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景观概念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容摘要 景观设计营造家园概念 我们现在盖的许多房子、建的许多社区不符合人性的需要,可以说几千年来我们盖房子、规划城市都没有考虑过人性。最早人类是给神盖房子,看一看玛雅遗址、北京的天坛、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基本上都不是为人设计的,而是为神设计的......
景观设计营造家园概念 我们现在盖的许多房子、建的许多社区不符合人性的需要,可以说几千年来我们盖房子、规划城市都没有考虑过人性。最早人类是给神盖房子,看一看玛雅遗址、北京的天坛、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基本上都不是为人设计的,而是为神设计的。农业时代是这样,后来文艺复兴--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仍然是这样,文艺复兴最主要的思想就是要解放人性、倡导人文主义精神,把人从神的枷锁里解放出来,那麽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什麽结果呢?就是君主制,就是皇权,君权代替了神权,就出现了象巴黎这样的城市,象罗马这样的城市,这些城市根本就不是为人设计的,而是为君主为权力设计的,就是所谓的巴洛克城市。所以说农业时代,我们的城市一直是为神设计的、为君主设计的。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中间是紫禁城,是为君主设计的,它是由一个个小盒子组成的,就是所谓的九宫格,人关在胡同里面或是一个院子里面,晚上打完鼓以后都不能出来,人在形式和本质上都是没有自由的。你别看四合院那麽漂亮,实际上在封建时代人是不主动的,只有皇帝才是自由的,农业时代就是这样的特点。
在工业时代,我们的城市也不是为人设计的,机器变成了城市的主人,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之后,人类就围绕着机器开始生活,任何一个城市里,人们要麽为了开金矿,要麽为了开煤矿,要麽为了生产机器,要麽为了冶炼而聚集在一起,大家都是围绕工业生产、围绕机器来居住,所以人就是次要的,一直被摆在次要地位。不少地方现在还在这麽做,居住区都是围绕居住这个单一功能来设计,即便是配以其它功能也一定注重其生产性,非生产性的东西和休闲的东西都是次要的,哪怕是公园也把它当作是收费的场所。而且居住和休闲区域是分离的、隔离的,你必须花一天时间到公园,再花一天时间回家,人们没有一个真正的人性化空间可以去生存和生活。
应该说直到21世纪,人性时代才真正到来。作为房地产开发商要有超前的眼光,21世纪到底是什麽时代?21世纪最大的特征就是知识经济,谁有知识谁就谁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因为知识就是生产力。农业时代是靠耕种、靠土地、靠劳动力,是劳动力型的经济,谁拥有土地谁就可以拥有世界。工业时代是什麽呢?是资源型经济,它是靠开发和加工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所以谁拥有资源谁就发达,当年洛克菲勒因为控制了一口油井而成为石油大王。到了后工业时代,大家知道人成为第一重要的,资源变成次要的,土地当然也是次要的。这意味着什麽呢?居住成为重要的事情,因为人最终是要居住在这块土地上。所以我们的房地产开发商要看到这个本质,要真正地围绕着人而不是围绕着资源、机器或工厂来设计你的土地,这就是我讲的人性设计的基础,我们应该是真正来到为人设计的时代了。
我们的主题是景观设计实现人居的人性化,要理解这个主题,首先要理解景观的概念,然后再回到景观设计的最深层次的目的--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的环境上来。什麽是景观呢?很多人对这个概念都不很清楚,以为景观就是绿化,就是种种树,就是装修装修立面,漂亮一点,其实这是景观最表层的含义。景观第二个层次的含义是居住的含义,是社区的含义,也就是说一个场地以及居住在这个场地上人的整体叫景观,因此景观包含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土地的关系,这才可以叫做社区,景观的本质含义是社区的概念。
那麽景观设计学又是做什麽的呢?就是要设计人和自然和谐的关系,是一门从土地分析开始,涉及对土地的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也就是说,在对一块土地进行景观设计之前,要对这块土地进行分析,土地上自然的过程,有没有水在流动,有没有植物在生长,有没有动物在运动,这就是土地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块土地适合做什麽,这就是土地适宜性的分析。每一块土地都有它的内在价值、潜在价值,设计就是要挖掘这种潜在价值,使开发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必须首先分析土地的适宜性,然后根据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规划和设计,也就是根据土地的性质来设计这块土地适宜的应用,土地原有什麽是需要保持的,历史上有什麽珍贵的东西还可以去恢复,这就是一个社区的规划、设计、保护、恢复的科学和艺术,这个整体就叫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对象和内容含不同区域范围的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几百、上千平方公里国土的规划、设计、整治,国土的水系,国土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一个开发商如果拿到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外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就要对它进行整体的设计;第二是城市的设计,城市里建筑和建筑的关系,建筑和绿地、建筑和广场之间的关系等等城市结构方面的设计就是城市设计;再一个层次就是社区的规划设计,这是开发商经常接触的。一个社区,有关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人和土地的关系的设计;其它方面,景观设计还包括风景旅游地、休闲度假地、风景旅游地、海滨、森林、温泉等区域的设计以及自然历史保护地的规划和设计等;综合地产开发项目,象CBD这样的综合地产开发项目,也需要首先做景观设计;之后是花园绿地系统的设计,这是景观设计很小的一部分,以前我们叫做园林设计,是很传统、范围很窄的一部分。景观设计实际上包含了这许多的内容,从大面积的国土一直到私人后花园,都要经过景观设计来实现,而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建筑、人、城市以及人类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让生活具有意义。
什麽样的生活具有意义?居住在这块土地上觉得自己真正归属于它,觉得自己是融入这个地球生命的肌体里面去的,这才有意义。如果身在地球上,却时时感到不能融入这个环境中,不能融入到这个社会中,不能融入到这块自然的土地上,那生活就没有意义,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失去了诗意。知道自己归属于什麽地方,才能唤起你的热情和爱,有了爱才有诗,才有了生活的情趣。有一些选择是这样的--要麽得到爱,要麽失去爱。诗人的作品大多出于特殊的情境,要麽在监狱里写就,要麽在学校里完成,要麽在热恋或失恋的时候才写得出来,这时候才会有诗情。要实现诗意的居住,要麽是你热爱这块土地,要麽是你热爱居住的场所,再或者你痛恨这个场所,就产生了关于土地的感情。艾青关于土地的名句"为什麽我的眼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些都说明人和土地的感情不亚于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那麽开发商就要建立人和土地的这种爱的关系,这时候才会产生诗意,你的居住才有意义。这是开发商的责任和义务,他要引领这个社会、这群人居住在人性化的设计中。
这是皖南的宏村,每个人看到这个地方都会觉得很浪漫、很有诗意,同时会觉得这里的生活很有诗意,为什麽?就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知道自己和土地的关系、和天的关系、和人的关系。村后面是一片风水林,前面是一片风水的池塘,白色的建筑,里面是院落,来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天地人神之间,每一个居住者都有自己的位置,这才产生了归属赶,实现了美好的居住。因此居住的概念是什麽,实际是一个哲学概念,居住不是简单的盖房子--千万不要理解为盖了房子人就有居所了,居住是一种生活,一种场所,是人在天地人神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是我前面谈到讲的居住的概念。
那麽,如何才能设计出理想的居住环境?你心中的理想环境是什麽?作为开发商,首先要问自己,然后才能知道如何为别人盖房子。如果你盖的房子一时学香港,一时学新加坡,一时学深圳,一时学广州,没有分析你实际面对的是什麽地域、什麽层面的人群,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房子在为谁而盖。怎样实现人性化的理想居所?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测验:在一个酒店大厅里,厅里摆了20张桌子,这是唯一的入口,周围都是窗户,有个唯一的送菜口,一般人们喜欢选择哪里就餐?研究结果证明,大家都喜欢角落和安静的位置,这样的选择暗合围棋的布局,叫金角银边草肚皮。为什麽会选择这样的地方?这就是人性的表现,居所、座位的选择都是人性的表现。另一个例子:如果在中国大地上让你任选一个地方盖别墅,这珍贵的一亩三分地你选在什麽地方?我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 90%都会这样选择:后面要有山,一片林子包围着住宅,前面有一块草地,草地上有好多花,草地前面还要有一片水,水里面有野鸭在嬉戏,再有一条路在门前穿水而过,再穿过一片林子到达我想去的地方。我想这是每个人的理想,当然会有个别人做另外的选择,但基本是这个模式。这是理想的模式,是人的本质的需求,与前面讲到的对座位的需求是一样的。这是理论,同时也是非常实在的心理,客户买房子的时候,就是怀着这种心理来的。北大、清华为教授盖房子,500个清华教授500个北大教授在挑房子,我观察,大家都以为房子越大、越高越好,现在好多人后悔,但我挑的房子到现在我都很满意,大家看了我的房子都羡慕,为什麽?我挑了一处风水最好的地方,但是面积比别的房子要小,就因为面积问题好多人都不挑它,而我的房子一开窗前面是一片草地,没有路,很安宁,我找到了一处理想的居所。
挑房子实际上反映了人的理想状态--桃花源的模式。大家都知道桃花源是陶渊明拟就理想之地,陶渊明是个艺术家、诗人,他可以放弃做官隐居在一个地方。武陵人打渔,沿着溪谷向上走,忽逢桃花林,两岸落英缤纷,然后是水尽山出,山上有个洞,仿佛若有光,神洞进去是先窄后宽,蛇行而入,然后豁然开朗,这就是桃花源的仙境。(示图)这是个村落,所在的地方就是你刚才选择的那个地方,背靠山,山后面有片林子,林子前面是住宅,住宅前面是池塘,池塘前面是田地,农田外围是山,这就是理想的居住环境,就是葫芦模式。这个葫芦模式不仅存在所有艺术家、也存在于我们所有人的理念中,这是中国的风水模式,它强调四神兽结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是一个理想的风水模式,明十三陵等等所有的陵墓都选择了这样的地方。中国的洞天福地都是一样的,都是葫芦模式,并且整个中国大地都是用这种葫芦模式来解释的,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会发现,它有青龙,有龙脉,有龙穴杀水相,有良好的风水穴位,有良好的朝向,用这个模式来创造才被认为是安宁的。整个中国大地就是这麽解释,从北京的紫禁城开始一直到杭州的府第衙门,再到私家坟墓,所有的地方都是这种模式。中国人的居住模式是中国人人性的反映,你要盖房子,就必须符合人的理想。
【关键词】生态景观;概念;设计
前言
当前的社会建设当中,通常采用生态景观林带来帮助提升周边的生态安全与景观。本文就生态景观林带概念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就其体系构成进行简单的阐述,从而对我国的生态景观林带的设计与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经验,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1.生态景观林带概念与设计
1.1生态背景与经验借鉴
在生态景观的设计概念中,首先需要考虑到生态背景的问题。在生态背景当中,城市的交通廊道建设使森林景观破碎化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由于道路建设四通八达,纵横交错,使得完整的自然景观被分割成许多的方面,整体的协调性立马被打破。生态系统的内部能量交流与转换同样会受到影响。在一些野生动物活动较频繁的地区进行道路建设会阻碍野生动物的自然迁徙状况,使得城市森林景观破碎。江河两岸森林生态廊道网络体系不完善也是其中的一个缺陷。江河两岸的自然风光本是其优势所在,但是,不完善的开发导致其景观风格显得单一,不能将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且一些自然天气状况的影响使得这种江河周边的自然景观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1.2功能设计
由于生态景观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不但具备自身具备的观赏性,还具备一定的功能性。在对其进行功能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考虑到其行业转型发展功能,生态景观要能够帮助构建城市的森林体系,作为引领者的身份将周边环境向森林环境过渡。在达到自身改变周边环境目的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城市森林资源的提升,构建城市区域的生态安全体系。改善生态环境功能是其功能设计的又一出发点。由于生态园林带的建设能够帮助提升生态防护功能,改善周边气候状况,保持水分,净化水质,防治土地沙漠化,提升江河周边生态的稳固性。因此,在进行生态景观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该功能方面的问题。防灾减灾安全功能是生态景观功能的特点及优势所在,其防洪抗洪,防风固沙等方面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还需要考虑到建设宜居城乡功能,区域形象展示功能,多元多维发展功能这几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的生态景观具备相应的功能,提升城市或改造区域的生态环境。
1.3生态与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的建设不单单只是提交一份产品那么简单,由于其建设的环境体系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要相互融合,因此,在进行生态景观设计时,要顺应天意,展现自然的美感。在所设计的景观当中,要考虑到所需传达的内涵与所需包含的功能。其首要目的安,便是要改善周边群众的生活状态与生活环境,在环境的建设中蕴含着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而不是掠夺自然,破坏自然。设计时,既要考虑到与周边自然相适应的程度,要与其所在的乡土文化相协调,对周边环境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以及随着其建设能够帮助周边被改造破坏的环境逐渐的恢复,逐渐的完善。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方面较多,需要容纳生态,休闲,娱乐,文化等诸多方面,自然性,乡土性,文化性的蕴含也是不可缺少的。景观整体要有一定的主题,一定的内涵,在围绕着主题与内涵的中轴线上将生态景观徐徐展开。并且,景色的整体要相互协调,避免内部树种及其他景观物的杂乱。生态与景观设计是生态景观林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只有做好这几方面,才能在保证景区具备良好的观赏效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特性。
2.体系构成
2.1结构体系
在结构上,由于所建设的生态景观并不是单一的景观线,而是有点,线与面组成的。所谓的线,就是绿化景观带,点则是相应的景观节点,而面则指的是生态景观带。绿化景观带主要分布在道路系统的两侧,随着道路延展,包括绿化树木与绿化植被,这是最具特色的景观长廊。所谓的景观节点,就是在景观线的四周分布的各种景观区域。包括有具备乡土特色或文化气息的景观村落与景观景点,而道路当中的一些景观区,服务区,收费区等都是绿化点所在。这些绿化点可以建设出自身的特色,成为生态景区中独特的亮点。以景观线为中心,周边一千米可视范围内的区域共同组成了景观面。若想要提升景观的质量,便需要在建设生态景区时注意其自身的主题所在,注重自身特色,增强景区美感的同时增强其安全性与功能性。
2.2类型体系
关于类型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建设类型。即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江河生态景观林带与沿海生态景观林带。在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中,景区建设主要是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中心线展开的。在进行建设时,需要考虑到所采用的植被类型。颜色相对要鲜艳,生长较为旺盛的植被种类是最好的选择。进行整体景区的建造时需要注意景区绿化的层次变化,由浅入深,由矮到高,创造出具有立体感,观赏性的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在江河生态景观林带中,以江河的两岸作为主要的景区建设地。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因此,在选择种植树种时,耐涝与保持水土能力较强成为重要的条件之一。采用树种随机混交,在江河两岸创造出随季节变化的自然景观,极大的增加了江河两岸的观赏性以及相应的锁水持水的功能性。在沿海生态景观林带的建设当中需要注意,由于沿海地区的风力较大,沙质较高,因此所选择的树种要有一定的抗风沙的特性,有一定的甚至较强的固土能力。形成有效的沿海防护林,能提升观赏性,又具备相应的功能性。
结语
由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只有正确理解生态景观林带的概念和内涵,才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因此,本文对生态景观林带概念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从生态景观林带概念与设计出发,分析了生态背景与经验借鉴,功能设计与生态与景观设计这几个方面,随后就其体系构成分析了结构体系,类型体系与营建模式体系。通过这些方面的阐述,为我国的生态景观林带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参考经验,从而促进我国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彭少麟.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与应用[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3):82-87.
中国元素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被人们所确认和推崇的特色事物代表,并由一代代的中国人创造并且继承下来。而“中国元素”这个概念最早在2004年的一个广告会上被首次提出,并在后期被确认为2006年广告节的主体内容。随后中国元素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推广,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及各省馆无不带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世界上逐渐开始流行起“中国元素”的风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信仰、建筑风格和环境等。
将中国元素直接间接的融入到设计风格和理念中,使原有的中国元素通过园林景观中的某些建筑、雕塑、壁画等景观上映衬出具有特殊的中国文化气息。
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创作好的作品,一不能纯粹的模仿,现代装饰景观必须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然而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几千年的文明中国给我们留下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但单纯的奉行强抄,那么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会导致民族艺术发展的停滞。传统和现代结合,在形式上它可以是纯粹传统的,但在功能上它可以是现代的。三意念要有所创新,在程式上它可以是现代的新型材料和现代的结构、现代的理念做出来的,但它又可以表达中国常见的习俗、元素符号。它还要满足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具有高的欣赏价值,要舒适、要经济环保,总之满足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经济性和耐久的统一。
“中国元素”作为世界舞台上重要的一部分,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中国元素也可以在新中式风格,古典风格中表现得更好,也可以被用来设计出像中国馆那样的典范。
现代具有传统元素的作品: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无疑就是个典范,不管它的设计理念“天圆地方,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还是它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形式及刻篆,中国红的颜色,都将传统元素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一、中国元素为主调的设计原则
中国元素的主调指的是园林景观的整体特征。对于园林景观的整体特征,与西方元素进行比较更能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西方以神本思想为主导,而我国强调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在我国,传统元素所推从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我国善于运用一些具有实效性的设计手段,进而将园林景观设计在运用表达上展现出淋漓尽致的特征。中国元素根据所代表的不同精神和文化,其分类各种各样。包括重大的人文历史景观、传统习俗、特殊的民俗文化、不同名族的图腾、吉祥物以及标志性的建筑、特有的动植物等,如中国的长城、兵马俑、大熊猫。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中国元素直接或间接的融入到设计的风格和理念中,使原有的中国元素通过园林景观中的某些建筑、雕塑、壁画等映射出具有特殊的中国文化气息,这样“中国元素”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通过不断地发展、传播、延伸,让更多的人通过日常生活常见的园林景观了解到了中国元素。
二、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我们日常所说的园林景观设计其实就是在规定的地域范围内,如景区、公园、广场、小区的公共区间,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手段,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布置园路和种植植物等途径,创造出特殊优美的环境和生活、休闲地域的过程。从而通过各种景观设计,使其具有艺术美学的欣赏纪念价值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功能,保证整个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很多设计师会根据园林的主题或者这个城市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典型的人文故事为整个园林确立一个大的思想表达方向。如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南北广场,主要以唐代的人文、建筑、文化等为基调进行设计,在墙壁、雕塑、路灯、路牌上均带有一定的唐代时期特有的某种文化指向性。使游客游览、休息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处在于唐代的历史意境中。而一般的园林景观设计会采用一些常见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图腾,像龙凤、牡丹、莲花、梅花的图案。还有一些带有一定祝福意义的刻字、标牌,如“龙腾虎跃”、“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这类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在园林景观相结合的现象,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赞同,不断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
为了将中国元素,尤其是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更好的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独特传统气息的现代园林景观,我们就必须要分清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中国传统元素灵活蕴藏在现代园林景观之中,使其散发出新的魅力。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无论是大气恢宏的皇家园林,还是构思精巧的苏州园林,都展示出了传统园林景观的独特艺术成就。但是,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在服务的范围、对象以及传达的思想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园林景观大多存在于围墙之内,只有达官贵人、皇家贵族才能欣赏,仅仅服务于少部分人群,而其所传达的思想多是当时封建社会下得儒家、道家思想。现代园林服务的范围更加广泛,大到一座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广场、风景区、公园设计,小到私家花园建设、街头城市小品、雕塑设计等,服务的人群更加大众化。其传达的思想伴随着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更加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带给中国人民强烈民族自豪感,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社会文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越,越来越追求精神和内心的享受,在营造现代园林式生活环境的同时,如果能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带给中国人民更多的民族归属感,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将中国文化更好的展示给世界,绽放中华民族的魅力!
【关键词】:景观;设计;步骤;概念;施工图
Abstract: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foundation of produce good landscape effect ,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steps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brief analysis and reference only.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steps; concept; construction plans
中图分类号:J9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区域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使得景观设计专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或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以使得建筑和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以更大程度的将人置于一种舒适、优美、自然、生态的环境中,可见,景观设计的根本和出发点均应是以人为本,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景观设计的本质。本文以下内容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2、景观设计的前期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景观设计应开始于景观的前期分析阶段,并且在这个阶段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应认真阅读业主的设计任务书,充分了解业主的意图和对项目的具体要求,以为以后的具体设计有一个方向性的目标。第二,应对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域文化、周边环境等等进行认真的考察、分析和研究,找出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能再景观设计阶段对有利的因素加以综合利用,对于不利的因素想办法避免甚至消除。第三,根据业主的要求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原始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对项目进行概念性策划,并将策划信息及时的向业主进行反馈,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与业主的意图和想法有冲突的地方,应在这个阶段进行协调和沟通,并达成一致。第四,对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定景观设计的风格、类别,确定项目大的格调和地域文化特色,并及时与业主沟通,提出积极的建议。
3、景观的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进化的过程。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对于景观来说,概念设计是抽象构思与具象表现在多元化,多倾向性反复推敲、反复验证的过程,是满足约束条件下由功能确定出形式的设计过程,突破和创新是概念设计的灵魂。在概念设计阶段,没有尺寸关系的详细要求,其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对节奏、旋律、层次、空间、色彩导向等诸多设计元素应用,用功能来匹配运动结构形式,表达人类智慧的重要构思阶段中的推理思维及幻想思维。对于景观来说,其概念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景观的概念设计阶段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前期分析阶段产生的结果,对项目内容进行总策划,确定项目的各项具体内容,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安排项目各个地块的功能,进行交通分析,确定主要路网和入口,确定景观的大体方向,规划山形水系,确定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确定绿化总体构成;对景观进行功能安排,合理安排商铺、管理用房、厕所等各种必需的辅助设施;对景观节点进行大致规划,确定基本造型和方向,绘制剖面图;对照明、排水进行概念规划。将这些概念设计与业主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以为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持。第二,形式和功能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有人认为形式服从功能,形式是解决功能问题的逻辑结果。另外一些人认为形式有自身的完整性,它影响场地的使用。换言之,形式可以先于解决功能。因为概念设计常要面对思想和功能的问题。事实上,形式是功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对功能的影响具有双向性。第三,几何学的和自然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这种结构性的基础并成为概念设计形式的主要表现方法。这种方法鼓励你用几何学的和自然的思想去构思,在实践中举一反三,进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第四,景观的概念设计应采取艺术哲学的概念进行设计。艺术哲学概念用来表达一个项目的外形完美、本质地域、文化内涵以及潜在的特点。这种概念能使场地赋予特定的位置感,使特定位置赋予超出美学和功能之外的特殊意义。对一个设计师来说,这种概念将迫使你去问自己:“这一场地真正意味着什么?”根植于艺术哲学概念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特性,使你身边这一设计空间之中便产生特别的感觉,生活中有很多专业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希腊人所谓的“地方特色”,即场地的一种特有精神。设计师需要发现并且揭示这种精神的特征,进而明确场地如何使用,并巧妙地使它融入有目的的使用和特定的设计形式中,以便体现这种精神,增强地方特色。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师必须投入自己的情感,必须了解和理解业主或使用者的基本情况、感情及目的,必须问自己设计出的具体形式是否融入了他们的理想、信仰、价值观,成为当地文化和个人特点的真实放映。一旦设计者找到了适于客户和场地的艺术哲学概念,下一步就是要用具体的形式表达这些概念了。经过反复琢磨和“头脑风暴”之后,就会想出一些可见的形体。可用弯曲的线条、几何形体以及一些人造物质如塑料、钢材。水泥等去反映高科技信息;用有机体形式、水体以及一些软材料如草坪、树木等去体现环保价值;用明亮鲜艳的动态元素布置娱乐场所;用淡雅的静态元素布置安静休息区。
4、景观的方案设计阶段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在景观的方案设计阶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景观的方案设计阶段应对交通路网和入口进行深化设计,完善交通路网;应对山形水系进行深化设计,确定竖向设计;应对景观轴线、节点进行深化设计,确定竖向、铺装、小品设计;应对绿化进行深化设计,规划密林、疏林、草坪、水生植物、植物空间、变化、基调、主调、辅调、配调等;应对量化、场地排水等设备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应完成场地设计说明、设计分析、方案分析、总图、效果图、剖面图、意向图等内容,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文件,并向甲方提交,以确定设计方案,为初步设计阶段提供素材。
5、景观的初步设计阶段
景观的初步设计阶段对于整个景观的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是以景观的方案设计为基础,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技术支持,在景观的初步设计阶段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对项目进行深化设计,完成竖向、铺装、小品、乔木和灌木的分类;进行分区设计,完成每个区的平面图、尺寸图、竖向图、铺装图、剖面图和小品设计图等;完成灯具布置图,估算电容量;完成排水规划图,确定给水、排水、水面控制、循环等内容;完成彩色饰面材料表、灯具表、成品选型表等彩色辅助设计内容。
6、景观的施工图设计阶段
景观的施工图设计阶段是整个景观设计的成型阶段,在这个阶段整个景观的设想即将变为现实,其也是指导施工的最直接的蓝图。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完成所有场地的竖向图、定位图、铺装图、小品的详细做法和施工所需的详图;完成绿化设计图和水电设计图;提供必要的物料选型图。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在整个景观的设计阶段,还包括设计的后期服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包含如下内容:配合业主完成图纸的修改、预算和招投标;进行图纸会审和现场技术交底,对图纸进行解释和答疑;进行现场技术服务,解决施工过程中碰到的技术和效果问题;配合甲方完成项目验收和最后的整改。
7、结尾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景观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高景观设计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居住区景观设计》蔡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景观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1 景观设计的内涵
1.1 景观设计的概念
按照百度百科名片的定义:景观设计与规划是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设计包括:会展展览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空间道具设计、节日气氛设计。
1.2 景观设计的属性
一是自然属性,它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一定的空间形态,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
1.3 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景观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艺术、建筑学、当代科技、历史学、心理学、地域学、自然、地理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
1.4 景观设计的宗旨
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
2 景观设计的生态化概念
2.1 景观设计生态化概念的产生
景观设计生态化是景观学和生态学两种科学的观点结合产生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的)。
景观的概念引入生态学带来了新概念框架,发展成为一个由生态学,地理学,森林学,野生生物管理,城市规划等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的重要价值在于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2 景观设计生态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平衡,更适宜人居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把这些生物与环境统一起来,构成为一个生态功能单位。实际上就是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如阳光,湿度、温度、土壤、各种有机体或无机物质等)所构成的。
2.3 当前生态规划设计趋势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思想方法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人居环境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共生、竞争等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心、人和社会协调关系,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交流、健身、无了、美学及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质量。
目前条件下,景观的“生态设计”还未成熟,处于过渡期,需要更清晰的概念、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明确的原则与标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和不断的实践。
3 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原则
3.1 多种文化元素综合的原则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文化元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整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景观。
3.2 珍惜和保护资源的原则
景观设计中要坚持珍惜和保护资源的原则,要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自然过程,如光、风、水等,大大节约能源。
3.3 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景观生态设计要体现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
3.4 本土性原则
本土性原则的要求是:首先,应尊重传统文化和本土知识,吸取当地的经验。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应考虑当地和其文化传承;其次,应接纳和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并且不要试图去改变这些自然环境条件。
[关键词] 设计 环境艺术 景观 发展 方向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家居环境、生活环境品位的提升,使得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景观设计的热潮。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下,如何在设计规划上提出新的,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协调诸多矛盾的规划观念,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景观设计战略思想。
二、当前我国环境艺术的设计现状
在各种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竞赛中,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许多投标设计成果的设计说明中,都在玄乎其神地试图说明他们的设计概念是如何寓意深刻,而又极具艺术性、科学性、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性等等,无一不竭尽宣扬之能事,大肆鼓吹。但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却发现设计概念与设计成果之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联系,或者说,即使有联系也可能仅仅是牵强附会。他们的设计概念成为包装设计中“皇帝的新衣”。“有概念、没手法”已成为景观设计界的一种普遍公害,西方的一些景观设计形式被盲目地移植到中华大地,“欧陆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白宫”加“故宫”的景观设计,让人啼笑皆非。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寻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更令人发指的是,自目抄袭和模仿的形式化设计几乎司空见惯,这些设计打着种种时髦的风格标牌而无视起码的对场所和功能的关怀,也亵渎了专业设计师对艺术追求的渴望。现代景观设计正面临着被似是而非,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对现代景观形式语言进行创新,已迫在眉睫。而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和探索的滞后,已成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呈现可怕的“千城一面”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既能从宏观上进行探索性研究,又能在微观上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已不多见,理论不幸沦落为各种学术演讲的噱头和身份的标签。设计师热衷于提出唬人的概念,而不脚踏实地研究一些问题也是当今浮躁社会的一种普遍问题。他们的概念往往是通俗而不深刻,当它们深刻的时候,却又不通俗。他们的景观设计概念脱离了知觉,成为抽象的空气而不是用能感知的形象来表达。
三、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瓶颈
1.利益至上的毒害
在买方市场、经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景观设计师对形式的探究趋向于一种更“经济”和“便捷”的拿来主义,普遍缺少对景观设计语言的深层探究。20世纪末的我国现代景观设计,附庸了许多含有“现代主义”色彩的理念逻辑,从而以某种更为“成熟”和“平面化”的消解深度的姿态,投入到商业大潮的经济建设之中。因此批判与整合的能力明显地衰退,景观设计出现了“失语”的现象,景观设计语言也变成了一种“病毒式的泛滥”。在新的景观理论创新的潮流中,理论研究出现了“概念大膨胀”,微观而具体的概念物化的形式似乎已成为普遍解决了的问题。路易斯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设计教条框架中,形式的研究成为功能探究后顺便提及的“小儿科”。形式语言的研究往往停留在一种表面化的“深层”模式上,从而未能同景观概念加以很好的粘接。
2.艺术教育的错位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我国设计艺术教育,更多的还是一种知识化的素质教育和“审美娱情式”的人生修养教育,这使我们在对艺术的认识上首先就将其置于一个纯艺术的位置。景观艺术的教育成为景观设计课程中的效果图表现技术训练,或者干脆就成为阳春白雪似的高雅德行。在这种知识结构的支配下,景观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看似很近,实则相去甚远。艺术在景观设计中成为各理性逻辑之后的形式美化,和以各种雕塑小品、壁画的形式成为标榜景观设计师艺术素养的点缀。似乎艺术创作思维和艺术并不能直接给我们多少更为有利的构思逻辑。这种理解下的艺术,也只是停留在扩大了外延的“传统纯艺术”,艺术的功能只是审美娱乐。而本身就是一个思想宝库的现代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被浪费和误读了,艺术的功能存在被弱化和表面化的现象。
四、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方向
新的文化模式即将到来,然而在这种新的文化模式中,我国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是如何一番面貌――这一问题等待着当代的景观设计者们去解答。
1.功能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为大众服务的,功能发展方向占首位,它不只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物体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如果它的形象很适合于它的工作,它的本质就能被人看的清楚明确。一件东西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相配合,就是说,在实际上能完成它的功能,是可用的,可信赖的,甚至可以说是便宜的。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评价景观设计的优劣,不单单在于环境好看与否,更重要的是其是否首先解决了功能的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合理等。景观规划的使用功能存在于各类景观设施自身,它直接向人提供便利、安全、保护、信息等服务。它是景观设计外在的、首先为人感知的因素,因此也是第一功能。有时我们往往过于偏重景观形式的新异怪诞、色彩的眩目夸张和某些象征意义含混的符号构成,而忽略了其技术含量和对功能的合理阐释;人们容易把某种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甚至不无浪漫、理想主义的设计理念寄托在形式之上,而忽略了功能的完美和景观对人的良好服务才是美的真正源头。事实上,形式也只有和功能密切结合,才具有理性的根基。城市景观的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美学价值,也只有在功能与形式的相互协调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2.艺术审美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的艺术审美发展方向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心理需求,而且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没有停止过对审美性的追求,因此将审美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有重要意义的。大众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决策者,人民大众的审美观念将直接投射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同时一代、民族、地域的人,不同社会地位、年龄的人,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的人,在审美情趣上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不管这些审美习惯在感觉上多么不同,在它们的深层总有一种相同的东西,因为,人们的审美习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总是时代文化思潮的一部分,总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特征。因此,新的文化艺术模式的形成,必然带来大众审美观念的转型与革新,既将体现为以下三类趋势作为新世纪景观审美的基本类型模式:
(1)村落田园审美观:童雯闲适、麦香稻花、田园风光、桑麻之乐是农业文明时代典型的景观特色,这类景观特色并不会随着农业文明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自然景观结晶永远留在人类的记忆当中。
(2)极简主义审美观:工业文明的标志则是机器美学的兴起,一切事物在工业文明时代变的那么富有规律,简洁,经济功能的原则是一切人类创造物变得简洁而富有想象空间。
(3)景观生态审美观:景观生态审美则是整体综合的审美观念,它不以单纯的视觉形式为审美原则,也不以生活生态为主要内容,而是这些诸多要素的集合,其核心内容是生物物种的生境和谐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考虑一定意义上的人性空间,但绝不仅仅是完全以人为本的景观空间,而是宜人生态生境与人性空间的交融、整合。
3.独创发展方向
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是设计的内涵。在景观设计中独创性主要表现在尊重民族文化,体现历史文脉,传达场地精神三个方面。中国园林最伟大的特征就在与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精髓,体现了民族美学思想与民族性格。中国园林又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三个派系,她们都分别表现了当地文化特色与地域特征。这就是中国园林能够自成体系的重要原因,我们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要继承这种文化精神,在现代文化艺术的根基下追寻新的创造力。
4.时空发展方向
景观设计也是随着线性量度发展的,是为当代人创造美好生活环境,因此景观设计要体现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体现时代潮流,决不能在历史的描摹中停滞不前。景观设计就是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功能条件下创造出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艺术作品,为大众提供有归属感亲切感舒适的艺术化环境.纵观历史,任何时一代、任何地点,凡是有深远意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总是千方百计地运用材料、技术,脚踏实地地解决时代的问题,并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语言。
参考文献:
[1](意大利)布鲁诺:现代建筑语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3]彭富春:美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program.
Keywords: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面临着诸如人炸、城市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能源枯竭、贫富不均、生态失调等严峻问题,自然的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逐渐在消失,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应运而生的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给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新文明,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标志着人类正进入“生态文明时代”。
1 生态设计的概念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任何与生态环境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层面是指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景观设计, 它注重的是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过程的相互关系。景观空间格局由斑块、基质、廊道、边界等元素构成。广义层面是指运用生态学(包括生物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的原理、方法和知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景观生态设计,实质上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随着行业的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不断地被补充进新的内容。
2 生态设计的特征
2.1 节约资源
现代社会中使用的大多数能源都是由煤、油等材料燃烧产生,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即使一直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水电也由于水利设施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而变得“不清洁”了。园林景观中运用的大量材料都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如大树移栽、开山炸石使城市享用的优美环境却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生态设计认为,应该采取措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资源和能源。4R 原则便是在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预案设计也是值得推广的设计方式,通过景观预案可以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有效地避免浪费。
2.2 加长寿命
现阶段的许多景观作品花费大量金钱建设但是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生态设计有4 个阶段: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日本政府通过生态设计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4 倍其至是10 倍,有效地减少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材料的高可靠性、高耐久性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因为材料的再循环使用或者处理均需要再次消耗能源, 因此,延长景观材料的使用寿命也是十分必要的。
2.3 地域文化特征
生态设计必须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征:每个地域都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许多景观作品全然不顾当地的文脉,一味追求“新、奇、异”;不顾当地的气候盲目引进外来的植物;不顾当地文脉盲目引入外来的文化。在满足了短暂的新奇感之后却无一例外地走向衰落。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尊重当地的气候地理,可以使景观设计在少费人工的同时使公众获得认同感。
2.4 尊重土地
园林景观是关于土地的科学和艺术。园林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事物, 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古人之所以能够和自然和睦相处是因为他们总是去顺自然,总是满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土地的热爱。现代人则由于违反了土地景观内在的规律而使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生态设计就是尊重土地,根据土地的属性决定土地的利用模式,许多景观学家重新研究土地的功能、结构和变化。
2.5 遵循生态学原理
各类生态学,包括植物生态学、水文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等都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学中的整体论、系统论和协调机制更是指导景观设计的根本理论。随着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完善并且对大范围景观规划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景观作品。
3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3.1 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弗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 erickSterner)提出,景观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和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彼此雕琢的作品。它是多种元素的组合,包括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及居住区等。北京大学的俞孔坚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而将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于景观设计当中,就产生了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它是把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考虑。
3.2 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
3.2.1 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例如一条城市滨江景观带,可能会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遭受空气污染、交通、人流等人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需要处理好目标景观与其外部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期尽可能实现景观生态系统与其外部系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麦克哈格认为,任一场地都必需被视为包含了该场地的较大一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并且必需根据该生态系统整体面临的问题来处理该场地。
3.2.2 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水流、物种流(包括动物和植物)、营养流、人流与景观空间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景观生态学用斑块、廊道、基质和边界作为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尺度的景观,如森林景观、农业景观、城市建成区景观、郊区景观、校园景观等。景观中的任意一点,如一片树林,一个亭子,一座小桥,一排行道树,一个池塘等,都将落在这个基本模式之内,或落在斑块内,或落在廊道内,或落在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的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继而改变和调整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3.2.3 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从大的尺度来看,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 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它们的内部均具有自身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在这个层面上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 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 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
3.2.4 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这个层面的生态关系包含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动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人也是景观生命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考虑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2.5 人类与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任何尺度意义上的景观,特别是城市景观系统,与其关系最紧密的是人类自身。人类的活动和影响自始至终全方位的贯穿于整个景观系统。无论是在时间和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精神空间上,均对不同尺度的景观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实质上,上面所述的4 个层面上的生态关系中,均包含着这一生态关系。
4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程序
(1)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确立规划设计目标;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 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已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如政府机关、规划部门、建设部门、文化教育部门等),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3)通过分析确定区域尺度;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4)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5)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
(6)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 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 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 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7)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关键词:房地产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引 言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呈现出一种升温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买房子的时候更加注重房屋的设计理念和整体品质。房地产景观设计不再仅仅是早期简单地绿化设计,它变得越来越科学化、品质化。房地产景观已俨然成为了决定评判楼盘品质的关键因素。房地产的景观建设变得越来越受开发商的重视,优良的景观设计将使楼盘的商业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房产景观设计师只有在了解地方历史,把握现在的目标,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创造出更高品质的房地产景观建筑。
一、房地产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
房地产景观设计最早兴起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住宅的规划是从70年代末引入组团绿化的概念;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中期,我国开始学习外国居民建筑集中绿地用来规模绿化的概念,这个时期的景观设计概念往往被理解为简单绿化设计,房地产景观的布置也是以园艺绿化作为主要的关键,房地产景观设计在建筑规划设计之中总是会成为设计的附属条件,居民区的景观设计、规划设计都是由建筑师包办的。
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随着房地产开发的蓬勃兴起,优化环境景观受到了居民和房地产开发商的瞩目,并且在居民区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候,建筑的设计工作跟设计工作开始分开作业,许多房地产的景观设计都是由专门的设计公司完成的。部分国外专业景观设计公司也纷纷地登陆到中国。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房地产企业开发市场的日渐成熟,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日益增强,对居住生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住房上的消费更加趋于理性化,人们追求的也变成了高品位的家园,传统的景观建筑形式已经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房地产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景观现如今已经成为房地产设计的重要部分,特别是近年的楼盘大都是以景观制胜,景观设计备受重视的同时,其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房地产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从行业发展的思路上看,当前房地产景观行业还不清晰,行业内照搬照抄现象严重,缺乏个性化设计,缺乏创新,例如:为了追求楼盘的卖点,开发商和设计院都喜欢以楼盘某种风格、风情的名义进行销售推广和景观设计。比如说广西项许多的地产项目,绝大部分都应用临河能看河景这样的景观设计,甚至一些设计师直接将相似风格的楼盘的设计资料加以整理,拼凑成个人的设计。这种照抄、拷贝式的同风格景观环境正在业内蔓延。
(2)、从景观建筑的实施可能以及效果上分析,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①景观建筑的设计布局中一般都是重硬轻软;材料是硬质的过多,而软质的景观偏少。设计师在规划园林时偏爱硬质景观的空间组织,忽视了对植物景观的建造。但如果园林硬质景观太多可能会不环保生态而且建设跟维护的成本过高,但植物造景却相反。所以现在房地产景观要以绿化为重点。
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的水平偏低
当前的建筑景观设计中绿地的面积比较少,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的水平也是普遍偏低的。这直接影响了建筑景观效果的有效实现以及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用植物来创造风景如画的景观,一股以植物照景为重点的园林设计趋势逐渐形成,这为当前的景观设计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
③园林概念虽然很好,但是实施的可能不强
景观园林的设计需要用超前的眼光跟理念来解决部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但如果过分的超前,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概念,这只能变成镜中花水中月。有些国外的公司在概念设计阶段吹得天花乱坠的,但等到施工的时候却因为不符地理实际或者超出实施的水平而使得这个概念没有办法被实施。所以,无论是建筑景观的设计师还是房地产开发商都必须结合现实,将先进的科技理念融入在实施的项目和地域的特色中去,这才能引领景观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房地产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尽管近年来房地产景观设计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无疑已经被房地产商熟知。因此,运用我们当代的新的科技手段,更新房地产经营理念势在必行。随着自然生态和智能建筑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现代房地产景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精致化
房地产开发是一种回本周期长、投资大、利润稳定的投资类型。所以,为了销售,为了让人们愿意来购买,我们应该让购房更加的精致、舒适,让准备购房的人愿意购买。我们要把精致化的方向往度假酒店去靠拢。因为度假酒店基本都是处于环境条件特别好的位置,比如海边或者郊区等等,购买住房就是想可以在一种舒适休闲的环境里,消除白天工作的疲劳,远离城市的骚扰等等。所以我们应该更好地借用地理环境位置,创造出度假酒店般精致舒适的生活环境, 将会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未来的一种风格趋势。
2.文化型
随着我国人均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个人欣赏能力也不断转变,人们开始强调居住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文化、崇尚品味是近年来房地产景观设计的又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是在某种文化理念的大背景下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通过富有内涵以及表现力的设计来彰显历史文化。
3.多样化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这对景观设计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景观设计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艺术性的发展趋势。景观环境的塑造不只为了“赏心悦目”,同时也要注重“自然舒适”,尽可能地创造自然、宜人、舒适、现代、智能、节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景观、人与环境、景观与环境的和谐,给人们提供身心愉悦的居住体验。
4.生态化
伴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更高的追求,现代人居的环境质量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概念,比如为小区的居民提供比较良好的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日照、通风等等的条件,以实现对居民区生活环境的适应可能性以及地域多样性。
5.人性化
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不但能给居住者的生活带来简捷,更能使居住者跟景观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融洽。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人和人的社会分工变得更加细化,互相的合作更加广泛。人们所依赖的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可以直通到家里,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变得越来越稀少,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分离。
结语
近些年,随着一些境外公司的引入,景观的细节装饰性得到了重视。景观的细节应该是以简单明了的式样以及通过材料的配比跟协调,充分地展示处材料所固有的属性没敢;而装饰的景观建筑物则更要充分地体现于掌握地理特色的基础上以确定景观风格来控制各个景观的布局设置。总体而言,细节决定胜败,建筑景观的细节师不能小看忽视。一个宜人的房地产景观设计应该本着即给人们提供物质功能,又给人们提供精神功能的双重功效。现代人一直都向往着与自然为邻,又不失现代生活的智能性和便捷性。良好的景观设计应更加关注人们真正来自内心的向往,给人一个诗意的生活空间,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提高生活品味的同时,以人为本,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建造美丽的生态自然景观。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过理想的桥梁,人文、生态、智能、科技一体化的综合型景观环境将是今后人居环境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2] 魏晓兰浅谈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与风水[J].河北林业科技.2011(1).
[3] 张国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而风景园林也得到了长足的建设。植物作为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园林中的地形、水体、建筑等要素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不但能够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同时也是风景园林的生命特征。因此,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确保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就必须做好其设计工作。下面,就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展开探讨。
1 园林植物景观发展概况
园林植物景观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形成了一套用于指导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园林作品。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剧,现代园林建设的需求在日益增大。同时,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项目类型也更趋于多样化。从传统园林中的庭院栽植以及花坛、花境设计到现今的城市开放空间、河湖绿化、城市景观营造、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大尺度的规划设计,以及屋顶花园、暴雨花园、生态修复、废弃地修复治理等项目的增加。现代风景园林包含的内容越来越趋于综合、多样化,涉及的专业领域也越来越多。
2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实践
风景园林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衡量一个园林作品的好坏在于其真正落地实施后的效果。植物景观更是如此。实践中经常出现由于风景园林师缺乏对于植物规格、体量以及苗木来源的认知,而造成设计图纸无法指导施工建设,或造成建设后的效果与初设愿景相差甚远的现象。因此,植物景观施工图纸的绘制和施工过程中对设计的调整显得尤其重要。
一个具有良好社会、生态价值的优秀园林植物景观作品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具备一套用以指导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从植物景观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完整体系。该体系可以解决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可以拓宽植物景观规划层面理论研究的思路,明确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规范植物景观设计程序,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师提供一份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方法。
3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探讨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借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归纳为现状分析、概念及详细规划、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的现场调整六个阶段。
3.1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指导植物景观立意的关键。现状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个阶段的内容包含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周边考察三个部分口
3.1.1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包括地方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场地所属地区的地域性植被分布;当地气象、土壤、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况;地方志中提到的古树名木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典故等。
植物景观设计程序
植物景观设计程序
3.1.2 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是对场地信息搜集的过程,包括场地的生态因子,如现有植物资源、地形、土壤、水文条件等。
3.1.3 周边考察
除了要熟知场地内的基本情况之外,还要了解场地所属城市的绿化用地状况,如城市绿化整体面貌、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概况以及苗圃用地的苗木情况等。通过对场地周边大环境基本情况的了解,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规划用地特征。
现状分析是对场地解读的过程。利用人工判读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营造植物景观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
3.2 概念及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用地的绿地类型,深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初步确立植物景观规划思路,提出植物景观规划特色和亮点。
3.2.1 植物景观概念规划
植物景观概念是基于项目总体规划的定位、主题,结合现状分析,提炼出的属于该场所的最具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立意。概念规划需要认清植物景观设计的目的,明确植物景观基调,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控植物景观结构和内容,是指导植物景观营造的核心。
3.2.2 植物景观空间规划
现代大尺度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占有较大比重,一般性公园70%以上的陆地面积是绿化用地。因此,植物景观的空间布局结构对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多样,尺度变化的范围也较大。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以宏观尺度的空间疏密分布及其序列为植物景观空间规划的重点。空间疏密主要是指植物覆盖地表的程度,一般分为密林、疏林、疏林草地三类。植物景观空间规划是植物景观立意表达的方式之一。
3.2.3 植物景观特色规划
植物景观特色规划是概念规划的深化内容之一,是丰富植物景观内容的关键,也是体现场地特色的重要手法之一。在了解场地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分析,在适宜地段营造适宜的植物景观,构建植物景观特色分区,确定分区基调树种。植物景观特色分区是植物景观的立意表达,各特色分区之间有主次之分,同时也是一个有序的整体。
在面对大尺度风景园林规划项目时,植物景观的分区规划是指导植物景观深化设计工作的有效手法之一。
3.2.4 植物景观时序规划
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是不同于其他景观要素的独特之处。时序变化包括日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主要体现在小尺度空间内。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植物景观的年周期变化为规划重点,包括季相变化和近、远景规划。将植物不同的季相景观统筹在园林空间中,通过植物不同的季相景观特征强化空间中的时序性。植物景观季相规划要与植物景观特色分区相结合,不同的特色主题对应不同的季相变化。植物景观远景规划,一般选择20年或50年作为调整节点。根据植物预期的生长速度和变化速度,对目前的植物规划提出调整建议,进行远景规划。
3.2.5 植物景观色彩规划
色彩是对植物景观欣赏最直接、最敏感的内容。在植物景观营造中,色彩不仅可以使植物景观变得更有趣,而且还可以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植物景观色彩规划从宏观层面确定植物色彩的基调及布局,明确植物景观主题立意。
3.2.6 树种规划
树种选择应从抗逆性、生态功能、美学特性三个方面人手。抗逆性主要包括植物的耐早性、耐寒性、耐膺薄、抗污染、抗病虫害等。植物的生态功能是指植物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免受破坏(向不良方向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吸污滞尘、减菌减噪、涵养水源、土壤活化、养分循环、维系生物多样性和防灾减灾等。美学特性包括植物外在的观赏价值和内在的文化特征、地域特色等。
3.2.7 植物群落结构规划
植物群落是植物景观构成的基本单元。乔灌草复层混交的自然式群落结构形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功能需求及植物景观立意的需求,植物群落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包含乔木单层结构;草本地被单层结构;乔木与草本地被、灌木与草本地被的二层结构以及乔灌草复层结构。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应从宏观层面梳理植物群落结构的布局,初步确定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类型分布。
植物景观概念及详细规划从宏观层面把控植物景观的整体发展方向,有力地指导下一步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风景园林中植物观规设划计的程序与方法
3.3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对概念规划阶段内容的调整、深化过程,需要从大尺度宏观规划层面深人到中小尺度的设计层面。这个过程需要在充分掌握、正确理解规划内容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以植物特色分区为基础,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植物群落组合单元内,针对空间构成的主要群落进行深化设计,主要包括群落的空间设计、植物材料的选择、群落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
3.3.1 空间设计
方案阶段的植物空间组织设计,以植物景观特色分区为单元,通过功能、视线的分析,对规划层面的空间关系进行细化,划分出大小不同的密林区、疏林区以及开敞草地的位置和范围。
3.3.2 植物材料的选择
为不同的群落单元选择组成该群落的主要植物材料,包括乔木、灌木、地被、藤本、水生植物等。同时要明确构成该群落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以及各类型植物之间所占比例。
3.3.3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指群落构成空间在平面上的布局。平面布局反映了群落与群落之间的空间组织及群落内植物材料在水平方向上的疏密、前后关系。林缘线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指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林缘线是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空间的大小、景深、透视线的开辟,气氛的形成等大都依靠林缘线设计。
3.3.4 立面设计
群落的立面设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植物群落结构,其二是林冠线设计。植物群落结构设计指群落的层次及各层次间的尺度、疏密、空间关系。林冠线是指树林或树丛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不同高度树木组成的林冠线,决定着游人的视线,影响游人的空间感受。
3.4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继方案设计之后的再一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调整和细化的过程。初步设计可充分借鉴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初步设计确定主要植物种类、名称、位置,同时需要控制数量及株行距,并标明现状植物。
在项目实践中,种植初步设计往往与方案设计阶段或施工图设计阶段相结合。
3.5 施工图设计
植物施工图设计是植物种植施工、工程预算、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依据,应准确表达出种植设计的内容和意图。
植物施工图设计在对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后,标明植物种类、名称、株行距、栽植位置、栽植密度、植物规格、数量。保留植物需标明树木的名称和数量。植物施工图绘制需结合放线网格,或放线尺寸。关键植物应标明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或地上管线的距离尺寸。对于种植设计较复杂的地段,可分为乔木种植图与灌木种植图。对于需要特别说明的设计可配合植物立面图。
除此之外,还需根据项目有针对性地编写种植工程说明书及植物材料表。种植工程说明书包括植物材料的选用情况、苗木质量要求、苗木栽植方法、栽植土理化性质要求、大树移植方法以及养护管理手段等。植物材料表是对项目所用苗木的统计,材料表应包括序号、中文名称、拉丁学名、苗木规格、数量及对苗木的特殊要求。
3.6 设计的现场调整
施工现场配合是设计调整和再优化的过程。在种植施工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设计阶段无法预见的问题,这有可能会影响到最初的设计理念和景观效果,此时需要设计师快速地进行设计的现场调整,既能解决问题又不影响预期效果。设计的现场调整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植物景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的养护管理对植物的成活及长势尤其重要,此时一旦忽视了养护管理的内容,即使效果再好的植物景观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虽然养护管理不属于规划设计的工作范畴,但对施工单位提出相关指导思想和方法还是必要的,及时的养护管理措施会对营造植物景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总之,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乎风景园林的绿化效果。同时,它也是风景园林集观赏和实用功能得以最佳展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确保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达到最科学,最合理的状态,以此创造出人们需要的、满意的风景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流中心,系统,建筑
中途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物流中心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仓库、停车场的概念,而是集物品、景观、能量、信息的流动为一体的现代化、低能耗的建筑群体。越来越全面的要求使得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筑与物品、信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物流中心的每个功能区块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本文提出了以“系统论”的概念来设计物流中心,将整个物流中心看作一个整体的系统运行来考虑。下面以某物流中心的设计入手,简要分析了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的一些设计理念和手法。
2、项目概况
某物流中心由物流仓储版块、IDC中心版块、配套服务版块、生态环境版块四大版块组成。
3、设计要求
3.1城市性
该物流中心应以连续、完整的姿态为城市提升整体品质,一期建设形成沿街规模,二期预留用地较为规整。
3.2先进性
该物流中心应以多功能的构成、高效率的管理,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物流仓储中心。
3.3高效性
功能集约,流线清晰,安全可靠,充分保证物流中心的各功能高效运行,真正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
3.4生态性
遵循生态节能的原则,创造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中心。
4、设计理念
根据甲方需求和用地特点,以及当今国内外物流中心设计的发展思路和先进的设计手法,我们提出了“系统”的概念,将整个中心看作几个有条不紊运行的系统来设计。同时我们根据建筑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系统流动”的概念。
4.1系统流动的概念
在项目总体规划上,我们提出了“流动”的概念。物品的流动、建筑的流动、景观的流动、能量的流动、信息的流动。我们从这五个方面贯彻强化“流动”这一概念。
(1)物品的流动:方案设计根据物流中心基本的功能作为设计的主旨,围绕物品的流动进行设计的展开。
(2)建筑的流动:采用飘逸的流动线条,结合起伏的地貌、原始的水塘形成了极富动感的景观建筑群,与大地融为一体。
(3)景观的流动:充分利用原始的地形、地貌进行景观设计,小桥流水、山水相宜,构成了一幅连续不断的景观画面。
(4)能量的流动: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雨水等自然资源,通过中心水系和绿色节能技术做到能量的流动和循环,减少能耗。
(5)信息的流动:在建筑的信息化设计中,方案提出了“信息流”的概念,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通讯指挥技术以及“物联网”的设计理念,组织货物、车辆、人员的流动。
4.2系统模块化的概念
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我们提出了“模块化”的概念。“模块化”设计将主要功能体块以及建筑单体设计成一个个标准的模块,每个模块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同时可根据发展的需要,增加或减少模块,对整体的规划不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建筑设计的集约性,提高物流中心的使用效率。
4.3生态景观系统
在景观设计上,方案结合原始的地形、地貌,设计了中心水系和湿地景观生态园,运用绿色节能的新技术,提出了“能量自循环系统”的概念,力求减少能量的消耗和资金投入。
5、设计方案
5.1总体系统规划
(1)功能分区
方案将主要区块仓储物流部分布置在基地的东部,机房和附属用房部分布置在基地的西南处,在基地的西北处结合中心水系设计了生态景观区块,同时也为二期的发展预留了空间。通过道路的组织和划分将整个基地基本分为了四大版块:物流仓储版块、IDC中心版块、配套服务版块、生态环境和二期预留版块。四个版块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在总体规划上又融为一体。并且一期建设易于形成沿街规模,二期用地也较为规整。
(2)仓储物流的交通组织
主要的仓储物流功能区块中,提出了“物流广场”的概念,通过广场的组织,有效减少了物流中不必要的路程和交叉,达到了物流的快捷、便利、井井有条。在仓储版块中部设置了60多米宽的物流广场,作为仓储的进货、出货等辅助区域,广场十分宽阔,做到了单向4车道,并且还预留了仓储停车位,此外在广场的尽端设置了圆形的回车广场充分满足了车辆进出货物的需求。仓储库房采用了“U”型库的形式,有效减少了车辆的流线和路程,增加了物流的使用效率。仓储版块中消防环路贯通,并设有次入口作为应急使用,在东侧的主入口设计了物流的一些辅助用房和货车停放、缓冲区域,和一些管理、休餐饮等用房,方便了使用,提高了效用。同时,结合景观空间为二期预留了空间,随着今后的发展,最终将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条不紊的物流体系。
5.2系统中的单体设计
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方案遵照“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在仓储的模块中,采用了标准化的工业模数。物流仓库采用耐火等级一级,根据工艺的要求,仓库采用单层高架库的形式,具有以下优势:空间利用率高、库容量大、占地少、能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适合存放品种多数量大的各种单元化货物。
库内动线采用U型动线流程,设置有月台、进出货暂存区、库存储藏区、检货区、叉车充电区和配套辅助管理区。利用仓储版块中心宽敞的物流广场进行车辆进出的组织,流线通畅、贯通、互不交叉,整个模块运行上井井有条。辅助模块主要布置了餐厅、办公、宿舍,在主入口处设计了接待大厅和监控中心。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方式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二期的建设也不会影响整个规划体系,表达了建筑设计的集约性特色。
5.3系统中的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上,方案最大限度结合原始地形、地貌,有效地利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及原有的景观资源。在基地的中部,利用保留水塘设计了自然生态的中心水系,结合步道、凉亭、起伏的地貌以及生态果园、农田形成一个小桥流水、步移景异的原始生态湿地景观系统。
此外利用水系作为景观设计的中心,多用铺装与绿化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跌水、户外地板、沙池、树阵等景观元素穿插其中。尽量简化泊岸,利用贯穿湖面的木栈道,使视野更为宽阔。蜿蜒的道路会让散步之人深感乐趣,硬铺地、带草铺地、完全植被的多层次景观细节处理,穿插设计了生态果园和农田,更加增添了园区绿色生态的景观氛围。在建筑技术上,方案结合起伏的屋面,运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绿篱、雨水收集系统等生态建筑的设计手法。
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解决物流中心照明部分用电、辅助用房照明部分用电、办公电脑用电、住宿用电、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地各种灯具等。建筑绿篱墙的使用,有效地减少了汽车尾气、噪音、视觉的干扰,同时也为基地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环境。利用仓储部分大面积的屋面,方案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并结合中水系统为物流中心提供辅助用水。
方案结合湿地景观系统和绿色节能技术的运用,通过屋面将雨水收集到中心水系,经过中水系统处理,灌溉果园、农田、冲洗车辆等辅助功能使用。生态果园、农田再为基地人员提供绿色食物,从而达到一个“能量自循环”的系统,力求使得整个基地达到“生态建筑”的标准。
5.4建筑的信息化设计
在建筑的信息化等软环境设计中,方案也为将来的使用做了充分的考虑。充分利用视屏监控、图像跟踪、识别、车辆定位、权限控制、信息显示等新技术,并且引入“物联网”的设计理念,希望使得整个基地形成一个井井有条的体系,做到前期的建筑规划和业主后期的使用的完美结合。
整个物流中心分区合理,交通组织便利,有机结合景观,充分利用了绿色节能技术,使得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浑然天成。飘逸的流线、起伏的建筑、优美的景观、生态的环境共同编织了一个节能、便捷、智能化的物流中心。
摘要:景观设计艺术文化影响
自1858年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心公园建成,景观建筑学走向普通人和独立的学科道路以来,文化和艺术早已走出了精神贵族们的世袭领地,来到尘世中摸爬滚打,不断影响甚至引领着世界景观设计的发展。
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欧洲和日本一些国家的景观设计领域已开始持续而活跃地交流和融合,并反映出其受到20世纪艺术流派——从概念艺术到地景艺术和建筑——从包豪斯到纽约第五大道的影响。传统风格不再是当代设计师为我们这个技术社会设计创作庭院的典范。设计师们可以从绘画、雕塑、电影等一切领域中获取灵感。二战前后的现代艺术及现代建筑理论促进了现代主义建筑逐步得以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建筑学最积极的贡献并不在于新材料的运用,而是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使得景观设计从而摆脱了某种漂亮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和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60年代以来年景观设计则受到了环境艺术的影响及后现代主义的推动。此时的艺术怀着更为宽容的态度,赋予了景观建筑适用的量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艺术不再是先验的形式主宰,而成为了设计的激励力量。
在这一阶段生态意识在景观设计中也有所体现。设计师们从对形式美及优越文化的沉醉中,引向对自然和自然和人的关系的关注,开始了解并懂得植物比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学品更能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设计师们找回和重视城市中的边缘生态系统,通过种植天然草坪和耐旱植物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节约能源。
20世纪末的高、新、尖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也为这一时期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新的灵感。科学思想本身作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也在客观上促成了未来派、风格派、解构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形成。塑料制品、合成金属、玻璃纤维、光线照明设备在设计公共景观时被大量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景观设计的表达语言。
在当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景观设计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一、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虽然以激烈的对立态度先后出现,但这并不影响景观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对这两者的吸收和容纳。现代艺术把景观设计从图案和所谓的风景秩序中解放出来,引入到功能和社会尺度的角度,但也因其过分地追求纯粹、自我中心和整体艺术语言的单调而迅速促成了后现代艺术的诞生。后现代艺术真正包容了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艺术形式、不同标准和不同的表达语言,使得当代景观设计在一个尽可能立体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其中一些全新的艺术活动开辟了当代景观设计的新局面,他们主要是摘要: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可以看成是室内装饰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享治圆形石柱。大地艺术的作品都十分关作品的“场所感”,即作品和环境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来加强或削弱基地本身的如地形、地质、季节变化等特性,从而引导人们更为深入地感受自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史密森的《螺旋防波堤》。这个巨大的,由6500吨黑色玄武古石、石灰岩和泥士建造的螺旋形防波堤匐卧在美国尤他洲大盐湖东北角的岸边,盘旋伸入粉红色的湖水中,被作者称为是通往海底史前文明遗迹的通道。其它闻名的作品有摘要:德。玛利亚的《闪电原野》,通过壮观的不锈钢陈列,通过闪电雷鸣等自然力量接近了天和地,把人类引导到对自然灾难的体验中;松非斯特的《时间风景》,则通过种植大片的松树和毒胡萝卜林,来营造一个都市中的先哥伦布时代的森林。这些大地艺术的作品大都介于雕塑和建筑之间,并逐渐在现代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将风景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中,并接近了自然和人类的感受和距离。受到大地艺术的影响,奥地利艺术家拜耶和瑞士景观设计师克拉墨设计了一系列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又具有神秘的艺术性的环境景观艺术设计作品。如闻名的西亚图的米溪尔土地工作和亚斯本草原旅馆的“土丘园”。
概念艺术
概念艺术来源于20年代早期的达达艺术,认为艺术没有什么神圣和持久的价值,它的本质是思想或者概念,物理形态的具体作品并不重要,所以也叫思想艺术、后物体艺术或无物体艺术。用来记录思想的照相实录或者对一个事件的文字材料,是概念艺术的常见形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塞尔。杜尚。概念艺术家探询艺术和思想或艺术和知识的关系,这种作品实际上并不是用来观赏的,所以在美术馆以及其他场合展出的往往是一些临时性的装置。海泽的《双重否定》和克里斯托的一系列包裹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概念艺术和地景艺术的奇妙结合。这些作品透露出某种哲学意味并且随着作品本身的消失加强了人们对这些观念的记忆。代表的艺术家还有依夫斯。克莱恩,皮埃尔。曼佐尼和美籍犹太艺术家施瓦次。施瓦次的景观设计作品融合了多元的艺术风格,除了受到概念艺术的影响,直接把实物复制应用到公共环境中,她还以极简艺术和波谱艺术的手法来表达其对景观环境中艺术气氛和文脉的理解。
二、生态论理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70年代始,生态环境新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教授麦克哈格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相互取得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西蒙。凡。得。瑞恩曾提出其定义摘要:“任何和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在这一期间,麦克哈格提出了“千层饼模式”,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赋予了景观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院性质。景观建筑学也不再仅仅是艺术化地布置植物和地形,而是可以经历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楚界定的学科。
三、科学技术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艺术设计和创作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造物过程,非凡是6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摆脱了架上绘画和雕塑,利用机器批量生产艺术品后,景观设计领域也突破了沙、石、水、树木等天然材料的限制,开始大量地使用塑料制品、光导纤维、合成金属等新型材料来制作景观作品。其中广泛应用的新兴材料和技术主要是摘要:
人造雾
人造雾是采用设备处理后的净化水,以直径极小的微粒在空气中漂浮,形成白色自然物的奇异景观,颇似自然雾气的浓缩,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人造雾可按设计想要的效果及实际应用的要求随意控制。因而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园林建筑及特色造景当中。
塑料制品及聚合物
塑料制品聚合物给景观设计师提供了方便、经济、适用范围极广的造景材料。塑料制品现在已经普遍地应用于公共雕塑,景观设施甚至建筑设计等领域中,而各种聚合物则使轻质的、大跨度的室外遮蔽设计更加易于实现。
玻璃纤维和光纤
玻璃纤维掺入水泥和一些轻型膜网中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抗拉性能。另外玻璃纤维和光纤技术的结合使得室外景观照明更加灵活多样。目前已有一些设计甚至单独使用光纤和霓红灯来表达其景观作品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风景园林;原理;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flow into the city makes the already fragile city environment under great pressure.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basic principles, design procedures,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of effective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for the subsequen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986.3
引言:目前全球有半数人口居住在都市区,到2050年,预计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都市区。就中国的情形看,无论是大都市,还是中小城市,其人口都在“爆炸”性的增长,来自四面八方的流动人口正在急速地向都市迁移。这种增长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市迅速地向其四周的郊区扩张,而且是一种盲目的无序的不计后果的扩张。这种由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化运动,还将继续发展下去。据估计,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城市化程度有可能将达到60%。
这种人口不断向都市区集聚的潮流,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人的整个生命过程需要空气、阳光、水、食物、能量、衣服、住房、道路等来维持,同时产生排泄物和各种垃圾,所有这一切的背后隐含着巨大的环境成本,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人类的生存空间将会怎样?人类的生命依然能够健康的延续吗?
一、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涵义
生态设计是指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以及人为的生态环境设计。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是将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园林的设计中,不仅对园林使用者要达到最优化,而且对自然环境也要达到最优化,要尽可能地保护或恢复环境,同时为人们创造满足视觉景观美、内涵丰富、有益健康、令人愉快和安全的环境,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
二、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悠久历史之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另一极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Mozingo,1997)。这种由来已久的分野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景观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如果把生态设计理解为远离城市的丛林中或自然保护地的设计,或是环保主义者在其后院的一种实验,或是认为只能在城市中的样板区的一种摆设,那是对生态设计的偏见,至少是对现代和未来生态设计概念的不理解。
景观园林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一种“道”,而不是由专业人员提供一种产品(Cunha,1997)。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化的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景观园林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已故景观设计专业泰斗Sassakii说过,景观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样,他也可能陶醉在乐衷于鸡毛蒜皮般的艺术的自我表现之中。有了对社会和土地的责任感,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选择前者。
景观园林生态设计是经济的,生态和经济本质上是同一的,生态学就是自然的经济学(Nature's economy)。两者之所以会有当今的矛盾,原因在于我们对经济的理解的不完全性和衡量经济的以当代人和以人类中心的价值偏差(俞孔坚,1998).生态设计则强调多目标的、完全的经济性。
景观生态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尺度的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它是把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考虑。景观是―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的综合体。在―切景观生态系统中,至少存在如下几个层次的生态关系。
三、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程序
景观生态设计的核心原则可以这样来描述:对于任何生物、人工、自然与社会系统,能够提供维持其健康与幸福所必需的环境,就是这个系统最适宜的环境。这一原则并不受尺度的限制,它既适用于一家后花园的植物种植,也可以指导一个国家的发展。
风景园林的生态规划与设计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
1.探求设计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机遇。人类面临众多的社会、经济、政治及环境等问题和机遇。景观规划与设计要解决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确立规划设计目标。目标是对未来景观的清晰的描述,目标一经确立,意味着相关人员或机构己对第一步中确认的问题和机遇给予了确认。目标的确定是解决问题的组成部分。目标的确定依赖于文化和政治系统,但应尽可能使与目标有关的人参与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来。
3.景观分析,确定区域尺度。这一步包含各种尺度等级,如区域尺度、城市尺度、特定场地尺度等。每一尺度等级的组织均有其自身的特性,某一等级尺度的整体即为更高等级的组成部分。
4.景观分析,地方尺度。对更为具体的规划与设计的区域上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方尺度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对自然过程、人类计划和活动的认识,包括对区域内的物理、生物及社会元素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5.目标场地的概念及多解方案。这一步需要针对目标场地建立景观概念,并围绕这些景观概念提出多种预景方案,对其做进一步的景观分析。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运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知识、技巧和经验,对调查和分析阶段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逻辑思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规划区的景观概念。
6.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将最优秀的景观概念和待选方案综合在一起,这一步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景观规划强调对自然与社会的综合考虑。一个景观规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多少与本景观规划的人员和机构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政府或某一部(局)、某一单位、某一房地产公司突然宣布某一项目的规划方案或规划设计方案,该规划方案事先未同关系紧密的有关人员协商和探讨,结果常常会遭到激烈的反对。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使有关人员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将好的意见融入到规划方案之中。这样做可能会使前期规划耗时更长,但却能使规划方案成功率比较高,为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7.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在已定的景观概念方案下,运用景观与外部系统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元素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景观生命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人类与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原理,进行景观设计。
四、结束语
因此,风景园林的生态化设计是要使园林植物在城市中合理再生,增加积蓄和持续利用,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起着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身为设计人员,必须重视园林设计中生态学的运用,使园林、人、城市三者之间只有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峰.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9).
[2]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