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

时间:2023-08-03 17:2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高效教学课堂,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焦点。

一、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传统教育模式以灌输为主,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学习兴趣低,课堂气氛不佳,比较单调乏味,甚至好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并未得到真正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这一点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不同。新课标的提出,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好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其含义,起到相反的作用。如只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忽略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又如,只注重课堂的活跃气氛,从而忽略了基本知识的积累等。因此,研究透彻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找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二、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1.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1)精彩的课堂导入

一个好的开端会让事情进行得更加顺利,学习也一样,精彩的课堂导入,会让教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正式进入课文内容讲解之前,选择一些与之有关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分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述一个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故事,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带一些实物到教室,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自发地想去了解,想要一探究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一种负担。

(2)注重自主探究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创新,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2.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初中语文的教学,除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常见的如分组学习讨论,大家交流各自的观点,相互补充。又如,小组与小组之间比赛,小组内自主分配,共同完成任务。小组内部沟通完毕,再将结果分享于其他同学和老师,相互启发,以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还能增强师生间的关系。当然,此处的合作学习是在各自的独立思考前提下进行交流合作的。

三、注意教学中的一些细节

对初中生课外阅读量的规定,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标准,都对此提出了要求。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既可开阔学生视野,又能让他们从各个角度多方面发散思维,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提倡学生多读书,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积累知识,同时培养语感。书籍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爱好,可以是文学名著,也可以是时事政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家大事。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老师说一个,学生只知道一个,真正做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而非仅仅表面的学习。这一切与课外知识的积累密不可分,也与学生的学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息息相关。

在课堂教学方面,灵活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根据课文内容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教学。鼓励那些胆子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积极发言,培养他们勇于回答问题的思想。

学习使人进步,初中阶段作为学生的黄金学习阶段,一定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子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中文信息,2013(7).

第2篇

关键词:教学艺术;探究能力;有效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更多地倾向于教学艺术的研究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此,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艺术

初中语文教学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恰当的课前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一部巨著的提要,读懂了提要就抓住了巨著的精髓。导言的巧妙性、新颖性,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以端正、积极向上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去面对未来的课堂学习,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注重课堂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利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引导、启迪和促进作用。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我们应该放开手脚,给他们一个平台、一个交流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第三,借助现代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具体、、生动和形象。比如,《孔乙己》一文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将人物的形象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加深他们的印象。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瓶颈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与关键。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学问题的提出,尤其是要确保问题的艺术性、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深入地思考,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教学问题的探索性,可以将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引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并且促进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学习,让他们能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比如,《故乡》一文教学实践中,“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这样一段文字,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感到非常的吃力,主要是因为这段话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可通过设计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这段话的深层内涵。可设计的问题如下:鲁迅先生文中所说的路,只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马路吗?文中所说的“希望”是什么呢?路与希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通过这样一层层地分解问题、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人生哲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都应当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学政.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6).

[2]陶晔.强化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力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53)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师中心论”

在目前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我们的思想也应该跟随这一潮流不断地向前迈进。早在古时,先人对此就有着独到的见解,“师者,所以授道传业解惑也”。在那个时期,这种思想显然是具有越时代性的,以至于在今天仍备受推崇。然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落实方面却有一定的难度。作为教师,想要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力难免会变得严肃起来,这就给学生带来了距离感,使他们不敢接近教师,遇到学习或者生活上的问题时不是及时地向教师反映,而是盲目地做出判断和选择。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又不具备很好的处理事情的能力,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作为学生,尤其是不够成熟的孩子,考虑事情时往往容易情绪化,并且对待教师的态度也不够正确。由此看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何等的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足够的安全感、自信心,使他们敢于提出疑问,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二)语文教育侧重的偏差

应试制度下,教师往往一味强调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纵向发展。自我国教育制度建立以来,就产生了笔试这一筛选人才的方法,并沿袭至今。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在学生成才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在这一点上,语文教师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她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简单的文学常识,还要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纵深发展,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才前学会做人。

(三)作文被忽视

作文是一门艺术,不是单靠死记硬背就能提高的,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这是因为这些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文虽然也是必考的,但是学生之间的写作水平相差不多,提高的空间不大,所以就容易受到语文教师的冷漠对待。

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分析以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其一,教师方面。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应该过度的摆架子,要有耐心,给学生以自信心,对学生多加鼓励。罗森塔尔效应实验得出的结论就是,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容易获得高成就。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优缺点,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帮他们发掘出来,使得每一个学生的长处都可以充分展现出来。先贤孔子曾经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即便放在现在也同样适用。教师可以找学生单独谈心,以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同时肯定他的优点。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给教师提意见打分的方式,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这一行为也有利于新型、和谐、平等、公平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保障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平等的课堂关系不是只听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要让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比如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教师再提出指导性意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改变学生和教师传统的关系。

其二,教学方式方面。固定的教学模式早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学生教育,教师应敢于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由此看来,学生应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放眼观察社会,多进行练习。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以丰富自己的视野。在这点上,可以通过开展适量的课外活动课,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语文修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了解社会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课本上的东西早已不能满足学生承载信息的胃口,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选取一些社会、科技、文学方面的新闻,结合新闻和报道提出相应的问题,以使学生在各个科目上都有所拓展,也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此外,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支持、鼓励、引导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其三,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的明确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会导致教学过程的混乱,让学生学习起来十分盲目。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花木兰》这一课时,初级目标为能够对原文进行翻译;深度目标为除了能够翻译文章,还能够理解课文内部隐含的深层意思。初级目标是为学习成绩在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制定的,深度目标是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制定的,这样的目标制定使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针对性。

三、总结

不少学生会有这种感受,年龄越大,学习的压力就越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越少,然而教师的压力并不比学生的压力小。在每一个教师的心里都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孩子,自古以来父母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教师同样有这样的心态。新时期教师的教育工作越来越难做,要想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的变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这也是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所应该做的。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以及简单的解决措施,以供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顾月琴.中国古代识字教材的比较——杂字与“三百千”的不同之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

2.张静.中华吟诵的前生今世——兼论吟诵在语文教育普及的必要性[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

3.刘悦笛.比较美学视野中的“意境说”——以朱光潜和宗白华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 教学管理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2-02

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人们更加注重初中语文教育,并且运用语文教育提高孩子的创新力、想象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学生的需求与语文老师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联系,需要老师和学校做出积极的努力;其二,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学生们都希望通过语文的学习来开阔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取得优秀的中考成绩。其三,各种应用语文专业知识的行业如新闻媒体行业的出现,以及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步加深,揭示了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未能真正贯彻新课改要求

变革的目的是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在原有部分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此次语文课改中,我们着重强调语文中存在的人文因素,充分还原语文课应有的丰富度,同时体现其工具性,而不是很多老师所认为的忽略语文的有关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开展的各类课堂活动,部分初中受社会潮流的影响,设置过多无关内容,盲目的追求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学的多掌握的少。出现这些问的主要是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定位不清晰造成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而是通过语文教育开阔他们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学校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忽视语文教育

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社会大环境往往忽视语文课程,认为语文课程可有可无,重视度不够。这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认聘上。虽然这几年大家提高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逐渐重视初中语文教育,但还是存在部分初中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语文教学,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大力训练学生的数理化技巧掌握,没有认识到语文课的重要性,存在应付公事的心理,导致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层出不穷。

1.3教学方法单一,多媒体利用率低

实施新课改之后,初中的语文教学虽然采用了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同时应用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面,还是采取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一面是老师的激情四射,另一面却是学生的浑浑噩噩。在多媒体应用方面,仅仅停留在应用图片阶段,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1.4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

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师的适应力不足,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方式、教师评价方式提出了新标准,同时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初中语文老师受接受程度和认知经验的制约,导致自身适应力不强,禁锢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发展。其二,地域的差异性,导致教学内容适应性不强。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语文教育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发达地区初中语文教育如火如荼,欠发达地区,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却停滞不前。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分析

2.1以人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

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是对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已经感到厌烦和恐惧,他们拒绝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作为知识和学生之间的媒介――老师传播知识的途径。所以转变老师的思想,提高老师的课程意识,调整老师的行为方式已是新课改下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与学生互动学习,不是机械的教授课程,而是明白自己的学生想学什么,想怎么学,走进学生的内心,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做知识学习的主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于学生会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快乐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把课堂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老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试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而不是在回答错问题以后加以责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自信心,激起同学的表现欲,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与无形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服务于他们以后的社会发展。

2.2结合现实,拓展学生思维

语文课的特点是趣味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帮助学生在解决现实中的语言问题时从多个方面进行逻辑探索。初中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最后定型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仍然十分活跃,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可能不是十分完善,为切实发挥初中语文开放性问题的有效性,老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机动性,培养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另外,语文课堂应当是面向生活的,面向社会的,语文知识与人们的社会人文生活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运用自己的知识,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呈现思维的多样性。另外,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历练,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适应初中语文的新课改进程,又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3.结语

面对当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初中学校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摇篮,必须与时俱进,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为此,初中语文教育可以通过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2012-05-01

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我国上下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浪潮,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语文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目的就是为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善提供有益探索。

一、初中语文教学环节问题探析

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果尚需提升

受长期教学理念的限制,加上有限的教学条件,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陈旧,仍然采用老旧的教学手段,填鸭式教育依然存在,素质教育只是一纸空文,并无实际效果。部分语文教师仅仅机械地应用特定的教学方式,难以对各式各样的教学内容应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课堂效果明显欠佳,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教学手段尚不精细,仍然处于粗放式授课阶段

新课改实施以前,粗放式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实施之后,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但是在部分地区依然未能全面消除,精细化教学之路依然漫长。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单调地应用粗放式教学手段,将教学重点和环节定位在各种考试上面,甚至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断章取义地进行教学,难以将语文的真正内涵和其中的美感传达给学生,使其切实领略到语文的真正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3.缺少科学的教学手段,课堂交流存在缺陷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形式单一,仍然采用单方向的问答式教学手段,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浓烈,教师单方面地讲课,学生单方面地接受讲解,对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思考,加上受教师教育背景和教学水平高低的制约,有效的教学手段相对匮乏,教学策略仅仅是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机械的死记硬背,无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制约了学习效果的优化。

二、改善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策略研究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现总结如下: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改变取决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学若想改变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所处的不利局面,必须加强自身不间断地学习。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抢抓学习,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扭转传统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开阔视野,在做好基础性教学的前提下,认真思考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果断摒弃过时的教学方法,大胆采用新式的教学策略,切实扭转“填鸭式”教学方式下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机械重复的背,将教学手段定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上,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2.改变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引导

语文教师应该对初中语文教学环节的动态性、持续性、师生互动性本质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背景下处于同等的地位,师生间应该以相互尊重的态度共同提升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不仅仅视为受教育的对象,更应该将学生视为和教师同等重要的课堂构成要素。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摒弃老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采取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思维,协力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3.进行探究式问题设计,实施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框架架,不断摸索,大胆改革,勇于尝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在备课和教学时,不断使用启发性模式,对学生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允许学生随时提出不同的观点、发出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不断提出创新性观点,不再将教师视为教学环节的绝对主体,应该加大互动交流力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拓展思维,积极参与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创新教学手段,突破教学思维,明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最终实现新课改规定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意义与现状

初中语文在小学语文字词句教学和文学启蒙的基础上,在各方面加强了教学深度,如现代诗歌、古代寓言和散文、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这些文体本身具有的特点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突出,同时这些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爱、哲理、语言之美等深层次内容,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初中语文在对文学形式和技巧进行探究的同时,更是注重对“人”的关注。在文学界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文学即人学。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说到底都是对人的研究,研究人的思维、哲理、情感、人生观念、道德要求等,因此作为高一层的语文教育,初中教学更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对人的思想情感的关注,这些都需要通过鉴赏文学作品来实现。

一、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情感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使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内心的情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需要教育的引导。文学作品可以引导他们情感的产生和成熟,因为正确的情感总是对人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情感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各个学科都要求加强对学生本身的关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语文教育有其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优势,因为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强烈,但是缺少理性的制约,缺少思维的引导,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运用鉴赏教学的方法,不仅是对他们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对他们的情感加入理性和思维的教育,引导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理性

理性的提出在西方不在中国,但是中国文化有很多方面体现着理性之光,如先秦及汉代以后的哲理散文和小品。在学习这些课文时,理解字面意思、读懂课文内容是必要的,但这不是主要的,因为理解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习这些课文的目的是认识古人的思考、学习他们通过人生实践得出的感悟。这些哲理与感悟透着理性的光芒。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理性思想,这对于学生青春期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情感是情感,感情是感情,缺少理性的情感不能称之为情感,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所以理性是必不可少的。

(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文学通过语言来表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语言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文学价值的高低。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对课文本身的解读,而对课文所独有的语言之美却甚少关心。语文课本里面的课文都是得到许多人认可的、有很高的语言价值的文学作品,因此不能只关注课文本身,而应该看到作品独特的地方。就像人一样,人在构造上是相同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气质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文学作品也是一样,通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多的体味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感受作者语言优美的原因,在学习模仿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鉴赏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僵化

初中语文教学在模式上依然以讲解为主,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压抑,因此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方式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基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是讲解知识的地方,应该是教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学生端坐在下面认真听讲,所以教学又被称为“讲学”。其实,这种思想是对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方法的一种阻碍。教师讲课是对的,但是学生认真听讲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是否认真听讲不能完全由教师决定,因此有些课堂教学的效率很低,但是教师认为自己讲得很用心很出色,原因就在于模式的僵化。

(二)知识重于思想

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但是在教学任务和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之下,初中语文教学仍然重知识讲解、轻思想感知。鉴赏教学要求在语文课堂中,在理解课文的文本知识,清除鉴赏的障碍之后,对课文的语言特点、思想感悟进行鉴赏。因此,语文教学的现状难以满足鉴赏教学的要求。其实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知识只是辅的、工具性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中知识重于思想的现象,体现了现在教育的体制问题,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误区依然存在,只有改变这种状况,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地将重心转移到思想的层面。

(三)人的价值缺失

语文教育鉴赏教学的现状,还体现在缺少对“人”本身的关注。上文当中提到过,“文学即人学”,文学是研究人的学问,是表达人的情感、思想、观念的学问,因此文章仅是载体,再优美的文章,如果没有思想,也没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体现的就是对“人”的关注,而当前语文教学中“人”的价值缺失,无法满足鉴赏教学的要求。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与上述两点相同,另外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教学任务过多、课程过于紧凑、应试压力影响等等。针对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国家提出要求进行“新课程改革”,但是由于教育制度等因素制约,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关注学生情感和内心思想的教学要求还没有真正的实现。也许这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改变,但是处于改革阵痛期的语文教育,需要语文教师真正的切身思考,负起责任,让语文这一更加接近学生内心的学科成为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初中语文教育影响着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和理性思维,同时会教导他们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这些方面集中体现在语文课文中。实现上述的教学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鉴赏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鉴赏文学作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人性之美、情感之美、理性之美、语言之美,所以鉴赏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但是鉴赏教学的现状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还需要更多地思考和改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教学法;运用

无论是新课程改革,还是教材变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的改革。而教学改革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要对整个教学的过程不断地进行创新。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学过程创新的一个产物,与新课程改革的本质和要求不谋而合,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

一、有关问题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本质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而使其学习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由此也可以看出,问题教学法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出发点放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之上,通过引领学生发现并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达到一个培养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目的。最早提出问题教学法这一理论方法的是杜威,在他看来,孩子对一个事物的利用并不是在完全了解这一事物之后才形成的,而是其在对这一事物的利用过程中而形成的。所以,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之上,即所谓的学习兴趣。而也只有将教学和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才有可能真正从内心去接受学习并爱上学习。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简析

1.教学观念落后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大部分的中学教师都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是占据着主要地位,灌输教育的理念在教师的思想中早已根深蒂固,虽然近年来一直在提倡创新教育,但却收效甚微。尤其是像初中语文这样具有较强文字性的教学科目,很大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进行创新,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对其影响甚大。

2.教学问题的设计比较随意

同其他教学科目一样,语文教学也需要用问题来引入或者承接。但又与其他教学科目所不同的是,语文教学问题的设计难度更大,任何一位语文教师要想设计出一个较好的教学问题,就必须要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无论是主要内容还是文章的整体布局等,都需要考虑。而大部分教师由于自己的时间、工作态度以及教育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都显得比较随意,所以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3.学生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较少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正是通过这些基础教育的学习去慢慢地接受和了解其他教学。在所有学科当中,语文当属最能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一大学科,而大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在课堂上,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机械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而学生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通常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应付了事,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也就更无从谈及对其进行自主探究了,所以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就一直得不到提升。

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敢地打开自己的思想,让更多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贯穿在整个课堂当中。与此同时,学习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有义务尊重和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和谐、民主和平等的学习氛围,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勇敢地在课堂上提问题,其余的学生也才能够在课堂上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这样课堂上的有序争论也就随之而出现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学生的思想才能够碰撞出火花,每一个学生也才能够获得各自的成长。

例如,教师在对《杨修之死》一文进行教学时,可以首先让学生们进行独立阅读,阅读完成之后找出自己的疑点,找出之后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提问,让对方进行回答,通过这样一种“互问互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在这样的问答过程中得到解决,于教师自身而言,这样的教学也是非常轻松的,而对学生自己来说,学习也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愉快,那么教学效果自然也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了。

2.科学地设计教学问题

初中语文教师在线进行问题设计时,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智力这一因素,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通过其所设计的问题,引领学生去发现并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而提高其能力,最终对其健康的人格情感进行培养。

例如,教师在对《愚公移山》一文进行教学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有人认为愚公很笨,面对挡住了路的大山,自己去挖已经是一个很傻的行为了,他竟然还要求自己的子子孙孙去挖,难道就不能够绕山开路或者直接搬家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说法的?这个问题的设计就很巧妙,看似不经意的一个说法,学生需要考虑的东西却很多,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放在课堂上,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

3.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与空间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必须要通过独立的思考来实现,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与空间。教师并不是课堂的统治者,真正有效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有机合作,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其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作为教师,要敢于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得到更好的调动。

例如,教师在对《孔乙己》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对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这一问题来进行。教师也要完全地相信学生,说不定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能够提出一些更有新意和价值的观点和问题。

四、结束语

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除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质疑能力等之外,还能够为枯燥的语文课堂增添更多的活跃度,进而更好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无论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学生而言,都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1]许礼靖.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3,24:94.

第8篇

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的初中语文评价作了相应的指导。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念、内容及目的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并指明了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在此和大家交流,望能不断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述及目的

1、概述

所谓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指的就是通过诊断初中语文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简单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对教学的工作质量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评价、对教学管理方式的评价以及对教学环境的科学评价等,在这诸多的评价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是最为关键的。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及时的掌握教学信息,并能充分的向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或进行自我反思。

2、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来说,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突出初中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作了许多改动,其中改动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从此学习方式提出以来,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时髦,不管情境、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强调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甚至不少教师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师生、生生互动,就是一堂失败的课。于是,在这样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各种各样挂着新课标名目的优质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竞赛课等开展得如火如荼,整个教学过程丝丝入扣,教学环节井井有条,无可挑剔,可谓完美无缺,听者仿佛在观赏一场精妙绝伦的节目秀。在这活跃、几乎接近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晃眼看去,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学生也主动参与学习,但若你仔细的去看,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表演课,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群众演员,课堂看似活跃,其实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要一到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时,很多学生就会表现出茫然,交流讨论环节也是自主的说话。这样的课堂,使得教学过分的趋于形式,违背了教学的宗旨,严重的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过分追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只会看,不会写;也有一部分教师过分追求“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以及过分追求拓展迁移的广度与宽度。使得学生渐渐与课堂脱节,不利于学生的长久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如实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原则

初中语文评价对教学有着巨大促进作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运用适当评价的形式,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应如实的掌握好以下几个评价原则:①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运用,使被评价者向标准靠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②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以及当前语文教改的趋势,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③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④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简单明了,本色实用,可操作性强。只有认真的遵循好这几个原则,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才能如实的发挥出来。

2、合理运用评价方式,准确、有效的评价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 情趣化教学 研究分析

1.初中语文开展情趣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1时代背景下的教学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都较先前有了明显改变。新时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教学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情趣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授课效率,促进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

1.2情趣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通过调查发现,情趣教学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尤其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重点的掌握。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情趣教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初中语文情趣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

首先,在应用初中语文情趣课堂教学模式时,要保证教师用来创设情境的内容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并且能够考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情感认知。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任何有利于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尝试,比较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有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及探究法等。以学科知识为主要载体,师生共同参与情境的创设是情趣教学的外部特征。通过应用情趣教学模式,最终实现知识的共享、学问的共进,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3.初中语文课堂情趣教学模式的创建分析

3.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文学名著。

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的过程,孔子在论语中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是孔子更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寻求知识的过程,而不带有强制性与束缚性,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将学问做好。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具有自身学科的特殊性,往往是重感悟,重情感的陶冶,存在一定的模糊与抽象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很难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保持持久的兴趣与动力。即使教师开展情趣教学,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情趣知识,往往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甚至不知所云,感到茫然无措。因此,在开展情趣教学前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鼓励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感受中华文学艺术的熏陶,了解一定的情趣知识,更好地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3.2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初中阶段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总是对周围新鲜事物保持极大热情,想一探究竟,想刨根问底。这是开展初中语文情趣教学的独特优势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找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巧妙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尽量为学生呈现直观、可感的现象,但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兴奋点。这是开启情趣教学大门的钥匙。情境创设上尽量根据教学目标设问,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可以是语言的描述,可以是音乐的渲染,也可以是场景片段。

例如在讲解《白兔和月亮》一课时,让学生思索,假如自己是玉兔,如何面对这份慷慨的决定,激发学生关于玉兔抉择的思考。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激发,积极发表言论,阐述看法,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3.3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情趣教学,除了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外,还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以是游戏,可以是音乐的欣赏,可以是表演与交谈,也可以是舞蹈与展示,等等。这些活动对于情趣教学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以情启思,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促进情感的认知。在做好疑问构思的同时,教师还要担任“解惑”的角色,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点拨,为学生打开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循循善诱下,让学生找到最终答案。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提问学生“背影的含义”,学生通过观看表演或者是参与表演,认识到父亲买橘子时的不容易,感悟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儿子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恩之情。

3.4学会对知识的举一反三,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教师设置疑问、解答疑惑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论证,经过不断练习,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概括知识、总结归纳的过程其实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答案而是学会运用相同的知识点处理不同问题,把知识与经验转化为学生特有的能力与习惯。这种教学锻炼是对情趣教学模式的深化,是对情趣教学模式的巩固与效果反馈,在尝试运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身的应用能力。

4.结语

情趣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运用之初就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我们不难预测,不久的将来,情趣教学模式将成为课堂教学方式的必然选择。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尝试运用情趣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将情趣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精心设计教学课件,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1]冯亚平.浅谈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吸引力[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4).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语文;应用;措施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以及文章基础,所以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也对此进行了规定。在培养起学生的情感之后再指导学生对语文的知识进行运用,这就是初中语文整体的教学目标。我们都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他们需要的语言运用的能力,进而会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所以说如果能够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当中,就能够提高原先的课堂效率,从而会深化整体的语文教学目标。

一、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使得课堂内容的衔接部分能够生动的展现到学生面前,这就会使得整堂课的内容更加真实。相比较过于单纯依靠语言进行讲解,可以说这项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依靠多媒体课件老师上课依靠的也就不再是板书了,这样的课堂效率是会有大幅度的提高的。通过老师课下制作的课件,将课堂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生动的展现给学生,也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而通过试听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也会提高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速度,这样无形当中等于是增加的课堂容量。

(二)提高写作训练的针对性。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写作训练一直是一个难题,很多学生都面临着没有东西可写的局面,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界,不懂得从多个角度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而传统的语文课堂上的写作训练,大都依靠教师语言的描绘来让学生带入到那个情景,这多少是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的。但是如果能够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的话,再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对要描写的对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东西可写”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就比如说要求学生写关于社会公德的文章时,如果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就可能没有素材可以运用。如果我们为他们播放一段这种类型的短片,我相信一定比老师单纯的语言描述更有渲染力,所以多媒体技术对于写作训练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二、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重点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完善课堂内容的引入。要真正的在初中语文当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首先应该是从课程导入环节的工作入手。多媒体课件由文字、图画、声音和视频组成,因此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从课堂的设置角度来说,课堂内容的引入工作是能够关系到整堂课上学生们的工作效率的。所以说如果能够将多媒体课件用作课程内容的导入,就相当于给完成了一个好的开头。就比如说我们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如果学生对于园林这方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可能对于这篇文章的描述是很难理解的。而且这篇文章或者说是中国古典的园林艺术是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才能够思考的,所以如果能够在正式讲课之前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关于园林艺术的视频,那么学生们的思绪一定会被视频的内容所吸引。再由视频内容导入到教学内容时就容易多了,这也是初中语文课提高效率的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力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造力的培养是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的,这就是一个关于量变和质变的哲学问题。所以说通过多媒体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使得同学们摆脱了过去呆板的上课方式,有助于发散同学们的思维,自然也就提高了同学们的上课效率。再加上语文本来就是非常感性的学科,通过为学生营造出具体的思考问题的环境,能够从多角度真正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改变了过去语文学习的状况,就给学生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说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又能够发散同学们的思维,这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一部分其实和我们老师在课前制作的课件有很大关系,因为教学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老师们制造的课件很难保持在一个水平之上。甚至有些一味的追求“课件”的整体效果而使得课程的重点内容不能够突出,所以说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课件展示的内容当中在这段时间内找出最主要的。出现这一问题其实和当下社会信息爆炸的现状有很大关系,并不代表老师的教学水平不合格,这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说这也能够看出在教学工作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就能够解决。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近几年来教学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这是科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会对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经过实践这样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关于一些细节的问题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去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本文根据笔者的经验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这方面的教学工作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第11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

课堂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对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从教师的角度上看,就是教学内容能顺利的传达到学生那里,知识信息能成功的转换为课堂交流信息,不让主要知识信息再传递中消失;从学生的角度上看,要保证学生对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接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深化,扩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因此,要提高可以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从自身教学情况出发,在立足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各种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的方向是多样性的,只要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适当的采取综合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促进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更易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综合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技术,便于学生直观感受,还能根据需要回放再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

当然,多媒体运用不当,也有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一面,如学生可能由声色并茂的画面而心往别处,分散注意力,也有可能产生视觉倦怠。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把握好利用时机,不至于喧宾夺主。只有教师会用,善用多媒体,才有利于顺利实现课堂三维目标,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二、备课的有效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老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这包括课程标准、名师的优质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如果你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自己的备课才能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其次,要舍得花足时间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

三、增加学生心理效能,提高学习信心

有信心才会成功。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那肯定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心态。对自己没有信心,对结果没有把握,是当前许多中学生的普遍心态,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所必须要注意的。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或者是从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感上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都是题中之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心理效能的提升。所谓心理的自我效能,就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学生心理效能越高,对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评价越高,所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反之,自我效能低,学习的信心就低,对任务完成的效果就越不确定。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提高学生自我效能,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应该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就是可以把立意、构思、表达等这些技巧分开教学,避免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让学生一步步的完成学习,更有利学习信心的增强。

四、提问的有效性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呢?首先,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说一遍。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做出明确结论之前,不能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以免干扰学生。其次,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不能由相对固定的少数同学回答,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请学生回答,也不宜先抽学生再提问。再次,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第四,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问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的回答问题。最后,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

五、作业的有效性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作业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让各类学生的作业达到实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化布置作业,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坚持精当、适度、适量的原则。同时,要想全面落实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还必须要有适度的训练与考试。全国课改修订组组长温儒敏先生针对目前的课改现状也曾提出这样的建议:要理直气壮地抓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师通过深化语文教学研究,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有助于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语文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地。

参考文献:

[1]张青青.巧用课堂导入,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研),2011,(5).

第12篇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开展初中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学习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在学习中才会表现出充沛的动力并能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更贯穿学生学习整个过程,并帮助学生勇敢地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仅给教学带来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给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带来不少困扰。由于部分老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导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课件统治课堂的现象,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由于多媒体课件都是提前制作好的,不具有可变性,在实际教学中不能随机应变。教学课件是教师提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好的,这种前提下制定出来的课件,不可能把课堂上所有问题都预想到,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总会出现超出课件教学预想范围的事情,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教学课件就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干扰。导致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情况,把学生的思路硬生生地往课件模式中拽,造成课件统治课堂、课件指导教学的尴尬现象。用课件开展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取代,严重妨碍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可见,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语文教学促进教学实际效果是一门不小的学问。教师既要合理利用多媒体的独特优势,为语文教学服务,又要避免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过度使用,导致多媒体课件统治语文课堂的现象。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是教师在长期摸索和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主动调整才能做到的。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呼吁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更好更多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能起到多大作用,还要看先进的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果怎样。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来看,多媒体只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是传统课堂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有益补充,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更不能过度使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懂得趋利避害,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服务教学,同时尽可能摆脱这种新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困扰。

作者:白雅沾 单位:高阳县晋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