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知识管理现状

知识管理现状

时间:2023-08-03 17:29: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知识管理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知识管理现状

第1篇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089-02

李映霞(2007)认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生产高、尖、精产品,集中大量科技人员,科研设备先进的企业。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最稀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是资金,而是各岗位知识型员工头脑中的知识、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对这些技能、经验、能力等知识的管理是应用知识管理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为了解目前国内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现状,我们展开了深入调查。

一、基本调查情况描述

调查以问卷调研形式进行,共调研走访北京市172家企业,包括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各类企业。为保证问卷质量,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者,基本调查情况分布如表1、表2。

二、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现状及问题

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现状是我们调查的主要内容,应用现状包括知识的存储、搜索、应用等方面,并根据应用情况总结了几点问题。

1.知识管理应用情况

我们调查了企业的知识搜寻能力、知识库状态、知识分享的激励、知识管理职能设置等情况,以此来判断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应用程度。

员工的知识搜寻能力,我们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知识搜索能力的重视不同,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

知识库状态是衡量企业是否建立并使用系统的知识库,例如:项目案例总结、技术图纸及文档等。在调查的176家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建立并使用了电子化知识库,并且能够对知识库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达到了所调查企业的1/5。可见随着数字化、集成化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对知识管理重视起来。知识已经成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知识库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知识的保护有很大意义。

激励体系的建立表明企业对于员工知识创造相关行为的支持度。在调查的176家企业中,有明确的激励体系以鼓励员工的专利发明、知识分享行为的企业占41.8%。57.8%的企业对于鼓励员工的专利发明、知识分享行为并没有建立比较明确的激励体系。现代高新技术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发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起完善科学的激励体系,鼓励员工进行知识的分享,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那么创新的源泉才不会枯竭。

知识管理部门的职能设置完善与否就意味着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我们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知识管理职能重视不同,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

2.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外资控股和公众公司在知识管理认知高于民营和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对知识管理更加重视。因此,国内知识密集型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知识存储。企业知识应存储在企业的知识库中,知识库没有特定形态,如纸质知识库、电子网络知识库等,但知识库都是必须存在的。目前国内只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完善科学的知识库,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知识库建立还处于混乱无章的状态。企业的知识库建立应是符合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内部员工的需求习惯。为便于员工使用,知识库应具备方便快捷查询的特点。知识库可以积累和保存企业知识资产,更重要的是,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库能够促进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与创新。

知识分类方式。知识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分类排序,郑双怡(2011)认为清晰的知识分类排序有助于快速了解和掌握企业知识,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效率。现代企业知识冗杂繁多,员工在寻找所需的知识时,变得愈加困难。因此企业的知识库除了有较为强大的搜索手段外,还需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重要性排序,以减少知识在不同部门、不同组织内的理解障碍,从而提高知识的利用和创新。

知识利用。存于知识库中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掌握,知识库利用率较低,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的原有目标无法实现。知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一是由于知识共享平台建立和宣传不到位,二是由于企业未建立促进企业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知识管理应用建议

据调研发现,由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知识的特殊地位,知识管理已经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层次,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立的程度,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管理体系,企业才能发挥持久的生命力。

1.建立知识库

知识管理体系最核心的部分是知识库的建立。知识库不是一成不变的,与时俱进、与人俱进、与企业俱进的知识库才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助手。因此知识库应具有知识沉淀、知识更新、知识考核、知识激励基本功能。

知识沉淀是知识库最基本的功能,沉淀的知识以显性知识为主,隐性知识为辅。显性知识沉淀可以以构建岗位知识库和个人知识库形式实现。根据陈伟,张旭梅等(2011),基于岗位的知识管理系统以岗位为基础构建岗位知识库;以员工为单位构建个人知识库。企业根据各部门设置,每个部门有若干岗位设置,每个岗位上有若干员工,以岗位与员工个人为索引,建立岗位知识库和员工个人知识库,并且员工个人知识库包含在岗位知识下,岗位知识库在部门设置下。同时,构建企业内部交流平台,让企业所有部门的员工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企业应对交流平台分享的知识进行梳理,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进行存档。

知识更新是知识正确性保证的前提。正确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另外,企业员工离职、岗位变动等也会导致员工个人知识库变更。这就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证知识库内容的不断更新。企业须定期检查已经存档的文件是否有过时、互相冲突的内容,确保存档文件的有效性、精炼性和一致性。

2.管理人员设置

知识库的建立与维护离不开知识管理人员,整个知识管理体系人永远是最核心的元素。知识管理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短期的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每一个阶段,存在于企业每个部门,作用于整个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为推动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和知识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需要根据企业规模和知识管理强度确定设置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或小组或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张新安(2003)认为负责知识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实施知识库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汇集、过滤、整理、分类储存,确保知识库系统的建立、实施和保持。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管理人员要根据其层级规定相应的职责和权限范围,以保证知识库的安全。另外,知识管理人员要时刻对企业内部知识交流平台进行管理,如对员工发帖进行审核管理,在平台上讨论主题、宣传企业信息等。知识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交流平台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归档留存,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和实际需求,联系相关人员,不断断完善知识库的内容和功能。

3.知识保护

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识保护内部规章制度和相关协议,为了防范由于知识型员工流失而给企业带来损害,企业要主动和员工理顺劳资关系,签订附有保密条款的合同,如竞业禁止合同。同时,对于员工独创性的专利成果进行奖励和专利保护。企业不仅要对企业知识进行保护,防止流失,同时也要对员工专利知识进行保护。为了防止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企业可以以项目团队形式进行作业,这样同一类型的知识就不是掌握在一两个人的手中,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某个员工离职带来的企业知识的损失,从而对企业知识进行了保护。

参考文献:

[1]李映霞.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31-132.

[2]郑双怡.论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09-112.

[3]陈伟,张旭梅,但斌,李俊.面向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岗位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1(1):72-77.

第2篇

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如何实现中学教师知识的共享和如何把教师头脑中的知识以最佳的方式教给学生,这些都需要知识管理来实现。通过调查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教师知识管理的因素,并提出对策。

0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存在于每一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教师面对着海量的知识,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创造性的使用,也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要培养教师知识管理意识、提升知识管理能力,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知识管理

对教师知识管理概念的界定,结合大量的文献材料,将教师知识管理的含义描述如下:教师知识管理是在学校制度的保障下,利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师和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教学专业知识、教学技术、教学观念进行管理,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达到教师知识绩效的最大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2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的现状与调查分析

为了解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的现状,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部分中学教师的网络调查和访谈,对山东省各地市的中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来了解中学教师知识管理开展的状况。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0份,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为90%,有效回收率为90%。

根据对问卷调查作出的统计,教师知识管理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如下:

2.1在教师学习型组织方面

在教师学习型组织方面,认为有必要建立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占70%,多数教师认为建立教师学习型组织可以有效的帮助自己提高专业技能,提升教学的绩效,可以让他们不断的进步,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可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而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持有一般和无所谓态度的分别占17.5%和12.5%,探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教师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型组织还没有清晰的概念,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认为学习型组织并没有真正地为教师带来益处,而是流于形式。70.83%的教师有明确的共同愿景,如果学习型组织真的能够有效地开展起来,他们还是愿意参与到这个组织中来的。

2.2在教师文化方面

在教师文化方面,29.17%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隔离的状态,即教学是自己的事情,只要对自己的班级负责,完成教学计划就可以了,教师间不需要有什么太多的沟通;12.5%的教师认为教师间争权夺利,为了职务晋升勾心斗角,教师氛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学的升学竞争压力大而且和评级挂钩;58.33%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师文化比较开放、关系融洽、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从数据的分析来看,多数教师还是非常向往和谐的教师文化的,因此营造和谐的中学教师知识管理文化是实施教师知识管理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3在学校管理层面

在“您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吗”共有91.66%的教师选择了“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太多数的教师在主观上,还是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同事进行分享;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您是如何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有37.5%的教师选择了“只是想想,没有实际行动”,可见还有1/3以上的教师没有一些实际行动。同时在“您校对教师知识成果确认制度有”选项上,有18.31%的学校会表扬那些知识成果突出的教师,有16.9%的学校鼓励教师知识成果署名、公开和归档等制度,教师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激发教师的自觉性,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领导的支持、过程的监管、考察机制都会对从外部促进教师的知识管理。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知识管理的方面,31.82%的教师认为工作繁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探究原因是因为中学教师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用于教学,其中44.44%教师选择了“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来鼓励教师进行管理”,很多教师对于知识管理局限于职务晋升,一旦目的达到,便处于消极保守阶段,相应的激励、奖励措施会增强教师的知识管理的动机。因此,学校缺乏鼓励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的激励措施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高也是造成知识管理推广困难的原因。

3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的策略

3.1创建教师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能够发挥群体智慧,促进教师共同成长与发展,一个良好的教师学习型组织,是教师顺利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对于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3.1.1基于学校的教师学习型组织

基于学校的教师学习型组织即同一所学校的相关教师构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它使学校成为利于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许多管理者本身就是优秀教师)平等对话、沟通的场所。教师之间可以通过听课、教师培训、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合作科研活动等,将教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能提升专业素养,而且能够加深友谊,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转贴于

3.1.2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型组织

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拓展了传统的教师学习型组织,在网络中,众多的教师形成教师知识联盟,他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时也可以向一些专家请教,可以接触到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的创新。在教师学习型组织创建的虚拟空间中,教师可以考虑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主要的形式有成长日志、博客等,通过撰写教育叙事,反思并与其他教师交流,能够及时的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教师还可以通过聊天室,讨论区,电子会议等加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凝聚力。

3.2营造合作型的中学教师知识管理文化

教师文化就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它外显于校风、教风,内隐于教师心灵。针对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不断追求教学优秀和卓越并不全然依靠自己,也需要向他人学习和借鉴;教师也并非孤立地改进其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同分享的合作型教师文化。

中学教师合作文化的本质在于吸收全体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进而把它们变成显性知识,同时也能够积极地吸收组织外部的新思想和新知识,它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分享。如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利用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有效地师徒教师教育模式都可以提高教师的合作能力。在合作的文化中,教师能以开放的心态把自己的课堂向同事公开,接受别人的观察,同时自己又观摩别人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之间能坦诚布公地互相交换意见,这样就打破了教师之间的隔阂,不断地将个人的新知与他人分享,同时也将吸纳他人的经验反思内化后应用于实践。

3.3建立学校激励、保障制度

学校激励和保障制度的建立,对教师知识管理起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学校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教师的知识管理,如考核制度、激励制度,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营造组织的良好的竞争环境,吸引有效人才,提高工作绩效。

要激发教师分享知识的动机,确立合理回报的奖励机制,对在促进知识分享与交流方面做出成绩的教师。应按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在教学质量管理上,淡化个人业绩奖励,强化团队绩效考核,将知识分享和团队绩效作为学科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部分;丰富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如利用校内简报、学校电台等媒介及时报道学校开展的读书沙龙、学术讲座、教师论坛等活动。特别聚焦在知识交流与分享、应用与创新等方面独领的名帅新秀。建立“荣誉墙”,在校园醒目位置张挂知识管理表现突出的教师肖像和业绩简介,增强教师对知识管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鼓励制度,不但可以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教师工作的情感需要,这种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和软环境的建设既可以保证本校教师的发展,也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

4结束语

教师知识管理不仅促进教师的发展,也促进学校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对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的现状与调查分析,需要学校在学习型组织、教师文化、保障制度和激励措施方面需要不断的进步和完善。鉴于教师知识管理对促进教育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重视教师知识管理,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许艳.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8(2).

[2]蔡丰海,王大伟.教师知识管理:内涵与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8(9).

[3]甘永成,祝智庭.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试从企业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两者的关系入手,分析目前中国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化、信息化、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再造、企业重组……各种创新,各种变革风起云涌,纷至沓来。中国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而且还必须迎接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成功主要来源于比竞争更有效更快速地获取、整理和传播信息知识的能力。而如何管理和利用好企业的知识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将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新课题和重大任务。

一、主要概念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对信息及信息过程的管理。具体来说,企业的信息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确定的目标对信息进行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组织自身信息需求的全过程。信息管理已经经历了文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如今演进到了知识管理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及知识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以往的信息管理无论从目标还是从内容上来看,都无法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而知识管理这一新名词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管理概念,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但尚未形成一个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目前,国内对知识管理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硬性化的管理,注重的是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商业职能和员工、供应商的门户(ERP)等;另一些人则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提倡以人为主导,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组织知识的创新管理。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首先,我们要明确知识管理与技术是不等同的,但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实施。而知识的主体是人,大量的隐性知识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没有被挖掘,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企业如何开发这种潜在的知识就成了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可以说知识管理是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对知识和人的共同管理。它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是企业从外部(包括消费者、批发商、零售商、供应商、政府机构等组织)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经过加工处理,在企业内部传播和交流,作为企业知识库的组成部分,被用来发展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指导企业管理的核心。

3.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也是对信息管理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目标、内容、手段、效益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别。首先,信息管理是以信息资源结构化和有序化为目的的,它只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来查询和检索,利用技术来进行信息采集、存储和控制。而知识管理则是利用技术去分享知识并把它们作为创新的手段和杠杆。其次,企业的信息管理过程相对封闭和独立,比较注重信息外部形态的组织和整合。而知识管理开放性较强,要求把信息与信息活动,信息与人联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和创新。总之,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进化,是管理理论与时间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知识管理的现状

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管理时代”,随着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制度的改变,企业经营管理原则、组织的管理观念、管理理论必须得到创新。知识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而IT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人们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工具,使企业知识管理的可操作性大为提高。

整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它们正在抓紧实施知识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

1.文化落后于技术

在中国的企业中,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要让员工接受新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虽然有些企业花巨资引入了先进的知识管理系统,却忽视了员工的认知状况和信息化水平,员工对知识管理的价值观缺乏认同感,也就不可能积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仓促地将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上线使用,其效果可想而知,不仅浪费了大量资产,而且让员工对知识管理形成错误的认识。因此企业需要对整个企业文化进行改造,对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的培训。

2.激励机制的不完善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人以及人创造知识的过程。如何发挥企业所有员工创造、交换、使用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动态的知识管理是目前知识管理的瓶颈。企业中大量的知识资源以隐性方式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这种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知识,如个人几经验,思维模式等,都是很难规范化的,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过去所盛行的“记件工资制”和“记时工资制”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管理这一新的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包括员工在内的有关经济主体把主要精力极其资源投入到知识学习、共享与创新中去。

3.知识管理后劲不足,效果不明显

企业领导层在做出知识管理决策后,不管知识管理的战略规划是否与企业目标相适应,也不管自身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原理、实施要求等认识过程如何,立马引入一整套知识管理系统,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知识管理的项目不像ERP等项目一样和企业的业务紧密结合,对业务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和直接。知识管理先要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并付诸行动,再将行动转化为利润,其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企业往往急于求成,在短期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看不到明显的效益,就把注意力转向其它方面,从而对知识管理缺乏长期支持和持续性的优化改善,使知识管理失去驱动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此外,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前期由于资金投入过多,导致后期资金严重缺乏,项目无法继续进行。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企业要合理规划、利用各项资源。

三.企业知识管理如何做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情况,从组织变革、文化建设、技术引入、维护推广四个方面出发,具体可以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打地基”阶段——观念创新与组织设计

这一阶段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企业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观念创新与组织变革。首先要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知识共享的宽松环境,使员工树立知识管理的思想,形成“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和个人的发展”这样一种价值观,并让这种价值观深入到全体成员的心中,使全体成员主动地分享所学的东西。其次,组织的变革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管理模式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企业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构建一个高度柔性,反应敏捷的,具有适应环境所需应变能力和信息交流畅通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建立知识管理部门和相应的运作机制,安排专门人员来负责知识管理的各项工作。在企业中有必要设立首席知识官,着眼于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和知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二) 技术的引入阶段

知识管理需要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企业要构建合适的IT架构,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识别、获取、分解、储存和传递,从而改造和提高个人、部门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响应能力,生产力和技能素质。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分析组织部门和人员对知识资源的需求

为了确定知识管理的标的,企业必须全盘考虑各个部门的资源需求,总结其中纵向的特殊性和横向的通用性及其共通性,对知识库的内容、关系结构、文件类型等进行规划。

② 建立有效的知识库

企业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包括资料仓库,文件库,公共资料夹等。确定知识库的分类模式(如公认的,行业通用的,技术领域通行的分类)。对企业知识进行有效的分类,便于实现知识的共享,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修正和完善,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③ 提供个性化的管理工具

企业要承认个人在知识管理中的独特性,给员工提供个性化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博客社区,并为每个员工建立一个自己的网络空间。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或问题,在组织内部收集员工愿意公开的信息,让大家共享。组织可以更有效地积累一些本来难以结构化的知识。而且,对于那些容易离职的工作岗位,后来的接任者可以借助已积累的信息较快的接手工作而减少知识的流失或返工的代价。

(三)实施、推广和评价阶段

知识管理并不是企业高层的任务,而是整个企业共同的责任。它对企业员工有较高的要求。企业要使员工接受知识管理,并能自觉地去实施,必须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实施全员教育和终身教育,使企业内部成员充分了解知识管理的运作模式,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性。

第4篇

战略计划是图书馆知识管理运行的第二步知识管理的运行包含多个环节,全面了解图书馆需求后,详细规划知识管理的流程,推进知识管理工程运行。此步骤的主要任务是综合图书馆业务流程、知识文化背景和知识管理现状,详细规划知识管理。进行规划时要明确知识管理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有将知识管理与现有图书馆管理模式结合,才能够全面展现知识管理的功能作用。此阶段主要涉及:a.规划知识管理战略、岗位和业务流程,科学分析图书馆管理现状,明确知识管理的运行环境。b.明确知识管理的目标和方略,科学完善现有图书馆管理流程来适应知识管理的运行。c.构建完善的知识管理理论体系。该阶段的难点体现在:a.知识管理和图书馆战略目标与流程的结合,知识管理与其它管理制度的结合及管理思想的转变。b.以知识管理思想为基础的业务流程的改造。c.将知识管理规划与图书馆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适合高校图书馆自身特点的实践形式。

试点是承上启下的第三步该环节是对第二个环节的实践,根据规划在试点实施知识管理,同时评估知识管理的短期效果,发现问题并解决。图书馆业务涵盖采编、参考咨询、技术、阅览和流通服务等,业务体系包含的任务属性也因此不尽相同,运行时,需要不同的知识构架,因而,知识管理方法的制定需要结合业务体系中的任务属性制定,这一过程为知识管理模式分析。另外.每种业务体系涵盖多方面的知识,识别并判断关键知识的现状,进而在知识管理模式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提升,这一过程为知识管理策略规划。所以.试点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结合高校图书馆业务模式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并对知识梳理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和提升。试点阶段是知识管理从战略规划到实施的阶段,根据对试点的知识管理现状、需求和提升计划的分析。考虑引入支撑知识管理相关系统。根据前几个阶段的规划和分析,选择适合图书馆现状的IT落地方法。如带有知识管理功能的办公协同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知识门户落地系统等。因此,试点阶段在知识管理系统实施中难度最大,需要建立强有力的项目保障团队.做好业务部门、咨询公司、系统开发商等多方面的协调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难点主要是:选择合适的部门作为试点;知识体系的建立及知识管理模式和策略分析;针对性的提升行动计划。

推广和支持是知识管理实施的第四步此环节是基于知识管理试点经验,将知识管理广泛推广,从而实现知识管理的内在价值、此环节的主要任务如下:继续在试点部门推广知识管理,同时将该模式复制于图书馆的其他部门;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价值链和业务流程合理结合;初步构建知识管理制度;全方位运行知识管理体系;开始运行头脑风暴、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提升计划,同时构建相应的运行制度。此环节将面临的难点为:严格控制知识管理推广混乱局面和实时掌握知识管理实施状况;知识管理融入业务流程和日常工作;文化、管理、技术的协调发展;知识管理对战略目标的支持;对思想观念转变等人为因素的控制以及利益再分配;建立知识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和绩效体系。

制度化是知识管理实施的最后一步制度化阶段既是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结束,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新开端,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为了顺利的通过该阶段,须调整计划,对业务优化调整,正确的认知知识管理在图书管理中的地位。在制度化阶段,知识管理已经成为制约图书馆管理效率的一个因素,所以要把知识管理全面融入到图书馆战略.流程、组织、绩效等管理体系中。借助知识管理,能有效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图书的利用率。能够将图书管理员从繁忙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促进馆员的学习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注意:第一,知识管理要真正的融入到图书管理的业务中。第二,要重视知识管理经验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第三,要不断的完善知识管理体系。

综合分析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史和国内知识管理发展情况可知,知识管理的发展空间广阔,为未来图书馆管理的思考模式,与流程管理类似,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具备其独特的管理标准,将成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在地方高校图书馆中运行知识管理,有助于提升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竞争力,有助于今后的长期发展。但是,知识管理并非盲目和简单的管理模式,往往涉及许多不同层次的方案。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真实掌握图书馆发展现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从而科学规划知识管理的战略,进而展现知识管理的内在价值。

作者:赵莹单位:黑河学院图书馆

第5篇

1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现状

机械制造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然而在实际工程制造领域中,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机械制造过程中对于知识管理这一思想方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比较少。在国内,南京理工大学的相关研究者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制造企业的概念,知识型制造企业主要是通过在原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以知识资本为战略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直是以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知识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不断的发展,使得知识密集型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如何开展知识管理,在实际运行中缺少实践经验,对其中复杂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在解决问题方面也没有深入到整个机械制造和知识管理中,使得知识管理仍停留在支持知识共享和重要的技术方面,无法满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需求。

2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使得应用

2.1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框架

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复杂性、未知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共享,还需要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不断的创造出新的知识来满足实际需求。知识管理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过程、技术、企业文化。其中如何通过企业文化的改进来促进知识管理的开展,是企业管理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机械制造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知识管理过程充分利用、综合各项新技术和设备,以便促进对知识的管理。根据欧美等国家的研究建立了综合知识管理在实际开展中的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效果评估、知识管理策略、人与社会化的知识管理问题、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管理案例分析和应用、知识共享等。

2.2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现有技术和知识管理的融合

其一,融合知识管理中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在软件MRPI系统的基础上,以企业供需链管理为主,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辅,融合了SE、E-DI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企业每个环节的运作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对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组织、规划、指导、协调、控制等,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构成标准的通畅的动态反馈系统,使得企业管理向一体化、区域同步化发展。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灵活性和柔性,促进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其二,融合入知识管理中的SPC系统。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据统计方式进行过程控制的工具。在制造企业中,一般会采用SPC技术对产品的质量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区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并对异常进行预警处理,提醒技术人员采取异常消除处理,确保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SPC的操作过程需要确定被测量、描绘控制图、数据采集、过程分析等步骤进行,其中被测量的确定和过程分析需要建立在大量的知识基础上。

3结束语

笔者通过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阐述,从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知识管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使得知识管理能够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机械制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利用知识管理,促使制造企业与时俱进,推动企业不断的前进。

作者:周少秋 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第6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地图图书情报学研究结构

1引言

知识管理是目前学术界长兴不衰的研究领域,辐射了管理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学科。综观近年来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涉及的内容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系统、管理实践、智力资本、组织行为和创新绩效9个领域,囊括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方法论和应用三大宏观方面以及组织、人员、系统三大微观方面。

不同的学科对同一主题的研究,在视角、方法和目的上都会有所不同,例如管理学侧重知识管理中的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信息科学关注智能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内容;而图书情报学更倾向于对知识管理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本文即是站在图书情报学的角度,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近5年来在该领域中对知识管理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及发展的趋势。

对知识管理的发展动向,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探索,综述文献如邓湘琳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卢金荣、郭东强的知识管理热点问题研究综述等;研究类文献如张勤、徐绪松采用共词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对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的探索,赵艳枝利用关键词的关联规则,对情报学界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张勤、马费成以共词分析为方法,对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进行了探讨,Murray从企业的未来创新变革的角度对知识管理的发展重点进行了阐述,Meams针对南非地区信息和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进行了趋势探索,Mohamed更多地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而Andriessen则提出了一个可视化的方法,来对组织的知识管理进行绘图,揭示隐性知识,等等。

上述研究各具特色,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知识管理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源大多是国内文献,或者只是针对若干种国外期刊,不能全面反映国外知识管理发展的最新进展和动态,分析方法也不够完整,偏重于单纯的定性分析。本文从图书情报学的专业数据库(EBSCOLISTA)中提取2006年至今的有关知识管理的文献,采用词频统计和共词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数据分析,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绘制出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并以此解读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知识管理研究的侧重点,总结出发展热点和研究趋势。

2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EBSCO数据库中的Ljbrarv,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Abstracts(LISTA)。该数据库收录了600多种期刊及书籍、研究报告和学报的索引,主题包括图书馆学、分类学、编写目录、书籍装订、在线信息检索及信息管理等内容,数据库中的文章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该数据库中收录的期刊内容全面、广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本文选取LISTA中从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这段时间收录的知识管理相关文献,并下载了这些文献的摘要及关键词等信息。

在LISTA数据库中,以“KW=knowledgemanagementORsu=knowledgemanagement”为检索式,并限定时间为“2006年01月至2010年03月”,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出检索结果1918篇,对这些以知识管理为关键词或主题词的文献进行关键词收集整理,得出以下结果,如表1所示:

1918篇文献中,共包含不同的关键词5333个,其中除去本位词knowledgemanagement,以及文献类型关键词Book,Nonfiction及Record,有效关键词为5329个,有效关键词出现的总次数为16413次,其中前100位关键词出现总次数为6699,占总数的40.82%,前30位出现的频率为25.97%。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前30位关键词的词频均大于60,且占据总词频数的25.97%。而前100位关键词也只占了40.82%,因此,本文的分析就以这30个关键词(见表2)为基础。

从表2中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也包括很多方面,如技术、服务、资源、企业管理、高校图书馆应用、信息素养等内容。那么,这些研究方向对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研究各有怎样的贡献率?它们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内在联系呢?我们能否从这些文献中解读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结构?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借助社会统计软件SPSS,对以上获取的关键词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以期构建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地图。

3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及知识地图构建

知识地图起源于地理领域的地图,最早由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es)提出,通过分析文献的逻辑内容,找到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能够引起人们创造和思考的知识点并将其联系在一起,构成知识地图,通过知识地图揭示知识的有机结构。知识地图是基于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理论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起来的、国际上新兴的可视化研究方法,目的是应用图示的方法揭示出学科领域的发展及演进趋势、研究课题的扩散与传播、作者或机构间的关系等。本文即采用知识地图法,首先对表2列出的前30位高频关键词进行两两的共词检验,即对高频关键词两两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得出30*30的关键词共词矩阵,再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导入到SPSS中,通过关键词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来绘制图书情报学领域中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

3.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通过尽可能少的因子来描述尽可能多的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研究对象的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对以上提取的30个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图l所示,有8个因子被提取,这8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为74.943%,即是说,将这30个关键词分为8类,就解释了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约75%的信息。而其中前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9%,根据“所提取的因子应能概括总体信息的60%以上”,本文将这30个关键词分为5类。另一方面,与因子抽取相配套的因子个数碎石图(见图2),则直观显示因子分析的前5个因子类别是比较明晰的,前5个因子对整体走势起了决定性作用,是变化最明显的部分,这说明将知识管理研究划分为5~8类都是合理的。

3.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依照“物以类聚”的原理,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的分类。其原理是同一类中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的个体差异却很大。本文采用聚类分析中最常用的系统聚类法对共词的相关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将这30个关键词按组间连接法,即将平均距离最小的两项合并为一类,最后绘制出30个关键词的共词龙骨图(见图3),初步反映关键词之间的聚类情况,然后参考前面因子分析的因子个数,将30个关键词聚合成5类。

该龙骨图直观显示了30个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度,其中越早被聚为一类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越紧密,而类的大小直接反映这个主题的集中程度和学者对它们的关注程度。一般来说,理论性强、研究方向指导性强以及较受重视的研究领域会形成较大的类。

3.3多维尺度分析

在确定了聚类的个数和基本范围后,接下来通过SPSS中的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多维尺度分析图,并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按照5因子要素,将30个关键词按照图3的聚类,最终绘制出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见图4)。

图4中,横轴衡量了研究的应用性。越往右的主题与实践应用的联系越紧密;纵轴衡量了研究的理论性,越往下的主题理论性越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B类研究的实践应用性是最强的,D类研究的实践应用性相对较弱,A类研究的理论性最强,而C、E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

按照以上各种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根据30个高频关键词将图书情报学的知识管理研究结构分为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企业组织应用、共享与创新、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以及信息素养五大类,如表3(表内百分比为各类在五大类中所占的比重数)所示:

同时,根据同一类中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次数,采用内部连接的平均值算法,得出这个主题的密度,根据该类与其他类的外部连接的总和平均值算法,得出该主题的中心度,并以中心度为横坐标,密度为纵坐标,取各个类中心度和密度的平均值为原点,绘制战略坐标图。其中密度反映的是字词聚合成主题的联系强度,也就是该主题的内部强度,它表示该类维持自己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一般来说,密度越高,说明分类中的各关键词联系越紧密,研究趋势趋向成熟;中心度反映的是一个主题和其他主题的相互影响程度,一个主题与其他主题联系的数目和强度越大,即类与类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这个主题在整个研究工作中就越趋于中心地位。根据密度和中心度的计算方法,本文绘制出国外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发展的战略坐标图(见图5)。

从战略坐标图可以看出,五大类呈两级化的分布状态。其中A、D在第一象限,即表示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以及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是知识管理研究的中心,发展较为成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而其余三类B、C、E则不同程度地分布在第三象限,表示企业组织应用、共享与创新以及信息素养的研究相对处于非核心的状态,其发展还不够成熟,未具规模。

4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知识管理发展现状的解读

根据以上国外图书情报学知识管理研究的知识地图和相应的战略坐标图,结合近年来知识管理发展的现状。以下对该领域中知识管理的研究结构和特点进行简要解读。

4.1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

分类A“知识管理的基本技术和理论”是五大类中最大的一类,所占比重高达45%,包含了9个知识点。这是知识管理传统的研究方向,涉及的研究内容范围较广。涵盖了资源、技术、服务、管理、专家等各方面,是对总体构架和理论基础的研究。A类研究在图书馆情报学研究中最受重视,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一象限。该类的密度和中心度最高。说明A类研究的核心度和成熟度在所有类别中都是最高的。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A类研究的理论性最强,而实践应用性中等。

4.2企业组织应用

分类B“企业组织应用”在五大类中所占比例为14%,包含了6个知识点。这是管理学非常重视的研究方向,在图书情报领域也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该类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三象限,核心度和成熟度要低于A和D类,但高于C和E类。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B类研究的理论性中等,而实践应用性是最强的。

4.3共享与创新

分类C“共享与创新”在总类中占8%,包含了4个知识点。这也是一个研究的重点,位于战略发展图的第三象限。因为该类的主题相对较窄,虽然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受主题范围的影响,其核心度相对较小,成熟度也不高。知识地图显示c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应用性较强。

4.4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

分类D“知识服务、组织与检索”是5大类中的第2大类,所占比重高达28%,包含了6个知识点。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日益膨胀、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信息服务逐渐难以满足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求。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知识服务及涉及到的知识整合、组织、处理、检索、存储等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研究的热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类中的关键阋“UnitedState”直观地说明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美国是研究知识服务、组织和检索的翘楚。该类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一象限,其核心度和成熟度仅次于A类。从知识地图中可以看出,D类研究的理论性中等,而实践应用性则相对较弱。

4.5信息素养

E类“信息素养”是最后一个被聚入的类,其研究比重占五大类的5%,包含了3个知识点,位于战略发展图的第三象限。虽然这一类的核心度和成熟度相对其他4类而言比较低,但是近年来图书情报学对信息素养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多,而信息素养也逐渐地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研究主题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中,并且在各大高校中,也被认为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信息素养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信息需求,发现知识和利用知识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这都涉及到了知识的管理和应用。所以将知识管理相关的服务、方法融入到信息素养的规划和实施中,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趋势。知识地图显示E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低,应用性中等。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五大类别,图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包括许多其他内容,如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管理、互联网、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知识转移、竞争情报、社会网络、搜索引擎、本体等内容。这些研究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因此,五大类只是涵盖了图书情报领域对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全部。有些新兴的研究因为发表的成果还不够多,尚不能体现在知识地图中。有的类别下包含了很多小类,对于具体的研究方向而言,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细分研究。此外,有些类目名称虽然不同,但内容可能是一致的,这在分类和研究中也应注意。如智力资本和知识工人,本质上都是对知识人员的描述,但是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类别。这是因为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角色背景是不一样的,在企业管理中,知识人员承担着智囊团的角色,而在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中,知识人员大多是指服务的提供者。

以上5类研究结构,与Ponzi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及Subramani等人通过作者共被引分析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结合两者的研究,他们将知识管理的研究结构大体分为:①从公司战略的高度认识知识管理;②“学习”的相关研究;③组织信息处理和IT支持;④知识管理的实践。本文的各类结构基本可以在他们的结构中找到对应点,如针对企业公司的知识管理应用、信息处理及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情景学习和信息素养等。不同的是,Subramani在文中提出的“知识哲学”在本文中没有反映出来,这应归结为研究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在国内研究中,张勤等人对知识管理研究结构采用更细致的标准,划分出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人力管理、组织行为理论与创新绩效几大类,这些也都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互印证。

5结论

综合以上对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

·总体上看,国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发展,但实质上,无论是组织应用,还是知识的检索与服务,各个类别下仍可概括为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应用两大维度。

·国外知识管理的三大系统——信息科学系统、管理科学系统、社会学系统,相互交织与作用,形成了知识管理领域内容纷繁多样的研究主题,从而构成了以“技术一管理一人”为主脉络的庞大研究体系:国外知识管理从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二元范式并存发展至今,逐步融入“人”作为参与信息和知识流程的各种角色,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正逐步成熟,促进知识管理学科的更全面深入的发展。

·除了传统的研究方向如基本理论技术和企业应用的研究外,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信息素养和共享与创新中的应用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尤其是技术创新和创新绩效管理,这些都是近年来知识管理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虽然在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国外仍有一些差距,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研究力量的增强,国内的研究也对世界知识管理的科研成果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勤,徐绪松,共词分析法与可视化技术的结合:揭示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管理工程学报,2008(4):30-35

[2]邓湘琳,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进展,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29(1):59-61

[3]卢金荣,郭东强,知识管理热点问题研究综述,科技管理研究,2008(1):190-192

[4]赵艳枝,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研究现状分析——利用关键词的关联规则挖掘,图书情报工作,2008,52(7):102-105

[5]张勤,马费成,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探讨——以共词分析为方法,情报学报,2008,27(1):93-101

[6]MurrayAJ.Workplaceinnovation:Theenterprisenfthefuture:Tippingpointsonthehorizon.TheJournalnfInformation&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s,2008,38(2):155-162

[7]MearnsMA.Trendsinthetheoreticalandresearchmethodologicalapproachesappliedindoctoralstudiesininformationandknowledgemanvgemenl:AnexplorationoftenyearsofresearchinSouthAfri-ca.SAJIM:SoulhAfrican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08,10(4):7-23

[8]MohamedM.Knowledgemanagementteehnalogles:The"continuumi-zafion"nfknowledgemanagementtechnology,.TheJournaloflnforma-Lion&KnowledgeManagementSystems,2008,38(2):167-173

[9]AodriessenD,KliphuisE,MckenzieJ,etat.Picturesofknowl-edgemanagement,developingamethodforanalysingknowledgemetaphorsinvisuals.

ElectronicJournalofKnowledgeManage-ment,2009,7(4):405-414

[10]陈强,廖开际,奚建清,知识地图研究现状与展望,情报杂志,2006(5):43-46

[11]姜春林,李江波,杜维滨,基于CSSCl的我国管理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2):55-58

[12]钱峰,基于SPSS知识地图的国内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分析,情报科学,2008,26(6):924-928

[13]魏晓俊,基于科技文献中词语的科技发展监测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7(3):34-39

[14]岳洪江,思峰,国外管理学博士论文研究主题的町视化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91-94

[15]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2(11):7-9

[16]PonziLJ.Theintellectualstructureandinterdisciplinarybreadnfknowledgemanagement:Abibliometrestudyofitsearlystageofdevelopment.Scientometrics,2002,55(2):259-272

[17]SubramamniNerur.Examiningtheinlellectualstructurenfknowledgemanagement,1990-2002——Anauthorcocitationanalysis//MI-SRCWorkingPapers.Minneapolis,MN:ManagementlnfommtioaSystemsResearchCenter,CarlsonSchoolofManagement,Ilniversi-tyofMinnesota,2003:23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知识管理;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发展动力为知识的创新、发展以及运用,它建立在知识更新的基础上。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将知识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新的国际形势,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现状

1.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

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有些企业的管理方式开始转向知识管理的模式,但是由于自身思想认识并未转变,所以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比较狭隘,他们认为为公司和老板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和最终目的,知识管理的成效主要由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这就严重阻碍了知识管理的实施进程。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手段主要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应用等。

2.缺乏长久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机制

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部分企业员工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严重阻碍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步伐。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企业忽视知识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增加了新技术的推广难度,严重限制了企业正常的发展。除此之外,有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思想认识的不成熟,一味依靠金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风险。有时候,企业增加员工的工资收入,加大福利投入,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不利于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尽管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有着极强的物质欲望,但是人们对尊严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有着自己的需求,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改革思想,开拓创新,积极组织员工进行专题讲座,加强员工的思想认识,使员工自觉投入到企业发展的大业中。

3.对人力资源培训的力度不够

随着企业管理者思想认识的提高,知识管理逐渐渗入到企业的管理模式中,但是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知识管理的成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中突出的表现是对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知识管理的实际操作力较弱。知识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是培养现代化人才,但是有些企业认为人才培训劳神伤财,对员工的正常培训采取敷衍的态度,忽视员工的长远发展。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的员工未参加培训,即使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如此,严重影响了知识管理的实施成效。

4.体制陈旧,管理方式保守、落后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是改变陈旧的运营体制,创新管理方式。我国企业的发展大多依靠传统工艺及经营模式,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使得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作为支撑,企业对信息的采集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使得企业难以把握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对市场变化难以科学预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有效措施

由于我国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为了有效改变现状,笔者提出了相关措施供企业借鉴。

1.企业自觉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

由于我国企业确实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在思想根源上加强对知识管理的重视。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取得竞争的优势,就要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以先进知识武装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实现经济效益的良性增长。

2.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的全面化

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现代激励监督制度的确立,需要企业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明确企业家的激励机制。企业家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既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决策者,因此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要给予企业家优于其他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鼓励,对于他们的劳动成果及时予以激励;(2)构建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因为企业员工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急于寻求自我价值和人格尊严的实现,所以必须构建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其实,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人才的运用,不断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一个企业来说,员工占据了企业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培养员工的各项能力,促进员工自身素质的提升,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这样,员工才会自觉自愿投入到企业发展中,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监督机制。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确立能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实时监督,能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问题,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3.创新企业知识管理的形式

第8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full drawing on and assimilat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knowledge,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and put forward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alysis, and finally provides som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impl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nstruction proposal.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与国际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相比,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发展较晚。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再加上政府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产业的鼓励与扶持,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企业迅速发展,市场需求量大,从业公司数量剧增。在对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分析之前,有必要对所研究的企业类型及其特点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才能分析该类企业对知识管理系统具体功能的需求。本文中所提到的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是指为受业主委托对项目进行全过程或阶段性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

1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定义及特点分析

1.1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定义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其员工由受过良好教育、高素质的人员组成,建设项目管理企业主要提供的是无形的智力服务。即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向客户提供某些专业领域知识附加值高的建议,如战略、经营、管理或者信息技术等建议。

学者汪世奇对工程咨询企业的理解为: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是受项目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的规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的咨询单位,该单位是以委托合同为基础、以提供智力服务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是拥有多种专业资质、集中多种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智库

王卓甫等对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定义为:能业主或项目法人从事项目建设管理的企业,该企业受项目投资方(业主)的委托,业主方从事项目管理的知识密集型和管理型企业。

从上述几种定义看,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是以自己知识为项目业主提供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企业。本文通过借鉴给的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定义为: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和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的企业。

1.2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特点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作为咨询企业的一个类型,其除了具有咨询企业的特点之外,还具一些行业特点,现将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特点总结如下:

(1)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企业,知识既是其产品又是其核心的竞争力。其严重的依赖于员工的经验和隐性知识,这类企业一般制定有标准的流程来解决客户或业主遇到的问题。

(2)其服务的对象业主方的工程项目,其利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帮助业主解决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建设项目管理企业是以团队为基础,以项目为导向的。该类企业在为业主服务过程中,往往是由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的,团队成员具有多个专业方向的知识。

(4)其员工和组织的知识通过为业主解决问题的时候显性化出来,这些知识表现为项目的各项方案或者报告等。

(5)人才流动大,容易造成知识的大量流失。

2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知识管理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建设项目管理企业也意识到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管理信息平台。但是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的还比较少。

本文以某典型建设项目管理企业为研究对象,该企业是一家集项目策划、项目管理、招标、建设监理、造价咨询、专题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咨询企业。经过对该企业进行调研和访谈后,企业的知识管理应用现状总结如下:

(1)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也设置有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来推进企业的知识管理及系统的实施工作。由于缺少可以借鉴的同类企业知识管理应用案例,知识管理实施工作推进迟缓。

(2)企业已经应用了一整套的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管理功能,使该企业的项目管理服务水平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该系统缺少对组织知识的管理,使得该企业的知识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只是信息的大量堆砌,员工寻找所需的知识困难。

(4)企业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规定和工作流程,但是缺少针对专门激励员工分享和传承知识的制度。

(5)由于是咨询企业,企业存在人员流动的现象。企业员工的知识未能够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即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程度低。当拥有丰富经验知识的工程师离职,对企业来说损失巨大。

(6)缺少适合的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

3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 知识管理系统定义

由于学者与专家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认识角度不同,因此对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KMS)的定义也存在着差别。

王文杰等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定义是:知识管理系统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个平台,它是一个人机互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其系统的设计以能够实现知识的发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创新为目标。

程喜荣认为知识管理系统的本质是一个软件框架,它是一个集成的多功能系统,能够支持所有主要的知识管理与处理活动。

张建华认为知识管理系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依托平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管理系统是指支持企业对知识链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的软件系统,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工具,亦是企业进行知识沉淀和处理的平台,可以看作广义知识管理系统的技术子系统。广义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模型的抽象,是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视图。

夏敬华等将知识管理系统定义为:知识管理系统就是从技术上提供对知识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过程的系统支持。

王君等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系统作为实现知识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具有知识管理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软件系统,是一种融合管理方法、知识处理、智能处理乃至决策和组织战略发展规划于一身的综合系统,是知识管理实施的平台。

如上学者对知识管理系统定义,虽然有区别,但都存在共性,即知识管理系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平台,通过技术来支持知识的获取、存储、加工、分享和创新。

按照知识管理的过程来分,知识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有(如图 1所示):

图 1 知识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知识管理系统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具体模式,但构建知识管理系统时应当遵循两个原则:

(1)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要服从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能够做到将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只有达到这个目标,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管理系统。

(2)要取决于一个组织所吸收的知识类型,要做到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恰当处理。

3.2 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在对该典型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现状分析后,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功能需求为:

(1)员工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有

知识管理系统中有完善的各种知识库和与互联网的接口,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员工能够快速的搜索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能够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员工学习和利用;

当知识管理系统中没有所需的知识时,系统应该告诉员工可以向企业的拥有该知识的专家请教,并可以提供在线的交流平台;

系统能够定期将员工所关注的知识呈送到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桌面上;

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个人知识并与他人分享;

能够体现自己对企业的知识贡献程度;

完善的岗位知识和培训体系,员工能够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快速的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实现自我提高的目的;

完善的版本控制功能 知识管理系统应该有友好的交互界面;

(2)企业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有

系统的编码、分类企业、项目和员工的各种知识;

能够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增加项目知识的重复利用率;

最大程度的使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出来,并将员工的显性知识存储到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中,以供其他员工分享,同时避免因为员工离职而造成的知识流失问题;

增强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

具有项目管理功能,提高组织的项目管理水平;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防止系统中的知识损失或者黑客的窃取;

能够吸收组织以外的各种有用知识;

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如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对员工在线进行培训和考试,提高对员工管理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综合决策的支持,提高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知识审计功能,即能够查看员工的知识分享程度和操作记录,以便于企业对员工的业绩考核。

4 结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项目管理企业受到各种不同的挑战与威胁,企业如何利用现代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来充分的利用员工的知识和项目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知识管理系统便是帮助企业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出路,它能够帮助企业避免因员工流失而造成的知识流失,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乌家培.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评述 [J]. 情报资料工作, 1999, (1).

[2] 张润彤, 曹宗媛, 朱晓敏. 知识管理概论 [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3] Nonaka, I., Takeuchi, H.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1995.

[4] 关柯, 李小冬, 肖厚忠. 建筑业经济新论(上册) [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5] 车春鹂. 大型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研究-以三峡工程为例 [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06.10.

[6] 廖开际, 李志宏, 刘勇. 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7]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M]. 郭进隆,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1.

第9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职高专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和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馆受素质、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高专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职高专图书馆也随着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诸方面因素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寻求管理上的创新,以知识服务来满足各类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提高图书馆在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中的应变能力,是高职高专图书馆在创新中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本文就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高专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以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管理、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模式,全面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竞争力。

一、高职高专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

根据“2005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尽管知识管理在中国取得了更加快速的发展,但中国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整体来说,知识管理整体成熟度尚在初始阶段。目前,高职高专图书馆仍是封闭型管理模式,以职能分工的运作体系,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内容满足于日常借、还、阅览等事务性的浅层次服务9·部门之间、馆员之间缺少知识交流,个人才能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馆员的培训与发展得不到保证,虽然也很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是缺乏人力资本的概念,只是单纯从图书馆的业务技术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没有形成对于人力和智力的投人、产出、创新与发展的思路,忽视了人力资产的增值和潜能的发挥,造成了知识资本的浪费。现行的管理理念与体制、组织机构和文化氛围等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比其他行业以及机构类型来说,虽然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尤其是隐性知识管理方面。尽管目前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应用水平还不高,但毫无疑问的是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和投人呈明显增长的趋势,知识管理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二、高职高专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结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和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水平。

(一)加强对知识管理理念的学习,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需要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指导,否则就不会有与知识管理要求相一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最终导致管理的低效率。图书馆应当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具体的措施来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真正营造一个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交流、积累、创造和应用的环境。使每位员工都能认识并享受到这种环境的好处,积极为组织的知识创新、知识积累和知识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使知识创造者和贡献者在职务晋升、经济收人和声誉等方面得到肯定和褒扬。既尊重个人的兴趣和创造性,又强调基于组织目标的合作和团队精神,这种和谐的组织文化是图书馆知识管理不可或缺的剂。 (一)建立适合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体系

高职高专图书馆要建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知识管理体系。在其建立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战略、知识的有效开发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等问题,其建立的知识管理体系应是人员和技术的结合,并能实现如下功能:1、了解高职高专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运作时还需要什么知识,提高知识的开发能力。2、高效率地提供图书馆员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3、定期检测、评价图书馆内部系统的知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4、在知识服务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总之,建立适合高职高专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可以为实现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知识生产、传递、应用、创新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促进相互间的合作与协调,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馆员素质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而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很多馆员的思想及层次仍然停留在传统图书馆的阶段上,不能适应新的发展。今天,评价一个图书馆员是否称职,不是看他提供了多少次服务,而应该看他解决了多少问题。图书馆员只有转变角色,改变其形象,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导航员”、“信息咨询专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尊重,提高社会知名度。为了达到此目的,管理层应该加强人才引进和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搭建知识管理互动平台,为馆员创造一种有效沟通、和谐、宽松的环境。如建立BBS工作论坛,在图书馆内部网页上建立特别兴趣小组和聊天室等,鼓励馆员将其拥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即将图书馆各类知识人才头脑中那些独特的知识贡献出来,建立人才库,实现知识资源共享。也就是要创造各种条件充分发掘人才的知识潜能,形成人的知识开发——共享——创新的局面。

(四)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和激励机制

第10篇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层次划分 知识体系结构

我们已经进入“知识时代”,企业欲谋生存、求发展则必须将知识管理纳入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经营运作中去。知识管理不仅能作为战略武器不断支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能作为战术武器直接辅助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企业大学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公司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知识的沉淀管理与分享。

一、知识管理内涵

人类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和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两次重大的转变。其中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分别是以土地和货币的物质资源为基础,同属物质经济。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在这种环境下,知识管理应运而生。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资产,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做出更好的决策。到目前为止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为知识管理的研究做出了共享,其中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弗•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匈牙利哲学家迈克尔•波拉尼(MichaelPolanyi)、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 彻驰曼(Churchman)、日本一桥大学教授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广孝(Hirotaka Takeuchi),美国波士顿大学商学院信息管理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佛拉保罗、美国的维娜•艾利、维格(Wiig)、奎达斯(P. Q uitas)、法拉普罗(Frappuolo)等众多学者。

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网络在西方各国白领部门迅速普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效率,也作为创造价值的手段,开始发挥作用。这个期间,在知识管理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为今天的知识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1990年,哈默(GrayHaem)和普拉哈拉德(C.K.Prahlad)发表了有关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系列论文,提出员工的技巧、经验 等知识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的观点,并指出企业竞争力在于创造核心能力。1995年野中郁次郎(Nnoaka)发表了题为《知识创新型企业》的论文。这篇论文揭示了日本企业利用员工的隐性知识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给美国企业带来很大的震动。1939年彼得•德鲁克出版了《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著作,并在书中宣告人类社会正处在知识社会的大门。1959年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出版了《创造知识的企业》,对知识管理做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形成知识管理的研究圈。

二、知识管理的战略规划

知识管理战略规划是对企业导入知识管理体系的全面谋划,首先通过分析知识管理现状,找出差距,分清重点,确定可能的方向;其次通过分析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战略的相关部署、战略实现的关键绩效指标,形成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战略。

1.企业大学知识管理目标

知识管理的目标当然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知识管理的目标最终将是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企业不断的创造利润。把企业大学的知识管理目标分为效益目标、效率目标和效能目标。

效益目标包括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或增强;实现企业执行力的落实;实现企业生命力(稳固与创新)持续与增强;实现对经营管理战略的支撑等。

效率目标是指决策支持知识管理确保领导决策;岗位技能知识管理确保工作质量;流程操作知识管理确保工作有序;规范协作知识管理确保工作效率;氛围文化知识管理确保工作激情等。

效能目标是指新员工融入团队或企业的过程,有了科学且高效获取知识的平台;员工在业务接手前有了取得相关岗位经验技能知识的渠道与平台;公司的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员工知识的转化、沉淀、利用;企业知识转变为核心竞争力;管理层的决策、执行、监控等有了顺畅的渠道和平台;领导对员工、员工对领导、员工对员工之间的交流;员工发表意见、疑惑解答等。

2.电力企业知识管理需求分析

电力企业在技术、技能和管理方面大胆创新,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知识,这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企业大学来继承和发扬。

管理类知识是指公司在精益管理、卓越绩效、安全意识培养、服务意识培养、全面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企业的管理业务流程多而复杂,员工对整体流程及自己岗位在流程中的地位不清,急需梳理。

技术类知识包括公司的技术开发中心,通过进站工作的方式,集中全公司的科研成果和先进设备,发挥公司各单位骨干的力量,科技创新,完成了一系列的重大课题;公司实施了一系列的先进的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比如配网自动化系统、主网自动化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负荷监控系统、综合查询系统、PMS系统、ERP系统等等),并在这方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

技能类知识主要是老员工在一线工作多年,对工作中遇到的故障、事件都有丰富的应对经验,因此希望通过知识管理把这些经验整理成案例,用于教学,丰富新员工的知识;一些员工对新近设备的技术说明不愿意主动详细的学习,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够强,需要企业大学跟踪、研究和掌握全新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抽取出新技术中的精华部分,快速有效的传授给员工,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关键的知识;关联性专业和上下道工序知识也需要整合,同时还应考虑与其他机构或行业的接口知识。

另外,通过企业大学的培训实现知识快速的增值,才能体现企业的效益。培训中应该实现资源重组、充分利用、以及增值;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要做到知识的积累、沉淀和共享,通过建立知识库、经验库提高培训的效率,降低培训成本。

3.电力企业知识来源分析

知识的来源主要分外部来源与内部来源,如下表所示:

三、企业大学知识管理体系规划

1.企业大学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无限的,因而定义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意味着解析企业的流程;建立知识体系架构;梳理各岗位工作所产生的知识、员工贡献的知识、员工所需求的知识、常用的知识、基础知识、专家知识、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总结等知识内容;确定这些知识内容的管理方式;通过工具平台、组织和制度逐步使知识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

结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按照上述划分公司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管理类知识、技能类知识、技术类知识。这三种知识各有其特征和适用范围,互相支持,最终搭建起宏伟的“知识大厦”。

2.知识的层次划分

每一种类型的知识又会分为不同的层次,企业大学知识的内容有四个层次。分别是思想层、资源层、事项层和操作层。

3.知识管理体系结构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大学知识管理系统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由于企业知识主要分为管理类知识、技术类知识和技能类知识,所以在进行模块划分时要分别考虑对待,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系统对企业大学的知识进行管理和使用。

系统平台的体系结构有统一的知识管理系统门户,用户可以通过Web Browser登录访问,系统内主要对管理类知识、技术类知识和技能类知识进行管理,这些管理模块的服务支撑系统由组织架构、KM机制、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组成,共同来为其提供支撑,在应用服务器层面是处理各种业务规则的应用组件层,可以采用IBM Domino 6应用服务器,并可与IBM Webshpere无缝集成。数据库层是存储各种信息(电子文件或数据)的数据管理层(Database Server),支持Domino文档数据库和Oracle/SQL Server等关系型数据库。在服务器层面使之可以运行在基于Intel的Windows体系平台、SUN、IBM、HP和Linux等开放系统。

四、总结

以上海电力企业大学为基础进行知识管理的规划和系统结构的设计,知识管理战略规划是对企业导入知识管理体系的全面谋划,通过分析知识管理现状,确定发展的方向,并分析上海电力的发展战略、实现战略的相关部署、战略实现的关键绩效指标,形成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战略。上海电力在技术、技能和管理方面大胆创新,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知识,这是上海电力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企业大学来继承和发扬。因此需要对这部分知识做好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增加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Drucker P.Dyson E.Handy C Looking ahead:implications of the present 1997(05)

[2]Davenport T H.Prusak L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1998

[3]Bertels T.Savage C M Tough Questions on Knowledge Manage ment 1998

[4]Huseman R C.Goodman J P Leading with Knowledge: the Nature of Competi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1999

[5]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1984(05)

[6]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1991(17)

[7]Corner K R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five schools of thought with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do we have a new theory of the firm? 1991(01)

[8]Prahalad C K.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oc of the Corpation 1990(03)

[9]Earl M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toward a taxonomy 2001(01)

[10]Tiwana A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ooklit: 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Building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2000

[11].Firestone J M. McElroy M W Key Issues in 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3

[12]樊治平知识管理研究 2003

[13]王广宇知识管理--冲击与改进战略研究 2004

[14]南希•M•狄克逊.王书贵.沈群红共有知识-企业知识共享方法与案例 2002

[15]安妮•布鲁金.赵晓江企业记忆-知识管理战略 1999

[16]多罗西•伦纳德•巴顿,孟庆国,侯世昌.知识与创新 2000

[17]彼得•圣吉.郭进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1998

第11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大力支持了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突显了党和国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充分重视和成果肯定,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心和魄力。大力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建设一支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全面、实践技能较强的创新型教师队伍,而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年轻有为,干劲十足,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一个必不可缺的方面,决定着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培养质量。

一、知识管理内涵及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成为组织中最核心的资源和要素。知识管理在企业界应声而起,一些大型企业纷纷把知识管理作为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有人认为知识管理即不断获取新知识,进行分享和创新,从而创造更大的生产力;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策略,将正确的知识传达给正确的人,从而提高组织绩效;还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工具等。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以编码化的,可以用正式、系统化的语言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内隐于个体头脑中的经验类知识,无法用语言或书面材料进行准确描述。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主体,如何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成为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师知识管理即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对象,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知识充分交流、共享和转化创新等,进而提升学校的知识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二、目前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现状及问题

国内高职院校规模发展迅速,大量青年教师加入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来,他们视野广阔、探索精神强,可塑性强,并积极追求上进。但是由于年龄较轻、资历不深,职业理想也不够成熟等,在职业发展和目标定位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技能。首先,缺乏系统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国内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一套系统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重视教师的引进而忽视教师的培养,重视岗前培训而忽视在职培训提升。国内目前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类似,都有教师岗前培训,以便顺利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但是高职青年教师培训内容大多是高等教育学、高等心理学以及教育法规等普识课程,缺少高职自身特色,因此大多过于形式化,与高职教育联系不够紧密。此外,青年教师在职培训体系较为缺乏,缺少系统管理和长远规划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大多不太重视青年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分享,缺乏知识分享沟通的渠道和平台,知识分享激励制度尚不健全,激励措施执行不够到位等等,这些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素质发展和专业成长。最后,青年教师自我培养、自我提升的知识管理意识也较为薄弱,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如今知识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现在大学生四年所学的知识可能到入职工作时有一半已经陈旧过时了。青年教师不应以现有的知识量为足,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或各种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加强自我知识更新和管理。

三、知识管理视角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其拥有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者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结合知识管理有关理论,利用好学校知识这个大仓库,将知识管理融入到青年教师学习、科研和教学中去,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学校综合实力。

(一)转变理念,营造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

高职院校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教师知识管理,营造良好的知识管理氛围,建立适应自己学校发展的知识管理的激励考核管理制度等,从而积极促进高职青年教师进行知识分享,提高学校师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彼此的信任感,鼓励每一个青年教师大胆创新,自由成长,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用学习型组织不断推动青年教师对自身成长的关注。

(二)成立专门机构,健全学校知识管理相关制度

学校是个宝贵的知识大仓库,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知识管理,建立一套合理的知识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机制、知识分享机制、知识激励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等等,不断激励青年教师进行知识交流、传播和创新,从而真正确保学校所有知识得以充分整合和利用,并长久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三)重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不断实现知识创新

高职教师知识管理不仅包括显性知识管理,也包括隐性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理论认为,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为重要,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高职院校教师中80%的比重是隐性知识,它包括教学、科研经验、诀窍、技能以及心智模式等,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学校不可忽视隐性知识的作用,积极鼓励青年教师的知识获取、转化、保存甚至升华,不断实现知识创新。

(四)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发挥知识桥梁作用

高职院校基于大数据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邮件、微信、微博、BBS、QQ等等建立一个高效、快捷、实用的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化。鼓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知识需求对知识进行归纳和分类,甚至可以利用一些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提高教学科研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洁茹.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2]杨红玲.协同创新视角下促进教师知识共享的专业群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35):87-88.

第12篇

广东院所处的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目前在人员规模和业务范围上已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广东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承担了大量的工程建设任务,积累了大量的文档资料,同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沉淀了丰富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近几年,广东院开始涉足国外市场,如何充分挖掘广东院的知识财富并有效利用,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发展,推动广东院向国际型工程公司发展是研究院面临的新问题。在这种形式下,研究院的知识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知识领先地位?如何维持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如何让新员工快速上岗并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让老员工实现经验的积累和传承等?

2004年到2010年是广东院信息化建设比较集中的时期。经初步统计,所里实施的IT管理系统达16种之多。然而,在已经建立的系统之间并没有实现数据的集成,没有实现资源和知识的共享。全院的知识分散在各系统之中,不利于对知识的综合管理利用。另一方面,广东院当前主要关注对内部文档等显性知识的管理,缺少对专家和员工经验、技能等隐性知识的管理,也不利于知识的沉淀和传承。因此,广东院决定进行知识管理体系的咨询和系统建设,构建支撑研究院发展的知识管理支撑平台。

广东院通过与AMT咨询的合作,深入分析了目前的知识管理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广东院知识管理策略分析和规划,明确了广东院知识管理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建立了知识管理体系、知识分类体系、知识地图等规范标准,明确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最终建立了广东院企业级知识管理体系和系统平台。

主要包含的工作内容有:知识管理现状评估、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知识管理内容规划、隐性知识梳理、知识地图制作、知识管理制度设计、系统需求分析以及实现、贯穿全程的知识管理的宣传与培训。

业务部门的知识识别

AMT咨询通过对院领导及所有部门113人次调研访谈,近500份调研问卷,了解了广东院的知识管理现状和需求,选取了包含总承包部、机务部、网信部等对知识管理有迫切需求的业务部门的部门负责人以及知识管理专员进行多次沟通,对知识分类体系、权限进行梳理,识别相应的知识点。后期对其他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以及优化。比如,生产过程中的知识文档多,同时也是最核心的知识文档,可以作为目录分类备选,主要属性包括:专业、项目、项目阶段。研讨确定按照专业-项目类型/项目阶段-项目文件逻辑顺序管理知识。

专业:广东院业务过程专业性强,专业之间差异大;各部门知识积累和应用仍以专业为主;广东院虽然采用矩阵式管理,但专业的因素更强。

项目:虽然生产过程可以按照项目规整,但每年新增项目量大,以项目作为目录不符合目录的稳定性原则;对于差异较多的项目,可以以项目类型作为分类进行划分。

项目阶段:项目阶段很好地反应了项目的开展过程,可以作为管理知识文档的目录。

梳理隐性知识点清单和知识地图清单

梳理方式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确定清单-沟通交流-成果讨论-优化完善。通过部门内经验较丰富的员工参与清单和成果的讨论,并要求每个隐性知识梳理和知识地图设计有明确的参与人员和时间要求。

隐性知识的管理,首先要员工能够明白隐性知识点有哪些,适合采用哪些工具,哪些人员参与。通过讨论梳理以及反复的调整,使部门把口头上的积累经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试点开展的隐性知识挖掘帮助员工理解了协同写作开展机制及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开展过程中发现不足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协同写作机制可待通过制度及知识管理平台的跟进,结合广东院的实际情况,逐步加以优化。

比如,项目总结和质量分析会存在的最大问题,总结的成果不方便以后的检索,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对总结的成果进行结构化的存储。在各个项目设项目经理组织完成项目总结后,安排人员将项目总结中的“项目亮点”部分、“项目建议”部分复制到知识管理系统中的规定位置,以方便查阅使用。质量分析会完成后,安排人员将质量分析会中的“问题、分析、措施”复制到知识管理系统中的规定位置,以方便查阅使用。

各领域专家通过设计知识地图,再次梳理了与本业务领域相关的重要知识,调整了前期整理的知识地图清单。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广东院基本掌握了知识地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可以通过这些步骤发现各业务领域缺少的知识点,整理出更多有待增加及完善的隐性知识点。

知识管理制度的完善

明确各部门知识管理的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通过知识管理制度规范广东院知识的采集和存储制度、日常维护制度、支持制度,并给出促进知识共享的知识考核与激励制度。该阶段由AMT咨询整理出知识管理制度初稿,由广东院审核。

知识管理IT系统建设

广东院通过该项目搭建了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搜索引擎(AUTONOMY)实现了对现有系统知识的抽取以及在知识门户上的展现,并实现知识搜索、知识地图、权限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Autonomy引擎成为串联知识的中枢,实现了人、业务、案例、项目的紧密结合。通过分词系统,建立了自身的分类词表,在知识管理体系中出现的关于知识的类目都有相关的解释、关联的专家和关联的问题、案例,实现了知识的推送,任何知识都非独立存在,让用户形成知识网络。广东院知识体系的几大模块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简单、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每个有权限的人都可以修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每个人都可以使用,通过激励体系实现共享最大化。

本次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利用Autonomy搜索引擎从各个专业系统中继承文档和访问权限,避免了知识管理系统成为知识孤岛,也大大降低了系统集成的开发工作量。

Autonomy搜索从业务系统中采集知识文档索引,在协同办公系统中展现和管理;广东院现有业务系统比较复杂,且直接管理着业务运营,改造业务系统的影响较大。通过从原有业务系统中采集数据联接,不修改原有系统的逻辑,只建立数据接口,工作量相对较小,不影响原有系统架构。在应用界面上,知识管理应用初期,应用界面友好灵活,能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还可根据需要较灵活地定制应用界面。

根据知识管理规划设定的原则,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相互独立,而知识管理系统作为管理系统,并不需要满足业务运营的需求,因此知识管理系统中从其他专业系统抓取的文档主要满足查阅要求。

广东院初期试用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主要为:行动后写作(AAR)和协同写作(COP)。后期持续优化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主要包含:知识问答、专家黄页和实践社区等。

点评:袁磊 AMT咨询 知识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