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

时间:2023-08-03 17:29: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河道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浙南河道;滨水绿带;生态驳岸;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12703

1 引言

在城市化扩展过程中,那些自然河道的渠化与硬化在中国大小城市中方兴未艾,出于河流防洪工程的建设需要,河岸两侧被高而垂直的堤岸所割裂,河流丧失了自然属性,并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笔者针对滨水两岸现状绿地狭窄,如何在业主要求注重自然生态保护,保留河道自然形态,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景观设计,使这昔日可达性极差的滨水带,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游憩地,重新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自然感受,营造一处有机更新的滨水景观体验空间。

2 项目概况

为响应“绿色苍南、美丽家园”,改变原有中心城区河道绿地档次低、环境脏乱的现状,建设单位意在通过对河道绿带的整体景观设计与综合整治,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带。

苍南县城中心区北片河道总长约4 km,滨水带宽8~15 m不等,总面积约47196 m2,其中一期面积32350 m2,二期面积14846 m2。

3 设计原则

(1)统一性原则:河道绿带景观设计应与周边地块规划协调统一,提高整体环境档次水平,营造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

(2)自然性原则:充分利用基地内现有的自然景观元素,突出滨水绿带的亲水性,营造丰富的岸线边际生态景观。

(3)文化性原则:设计应突显丰富的地域文化特性,使现代手法、现代材料与自然元素有机结合,诠释崭新的滨河风貌。

(4)人本性原则:强调居民的舒适愉悦与可参与性,展现宜人的环境与风采,营造开放式的公共休闲游憩空间。

(5)经济性原则:注重节约、实用与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应。

4 现状分析

通过对现场的详细踏勘及相关资料的详细分析、解读,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场地特征和设计难点:

(1)整条滨水绿带狭长且大部分宽度只有8 m左右,与周边道路高差较大(周边道路标高为5.5 m,河道常水位标高为3.0 m),不利于景观的创造与发挥,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立面与宜人的滨水生态景观,是本案设计的难点。

(2)由于周边部分地块还未做详细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景观实施条件还未完全成熟,因此如何将绿带与周边地块规划建设作一个很好的衔接,是此次设计的一个重点。

(3)部分河道绿带违章建筑乱搭建现象严重,环境景观杂乱无章,绿地破坏严重,部分绿地与河道内堆满垃圾,河水乌黑发臭,整体环境观感较差,因此,景观建设应与河道环境整治同步实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成效。

(4)现场文化价值的缺失。经过初步的城市化后,大部分河道的自然性和亲水性的场域空间消失了,得益于自然地形和环境生长的乡土化动植物减少了,而与之相应的文化场景也只能成为回忆。如何重拾场地记忆,最终达到城市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是我们此次设计追求的目标。

5 设计手法

运用现代自然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原有的河道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在各重要的景观节点设置观景平台、休憩坐凳、景观长廊等设施,为人们提供驻足停留、休憩交流的场所。设计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使整个景观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空间富于变化。沿河而行,水流潺潺,落英纷纷,美不胜收。

6 总体布局及分段主题设计

根据河道整体布局与周边地块性质,我们将此次滨水景观带分为三大功能段,即城市风貌段、滨河休闲段和自然生态段,各分段的设计内容和景观特色将根据其区位、用地、景观要求等因素进行设置。

6.1 城市风貌段

该段位于苍南行政中心两侧,位置特殊且面积相对集中,景观设计以体现现代滨水公园景观,展示城市风貌特征为主题。东侧一段由于河道已经拉直,绿化带宽仅10 m左右,因此,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设置游步道与亲水平台,满足人们休憩之需;西侧绿带则保留了原始自然的河湾、野草等乡土元素,体现还绿与民的和生态自然的理念,同时设计结合场地布置生态栈道、观景平台,铺装园路等景观元素,结合草坡绿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滨水开放景观空间,展现自然、生态的现代河流景观,同时,直线条的方格网栈道也与东侧规则式的绿地形成了不对称的平衡。

6.2 滨河休闲段

该段现状环境遭破坏较严重,河道绿带两侧大部分以住宅区为主,人流量较大,因此设计考虑将该段打造成一条城市滨水景观休闲带,力图在环境景观有一个大改观的同时也能为市民提供一个漫步、休闲的好去处。设计在各主要景观节点布置景观廊架、亲水平台、河埠头等特色景观元素,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各景观节点由贯通绿带的园路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特色的城市滨水慢行道。另外,在该段还设置了一处公厕兼管理服务房,以满足人们服务方便之需。

6.3 自然生态段

该段位于西北片,现状河道均为原生态的自然状态,河道两岸种植有大量的乡土植被,由于该地块规划涉及到部分河流的改道,而各地块的详细规划也未完成,因此建议将该地块作为二期建设,近期主要以保留原有植被,整理垃圾杂木为主。既体现原始、生态、自然的河流景观,也避免日后由于规划调整造成的投资浪费。

7 驳岸断面处理

驳岸在水体与陆地的交界处,既可稳定岸壁、保护河岸,又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结合周边的环境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以及适当的断面形式。本次驳岸设计采用三种形式的驳岸,即自然原型驳岸、生态型驳岸和硬质工程驳岸。

7.1 自然原型驳岸

在水文地质条件较稳定,河堤坡度较缓的地段,保持河岸的自然状态,利用植物根系固土护坡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既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更能保持河岸的自然形态和有利于岸栖植物的生长。本案二期以此种驳岸为主。

7.2 生态型驳岸

在河堤坡岸较陡,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段,应在种植植被的同时采用天然石材、松木桩等护堤,并利用水水生植物进行过渡,模仿自然岸线具有的“可渗透性”特点,充分保持岸线两侧水陆之间的水气交换和调节功能,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景观。本次设计河道驳岸大部分采用此种形式。

7.3 硬质工程驳岸

在河道较窄的位置和水闸、桥梁等水利工程设施附近地段,采用干砌块石挡墙的驳岸形式,以确保河岸的抗洪能力和强度标准要求。

8 植物设计

滨水地带独特的景观,欲使其始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优美的植物景观是不可缺少的。滨水景观的植物造景应充分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同时发挥其滨水带的生态效益。选用的植物要具备一定的耐湿耐淹的性能,从景观效果上还要考虑水面倒影所形成的自然景观效果,从生态防洪的角度还要考虑种植能固持水土的乔木。同时运用沼生植物和挺水植物,结合驳岸,使水体和陆地能自然衔接,增加景观的野趣性。

8.1 植物配置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所选植物应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并与各段所需表达的主题相吻合,能创造出优美的景色,而且能适应所在地段的土壤及小气候等自然条件。

(2)层次丰富,疏密有致。既要注意常绿树与落叶树、阔叶树与针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地被与草坪相结合,以形成丰富的植物层次。

(3)季相变化丰富。植物造景应体现四时季相变化,尽可能地创造出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

8.2 树种选择

(1)要求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多用乡土树种)。

(2)要求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抗性强的树种。

(3)要求深根性、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毛、少根蘖的树种。

(4)要求重点选择耐水涝、防台风、抗污染的树种。

8.3 主要树种

(1)常绿乔木:小叶榕、香樟、桂花、杜英等;

(2)落叶乔木:杂交马褂木、榉树、黄山栾树、水杉、合欢、垂柳、紫玉兰、石榴、梅花、紫薇、日本晚樱、红枫、羽毛枫等;

(3)灌木:茶花、结香、木槿、杜鹃、金丝桃、栀子花、月季、美人蕉、火焰南天竹、洒金桃叶珊瑚、木绣球、鸭脚木、红花继木、金森女贞等;

(4)地被及草坪:地被石竹、五色梅、玉簪、云南黄馨、麦冬、红花酢酱草、马尼拉等。

(5)水生植物:芦苇、芦竹、千屈菜、黄菖蒲、水葱、再力花、蒲苇等。

9 思考与总结

河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和保持最终的整治成果,针对本案,我们认为在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保护水系,禁止未经处理的生活废水排入河流,集中对排入河道的污水管道进行截污纳管,统一并入城市污水管网,恢复清澈河水。

(2)对河道内的垃圾和淤泥进行清理,对沿岸的违章建筑进行集中整治,恢复河道的原始风貌。

(3)尽量保留现状河道两侧的乡土植物和自然河湾湿地,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不要对原有河岸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4)在游人活动集中地段设置活动式垃圾箱,所有垃圾均须集中回收,统一转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让市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爱护河道、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中来。

该项目于2013年底建设完工,获得了2013年度浙江省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通过3年多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J].中国园林,2004(5).

[2]汤振宁.城市河道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3]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

【关键词】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景观设计

1、引 言

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就是要有水、有景、有绿色,体现一种自然美、生态美,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就是促进人水和谐,繁荣文化和社会功能。河道的生态治理需秉着尊重自然、维持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植被、协调统一和发挥河流的社会功能等原则。本文提出了关于河道生态治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几点想法。

2、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 维护好现有行洪通道,保持河道的自然化。河道尽量不护砌、不白化、不硬化、不渠化。河道护砌高程尽量控制在常年蓄水位以下,蓄水位以上多采用生态护坡和自然护坡。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建立起多样性的生物群落,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

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

发挥城镇河流生态系统在景观中的作用, 兼顾两岸城乡规划、生产力布局和群众利益,使治理后的城镇河流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形成城镇景观中的一道亮点。

城镇河道的生态治理在满足河流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要发挥河流的休闲娱乐、景观等社会功能,统筹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要求,切实提高河道综合整治水平。

4、城镇景观河道生态治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在北方城镇,中小型河道往往是季节性河道,在枯水期流量很小,大部分河底,冬天更是满布枯草,没有景观可言。

对此可结合规划,在河道坡降相对较缓的河段,修筑小型水闸或橡胶坝,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蓄水以提升河道的景观性。

2)新修堤防过高影响景观视线

尽量减小堤防高度,使河道与两岸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维持原有堤距,不占用现有的河滩地和湿地。同时修建亲水平台,给人们活动留下一定空间。二是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施生态防护。河道边坡的修筑宜保持平缓,不能过陡。

3) 城镇河道治污防污问题,许多地区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将河流看做下水道、垃圾场,普遍存在向河道随意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偷排污水的问题。

河道治理与城镇治污防污规划相结合,与污水管网设计对接,设计小型湿地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在河道居民点设垃圾箱或集中处理点。

4)中小河道投资额度有限,城镇周边占迁补偿投资较大,给河道治理的工作开展带来难度。

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力求工程简单实用,节省投资。能草皮护坡的不衬砌,能生态的不硬化、不光化。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人口密集、征迁难度大的地段,能不迁则不迁,能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的就不要大规模迁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5)大部分中小河流尚未得到有效管理保护,河道管理薄弱,遭受侵害,得不到尊重。

改善用水条件和生态环境,使河道真正成为一条安全线、生态线和经济带,让治理区域的人们形成爱河、护河的风气。同时尽快落实河道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高永敏,许士国.大连市生态型河道建设[J].城镇水利,2004(14):53~55.

[2] 徐国宾,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04):04.

[3] 吴秋华,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景观设计初探[J].水利科技,2012,(01):55-56.

第3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

在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河道景观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发挥着防汛、排涝、航运等功能,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但往往在规划设计中只注重河道功能的设计要求,而对景观设计把握不够。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设计方法进行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使河道真正构成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我们当前重要思考的问题。

1 当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道景观,如何保存、修复这些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人造景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软质景观却更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3)人与文化:城市河道景观效果不仅仅是物质景观,还应当包含有人文景观,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活动又是围绕着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来开展的。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人们的这些喜好。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将成为景观设计亮点,吸引众人的眼球。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2.1设计理念

(1)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充分利用水文化特色,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要十分注重保留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的挖掘,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又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同时还要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在具体设计城市河道景观时要充分运用景观的植物群种结构,利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树种应尽量利用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2)要坚持协调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这话十分深刻。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在现代的河道景观设计中应当体现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上娱乐设施、大型喷泉、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等。因此除注重河道景观与绿化有机结合,体现水乡景观特色外,应将绿化与名人活动、历史事件、古代文化遗迹及古树名木结合好。首先要保存和恢复两岸遗留文化,重造历史风貌。其次是要谨防城市河道景观片面化,要注重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实现设计与自然有机的融合,恰如其分的“锦上添花”。

2.2设计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自然生态作为植物设计的首要元素,并同周围的人文环境充分结合,打造成一幅诗情画意的河道景观画卷。在具体设计中应当坚持以下3项原则。

2.2.1多样性的原则

自然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表现之一就是植物种类的多姿,而多种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种制约相对平衡,个体或群体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形成有序的体系。

2.2.2师法自然的原则

人工的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同时好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吸引各种生物到此栖息生长,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使景观更具自然特征和生命力。

2.2.3绿化形式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作为河道景观,沿岸应该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结合硬质景观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在游人停留部位采用造型优美、色彩醒目的植物品种,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形成“点”;选用几种较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如此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2.3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要结合河道空间的美学特点和游览者的视觉特性,充分考虑到现代条件下速度因素对景观形式、景观尺度等的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河道景观成为优美、亲切、宜人且富有活力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设计河道景观绿化时要注意把握以下3个方面:

2.3.1 河道沿岸平纵面线形的把握

鉴于人们在游览河道时看到的往往是动态的风景而不是静止的画面。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已有的自然条件,顺着自然地形以避免由于修建景观而破坏沿岸的生态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曲线元素将外部景观引入河道环境、通过地形起伏条件布设富于变化的线形以区别于其他地区。

2.3.2环境色彩搭配的把握

恰当地把握河道景观与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的心理反映之间的搭配和协调至关重要。

当河道位于繁华街区时,根据两侧建筑不同的风格、可用立面设计、装饰手法,形成变化丰富的河道景观。这种变化往往会显得庞杂与凌乱,这时可以通过植物造景对道路赋予较为统一的色彩基调——绿色,在这些建筑之间起协调的作用。除此之外的河道景观色彩则不宜丰富,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对位于色彩相对单一的老城区附近的河路,由于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造成了人们休憩、绿化的空间日益缩小,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环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空间立体绿化,提高绿视率,弥补局部地区平面绿化的不足,为人们提供与水对话、宁静、趣味的场景。

2.3.3环境小品设施内涵的把握

第4篇

关键词:城市 河流 生态 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水系是城市景观的界面,它展示了市民生动的生活,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城市与自然交流的场所,更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城市风韵和灵气之所在。河流景观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对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河流生命力有着重要作用。河流的景观设计要以防洪排涝安全为前提,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河流生态修复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其功能,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幼苗移植上袋后要加强水肥和除草管理。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视生态系统的修复,只有景观与生态的科学结合才能修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保障城市河流健康发展,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一、国内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不足

1、景观规划对自然生态系统考虑不足, 城市河道简单渠化

河道渠化是指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 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 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 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城市河道渠化虽然解决了城市防洪泄洪的问题, 但同时造成水体与河岸带生态系统相隔离, 使原来的河道―河岸生态系统, 分割成独立的河道、河岸生态系统。河道的硬化阻止了水体与河岸土壤的物质能量交换, 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 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化, 特别是河岸带自然生物群落多样性随之降低, 导致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

2、河流规划不够完善, 污废水缺乏有效管理

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河道, 使得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化, 水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同时由降雨引起雨水径流无组织排放导致河道污染。雨水径流对河道周边道路的沉积物垃圾等的冲刷带来大量的污染物。而在许多城市的市政建设中, 雨水排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为同一管道, 且不具备雨水处理工艺。大量的雨水沿着排水管道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城市河流, 给城市河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3、城市河流护岸生态系统退化, 缺乏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为保护城市安全, 在河道防护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结构形式,在城市河道护岸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直立式混凝土挡土墙, 河道种植多为单一物种或人工化明显, 缺乏对沿河景观带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这样的生态系统极易受到破坏或退化, 并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

二、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展次的含义, 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 因此生态的景观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 要尽量保持该处原有的生物群落, 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

2、自然性原则

河道应尽量保持其自然的曲折形态, 不能为了排水泄洪或城市其他用地的需要, 而盲目的裁弯取直。蜿蜒曲折的河道、植被茂密的河岸和起伏多变的河床是自然化河道景观最具特色的形态。自然河道如海绵般吸附水体的水岸湿地和曲折多变的形态, 不仅更有利于减缓水速、调节水位、削弱洪水的破坏力, 而且凭借其丰富的凹岸、凸岸、浅滩、沙洲为自然界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 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丰富多样的河道和水际边缘效应是任何其他生境所无法替代的。而连续的自然水际景规又是各种生物的迁徙廊道。河道建设时应尽量采用自然生态材料。水陆过渡带是生物多样性突出的地段, 在做岸坡设计时, 尽量采用自然材料,如石材与泥土, 创造类自然型的生境, 适合各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殖。

三、河道景观生态设计

基于生态的河道整治与河流环境修复常常伴随有景观设计的要求,即通过治理城镇河道,形成一个临水、滨河的风景休闲区与景观带,打造一个城市“名片”,在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突出文化特色。

1、亲水设计

水边空间对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吸引力,是最能吸引人类聚居的环境,但只有物性而没有人性的环境是没有生命力的,能够创造出人性化的活动场所是一个水边空间能为人们所接受的关键。亲水设计应当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符合人的比例尺度。亲水平台:亲水平台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人与水的通道,拉近人水之间的空间范围。一般的亲水台阶尽可能平缓舒适,形成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具有开放空间的景观带,实现防洪、景观、休闲的和谐统一。栈桥式亲水平台,在满足亲水需要的基础上,给人以特定的文化感受,将多元化的亲水平台与传统的水埠形式结合使用,还可以加强空间的围合感,形成别致的私密空间。韩国东川的风景恢复中,在水边设置了木栈道与亲水平台,营造亲水空间,既不掩饰自然风景面貌,同时拉近了人与河流和生物之间的距离(图1)。

图1 河岸立面图

亲水护岸:护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生态材料建筑,营造鱼类栖息地及繁殖场,达到生态驳岸的效果,使人获得良好的亲水感。如取消河岸护栏,在水边栽种灌木防止游人落水,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使人们和水能够亲密接触,同时改善了垂直堤岸给生态带来的破坏,使河岸随着水位的涨落发生变化,让人们注意到河水的自然变化(图2)。

图2河道立面图

亲水安全:河道景观设计中,亲水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在可能发生的地段,应设计宽度为3-6米的浅滩,水生在0.5米左右,这样既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也解决了亲水安全的问题。对于一些无法实现上述设计要求的地方,应加设栏杆、警示牌,并且尽可能的结合植物种植绿篱隔离措施加以隔离游人。

2、空间设计

河道水面可根据植物适宜生长的水深,依次布置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水面植物布置时要考虑泄洪和航运要求,尽量布置在边坡脚的区域。水位和边坡脚结合部位可种植香蒲或芦苇等,保土固堤,同时吸收与分解污染物,从坡脚到坡顶依次布置岸边湿地带、暴雨过滤系统带和草皮带。水边空间的景观设计应保持原有城市河流基本格局,通过水岸线自身的转折起伏来达到丰富多变的景观线;韩国东川的河流整治中,采用阶梯式空间变化,建造中心广场,设计望台,通过改造堤坝,撤销划船场,设置鱼道,恢复其生态环境,使其成为自然型河岸和亲自然型河流(图3)。

图3 河岸立面图

3、植被景观设计

滨水休闲空间的植物造景,要在充分认识使用者的休闲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发挥滨水区的生态效益。首先,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其次,植物配置过程中注意贯彻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再者,要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注重比例尺度,注重观赏的连续性以及环境氛围的营造;最后,由于植物景观的四维性,时间对于植物景观的影响也应综合考虑。

结论

随着人们对河流景观重要性的认识, 关于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或者是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改造项目极多。因此, 关于城市河流的生态景观设计研宄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 如何在满足人们赏景和活动的同时满足城市河流的生态性、保护河流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是需要每个设计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在中小城市的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项目重要的系统工程。当前,许多中小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经过精心的设计、策划河道景观,不仅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大大的改善中小城市的对外形象,但是,在工程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有许多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或者没有更好的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设计水平还不够高,或者设计观念上存在着错误,都是不能忽视的主要因素。以下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城市水域环境特征

众所周知,水域环境是陆、水、空的结合体,在人口相对密集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建设中,水域环境是景观要素最活跃、而且是城市中生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又是自然地域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区域:它既具有地带性分布特点,又具有水生生态系统特点,呈现出水陆相间的连续性与过渡性的基本分布规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河道景观设计是在不改变混凝土结构的内在质量前提下,用各种混凝土制品代替传统的现浇混凝土,从而使河坡、河道、马道等以丰富的形式、质感,创造出使大众感到亲切、适宜的人文环境。其次,是把顺河、过河的各种管线放在适当的位置,可有效的避免影响河道立体景现效果的呈现。

二、科学的规划城市河道景观

当前,随着我国中小城市历史发展的变迁,每个城市都遗留了大量与水有关的历史典故,当前,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是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的基础。如果在中小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几十条河道组合成中小城市的水系,那么,城市中的重要建筑物体基本上都要依河而建,而且在开展城市河道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点:(1)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综合。中小城市的河道景观一般是结合城市水利工程而配套建设的,我们在规划中,一要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要求,体现经济价值功能,二要体现出水利工程的功能,三要结合陆路交通和水上交通,体现利民、便民的功能。(2)在设计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布局。以城市重点建筑物与河道水网、城市寺院、公园等、居民区为基础,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布局,一般城市的水景区布设以连线游览时间3h,也就是控制在游人半天的时间为宜;较大的城市可控制为一个游览目为宜,这样城市的水景区基本就凸显出来了。(3)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的水体效果。中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突出水景设计,其中对水体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一是要保证群众能够看到水、接近水.要从三维立体空间上体现到水的韵味。二是类似死水河、断头河比较多的河段、水面窄小的河段等都不能设置景观工程,要选择畅通,并且水面较大,而且活水、无污染的河段规划建设河道景观工程。三是要尽量避开航运繁忙、码头密布的河段,科学合理的设置河道景观工程。

三、重视生态型的景观设计

在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水为主题是城市河道景观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构建生态型的水体景观工程,必须要保证中小城市生态河道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是中小城市水景观工程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出发点。生态型河道景观设计重点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别进行考虑:

1、河道驳岸景观的营建方法

(1)中小城市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会像游园、广场等相对的集中,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设计方法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能体现出协调统一的特点。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势,要使私密空间与开敞空间相互结合。

(2)对于中小城市河道驳岸景观的规划设计,应从两个角度去充分考虑,分别为“虚”景和“实”景。虚景就是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并根据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脱的丰富性。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

2、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

运用河道景观打造中小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在中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同时要运用四季分明的艺术表现手法,做到四季有绿,把艺术与科学、有效的结合统一。同时,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植物生态的组团与开敞空间的绿地设置,植物造型和乔灌草的配置问题要根据设计上的总体思想和要求去合理搭配,做到外来植物与本土植物相结合。

3、河道道路景观设计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中小城市河道景观区的道路呈现出以休闲漫步为主的特点。河道道路景观在设计中要坚持朴素、自然的基本设计理念。因此,在道路的设置上要把交通运输道路和休闲游道区别来对待。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要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为主,体现出相互交叉的特点,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产生多变的景观。

4、文化景观的建设

中小城市的河道不同于主题公园。当前,在体现文化景观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的挖掘中小城市河道自身的文化传承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比如:有些河道的码头、遗址都是文化的来源元素。另外,在新的时期,休闲观光已成为现代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因此,河道的景观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排涝的功能上,要在景观设计的浪潮中,体现特色、特征已成为景观的亮点,其中文化的体现在特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挖掘和营造水文化风貌

每一个中小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小城市的水文化特色。注重保留河道两岸有形与无形的水文化典故和文物建筑挖掘,我们要把打造现代水文化特色做为重点,构筑现代化的中小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同时,我们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遗产,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

五、结束语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民。作为中小城市河道整治新思路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已得到了全国工程设计行业的普遍关注。我们在城市河道整治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河道景观,河道景观建设要融于河道的整治工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季永兴,刘水芹,张勇.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1,8(4):25-28

[2],周明耀,赵瑞龙,等.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1):88-92

[3]王文野,王德成.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探讨[J].吉林水利,2002(11):24-26

第6篇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因此让我国城市自然环境不断减少,然而城市居民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增加,对自然生态环境更加向往,因此如何开发新的生态景观空间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目前成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任务,该文对当前城市河道水环境问题与治理途径进行探讨,并对河道景观设计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 自然生态环境 水环境治理 景观设计 途径

1 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呈现的问题

第一,制度建设不完善。我国部分城市管水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规范的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于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管理工作、排污工作与处理工作没有章法,因此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相关的政策措施。第二,信息管理工作落后。由于系统与信息管理工作是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技术支撑,然而部分城市信息管理工作落后,难以及时地掌握好水污染的动态,这些是造成我国河道污染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并没有建立起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机制,相应的取水、排水、监管渠道建设等都十分落后,因此必须要加强现代信息化建设。第三,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厂区的处理能力依然难以满足河道污水排放的数量需求,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行状况。部分企业、社区居民的生活污水依然存在直接排入城区河道的现象,而城市造水功能区难以控制好达标的状况,城市河道所能承载的水污染能力逐渐下降。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城市污水排放量的控制工作,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与处理工作。

2 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措施思考

第一,加强河道科学发展规划建设工作。我们要做到河道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目标,只有水环境生态得到了我们良好的保护,水资源才能够继续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相应的水资源开发系统、节水系统等城市配套措施,加强河道规划编制工作,工作人员要明确河道规划建设目标与根本任务。第二,构建完善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由于城市的河道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也是防洪工作的重要通道,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防洪与防污两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强城市河道建设工作的管理力度,要及时进行水系统排污排障,建设堤坝;其次,要加强对河道的水资源治理,要求企业排污口设置相关的档案管理内容,定期对其检查,对难以达标的企业加强管理力度,对一些私自排污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并责令企业停止排污的行为。第三,修复河道生态环境。要想修复好城区的河道生态,就必须要构建起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开发河道水资源必须要坚持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原则,始终保持水环境中有保持生息修养的空间,让水中的生物生存空间不受影响。并且,我们修复水生态需要与治理入河的污染物相结合,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企业对污水的排放量,政府要加大治理河道环境的投资,不断开辟出新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城区水资源所承受的工业废水的压力,净化生态环境。

3 我国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第一,河道驳岸的虚实处理工作。我们对于城市河道驳岸景观的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实景与虚景。我们所说的实景是要通过一定的硬性景观来表现,例如一些园林建筑,富有创意的环境空间景观等。这些硬性的景观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功能性与尺度性,我们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到植物与景观建筑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虚景指的是在河道水流较为平缓的驳岸环境中种植一些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根据植物不同季节的变化来进行不同的艺术搭配,我们进行这样的处理工作是为了能够创造出驳岸丰富的植物景观群,并且能够让这些植物景观与水中的倒影虚实结合,产生丰富的变化,与其他建筑景观形成呼应。第二,城市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城市河道景观营造自然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方面,并且植物景观的营造是营造自然环境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注意到植物景观组团与开放空间绿地工作的设置,要注重乔灌草与植物造型方面的配置,以细节与总体两个方面相互协调搭配,要做到本地植物与外来引进植物紧密结合。另外要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并且注重季节分明,要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原则,将科学与设计艺术相融合渗透。第三,城市河道道路景观设计方法。城市河道道路景观艺术设计要始终坚持自然、淳朴的思想理念。由于河道景观区域的道路与其他道路是不同的,一般以群众休闲散步为主,所以我们在设计上要将城区运输道路与休闲道路区别开来。要将河道周围的道路与植物区、小公园等空间相融合较差,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区域,让人们有着美的享受。第四,城市河道文化景观设计。新时期城区河道景观不只是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而文化元素在河道景观特色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河道景观与公园、游乐园等区域不同,在体现出文化元素方面有着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挖掘到河道自身的文化传承与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结合,例如一些河道的传说、历史故事等。

4 结语

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要利用多种措施来改善河道水环境状况,并且在改善水环境的基础上,改变观念,认识到河道景观的价值,对其自然美与生态美进行细致把握,进而设计出优美的河道景观。

第7篇

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些主要内容。

关键字:城市河流;河流景观;景观设计

我国很多城市依河而建,城市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在尽享河流带来之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城市河流,如加固堤岸、裁弯取直、修筑水坝,以满足人们对于供水、防洪、航运等多种要求。这些改造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河流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河流的治理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其中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流景观,不仅可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可带来生态、环境、经济等效益。应当肯定一些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但是,也有一些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引起的争议也不少。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河流景观缺乏全面的认识,景观设计仅停留在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现代人对城市河流景观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视觉的美感,而是包含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等多方面的要求,本文就城市河流景观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如何认识城市河流景观

要全面认识河流景观,首先应明确“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含义。“景观”的概念有多种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景观一词的原义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河流景观等。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块异质性土地区域,由形式相似、重复出现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美学等价值。总之,人们对景观的理解已大大超越了纯粹的视觉含义,包括生态功能以及许多其它自然和人类因素。

河流是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世界上不少历史名城,如巴黎、伦敦、华盛顿等,都有美丽的河流贯穿其中,见照片1。对河流景观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风景如画”上,还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把握,特别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河流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娱乐价值。

作为城市居民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水,城市河流的价值正在广泛地为人们所重新认识。人们对河流的要求亦不仅限于传统的防洪和水利,进而提出了河流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要求。从生态角度来说,河流空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哺乳类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通道。

在河流的环境功能中,休闲、娱乐功能尤其得到重视。城市河流营造独特气氛,或清新悦目,或激情澎湃,对于人们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吸引力。河流可长期为人们提供最普遍的户外活动,如划船、钓鱼、游泳,也可利用城市河流特有的自然景观,创造人们聚集、游戏和休闲的优美环境。

人类活动对城市河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城市化使得不透水地面增加,加大了河流的洪峰流量,另一方面,大规模侵占河岸带,严重破坏了岸边生态环境,造成岸滩人工化,城市河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河流渠道化造成水流多样性减少,降低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缩短了河流的长度,使水流滞留时间缩短,水能消耗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剩余能量侵蚀河岸并输送泥沙。城市河流景观的变化是巨大的,河流自然性、多样性的丧失,进一步的人工化趋势,造成了河流的严重退化。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城市河流这一宝贵资源,以新的理念规划和设计城市河流景观。

2 城市河流景观的构成

原始的水域及周边的景观是自然生成的景观,水域景观由水域、过渡域和周边陆域三部分的景观构成[1]。水域的景观基本是由水域的平面尺度、水深、流速、水质、水生态系统、地域气候、风力、水面的人类活动等要素所决定;过渡域的景观基本是指岸边水位变动范围内的景观;河流周边的陆域景观,主要是由地理景观所确定,但是在人口稠密区,更多的是受人文景观的影响。

作为水域景观的一种类型,河流景观的构成也就不单单指河流本身的景物景观,它还包括着更大范围的外延扩展。根据尺度的大小,河流景观可分为大尺度河流景观和小尺度河流景观。大尺度河流景观是指河谷地区广域的景观中,依视觉上所包围的河谷或泛滥平原地区所界定的范围;小尺度河流景观主要由河道、堤防和河畔植被所组成。自然状态下所形成的小尺度河流景观,受河道的形态、特性、流水、现有滨河之植被、土地利用等特性等影响。

城市河流的景物构成与自然河流有共同之处,然而,城市河流并非自然河流的不合理模拟,在景观上,带有城市河流特点的沿河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河流景观,就其构成要素而论,除构成河流景观的诸如水面、河床、护岸等物质性要素

之外,还包括了人的活动及其感受等主观性因素。

此外,河流历史文化等有关人文景观方面的要素都构成了城市河流景观的重要内涵。概括起来,城市河流景观可以包含3 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上称为软质景观。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流景观(照片2)。保存、修复这个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流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2)人造景物: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专业上称为硬质景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软质景观材料才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3)人与文化:通常就是指河流空间中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的景观,包括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河流景观,不能仅着眼于表面的构成景物,必须研究河流和地区的关系[2]。城市河流因流经城区的大小不一,被重视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而且河流地带固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毕竟是河流环境的固有特性,即地区风格,因这种地区风格的不同,使城市河流的风貌具有极大的差异。正确理解街区的个性,一面发挥城市河流的复合功能,一面把这些景物组织到城市景观规划的环节中去,是生动表现河流景观的一个课题。

在考虑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需要想到人在什么位置来观赏景观。人在观赏河流景观时,景观视点可呈现多方位、多角度、静态性与动态性等特性。从桥上可以看到河面景,从河岸可以看到呈某一角度的河面景和对岸景。有的在某个地点站立向某一方向眺望,有的边移动边体验陆续展开的景观,视角各不相同。

河流景观因眺望的视点位置不同,可分为纵观景、对岸景和鸟瞰景3 种类型:(1)纵观景。从桥等处沿河流方向平行眺望河面的景色。纵观景可表现曲折水流的动感,可一览两岸和流水的景色。两岸的建筑、树林有近及远,形成纵深感极强的景观。(2)对岸景。从堤岸等处与河流流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眺望对岸方向所见的景观。对岸景看到的是水线、堤防、建筑物等横向的景物。(3)鸟瞰景。把河流的广阔范围尽收眼底的眺望方式,此时,视点在空中较高的位置。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应全面考虑眺望场所的分布及景观视点,进而考虑如何定位河流景观。

3 城市河流景观效果的分析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将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作为规划设计三元素[3]。景观视觉形象是指一个景观空间所给人的印象。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于上述景观的3 个方面,同时考虑河流的多种功能,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可从以下6 个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

(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河流景观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河流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为此,人们采用了诸如加固堤岸、衬砌河道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安全。出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传统工程措施进行了许多改造,如采用生态河堤。河流景观应符合工程等的要求,保证行洪的安全。河流景观设计的任务就在于满足包括防洪功能在内的河流功能后,还能使设施及环境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区。

(2)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天然河流蜿蜒曲折,深潭和浅滩相间。河流景观设计可运用曲流、浅滩、深潭、河漫滩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

(3)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流景观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城市河流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在天然环境中,靠河流维持生命的生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水泽和树林等生长和繁殖。

(4)观赏性。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河流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整个河流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5)亲水性。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照片3)。

(6)文化性。城市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要素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应在于提升城市河流的文化价值,促进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轻视文化的创造,则万物仅成为躯壳,所谓“看山如观画,游水如读诗”。

4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4.1 河道的景观设计

河道的景观设计涉及河道平面和断面两方面的问题[4]。天然的河流有凹岸、凸岸、有浅滩和沙洲,它们既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又可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

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城市河流景观尤为重要。采用复式断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4.2 河岸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河岸处理是个重点。由于对城市河流进行人工治理,容易形成呆板的连续护岸,设计时,可采取措施使景观有所变化。在河岸处理方式上,应该鼓励采用生态堤岸,以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的硬式护岸。

4.3 河边的附属设施设计

河边要有适于河边风格的设置。栅栏、长椅、灯具等附属设施都应视作河边的小景物,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方便。

4.4 沿河植被的景观设计

“水”和“绿”是城市中象征自然的要素。沿河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特殊意义。滨河两岸植被是河流景观的基本手段,不应简单地视作绿化。

4.5 重要地点设计

包括桥、河畔公园、小广场等设计。过去在建设中往往只重视桥的交通功能,而忽视其景观作用。桥可以成为从上部眺望水面的视点场,桥本身可以成为地区标志,还可以起到分割河流空间的作用。要充分考虑城市河流作为开放空间的功能,可设计一些与城市景观相和谐的河畔公园、小广场,使河流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4.6 夜景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城市夜景的要求增加,河流空间夜间景色是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可充分利用水的反光、倒影、波动等特性,营造五光十色梦幻般的景象,增添城市夜晚的魅力。回归自然成了河流景观建设发展的主流,先后提出了“多自然河流”、“建设家乡河”等概念[1]。多自然河流意味着河流应当具有更多的自然特征,比如使用当地材料、采用传统工艺等。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多自然河流对维护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对已高度工程化的城市河流,河流景观设计可包括生物栖息地结构、鱼道设施、河岸植被、混凝土衬砌的植被覆盖、恢复河流基流等方面。四川成都府南河是采用多自然河流整治的成功案例[5],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城市河流水质一般较差,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如何与水质净化相结合,这是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四川成都府南河公园就是一个以水的整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她以表现水为主题,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通过清洁水、污染水、净化水的各种形态,揭示了水、自然和人类互相依存的关系,旨在唤起更多的人们,共同来爱护水、保护水。

5 结 语

城市河流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涉及水力学、水生态学、景观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我们应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加以研究,而不应停留在传统的仅仅追求景观空间视觉效果和对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的理解。应以自然和生态原则为基本依据,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实现城市河流景观不仅在视觉上令人愉悦,而且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

致谢:本文承蒙刘树坤教授修改并提供照片,深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30-32.

[2] 日本土木学会编.滨水景观设计[M].孙逸增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6-123.

[3] 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J].新建筑,2001,5:1-3.

第8篇

关键词:河岸景观;水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水利工程建设已不再是单纯的防洪减灾和兴利,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系统修复、亲水绿化空间、人与自然和谐、水利文化传承等。从“人定胜天”的传统水利设计到“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结合,成为当今水利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改善水域空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就成为现代水利建设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水利建设中重视河岸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而且能起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统筹兼顾、协同发展的作用,提升地区形象,美化地区环境。

一、传统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水利工程对于国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得到防洪抗灾安全保障的同时,对自然的河流湖泊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大量兴建水利工程,改变了原河道的自然形态,堤岸硬化、河流渠化现象严重,河岸泛洪区消失。这些改变使得洪水快速排泄,水土流失严重,而且无法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的储量。

2、对生态的影响

水生动植物尤其是两栖动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使其难以生存,水利工程隔断水域也使得鱼类的生存繁衍受到限制,水污染使水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3、对景观的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局部损坏植被和影响当地生态,枯水季节两岸地区常成为垃圾聚集地,严重影响了水域景观性。

二、河岸景观设计中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水利在一个城镇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满足城镇防洪和用水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美化城镇并且又促进城镇的发展。城镇水利建设应以体现城镇的特色风貌,反映地方文化及体现开放、发展的时代精神为规划设计的基本点,立足山水园林文化的特征创造具有时代感、生态和文化的景观。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1、坚持生态化原则。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使之具有很高的园林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的融合。

2、坚持自然化原则。造园方式上要依地就势,追求自然古朴,体现野趣。

3、坚持整体性原则。把城镇河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段相互衔接、呼应,各具特色,联成整体。

三、河岸景观设计元素

河岸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建设与水利工程整体景观相和谐的滨河景观带。“既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这样的理念和思想才会使河道两岸周边空间成为最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空间。

1、沿河绿地

河流景观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的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水利工程的轮廓,延续水利文化。同时以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形象。

2、扩展沿河水面

增加蓄水面积,形成人工湖美景。便于居民欣赏水域景观,在景观建设中需要有亲水性,创造人与水接近的条件,如亲水平台、亲水广场、景观桥梁、亲水步道、滨水建筑。河道景观设计考虑观赏者可能到达的角度和位置,比如站在桥上所看的“流轴景”,站在彼岸所看的“对岸景”,身处滨河建筑上的“鸟瞰景”。

3、水土保持

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坡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毛石可以采用景观性比较好的黄石、卵石、千层石等景观石。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砂及草籽的混合物或者生态混凝土等现代材料,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4、绿化树种及花草

沿河绿化树种多为当地树种,譬如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樱花、桃树等花乔木和黄馨、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藤类和灌木类,以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在线条优美起伏的绿色地形上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达到区域绿化四季长青、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5、景观小品

通过各式各样的艺术形态小品结合其使用功能宣传景观主题和文化节。如雕塑小品(主题雕塑、典故浮雕)、水景小品(喷泉、跌水、假山)、围栏小品(栏杆、景墙、花架)。另外还有功能性小品,如:展示小品(说明牌、指示牌)、卫生小品(厕所、果皮箱)、亮化小品(草坪灯、景观灯)、休憩小品(亭、廊、座椅)。这些元素结合主题文化、塑造主题形象。

6、夜景亮化

通过亮化、绿化和水面之间的互相协调,互为信托,达到沿河两岸的植物和建筑的独特美、艺术美,增强河岸的纵深感;树木、花草、小品、庭园灯烘托出河岸的恬静、温馨。亮化中的河岸、乔木、灌木极富层次感和美感,草坪在两岸绿树的映衬和河水的倒映下,可以产生交相辉映、水天一色的效果。水景亮化是水利景观的点睛之笔,合理运用“点线面”布局。高低错落,明暗相间。切忌不论主次、不分空间的滥用光源。

四、河岸景观设计探索

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水利景观特别是城镇水利建设,注重把城镇水利与城镇旅游、城镇景观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滨河带的建设上,不但超越了前几十年河道整治的模式,而且树立了新的理念,把穿城而过的河道当作城镇的一个靓点,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滨河带改造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所,一个令当地人骄傲的地方。如将滨河带改造成为城镇的窗口,成为游人必到的景点等。按照生态水利建设要求,在今后的水利建设特别是河岸景观设计中,以下几方面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1、 城镇水利工程建设要与城镇景观建设相结合

城镇水利建设中通过堤园结合,连片开发沿江景观带,实行立体绿化,整治堤防滩地改善整体环境,建成带状公园,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建设理念,对于促进城镇亲水环境建设,提升城镇生态品位,打造城镇景观新亮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实施中,要从以前单纯的河堤防洪功能向休闲、游览功能转换,滨河景观应该成为市民、游客乐意在此驻足流连的城镇公共空间。基于这种理念,景观规划对沿岸新建的建筑物要作出严格控制,即建筑高度不得超过 建筑离岸距离,避免出现“岸上看不到水,水中见不到岸”的状况。河岸的休闲功能对沿岸绿地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沿岸要营造多层次的绿化效果,最大限度地增加滨水绿地的景深。另外,还要考虑到河流流经地段的文化内涵差异,对其滨河带采用的景观设计的手段也应有所区别。河段流经历史建筑时,可以考虑河坡上垂柳拂水等景致,但是河段流经住宅小区时,应有体现“人水亲和”、“人水相依”的景致。因为市民对于河流水域及其周边空间景观的要求是多样性的,所以作为水利工作者必须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在对城镇河道进行整治时,应提出对景观改造的总体设想。如荆州市的太湖港治理工程,就改变了原来的纯水水利工程意识,注重了河道两岸的景观设计,建成了城市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河势顺了,水面宽了,两岸绿了,环境美了,城镇也就靓了。

2、河流整治过程中可利用水体的多样化来美化环境

自然界的水,以它的千姿百态与各种景观协调配置,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感化作用。同时,水作为一种资源,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各种水生物,供人们食用,又兼有观赏价值。另外,水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因此,水体的质量对城镇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水域景观在旅游景观构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开阔水面的区域将会变成深受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并构成了开放空间与水道紧密结合的优越环境。城镇水利建设中必须对水体要格外珍视,一条有代表性的河流,其重要性完全胜过一般的道路。但目前城镇建设中存在着试图将城镇河道填埋,变成汽车道路或房地产开发项目。而实际上占用河道面积开发房地产所获得的暂时利益,远远低于河道风景及其环境效益带来的增益。因 此,在城镇水利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水体的开发与保护。

3、河岸景观设计要注重与河岸亮化、绿化设计相协调

第9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人文;设计

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城市的发展无不与之息息相关。自古以来,绝大部分城市的发展都是依傍着江、河、湖、泊等水源,它们在为城市灌注着生命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界所特有的优美景观和自然风貌。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化设施,包括地铁、轻轨、立交桥等不断的修建,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以及各种现代化设施建设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无容讳言,有的城市这种便利的大多数是以填湖造地为代价,导致城市水系景观资源日益减少,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平衡,给今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难以逆转的障碍,乍看上去城市生活很美好,然而却吃了子孙饭。因而近几年来,为了努力改善城市当前环境问题,树立良好文明的城市新形象,同时也为了满足人们释放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亲近自然、放松休闲,建设和规划城市河流景观成为了拓展现代化城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的必然趋势[1]。

1 规划河流景观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人们对城市建设和扩展等活动日益频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因此,我们在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同时,充分尊重规划河流景观的自然规律,突出河流自然优美的景观,不可盲目填河造地,并且科学地将天然河流、湖泊进行科学规划将其景观环境建设得更加优美,更加能够绽放出青春的活力。规划城市河流景观的意义就是做到人地和谐统一,使城市人民生活更加美满,使现代化城市效益和时代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使城市的发展能够得到历史的考验,并且继续地不断地得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科学规划城市河流景观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大。

2 河流在城市中的作用

2.1 河流的基本作用

我国的河流历经上下5000年乃至更早的亘古时期,浩浩荡荡直到今天为雨水积沉和冲刷而天然形成。每一条河流和湖泊包括天然形成的水塘潭池都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大的河流还是小桥流水,它们都是相互应照、彼此依偎,共同组合而形成了必然的合理水系。

众所周知,河流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满足行洪、排涝和抗旱等等。在没有旱涝灾情的时候,人们不容易发现它的基本功能,大家相安无事,一旦灾情纷至沓来,它将发挥着保护整个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巨大作用。试想,一个城市如果缺失或者缺少河流的呵护,那么当狂风暴雨凶猛而至整个城市行洪、排涝将难以维持,造成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一旦受到多年不遇的大旱灾情降临,那么城市人民的生活将难以为继。然而无容讳言,近几年来一些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使用石砂量急剧增加,甚至直接填河造地用以商品住房等经济开发,使城市及周边河道开挖破坏严重,给河道的行洪、排涝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城市在雨季到来的时节,内涝频频发生,这种现象各地新闻媒体不无报道。种种情形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保护河流、科学地创造河流优美的景观、充分地发挥河流的最基本作用十分重要。

2.2 河道的运输作用以及河流水资源的供给作用

河流作为水资源,是城市人口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对城市及周边河道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地建设和开发。这样能够保护河道基本功能,确保河流畅通,使河道发挥其应有的水上交通运输的积极作用,从而为方便城乡人们的生活互动,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作出一定的贡献,为当今经济社会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最基础的元素。

另一方面河流的水资源具有保障城市人民吃、喝、用以及一切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供给作用。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划和科学设计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河流污染,使其天蓝蓝水碧碧,环境优雅清净。因为城市周边的一些河流还担当着水资源的供给功能。整个城市都依赖着河流的水资源供给,所以我们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中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河流水资源的供给,充分地发挥水资源的作用。

2.3 平衡和调节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作为调节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河流和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民生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某些河流天然形成,为保持城市良好的空气对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是城市空气对流的必要通道,在保护城市中的生态平衡以及优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另外,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多方面压力,人们努力通过回归自然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已成为现代人所推崇和向往的方式。但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扩大正在不断地侵占着城市中为数不多的自然河流、湖泊、池塘等休闲场所,因此必须保护城市河流区域自然优美的景观,这些景观具有促使城市人民生活丰富多彩,陶冶人民的思想情操,提高人民的审美愉悦的作用。

3 设计原则

整个河流区域的设计原则应以顺应自然为主,同时考虑到各城市地区的地域性文化,也就是在以维持生态环境作为根本原则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添加部分带有浓郁的地方人文的色彩,使处于城市中的河流区域景观不至于同城市生活节奏脱节。

由于我国绝大部分河道都是长期以来雨水聚集冲刷而形成的,不但变化丰富,而且都经受过长期的历史考验,分布十分合理,所以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应保持其独特的自然特征。曲折多变的驳岸形态,不仅有利于减缓水速、调节水位、削减洪水破坏力,而且凹岸、凸岸、浅滩、沙盘等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生物多样性景观的基础[3]。

在这方面一些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的原则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譬如上海市对苏州河的规划原则就是一个优秀的典范。它不仅没有填土造地,而且更加拓宽了苏州河的流域,使它具有更大的分洪泄洪的吞吐能力。同时,苏州河两岸的支流也得到了很好的疏通,不但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曲折弯道,而且两岸四季常青,绿化得鸟语花香。

苏州河主流两岸堤坝坚固,设计并建设成为游玩、观光等公园式的休闲场所。那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河面船家运输有条不紊,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可以欣赏到滚滚而流的清澈河水,尽享沿河两岸美丽的风景,大大地消除了由于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思想压力。人们眺望河岸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它的设计原则做到了顺应自然,天、地、人和谐统一。

发挥自然环境生态功能也是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城市河流景观开发要充分利用好水资源,以便快速营造一个良好的绿化环境。

再例如北京的龙潭公园,原来这个地方是一片原始的湖光水色,其河道悠长。而设计师们就是利用顺应自然的设计原则,充分地利用自然丰富的水资源,因地制宜,成功地建造了龙潭公园。

北京龙潭公园水面积近20hm2,约占公园总面积2/5。40km之多的湖岸蜿蜒曲折,采用天然石料建筑而成。石拱桥和双亭桥以及龙潭瀑布将湖面的4个小岛区分开来。由于水资源丰富,其绿化环境引人入胜,风景独具特色,风格特别优雅。这里经常举办大型国际水上赛事,如国际龙舟大赛等就是利用公园广阔的湖面资源成功举办的。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以及人文思想的注入。河流景观的设计并不是以建设城市的形象标识作为根本目的,它更多的设计思想是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场所。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持有人文思想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而充分挖掘地域性文化是赋予景观以人文内涵的关键。地域文化主要是从建筑风格以及当地城市水土河道植护利用等方面来具体体现的。

实践证明,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顺其自然,尊重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牢牢把握城市整个河流区域的设计原则。一个杰出的设计应该做到既能体现出当今现代化城市河流景观的时代风貌,又能经受得住子孙后代和长久历史的考验。

4 设计方法

针对各个地域设计背景、文化环境、区域环境等指标的差异,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方法也是风格迥异的。主要包括河流周围的植被景观设计、文化景观设计、河道两旁的道路景观设计和规划区域的基础设施设计等,其中前两者是河流景观设计的关键。

植物景观是建设河流周围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托。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与敞开空间绿地的设置,应注重植物多样性,季相要分明,使科学与艺术合理结合。

另外,人文思想在显示不同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特色方面有重要作用。鉴于河流景观在体现文化景观的方面存在局限性,因而努力挖掘河流本身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城市的历史沉淀,其中包括码头、古迹以及各种民间传说或典故等,是一种很重要的设计手段。

5 结语

城市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当前形势下的河流景观设计规划建设早已不仅仅是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它更是为了满足现代化发展和新时代城市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快速提高的必然需求,是提升和改善整个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关注由于快速发展引起污染的滨水区及河流,加强整治河道两岸的各种污水排放,加强河道两岸的景观绿化建设[4],科学地合理地对城市河流水域周围的景观规划设计,使其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乐园、成为新的城市风尚标识。我们相信,通过广大有识之士和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师们辛勤努力,就一定能够完美地实现本届上海世博会所提出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李霞.菏泽市赵王河景观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18)

2 张国忠.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设计研究[J].广东科技,2008(12)

第10篇

关键词:河道设计;自然景观;生态

1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趋势

1.1 生态环境得到维系

现代建造的河道景观,在铺装河底时不再完全使用混凝土来完成,河流的走向也不似以往那样僵硬笔直,而是做成有宽、有窄、弯曲、蜿蜒的形态。还适当的在水中建造小岛,或者制造出一些浅滩和深潭,用这些造型来增添河道的自然美。在防护和加固河岸时,采用的是生物固坡的方式,能避免使用工程固坡带来的生态破坏,使得人工河流在拥有自然美的同时,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

1.2 景观文化底蕴趋于浓厚

作为城市的环境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城市河流不仅对城市风格和城市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更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建设。基于这样的影响,在设计现代化的城市滨水景观时,不仅考虑到其具有的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自然、维持生态环境、休闲娱乐等功能,还将河流景观融合到城市的文化氛围中,使设计的景观与城市历史的发展、城市的风格特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历程,又具有现代化的潮流气息,在带给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又能被文化艺术的人文气息所熏陶。

1.3 天然无污染材料得到大范围应用

传统建筑中的混凝土护坡及护岸结构形式对河道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传统的护坡方式和护岸结构使河道坡面被封闭,这样河道中的植物和微生物就失去了生存环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自净能力。混凝土作业施工的另一个潜在隐患是隔断了雨水的下渗,人为的将河水集中、聚集,破坏了自然的有机循环。鉴于此,现在国内外普遍采用一些无污染、渗透性较好的新型材料(石材、石料)进行铺装,并采取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艺,例如,用植被型生态混凝土进行河道铺装;用水泥生态种植基创造生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用水力喷草技术进行河岸植物灌溉等。

1.4 功能多样性

现在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已不单单拥有供应水源、防洪排涝这些基本的功用,崇尚自然之美的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赋予了滨水景观更多的生活美学功用。如河道两岸的风景走廊,滨水公园的建设及游船码头、亲水岸线、涉水台阶等配套搭建,现代的河道景观功能更加多样,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2 城市河道景观的设计要点

2.1 合理利用地形

在进行河道的规划与设计时,首先,要求工程师对河流的上下游情况做到充分了解。一些河流附近散落的局部低洼,要在尽可能保持原状的基础上塑造生动的景观,并与河流连通起来。其次,设计水体的岸线要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代替僵硬笔直的直线,来体现流水的顺畅柔美。驳岸和池底要尽可能保持天然状况,并要与地下水连通,这样能使清洁和更新水体的费用大大减少。最后,可以用卵石和原木加藤本植物来稳固冲刷较强的区域。

2.2 河道护岸形式

在设计城市滨水景观的普通护岸时,要使其外表朴实自然,这样能很好的和周围环境相融合。在构思护岸的平面形状时,要将舒缓怡人作为出发点,避免小尺寸和小圆弧式的变化,以免破坏河川的美观,也不要为了追求视觉的变化而在护岸平面形状中使用不必要的曲线。在平面形状的变化上,应该采用大单位空间变化为主,细微变化为辅的方式,通过处理局部水体使水流形态发生变化,或者培植水生植物和鱼虾等小动物的方式,使景观变化自然得体。

2.3 景观节点和景区的设置

城市河流通常都不会太短,在场地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将一条河流分割成长短不一的数段,并使每一段的主题风格都不尽相同,可以是自然风格的,可以是彰显文化气息的,也可以是反映历史进展的。用与之相呼应的景观来营造以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样设置出来的景观将是人文与自然融合、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层级结合,同时,景观的主题应根据场地条件和环境来灵活设计。

2.4 水生植物的选择

一个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应该包含多种水生动植物。城市河道一般都没有深潭和缓冲带,所以,水生植物不仅为鱼类提供着食物,还为它们提供栖息的场地。还能通过生态循环起到净化水质、降低水体营养化的作用。从景观的方面来看,在水中种植各种形态特征和花期不同的水生植物,也符合了人文化水体景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11篇

总结在李村河河道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几个新思路。分别从科学灵活掌握防洪设计,创造有活力的魅力空间,创造多层次植物群落这三方面介绍河道景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河道景观;坝;河床;防洪;魅力空间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对于滨水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城市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就是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城市河道绿化属于城市公共绿地,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更是城市有的空间地段,还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和聚会的平台,更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日常健身和锻炼的场所。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河道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的环境质量,还提升了我们的城市形象。在具体的河道景观设计中,我们通常会从堤岸的形式、河道空间的划分再到河道两边的植物配置进行设计。直到几年前,在经历了李村河景观河道治理这个项目之后,我感觉到,在设计像李村河这种上下游高差较大的河道景观中,以坝的设计为切入点,以创造魅力空间为目标,或许能给河道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李村河景观设计

2.1李村河概述

李村河是青岛市李沧区的一条主要河流,李村河主干流发源于崂山山脉李沧区内的石门山麓,流经李村至曲哥庄桥与张村河交汇,从胜利桥流入胶州湾。全长17km,流域总面积52.3km2,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水系,也是市区主要的防洪排涝河道,水清沟河、郑州路河、大村庄河等共九条支流汇集于此。我们设计的部分是整个河系的上游,位于青银高速公路东侧,九水东路以南的区段,全长约4km。景观方案设计总体覆盖约4km范围河道及两岸景观。李村河的河道内水量少,大部分地区河床,只有小股水流。在河道中段有长约700m的较大水面。

2.2设计重点

在对项目现状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这个项目的设计有以下三个重点方面。

2.2.1科学和灵活掌握防洪设计

李村河上下游的高差较大,以中段为例,绝对高程相差11m,如果修建拦水坝,考虑到景观与防洪要求的结合,需要设置4级拦水坝,每级高差为2~3m,这样坝的数量较多,成本大,景观效果也不太理想。而依据充分利用河床的原则,则可以少建坝,节约成本,由于河床有植被和溪流,景观效果也很理想;坝又具有蓄水的作用,它能使坝的上游一侧成为宽阔的平静水面,这是一种景观资源。水边的景物和周围的山岭等映在水面上,与河水流动的景观相映成趣,构成平静的景观。在坝的下游,跌落的水流有如瀑布一样的形态,和上游呈鲜明对比。因此在城市门户区和水上天地区修建拦水坝,形成较开阔的湖面景观,在洪水来临时,开闸泄洪(图1)。防洪设计是专门的设计门类,我们在尊重和理解当地水利设计院已有的防洪规划和设计成果的同时,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也提出了合理构思,将景观与防洪完美地结合起来。主要的处理方法如下:按照防洪要求设置防洪堤,防洪堤要合理利用景观元素进行隐蔽处理,尽量不要显现单一、呆板的防洪堤挡墙。由于防洪高度较高,不利于感受亲水效果,因此采用从城市道路往河中心点高程递减的关系。建筑小品及小型的休闲建筑应置于100年一遇洪水线以上高程。广场由于拥有大量基础设施(如强、弱电设施),容易构成危险,不宜设于20年一遇洪水线以下的高程。通过以上处理办法,景观与防洪设计取得了兼容的效果,为河道景观带的整体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创造有活力的魅力空间

李村河是青岛市重要的泄洪通道,为保证其泄洪功能,目前河床大部分土地,只在中部地区,由于设置有滚水坝,形成了较宽阔的水面。通常的定式思维是进一步增设滚水坝或迷宫堰,形成分级多段的河水面,从而保证整条河流有较广阔的水面景观,事实上这就是“标准”断面。由于李村河规划设计的滨河绿地腹地并不宽,大多数地方约30m,受“标准”断面的限制,滨河绿地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要达到设计总体目标“高、中、低错落有致,近观内容丰富,远眺层次分明”的要求很困难,因此不易形成魅力空间。如果突破定式思维,冲破30m宽绿化带的束缚,那么设计的空间就变得宽广,李村河的景观意义就显得深远,综合利用河床是目前国际上景观设计的前沿手段,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手段。李村河在平时的水流量并不大,设置拦水坝的景观效果不会太理想,大多数时间缺少流水而显得生硬,如果坝体高,就会显得更加醒目刺眼。大水面固然有湖面的效果,但都是静态水,多级分段的大水面景观容易雷同,市民只可临水观望,参与休闲的机会较少。如果将河床进行整体的地貌设计,适当穿插小径,同时将小股河水转化为动态溪流景观,市民可步行游憩,也可戏水休闲,配合大水面形成丰富、形态各异的水景观。充分利用河床,可扩大绿化范围,在河床底部,通过种植芦苇,菖蒲等耐水植物,增加鸟类、鱼类活动的湿地空间,能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绿色景观也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在河床,利用宽阔的腹地,可设计门球、篮球等运动场地,只要不设计有构筑物,简单的场地不会对泄洪构成危险。由于有群众活动可以展开,公园功能也得到完善,达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目标。在河床的地貌整理中,可以充分尊重现状,生长良好的植被和树木可以保留,不会因为河床的大开挖而被“处理”掉。同时也相应节约投资成本。李村河传统上就有利用河床的习惯,比如利用河床赶“大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文化。充分利用河床能形成独特的河道景观,能创造多元的活动,是不拘泥于单一、独立、自我的设计手法,通过重视基地内关联性景观元素,创造性的开拓思维,将各种情报、条件进行整合。这种以景观构思为先导的将河道绿地与河床整合为一体的引领城市发展的手段,将创造出特别有活力、生动的城市空间,李村河也将成为李沧区的品牌,因此我们将这种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空间称之为城市“魅力空间”(图2)。

2.2.3创造多层次植物群落

河道整治应以保护和修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建立良好的自然水体环境为目的。与用混凝土等硬化材料覆盖河岸的传统河流整治方法相比,在河岸建立植物景观显然更能满足这些要求。不仅如此,河岸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河岸植物景观具有光能效应,由于河岸带绿化树木的树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得到达树冠下方的光照强度大大减弱,在河岸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对河岸的不同地带进行设计;河岸植被带具有良好的调节气温和增加湿度的效应,这是因为植物,特别是树木,有增阳、降低风速的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水分的蒸发。由此可见,河岸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绿色植物不仅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且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显然,植物作为天然的原材料在河岸景观的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3.1河道植物配置原则

在李村河河道植物配置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各种植物的生长适应性的特点,挑选出可生长良好的园林观赏植物和名贵植物。运用自然植被群落的演替规律,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策略。最终形成可供观赏的人工植物群落,建立一套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的开发模式。观赏性——注重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整体设计,形成不同层次(乔、灌、藤、草)、不同季相(表现春夏观花,秋观果,冬观叶)各种景观(水廊、亭、路)的有机搭配,与当地有机融合,做到时时处处有美景。通过建设,种植观赏性较高的植物,建筑人工植物群落,将风景,景观建设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加强景区的环境每日美化,同时兼顾科普教育功能(图3)。

2.2.3.2植物绿化分区

根据李村河上游景观构架,植物绿化分为四个区块:广场绿化区块——结合建筑、广场特色,合理选用植物种类,创造怡人植物景观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建筑、广场特征。骨干树种:银杏、白蜡、榉树、五角枫、樱花、白玉兰、雪松、大叶女贞、刚竹、大叶黄杨、金叶女贞、丰花月季、鸢尾等。园林观赏绿化区块——此区域通过选用具有良好园林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例如,特殊的叶形与叶色,花,芳香,果实等),营造精致的引人驻足观赏的园林景观。骨干树种:白蜡、乌桕、五角枫、紫叶李、柿树、雪松、黑松、白皮松、广玉兰、山楂、樱花、木瓜、枣树、碧桃、金枝槐、鸡爪槭、黄山栾树、白玉兰、紫玉兰、红枫、大叶女贞、蒲苇、斑叶芒、红瑞木、美人蕉、绣线菊、蔷薇、金边黄杨、小龙柏、红叶石楠球、枸骨球、金边阔叶麦冬、葱兰、花叶蔓长春、红花酢浆草等。河岸休闲绿化区块——通过各种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草地的不同组合,合理搭配,形成一个复合、多层次、立体的群落结构,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营造出兼具生态与观赏休闲的河岸景观。骨干树种:垂柳、水杉、雪松、侧柏、碧桃、紫叶李、鸡爪槭、枫杨、西府海棠、杏树、连翘、金丝柳、杨树、蒲苇、斑叶芒、狼尾草、彩叶杞柳、金线蒲、水葱、香蒲、紫叶美人蕉等。河滩湿地绿化区块——利用设计的滩涂地貌,借助各种乔灌木及水生植物的多样组合,营造自然野趣,妙趣横生的河滩湿地景观。骨干树种:水杉、池杉、垂柳、银杏、雪松、彩叶杞柳、蒲苇、花叶芒、金线蒲、香蒲、慈姑、花叶芦竹、水葱、旱伞草、睡莲、花菖蒲、芦苇、荷花、千屈菜、灯芯草、金叶美人蕉、紫叶美人蕉等。

3结语

李村河已经设计完成多年,植被长得越来越好,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它现在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人们在茶余饭后,都喜欢会去那里散步,与老朋友聊天。真正成为了城市重要的休闲及活动场所,达到了我们预期的设计效果,我们也因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

1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

1.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2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探索

2.1一个城市中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城市的有机体

由于人们的功利要求,将一个城市的土地划分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每一个小斑块都在欲望的驱动下不停的在跳动,每一个跳动的斑块都与其邻近的斑块发生关系,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作为设计者应该至少就下列问题给出答案:

2.1.1这条滨河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性质是什么?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

[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析: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素有“神京门户”,“九达天衢”之美称,地理位置重要。德州市市区现有人口44万,属于中小城市,在未来15年的城市规划中,岔河将位于城区的中部。岔河现属于排洪排污河道,德州境内全长为22公里。为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和改变城市面貌,德州市政府决定对岔河城区段的景观进行改造,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124公顷,其中现状水体面积16.2公顷,陆地面积170.8公顷。

在德州市区范围附近,从西向东共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南运河(古京杭大运河德州段)、岔河、减河,三者同属漳卫河南段。三条河流的现状基本功能都是排洪、排污。根据历史文化和城市区位的不同,三条河流应突出各自的风格,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南运河应体现历史文脉的延续,岔河应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核功能的结合,减河体现远郊的生态休闲功能。本规划通过对场地现状条件及城市发展趋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分析,将岔河风景区定位于:是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与岔河滨水区各功能用地相结合,岔河风景区还是德州市旧城区和城市新区之间一条重要的商业、文化廊道,是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

2.1.2寻找与城市的关系

如果我们着手设计的对象是一个学校的花园或小区绿地,那么我们只需考虑小区的格局及业主的需求即可。而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

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比如说邻近的用地是居住区,那么你可能考虑一些儿童活动设施或场地在这里,因为早晚时间大人会带着孩子就近玩耍。如果邻近的用地是一片工业区,那么在这里设人流集散的场地就是多余的投资。

[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交通系统及外部用地功能分析

四条东西向城市主干道跨越风景区,从南到比分别为堤岭桥、东方红桥、三八桥、天衢桥,均为双向四车道,其中堤岭桥所在东风路是进出城市的主干道。八条城市交通副线尽端抵达风景区,其中一条路名为“文化路”的附道,该路与旧城新湖风景区相连,是非常热闹的城市生活性干道,后来设计中我们在这里设计了主入口。

综合考虑场地外部交通以及周边用地功能的要求,对整个风景区进行如下的分区:

城市文化展示区:位于堤岭桥—东方红桥区段的西岸,大堤两侧。规划希望该区是人文活动的主要场所,原因是这里位于东风路和东方红路这两个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之间,是城市文化的最好的展示窗口。另外其外部用地以居住区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体现开阔、简洁、大气,是城市尺度和城市人工构成风格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有机楔入。

生态休闲活动区:该区段外部为二类工业用地。因此在设计中以湿地、卵石滩、微丘、观光果园等景观为主,河的岸线曲折自然,偶尔点缀野生花丛。该区段以静、雅为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

居住康体活动区:由于该区段周围的用地功能主要为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因此在自然优美的环境基础之上,开辟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场地是这里的主要设计内容。

2.2尊重场地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不同。由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在生态伦理、生态价值方面的基础教育普遍不足,因此很多未经保护的河道已经丧失了自然面貌。原因很简单,他们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牺牲品。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调查中,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如: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结合这些自然细节结合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

[设计案例]临沂沂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

场地分析

沂河是临沂市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三府山。在临沂市蓝山区沂河及其支流汇合在一起,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流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淤积成大大小小的椭圆形沙丘,这些沙丘上长满了丛生的灌木柳,景色非常优美。由于水利部门担心影响行洪,这些自然形成的湿地景观被大量清除,所剩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中我们强化了这一生态要素,将人工的岸线拆除,改成生态护岸,同时人工恢复一些湿地岛景观。通过科学的论证,水利部门同意了我们的建议,这些富有生机的小岛从此在沂河两岸复苏。

2.3文化的引入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拥有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种骄傲的情绪充分反应在景观设计行业中。每个景观规划项目的设计建设

方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文化内涵在里面,尽管滨水绿地只是一个具有休闲与商业功能的用地。为了避免在文化引入方面生搬硬套,牵强附会,那么对河流本身的历史和人文故事的挖掘工作就必不可少。

[设计案例]德州市岔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首先对岔河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岔河是利用历史上黄河九河即道之一的沟盘河故道修筑的一条分洪河道。同时我们在风景区水源的设计之中从沟盘水库中提取了一部分黄河水。那么在公园的出入口的位置我们利用一片石刻给市民讲述了岔河的历史,同时又告诉他们这样的事实:黄河水回来了。在刻石上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天水钩沉叹盘虬再现。诗中的“天水”指黄河水,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流”。黄河水又以盘虬之姿重回故里,看到德州的变化,他也会衷心赞叹这里的变化。水体景观是风景区设计的一大特色,本设计将原有的河道拓宽,形成平均185米宽的水面,将钩盘河水库的黄河水注入,在七里庄和上游分别设拦河坝和橡皮坝,形成大气、开阔的水体景观。由于拓宽了河道,增加了行洪断面,提高了蓄洪能力。

另外一处的文化引入就是“千年搏弈平台”的设计。从德州市城市景观格局中可以发现两片大型的公共绿地,一个附属于新城核心,一个附属于老城核心。在这两片核心绿地之间画一条线,这条线和岔河的交点就在我们设计的规划区内,这个交点记载了德州城市文化发展史,因为这里是新旧城市的跨越点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交点被设计成主入口广场,具有庆典和纪念的意义,它的名称就是“千年搏弈平台”,在这里将纪念这个千年古城发生的一些大事。在广场的铺装上,镶嵌了12块圆形的棋子,每个棋子上面纪录一件德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故事。

[设计案例]临沂沂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

沂河是临沂的母亲河,与沂河相关的故事千千万万。每个故事都很动听,但是不可能各个去表达。但是我们抓住了一个城市文化的纪念地。那就是沂河及其支流的四河交汇口,这里的地形被当地老百姓形象的称为是一支展翅欲飞的凤凰,同时在四河交汇口的旁边就是临沂的古城,古城的城墙与道路围合的构图就像一只负重的乌龟。在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龟托凤凰的神话,也许就是这种特殊的城市景观为临沂造就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和美好的故事。根据龟托凤凰的城市传说,我们利用现场的湿地设计了一处生态观光园,其中人流集中活动场地的造型就是一个凤凰的抽象图案,而那些湿地观赏的木栈桥形成龟背纹图案,人们在这里游玩的时候将会重温这段神话。

3经验总结

滨河带状绿地还会有其他不同的类型,本文结合亲自设计的两个项目总结出的一些设计方法肯定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些基本原则应该适用于全部类型的滨河绿地,那就是生态第一性原则与亲水性原则,抛弃这两项原则的设计一定会留下遗憾。

作者简介:

韩毅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景观设计三室主任/风景园林硕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