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9: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园林景观的描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字: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原则;功能;特点;方法;概念
本研究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工作和经验,描述了园林景观小品的概念,说明了园林景观小品的特点,阐述了园林景观小品的功能,对于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供了园林景观小品应用和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原则、方法等要点,希望从方面提升园林景观小品应用和设计水平,达到使园林景观小品更好地为城市和生活服务的目标。
园林景观小品的概念
园林景观小品在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属于景观和建筑的一部分,只是到了近代,在西方才兴起对园林景观小品的关注,也才开始了对园林景观小品的正式命名和科学研究。园林景观小品是指在园林景观中一类体量小、功能少、结构简单、造型别致、艺术感强、富于情趣的人工构筑物,园林景观小品融合于园林景观的整体之中,既可以自成一体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也可以与其他景观或建筑共同结构出新的功能和观感。当前园林景观小品已经成为园林一项重要的景观,在点缀园林整体景物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新型和别致的交流和休憩空间和场所。
园林景观小品的特点
(1)园林景观小品的整体性。
园林景观小品处在园林整体环境中,因此,在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小品与周边环境、小品与周边景观的关系,要确保园林景观小品的风格、要素、结构与整个园林的统一和和谐,真正起到整体的效果。
(2)园林景观小品的科学性
园林景观小品应用和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美学、建筑学、生态学的规律和要求,只有符合科学理论的园林景观小品设计,才能更好地展现园林景观小品的特点和艺术,使整个园林景观发挥出整体的效果,进而发挥出园林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园林景观小品的地域性
园林景观小品要向游人展现其浓郁的地域性,地域性是园林景观小品的根本标志,只有在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中积极考虑地域性,才能将园林景观与地域特色相统一,形成最大的综合价值,进而完成园林景观小品的设计目标。
(4)园林景观小品的文化性
文化是一个地区、国家、民族的重要标识,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中要突出对文化的展现,要努力将文化元素和谐地融入到园林景观小品的设计工作之中,使园林景观小品得到文化的滋养,同时也可以借助园林景观小品表达出文化的底蕴。
园林景观小品的功能
(1)园林景观小品的使用功能
园林建筑小品不仅要有精致美观的外表来符合景观的需要,更要有实际的使用功能来满足游人的使用需要,体现存在的价值。
(2)园林景观小品的标识功能
具有提示功能的区位景观小品分布在景观的不同角落,不仅点缀了景观而且会在景观的游赏过程中起到指示和引导的作用,体现景观的人性化。
(3)园林景观小品的日常服务
电话亭、小餐厅、咖啡厅、公厕、小商店等会在人们游园过程中为其提供日常的服务,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园林景观小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实用性
园林景观小品忽略了它的实用性,造成园林中的小品往往只是一个摆设,或只能远观而无法
亲近,或者建设在不适宜人流休憩的地点,使其使用频率过低,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2)缺乏特色
园林景观小品没有特殊致使城市景观的风格特色也在不断淡化,根本无法体现文化与特色,更谈不上创新性。
(3)缺乏规范化
小品的设计尺度不当将达不到其使用效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施工技术不过关造成了小品的寿命降低等问题。
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和应用的要点
(1)园林景观小品的设计原则
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首先要“以人为本”,使设计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应该明确园林景观的主题思想和风格形式,据此来进行具体设计小品的设计;园林景观小品应该这一地区的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统一,体现出地方文化的内涵。
(2)园林景观小品的设计方法
一是,园林景观小品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意境和情趣,达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使人触景生
情的效果是建筑小品设计的最高境界。二是,在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过程中,精巧的比例和
合理的构图是园林整体效果的第一位。三是,园林景观小品设计要符合于园林的主题,能够体现当地的文化和人文特色的。它们都是景观中的精美的艺术品,而不是工业化生产下的产物。在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中要充分反映建筑小品的自身特色,把它巧妙地融合于园林主题之中。四是,园林景观小品设计要讲求与自然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建筑小品的灵活性、多样性以丰富园林空间。
结语
园林景观小品的设计和应用要尊重人的主观感受,要综合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等诸方面特点,在大胆表述的基础上,形成立意精准的园林景观小品设计,达到城市--园林--小品得到艺术、造型、功能上的和谐。在具体的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自然的和谐,既要充分展示园林景观小品的艺术价值,又要发挥园林景观小品的生态价值,同时还要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达到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和应用的综合目标。
参考文献:
[1]龚常王立君,黄涛.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问题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04)
[2]贾红艳.园林建筑小品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J].山西林业.2009(05)
[3]杨明磊,韩立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一点浅见[J].当代小说(下).2010(08)
[4]丘岳榕.论园林景观设计的色彩效果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11)
关键词: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文明的交融日益广泛,人类在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里,选择的方向愈五花八门。但对于环境的要求,却是大同小异,在享受文明之余,追求着一种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环境。为此,房地产业为了满足人们这一需求,越来越重视项目中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园林景观工程的地位得到了突显,采用的资源也日益繁杂。这种背景下,给园林景观工程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笔者经过实际的操作及工程经历,进行了管理经验的总结。为当前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园林景观工程的成本控制,给大家做一些抛砖引玉的工作。
1.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的组成与施工成本管理特点
1.1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的组成
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园林景观工程与其它相关配套工程实际上被归统为室外配套工程,工程内容同时涉及了多种专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及各个公司的管理要求,其组成也存在部分差异,但总而言之,是共大同存小异而已。其主要由园林建筑小品、绿化、管道、土方以及根据设计要求成品产品安装所组成。再进一步细分,其组成更为多种多样,按照分部分项工程来分,其包含了土石方、钢筋混凝土、木作、金属构件、石材铺装、绿化种植、绿化养护等等。在此,不宜一一列举。
1.2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成本的特点
根据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的组成成分,其建设成本具有了相应的特点。第一,工程涉及面广泛,计价过程中专业定额的选取灵活多样,相当部分子目可同时参照市政专业、土建或装饰专业进行计价;第二,多专业大交叉,采用的材料品种繁多,给主材询价提出严峻挑战;第三,大部分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较小,容易出现标底清单漏项的现象;最后,材料的名称不规范,且市场价格差异较大。这些存在的特点,单独或共同的影响下,从设计到工程结算的过程中,左右着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的起伏变动。
2.造成园林景观工程成本剧烈增加的原因
2.1设计原因造成施工成本增加或重复投资
设计原因造成的施工成本增加主要原因有四:其一为在于设计程序颠倒,造成产品效果不佳,影响销售后进行改造升级而追加了工程造价。最严重的就是建筑物完成以后开始景观设计;仅仅靠一张电脑效果图决定设计方案,程序颠倒,不研究规划布局,先确定园建小品,此处设一水景,彼处一个小品,旁边再设一雕塑;整体布局不考虑交通、消防、停车等硬性技术指标,而只是一味的追寻平面图案效果。其二为园林定位不符合实际,一味追求潮流及面子,造成施工的负累。这种错误定位,为后期施工过程中提出很多挑战,如主入口采用了欧式大门,作为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浓妆重彩很是必要,而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其成型后的效果。为此,后期将根据需要进行了增加种植大树、安放雕塑、放置花柱(花箱)等变更措施。其三为图纸出图质量不高,考虑不足造成细节的忽略。景观的效果第一次体现在图纸上,第二次在现场的建造上,即所谓的“三分设计七分施工”。施工的过程中,大概20%的设计需要调整,调整的依据主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是否涉及费用,取决其的调整(变更)幅度范围,对施工成本的影响也最为不确定。同时,采用的材料不明确,也为计价带来索赔的困扰。其四为不执行设计概算控制,造成建造成本的心中无数。一种是未编制设计概算,未确定成本控制大方向。第二种是编制不科学,未经严格计算,纯属敷衍了事。一旦出现档次不配套的形行,挽救的代价将是巨大的。
2.2招标工作中的人为因素造成成本失控
在施工单位中,存在着一个流行语:“低中标,勤索赔,高签证。”这几话给招标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因为签证的产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不加以控制,则将出现失控。招标过程对后期成本控制的影响,经过仔细理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招标范围界定不准确,造成后期收口、衔接等处理带来大量签证。最常见的问题为别墅项目中,因界定不清晰,往往遗漏了各栋(组团)的入户台阶与平台的铺装施工,这样的情况造成的后期增加工程,不但增加了成本,对工期同样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了施工单位材料的组织到场情况,从而造成工期顺延。第二,清单编制工作的不细致造成签证产生,主要因为园林景观工程的特点容易造成清单漏项或项目描述混淆造成纠纷。实践过程中,不同的部位做法或许大同小异,但园林工程施工中,这小部分的不同,往往增加采用了一些材料或施工工艺,譬如土方回填时,与地下室边线外土方回填不同,顶板上宜采用的土工布+蓄水板+∮4钢筋网片细石混凝防刺穿层进行处理。从这个案例中不难发现,前后的价格出入按照《GB50500-2008国标清单规范》的规定,已把“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特征描述”作为强制性条款,同时还规定,清单的准确性由招标单位进行负责。第三,除了招标范围和工程量清单,招标文件还须载明的信息如:工程地址、现场条件、状况、工程概要、工程发包形式、质量要求、计价依据等等。以上这些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必须要清晰、准确,具有可操作性,一旦出现纰漏,将造成成本控制陷于被动之中。同时,片面追求招标取得好成绩,过分压低中标价格。也对“低中标,勤索赔,高签证”的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应。总之,招标工作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工作,即繁杂由要求细致入微,需要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具体的过程中。
2.3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脱节
2.3.1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即是在保证施工质量、进度、景观效果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施工成本,采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或施工方案。这是一个相互制约与影响的两个对立面,两个极端的效果最终表现为得不偿失,实际操作过程中需严加把控。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不可预测的因素而需增加部分工程(与出图质量无关的因素),譬如配合营销工作增加视觉效果、烘托气氛、引导参观路线以及临时景观需要而采取的增加措施等,这些增加工程一般表现为数量多、金额在几万元内,总的造价一般也在30万左右的幅度范围。
2.3.2分项工程的造价,取决于其的综合单价的多少和工程量的大小,工程量按照实测或相关设计计算而得,影响其中的综合单价主要为成分的组成,而成本的组成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描述进行确定。所以,增加的分项工程的造价与现场签证的项目描述详细与否,有很大的关联。例如:施工过程中经常为了与市政园林相互衔接,拟增加部分园建与相关的绿化改造施工,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原始地形地貌改造的问题,在描述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关计量要求做好描述,如土方部分,±30cm内为场地平整,其余按照开挖或回填进行计算,这样的出入,定价的差异是较大的。又例如:取土或弃土的运距确定,对价格的影响更为强烈。总之,做好界定和描述,是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一项责任与义务。
3.规避成本大幅增加的措施或途径
3.1建立与优化管理组织,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严重影响。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来分析,组织措施是一种长效性、根本性的管理措施,如运行得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程度和长效性都更好。在建设前期,通过在选拔经验丰富、知识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建立一个配置合理、分工明确、沟通机制完善的团队,将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3.2一个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是硬件,相关的管理制度则是运行的软件,制度是一切工作的指引。在现代企业中,除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最主要是建立公司的管理行为标准,即SOP标准作业指导书。标准作业指导书里不仅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了具体的责任部门,也将工作的目的、重点及预见性保证措施等相关细节做了明确说明与提及,是工作执行上的说明书,更大的引用,则是公司管理经验的一种总结和传承。
3.3通过全面统筹,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等技术措施,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近年来,随着国家与国际的接轨,一种革命性的平台进入了中国,即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一种利用数字技术表达建设项目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以支持项目生命周期建设、运营、管理决策的技术、方法或者过程。通过BIM软件,用BIM技术进行建设项目信息数字化,从而达到一个无缝、快速、高效的管理。
结语:成本管理控制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效是衡量建设开发成败的标杆。项目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作为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一部分,与其它的管理内容一样,也是需要进行“全过程动态控制”和“全员参与控制”,通过事前控制,规避主要风险,制定和落实管理控制措施,以保证建设开发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12
[3] 张海龙.《发展商如何规避景观设计误区》[D].北京晚报,2005,06,16
[4] 何关培.《BIM与相关技术方法》[J].建筑信息模型BIM网,2009年12月31日
1.1视觉中的生理意义
不同类型的学科对视觉的理解却大致相同。生理学人为:视觉就是视觉器官以及它的功能;而心理学人为:视觉就是事物刺激眼睛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人眼的直径约25mm,眼球前面突起的中央有一个洞的部位便是黑色的瞳孔,它是开向眼球内部的黑色区域(瞳孔)就好像是一个可以调节的窗口,令光线直驱而入,它被面包圈似的的虹膜包围着,像是一台摄像机似的,可以是绿色、蓝色或者棕色,且虹膜可以根据不同光亮的强弱度来改变大小。人们就是凭借这样一双眼睛去领略外界的景象。
1.2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的视觉
在设计领域里对视觉的定义可分为两层:(1)站在人的一般角度来看,视觉是观众或者接收信息者感受设计图像效果的一种方式;(2)站在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交流的过程来看,视觉就是设计图像,是一种相当特别的概念。在设计的全过程里,对设计师而言他们设计的是图像;对观众而言,他们通过对设计图像的认识获得相关的信息。所以,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设计图像是视觉产生、转移以及获得的基础。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2.1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点、线、面
点、线、面作为视觉空间的最基本元素在任何一项艺术里都能够得以实践,任何一种复杂的形象都可以看作是点、线、面的简化。而它们在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可以被称作是对艺术的无限发展。(1)经过点简化的物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充满了无尽的跳跃感。在园林景观中,亭台楼阁、植物、雕塑、喷泉等等具有一定位置的元素都可以视为点,它们不仅功能性强,而且因点的聚焦性使得它们更加引人入胜,尤其是当这些元素出现在建筑一角、十字路口或者广场中间的时候都会令人眼前一亮。除此之外,点的对称性也给人闲适之感,这对园林景观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2)点动成线,线的明确的方向性同样博得了人们视觉上的关注。线型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长廊、路灯、栏杆、溪流还有桥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由线简化而来的。不同的线型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从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人们在紧张、劳累的工作之后想想这些自然景观会顿生一种轻松感。
(3)线化成面,作为线条首尾相连而成的几何体它有着独特的理性和严谨性。在规则式园林中主要的景观体现为广场的轮廓,空旷的草地,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规则式平面产生的单一感,人们采用曲线形式的花坛、喷泉等,从而增添了不少诙谐感。
2.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特异形体
点、线、面在空间运动中形成某一种形体,这些形体在园林景观中主要表现为雕塑、建筑还有假山等等。掺入这些元素以后,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告别了以往的单一,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再加上与平面上景观的密切配合,更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开阔美。
2.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
色彩是园林景观中先发制人的效果,是美学感觉最普遍的形式,有着吸引人眼球的作用。色彩不仅装饰了生活,而且还美化了环境。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产生的效果是不容小视的。红色、黄色和橙色在心理上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因此此类暖色调的颜色一般会用在类似于庆典这样的场合中去。比如,昆明世博会的主入口处就是以红色为主的花柱,让人感觉热闹、欢畅,从而提高了游客的兴致。但是,一般不会把这类颜色的植物放在公路的两边,因为它们可见度很高,很容易引起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会提高事故的发生率。一般来说冷色系的色彩会让人在心理有降低温度的感觉,所以当人们看到一些以青蓝及其邻近的冷色时,又通常会有一种宁静和庄严感。比如,例南京中山陵的建筑就以蓝色为主,两边配上深绿色的雪松,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色彩中的对比色也是存在相当大的价值,把一组对比色放在一起,使彼此的色彩都得到加强,所产生的感情效果更加强烈。古诗中曾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描述,青翠欲滴的绿丛中嫣然的一点红,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动人。再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主体建筑就是以暗红色为主,广场前镶嵌着不同层级绿色的草坪,让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明。园林景观设计中涉及的元素远不止以上所提及的,还有空间、质感等等。他们在园林景观视觉效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特别重视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年代,要学会恰当地运用视觉元素来增添园林景观所带给人们的人文气息。
3.结论
关键词:园林景观;细部处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景观工程是一项生物技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对细节要求十分严格的工程,园林景观效果好不好,往往受到常常容易忽视的细部问题的影响。因此,细节关乎品位,细节创造完美,注重施工中的细部问题,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应该积极寻找有效的处理措施,才能够保证园林景观工程的使用功能,提高园林景观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1 园林景观工程的特点
1.1 园林景观工程的综合性
园林景观工程既涉及土木建筑、道路桥梁、山石水体、花草树木等诸多工程领域的技术运用,同时又集美学、文学、书画等多种艺术创作于一体。就艺术作品创作过程而言,本身就包含着对细部环节的推敲与处理。一幅理想的景观作品蕴含着众多的完美细部,它是靠有前瞻性的设计师与有艺术再创造能力的施工者共同铸就而成的。
1.2 园林景观工程的再创性
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既须按图实施,又须施工者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创作。图纸上的理念,尤其对于诸如地形地势、叠山理水、植物栽植细节等,往往难以表述清楚,大多只是示意描述;且营造景观的材料如山石、植物等,形态各异,无一雷同施工选材中,难以与设计要求完全吻合;在其堆砌、配置过程中会有许多的细节问题产生。对这些细部的处理,常因疏漏、或处理水平等问题,导致景观质量粗制滥造、效果不佳。
1.3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交叉性
园林景观工程综合性较强。园林建筑、假山、水景、小品、植物配置等分项工程,既独自成景,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全园的完整景观体系。一个完整的景观工程,涉及每一分项工程内部细部处理和分项工程之间的衔接细部处理,需要各专业每一道工序的完美配合。
园林景观工程,工序繁杂,交叉作业影响较大。为赶进度,诸多节点细节,往往难以全局统筹,常有顾此失彼现象发生。交叉作业中,成品保护也很困难,细部较易受损,作品艺术完美性难以保证,需要有前瞻性的预防和补救措施来保证作品的完美体现。
2园林景观工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2.1 地形地势问题及处理
(1)地形地势问题
通常,设计图中对地形造型要求都有标注,而实际操作中,准确定位各点的标高,把握地形走势是土方堆置的难点,因而常有一些细节问题发生。
对于作为背景范围较大的地形地势,常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堆筑作业,施工控制点往往太少,机械施工完成后,容易忽略使用人工对坡顶、坡身、坡脚之间的高低错落、前后错位、比例尺度等的细部调整修饰,难以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的大气;而对于较小区域的地形抬高,往往忽视坡脚与四周地形、地貌自然过渡的细部处理,造成馒头型的呆板造型。
(2)处理措施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地形是人化风景的艺术概括,不同的地形、地貌成就风格各异的景观效果。在地形、地貌的施工过程中,机械大土方翻挖造坡以后,人工的微地形处理至关重要。此时土坡造型的标高一定要考虑土壤的自然沉降系数,坡顶、坡脚过度要自然,坡脚得根据坡顶标高,保证足够长度,才不至于太突兀,检查完成的土坡造型要饱满、自然,方为上品。如地形辐射不够,常常形成台阶式、坟堆式地形,艺术性差且排水不畅,此乃大忌。
2.2 土壤改良问题及处理
(1)土壤改良问题
良好的土质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要求,是植物景观保持长效的基础。不同的土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树木的生长与发育,忽视这一细节,会带来养护管理的困难,甚至返工,既影响景观,又增加成本。
① 土壤的团粒结构
一般情况下,表层土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和丰富的营养物质,较适宜植物生长。而在地形改造施工中,为图省事,将外购的多半是深层土的土壤直接覆盖在表土上,且机械碾压也易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影响植物的成活率与正常生长。
② 土壤的pH值
植物的品种不同,对土壤的pH值要求不同。目前一些喜酸性的植物,如杜英、杜鹃、红花继木、龟甲冬青、栀子花等,在植物造景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植物在pH呈微碱的土壤上虽能种植成活,但后期生长却极易弓f起黄化衰退现象,大大地影响了工程的景观效果。因此土壤改良的细部处理一刻也不容忽视。
(2)处理措施
表土的采取和复原土壤是花草树木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土粒最好是构成团粒结构。适宜植物生长的团粒大小为1~5ram,小于0.O1mm的孔隙,根毛不能侵入。在表土的采取及其复原过程中,为了防止重型机械进入现场压实土壤,避免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最好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并按照一个方向进行,表土最好直接平铺在预定栽植的场地。对土壤有特殊要求的植物,应进行土壤改良或客土置换。
2.3 园路、铺装问题及处理
(1)园路、铺装问题
园路除具有满通、组织游览线路的功能外,园路的线形、色彩、铺装材料等也构成园林景观的一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精美的图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① 园路的线形
直线形园路施工较易,自然曲线形园路施工较难,施工过程中,在转弯曲折处易出现生硬的棱角,致使园路的整体线形缺乏流畅感。
② 固路的高程
对于随地形起伏的园路,其高程的处理有时难以随地势而行,整体效果不自然;同时路面纵向和横向交叉处理欠妥,会造成路面积水。
③ 铺装
卵石路既有观赏功能,又有保健作用,在园林设计中广为采用。施工中,常出现卵石选材时,粒径大小、表面光滑度参差不齐,失去了卵石路面固有的精致细腻的天性。又因施工中的粘结剂的掺量不到位,造成卵石松动、脱落现象较为普遍。
(2)处理措施
对于自由、曲线式的园路,应随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有时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园路往往设计成蜿蜒起伏状态。施工中为避免拐角不自然等因素,常常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铺装的材料应精细选材,施工中地基夯实要牢固、平坦。控制好粘结层中的砂含量,需要时适当地掺和胶合剂,防止铺装层的脱落,从而影响整体美观。
2.4 植物配置问题及处理
(1)植物配置问题
对于每一项景观工程,植物造景贯穿于全园,或独自成景,或与亭台楼阁、山石、水体相配成景。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离不开成功的植物配置,植物形态、色彩、香味、季相变化都可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和风韵。
① 园林树木的选择
园林树木是园林景观的主体,各有其特有的体态、色彩与风韵,同种树木也因其长势、冠形各异而产生不同的美感。对于树木的规格要求,设计虽有明确,但在实际中,注重的大多是胸径与高度能否达标,易忽视树木的姿态,尤其对于孤植或用作配景的树种,树木的姿态、体形大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等细节欠推敲。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视觉元素;构成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景观设计,是建筑艺术,是园林艺术,是公共环境艺术,它更是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既具有功能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及艺术冲击。园林景观设计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在一种建立在其自身功能之外的一种整体视觉形式,通过不同的语言元素将所要表达的信息传达出去。所以说,视觉元素的传递是通过视觉基本元素与构成法则两部分内容综合起来,使人们感受到一传整体的视觉设计规范或者说是视觉系统符号。
1.“点”在园林中的表现
“点”,虽然没有大小之分,却能够准确标示出空间位置。首先,可以通过第二位手段来对其进行诠释,例如交叉线、聚焦线或者是一个点光源。其实,对于某个点的注意力是需要通过某种尺寸来进行吸引的,特别是在景观之中,一些小的物体或远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点,例如一捆麦秸、一棵孤立的树、海中的导航灯是最好的证明。
在园林的设计中,由于空间的局限性,使得很难有较大的空间来烘托出某个孤立的点。所以在园林的设计当中,讲究“以小见大”,执着于咫尺中见乾坤的设计理念,因此常常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来体现出整体和谐统一的关系。例如可以将视觉中心点与桥构成的线,以及与湖面构成的面都结合起来,就是现实中最好的证明。
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亭是非常经典的关于的点的例子。在《园冶》第三章“屋宇”第十篇关于“亭”的描述中说:“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所以说,在游园过程中,停是整个路线的一个可以停留的点。如果说路、桥都是一种线的形式,那么亭就是其中静止的点。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也是很好的说明。另外,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六角攒尖,古意盎然,是欣赏园林中荷花的最好去处。亭上有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正是巧妙的道出了景观中点、线、面的关系,栩栩如生。亭不仅是整个园林景观的视觉焦点,从美学意义上讲,更是山川灵气的交汇和精神的聚积之地。
2 “线”在园林中的表现
线,是点在方向上的延伸,同时它需要进行厚度上的标记,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状态及效果。线有很多种,有干净的、模糊的、不规则的或者不连续的等等。对于平面而言,其边缘也是一定距离下的线。对于不同的色彩或不同的质地之间的边界也一和种形式的线。所以说线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有独特的形状,同时还可以具有方向甚至是力量。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线。其中河流、树枝、植被边缘、天际线、地平线以及岩石层等都是天然形成的线,而田野界、道路、犁沟等是人为的线。因此,在园林的景观设计当中,线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例如园林中的小桥,虽然是一种交通的需求,但它也起到分隔水面空间的作用。通过桥对水面空间的分隔,使得水面本身更具有立体感及层次感,是一种十分委婉的设计手法。在苏州怡园的水池中间,曲桥也是亮点之一。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线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实现在其特别的美感,也就是曲水。曲水流觞得益于王羲之《兰亭集序》,后来文人志士心慕神往聚集于此,大家吟诗作对,作饮天下。后来,人们以涧引水,凿石建亭,开渠引水,也就形成了今天的 “曲水”。在园林设计当中,桥是通过线的方式来对水面空间进行分隔,那么廊就是以线的形式来对园中的区域进行分割的。例如怡园的复廊,就是通过线的方式样将园分为东西两部分,廊中有曲有直,辗转蜿蜒,结合漏窗,使整个园林变得生机灵动。拙政园的水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3.面的形式在园林中的表现
如果将一条一维的线向二维空间进行延伸,那这条线就成为一个面。这个面其实只有长度和宽度,并没有深度或厚度。所以说,在实际生活中的一张纸或是一堵墙,其实都是一种纯粹的平面形式。即便是我们面对一个三维的物体,那么我们也常常将其视为一个面。平面既可以是简单的、平的也可以是弯曲的或扭曲的,园林设计中的平面不必是连续的也不需要一定是真实的,就像画一样朦胧,若有若无。当将空间用平面来围合后,便可以使空间具有功能性,如地面、墙面或屋顶平面等。因为在自然界中的完美平面是不存在的,所以规则的、对称的水晶般的表面十分少见。
所以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很少见到规整的几何平面,取而代之的多为依势而行的迤逦的无机形的湖面。在中国园林的水设计当中,是宜动不宜静的。虽然水是静止的,但水面上有岸边物体的倒影,水下可见游鱼、水藻等,又为水面添加了无穷的生机。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庄子》说“水静犹明”,“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能够使游园者在观赏过程中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如果在园林中以“图画平面”来起隐喻作用,那么园中的门窗算是其中之一。在园林的门窗设计中,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是门窗又是一种天然取景框,使园中之人感受到曲径通幽之意,无形中又为游客平添一份惬意。
虽然点、线、面作为基本元素在园林的设计中都有着不同的作用,但它们彼此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园林设计都是通过点、线、面的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文化当中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等诸多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在欣赏园林景观时,更要带着一种深层的哲学的美学的理念去欣赏,去感受。这样我们更能够深刻的领会到园林的设计风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巨大指导意义。
结语
之所以现在的某些园林景观设计平淡乏味,主要是设计者在对作品的设计之初,并没有过多的注重一些视觉元素的应用,将大量的设计得心放在了园林的功能设计方面,尽而导致了园林作品的美的缺失。所以在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加强对视觉元素的理解与应用,使园林景观除了具备应用的功能性以外,更具有文化的韵味和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园林设计要素;天文气象;西湖十景
1 园林设计要素研究现状
总体来说,对园林设计要素的研究不少,但研究的内容大多为地形、水体等能实实在在的要素。最具代表性就是诺曼K.布恩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中,详细的讲述了园林设计要素之地形、植物、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以及水体的设计方法[2]。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境”二字。“意境”二字的体现,通常需要借助其他的一些元素。例如诗词、山水画甚至声音,如罗枫将“声景”这一概念引入园林中,尝试利用自然界美妙的声音带给人们听觉上的和美感[3]。本文所要探讨的“天文气象”,虽时时发生,但常被忽略,其实只要巧妙运用,也能为园林景观增添浓浓的一抹色彩。
2 中国古典园林中天文气象的运用
2.1 天文及气象的概念
天文,指的是宇宙中的各天体及天体的分布、运动等,如太阳、月亮、日出日落;气象,指的是大气层内各层大气运动的规律及对流层内发生的天气现象,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常见的云、雾、雨、雪等。
2.2 中国古典园林中天文气象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乏对天文气象运用十分成功的例子,如拙政园就有“听松风处”、“听雨轩”、“与谁同坐轩”等景点,它们融入了自然界中的风、雨、清风以及明月;网师园的“梯云室”取意“梯云取月”,留给游人无限遐想。明代计成在《园冶》中也提到“蓉蓉月色,瑟瑟风声”,这都证明,古代的造园者不但知道运用实在的山水风景,也懂得利用自然无价的明月清风,云气霞光,使之成为园林景观的点缀。
2.3 “西湖十景”中的“天文气象”
“西湖十景”是对天文气象这一要素成功运用的典范,其中绝大多数景点都与天文气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平湖秋月”展现的是皓月当空,湖天一碧的美景,尽管这一景点在很长时间内并未固定选址,但从观赏角度来看,观赏的重点都是月亮以及月亮在湖中的倒影,引发游人“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三潭印月”同样离不开月亮,作为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在建造时恪守“一池三山”模式,空间处理巧妙非常,营造了“湖中湖”、“岛中岛”的景致。更有趣的是利用了月亮和石塔,形成了天上月、塔中月、水中月与游人心中的明月相互呼应的33个月亮的奇景。“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俗称黄妃塔,因民间传说《白蛇传》带给这座塔几分神秘艺术色彩。“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过是也。”从这样的描述中不难看出,若缺少了“夕阳”这一要素,这一景点必将失色不少[4] [5]。
另外,与天文气象相关的季节变迁,也是“西湖十景”一些景点不可缺少的设计要素。“苏堤春晓”乃西湖十景之首,苏堤与宋代文人坡有关,因此也叫苏公堤,堤上间桃间柳的植物配置,形成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醉人春色。对苏堤描述的诗文很多,“桃红柳绿竞春天、澹点烟波倚岸妍”、“湖柳湖波尽可怜,不只春在阿谁边”,从这些诗句不难发现,“苏堤春晓”的精髓便是一个“春”字,正如《西湖志》所言“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云” [6]。同样体现春季之美的还有“柳浪闻莺”,当春天来临柳树发芽,风摆成浪、啼莺争树,给人带来浓浓的春意。另外还有“曲院风荷”,这里原是南宋朝廷的酿酒坊,其中有一水池,池中栽植荷花,到了荷叶茂盛、荷花盛开的夏日,徐徐微风拂面,带来沁人心脾的酒香与荷香,令人不饮自醉。
再如“断桥残雪”中的冬雪、“双峰插云”中的蓝天白云等。综上所述,只要细心品味我们不难发现,“西湖十景”的许多美景与天文气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这一要素也是营造如斯美景锦上添花的一笔。
3 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从单纯考虑视觉上的美观,到注重视觉、听觉及嗅觉多种感观的感受,人们都在试图发现新的设计要素以丰富景观。天文与气象时时发生,却常常被忽略。其实蓝天白云、朝阳晚霞、春风冬雪等皆是大自然赐予我们很好的园林设计要素。烈日当空,园中绿荫翠盖;春雨朦朦,檐下兰香满盈;当轩雨滴蕉响,临池秋雨残荷……这种种引人遐思的景色都和天文气象密不可分,天文气象也是创造园林景观、营造园林意境时绝不可忽略的重要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中对天文气象应用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相信能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带来灵感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诺曼 K.布恩.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人的行为心理学
(一)园林道路规划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园林道路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骨架,道路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通顺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迂回通幽的小径也必须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首先,要规划出路形,再进入到其他项目规划。如果设计者在路口对面设有游人急于到达的景点,却又隔草相望时,即须为游人设计一条直通的捷径,否则游人就会在你的作品上踩出一条通道,对设计者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对于面积较大的公园,部分游人可能没有体力游完全程,除设电瓶车外,还可以设几条中间横穿路,形成小环路,保证游客需求,否则就会让游客走回头路,或直穿绿地回到出口,走回头路则会让游人非常不悦;在做道路规划时一定不要设法强制游人去做什么,要吸引游人按你的设计意图去做,设计者只有按照游人的行为心理去设计才能做到让游人按你的设计意图游览。
(二)铺装场地规划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铺装场地,其功能有集散、活动、休憩等,对于集散广场首先要保证游人容量,设多处出入口,地面材料要平而不滑,可以保证游人短时间内集中或散去;活动广场则须保证活动锻炼空间相对封闭,出入口不宜太多,不能变成通道,若来回通行的人较多,即使设计者精心设计了一处活动广场,也不会有人到此活动锻炼;休憩广场则须设于道路附近,与道路有绿化隔离,并设有园林座椅等设施,休憩广场须用树木围合一个不受影响的独立空间,而除广场内遮荫树木外,其它大树又须稍远离广场,使广场周围形成一片地被植物,保证视线开敞,地面材料可选择回归自然的麻面材料,色彩要柔和,这样的广场游人自然会不请自来。
(三)园林建筑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主要有管理房、亭、台、楼、阁、餐饮、公厕等,对于管理房、餐饮、公厕等服务性建筑,要造型优美,回归自然,要区别于城市建筑,对于亭、台、楼、阁须设于游人的视线焦点上,又要与主道路有一定距离,为游人创造一处幽静的休憩空间。
(四)园林植物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
园林植物对园林作品从空间、色彩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笔直的园路种植单行或双行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在自然的道路两侧则可用造型植物强调顶点位置,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园林中的道路可以利用植物逐渐形成统一的空间序列并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游人也可以沿着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行进,走向目的地,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人们才能感到安全;园林中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边界意象,边界有虚隔和实隔之分,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机散植,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作用,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实隔往往用成排密实整形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创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的转换,现代开放式绿地的边界设计更倾向于带状开敞式的公共小广场的边界形式,沿路一侧分别设几个入口,整齐的冠荫树可以构成显著清晰的场所特征和标识,不仅提供人们方便地进出场所,而且还可为等候、驻足、小憩的人提供一个遮荫避阳、可靠安全的场所;园林植物色彩表现的形式一般以对比色、邻补色、协调色体现较多,对比色相配的景物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给人强烈醒目的美感,而邻补色就较为缓和,给人以淡雅和谐的感觉。
二、园林景观设计心理需求
(一)先天心理需求
(1)亲水的心理需求
水是生命之源,亲水需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园林水景能为人类提供多种娱乐和游憩活动。水体能够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形态,如河、湖、溪、瀑布、喷泉等;除此之外,水还有许多实用功能,如调节空气湿度,降温,减低噪音,灌溉园林植物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黑虎泉,因游人不仅能够观赏到清澈泉水喷涌而出的壮观景象,还能品尝到清冽泉水滋味和通过触摸感受到泉水的清凉而常年游人如织,通过丰富的水景营造使游人感受的亲水带来的美好体验,满足了游人亲水的心理需求。
(2)亲土的心理需求
土地能够给人一种踏实感,人离开土地太久就会产生一种不安感。大家喜闻乐见的儿童沙池便是迎合了人的这种亲土的心理需求,除了与土地直接接触能够带来良好体验之外,变化的地形也是创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
(3)安全感的心理需求
环境负荷理论指出,人们加工外部刺激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减少信息加工或者进入到有利于恢复健康的环境如林间小道、公园中,降低游人处理外部刺激的压力,注意力疲劳就可以得到改善。围合的园林景观空间能够大大减少外部刺激,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使游人身心更放松。
游人对于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实际上是对于私密性的一种需要,人们身处某一个自然环境时,能够放松地感受美丽景观带来的美好体验的前提是保证自己的“个人空间”不被侵犯,安全不受威胁。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当重视私密空间的设计,如空间要有一定的围合感,座椅设置要有依靠感,背后一般不能有空旷空间或者是人来人往的园路,以免给人产生不安感等。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漏窗之外种植芭蕉、淡竹或者置以太湖石的手法来形成框景,这样能够保证主人活动的相对私密性,带来一定的安全感。
(4)好奇心理的需求
好奇心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动因,也是人生快乐源泉之一;好奇心作为人脑对陌生事物的认知意向,是产生认知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景观设计中的借景以及藏景便是巧妙地运用这种心理需求,利用地形、假山和植物等对远处的景观进行遮挡,当人们看到这个景物的一部分时就会对隐藏的部分产生好奇心,并因此产生探究的欲望。一处好的景观就像设计师在大地上导演的一场话剧,有开场、有悬念、有、有尾声。话剧中的悬念便是景观里的藏景,勾起游人的猎奇心理,一步步走进设计师设计的美妙境地,就像《桃花源记》之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二)后天心理需求
(1)对于互动的心理需求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考虑到为人们创造能够进行各种形式互动的景观条件。直接互动的方式比如游戏、交谈、唱歌、运动等,尺度适宜且具有一定围合感的空间、向心式布置的座椅、距离适宜的健身设施、较安静的环境等都为游人交流提供了潜在的可能。间接互动的方式如通过雕塑、匾额、楹联等感受作者想表达的内涵;观察别人也是间接互动的一种方式。《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中提到“人看人”是人的天性,公园是一个剧院,而每一个活动就是一个潜在的舞台,处理好看与被看的互动关系是景观设计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玛莎・施瓦茨的西安园博迷宫园很好地运用了这个“人看人”的心理需求:单向透视镜一面反光成像,而通过另一面却可以透视对方,这样镜子一面的人以为自己在照镜子,殊不知镜子后面的人正在看自己的“照镜子表演”,等到走到镜子后面看到别人重复着自己的“照镜子表演”的时候,便会莞尔一笑,这种“看与被看”的经历却成为了一种奇妙的景观体验。
(2)对于地域文化认同感的心理需求
人在出生后身处某种特定的人文环境中,慢慢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差异的心理特征,游人对于园林景观的心理感受也因为地域文化不同而产生差异。比如对山水的感受,日本人对枯山水情有独钟,意大利人更加偏爱台地园,而中国人对于自然山水园林有独到的见解……。当游人看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时能够产生一种共鸣,或者是浓浓的乡情,或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拜服和骄傲。这种文化认同感会给游人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作为景观设计师,不仅仅满足游览者的视觉听觉感受,更要给他们带来心灵的美好感受,这种感受很多时候便是人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地域文化特色在景观中的表现方式:
1)采用当地人喜闻乐见,有代表性的传统颜色。
2)运用当地材料和工艺。
3)提取当地民俗或特产符号。
结语
总之,心理学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应用中,通过相应理论的不断成熟,对于园林景观的未来设计来说,从人的内心深处来发掘环境与生态的自然和谐,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相信通过设计者的探索积累,会为城市呈现更多更好的园林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 孙雪芳,金晓玲.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 2008(04)
关键词: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景观细部;细部品质;细部的精确性;细部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TL372+.1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
上海的新建楼盘中,有数不清的以Art Deco风格为特色的项目。上海知名的标杆豪宅翠湖天地便是Art Deco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Art Deco之所以在房地产业界盛行,主要是由于现代主义的建筑让人觉得苍白,古典主义的风格又让人觉得繁琐,具有Art Deco元素的建筑既有装饰效果又不失简洁明朗的线条,比起单纯的现代主义的房子只用涂料来修饰外立面显得有价值感,而相对于传统古典主义的大量花式又来得清爽。
与此同时,Art Deco风格建筑住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在通过园林景观的布局、风景园林的各个设计要素包括植物材料、铺装材料、水体设计,尤其是园林小品设计的细部应用,以此表现该风格楼盘的古典而又简洁、尊贵而又摩登的气质。
Art Deco 风格的发展及景观细部设计理论
(一)Art Deco 风格建筑的发展与特征
Art Deco 风格,也称为装饰艺术派、装饰艺术风格等,其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迅速传遍欧美以及世界各地。Art Deco 被确定为一种艺术风格的低位,其起点应追溯到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 des Arts Decorati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Art Deco 一词,即起源于这次博览会的法文名称” Arts Decoratiifs”的缩写。Art Deco 一词确切地描述了这一艺术风格,它一方面暗指装饰艺术派的历史根源(1925年巴黎博览会),另一方面,其概括了这一风格的特点:装饰,而且是艺术的装饰。其风格作品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尺度,但是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Art Deco的装饰有下列几个主要的特征: (图1)
1.放射状的太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了新时代的黎明曙光。
2.摩天大楼退缩轮廓的线条:二十世纪的象征物。
3.速度、力量与飞行的象征物:交通运输上的新发展。
4.几何图形:象征了机械与科技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5.新女人的形体:透露了女人赢得了社会上的自由权利。
6.打破常规的形式:取材自爵士、短裙与短发、震撼的舞蹈等等。
7.古老文化的形式:对埃及与中美洲等古老文明的想象。
8.明亮对比的色彩。
上海地区Art Deco风格的建筑及其与园林景观的关系
1、上海地区的Art Deco风格建筑
上海在近代崛起为工商型大都市,因此它在文化上不仅带有传统文化的特征,更领先于全国感受到了西方工业化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影响,显现和展露出充满张力的、开放的现代性。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深受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28年,由克明洋行设计的德义公寓已经是明显的装饰艺术派风格。这座九层楼的公寓,在建筑立面上有精美的V型和卷涡组合而成的几何形石头雕塑,非常摩登,墙面采用褐色面砖组成的菱形图案,顶部有竖向线条装饰。它是上海最早建成的Art Deco风格建筑。1929年9月落成的沙逊大厦,标志着上海建筑开始全面走向装饰艺术派时期。
如今,Art Deco有一种回归之势,这与其风格本身的特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上海的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把Art Deco风格的建筑放在上海总让人觉得比较稳妥。
2、住区建筑与园林的关系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过“建筑本身应像土里面生出来的一样”,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应该也是如此。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筑的设计目的是一致的,我们要做的是一个适合这块场地,适合这块土地的,契合这里的历史文化,展现这里的人文景观。因此,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
园林景观在住区建筑的体现最为丰富,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住区建筑,可以产生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园林景观。建筑是直接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尤其是风格明显的建筑形式,我们在做园林景观时,需要从建筑中寻找依据,比如景墙的花纹线条,可以从建筑的装饰外立面寻找呼应,;植物群落的设计组合,需要参考建筑的风格,中式建筑采取的植物配置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古典建筑风格的住区,则可以适当做些整形修剪的植物或是模纹花坛等种植手法。
景观细部的理论
1、景观细部的概念
景观细部的概念:将设计概念转化为实际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景观建筑细部的艺术——基础、实践与案例研究》尼克•科克伍德著),这一过程具有相当可观的艺术性,源于景观建筑细部的本质——既具有个性又是总体景观形式和设计概念的一部分的本质。
2、景观细部的设计方法和主题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一个完整的细部元素始终保持完整并为整个项目深入发展出一套细部语言。为了建立、形成、表现细部结构的语言,在这张图纸上,还创立了材料、修饰和纹理的信息。这清晰地描绘了项目从开始到完成,从概念到实施的全部步骤。
景观细部的概念来源:美学上的更新、业主的项目和基地的具体情况、政府关于公共环境和户外场所的法规、遵从或区分文化价值的设计概念——例如自然风景或城市当地特色现象的解释。对景观细部来说,它们带来了艺术上无限的努力、创造和概念,这是在人的尺度上进行景观设计的特殊领域。
上海品尊国际的景观细部设计应用
(一)项目介绍
品尊国际项目是一座位于上海普陀区,集际公寓、酒店、酒店公寓、甲级写字楼、大型商业于一体的多业态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由巴马丹拿集团(P&T)担纲,建筑风格装饰采用简单的竖向线条,整体感挺拔向上,为典型的现代简约Art Deco风格。园林设计采用点、线、面造景手法,小品、堆坡多重景观一应俱全,将小区绿化从集中绿地到组团花园,邻里生活接触空间增大,家园的氛围更为浓厚。(图2)
Art Deco风格景观设计要素的表达
1、植物材料
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与设计中,植物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的一个素材。在设计时,景观设计主要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来组织空间和解决问题。植物不仅是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并且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品尊国际项目住区花园内在重要景观轴线上,采用了棕榈科植物作为特色景观树,同时,海枣作为高级景观观赏树种,也提升了该楼盘的整体品位。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枣植物特有的羽状叶投射出独特的光影效果,犹如一个个“V“字,与Art Deco风格的整体相契合。(图3)
在植物的色彩配置上,花园内种植了大量的香柚、银杏等乔木,在秋天的表现为金灿灿温暖的色彩效果,配合物业更换的草花,修剪整齐的灌木与色叶乔木形成明亮的色彩对比。(图4)
2、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是指景观中那些具有三维空间的构筑要素,这些构筑物能在由地形、植物以及建筑物等共同构成的较大空间范围内,完成特殊的功能。园林构筑物包括台阶、坡道、墙、栅栏以及公共休息设施。
品尊国际住区花园内园林构筑物形式丰富多样,但依然可以从各式的园林构筑上找到统一的元素,这个元素也是我们所知的Art Deco风格的经典图案元素,“V”字型的图案。例如拱形花架的基座,特色灯柱的基座,基本都采用了同一款“V”字型的图案样式作为装饰面。这仿佛给整个花园的小品都打上了“品尊国际”出品的烙印,具有强烈的整体感,也提升了该楼盘的品味和档次。(图5、图6)
Art Deco风格喜好在简洁的装饰中融合古老的文化元素。从该住区众多的雕塑小品中,也可窥一二。大象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长寿动物,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一直被赋予吉祥如意的寓意,在该住区中,铸铜的大象小品(图7)依次阵列排开,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为社区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3、铺装
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构图和交通的功能。
品尊国际项目的景观园路铺装设计上,采用暖色系为主的铺装材料,与建筑外立面的色调相统一。明亮的色彩,作为Art Deco风格的特征之一,在园林铺装上的体现上,设计师大胆采用花色混铺,这样可以使色彩更为鲜艳醒目。选材上使用各种天然花岗岩,利用其不同纹理与打磨程度,增加楼盘的尊贵感同时,亮丽的色彩也使其具有归家的温馨感。(图9、图10)
4、水体
水景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元素之一。它能形成不同的形态,如平整如镜面的水池、或是流动的叠水或喷泉。水景这一要素在室外环境中不止给人带来视觉的欣赏,同时兼具调节气候、灌溉土壤、降低噪音等功能特征。
品尊国际住区内的水系布局以几何式构图为主(图11),局部的点水水景(图12),用黑色光面花岗岩做镜面水,侧面用台阶式的跌落方式,增加了水景的变化形式和视觉美感。几何式的水系、层层向上收拢的叠水形式也暗合了Art Deco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几何图形、收缩的轮廓等特点。
(三)总结
景观细部设计要素在Art Deco 风格特征的表现手法:来源: 作者自绘
上海住区Art Deco风格的景观细部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整体统一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一个完整的细部元素始终保持完整并为整个项目深入发展出一套细部语言。为了建立、形成、表现细部结构的语言,在这张图纸上,还创立了材料、修饰和纹理的信息。这清晰地描绘了项目从开始到完成,从概念到实施的全部步骤。
(二)展现个性
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地域属性、独特的文脉肌理、独特的场所精神以及项目背后的品牌文化。作为设计师,应该着眼于项目背后的文化内涵,将其浓缩提炼在景观细部的表现上,作为该项目的品牌精神及个性展示。
(三)控制造价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产品定位,高端的项目在市场占有量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中低档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扩大绿化面积,减少土建小品的设计手法,达到花更少的钱,出更好的效果,满足市场需求。
(四)生态共生
园林景观的设计最终目标,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每个景观设计师做项目的初衷和最终目标。不论项目是什么风格的建筑,营造的是什么风格的园林景观,其本质还是构建生态型居住社区,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结论
随着风景园林专业的不断完善,社会的文明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良好社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园林景观设计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能够通过景观设计师的努力追求,真正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追求。
局部与整体、片段与完成的作品,以及细部与景观的关系,在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景观细部的不断推敲,从建筑的外立面装饰细部吸取灵感,把元素提炼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整个作品更为真实,更为和谐、更为丰满、更能打动业主。
最后鼓励设计师在不断变化的设计实践中,进行针对景观细部设计的新研究。
我们不希望看到由于各种“欧陆风”的兴起,城市建设在无形中变成“空间殖民地”,希望通过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细部的设计时仔细推敲,融合场所精神与艺术美学原则,把居住空间环境营造为真正的“诗意的栖居”。
参考文献: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中西“摩登建筑”(1920-1930年代)关系及其都市人类学分析[D].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4.
[2]冯焯伟.浅析园林设计要素对建筑景观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3](美)尼尔·科克伍德著;杨晓龙译;《景观建筑细部的艺术——基础、实践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景观设计;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04602
1 自然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地貌,都会限制园林建设,又会促使形成属于本地区特有的景观形式。早期人们会模仿自然建造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便模仿自然山水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式园林,英国有大面积的牧场风光、地形多是起伏的丘陵,因此英国古典园林便有开阔的草地、自然弯曲的湖岸以及蜿蜒的小径,成为另一种风景园林。
不仅自然界的整体面貌影响着人们的建园构想,特殊的地理地貌、气候也会影响到。意大利古典园林被称之为台地园,正是因为意大利国土中80%为山地和丘陵,园林大多建造于斜坡之上,开辟几层平台来建造园林,可以说地理地貌促使台地园成为意大利古典园林的特色之一。再比如阿拉伯国家多是沙漠戈壁,气候炎热,植被稀薄。因此伊斯兰园林多用树、建筑来营造阴影使环境凉爽,避免日光直射,营造水体同时调节小气候。因此古典伊斯兰园林便有了庭院风格。
由这些例子可以得出:景观其实是一种人们对抗地域自然环境而又屈服于自然环境,用来营造舒适环境的手段,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2 人文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周维权先生说过“园林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1]。”园林是以人为中心而主导建造的,人文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非常深远。从文化背景、思想方式到、文学、美学、哲学等,都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园林中的各个角落。
从古至今,造园的演变都是随着不同时期人们思想方式、美学、哲学等的变化而变化的。18世纪之前,古典园林大体分为规则式与风景式两种。东方园林以我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善于模仿自然,倡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人和谐的境地,这是由于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决定的。儒家倡导“仁”、“礼”,表现在园林中则是自然生态美与人文生态美并重;道家学说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并发展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释即佛家讲“悟性”,表现在园林中就是对于意境的塑造[1]。因此这几种哲学思想便引导中国古典园林走向风景式。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崇尚人工美,提倡规矩格律,表现为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序的美。因为西方哲学提倡人力能够影响并且可以改造自然,美是需要人力创造来实现的,人造的园林艺术是自然美的最高境界,自然只是一个提供素材的本身[2],因此西方古典园林走向规则式。
世界上宗教对于人们向往的世界都有描述,基督教在《圣经》中描述古犹太人对人间理想居所是“伊甸园”;佛教对于古印度人的理想居住环境――极乐世界,在净土宗的《阿弥陀佛》经中做了描述;伊斯兰教在《古兰经》中为的信徒描述了“天园”的生活情形[2]。在这些宗教中对于造园影响最深远的便是伊斯兰教。古典伊斯兰园林庭院设置十字交叉的四条水渠,象征“水河”、“乳河”、“酒河”、“蜜河”,相交之处通常放置喷泉、水池。种植了大量的果树不仅遮阳也可以采摘,象征永远取之不尽的水果。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古典伊斯兰园林的建造大多是以“天园”为模板,可见伊斯兰文化在园林中的影响。
人文环境不仅可以影响园林风格,也会影响到一个园林中的细节,包括铺砖图案,雕塑种类,颜色,照明样式,置石位置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人文环境对于园林设计是重要性。
3 社会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于园林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明显的就是古典园林的封闭式、内向式转向为现在的开放式、公众式的公共绿地。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文明,到以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工业社会,再到现在以信息、网络为主导的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大环境的改变都会引起园林的发展和新趋势。工业社会大背景下,城市人口高度密集,中产阶级崛起,人们追求自由与平等,在1857年美国中央公园诞生了,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也是近代公园的开端,园林不再是为权贵所私有的财产,而是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场所。经过多种公园风格,如极简主义、表现主义、结构主义等变化,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人们更加关注生态修复,后来便产生了的生态主义。而到现在的信息网络时代,全球化的社会带来趋同性,全世界大城市的公园绿地都十分相似,因此地域主义的倡导便产生了,其实也是回到建园的初心,从当地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出发,建设适于本地区人们使用、社会认同具有归属感的公园绿地。
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花园城市”,但它也是从工业化时期环境被破坏的状况下走向了花园般城市的,这都归功于新加坡自上而下的政策也就是社会环境。1965年建国后迅速的工业化使原有绿意盎然、田园般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高楼林立的水泥世界,但是新加坡政府很快意识到问题并且做出了决策[3]。20世纪70年代制定道路绿化规划,80年代引进植物、设休闲设施,90年展主题公园建立生态廊道系统,21世纪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这些使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目标成为现实,由此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对于景观行业、对于人居环境的影响力[4]。
4 结语
一段时期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并不是由一个因素一蹴而就的,不单单因为自然环境或是人文环境或是社会环境,因为这三个因素本身就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而这三个因素共同形成的便是一个地域独特的文化,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应是受地域限制的,体现地域特色的,为当地区人们服务的,是充满认同感、归属感的。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博会;郑州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11-2
1 园林和园林景观
园林,在我国古代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苑、囿、园、圃、园池等。先秦时期的这些园林以自然山林、山水、植物和动物为主。此外,还有以建筑物为主的,被称做是离宫、别馆等的园林,但这些都建在郊外。现代的园林已经发生了意义的改变。本文的园林指的是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园林艺术。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是一门内容覆盖相当广泛,最具现代城乡文明发展形态的艺术,其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创造与保存人类生存的环境与扩展乡村自然景观的美。城市园林绿化域植物为主体,用美丽的形态、城市园林绿化灿烂的色彩、浓郁的香气、城市园林绿化神妙的凤韵,创造出多功能的城市园林绿化人工植物群落。
2 园林的功能
时下越来越多现代都市人的追求已经又追求多钱转变到了回归自然,园林景观的作用在生活中就体现的尤为重要。于此同时,园林建设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始终,园林建设更多地凝聚了当时当地人们对正在或未来生存空间的一种向往。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园林景观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第二,园林景观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在一定范围内减轻污染;第三,园林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还可以改善小气候;第四,园林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第五,尤为重要的是园林非常有益于心理和精神;第六,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第七,丰富的知识和充实的精神生活离不开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
总之,绿色植物的叶面积系数越大,其吸收、传递、反射的功能越强,则保护、改善环境的作用也就越大。城市园林绿化域植物为主体,构成人在景中、景融于生活、城市园林绿化富有自然情趣的艺术境界,使自然美和文学艺术达到有机统一,使城市园林游人受到启迪,产生联想、回味与探求。
3 河南郑州“绿博园”概况纪实
阿里山、日月潭、广西岭南园林、象鼻山、香港维多利亚海港,还有法国古典园林、凯旋门,北美洲、非洲一望无际的沙漠景观、生机勃勃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这些极具特色的各种园林景观汇聚在一起,让人如梦似幻,浮想联翩。这不是科幻,这是郑州绿博园真实的浓缩景观。
3.1 郑州绿博之细节:低碳绿博――路灯能源来自大自然
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绿博园里安装的不少路灯和草坪灯都很“低碳”。“这些灯不需要用电,动力全部来自大自然。”太阳能灯生产厂家负责人周先生介绍,草坪灯上面安装一块小太阳能板,白天依靠太阳能蓄电,晚上就会亮起来了。安装在道路旁的路灯,一种是风光互补路灯,有太阳时,依靠太阳能板发电并储存;没有太阳的时候,依靠风力发电机发电并储存。
3.2 网友评论
在大河网大河论坛,“绿博会”早已成为热点,有关帖子有上百个,点击率达5万多人次。9月18日、19日,第二届中国(河南郑州)绿化博览会开幕前夕,焦点网谈组织30多名网友,走进郑州绿博园,零距离感受这场“绿化领域奥运会”的魅力。观园归来,网友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发帖讲述自己的见闻。
“绿博园漂亮、别致,让人眼睛一亮。像北京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让人宛如进入了颐和园。陕西园以大雁塔为背景的园林布局,让人一看就能和西安联系起来。甘肃园的立体植被则寓意了航天城就在这里。还有将园林艺术与钢铁文化相结合的钢铁风情园,都美不胜收。”网友大河龙描述道。“逛绿博园,要说说咱们的河南园,石壁上刻有河南地图,地面上刻有18个脚印,象征河南18个城市脚踏实地、携手走向未来。入口处西边一排窑洞式的民居,体现了黄河儿女的民俗风情。园区种有梧桐、银杏、红枫、水曲柳、合欢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树种,栽有牡丹、山茶花、紫荆花、广玉兰、芍药等各色花卉,还有醉仙台、楚河汉界、八卦台等揭示出河南的主要人文地理元素。另外,开封的铁塔,洛阳的龙门石窟、牡丹,安阳的司母戊大方鼎等都反映出了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很是自豪。”网友“爱嵩山”说。网友“2008”则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位于绿博园中心的福建园,让人感受到了八闽山水之绿韵、文化之风韵。还有极具瓷都特色的景德镇园,里面有瓷瓶、瓷灯、瓷墙、瓷画,就连地面也是用五颜六色的碎瓷片铺就,别具风格。”
“不出河南,看遍全国园林精华;走进郑州绿博园,赏尽祖国秀美山川。全国园林集萃在这里,不仅让人增长了见识,观赏到了许多珍稀花草树木,也充分感受到了绿色的魅力。”“希望绿博园成为郑州的‘世界之窗’,成为河南对外的又一张秀美名片,也为中原经济区的构建提供绿色生产力”。网友“老辛”、“sean2001”、“博雅浩鸿”纷纷跟帖道。
网友“距离”认为,绿博园不仅是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同时也是连接郑汴两市的绿色纽带之一。可以预见,随着绿博园的正式运营,周边经济环境也会得到改善,当地百姓将有更多机会从事餐饮、旅游等相关工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4 绿博会的意义:绿博会将为中原提供“绿色生产力”
第二届绿博会在郑州举办,对河南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中原经济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郑州绿博园,焦点网谈记者采访了郑州市林业局局长助理、绿博会执委办宣传与大型活动部副部长王太鑫。他说,作为生态文明重要的展示平台,绿博会每5年举办一届,是我国绿化领域组织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博览会,为许多城市所重视。郑州成功申办绿博会,建设绿博园,不仅会给河南人民留下一个值得永久保存的园林精品,对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知名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郑州绿博园位于中牟县境内郑汴产业带中,必将带动周边地区尤其是郑汴一体化快速发展,对于促进中原崛起,实现“三化两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比于2005年首届绿博会的举办地南京展园,郑州绿博园有哪些特点?王太鑫说,郑州绿博园面积更大,占地2939亩;参展单位更多,共有来自全国及部分国际友好城市的94个展园;各具特色的精品园林景观集中了全国各地1000多种珍稀树种,最新的绿化新成果、新理念、新技术也将充分展现。可以说郑州绿博园是一幅绿博画卷,不仅充分体现了“让绿色融入我们的生活”的主题,让人们感受绿色环保、节能健康的生活,更会成为百姓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主题生态公园。
5 我国的二次城市化转型
“如果说改革开发前三十年我们成功地实行了GDP挂帅,大部分‘胡萝卜’(指考核与激励)给予GDP高的地方,那么后三十年我们大量的‘胡萝卜’应该围绕着节能减排、围绕着生态文明。”在仇保兴看来,中国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就是城市的第二次转型,这种转型从目的上来说,就是从追求经济效益的城市化转变为使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化,从规划建设模式上则要求对自然生态干扰最小,他为这种路径取了个与新型工业化配套的名字――新型城镇化。在接受《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这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历的住建部副部长,对于城市化转型的现实困境没有掩饰自己的忧虑,但他同时也充满期待:“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在中国正当时。”
城市是人类最大的构筑物。人类所有的想象力都通过城市表达出来了,人类的雄心壮志、构思、梦想都在城市中得以实现,同时城市又是对自然干扰最大的人工产物。城市消耗了全球85%的能源和资源,产生了同等数量的废气废渣废料废水。所以城市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
关键词:园林景观;叙事性设计;文化体验;叙述内容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所谓“叙事”,就是讲故事,是一种人类本能的表达方式。文学叙事的体裁类型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史诗、再到戏剧发展到今天的小说,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发展到后结构主义叙事学,而叙事的范畴也从文学延伸到绘画、电影、戏剧、雕塑、舞蹈和建筑等艺术领域,叙事的媒介也不再局限于语言和文字,而是表现为画面、声音、动作和空间等非语言的形式。同样,在景观中也存在着叙事的成分。园林景观不仅要满足人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还要表现和传达场所的精神内涵,使场所与使用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对话”和“交流”,而叙事就成为场所和个人意识之间联系的桥梁。由于受到西方各种设计思想的影响,国内现阶段的景观设计较重视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在精神本质的表达,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造成了设计风格形式的雷同和内容的空洞。叙事性设计是营造空间文化内涵和构建场所体验的重要方式。
一、景观的叙事性设计
对景观的叙事性设计可以以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和叙述动作三方面为基础进行研究。
1 叙述语言
叙述语言是使故事内容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其中对叙事有重要影响的性质包括叙述时间、叙述顺序、叙述视角和组织方式。
叙述时间。叙述时间反映的是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之间的关系。所谓故事时间就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文本时间是叙事文本中叙事语言排列的先后顺序。两者之间的对照可以形成不同的时距:省略、减缓、加速、停顿。在景观设计中同样可以发现类似的“叙述步速”的变化,比如与一条笔直的道路相比,一条蜿蜒曲折的林中小径可以减缓人们行进的速度。
1.2 叙述顺序。叙述顺序有顺叙、插叙和倒叙。以园林空间为载体的叙事空间由于参观者游览路线的多样选择性,就会形成不同的叙事顺序。不同的路径讲述了不同的情节,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文学叙事作品的单一方向性。在园林空间中可以按照事件原本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布局和景观要素的序列。
1.3 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指什么人从什么角度讲述事件的,它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变换人称的叙述。在园林的设计中,设计者往往把自己放在全知的视角上,仿佛全知全觉的上帝,预设了全部故事,但是由于其对大众生活叙事的真实性和多样性缺乏了解,使用者对园林空间的功能利用和情感体验并不会全部在设计者的掌控之中。适当的留白、多元视角的引入,更符合大众生活叙事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1.4 组织方式。组织方式可以分为静态叙事、线性叙事、连续叙事三种。
(1)静态叙事是在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中常见的方式,描述某一时刻发生的事件及其场景,在园林空间中常常利用雕塑小品来展现一个场景,向人们讲述发生的故事。不同的是,在园林中,故事的场景是立体的、三维的,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而故事的背景也在随着季节、天气等自然条件而变化。
(2)线性叙事是将一系列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和因果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例如劳伦斯・哈普林设计的罗斯福总统纪念园,哈普林没有设计一个统治性的物体,而是石墙、瀑布、密树和花灌木的低矮景观,水平的而非垂直的,开放的而非封闭的,述说故事并鼓励参与的纪念园而不是默默欣赏的纪念碑。这个设计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主要人流的游览顺序,以一系列质感变化的花岗岩墙体、形式各异的喷泉跌水以及植物创造出四个连续的空间,代表了罗斯福总统的四个时期,综合多种艺术形态的处理手法营造了一个有开端、发展、和结尾的故事序列。以雕塑表现每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用岩石与水的变化来烘托各个时期的社会环境氛围。参观者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全方位的感受。在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通过名言、题字、隐喻来暗示,空间的转换和过渡故事一点点的展开,空间时而开阔时而封闭、视线或通透或遮挡。四个空间彼此掩映和渗透,凹凸有致的墙体围合的空间引导,充满选择、猜测和惊奇。原始的自然材料和自由的空间布局讲述着罗斯福总统的民主故事。
2 叙述内容
2.1 叙事的主题。园林景观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哲学概念的外显,也可以是设计师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宇宙、自然、宗教、政治、时间、哲学、民族与国家、传说与典故、灵魂与精神都可以成为园林景观的故事主题,而主题的形成一般与场所的历史、文化、社会等一系列属性相关。位于法国泰拉松小镇的想象花园由一个展览厅和多个主题小园组成: 神圣树林、绿色走廊、系列要素园、室外剧场、风之轴、透视图、流水园、玫瑰园等。每个花园作为一种装饰和感官体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传统花园的元素被转换成当代的形式,公园的主题为“花园的历史片段”,设计的目标在于重新发现而不是对传统的说教式的反复表现。每个花园都向人们讲述着不同地域古老的花园故事。
2.2 叙事的两个纬度。叙事的两个纬度是指事件发生的事件序列和共时的空间格局,也可以称为历时性和共时性。用时间前后顺序来排列空间序列,设计师把精心编排过的事件在场地上一一展开,并把景观要素、空间作为所发生事件的场景,以景观意象勾勒一个事件历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而且设计作品的使用也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借由空间引导出的行为模式和这一模式生长变化的可能,激发人在其中的感受和想象,让不同的人从中得到属于自身的需求和领悟,演绎自身与空间环境的对话与交互故事。新叙事学的“历时性”突出了事件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强调了园林景观与人之间的能动性。
3 叙述动作
3.1 叙述性设计的三要素。叙述性设计的三要素是叙述者、媒介和接受者。设计师(叙述者)意图通过媒介传达给接受者,并且希望接受者能够解读。接受者是空间环境中的主导因素,而媒介起到了引导人的行为模式的作用。叙事的前提是媒介与接受者的传达关系,即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和感受。然而叙事性设计的局限性也是存在的,由于接受者与设计者的心智往往不能统一,设计有时就会显得晦涩难懂或过于直白。
3.2 叙事的修辞策略:象征、隐喻、典故、悖论等。①象征:借助于凝固的形象或符号来说明、象征或比喻具体的观念②隐喻:将意义隐含于设计文本之中,使景观作品带上文化或地方印迹,具有表述性而易于理解。③典故:充分挖掘历史人物、事件和传说来体现其文化底蕴,是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交流内容。④悖论:以矛盾和冲突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结语
叙事的设计意味着在设计中以叙事作为一种场所意义的表达方式来达成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流,从而获得心理的反应与体验。景观设计的终级关怀是创造为人使用的外部场所。追求的目标从古典园林对美的纯粹追求转向注重社会需求和人的体验的景观设计,尝试运用叙事性设计的手法来完成对历史的追忆和集体无意识的深层挖掘,使景观成为“意义”的载体,而不仅仅是审美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冯炜.景观叙事与叙事景观―――读《景观叙事:讲故事的设计实践》[J].风景园林,2008(2):116-118.
关键词:景观设计;中国传统;居住区;继承;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是整个中华文明之树别美丽的一枝,所以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不断了解,思想得到了最大更大限度的开放,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强势进入,我们也渐渐丢弃了许多传统的东西,于是思想上出现了迷茫与不安,在竞争强烈的现代社会,人们似乎日益浮躁。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从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看,西方注重理性,东方偏重感悟。西方艺术形式的更新取自于它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东方艺术形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的理念;东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指明了人道来自于教化而非天性。同样,设计中的人性也是源于教化而非天性。考证汉语中的“人道”一词的语源,在先秦儒家经典《左传》中子产曾说:“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就是说天道玄远,人道就在眼前。与此不同,西方人则认为天道更近于人道。所以,以东西方对自然之道的不同理解和分析为出发点的文化理念左右着其各自的文化选择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审美情趣,设计提倡顺物自然,反对过多的雕凿和文饰。李白有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除此以外,也有许多田园诗人讲究回归田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简约主义是一种基于人格力量的审美理想,是提倡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提倡物为人所用、物为人服务的积极世界观,其中蕴含的自尊自爱、真善平和的思想更是值得当代设计师高度重视。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简约朴素的设计风格将给人们带来一股闲雅、恬静的清新空气。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遵守等级制度的“礼”;道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强调自然天道。
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强调中轴”的平面布局原则,主要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住宅中“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也完全是礼制精神在建筑上的体现。“礼”的意识融会到古代大部分的建筑制式中,从王城到宅院、从内容布局到构图和形式,都反映出礼制精神的追求。
汉末至南北朝,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了种种厌倦,于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逐渐兴起。道家思想开始盛行,清谈和玄学成为风尚,从而唤起了人们追求个性、倾心自然的热情。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在艺术的外部规则方面,即艺术与政治及现实的关系;道家思想的影响是在艺术的内部规则方面,即艺术的审美标准、艺术特征、艺术表现等。这一认识颇有见地,道出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对艺术的影响之区别。
中国造物文化的“美善相乐”、“文质彬彬”、美观与品质相得益彰、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造物主张,一直为中国设计师所称道。我们应将现代的设计方法与中国的造物文化相结合,从而化作新的民族艺术设计风格。
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建筑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的“意境”。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赏者在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故园林景物取自然之山、水、石组织成景,寥寥几物便使游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中国园艺艺术创造中的“意境”的产生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其对园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中。因此,无论从园内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意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孕育着丰富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在传统文化发展历史上,佛教、道教、儒教、禅宗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它们又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并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互补的特色。中国园林建筑追求自然、追求意境、追求含蓄的特殊艺术追求正是祖国美学思想的丰富和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再现。
综观中国园林建筑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自然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的特征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