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9: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科教融合;降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53-02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
海绵城市,是城市降水管理一种新型模式,它是指城市在遭受气候变化和降雨等自然灾害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抵御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2013年,在就城镇化建设中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就要求我们顺应自然,建设自然,加强对城市成天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创造合适生态空间。通过合理地运用雨洪原理,创新新形势下的城市给排水工作,让我们合理去利用水资源,把其转化成有利方面,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和环境恶化,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发展绿色城市,营造环保人文的新环境。
二、建设海绵城市对于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1.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海绵城市,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对于涵养水源、保护环境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很多城市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极大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于建设现代化城市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在全国城市当中,多数一线城市开始出现了缺水的现状,尤其在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城市缺水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关键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在降水中,将近一多半的雨水可以被土壤吸收,一小部分水作为径流水流失走。但是由于城市为公共交通让步,很多地方都地面硬化,造成大多数水白白流失,极少部分被土壤吸收。故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缓解城市缺水这一问题,即通过把水涵养起来转化为地下水供给人们利用,以减少缺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2016年是近10年来降水最多的一年,连续几天的特大降雨造成许多城市成为“威尼斯小镇”。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城市排水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排水、渗漏、储存、滞留”等处理降水的设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城市降水不单单通过排水这单一手段来解决,通过综合手段来治理,极大地增强城市防洪排涝的能力,很大程度的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3.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人文和自然环境。由于地面硬化导致城市地下水位降低,城市缺少自然资源对气候的净化和吸附,造成空气质量降低和城市温度的显著提高,产生热岛效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安全生活。海绵城市的建设必然需要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分析,创造出适合城市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抵御降水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城市的自然环境,促进城市发展成自然美丽宜居的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城市人民能够享受到海绵城市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三、海绵城市是科研与教学密切融合的标志
1.我们利用给排水的知识和原理,解决城市洪涝和缺水的重大难题。通常的雨水系统通常是及时、快速的处理城市表面径流,让降水快速的流到出城市,减少降水对城市的危害,也就是说,扩大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增大下水管道的管径,将雨水排放出去,但是这种指导思想忽略了对表面径流雨水的利用,会进一步加剧城市缺水问题。地下水不能得到很好的补给,造成城市用水困难,需要从周边县调水来解决,这就造成水资源的紧张,增加国家公共设施开支。这就需要我们给排水工程的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利用现学的技术和知识,把城市降雨转变为我们所需要的水资源。通过根据不同地区下垫面特征和土壤性状,采用不同雨水收集方式和吸收方式,对中小型降雨实现就地入渗和利用,对大型降雨实现就地滞留,在滞留后进行延期排放,错开城市排水设施使用的高峰期,缓解城市排水设施的压力。这种模式在新加坡已经开始实现了。新加坡作为著名热带国家,降水量处于世界前列,每天都有数场“说来就来”的瓢泼大雨,但是它极少出现洪涝灾害。因为他们国家设计了雨水收集与城市排水系统共同调节的设施,预先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在遇到暴雨同时加强雨水疏导,建立大型雨水储集设施,来应对特大降水。积极建立地面下渗,让雨水能够迅速被土壤吸收,增加城市地下水的需水量。
2.遵循城市规划和自然环境相统一的设计原理,增加城市抵抗风险能力。从20世纪开始,欧洲西方国家开始注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尽管不同国家绿色基础设计建设不尽相同,但是恼体理念上看,都是加强绿地、湿地、公园及雨水贮存渗透设施的建设。在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过程中,利用自然环境中植被防御自然灾害和水质净化这一特性,大力实施城市储水渗透设施建设和人工湿地的建设。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让城市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海绵城市是我们给排水工程的一种创新,它的实现正是对于给排水的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发展,是一种新的模式下的城市管理和规划。如何进行科教融合促进本科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考虑。
四、科教融合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需要培养正确的科研态度
本科教学是本科生走入社会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本科教学思路,增加科研促进本科教学的影响力。科研工作是一个自我实现发展的重要手段。科研工作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不能存在一丝一毫的偏差。要求我们统筹兼顾,具备缜密思想,充分考虑需要面临的问题和潜在困难,提前做好打算,在实施当中避免重新设计,减少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浪费,实现设计项目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将科研态度融入到本科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创新能力,积极去统筹考虑实验设计的原理,保证实验项目能够顺利的开展。
1.科教融合促进本科教学,需要积O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突出强调了实践在验证自己观点和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性。我们本科教学对于社会实践这一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学生只能在书本上面学习有关给排水的知识,通过自己假想来设计城市规划,这种模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书本和实践是有一定误差的,需要学生充分考虑一些实际的情况,积极的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只有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他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课本知识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大作用。
2.科研融合促进本科教学,需要创新教师传授知识方法和思路。本科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的模式。由于大学上课人数增多,教室面积过大,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效率显著降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创新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思路,通过丰富有趣的课堂知识,通过视频和PPT向学生展示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提问,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不懂的知识和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课程和知识,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当中,增加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场重要的城市革命,它需要给排水工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去发现目前建设海绵城市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创新城市排水的方法和策略,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尽快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同时海绵城市建设是需要多学科、多技术、多部门、多人才来参与的革命,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需要统筹各个平台的工作,使其相互渗透和交融,这一工作也符合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飞,王岩.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园林科技,2015,(4).
[2]陈华.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J].净水技术,2016,35(1):102-106.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Taking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as a Case
QIU Fu-gu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景观;生态效率;绿色增长
海绵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产物,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管理,优化城市水循环系统,促进水资源重复利用,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中,注重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第一产业,没有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海绵城市景观已经迫在眉睫。
1海绵城市景观的概念和发展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适应多变的环境,能像海绵一样调节“生理机能”,弹性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其核心指导思想是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在降水过程中,能系统地将雨水储存、过滤和净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维持生态平衡。海绵城市景观建设应该遵循和谐、生态优先的原则,引进新工艺材料,保障河道蓄水能力,控制径流总量,不过分开发河道,提高城市防洪泄洪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在景观建设过程中,要优化城市整个房屋设计,采用更好的屋顶设计,协调城市发展理念。
美国和瑞士是最早开始建设海绵城市景观的国家,而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但是经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很多试点城市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同时,国家加大了对海绵城市景观建设的支持力度,2015年10月,国务院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海绵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主要包含3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在海景城市景观建设中,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保障海景城市建设能顺利进行;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不大力破坏自然植被,不大力拆迁工程建筑;从群众的角度来说,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要积极响应海绵城市建设,比如,可以在自家屋顶建造微型菜园,在阳台上种植植物,形成独特的房屋景观。政府也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海绵城市景观建设成为一种自发、自觉、自愿的行为。
2生物多样性对海绵城市景观的促进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体现,它不止包含生物物种(动物、植物)多样性,还包含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对于海绵城市景观建设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很好地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能让生态效益带动经济效益。首先,山水林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雨水有着很好的积存作用,这种自然的雨水积蓄比人工途径有效率。其次,湿地是天然的雨水净化器,保护湿地能促进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最后,城市植被、土壤对雨水的渗透、吸收作用比较大。从这3个方面可以看出,保护生物多样性,能有效利用自然循环系统,减少人工投入,促进海绵城市景观建设快速发展。
3建设海绵城市景观途径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景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1建立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海绵城市景观建设中,要推进海绵型湿地公园建设,通过成立雨水花园、构建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城市整体蓄水能力,加强对城市中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形态的保护,禁止填湖造地等建设行为,实施生态修复,保护鸟类栖息地,营造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比如,金华燕尾洲公园。海绵城市政府有关部门统筹推进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结合城市建设实际情况,保护天然湿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传统城市化建设中,将很多天然湿地围堵拦截,建造现代化居民楼,破坏城市整体的水循环系统,失去了天然的蓄水基地,增加了降水机率。所以,在海绵城市景观建设中,要尊重生态环境,尽力减少人工破坏,比如,五缘湾湿地公园。
3.2优化城市房屋设计,建设多景观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景观建设应优化房屋设计结构,特别是屋顶设计,在屋顶上种植跟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植被,发挥植物调节水循环系统的作用。建设海景城市绿色屋顶时,投入较大,很多人开始质疑海绵城市景观是否增加了城市建设投资,而不利于城市发展。其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首先,海绵绿色屋顶能够与城市整体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系统的城市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以第三服务业带动城市经济,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环境。其次,绿色屋顶有较强的雨水积蓄能力,大大减少了城市下水道的工程量,节约了人工成本。最后,绿色屋顶能够帮助城市减少洪涝灾害,降低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所以,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海绵城市景观建设中,应大力推广绿色屋顶,地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丰富屋顶植被,吸引鸟类和昆虫,保护生物多样性,形成特色化的城市屋顶景观。
3.3恢复河道水系生态功能,保护河流生物
在建设海绵城市景观过程中,注意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实施生态修复,保护河流生物。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容易发生内涝灾害,特别是在强降雨季节,一方面是由于城市本身基础实施不完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河道蓄水能力被破坏,不能在生态系统循环中扮演好“调节者”的身份,所以,在海绵城市景观建设中,要恢复河道水系生态功能,保护河流生物,通过修建蓄水池、植草沟等措施,让雨水得到自然净化,增加城市抗洪涝能力。
3.4增加海绵城市绿化面积,保护动物及微生物
在海绵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扮演好指挥者的角色,认识到海绵城市景观的重要性,扩大绿化面积,详细规划绿化带,深入了解地区实际情况,种植丰富多彩的植被,保障生物多样性。在传统的城市化建设中,有很多建设公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很好的兼顾生态效益,使得很多居民楼或办公区域绿化面积狭小。在城市化房屋规划中,要严格把控绿化面积,不能让房屋建设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建立完整的监督制度,政府在审核房屋工程时,要记录绿化面积落实情况,保护动物、微生物及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地规划;绿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19-0101-02
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繁荣经济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们的居住环境遭到过度的开发、土地遭到破坏、绿地的效用越来越不明显。这些现象都使得整个城市禁受自然生态的能力下降,只要出现下雨天,整个城市就像进入了海景景观内,土地的硬化带来了城市的瘫痪。为了转变这种情况,发展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雨水的重复利用和积存,促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发展合理的绿地规划设计,将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1 海绵城市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一块海绵一样,能够将水资源良好的收集和释放。即下雨天时将雨水吸收、渗透、蓄存、净化,以此实现水资源的保存和重复利用,又不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可以良好地适应自然天气和自然灾害,在需要水资源的时候释放,在不需要的时候蓄存,具有良好的弹性。
这一理念是以整合水资源的整体调度、源头分散供给为重点的,使得整个城市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实现合理分配,既保证了自然环境的协调,又保障了人工环境的优化。建设海绵城市,就是建立一个合理的水资源调配系统,实现合理的水资源循环,为城市的绿地建设提供水资源的供给,例如道路两旁绿地、公园绿地等,保障其水循环的自然顺畅,地表径流持良性发展,城市绿地环境更加优质。
2 国内海绵城市发展
我国针对城市雨水循环系统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首先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作为雨水循环系统技术的试点,2001年颁布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更标志着我国雨水系统控制技术的初步成熟。
深圳市于2004年从美国引进低影响的开发理念,与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等方面进行技术交流合作,编制了城市绿地等雨水利用工程的地方技术规范,将此规范应用于城市的城市雨水系统建设中,并取得了新的建设理念,即“渗、滞、蓄、用、排”,这为以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念保证。
3 城市空间中绿地景观设计策略
(1)下沉式绿地。城市的公园绿地能够改善城市的局部气候环境,为城市提供氧气、温湿环境、优良景观,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增添一抹优质的绿色环境,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储存、回用、入渗、排水、管路等五个主要部分构成了城市公园绿地中的雨水系统。下沉式绿地这一工程技术设施的应用,能够增强雨水的利用,将雨水进行蓄存和净化。下沉式绿地的优点就在于它的土质疏松、土壤透气性稳定,比一般的植被草地渗透率高15~20个百分点,能够将雨水的蓄存提升到一定高度。城市绿地的植被覆盖率高,这利于雨水渗透到地下补给为地下水,设计的优化应将净化入渗系统引入,将很大程度上提高雨水的利用率。绿地设计上应该加入路面高于绿地高度、雨水口高于绿地高度的规划,其中雨水口连接管道,形成一个雨水优良流动的下沉式绿地系统。假如下雨,雨水就会将抵达绿地,将绿地浇灌,绿地会吸收、渗透、储存一部分,而绿地吸收储存不了的多余的雨水就会流入雨水口内,雨水口连接的管道会将多余的雨水汇入城市河流或其他地方,这样保证了雨水在绿地上的使用和储存,更使得河流和地下水实现补给,减少了城市中雨水过多造成水泄不通的现象,也不会对绿地植被造成破坏。
(2)下沉式道路。城市道路的存在是为了城市的交通、市民行走,是城市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雨水最爱汇聚的地方,几乎所有的雨水在道路上汇聚,就逃不过在道路表面的径流,如果道路上的雨水汇聚不为重视的设计,就会造成“海景”景观的现象。在城市道路上的设计也采用下沉的模式,即在道路两边的人行横道铺设透水设施,道路行车中间的中分带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应该低于道路路面的高度,假如雨水较多的情况下,长时间的雨水浸泡会对路面的路基造成安全威胁,影响交通安全,所以要在靠近路基的一侧用混凝土或其他设施挡住雨水的浸泡,防止雨水渗透的影响,保证路基及交通安全。在绿地的空间设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绿地中间设置一个给雨水缓冲的空间,利用这个缓冲空间将其与下沉式绿地联为一个整体,将雨水通过缓冲空间流入周边的其他绿地环境,实现雨水的吸收、渗透,也将道路上多余的雨水进行了储存。要在此设计中引起重视的是,在城市道路上的初期地表径流的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例如城市废弃物、重金属尘埃、路面垃圾材料等,这些污染物一旦渗入雨水,而初级雨水再汇入城市绿地植被中,将会危害绿地植被的生长,更严重地会污染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破坏整个水循环的系统。所以,雨水的初级处理在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用雨水初级净化设施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才能够流入绿地植被。
(3)下沉式广场。城市的广场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娱乐、休闲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在城市雨水汇聚的场所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广场上的雨水处理也是一大重点。在设计广场时,应将广场周围的绿地高度适当降低,高度低于广场的整体高度,以此将雨水汇聚状况减少,全部汇入周围的绿地中,保证绿地对雨水的吸收和储存。在这一部分中,绿地植被的设计应加入灌木、乔木、花卉等,在为广场的整体景观提分的同时,可以更加充分地改善地表雨水的渗透能力,加强雨水的吸收,营造良好的广场生态环境。广场的透水层应在先进生态技术允许范围内使用低碳环保的材料,加强雨水下渗程度,保证雨水的充分汇集和收集储存。在利用先进透水材料的同时,适当设置有坡度的排水路面,或者用与景观相符的管道将多余的雨水汇入管道排出去,以防止雨水被绿地植被的过度吸收。对于初级雨水可能有污染的状况,在广场上设置两种不同的水质汇聚区域,将初级雨水和其他雨水进行分离,利用初级雨水净化设施对初级雨水进行净化,同时可以保证处理后的雨水和正常雨水都可以进入绿地被吸收储存。广场的范围有些会有限制,于是有些雨水的渗透和流失并不能保证立马见效,此时就需要在绿地范围内种植耐干旱同时耐水湿的植被,这种植被生命力强,对多水多旱状况都能够适应,符合现代城市的气候特点,也能够保证广场范围内整体植被的景观视觉效果。在广场周边范围内设置检测水量装备也是有必要的,装置能够对雨水分配进行调制,减少没有及时通过下沉式绿地装置的雨水对植被的过度浸泡状况发生,将浸泡时间尽量缩短,提高植被的生长环境质量,保证广场景观效果。
(4)下沉式立交桥区。有些城市的立交桥下也有着绿化带,而一般的路面两侧高度都随着立交虻恼体高度而有些纵坡弧度。这种状况一旦下雨,就会造成路面范围内的雨水长时间汇聚没办法及时排出,造成道路交通的不安全。在这一部分绿地设计中,可以将路面高度适当提高,使绿化带的高度降低,下雨时使雨水汇入绿化带,而不是积在路面。绿化带内可以种植一些草木花卉、灌木丛等,或者设置一些山石景观,使得城市立交桥在繁忙的道路交通外可以有一份城市外的惬意。
(5)下沉式居住区。居住区是整座城市建设的中心部分,大量城市居民在此地居住,给居住区的重要性加上重要的一笔。居住区的绿地建设是整个城市绿地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关系到大量居民们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所以设计要求会更加严格。居住区的整体设计应以更加及时的排水为主。在主次道路、人行道、休息娱乐区的地下铺设透水装置,并且要在大范围的绿地面积上使得绿地高度低于这些道路高度,使居住区内的积水较少到最小值。设计中建议在绿地中种植耐干旱耐水湿的树木,保证雨水的及时吸收排出。另外在绿地范围内设置排水口,若雨水量过大,排水口就会起到及时排散多余雨水的作用。可以在居住区内设置一些自然山石、小湖等,便于积水的分散排出的同时增加居住区的景观视觉效果,既实用又美观。
4 结束语
随着众多城市化问题的日益涌现,人们也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自身生存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向往高品质、高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生活,追求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使下沉式绿地设施参与到海绵城市绿地设计规划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种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城市绿地的多功能化,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提升城市整体绿地布局的合理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一生态基础设施,才能够真正使海绵城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护好地下水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生态文明的城市社会。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6):26-36.
[2]宋晓猛,张建云,占车生,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影响研究进展[J].水利学报,2013,44(7):779-790.
[3]姜昀,张升堂.城市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6):30-32.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园林设计;渗透
1城市园林绿化和海绵城市
随着低碳理念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城市建设工程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当中,存在多种循环系统,其中水循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中无论是物质能量的转换还是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都和水循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也就充分说明了水循环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具有很好的水循环系统,才能对降水实现有效的循环。但是如果降水只能在地表进行汇集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引发一定的城市内涝现象发生,可见水循环的重要性。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只有对其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实现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共同生存与发展,不断促进与大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合理应用就可以使得城市园林绿化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从而使得城市园林的净化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构建其一个更加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
2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园林设计
2.1加强城市园林设计规划,实现因地制宜
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城市的环境不同,其植被、降雨情况以及土壤的性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该和这些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与要求。遵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主旨,注意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最大限度实现园林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1.1道路渗滤沟设计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降水量,如果降水量非常大就会给土地的渗透性带来一定的压力,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对雨水的收集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创建一定的道路渗滤沟,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绿地坡度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与建设。2.1.2渗透性铺装设计在城市园林工程设计的时候,只有做好对渗透性的铺装设计,才能有效发挥地面的渗水工呢过和排水功能,大大节约了各种物料的使用,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满足生态化设计的实际要求,从而使得自然环境和园林设计两者可以更加和谐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在铺装设计过程中都会采用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砾层以有效增加路面的透水性和稳定性。如果是主路的话最好是铺设砖层以更好地方便人们的行走,对于两侧的辅道可以采用石子进行铺设,其也就有非常好的透水性。2.1.3园林生态水渠和雨水缓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结合园林内部的实际地势来设计一定的生态水渠,这样其不仅可以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可以对雨水实现很好的回收。水渠主要包括暗渠和明渠两种,暗渠在建设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留出一定的排水沟使得水流可以顺势而下,而明渠则主要采用透水性能比较好的沙石材料来进行铺设,然后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
2.2雨水储蓄系统的合理设计
2.2.1集雨型绿地集雨型绿地的建设的过程中,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时候最好选用那些不怕湿涝的植被,在将多余雨水充分导入到这种绿地的前提之下,还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存贮,同时也是整个城市园林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可以暂时以湿地的形式存在。2.2.2人工湖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适当加入一定的人工湖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整个园林的意境,而且人工湖还对雨水具有一定的存储功能。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将湖水的水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在下雨的时候有足够的储水空间。另外,还应该注意对人工湖当中各种水生植物的配置,从而使得泥沙进入到湖里之后,其便可以对水质进行有效的净化。
2.3雨水净化系统的合理设计
2.3.1土壤渗透净化土壤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其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净化处理,例如雨水在经过草坪的渗透之后就可以实现很好的净化,大多数的雨水都是在收集的同时进行土壤的渗滤净化,渗滤过的雨水会被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者渗滤池中循环利用。2.3.2生物处理净化该项技术主要是对生物可以有效分解污染物的这一功能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植物对雨水的净化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充分利用植被比较密集的地区,由于植物元素的密集浓度要远远高于水的密集浓度,所以可以对雨水中各种杂质和元素进行有效的吸收与净化;②由于植物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所以还可以对雨水当中的部分有害物质进行一定的分解。总而言之,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但应该充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还应该充分结合该城市的具体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功能,同时还应该对各种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有效促进城市园林各项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陶涛.低碳理念的园林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6(06):70~71.
[2]张艺.浅析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01):175.
[3]周小明.浅析如何将人性化理念应用到园林设计中[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5):81~82.
关键词:人防工程建设;城市建设;经济建设;抵御灾害;相互结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21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108
近些年来,城市化的进程正在迅速加快。面对新的形势,人防工程不仅有助于抵御灾害,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建设的综合质量,也体现了国家对民生建设的重视。因此要进一步促进人防工程建设,就必须利用自身特点及优势,紧密结合城市建设,不断改善与提高自身在城市中的作用,体现存在的价值,谋求稳定、长远的发展,最终构筑平战兼顾、功能完善、防护能力强大的人防工程体系。
1 建设人防工程的现存问题
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及战争方式的变化,为了打赢高技术、高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国家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施行)和《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2003年11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提出了各个城市全面建设人防工程的要求,而在此大背景下,城市建设在落实人防工程配套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些甚至影响到了先进城市建设理念的落实和推广。
1.1 人防建设意识淡薄,人防知识缺乏
目前,国内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国人更多的是关注经济效益及物质生活,缺乏可持续发展及统筹全局的战略眼光,忽视环境保护、人文素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居安思危的国家安全理念。在大多数城市建设行为中,人防工程建设被视为负担,并通过各种手段回避及减少建设任务。普通民众对人防地下室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发现和监督或是发现了不予理睬。相对消防、环保等建设内容,人防工程建设的基本意识还未在人民大众中形成。
1.2 人防工程建设还处于被动和无序的状态
由于人防工程是根据上诉法规在一般城市建设开发中进行强制性配套建设的,人防工程建设本身存在一定的被动性,长期的被动性建设则带来了无序的局面,人防工程的布局存在区域性的不均衡,人防工程类型存在严重的不齐全,使得人防工程建设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大大降低了综合防御效能。
1.3 相关技术落后、人防设备更新缓慢
自从2000年以来,与人防相关的技术措施,设备材料等鲜有更新换代,与目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与相关企业及部门每年在人防建设中获得的利益不成正比,这导致了人防工程造价高,综合效益低的不利局面,制约了人防工程建设的发展。
1.4 相关政策不完善
城市建设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理念,从之前的节能、环保,到后来的绿色建设,再到现在的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形态在不断完善提升,但是由于人防相关政策的滞后或者不完善,导致了开发建设者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人防建设成本较低的方式,放弃了较先进理念的设计方案。例如:某大型综合体项目,设置了大面积空中绿化带,大面积架空的首层交通枢纽空间,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先进理念,但是由于空中绿化带及首层交通枢纽空间根据相关人防政策规定,需要配建大量的人防建筑面积,使得建设成本及设计难度大幅提高,而面临被取消的局面。从这个层面来讲,人防建设已经阻碍了城市建设质量的提升,也势必影响到自身的建设与
发展。
2 探求完善建议
人防建设以及城市建设应当确保相互结合,在最大限度内发挥人防建设的价值与意义。从现状看,人防工程应当密切结合平时与战时的双重功能,在人防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要融入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随着时代进步,人防工程建设也应当摆脱单一的建设内容,进而提升人防建设的综合效益。完善现阶段的人防工程建设应当依照如下的基本思路:
2.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防意识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宣传思想工作方针,结合人防建设的发展需要,开展人防宣传工作以及初级中学和全社会的人防教育,保证人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人防宣传队伍建设,巩固和扩大人防宣传领域,加强与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把人防宣传与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等结合起来,使人防宣传工作更具稳定性、广泛性和有效性。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防工作及人防部门的知名度,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力争做到人人了解人防、关心人防、支持人防。
有条件的城市,人防主管部门可争取建设独立的人防宣传教育基地,向民众提供参观、学习、模拟演练等义务活动;无建设条件的城市,可在人防主管部门办公场所内,争取100~200平方米的中心办公区域,设置人防展示大厅,让过往的民众感受和了解各种人防设施、设备及功能,向民众说明人防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
2.2 完善人防工程规划体系,促进与城市建设规体系的衔接
城市防护是城市在组织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功能之外的一项重要功能,而人民防空是城市防护的一个重要部分。人防工程规划应能使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建设尽可能满足城市防护需求,具有较高的防护效益。人防工程规划确定了城市在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发展水平、建设重点、布局和步骤,是搞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城市防护功能的主要保证;人防工程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人防工程做定点、定位、定量的初步要求,保证人防工程建设有序、有重点、合理的发展,避免被动型、随意性、不均衡性,减少浪费,提高工程平战利用率,有效扭转被动建设的局面,使人防工程的建设和分布呈现计划性;人防工程规划可以保证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特别是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保持协调一致。
人防工程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法规性文件,人防工程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城市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级人防主管部门应完善本市、本区人防工程规划,加强人防工程规划管理,抓住土地划拨的规划建设源头,明确人防配建内容,进而与地下空间规划、绿地广场规划、交通规划等各领域、各阶段的专项规划紧密结合,融入到城市规划的日常管理中,将人防建设条件作为规划审批条件之一,确实落实人防工程规划成果。
2.3 加强人防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防科研技术研究开发力度
落实各行政级别人防机构的成立,建立健全人防机构。加大人防相关的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根据人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改善科研环境,建立现代化的人防科研、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体系,以科技振兴人防事业,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人防建设的效益和质量。重点针对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人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各地区人防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情况,对工程设计、维护管理、加固改造、口部处理、防护功能设置、平战结合转换、人防技术和设备、通信警报等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及小组;研制适用于人防工程的新型材料,提高人防工程抗力,重点精确打击及其次生灾害效应的防护;加强提高现有人防工程综合生存能力的研究;加强重点经济目标防护的防护理论和技术研究。
为确保以上两项内容的实施,应从人防建设的经费中有计划的抽取一部分,作为人才培养及科研活动的运行经费,以一部分的量产换取人防工程更加合理、有效的建设效果,为将来质的提升打好基础,甚至实现人防品质提升的常态化。
2.4 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提升人防工程综合价值
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原则是以人文本,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尽管人防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由国际环境及国家相关政策决定,但是如果偏离了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则,有悖于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则会寸步难行。
新时期人防工程建设,要兼顾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设者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目光,从实际出发,贯彻平战结合方针,把城市建设和人防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区改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经济目标等都必须与人防工程建设相结合,实现一笔投资多重效益,拓宽整体平战结合服务领域。除指挥工程外,其他人防工程类型要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为繁荣城市经济、方便人民生活服务,创造良好效益,吸引更多的建设资金,使人防工程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针对一些具有先进意义的城市建设理念及方案,人防建设不得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应积极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在满足人防要求的情况下,给予尽可能的配合及优待,并积极从中寻找共同点,实现人防工程的综合价值。
3 结语
根据现阶段国际形势及国家综合实力,加快人防建设步伐,做好防空袭准备,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十分必要。各有关部门应增强对人防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重视和支持人防建设,履行人防建设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建设者也应认识到人防工程建设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在不断完善提升人防功能的同时,也应紧跟城市建设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整个城市建设活动中不断提升人防工程的综合价值,探寻人防工程在其他领域存在的意义,保持长期及稳定的发展,促使量到质的提升,实现人防向民防的转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设计;园林施工;措施
1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园林的规划和设计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在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园林绿化的消费日益突出,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近年来政府对园林事业的投入以及社会对园林绿地建设的关注都在不断地加大,城市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形成了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宜居生态城市的建设规模。
2概述
2.1生态理念概述
生态园林是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包含多层次、多功能、多结构的植物群落并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人类及动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逐步实现生态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以此缓解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紧张形势。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城市中出现了各种社会及环境问题,如污染、能源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等,导致城市居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如何缓解这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就在于能否建立一个将各环境要素有机结合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市,能否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1]。
2.2生态理念融入园林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园林事业逐渐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园林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人们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越来越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进行园林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展开城市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生态理念融入园林设计与施工中还有助于改变城市风貌,扩大城市绿化面积,营造大自然的和谐氛围。
3施工与设计中的问题
3.1园林施工中人文美的缺失
在园林工程建设的初期,目前大部分施工图纸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之间没有进行良好沟通与交流,大部分的施工人员无法全面地理解设计师的意图,导致其间有出入和争议,最终使得施工效果及理念与当初的设计意图不符,缺少人文和艺术元素。
3.2园林养护工作中生态意识缺乏
在园林工程最后完工的环节,要整理相关的验收资料,另外还需要依据施工技术来进行及时地维护。但是目前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对于成本管理控制和资料维护保养十分的缺乏,无法很好的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在具体进行养护管理的过程之中,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的协助,那最终就会导致出现生态循环方而的问题[2]。
3.3施工队伍的素质亟待强化
园林工程的施工是一项较繁杂的工作,不仅要求施工人员要熟悉当地气候、植物生长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另外还需要依照相应的设计人员来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与施工,大部分施工人员基本都是临时工,对于园林工程方而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所以最终无法满足生态价值的各项需求
4生态理念在园林设计与施工的融入措施
在园林设计与施工中,融人生态理念,为人们营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园林的建造是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体现,将生态理念作为基础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生态理念为前提的城市园林设计与施工的具体措施如下:
4.1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在园林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有效应用生态物料。园林施工会耗费大量的建设材料,为改善地区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将生态理念融入园林设计和施工环节中,落实节约原则。如使用可再生资源和绿色材料,加大对节能灯、木塑材料及复合肥等可循环使用材料的使用力度,尽量避免大规模使用大理石、花岗岩、假树假花等材料,全面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节约园林工程成本,发挥出生态理念的价值。由于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为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在园林土壤中加入有机物质,通过施肥等措施提升土壤中的微生物量,为园林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3]。园林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应用科学的工艺和环保的施工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利用其具有的可再生特性,全面的降低能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问题,科学地开展园林设计与施工工作。
4.2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
因地制宜选择植物,并进行有效的搭配,增加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应本着资源节约的理念,以加强植物选育为原则,广泛种植当地植物。在植物的选取上,应尽力丰富树种,营造生物多样化的环境。施工中广泛引用本土植物,保证在低成本的运营下获得高质量的园林建设效果,植物的土壤中施加有机肥料,保证土壤的养分,发挥出生态理念的价值。
4.3合理协调树种比例
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适量引入一些外来树种,这对于推动园林植物多样化非常有利,使得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园林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选择适宜当地区域的气候条件的树种,但是也应当将本地树种与外来树种之间的比例控制在一个科学可控的范围内,营造多元化的环境的同时也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4.4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绿色无污染、资源总量丰富、应用广泛。在园林的设计和施工中应用太阳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园林建筑、景观照明等方面。在设计园林建筑时将太阳能聚热管(板)与建筑自然结合,以作为园林建筑能源的供应来源,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供水;照明是园林绿地主要的能耗环节,故应当提倡使用太阳能照明,如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景观灯和太阳能路灯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电力能源的依赖。大力倡导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对生态环境的尊重,也契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建设理念。
4.5节约使用资源
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园林建设时应广泛应用节约能源的补偿性生态建设,同时尽量避免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材、树木、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如何节约使用资源是当前以及未来长期的研究难题。只有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难题。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做好雨水收集回用工作,提倡中水应用。减少天然石材、树木、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在园林中的应用。注重植物培育的同时坚持贯彻以中小规格园林植物和乡土植物为主的应用理念[4]。
5结语
园林建设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园林设计和规划施工中融入生态理念,是精神意识和经济能力共同进步的产物。城市园林建设是一项伟大且艰巨的工程和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将生态理念有机地融入到园林设计、施工与建设中,通过使用可再生绿色材料,做好植物的比例搭配和树种的选择,科学进行植物培育,贯彻开源节流等工作,不断将园林设计和施工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将园林景观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付朋.生态理念融入园林设计与施工的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136.
[2]段龙飞,申海飞.生态理念融入园林设计与施工的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125.
[3]高雅娜.生态理念融入园林设计与施工的措施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
关键词:人工湿地;效益;展望
收稿日期:2011-05-08
作者简介:包 君(1989―),男,安徽六安人,河海大学商学院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092-02
1 引言
人工湿地是指通过选择一定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并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充分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的3重协调作用,通过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和养分吸收等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利用自然水体及生物生态系统处理污水,能够形成床体内部物质的良好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城市人工湿地的效益
2.1 生态效益
2.1.1 沉积、降解污染物,处理和净化城市污水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混合组成填料床,设计上采用表面流,潜流和垂直流3种不同方式,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凤眼莲、大i、黑藻、大聚藻、芦苇、伞草、灯心草、黄菖蒲等具有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体系。利用这一人工的生态体系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的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污水的净化机理主要依赖于土壤,微生物与藻类及植物净化机理3大机理。人工湿地的基质一般由土壤、细沙、粗砂、砾石、碎瓦片或灰渣等构成。基质一方面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另一方面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以及离子交换、偶合作用等去除污染物。各类污水中最先出现并对污物起吸收与降解作用的群体是微生物。湿地优势菌属主要为假单胞菌属、产碱杆均属和黄杆菌属。这些菌属生长快速、分解有机物快、降解能力强。藻类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主要组成成分,在贮存和转移养分方面起关键作用。人工湿地的这3大成分间相辅相成,综合作用。通过物理沉积、化学反应、生化反应以及植物吸收等综合协调作用,显示出对有机污染物的强大去除能力。一般人工湿地BOD 的去除率在85%~95%,对COD 的去除率可达80% 以上。
生物代谢是湿地系统去除有机物的基本过程。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为稳定的终产物,如CO2,H2O,NH3,NO-3,NO-2,N2 等小分子和离子。降解后的CO2,N2释放到空气中,NH3,NO-3,NO-2能被湿地植物( 芦苇、黄菖蒲等) 吸收,降解效率高。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靠氨化及硝化菌硝化和反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在好氧菌的作用下先由亚硝酸菌将氨氮氧化成NO-2,再由硝酸菌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NO-3。反硝化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由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中的氧进行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将硝酸氮还原为N2和N2O,排出系统。对磷的去除作用包括基质的吸收、过滤和沉淀、植物和藻类的吸收、微生物去除等。统计数据表明,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相比,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污水具有更好的净化能力。SS去除率可达90%以上,N 和P 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如表1所示。
表1 深圳沙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7]
2.1.2 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功能
城市人工湿地为城市原有的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存和保护城市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人工湿地与城市常见景观差异较大,形成了城市殊的生物环境,适于各类生物的生存、繁衍。突出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上海市湿地有50 多种淡水鱼类,鸟类共有5 目5 科6 种,植被中挺水、浮水和沉水3个类型100 余种,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及营造舒适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2.1.3 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城市人工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人工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能够储存过量的降水,避免或减轻洪涝灾害影响。此外人工湿地在城市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工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水源供给。
2.1.4 减少城市环境压力,调节气候
人工湿地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通过湿地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氧气、净化空气,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污染,同时调节城市气温、湿度等,能较好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
2.2 经济效益
(1)为城市提供水资源。一座日处理污水万立方米的人工湿地除去系统自身运营的需水量后,每年大约可获得达到养殖标准的净水万立方米。这些湿地处理后的水可用于饮用水水源和景观用水,亦可用作冲厕、洗车、灌概、绿化及工业回用等。丰富了城市的水资源,降低企业用水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用水压力。
(2)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中的鱼类,藕、菱、芡、茨菰、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动植物资源有些可以药用,有些是工业原料。例如芦苇就是重要造纸原料。形成规模的芦苇地可直接提供经济价值。
(3)城市污水处理费用降低。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费用一般为每吨污水0.1~0.2元,此价格是传统二级处理的1/10~1/5。此外,基建投资也少得多,通常是传统二级污水处理的1/5~1/2。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的临水生活已成为新世纪人们所推崇的一种居住方式,房屋建设人工湿地的水面积也成为一个优势,形成直接经济价值。
2.3 社会效益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湿地以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正好满足了城市居民这种心理需求。人工湿地创造的优美的风景、幽静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不仅使人感到情绪镇定、心情畅快,而且有益于人们的健康与长寿,同时还陶冶了情操、激发了灵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交流和休闲活动场所,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人工湿地在丰富城市水文化、美化环境、提供休憩空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同时湿地生态系统及多样的动植物群落为教育和科研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3 结语
城市人工湿地为城市建设带来了诸多的卓有成效的效益,其中生态效益尤为突出。突出的效益使得人工湿地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今后的湿地建设中,应以整个区域、城市的生态环境为背景进行分析、研究,从实际净化效能入手,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地试验和实施。做好人工湿地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应充分利用报纸,媒体等各种手段提高全民素质,让公众参与保护湿地;政府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控制和降低污染,保护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加快城市湿地园林建设,加大科研力度,设法改善目前国内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普遍存在着的诸如占地面积大、处理负荷低、卫生条件落后、冬季效果低等缺点。在湿地建设中,注意植物搭配的合理性,避免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努力促进城市人工湿地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获得最优,达到改善城市环境,营造绿色环保生活的美好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 杰,钟成华,邓春光.人工湿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6):16~17.
[2] 张洪刚,洪剑明.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J].湿地科学,2006(2):61~62.
[3] 李连发.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J].南方农业,2010(5):73~74.
[4] 张建国,何 方.人工湿地城市之肾[J].百科知识,2006(9):48~50.
[5] 宋志文,毕学军,曹 军.人工湿地及其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3(3):133~134.
[6] 柳文丽.人工湿地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10(5):67~68.
[7] 陈新建.城市湿地建设与污水处理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6):59~62.
Benefits of Urban Artificial Wetlands
Bao Jun,Yao Qian,Liu Juan(Commercial college of Hehai university,Jiangsu Changzhou, 213022,China)
【关键词】市政路桥;施工特点;技术控制
城市的市容市貌以及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市政路桥工程中市政路桥的施工质量和城市立交桥梁工程质量的水平高低,它不仅仅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水平有联系,同时还关乎到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出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现代化繁荣景象,所以在成本控制水平、安全、施工质量和进度等各方面都要在施工技术质量上加强监督控制,确保市政路桥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可以顺利进行。每个市政路桥的施工企业都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施工技术,巩固施工成果,确保施工的质量。
1、在市政工程中下部的结构施工特点和技术控制方面的探究
1.1模板施工、深基坑钢筋
钢筋施工之前要对整个钢筋的质量进行预估,同时对钢筋的高度以及位置进行精确的测量,在专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钢筋的预埋工作。为确保钢筋预埋位置和高度的准确性,在钢筋预埋时一定要搭设定位架和脚手架;为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在钢筋施工完毕后一定要用水泥砂浆或者塑料进行垫块的设置;为保证骨架和模板的间距符合要求,在施工完毕后一定要测量它的尺寸。定型钢模已经成为现代路桥模板的主流,为保证安全性,确保模板的高度符合要求,并且桥涵根部不出现烂根现象,在模板支设之前一定要采用砂浆和水平尺来进行平衡支撑,在这些工作之前一定要记着除锈,并且要涂刷脱模剂,为了提高单项的结构强度,可以在螺栓和模板的接口部位塞上海绵条,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防止出现漏浆和跑模。拼模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子母口和上下顺序的正确性。最后还要将基础接茬面的杂物清除,并且要用脚手架紧固钢模螺栓,为了防止松动,在旋紧时要采用正反交的模式。
1.2采用横系梁、承台施工的技术手段
横系梁可以增强桩体整体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墩柱在连接时产生的偏差。承台,换一个说法就是连接桩群,为了降低造价,可以选用大直径的桩来代替桩群,这样做还可以保证整体性。为了承台的顺利进行,施工之前要先进行无损检测,然后把薄弱的混凝土层凿除至密实混凝土层,从而保证标高符合要求的同时保证砂浆垫层的平整性。为了防止施工缝被污染,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进行脱模剂的涂刷。墩柱的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施工前一定要将接触面的杂物清理干净,保证中心放置的准确,模板拼接时需要留出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另外材料方面一般采用的是串筒下料,最后一定要进行拉毛处理,保证完整性。
1.3对地基的处理
桥梁交接的部位质量的好坏主要在于对地基处理的优劣,为了可以有效的抵抗由于侧向流动而产生的破坏位移,选用桩基时一定要保证回填料的质量。
1.4对于台背的回填
在对台背进行回填时一定要注意从地基开始,如果想更加可靠的话可以用石灰、水泥进行稳定加固,同时为了避免路基在施工后发生沉降一定要注意选用半刚性填筑材料,这样做还可以提高压实度。为了避免因路面的车辆载荷或者横载引起的地基压缩变形,在桥面和搭板上的面层结构和厚度应当保证相同,这样的要求还可以防止桥梁两端的路堤发生沉降,提高施工的质量。
2、市政路桥施工的关键技术控制
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和施工后能否进行投入使用都取决于在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对关键技术的控制,接下来就对如何对路桥施工进行关键技术的控制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
2.1加强对过渡段的施工技术控制
众所周知,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是影响路桥过渡段施工的主要问题,它会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跳车的现象。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施工单位需要对症下药,查明沉降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适当的措施,从而可以从根本上将问题解决。主要的措施有下面三个方面:
首先,填料的选择一定要合适。选择合适的填料将直接影响到内部结构的塌陷问题,也可以保证路面的平整程度,从而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和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在选料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工程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备料先进行试验,合格后方能采用。
其次,要注意土工格栅的适当运用。为了提高路基整体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土工格栅,因为土工格栅可以很好的将应力和应变分散开,从而可以很好的约束土体侧向的变形。即使在车辆反复的载荷作用下,土工格栅也不会发生较大面积的变形累积,因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与此同时土工格栅可以重新分配路基上部的载荷,从而减少台背所受的垂直应力。
最后,对于缓和过渡段进行合理的设置。由于我国的当前桥梁施工大多数采用的是刚性结构,所以在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发生沉陷,但是,如果多种因素叠加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例如,市政路桥施工因地基土质的不标准,桥梁本身重量以及过往车辆的载荷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就会使桥梁出现问题,所以在施工单位进行前期考察时一定要注重地基土质的考察。当遇到软土土质时,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控制措施,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减少沉陷产生的几率。
2.2对路面防水措施的控制
当水渗入到市政路桥施工的混凝土中时会对路桥结构功能产生破坏,使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出现锈蚀的情况,所以有效的防水措施对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延长市政路桥使用寿命。现在的路面施工防水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措施:第一,对初凝阶段加以重视,在整个路面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一定要用钢丝刷对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提高粗糙度,从而使沥青路面具有更加强的粘结力。第二,通过打毛的方法对细微裂纹进行处理,保证混凝土表面防水层的渗透作用可以正常使用。第三,在路面的沥青施工完成后需要对路面出现的网纹、油浪、车辙和拥包现象进行处理,从而提高防水层与路基面的粘结强度。
结束语
市政路桥施工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在施工的关键技术方面更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进行施工时不是一定要固守陈规,而是要在现有原则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技术定位和分析,结合市政路桥施工的特点对技术控制上加以把握,确保市政路桥工程具有高质量的水平,从而真正的做到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交通出行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范存波.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其技术控制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一、大型商场、超市、室内市场的火灾危险性
1、人员聚集,流动量大,疏散困难。大型商场、超市在营业期间人员十分密集,各类人员消防安全素质良莠不齐,发生火灾后,容易产生恐慌和骚乱情绪,主要表现为夺路而逃,相互挤压,相互践踏,易造成群死群伤;而部分大型商场内部分隔错综复杂,货架林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令人晕头转向,分不清方向,加上有的商场、超市存在消防通道堵塞,消防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数量不足,缺乏必要的逃生自救器材和常识等火灾隐患和种种不利因素,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和救人均十分困难。对于地下商场,问题就更为严重。
2、可燃商品多,火灾荷载大。大型商场、超市内的商品具有相当多的可燃物品,还有一些商品、如指甲油、摩丝、发胶、气体打火机充气罐(丁烷)等,均属于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而且商场、超市里的商品大多数陈列在货架、柜台上,有些商品如服装、鞋帽、各类纺织品、工艺美术品、箱包等还悬挂展示在卖场中间,这一特点,使商品高度集中,开架售货又使可燃物的表面积大于其它任何场所,一旦失火,就会迅速蔓延。另外,除摆设在柜台、货架上的商品外,往往在柜台后面还设有各自的小仓库;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仓储式超市,所有货物均存放在店内;有些大型商场、超市把柜台、场地租赁给个人,他们为了节余资金,没有专门的库房,把货物堆放在商场内,甚至在过道,楼梯间内也堆得满满,形成了“前店后库”,“以店代库”的局面。这些商品的存在,无形中增大了建筑内的火灾荷载,一旦发生火灾,不但会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燃烧猛烈,极易造成房屋的倒塌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3、空间跨度大,上下连通,火灾蔓延快,容易造成大面积立体燃烧。大型商场、超市的营业面积都比较大,而且多数内部安装有自动扶梯、共享中庭、敞开楼梯间等开口部位,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防火分隔带来困难,一旦失火,燃烧产生的高温通过热辐射、热对流传递,使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引起室内可燃物热分解,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当室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即会产生轰燃,并很快形成大面积燃烧。同时,大型商场内竖向管道井多、分布广,如电梯井、通风管道井、电缆井等,当火灾发生后,烟囱效应明显,火焰和热气流很快通过这些开口部位迅速蔓延,导致大面积、立体性燃烧,造成火灾迅速蔓延扩大。
4、室内装修、装饰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使火灾燃烧速度快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人员窒息。许多现代的商场、超市为了营造出豪华、舒适的购物环境,对其吊顶、墙面、地面等处进行了大量的装饰、装修,而且目前我国对装修材料及施工控制不严,在装修工程中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如木龙骨、胶合板、装饰织物等,有的高层、地下建筑内的商场货架使用可燃木制品制作,火灾荷载大幅度增加,另外大型商场、超市内销售的物品种类繁多,日用化纤塑料、化妆品、家电、家具等商品和大量可燃装饰织物,一旦燃烧,在通风条件差,空气供应量不足的条件下,产生大量的不完全燃烧产物而形成浓烟和含CO、H2S等有毒气体,加上大型商场、超市经常采用大面积的外墙作广告宣传用,增加了商场、超市建筑的密闭性,则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的可能性极小,而大型商场、超市内机械排烟系统往往漏项或发挥不了正常功效,从而造成烟雾和有毒气体无法排至室外而直接危及商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大型商场、超市尤其是地下商场由于其建筑的封闭性,一旦着火,其含氧量急剧下降,当商场中含氧量在10%-14%时,人就会因缺氧失去对方向的判断能力,在6%-10%就会晕倒,低于5%仅需几分钟即会窒息死亡。
5、用电设备多,导致火灾的因素多,不易控制。商场、超市内由于功能的需要,设置了众多的电气设备,按功能和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类;(1)安装在各部位的照明设备。由于大型商场、超市内跨度较大,为了照明的需要,在顶、柱、墙上安装了大量的荧光灯具,同时为了衬托某些商品的特殊效果,还要在柜台、橱窗等处安装众多的射灯、彩灯。(2)出售的家用电器。在大型商场、超市内,均有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出售,为了吸引顾客,常常使家电处于工作状态,由于数量众多,其用电量不可忽视。(3)食品加工部用电设备。现代的大型商场、超市内为了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通常都设有食品加工部,提供快餐、点心等食品,这些加工部基本都采用了大功率的电蒸锅、炒锅等设备。(4)其他致灾因素也很多,如商场、超市内为了方便顾客,还附有服装加工部、家电电器维修部,钟表、眼镜、照相机等修理部,这些部位常常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加热器具。以上各种电气、照明设备,品种数量众多,线路复杂,加上每天营业时间长,容易在表面产生高温,如碘钨灯具的石英玻璃管表面温度可达500℃~700℃,如若设计、安装、维修、使用不慎,极易引起火灾。
6、建筑消防设施完整好用率低。许多大型商场、超市在建设初期由于消防投入不够,往往造成自动消防系统、防火分隔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一项或多项短缺,而在开业后短时间内无法整改到位;有些大型商场虽然耗巨资进行了配套建筑消防设施建设,但由于在投入使用后管理不善,维护保养工作没有跟上,或二次装修后造成消防设施损坏或瘫痪,个别商场还存在擅自关闭、停用消防设施的违法行为,致使发生火灾时,消防设施形同虚设,不能发挥作用。
7、消防管理混乱,火灾隐患严重。纵观近几年国内大型商场发生的火灾事故,不难发现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及吸烟等人为因素是造成火灾的直接原因。而消防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则是火灾扩大蔓延,最终酿成重、特大火灾的主要原因。虽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经明确了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地位,但部分商家由于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意识淡薄,在“大、快、省”的经济利益驱动下,未经消防部门审核即动工兴建,因建筑消防设施投入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防火分区超面积,防火分隔设施不齐全,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安装不到位等先天性火灾隐患;开业后,由于管理层和员工层的人员消防素质参差不齐,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致使安全出口上锁、消防通道堵塞、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用电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室内消火栓箱被柜台遮挡、营业期间违章电焊或冒险作业等后天性火灾隐患层出不穷。
8、妨碍灭火救援战斗的因素多。一是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欠帐”严重。二是消防车通道不畅。大型商场、超市大多分布在住宅区或人员密集的城市中心区,但因城市消防规划与城市建设并不同步,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往往存在消防车通道不足或过窄的现象,加上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严重不足,而使大型商场、超市周围无法形成环形消防车道,商场建筑没有火灾扑救面,再加上商贾云集,小商小贩在大型商场周围占道经营现象突出,各种购物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致使发生火灾后消防车特别是云梯车等特种抢险救援车无法驶近火场或无法正常操作,救生气垫无法铺开,消防水带敷设受阻,给灭火救援战斗的展开增加了难度。三是公安消防站建设相对滞后。
二、大型商场、超市火灾事故的防治对策
1、严把源头,做好审核、验收工作。从建筑设计审核上严把源头关,从严把握,加强对大型商场、超市在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改变使用性质以及进行装修的建筑,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进行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后应经消防机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在使用。
2、完善消防安全制度,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目前,大型商场、超市基本都制定了有关的消防安全制度,对不同岗位上的人员也确定了职责,但随着经营机制的转变,许多大型商场、超市内把柜台承包、出租,其管理能力明显弱化,许多管理流于形式。出租柜台各行其是,人员也不断调换,违章吸烟、货物乱堆,隐患严重。商场、超市负责人一心只抓经济,忽视消防安全,值班人员不履行职责。北京隆福大厦火灾起火当晚,护店值班员未履行其职责对营业厅进行巡视检查,发生火灾后仍茫然不知,直到外人发现火灾后才报警,延误了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因此,预防火灾的发生,必须完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逐级防火责任制,加强火源、电源的管理,使制度深入人心,责任到人,并加强制度的落实和检查,从上到下形成消防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3、认真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现象。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不是一纸空文,而是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发生的一种操作方法,用来指导人们日常工作的准则。近几年的火灾教训表明,不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工作就要出问题。唐山林西百货大楼和河南洛阳东都商厦火灾就是由于在营业期间无证人员进行电焊操作,既未清理现场,也未采取监护措施,最终导致电焊火花溅落在海绵床垫等可燃物上引起火灾。(1)施工前应制定计划,分析其发生火灾危险性,确定施工时间及范围,并报商场、超市相应防火负责人批准。商场、超市在营业期间严禁进行电焊、油漆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施工。(2)施工队伍或人员应具有施工资质,无相应岗位资格证人员不得进行施工操作。有火灾危险性的施工现场应安排一定数量,具有消防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并应配备一定的消防器材。(3)施工中应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不得随意改变,如需要变化应报防火负责人批准后,在符合消防安全条件下方可进行。(4)施工后要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并派专人检查,防止遗留火种引起火灾。
4、加大消防投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随着消防社会化进程不断深入,人们的消防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往往是在工程新建时舍得投入,肯花钱,所有的消防设施、设备都配齐配全,但等到建筑投入使用后,却疏于管理,缺乏维护,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为、自然等原因造成部分损坏,需要投入资金维修时,由于没有直接经济效益,领导们就经常以经济紧张,开源节流等种种理由拒绝或仅投入少量资金整改,久而久之,整个消防系统就会部分或全部功能瘫痪,一旦发生火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设之初投入的几百万资金的设备如同摆设一般,在大火中被焚毁掉。消防安全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从眼前看,并不会为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和效益,但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或减少损失,它所产生的效益是任何商品都无法替代的,所以应当把眼光放长一些,加大对消防的投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这才是“百年大计”。
5、做好消防宣传工作,加大消防培训力度。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是消防工作的重要基础。搞好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对于提高人们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大型商场、超市抗御火灾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导致火灾发生的事故越来越多,另外由于不懂得自救逃生常识或者盲目逃生导致死亡伤残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反映出加强对公民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迫切性。很多火灾,本来可以在初起阶段就实施扑救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进行有组织的人员疏散工作,避免人员的较大伤亡和财产损失,但由于防火安全负责人及员工的消防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常识,使火灾的危害更加严重。所以加大对商场、超市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防法律、法规;二是消防常识知识,使群众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使所有员工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从根本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消防安全、发展与保障的关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包括消防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消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从根本上解决消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增强城市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施工规模的增大,技术日趋复杂化,施工难度不断加大,这对施工质量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建筑质量的好坏及施工速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模板工程施工。因此,探讨占总工程的工期和劳动量比重较大的模板施工,并推动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发展,对促进工程建筑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模板工程的重要作用
模板工程之所以受到重视,并努力提高和改进其工作和使用性能,与它在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性是分不开的。
首先,混凝土施工中模板工程费用比重很大,约占混凝土总造价的15%一30%。在无筋或少筋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约占5%一15%。模板制作与安装劳动消耗量约为28%~45%(一方混凝土中的劳动量)并消耗大量优质钢材和木材,模板的作用,还常常表现于控制施工进度上,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根据一些工程的统计,模板的拆装时间,约占总施工周期的35%。模板工序在许多情况下是施工网络图中的关键线路,模板工艺的改进常常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2 模板工程安装工艺及操作方法
2.1柱模板安装。①安装就位第一片柱模板,并设临时支撑或用不小于14号铅丝与柱主筋绑扎临时固定。②随即安装第二片柱模,在二片柱模的接缝处粘贴2mm厚的海绵条,以防漏浆;用连接螺栓连接二块柱模,作好支撑或固定。③如上述完成第三、四片柱模的安装就位与连接,使之呈方桶型。④自下而上安装柱套箍,较正柱模轴线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对角线。并做支撑。采用小型钢间距500mm分上、中、下固定柱模。⑤校正柱模的轴线位移、两个方向上的垂直偏差、截面、对角线,最后固定牢靠。
2.2墙体模板安装。①在下层外墙砼强度不低于7,5MPa时,利用下一层外墙螺栓孔挂金属三角模板架。②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安装顺序,墙体模板按照两面模板分正、负模板,将一个流水段的内墙正号模板按顺序吊至安装位置初步就位,用撬棒按墙位置线及模板的起止线调整模板位置,对穿模板的对拉螺栓,并调节至大致水平,用托线板测垂直、校正标高,使模板垂直度、水平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采用钢管就位后,立即拧紧螺栓。③合模前检查钢筋、水电预埋管件、门窗及预留洞口模框、穿墙套管是否遗漏,位置是否准。④安装反号模板,经校正垂直后用穿墙螺栓将两块模板锁紧。⑤ 在内墙模板的外端头安装活动堵头模板它可以用木板或用铁板根据墙厚制作;模板接缝要严密,防止浇筑砼时漏浆。⑥安装外墙内侧模板,按楼板上的位置线将大模板就位找正。⑦合模前检查钢筋、水电等预埋管件、门窗及预留洞口模框是否遗漏正确无误。⑧安装外墙外侧模板,模板放在金属三角模板架上,将模板就位、校正、紧固穿墙螺栓。⑨正、反模板、侧面堵头模全部安装完后,检查墙模之间、侧模与墙模、施工缝处是否严密、牢固可靠,防止出现漏浆、错台现象。检查每道墙上口是否平直。⑩模板安装完毕后,全面检查扣件、螺栓斜撑是否紧固、稳定,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
2.3梁模板安装。①梁下支柱支承在基土面上时,应对基土整平夯实,并加木垫板。支撑间距一般为600~1000mm。支柱下应用木楔垫块,支撑之间应设剪刀撑和水平拉杆。②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撑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梁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⑧用三角支撑固定梁侧模板,一般为边模包底模,龙骨间距为750mm。梁模板上口用卡子固定牢固,卡子间距为:当梁高超过600mm时,加穿墙螺栓加固,间距不小于lm。④安装完毕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
3 模板的拆除
在建筑施工完毕之后,准备拆模的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拆模时应能保证拆模施工后墙体不出现掉角或者起皮的现象,所以需要在同条件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3.0MPa之后,才可以开始实施拆除模板的施工;对于建筑结构墙体的拆除施工,首先需要进行松开穿墙杆螺母将穿墙杆从墙体中退出来之后,使用锤头敲打模板夹具上的销子,并松开模板夹具的夹爪;松开墙体模板的支撑结构,使模板与墙体分离;然后将连接柱模的模板夹具和对拉螺栓松开;调节柱模支架的可调丝杆和侧向钢管顶撑,使得柱模与所施工的混凝土面分离;最后将脱离混凝土面模板吊到地面,清灰、涂刷脱模剂,以备周转使用。
4 建筑模板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4.1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时,应当保证模板工程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费用。此费用不应纳入招、投标竞价范围。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重点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施工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4.2 施工单位编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须经有法定检测、咨询资质的检测单位或咨询单位组织五名以上本行业专家论证,审查后,组织实施。模板工程所用的模板、支撑杆件、连接件材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尚无国家标准的,须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应符合方案的要求,具有足够承载能力。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按规范和施工方案的要求设置水平支撑及剪刀撑。
4.3 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负责人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编制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并附计算书,经验算后,报上公司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4.4 模板安装施工时,必须严格按模板设计平面布置图就位施工,对所有的立柱应垂直模板块相邻板面,其高差需要控制在不超过2mm的范围,所有节点必须逐个检查是否拧牢卡紧;按设计要求先支好垂直支柱,其上面安装楞,然后铺模板;在进行支垂直支柱施工时,为了防止失稳现象的发生,需要沿楞方向应用系杆将垂直支柱联系好:模板块、木(竹)胶合板及模壳使用前均应刷隔离剂,使用后及时清理底脚螺栓及接头并刷油防锈;木(竹)胶合板的边缘及孔洞,均应作防水处理。
4.5 模板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对操作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由方案编制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对其安装质量进行自检、自查。模板工程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组织方案编制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对其搭设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4.6 在支模施工过程中,为保持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选择先将一个网格的水平支撑及斜撑安装完毕再逐渐向外进行安装;临时用的爬梯、脚板,均应支挂牢靠,在楼层边缘进行施工时需要设防护栏和安全网;在模板上进行电气焊施工时,模板板面应铺放石棉布,焊接后及时浇水;严格控制荷载,上料时必须将混凝土料分散施工。
4.7 转换层结构施工的支撑荷载很大,施工方案一定要尽可能通过利用已有砼结构强度的周边结构体系(柱、剪力墙等)来卸载,以减少大空间支模的面积及减小作用到支撑上的荷载。大截面混凝土构件支撑在楼板上时,应对楼板进行核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5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结构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形式之一,模板工程在建造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模板工程成本占到总成本近三分之一,做好模板的结构设计,并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对于能否有效提高工程效益和加快施工进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不断改进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凤娟.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施工的要点[J].四川建筑,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