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技工院校 素质教育 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硕果。我国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这一重大举措,既符合各类学生全面的成长需要,也符合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性措施。技工院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既是技工院校学生自身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用工企业的普遍呼声。
1.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与普通中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功能,它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有技术的、合格的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的艰巨任务。因此,技工院校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具备相关专业、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操作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和从业素质较高的毕业生为主要任务;以“实用”为主旨,“够用”为导向和特征,灵活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习教学作为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培养职业道德;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技能以及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等。
2.技工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有人认为,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技工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没有必要的,是对全国素质教育的盲从。这是片面的观点。技工教育虽然不是终极教育,但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将走向社会,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他们的思想、知识、技能等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工作岗位的需要。
2.1学生素质的现状要求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基数的下降、生源年龄结构趋小、农村生源比重增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一部分技工院校的学生出现了是非观念模糊、纪律观念较差、自信心较低、理想信念淡薄、合作观念缺失等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的出现,技工院校在学生入校之初就要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了解所学专业以及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有的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习惯,使他们毕业进入社会,较快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2.2就业市场的需求推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备,市场对人才的配置和优化,使技校毕业生的出路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再把专业技能放在首位,而是把职业道德素质、个人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因此,提高技校教育质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已是不得不为之之事了。
2.3竞争程度的加剧加速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原来计划体制下的办学模式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挑战,技工院校生存危机日益突出。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技工院校同其它各类学校的竞争力,其最基本的一条途径就是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改变以前那种“理论上不去,动手能力又跟不上”的局面。所以,在技工院校实行素质教育是技工院校学生生存和祖国强大的必然要求。
3.技工院校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重点从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需求、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技工院校素质教育广泛开展。
3.1针对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任务,调整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结构。
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教学结构与课程设置必须紧跟市场的需求,根据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造旧专业,增添新专业,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使学校的教育时时领先于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出技工院校素质教育在择业、就业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同时学校还应当主动与各企业进行接触,了解市场中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掌握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意见,着力建立校外实习或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实行产教结合,校企联合,提高学生从业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中、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依据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主线,完善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主线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操作技术和实用的专业技能。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当灵活多样,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技能操作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在相互竞争、探讨中提高,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体系中有意识的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如: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社会交往合作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充分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与综合素质,体现出技工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3.3根据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开设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特别是企业的需求的毕业生为目标。技工院校的学习压力小、课业任务轻、课余时间多;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设以弘扬正气、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熏染品格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第二课堂”。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可以是一堂美术讲座、一场篮球比赛、一部爱国主义电影、一次社团联谊活动等等。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人际交往、合作交流、组织协调等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加成就感、提升文化修养和品位。
3.4突出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教育质量
中职体育教育是中职整体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模式下中职体育教育工作将重点放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而针对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明显缺失的情况。从现状来看,中职体育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上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同时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也有待优化[1]。因此,从提高中职体育教育整体质量角度来看,本文对“如何在中职体育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1.中职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中职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中职学校教育体育更加健全,开展这项工作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人文素质来说,提高在多个方面,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以及团结协作等等。从现状来看,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以下特点:
1.1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有学者对我省多个中职学校进行了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将调查的侧重点放在“中职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方面,分为非常重要、重视、较重视、不重视四个等级,统计结果显示,非常重视所占比例为9%、重视所占比例为12%、较重视所占比例为24%、不重视所占比例为55%[2]。这些数据表明,现状下中职学校对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1.2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需加强
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在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上都比较完善,但相对于其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则偏少。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某中职学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在体育教育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不足5%,人文素质教育设置课程合理性有待加强。
1.3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有待更新
收集相关资料,发现部分重视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中职学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其教育方法还有待更新。一方面,教育方法单一化,延续传统理论教育或“灌输式”教育,难以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3]。另一方面,教师教育理念未及时更新,不能很好地借助多媒体资源、社会资源等展开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而使中职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不够优化。
2.在中职体育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探究
现状下中职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策略,使中职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加强。具体策略如下:
2.1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要想使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加强,首先便有必要提高中职学校对其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结合中职学校实际发展情况,中职学校有必要及时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并投入合理的资金,用在人文素质教育设施设备建设及教育技术引进方面。并且,中职学校领导层需要在提高自身意识的基础上,使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得到有效提高。此外,有必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例如:在学校内部宣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以及“加强心理素质”等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学校内部师生的人文素质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风气。
2.2优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为了使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得到有效优化,有必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一方面,在体育教学课程大纲中适当地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增设与人文素质教育有关的课程。另一方面,注重课程教学的评价,开展任务素质教育考评活动,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表现偏差的学生给予鼓励。此外,有必要注重“人文奥运”课程的实施,将体育人文素质教育与奥运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奥运会的图像、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奥运视频,激发自身的学习欲。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奥运典型视频案例,教会学生一些奥运精神[4]。这样,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2.3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
要想使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提高,还有必要对人文素质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在上述已经提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此外还包括了竞赛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及体育课外实践教学法等。不妨以竞赛教学法为例,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奋斗的人文素质精神,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比赛活动,将班级学生分成两队,通过激烈的篮球比赛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课外体育实践活动,比如公益跑步,参与公益体育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个人体质,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等,这一过程无疑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精神。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中职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提高中职学校对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进一步对人文素质教育方法进行创新。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中职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将能够得到有效加强,进而为中职整体教育工作的优化及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庄政 单位:贵州省电子商务学校
参考文献:
[1]彭春梅.叶文平.成人教育体育专业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成人教育,2012,01:107-108.
[2]李淑青.谈高等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2,01:52-53.
素质教育是针对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宏观上来说当前对于教学评价的过程仍然是以考试分数为主的,来自应试教育的阻碍仍是制约现代素质教育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所要探索的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来自应试教育压力,还有着非常多的影响因素。本文就从近几年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工作出发,探索素质教育真正实施到教学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一、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
当前很多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足是制约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学科相对其他的学科来说有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历史都是确实发生过的事件,如果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不到位,就会将历史的教育变成了历史史实的教育过程,这样的话学生在历史学科中也就仅仅学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没有获得能力的提高,这种教育的思想和过程是制约当前历史学科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制约因素。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的理解历史的教育意义,历史的教育应该是贴近生活的,从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发展成因、过程和规律,只有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重视历史在素质教育中的教育意义,从课堂改革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历史学科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方法。
二、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当前中国教育中教学评价的制约,对于历史教学的评价仍然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方式,因此尽管我国已经实行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很多教师仍然选择采用沿用多年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会“冒险”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根本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过程,特别是现在很多的历史教学课堂上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讲一节课,学生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笔记以及习题的联系来完成历史学习。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当前应试教育和教学评价机制的必然结果,它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有着极大的阻碍,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主动探索和思考方面引导作用的缺失是制约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改对于历史教学的需求,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并且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过鉴于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试题的解读能力,也可以尝试从解题的过程提高学生主观思考能力,进而促进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历史教材的认识
在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下,各个学科都开始了新教材的改编工作。但是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对于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下的历史教材的制定和编写过程让很多历史教学难以理解和掌握,这种对于新教材理解的不到位,对于以教材为中心所开展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于教材的理解不到位,使得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过程无法很好的把握。历史课程是一门传统课程,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教材,历史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的关系,吃透教材,同时不过分的依赖教材,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辅以教材的帮助开展并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的安排纵向扩展教材内容,突破教材限制提高教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全面性。
四、历史教师的素质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当前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历史教师的水平也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当前历史教师素质制约素质教育的开展主要表现在:科研意识、知识结构、创新思维三个方面。首先历史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追求和探索,这也是历史教师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科研意识尤为珍贵,这种积极的探索和专研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提高对历史探索过程。其次完善的知识结构,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框架能够给教师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点,从而安排具体的教学过程。最后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体的表现就是新型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创新也是当前历史教师素质中最为匮乏的部分,很多教师固守成规,封锁了自己对于历史教学和知识的认识,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
作者:邹福利
关键词:美国;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由美国波尔于1974年提出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信息素质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从狭义上看,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广义上看,信息素质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它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内容。
信息素质可以分为:(一)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软件等;(二)资源素质,掌握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三)社会结构素质,了解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四)研究素质,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五)传媒信息素质,运用文本或多媒体报告研究结果。
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素质。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必须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精确地创造使用信息。
二、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第一,制定信息素质教育标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标准的制定是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①应具备明确信息需要的内容及范围的能力。主要包括:形成信息需要,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获取信息产生的效益,对所需信息内容及范围进行评价的能力;②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改进检索策略,获取、记录、管理信息与信息源;③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及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主要包括: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评估信息及信息源形成的标准,复合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确定信息的附加值和新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通过交流,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修订初始的查询;④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主要包括: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修订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⑤掌握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
第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加州州立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基础课,主要学习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查找和评价。学生通过上课、实习及专题研究、课外阅读等方式,掌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技能。1996年美国又确定了“信息素质教育在普通教育计划中的作用框架”。佛罗里达大学由教学研究所共同设计了七个系列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其中四个系列的课程是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另外三个系列是对高年级大学生开设的,并且将七个系列的课程制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上网具体操作。
第三,重视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大学信息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深入研究,在全美大学得以实施,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美国大学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也越发凸现出来。从1994年开始,普渡大学就实施了信息素质教育计划,由教师讲授有关信息技术和信息利用课程,并开发网络课件。他们把信息素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初级班,主要是对新生进行入门教育,以学生通过互动式的课件自学为主;第二个层次是中级班,在初级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高级班,培养学生把信息技能应用到专门学科中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获益终身的信息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素质教学活动中收到良好效果。
第四,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主要由大学图书馆来讲授完成。美国大学图书馆把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视为新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重任,对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近20年来,高校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有着长足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环境,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受过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教育的业务能力强、信息素质高的队伍,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称职的教师。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由图书馆和教学艺术研究所联合起来,对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包括通过讲座、讨论、实习、个别咨询等方式,培养他们掌握信息的获取、评价、分析和利用技能。
第五,制定教育评估大纲。1990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信息素质教育结果评估大纲》,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进行评估。加州大学在信息素质教育领域中,先行了一步,较早地把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定为公共基础课,为各类公共基础课的信息素质教育制定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等。在基础技能课程中,主要讲授方法和技能。在数理、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中,主要讲授相关学科的主要信息源及利用技能,培训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源及信息工具来开展研究工作和科研活动。他们认为,信息素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并分入学时期、就读中期和毕业时期对学生信息素质水平的测试评估。1994~1995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对全美3,200多所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1995年美国对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份信息问题解决技能课程基本培养计划,该计划的基本组成是确定信息的需求、评估与理解信息、阐释信息、传播信息、评估产品与程序。这些计划和评估测评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保证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对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启示
第一,提高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美国信息人才大国地位,得益于发达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基础和桥梁。因此,要从培育人才的战略高度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主题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重点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出素质教育,使他们具有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目标。明确学习者教育目标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动力,因此必须确定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较好的信息道德,特别是加强对大学生信息搜索、鉴别、判断、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体目标:一是敏感主动的信息意识;二是运用信息工具和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三是信息组织和利用能力;四是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五是具有终身学习和信息创新能力。
第三,完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信息素质内涵进行课程设计。在信息知识教育方面可设置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基础知识等;在信息能力教育方面可设置信息的采集、鉴别、评价,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管理与决策,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与科研设计,信息语言有关知识;在信息意识方面可设置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方式、信息的更新、信息的价值、人类社会与信息化;在信息道德方面可设置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传播法规与知识产权、信息的合理利用,为提高信息素质教育质量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第四,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学术环境优良、信息人才众多、信息技术先进的优势。因此,美国高校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图书馆员担当重要的角色。借鉴美国经验,在信息素质教育中要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把图书馆建设成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确保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建军.信息素质评价表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2.
【关键词】素质教育 历史阅读 历史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应用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早期阅读家长指导策略的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41-02
一、前言
历史阅读是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历史理解的重要课程,开设历史阅读课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对教学方式的探索和改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素质教育对历史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更加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分析素质教育中的历史阅读基本含义及特征,并且结合素质教育理论提出改善教学的方法,从而能够指导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历史阅读的教育现状分析
历史阅读教育与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历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历史阅读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
历史阅读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主要体现在阅读课程在部分学校未引起重视,学生课程中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历史阅读教育内容,这就导致阅读课程不能顺利执行。同时,相对于其他课程素质教育开展,历史阅读课程开展经验较少,并且在部分地区缺乏师资和教育资源支持,这就导致历史阅读课程成为可有可无的内容,并且存在教师将历史阅读作为课外作业,从而违背开设阅读课程的初衷。
2.历史阅读课程在历史素质教育体系中地位不明确
历史阅读课程和历史学科课程中尚未建立明确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合理的搭配历史阅读课程和学科课程,也就是没有合理建立历史教学体系,尤其是缺乏对历史阅读课程的设置方面。其中,在阅读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和研究者认为可以在学科课程中增设阅读内容,就可以达到历史阅读课程的内容,还有部分教师和研究者提出让学生自我探索,脱离学科课程进行历史阅读,这就导致历史阅读课程缺乏明确的教学体系,成为限制阅读课程发展的障碍。
3.历史阅读课程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历史阅读课程开展的时间较短,教师和研究者缺乏教学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阅读课程教学方法尚处于探索过程中,这就导致部分教师不能合理把控历史课程阅读节奏,严重限制了历史教学方法的发展。同r,学校在历史阅读课程管理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措施,也就不能为阅读课程发展提供支持。
三、素质教育中的历史阅读阐释分析
1.素质教育中的历史阅读阐释
素质教育中的历史课程是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及阅读能力发展要求设置的内容,在基本教学过程中,教科书也提出了关于阅读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要接受阅读课老师的指点,以便更好地学习。可以看出,阅读课程的设置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分析以及自我阅读等能力,教师在阅读课程中主要职责就是辅导学生,学生在阅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2.素质教育中的历史阅读课程设置意义
素质教育中的历史课程对于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学习能力都很关键,另外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开展历史阅读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其意义体现在:第一,历史阅读教学是学生形成历史认知观的重要窗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的思考历史问题,并且在思维中建立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体系;第二,历史阅读课程突破了传统以语文阅读为主的教学体系,为我国教学提供新的突破口,让学生借助历史课程机会掌握阅读技巧,成为具备历史人文分析能力的个体,并且根据个人历史认知观进行分析相关问题。
四、素质教育中历史阅读的应用分析
在历史阅读课程教育中,需要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并且按照历史阅读课程教育的基本要求,提供完善的历史阅读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
1.精选阅读内容,精炼阅读材料
在历史阅读课程中,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合理的搭配阅读教材,能够精炼阅读材料;第二,实用性是阅读教材的一大特点,阅读教材的难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同时要着重讲解教材中问题比较多、没有说透的内容,为学生明确阅读对象提供帮助,合理地开列适合各个时期历史教学需求;第三,阅读教材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在教学材料中涵盖其他内容特征,从而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2.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历史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能力。历史阅读教学需要积极引用先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其中,一方面要加强历史阅读课程方法研究,学校应为专业历史阅读课程教师提供学习机会,能够引进新的教学思想,提升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借助互联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在互联网收集各种教学案例,总结教学经验,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受课程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J]. 中国高等教育. 2004(05)
[2]张念利.论吕思勉通史撰述中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S1)
作者简介: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策略
【Abstract】Nowadays, quality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being attached importance to. It is important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in tertiary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uthor briefly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xpected effects in carrying out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in technical colleges so as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ways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一、引言
长期以来,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生在经过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后,在大学阶段也应不断地接受素质教育的熏陶,让素质教育的成果惠及终身,为自身今后的工作、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高校教育中,高职教育是其一个特殊的方面。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在学习成绩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稍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各项能力相对滞后。所以,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在应对学生倾注更多关注的高职教育中,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高职教学和其相关方面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可以在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智力、情感支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工作、学习和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当中开展,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高职学生除了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外,也需要继续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所以,在高职教学中公共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基础公共课中,大学英语作为学生受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各项语言技能以外,也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阵地,为学生掌握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提升自身各项素质注入新的活力。在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已期达到的目的
我国的素质教育开展到今天,已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学生整体的基本素质已有了较大提高。先进教育工作者们和专家们在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施方面也是硕果颇丰。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以此为目标可以作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为课程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开展指明方向。
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以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为指导,在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技能同时,用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来熏陶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中英双语不同思维方式,在任务训练中锻炼其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建立学习动机和提升学习动力,锻炼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策略来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下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素质教育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1.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应惠及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是教师应尽的职责。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实施阶段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和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主体,从而使全体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和人文素养等方面有总体的提升。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具体到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关注的对象,在课堂任务训练中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欣赏优秀英美文化与训练基本语言技能相结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决定了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需要面对掌握不同知识量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的形形的学生。高职学生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在大学英语授课当中,既要面对程度稍好的学生、又要面对程度稍差的学生时,就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在完成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内容基础上,让程度稍好的学生在高中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提高基本语言技能,又要让程度稍差的学生弥补原有知识的不足和促使他们努力赶超。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该门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在知识文化素养上有了同步的提高。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发展同时也就是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2.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内容和紧贴教材内容的范围内完成,而且要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的环节向课外延伸,课内外资源共用,充分挖掘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争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素质教育当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精心编排授课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资源,将教材中包含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相关文化背景介绍和人文素养精神传递给学生。除此之外,教材当中基于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和交际型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任务训练也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如角色扮演(role-taking)、陈述展示(presentation)、分组讨论(group work)、配对讨论(pair work)等。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散思维,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也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用更多的形式和内容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将课堂教学中无法涉及的内容向课堂外延伸。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同时,可以以课外任务布置(extra-curricular assignments)和课外活动(after-class activities)的形式来继续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教育。教师可以采取组织课外英语角、英文诗朗诵、英语辩论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学习以外,课下也能接触和感受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熏陶和培养,从而增长知识、见闻和能力。
3.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在高职大学英语课程素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应扮演各自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清楚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知识单向传输,缺乏互动和活力,课堂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控制,学生处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支配、学生被动的局面,只有建立起师生平等的关系才能让教学和素质教育取得成效。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指导者、组织者。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锻炼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问、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注重知识结构更新和观念创新,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精心安排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单纯灌输式的填鸭教学是起不到素质教育的效果的。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善于思辨的精神,学生在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今后的继续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同时,要让学生也应该清楚地明白,自己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教师教学的旁观者。学生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动者和主体,自己要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确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动力,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4.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与自主学习(work alone)相结合。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自学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是两种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能力,学生在获得两种能力的同时即是将能力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来看,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显得落后,课堂教学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所以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改变这种局面,帮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在高职大学英语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观念,采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授人以渔,将各种英语学习方法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学生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根据教师的具体要求,预习和复习教材内容,课堂上完成练习题,课后查阅参考书和利用多媒体手段查阅资料,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能力,以教材为主线,在课堂上利用配对讨论、分组讨论、编排情境对话、表演展示和课堂外分组任务布置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训练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5.平时测评与期末测评相结合。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还应将教学评价纳入其中。教学评价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的主要手段,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也要贯穿素质教育的内容,用多元化评价手段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阶段和期末对学生采取平时测评和期末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教学阶段用来进行平时测评,包括课后作业考查、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分组讨论展示、听写单词和背诵及期中小测验等。期末测评采用笔试和口试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检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多元评价有利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进行全方位考查,也有利于学生经常性的查缺补漏,认清不足和提高巩固。
五、结语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其基础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充分掌握学生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前提下,高职英语教师要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开展的各方面积极贯彻素质教育,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加强他们的中英双语文化底蕴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工作和学习提供继续教育的能力储备,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佑清,张琼.提升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J].教育研究,2007(1):20-23.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相对完善的整体素质的教育。是全面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及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素质教育在引导我国教育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期望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素质教育的目的方向是要创造这样的一种境界,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乐教;学生学习的压力主要是学习内部的压力,而不是分数的压力,升学的压力;教师教学的压力,主要是学生挑战的压力,而不是集体总分的压力和升学的指标的压力。
中学图书馆(室)是学校教育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要的保障条件之一,今天面临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挑战,中学图书馆(室)应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应用的作用。
二、中学图书馆(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图书馆(室)是学校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人生观教育的基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要的保障条件之一。
图书馆(室)蕴藏着大量思想性强,品味高的书籍,像《红岩》《铁道游击队》等催人奋起的好书往往会激励人的一生。因此,图书馆(室)在开展读者服务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教育的活动,有意识地通过专题索引,新书预告,座谈会等形式向读者系统地推荐思想性强,品味高的书籍。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图书馆(室)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书刊文章的推荐,与学生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对国家经济改革、企业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就业难等现象进行理性的认识,能够辩明真理、认清方向。
图书馆(室)是学生拓展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面向素质教育,中学教学方法将有较大改革,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和以大众教育为本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因为这样,就要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的教育产生新的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形成疑点,大多需要在图书馆(室)里查阅文献资料才能解决。在这种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知识面得到扩充。中学生兴趣广泛,图书馆(室)图书门类繁多,大量的音乐、美术、摄影、体育等书籍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势必发挥较大的作用。图书馆(室)是中学生获取有关信息资源的课堂,中学图书馆(室)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通过向中学生开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信息检索的一般理论知识,掌握检索工具及使用方法。通过信息教育的实施,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通过查阅文献实现从未知到已知,有效培养其信息意识,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终身受益。同时,学校应顺应潮流,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管理,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在中学素质教育中,图书馆(室)教育方式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的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因此,中学图书馆(室)是中学实素质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图书室在素质教育服务中可采取的一些具体方法
图书馆(室)为素质教育服务应主要放在利用自己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图书馆(室)在馆藏文献上,改变原来有的图书中各学科教参资料占有极高比例的模式,在减少复本扩大入藏品的同时,设置适应新的教育模式的馆藏模式。
为适应学校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好新书的订购、借阅工作,我校每年都有很多图书进入书库流通。当一些非热门的图书进库入架后,没人引导学生阅读,被学生认知机会少,借阅率也低,加上很多借书有随意性,盲目性,这类图书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就更少,因此可以开展新书架、推荐图书架服务。让一年内、一学期内入藏的大部分图书在新书架上与读者见面,这样会较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藏书的了解阅读,对学生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很有好处。新书架在图书馆(室)开放更利于提供新书更多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具体操作者对新书架中的图书要按大类进行粗排架,對于热门新书,采取缩短分借期的办法加快图书流通,最大限度没满足学生的需要。
最大限度发挥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我校是藏阅合一的图书馆(室)、以各学科教辅、文艺类、工具类藏书为主,其中,阅览室读者的利用率较高。近几年,配合教改,我改变了传统从A-ZDE的排架顺序,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将学习期刊贴近学生,向学生优先推荐学习类书刊,提高了期刊的有效利用率。
配合语文组教师开展学生读书有奖征文,书评有奖征文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密切读者与图书馆(室)的联系。根据实际,从学生中聘请一定数量的图书员代表,在不影响学生上课的情况下与学生一同进行图书、报刊订购,与学生会联系,组织开展推荐购书、集体借阅等活动。该项工
论文摘 要:当前,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应不断实践和探究,深化信息素质教育,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信息素质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如何深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也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质定义为:信息素质就是人们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也是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有关信息素质的定义。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信息意识指一种把信息作为资源的自觉性;信息能力指能够获取、利用、评价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核心;信息道德主要指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合理、规范使用他人的成果,遵守学术共同道德准则与规范等。在信息时代,高校需要积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1.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资源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快速发展。在此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能够利用信息顺利开展学习研究活动的有力保证,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2.信息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优化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战略主题。作为学术型服务机构,高校图书馆必须紧跟教育发展方向,深入开发利用图书馆的情报职能、教育职能,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3.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举措。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服务手段、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才保障。积极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他们获取、利用知识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延伸之一,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举措。
二、深化素质教育内容及方式的措施
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效务实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加强信息道德修养。以许昌学院图书馆为例,目前主要是以开设文献检索课为主,结合入馆教育、培训讲座、在线素质教育平台和读书月活动等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1.改进新生入馆教育。新生入馆教育是信息素质的启蒙教育。此项活动的开展,使新生能够了解图书馆、初步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许昌学院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面对面授课。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教师短缺,实效不强,易流于形式。于是,图书馆改进措施,在讲课之外,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新生信息素质教育。首先是把信息素质教育纳入新生教育的整体计划中,使入馆教育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其次是建立网页版新生导航,内容包括读者指南、借阅指南、各类资源使用指南、规章制度及新生入馆教育培训课件等。新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接受图书馆初步信息素质教育。再次是组织新生参观、学习,引导他们利用图书馆。新生入校后,图书馆会向他们发放《图书馆读者手册》。此举有利于新生了解图书馆的作用,提高了新生的信息意识。
2.完善文献检索课内容与形式。文献检索课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质教育形式,也是许昌学院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学校文献检索课以选修课的方式,主要针对高年级大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大学生获取、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使用检索工具,增强自学与研究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首先,课程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切忌华而不实。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对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能力,培养他们检索、评价和利用各种信息源的能力。其次,重视对数字资源的利用。高校图书馆除实体资源外,各类数字资源成为重要信息来源,它们具有科学性、全面性、便捷性的特点。文献检索课要强化大学生利用数字资源的意识,增加网上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检索和利用内容。再次,探索合作教育模式。要在实践中探索以图书馆员和学科教师合作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将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增加教育的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能进行学科学习与研究,促使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深化。
3.持续开展专题培训、讲座。一是开展定期培训讲座。在每年的“读书月”活动期间,许昌学院图书馆都会邀请人文学科专家为学生举办人文系列专题讲座,邀请重点数据库公司专家举办数字资源、网络资源利用专题培训,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二是开展培训预约服务。许昌学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或研究的需求向图书馆预约特定主题的培训讲座,图书馆针对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数据库、大型系统的检索工具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充分发挥读者协会的作用,不定期开展读者培训活动。重点教授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检索工具的利用方法、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网络数据库的使用和评价等。
4.建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而产生的,它整合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它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完善教学形式,促进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提高。
5.以“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为响应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活动的号召,引导广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许昌学院图书馆近年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主要有人文系列学术报告会、数字资源专题培训、“读者之星”评选活动、征文比赛等。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广泛宣传,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反响。“读书月”活动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情报职能和教育职能,推动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对信息素质教育活动的科学管理
1.重视开展用户调查。开展用户调查是图书馆了解服务效果、改进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方式。主要形式有:网上调查,发放调查问卷,通过e-mail、电话和意见本收集意见和建议。
2.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是重视图书馆主页资源服务功能的宣传,要在主页显著位置进行各类资源、服务活动的宣传,吸引更多读者通过网络环境了解并参与图书馆信息服务与教育。其次是通过学科馆员加强与各院部的联系。许昌学院图书馆已初步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通过学科馆员与某一学科或专业的师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宣传、推送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大学生查找、利用信息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再次是打造立体宣传局面。图书馆要优化网络环境,重视校园、宿舍、休闲区域的整体网络化建设,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幕、广播等平面系统扩大服务信息传播范围。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的有效宣传将图书馆服务和资源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空间,使其便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信息。
3.加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高校图书馆员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执行者,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馆员队伍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服务水平的根本途径。高校图书馆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对馆员进行培训。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图书馆发展规划,合理引进其他专业人才,丰富馆员知识结构。二是组织开展多种知识培训活动。如加强馆员的图书情报知识、网络知识、现代检索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鼓励馆员不断更新知识。三是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参与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历程的简要回顾
1.酝酿、启动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从改变高等学校“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弊端出发,率先在他所领导的学校做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决定。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建设、学科之间的交叉建设等三个层次,在全校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得到了校内外的肯定与关注。
2.实验、推广时期。1998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在全国高校中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方针和具体要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试点高校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人点,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不少富有开拓性的成果。2002年10月至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了14个专家组,对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共53所学校进行了中期检查。11月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南开大学召开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领导及专家组组长会议,对基地中期检查工作进行了初步总结。会议认为,经过八年来创造性的工作,文化素质教育已深人人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学校的文化格调和品位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3.向纵深发展时期。从2003年至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进入了全面、深入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理论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文化素质教育本身的内涵、定位、开展途径,也涉及与其它教育内容的关系等等层面,对文化素质教育实践起到了总结和指导作用。许多高校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文化活动、考核评定等诸多方面,逐步探索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路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为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试点院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以课程建设为重心,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文化素质教育应当也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课堂教学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试点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给予了充分重视,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地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既基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又紧密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特点,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把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变革。
2.加强实践活动的支撑力度,形成文化素质教育的整体效应。举办讲座和阅读经典是许多试点院校普遍采取的教育方式,组织形式多样:或由学校纳入教学计划进行统一安排;或校方指导、学生自行组织;或由学校、院系和学生分别组织。讲座或追随文化热点见仁见智,或将大学精神与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贯通,或追寻古今文学艺术家的步履获得灵感和启迪,不一而足。许多高校还设立了学生应读书目:如:清华大学1997年开出了本科生试用书目80种,其中包含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四类。山东大学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山东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书目包括马列经典著作、哲学、史学、文艺学和自然科学五大类计160余种。基地院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文化古迹、著名大企业、经济开发区、自然保护区等建立校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使学生社会实践中提高文化素质。
3.建立完善考评体系,保障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质
量。基地院校均建立健全了文化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他们的共同做法是:首先,确定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教育框架,然后依据不同的内容特点规定各自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其次,实现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合性。第三,考核的方法不拘一格,做到了量化和绩效考核的结合。课程的考核口试与笔试结合;讲座则既有量化的累积要求,又有开放式的效果评价,如:写作感想、论文等。
4.从政策、制度上予以保障,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各试点院校大都成立了文化素质教育专门机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到考评体系的建立以至于经费的支持等方面,予以保障。形成目标一致、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的文化素质教育组织管理结构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情况呈现明显的不平衡。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已逾十年,而各高校在具体实施上却存在很大差异,无论开始的时间、进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均参差不齐。
2.课程和考评体系尚处于建设和摸索阶段。由于学界和各高校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各高校自身教育教学条件的不同,使得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开设呈现千姿百态甚至比较随意的状态,没有相对稳定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课程建设的规范化还面临许多困难。因此,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规范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共性体现在:在认识上,要明确文化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位置;在内容上,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都应涵盖;在培养目标方面,要使学生有较宽的视野和知识结构,为形成健全的人格素养打下基础。个性体现在:要因地制宜设置课程,要有适应学校要求和学校类型特点的科学规划。
3.文化素质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存在困难和问题。教育者首先应受教育,这是毋庸置疑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要想达到预期目的,教师的文化素质应先行提高。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包括著名高校的教师却存在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人文素养不能适应教学要求等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从计划经济的根源、重理轻文的教育观念偏差以及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分学科办学和行业办学造教育薄弱等方面分析教师文化素养不足的原因,可谓一语中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只有整个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提高上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的目标才会真正实现。
4.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相对滞后。高等职业院校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获得了蓬勃发展,数量和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大多数院校此项工作目前还处于零散、自在的状态,比如:一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或选修课已经开设,人文讲座、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开展,但涵盖面不够、形式欠丰富,而且还没有将其纳入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整体框架中去认识、规划和统筹管理,即:尚未形成整体、系统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研究亦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国民的文化素质高低关乎到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大学生作为民族和人类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建设者,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不可小觑。因此,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高瞻远瞩,也包含着对祖国未来的关怀和期待。十多年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成绩有目共睹,问题和困难也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调动起学校、教师、学生以至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信这项关乎国运、利在千秋的事业定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司,1998.2。
[2]《关于批准建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通知》,教高厅,1999.1。
[3]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再思考》,《光明日报》,2000.4。
[4]闫大伟:《文化素质与文化素质教育》,《光明日报》,2002.10。
[5]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中国教育学刊》,2001.5。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44-02
信息素质教育已经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则是对信息进行利用的主体。因此,只有通过对大学生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并将普及信息知识作为重点,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培养高能力的人才,并带动全社会提高信息利用能力。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所谓信息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大量的相关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解决问题的技能。它是人们识别、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等各个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意识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去发现和获取新的信息,从而来培养信息行为在活动中的自主独立性;信息能力教育,就是首先要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如信息论、检索知识及信息工具知识等;除此之外,还有培养信息的辨析能力;信息道德教育,就是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守相关规范,不断培养自主学习的技能和创新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意识;信息技术教育,就是信息理论、方法与技术技能教育,首先应该全面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相关检索设备的使用方法,对于所需要的信息源,能够做到既准确又迅速,可以很好地培养人们面对信息化社会的相关能力。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被认定于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教学任务;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目前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需要;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信息资源不断上升的需要;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三、民办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的教学宗旨大多数还是为一些相关单位培养具有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重视的还是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从而不免会导致一些民办高校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由此也就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完善良好的相关方面的教育条件。但是有一部分民办高校虽然也将信息检索的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专职教师,导致课程的安排不太合理,从而直接影响了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信息意识较低
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录取招生时,录取分数较低,导致生源并不是十分优秀,文化基础也较差,缺少自觉学习的态度与热情,对知识的渴望程度也较低,由此使得该类院校的学生的信息意识较低。因此,他们学习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课堂的讲授来提取专业知识,只有很少一小部分同学会去图书馆查找相关方面的资料;大多数的学生到图书馆也只是借阅一些小说、杂志来供自己娱乐和休闲,对专业方面的书籍利用率很低;屈指可数的学生会使用图书馆的网络资料,缺乏使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的认识。如果没有科学的认识观,很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前面我们讲的很多跟学生们进步有关的书籍都被冷落,而那些娱乐性质的书籍却成为了学生们最钟爱的内容。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改进,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三)落后的信息检索教学手段
大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信息检索能力,该类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高校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来提高。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检索课程大部分还是通过课堂进行教学,采用实践操作进行讲授的很少,学生对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无法产生激情和兴趣。由于陈旧的教学内容、不太合理的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导致了理论和实践之间发生严重的脱节。除此之外,由于班级人数容量较大,上机实践和课时严重不足以及机房电脑数量的限制,都导致了实践环节只是趋于形式,学生根本不能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同时也加剧了学生对信息检索这门课程的错误认识,从而限制了他们信息素质的提高。现在很多学校的检索工具并不先进,而且还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学校对检索工具的建设和完善并没有重视,而且检索工具的建设往往成为了高校建设的一个盲点。很多对于科研和学习没有深刻体会的人作为管理者,他们并不知道检索对于提高学习能力和科研参考的重要性。所以,建立科学、完善的检索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四)信息素质教育教学的方法缺乏主动性
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过于机械化,教师为学生制定的实习计划也是根据各专业的相关特点进行自拟产生的题目,要求学生对该题目查阅相关的内容,由此导致学生对检索的结果缺乏相应的感悟,学生无法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查找相关的信息和内容,没有欲望和主观能动性去获取信息,也就更谈不上对所检索到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了。有些工作人员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这种思维破坏了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他们只知道完成自己手底下的工作,而完全忽视认为跟自己无关的工作,所以工作积极主动性差很多,在工作任务面前,他们选择逃避或者是不作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五)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师水平的局限
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师虽然有着比较丰富的文献检索专业知识,但是由于不同专业的局限性,他们大多数都缺乏对理工类专业和对相关专业信息源的了解。此外,在图书馆工作的教师大部分都缺乏科研的经验,也就无法在学生分析和利用文献信息方面进行比较有效和实用的指导。因此,文献检索课的教师应当与专业课的教师进行紧密的配合,在各科的课程当中要逐步渗透文献检索和利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另外,文献检索课的教师还应当主动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增强自身在这方面的知识水平,逐步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适应当今的教育发展形势。
四、民办高校图书馆针对信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整改措施
(一)对民办高校图书馆进行现代化建设
民办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基地就是图书馆,全校师生应从图书馆感受到十分优越的信息环境。所以,我们就应该使得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趋于现代化,从而可以提供给信息素质教育强劲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对于比较古老的机器设备以及传统的印刷检索工具,都由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逐步被淘汰出信息环境的范畴。因此,如果想要给全校的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就必须要不断加大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力度。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设备和信息资源,他们都是良好的信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够有效的保障信息素质的培养。
(二)提高对馆员信息素质的培养
民办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达到的程度以及人才优势都是受到相关工作人员信息素质高低的影响。民办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和服务的职能要想得到充分有力的发挥,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全校师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设备的利用都会受到馆员素质、相关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的影响。所以,民办高校图书馆应当对员工的在职和继续教育加以重视和加强,并令每一位员工都能将终身学习的观念铭记于心。要想很好地适应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业务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只能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跟上时代进步发展的脚步。
(三)为信息素质教育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对信息素质教育的正确评估是促进其实施的最有利和有效的措施。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1)为学生信息素质的能力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信息素质特点,制定具体的标准和实施办法,将学习成绩与信息素质能力得到的评价互相结合起来。(2)为教师的信息素质能力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该类体系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来为其制定相应的教育规划和相应的评估标准及实施办法。调查发现,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为教师制定了不同的培训计划和培养目标,从而帮助教师提高信息素质方面的能力。就我国而言,民办高校的教师几乎都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信息资源检索方面的能力还是十分欠缺的。为此,在制定教师培养计划的时候,应该结合我国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其建立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改革评估组织,除此之外,若能将教师的岗位、绩效等与其自身的信息素质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信息检索课程的任课老师要不断的研究信息素质教育方法。图书馆也应该为任课老师提供学习、进修和交流的机会,组织老师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师资能力培训课程。同时,对于从事这方面教育的教师要督促其自觉进行研修,加强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并大力宣传信息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同时应鼓励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检索,并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自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觉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才能给学生树立模范带头作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相关的导向教育,从而使得教育效果得到充分的保障。另外,民办高校图书馆也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以通过对教师进行考试、评比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丹丹,马磊,陈艳梅.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2,(6):70-72.
[2]熊光明,徐忻,邓光荣.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浅论[J].图书馆界,2009,(2):7-9.
一、小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小学升初中对文化课的要求保持了小学文化课教育的课时,从而将音体美等活动课时进行了无形的缩减,从而未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时间上的保障。二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实质认识不够深入,导致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流于形式,未能从本质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教育行为。三是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从而造成了孩子的认知矛盾,关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老师和父母长辈给出的意见存在较大分歧,这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二、提高小学素质教学实施效果的对策
1.弱化小升初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素质教育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才是硬道理”的思想观念还是根植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心里,这对于切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设置了障碍。这一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升初中的压力,大家普遍认为升入一个升学率高的初中对于孩子的学业有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思想观念的驱使下,很多学生家长将孩子的教育重心落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受到教学任务和教学成果检查的制约,大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培养也将成绩作为重心,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生需要进行终身学习意识的渗透的关注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相关教育部门要将小学升初中过程中学生成绩的参考作用进行适度的弱化,从而能够降低家长对学生文化成绩的期望,进而有利于教师将小学教育的重心转移的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上面,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曰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孩子乐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2.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效果一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很大程度上与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直接关系。素质教育的践行者需要对素质教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教育的前瞻性。只有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指导,从而切实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只有对素质教育的本质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法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管理者有优秀的管理能力,才能够将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推广,对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检查,有效地矫正部分教师教学惰性导致的素质教育实行失效,进而能够将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执行下去。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素质教育的成果并非像文化课教育成果那么立竿见影,对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工作业绩没有实时显著的印证。素质教育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成效主要体现在初高中乃至大学阶段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情商,以及孩子的终身学习理念的建立和良好世界认知的形成。
因此,相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全面提升优化自身的育人理念和管理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需要教育界和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对于素质教育的教育成果评估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能够让大家对素质教育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加理性的评价。
此外,小学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也是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文化课知识的教授,还有对小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与幼儿园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进行衔接。因此,提高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职业能力水平是素质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对此,小学教师要自觉提高综合能力,学校也应加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
3.加强家校沟通交流,共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高度配合。在目前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出现5+2=0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5天在学校养成的习惯和学习的知识在2天的周末中消耗殆尽,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的重要影响。
因此,学校要肩负起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责任,可以通过开展家校交流会来加强对家长教育子女方法的教育,从而有利于加强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进行正向的引导。至少可以让家长学会如何让孩子在假期保持住孩子前5天养成的习惯和习得的知识。还可以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阶段性地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家校配合教育工作方法进行记录,从而保证在孩子的素质教育工作细节上,能够实现家长和学校的全力配合。
三、结语
Abstract:Thetestresultssuchastheindexsuchascollegestudents''''physicalshapeandphysicalfunction,the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wascarriedoutby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beforeandafter,werecomparedandanalyzedinthisthesis,usingliteraturedatamethod,questionnaireandinterviewswithexperts,experimentalmethod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Wefound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cansignificantlyperfectcollegestudents''''physicalform,improvebodyfitnessandcardio-pulmonaryfunction.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生;体质
Keywords: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collegestudents;physique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级、2009级200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086名,女生914名进行测试。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调查法通过对体育教师上课内容及学生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素质教育开展前后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情况。
1.2.3测量法检测指标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进行,测试指标分形态和机能2类。
1.2.4数据处理法应用计算机Excel及Spss10.0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情况和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教学内容的安排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40名体育教师教案及教学情况的调查了解到:推行素质教育前,每次课学生身体素质练习仅有5-10分钟,且内容简单,强度偏小,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身体素质练习单调、枯燥,可有可无,因此在练习时多数以应付或抵触情绪待之,而教师也未强行要求完成,长此以往导致素质练习仅为教学中的摆设,而未真正得到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以后,我校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重之中,严格公布测试要求和实施办法,对部分测试内容强制要求达标,并以学生身体素质作为体育课评价的一部分,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高度重视。身体素质练习由每次课10分钟改为20-30分钟,内容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进行针对性练习,充分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力量素质,学生练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除体育课外,学校还开展各级各类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同时学校还增开技术和理论等多门全校体育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丰富了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和运动的兴趣。
2.1.2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通过对2000名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及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到,素质教育前体育活动内容单调,活动次数除每周一次体育课外,平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足一次,更有甚者,一些学生除了上体育课外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素质教育推行后,学校加大了对体育运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增加体育活动内容,加大身体素质测试力度,这样学生活动次数增加了。而且为了达标,他们经常自发组织起来进行体育锻炼,周运动率平均达到3次以上。
2.1.3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自素质教育开展以来,体育系、团委和各院系也加大了体育运动的宣传和督促,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也蓬勃开展。如全院的乒乓球比赛、篮球赛、网球赛、健美操、长跑及趣味性接力赛等体育比赛,各班和各年级之间以增进“健康和友谊”为口号的体育联赛也相继开展,丰富了学生体育参与内容,而且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2研究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