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8: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如何更好地主导思想政治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思想政治课。这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学生注意力;语言风格
高中阶段,学好思想政治课,主阵地在课堂,即使是现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对思想政治课堂的主导作用依然很重要。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发挥这种主导作用呢?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思想政治课堂上来。多年来,笔者就这个问题不断思考,体会如下:
一、注重引入新课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入新课的方式有多种,好的引入方法对学生投入本次思想政治课非常重要。采用设疑的方式引入新课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教师都知道,设疑能造成学生追求答案的心理。在导入新课时,适时设疑,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进积极思维的效果。比如,在讲“剩余价值的产生”这一内容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资本家不劳动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劳动人民成年吃苦耐劳地干活,却过着贫困的日子。这是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必然会让学生陷入思考,而后说出各种不同的看法,此时,面对学生的各抒己见,教师可以继续设疑:“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那么资本家是怎样发财致富的呢?”这样由浅易的说法,逐渐引入本节课的新内容,吊足学生胃口,引发他们在之后的课堂中寻求答案的欲望。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的方式,旧瓶装新酒,导入新课。
二、利用教师丰富的语言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其中的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劲。政治教师要努力发挥自己丰富的语言风格,化难为易。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要想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流畅的授课语言是必备的,教师行云流水般的表达,能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更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新知识。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生动的授课语言,能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给政治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教师可采用控制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通过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的幽默感也很重要,思想政治课和日常国家大事联系紧密,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幽默的语言,能使学生捧腹大笑,心情愉悦,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教师还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因为“准确”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教师要能准确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一些思想政治概念,还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感受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作者单位 山西省运城市盐化中学)
一、转变学生的主观认识,调动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1.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让学生明确并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劳动者,具备这些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在未来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
现在,社会各行业对一专多能、素质高、有真才实学的各种应用性中级专业人才是需要和重视的。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老师要不断进行探索,结合实际,设置更合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课。在思想政治课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初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劳动者素质。
2.教学应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中专生正处于性格定型、走向成热的关键时期,思想活跃、敢想敢说,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受新事物快。但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思想尚不成熟,通常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缺少正确的分析和整体认识,尤其是在当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一切以金钱、经济效益为行为准则的市场意识熏染着学生,社会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某些学生对理想前途缺乏信心,对学习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平时不努力,考试靠作弊;在生话上,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档次、高品位,使尚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对学生的这些思想状况,教师应根抓不同教材和相关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育学生分清主流和支流,引导他们对社会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这样通过有的放矢,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而且能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认清并抵制社会上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对是非真假的判断力,在困难而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消除对思想政治课认识不足的不利因素,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二、组织开展多渠道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1.将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此外,也可以将悦耳动听的音乐、风趣诙谐的寓言、直观形象的录像、寓意深刻的典故、引人入胜的故事等融入教学之中。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新思维。
2.实行课堂讨论法教学。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各抒己见,热烈讨论。然后引导各组学生推出代表发言、交流看法,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这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效地调动起来,让每位学生都加入讨论中,使课堂真正焕发生机和活力,改变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由教师一手操控的单一教学模式,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
3.联系学生实际,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
一是联系中专学生文化素质较低的实际,从学生现有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组织教学,正确把握好授课的深度;二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现在的中专生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较低,据调查,某些学生初中时受过学校的处分。根据以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歧视、不讽刺,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挖苦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1.面对文化素质差但“见多识广”的学生,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够的。笔者在课堂上除了采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外,有时还采用视频、电视、网络等多种教学方式。如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通过观看既真实又生动的案例,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此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和喜欢思想政治课。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特别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并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师生平等参与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事先提出讨论题,让学生有所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找到讨论的契机,引导交流讨论步步深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双边活动的作用。
当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很理想,课堂教学常常是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必须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其育人的教育功能。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中,笔者就做好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与同仁共勉。
1 提高认识,?_立政治课的地位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认清和摆正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首先,学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全方位多角度支持思想政治课教学。其次,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教育,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弘扬一切有利于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要培养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和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做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成为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典范。因此,我们必须大胆进行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主体。
2 深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给人们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死背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深研课程教材,从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认真备好课。因为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和备学生。备教材就是要把教材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编写意图、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点找出来。备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学会主动学习知识。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有直接联系,就自然会感受到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的,就会增强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也就随之得到提高。
3 尊重学生,引导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唱独角戏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质疑、自主探究和联系实践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达到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目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革新过去传统的、陈旧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到让学生锻炼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完成教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教育教学目标。
4 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
面对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差,但“见多识广”的中职学生,“光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要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除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外,还应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视频、电视、网络等多种教学方式助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尤其是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给广大的教师提供了诸多便利,既减轻了板书的负担,又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和谐,创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样而便捷,在信息化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不良的信息也正侵蚀和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因此,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任重道远。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思想政治课显得十分的枯燥无味,让当今浮躁的青少年难以沉下心来,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使学生对其“感冒”。思想政治课需要如何教、如何真正打动学生们的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素质
社会的发展,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拓宽了中学生的视野,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书本的范围,也促使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种种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讲理论、背理论、考理论,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本应该可以上得生动有趣的课变得枯燥无味,令学生生厌。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对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正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目标。
虽然说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书本的范围,视野更加开阔,但他们年龄尚小,思想还不成熟,既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又没有一定的社会体验;既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又不懂中国的国情,课本知识不能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课本理论生活化,多与学生沟通,允许他们对课本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了解他们的想法,从教材入手,多举例子,联系实际,对社会在转型时期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比较,化解他们的认知冲突,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素质。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教师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而高谈阔论。虽然教材在讲述基本理论时,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剖析,但是学生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会碰到许多矛盾,诸如代沟问题、好心恶报问题、不正之风问题等,当他们陷于苦恼之中而不得其解时,企盼能从思想政冶课的教学中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另外,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在社会上都会引起民众的议论,观点不尽相同,学生的所见所闻会带来种种疑虑,也企盼教师能够解惑。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针对学生的疑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
例如:讲授高一思想政治课第一课中的“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这一内容时,当讲到“在竞争中淘汰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有利的”这一问题时,我认为如果单纯只是分析为什么有利,是达不到学生的认知需求的,在竞争中淘汰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导致了一批工人下岗,这些下岗的工人可能就是学生的家长、亲戚,如何解开学生认识中的疑惑,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的关键一环。因此,对于这一个问题,我不急于讲出我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而是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针对学生的问题,我多加引导:“下岗工人虽然失业了,但社会并非对他们置之不理,而是从各个方面、多渠道对职工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再就业。你们看到的只是职工的下岗,却没有认识到企业亏损,这样的企业不淘汰,将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包袱,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举例子,共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有好的教学方法去教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对所讲的内容认真思考、分析。所以,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近年来,广大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创立了许多被证明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认真消化、吸收。例如,幽默教学法,我认为就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方法。近几年,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新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诸如:讨论式教学法,“学导式”电化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应用,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对于别人创立的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不可盲目地照抄照搬,还必须从本校的教学条件、学生实际出发。
如何更好地去教育培养下一代,需要我们老师、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体验生活,学习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做的事情。[Y]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原则
现代案例教学法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特别是在西方的中学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理论及实际操作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可以很好地借鉴到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良好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实际精选案例,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坚实有力的铺垫。下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选用需要遵循的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坚持以服务课堂知识为主,启发性和导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用必须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情班情,来进行科学选用。这就要求我们要选择那些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关联度高和符合学生社会认知、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案例,来为学生预留出知识构建和思考的空间,体现出课堂教法的启发性与导学性特点。
在课堂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抛出都要求能快速地构建案例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构建、情境认知、情境反馈最后达到情境共鸣,让学生在课堂中因思想触动而启发,因认知升华而导学。所以,案例选取的视角和问题导入越能诱人深思,就越能给学生留下宽阔的思维空间,就越能让学生产生情境共鸣,教学效果就越好。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教学中选用的案例由于不够科学谨慎,案例要么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要么仅限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甚至有的连解释和补充说明的功能都不曾具备,只是对所宣讲理论的简单的、毫无意义的生活化复述,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益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它的内涵在于启发和导学,所以我们要在立足于课程知识,通过具体、翔实、典型、生动的案例材料的呈现,使学生快速进入某种问题的特定情境之中,与情境共鸣。通过有层次、有梯度、有张力、重认知感知的问题设置,启发学生,导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案例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升华学科知识。
二、坚持实事求是为主,客观性和趣味性结合的原则
案例选用可以在电视新闻、报纸期刊、网络媒体、学生生活中遴选能够反映当前社会主流思想,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客观、真实、趣味的案例。因为这样的案例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有话说,说出的话有深度,才能更真切地结合理论知识深化理解。教师切忌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捏造一些事件或呈现网络中一些没有依据的事件作为案例素材,或者选用庸俗、反面、血腥、极端、腐朽的案例素材,因为这样的素材虽然能在一定意义上吸引学生的眼球,但会误导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状况的真实看法,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所以选用的案例要具有理论指导性、实际操作性、客观真实性和趣味性,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课堂案例的选用也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管新课标思想政治教材在编写上力求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融合,但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概念还是显得抽象,特别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讲解更需要用一些具体、思辨、趣味的案例来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因此,在案例的选取上在坚持客观性的前提下,突出趣味性就显得更为必要。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实践中选用的案例呈现方式也要灵活多样,如文字的、数据的、图表的、影像的等等,特别是影像资料兼具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可以选用电影电视片段、纪录片、采访、动画等多种呈现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和参与,其趣味性更加突出。
三、坚持以传递正能量为主,时代性和方向性结合的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的选用要紧跟时政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彰显时代精神,紧跟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释放、传递社会正能量。案例应彰显时代的主题,体现时代的新鲜内容,贴近当代高中生的思想和认识重塑实际。比如,党的“十”提出的反腐、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生态文明、政治体制改革、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执政党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光盘行动、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等富有时代气息、彰显时展主题的素材,不光能加深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还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使其更加关注社会,培养他们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还能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学生鲜活地理解课本知识。对政治课而言,这些鲜活的、时效性突出的案例更加真实,且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的选用是一项讲原则、讲技巧、讲艺术的系统工作,它需要教师在案例选用时,将启发性与导学性、客观性与趣味性、时代性和方向性这几个原则联系起来,系统运用,科学遴选,巧妙呈现在课堂环节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才能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情趣。“感人心者,近乎于情”,案例教学通过创设一个开放交互的教学平台,让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彰显思想政治课的育人魅力,传递、释放思想政治课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李祥得.案例教学法在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2]蒋彩虹.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案例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2(11).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理论灌输感到厌烦,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存在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方法古板,忽视学生情感因素,导致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失去兴趣。如此恶性循环,不但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提高,而且阻碍了思想政治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因此,注重情绪、情感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问题。
一 情绪、情感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奠基人詹姆斯最早对情绪进行了心理学研究,他和兰格提出了著名的詹姆斯―兰格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而本文所谈的情绪、情感是当前比较认可的一种看法: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对个体的认知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 情绪、情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目的。因此,注重情绪、情感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目前教育界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心理学家赵国祥在《心理学》一书中将情绪、情感的功能归结为以下五点:适应和动力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组织功能和感染功能。这充分论证了情绪、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教学活动是由培养认知能力和树立情感态度价值观两部分组成。这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传统情感教育理论的开拓和深化。因此,面对当下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的厌烦情绪,教师将情绪、情感规律的运用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绪和情感的教学功能,对引导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发挥情绪、情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1.对学生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又是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为基础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情绪、情感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为所学知识感到喜悦与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反之,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情绪,采取“灌输、填鸭”式教学,会给教学过程带来消极的影响。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学习主体意识。首先,良好的情绪、情感可以激活学生的认知潜力,增强记忆。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不同效果取决于激活水平的高低。过低的激活水平难以激发个体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认知潜力不能完全释放;过高的激活水平,则可能抑制个体认知过程,阻塞思路。为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考虑学生的情绪智力,探寻其规律,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次,情绪、情感能为学习行为提供内在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论证了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的效应。这一效应的表现之一就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期望,并给予鼓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学生为达到教师的期望,维持这种情绪与情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2.对教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作用
第一,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兼具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一方面,教师带着良好的情绪投入教学过程中,信任、鼓励、爱护自己的学生,展现了自己的人格魅力,以便有效完成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良好的情绪、情感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被教师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吸引,爱上这个老师,爱上这门课,从而主动投入政治课学习过程。
第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活动是以师生关系为前提,并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可以运用情绪与情感的亲切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内化功能融洽师生关系,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趋向于模仿他所喜爱的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绪,以及对思想政治课的热爱与理论赞同,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信念,认真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 素质教育 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119-02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任。因此,积极研究探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课中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初中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初中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评价观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实现。教师的一切教育改革行动取决于他对教育改革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教师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首先都要找到教育理念的支持。
2.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政治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3.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人本论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论”,即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都毫无例外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状态必须彻底改变,用以“学生为中心”来代替以“教师为中心”,实现由“师本”向“生本”转变。“以学生为本”是我国教育人本论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教师要及时慷慨地给与每个学生以积极的评价,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
4.要实现政治课教学与课程的有机统一
教师要理顺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实现政治课教学与课程的有机统一。追求新的课程价值,构建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合理框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追求的价值。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知识和品德形成的过程,强调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思想的体验,改变过去只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把结论与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知识与智力、知识与思想觉悟的内在联系。
5.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在课堂。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是以讲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安排。从教学过程来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四环节;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板书,学生抄;从教学方法来看,以讲授法为主满堂灌。这种刻板的程序式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遭到扼杀。构建新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6.要积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
7.要建立政治课教学评价模式
对初中学生的评价要坚持全面性评价,即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出现片面性。教学评价的方法,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要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某方面素质的各个侧面,不要看到了这一面,而丢掉了另一面。素质教育评价还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为指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反对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相信学生都会变化发展,相信学生都有发展潜力。
四、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志英.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一、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弊端
1.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
许多政治教师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堂课讲得筋疲力尽、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沉沉、不知所云。
2.重课堂活化,轻双基落实。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据此,某些政治教师“与时俱进”,几乎每堂课都有合作与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双基的落实值得怀疑。
3.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实效。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然而部分教师不是致力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最优整合,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而是陶醉于优美的课件或画面中,尤其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教学形式更是花样百出,但由于忽视了教材与课堂讲授。所以教学实效性并不高。
4.习惯:“单枪匹马”,轻视团结协作。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普遍存在着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许多教师不习惯向他人学习,有的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后,甚至拒绝与同学科的教师交流、分享。这种做法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它必然会影响到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1.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主体与主导相结合。
在我国,“教师中心论”曾经长期占统治地位,西方的“学生中心论”也一度盛行过。这些教学模式确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简言之,就是片面化强调某一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其对立面的地位和作用,这都是违背辩证法的。我认为在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实践中,应该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1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人”,而不是“认识活动的机器”。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讨研究活动,这样既可以避免单调乏味的说教,也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自学、讨论等活动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搞“学生中心论”,也不是放任自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在认识和处理二者关系时,模糊教与学的界限、否定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同样是非常有害和错误的。
1.2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主线。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好比电影导演,学生好比教师的作品,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被深深打上教师思想的烙印。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提倡“教师中心论”,不是搞“一言堂”、越俎代庖、包办一切。
2.以教材为根据,以效果为目标,坚持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相结合。
美国内华达大学教育技术教授麦德克思在《交互l网络:教育的未来和问题》一文中曾指出:“教育者仅考虑如何把交互网络引进教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交互网络就像书本、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教学媒体一样,它本身不能产生任何教育作用。只有当教师真正把交互网络同教材、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毋庸置疑,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一改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作为教学形式的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服务于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切忌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造成教学形式与效果的分离。因此,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根据需要来定,不能“一风吹”、“一刀切”。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作出恰当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形式和效果的统一。
3.加强政治教师的知识积累,提高其临场应变能力,实现专业与能力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综合课。与社会生活和其它学科的关联度是非常高的,要想上好一堂政治课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想做到这一点,政治教师就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识准备和应对能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平时要加强生活与知识的积累,在备课和讲课时,务必注重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学生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尤其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对各种信息的认识和处理往往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临场应变能力。才能对学生做到有备无患,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问题、讲解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政治课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才能实现应有的教育功能和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政治教师在乎时不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的积累,甚至对本学科的基本框架、基本内容不熟悉,他就根本不可能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因而在教学工作中也就只好照本宣科、眉毛胡子一把抓,稀里糊涂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4.加强团结协作,摒弃孤军奋战,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
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既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社会综合课,它的特点也就使政治教师加强与同学科、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因为教师间的合作不仅可以使我们减轻彼此的负担,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和灵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拓宽我们的专业视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实现我们期望的目标。因此可以说,寻求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是一个理性而成熟的政治教师的必然选择。
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思品课的育人效果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感,紧扣教材知识,并贴近学生实际的实例,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学《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这样一则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如来佛准备论功行赏,可师徒四人都认为自己功劳大,如来佛很为难。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来为什么为难?二是如来如果奖赏不公平,师徒四人将会怎样?天宫又将会怎样?由于同学们对《西游记》中人物很感兴趣,发言十分踊跃,激情澎湃。通过课堂辩论,同学们明白了公平的定义,不公平带来的危害。知道了为实现社会公平应该履行我们的职责,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增强公平意识,做一个负责人的好公民。
二、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吸引力,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一般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联系实际展开教学。如当前存在经商热、出国热和超前消费等现象。在教学中,要讲清讲透原理,也要敢于触及现象,善于用疏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使理论知识更具体、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提高说服力,就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用举例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弄通理论知识,增强思想品德课的信度。要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经验、实际感受的内容来举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内容的起真实感和亲切感,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说服力。
三、寓教育于情感之中
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的抽象地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加强德育教育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未能充分重视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我认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必须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具有一定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的特点,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多的采用了讨论课、辩论课、讲演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比如,在具体教学中,可结合现实中比较泛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点让学生进行辩论,最终引导他们形成符合时代进步的人生理想。还有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焦点访谈、道德与法制等节目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很好素材。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观看这些节目,让他们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他们的是非观念、道德判断力将得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也会逐渐提高。
五、创造条件,扩展教学阵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这一要求,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出发,思品教师们要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同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调查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无形中得到提升。促进正确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六、思品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
从调研的课堂综合情况看,随着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学思想政治课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但总的来说,效益还是不高。如在有的课堂在上完课后,根据其所讲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抽查,发现平均效益仅达30%左右,最高的不超过75%,低的只达5%甚至有的为零。比如对一位学生针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进行课堂抽测,结果是学生连“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能分清“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了。这说明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益仍是低劣的。归结原因如下: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教”的状况。
纵观农村中学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较深,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思想较为守旧,对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探索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导致思想政治课成了以升学为目的的“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课程,普遍应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条条,背条条”为特征的畸形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思想政治课严重脱离乡村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实际。二是教师培训指导与自学自研工作滞后。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教师培训成果也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运用与发挥,更不能内化和深化。由于地域限制,学校课改工作也缺乏上级业务部门及时有效的指导,教师自学自研条件也较差。农村学校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不多,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资料。教师自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三是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农村学校普遍感到实施新课程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转化率不高,起不到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的作用。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农村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的状况。
在学生学习方面,也存在一些原因,使农村学生政治学受影响。一是思想狭隘。农村学生往往对狭隘实用性方面考虑较多,在思想上轻视。他们觉得政治课与“语数英三科”相比实用性不强,因此对政治课就往往马虎应付,这种缺乏自觉的学习态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二是视野狭窄。近来,考试制度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考试形式由“3+2”变为“3+综合+1+1”,关于选修科目的要求也在不断下降,只需要一“B”和一“C”即可,必然导致学生重视程度下降。同时考试题型多了许多开放性题,且内容又大都贴近城市疏离农村。相对而言,农村学生视野较城镇学生狭窄得多,面对试题,只能答些从书上看到过的内容,至于那些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就只能是凭想象乱猜测了。这样,成绩自然受到了影响。
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对策结果
根据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得失,借鉴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教学观点,吸取了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立足山区县情的实际,现对2008年以来就课题组开展的提高农村课堂效益的实验研究作总结。
(一)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为以“情感教育”为中心。
中学生不爱学思想政治课,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学生的这种消极的心理定势和情绪状态,是这门课实效性差的重要心理原因。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教育,又是这个问题的主要教育原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思想品德及能力的发展过程。其中情感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决定着他们接受外界教育影响的程度,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德育影响内化为学生品德的关键。因此,变“知识传授”中心为“情感教育”中心,对于端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向,发挥其德育功能至关重要。
课题组依据情感教育的规律,利用情感的两极性、情境性和感染性等特点,创造了情境感染法、道德两难法、品德评价法、活动体验法等多种情感教育方法。为了扭转学生的消极心理定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教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复习提问或指导阅读为开端的导入新课方式,而是先用故事、诗歌、名人名言、演示、设问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以形成学生接受知识的良好心理气氛。
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准备《孝敬父母》一课时,教师开始总是找不准自己的情绪状态,尽管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但令人感到十分平淡。后来教师采取演员找感觉的方法,讲课时把自己摆进去,给学生讲父亲雨夜给自己送伞的故事,充分抒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激之情。教师的现身说法,引起了学生对父母之爱的回忆。他们纷纷说起自己所承受的父母之恩,有的激动得泣不成声。学生由衷地从心底呼出“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这节课获得了成功。
(二)变“智能型”教学模式为“知信行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以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同其他文化课没有明显区别,都采用为“传知”和“育能”设计的“智能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认知规律为基础,体现了文化课程的特点,对于文化课程的教学是有效的。但对于以德育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来说,这种模式却并非最佳和最有效,“应试教育”的影响又把智能型模式异化为应考型模式,从而更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教学规律。因此,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必须优化其教学模式。
课题组依据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规律,“知信行相互转化与和谐发展规律”的要求,并针对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构建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知信行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简称“知信行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为“入心、明理、解惑、力行”。“入心”,即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明理”,即教师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教材,掌握观点,明白道理;“解惑”,即教师引导学生激疑、质疑、辨析、解疑,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解除疑惑,坚定信念;“力行”,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努力践行所学理论和行为规范。这一模式把思想政治课的“传知”、“育能”、“立德”等各项任务的要求,有机地融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并较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明理”、“笃信”、“力行”等教育阶段的相互转化和顺序更替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等品德基本要素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为了使这一模式能够适于不同的知识类型和各种教学要求,课题组还设计了“入心、解惑、明理、力行”和“入心、明理、力行”等教学变式结构。
(三)变脱离中学生实际为紧密联系中学生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多年来力图解决的两个问题,但始终收效不大。其原因主要在于脱离了中学生的实际。例如,举例大多离农村中学的生活很远。由于农村学生生活范围较窄,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些材料。再如,榜样性材料大多为古人、名人和成人,青少年典型很少。这些榜样的生活环境和农村中学生相去甚远,其行为示范性不强,学生有“可望不可及”之感。显然,脱离了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效果必然大大受到影响。
课题组全面调查了农村初中学生的情况,掌握了农村初中生认知、思维、情感、兴趣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到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的关键,在于抓住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这两个问题的最佳结合点。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能够引导学生发展的教学必定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致。“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经教师指导达到最近发展的可能性水平。思想政治课教学“最近发展区”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在实验中,课题组发现它的答案就在中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一般说来,教学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是理论同他们生活实际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学生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又是学生最渴望得到说明和解决的。它们既是学生关心的“热点”,又是他们“困惑”的难点。这些矛盾反映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同他们独立解决问题之间的水平差异,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所在。因此,把握了理论同学生生活实际的矛盾,就掌握了“最近发展区”,从而也就解决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动力问题。
在实践中,紧密联系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关键在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选择材料、引导思考和指导行为。例如,选择教学材料,要尽可能运用本乡本土的事例;树立榜样,要尽可能选择本地的或青少年的先进典型;引导思维,要尽可能从学生身边的各类矛盾中提出问题;指导行为,也要尽可能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他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等。
(四)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发现学习”。
农村初中的思想政治课大多采取“接受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把学习内容以定论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过程主要是对定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接受学习”又往往演变为使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学习”。“接受学习”方式主要适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以“接受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大多采取以课本为基本信息源的“阅读教学”方式,然而思想政治课和一般文化课不同,它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常识的过程,而且是探索社会和人生奥秘的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相结合,才可能促使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和谐发展。因此,课题组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应采取“接受学习”和“探究发现学习”相结合,并以“探究发现学习”为主的方式。
“探究发现学习”方式主要适于理论性较强,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知识内容,也适用于以情感教育、思维和行为训练为主的教学过程。这种方式主要采取利用各种现实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辩论的方法。例如,《孝敬父母》一课,为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和父母的矛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解决为看电视节目同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之类的问题。因此,“探究发现学习”方式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解惑”和清除情感障碍。正确的“探究发现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深入实际,充分了解事实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此,教师要加强学习指导,不可放任自流。
一、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现状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是系统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经历了六十多年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才逐渐从政治说教工具和德育的二律背反中走出来。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改和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来凸显其德育的本色。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地位是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但是,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和高考压力的影响,它的德育功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政治教师更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这势必影响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
二、新课改背景下凸显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对教师的要求
1.挖掘政治教材和德育的交汇点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弄清教材的认识价值,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其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凸显出来。这是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前提。
2.借助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润物无声的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主要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技巧和水平体现出来。在进行渗透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还要具备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来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3.把时政热点引入政治课堂,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以此加强德育
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已经开始对自身之外的其他事情有了关注的需求,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时政教学与政治学科教学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利用时事政治充实教学内容,落实德育是每一位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4.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
高中政治教材中广泛涉及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适当组织社会调查等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对于高中政治课德育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
1.情境教育模式
即结合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道德教育在情感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被学生内化。情境的选择既不能脱离教材和考纲的要求,也要照顾到国情、地情和学情。例如,高二《文化生活》中“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可向学生展示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以及国内年轻人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盲目热爱的材料。通过对这两则材料的讨论,学生基本上都能达成保护、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认识。
情境模式能够通过渲染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他们强烈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产生极大的积极倾向性,达到了寓教育于情感的效果。
2.活动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同以往教材单纯注重理论相比,与现实的联系更为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组织一些活动。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消费和支出情况,来更深刻和准确地去体会恩格尔系数,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体会到家长工作养家之不易,而懂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养老院和福利院,让学生去深刻了解国家财政对于社会保障的作用,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萌发出要珍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为弱势群体服务等友爱精神;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自豪感和自信心。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并不是一门枯燥单调的课程,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3.辩论模式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因而,在高中阶段的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等,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诸如:“在校生应不应该带手机”“人生幸福的标准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吗”“网络用语是汉字的繁荣还是滥用”等问题,在讨论、演讲和辩论中,学生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和对比,反省或者重新选择正确的道德观念,再加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接受正确观点的时候就自然水到渠成。
四、结语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人,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新课导入的方式,精心设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习的开始就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采用贴近生活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故事中接触新知识。也可以运用相关的歌曲进行新课的导入.这样既充满乐趣.又可以消除学生对学习的陌生感,还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此外,还可以用小品表演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幽默风趣的表演中感受知识。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激发了他们对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来自于生活,是对实际生活的抽象概括。“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一条最重要的教学原则。既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也关系到本门课程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考试内容.都要联系大量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时事热点进行分析和讨论。但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课,空有抽象与枯燥的理论,因此失去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看似枯燥无味的政治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把政治课的趣味性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重新认识政治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摆脱习惯的束缚,重塑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尝试: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点,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觉思想政治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自己的身边。另一方面,联系国内外时政热点。青少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特别强,对知识的需求量比较大。相对闭塞的学校生活,难以满足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需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原本沉闷的思想政治课堂变得活跃,让学生在生活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使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真正活起来。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形象是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如果尊重老师,也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这门课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有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能以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在知识方面,要不断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产生对教师的尊敬之情,就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倾听者,重视学生课堂发言,认真听取学生想法和见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同时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任。这样,教师就不仅仅是一个长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就会从心理上接纳老师,就会喜欢这门课,从而萌发出一种学习的动力来。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鼓励和表扬。适度的鼓励和表扬时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肯定,可以消除学生自卑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