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

时间:2023-08-03 17:28: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创意行业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化创意行业研究

第1篇

关键~: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因素;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研究

众所周知产业是由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的相关企业(机构)构成,这些企业之间由于相互之间共性和互补性的经济关系特征而逐渐聚集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形成更加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正式和非正式协作的产业体系。产业集聚就是指以某一地理位置形成的产业体系的发展和产业资本要素不断汇聚的过程。作为产业空间布局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产业集聚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并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带来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从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重要标志(王大伟,2011),对文化创意产业群集聚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地区性文化创意产业群集聚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钱紫华,2007)。

蒋三赓(2009)在总结了北京四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类型后,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共同的表现特征:集群发展具有区位性、根植性;集群生产具有关联性、科技性;集群创新具有创新性与风险性。曾光等(2009)认为由于创意产业具有原创性、高技术、高文化、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等“四高”特征,这些特性使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集群主体的创造性、创意人才的先导性、对“3T”城市的根植性以及“三结合”特征。

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十分关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问题的研究。例如陈建军等(2008)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易在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与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城市中集聚;周灵雁等(2008)从地理学角度对上海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域,内紧外松、内小外大行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校创意产业集聚群已显现。

二、无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而且产业集聚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对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的作用(任力,2016)。作为该地区重要城市之一,无锡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水平也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为止,无锡地区拥有包括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无锡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无锡文博投资集团等7个江苏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还有北仓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众多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这些产业园的建成,产生了良好的聚集效应,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动漫、网络游戏、工业设计等在内的多元业态形式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年产值也逐渐增加,产业增加值占比地区GDP的比重逐年提高,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但是另一方面,无锡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产业园区的发展存在着同质化现象,而且分散化的运行导致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同时,目前无锡文化创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截至2016年已近万家),但大多以中小,甚至小微企业为主(占无锡文化创意企业总量的90%以上),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融资困难的情况。此外,相对于一些一线城市来说,无锡文化消费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开发,以更好地支撑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虽然对文化产业有不同视角的理解和认识,但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研究逻辑是从该产业价值创造的基点出发,进而研究如何通过发现、创造、扩散等价值增值行动,最终实现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厉无畏,2009)。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和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发展的情况来看,影响该产业集聚发展演变的因素是多样化的。

1.宏观层面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一般被认为是依赖于创意者天赋或创造力等智力劳动,结合文化内容元素,借助于高新技术手段,通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重组或构建而形成的新型产业集群。因此,集聚化、集群式发展是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和形成需要多种条件的积累,包括自然禀赋、人力资源条件、企业家素质、产业的成长空间(Mark, 2004),社会环境、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的扶持政策等会都影响到产业的发展(王婧, 2008)。事实上包括英美、日韩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影响作用,他们大多通过国家战略层面相应产业政策来规范、引导和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产业层面因素

其次,波特曾经通过研究指出“产业集群”式的结构将更有利于产业快速发展,而相对于一些传统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文化产业内各行业(例如新闻出版、影视传媒、音像图书、网络动漫等)之间在产业资源要素、技术传播手段、创意成果的知识产权(版权)保护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相似性和关联度,因此这些行业之间在资源要素的投入、技术的传播应用、市场的推广扩散等产业基本活动方面的联系互动将更为频繁。何萍(2013)基于这样的研究结论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如果某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上下游产业结合紧密,相对于其他地区发育更成熟和集中,更具有规模优势,那么文化创意产业在该地区发展越快。

3.市场层面因素

此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化,对于精神消费的追求会逐步增加。消费者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变化会引起并带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产品附加边际价值判断的变化,形成对文化产品强大的市场需求,并进一步通过拉动文化产品消费的方式拉动经济发展,引起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演进(邓安球,2008)。随着文化生产力的作用和文化消费需求结构的开放、动态的不断变化,通过对消费者需求、潮流等变化的研究分析,也能够带动对现有文化资源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进一步促进和激发符合时代特征新的文化(创意)要素的形成,以及创意活动设计的调整更新,最终导致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向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方向发展。

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政策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微观运行机体,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保证。从产业发展的供给角度来看,任何产业内的企业发展都需要依靠资金资源的投入拉动,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及意识形态属性,其核心环节创意活动需要大量的智力创造,因此该环节的企业运行在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技术及资金等的支撑,因此其投资就具有较高的风险,而文化创意企业一般拥有的是文化资源属于轻资产并较难评估,因此整体上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以及资本的准入等比一般产业资本投入都更为复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无锡地方政府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政策时,首先应该关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政府资金投入主要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文化行业,非盈利性的公益文化行业,以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行业等方面。除此之外,应建立包括企业投资、民间资本、私人资本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形式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以各种资金投入的方式参与到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发展中来;也可以通过制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政策性贷款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

同时,为了解决文化资源因难以评估而产生的融资困难问题,还需要建立必要的金融中介、担保机构、资产评估等在内的投融资服务平台,这样既能服务投资主体,帮助他们寻找和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又能够为需要Y金的文化创意企业、成长性文化项目和创新成果提供融资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无锡地区文化创意与资本资源的有效结合。

2.文化创意产业的产权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内容创意,内容创意活动包含创意者们的智力创造,因此属于隐性知识的创造、交流和传播范畴。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价值创造就是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意者的创造力,而且由创造力产生的创意成果必须是独特的、原创的且有意义的(胡正荣,2010)。正是具备这些特点,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在地理位置空间上,不断地向创意资源(具有智力创造力的创意者或创意内容)较为丰富的地区进行聚集发展。在这一聚集过程中,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内的产权保护将至关重要。这种产权保护对文化创意成果的知识性、原创性的承认与保护,实质上就是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者的创造力的尊重和鼓励,也是维护创意者正常的利益,更好地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灵感,激励他们产生更大的创作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无锡市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和完善适合时代特征、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特性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例如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环境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日趋重要,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应法律法规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时代特征。此外完善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因此强化对执法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执法的合法有效就显得很重要。通过他们的严格执法,加大监督力度,提高侵权行为的成本等才能更好地贯彻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其次需要增强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大众)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培训、咨询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产业各行为主体、相关利益方等群体普及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此外,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对无锡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网游动漫等设计知识智力创造较多的行业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考虑这些行业部门的知识产权行动。

3.文化创意消费市场的引导培育

尹世杰(2004)认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消费需求甚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齐勇峰(2013)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以物质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正在向以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进行转型。以往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整个文化创意市场消费正处于一个结构调整的转型过程中,由于人们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市场消费不断增加,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消费的方式,逐渐转变成为通过文化创意消费来拉动整个社会消费市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模式。由于目前无锡地区社会公众对于文化创意的消费需求既旺盛,又存在多样化的差异要求,加上无锡地区文化消费市场本身的运行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市场运行秩序亟待规范,产业内的各行业市场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因此合理地规范、引导和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具有现实意义。

培育良好的文化消费市场首先在于引导和培养社会公众合理的文化消费观念,使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文化创意产业各主体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帮助他们提高对于各层次文化消费产品鉴赏和分辨能力,并且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树立,确立主流正确的文化消费理念,影响和引导社会公众建立合理的文化消费诉求。同时,还应该建立和培育文化消费市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强化文化创意产品要素市场的建设(例如通过各类的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推介会、交易会等,来推动文化消费市场的拓展)。无锡市目前每年举办的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应该继续丰富该博览会的内涵。与此同时,制定相应的具有前瞻性、差异性和可操作性的,能够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规范,通过政策补贴、政府购买等方式,刺激和引导文化消费。通过这样方式,帮助无锡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营造出有利的良好的文化消费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大伟.辽宁省文化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

[2]钱紫华.深圳文化产业集聚体研究[D].中山大学学位论文,2007.

[3]任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6.

[4]厉无畏.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与产业创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王靖.中国文化产业经济贡献的影响因素[J].统计观察,2008(3).

第2篇

关键词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 布局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74

China's C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Layout and Development

SHAN Zhuoya

(Ligent Group, Beijing 100015)

Abstract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urb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pillar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countries have attach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 achieve the c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China started late, in practice exposed many problems, need to tak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measures.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a's c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layout and development,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advice.

Key words c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layou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型高端产业,具有较高的科技资金密集度和投入产出效益,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在对国家、地区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衡量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影响程度。

1 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特点

1.1 国家宏观角度

近些年来,我国命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在不断的增多,产业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在东部沿海、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三足分布,逐渐显现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趋势。具体来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指的是从地域角度来集中文化产业行业,资源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以便最有利用、生产和分销文化产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要想获得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地域集群。在这些创意产业集群中,最大规模的为长三角,上海是典型代表,工业设计、室内装饰、广告策划等都是其发展重点;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则将广告、影视、会展、动漫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而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则将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等作为发展重点。这些创意文化集群规模扩展速度都超过了18%,主要在沿海城市集中,有着较为活跃的市场经济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并且信息资源比较丰富,文化消费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增长速度一直居高不下。而中西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因为没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相较于东部地区,发展规模较小,但是因为受到了政府支持,也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1.2 城市层面角度

在发展初期,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布局比较零散和杂乱,专业化分工比较缺乏,没有凸显出来特色;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链,并且崛起了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有一些专、新中小企业出现,提升了空间布局的积聚程度。在区位选择方面,主要受到了这些方面的因素影响:

首先是城市经济与产业基础,在世界级大城市最先出现了城市创意产业,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及文化储备比较丰富,我国目前创意产业城市也具备这些特点,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紧密关联着现代服务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等;其次是人才因素,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人才这个重要基础,如果创意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涵盖了产品创意、开发、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本产业布局需要与高校、科研院所比较接近,以便能从人才培训、产品研发等方面积极合作;在城市环境因素方面,创意人才艺术创作的开展,对思想碰撞及灵感迸发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宜人的环境及良好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此,在硬环境的基础上,如交通、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软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将人才的创作欲望给激发出来,公共管理服务效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最后一个方面为产业发展政策,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包括财税政策、投资、融资政策等。

2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上文已经提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为人才,而相较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领先城市,我国还存在着严重的创意人才匮乏问题,创意人才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还需要优化层次和结构,国际著名的设计师、艺术家等比较缺乏,商业化运作人才较少。

2.2 产业整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存在着突出的企业过度竞争及同构问题,缺乏规模较大及跨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多文化创意品牌没有足够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另一个方面则是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及产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协同联动效应,没有有机整合和延伸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增强创意产品的市场增值能力;如动漫网游行业,根据西方成功经验可以得知,漫画原创作品在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上,还能够推动衍生产品行业的发展,包括玩具、文具、服装、出版等行业,不同行业互相作用下,动漫网游的收益及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而假如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效应,本产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就会遭到削弱。

2.3 没有形成产业融资体系

智力及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无法评估及量化企业价值和文化产权价值,而我国没有金融机构来专门从事创意贷款,商业银行为了管理贷款风险,对有形资产的抵押十分重视,这样很多中小创意企业在发展中,很难融资到贷款;部分创意企业在发展初期,因为没有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知名度,制约到了其资本市场融资;此外,资助和减税是政府政策性投入的主要内容,而文化创意产业没有足够规模的专项资金,无法向创意企业或者创意项目中引导信贷资金及民间资金。虽然政府、银行及创意产业都采取了相应的努力措施,但是依然普遍存在着融资缺口,资金短缺问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制约作用。

3 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3.1 大力培育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使其成为支柱产业

在时展过程中,全球化消费社会逐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其关键词为创意、文化,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得到满足,积极运用了高新技术,借助于网络传播,大力开发和应用知识产权,如今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价值高达250亿美元以上,并且每年还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在全球GDP中,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占据到7%左右,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全球GDP增长速度。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如今已经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需要大力培育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将其发展为支柱行业,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激励和扶持,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3.2 大力培养创意人才,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英国影视行业和多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研究生学历的分别达到了66%和74%,充分说明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创意人才;我国现阶段还比较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没有合理的结构;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对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科学构建,培养出来复合型的人才,能够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了解产业和法律,掌握国际贸易与英语等,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将文化创意人才及创意团队给积极引进过来,可以将一人一策的办法应用到人才身上,以便将创意领军人才给吸引过来,对整个团队的发展,都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将文化创意产业职业经理培育计划给实施下去,结合行业要求,对职业经理人队伍大力培育;对知识产权大力保护,以便由智造和创造来逐步替代过去的制造。

3.3 大力建设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便有集群化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

要结合我国现在已经形成的集群化态势,对已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集聚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大力建设具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及示范区,并且将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过来,对创意产业链条进行构建和完善,促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群发展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部分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处于建设过程中,那么就需要将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企业给引入进来,促使有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形成,将园区的聚集效应给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制定相应的政策体系,大力研究关键技术,促使各个方面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入园企业创业成本得到降低,构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集群化空间发展感觉。

3.4 对优惠政策及发展基金科学设定及制定,从资金角度促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现阶段,逐步拓展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范围,跨行业趋势不断加强,文化创意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成本,却没有相应的产出,缺乏资金,需要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从资金及政策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便保证企业能够正常开展研发及经营工作。融资是政府的主要任务,可以将相应的创意产业专项发展基金给设立过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从宏观角度来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以我国广州为例,在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中,每年设立了1.5亿元的资金,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游戏动漫产业能够健康发展。我国其他城市也充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便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扩大地区文化影响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型高端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我国各个城市也开始充分重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体系,大力扶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暴露出来了诸多的问题。在未来发展中,需要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培养人才,设定发展基金等,保障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对文化贸易经济的影响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3.4(10):123-125.

[2] 邹超.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4(11):55-57.

[3] 黄鹤.基于企业数据分析的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空间布局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6(11):244-245.

第3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钻石模型;转化

一、相关概念

(一)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文化产业中,以创意、技能和智力投资为初始资本,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整合与提升,生产出有形或者无形的创造成果,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设计类方面的创意集群。

(二)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又称为“波特菱形理论”,是由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者产业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力的全方位动态理论。重点在于研究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多种因素和知识技能等。“钻石模型”提出了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四个基本要素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及辅行业和企业战略竞争结构与同业竞争两个辅助要素为:政府行为和机会如图所示:关于钻石模型的六大要素具体包括内容如下:①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或产业所具备的资源与才能要素,按照等级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口特征等,高级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无形资产等。②需求条件:主要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③关联及辅行业:主要是指国内是否存在关联辅助行业关系,考察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竞争力。④企业战略、竞争结构与同业竞争: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国内竞争的本质,国内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⑤机会:指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如世界或区域需求的剧烈波动、政府的政策变化、重大技术革新等,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⑥政府:指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菱形分析

(一)生产要素

地理位置方面,山东省处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有极高的对外开放度,利于国内外的文化吸引与传承。自然资源方面,作为大汶口文明的发祥地,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有着大量的具有研究价值和保护性的文化历史古迹,包括文物、遗址、古籍文献等,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研究价值。人力资源方面,它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山东省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学院不断开辟此类课程并产生了许多专利成果等,这种优势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优异的独特的感染力。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人才,但是山东省相关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大,培养院校少且学校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创新创意的培养。资本资源方面,依托山东省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2013年前三季度,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224.2亿元,同比增长18%,占同期GDP的比重达到5.6%,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有望首次迈入3000亿元时代,总量规模处于全国前列。据悉到2015年,全省广播影视产业将突破300亿元,力争达到350亿元,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但是吸引外资的水平不高,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方式。基础设施方面,省城济南作为文化中心,在“十艺节”的推动下,已经建成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占地480亩,包括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剧团、书城、影城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配套项目,其他城市文化配套设施如淄博市图书馆新馆、聊城市艺术馆、图书馆主体已经完工,一些现代化、多功能、标志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民众文化需求。

(二)需求条件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供给资源丰富,也有很强的需求拉动。作为人口大省,山东不断与时俱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非常显著。济南、青岛、泰安、聊城、临沂、济宁等地区的高校聚集,高校学生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积极拥护者,并且响应国家号召,乐于创业创新活动。从乡镇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从电视到网络,山东省的文化创意产业需求潜力巨大。影视行业中,2015年第一季度省级卫视分周天收视率排名,山东卫视为0.202,居全国第五;会展行业中,制造业、生产流通企业、服务行业等都需要借助展览、展会开拓销售渠道。省内居民的文化创意点已不局限于影视、出版等一两个领域,而是扩延到动漫、游戏、传媒、演艺、旅游等更多空间。这些需求促使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文化创意网站等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山东省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

(三)关联及辅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也取决于相互关联的辅行业,关联及辅行业的支撑越大,越能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互惠互利的作用。一般文化创意产品需要通过制造业生产出来,更多概念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则需要由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做支撑完成概念到产品的转变。此外,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的重组场域,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网络和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相关性行业如软件开发、设计、金融、教育、信息等。山东省许多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汇集了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形成了产业聚集,突出人才培养,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在面对出口方面也是强有优势,真正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企业战略、竞争结构与同业竞争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2004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7%,而同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则占GDP的7.4%,虽然十年时间已经有了两倍左右的增长,但是目前除少数形成规模的文化创意企业如齐鲁文化产业园,更多的是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可见还没有形成自身的企业战略竞争优势。竞争机构上以国有产业文化集团占优势,民营文化产业缺少培育条件,此外省内不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不平衡。同业竞争中,据资料中国文化产业园区100强,山东省内的不超过七家,产业园区集中在淄博周村、青岛、枣庄、烟台等,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比较弱。

(五)机会与政府

入世之后,山东省可以依靠地理优势和先天资源优势,实现国内外市场的联合扩展。此外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软实力的象征,山东省更是将其发展上升到战略层次,备受人们关注。这些机会都会促使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山东省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前提下,目标是使山东省总体实力和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高地。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引进建设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可以看出政府的强大支持力度。通过钻石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各要素发展不平衡,还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或产业集聚。必要时依靠政府支持,创意发展,赢得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刘爱华.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05,37—40

[2]段迎豪.基于菱形理论的河北会展业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44),25-27

[3]陈要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理框架的构建及政策建议[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73-76

第4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动画艺术设计;生产;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动画行业的发展,我国动画行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同时涌现出了许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这对我国的动画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世界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在这种危机形式下,关于如何提高经济发展的步伐,避免经济的下滑,需要进行新的变革。对于动画产业,将文化创意应用其中,为动画设计增添新的内容,同时也能够为动画设计带来新的消费者需求。将文化创意应用到动画艺术设计中,为动画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动画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本文就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下动画艺术设计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

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主要是基于文化领域的内容,通过个人的创造,将文化创意通过个人的独特方式进行表达展现出来。目前,关于创意产业,不同的国家对其有不同的定义,如有些国家认为创意产业是通过个人的智力创作活动,将个人的思想智慧进行外化表达的方式,是非常具有潜力的行业,而也有些国家认为创意产业为指那些艺术、传媒行业所涉及到的产业的集合。文化创意产业在其本质上是围绕创意和知识为中心,将文化创意同动画数字相结合,然后经过重新融汇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动画产业形式,吸引新的消费人群。同时将一些高端技术应用到动画设计中,增强动画设计的技术性,从而创造出新的经济社会价值,这对带动动画行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将文化创意应用到动画产业中,能够为动画领域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对此,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动画艺术设计存在的前提

动画艺术设计产业存在的意义之一首先就是该产业存在一定的价值,之所以能够存在于市场中,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能够有受众群,有受众需求,这样才能使动画艺术设计产业能够有发展的动力。动画艺术设计存在的前提首先就是能够满足一定人群的需求。动画艺术产业的形式相比于传统商品领域,属于非物质性范畴,不会随着人们的使用而被消耗,同时动画艺术设计的价值会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使得其本身价值而发生变化。对此,需要不断对动画产业进行更新,不断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需求,从而让动画艺术行业能够永葆生机。对此,动画艺术设计存在的前提需要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也即是需要让动画艺术设计存在一定的价值,即有用性。

三、我国动画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的动画行业发展到现在,涌现出来一大批优秀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并被广泛流传的优秀文化作品,如将富含我国独特文化的剪纸、水墨等民族特色的元素应用到动画艺术设计中来。还有将一些独特的舞台设计应用到我国动画设计中,如我国的第一步彩色动画片《大闹天空》,可以说是我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该篇中就采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因素,该篇中将西游记中的一些人物及故事通过改编之后应用到该篇动画艺术设计中,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富有民族文化的动画作品。纵观我国的动画领域,可以发些在我国的动画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的动画作品,这些作品是我国动画领域的优秀代表。

四、根据消费者需求来转变动画艺术设计

动画艺术设计存在的前提即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来转变画艺术设计中所蕴含的表达内涵,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动画艺术设计产业能够一直保持增长发展状态。对此,如何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进行动画艺术设计,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动画艺术设计。

(一)根据消费者心理来进行动画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随之上升,市场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对此,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探索消费者的品味变化情况,然后来进行动画艺术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如何进行动画艺术设计,首先是寻找探究人们在当今社会中对何种事物的关注度,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这些关注现象背后消费者心理需求,从而根据这些需求来进行动画艺术设计,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能够带动文化创意背景下的动画产业发展。

(二)分析消费者经济能力进行动画艺术设计

动画领域对一般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必要的消费,制定高昂的动画艺术设计,能够具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比较少,对此,在进行动画艺术设计时,不能制定过高成本的动画艺术设计,对此,动画艺术设计必须考虑这点,从而满足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五、保持动画艺术设计的自身价值

动画设计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其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首先就需要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于提升动画艺术设计的价值,通过将文化创意应用其中,提高动画设计技术,加强动画设计品质,提升动画本身的价值。能够促进我国动画艺术设计产业的价值,提升动画艺术设计产业的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能够促进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动画产业的生存与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下,对于动画艺术设计,对于其生存发展,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进行动画艺术设计,迎合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得动画艺术设计行业能够蓬勃发展,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熊薇薇.文化创意产业下动画艺术设计的生存分析[J].电影文学,2010(22):48-49.

[2]徐贤如.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06):190-193.

第5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评价体系;空间发展;城市再生;发展政策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造性和智慧作为生产要素的产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作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发达国家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新趋势。我国正步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后发国家,国内创意产业发展和研究方兴未艾,有必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反思,寻找适合我国实际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概念及内涵

“创意产业”一词,最早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提出,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由此被各国政界、经界和学界广泛采用和理解。

笔者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意产业是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设计、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内涵包括各类产业类型中具有知识产权保障,通过独创性的思维过程,产生出智力成果,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价值链高端的行业部门;狭义的创意产业即为“文化的经济化”或“文化创意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集合。

关于创意产业研究进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创意产业是所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创意经济的增长是服务业的两倍,是制造业的四倍,不仅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还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增进社会的和谐。基于此,国内外涌现多学科,多角度和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

2.1关于创意产业空间特征研究

近两年,国内外的学术界对创意产业空间特征研究集中以下几方面:空间集聚规律、空间布局特征两方面。

2.1.1空间集聚规律

近年来,国内外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技术经济学等不同学科都针对产业集群现象,从不同侧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在全球层面,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及世界其它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一国层面,集中分布于经济发达城市的特征,这一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已是不争事实。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内部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肖雁飞(2007)在从创意产业经济空间机制入手进行研究,认为创意产业是基于人脑创意创造力的新兴产业,其发展驱动力来源于文化创意消费需求升级与城市经济转型压力,因此,完成工业化进程、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动力越强。

更多产业经济学、地理学和规划学学者更从微观层面,分析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试图以此为基地,探讨城市促进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其中,国内学者更多以创意产业较发达的大都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耿斌(2008年)以上海市经委分3批颁布的50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借鉴集群理论中的技术创新说,认为影响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特征因素包括智力因素、产业集群因素、文化因素、景观环境因素、交通因素、管理因素等,其背后的主导力量主要来自于政府和市场双方。

2.1.2空间布局特征

为解决创意产业空间布局问题,学术界结合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对其空间布局特征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厉无畏认为,上海创意产业空间布局主要有四种模式:1)依托高校而建;2)由老厂房、老仓库改建,是城市内部产业转移的结果;3)完全新建的;4)依托传统基础进行升级。黄鹤(2009)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对象,研究其空间布局特征,认为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具有一定区位选择性,重点考虑交通条件、房屋租金、配套服务、产业基础等因素。周灵雁、褚劲风等(2006)从地理学角度根据行业类型的不同对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分类,认为上海的创意产业中设计类行业空间集聚最明显。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区位特征表现在,集聚区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域,内紧外松、内小外大行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校创意产业集聚群已显现。

2.2 关于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研究

创意产业的提出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城市经济转型和衰败旧城复兴,即城市再生需求。国外学术界对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关系及其对策方面研究一直没有停止。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特别是规划和地理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规划实践。理论研究方面,集中在创意产业对城市产业、空间提升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三方面的积极作用。高伟、林云(2008年)从城市设计角度提出了创意产业发展对城市历史城区保护的促进作用。汪毅、朱喜钢(2009年)以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通过对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重点探讨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城市更新的互动过程以及对南京城市更新的积极贡献作用。

2.3关于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在全球各国和地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政府积极推动相关产业政策背景下。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创意产业基础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除了《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2000年,《The Next 10 Years》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3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年,《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s Estimates》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产业的发展现状。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定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一致性。

国内学术界立足于本国创意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发展政策研究更多是根据产业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研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提出相关发展政策建议。汤爽爽、王红扬(2006年)以巴塞罗那文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并引申出若干启示:1)整合城市文化,构建创意环境;2)提升城市形象,吸引创意集群;3)扬弃城市文化,挖掘创意内涵。袁界平(2008年)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城市应该具有经济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人文环境优越、知识产权意识浓厚、高等教育发达、休闲设施与夜生活丰富舒适以及犯罪率低、族群和谐等基本条件。

总结与展望

创意产业的提出和发展短短十余年,各国为占领产业发展高地,政界和学术界对此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当前研究成果侧重于政策研究,理论探讨尚待加强,也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时,国内学者密切跟踪国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视角从对创意产业概念的诠释、国内外成功经验引介等方面,逐渐投射到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与扩展,并开始在各自的专业理论构架之上进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然而,如同国外一样,创意产业的研究仍显得较为滞后,不能适应现实需求。纵观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未来我国在以下三个方面应加强研究力度。

3.1建立适应国情的产业分类体系

国内创意产业分类体系不能照搬国外,而应考虑到它所具有的“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交融”特征,更强调它与原有产业的结合,从而一方面构造并不断延伸创意产业链,另一方面推动原有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优化,由此逐步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建立旨在促进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创意产业分类体系既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

3.2注重产业发展社会环境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产业研究重经济而忽视社会研究。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与创意阶层、社会结构、文化生活或中产阶级化等社会问题关联性大,未来有必要加强创意产业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社会环境支撑等方面研究。尤其是在网络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之下,创意人群与制造业从业人员不同的对于组织、空间有的依赖和要求,并进而影响到产业组织,社会文化特色保护、社会形态格局等方面研究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3.3加大创意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对国内发达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跟踪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总结我国特定背景下的产业发展特征与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对国内其它后发城市具有借鉴指导作用。未来应加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的实证研究,关注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模式以及动力、不同的需求结构、空间动态过程的研究,从个人、企业和社会等多角度,探讨个人、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内在机理与所具有的空间意义,不断反思检讨现行发展政策和规律,总结和创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袁界平.城市创意产业兴起条件探析[J].2008,(6):164-167.

曾光.创意产业城市集聚论[J].当代财经,2009.(4):87-90.

第6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旅游;创意指数;产品认定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近年新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形态,其运行机制和产品认定体系仍然没有发展完善与成熟。因此,有必要详细地论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诞生的基础,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其范围及核心内容,便于形成满足于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认定的指数体系。因此,本文简单论述了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及旅游产业,以及如何认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产品。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要想全面掌握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内容和实质,需要了解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及文化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好的进行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新,提高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价值。

(一)文化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具有民族特色的强大文化可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国际影响力,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因此,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其本质就是文化产品化。

(二)创意产业

顾名思义,创意产业就是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具体是指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的企业,以及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的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其根本观念就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例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就是这样形成的。通过创意产业的“越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创造性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社会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三)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是指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性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得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地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在旅游者文化需求的影响下,文化旅游逐渐形成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在各种文化旅游活动的旅行过程中,旅游者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文化名人遗迹和建筑、民俗及宗教等内容,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人们需要转型的今天,结合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内涵与本质,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内容和实质。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在旅游者精神文化需求增加的前提下,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以文化旅游、创意元素和知识产权为主要核心内容,发展成为当代的新兴产业,具有以上三种产业的特质和内涵。

二、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认定

对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认定及创造性的衡量需要借助于创业产业的创意指数。创意指数不仅可以反映出创意经济与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关联度,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区域内创意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通过不同产业的重组与合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这些经济增长点不仅将某个行业和区域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也促成了个人或团体创意能力的产生。为了吸引创意人才、产生创意及刺激经济的发展,以人才、技术和宽容构成了创意指数体系。其中,人才指数和技术指数是比较重要的创意指标。

现在,欧洲、美国、中国上海、中国台湾与香港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创意指数体系。最先创定的创意指数版本是美国的3Ts模型(包括人才、技术、宽容度),人才指数以创意层次的比例来进行量化,技术指数则以创新指数与高科技指数组成。欧洲的创意指数体系结构与美国类似。中国香港的创意指数体系是以3Ts模型为原型进行改良,是5C创意指数模型(包括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创意成果与产出、结构或制度)。在5C模型中,“创意成果与产出”是直接由创意经济的总量与规模为量化的,其他四项则是影响创意经济的核心要素。中国上海与中国台湾的创意指数体系是5C模型的变化版本。

至此,结合创意指数和知识产权指数形成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评定要求的认定指数。这样组合形成的认定指数体系,不仅能够反映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意人才比例和高科技产业产量,也可以客观地衡量知识产权的数量,客观与合理地评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企业及其产品。

三、总结

为了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应积极构建符合其发展需求的运行机制与认定指数体系,使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产品认定更为快速、合理、客观。本文笔者在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以及文化旅游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认定指数体系,并且分析西方国家的创意指数体系应用,举起内容改造并形成了知识产权指数,构建了满足于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认定指数体系,给予我国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产品认定提出新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秀金. 旅游文化创意:载体与产业转型[J]. 社会科学家. 2008,22(01):132.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机遇 ;影响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国家和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都投入了极大的力度。其中政府的扶持力度最具引导性,如直接财政补贴、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政策、节能法规与标准的制定等等。作为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

(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把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产业理念,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西方发达国家转换和提升产业结构的战略步骤。他们注意到创意产业对优化现有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因而把文化产业与更广泛的制造业部门联系起来,致力于发挥创新、信息、知识与文化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当前,美国、欧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乃至马来西亚等国,都把创意产业作为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战略步骤,形成了全球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总体态势。

在全球创意产业勃兴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产业结构总体调整转换的新阶段。面对这一现实,中央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所有这些,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文化与产业的联姻是历史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新现象、新机遇,是信息时代社会资本积累的新源泉,抓住这个机遇就把握了信息时代。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政策支持及税收优势

2009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文化部随后出台《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北京市《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2009年又出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同年7月,央行营业管理部和北京银监局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系列政策都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且已经开始制定切实的指导方针为文化企业的融资打通脉络。此外,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消息:“财政部财科所课题组日前《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称,可以考虑在未来五年内开征碳税,并具体提出了我国碳税制度的实施框架。”这一消息的将使低碳经济深入到我国的各个行业之中。在今后无论出于经济原因或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作为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文化创意产业都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倾斜和税收优势都将显现无疑,他们将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矛盾论认为,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但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主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多角度科学分类,促进了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方法较为单一,基本是依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根据文化创意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的。例如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1、文化艺术;2、新闻出版;3、广播、电视、电影;4、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5、广告会展;6、艺术品交易;7、设计服务;8、旅游、休闲娱乐;9、其他辅助服务。这种单一的分类方式无法使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与我国目前的低碳经济政策进行良好对应,由此带来的行业内低碳标准不统一,碳排放区别不明显,很难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分类时针对不同视角进行多角度分类。低碳经济要求以科学、准确的碳排放为标准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碳”化分类以更好对应国家的低碳经济政策,促进产业自身结构的调整升级。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在控制自身的碳足迹的同时发挥更大的降碳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低碳产业,但不是无碳产业,只是相对于其它产业而言总体排碳量较低,作为经济范畴而言文化创意产业依然离不开资源使用与能源消耗,其在经济生产过程中也必然直接或间接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等污染。研究如何使文化创意产业自身排碳量得到减少和降低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人们通常用“碳足迹”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碳足迹(carbonfootprint)”,它标示一个单位元素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的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CO2)也制造的多,“碳足迹”就会增大,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也就越大,反之“碳足迹”越小,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越小。如何科学计算文化创意产业的“碳足迹”,从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以减少“碳足迹”的产生是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8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消费;SPSS

[DOI]10.13939/ki.zgsc.2016.40.034

文化创意产业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其内涵仍然充满争议,行业分类也较为模糊,不同国家各有不同的标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留意到,尽管国内学术界、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但作为大众的文化消费者对于何为文化/创意产业没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而任何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因而本研究拟从文化消费者的角度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的传播程度,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1 研究假设

根据心理学认知态度与行为的关系,认知影响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是认知态度的外在表现,但是行为与态度有时也会出现偏差。由于文化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态度难以直接测量,因此研究者通过测量文化消费行为来间接衡量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态度。刘平(2014)提出文化消费空间日益多样化,“微传播”“微内容”能创意地与体验消费融合,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有趣的创造性的文化体验,使人们享受文化创意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进而产生对创意的喜好。[1]据以上提出假设1如下。

H 1:日常浏览新闻偏好、去公共文化场所的频率、使用社交软件关注文创信息的程度与文化消费者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意义的评价正相关。

资树荣(2013)在梳理国外关于文化消费的研究时发现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职业层次等对文化消费有显著影响。[2]姚永玲、郑国楠(2012)认为创意产品不存在收入歧视,证明了创意聚集区的消费阶层不存在收入歧视的论断。[3]因而提出假设2如下。

H2:日常浏览新闻偏好、去公共文化场所的频率、使用社交软件关注文创信息的程度与文化消费者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意义的评价这4个变量与收入水平无关,但与年龄、文化程度相关。

Hesmondhalgh(2002)提出文化产业主要生产具有社会意义的文本和象征物,包含影视广播、出版、音乐、广告和行为艺术。[4]Howkins(2001)认为,创意产业是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四个部门。[5]Reese(2010)等借助产业和职业分类法,认为创意产业不仅包括艺术、音乐和写作,还应纳入教育和高科技产业。[6]可以看出尽管学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分类仍有争议,但是媒体艺术被基本认可,网络信息相关也日渐被接受,但设计相关的争议较大,基于此提出假设3如下。

H3:文化消费者对于文化产业行业分类中媒体、艺术业的认可度最高,网络信息业其次,工业、建筑设计的认可度最低。

2 样本的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10份,回收210份。剔除一些填写不完整或者不规范的问卷,此次有效问卷共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

由于问卷中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量皆为分类变量,因此只做简单的频率统计,并不涉及均值、方差等。在所有被调查者中男性占35.5%,女性占64.5%;被调查者年龄集中在两个层次,20~30岁的占47.5%,20岁以下的占25%;职业以学生为主,占54.5%,其次是教育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分别占14%、10%;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占50%,其次是硕士,占24%;月收入水平集中在2000元以下,占57.5%,其次是2000~5000元,占28.5%,这可能与被调查者多数为学生有关。

3 数据分析

3.1 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检验日常生活中文化消费相关的行为、文化消费者关于文化产业涵盖行业的理解或接受度这些问题是否存在潜在变量。由表1可知,KMO值为0.691>0.5,此处样本量基本可以接受;X2=217.738,P

3.2 信度检验

因子分析后,再进行信度检验。分别对已得到的4个因子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3,只有因子1的α值为0.734,0.7

3.3 Spearman的rho相关系数显著性分析

第9篇

关键词:资源共享;办公区复合型公共空间;交流;创意行业

1现实及经济背景

创意行业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发达国家,21世纪初己在全球蓬勃发展,不仅成为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也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一句从美国硅谷到华尔街的流行语,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意已经成为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创意行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创意行业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活力、城市功能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呈现出低能耗、无污染、 高附加值、智力密集性强、增长潜力无限等特点,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城市布局以及改造城市面貌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它的崛起是一个国家创新与经济繁荣,产业竞争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

2西安本土市场存在的潜力

西安地区属于内陆型城市,虽已有6000年建城史,坐拥13朝古都,但这个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时期却来得很晚,发展水平和中国前沿城市相比较为滞后。创意行业是近10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随着全国市场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才慢慢进入到西安这座城市。在此之前创意行业对这座城市而言是有些陌生的。在西安现代化发展的早期,西安当地几乎没有成熟的创意行业来满足市场的设计需求,所有西安的创意行业项目都是请北京,上海,广州等现代化发展进程较快的城市的设计公司来完成设计。但由于距离远,文化差异大,气候条件迥异等原因,这些城市的设计公司为西安当地做的设计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反倒与西安这座古城有格格不入之感。

沿海城市的设计理念继续复制一些与西安气质不符的景观设计。还有一些土生土长,但接受过正规的设计知识学习,有过在一线城市工作经历的本土设计师们在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在为设计出具有西安古城独特气质的景观风貌而不断努力。总而言之,西安目前的创意行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西安是西北地区的前沿城市,其创意行业的现状况且如此,整个大西北地区的创意行业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除去西安以外的其它城市几乎没有创意工作室。陕北、陕南、甘肃、内蒙,山西等地区的设计项目几乎都从西安寻找合作机会,这就是西安和大西北地区的创意行业现状,既存在问题也存在机遇。

3西安地域历史文化背景

从东方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看西安景观行业前景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在这里经历了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3朝古都的兴衰。留给后人深厚而沉淀的历史与文化。在今天,虽然西安是一座如此有魅力的天朝古都,但其作为世界性的古都城市享誉世界旅游市场也仅仅20多年。其旅游业发展规模,发展实力和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还处于劣势,有待提高――这也给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市场带来了无限潜力。近几年,曲江文化旅游区,大明宫遗址公园,大唐西市,汉城湖景区等一系列文化风景旅游区的建城,大大改观了西安古城的城市面貌,推动了西安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西安景观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今天,虽然西安是一座如此有魅力的天朝古都,但其作为世界性的古都城市享誉世界文化旅游市场也仅仅20多年。其各项发展规模,发展实力和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还处于劣势,有待提高――这也给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市场带来了无限潜力。近几年,曲江文化旅游区,大明宫遗址公园,大唐西市等一系列文化风景旅游区的建城,大大改观了西安古城的城市面貌,推动了西安各项行业的发展,更带动了西安创意行业的快速发展。

4从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看西安创意行业前景

第10篇

坚持文物保护,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

1、扎实基础,积极推进区“三普”后续工作。运用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按“历史、艺术、科学”的原则,经综合调研,反复论证,召开2012年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全体会议,推进完成1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区纪念地点)、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新增和调整申报工作,使区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法律保护和规范管理,为发展充实历史底蕴,城区更新提升人文品质。2、聚焦重点,完成编制《苏河湾区域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规划》。按照区领导提出加强苏河湾区域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指示和要求,结合苏河湾区域开发建设详控规划,针对苏河湾地区37处文物历史建筑的现状特征、保护重点、再利用功能定位等要素,区文化局与专业文物保护单位合作,首次由区文物管理部门完成编制全市区域性的文物保护和利用规划,得到市文物局、文保专家的高度肯定和好评。3、落实职责,加强规划开发建设地块内文物保护和管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依托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协调机制,及时掌握信息、主动联系跟踪,加强已列入规划开发建设地块,尤其是“苏河湾”区域规划开发建设地块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先后推进完成中部总会秘密接洽机关遗址、总商会中国商品陈列所遗址、大东书局旧址、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厂旧址等处文物保护前期准备工作。

坚持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注重调查研究,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为聚焦南部苏河湾区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开展了课题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的专题调研,形成了《加快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报告,分析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要主动对接“南高、中繁、北产业”发展战略,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基础,进一步明晰和完善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研究明确了重点扶持发展演艺、时尚设计、会展、广告四大行业。2、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开展政策研究,完善保障体系,助推产业发展,会同区财政局、区发改委研究了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文化企业认定办法,已将文化创意企业纳入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相关政策的扶持范围,区文化局作为服务业认定小组成员,参与我区服务业企业的认定,经认定的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将可享受《区促进服务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闸财〔2012〕38号)所涉的相关扶持政策。3、及时启动苏河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工作。聚焦重点区域苏河湾地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利用历史建筑、老仓库等,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一是摸排走访苏河湾历史老建筑,为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产业品质,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二是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三是制作《苏河湾地区文化资源分布图》和《苏河湾基本情况介绍》。4、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明确部门统计工作分工和职责,对文化创意产业十大类、28中类、156行业小类的行业代码进行核对工作,同时,依据《年国民经济行业代码》,完成了“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分类表”,完成了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汇编,摸清了各细分行业的基本情况,强化对产业的数据化管理;遴选出区域骨干企业120家,建立了4041家区文化企业名录数据库。完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统计分析调研报告。

坚持跨前服务,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安全有序

1、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区县、街镇“三级联动”巡查制度和文化市场管理联席会议“双月例会”制度,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义务行政执法队伍,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全面动员、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通过企业自荐、行业推荐、评审、公示等方式,评选我区“阳光娱乐示范点”,树立示范典型,展示文化服务企业风采,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平安有序的环境。继续加强文化行业协会建设,发挥文化企业联合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法律法规、服务规范等培训,截至12月底,共培训500余人次。2、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截至12月底,共开展“扫黄打非”、十保障、游戏(艺)机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16余次,净化了文化市场。据统计,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3223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454家(次);立案处罚57起,当场处罚37起,警告26家(次),罚没款人民币220492元;开展各类联合执法行动88次;取缔各类违法经营场所、摊点32个(处)。收缴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书刊)189020件。查处万盘以上音像制品窝点7个。3、优化文化行政审批和服务。结合行政审批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截至12月底,行政事务受理窗口共接待近630人次,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01件,娱乐场所开业指导24件,提供现场服务90次。分别对本区97家娱乐场所、55家网吧、6家影院和52家出版物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验证以及相关企业的年报统计工作。引导企业,积极推动网吧连锁化工作。

坚持增强活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

1、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组织召开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完成了山西电影院、泰山电影院、星火影剧院、宋园茶艺馆、集美广告服务部5家单位转企改制工作。2、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实施青年人才储备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图书馆、文化馆事业编制人员和派遣制工作人员。健全事业单位竞聘上岗、专业职称评聘等工作机制。搭建实践锻炼提升技能的良好平台,通过选派文化馆专业干部下基层、邀请专业导演带教等多种方式,为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第11篇

这样的数据清楚明了地让人看到了文博会的魅力。也许有人喜欢开幕晚会上的台湾歌手蔡琴或者日本歌手小野丽莎,也许有人更愿意欣赏大型紫檀木雕――“紫檀故宫”。或者你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但你的孩子也许已经被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迷得走不动路了,回过头你会发现那边体育彩票区已经人满为患,让你也心里痒痒的。园林设计、会展、广告、汽车制造等等等等,总有一个项目让你忍不住驻足。无数人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商机,无数人在这里看到了新的文化产业方向,也有无数人只是为了度过精彩的一天。在这里更多的创意被挖掘,更多的原创被传播,更多的平台被搭建,更多的灵感被激发。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博会。

文化月刊的编辑们也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博会,有些更倾向于“探寻文化与科技的‘临界点’” ,而有些更愿意和读者分享传统工艺的创意,把代表北京兼容并包文化精神的“鬼市”――潘家园的新东西带给你。尘埃落定,我们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会不会也引起您的思考?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不缺钱,缺少的是好的企业,未来10年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陈少峰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应当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把经济领域发展经验和管理经验运用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来。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产业代表着未来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方向,文化创意产业要以商业化模式为主,政府要发挥导向性作用,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李小磊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

文化产业是竞争行业,只有加强市场化竞争,我国的文化产业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进行扶优扶强。

向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艺术学院副院长

市场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金融也是发展文化产业非常重要的手段,就像我们说文化产业要形成集聚一样,要依赖高新技术,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在于内容创意,所以不能盲目地依靠金融杠杆,可以考虑放大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

魏鹏举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

有些大集团仅仅是规模上的集聚,内部企业间缺乏产业互补,没有明显的优势企业、品牌的强强联合。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依靠各种各样的“活儿”,所谓的“活儿”也就是市场项目。选优兼并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律,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进行。尽快培育起自己旗下一家甚至数家优势企业,要拿出在市场中被认可的产品。

肖永亮

第12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122-03

作者简介:张卫枚(1976-),男,汉族,湖南双峰人,湖南城市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2012年度课题(2012ZZ69)——湖南省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一、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是一个文化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湖南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湖南文化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据湖南省统计局统计,湖南省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是湖南六大千亿元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湖南省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1594亿元,增加值68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而文化创意产业又占文化产业的40%。由于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湖南省创意产业的“硬实力”在迅猛增长中,但与之不相协调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源这一 “软实力”增长缓慢,创意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1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发达地区的创意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与它们拥有充足的创意产业人才密切相关。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这一比例达到14%;在东京更达到15%。而目前北京、上海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也就1‰左右。对于湖南省而言,虽然近年来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多,但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据2011年对湖南省30多个行业人才紧缺指数进行的分类统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紧缺指数位居首位。即使是在文化创意人才相对集中的省会长沙,也存在着文化创意人才匮乏的窘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未来5年,长沙市文化创意人才缺口超过10万人。随着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湖南省将需要大批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高级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研究人才和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人才结构失衡

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仅在总量储备上较少,而且在结构上也不合理。首先,各类文化创意技术人才不足。信息技术革命给传统文化产业注入了发展活力,创造了很多新兴的文化产业机会,带动了以网络媒体、数字动漫、网络游戏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兴起,也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创意人才需求,而人才培养的相对滞后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例如,湖南省的动漫产业在全国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其中电视动漫的产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最多的时候占比达到60%。据保守估计,湖南省至少需要3000名动漫专业技术人员,而目前湖南省只有约1000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动漫产业的创意人才、设计人才、制作人才、渲染师、特效师和合成师等都难以寻觅。如何适时培养出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门技术人才,是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紧迫问题。其次,复合型和国际化人才短缺。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离不开与意识领域的紧密结合,由此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多领域、多学科交织的产业,需要大量跨学科领域、跨传统知识边界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和课程安排方面远远不能适应这一要求。例如,目前湖南省乃至全国许多动漫教育不设置人文艺术、哲学、历史等课程的教育,仅局限于动漫制作技术的训练,导致国内的许多动漫产品缺乏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从而造成外国创作的《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等动漫作品“返销”中国的尴尬局面。因此,必须加快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懂生产、善经营,懂行业特点又有策划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迫切。此外,能够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创新,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国际化文化创意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而能否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占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大量的具备国际水准的文化创意人才。

3人才质量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的创意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才能,既需要先天禀赋,又需要后天培养,不是经过简单的训练就能达成的,也不是其他专业人才可以嫁接的。但目前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才自我培养机制和开发系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大多从传统产业转移而来,缺乏专门的创意理论和实践训练,缺乏经验,整体素质偏低。据调查,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相对年轻,正处于积累和成长的阶段。经过短期培训、半路出家的人员多,受过系统专业培养教育的高学历人才少;低端运营、服务人员和纯研究人员多,策划、设计和创作人才少;操作型人员多,富有创造性、想象力和原创性的人才少。特别是文化素养较高、掌握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精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的极端匮乏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制约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因素

1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严重缺失

全国范围内,设有创意产业相关专业或相关研究机构的院校不足100所,并且大部分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院校只有50余所。这些院校基本上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数量、规模和专业设置等方面也都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湖南虽然是文化大省,但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面与文化大省的地位明显不符。如在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所急需的各类人才中,创意设计人才最为紧缺。自20世纪末以来,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高校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约有700多所,但湖南省开设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仅27所。此外,湖南省许多高等院校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在文化创意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明显反映出对创意人才培养理解上的偏误。此外,作为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社会培训体系还处于构建和发展过程中,尚不规范,不能充分发挥辅助学校教育的作用。这些现状说明湖南省对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培养什么样的创意人才、如何培养创意人才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

2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管理模式不配套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北京、上海等文化创意产业较发达的城市开始打破各种制度和政策枷锁,创新文化创意人才的管理模式,大力吸引各地甚至海外创意人才,鼓励人才自由流动。但在湖南省,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文化创意人才的管理往往因循守旧,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及才能的发挥。一方面,存在不利于文化创意人才合理流动的各种制度和政策枷锁,限制了政企之间、体制内外、国际国内、城市乡村的文化创意人才流动。另一方面,与文化创意人才特征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文化创意人才的档案管理制度、用人制度等有待改革,文化创意人才身份、条块分割、所有制等限制有待打破,文化创意人才公开、平等、宽松的工作和竞争环境有待塑造,文化创意人才的评估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三 、对策与建议

人才是制约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湖南省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数量合理、结构均衡、质量合格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

1制定湖南省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具有专业性强、涵盖面广、门类多、分工细的特点,需要进行科学规划。湖南省要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指导,以《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基础,针对目前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湖南省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从战略的高度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指明方向。

2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创意人才是一种应用型很强的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产业特点,积极构建开放、共赢、互补、高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实践经验的文化创意人才。湖南省应根据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需要,组织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新机制,推动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创意类省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教学创新团队。

3完善优化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环境

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政府是第一推动力,需要出台一些鼓励性、扶持性的政策,推进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关部门要围绕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等关键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不断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以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意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环境。

[参考文献]

[1]卢安宁,韩千群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J]新闻前哨,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