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11-05 03:3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个性化辅导;多样化路径

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相对重视不够。科学的幼儿教育,不仅需要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同时还要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作为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展的好,就需要教师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只有教师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才有可能培养幼儿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了定义,指出“所谓心理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从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可以清晰地看到心理健康往往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内容:生理、心理、道德、社会适应的健康,这是一个全面的、完善的、积极的、向上的概念。幼儿教师就是要树立这样一种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主要来自于对幼儿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指标的认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自身的动作要协调正常,对于正常的生活知识能够正常认知,同时还需要具备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较为活泼可爱的性格等,这些都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幼儿所要达到的最终的目标。教师梳理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深刻认知,同时也是有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辅导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在满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化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辅导。从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来看,幼儿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同龄幼儿,由于各自的遗传素质不同,后天的环境教育条件各异,幼儿的身心发展也会存在个别差异。幼儿身心发展的这种个别差异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情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每一个幼儿心理发育情况的观察了解,对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能够全面掌控。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和这些幼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地观察研究不同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小组活动中,从幼儿之间的相互谈话中找出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每一个幼儿的性格、脾气、爱好,开展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了解的比较透彻,但是有时可能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所以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辅导,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配合,需要在教师和家长之间搭建起一个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辅导的有效开展。这样的平台搭建起来之后,家长在家里发现孩子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家长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观察,将这些内容记录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当中,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把这些心理健康档转交给幼儿教师,从而使幼儿教师不仅能够掌握幼儿在幼儿园的各种行为表现,而且还能够掌握幼儿回到家里的一些心理健康状况。这样,幼儿教师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资料,从而为分析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较全面的资料保证。另一方面,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家长对于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往往是一个模糊的状态,这种模糊的状态也会导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盲点,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将幼儿在学校的整体表现记录在案,然后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传递给家长。这样就能够建立起一种家园沟通和交流的机制,这种沟通和交流的机制使幼儿教师和家长以及幼儿三者之间实现了全天候无缝对接,对于幼儿在学校、在家庭的各种表现都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

三、拓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样化路径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升他们健康地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拓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多途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脑的良性发展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将自己的脑和手、眼、腿、脚等活动器官协调起来,这种协调功能的整合能够促进脑的良性发展,从而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于幼儿期正处于大脑皮层的各种神经细胞以及神经网络迅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开展游戏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骨骼、肌肉,同时还能刺激脑细胞的发育和大脑皮层的协调发展,从而改进和完善幼儿心理机能的发展。比如,幼儿在游戏当中拍皮球、投飞镖、跳圈、走脚印、抓尾巴、过小桥、转山洞等,这些游戏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同时也刺激了幼儿大脑皮层功能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心理机能健康发展。

另外一个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就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让幼儿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健康的行为,养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借助幼儿的各种生活活动进行教育,从而不断提升他们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发现生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比如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共同进餐,与父母交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讲给家长听,与家长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等,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养成积极的心态,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幼儿的其他课程之间建立有效的整合。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其他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内容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衔接起来,从而整体发挥幼儿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就是需要幼儿教师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研究和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将这些因素渗透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比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让幼儿讲故事、表演教材中的故事内容等,使幼儿在这种集体活动中获得自信。在“防拐骗”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可以组织幼儿郊游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从而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整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家庭、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项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树立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要根据不同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同时,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搭建起有效的沟通平台,把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在幼儿园中的各种表现整合起来,为开展幼儿心理教育奠定较为详实的生活资料。还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以及和其他课程的整合,多种途径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从而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颜巧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06).

[2]翟媛媛.社会性发展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J].淄博师专学报,2011(01).

[3]姚本先,张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当代学前教育,2010(02).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幼儿游戏

随着人们的健康理念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1]。在教育领域,我国的大中小学校普遍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较为丰富的形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但对于幼儿的健康,人们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的现象甚为常见。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亦起步较晚,在早期的教育实践中,健康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幼儿身体方面的发展规律和评价方法,心理健康并未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且最初的大多数研究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区分开来。幼儿园管理者及一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缺乏重视,大多数幼儿园没有专门针对幼儿心理成长的计划和措施。尽管现状不容乐观,但随着大健康观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涵在日益充实,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幼儿园教育[2]48。同时,有关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迅速增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在不断完善,实践在不断丰富。优化学前教育的心理环境、幼儿爱的能力的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是目前较受关注的研究课题。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纲要的颁布对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注重幼儿心理健康的幼儿园日渐增多。在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幼儿园中已经开始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尝试,积累了初步经验。这为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决定了其开展途径是多元化的,开设专门课程和在生活及游戏中渗透都是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幼儿人格完善的重要方式。

(一)通过课程展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以一定的社会发展和培养人的目标为导向,针对处于幼儿园学习阶段的幼儿,根据其身心发展需要和社会性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教育情境,选择适合幼儿全面素质发展的学习内容,对幼儿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其获得有益发展的全部活动[3]57。幼儿园课程有四个关键点:尊重、适合、快乐,发展。以上四点均涉及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尊重与适合强调幼儿园课程要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在尊重与适合的基础上强调快乐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实施中的特殊性,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以幼儿心理主题活动课程为主,以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辅。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领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指导要点等都进行了总体说明。根据纲要的表述,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五大主题。一是激发幼儿求知欲、好奇心,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三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四是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让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幼儿识别情绪、调节情绪的基本能力[4]。教师在确定心理健康课程主题时,一方面应依据纲要的要求,另一方面应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考虑本班幼儿的具体需要和特点,创设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情境。例如主题课《愉快来园》紧扣新入园幼儿的焦虑问题,旨在协助幼儿学会识别和宣泄情绪,同时培养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我能行》通过鼓励幼儿承担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劳动来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效能感;《我帮你》意在引导幼儿乐于关心帮助他人,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以上主题的设计兼顾了纲要要求和幼儿需求,借用陈鹤琴先生的话,即课程设计“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

2.在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在《纲要》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目标都涉及到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因此从指导思想上就体现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五大领域渗透与融合[5]。其次,心理健康的特点也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心理健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建立和培养是以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全面发展为基石的。因此,在幼儿园所有的课程中几乎都能挖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只要学校和教师重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愿意利用已有的丰富资源,幼儿完全可以在已有的课程上得到心灵的养分。

(二)以园长为核心的个别心理辅导

园长在幼儿心中的形象既有权威性又有亲切感,这使得园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教师和家长无法替代的天然优势。对于幼儿园中个别让普通老师束手无策的“问题”学生,园长的亲自辅导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园长应遵循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其一是保密原则。首先向幼儿声明自己与幼儿的谈话不会告诉他人,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愿意与园长沟通。其二是非指示性原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并非像成人一贯认为的那样缺乏自主自控,他们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园长须花时间去不断启发和诱导幼儿,促使其思考,让其感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去认识、克服自己面临的困难。其三是疏导+教育的原则。“问题幼儿”因其行为往往不被接受,在生活中更多地受到成人的负面评价,更易产生自卑、退缩等心理,同时对成人的指责与约束尤为反感。园长辅导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宣泄自己压抑情绪的机会,让幼儿得到疏导,释放压力。在此基础上找到恰当时机提示和点拨幼儿,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其四是系统原则。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园长应了解幼儿班级老师、幼儿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否失当,主动联系老师和家长,促成家长教养方式的改善。幼儿心理问题并非一次辅导就能完全解决,它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提升过程。因此,对幼儿的表现可进行跟踪访谈,巩固辅导效果[6]216。

(三)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的一日基本活动,其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游戏是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或者重复任意感兴趣的单一动作,不但可以使身体保持良好的舒适状态,而且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游戏是幼儿认知活动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地操作问题,对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探究,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新体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模仿和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这都能够使其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最后,游戏是幼儿社会交往的需要,游戏是幼儿与人交往的主要媒介。在游戏中,幼儿体验最初的人际关系,体验爱与关怀,体验自尊与自信,获得尊重与认可[7]36。综上所述,游戏使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得以满足,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儿童心理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显现,同时,儿童的心理特点又影响其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与启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阶段,情境体验式教育方法更符合其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的言行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利用园中的真实情境或创设某些虚拟情境,引导幼儿在其中自主活动,使幼儿的认知和情绪得到发展,行为得到改进[8]。

(五)建立幼儿心理档案

组优秀的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还会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建立幼儿心理档案组,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迹可寻[9]。例如,一位一线教师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组。她在美工区投放了纸质材料、彩色铅笔、剪刀、黑色水彩笔,并告诉幼儿,不开心时,就把自己最想做的事用笔“画”出来,再根据心情变化涂上颜色。最后,教师把“心情”一页页装订起来。这样就成了一本彩色心情书,教师根据书中的内容分析、总结不同幼儿调整心情的方法,有的放矢地提供相应帮助,最终达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实施上缺乏系统性

(1)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心理健康仍然缺乏重视,没有设置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偶或从某一心理健康主题出发整理出来零星内容以供一时之需的情况较多[10]。与之相对应的,大多数幼儿园管理者对这一领域内容认识模糊,无法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给予指导和支持。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的指标是多元的,其基本要素包括评价主体、客体、方法、标准等。但目前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其评价指标单一,大多以同行评价为主。同时,教师或高层管理者在课程评价中,往往紧扣课程认知目标的实现与否。如果课程知识目标实现了,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反之亦然。评价幼儿的发展,不应只是评价他们掌握与课程有关具体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价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兴趣、态度、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观的建构情况[11]。

2.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育活动实施的效果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目前,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体系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力仍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相关专业技能的缺乏,对幼儿的各种行为和其背后的心理现象认识模糊[12]。一方面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把幼儿的心理问题归为成长的必然,未及时干预,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机;另一方面存在矫枉过正现象,把成长过程中的一般问题扩大化,过度关注反而造成了不良后果。此外,教师的干预能力不足,无法真正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这使得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教育效果。

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同步

家庭和幼儿园协同配合才能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但当前常见的现象是幼儿园采取各种方法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水平,而家庭却在制造幼儿的心理问题。比如,幼儿园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很多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忽略幼儿的情绪健康和人格养成,造成了孩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导致人格上出现重大缺陷。另外,还有一种普遍现象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在幼儿园发展出来的各种技能和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在家庭中无法延续和巩固,这使得幼儿园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

(二)对策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性的工作,家庭、社区、教师、幼儿都是这个系统必不可缺的要素。幼儿园必须有机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才能发挥教育合力,幼儿园健康教育才会具有持续性和养成性。

1.幼儿园管理层面

(1)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

幼儿园应在课程规划层面遵循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原则。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仍在逐渐探索中总结和进步。面对这样的现状,幼儿园管理者一方面应该紧扣《纲要》中的核心目标,另一方面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研讨,围绕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13]。

(2)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需的资源课程

资源是课程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课程的成效也受制于课程资源。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浸入式特点,大多数内容需要在情境、故事中开展,因此对设备、场地等的要求较高,幼儿园需要提供充足丰富的资源,才能保障课程顺利实施[14]。

2.教师层面

(1)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教育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幼儿教师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教师“走出去”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把专家“请进来”开展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同时充实丰富幼儿园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资料,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2)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园老师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其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也有直接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积极乐观、豁达开放、敬业负责、仁爱友善等心理品质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健康水平。同时,教师本人也应树立起大健康观,在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积极维护心理健康,由此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提升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能力的信念、判断及自我把握与感受[8]。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两个途径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作用。一是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作用于幼儿的心理发展;二是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作用。所以,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3.家园合作层面

(1)幼儿园和家庭保持同步

教育幼儿园教育只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幼儿健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社区的作用不容小觑。幼儿园应积极鼓励家庭与园所保持同步教育,只有教育目标明确、一致,幼儿才会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进而形成健全人格[9]。

(2)通过家园联系册掌握幼儿心理状况

家园联系册是家园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家园练习册,家长反映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这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教师也通过家园联系册反映幼儿在园表现。通过家园双方的及时反馈,及时发现幼儿心理问题并及时干预。

(3)幼儿园指导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家长对健康的理解普遍存在片面性,忽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很多错误教育理念和方法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应当承担起向幼儿家长普及正确心理健康知识和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责任。比如,让家长认识到亲子关系对幼儿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提供一些策略,协助家庭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使幼儿拥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再如,很多家长能认识到网络游戏对幼儿视力的伤害,却意识不到网络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其消极影响。幼儿园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讲座和宣传片,让家长在这一方面找到解决方法。

三、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人的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而幼儿的身心都处速发展的时期,急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养分,教育者只有提供适宜的环境、科学的引导才能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幼儿园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之,唯此,方能培养出人格健全、身心和谐发展的幼儿。

[参考文献]

[1]林宏.关于儿童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J].教育评论,1996,6(3):7-8.

[2]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8.

[3]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7-59.

[4]黄芳.课程视野下广州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5]周卫萍.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以苏州市五所幼儿园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0.

[6]陈文华.幼儿园课程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6-217.

[7]董旭花.幼儿园游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6-37.

[8]连洁荣.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的心理功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2(8):43-45.

[9]许海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10]张辉娟.试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5(9):95-96.

[11]朱家雄.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2]刘媛媛.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的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112-115.

[13]游丹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3):59-61.

第3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成人关注的问题,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第一时期,在这时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各种问题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如今,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吃好玩好,往往忽略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我们就谈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一、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如今,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有:(1)儿童多动,主要表现为爱打架、手里总拿着玩具、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等行为。(2)在性格和情绪方面,具体表现有烦躁、任性、哭闹、随意摔东西等。(3)在神经功能方面,包括言语迟缓、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4)在生活习惯上,表现为吸手指、咬指甲、咬衣服等。这些不良的行为极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长期拥有这些不良行为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家庭甚至影响社会。

二、建立良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为使幼儿性格开朗,达到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要求,有较好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为幼儿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与幼儿一日教育生活紧密结合,以多样化、新颖的教育方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给孩子,要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从幼儿早晨入园开始,应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关爱和温暖,让每个幼儿的身心得到放松,愉快入园。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做到充分地接纳和尊重幼儿。在对幼儿无私的关爱的基础上,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有趣的课堂教育方式,让幼儿有浓郁的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全面发展。

2.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幼儿。幼儿时期的孩子还处于模仿阶段,老师的一言一行,或者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会造成幼儿的误解,从而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有时老师的一句闲聊如哪个孩子调皮,哪个孩子讨人喜欢,当事人听到就会受到重大的心灵伤害。有的幼儿会因为老师不经意的训斥而不愿来到幼儿园,所以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3.为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爱好,老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的各自特点,发现幼儿的爱好,正确地引导幼儿,让孩子感受到爱。

4.为幼儿提供可以发挥的空间。幼儿对新鲜事物存有极大的好奇心,这就要求老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在活动中以孩子为中心,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身心愉快地投入教学活动。严格的约束、过分的限制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自信心,所以让孩子有足够发挥的空间,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5.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心理发展环境。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更好地成长服务的,应该使每个幼儿都感到快乐。教师应做好家园共育、保育结合的工作,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在家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幼儿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应该为幼儿营造爱的氛围。爱是幼儿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幼儿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

1.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父母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自己“我会”,“我行”,学会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父母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经常与孩子交流,消除代沟,与孩子做亲子活动,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使父母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三、结语

幼儿代表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动力,预示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只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为祖国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2010.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08.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社会;关爱;尊重;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2-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更能体会到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幼儿智力的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首先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首。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及研究,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

一、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精神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潜移默化性、持久性等特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精神环境的影响更是潜在而深刻的。

1、热爱,关注幼儿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慰、支持、信任、奖励、赞扬等等,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的爱与关注,都期盼鼓励的目光与真爱,都需要热情地赞美与微笑。幼儿会喜欢自己的老师,因为他们会观察,经常说“老师你今天好漂亮啊”、“老师你看我的画好看吗?”、“老师你帮我扎小辫”、“老师我想和你说会话”等等。但这些在幼儿的心理都代表着教师的爱和关注。老师关爱孩子,孩子喜欢老师,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从而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尊重,信任幼儿

只有尊重、信任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不随便训斥、体罚幼儿,并给孩子改错的机会。总之,对不同的幼儿要正确的分析、判断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从而促使孩子身心协调地发展。

3、关爱,理解幼儿

赏识教育家周弘教授曾讲过:“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美,草有草的美。”作为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优点首先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再委婉地指出气不足及努力的方向,这样孩子会乐于接受,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园依托社区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导水平。主要从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家长心理辅导、月总结等, 要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和积极性,,幼儿会有我很棒,我能行的感觉,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同时也会养成各种健康行为。

4、懂得,欣赏幼儿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通过科学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索精神;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坚持、忍耐、勇敢及坚持不懈;通过社会课引导幼儿关系社会,乐于与他人交往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角色游戏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从而更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语音、艺术、科学、健康、社会活动的组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等游戏活动的开展,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的内容渗透其中,挖掘各个活动的心理培养目标,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语言区、发展区、劳美区、角色区等多种活动区域,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的选择。通过游戏活动扩大了幼儿的交往场合和机会,让幼儿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另外,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放开自己的双手双眼,自由的观察与探索,放松自己的思绪,自由的想象与思考。

总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不同年龄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要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幼儿生活的集体环境和家庭环境教育一致,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把一批又一批幼儿培养成为积极向上、自信心强、品质优良的宝贝,为他们拥有快乐、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维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2004

第5篇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影响因素 加强途径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健康的心理,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佛洛伊德说:“早期的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成年期许多心理特征源自于其儿童早期,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性格、情绪、意志及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深远的意义,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委制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要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幼儿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幼儿长期的生活环境。在家庭因素中,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是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家庭气氛。研究发现,生活在宁静而愉快的家庭中的孩子与生活在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性格上有很大差别。如果家庭中父母关系融洽,孩子就会有安全感,信心十足。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则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也会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2、教育机构因素。托幼机构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进入托幼机构的幼儿,托儿所或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对其心理发展也起重要作用。在幼儿园,如果师幼关系不密切,气氛不融洽,幼儿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甚至受到冷落或惩罚,幼儿就没有安全感。同时,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对幼儿不友善,不亲热,无同情心和爱心,脾气暴躁等都会导致幼儿的心理紧张,对周围环境无所适从。

3、社会因素。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方便快捷,孩子们也深受影响。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娱乐生活的同时,一些言情戏说的影视作品、打打杀杀的动画片逐渐成为他们的钟爱。内容低劣粗俗的图书、光盘,也充斥着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这些都危及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更新观念。⑴树立新型的幼儿教育观。俗话说:“没有错误的学生,只有错误的老师”。我们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能用是否“听话”来衡量一个孩子;⑵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展,多充电学习,自身素质跟上。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⑶将儿童看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贡献者,学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催发幼儿心灵深处智慧的种子发芽。

2、利用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⑴游戏有利于调节幼儿的消极情感。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游戏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尽情地想象,并在想象中满足自己参加成人活动的愿望,这对缓解幼儿内心的紧张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⑵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

3、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的心理犹如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浇花要浇根,育童先育心。”在施教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做好启蒙培养,引导幼儿拥有积极的心态。⑴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我在所带的班上曾经开展过“不做‘小皇帝’,要做‘小公仆’”为主题的试验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受到家长和同行的称赞;⑵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有效地渗透到每一天教学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4、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家长会,大力向家长介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作简短交流沟通,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还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交流家教经验,让更多家长从传统家教观念中走出来。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家园合作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幼儿教师和家长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

一、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近年来,幼儿教育暴力的问题层出不穷,怎样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家园合作教育的重要前提,幼儿教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须给予重视。幼儿园在聘用幼儿教师时,必须对应聘者进行层层考核,杜绝无证上岗的情况出现,对于通过考核的应聘者也要经过一定的考察和培训之后才能够正式投入教育工作。同时,对于本园的幼儿教师也要进行定期的考核,适当地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实践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从而使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也对未通过考核的幼儿教师进行再培训或是辞退,为家园合作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二、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幼儿园要鼓励家长积极地走入园内,为其讲解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通过一些亲子互动让家长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以便于在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正确的教育。有时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常常是无法挽回的,因此,通过观看一些相关的教育案例,使家长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家园合作教育中来。

三、尊重幼儿人格,满足合理要求

教育幼儿的前提是要先给予其足够的尊重,让幼儿感受到充分的关心和重视,要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认知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果一味地对幼儿进行指责、谩骂或是体罚,很有可能会对幼儿心理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爱好和需求,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和内容,对于幼儿的想法和兴趣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于家长来讲,常常将幼儿的需要进行限于物质上的满足,其实关键还是要了解幼儿心理上的需求,应该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和认可幼儿,使其获得足够的关心和呵护,面对幼儿的错误多给予宽容,在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尊重,从而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幼儿教育也提出新的教育任务和目标,家园合作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使幼儿时刻都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也有利于幼儿教师创

新出更多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两者之间也能够相

辅相成、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灵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7篇

1.通过游戏活动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阶段正是孩子身体各方面发育的黄金阶段,所以在此阶段一些适度适量的运动对孩子生长发育非常关键,尤其是大脑智力发育以及骨骼生长都极为重要。孩子可以通过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锻炼,使身体得到充分的运动。

1.1有利于幼儿建立正确的观念。孩子是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的,只要你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告诉他,相信孩子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样,孩子会根据自己对外界的感知看法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恰当。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体育竞赛,,让孩子正确客观的认识到自己哪些动作完成的比较好,哪些动作还不熟练或者还没掌握,应该多加练习。当然这个竞赛也要适度适量,过多,或难度过高的运动孩子可能完成不了,严重的有可能会损伤身体,失败的频率过高会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产生心理阴影。另外,因材施教也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同,心理素质也不尽相同,这时候教师就必须得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性情软弱的同学不敢上平衡木,教师一定要耐心鼓励孩子,不要太过着急,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可以适当的降低标准,只要他每次能做出一点点突破就给予他极大的肯定,让孩子心里有足够的安全感,相信其他小伙伴能做到的他也一定能做到。其次,让孩子提前做好预习工作,上课前准备好运动器械及活动道具,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孩子对于游戏的兴趣热情,另一方面,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前一天做过预习,第二天上课时注意力会非常集中,每个孩子都想做优秀的学生,讨老师喜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与小伙伴们交流自己的想法意见,合作学习,互相配合。教师在评价孩子的成果时应该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1.2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情绪。心理情绪能控制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这一点在孩子的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正常情况下,游戏可以使人心情放松,有助于外向性格的培养,但是如果游戏方式,形式不恰当,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摒弃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多给孩子们讲解动作的要领及技巧,化被动为主动,让孩子多一点成就感,孩子才会对体育运动,游戏活动保持热情。幼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处于儿童时期的孩子模仿学习的能力又特别强,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所以教师一定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与孩子们交流,对孩子一定要言传身教,慢慢的耳濡目染孩子也会形成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此外,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幼儿的情绪多加观察,对于一些比较内向,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情绪不太稳定的同学多留意,以防孩子心里滋生消极想法,对于每位幼儿的家庭背景要多了解,勤关心,尽量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

2.通过实践课程加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心理课程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在其前期活动方案设计中一定要紧密联系幼儿的自身特点量身打造一个正能量的活动,并且做好应急措施。活动正式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组织,让每位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切忌孩子之间拉帮结派,孤立某位同学。给孩子平等的参与机会,公平公正的评价。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关于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可以多元化,比如娱乐表演,讲故事以及DIY展示等各种形式。让孩子在全班同学及老师面前即兴表演节目可以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以讲故事的形式上课可以集中孩子的课堂注意力,通过简单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传输正能量;DIY展示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活动课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达到心灵的共鸣,从而加深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3.通过日常生活灌输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孩子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幼儿教育的初衷是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心理健康观念。目前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是托管制,孩子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幼儿园,所以教师不仅要在正常教学环节紧抓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的课余时间,比如休息吃饭时间也可以一点点的随机灌输,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传递吸管等,使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与同学们共同合作,互帮互助,感受“大家”的温暖。另外孩子在家时,父母也要多给孩子做榜样,多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多数的家长都为了让自己的小孩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被社会淘汰而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生怕孩子比别人差,但是往往都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的兴趣所在,自作主张替孩子做了自己认为很正确的选择,殊不知孩子可能根本就不喜欢,或者根本就学不懂,从而导致孩子自信心挫败,容易自卑。结语孩子心理健康才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大前提,如果孩子心理不健康,那么学习好不好,能力强不强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所以家长和孩子以及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在看重孩子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不忘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孩子的思想观念,要明白孩子的自信心,独立能力以及对人起码的尊重都是要从小培养的,我们应该致力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胡秋芬 单位:昆山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第8篇

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迅速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时期都处于这一阶段。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在幼儿期,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导致幼儿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乃至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而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可见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家庭方面。

1、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健康心态起到导向的作用。

儿童出生之后,首先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可以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父母的思想行为、意识习惯、情感态度等对幼儿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怎样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如果家长是愉快的,这个家庭就是快乐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就会精神饱满。当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长中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表现出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这样则可以作好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率作用。

2、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和谐融洽的家庭心理氛围,可以使儿童形成活泼、开朗、健康、向上的良好个性。要营造起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除一般的日常接触外,父母应有目的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如了解孩子的心情与想法、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征求孩子的意见,选择好书好节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听孩子说说幼儿园的事情、亲子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丰富精神生活等等。2、给孩子适度的爱,不要给幼儿施加过多的压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但脱离孩子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会造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种高压状态。对孩子的缺点,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开导;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过急,有点滴进步就应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3、要鼓励、支持孩子和同伴交往。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生活往往缺少玩伴,家长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接触社会,结交朋友,这样才利于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

(二)幼儿园方面。

1、幼儿教师要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

美国学者Witty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学生人数也较多。教师整日与幼儿在一起生活和活动,教师的言行和情绪时刻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协调能力。教师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等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幼教工作中。这不仅有利于幼儿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还能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更好地促使幼儿心理健康地成长。

2、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在托幼机构中,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甚至紧张,会成为引起学前儿童心理失调的重要原因。如果教师常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会产生自卑感;如果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则有助于幼儿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有满足感。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自主实践,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

3、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家园合作;情绪体验;预防矫治;安全需求

现今,全托的幼儿越来越多。这就更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全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两年多来,笔者通过分别与幼儿园园长、教师、家长、课题组成员探讨,总结出如下《全托幼儿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的成果。

如何有效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要想有效地促进全托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必须有素质过硬的教师。为此,新世纪幼儿园决定每周星期二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良好氛围,发扬主人公精神 幼儿园内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让主人翁精神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中,使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园长要有博爱精神,心里要装着每位教职工,并做到公平对待每位教职工。

观察反思,体验重要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作观察记录(文字、PPT、录像)、策略卡、个人推荐策略卡、策略实施记录表、教育反思,使教师体验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心理健康,才能有效地促进全托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为此,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知根知底,加强沟通 为每一位全托幼儿制作个人档案,详细记载全托幼儿的情况,对全托幼儿“知根知底”。重视家园交流,随时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家长会、讲座或微信等形式,根据溺爱型、严厉型、民主型、缺乏责任心型家长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次指导,架起家长与幼儿心灵联系的桥梁,使家长多听幼儿倾诉,及时进行疏导和矫正;幼儿也乐意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情况;同时教师也了解幼儿在家长面前的表现。另外,组织一系列家长走进课堂的活动。

家园互动,以身作则 通过短信建立“家园互动”。如“家长建议”使幼儿园了解家长的心声;“家园互动栏”帮助家长积累育儿的成功经验,使家长明确以身作则的方向,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临时家长,扶危济困 在获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为焦虑、紧张的全托幼儿安排临时家长,避免因缺失家庭关爱带来危害。让家长清楚:人生开始的“差之毫厘”,有可能导致人生中后期发展的“谬以千里”,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安全依恋”是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活动中获得幼儿心理健康

以活动激趣 通过活动,创新教师教育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活动中可利用教具、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童话、科普故事进行声像结合,这样符合幼儿具有形象性的思维特点,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促进语言、思维、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

以游戏激趣 游戏是培养创造力,愉悦身心的好方法,教师应让幼儿参与各种游戏,在游戏中动起来,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幼儿期是创造力培养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期。游戏的作用之大,有时是你无法想象的。根据专家的研究表明,晚上是人一天中情绪最低的时候,我们要求全托的幼儿在傍晚六点后一定到操场下面开展活动,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一些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大大减轻分离焦虑,逐渐对幼儿园依恋。如《找朋友》《进独木桥》《抢红旗》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小朋友的交往能力和不怕困难的性格,这些游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要求。随后,为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还开展了各种音乐游戏活动。

以语言激趣 交谈时,教师应多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幼儿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教师只是单纯地说教“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教师可以创编一个小故事:“小朋友们看一看,某某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然后,教师再帮幼儿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接着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 这样,他们很快就能分清左右脚与相配的鞋子。采用拟人化的语言和幼儿说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的小朋友玩得很脏也不愿洗。这时,教师可以将身体各部位拟人化:“宝宝的小手在说:‘我早上多干净啊,可是现在这么脏,我真难过。’宝宝的小脸蛋在说:‘我好难受啊!我希望很快就能变得香喷喷的……”幼儿们听到后,就会乐意去洗,就会说:“我的小脸蛋香喷喷的,我的小手变干净了……”

体察感受幼儿心理安全需求

全托班教师要扮演从周一到周五的“母亲”角色。采用家庭式的称呼,教师可称孩子为宝宝或直呼乳名,幼儿则称呼老师为:“王妈妈、李妈妈……”满足幼儿心理安全需求,教师还应注意:

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 教师要对那些顽皮、淘气的幼儿批评少一点,关心多一点,不翻旧帐,否则幼儿认为教师不喜欢他,会使本来简单的教育工作难于开展。

抓住问题关键,掌握教育时机 我们应注意,对于犯错幼儿的教育要有连续性:一是善于观察言行,抓住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切勿延误教育时机,善于用表扬来结束批评;二是要有明确的态度,表明你对他的问题了如指掌,打消他想蒙混过关的念头,正确的给予肯定,错误的予以制止,点到即止,使幼儿学会认识自身的错误;三是要使幼儿学有榜样。

防止幼儿心理发生障碍

全托幼儿中,有的幼儿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甚至有的孩子有攻击,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

如何说,幼儿才会听 获得幼儿的信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础;幼儿会倾听是接受教育的前提;因此,老师和父母要注意说话算话,以身作则。另外,用简单的词语回应幼儿的感受,还可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同时,我们要恰当地给予赞赏,需切记:赞赏要谨慎,要讲方法。

如何做,幼儿才会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解决心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倾诉。有的幼儿很少或不肯开口说话,教师应主动地与他一起玩耍,用恰当的动作、语言表示对幼儿的喜爱、关心;在沟通时,注意听孩子说,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话,重视幼儿的话其中包含的思想。交谈时,教师应多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采用拟人化的语言,发挥幼儿“讲”的主观能动性。教室的墙壁、图书角,区域活动中的娃娃家、表演区、认知区、自然角……都可以是鼓励幼儿讲得更好的场所。这样,当幼儿发现了新奇时,那种愉悦,那种急于告诉大家的心情是何等的急切。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时为了幼儿,老师可有意识地降低活动难度,培养他们游戏、乐器、音乐、画画、跳舞、书法等兴趣特长,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

引导幼儿和平相处 教师应帮助幼儿建立互助互爱的关系。让幼儿制作“情绪盒”,把情绪表述出来;对于幼儿的普通斗嘴,教师可不予理会。另外,教师开设“和平角”,需要解决争端的幼儿可到“和平角”。教师应教幼儿如何将愤怒的情绪安全化解;做到不偏不倚地对提出要求的幼儿给予支持。同时,教师的介入只是引导幼儿自己正确处理矛盾;如果幼儿按老样子行事,可让其体验到不良行为的后果,从此努力解决冲突。教师确保冲突本身不会给幼儿造成生理与心理上的伤害时,要放手,做到适当介入并安然抽身。长此以往,幼儿能自己解决冲突,和平相处。

参考文献

[1]蔡迎旗.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第10篇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环节和主要内容对3—6岁的学前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的心理时空将无限被压缩,可以预言:未来社会对人的心理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心理素质的好坏必将成为判定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目前,尽管我们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陌生,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开展得并不十分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其作用和意义来讲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其本质在于保证和维护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有了心理健康,幼儿就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这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相统一的,就是要在强调个性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可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根据对一些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表现较多,如为小事哭闹、生闷气、发脾气等;第二,行为控制能力较低,特别是群体性活动行为的自控力,如:遵守纪律、上课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主动承认错误和向人道歉的能力较弱;第三,意志力薄弱,耐挫性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接受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和打击;第四,自我为中心。一切以自己为出发点,不懂得关心、体贴和体谅别人,没有同情心;第五,具有孤僻、自卑、怯懦等性格特点。勿庸讳言,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在表现形式、影响和危害方面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生活、学习及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更为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设置了严重障碍。因此,我们认为,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幼儿整体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都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结合当前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幼儿心理卫生咨询和保健服务体系。幼儿专门教育或保育机构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在每学期进行体检的同时,要定期开展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准确掌握幼儿心理活动变化,尤其是那些在行为习惯、心理发育、性格养成方面表现异常的幼儿,掌握心理素质差的幼儿的心理变化周期和变化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开设幼儿心理教育课程,以培养个性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这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相比,幼儿心理教育课程具有系统性、过度性和明确的目的性。三是努力提高保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和水平。日常教育和保育工作中,教师要随时关注那些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异常或特殊幼儿,有针对性地疏导孩子的心结。四是积极妥善地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五是切实营造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幼儿在父母身边有安全感、愉悦感和幸福感。总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幼教工作者需要努力创造更多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积极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这一伟大系统工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韩冬 单位:长春市二道区青少年宫

第11篇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应包括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的能力、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能力等几方面。笔者对5所幼儿园的教师通过座谈、观察、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不容乐观,工作中对幼儿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也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往往采取斥责、惩罚、讥讽、冷漠的方法处理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幼师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水平

独生子女自身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倾向,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幼师学校缺少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干预,使学生更缺少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直接导致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对幼儿心理健康缺少针对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本身心理问题的增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来自于社会、家庭以及教学任务的多样化、复杂化、教育对象年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由于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增多,又缺乏社会干预和正确的自我调节,把不良的心态带到幼儿园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

(三)由于幼儿园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到重要的地位

我国推行的幼儿教育改革在给幼儿园园长、教师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不少压力。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就是教师素质的竞争,幼儿园为提高教师素质,对教师的培训也只是重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及弹琴、唱歌、跳舞、朗读、绘画、写字六项基本功的训练,忽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三、对策

(一)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用良好的心理影响幼儿

1. 注重幼儿教师在校期间心理素质的养成。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定期深入幼儿园实际的教学实践,逐渐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同时,要通过开展专题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使他们的情绪得到调节,建构良好的心理结构,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应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保证幼儿教师轻松、愉快地投入工作。幼儿园管理者应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给她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使教师之间加强相互间的了解,从而降低心理压力。

3.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第12篇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系 

在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由于大部分的幼儿园并没有给幼儿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只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给幼儿进行零散的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更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致于某些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所以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系很有必要。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指导者。而当前的幼儿园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无法给幼儿们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由于幼儿教师之间存在着教学和评职称等方面的竞争,教师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势在必行。 

(三)家长的忽视和幼儿的不配合 

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辈们在生活中往往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满足孩子们的所有要求,溺爱孩子,从而使孩子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脾气大、爱哭、不尊重老师等;另外,即使家长们偶尔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孩子们也不配合家长,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一)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要改善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需要国家和学校的不断努力,建设一个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国家和社会要支持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室的投资力度,为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便利;其次,幼儿园要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体制,从课堂的建设到教师的教学再到教学的评估等,从而形成一套先进的完整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行中,教师要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从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活动,教学结束之后的反思等方面入手,关注幼儿的接受能力和适应状况,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高效教学。 

(二)对幼师进行专业的培训 

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首先幼儿园要与培养专业“幼儿心理教育”的师范院校进行联系,为幼儿园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其次,幼儿园要经常给教师组织一些专题性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讲座,从而给教师进行“充电”,不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另外,教师要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定期给幼儿组织一些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参与能力,完善幼儿的人格。 

(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所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很有必要。首先,幼儿家长要在实际的教育中给幼儿树立模范作用,指导幼儿在家庭中养成按时吃饭、礼貌待人、热爱学习、帮助长辈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定期给幼儿讲述一些心理启发教育性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少年和果子狸”等故事,教导幼儿要尊敬老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幼儿园定期要给家长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使教师和家长保持高度的联系,从而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具体的状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模式,从而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四)关注幼儿心理差异 

在实际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由于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他们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理解能力,再加上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生活状况等各有差异,所以每个幼儿呈现出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们的这种个性差异,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实施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幼儿平等健康发展。 

首先,在每个学期的开学之前,教师把每个幼儿带到园内的心理健康测试实验室给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试,并给每个幼儿建立一个心理健康的档案,在不同的时段给幼儿进行测验,从而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特点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其次,在实际的幼儿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组织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比如“找一找,比一比,猜一猜”等,认真观察每个幼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和行动,从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并针对幼儿的活动能力及时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采取鼓励或者动力教学法,不断改善“问题幼儿”的行动和思想模式,促进幼儿的快乐成长。 

在现阶段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差异性,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从而使每个幼儿在快乐的、轻松的、和谐的环境中进行高效的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芳,袁爱玲.课程视野下广州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