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发展谋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充分认识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是加快实现“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需要。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项目是抓手、是载体,必须科学谋划、动态储备,加快建设一批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起重要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是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需要。投资需求依然是目前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按照我市“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的要求,必须加快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努力增加新开工的大项目数量。
(三)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是有效增强我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就必须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要高度重视当前项目建设,更要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谋划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形成良性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高我市综合竞争能力。
(四)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是向上争取资金和对外招商引资的需要。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工作,不仅有利于加强项目投资的前瞻性和计划性,而且有利于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和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破解我市项目建设中资金短缺的难题。因此,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必须抓紧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成熟程度较高的重大项目。
二、进一步明确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和结构效益,着力于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引导产业优化升级,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超前的意识谋划项目,确保项目谋划不断档、经济建设不停步,努力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前期论证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运行一批、发挥效益一批的项目运作良性管理机制,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充实完善“十一五”规划项目库,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构建我市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基本框架。建立“十二五”规划项目储备库,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谋划原则
1.坚持重点突出原则。突出体现“重”和“大”两个方面。“重”:即对全市或县、区及行业的长期发展有较大影响、有明显带动和促进作用的骨干项目;“大”:即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同时,在选择和确定重大谋划项目时,做到少而精,有限目标、重点突破,防止项目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分布过散、层次过低。
2.坚持适度超前原则。项目谋划不是孤立和静止的,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它既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有机延续和动态发展,也要为“十二五”等中长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拉开序幕。因此在谋划项目时要放远眼光、开拓视野、超前谋划。
3.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项目库作为经济建设的动力库,谋划的项目要具有建设的现实可行性,特别是建设资金、建设用地的可能性以及相关设施的配套等。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建设的标准、规模、时机和次序,做到当前与长远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4.坚持推进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相统一原则。推进我市城市化一定要与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培育紧密结合。重大项目的谋划必须以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是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为切入点,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条主线展开,通过项目运作,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提供有力保障。
5.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外部条件,是地区、行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也应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切期盼的热点工程。重大项目的谋划要充分考虑其公益性和竞争性。同时,项目运作要遵循经济规律,走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良性循环道路,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谋划重点
1.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突出区域之间基础设施协调发展。重点谋划基础设施项目,合理优化布局。要注重项目的整合和配套,打破部门、地区之间的界限,统一谋划,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
2.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突出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重点谋划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项目,注重投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走高效、集约的路子,进一步提高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3.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重点谋划循环经济、生态保护项目,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逐步缓解资源环境要素对发展的瓶颈制约。
4.按照和谐发展的要求,突出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重点谋划社会公共事业项目,进一步解决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在空间布局、城乡协调、设施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五)工作任务
通过政府主动谋划和社会广泛参与两个途径,进一步拓宽项目谋划渠道,集思广益,全方位、多层面、广领域的挖掘和谋划重大项目。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各级各部门的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库。通过集中谋划与动态管理两种方式,逐步建立起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1.市发展改革委要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编制《**市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目标计划》并分解落实。同时,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建立面向社会的项目征选平台,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全市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良好氛围。
2.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我市“十一五”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按照《**市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目标计划》的相关要求,精心谋划重大项目,组织开展项目调研、规划论证等前期研究工作,建立项目库,并及时报送市发展改革委。
3.市发展改革委要对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报送的重大项目,进行梳理、整合、提升,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筛选后,列入市级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库。对市级项目库要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常年筛选、滚动储备。
4.按照国家宏观政策、我市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入库项目的成熟度等依据,由市发展改革委在年初编制年度《**市“百项”重大前期项目计划》。按照建设项目前期的环节进行分解,确定目标任务、明确项目实施单位和责任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项目要落实牵头部门。
5.各级各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要超前谋划并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项目申报、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编制等各项基础环节,加大对市重大前期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切实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级各部门、重点企事业单位和全市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增强项目谋划和储备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精心组织、认真研究,努力把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
(二)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的组织领导,突出重大项目谋划的重要性,**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市重大项目谋划与前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指导和推进全市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工作,监督、检查全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全市重大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相关考核制度。
(三)强化职责,协调推进
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主要领导为项目谋划第一责任人,落实分管领导、明确专职人员,建立联络员和工作例会制度。对列入市级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库的项目,市发展改革委要发挥项目综合管理中的牵头作用,指导协调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加快各专项审批。
一、正确把握全市当前的经济形式
在市委的领导下,市人大政协的支持下,以及县市区、开发区、双峰山区、市直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当前的经济形势主要总结为三句话:
(一)成绩很大。
1.增长提速:GDP增速15.8%,比去年同期、年终预期高出两至三个百分点;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3%,消费23.3%,出口首次突破2个亿,增长52%;进口首次突破1.5亿美金,增长40.7%;直接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28.1%。
2.结构优化:三产业比重由25.2:38:36.8变化为24:39.6:36.4,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2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79家,今年争取突破100家。旅游产业发展良好;农业形势比预期好,预计全年的粮食总产41亿吨,油料、养殖业、水产品、家禽、内类均保持增长,农业板块建设也在扎实推进,特别是9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进展良好。
3.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95.6%;税收15.3亿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30个亿,连续大幅度的增长趋势在全省居前三位,一般预算收入将近16亿,增长31.3%;金融服务推进了重点项目赶超进程。
4.民生改善:坚决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工作,落实**城区的生态修护,做好保护工程规划。
5.开放扩大:经济工作的视野应该更开阔一点,主动承接国内的中东西部产业转移;扩大高瞻远瞩的广度深度,迈大服务城市圈的步伐,积极接纳回归经济。例如宇辉建设集团住宅产业化的方向是对的,下一步我们要重点考察工程规划耗能情况。只要是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我们政府都要积极推进。
6.应对工作。正确及时的应对金融危机、国内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敏锐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保持良好的经济运行趋势,排除重大安全隐患。
(二)困难不小。宏观面上,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二是宏观调控的传导效应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实在的效应,对中西部的效应正在逐渐显现;三是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要做好。切实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微观来讲,一是物价上涨的压力;二是综合要素上涨,煤电油运价格上涨,直接导致**现阶段亏损企业个数很小,但是企业亏损幅度成倍增加;三是资源要素增长;四是节能降耗问题;五是财政税收的压力。**税收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政收入,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
扣除非常因素,市本级问题最大。目前,**三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还很大,要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必须发挥第三产业的拉动效应,尤其是三产业中的金融业的拉动效用。
(三)前景良好。目前,经济工作面临的直接困难一是金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二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前景良好的判断主要表现在我们面临重大的风险和挑战:一是两型试验区建设给**基础设施建设、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提供了全面的、具体的、可持续的发展机会;二是农村改革对于**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引进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目的、任务、内容、措施有了具体明确,并肯定了对农业占比相对大地区的扶持倾向。
就国家宏观环境分析,一方面宏观调控的传导效应会淡化**存在的不良发展因素;另一方面国家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可能为**的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平台。微观来讲,首先,**具有好的项目基础和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重大项目的发展布置了更为优良的交通网络,加快了**现有35万平方公里向周边的20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发展征营的发展速度。其次,农业板块这类符合两型发展要求的产业逐渐呈现出好的发展势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的建设发展经验日趋成熟全市,若干重大在建项目实现新的增长点。最后,全市上下竭尽全力谋划经济发展的工作精神令**的经济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全年目标的超额完成工作
1.确保46个重大项目和项目建设年确立的各大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
2.有效树立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理念。政府各部门要积极走访规模以上企业,分析研究企业发展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实在有效的金融服务。
3.抓好秋冬农业开发工作。按照常务副市长的部署,进一步做好农民增产增收工作。目前农业产业化、板块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设施建设以及秋冬农业开发工作都在积极推进,我们必须引进先进生产方法、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生态保护的大前提下运用于生产,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板块建设模式。
4.财政税收。加强监管,跟踪节支,在税收、收入分析乃至整个财政收支工作中,既要克服现在的困难,也要研究明年的对策。
5.节能减排。以30家为重点进行专题研究。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努力完成节能环保的现实任务。
6.促进城乡建设,保障城乡收益。城乡建设上,我们要具体落实扩大就业,增加岗位收入工作,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尤其是低保以及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
7.安全生产。所有确定的安全隐患,必须定人限时整改。而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安监局要不断排查,确保完成全年安全生产任务。同时安全生产还要加强食品安全和物价检测工作。
8.兑现各级政府的工作承诺。
(二)着力抓好两型试验区对接工作
搞好试验区建设,实现组织领导对接,并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常设办公室,利用给职数、给领导、给编制,配经费、配车的组织形式把活干好,关键是做好组织领导对接、规划目标对接、工作计划对接、具体项目对接、落实措施对接的实际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个总体发展,五个专项发展,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一个重点项目清算以及今明两年重大项目操作落实方案”的工作规划,敏锐地抢抓机遇,动态追踪项目进展,着力抓好两型试验区的对接工作。下一阶段,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都即将步入建设期,**的经济项目和基础设施都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着力抓好老项目的落实以及新项目的分析
必须认真分析项目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的有效落实,争取项目落地生根;建立招商引资的季度评价,评估项目引进的各项经济指标以及可能对**的长远影响。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社会资源项目、民生项目,以敢于人先、敢于创新的发展精神,大胆尝试符合产业政策以及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项目建设工作。
(四)着力抓好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
市县两级对照市政府拟定的12个方面19个大项74小项的工作指示,切实推进和落实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用具体的工作成效争取上级支持,保证群众的生活需要,做好恢复生产工作以及基础设施重建工作。市委市政府将于十月底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重建工作以及后两个月的工作安排。
(五)着力抓好改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1.认真落实清理行政审计项目,优化审计项目办理流程。市委市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加强对落实工作的监督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特别是市场主体对于行政工作的满意度。坚决查处违规审批,严惩行政不当行为。政府在不断的改进和职能优化过程中,加强对骨干企业实行保姆型服务意识,尤其是提升园区整体的保姆式服务水平。
2.加快建设政府政务水平。优化OA办公系统平台,建立和完善政府系统网络,实现内网建设的效率、公平、监督作用,以及外网建设的互动性,发挥公共资源效用,为广大人民群众以及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3.研究降低商务成本的措施。
(六)着力抓好明年经济发展的谋划工作
明年经济发展的谋划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
4.谋划明年经济工作的组织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一五以及本级政府的总目标,保持工作连续性,尽可能提高又好又快的工作水平,实现经济发展。
5.谋划明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明年各项主要经济增幅均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项目建设的速度、质量、规模、效益要好于今年。
6.改善民生的投入大于今年。民生工程是关系老百姓切实生活的大事情,必须年年做。
7.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工作力度大于今年。争取单项多项的综合跨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优化力度大于今年。具体运作经济项目和产业发展,做好“五个突破一个严禁”,五个突破包括:①突破性的发展以农林牧副鱼板块为重点的农产品精致加工;②突破性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包括突破性的发展企业链条、小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③突破性的发展旅游、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业为重点的服务性发展,发挥旅游作为三产业支柱龙头产业的带动效应;④突破性的发展盐磷矿超规模、高起点的开发;⑤突破性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方略。“一个严禁”既是严禁“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进入**。
《决策》: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前瞻性的规划,近年来当涂县确立了怎样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杨善斌:规划是发展的龙头和引领,作为指导当涂县经济发展的框架性思路,我们提出了“1234”发展战略。
首先,“1”是要把县城这个龙头做大,集聚人口,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同时,要提升县城建设的品味和品质,强化县城管理,打造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2”指的是两个中心镇的建设。当涂县所有人口全部集中到县城会不堪重负,所以我们提出以点带面。当涂县的四个中心镇里,姑孰镇是县城所在地,太白镇也涵盖在县城的规划里,要把剩下的两个中心镇即石桥和黄池打造成镇级中心小城市,通过这两个点的布局,集聚产业和吸纳人口,强化城镇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优化集镇环境,从而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
以上这三个点是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出发,一个县城是龙头,两个中心镇为支撑,然后加上各中心村为支点,构建一个从村到镇再到县的三级网络,从而带动整个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所谓“3”就是三个开发区的建设,目标是三个园区都要争创国家级。这是从产业支撑的角度考虑,三个园区中两个是工业园区一个是农业园区。当涂经济开发区正在走争创国家级的程序。青山河高新旅游区与芜湖的政务新区一河之隔,芜湖是一个区域中心城市,下一步发展的延伸力和带动力是很强的,所以当涂想超前一步,抓住机遇,借力芜湖来带动和辐射当涂的发展。第三个是当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定位是做特色农业,即都市型休闲农业。
“4”是创建四个生态文化旅游区,主要是依托当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良好的区位优势,打造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太白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岛、大公圩水乡生态文化旅游区和石臼湖生态湿地旅游区。
总的来说,这个“1234”发展战略是围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发展思路,实现十点支撑、因地制宜、全域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哄而上。
《决策》:过去的一年里,太和县经济发展更加活跃,主要抓手是什么?在谋划未来发展时,有哪些定位和方向?
徐会东:我们提出,发展要项目化、项目要产业化,主要抓手是项目和投资。只有项目但形不成产业,聚不起规模,就产生不了效益,这是不完善的。2014年初,太和县谋划了113个项目,投资152亿元。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国家投资方向的逐步明确,我们又谋划了一些新的项目。
如何谋划项目?首先是依托规划来谋划项目,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教育规划等等;二是要根据民生需求来谋划项目,比如解决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第三是依据太和的差距和不足来谋划项目,要补齐短板;第四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人力优势来谋划项目;第五要依据国家的政策方向谋划项目,争取支持。再一个就是招商引资,依据太和县发展的重点方向谋划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是拉动太和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所以投资和项目是太和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抓手。
在谋划2015年的工作时,“大开发、大投入、大民生、大发展,全市领先、全省进位”的“四大两先”总体发展思路不能变,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协调”发展。
太和作为人口大县,新型城镇化具备潜力和提升空间。我们要牢牢把握安徽整体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的重要机遇,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两翼齐飞,从沿颍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加快建设西城新区,启动建设河西地区,提升城市品位。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组团发展”的要求,着力打造“外环内网”交通布局,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规划实施大健康产业园,推动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豹子跑得快,尾巴要长”
《决策》: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中最耀眼的名片和最重要的支撑,目前无为县的发展中涌现出哪些产业亮点?对未来的产业发展是怎样布局的?
靳立刚:作为中国四大电缆产业基地之一,无为县走的是差异化发展的路径。跟江苏、河北的其他电缆产业基地不同,无为县生产特种电线电缆,主要是在特殊环境下使用,对性能有特殊要求的电线电缆。无为县在一无原材料、二无交通优势、三无人才资源的条件下,能把电线电缆发展成一个产业集群,并且在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还能保持产业的稳步发展,也是得益于这种差异化的特色发展。
目前,无为的电线电缆产业正在进入平稳增长期,从过去外延式的扩张转变为内涵提升式发展,就是要做稳、做实、做强、做大。展望未来,这一产业还是要走差别化的路子,把特种电缆的“特”字保持下去,还会迎来更大的发展。这就需要有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支撑,不断走在别人的前面,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产品不断更新,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第二方面,企业内部也在差异化发展,形成了以铁路电缆为代表的华菱电缆,以船舰电缆为代表的华宇电缆,以铝合金电缆为代表的太平洋电缆,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宏源电缆等,一批向新兴领域进军的骨干企业。
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双千计划”,将电线电缆产业打造成一个千亿产业,将高沟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千亿园区。为实现这个“双千计划”,无为将坚持走资产重组、企业上市、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质量提升五条新路。
《决策》:太和是如何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新方向的?
徐会东:在产业发展上,太和县必须有所侧重,不能平均用力。一是做大医药健康产业,目前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产值不大,只有五六十家企业,还做不到500亿元的规模。高档药、专利药、原料药、保健品等在太和的落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二是做强发制品和筛网产业,这两个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在全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14年毛发产业的出口,太和在全国做到了第三,筛网产业的基地规模基本上做到了全国最大。三是做好有色金属再生产业,这个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很高。
这些产业过去更多是市场引导型,比如太和现在的毛发市场一年有30亿元的交易额,全国50%的供应商在太和。下一步要做信息引导型。比如说人发产业,在欧美和南非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内市场的需求信息,太和都可以掌握,另外,通过每年一次的美发美容制品博览会,还可以掌握全国所有的毛发制品企业的信息,通过汇集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招商引资也有方向。再一个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太和规划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发艺文化、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利用新业态推动发展。用信息化引导工业化,这是我们的一个发展思路。
目前,太和的医药产业,包括研发、原料药、制药、销售、物流,再到医药包装印刷,正在形成一个全产业链。任何产业发展壮大都必须形成一个产业链条,产业的形成要具备若干条件,一是形成集聚效应,没有规模不行;二是必须要有龙头企业,起到引领作用;三是相互配套的企业要多,链条不能太短,这就像草原上的猎豹,豹子跑得快,尾巴长是决定因素之一。
《决策》:落脚到政府层面,无为县在推动、扶持主导产业发展上做出了哪些努力?
靳立刚:对于产业的发展,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很关键。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政府的支持方式也不一样。一方面,通过各类扶持和鼓励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专业人才,提高质量水平,争创优质品牌。另一方面,从2009年开始,无为县每年的电线电缆扶持引导资金都在5000万元以上,这是真金白银。同时,政府还通过财政资金,引进建设生产性配套服务,如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国家级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本地企业的产品检测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并且检测费用优惠30%,减轻了企业负担,为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
“创新驱动是核心”
《决策》:县域经济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瓶颈制约?有怎样的政策需求?
杨善斌:瓶颈制约问题应该具有普遍性,比如土地指标的制约还比较大,还有金融支持的制约等。从长期来看,一个是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第二是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压力,再一个是区域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当涂县靠近江苏,其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等各方面都走在当涂的前面,招商引资就会更有优势,吸附效应远远大于辐射和扩散效应。
我认为,一方面安徽省应该更加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营造一种浓厚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氛围;另一方面,对一些有条件、有基础、有项目,发展势头比较好的县,可以给予一些特殊的政策倾斜,通过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一部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从而能带动一大片,起到示范效应,在思想理念上也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冲击。
靳立刚:从无为电线电缆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资金问题有一定的共性。无为电缆企业过去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靠自筹和银行贷款。受宏观形势影响,金融机构的放贷条件更为严格,且金额趋于收缩。分析来看,企业融资难,特别是实体经济的资金困难,主要是和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有关,另外现在银行的很多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民企头上。
中央及各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措施,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创新。首先是要加大各项金融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不能让政策落实持续“在路上”。其次是要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建议由安徽省担保集团牵头,市、县共同建立特色产业担保支持体系;同时,银、政、企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创新产品服务,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目前,无为县已有部分电缆企业成功进入资本市场,比如海兴电缆与上市公司鼎汉技术完成兼并重组,实现了资产增值。新科电缆、弘毅电缆、华泰电缆等已在区域资本市场挂牌,太平洋电缆、新亚特电缆、华菱电缆、宏源电缆等正在加快推进上市。进一步优化环境、强化扶持,引导推动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决策》: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何在?下一步转型升级需要破解哪些关键问题?
杨善斌: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进入到目前的新常态,我认为一方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
我理解的新常态有几层含义,第一是中高速,原有的长期高速难以持续,但是调速不等于失速,经济增长将追求更为实在、更有质量、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第二是优结构,改变过去不计成本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把发展的着力点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第三是新动力,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现在要转到创新驱动上来;第四个是多机遇,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并不是不能大有作为,中央的顶层设计中蕴含一系列新机遇,等待我们去发掘。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安排部署2010年大项目建设工作,发展改革局作为全市综合管理和投资主管部门,在推进全市大项目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我局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肩负起“落实发展目标、推进大项目建设”的重任。决心在以下五个方面求突破,见实效。
一要做到服务发展战略目标到位。以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已任,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切实发挥好服务全市发展的平台作用。在破解要素和重要环节制约方面谋大事、出政策、善协调,只要是有利于目标实现、有利于战略实施、有利于项目推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工作,我局都将认真加以落实。
二要做到统筹协调到位。围绕战略实施,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统筹配置资源要素条件,统筹编制各类规划,统筹谋划重点产业发展,把发展目标转变为科学的发展规划。围绕目标落实,强力推进市重点建设项目145个,年度总投资计划67亿元;着力谋划3000万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把规划目标转变为重大项目,助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
三要做到优化服务到位。会同建设、土地、环保、消防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投资审批绿色通道,确实提高行政效率,把好基建审批关;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协调服务,积极帮助项目单位完成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规划等程序,加快项目的审核速度;指导项目申报,着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为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要做到政策对接到位。围绕国家新增投资的政策机遇,瞄准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取向,千方百计的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围绕项目锁定政策,全力跑部上省,争取用好、用足各项政策。
五要做到谋划发展到位。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强化对事关全市发展战略性和全局性重大问题的课题调研;着力打造我市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老工业基地改造及高科技产业化项目;积极谋划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风力发电、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切实推进大项目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推进战略实施和大项目建设工作中,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为我市经济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战略” 最初指的是军事战略,只用在军事领域。其本义是对战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
(对战争的谋划有两种:局部性、短期性、具体性的谋划是战术,而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是战略。军事战略、军事战术和军事技术都是军队不可缺少的东西。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用处;既互相对立,也互相依存。)
后来,“战略”这个词的词义被人们引申了,目前至少有三种引申义:
第一种引申义指的是对企业竞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如:企业竞争战略。
第二种引申义突破了企业竞争领域,泛指对各种行为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例如,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某些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某些行业或产业发展战略,某些地区招商引资战略,某些企业的发展战略、营销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以及战略重组等等,就是对“战略”第二种引申义的具体运用。
第三种的引申义,指的不再是对某种行为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划,而是指谋划出来的某个重要结论。例如,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城镇化”战略、“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人才战略”,以及许多企业提出的这个战略、那个战略,就是对“战略”第三种引申义的具体运用。
战略就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
其次,框架是对特定应用领域中的应用系统的部分设计和实现,它定义了一类系统(或子系统)的整体结构。
它提供了一种规则,一种意向,一种避免矛盾升级和解决冲突,共享利益的原则。
第三,合作协议就是双方合作的书面合同,一般会明确双方的责任很义务,是有法律效用的文件。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一是双方同意将对方作为各自事业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
二是双方同意在相关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三是互邀参与有关合作领域的技术科研开发、建设和技改等工作;
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今天,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丰收季节里。欢聚一堂,共庆中秋佳节,共话企业发展,畅谈美好明天。借次机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外商致以节日的祝贺!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此,也通过你向远离你亲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
刚才,两位副县长分别介绍了我县今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情况,客商代表进行了诚恳的发言,畅谈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情况,并对政府招商引资、搞好服务、优化环境等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对推进我县招商引资、查找不足、谋划下步工作均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我们将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进。下面,我讲三句话:
第一,充分肯定外来企业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十分重视,尤其是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一招三化”的发展战略,把招商引资放在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为此,本着外商发财、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县的农副产品资源、木材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实行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批外来企业在生根、发展、不断壮大,并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目前,商贸城一、二期工程全面竣工,金天地商业街即将建成,凤凰城建设即将启动。佳佳超市项目的引入,活跃了我县的商贸流通市场。漆园宾馆进行星级化改造,15层大楼的建成将提升城市的品位。厂等一批企业通过改革改制恢复了生产。厂破产后,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企业内部稳定,通过改制重组再现希望和生机。基地建设,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的引入,加工冷藏项目、项目的建成并投产,将有利于农村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等乡镇免烧砖生产项目,镇的项目,项目,既能变废为宝,又实现了绿色环保。公司、公司、公司、公司、公司、公司、日产20吨面条加工项目等一大批企业的引进,进一步增强了我县经济发展的后劲。今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增长势头旺盛,增速创近几年新高,元至8月份,35家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451万元,同比增长38.5%,增幅居全市第一;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43641万元,同比增长11.9%,增幅创近6年同期最高水平;城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40万元,同比增长22.7%;实现财政总收入1233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48万元,剔除农业税因素,同比同口径分别增长40%、42%。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也是广大外商务实创业、辛勤努力的结果。尤其是你们远离家乡,远离亲戚朋友,客居,艰苦创业,为的经济建设出力流汗,为的经济发展拼搏奉献。对此,县委、县政府是不会忘记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外商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进一步为外企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与大家的期望还有差距,一些部门还存在办事效率低、服务不到位;个别执法人员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对此,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为外来投资企业进一步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外商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今天,我再次郑重表示:
一是对各位客商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一定认真听取,并由经贸委牵头,一一落实责任,限期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总的原则是,能解决的、有条件解决的,要立马解决;应该解决的,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创造条件解决,明确一个努力的方向;假如按照政策法规,确实无法解决的,给大家讲明情况,不能简单的说“办不了”。
二是强化投资环境治理,切实做好投诉受理工作。对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从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切实优化我县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三是简化手续,实行外商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并对外商投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真正形成外商办理手续的全程服务、保姆式服务。通过这种形式,不断完善政府运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言必行,行必果”,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商,并定期深入外来投资企业问访,帮助外来客商解决问题,为外商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在今天的中秋茶话会上,大家共叙友情,坦诚交流,总结过去,谋划未来。这既是一次茶话会,也是一次交心会,千言万语话友情,同心同德谋发展。借此机会,我对各位客商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各位客商充分发挥你们的智慧和才能,围绕的社会经济发展,多帮我们出谋划策,共同创建美好的明天。
二是希望你们为的招商引资多做贡献。实践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招商引资是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的一条捷径。为扩大招产引资,我们今年确立了“一招三化”发展战略,出台了优惠政策和考核奖励办法,我们将一定按照规定兑现奖励,一定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希望你们利用自己的关系优势,包括个人感情关系、朋友关系、工厂之间的协作关系,牵线搭桥,介绍,推介,以商招商,多为引进项目和资金。
关键词:禹州市;县域经济;存在问题;发展建议;创新思考
一、引言
1.县域经济的内涵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级城市单位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区域界限明确。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县域经济还接受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2.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1)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在规划制定、产业开发、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上,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性,能够很好地协调农业和其他各业之间的关系,兼顾县、乡、村三个层次以及城市和农村两个领域。
(2)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不可能封闭起来自行发展,而是要发挥县域经济的整体优势,通过县域内和县域外两个市场发展农村经济。
(3)发展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让城镇成为务工经商的农民新的就业平台。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到大中城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就业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压力。
二、禹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禹州市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前列。200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26 个城镇化重点发展县(市)之一。2003年被纳入“中原城市群”做为重点发展。连年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竞争力100强,位列第86位;2008年更是以最为强劲的发展势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位列第68位,并列河南省第二位,中部地区第3位。禹州市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依托资源优势,能源、建材、机械、陶瓷,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发展强劲,并形成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农业效益和产值不断提升,畜牧业比重增大,同时形成了中药材、红薯、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禹州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文化资源得到了妥善的保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走在前列。
2.近年来禹州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出口型企业发展日益缓慢
禹州市共有外贸企业34家,出口产品的80%在欧美市场。据海关2009年统计,至9月底禹州市实现出口6602.8万美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下降了22个百分点,增速下降惊人。禹州市出口企业普遍存在着订单不足,无活可干的尴尬局面。出口型企业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
(2)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发挥
禹州各类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就目前发展水平来看。原煤、旅游业等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域内有五十多个景点,可许多景点缺乏宣传,旅游形象的重视力度不够,旅游环境的清洁度优雅度比周围的洛阳、开封等地要逊色得多。
(3)机械制造业发展缓慢
据调查,禹州市铸造及机械加工集聚区之一的火龙镇,共有铸造企业126家,目前全镇铸造企业库存各种铸件产品达10万吨以上,铸造产品价格均已下降了15%-20%,企业总亏损达2000万元。仅铸造行业一项全镇税收在第一季度预计损失近200万元。禹州市有机械制造企业560余家,主要生产分离机械、矿山机械、汽车配件、农机配件、建筑管件等。但钢材、生铁价格受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影响,有大幅下降趋势,使库存量大的机械制造企业损失严重。
(4)煤炭企业产销不畅
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火力发电量下降、钢铁产量走低、高耗能产品价格降低、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不旺等不利因素凸现,造成煤炭市场疲软,价格下滑。近两年来,全市煤炭库存已达150余万吨,其中永锦能源公司库存达45万吨,平禹煤电库存达30万吨,新龙公司库存达20万吨。
三、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禹州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1.深化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的同时,深化提升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2.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
把谋划项目放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首位,围绕钧瓷、中医药、旅游三大特色产业谋划一批独具优势项目,围绕结构调整谋划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围绕发展方式转变谋划一批循环经济项目。
3.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扶植乡镇企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制定《禹州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作为指导我市产业发展,引导企业投资的主要依据。
4.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工作
深入实施改制攻坚年活动。特定改制攻坚年,强化改革攻坚意识,认真开展排查摸底,将能改未改的企业全部列入改制工作台帐,力争成熟一个、改制一个。
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思考
1.大力发展禹州市特色工业
煤炭工业是禹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其增长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煤炭总量的有限性必须要求我们考虑长远,这就要着力解决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近期来看,就是要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真正的使原煤出口发展为煤炭工业品出口,提高利润率。就陶瓷工业,必须以扩大品牌优势为主,改善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禹州市的陶瓷生产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这就需要大力弘扬禹州钧瓷文化,着力分析钧瓷的市场价值,对钧瓷生产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禹州市机械制造业已经有多年发展历程,虽然规模上亟待扩大,但必须在技术水平和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研究方面下大功夫,同时提高品牌竞争能力,要扩大与省级重型机械制造单位的交流,努力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
2.深入挖掘旅游业发展潜力,改善城市环境
禹州市地大物博,旅游业有着极强的发展潜力,但是未开发项目居多,旅游市场也尚未打开,游客依然为禹州本地人为主体,这就要继续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使旅游业规模化,正规化,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同时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以使在创建省级,国家级文明城市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3.大力发展集约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农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虽然禹州是以工矿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但发展集约农业迫在眉睫,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成为重中之重。
5.加快禹州市高新区建设,加快引进高水平人才
加快必须以禹州市城东新区和西工业区建设为重点,同时搞好颍河治理和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时,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引进。
五、结论
突出“本土”特色,加强本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以个性化体现差异化,是一个县域经济体实力的象征。禹州市作为河南省重点发展的县域经济体,利用其自身有力的资源和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在组织结构内部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加快本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高端化,资源节约化,对本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县域产业规划中,我们的政府或者管理者的角色和位置的选择进一步影响到了县域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姚菲静 饶 芬: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政策建议[J].科技智囊,2007年.
[2]王海波: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及其途径探究[J].魅力中国,2010年10月.
[3]朱孔来 马宗国 花迎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需抓好八方面的重点[J]. 经济师,2010年第9期.
[4]禹州市发改委.禹州市发展和改革刊[J].禹州市发改委资料,2010年.
[5]禹州市发改委.禹州市社会发展[R].禹州市发改委资料,2010年.
101个旗(县、市、区)中有60个为贫困旗县,其中31个为国家级贫困旗县,29个为自治区级贫困旗县。
贫困旗县是制约一个地区提升整体经济实力的瓶颈,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贫困旗县的发展。101个旗(县、市、区)中有60个为贫困旗县,其中31个为国家级贫困旗县,29个为自治区级贫困旗县。2003年,贫困旗(县、市、区)所辖土地面积为71.12平方公里,占全区的60.12%;人口为1444.7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0.71%;生产总值为1011.02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7.02%;地方财政收入为44.90亿元,占全区的27.59%。可见,贫困旗(县、市、区)涉及地域广、人口多,但经济发展水平低。在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内蒙古,加快贫困旗(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级贫困县--固阳县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达到对其他贫困旗县予以启示的目的。
贫困旗县的共同特点是,地处老、少、边区,自然条件恶劣,以农牧业经济为主体,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支柱产业,县级财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经济建设长期处于低水平增长的徘徊状态。固阳县原来就是一个上述特点基本都具备的国家级贫困县,但是,固阳人没有因此而放弃或消极对待发展。2002年到2003年初,固阳县委、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周边旗县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面对年仅三四千万元县级财政收入的现实,对过去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对未来进行了积极的谋划。他们在全方位解放思想的同时,大胆构筑发展目标,把壮大工业经济作为全县工作的中心来抓,大力实施工业立县、资源转换和开放带动三大战略,全面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通过三年的时间,终于创出了一番天地,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旧貌换了新颜。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1.86亿元,较2002年增加了9.66亿元,增长了79.18%;财政收入达到了1.82亿元,较2002年增加了1.41亿元,增长了3.4倍,从2001年全区101个旗县的第83位,跃升为第3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20元,较2002年增加了3350元,增长了86.5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357元,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751元,较2002年增加了1552元,增长了85.98%。2003年,曾因发展速度快,一举进入了第三届全国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行列。
那么,固阳县何以能够从众多贫困旗县中脱颖而出,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奥秘何在?笔者带者这个问题深入到该县进行了广泛调查,得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大力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对于贫困旗县而言,只有思想上的大胆突破,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主动攀登更大、更强、更远的目标,才会有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2002年以来,固阳县委、政府把解放思想,大胆构筑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全县各级干部中深入实施“换脑子”工程,明确提出不换脑筋就换位,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总体思路。教育各级干部破除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的竞争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和无条件发展论,树立只争朝夕的机遇意识;破除缩手缩脚、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敢想敢干的创新意识;破除各自为政、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全县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并把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转变、工作是否能打开局面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实践表明,这一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增强了各级干部干好本职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与此同时,思想的大解放带来了思路的大开阔,县委、政府立足县情,把握大局,审时度势,顺应形势,依托优势大力推进思路创新,2002年首次提出了把壮大工业经济作为全县工作的重心,立足优势资源,上项目、搞开发、求突破的发展思路。2004年又在科学总结前两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大力实施工业立县、资源转换和开放带动三大战略,壮大选矿业、冶炼业、药材业、养殖业、建材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思路对头,事半功倍,正确的思路使固阳县经济步入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之路。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发展思路确定后,干部队伍就是决定因素。一个地区要想有大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整合干部队伍力量,形成团结奋进求发展,齐心协力抓经济的战斗集体。其次要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激励各级干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固阳县委、政府认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要统一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意志和步调,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此,县委、政府坚持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和任人唯贤的工作路线,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建设干事创业的班子。一是为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想干事、会干事、有激情、能干成事的干部撑腰、壮胆、打气,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岗位,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二是旗帜鲜明地重用提拔懂专业、会管理的干部,撤换不称职的干部,使干部队伍的结构不断优化。三是狠抓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要求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主动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贴近基层,始终处在跑、报、批和抓落实的第一线,全方位服务于经济建设。三年来,全县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跑项目、跑资金、抓落实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意识超前、作风扎实、勇于拼搏的优秀干部,为全县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改善投资发展环境,打造“经济洼地”。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生产力,一个地区能否抓住发达地区企业二次创业时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机遇,吸引大批的外来企业前来投资办厂,关键取决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是否形成了“经济洼地”。固阳县委、政府从实施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加快自身“硬环境”建设,努力创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土壤,相继建成了忽鸡沟、卜塔亥等工业发展区。同时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投资3.14亿元,用于城镇道路拓宽改造、景观综合治理、房地产开发等。并采取国家投资和BOT融资方式,投资1.15亿元修建柏油路142公里,结束了有6个乡镇不通油路的历史,实现了乡乡通油路。二是注重自身“软环境”建设,用硬手段改善软环境,狠抓机关作风整顿,严肃工作纪律,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严惩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三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实行“一站式”服务,发挥经济“110”举报投诉中心的作用,打恶惩刁,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环境的改善,集聚了人气,营造了商机,洼地效应明显显现。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无工不富,工业是一个地区经济“起飞”的引擎。贫困旗县工业项目少,经济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弱,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抓好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做大经济总量。固阳原县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培育,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做大自己。在项目建设和争取上,实行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对在建项目进行全程跟踪落实,一路护送,确保达产达效;对争取的项目盯住不放,力求成功落户。在招商引资方面,一是紧紧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建立具有固阳特色的项目群、项目库;二是规划和建设工业发展区,建立招商引资平台;三是制定优惠政策,改进招商引资办法,采取定向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走出去请进来、举办招商会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入驻固阳;四是将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目标,科学量化,按季度考核,严格奖惩兑现。三年来,由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出现了项目建设突飞猛进,招商引资捷报频传的喜人局面。2004年,来固阳县注册的企业达到384户,比2002年增加了357户,注册资金达到1.74亿元。全县实施各类项目178项,其中工业项目133项,铁精粉生产企业达到了96家,生铁冶炼企业达到了12家,硅铁冶炼生产企业达到了8家。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14亿元,较2002年增加了11亿元,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了20.9亿元,较2002年增长了52.4%。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发展农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是农村牧区的传统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兼顾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民增收。固阳县委、政府在谋划工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思路,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工业理念谋划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几年来,通过引进和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构筑起了以蒙牛、伊利两品企业为龙头的奶业产销体系,以小肥羊集团为龙头的羔羊育肥、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以安徽亳州药材集团为龙头的黄芪、党参、柴胡、干草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以包头粮油集团为龙头的油葵、油籽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四大产业体系的形成,有效地促进农村种养业,特别是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全县在奶业、肉食品、羊绒、鹿产品、药材、马铃薯、荞麦等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4年,全县粮食产量达3.6亿斤,较2002年增长了68.1%;油料产量达6610万斤,较2002年增长了119.7%;出栏育肥羔羊87万只,较2002年增长了近2.5倍;奶牛存栏达2.57万头,较2002年增长了近3.5倍。此外,县委、政府将劳务经济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抓,进一步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2004年,全县输出民工6.3万人,累计实现劳务收入约1.95亿元。
发改委党组汇报发言:在创先争优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市直机关党建工作“走前头、作表率”的要求,市发改委确定了 “创先谋项目,争优促发展”和“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创建服务型机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一是着力加快发展,大力培育支撑区域发展新引擎,在加快发展中优化经济结构,在调整结构中提升发展质量;二是着力“环三”突破,科学谋划与开发环三都澳区域核心战略资源,采取超常规的运作方式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快速向环三都澳区域集聚;三是着力先行先试,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快对台直航口岸、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和台湾工业园区等载体建设;四是着力创新驱动,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开发建设新机制,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五是着力城乡统筹,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产业化提升农业、城镇化带动农村,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六是着力环境美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因地制宜地构建集约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七是着力民生改善,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八是着力重大项目谋划,加快推进一批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影响的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十二五”规划在国土空间布局和生产力布局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整合提升工业园区。一是以建设特色专业园区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现有各类园区整合提升。二是高起点谋划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园区建设与管理,提高园区产业承载力。三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全面提高集中区开发水平。四是建立健全重点工业园区考核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二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四是加强创新型企业与自主品牌培育。
加速新型城镇化。进一步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逐步形成“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重点县城―特色小城镇”联动发展的环三都澳城镇体系和城乡互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
“第二财政”
宁东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宁夏发展新型工业化,走上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更是宁夏工业即将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起点。
上任厅长之职不久,王和山就带领财政厅所有处室的负责人到宁东调研。宁东工作人员对财政厅这一庞大而整齐的队伍不无惊讶,而王和山说了一句让他们更惊讶的话:“宁东将来可是宁夏的第二财政!”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要上去,经济后劲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宁东则是新型工业化跨越的新战场。” 财政厅副厅长路芳说。
“宁东将被打造成一个产值翻番的地方,再造一个宁夏的总产值,实际上就是在为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 路芳说,财政将全力支持宁东能源基地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支持神华宁煤集团、青铝集团等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增强核心竞争力,财政共拨付企业技术改造资金18亿元,补充项目资本金3.2亿元,努力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支持了大型水轮机叶片、风力发电机核心装备国产化、钽铌铍稀有金属材料、多晶硅关键技术研发等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今后五年,自治区财政每年将至少安排1.5亿元,加快以宁东基地为龙头的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打造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平台。
一个基地的经济总量正与一个区域的财政收入良性互动。
新型谋划
支持新型工业化的跨越,王和山坦言,这是财政厅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财政厅正在制定的第一个政策是,财政如何去支持企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经济后劲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的基础没有打好,你去跳跃跨越就会栽跟头的。”
第二个政策是政府如何融资,和银行如何联动。“如果财政只把眼光放在财政那两个钱上,是跨越不过去的。财政介入经济发展不简单是投入的问题,财政如何跟金融联合也不简单是一个借款问题。”王和山强调。
第三个政策是如何支持装备制造业。工业的基础是装备制造业,宁夏如果没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工业很难强起来。
第四个政策是支持产业集群的形成。如果产业没有实力,就很难和全国甚至国际竞争。
第五个政策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财政厅副厅长路芳说,财政部门将综合运用税收、以奖代补、政府采购等财政手段,形成激励鲜明、约束有力的财政政策体系,变“要我节能减排”为“我要节能减排”,鼓励资源消耗少、高利用、低排放、生态型的工业产业以及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在经济发展所需与地方财政所能矛盾突出的条件下,如何把有限的资金和政策用足用活、用在刀刃上?路芳说,改进财政支持方式,建立部门间“项目推荐、信息共享、综合评价、共同确定、各有侧重”的支持企业发展的部门联系制度,实现对财政资金“集中管理、集中使用、突出重点、体现公平”的管理目标,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现象。
转促发展
截至去年11月底,宁夏全区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这是我区财政由‘保吃饭型’向‘促发展型’转变的最好明证。” 财政厅企业处处长陈志磊介绍说。
“善理财,谋发展”是财政实力整体实现战略性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财政部门对企业利税增长、市县税收收入增长和金融企业支持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制定奖励政策,积极培植新兴财源,拓宽融资渠道,搭建政府信用平台。
2003年以来,宁夏自治区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4.4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1.9亿元,用以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同时,积极主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2003年以来,共争取中央财政各项资金430亿元以上,形成了地方收入、中央补助和政府融资“三驾马车”的财政资金新格局。
于是,从2003年到去年底,宁夏财政办了一件件大事:
工业方面,投入19.88亿元用于支持自治区重点骨干企业等技改,安置破产企业职工,支持工业园区发展、企业自主创新、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等。
建设方面,投入125.21亿元用于“一号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观摩调度会,主要目的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了解我县文化产业、社会事业工作开展情况,找准问题和不足,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我县文化社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刚才,几个部门分别就项目建设情况作了汇报,王威同志结合实际讲了很好的意见,特别是在文化传承和发扬上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推动文化社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市九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要把历史文化品牌,作为市今后五年重点打造的三个文化品牌之一,这标志着文化事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认真谋划产业发展,强力推进文化名县、旅游强县建设。
(一)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的、低碳的、绿色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文化产业主要依赖科技和智力的投入,资源能源消耗相对较少,受外部条件制约相对较小,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形势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有效扩大经济总量、增强地区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比如,有着“天堂一景,人间一梦”之称的大型都市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不仅每年的门票收入达到了数千万元,而且成为拉动杭州经济增长的一张“金名片”。由此可见,文化建设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文化产业是最具创新性、创造性、创意性的产业,不仅产业自身具有强大的活力,而且文化与科技一样,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元素,为其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文化产业做大了,能够强力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大增强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比如,一部《少林寺》形成了河南登封独特的武术文化产业,从登封到少林寺的路上,武术学校鳞次栉比,最大的武校在校生达两万多人,形成了全国著名的“武术产业”。
(三)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今时代,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有山有水的城市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可以说,文化正在日益成为参与竞争、赢得竞争的重要条件,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文化实力的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就难以站稳脚跟、走在前列。文化已经真正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资源,是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只要抓住了文化产业发展,就等于抓住了调结构、转方式的抓手,能够有效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四)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内生动力。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对于打造地方名片、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文化具有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发展文化产业,用优秀的文化产品来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可有效提升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就我县来讲,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丰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发展文化产业大有所为,应当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切实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真正打响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二、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文化产业振兴之路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传统产业相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纵观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之翘楚首推美国迪斯尼公园,通过市场运作,年经久不衰,分布在世界的五大主体公园每年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旅游收入254亿美元,其动漫、玩具、饰品、少女装、家居用品、箱包等衍生产品收入更是高达940亿美元。国内以深圳华侨城、杭州宋城、浙江横店影视基地等为代表,在景区建设中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出独具市场影响力和游客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提升,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典范。特别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战略转型的加速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将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作为华北地区和省会历史文化的根基,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存众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近年来,我们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大力推进文化名县建设,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客观地讲,我县文化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多为传统和常态的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适应,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资源的内涵还不相称,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还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文化产业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如何实现文化产业跨越赶超、转型升级,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认为,应该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思路明确了,方向对头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步入快车道。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研究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尊重文化产业的独特规律,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群众,走市场化、企业化、集约化的路子。二是要有一批好的文化品牌。品牌是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赢得效益、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只有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才能形成优势和特色,牢牢掌握市场主动权,确保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三是要有一支好的从业队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的水平和档次,只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艺术素质和涵养,才能不断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不断开拓创新、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是要有一批好的艺术作品。任何艺术形式,只有在好的作品基础上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获得成功,受到欢迎。而出好作品的关键是深入生活、努力创造、积极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前不久我县刚刚创作完成的新编历史剧梆子《常山少年·赵云》,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很大反响。《古郡传奇》在央视热播,也进一步提升了的知名度。五是要有一个好的经营方式。好的经营理念、好的经营方式,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通过狠抓市场开拓、完善经营管理等,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无限生机和发展活力。
三、立足实际,着力谋划好文化产业发展项目
中央、省市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度重视,随后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以打造历史文化品牌为目标,以文化工程、文化项目为抓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由文化大县向文化名县迈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必须加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谋划、筛选力度,一旦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立即申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对下一步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有了一些粗浅认识,借此机会提出来,供大家思考,以便集思广益,努力使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绽出更加灿烂辉煌的光彩。
(一)实施“五大文化”品牌提升工程。要围绕“三国子龙故里、佛教临济祖庭、京外名刹之首、世界冠军摇篮、元曲创生中心”五大文化旅游品牌,研究制定提升方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以京外名刹隆兴寺为核心,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搞好隆兴寺周边环境改造,改变当前单纯以景观为主导的旅游产品结构,植入多种旅游产业功能,整体提升地段活力,将隆兴寺及周边打造成为古城旅游体系的龙头,凸显隆兴寺龙头地位,增强旅游体验的文化品位。以临济祖庭临济寺为重点,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发挥临济寺“佛教临济祖庭”优势,谋划实施临济寺扩建工程,深入挖掘临济文化资源,加强与日韩佛学界的沟通联系,谋划建设国际商学院、佛学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谋划举办中国佛教论坛,着力把临济寺打造成佛教临济宗的“圣寺”。以冠军摇篮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为依托,做大做强乒乓文化。充分利用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在海内外的影响,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完善提升基地各项设施,做大做强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谋划筹建乒乓球职业学院,举办“杯”乒乓球赛事活动,将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金星假日酒店、国际小商品市场体育器材商城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吃、住、游、培训、购物于一体的多日旅游线路。特别要积极跑办国家汽车、摩托车训练基地项目,组织系列体育竞赛。以三国名将赵云为内容,积极弘扬历史文化。要加强子龙文化建设,命名一批以“子龙”为名称的街道、商店、学校、宾馆,充实子龙文化内涵。要充分发挥子龙文化研究会和赵氏宗亲会作用,加强与海内外赵氏宗亲的沟通联系,继续举办“子龙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策划面向全国的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侨胞和游客来进行文化交流和观光旅游。特别要把子龙故居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13年世界第七届赵族宗亲大会将在召开,要加快选址、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争取在世界赵氏宗亲大会前竣工,并邀请赵氏族人首领揭牌。以元曲创生中心为平台,深入研究元曲文化。要加快推进“元曲艺术宣传文化中心”项目建设,谋划设置元杂剧名人雕塑、蜡像及文字、实物展览,形成国家级元杂剧研究、教学基地,不断丰富元曲文化内涵。要积极挖掘整理白朴、尚仲贤等元杂剧作家相关资料,筹措资金,聘请知名专家、导演,完成白朴代表剧作《墙头马上》舞台排练,使其成为国内首例元杂剧上演剧目。要谋划举办全国元杂剧学术交流研讨会,积极推动“省元杂剧研究会”在挂牌成立。
对于“五大文化工程”,文化、文物、教育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制定“五大文化工程”提升方案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摆上位置,抓在手上,要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论证、座谈等形式,理清发展思路,尽快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方案,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二)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工程。8月底,国家住建部、文物局对我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验收时,各位专家对我县加强名城保护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虽然这次我县顺利通过验收,但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大保护和整改力度,否则这块“金字招牌”就有可能失去。加强名城保护,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立足自身实际,在强化名城保护、传承古城文化上动脑筋、想办法。一要在古城内部做“减法”。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本着“清理、改造、疏解”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清理一切有碍名城保护的建筑,改造重点文物周边环境,严格控制在建项目高度、风格、体量等,逐步将城内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要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抓住铁道部同意恒山路、镇远路两个立交桥拓宽改造的有利时机,突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的瓶颈制约,坚持路网基础设施先行,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引导城市向县城西部发展,逐步向新城区疏解人口,减轻古城区人口、交通及发展空间压力,使之真正体现千年古城的历史脉络和肌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古城与新景交相辉映、历史与时尚水融的城市格局。二要加大古城文物保护修缮力度。要加大古城文化项目谋划和包装力度,特别是对前一阶段谋划的《古城整体保护项目》,要加大项目跑办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要继续坚持“修旧如旧、修旧如故”原则,谋划实施阳和楼、开元寺法船殿、隆兴寺大觉六师殿、城隍庙等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修复工作,再现“三关雄镇”风韵。要实施环城绿化工程,在保护好古城墙遗址的基础上,对古城墙及两侧进行绿化美化,注重造型和色彩搭配,精心打造环城绿化带。同时,要全面整合文物旅游资源,谋划建设梁思成纪念馆、博物馆等,充分体现古城千年历史底蕴,真正叫响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三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抓好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利用,特别要提升常山战鼓民间文化品牌,对常山战鼓表演队重新整合、编排、包装,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常山战鼓展馆(厅),继承和发扬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搜集整理二鬼摔跤、腊会、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传统文化,加大非遗的保护、抢救、挖掘和整理力度,不断充实古城文化内涵。我县书法、绘画底蕴深厚,书画名人众多,要抓紧组织申报中国书法艺术之乡。
(三)实施新型文化业态塑造工程。要按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发展传统、常态文化产业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理念,着力打造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实现文化产业从单向发展到多向融合,从点拓展到面、从文化本身涵盖到经济多个领域,推进古城文化复兴。一要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用数字、信息等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强力推进广播、电影、电视、广告等产业数字化升级,积极推动旅游、演出、会展、休闲、娱乐等行业应用新技术,大力发展动漫、网游、工业设计等新兴产业。常山影剧院数字化影厅的建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希望有关单位要继续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二要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依托文化发展旅游,借助旅游弘扬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富有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体验的文化品位。像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河南的《禅宗少林》、浙江的《宋城千古情》、承德的《康熙大典》,都是通过文旅融合打造产业新优势的典范。三要推进文化产业与农业融合。推进农耕文化、现代农业文化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发展农业文化展示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文化园、观光采摘园等农业项目,提高农业、农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例如,藁城的都市农业观光园、鹿泉市山前地带的开心农场,都是成功的范例,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借鉴和学习。四要推进文化产业与工业融合。改进传统产业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工艺,注入文化、艺术和创意元素,提高产品的文化气息、艺术色彩,从产品的内涵和品味上提升附加值和竞争力。特别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五要推进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把文化内涵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建设一批文化综合体、历史文化街、文化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活力,力促城市硬件建设与文化内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城市文化品牌的彰显和城市文脉的延续传承。在与城市建设融合方面,我县大有文章可做,特别在广场建设、街区创建、园林景观和人物雕塑等方面,要注重文化内涵,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古城文化。
(四)实施机制体制创新工程。体制机制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制度创新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要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对标行动。开展对标不仅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更有利于借鉴经验,推动文化产业开展。比如,山西平遥古城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和发展经验,已经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河南云台山从2000年开始开发运营,十年间旅游收入由原来的400万增长到2.95亿元,增加了73倍,高峰期间日接待游客近8万人。我县作为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县市之一,曾经开创了全国人文景观旅游之先河,而旅游收入始终停留在两、三千万之间水平,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在文化旅游发展上进行的有益探索、运作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敢于对标先进、谋求突破,在对标中找差距、在对标中求转型、在对标中推进赶超跨越。二要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好文化产业,整合全县旅游文化资源,搞好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推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特别是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授权我县25%的旅游开发经营权,一定要充分利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三要努力搭建文化展示平台。可以尝试在国际小商品城开辟文化产业集中展览中心,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一个宣传展示的平台,集观赏、展览、批发、销售于一体,促进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履职尽责,全力抓好各项社会事业
二、规划编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非常复杂,在编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搞规划像画国画一样,结构、整体画面布局要合理。规划编制工作既要谋划未来,体现超前性,又要脚踏实地,具有可操作性。要体现这个特性,就要集思广益,既考虑本市实际,又要结合世界、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等进行认真研究。前期市“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为止,大家对于规划编制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主要从规划编制的思想、定位、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协调好哪些方面、目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来发表意见。我把它归纳成“一、二、三、四、五、六”。
(一)所谓“一”即规划的主线要贯穿加快发展。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制定,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发展要建立在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率先发展,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在下一个五年中的率先发展,要把目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一轮驱动”逐步转变成靠投资、创新“两轮驱动”的发展,要在发展中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增长方式的转变来创新发展。丝毫不能把发展放慢,也不能为了发展而不重视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个主线一定要体现清楚。
紧扣《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关天规划》把一个区域性的战略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把的定位也提到了新的高度。对来讲,是本届政府遇到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机遇的成效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关天规划》把建成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要求、对产业定位的要求等做好“十二五”规划。我们首先要吃透《关天规划》的内容、要求,并对未来要出台的政策进行预测,把《关天规划》中的精神反映到我市“十二五”规划当中。
紧扣“新一轮十年西部大开发规划”的实施。国家将要出台一系列新的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把政策吃透,找到切入点,“十二五”规划一定要能够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反映出来。
以上两点都是大背景,如果背离这两个大背景,“十二五”规划将来可能就有大问题,出现大偏差。
充分体现的优势。要把现有的优势通过“十二五”谋划进一步的做大做强做优。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优势产业:钛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包括专用汽车等等。
体现特色、特点。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发展模式,也有固有的缺点、或者不足,或者特点,“十二五”规划一定要紧密结合这些特点,比如说“市强县弱”的问题、非公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跟不上的问题,利用“十二五”规划的谋划,尽快把短板补起来。
体现大胆创新。规划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在白纸上画图要解放思想。从制度、体制、机制、管理、科技方面都要体现大胆创新,甚至要抛开前人提出的一些所谓的模式。在工作布局上还要加大创新力度。作为关天区副中心城市,跟中心城市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如何借助中心城市来促进的发展,城市建设下一步创新点到底在哪里?比如基于以后西安到交通非常便捷这一形式,如何搞的城市建设,如何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重新谋划?已经成为“绿色森林城市”,如何更加吸引人的眼球?结合我们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些创新都值得研究。
一、二、三产业协调一致发展的问题。我市第三产业是一个短板,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比全国更低,如何使我们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这个规划当中要有所表述。如果一个地区三次产业严重的失调,经济社会发展就没有后劲,这是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在谋划下一个五年计划时,在三产结构方面一定要注意协调发展。
规划实施的一些重大项目在实施时间的节点上要协调。把重大项目实施的时间点要把握好。比如说我们提出的城市建设东扩南移北上的问题,到底北上是啥时候上?我们目前的任务是加大东扩南移的力度,北上问题我们要在基础设施,在前期准备工作上好好的谋划,加大工作力度,现在大规模的去谋划北上的时机是否成熟?这值得商榷。这些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在“十二五”谋划的过程中,时间节点一定要把握好,协调好。
当前和长远的协调。规划的编制要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思想。
经济与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要促进社会事业方方面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最终还是老百姓要富裕,让老百姓过的安逸、幸福。
规划的可行性。规划不在于字数多,不在于指导思想宏大,不在于基本原则高深,最终还是要能行得通。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一定要可行。我们做工作,不是“规划规划,纸上一划,墙上一挂”,而是要去实施。
可操作性。规划尽管是个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成施工图,要具有可操作性。
可借。“十二五”规划要做到能够最大限度的争取省上甚至国家的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这就靠大家的谋划,一旦中省在项目需求、政策倾斜方面有所变动,我们应该超前做出反应。在这方面要有超前性、战略性,更要脚踏实地谋划一批项目。这就要求我们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的一些战略需求,项目一旦拿出,马上就能对接上,比如说节能环保的问题、节能减排的问题等等,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大项目,既能反映的实际,促进的发展,又要从现实出发,从战略出发,有前瞻性的储备一批项目,这就是可借。
可拓展性。“十二五”规划对于战略性的东西,宜粗不宜细,要留有余地。对于一些战略性的项目一定要有可拓展性,不要把它一次弄死,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给我们的规划调整、修改留有余地。
可惠民性。或者说要有振奋人心的作用,要有鼓舞性。一旦人大通过规划、公布后,就要能鼓舞士气,要鼓舞全市人民、鼓舞广大干部群众,把蓝图变成施工图,最后变成我们的现实。
与国家和省上规划的衔接。的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仰仗于中省的大力支持。基于这一点,在编制过程中、编制后要时刻注意与中省相关规划的衔接,尽量使我们的项目挤进中省的大盘子,或者给我们后面能够挤进去创造条件。
规划与年度计划相衔接。规划一旦公布以后,要充分的体现在年度计划里边,一定要与年度计划相衔接。
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把各个专项规划置身于总体规划之中,既要体现部门、专项规划的特性,还要符合总体规划的大局,不能是两张皮,一定要做好衔接。
与“十一五”的工作衔接。要把“十一五”期间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做的非常好的、已经进入中后期的重点工作继续完成,继续发扬光大,做好衔接,“十二五”不能简单的另起炉灶,撇开“十一五”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另搞一套。
与各个部门的衔接。“十二五”规划是个系统工程,要注意和各个部门做好衔接,规划最终的实施靠大家,任务会分解到各个部门,要做好衔接,多听大家的意见,各个部门也要支持规划领导办公室的工作,大家共同来把“十二五”规划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