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市场条件下我国的汽车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汽车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在课程设置和实训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高职高专;汽车音响;营销人才;就业导向;培养方案
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转变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在这一文件指导下,各地高职高专院校转变办学理念,结合市场实际,兴办了许多新专业,商务管理(汽车方向)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各地高职高专院校适应市场需求为汽车行业服务而兴办的新专业,它的开设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迅速发展汽车行业的对汽车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但由于它是一个新兴专业,对于如何办好汽车营销专业,更好的适应市场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中。
一、高职高专汽车营销人才需求现状
(一)汽车营销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中国汽车是新兴行业,行业前景广阔,从2000年以来在国家支持下发展迅速,已连续九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随后的2010年,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各国之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11年生产汽车1841.89万辆,占当年全球汽车产量的22%,2011年我国销售汽车达到1850.51万辆。汽车消量大增,市场需求很多懂汽车知识的营销人员为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在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以我校为例,我校于2006年申报商务管理(汽车方向)成功,是重庆高校中最早设置商务管理(汽车方向)学校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招收6届高职高专学生,其中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商务管理(汽车方向)学生已经就业。根据我们几年对毕业生学生就业情况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其就业率普遍好于我系其他专业,而且薪酬也较其他专业稍高。作为一个新办专业方向的的首届毕业生就达到如此的就业率说明该专业的人才缺口还很大。
(二)目前的市场从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行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市场需要专业的汽车销售人才
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对汽车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的人才现状显然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速度和需求。以重庆市场为例,根据我们调查走访的资料表明,重庆汽车销售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往往是中专或高中学历,招聘到的为数不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也往往是一般的营销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这些人往往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具备良好的营销知识但缺乏技术知识,二是懂技术但不懂营销。业界十分需要高校培养出的高素质的既懂销售又懂技术的汽车商务人才。由于人才缺乏,汽车商务人已是一个新兴高薪行业,月薪可达2000元~10000元。
二、高职高专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方案
商务管理(汽车方向)作为一个新办专业,该专业在全国各高校中开设也不多,各高校都尚在不断摸索中,少有可供参照的成熟方案,因此从教材编撰到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安排各地都在探索中。由于是新办专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对企业对汽车商务人才的要求的了解有所欠缺,工学分离,未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对该专业进行培养,很多时候企业招聘该专业学生以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高职高专的特殊办学要求,培养不出“实用型”和“操作型”的技术人才。该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缺乏实操技能训练,入职企业后需要企业再次培训,上手慢的问题。这将削弱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导向的办学方针相违背。因此,该专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按照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原则,按照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在以下几点上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基于就业导向,构建体现职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就业导向要求学生在学校所学课程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而无须企业再培训。专业所学课程必须以学生就业岗位所须能力为准,岗位需要什么学校就学什么。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起点的逆向设计的方法完成符合工作实践过程的特点,容易让学生在现实化的环境中汲取知识。用这种设置理念来设置高职高专课程,即根据行业或领域职业岗位要求(人才市场需要),模拟现实工作情境,对岗位群按工作情境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关联整合,据此设置出所需的课程。目前商务管理(汽车方向)还是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脱节,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偏重理论而轻操作,很多课程学习以后并不能用上,有些岗位需要的知识又没有体现在课程内容中。汽车商务是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首先分析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整合出课程标准,最后确定哪些课程应该设置,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程设置的理论尺度,来保证专业教学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设置出的高职高专课程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在课程中糅合了企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同时,该课程体系能够始终坚持就业这一导向,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并体现高职高专课程理念紧紧瞄准企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重要的基础。如图所示。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体系。在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体系中,除了理论教学外,实习实训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高专教育要以职业能力需要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就离不开产业、企业的参与。只有深入到企业一线了解生产的实际需要.实行校企合作。才能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邀请企业介入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过程.参与新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环节.同时接收毕业生实习训练,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可起到推动与促进的作用。高职高专高专学生要求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而技能是在理论结合实习实训的基础上获得的。 (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6页)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求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作为商务管理(汽车方向)对实习实训的要求更高,学生除了最后阶段的顶岗实习外,还必须在学习期间到汽车车间参观学习,认识汽车构造,了解汽车工作原理。如何更好的安排这一阶段的实训实习课程使得校内实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开拓市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确立校企合作方式,也是我们面临的任务之一。
(三)培养有丰富经验的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必须有强大的师资力量,而目前汽车营销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由于它是新兴学科,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专业的师资,有些学校要求营销专业教师转型成为汽车营销专业教师,但是往往这些教师并没有十分专业的汽车技术知识,效果并不好。目前已有院校采取外派教师至汽车企业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一些院校采取从汽车服务企业招聘有经验的高级人才做兼职教师充实师资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缺陷,高职高专院校实际实施起来效果并不理想。以我院为例,我院也曾派出教师到汽车4S店学习汽车销售知识,但是这种外派教师至企业学习的方式,由于教师本来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少,故而学习只是走马观花。并且这种学习需要企业的配合,在没有对口企业,也没有形成操作制度化的时候,很难保证可以长期实施。我院也曾聘请4S店的经理助理做汽车营销专业的兼职教师教授一些专业课程。但是在实施中发现外聘兼职教师缺乏稳定性,学校也很难约束兼职教师,难以控制和考核,可能影响教学质量。兼职教师由于长期在企业,接触教学时间短,也没有许多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掌握较差,往往无法与有一定教龄,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相比,还需要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一定的培训和长时间教学经验的积累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兼职教师平时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对学生缺乏全面了解,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在探索更好的汽车服务专业师资培养方式使得教学有更好的保证。
总之,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未来各地区各企业对于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高职高专院校只有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汽车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正确的课程体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实训,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才能向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位增,基于四个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3).
与此同时,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与汽车相关的专业也日渐升温,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成为与汽车行业接触最亲密的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亲密指数:
汽车服务工程2003年才在武汉理工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出现。但该专业的成长速度却异常快捷,短短几年,便在全国各类高校遍地开花,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
顾名思义,该专业的设立就是为汽车服务,所学内容都围绕着“汽车”二字,学生不仅要掌握对各类汽车的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而且要学汽车营销、评估、经营和管理等技能。作为一门应用性和服务性很强的专业,其基本特点可以用“起步晚、发展快、应用广、需求大”来概括。
汽车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尤其是销售及售后服务,非常需要专业人才来维护。汽车的市场营销、保险理赔、信息咨询、车辆评估、运输经营、企业管理和检测设备设计,都是该专业的“势力范围”。
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但售后服务却与国际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汽车售后服务市场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涉及汽车售后市场的汽车企业业务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内容的企业市场行为越来越多,也急需大量懂得汽车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但是目前的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最近几年由于汽车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供不应求。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等。
一般院校:燕山大学、江苏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常州工学院、江汉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华大学、长春大学、辽宁工学院等。
报考提示
许多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了汽车服务类专业。本科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研发和管理能力,高职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维修能力。
车辆工程
亲密指数:
车辆工程专业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鼻祖”专业,它最早的名称就叫“汽车工程”。
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车辆工程专业涉及技术面非常广。除了支持汽车成型的材料技术、支持汽车动力系统的机械技术外,电子、计算机、通讯、遥感等新技术也在其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专业课学习方面,大一大二往往学习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汽车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原理、现代汽车技术、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电控技术等专业知识;从大三开始,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将系统学习汽车制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内燃机原理与设计、汽车电子学等专业课程。当然,除了这些“硬性”课程,还可以选修汽车贸易、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等“软性”课程。
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跃升对车辆工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对掌握车辆工业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高级汽车、新型汽车设计开发人才的供不应求。车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既可在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汽车的设计制造部门工作,还可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的工作,也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同时,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的汽车新技术的兴起,使汽车行业与当今的尖端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为本专业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福州大学等。
一般院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江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华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
报考提示
车辆工程专业在不同院校有不同的研究方向,除汽车外,机车车辆、轻轨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方向,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美学设计基础,一些院校招收该专业方向学生时还允许考生在报考材料里附上原创美术作品,以供录取时参考。
车辆工程本科阶段的专业的方向,大体上分为车身设计、发动机设计、底盘设计三个大的方向。另外还会包括如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仪表、汽车营销、汽车物流与信息、交通管理等一些交叉学科。考生选择这个专业时,一定要具体考察院校侧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亲密指数: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机电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几乎所有的理工类院校都开设了此专业。当然,不同类型的理工院校研究的专业方向有很大差别:比如交通类院校研究的重点可能是起重运输机械方向,电子类院校研究的重点可能是电子制造技术方向,而传统的工科院校研究的重点则多是智能机电控制方向或模具设计制造方向等等。
不过,无论该专业研究的方向如何多变,只要你愿意,将来毕业时都可以“转行”到汽车行业,因为现在的汽车制造企业,都是采用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化的技术。电子是汽车的电脑,机械是实现大脑思想的肌肉。这个专业在汽车研发环节里面将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由于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等诸多学科门类,为毕业时跨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许多院校一年一度的就业率统计中,已经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
院校推荐
“211工程”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等。
一般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北方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上海机电学院、宁波大学、西华大学、广州大学、长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关键词】汽车车身修复;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是一个汽车维修行业发展下的新兴特色专业,汽车车身修复特色专业的建设就应该符合现代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新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建设、专业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校企合作等方面体现特色化和实效化,能真正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提供高技能型人才。
一、汽车车身修复特色专业的特点
1.专业核心课程符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钣喷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汽车车身修复的需要,行业迫切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行业的需求催生了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其课程是行业专家和资深教师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来设计的,与传统的课程不一样。
2.专业教学要配备大量的实训设备、工具和实训耗材投入大 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是专业面向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培养钣喷技术工人的,要求毕业生必需掌握汽车结构、车身结构、车身材料、车身焊接、车身测量、车身校正、喷涂工艺、汽车涂料等知识和技能。要掌握这么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进行大量的实操训练。因此专业教学要配备大量的实训设备、工具和大量实训耗材等投入,专业资金投入比较大。
3.对专业教师的技术要求高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专业课采用的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用于“讲”,还要具备相当的动手操作能力,用于“做”。“讲”给学生听,“做”给学生看,还要会指导学生“练”。
二、汽车车身修复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1、面向市场、依托行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车身修复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能够在顶岗实习中完成事故车的车身钣金和喷涂工作,能担任好维修技师的助手工作,能够在工作一两年后独立解决中等乃至严重碰撞车辆的钣金和喷涂维修技能工作,可以根据维修手册等维修资料,迅速掌握新的维修工艺和方法,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导构建“做中教、做中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课程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为主要内容,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实施方式和实施环境的根本转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3.强化校企合作,做好专业教学 目前,国内汽车维修企业早已看到汽车车身修复行业的广阔前景,人才需求旺盛,他们瞄准了职业院校,利用其在教育中的优势,积极想与职业院校合作。职业院校也应利用专业建设的机会与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做好车身修复专业的建设,以解决维修企业急需。校企合作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合作非常重要。
(1)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例如与奔腾集团,PPG公司签订实训室共建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出资,企业根据生产流程,负责实训室的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培训等,学生可在准工业化模式下实训,为以后的直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提高了实训的实效性。(2)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由合作企业负责培训汽车钣金工艺、汽车涂装两个工作方向至少二名核心教师,使他们能全面熟识各种设备的使用,能够独立圆满地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熟识各教学模块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同时聘请和引进企业行业的专业人才为学生授课,改变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完善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3)由合作企业帮助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组织行业专家、技术专家和优秀教师共同开发车身复专业的核心课程,构建车身修复专业的课程体系。企业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定期到学校进行课程指导,并对部分课程亲自上示范课。
4.以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目标加强“生产性”实训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主要分汽车钣金和汽车涂装两个方向,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块主要有车身结构与材料、车身损坏分析与修复、车身部件拆装与更换、车身焊接、车身测量与校正、汽车原子灰打磨、调漆与涂装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技能教学,突出实训,理论知识则以够用为度。因此,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教学模块比较适宜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校外实训教学易采用“生产性”实训教学,为以后学生就业打开直通车。
5.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目前,我国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方面教材虽然突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是,一方面,与现场汽车车身修复的实际工艺流程不大相符,另一方面,一个工作流程可能涉及到2―3门专业教材,实训教学时如何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分配。因此,开发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校本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汽车车身修复的工作流程为主线,根据教学需要,优化整合汽车钣金维修技术和汽车涂装技术。同时,根据“必需、够用”的特点,删去过时,多余的理论知识,增加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知识,同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以突出教材的实效性、前瞻性。
(2)改进教材展示形式,将教材中复杂的各种设备的构造及操作技巧,用、直观的图片、动画加以演示,使学生贴近实际,更加容易了解和掌握有关汽车车身修复设备的使用、维护。
(3)根据实训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目前多数企业现行的汽车车身修复工序要求和操作规程,精心编制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手册,制作仿真教学教学课件、软件等,使学生掌握汽车车身修复的工艺过程,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流程规范化、工作标准化、生产高效化。
6.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促进“汽车职业人”的全面发展
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促进“汽车职业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建立一种全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要把专业文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纳入该体系之中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素质教育新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2010-2015年中国汽车维修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EB/OL]中国投资咨询网
[2]李贤林.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0
[3]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车身修复[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瘦瘦的工科女生张明慧很不简单,从2008年考上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以来,大学四年,她参加的大小创新型竞赛无数,其中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2项,国家级以上奖励9项。2010年1月由她设计的“基于自主寻迹智能车控制电路”成功申请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她还有1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很多人都疑惑:一个女孩子,怎么和汽车较上劲了?而且还是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和别的女孩不太一样,张明慧从小就喜欢动手操作,热衷科研创新,这是她选择读自动化专业的源动力。
上大学后,张明慧才发现,读自动化专业原来非常辛苦。专业需要掌握电路、计算机、仪表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电类、机械类专业。因为专业知识面广,该专业学生的课业负担比其他学生重很多,一学期差不多开设15门课左右。虽然喜欢动手做东西,但张明慧还是把学习成绩放在了首位,她明白成绩不好,什么都白搭,学习成绩必须保持在90分以上,才有精力把剩余时间用来参加竞赛。
而在竞赛过程中,张明慧常常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比如想用单片机带喇叭唱歌,结果就是不唱。这有可能是时钟频率不对,占空比不对,也可能是中断程序没进去,初始化寄存器有错误等等。
遇到困难时,张明慧总是先自己想各种方法来解决:“参加竞赛,学会自己去处理、解决一些实际的难题,一方面检验了课堂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的专业学习能力。竞赛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勇于克服困难、认真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目前,张明慧正在作留学准备,她打算出国学集成电路设计。
学姐建议:
在校期间一定要多参加竞赛,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有团队协作能力。
想报考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在报考之前详细了解学校的培养计划,提前规划安排学习时间,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尽量抓住实践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小贴士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就业
由于我国的企业产业发展越来越快速,对汽车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所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明显。缺乏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利。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企业专业人才,已经成为职业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现今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下,现代汽车行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汽车的发展方向是由原来的机械化向信息技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对汽车专业已经有所改革,可是因为受到以前教学模式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使得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1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1.1对于专业的定位缺少学校特色
职业教育中的汽车专业涵盖了机械学科、计算机学科以及电子学科领域,专业范围十分广泛,学校将专业按照不同的方向可以分成三种:汽车制造方向、汽车修理方向以及汽车服务方向[1]。目前,职业学校并没有依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校教育的现实情况来设立汽车专业,导致职业学校间对汽车专业的定位基本是一样的,缺少学校自己的特色,大部分选择的都是汽车修理这一方向,比如,对汽车的修理、汽车的修理和驾驶、汽车性能的诊断和检测。职业学校对汽车专业的定位非常模糊,导致培养出的汽车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缺少大量的汽车服务方向的人才。
1.2课程设计体系不合理
目前,职业学校对于汽车专业的课程设计为,一年级的课程安排:汽车文化课、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二年级的课程安排:汽车专业课程、技能鉴定的课程这种设计安排使得汽车专业课程和汽车文化课程不能在同一学期进行,导致汽车文化课程发挥不出为汽车专业课程进行服务的效果,同时,学生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2]。除此之外,在进行汽车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课所以用的时长和进行实践课所用的时长比例非常不合理,不利于实现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汽车专业教育中所采用的教材都过于偏重科学系统性,使得教材中存在大篇幅的科学性内容,不仅耗费长时间的教学时间,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1.3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社会实际不一致
我国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在进行汽车专业教学时,讲解的内容还是传统的东风、桑塔纳等,而随时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汽车制造中已近很少用到这些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喷式发动机以及智能变速器和ABS制动化的抱死装置[3]。汽车专业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这些的很少,其余种类的现代化新技术的讲解几乎没有,所以造成了汽车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传统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重点讲解内容都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缺少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致不高。
1.4专业实训的条件不好
进行汽车专业教育时,开展实践课程是极其重要的,由于购买相应设备的资金投入大,办学的成本也相对比较高,同时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更新速度很快,使得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设备十分陈旧,跟不上汽车行业更新发展的速度。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因为受到进行实训所用设备的限制,实践内容和社会汽车企业的需求不一致,最终导致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够,不能满足汽车企业的实际需求。当学生毕业之后进入汽车行业时,因为汽车专业技能不足以及所拿的薪资不高,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放弃汽车行业[4]。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有很多不足之处,怎样对汽车专业人才的培育方式进行改革,成了大部分职业学校积极进行研究探索的问题。为了使职业教育的精神得以在现实中表现出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放式,笔者结合学校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与社会实际状况,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2职业学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2.1成立以4S店及快速维修中心为主的汽车专业实训中心
对于4S店,其不仅是汽车销售的终端,也是汽车服务的开始之处,可以将汽车和消费人群紧密连接起来;而汽车维修的工作人员,长时间在汽车销售和汽车服务的一线进行工作,同样是汽车专业人才毕业之后需要跨进的行业。成立以4S店及快速维修中心为主的汽车专业实训中心,能够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科学合理的活动,定时安排学生到实训中心进行实习,学生可以得到实际进行专业操作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中获得与汽车业务有关的经验,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效果,应使用标准的绩效评测手段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毕业后才会具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这一行业[5]。
2.2加强业务协作以及资源共享达到深化校企合作的目的
进行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合理有效的利用汽车资源共享的平台,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汽车企业拥有掌握社会汽车市场资源的优势,其所更新的汽车相关资料都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汽车企业还可以定期开展与汽车品牌的文化、汽车型号技术以及汽车服务等相关的培训活动。职业学校通过与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深化学校与汽车企业间的合作,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汽车专业人才是非常具有意义的。除此之外,学校教师也可以亲身投入到汽车生产实训中,提升自己的汽车操作技能,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紧跟汽车行业发展的脚步。
3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1清晰化汽车专业的三个方向
职业学校应该依据社会需求的现实情况来进行汽车专业的设立,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来设置专业。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大体上有三个方向:
①汽车制造方向,需要学生具有使用机械进行制图以及钳工的能力,熟悉与汽车构造相关的知识,具有可以不在他人的协助下准确组装汽车全部零件的能力,同时能够为修简单的汽车故障问题[6]。这个专业方向比较适合汽车专业开设时间不长的学校。
②汽车维修方向,学生应具有准确使用各种检测工具以及汽车维修工具的能力,在熟悉与汽车构造相关知识的条件下,具有准确组装汽车全部零件的能力,同时能够有效检测及修理比较难的汽车故障问题。这一专业方向比较适合汽车专业开设时间较长以及具有较强实力的职业学校。
③汽车服务方向,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运用的相关知识,在熟悉与汽车构造相关知识的条件下,可以做与汽车售后服务有关的工作。这一专业方向的人才是社会大量需求的,比较适合各方面综合实力比较强的职业学校。
3.2所设置的汽车专业应体现出学校的特色
学校在设立汽车专业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学校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依据学校自身的优势来确定汽车专业设立的方向,使得学校特设在汽车专业中得以体现,吸引大量的学生以及汽车企业。对于以机械类为主的职业学校,可以设置汽车维修的专业方向;对于以电子类为主的职业学校,可以以汽车电器为主要方向;对于以商业类为主的职业学校,可以以汽车销售方面为主。
3.3重新对汽车专业课程的构建进行设置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为,依照职业和岗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优化汽车专业的课程。在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现代化的汽车新技术和新知识加入到课程中,合理删除传统、不实用的知识,起到强化汽车专业教学的目的。
在安排汽车专业的教学进度时,应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及汽车专业的交融性,将汽车专业课程开设在低年级,同时将比较基础的课程调到高年级,这样不仅可以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还达到将基础课程和汽车专业课交融在一起的目的。
3.4调整课程结构突出重点
对汽车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时,应该将学生的就业作为导向,以实用性为学习基础,来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对学时进行有效分配。
对于基础课程,一定要达到充分、实用的要求。语文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用文的写作以及练习书法的教育;数学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教育;外语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口语以及与汽车有关的英语教育;物理课中,主要对学生进行电子、热力学以及力学的教育;计算机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体育课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政治课以加强学生素质和品质为主。
对于专业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汽车专业技能以及素质,应实际应用为主。按照汽车专业的不同方向,可以对汽车专业基础课进行适当的调整,一定要开设汽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合理调整课时;在改革汽车专业课程时,一定要以时间操作教学为主,合理延长进行实践及进行实习的时长,因为汽车专业技能是汽车专业人才必须要掌握的[7]。在学校开设的汽车专业课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比如,汽车维修的证书、驾驶证以及钳工证书,同时适当减少没有实用价值的课程。
3.5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只有合格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合格的汽车专业教师应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以及具备丰富的实训教育经验。为了提高学生汽车专业的技能,教师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广泛阅读汽车专业相关的杂志及书籍,定期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参观活动,每一年都亲身参与到汽车企业的实践中进行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努力成为一名“双师”型的教师。在专业教学课程中,尽量采用多媒体等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际融合为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法。
3.6组建新型的汽车实训场地
组建汽车实训场地是提高学生汽车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发张状况以及财务状况来对实践设备进行合理的调整。组建的原则为:逐渐摒弃过时落后的设施,尽量减少具有验证性的设施,重视整个车体的修理和检测的设施,将传统的汽车实验室重新进行整改,建造成进行汽车实践的场地,最后过渡到进行汽车教学的工厂。
结束语
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时展的进程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进行人才的培养,其中第一步就是对汽车专业教学的内容进行全方面的改革,抓住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调整好汽车专业的教学方向,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汽车专业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投入到实训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汽车专业教学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汽车专业人才。
关键词:市场营销 专业化 人才培养
在专业化的市场营销能否构建好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人才能否得到有效培养的关键。熟悉行业相关知识、产品相关知识、还具备高水平市场营销知识等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得到相关企业的喜爱。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学中设置的市场营销专业来看,这些通用型人才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需要。因此,通用型人才向行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转变,构建适应时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市场营销专业所应该采取的教学模式。
一、专业化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人们大多误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销售,即商家使用的一种销售手段,以用来忽悠采购的人们。误把市场营销认为是为了利益而盲目进行的销售方式,其实不然,市场营销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管理的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市场营销的定义为:一个参与、认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使得企业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管理过程。其实质为动态的管理过程,即从满足客户需要出发,综合考虑产品技术、企业经济效益等相关因素的科学的、动态的管理过程。
市场营销中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为:为社会、企业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即这些专业人才具备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生产线、基层中的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根据各企业的特点与人才培养本身的特点,现总结出了如下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培养方向:一、对人才本身直接的培养。培养具备高水平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创新潜质,并具备高水平营销策划、管理整合,市场调研水平,商品推销等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些市场营销人才能够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如在各种零售行业、汽车、服装、证券等行业。二、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门培养。即深化教师的市场营销理论水平及其相应的专业水平,同时对其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不断革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中,其基础课程应该坚持必不可少、知识量恰到好处及为本专业服务的原则进行构建,当然这些知识都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还应考虑到课程中涉及到的内容是否具备综合性,是否符合专业方向发展需要,还必须以能否为学生巩固好专业和文化基础为判断标准。
市场营销中的专业课的选择应坚持具有针对性、且在实际应用中能起到作用为原则,应该根据学生们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和岗位进行培养,即课程设置中应该遵循其所需具备能力和先验知识。培养同学们课程知识的同时,应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当作课程重点。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具有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
课程应涉及有关专业的许多方向,以便为未来学生实际就业及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前两年可以以学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语言等知识的学习;在这两年后,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行业、市场的需求及自身的爱好、就业倾向、特长等进行学习与实践,以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业、职场环境,并提升其工作能力进而适应市场中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课程的设置应以服务学生为目的,以专业方向的强实践性为原则,恰到好处的知识量为基础。
三、专业化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
由以上课程构建原则可知,课程设置应以服务学生为目的,以专业要求为导向,即应从服务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位出发,基于相应的岗位、职业的实际需求,还需要学生能够在不断变化市场条件下能够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主要包含自身专业在进入社会之后的适应性及转移至相近专业后的适应性。可以讲课程主要分为以下三模块:通用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模块。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以上三个模块的各个方面,还应与学生岗位、行业的需求向符合。通用课程主要以为学生的相关通用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注重基本素质的提升。专业课程主要为有关营销的基础学科,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方向则主要是以学生的多方向适应能力为培养目的。
1.通用课程模块。这个模块还可以细分为两个子模块:(1)通用知识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有英语、体育、法律、计算机应用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等。(2)通用能力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有一定的文档写作能力、英文写作能力,知识搜集,人际沟通、适应社会、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2.专业课程模块。这个模块主要包含专业相关课程,主要有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市场调查、证券投资学、推销管理、营销案例分析、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3.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这个模块主要立足于为学生的就业服务,所以行业特点较明显。因而可见这个模块再细分为两个字模块:(1)教师教育模块,主要有教学论、职教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相关课程。(2)专业营销模块,这个模块又存在四个市场营销子方向的课程模块。为汽车营销方向:汽车市场管理、汽车市场经营实务与理论、汽车市场分析与调研等。零售营销方向:零售经营实务、零售经营实务与理论等。服装营销方向:服装营销实务、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管理等;证券营销方向:证券交易实务、证券市场分析与调研等。
四、专业化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课程构建的目的即是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营销人才,因此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也是考验学生基础通用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的环节。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才能得到企业、社会的青睐,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结合相关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仅仅围绕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而开展实践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市场调研、市场调查、实习、营销技能培训、课程设计、毕设等。
参考文献:
[1]王方华.营销学在中国的发展.市场营销导刊,2008 年第 2 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汽车维修;职业能力;岗位
1 调研目的与对象
1.1 调研目的
为配合我校完成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提高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以便服务本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深与企业的联系,同时,办出更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在贵港市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研,以便重新制定实施教学计划,明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2 调研时间、人员、对象、问卷回收情况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日-8月15日
调研人员:陆梓务、朱乾琳、温志力等
调研对象:如下表1所示
问卷回收情况:调研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207份,有效问卷为163份。关于贵港市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问卷28份,关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调查问卷(职业院校版)15份,关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调查问卷23份,关于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97份。
2 调研方法
结合我校毕业学生就业地区,为清晰全面地了解企业对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对上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与文献调查法。
(1)实地考察:深入考察企业,到企业生产、维修车间考察,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
(2)座谈:与企业主管和员工分别召开座谈会,通过当面深入的交谈了解企业对汽车维修专业毕业学生的岗位能力需求。
(3)问卷调查:在拜访前制作调查问卷,分别对企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第一线员工进行调查问卷调查。
(4)文献调查法:通过寻找文献搜集有关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法,了解现有的汽车维修市场人才需求定位与未来的趋势。
3 调研的情况分析
3.1 岗位需求分析
目前贵港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有汽车机电维修工、维修服务顾问、钣喷维修工、配件管理员、整车销售顾问、保险索赔员、汽车美容技师、船舶维修工、物流用车维修工等。根据调研结果,目前贵港地区汽车行业最急需专业人才的岗位有汽车钣金、汽车喷漆、汽车美容、汽车服务接待等四个岗位,并且其4个岗位的薪资水平都普遍比机电维修岗位要高,就业前景更加广阔。而据权威数据显示,包括贵港在内的全区范围内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招生人数超过所有专业招生总人数的16%,而急需的汽车钣金、汽车喷漆岗位却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普遍认为这些岗位就业环境差、对身体有害而缺乏生源,因而造成中职学校开设相关专业难度较大,汽车美容、汽车配件管理和汽车服务接待也因人们普遍认为其是“非技术”类岗位而不被认可,机电维修是“技术”类岗位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学好技术,才有出路”的思想引导下,更多的家长选择机修专业就读,因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生源是人满为患,其对应岗位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造成了专业人才培养与汽车行业企业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
同时考虑到贵港地处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物流用车及船舶物流非常发达,相关的物流用车与船舶维修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我校应增加物流用车与船舶维修专业方向,以满足贵港地区的人才需求。
3.2 每个岗位对能力要求的分析
调查汽车维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应达到的职业能力,表2以汽车钣金工为例:
3.3 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分析
通过和汽车维修企业主管的交流,我们发现企业主管对中职汽修毕业生在技能方面要求不高,只是要求具有基本的汽车维护、保养知识和动手能力,对中职汽修毕业生不要求能排除复杂的汽车故障。主管强调我们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好的沟通交流、文字表达、5S等基本的素质,要热爱汽修行业,工作的时候精神饱满,衣着整洁,操作规范,遇到顾客应能主动打招呼,对于顾客提出的汽车维修问题,要给满意的回答,视顾客为上帝,以让顾客满意为最高宗旨。
3.4 对于实训场地与师资的分析
根据调研,企业希望毕业生具备基本的汽车维护和保养的能力,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们学校的实训场地应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职业素养及作业规范流程,使学生从入学初期就开始接触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技能。
师资方面应大部分达到“双师型”教师,近年来,由于本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本来就非常紧张的师资更加是不堪重负。同时,本专业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从其他理工科专业、甚至是文科类专业转型,仅仅经过简单的中职师资培训就上岗,造成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过重,而非专业课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把他们的从业经验、职业素养及作业规范流程通过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在校学生,可以使学生获益良多。
4 调研的结论
4.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应定位为: 为汽车企业、大型车辆及船舶物流企业培养机修、钣喷、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接待、大型车辆及船舶维修各个岗位的具有较好的沟通交流、文字表达、5S等基本的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基本技能型人才。
4.2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加强与贵港本土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服务贵港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区域行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贵港本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基本技能型人才。本专业在汽车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开设同类专业的中高职学(院)校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 引入汽车行业标准规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工作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的“1+3”(一个主方向、3个专项技能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4.3 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适应贵港汽车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机电维修、汽车钣喷、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物流用车的维修和船舶的维修等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本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融入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船舶运用与维修相关职业标准、技术规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与“工作导向,项目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配套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时,既考虑融入行业企业的作业规范和标准,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本专业师资、教学条件和学生综合情况,采取由职教专家牵头,组织汽车行业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公共课教师共同开发的方法,在职教专家的组织和指导下,将本专业毕业生所对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转化为所要开设的课程(学习领域),由此形成了以企业实际需要为依据、“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理论必须够用”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芳.对汽车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2]刘建平.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广州教学研究,2005(3).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学校;教改策略;实施方案;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51-03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工作,经济社会越发展,职业教育就越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十五”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随着《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的出台,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加强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弹性学分制,推进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推进“双证书”制度……所有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研究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安徽这片土地上,奇瑞、江淮、星马等民族汽车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到2010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标志着奇瑞公司已经进入了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江淮汽车肩负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使命,高举自主品牌的大旗,整合全球资源,实施自主创新,长期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持续深入推进精益生产,积极构筑民族汽车的品质和品牌优势。星马汽车公司2000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年产2000辆专用汽车技术改造项目”和“年产5000辆专用汽车技术改造项目”,形成了年产5000辆专用汽车的生产能力。预计“十一五”期间,星马公司将达到年产10000辆专用汽车生产规模,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随着安徽省民族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安徽省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对人才结构和专业性的需求也在悄然变化,对职业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是安徽省教育厅直属、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也是安徽汽车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学校、理事长单位,是全省唯一一所学生数量超过万人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本着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服务为宗旨、质量为保障”的办学理念,我校先后与江淮汽车集团、奇瑞公司、星马汽车公司、安凯汽车集团、合力叉车集团、宁波吉利汽车、深圳富士康集团等几十家现代大中型汽车、机电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2006年3月底,由我校牵头,联合相关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报经省教育厅批准,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安徽汽车职业教育集团。依托汽车行业、职教集团平台两大优势,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更加稳固、宽广。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我校现行课程和教学体系的弊端也不断地显现出来,我们的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就业后时间不长即离职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成为我们当前首先要解决好的大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研究课题小组,专门对此进行研究并付诸实践,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使学生扎实掌握实用技能,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同时,也为我校招生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
我校目前共开设了四大类15个专业,其中,汽车类专业3个、机械类专业5个、电类和管理类专业共7个。每年汽车类专业招生人数占招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人数较多时,一届就有2500人左右。从前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报考我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数稍多,而汽车商务专业人数最少,每学年只能开办一个班(50人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和不全面。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掌握当今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特点,在走访了省内一些著名的汽车企业,与多名汽车专家交谈后,我们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汽车厂商、4S店、维修厂等40余家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领导及各部门员工进行了近200人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
汽车类企业用工需求旺盛 “十五”以来,以江淮、奇瑞、星马为龙头的安徽省汽车整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9年,在市场需求回暖的带动下,安徽汽车产量也呈高速增长态势。在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汽车下游企业,即汽车后市场产业也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风之星、省汽贸、宁国亚夏三大汽贸集团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旗下品牌众多,尤其在合肥地区,形成了包河园汽车城、安徽国际汽车城等几个规模庞大的汽车4S店集群。纵观全省各类加工制造型企业,汽车类企业无论是整车制造业,还是销售、维修业,对有良好素质的汽车制造、维修类人才的需求都极为旺盛。
各类汽车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各不相同 汽车制造型企业需要一大批操作规范、组织性、纪律性良好并具备一定现代化设备操作技能的人才。虽然新进员工通过培训就能熟悉并掌握冲压、焊接、喷涂、装配等某一道工序流程并上岗操作,但企业笃信只有合格敬业、诚实守信的员工才能制造出品质优良的汽车,所以他们对员工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相较于汽车制造型企业,汽车服务型企业,包括汽车销售、维修等企业对员工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划分更加精细。但每个岗位涉及学科领域都差别甚远。例如,汽车机修工所需掌握的汽车电控诊断思路、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汽车钣金工所需掌握的钣金、油漆等材料化学知识可以说毫不相干。这些企业并不强求汽修全才,只要求汽修专才。从统计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汽车维修企业中的汽车机修工岗位相对饱和,而对汽车电工、钣金工、油漆工的需求却是非常大的。
招收中职毕业生是大多数企业的优先选择 现代中职毕业生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的种种优势还是得到了诸多用人单位的认可。他们诚实守信、组织纪律性强、易于管理、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培训,可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基本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另外,中职学生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与其他层次人才比较也优势明显,这些都得到了用人企业的一致赞同。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中职学生上手快,好管理,所以,在就业招聘竞争中,中职学生较其他层次人才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中职学生在各个岗位中都能大展身手。
综述,我们把改革的着眼点首先放在专业的设置上,既要把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才就业结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爱好,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因此,我们在汽车制造与维修这个大专业的前提下,细分出汽车制造、汽车机修、汽车商务、汽车电子、汽车车身修复五个方向,以便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对专业有所了解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找出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技能方向,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增强就业竞争力。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和教学体系
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资源。每个专业课程的设置,都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离校后能否具备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技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基础的专业技能课程,又要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确立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基于此,我们对全部课程按照模块形式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三大模块,其间穿插有若干文化基础课程。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梯次培养。以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机修方向为例,专业基础技能模块包括汽车驾驶、汽车维护、汽车构造、汽车维修等,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包括汽车电控、汽车检测、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专业综合技能模块包括汽修综合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前实训等。通过这些课程,不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第二学期末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证,以拿到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初级证书为起点,进而在毕业前拿到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钣金工、汽车油漆工、汽车营销师等中级证书,以实现双证书的培养目标。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面向全体学生,我们选择了《汽车文化》、《汽车专业介绍》、《汽车安全驾驶与营运知识》、《汽车维护与保养》等课程。通过《汽车文化》课程,将100多年来的汽车发展史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汽车,认识汽车,进而爱上汽车,提升对汽车的兴趣。通过《汽车专业介绍》课程使学生详细了解汽车制造与维修大专业下五个方向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面向企业等情况,使学生能够在第二学年开始之初就对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进行下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通过《汽车安全驾驶与营运知识》、《汽车维护与保养》等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就能够接触汽车、操作汽车并能简单地维护汽车,以此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第二学期主要设置有《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及《汽车维修技能》等基础技能课程。该阶段从汽车结构拆装入手,以维修技能训练为主要手段,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职业技能。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不但能学会各种工量具和维修设备的使用,掌握各种操作技巧,更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为下个学期的学习指明方向。
第二学年课程设置主要以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为主,按专业方向培养学生。这种课程目标定位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以专业方向中完成一件(或多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工作程序为逻辑顺序,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技术实践知识,并通过设计实践性问题,从中引申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使教学不再停留于孤立的技术训练,而强调学生在具体、完整、综合的工作过程中的学习与思考,感受职业成长,在形成专业能力的同时,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学校派专业教师进行驻点管理。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上海通用青年培训课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行动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培养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倡导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手脑并用地学习,在专业技能、事务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均衡发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行为导向教学策略主张师生双向互动,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师生积极地参与和投入。
按照这个模式,在对我校全部实训设备进行摸底调查实际操作后,我们首先制定出每门课程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对课程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界定。我们按照每学期15周(按实际周数的不同可加以调整)、每周四课时连上的方法,将每门课程的全部授课内容整合成15个最具典型工作过程的项目,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都包含6个步骤:明确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决策工作实施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对应这6个步骤,我们写出详细的授课计划,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们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并以项目工单的形式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完成每一操作步骤所需使用的工量具及设备,以指导学生的实操过程及评价过程。另外,再编制出学生任务单,让学生对自己的项目完成过程加以记录,以便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学生任务单中设定的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集思广益、相互协作的空间。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设计工作计划并实施,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切磋。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团队工作的重要性。
在考核评估阶段,我们分别设计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评价表,以量化的形式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每做完一个项目就及时考核,变结果评定为过程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由上述15个项目的考核成绩综合确定。采用这种成绩评定方式,能使学生自评、小组间互评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组互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评价则重在分析问题所在,促进学生广泛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并最终得出结论,促进共同提高。这个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办好教育的基础,我们要根据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课程结构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来做好师资培养规划,建设学历结构较高、年龄结构均衡、学科结构相融,老中青结合,各专业、学科全面均衡,跨学科、跨专业、跨区域来源的师资队伍。
拓宽“双师”来源,建立兼职教师队伍 我校通过去高校聘请兼职教授的方式,引进了一批高水平、高职称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通过在企业聘请一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增加了教师队伍的”蓝领”成分。通过这些措施现已形成一支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 在学校内部挖掘、培养年轻教师,鼓励他们参加高校在职硕士、工程硕士学习,以取得更高的学历和职称。我校现已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开办汽车交通与运输工程在职工程硕士班,参加学习的三十多位教师都已进入了课题研究阶段。
推进校企合作、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选送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工厂、企业顶岗实习。我们已先后向奇瑞、江淮及星马公司派驻了十几人次的教师,通过从事生产管理及工程技术工作,切实提高了这些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我们还计划尝试与企业联合成立产学研基地,选派教师到基地搞科研开发,承担课题,推行技术服务,参与基地建设改造等,以提高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业务进修与培训,多途径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校已先后有几十位教师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我校利用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之机,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大赛指导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提高; 选派教师参加每年一度的省级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这种高规格的培训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进而带动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利用每周三、周日下午时间开展校内自我培训,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师培训。
完善教师队伍的考核与管理机制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制定合理的奖励分配制度,我们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以上所述各项教改措施已在我校2011届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全面实施。通过我们近五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2011届学生的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批学生普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变化,真正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能,成为了受企业欢迎的人。
改革虽然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菲的成绩,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更为深刻,我们仍然会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努力为企业多培养人才,培养出好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小平.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群)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
[2]赵精兵,同勤学,王景红.以就业为导向,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黄尧.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4]阳妮.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6,(8).
[5]陈玉玲,李玉贵.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J].职教论坛,2007,(1).
关键词:职业道德;中职学校;就业巩固率;职业理想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限于丹东地区八家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公立和私立中职学校,在校生约1600余人。从中选取了3家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总计发放了350份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其中总计回收问卷343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340份,回收有效率99.13%。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了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了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中职学校必须通过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结论。
2.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
通过对回收的340份有效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及与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目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相关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2.1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2.1.1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理想模糊
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明确,在工作中不能较好地爱岗就业。针对中职学生的问卷中有一题目问道:“您读汽修专业是因为”,结果有37.35%的学生是因为自己对该专业感兴趣,有10.41%的学生是因为“同学、老师推荐”,有23.06%的学生是因为“父母的选择”。通过这一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时,并不是真正喜欢而选择了汽修专业,这又从何谈起职业理想呢?职业理想的模糊,就业的迷茫,这势必导致中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想干等等。职业态度就是我们劳动的态度,它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状态,也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也是胜任工作基础。我们从事职业活动,既是对社会承担职责和义务,又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职业道德不仅在职业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1.2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就业准备不足,就业巩固率偏低
在问卷中问到“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时,有20.28%的人选择“无所谓,能找到工作就行”,而问到“如果将要择业,您将会偏向去哪里得到指导”时,有43.30%的人选择“听从父母的”。从这两组数据看出,学生就业盲从,准备明显不足。通过调查,目前丹东市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用工缺口很大,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实现100%就业,但是通过走访企业调查,一两年后从事汽修的只占50%左右,其余那些学生都从事类似服务员或自主创业等其他行业了。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就业自信心和吃苦耐劳方面的教育,学生入校时选择专业盲从以及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缺少完整的规划。
2.1.3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对自己定位不足,职业期待偏高
a薪酬待遇
学生对于岗位月薪的预期分别是不低于500元的占30.77%,不低于700元的占38.46%,不低于1000元的占17.31%,不低于1500元占13.46%。通过调查,从现在的大环境看,汽车维修行业的起步工资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汽车专业的学生经常渗透职业思想,3至5年内对薪酬方面不要存在太高的期待,但是从行业的前景看要优于其他行业。
b工作地点及环境
通过问卷调查,有70%的学生希望到外地(如大连、沈阳、天津等大城市)就业,有20%的学生选择如果条件合适可以选择本地就业,只有10%的学生选择在丹东或者凤城就业。在对待将来就业时可能出现的不如人意的工作条件时,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还是有吃苦的准备,毕竟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经常跟机油、汽油等打交道。
c岗位类型
从汽车修理行业来看,各个岗位技术含量都比较高。通过调查,学生在选择岗位上大部分还是考虑安全性方面,如在调查中65%的学生选择机电维修岗位,20%的学生选择钣金岗位,10%学生选择喷漆岗位,5%的学生选择汽车装饰岗位。原因是喷漆岗位污染较重,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岗位的选择还是比较理性的。
d职业理想的期望值偏高
通过调查,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期望值较高,主要集中分布在汽修管理人员、企业老板这两项上,而想成为本专业技术专家的只占20%,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太高,不考虑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总之,年级与对职业理想的期望呈现同步增长,数据的变化非常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年级增高,渴望成为管理阶层的比例越大,而渴望成为高级技师和行业专家的学生比例则随之逐渐降低。
3.结束语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工作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总之本文对于解决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认知与行为脱节问题、探索适合中职阶段的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巴福兴 单位:凤城市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金耀宇国内关于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2]陈永尧.《金融危机与中职教学的方向》教育科研,2009年1月.
关键词:德语专业大学生 就业现状 建议
一、德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背景:
德语专业的迅速发展是与我国同西欧德语国家特别是德国之间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不断扩大的趋势相联系的。几十年来,德语专业的规模由小到大,专业内培养方向越来越明确细化,为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输送了数以百计的人才。自从20世纪初在中国的大学中设立德语专业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有超过60所大学设立德语本科专业,每年培养数千名德语专业人才。尽管各学校德语专业名称有所不同,如“日耳曼语言文学”、“德语”、“涉外德语”等等。但是其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及生源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相似性。上海共有11所本科院校开设德语专业,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及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其中有一本学校也有二本学校。
二、就业情况调查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笔者对上海部分大学的德语专业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所涉及题目从德语专业学生选择专业的初衷、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对德语专业就业前景的设想,德语专业学生如何选择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向以及大多数德语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等方面展开。
2.访谈法
1)电话访谈:通过外语学院老师及就业中心的帮助,获得优秀毕业生的电话号码,对其就业状况进行了解。本次电话访谈对已经毕业的130名德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采访。
2)面对面访谈:对处于实习期的上海电机学院在校生为主体,外校学生为辅进行面对面访谈,从而了解他们在面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实习工作的体验与感受。
(二)调查结果
1.毕业后的方向选择
根据调查显示,毕业后大学生的选择方向大致有三种,分别是留在国内考研,出国留学和直接就业。本课题针对第三种选择进行调查。
60%的德语专业的大学生更加喜欢从事相应的翻译工作,中德贸易往来频繁,为未来的德语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德国也是一个有着丰富而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两国之间的文化传播、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优秀翻译人才、研究人员。无论是同声传译还是笔译,这都是就业的一个亮点。23%的大学生喜欢导游工作,当然其中女生占多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也得到发展。近年来到中国旅游的德国人越来越多,在旅游参观的同时感受着中国的风土人情与经济变化;而国内亦有一部分人也有兴趣到德国等西欧国家观光游览,因此懂德语、了解德国社会文化的导游人才需求量大.45%的德语专业大学生喜欢教育行业,在国内开设德语专业的大学教书或者在例如上海这种大城市的国际学校教中小学生。78%的大学生希望进入德企或中德合资的企业工作,近年来中德经济交流频繁,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可以从事德语相关工作。还有一些同学从事法律、建筑等方面的工作。
2.就业心理
1)工作性质:64%的大学生倾向于稳定的工作,只有27%大学生接受挑战性较强的工作。这可能与大学生活节奏有关,很多大学生大学期间懒散,享受安逸的状态。导致工作后更喜欢安稳的工作,笔者建议大学生应多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锻炼我们的工作能力。
2)工作地点: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喜欢沿海城市,认为沿海城市工作机会多,工作环境好,工资薪酬高,但其实中部和西部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城市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而且物价较沿海城市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就业相关信息:
根据笔者在网上搜集的资料显示
1)德语相关企业不仅要求德语等级的各类证书和口译证书,(例如德语专业八级证书)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是看重的,EXCEL、WORD等办公软件的熟练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2)语言交际能力。德语口语的运用和各种场合的随机应变能力,性格乐观开朗,善于交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
3)提倡网上投简历。目前大学生找工作找实习的主要途径90%是通过网上投递简历的方式。应聘一般是先通过人才网报名,网上投递简历(不提倡上门投递简历的行为),然后进行面试,面试一般包括两轮试讲,在试讲过程中,除了授课方式和备课、课件等的质量外,仪表及课堂礼仪也成为重要参考。
三、针对德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所提的建议
1.对在校德语专业大学生的建议
1)学好专业课的内容
专业课不仅是我们当初自己选的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也是我们将来要从事的行业,所以我们要学好专业课。上课认真听讲,课下总结,扩大单词量,达到可以熟练运用听说读写的程度;可以与外教多交流,也可以形成学习小组,在生活中运用德语,读音要标准,发音要清晰打好基础才能为日后更加流利的交流提供保障
2)学好英语
德语专业的同学可以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考英语四级,充分说明了英语对德语专业同样重要。经调查,多数德语专业的学生工作时还会用到英语,许多德企的工作语言不是德语而是英语,而且频率较多,为了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不仅要可以讲德语,还要可以熟练的运用英语
3)增强自学能力
大学需要我们的自学能力,根据笔者所在的班级大一英语四级第一次的通过率为77%,然而第二次却再次通过的人很少,这充分说明到了大学很多同学放松了学习,第一通过的同学还有高考后的基础,第二次也没通过的同学只能说是没有充分的利用时间去学习,所以我们要加强自学能力,依然保持高中时学习的热情。
4)积极参加学院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积极参加学院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我们与人的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自己融入集体让自己体会团队合作的力量,更多的公司倾向于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的员工,他们认为这样的员工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5)做好大学的规划
一些大学生上了大学突然感觉有些迷茫,不知道将来要做些什么工作,所以我们要做好大学规划,不仅要有大目标同时也要把目标具体化,划分成若干个小部分,这样当我们完成一个目标就会增加自信心与成就感。
6)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刚进入职场的种种困难与挫折,让自己保持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的心态,同时也要具有自控力、调节压力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在大城市找工作,大城市工作岗位多,但就业人数也相对来说比较多,所以不要把目光只放在大城市。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位提前做好调查,薪资水平及能力要求有清晰的了解,刚刚进入职场对薪资的要求不要过高。
7)扩大阅读量
德语在未来的职场中多数都只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而真正的工作还需要我们的其他方面的技能,例如,德国的工业较发达,尤其汽车方面在世界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喜欢汽车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些关于汽车方面的知识,增加就业的砝码。
2.对已就业的德语专业大学生的建议:
1)保持学习的状态
工作后并不是就与学习没关系,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大学和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氛围,在工作中要多向同事请教不懂的问题,同时也要自己多努力让自己更快的成熟、更快的适应工作,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会为工作提供不少的动力。
2)及时调整心态
职场中要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大学也许早饭可以拿到课堂吃,可以迟到,可以旷课,但工作时要及时改掉这些换毛病,让自己尽快进入到工作的状态。当同事抱怨老板责骂的时候,先不要反驳,冷静下来好好反省下,看看自己哪里做错了,及时改正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3)处理好人际关系
一些刚刚毕业的同学会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感到棘手,工作后我们便真正的踏入了这个现在的社会。在职场中与同事、老板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在学校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差别,职场里更看重效率与能力,进入到新的环境就要调整我们处事的方法,处理好这些关
此次调查不仅锻炼了参与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我们分担各自擅长的部分,才得以保证调查有条不紊的进行。希望我们的建议可以被采纳,并对正在学习或已经工作的德语专业本科大学生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珊珊,金巧英.拨开层层迷雾,寻找光明未来——关于德语专业学生择业就业倾向的调研分析[N].中国科技信息,2010-8(16)
[2]张兴国,许百华.网络招聘的利与弊[J].中国人才,2004-11
[3]李春玲,王伯庆.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关键词】汽车产业;产业链;就业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各国已不再仅关注汽车的产销量,甚至更多的是关注汽车的质量、性能和科技含量,从对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来分析,汽车行业对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领域能进行研发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一定会呈现上升的趋势。不仅如此,汽车产业的重要地位和汽车产业发展所能带动的就业人数更是决定了各国必须保护和扶植汽车产业发展,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就业水平能够上升。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带动效应
低碳背景下,虽然,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大,但这也意味着从产业需求的人才角度而言,在汽车产业中研发人员的需求一定会持高不下;另外一方面,从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汽车产销量的攀升,汽车产业能容纳的劳动力仍然还处于一个增长的态势,而且,汽车产业的发展所带动的就业人数还会持续增加。以美国为例,2012年美国汽车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汽车生产商因此增加用工人数,预计汽车产业就业总人数可能增长10%,达到65万。
在中国,虽然,金融危机对汽车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相比较而言,不及国外大企业受损严重,加之,我国政府“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和“汽车下乡”等多重政策积极推动,因此,可以判断我国汽车产业在未来几年将会加快发展,对就业带动的力度会更大。截至2007年底,我国与汽车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已经占到了社会就业总人数的1/6。[1]仅汽车产业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就将近三千万人,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由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关联度大,如果把汽车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将销售、售后服务、汽车文化产业和保险等都算上,汽车行业将带动的就业人数会更多,因此,可以说,汽车行业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的潜力巨大,在保证一国就业水平方面也意义重大,我们应该加强汽车产业链建设,加速推进汽车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最大力度地促进的就业。[3]
二、河北省汽车产业发展及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河北省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必须要结合河北省汽车产业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才能根据产业人才的需求特点,逐步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一)河北省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是河北省的优势产业,汽车制造商主要是以保定长城和河北长安为龙头,仅以长城汽车为例,2010年全年,长城汽车产销量为39万辆,占到河北省总产销量 82万辆的47.5%。除此之外,自2003年至今,保定皮卡在我国一直保持7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产销量第一,是中国省辖市中生产汽车最多的城市。2011年,上半年河北保定市有47000辆皮卡SUV等“特色汽车”出口到全球过半的国有,甚至在伊拉克、古巴等国实现了与丰田、通用等销量并驾齐驱的业绩。同年,北汽集团汽车产业园落户河北黄骅,总投资规模100亿,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在“十二五”规划中,河北省还计划培育3家以上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汽车骨干企业。按此推断,汽车金融业、汽车的售后与维修、汽车配件与养护、汽车保险和汽车文化等汽车服务业必然也会随之快速发展,这意味着汽车行业将在人才需求上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会提高。
(二)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结构
从全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经验分析,都符合“微笑曲线定律”,也就是汽车产业链的价值重心将会向两边:上游研发设计环节和下游销售服务环节转移,而这些行业的利润会逐步提升。结合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和河北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来分析,河北省汽车行业发展主要对两类人才需求会持高不下:一是有专业特长的和实战研发经验的高层次的人才及团队,他们具有高技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比较高;二是汽车服务业需求的具有较高服务意识和相关专业水平的服务人员,如汽车保险从业人员;汽车文化产业工作人员等。
从河北省汽车产业产销来分析,河北省汽车出口在全国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受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外汽车进口的标准日益严格,汽车产业的人才储备,从专业需求角度来看,需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汽车研发人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汽车造型的设计等等,既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人才,也需要能够及时捕捉时代特点,前瞻性考虑消费需求的年轻人才。汽车产业是一国的支柱产业,每个国家都会给予重视和支持,因此,这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会日益提高,只有提早培养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才能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外贸和法律人才需求。在汽车出口方面,对可能产生的出口壁垒和不合理贸易要求,这些人才可以积极应对,降低对外贸易中汽车出口面临的各种风险。
第三,营销和保险人员。汽车的销售会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当国际经济不景气时,汽车的出口就会受到冲击,与此同时,要保持汽车销量就需要由外销转向内销,因此,专业的汽车营销人员必不可少。同样的,汽车服务业方面,专业的汽车保险人员,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潜力还很大,随着汽车销量的上升,此类人才的需求量必然也会随之上升。
总而言之,鉴于河北省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来看,汽车产业对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的现实需求仍会逐步上升,而汽车服务业的人才需求会从潜在需求逐步转向现实需求,为了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人力资源储备方面需要提早做好准备。
三、培养汽车产业人才的措施建议
如果将汽车产业发展及所带动的产业人才的需求一起考虑,那么,人才所涉及专业领域将主要包括:汽车、保险、精算、法律和营销等多学科,仅汽车保险估价与事故理赔人才,在全国而言,人才缺口过万,因此,我们应结合河北省的产学研的优势,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储备人才。
1.学校与产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实战人才
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的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经验,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进入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岗位工作,但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往往因缺实战经验,与某些岗位失之交臂。马来西亚政府一直就很重视培养本国汽车行业的专业人才,为使这些人才更具竞争优势,2010年7月,马来西亚彭亨大学联合马来西亚汽车研究所开始实施汽车工程专业的实习计划,5年内就为5700名大学生提供了实际工作机会。[4]因此,如果学校可以与企业及时建立实习基地,通过日薪或低薪计报酬的方式,在学生在学时就开始进入企业进行工作,一方面,为培养高精尖的人才缩短了教育培训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降低人员成本,实现“双赢”。
2.汽车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准备
汽车文化产业在我们国内现属于新兴产业,它包括:汽车模型、汽车体育、汽车报刊、汽车影视和汽车俱乐部等,这些都是文化与汽车共同涉及的领域,其发展前景广阔。为此,可以通过媒介宣传,政策指导等方式督促和推进汽车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通过选修课再到必修课逐渐进行文化教育培养,这可以为将来河北省汽车文化产业或相关产业人才需求提前做好储备工作。
3.为汽车产业链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劳动力就业
推动汽车产业链建设,尤其是汽车下游产业的发展,相比较上游产业而言,其需要的技术和资金投入等要少,且成效快,比如:汽车美容业、汽车文化产业,等等。可以通过支持汽车服务业创业,优惠政策等方式推进汽车产业链建设;通过免费培训,引导闲置劳动力向相关产业就业;通过社区宣传,定点设置技术含量小的汽车服务业,等等。
综上所述,河北省汽车产业是优势产业,它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因此,我们应该分析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及早培养符合需求的专业性人才,满足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更好地促进河北省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汽车关联产业就业全国占1/6[DB/OL].business.省略/20070925/n252337151.shtml,2007-09-25.
[2]专家:汽车行业带动间接就业人员3千万[DB/OL].finance.省略/a/20090320/003267.htm.2009-03-20.
[3]王建华,王敏.中美汽车产业集聚对就业促进作用的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3):145-146.
[4]吕珩.彭亨大学汽车工程就业前景[N].新消息报.2012-2-22.
基金项目:石家庄经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带动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重点分析了我校汽车类专业的建设的思路。
[
关键词 ]动态机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品牌专业
为了一步加强学校汽车类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质量,我校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调查、认真研究,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对汽车类专业建设的一点想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为依据,基于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按照“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专业建设原则,以学院和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深度融合培养专业人才为行动纲领,全面贯彻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原则,建立专业开发和结构调整动态机制,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学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武汉市城市经济圈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建设目标
我校汽车学院从高职教育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出发,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引领,不断完善以汽车服务类专业为龙头,汽车制造类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凸显本院专业建设特色。围绕汽车生产、汽车维修、汽车销售和汽车保险等专业领域,根据汽车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汽车在服务和未来消费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设置新的汽车专业,逐步拓展新的专业群和专业领域。重点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经过5年的专业建设,逐渐形成涵盖汽车各类行业、各种工作岗位(群),渗透各个汽车相关行业岗位(群)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
三、专业建设思路
1.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设置新专业
武汉市到“十二五”末,实现180万至2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汽车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根据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武汉市汽车工业将形成180万至20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其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能达20万辆,特种车、专用车和客车等商用车生产能力超过8万辆。为了主动适应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接武汉城市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围绕孝感市汽车机电支柱产业设置专业。在已建立的2个专业基础上,扩充专业数,突出“汽车类”的专业群建设。力争在2015年,坚持行业特色,打造具有汽车特色的品牌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十二五期间,根据每年汽车行业岗位(群)及汽车相关行业岗位(群)的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现有2个专业基础上拟增4个新专业。
2.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
根据现代汽车前沿技术发展,改造现有各个专业,使之能够涵盖现代汽车制造、营销、运用、维修各个技术领域,更加专业化、更加高新技术化。坚持突出重点,适时设置调整老专业,完成对现有专业的改造和重组,调整专业布局,充实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口径,更新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如对已有电子专业的改造,增设汽车电子技术方向。学院坚持每年到企业开展专业调研,根据孝感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结合人才需求状况分析结果和企业意见,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核心资源,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
3.重点建设和全面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特色专业
建立一般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三级专业建设体系,用重点专业做示范,用特色专业显亮点。在已有的国家示范重点专业的基础上,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其他专业(群)的共同发展,从而使学院的专业布局和结构更具有特色。
4.开放办学,完善双赢的校企合作体制
各专业成立了以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使专业与职业结合更加紧密,专业与市场需求更加吻合。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每个专业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和对话同时,不断推广“订单式”、工学交替,积极探索“开放、多元”和“学生主体、任务引领、能力本位”,并逐步形成“面向学生职业生涯,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建设好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综合性强、能满足各专业主要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训练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按照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功能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校中厂”与“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引企入校,以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职场环境与氛围建设、专兼结合的项目团队建设、企业化管理机制创新为核心内涵,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规划的内容、方法与步骤》.《职业教育》,2008年06月
[2]施旭东.《新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研究——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