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原则

低碳经济原则

时间:2023-08-03 17:2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经济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经济原则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 构建原则 启示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在飞速发展当中,同时发达国家向中国境内转移高污染产业,建立在化石能源上的工业社会已经把人类带入了“高碳经济”发展时代。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等是我们为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严峻问题,它们已经严重阻碍到了人类发展乃至生存的脚步。

在此背景下,2003年以政府文件形式英国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这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重点的经济模式很快受到了普遍关注。[1]“低碳经济”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风靡全球。全人类都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低碳经济。相对于我国而言,“高碳经济”增长方式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进程,更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能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那么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2]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构建浅析

(一)开展低碳经济评估的必要性

环境及气候变化是我们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和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由“增长=发展”改变为“经济—生态—社会”三维系统,从而全面综合的研究经济、环境、资源、社会和谐共同发展。[3]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人们为求发展而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致使全球环境变化下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目的在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破坏环境行为,用来维持环境、大气的平衡,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一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短处进行定量考核,另一方面对低碳城市构建以及指导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借鉴。而且在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各个相关因素分析后,得出主要影响因素,就进行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构建的原则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综合的发展模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完成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过程,也是极其重要的过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综合全面性原则。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涉及经济、能源、碳排放及环境的一种综合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当是一个系统体系,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确保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综合的反映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指标应当具有系统性强,包含信息量大,重复性小等特点,但要注意指标体系不应过于庞杂。

2.可操作可计量性原则。依照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选取指标的基础,这些指标可在统计资料中取得,或者经过计算或推导现有数据资料可以得到,并且选取指标时选择可操作性强、可以进行量化的数据,避免选择那些难以量化或者是搜集不到数据的指标。

3.可对比针对性原则。面对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及人口等差异,衡量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时应选取人均指标或相对指标,使其具备区域之间的可对比性。同时应选择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且能反映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指标。这些指标应针对低碳理念,低碳经济特色,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应当区别开来。

4.动态性调整原则。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符合动态变动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从而进行相应的实际变动,这样低碳经济发展状况才会被指标体系客观反映出来。指标不是静止不变的,虽然其使用在一段期间内大部分是静态的,但在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发展时也应做出合适的调节,适时的添加或删减指标,调整其权重也要随着指标对低碳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影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启示

当前,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是我们所要解决问题当中的重中之重,低碳经济是应对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线索,另一方面可以对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实行。

对于指引现代社会构建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等是通过对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体系进行建立,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结构、各区域经济规模等进行量化等途径完成的。同时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可以使其与低碳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综合考量不同区域的碳排放等状况,这样可以为各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提出建议。之后在分析对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得出重要部分,以便寻求出解决节能减排这个问题的契机。可以说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考核不同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方法和途径。

到目前为止,全面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多。差异性较大的这些指标体系包括现有的Tapio的脱钩指标来反映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当两者的增长速度或趋势不相同时,就称之为脱钩现象。[4]张学毅、王建敏从能源消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立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朱有志等构建了四个准则层13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外,[5]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设计的一套指标体系,但是他们都未对碳排放于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这样使得尚无统一认识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更为复杂。要在相当程度上消除现有指标的不足就必须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UK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wing a Low Carbon Energy,Feb,2003[R].Http://bert.gov.uk/files/filel0719.Pdf.

[2]杨金贵.2010,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来临[J].经济视角,2010(4).

[3]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38-43.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务经济关系;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129-02

新时期,全球经济开始朝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企业财务经济关系也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做法逐渐开始被淘汰,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创新管理方法,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企业财务经济关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

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手段,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境保护逐渐上升到国家层面,不少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方向的过渡,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但是由于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中缺乏环保意识,导致很多企业在面临新形势下的经济改革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财务管理基础落后;财务经济关系存在短期性弊端;从事财务经济关系管理的人员素养较低。除此之外,企业财务运行状况不良同样使得低碳经济下财务经济关系的转变十分困难,很容易造成企业盈利的污染化。众所周知,企业的发展应该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管理者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将自身责任向社会方向扩展。低碳经济下,企业要想实现更好发展必须改变自身的财务经济关系,从财务目标入手,引进先进的财务评价指标,构建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经济关系。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经济关系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经济关系的要求

首先,低碳经济要求企业管理者转变财务经济关系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低碳经济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要求人们从企业生产入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气候环境,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就会无动于衷,放任企业继续以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因此国家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必须从转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出发,提高环境保护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后续改革的基础。其次,还要改变财务经济关系管理方式,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手段更加高明,能够对各种财务指标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企业应当从自身内部开始进行财务经济关系结构的优化,使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更加适用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最后,企业还要加快财务监管模式的转变。必须改变过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将环境保护放到风险评价的指标当中,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监管,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保证监管部门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经济关系评价体系建立遵循的原则及思路

1.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经济关系评价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评价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经济关系,首先应当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当遵循的原则有:(1)完备性原则。要求评价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全面,既包含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消耗,又包含与经济环境有关的收益和支出。(2)可行性原则。在选择评价系统内部使用的指标时,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在保证设计过程简便的同时提高各个指标的可靠性和代表性。(3)可比性原则。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包括不同企业之间的对比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月份、季度、年份之间的对比。(4)独立性原则。评价体系内部的各个指标之间要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因为一个指标的变化而影响整个评价体系的准确性。(5)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低碳经济下的很多指标不能用量化的指标进行描述,因此需要引入定性的指标进行反映,使评价体系的内容覆盖的范围尽可能全面。

2.企业财务经济关系评价体系建立遵循的思路

首先,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经济关系评价体系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综合考虑企业的现有资产现金流以及增长机会价值并考虑环境效益、环境成本。其次,考虑财务分析目标的多元化,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以及低碳能力,并据此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根据指标的类别对他们进行分类,包括经济性指标和生态性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引入,能够准确反映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这些指标进行经济评价,建立考核审查机制,对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能力进行系统性评价。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经济关系的新内容

企业财务经济关系指的是国家或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资金收支、分配行为,它反映了财务管理中各个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企业的财务经济关系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当前,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企业的财务经济关系必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增加了不少新的约束性内容,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些新的内容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企业财务经济关系中的融资创新、财务决策创新、核算创新、财务核算及报表创新。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全球碳排放激增,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台风、局地暴雨、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发生,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演变成为综合性的发展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暖,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含量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构建一个多维度的低碳经济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来度量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寻找存在的差距及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特点规律: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见诸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目前,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人们对它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为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笔者认为,还得从中国实际出发,给出一个较切实可行的名词解释。

所谓“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国际社会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发展方式和经济形态,它是一种“四低三高”经济发展模式,即以低能源消费,低排放和低污染、低碳含量和高的碳生产力,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产、消费、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低碳经济的特点和规律

低碳经济不是“减排经济”、“零碳经济”,也不是”低效经济”、“低速经济”,更不是“道德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不等于摒弃传统行业和产业。从宏观角度分析,“低碳经济”存在一定的特点和规律,这些可为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启发作用。

(1)碳排放与经济发展

专家研究发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而能源在其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对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使得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能源消费量剧增,同时还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上升。以发展中国家为例,1970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37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8.06倍,碳排放量增长7.50倍。

图1 1970-2007年期间中国的GDP、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

数据来源:《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

通过考察2008年8月到2009年12月这一段时间内的国际能源价格、碳交易价格以及我国的总体经济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耗的上升,而能耗的上升又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反之亦然。同时,碳排放量的增加又会导致购买碳指标的需求上升,同时碳价也会上涨,减排成本增加。

图2 国际能源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网站,Bluenext交易所网站

图3 国际碳市场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网站,Bluenext交易所网站

图4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先行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对于少数发达国家来说,由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密度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成功实现了本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碳排放这三者之间相关度的削弱。

(2)低碳经济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其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我国目前正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时期,属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 “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加上煤价低廉,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也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 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 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

发展低碳经济是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进程。为了度量我们在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寻找存在的差距及对策,需要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多维度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二、 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构建

1、构建原则

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某些原则建立起来能客观评价与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总体特征的指标集合。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即要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又要根据影响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子来确定。具体构建原则:

①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低碳经济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既要从认识低碳经济的性质、特点出发,又能对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为科学发展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这是最基本的出发点。

②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用系统的观点对低碳产出、消费、资源、政策等指标的构成要素进行客观描述。确定各方面具体指标时,必须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则,体现出合理的结构层次。要将各子系统有机结合,并在系统的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指标 ,以有利于进行控制。

③全面性和主导性原则。一套指标体系不可能涵盖所有碳指标,但必须全面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高碳排放的主要问题。因此,选取指标时需选择那些有代表性、信息量大的指标。

④可测性和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但任何事物都有量的规定性和质的规定性 ,对于一些在目前认识水平下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 ,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定性指标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与之相对应,且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应当简单明确,计算所需数据应比较容易获得。

⑤ 时空耦合原则。评价体系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低碳经济形态是一个动态的时空耦合过程 ,指标体系既要反映经济发展的现状,又要反映其动态变化性;既要从时间序列又要从空间序列来评价和判定。

⑥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三种原则相结合,重点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降低碳排放或零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和指标内容

根据低碳经济过程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的差距及可以采取的政策手段,采取纵横向比较方法,即横向比较各国或经济体离低碳经济目标有多远,纵向比较各国或经济体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努力程度。可从低碳产出、消费、资源、政策四个维度来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①低碳产出指标:

碳生产力被认为是衡量低碳化的核心指标,并且,这一指标将能源消耗导致的碳排放与GDP产出直接联系在一起,能够直观地反映社会经济整体碳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也能够衡量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某一特定时期的低碳技术的综合水平。

根据我国2005年相关数据,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油、气、水电的比重分别为68.7%、21.2%、2.8%、7.3%。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1亿吨,其中约50%来自能源加工转换部门(主要是电力),约35%来自终端工业部门,约15%来自交通、农业、服务业与居民生活。还有数据表明,建筑业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7%--30%。因此在评价时还要选取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单位关键产品的单位能耗指标。

碳生产力: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碳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产生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单位能耗指标:如吨钢综合能耗、水泥综合能耗、火电供电煤耗等。

低碳消费指标:

碳消费水平旨在从消费侧来衡量一国(或经济体)人均碳需求和碳排放水平。尽管消费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均消费的碳排放”可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来界定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这一指标可以根据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即最终消费率)与单位经济总量的含碳强度(即单位GDP碳排放)等相关指标来推算。考虑到居民(包括政府和家庭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中,既包括本国(本地)生产的产品与服务,也包括其他国家(地区)进口的产品与服务,这里以人均碳排放水平代替人均消费碳排放水平。

低碳资源指标:

碳资源禀赋及利用水平,主要关注一国(或经济体)的能源结构、零碳排放能源和代表碳汇水平的森林覆盖率情况,包含三个核心指标,即零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森林覆盖率和单位能源的CO2排放因子。其中,水力资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属于零碳排放的资源,以及对于全球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有积极贡献的森林覆盖率,是一国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④低碳政策指标:

从经济学角度看低碳经济属正外部活动,需要国家从税收、技术、管理等政策方面来引导,从制度环境的配套与政策工具来推动。是否具有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否建立碳排放统监测、统计和监管体系,公众的低碳经济意识如何,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具有非商品能源的激励措施和力度等,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低碳经济转型的努力程度。

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可归纳为下表:

4、 低碳经济的评价方法

① 统计指标的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在建立的评价指标中,由于各指标的产生方法不同,量纲不同,不能进行简单的综合运算,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有些指标是正向指标,有些是逆向指标,同时各个指标之间的量纲不同,如果直接运用这些指标对低碳经济进行评价就存在不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② 指标权数的确定

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对各个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权重确定的科学合理与否对综合评价结果和评价工作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权数的确定过程是综合评价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由于各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各指标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赋予其权重。通常可采用德尔斐法(Delphi),通过多方相关咨询专家意见,确定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③ 指标值的综合合成方法

常用的有:线性加权综合法、非线形加权综合法、增益型线形加权综合法、理想点法等,笔者认为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即可。线性加权综合法(也叫“加法”合成法),指应用线性模型Y=∑wjxj来进行综合评价的。其中Y为系统的综合评价值(表示发展程度),wj为与指标xj相应的权重系数。

④ 结果判断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碳排放资料的基础上,咨询专家,建立起低碳经济评价等级标准。根据指标值综合合成方法计算出Y值。再与评价等级标准相比较,判断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

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推动下低碳经济是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目前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对低碳经济认识有待提高、相关统计资料和计量手段严重欠缺等,需要加强统计的方法和标准的统一,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完善碳排放量的统计、监测、考核,以便为国家为碳减排的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发挥正确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3

2、梁燕君. 浅析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 , 《论文天下》 2010-05

3、潘家华、庄贵阳等.构建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体系,《浙江日报》2010-06-04

4、北京工业循环经济服务平台. 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ttp://省略/control/ 2010-01-11

5、毕军.发展低碳经济不只是减少碳排放news.nju.省略/show.php?id=10575 2009-12-17

6、陈乔第编辑.发展低碳经济须澄清十大误区《新华网》 2009-09-08

作者简介:

第4篇

内容摘要:文章提出了低碳物流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包装和低碳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构建了低碳物流系统,并对低碳物流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低碳物流 低碳经济 物流系统

目前,关于低碳物流的内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低碳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利用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装卸搬运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全局考虑供应链上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低碳化。低碳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低碳物流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现行物流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降低能耗、降低污染排放、降低碳排放为目标,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物流管理和服务过程的优化、协调,在同一建立基础上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建设和实现,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管理先进、技术高效的低碳物流系统,从而健康地完成物流发展目标,提升物流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全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物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所以构建低碳物流体系的基本原则就是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即3R原则。由此,结合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低碳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从整体出发来分析低碳物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对物流系统的整体性认识。低碳物流中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在设计低碳物流系统时,要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结构、物流节点数量与分布,以及物质流、能量流及其输送系统等进行全面考虑。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就是要认识到低碳物流系统因为其行为主体、功能目标的层次不同而相应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对每一层次的建设都要有相应的内容。目标性原则:低碳物流系统的设计要以地区的性质、功能和总的建设目标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到技术经济水平,全面分析经济效益。适宜性原则:低碳物流系统的设计要与地区的总体布局、经济发展及生产力布局相结合,适宜地方经济的发展。动态性原则:动态性即系统的过程性或历史性。由于系统的开放性使之能从外界吸收能量、信息、物质,成为动态的活结构,从而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并随时间的流动而变化。系统总是动态的,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低碳物流系统也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低碳物流系统的构建

低碳物流系统主要由低碳包装系统、低碳运输系统、低碳流通加工系统、低碳仓储系统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一)低碳包装系统构建

包装的低碳化是物流系统低碳化的重要内容。低碳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主要指提高包装材料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具体就是以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的的一切包装方式,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包装品制造、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是一种无公害的包装,是物流系统低碳化的重要内容。按照包装的基本构成,低碳包装可进一步分解为包装材料的低碳化、包装方式的低碳化和包装作业过程的低碳化三个方面。低碳包装包括了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以节约资源为目标,重视资源的再生利用;另一方面,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准则,强调废弃物最少量化。按照包装产品生命周期的观点,低碳包装包括了低碳包装设计、包装生产过程的低碳化、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等。低碳包装系统的构成可用图2所示。

(二)低碳运输系统构建

低碳运输指的是以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特征的运输,低碳运输是低碳物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运输环节对环境影响的特点,低碳运输的原则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物流系统规划和控制,在保证物流服务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货车运输中的能量消耗和各种废物排放,降低运输车辆对道路的占用。围绕这一原则的低碳运输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系统规划,改善交通运输状况,缩短并精简运输路线和环节,有效利用车辆,消除交错运输、迂回运输,减少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使用清洁燃料,选择低污染车辆(包括以可再生能源为动力的交通工具),采用合理运输方式,不同运输方式对环境影响不同,尽量选择铁路、海运等环保运输,以及实行联合一贯制运输。合理规划物流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通过以上诸种运输策略,有效降低物流运输环节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少企业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低碳运输系统构成如图3所示。

(三)低碳流通加工系统构建

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的最终产品。由于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特性,所以其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低碳流通加工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原料、燃料或是再生型的或可循环使用的资源,既节约资源又保护环境;采用集中进行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利用率;采用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减少边角余料,有助于节约资源,避免环境污染。低碳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低碳流通加工系统的构成如图4所示。

(四)低碳仓储系统构建

储存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一个中心环节。仓储过程本身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另外,仓库布局不合理也会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或运输的迂回。所谓低碳仓储,就是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减少运输里程、节约运输成本。此外,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对于易燃、易爆商品仓库不应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质仓库不应设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等。

实现低碳存储,就要根据物资的性能、特点、分门别类的采取不同的方法储存保管。各类储存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必须达到不污染环境的要求,同时加强维护和保养,做好防潮、防腐、防水、防漏、防飞扬等工作。在物资保管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备的信息档案,即时准确的掌握产、需、供、耗、存等情况,对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要严格管理。以促进合理利用物资,降低物资耗费,减少物资浪费和流失。低碳仓储系统的构成如图5所示。

低碳物流系统特征分析

(一)低碳物流系统具有多目标性

低碳物流系统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理念,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使物流不对环境造成危害。低碳物流的多目标性体现在企业的物流活动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四个目标的统一。

(二)低碳物流系统具有双向性

低碳物流系统要求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注重物流系统的全局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由于早期人们对效益认识的局限性,使物流各职能相互各自为政,因而传统物流造成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局面。这是与低碳经济模式相抵触的,低碳物流系统有两种流向渠道构成:一种是物通过生产―流通―消费途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是物流流向的主渠道,称为正向低碳物流;另一种是合理处置物流衍生物所产生的物流流向渠道,如回收、分拣、净化、提纯、商业或维修退回、包装等再加工、再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故称为逆向低碳物流。

(三)低碳物流系统具有整体性

低碳物流系统展示了在低碳物流的实现过程中,从技术到一般服务层所应具备的完整的运作基础。传统的物流系统侧重于运输等具体的物流操作层面。而绿色物流系统则在其中强化了基础服务平台,同时又注重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变化使物流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在物品流通传递过程的一些环节所依附的技术发生了变化,因此也相应地改变了物流的形式。

(四)低碳物流系统具有效益背反性

所谓效益背反是指一个部门的高成本会因另一个部门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提高而相互抵消的这种相关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换言之,效益背反的原理体现的是一方利益的追求要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的相互排斥的状态。比如,在低碳物流系统中,减少碳排放的选择降低了环境成本,但必然以低碳技术的投入增加作为代价的。

结论

低碳物流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主体行为。从物流系统的目标看,低碳物流属于一种新的物流形式,新的内涵体现在从强调物流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转向强调物流及物流决策对企业和社会的全面影响,包括员工教育与培训、销售/服务、职业健康与安全、环境及生态问题等。政府、企业以及代表社会的广大公众构成了低碳物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行为主体,他们是低碳物流战略实施和发展的推动力量。所以在低碳物流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旭.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0(7)

2.岳馨.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12)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务目标;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重构

本文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0年度课题“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财务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中商学字[2010]第10号kj201014)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共识。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推动和努力,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理当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承担重要责任。低碳经济要求企业重新界定其财务目标,并根据财务目标的要求,重新设置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一、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目标的界定

企业财务目标是一个企业进行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评价的基本方向。财务目标的发展经历了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几个阶段。

1984年,Freeman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他认为,企业是相关利益者的集合体,它为了这一集合体各方的利益而进行经营运动,这一集合体的各方都被认为是企业利益的贡献者和分享者,剩余索取权和把持权不再唯一地属于出资者,企业不再只为出资者的利益而从事经营运动,企业必须考虑到经营运动对各个相关群体乃至全部社会的影响,因而,企业财务运动的目标就应为这些相关利益者服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兴起,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过程中,开始重视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强制性的责任。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是GDP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生态危机的主要责任者。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企业是生态和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和污染源。为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其中,企业的生态责任就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企业生态责任主要是指企业除了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还负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具体化到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力所能及的程度。

企业要承担起生态责任,当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存在着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更多的代价未必带来同等比例的经济收益,如何寻求企业盈利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将是财务评价要考核的目标之一;其二,以一定的代价获取“低碳企业”的美誉,将获得社会公众的尊重和信任,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大有裨益。因此,如何通过财务评价指标落实企业低碳发展思路将是一个重要的考核目标。

二、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低碳经济条件下的财务评价指标设计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完备性原则。即要求指标体系的信息量做到既必要又充分,除了要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外,还要分析评价企业为取得经济效益所消耗的资源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可比性原则。指标的设计为了满足横向和纵向比较的需要,所有定量指标均采用相对量指标,以使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年度之间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第三,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择指标时既要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择容易取得资料的数据;第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由于低碳问题的复杂性,反映企业碳排放和低碳业绩的指标,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指标;第五,结构层次性原则。即对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按照其属性和评价内容加以归类,以使指标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基于以上考虑,参照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本文设计了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低碳能力在内的五大类指标。(表1)在前四类指标中分别引入碳排放和低碳业绩的相关内容,在低碳能力指标中设计专属于评价企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能力的指标。

(一)盈利能力指标。从定量的角度来说,盈利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或一定的收入而言,我们总是希望以更小的投入换取更多的利润,或者利润在收入当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定量的盈利能力指标就是基于这些考虑,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碳资产净利润率四个指标。这四个指标分别从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盈利情况、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情况、利润与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碳资产投入的获利情况四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

碳资产净利润率指标中,碳资产是低碳存货(开展碳减排与碳治理需用到的特殊材料、对产品进行环保包装用到的特殊包装物、碳管理部门日常所耗用的材料等)、低碳设备(用于节能减排的设备)、低碳技术(研发减排封存技术投入及形成的技术资产)、碳排放权(碳排放权资产)、低碳耗费(企业因进行碳排放治理工作而发生的支出,这笔支出的受益期涉及到多个会计期间,需在多个会计期间进行摊销,是一种长期待摊费用)的总称。为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企业应当将碳资产进行单独计量,定期计算碳资产净利润率。该指标分子是净利润,分母是碳资产,反映了企业投入碳资产与最终净利润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同一企业不同年份该指标进行对比,便于衡量企业碳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偿债能力指标。在将负债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基础上,根据负债产生的原因,可以进一步界定碳负债。碳负债包括由于碳排放问题应交而未交的政府机构罚款、应交而未交的碳排放税、银行用于企业碳减排设备或技术投资的信贷支持、由于碳排放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预计债务等。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就是从短期偿债、长期偿债、偿还碳负债三个方面来考察企业偿还所负债务的能力,选取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碳负债率四个指标。其中,资产碳负债率衡量企业全部资产对碳债务的保障程度,该比率越小,保障程度越高。

(三)营运能力指标。常用营运能力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为了评价企业使用碳资产的效率与效益,在常用指标中加入了碳资产周转率。该指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碳资产周转的次数,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碳资产的使用越高效。需要注意的是,该指标大有可能是因为碳资产绝对数很小。特别是在低碳经济初期,随着政府财政金融政策、企业环保责任意识、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变化,企业的低碳投入会有一个逐步增加的过程,因此解读该项指标还需配合企业低碳投入的绝对数进行。

(四)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衡量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销售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所有者权益代表着所有者对企业的要求权,所有者权益积累是所有者利益的体现;总资产表明企业的规模,投入资产的增加能够推动销售收入的增长;碳资产体现企业的低碳投入和拥有的低碳资源,碳资产增长是企业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履行自身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选用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碳资产增长率四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

(五)低碳能力指标。低碳经济的根本要求是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一个企业而言,就是要在相同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同能耗情况下,增加收益和利润,或者换句话说,在相同收益和利润的情况下,减少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基于这一思路,将能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环境要素与企业收入、利润等业绩要素挂钩,形成了评价企业低碳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即单位收入能耗和单位利润碳排放。此外,企业的碳资产投入在资产总额中所占份额也是衡量企业低碳经营理念、履行低碳责任、走低碳发展之路的重要指标。

三、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应用对策

重构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同时,综合考虑企业碳排放情况,从而使相关利益者能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促使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决策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保证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实现。但我国目前处于低碳经济的起步阶段,在理论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实践经验还不多,所以应用低碳经济条件下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一些客观条件的支持。

(一)建立低碳会计制度。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取数来源于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然而现行会计制度无法满足需要,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低碳会计制度。建立低碳会计制度,首先要建立在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下的企业碳资产、碳负债、碳所有者权益、碳收入、碳费用和碳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原则,规范相应簿记方法;其次,要建立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报告系统,规范各种低碳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及填列方式,规定企业低碳会计报告的披露渠道。

(二)制定低碳会计法律。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为了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提高企业的碳减排意识,实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监管部门要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企业进行低碳信息披露,以避免企业在不公开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不利于碳减排和高污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提高企业低碳意识。各个会计主体应在努力提高碳减排意识和形成碳减排责任观念的基础上,改变将企业目标停留在眼前利润的陈旧经营观念,树立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提高低碳能力和实施碳减排工程会增加企业成本,也许会与企业的短期目标相矛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其绝对有利于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应站在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到实施低碳会计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促进环境保护与经营效益的双赢。

重新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同时,综合考虑企业低碳投入、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促使企业管理层按照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低碳经济会引起企业会计计量、披露、报告、评价等一系列的变革,现有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这项任务长期而艰巨。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低碳经济与企业责任[N].人民网,2010.3.24.

[2]王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低碳经济就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建立一种全新的生产消费模式,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形成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利用结构。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低碳经济产生的时间比较晚,最早出现在英国,自出现以来,就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世纪初期,英国认识到传统模式下的经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现有的生态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特有形式,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城市生产、生活压力的增大,各种城市问题不断出现,对整个人类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生活和生态问题,要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低碳经济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体系,在促进城市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低碳经济下的城市发展特点

1.循环经济。经济发展具有其特殊性,并且与时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强调的是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改变传统的单一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实现对废旧资源的重新利用。循环经济具有能源利用低,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特点,在经济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够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这样可以把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下各种资源都具有理论意义上的可再生性,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每种资源都具有其特殊性,并且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人类可以不断提高现阶段的资源利用率,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就其本质而言,在生产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尽可能的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而且还要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原有的生产环境进行调整,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要减少甚至避免在各项经济活动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行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积极作用十分明显。

二.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对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城市规划建设都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引。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因素。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具体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现有资源体系建立完善的城市发展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在规划设计中主要的原则有:

1.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每种资源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而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中,强调的是一种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很难进行衡量和治理。而循环经济要求,每种经济活动都要与整个生态、经济相互统一,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都要建立在全局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有效协调各项资源,城市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可以有序开展,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整体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矛盾,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种矛盾更为明显。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扩散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同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低碳经济发展规律,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将各个环节纳入到发展中,这样才能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3.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循环经济要求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对现有生态环境破坏力度,创造更多的有利环境保护脆弱的生态体系。城市规划设计在循环经济指引下,可以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充分结合起来,降低人为造成的环境破坏,实现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城市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逐渐增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设计要适应时展步伐,不断调整现有的发展战略体系,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出现,为城市规划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一理念的有利支撑下,城市发展呈现出新的状态。现有城市规划设计中还存着一些问题,这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时极为不利的,循环经济提供的一些原则具有时代性和建设性,在具体规划设计中,要不断适应时展发展步伐,采用更多的先进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一翘.低碳经济与城市天然气销售[J]. 上海煤气,2010,03:28-31.

[2]余猛,吕斌.低碳经济与城市规划变革[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7:20-24.

[3]徐辰. 低碳经济与城市天然气的发展[J]. 煤气与热力,2010,06:41-43.

[4]潘彦昭. 低碳经济与绿色革命在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05:128-130.

[5]王萌杰. 浅谈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低碳经济[J]. 中国城市经济,2012,02:11-12.

[6]杨小京. 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探究[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03:43-44.

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设计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个部门的共同结论。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是比较新颖的城市规划理念,它是在低碳能源消耗﹑低碳技术设计以及低碳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的,它要求建立起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符合的生产方式和相关政策以及所处的市场机制,它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复杂性的概念,它需要随着面对的环境的改变而进行适时必要的调整,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要以保护城市环境为主要环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之前应该了解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不然城市规划就会与低碳发展的轨道相偏离。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大力进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化的城市

城市的规划必须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首先应针对生态城区的建设,这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必然要求。具体举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对城区的用地进行规划时,用先进的发展眼光调整和设定空间布局,有效并且合理的利用城市用地,以免产生大量的浪费;第二,合理利用当地的山﹑河﹑湖﹑海等自然资源,把城区的规划与大自然的环境相结合;第三,城区的发展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实际来进行规划,实事求是,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的保护,从而导致城区歪曲发展。

(二)打造人文生活,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

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固守旧有的制度,更不能进行照搬照抄,这也是打造低碳城市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与此同时,我们还得重视对城区人文环境的建设,优良的人文环境可以为城区的建设提供条件,推动低碳城市的发展。

(三)建设现代化城市,树立优良城市形象

要想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进行城市形象的树立也是一项重要环节。所以,城市规划应该考虑自身形象的树立,依靠自身的优势,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多样化的城区。

二﹑低碳经济下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策略

(一) 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在各国形成了共识,并且在发达的城市地区已广泛推行。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以这些城市为引导,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有效的规划实施。其中,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逐渐展开。深入优化城市的投资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策略,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来公司在我国城市进行投资﹑生产,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形成低碳产业链

城市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建设,工业发展体现了该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小觑的破坏。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形成低碳产业链对城市的低碳经济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的创新,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低污染﹑零排放的效果,实现产业的多层次发展。同时城市应该考虑到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努力实现低碳城市的打造。

(三)加强城市绿化率,完善城市交通

城市在对自身进行规划中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形象,依靠自己的优势来建设有特色的城市。增加城市的绿化率,用树木花草来增添城市的魅力。以此增加居住环境对人们的吸引力,开发城市的旅游价值,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对城市的交通进行规划,对道路进行改造和拓宽,进行低碳交通网络的建设,减少因交通堵塞带来的高排放和能源浪费,规划合理的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和自行车道网络。以便于居民选择低碳出行。低碳交通工具的使用,应用于推广电力和混合工具的使用,积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结束语: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规划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融入了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结构和低碳产业结构,并且要求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用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关政策。目前城市能否在将来走在世界的最前端,能否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否吸引人们的居住,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上应对的调整。因此,很有必要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采取该设计方案,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束缚,建设成为低碳城市,引导后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朝林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38-44.

第8篇

经济原则是二者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经济性是评价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不能是循环不经济或低碳不经济的发展,而是在循环和低碳的基础上以效益最大化作为统筹发展的原则。循环经济强调资源利用的效度和频度,以一定的资源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化,而低碳经济则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更少的能源投入和碳排放,也可以理解为以一定的碳排放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化。因此,在制定循环经济规划或者低碳经济规划时,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不能为了实现循环经济而影响低碳经济,也不能为了实现低碳经济而损害循环经济,要充分平衡协调两者的关系,尽量使循环经济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化,而尽可能避免两者的此消彼长。

2我国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

2.1发展阶段约束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一定会受制于这样的发展规律,既其工业体系要经过轻工业发展、重化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后工业化等若干阶段。从我国发展的现实和前景来看,今后10~20年,将是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中期任务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以机械、钢铁、石化为主体的高耗能产业群仍是进一步推进增长和发展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与此相适应,城市化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因之也带来了汽车工业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这对全球资源和能源提出了空前的需求,对环境和气候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型面临的阶段性特征(能源、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及国际减排责任等)成为未来制约中国中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好能源及其相关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创造高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现代工业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提供强大的动力,奠定最为重要的工业基础。

2.2基本国情的不利因素

与发展阶段目标任务相对应的是基本国情中存在着不利因素,为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带来困难。首先是人口众多。据估计,我国人口高峰将在2030~2040年达到高峰近15亿,适龄劳动力的人口增长仍将持续10年;更严峻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依靠要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难以短期改观,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主要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将刚性增长,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下降。其次是能源禀赋矛盾突出。表现为:品种上以煤为主,比重超过70%,区域上分布极不均衡,品质不良和资源缺乏并存。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21世纪将达到50亿~60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只能依靠国产煤炭解决。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严重影响着生产和技术的选择与效率,而且在消费数量倍增的同时,结构改变越来越困难,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增长的代价也越来越高。

2.3多重发展目标的要求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现实,使得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满足多重政策目标,既要实现快速增长又要突破资源的瓶颈,既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又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还要考虑就业、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国际责任等等。因此在现阶段,不管是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世界工厂”地位,还是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先进技术的缺失,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都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我们必须要做出战略取舍和选择,明确发展任务的主次顺序,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应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寻找出一条协调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权衡各类发展目标的路径。我们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不应以单纯的循环或碳减排为核心,而应在绿色经济框架下,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为手段,以节能减排为核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打好基础,避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

3我国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3.1制定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社会发展进入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因而倡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这二者共同协调发展才是我国应对我国能源人均不足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才能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具体实施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要始终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发展目标,从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个方面来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碳排放减少的目标,以此来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将是一个长期要实行的经济发展政策,但其效果也是随着其实施的深入而日益显现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国家应该制定分阶段目标,实行逐步推进的政策,循序渐进的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要动员各种力量积极投入到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建设之中。各个部门主体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要加强合作,通过彼此的政策支持、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来共同实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有关能源与环境保护的谈判与规则制定事务之中,尽量为国内经济转型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3.2建立健全循环–低碳经济政策

我国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的推行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来鼓励各个行业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支持科技的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但从整体成效上来看,我国的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各个主体也并没有十分积极去参与到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之中,这主要是国家虽然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做出政策支持,但并没有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去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政策,因此造成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循环-低碳经济政策的建立也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去看,从纵向来看,国家应该尽快制定从上到下的支持政策,目前我国的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主要是国家制定的宏观引导政策和地方政府为相应国家号召和促进经济方式转型制定的一些中观支持政策,但贯彻到实际应用之中的微观政策还较少,这就使得政策的实际指导力并不强,一些有利于经济转型的技术和想法并不能实际上得到政策性的鼓励和支持,而一些粗放型的经济生产也得不到相应约束,这就降低了人们参与循环–低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国家要完成微观领域的政策支持,使整个循环–低碳经济建设能够形成宏观指导、中观协调和微观可操作的一套完整政策体系。而在横向方面,一是要注重各个地区循环–低碳政策的相互协调性,使之能够实现区域通用和跨区域发展,这有利于循环–低碳政策实施的统一性,促进不同地域的技术、产业能够实现对接,二是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组织社会非正式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积极参与到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之中。

3.3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执行机制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将是我国的一个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因而它不能只靠一些临时性政府文件和规章制度来维持长久的发展,随其发展的深入,必然要将一些相关政策纳入法制轨道,以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的法律政策建设首先要进行的便是立法工作,这是法制建设的基础。立法工作之中,先要对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指导原则以及基本的政策等有所规定,这些基本法的确立也为其他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判断。而在法律内容上,要特别重视从能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角度去制定各种较为具体的法律法规。除了立法之外,还要建立严格的执法程序,完善执行机制,这样才能够使得法律贯彻执行下去,保障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9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务目标;财务评价体系;重构

一、引言

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年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共识。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推动和努力,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理当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承担重要责任。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要求企业重新界定其财务目标,并根据财务目标的要求,重新设置企业财务评价指标,构建新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财务目标的界定

企业财务目标是一个企业进行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评价的基本方向。财务目标的发展经历了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几个阶段。

1984年,Freeman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他认为,企业是相关利益者(Stakeholders)的集合体,它为了这一集合体各方的利益而进行经营运动,这一集合体的各方都被认为是企业利益的贡献者和分享者,剩余索取权和把持权不再唯一地属于出资者,企业不再只为出资者的利益而从事经营运动,必须考虑到经营运动对各个相关群体乃至全部社会的影响,因而,企业财务运动的目标就应为这些相关利益者服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兴起,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过程中,开始重视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强制性的责任。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是GDP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生态危机的主要责任者。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企业是生态和环境的主要破坏者和污染源。为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其中,企业的生态责任就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企业生态责任主要是指企业除了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还负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具体化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高碳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自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力所能及的程度。

企业要承担起生态责任,当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存在着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更多的代价未必带来同等比例的经济收益,如何寻求企业盈利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将是财务评价要考核的目标之一;其二,以一定的代价获取”低碳企业”的美誉,将获得社会公众的尊重和信任,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大有裨益。因此,如何通过财务评价落实企业低碳发展思路将是另一个重要的考核目标。

三、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设计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财务评价指标设计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完备性原则。即要求指标体系的信息量做到既必要又充分,除了要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外,还要分析评价企业为取得经济效益所消耗的资源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可比性原则。指标的设计为了满足横向和纵向比较的需要,所有定量指标均采用相对量指标,以使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年度之间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第三,可行性原则。它是指在选择指标时既要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择容易取得资料的数据。第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由于低碳问题的复杂性。反映企业碳排放和低碳业绩的指标,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指标。第五,结构层次性原则。即对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按照其属性和评价内容加以归类,以使指标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基于以上考虑,参照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本文设计了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低碳能力在内的五大类指标,如表1所示。在前四类指标中分别引入碳排放和低碳业绩的相关内容,在低碳能力指标中设计专属于评价企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能力的指标。

(一)盈利能力指标

从定量的角度来说,盈利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或一定的收入而言,我们总是希望以更小的投入换取更多的利润,或者利润在收入当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定量的盈利能力指标就是基于这些考虑,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碳资产净利润率四个指标。这四个指标分别从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盈利情况、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情况、利润与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碳资产投入的获利情况四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

碳资产净利润率指标中,碳资产是低碳存货(开展碳减排与碳治理需用到的特殊材料、对产品进行环保包装用到的特殊包装物、碳管理部门日常所耗用的材料等)、低碳设备(用于节能减排的设备)、低碳技术(研发减排封存技术投入及形成的技术资产)、碳排放权(碳排放权资产)、低碳耗费(企业因进行碳排放治理工作而发生支出,这笔支出的受益期涉及到多个会计期间,需在多个会计期间进行摊销,是一种长期待摊费用)的总称。为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企业应当将碳资产进行单独计量,定期计算碳资产净利润率。该指标分子是净利润,分母是碳资产,反映了企业投入碳资产与最终净利润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同一企业不同年份该指标进行对比,便于衡量企业碳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偿债能力指标

在将负债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基础上,根据负债产生的原因。可以进一步界定碳负债。碳负债包括由于碳排放问题应交而未交的政府机构罚款、应交而未交的碳排放税、银行用于企业碳减排设备或技术投资的信贷支持、由于碳排放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预计债务等。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就是从短期偿债、长期偿债、偿还碳负债三个方面来考察企业偿还所负债务的能力,选取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碳负债率四个指标。其中资产碳负债率衡量企业全部资产对碳债务的保障程度,该比率越小,保障程度越高。

(三)营运能力指标

常用营运能力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为了评价企业使用碳资产的效率与效益,在常用指标中加入了碳资产周转率。该指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碳资产周转的次数,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碳资产的使用越高效。需要注意

的是,该指标大有可能是因为碳资产绝对数很小。特别是在低碳经济初期,随着政府财政金融政策、企业环保责任意识、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变化,企业的低碳投入会有一个逐步增加的过程,因此解读该项指标还需配合企业低碳投入的绝对数进行。

(四)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指标衡量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销售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所有者权益代表着所有者对企业的要求权,所有者权益积累是所有者利益的体现;总资产表明企业的规模。投入资产的增加能够推动销售收入的增长;碳资产体现企业的低碳投入和拥有的低碳资源,碳资产增长是企业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履行自身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选用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碳资产增长率四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

(五)低碳能力指标

低碳经济的根本要求是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一个企业而言,就是要在相同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同能耗情况下,增加收益和利润,或者换句话说,在相同收益和利润的情况下,减少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基于这一思路,将能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环境要素与企业收入、利润等业绩要素挂钩,形成了评价企业低碳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即单位收入能耗和单位利润碳排放。此外,企业的碳资产投入在资产总额中所占份额也是衡量企业低碳经营理念、履行低碳责任、走低碳发展之路的重要指标。

四、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重构

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在他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分析时采用了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选定的财务比率进行评分,计算出综合得分,并据此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该方法又被称为沃尔评分法。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时,本文借鉴沃尔评分法的思想,在上述五类财务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表2所示即为利用该财务评价体系对A企业进行的综合评价。

除指标体系的构成和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外,各指标的“标准评分”和“标准比率”的确定必须以行业平均数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修正。行业最优和最高评分也应该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评价效果。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目前五类指标的标准评分可按40、22、13、13、12分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定性评价指标对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都有较大影响,但这些指标都难以量化,或者量化成本过高。为了将上述五类财务评价指标当中的定性指标纳入财务评价体系,实现对企业财务评价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力求形成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本文对定性指标进行了赋值,将定性指标转化为一定的数据体现在沃尔评分表中。具体方法是,将定性指标状况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级,依次赋予5、4、3、2、1分,其问可以根据程度进一步细分到0.5分。通过实地调查、询问以及专业人士的经验判断等产生评价结果。对同一类指标中有多个定性指标的,分别评价后进行综合评分,填入“实际比率”栏。

另外,由于目前能耗和碳排放测量技术上的局限性以及计量口径上的不统一,“单位收入能耗”和“单位利润碳排放”两个指标未在表2中列出对应数据。待相关技术成熟后,表2中指标数据可作进一步完善。

第10篇

2010年,湖南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研究并启动低碳经济试点,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同时也是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湖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样是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低碳消费, 低碳消费是指在生活消费领域中,人们购买和消费符合低碳标准的产品或服务,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降低污染、减少浪费的一种节约型消费模式。湖南要实现低碳崛起, 必须夯实这一重要基础。

一、低碳经济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其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低碳经济只有依托低碳消费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低碳消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1、低碳经济要求改变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可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工业社会下形成的“便利消费”、“一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观念及习惯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便利消费最典型的例子。2009 年 6月我国开始实施“限塑令”。“限塑”意义不仅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 10 %的塑料袋 ,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 .2 万吨标煤,减排31 万吨二氧化碳。由此可见,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必将改变消费者现有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2、低碳经济要求调整消费结构

低碳经济将促使经济结构由现在的能源耗费型、粗放型向技术集约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导致社会产业结构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必将影响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上的消费结构。低碳消费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三低”原则 ,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费原则。低能耗要求人们尽量多消费节能产品,如节能灯、节能空调等;低污染要求人们使用消费品时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如多乘公交车,少用煤等;低浪费则主要针对那些奢侈消费行为以及不节约消费行为,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行为。

二、低碳消费方式变革的特性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自工业化以来,人们形成了“高碳”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因此,当这场变革来临之时,必须要涉及到与旧的消费方式的方方面面的矛盾。要理解低碳消费方式变革的深刻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1、深层性

低碳消费不仅仅关乎的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问题,更深层次的是一种健康、文明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文化的创新。低碳消费在强调人们消费节约的同时,更注重的是消费的质量和内涵;在强调个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更强调环境质量的提高;在强调物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更强调人们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强调当代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崭新的消费文化观念,高层次的消费文化观念。由于消费文化具有导向作用,低碳消费文化一旦形成,必将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向低碳转变。

2、综合性

低碳消费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从第一个层面理解,低碳消费意味着居民消费增长率高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率,或居民消费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从第二个层面讲,低碳消费所确立的是一种在促进消费发展的前提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单纯的抑制消费思路不同,它强调消费与减排的结合,重点在低碳,目的在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改善消费方式来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从第三个层面看,低碳消费还关系到人类的发展权和社会公平问题。因为几乎人类所有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都一定程度依赖能源,产生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不同,面临的发展潜力和减排空间不同,要设计合理的、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碳排放方案,必须从社会公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以实现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三、“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低碳消费方式的构建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要求人们改变当前的高碳消费观念,提倡低碳消费理念,树立低碳消费观念。为此,需要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探讨低碳消费方式,形成全社会的低碳消费。

1、政府在低碳消费方面要率先垂范

政府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能否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消费行为的影响 ,政府部门应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表率。一方面 ,政府在采购环节应注重低碳消费。在公车的采购上 ,要优先选用低排量、低耗能的品牌与车型,在空调、电脑 、打印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购买上也要首选低耗能与低污染的品牌与型号;另一方面,政府在具体办公过程中应注重低碳消费。要规定日常的办公过程中必须坚持低碳消费方式 ,如到何种温度才能开启空调,规定空调温度设定区间,严格控制公车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还要建立社会监督体制,使政府的低碳消费置于民众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之下,纠正不合理消费行为。

2、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坚持低碳生产与消费

低碳生产,首先取决于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低碳行为,如何由利益驱动转化为自觉的责任和意识。有了这种责任,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引导低碳消费。企业在主导低碳消费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不仅是能源消费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在低碳经济社会条件下,能源的节约以及能源结构的改变对企业竞争力影响极大。因此,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降低企业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以体现企业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 企业是生产低碳节能产品的主体,是推广低碳产品的生力军,是低碳生产性消费的起点,消费者低碳消费是低碳生产性消费的终点。低碳消费方式作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全新的消费生活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只有生产低碳的产品,才能使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根据低碳化程度有所选择,才能使低碳消费方式得以逐渐推广。

第1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层次分析法 评价指标

1.问题的提出

1.1低碳经济的提出和推进

近一二百年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矛盾逐渐突出,人们开始逐步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从20世界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到21世纪初提出的低碳经济理论,标志着人类已经对自身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全新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模式和绿色行动纲领。低碳经济指的是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主要是指CO2)排放量最少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1]。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碳、石油等高等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状态。发展低碳经是积极承担社会环境保护责任的表现,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型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作为世界排放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寻找一条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以便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参与全球减排行动。因此,应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适当的评价计算方法,来评价和衡量社会发展的低碳程度,就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1.2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简述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这一问题,国内相关实证研究分析较少,相关调查多由政府相关部门以文件、会议方式发出,而学术届的研究成果则以理论研究为主。总体来看,国内低碳经济评价体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6]:一种是主要提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中各类评价指标,对各类指标进行理论阐述,以丰富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第二种是根据层次分析法或德尔菲法、直接比较赋权法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种是针对某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比较分析后得出相应结论。

2.研究设计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在学术界尚未有统一普遍的共识。不同文章或研究的方向存在着不同,但关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的方法和指标类型却具有一定的共性。本文在参考和借鉴众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汇总,来确定本文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的确立

本文通过研究以往国内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以及学术界关于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指标的相关建立以及计量经济学模型,综合各个指标因素,最终选取了包括经济发展维度、科技发展维度、环境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节能减排维度和低碳理念维度六个指标,其中包括GDP增长率、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高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环保产业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等指标。

2.2调查数据的选取

本文通过设计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查问卷,选择了15位在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方面有一定研究和学术地位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20名不同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指标重要程度比较的调查问卷对象。通过两轮问卷的发放和邮寄,经过整理与分析,剔除关键性信息缺失及奇异数据的问卷,最终的有效问卷有28份,有效率为80%。

2.3数据的整理

由于在调查过程中包括不同专业程度的被调查者,鉴于其在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上的权威性的差异,本文在进行调查问卷数据处理时,对不同的被调查者赋予了不同的权重,进而区分不同被调查者的意见对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建立的不同重要程度。

本文针对在低碳经济评价体系上有明显建树的专家、学者的调查问卷各赋予了6.25%的权重,而另外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各赋予了2.5%的权重,将8名专家定义为1,2,3,…8,其度量公式为:

(其中, Zm为第m个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Xmi为在第m指标下第i个被调查者的得分,Ymj为在第m个指标下第j个被调查者的得分, , )

3.体系的实证分析

3.1指标体系的建立

采用AHP软件,建立了以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层,以经济发展维度(包括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高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环保产业GDP比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农村居民纯收入这7个指标)、科技发展维度(包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递减率、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比重、清洁煤高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这5个指标)、环境发展维度(包括造林总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自然湿地面积比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这5个指标)、社会发展维度(包括恩格尔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车辆拥有量这4个指标)、节能减排维度(包括单位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系数、工业废气处理设施数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这5个指标)、低碳理念维度(居民的低碳理念、环保教育普及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这3个指标)六个指标为准则层,中间细分成29个指标作为指标层,建立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图1中,本文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遵循着三个方面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此外,评价指标的设置从实际生活出发,力求可比、可测。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指标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和处理,而且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3.2 用AHP法求解评价指标的权重

根据图1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结构模型,参照各位被调查者的专业意见,对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相对重要性。

表1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各准则之间的判断矩阵及其求结果

由表1可以知道,准则层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是:0.1706,0.1444,0.1650,0.2154,0.1650,0.1397;一致性比例为0.0014。下面分别得到各个指标层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见表2-表7。

表2 指标层B1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2可以知道,指标层B1低碳能源指标中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是:0.2886,0.1880,0.1880,0.0845,0.0821,0.0845,0.0845;一致性比例为0.0005;对总目标的权重为0.1706。

表3 指标层B2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3可以知道,指标层B2低碳产业产出指标中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是:0.2716,0.1821,0.1821,0.1821,0.1821;一致性比例是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是0.1444。

表4 指标层B3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4可以知道,指标层B3低碳消费指标中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是:0.4693,0.2284,0.1305,0.0910,0.0807;一致性比例为0.0057;对总目标的权重是0.1650。

表5 指标层B4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5可以知道,指标层B4低碳废物处理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是:0.3608,0.2300,0.2300,0.1792;一致性比例为0.0019;对总目标的权重是0.2154。

表6 指标层B5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6可以知道,指标层B5低碳社会环境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是0.2785,0.2785,0.1723,0.1723,0.098;一致性比例是0.0057;对总目标的权重为0.1650。

表7 指标层B6的判断矩阵及其求解结果

由表7可以知道,指标层B6低碳科学技术各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是0.6056,0.2721,0.1223;一致性比例为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是0.1397。

综合以上7个表,本文利用AHP软件计算出指标层中29个指标的各个权重,如表8。

表8 指标层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根据表8,本文可以得知: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中,GDP增长率,森林覆盖率,恩格尔系数,人口密度,居民的低碳理念的相对权重较大,重要程度较高。

4.结语

总之,我国目前对低碳经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尚显不够,尤其是理论研究系统性欠缺,离实践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制订科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借助适宜的数学评价方法,定量的分析低碳经济发展,是当前低碳经济评价研究的热点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智光.绿色中国理论、战略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160-164

[3]李晓燕,邓玲.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0:82-85

[4]冯碧梅.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54-58

[5]孙敬水,陈稚蕊,李志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7): 85-93

[6]宋云雪,金东瑾,史永胜.基于层次分析法与聚类相结合的科研立项评估系统模型[J].科研管理研究2009(5): 511-518

第12篇

构建低碳经济评估体系与平台的必要性

现有关于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主要是立足于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等,借助EKC模型及分解模型开展有关碳排放的分析。对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方面,一般注重的是经济、社会、科技以及环境等层面,指标范围较广,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导致低碳经济这一主题不够突出,并且更多的是关注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等相关情况,没有对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的区域性差异予以高度关注。另外,关于子系统指标权重的确定,通常选择德尔菲法,其优势体现在可以对相关专家关于各项指标权重的意见予以全面考量,但是,因指标体系涉及不同社会、经济及科技的系统,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等存在区域性差异,不同系统带给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差异,这就导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专家所确定的权重适用于某一区域,但并不一定适用其他区域。

鉴于此,有必要开展有关低碳经济评估体系及可视化平台的探讨,彻底摒弃传统指标构建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科交叉探讨,形成协同创新新局面,推动能源环境核算进程,确保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分析体系,构建起科学完善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为国民经济统计能力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低碳经济评估体系设计方案

第一,系统设计原则。一是系统优化与层次化结合。评价低碳经济,一方面要注重全面性,即可以对低碳循环经济的方方面面给予真实反映,对城市发展水平作出客观展示,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防止指标相互间的重复性,所以,应对各项指标进行整体评价,选出综合最佳。为确保系统优化效果,还要以系统结构为依据进行层次划分,同时对指标进行分类,确保指标体系结构的清晰性及实际操作性。

二是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涉及低碳经济的不同层面及环节,可以对低碳经济性质及特点予以全面揭示,同时还要注意评价指标的可用性及操作便利性。除此之外,目前资料中尚未收录,然而对低碳经济现象及其特征有所体现的指标也可以引入。

三是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低碳紧急指标体系涉及对低碳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所以,要确保所选择的指标可以在不同层面对被评价体系特征予以真实反映;此外,还要注意指标的代表性,避免选择意义接近的指标。

四是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低碳经济的构建与实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必然存在动态发展性,所以,低碳经济评估体系中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应当具备动态可比性以及横向可比性。根据低碳经济评估指标可比性标准,应严格筛选含义明确统一,与国际通行规范及国内制度设计相符合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统计数据的有效性。

五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于低碳经济评估体系而言,其中所涉及的不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价体系,可测性及可比性是必备条件或者说是硬性要求,其中,定性指标必须具备量化方式,评价指标也要尽量选择能够量化的指标,然而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无法量化或者量化难度相当大的情况,对于此种情况,可以对其首先进行分级处理,在此基础之上再将定性指标予以量化。

第二,系统基本框架。低碳经济评估体系构建与低碳经济评估可视化平台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出于低碳经济评估可视化实现便利性考虑,在低碳经济评估体系构建过程中采取自上到下的层级模型,低碳经济评估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

低碳经济评估体系第一层为目标层,构建低碳经济评估体系具有多重目标,主要可以归结为:第一,针对中国低碳经济开展全面客观的评估;第二,针对中国低碳经济监测开展预警分析;第三,针对中国低碳经济政策实施效应开展全面评估;第四,针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与战略展开研究,决策目标因实际应用领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第二层是准则层,具体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各国维度代表,具体涉及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消费、低碳技术、低碳环境、低碳政策以及低碳社会等几方面;第二个层次主要涉及规模主题、结构主题以及效率主题等几方面,其中,通过规模主题可以对各类维度总量水平有所了解,结构主题主要是对每一类维度内部要素情况予以反映,效率主题主要是对每种维度所对应的质量变化予以描述。第三层是指标层,鉴于对维度以及指标进行描述和评价的指标也并非一一对应,一般都是由一系列变量构成的指标集,采取指标集的形式还要确保各种决策目标变更需求的有效实现。

第三,系统关键指标。低碳经济评估体系主要涉及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以及低碳政策等四个指标,低碳产出指标主要对低碳技术进行评价,低碳消费指标主要是对消费模式进行描述,低碳资源指标展示的是低碳资源条件及开发状况,低碳政策指标则是政府部门对低碳经济的关注重视程度。笔者所构建的低碳经济评估体系是立足于现阶段国内主要城市低碳发展现状,然而鉴于不同省份及城市在经济发展程度上有所区别,出于严谨性与科学性的考虑,以世界低碳发展状况为依据,设定绝对值评价标准。

一是低碳产出指标。对低碳化进行评价一般最常使用的指标就是碳生产力,这一指标已经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碳生产力实现了因消耗资源造成的碳排放与GDO产出值的直接挂钩,因此,可以对社会经济碳资源整体利用状况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示,不仅如此,还可以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特定时期的低碳技术水平进行更加全面的衡量。低碳产出指标也涉及诸如吨钢综合能耗、水泥综合能耗以及火电供电煤耗等关键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能够对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指标进行对比。

二是低碳消费指标。借助碳消费水平,可以立足于消费视角,对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人均碳需求及碳排放量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低碳资源指标。低碳资源禀赋及利用程度一般涉及三大关键性指标,分别是非化石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森林覆盖率、单位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等。诸如水力资源、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风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除可再生能源之外,核能也被归结为零碳排放资源之列,可再生能源、核能,再加上为缓解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的森林碳汇,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低碳化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物质条件。

四是低碳政策指标。低碳经济的基本立足点就是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同时还要尊重资源储备状况;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对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并掌握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对能源结构清洁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水平的改进、消费模式的转型以及碳潜力的充分发掘等各方面都予以全面考量。大量的研究结果充分证实,能源结构清洁化程度与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程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具体来讲,就是随着能源结构清洁化程度的提升,单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程度逐步下降;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对部门碳产出效率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低碳经济转型所作出的努力程度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就是:是否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否构建起碳排放监测、统计与监管机制,是否积极开展有关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树立低碳经济观念,是否制定有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并且严格予以实施。除此之外,是否针对诸如小沼气、太阳能热水器以及生物质能等非商品能源等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

构建低碳经济评估体系可视化平台

低碳经济评估体系可视化平台是依托于低碳经济评估体系评估结果,按照一定标准对地方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数据计算与图形分析结果,从而更加直观的展示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及评价结果。构建低碳经济评估可视化平台的意义在于,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低碳经济评估指标进行计算,实现低碳经济评估数据可视化,从而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低碳经济评估体系可视化平台采取分层架构设计方案,该平台主要包括数据访问层、业务模型层以及表示层,每一层次均具有专属任务,相互分离,各司其职。数据层,作用是存储并保存信息与统计数据,同时将整理好的数据资料传输至模型层;模型层,一般包括模型与算法两部分,是低碳经济评估体系可视化平台的关键内容,作用主要是针对来自于数据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初步处理,根据对应的模型及算法完成数据计算操作,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传输至表示层;表示层,作用是采取诸如柱状图、饼形图等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来自于模型层的数据信息,对于表示层而言,关键就是优化数据展示形成。

低碳经济评估体系可视化平台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借助软件需求分析法,完成可视化平台的数据录入、模型管理、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等模型构建操作,明确每一模块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数据流图、实体联系图表示的逻辑模型;其次,模块结构设计,以上一步骤的需求分析结果为依据,借助事件驱动过程链或IDEF建模可视化系统,按照耦合小、内聚大的原则确定模块功能;最后,确定系统架构,在对平台各个模块层次结构及数据结构进行定义与优化之后,依托于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现视图以及部署视图等构建起低碳经济评估体系可视化平台。

关于低碳经济评估体系可视化平台计算,不必默守对低碳经济全部技术指标进行计算的陈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筛选模型关键要素,对模型属性进行灵活配置,同时结合具体区域及环境因素进行模型分析与计算。第一步,对层次分析算法、指标综合合成算法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等优点缺点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低碳经济评估体系模型管理算法进行分析,构建起评估模型;第二步,以本文构建的低碳经济评估体系四级层级结构及所涉及的指标,借助数据挖掘技术,针对我国经济模式及区域特点进行计算与分析;第三步,借助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同时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社会经济形态,技术创新及政策措施为低碳经济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文章分别从低碳经济评估体系设计原则、系统基本框架以及关键指标等方面构建我国低碳经济评估体系设计方案,并对低碳经济评估可视化平台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①朱启贵:《低碳经济评估体系的系统设计与平台构建》,《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12期。

②周巍:《区域低碳经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