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03 17:2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经济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经济调查报告

第1篇

环保消费,其实会令很多人感到矛盾,深知我们的地球和生存环境都需要环保行动的维护和关爱,想贡献一份力量,但又难以割舍现代文明生活带来的种种享受,放弃这一切不太可能,而为之改变,行动上又难免存在力不从心的不完美表现。

我愿意我不愿意

在北京,车辆尾号限行的交通措施力在倡导“少开一天车”的低碳生活,却成为许多人抓紧购置第二辆车的理由,尾气排放、燃油费用、交通拥堵等高碳因素最终让位于个人的“出行不便”:而节能环保的混合动力汽车虽然运行成本只有传统汽车的1/5,但比传统汽车高出近十万元的价格不是谁都能轻易接受的:一位女士更是毫无迟疑给一道环保题否定的答案――“是否会为环保低碳减少每周淋浴的次数”,她说这个可不太好办,尽管要做到很简单但是出门不洗澡怎么行;那么少买些衣服吧,无奈购物的冲动总会压倒理智的决定,衣橱里那些仍挂着标签的新衣服总在不断增加:要不买件低碳服装吧,对不起,哪里有卖?

人类的欲望对地球的伤害不言而喻,欲望也在拖着环保行动的后腿,低碳生活需要我们降低对物质的欲望和对能源的损耗。对生活资料占有的越多、浪费的越多就越背离了低碳生活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需要我们进入一个节约、节能的社会。无所不拿来戏说的网友也没有放过低碳,没房没车没女朋友的三无宅男自嘲为“低碳男”,这种即形象又心酸的结合也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但环保低碳终将会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当然并非物资的匮乏而是资源更为有效的分配和利用。

消费者对环保态度和产品的关注度是不断提高的,随手关灯,关水,将垃圾分类、统一丢弃废旧电池、双面使用纸张是基本可以做到的:现在,人们会为环保低碳的消费市场做出哪些行动呢?购买有机蔬菜、绿色食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购买节能电器、节能灯泡:选择安全环保的家装材料,如墙布、木地板、油漆等等,并愿意为其较高的价格买单。一位刚刚购置了新房的朋友,在装修过程中,尽量采用环保产品,预算也从8万元一直飙升至15万元,原因就是为了准备在新房中要一个宝宝,而希望自己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孕育宝宝,让孩子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由此看出,消费者对于那些生活必需品中与健康紧密结合对自身和家庭的安全有利、能够节省开支的环保产品比较感兴趣。

在近乎30多年的环保教育和大力宣传下,环保意识在大众心中的萌发和政府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上都已取得一定实效,作为社会人,对环保意义和重要性是普遍认可的,但当人们转换成消费者的角色时,环保行动的力量就变弱了,实际上中国消费者目前所关注的环保和环保行动更确切的说是受一种对“个人安全和健康”关注的驱使,和对家庭“节省开支”的“节能”相关联的。举手之劳的环保人们是愿意做的:强制性的政策也是可以服从的,比如禁塑令;但说到主动寻找和消费环保物品,并为之付出更多额外的开支,大多数人就很难做到了,比如服装。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上仍有一定差距,而经济实力的限制恰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油电混合的环保汽车Prius价格高出普通轿车十万元;而天丝、竹纤维、莫代尔等天然粘胶纤维的服装售价比普通服装高出不止7%的价格。在环保服装的消费上,人们的行动似乎就慢下来了。纺织品服装还没有统一的环保标准,市场较为纷杂,既有率先在行业中推行“衣年轮”(标有碳排放量标签的)的品牌,也有企业重新将竹纤维、牛奶纤维、大豆纤维等服装包装咸低碳服装,还有在环保趋势下,看到棉、麻、丝绸等天然纤维的绿色延展而大力推广,但对于服装、服饰等生活非必需品,它们的绿色环保还未成为消费者购买时所必须的考量,通常人们节省开支也主要是缩减这部分商品的消费,因为为之付出更高价格购买环保服饰的兴趣点仍然较低。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转变,环保产品的地位可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保产品的消费是需要产业和市场的环保成熟度来带动,消费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被推着走。

消费谁更“绿”

在国内禁塑令实施一年时,有关环保组织《限塑令实施一周年执行情况调查报告》的报告中显示:57.46%的消费者因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减少使用塑料袋,但仍有42.28%的消费者在知道的情况下仍选择接受免费塑料袋。在由国家禁塑令的这一强制性环保措施中,消费者的行为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报告分析,这说明一部分消费者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有差距,尽管知道塑料袋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也觉得自己应该为了保护环境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但为了方便,仍很难改变大量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美国的消费者也是逐步在环保行动上发生转变。美国棉花公司的零售调查中提到,2010年有两个具体环保事例说明了消费者发生的明显转变,说明人们不再出于经济方面考虑保护环境,一个是美国不使用塑料袋的消费者比例从39%上升到45%。另一个是查看公司环保政策的消费者比例从23%增加到28%。但主动寻找环保服饰的行为依然局限在部分零售市场和消费者群。在过去两年中,仅有0.6%的服饰产品宣称和环保相关,而这些产品的平均价格,比没有以环保作为卖点的产品价格要高出7%。略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称他们愿意为具有环保标签的服饰或家居用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由L.E.K(艾意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贝明宇(Michel Brekelmans)和其经理徐庆完成的一份针对中国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大部分消费者愿意支付不超过10%的溢价,这看似比美国消费者愿意支付的7%的数字要高,且比例要高于国际水平。当然意愿和实际行动之间总是有着距离的。

“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是主要障碍,绝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天然纤维对环境有益。可是作为国内服装目前最具生态纺织性质的丝绸和麻类服装,在终端的消费情况并不是令人满意的,高出其他棉质、化纤服装的价格被解释成难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原因之一。环保因素不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服饰的决定因素。价格、款式、面料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消费者日益关注环保服装,但对此重视并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仍局限在一小部分环保态度坚决的消费者中,这部分消费者在美棉的零售调查中被形象的称为“深绿”人群。那么怀有环保态度的消费者究竟有多“绿”。

尽管关注环境并未促使绝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服饰,但美棉公司零售调查中显示,消费者对服装行业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这些态度如何影响服饰消费行为,反应程度各有不同。对于想打环保牌的零售商和品牌商来说,认识到消费者“绿色”态度的深浅不同是有用的。即使在环保意识更加完善的美国,“深绿”消费者所占的比例也仅为7%,而在美国社会这一由浅及深的绿色消

费者特性也是随着年收入、年龄和学历的增加而逐步由浅变深。调查表明,和其它消费群相比,“深绿”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最高,家庭收入也最多,本科以上,年龄在35~55岁,年收入在7万美元以上,家庭有孩子的更有可能成为深绿一族。这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自由和更大程度上表现对环保关注度。

责任谁来负

但是企业自身对于环保的态度决定了一切。尽管消费者们的环保行动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在美棉公司零售调查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当消费者被问及,发现自己所购买的服装产品是以非环保方式生产,他们认为谁应该为此负责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认为是生产商,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品牌商也应承担责任。消费者对他们购买的产品有很高期望值。他们希望生产商和品牌商以有益于环境方式生产和销售。42%的消费者认为是生产商。然而,认为品牌也应承担责任的比例自2009年的6%上升到11%。越是“绿”的消费者,认为品牌应承担责任的比例更高。随着品牌商表明其环保态度,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不利因素,消费者将逐渐增加对他们的信任。因此要获得目标消费群体的信任,企业是否实现真正的环保至关重要。

在L.E.K.的调查报告中提到在西方国家,这种由非政府组织倡导,进而推动政府主导的阶段只是“绿色革命”的第一阶段,这些措施为提供符合政府目标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创造了巨大的商机。由第一阶段产生的商机将“绿色革命”带入了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企业对企业”机遇,例如风电场的发展带动了对零部件(逆变器、变压器、齿轮等)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产品和安装服务需求的增加。与其他国家曾经历过的过程一样,当前中国政府在通过政策法规推动第一波的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中心作用。如拥有国家补贴的节能冰箱、电视等产品的推出。而只有在绿色革命的第三阶段,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长进入突破期,随之会产生“企业与消费者”机遇,在这个阶段中,消费者更加关注环境保护,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会改变消费行为,去购买有益于环境的绿色产品,即使价格更高。

很明显,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他们所说的这个绿色革命的第三阶段。他们也承认当前的问题是,中国愿意改变消费行为的消费者群体是否达到足够大的规模,能否催生切切实实的商机。西方国家是从2006年中期开始,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长进入了突破期。这趋势“将促使企业主动调整商业战略、产品组合和营销方式,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兴的商业机遇。”

我们不排除有些企业正在将环保低碳作为一个炒作的卖点,没有真正理解低碳的意义和没有真正的低碳服装。一位普通网友hadezjoy在看了L.E.K.的调查报告后留言:“我不认为现在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买单,这些溢价往往被贴上环保的标签从而收取更多的费用……其实质是否环保又有多少人知道……更或者是为了到达产品的环保而污染了更多的中间环节,这种环保需要人们好好思量……”

第2篇

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再加上订单减少、现金流紧张、利润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外贸企业面临的环境仍然异常严峻。因此,在这个时候召开中国进出口经理人年会,针对进出口贸易焦点问题,集结权威专家梳理,寻求解决之道,显得非常有意义。

进出口经理人杂志主编李鸿表示: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虽然远离欧洲大陆,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显然无法在欧债危机中独善其身,尤其在外贸进出口方面。种种统计数据都充分表明,国际市场新一轮的低迷形势对中国出口的打击是很大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欧债危机的蔓延。如今,欧债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再加上订单减少、利润减少、现金流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外贸企业面临的环境仍然比较严峻。

因此,外贸企业应及早进一步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2009年的时候,我们成功地应对过国际金融危机。我们的外贸企业积累了成功经验,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我相信,欧债危机的影响只是短期的、暂时的,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长期向好。我们应该充满信心。”他说。

商务部贸研院研究员梅新育在分析当前外贸形势时指出:外部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新兴市场也有潜在风险。中国外贸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外贸仍然有新的增长点。我们应该树立大国思维方式,比如稳定贸易伙伴的经济,以此来稳定他们对中国制造的持续需求。

此外,本次年会的另一大亮点是三项权威调查报告的,包括:“第7届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第5届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和“Intertek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这方面,企业是主力,尤其是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外贸企业,它们将成为我国外贸的新的增长点。进出口经理人杂志与中国海关联合完成了这项研究,第2次了“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关注中小外贸企业成长的榜单,今后杂志社将每年推出一次。关注中小外贸明星企业就是关注中国外贸的未来。

Intertek(天祥)集团中国区总裁柏学礼表示:推出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百强活动非常有意义。没有中小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成功,就没有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

“尽管传统的出口产品业务会减缓增长,但新的业务机会仍然是层出不穷的。例如,新能源、低碳、绿色环保的服务需求,医疗、保健、化妆品、食品领域有待于我们进入和发展。”他说,同时他希望天祥集团与广大中小外贸企业,共同合作、努力、不断进取,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副处长张炳政表示,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是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企业成长过程中一个特定阶段的高成长性,并对其他中小企业有借鉴作用。希望它们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年会上,商务部外贸发展局中小企业部主任祝书海为“Intertek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代表颁发奖牌。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外贸服务商品牌榜单,也是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的品牌性调查——中国最受信赖外贸服务商品牌调查报告,2012年已经是第7次。调查得到了外贸企业的积极响应,调查报告客观反映了外贸服务市场的变化,推选出优质的外贸服务机构,这已经成为进出口企业选择外贸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2012年的调查由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和华夏邓白氏中国联合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在展览、检测认证、快递、货运、航空、金融等外贸服务领域,励展博览集团国际销售部(中国)、中展海外展览有限公司、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南航货运、汇丰银行等机构在外贸服务类企业中品牌信赖度最高,年会特别为这些企业颁发了“中国外贸贡献奖”,以表彰他们对中国外贸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晓野作为获奖企业代表,对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表示感谢。他说,外贸服务市场调查能够对外贸服务行业进行细分,对他们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同时,他鼓励企业不要丧失信心。根据实际情况看,目前的外贸形势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坏,虽然短期增长乏力,但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那么高速的发展,迎接挑战有很多精细工作需要去做。

同时,华夏邓白氏作为“2012年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的共同调查方,为调查提供了数据和研究支持,杂志社也为华夏邓白氏中国颁发了“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战略合作奖”。

为感谢商协会长期以来对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的支持,杂志社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颁发了“卓越智力支持机构奖”。

同时的还有“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该榜单的价值在于划定全球领先的行业展览,引领企业选择最优质的展览。该榜单已经连续5次,在外贸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第3篇

调查发现,低碳生活宣传和实践中,网民态度和准确认知、认知和实践、实践主体存在三大突出偏差。

偏差一:态度和准确认知不匹配

网民“低碳”的态度积极,但对“低碳”概念准确认知度低

97.8%的网民认为,低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94.2%的网民认为,应该倡导低碳经济而不是低碳生活;仅有10.5%的网民能够准确认知低碳概念,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绝大多数网民存在低碳理解误区,62.8%的网民误认为是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和排放量”。

调查者在对比不同群体对低碳准确认知率的差异时发现:男性的准确认知度高于女性,自由职业者、白领人士的准确认知度偏高,准确认知状况与学历关系不大,随着群体年龄的增长,准确认知度不断升高。

偏差二:认知和实践不一致

一些低碳生活方式认知度不高,但已成为生活习惯,一些生活方式则明知低碳却难实行

在低碳饮食方式上,公众对各种低碳饮食方式的认知度基本在70%左右,认知水平较高;在实践层面,避免油炸、多吃肉少吃菜等养生类饮食方式的实践率均在75%左右,实践率较高。尽量喝淡汤、吃肉时多选择鱼禽类的实践效果较差,实践率仅为56%,实践率远低于认知度,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上。

在家居生活方面,公众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偏低,大部分集中在60%~70%之间。大部分家居生活方面低碳方式的实践率在70%以上,手洗衣物、煮饭前提前淘米等方式的实践率相对偏低,尤其是使用手帕的实践率最低仅为43%。其中,公众对使用手帕的知行偏差最大,认知度高于实践率34个百分点。此外,随手关灯、经常开窗通风、自备环保购物袋等方式的实践率高于认知度。统计数据表明,这类低碳生活方式在广大网民中已经形成习惯,网民应该继续保持。

在交通出行方面,公众的低碳生活方式认知水平较高,平均认知度在82%,其中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出行的认知度高达88%。但各种低碳出行方式在实践中存在较大差异,尽量少开车、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的实践率高达86.9%,而出差时尽量选择火车、少选择飞机的实践率不足60%,与其他方式的差距较大。在认知与实践的匹配程度来看,出差时尽量选择火车、少选择飞机的偏差较大,实践率低于认知度16.3个百分点。

针对此类低碳方式,一方面需要广大网民降低便捷、舒适等方面的要求,将这些低碳方式付诸实践,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宣传,提升公众低碳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在工作办公方面,公众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知度在80%左右,认知水平较高;在实践层面,除办公室内种植净化空气植物的实践率不足70%以外,其他方式的实践率均在80%以上,实践状况较好;办公室内种植净化空气植物的实践率低于认知度8个百分点,知行偏差较大。

偏差三:实践主体差异大

老年群体是低碳生活的积极实践者,而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青年实践明显不足

在低碳饮食方式上,女性的实践率明显高于男性;从年龄差异上来看,除少购买大棚蔬菜这一低碳方式外,其他方式均为老年群体实践率最高,实践率随群体年龄增长而增长趋势显著。

在家居生活方面,实践者的性别差异显著。在使用手帕、手洗衣物、饮水机不用时断电、经常开窗通风等方面,男性的实践率明显高于女性;电视屏幕调暗的性别差异不大;其他方式女性实践率高于男性,其中自备购物袋的女性高于男性近10个百分点。

在家居生活方面,实践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明显。年轻群体手洗衣物的实践率最高,中年人洗脸洗衣水用来冲马桶的低碳方式实践状况最佳,老年人在其他低碳生活方式上的实践率均最高。

在交通出行方面,实践者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不大,在职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职业群体在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两方面的实践率差别不大,均在80%以上;自由职业者在尽量选择火车、少选飞机出差方面的实践率最高,其他职业的实践率水平相当。

在工作办公方面,由于各职业所属特点的不同,使得低碳方式实践的职业差异较大。白领人士在重复利用纸张、使用双面纸方面的实践效果较为突出,自由职业者在多用即时通讯工具方面的实践率最高,私营业主、个体商户在办公室种植净化空气植物方面实践率远高于其他职业群体。

第4篇

环境司法公众参与的路径及制度保障

论生物技术生态安全风险的法律防范

域外环境审判机构专门化的发展与趋势

环保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司法的现状研究

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及其立法设想

水污染事件索赔主体法律问题研究

气候变化下的农田水利政策与法律思考

程序框架: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特殊制度设计

构建和谐社会需进一步加强绿色法治工作

农村土地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建议

海洋环境污染国家救济的权益与责任

环保议题的兴起与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回应

行政公益诉讼:多维的功能未来的方向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体权利基础和序位

美国司法与行政在气候变化中的不同作用

第三届中欧社会生态与法律论坛综述

环境立法成本效益评估的功能与局限

水污染防治公众参与亟待环境公益诉讼

我国环境法治建设路径的动态维度思考

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

对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

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则要点与制度衔接

环境公益诉讼与若干诉讼制度辨析

野生动物意外致害的国家补偿责任探析

欧洲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问题的反思

德国污染场地治理的法律基础及对我国的启示

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两条司法解释的建议

重金属污染风险防范与应急法律机制研究

红绿环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一种初步考察

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环境保护法》的修改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结合案例看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与识别标准

气候变化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立法的影响

浅谈检察机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律监督职能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策走势分析及法律应对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与制度构建调查报告

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及作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

周密谋划生态资源司法保护,着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能动司法与联动执法——昆明环境司法的创新与实践

环境法庭的运作:新南威尔士土地与环境法院的经验

云南省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结的现实意义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历史及其法律保障建议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体系:美国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从一起大气污染集团诉讼案件的判决看我国的环境诉讼

第5篇

据悉,近三年来,我国电暖器市场一直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虽然仍面临着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市场竞争无序等问题,但整个行业每年10%的速度在稳步增长,年销量已接近千万台。

市场乱象整治遇阻

正如其他小家电产品一样,电暖器行业内部也一直存在着品牌繁杂、质量参差不齐的混乱局面。业内人士透露,“电暖器小厂家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大部分面向的是三四级市场,由于质量售后缺乏保障,给整个电暖器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和弊端。”

从产品种类来看,目前市场销售仍以价格偏低的小太阳电暖器为主。来自中怡康的监测数据表明,2009年小太阳电暖器以30.7%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其次是油汀,市场份额为21.5%,暖风机的市场份额则为20.6%。

对此,宁波赛特斯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通恩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电暖器行业内云集着上百家企业,但大多数都是缺乏研发创新能力的小企业。他举例说明,目前慈溪当地就有近500家电暖器企业,其中300家生产的都是低价质次的低端产品,大部分销售到三四级市场,质量没有保障、安全性能差,最终让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当前,行业内还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对于这些小厂家,当地政府没有采取清理整顿的措施,主要是考虑到会对当地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带来影响。同时,切实存在的市场需求也给这些小厂家提供了生存空间。”霍通恩表示,“即使清除了慈溪当地的小品牌,由于对低价产品消费需求的存在,其它地区的小品牌产品又会倾销到本地,仍无法消除小厂家存在的根源。”

产品升级带来曙光

近年来,在低碳、健康、节能的潮流驱使下,电暖器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以美的、先锋、艾美特、赛特斯为代表的实力型企业纷纷推出高效节电的多功能电暖器新品,通过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也直接推动了行业整体的节能升级,间接性提升了行业进入门槛。

今年,美的电暖器以“MAX闪热引擎”技术为基础,主打“快热”特点,其推出的油汀系列及对衡式电暖器分别采用新型散热技术,有效提高了散热面积。先锋的油汀则采用经典的S造型,比普通油汀温升率和温升幅度各提高一倍以上,温升时间降低一半。

赛特斯则独辟蹊径,推出的浴室防水电暖器,其采用新型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技术,具有无极调温、保健理疗等多功能,集防水、控温、健康于一身。据测算,普通电暖器一天平均耗电量在7.5度左右,而赛特斯电暖器只需耗电5度。

第6篇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化学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社会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生产、消费模式。以碳为主的能源物质在被人类利用之后,都变成了以CO2为主要物质的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蝴蝶效应。在多哈提出低碳经济理念之后,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倡导低碳模式经济。Lowcarbon是低碳的英文诠释,是指排放更少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而低碳经济是一种高效的、环保的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减少等,要求在利用能源时提高使用效率,且着重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从碳到低碳是一个从化学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它与我国的化学教育有着紧密的关联。绿色化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通过清洁能源、原子经济等内容的学习,可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对化学原理的转化,通过化学方法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和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弱化有害、有毒作用,强化其绿色作用,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分析,绿色化学能够从源头、生产过程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减少并降低污染。因此,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贯彻“低碳经济”的观念,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化学教育中重视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以及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化学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为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利用化学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学生能够从化学教育中了解化学物品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影响,且能够借助化学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开发并且利用化学资源。另外,化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心,当学生在遇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我国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有了全新的诠释和要求,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对中学生进行低碳经济与绿色化学教育的基本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要选择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主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教育与人性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平时的化学教育中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观念

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思想,把绿色化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本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绿色化学都有涉及,但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概念之上。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绿色化学的理解。如利用周末时间带学生到化学工业园进行参观、实践,亲身接触化学物质的转变和生产过程,形象地说明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力。介绍空气污染及防治,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其主要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强化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例如教授温室效应及其危害与防治,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同时通过绿色化学的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二)建立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意识

人教版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着重于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的内涵、概念。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述了酸雨、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的关联;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介绍了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再生、使用替代产品、回收以及重复使用的工业化学内容。其中包含了许多低碳经济的理念,例如: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镁、接触法制硫酸……这些绿色化学技术充分说明了低碳经济并不一定需要极高的成本,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自己,就能很好地应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为地球尽一份力量。

(三)从实验中体验绿色化学和低碳经济

绿色化学实验具有基本的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ycling(回收)、reuse(循环使用)、rejection(拒绝使用)、regeneration(再生)。从化学试剂的选择、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化学反应结束后三废的处理等,充分体现了能源、化学试基础教育剂、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剂量等的低碳化等特点。这些具体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将化学实验微型化,实现绿色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要避免出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实验应在小烧杯或小试管中进行,在点滴板上观察。由于实验药品剂量的普遍减少,既节约了药品资源,又减少了化学污染,同时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验内容、装置和方法。化学实验离不开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产物,部分实验产物具备毒性或者对环境、人体有害的特点,因此,实验中既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还要对实验的内容和仪器、方法进行改善,尽可能在密闭条件下或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3.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化学实验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实验数据,往往要产生许多废弃物,而这些产物却没有较好地得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洗涤、吸收或转化,将有害产物回收利用。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绿色环保和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还能给学生及早灌输低碳经济的观念,将普通的化学实验最终提升为绿色化学实验。

(四)实践低碳生活

第7篇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月10日,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等120余家电视、报刊或网站对该专题文章进行了转载、引用或评论。在许多网络论坛中,关于未来10大挑战的话题还在热烈讨论当中……

我国需要尽快启动“第二次改革”

人民论坛记者:本刊关于“未来10年的10大挑战”大型调查当中,55%的受访者认为:未来10年各类矛盾有可能集中爆发,执政党和民众将面临严峻考验。您是如何看的呢?

迟福林: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改革环境、改革面临的矛盾与30年前有明显不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受到其他更为广泛的因素制约,比如说社会基础和行政体制。

第一,体制与政策的矛盾。在这次反危机中,应当说政策调整很到位,及时地推出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但相应的一揽子改革尚未顺势推出,使得引发危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第二,体制与体制的矛盾。比如,投资消费失衡的突出矛盾,既有市场体制缺陷的原因,也有社会体制不健全的原因。解决投资消费失衡不仅要推进市场化改革,还需要把改革进一步延伸到社会领域、行政领域和文化领域。

第三,政策与政策的矛盾。上下级政府间、政府各部门间政策打架的事情很多。应当说,政策与政策之间的矛盾对各领域改革工作的衔接和配套都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市场的信心和预期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着眼于发展方式转型这一历史使命,我国需要尽快启动“第二次改革”。

人民论坛记者: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解决前进道路上不断变化的矛盾和问题。

迟福林:确实,我从矛盾变化的研究、发展阶段的研究、当前反危机的研究中,愈来愈感觉到,当前的改革,与过去30年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果把过去30年的改革称为“第一次改革”,接下来10年甚至30年的改革应称之为“第二次改革”。两次改革需要解决的矛盾对象已有重大变化:

第一次改革,我国总体上还处于生存型阶段,解决温饱问题是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基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改革,我国开始进入到发展型的新阶段,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成为改革的主要挑战,基本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

第一次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落后的问题,是社会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第二次改革,生产力已经得到极大释放,面临的是内需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

第一次改革,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很长时期内把转变经济总量增长方式作为改革的主要任务;第二次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目标,需要推进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等在内的结构性改革。

需要把构建消费大国的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主线

人民论坛记者:第二次改革和第一次改革,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第二次改革”是一个系统性概括,其目标及主要思路有哪些。

迟福林:我的看法是,第二次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消费大国,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型,基本思路是推进从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第二次改革就其领域而言,不仅涉及到经济领域,也涉及到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和行政管理体制;就其实质而言,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也涉及到社会公共需求转型和政府转型;就其目标而言,不仅涉及消费,还涉及创新、公平、绿色。

能否全面提高消费率,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是未来30年我国能否真正成为经济强国的一个核心因素。

从生产大国走向消费大国是第二次转型的战略目标选择,走向消费大国将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为此,需要把构建消费大国的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主线。

“十二五”是推进第二次转型的关键5年。能否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型,关键取决于未来几年能否下决心推进相关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

人民论坛记者:第二次改革,如何与时代转型相适应?

迟福林:总的分析是,第二次改革要适应时代性发展趋势,推进相应的转型与变革。

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变革。随着我国内部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外部需求的萎缩将成为中长期趋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增长是必然选择。这就需要围绕推动消费推进相关方面的重大体制变革。

城市化时代的转型与变革。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构建消费大国的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滞后成为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未来5~10年正是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黄金期,城市化率有望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达到55%~60%。如果这个时期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有重大突破,城市化率有可能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达到60%~65%。

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转型与变革。我国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与之伴随的是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为此,需要加快社会体制的转型与改革,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年均增长率至少达到5%,未来10年左右投入15万亿元左右。

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与变革。低碳经济涉及发展方式、制度安排。我国主动应对减排挑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加快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环境产权制度改革。

政府转型时代的转型与变革。可以说,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是政府转型。这就需要尽快转变“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上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为特征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

专家点评

强国之路在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经济学家张卓元:未来10年至30年,是我国走向强国之路的关键时期。在未来的30年,我们能否尽快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一个开放强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决定了未来30年我国将采取什么样的改革、开放、发展战略。不少经济学家都在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

迟福林同志在文中提出,在内外环境变化的大判断下,我国传统发展方式到了难以为继、非改不可的地步。过去30年中积累的发展方式的弊端,需要通过更大决心的改革进行全面矫正。为此,需要尽快推进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第二次改革。

第8篇

1.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析

目前,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李静和田哲[6]通过构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模型,对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运营6个方面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吴俊杰、马秀琴等[7]通过计算住宅楼全年负荷和CO2减排量及协同效应,计算了天津中新生态城的经济效益;刘秀杰[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结合外部理论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杨婉等[8]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曹申和董聪[9]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特点,定量计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10]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定义,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根据绿色建筑效益形式的不同,环境效益又可分为CO2减排效益、健康效益、建材寿命延长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O2的排放量必然还将增长[1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不是实现CO2减排,每十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0.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

1.2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等措施来达到节能目的。绿色建筑的主要节能手段[12]如下:(1)护结构节能护结构是建筑节能设计最主要的内容,护结构节能措施是指从屋面、外墙、门窗等方面采取保温隔热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增大门窗面积来增加采光和通风面积,改善材料自身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提高门窗密闭性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2)智能化技术节能智能化技术节能是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冻机组以及照明设施等实行最优化的控制,以最大化地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建筑能耗中,照明耗能所占比例较大,室内外照明系统应综合考虑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效的新型节能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延时或声控开关,同时注意自然采光部位的节能措施。除节能灯具外,节能措施还包括设置节能电梯、暖通空调、室温调节器、能量回收系统等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也需要增量成本投资。暖通空调系统应控制设备的能效化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设置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建筑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对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取得相对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可再生能源节能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非燃料型能源系统。绿色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是太阳能和地热能,是最易获取的再生能源。

2苏州市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2.1主要研究方法: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按市场现行价格作为价格标准,据以确定自然资源价格的一种资源评估方法。它是比照与被评估对象相同或相似的资源市场价格来确定被评估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能耗,计算得到截至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节约的能耗量;然后将能耗转换标准煤以及CO2排放当量;根据CO2市场价格来计算获得的效益。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直观看到绿色建筑节能导致的CO2减少量,这将减少温室效应的程度;同时还能得到绿色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2.2CO2交易价格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东议定书规定的3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一种碳交易机制,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碳交易机制,因此参考目前“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可用于交易的“核证的减排量”(CERs)参考合同价格[13-14]。由于本文研究的是2012年之前的环境效益,所以参考2012年刘秀杰[5]的论文,当年CO2的减排价值约为160元/t。

2.3基准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中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础,称为“基准建筑”。

2.4数据处理

本文直接获取的有用数据包括绿色建筑的申报建筑面积、建筑总能耗、节能率。申报建筑面积有85个有用数据,建筑总能耗有50个数据,节能率有56个数据(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出)。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85项绿色建筑总面积为285.075万m2,具体如表2所示。数据整理后,总共有36组有用数据。经计算,绿色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13.14kWh/m2a~154kWh/m2a,相应的基准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37.38kWh/m2a~346.03kWh/m2a。它们在每段范围的分布如图5和图6。其中单位面积能耗和基准建筑总能耗的数据可以通过公式(1)、(2)计算:单位面积能耗=建筑总能耗/申报建筑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到,不论是绿色建筑还是基准建筑,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本文中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获得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面积能耗,具体的比例以及能耗见表3。根据表3,则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能耗分别为:绿色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48.49kWh/m2a基准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131.78kWh/m2a则苏州市2012年底之前绿色建筑比基准建筑节约的总能耗为:(131.78-48.49)×285.075=2.37×108kWh/a相当于减少使用标煤2.9×104t,减少排放CO27.54×104t。根据2012年CO2的减排价值知道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为1.21亿元。

3结论

第9篇

>>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希望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践行之路 数控技术的应用和装备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产业化驱动的城镇化创新发展之路 《女性时尚》频道:探索产业化品牌发展之路 试探陕西小吃产业化发展之路 微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走产业化之路 促进沼气事业发展 创新开拓走集团产业化发展之路 江阴市蔬菜生产产业化发展之路 医药产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涿州影视城探寻影视城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教育装备发展的生态之路 教育“产业化” 秦淮花灯产业化之路的思考 物流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产业化:银行业的高绩效之路 科迪乳业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传统种植业的产业化之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到2012年时的年采购额度已经超过了355亿元人民币。

图1 全国中小学教育装备逐年采购情况

教育装备的需求量巨大,但是大到贵重仪器设备,小到试管烧杯,品种繁多,内容复杂,采购时往往以多种产品共同打包的形式进行招标,这就对投标商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即必须对所有产品都要了解,都能够提供;而只有当教育装备产业化时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完成这一目标。另外,一些高端的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在采购初期设计与论证时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很高,学校(尤其是中小学)一般无法提供这样的技术人员,此时教育装备产业便可以利用自己的研究机构对其进行科学慎重的设计,为学校提供有效服务。

3.教育装备的质量

教育装备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质量两个方面。目前,教育装备的质量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教学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及质量管理的思路”课题研究调查报告》一文用大量的数据描述了教育装备质量低劣现象[2]。文中将教育装备存在的问题分为4类:(1)设备质量较差;(2)设备品种和数量与实际需求不符;(3)设备陈旧;(4)易损件未及时补充更新。其中的(3)和(4)属于使用单位自己的管理问题,在此不做评论;而(1)和(2)则分别为教育装备产品质量问题和供应商的服务质量问题。如果对文章中开列出来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存在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分类,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所有这类产品都是前面提到的“教育装备专业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这些产品都是教学专用仪器设备,如:电机模型、学生电源、摩擦力演示器、光化学演示器、显微演示装置、简单机械等等,而计算机、投影机等“教育装备通用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只出现在“设备陈旧”和“易损件未及时补充更新”项目中。如果进一步分析生产这些教学专用仪器设备的厂家,就会发现基本上都是一些零散的、未形成规模的,甚至是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小型企业。所以,仅从保证教育装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角度看,教育装备产业化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十分巨大的。

三、教育装备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教育装备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已经通过一些国内的相关项目实施而被证实,以下是4个典型案例。

1.施河蓝天教具城

中国施河蓝天教具城于2012年11月初落成,占地580亩。到目前为止,施河镇有教学具生产企业180多家,形成了智能实验室设备、大型幼儿玩具、校园软件开发等6大类2 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教具产销地。施河蓝天教具城计划通过6~8年的建设,最终成为中国教育装备产业产品的集中展示、采购交易、新品研发、上下游行业分工协作、技术服务交流的首要平台,成为全国最大的科技型、开放型国家级教学具生产和研发基地。

2.襄阳教育装备产业城

中国教育装备产业新城(襄阳)项目是湖北省政府2012年、2013年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整体由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配套三大部分构成。通过二、三产业联动,商贸促进工业,形成教育装备的设计、研发、标准、质检、营销、商贸、材料、制造、体验、采购、物流、金融、信息等系列“高效、系统、低碳、环保”的完整产业链。该项目以积极引领、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形成教育与教育装备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新城,打造世界级的教育产业综合体为目标。

3.山东省教育用品采购基地

2007年12月28日,山东省教育用品采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也是全国首家省级教育用品采购基地,坐落在江北最大的文化教育用品集散地―临沂小商品城。采购基地占地6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9.8亿元,是中国北方交易条件和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现代化教育商品集散地,中国教学实验仪器生产、经销基地,全国教学实验仪器进出口基地,主要为山东乃至全国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职业学校的教育用品、教学仪器、幼教玩具实现“一站式”集中招标采购,年拉动教育用品采购额达60个亿。

4.长江教育装备城

长江教育装备城于2013年3月22日开工奠基,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已入驻。装备城作为教育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项目集群、产业集聚”的发展方向,打造出一个以综合服务平台为建设主要着力点,形成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聚集,以区中园、园中园为特色,区域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新型教育装备产业园区。园区与高校协同创新,加快了教育装备的研发步伐,提高了研发应用水平。园区拥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对学校教育装备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

这些成功案例有力地证明:教育装备的发展走产业化之路是完全可行的,也将会成为一种大趋势。

四、结束语

教育装备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高速向前发展,而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并依赖现代化的装备。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没有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既是对教育现代化的促进,也是对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本文从理论上说明了教育装备的产业化概念,并论及了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通过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验证了教育装备发展的产业化之路是一条通往教育装备现代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EB/OL].http:///link?url=jF52C8JHSMKEoOaM1j5CxzX36vZmEmLTgRSgr6Kp6wYCponpfjVC-S5SC2rjcsKq.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碳信息披露质量;碳排放量;监管环境;碳减排;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

从国际视角来看,碳减排议题具有环境、政治、经济三重属性,这或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 欧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都强制要求企业报告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简写为 GHG)排放情况:欧盟要求其成员国采纳《温室气体监控与报告指南》(Monitoring & Reporting Guideline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加拿大了《温室气体排放报告》(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port);澳洲政府了《国家温室气体和能源报告法案》(National Greenhouse and Energy Reporting Bill 2007);美国环保局了《温室气体强制报告制度》(Mandatory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es Final Rule);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了《关于气候变化信息披露的解释性指南》。 为谋求“合法”的社会地位,自愿披露碳信息的企业越来越多。 然而,资本市场是否意识到企业碳排放量及碳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性?高碳排放企业是否受到资本市场更严厉的惩罚呢? 本文拟通过实证检验对这些问题予以回答。

一、文献回顾

从广义上讲,碳信息披露属于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的研究范畴,但碳信息披露属于新兴议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关于碳信息披露框架的研究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碳信息披露框架有碳披露项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简写为 CDP)的调查问卷、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改进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关于气候变化的披露》、气候风险披露倡议组织的《关于气候风险披露的全球框架》、气候披露准则委员会的《气候变化报告框架草案》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信息披露指南》[1]。 上述披露框架从不同角度指出了企业应披露的碳信息内容,其中 CDP主要调查企业管理者对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风险和机会的认识、企业关于 GHG排放的核算和 GHG减排情况,以及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措施。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认为,投资者关心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关注企业面临的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有形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以及企业 GHG排放可能带来的财务影响,建议企业通过“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上述相关信息。 气候风险披露倡议组织认为,企业应披露历史、现在、预期的 GHG排放信息和拟采取的排放管理战略,对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有形风险以及与 GHG管制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该组织强烈建议企业将其所倡导的框架与强制财务报告、CDP项目、全球报告倡议及其他披露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气候披露准则委员会的披露框架涉及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分析、源自气候变化的监管风险、有形风险、GHG排放信息等内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建议企业根据所适用的监管路标来确定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信息披露的内容。 在国内,张彩平等人和谭德明等人从碳排放核算、碳排放管理、碳减排审计三个维度提出了我国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框架[2 3]。 张巧良认为,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可比性是决定信息质量的三个关键因素,但 CDP(2003—2010年)所提供的资讯在这三方面却不够理想,而且不能反映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以及 GHG减排措施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内在联系[4 5]。

(二) 关于已披露碳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研究

Doran和 Quinn认为,由于缺乏统一的碳信息披露规范,投资者很难获得有用的决策信息[6]。 Stanny认为,强制性信息披露更有利于利益相关者评估碳管制对企业的影响[7]。 Hesse和 Kolk等认为,签约机构投资者的压力对 CDP问卷的回收有着重要作用,但投资者很难据以评价碳减排措施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8 9]。

Freedman和 Jaggi认为,母公司所在国未批准《京都议定书》的企业所披露的碳信息不利于股东了解投资对象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欧盟国家的公司对与气候变迁有关的信息披露明显劣于日本和加拿大的公司,碳排放的变化与信息披露之间并无内在联系,现有的披露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业绩[10 11]。

(三) 关于碳排放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

Matsumura等的研究表明,碳排放量与企业的市场价值负相关,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与债务资本成本正相关[12]。 Chapple的研究表明,相对于低碳排放企业而言,高碳排放企业将受到市场更加严厉的惩罚,这一处罚力度预计将达到企业总市值的 6. 57%[13]。 Johnston等以美国电力企业持有的二氧化硫排放配额为替代变量,就资本市场对企业持有排放配额的定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排放权配额具有资产价值和实物期权价值,但资本市场更看重排放权配额的资产价值[14]。

从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披露已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但专门针对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研究还相对缺乏,而关于碳排放强度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不能满足本文研究的需要,因此笔者随机选取 2010年入选 S&P500指数的 85家企业,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企业的碳排放量、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同时,以是否受到美国环保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简写为EPA)《温室气体强制报告制度》的管制为标准,本文将样本企业分为高碳排放企业和低碳排放企业两个亚样本,研究政府管制对企业碳排放量、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相关性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 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

随着碳减排监管制度的日益严厉,企业的碳排放量将逐渐成为利益相关者最为关注的环境信息,供应链厂商、普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劳务的碳足迹信息的需求将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 任何碳减排措施都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但企业如果不能有效地实施碳减排措施,就要购买碳排放配额并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因此,企业的碳排放量不同,企业所面临的与碳排放有关的风险水平也将有所不同,资本市场对企业碳排放风险进行定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并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1。

假设 1: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与企业价值负相关。

(二) 监管环境、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

相对而言,高碳排放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和更严厉的监管环境。 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企业真实的碳管理绩效具有不可观察性,他们只能凭借所搜集的碳管理信息分析被投资企业可能面临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和机遇,据此来预测被投资者未来预期的现金流量和评估投资对象的价值,从而决定自己预期所要求的投资报酬。 从实施碳信息披露企业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碳信息披露质量通过作用于资金成本而直接影响企业对自身投资项目的评价标准,间接地影响企业预期的现金流量;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碳信息披露可能被资本市场看做是企业将碳减排纳入其长期战略规划和运营系统的一种“承诺”,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 2: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假设 3:碳排放量、碳信息披露质量对高碳排放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

三、研究设计

(一)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价值,由于 CDP报告于每年 8—10月份,资本市场对该信息的反应预计会持续到年末,因此,本文以企业年末的公司股票总市值作为企业价值的近似值,记为 MKt。根据提出的假设,本文将碳信息披露质量(CDLIt)、企业年度碳排放总量(TEMITt)作为解释变量,将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程度(EPAt)作为分组变量。 由于碳信息披露仍属于环境信息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范畴,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选择企业规模、企业当年的盈利能力、企业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如下研究模型,模型中相关变量定义见表 1。

(三) 回归分析

模型的拟合性检验结果如表 5所示。 在表 5中,调整后的 R2为 0 565,这说明本文所构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 DW统计量为 2 122,样本量为 78②、解释变量为 5的 DW检验上下界分别为1 55和 1 75(由 DW检验上下界表所得),由此可知自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关系。

表 6为回归系数表,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的值都小于 10,这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碳信息披露质量得分(CDLI)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 0. 048,但伴随概率为 0. 529,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不显著。 碳排放总量(TEMIT)的回归系数为 -0. 171,伴随概率为 0. 032,且在 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企业碳排放量的增加会降低企业价值。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在碳约束环境下,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监管风险的大小,碳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本文通过对 2010年入选 S&P500的 85家企业的碳排放量、碳信息披露质量、监管环境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后,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 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

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这与本文提出的假设 1相吻合,表明投资者对企业的碳排量信息比较敏感,并认为碳排放量多会使企业承担更多的排放成本和面临更高的管制风险,最终可能导致被投资企业的企业价值下降。

2. 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相关性不高

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本文的假设 2相悖,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第一,CDP不属于主流的信息披露渠道,难以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第二,CDP调查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 CDP调查问卷处于不断完善中,企业向 CDP的碳信息披露属自愿性披露,CDP信息难以实现从定性向定量度量的转变,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可比,等等。 第三,CDLI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DLI的信息来源仅为企业回答的 CDP问卷,未考虑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年度报告及其他渠道披露的碳信息,因此 CDLI的评分依据本身也处于不断完善中。

3. 监管环境对碳信息披露质量、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影响较大

虽然碳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两者在高碳排放企业中是负相关关系,在低碳排放企业中呈现正相关关系,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高排放企业面临的监管风险较大,在缺乏强制性披露规范的情况下,企业的碳信息披露越充分,对企业价值越不利。 在高碳排放企业中,碳排放量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且相关程度比总体样本的要高;在低碳排放企业中,企业价值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二) 政策建议

国际上的碳管理趋势正透过国际产销供应链,由国家、区域层级扩展至企业层级,以公开披露排污信息为手段的管制是污染排放管制的第三次浪潮[16]。 基于所得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制定标准的碳信息披露规范并将其写入主流报告

我国现有的碳排放考核指标仅适用于钢铁行业,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因此,应当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碳信息披露报告中的评价指标,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一个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框架,并将其作为企业年报的一部分纳入财务报表附注中,这可以帮助企业按照投资者及政府的需求来披露碳信息,从而避免公司自主制定碳信息披露内容成本过高且针对性不强的弊端。 同时,与年报相结合的披露方式便于投资者及政府部门进行碳信息的搜集,可以避免非传统信息披露方式对企业碳信息披露信号传递效果的削弱。

2. 制定和实施全面的碳信息强制披露政策

目前,我国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政策只针对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这些企业按规定每年要向主管机构披露其当年的碳排放量。 然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一旦试用成功将推广至全国,碳信息是企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评价的依据,因此国家应当制定企业碳信息的强制披露政策并将其使用范围扩大到全部上市公司。 这项强制性披露政策一旦实施,企业将会关注自身碳排放量对企业信誉的影响,从而会更加注重对低碳排放或无碳项目的投资,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遏制我国碳排放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17],同时也将为推广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打下良好基础,为我国碳排放权的定价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巧良,张华.碳管理信息披露:低碳经济时代的挑战与价值再造[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彩平,肖序.国际碳信息披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务与金融,2010(3):7780.

[3]谭德明,邹树梁.碳信息披露国际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信息披露框架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11):126128.

[4]张巧良.碳排放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差异化研究[J].当代财经,2010(4):110115.

第11篇

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此中心共收集到1833家企业的4095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共涉及包括电力、电信等31个行业,其中旅游业仅有4家。自2006年以来,陕西共有30家企业相继了59份展示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社会环境报告。随着政府、社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重视和消费者对旅游资源环境要求意识的加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自愿可持续发展报告仍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在我国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它是指一个企业自愿的、公开的,主要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向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展示本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谋求企业和社会最大利益均衡的非财务信息报告。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背景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科技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但同时,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极度透支的基础上的,使社会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成为日益尖锐的三大社会矛盾。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迫于政府的压力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非财务报告——环境报告。而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在环境报告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而发展,反映了人类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水平的进步。

21世纪以来,我国各地由破坏生态环境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不胜枚举,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深刻的教训。尤其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各地的严重雾霾天气更是极度影响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污染排放的增加。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每年废气排放量达11万亿立方米,废水排放量达365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达6亿吨。据估计,我国每年由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而且还呈现出逐步递增之势。其次是大气自净能力的衰减。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界本身具有再生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及时将环境中垃圾吸收、净化和转换。但自然界本身的这种能力也会饱和,根本无力承受人类如此大规模的环境破坏。

在当今人类社会温饱问题还没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人类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目标无可厚非。但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此背景下,企业更应该做好节能环保的表率,定时定期披露企业关于环境方面的信息,展示企业为保护环境做出的努力。

在我国,推动企业自愿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源、人口、环境与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四大基本难题。

其二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经过社会、媒体的大力宣传,企业意识到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对公司的声誉、形象、社会地位以及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同时政府对企业非财务报告方面的信息需求也日益高涨。因此,当前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财务报告的同时,还其他形式的非财务报告,例如:企业环境报告,企业环境白皮书,企业公民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这些报告虽然名称各异,但内容大同小异,都涉及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因此统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其三为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的资料显示,国家电网公司、中铝在2005年分别企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之后,中远集团、宝钢集团、中国移动等大型国有企业也在2006年以来积极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些报告引起了巨大反响,国家电网的报告还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中央的肯定,舆论的支持更加强化了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

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绝大多数国家,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属于自愿披露的内容。国外不少大公司会采用“年度社会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等形式专门定期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而我国在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

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在介绍、借鉴、继承并局部创新的基础上缓慢发展,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不成熟,与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从1993年开始,每三年一次对全球企业的企业责任报告进行调查哪。2005年的第5次调查涉及全球16个国家(无中国)的1600多家企业,这些被调查的企业都是该国前100强的企业。从数量上来看,独立可持续发展报告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是日本和英国。调查显示,在过去三年,各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企业数量都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趋势。

虽然这次的调查报告不涉及我国企业,但是,随着我国和其它国家贸易的加强,国外贸易额的增加,寻求海外市场的扩大,以及跨国公司不断对我国市场的依赖,这些因素都将促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状况的改善。

2008年1月到11月期间,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就达121份,的数量已接近此前历年报告的总和。2010年,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数量和质量还在继续提升,数量增长较往年趋于平稳。

现阶段,企业有责任为社会环境改善作出自己的贡献,可持续发展报告已成为企业的普遍共识,同时也成为社会监督企业履行自己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的参考依据。

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必要性

自二战以来,旅游业以持续的增长速度而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长期以来,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就是广义的环境。众所周知,旅游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一方面,它依赖于环境,从环境。中获益;另一方面,它的发展又影响着环境,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破坏着环境。旅游业发展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破坏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破坏。许多地区的有关部门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调查论证和实地评估,匆忙的开发造成当地旅游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因此,在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他人和后代享受旅游资源留有余地。

如何保证旅游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共生是学者一直以来研究的焦点所在。我国的旅游企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后逐渐成熟,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在不断的增加,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理念应运而生。

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的显示,自2009年以来,共有包括中国国旅、中青旅等在内的4家旅游企业了9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中青旅从2009年开始每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旅游业中社会责任报告最早的一家企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旅游业报告的企业为本行业的领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全面地体现了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积极的举措和成就,更为中国整个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运行安全对策

1.旅游业经营方式需转变。未来的旅游业,除需要继续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外,也应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出应有的贡献。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旅游业生态化发展之路。旅游业生态化就是依据产业经济学、生态学原理,运用产业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管理和经营旅游业,使旅游业生态系统内达到合理优化耦合,以实现旅游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多层利用的产业生态体系。

通过实行旅游业生态管理,旅游企业可以大幅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旅游产业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减少旅游消耗和碳排,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发展。

未来消费者对适应新需求、新生活方式的环保类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旅游企业寻求以更加透明化环保化的经营方式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在取得业绩增长的同时也注重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发挥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能效。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在报告中过多的披露了正面的和积极的信息,而对于具有潜在负面影响的或者不好的信息缺乏披露,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流于形式,成为一种广告和公关手段,极大削弱了信息的可信度。报告的质量有待提高,实质性信息的缺失仍是使多数报告的作用被局限于公关的层面主要原因,未能有效发挥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作用。

3.要重视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我国企业利用报表提供环境数据的企业少之又少,很难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环境信息管理。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环境特点,将环境数据运用于可持续发展报告。

4.提高旅游企业会计人员环境保护的意识。从企业层面来看,会计人员在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推进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界对非财务业绩(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视日趋重要。此外,会计公司也应开始开发有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专业服务。

第1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金融 户外休闲用品行业 国际贸易融资

    一、倡导低碳金融,农行积极推进绿色信贷

    农业银行台州分行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绿色银行”建设,推进“绿色信贷”。践行“低碳金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银行’,既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银行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风险的内在要求。

    户外休闲用品行业为临海市的五大特色制造业之一,尤其在2003年9月22日,临海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荣誉称号后,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齐抓共管,促进休闲用品礼品行业更快发展的共识。据台州海关2009年的统计数据:临海市全年进出口总值14.13亿美元,其中出口实绩13.25亿美元,进口实绩0.88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出口总值超5.83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额的41.25%,在全市进出口十强企业中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占了50%,分别排第1、4、5、6、9位,五家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出口总值合计达到4.13亿美元,约占该行业进出口总值的70.84%。可见,户外休闲行业已经成为临海市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增长点。

    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是指生产户外旅游用品太阳伞、帐篷、户外家具等产品,为户外旅游业发展提供消费品的生产企业。该行业具有低碳、低耗能、高经济效益等特点。

    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大多支持石油、化工、大宗商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与现在提倡的“碳金融”理念相违悖。作为践行者,临海农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给低碳节能的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

    二、农行国际贸易融资助推临海市户外休闲用品行业的发展

    农行为临海市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有以下几种:

    1.进口押汇。进口押汇是指农行收到信用证、进口代收项下单据或汇款项下客户提供的相关单据后,以进口货物的物权做质押或抵押,为申请人用于支付该信用证、代收或汇款项下金额所做的短期资金融通。

    2010年6月,有家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A公司需要从韩国进口原材料,但由于生产旺季,资金周转比较紧张,笔者所在的农行临海市支行得知此情况后,建议A公司以进口信用证结算,并向我行申请办理进口押汇,期限为3个月。我行审查后,开证前与A公司签订进口押汇合同,我行开出信用证。1个月后,国外银行寄来单据,单证相符,A公司签定信托收据,我行放单,同时对国外付款。A公司提货后加工生产,销售产品,回笼资金,3个月到期日后归还我行押汇款。这样,A公司就获得了3个月的资金融通。流动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新鲜血液,由于我行的绿色国际贸易融资支持,满足了A公司的利益需求。打包放款。打包放款是出口商在提供货运单据之前,以供货合同和国外银行开来的以自己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向农行抵押,从而获得用于该信用证项下出口商的进货、备料、生产和所需周转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是我行给予出口商的一种“装运前融资”。

    2010年8月,临海一家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B公司同德国的进口商签订了一份金额为60万美元的订单。签约后,由于资金周转紧张,B公司凭德意志银行开来的即期信用证,向我行申请金额为300万元人民币的打包放款,用于生产该信用证项下的出口产品。我行对信用证真实性、条款等内容及B公司提交的出口合同等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审查了B公司的信誉及履约能力后,考虑到该公司资金周转紧张的实际情况后,为其发放了300万元人民币的打包放款。

    打包放款对出口商有如下好处:扩大贸易机会——在出口商自身资金紧缺而又无法争取到预付货款的支付条件时,帮助出口商顺利组织货源、开展业务、把握贸易机会;减少资金占用压力——在生产、采购等备货阶段都不必占用出口商的自有资金,缓解了出口商的流动资金压力;为企业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融资渠道,特别是在当前美元利率低于人民币利率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打包放款结汇,获得人民币资金的融通,降低资金成本。

    福费廷业务。福费廷(FORFEiTING),又称票据包买,是指农行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权的买入有进口方银行承兑的或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

    福费廷业务对出口商的好处:

    (1)开展福费廷业务,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贸易融资途径。当前临海户外休闲用品企业主要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差异性,且大多处于买方市场,赊卖方式较多,外贸企业在现金流上普遍存在问题,迫切需要银行融通资金。福费廷业务不同于一般的贸易融资业务,其所占用的是银行额度而非企业授信额度,有高达100%的融资,既能有效地规避客户风险,又满足了企业对资金融通的需要。

    (2)办理福费廷业务能满足出口企业的利益需求。第一,福费廷业务将远期应收账款变成现金销售收入,解决了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问题和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同时可以减少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金额,从而改善了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了资本的良性循环使用;第二,由于包买商无追索权地买断出口商的应收账款,因而承担了收取债款的一切责任和风险,出口商将原先面临的进口商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价风险等都转移给了包买商。第三,采用福费廷业务的方式除给出口商带来上述收益外,在我国特定的外汇管制之下还有其独有优势,即按照我国外汇政策,银行对企业的远期收汇不论是提供打包贷款、押汇还是贴现,均视为向企业提供融资,银行不能向企业即时出具相应的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而必须等到实际收汇后方可出具。企业拿不到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也就无法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和出口退税,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大量资金占用在税款上。而采用福费廷业务的方式,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外汇指定银行对境内出口企业以此取得的外汇资金,视为已收汇并可为企业出具收汇核销专用联。出口商无需等到货款实际收回后即可办理相关核销和退税手续。

    (3)办理福费廷业务也可以使出口商增加贸易机会。由于国际贸易的特殊性,对国外进口商的资信并不了解,临海的大部分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企业一般不敢跟高风险地区的进口商贸易往来,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订单全盘拒绝。但是有了福费廷业务后,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对方银行包买票据,银行信用高于进口商信用,通过我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支持,企业可以考虑在高风险地区贸易,因此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机会。

    目前福费廷业务市场运作情况良好,在严格的银行内控管理下,基本上没有银行到期拒付现象的发生。且农行大都采用福费廷业务,由第三方银行包买,我行从中赚取差价,在此方式下,我行可既不承担资金收汇风险,确保一定的银行收益,又帮助企业融通了资金,可谓“多赢之举”。同时可通过福费廷业务带动其他相关的贸易融资业务的整体发展。企业办理福费廷业务的同时,带来了信用证议付和出口托收的业务,真正实现银企双方的共赢。

    与此同时,我行为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的贸易融资的方式还有出口押汇、出口贴现、国际保理、提货担保、海外代付等。真正实现不论是在出口方面还是在进口方面,我行均践行“低碳金融”,对临海的户外休闲用品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贸易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