造,让“吾日三省吾身”真正落在实践之中。
现下很多农村中小学生是缺乏传统道德教育的,对自身行为也缺少相应的管控,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传统道德与农村中小学生的行为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家庭教育作为切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对传统道德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钱叔河.往来家书全编[M].海南出版社,1997.
[2]钟东林,余先荣,罗文.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J].学园,2013,30.
[3]邓菲菲.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分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