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务文化与策略

商务文化与策略

时间:2023-08-03 17:29: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务文化与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务文化与策略

第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商务英语;缺失;策略

一、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片面理解跨文化

英语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官方语言,受重视程度较高。因此,为了学好英文,开始强调对所学国家文化背景、语言表达的理解,但是却忽视了本土文化的认知。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但在当前的商务英语学习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错误理解跨文化的现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增加了欧美文化,欧美文学等课程,但是很少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其中,这就违背了语言的双向性和交流性的需求。尤其是对中国自己的翻译而言,在日后谈判中不能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反而影响了谈判的成功率。

(二)教师培训较少

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在大学内进行语言类教学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国高校在发展中,注重专业的发展,注重专业的就业率等,但是忽视教师的培训。导致在教育理念更新后,教师的思维并未随之更新,高校组织的教师培训也较少。商务英语教师秉承着学好英语必须强调语言文化背景的原则,但在教学中,与汉语文学作品,汉语文化的连接较难。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是不冲突的,是可以相互存在的,汉语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但是高校教育中对这一点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强调少,对教师中文底蕴较低,影响了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

(三)错误理解语言教学目标

语言作为一种功能,不仅具有交流功能,还承载着文化的传播的任务。在商务英语谈判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对方的要求显然不是最佳选择。错误的理解语言就认为,语言的功能仅有交流,在教学中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这并没有错,但是对于教学而言,就忽视了语言其他功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没有将其放置在重要位置上,高中之前为应试教育,大部分学生的应用表达能力不强。大学阶段,部分学校延续了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部分学校虽然对其进行改革,但仅仅是片面的强调英语内容教学,很难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对于商务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首先应改变理念,从根本上对学校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商务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认识到语言的文化传承作用。从而基于此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注重培养商务英语教师的中文底蕴。在教学中能够适当的穿插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商务英语与汉语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底蕴。这一过程中,要以两种文化的平等交流为原则,不能厚此薄彼。以交流目的为核心,正确对待语言、文化,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使双方舒服。理念的转变是商务谈判专家最基本的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培训形成。

(二)注重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师的培训

对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注重英语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传统文化,在教学中传达正确的商务英语理念,也能起到一定的汉语文化传承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寻求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使其在日后的商务谈判中更好的传达自己的理念,完成商务英语谈判。学校组织进行英语教师的国学培训,尤其是针对年轻英语教师,要给予其更多的培训机会。教师的理念改变后,才能逐渐改变自己,提高国学认知能力,提高文学底蕴。对教师自身而言,要通过学习逐渐转变自己的理念,认识导致自身的不足。

(三)教材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

现行的教材侧重于英语国家文化的体现,包括了听说读写和外国文化课程。在这一基础上,应对教材进行调整,由教育部统一改革,增加国学文化内容,切实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增加学习欲望。减少以往课堂和课后单项选择题,语法题目的时间,增加阅读时间。翻译课堂可以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材料,比如《红楼梦》,将其中服饰、文化、饮食、诗词等传统文化作为基本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促进文化的传播,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开放式教学,并且要求学生掌握语言以外的礼仪、技巧,使学生能够在二种语言之间自如切换,实现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寻求中外结合的切入点,促进教学发展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要多个方面了解西方语言和历史文化背景,减少交流中的误解和错误语言使用。与此同时,将由目的性的将其与中国文化对比,寻求二者之间的不同和联系,在课堂上,不能将西方文化生搬硬套到中国文化中,而是要从思维方式、生活理念等方面进行比对,翻译以信达雅为原则,要求学生通过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翻译原则来进行翻译。对商务英语而言,主要是谈判为主要目的,在表达上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个方式,而是要从双方出发,在语言语气上,可以尽量满足对方的特点。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设置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商务英语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形成传统文化与英文教学的结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我国为社会主义社会,多年的发展经历不同,导致语言交流特点,语法都有所不同。对于商务英语大学阶段的课程,要具有目的性,而在教学方式上则应主动求变,教师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文化特点,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最终很好的将中国文化应用于教学中。

第2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谈判 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言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商务英语谈判人才成为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发声喉咙,商务英语谈判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对外贸易的成败。这就要求商务英语谈判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语言知识、深谙西方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更具备娴熟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谈判实质上就是通过跨文化的沟通、协调,实现利益共享的过程,是否能够通过这种跨文化交际达成有利共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对外贸易的成败。但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我国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谈判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乏往往导致谈判陷入僵局、甚至谈判破裂,达成谈判后也容易因误解导致的巨大经济损失、造成贸易失败,更严重者则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提高商务英语谈判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极为重要。

二、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双方思维方式极大的差异,这严重地影响了商务英语谈判的效率。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由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哲学体系构建的,强调世界是个统一的整体,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环节的的动作都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形成了中国人注重综合、注重总体的思维。西方文化却一直宣扬个性主体,强调事物的独立性,这就形成了西方人注重分析、注重个体的思维。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着中西方的谈判策略:中国人往往先将谈判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列出最重要的原则性问题和其他附加细则,一旦原则性问题达成一致,其他附加细则便可有所调和。西方人则将谈判内容分条列框地逐一列举,然后对每一项条款进行细致分析,只有每一项内容都达成了共识,整个谈判过程才算结束。

(二)语言和非语言的交际障碍

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都是商务英语谈判中重要的交流方式,在这两方面上,中西方也存在较大障碍。在语言交流上,中国人温文尔雅,出于面子的原因,习惯根据语境用间接、委婉的方式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便是谈判中并不同意的建议,也往往用沉默来代替说“不”。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的交流注重实效,语言往往间接、明了,力图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意图。在非语言交流上,中国人讲求和谐礼让,认为过长时间的直视对方是咄咄逼人的不礼貌行为,而西方人更加认同直视对方,进行真诚地目光交流,否则则被认为是不自信的表现。

(三)礼仪习俗的不同

世界上不同国家乃至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礼仪习俗,中国和西方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认为比约定时间提前到达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西方许多国家则认为按照预定准时达到即可;在餐饮礼仪上,中国人习惯为对方夹菜,劝客人多吃,来表达自己的招待热情,西方人则认为宾客自主,自需自取为宜;面对赞美时,中国人往往表示自己承受不起这样的夸赞,来表示谦虚的美德,西方人则会大方回应“谢谢”,接受对方的赞美与肯定。了解对方待人接物的礼仪习俗,成为商务工作进展的必要基础。

(四)人际感情与效率意识的矛盾

无论是商务英语谈判的谈判过程还是最终决策,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另一巨大差异就是人际感情与效率意识的矛盾。中国人把人际感情和商务活动的进行密切地结合起来,无论是在谈判前、谈判中还是在谈判后都注重与伙伴的情感沟通,认为只有在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长期友好的贸易关系。即使不能够达成合作意向,也注重“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友好关系。然而西方的实用主义却显得并不那么注重人情,他们把人际感情和商务活动看做两个独立的个体,在谈判时利益优先、注重效率,在谈判过程中往往表现得不讲情面、分毫必争,决策结果也不会考虑人情因素而主要依靠效率意识来做出独立决策。这两方面的差异也成为中外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商务英语谈判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依靠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是提高高校教师的文化意识。学校培养商务英语教师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将教师的商务英语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只有教师自身有生动的商务英语谈判实践经验才有可能将跨文化交际知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二是转变商务英语教学方式。商务英语是一门注重实用的课程,因此必须改变以往将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简单相加的教学方式,切实地把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放到“有用”上来。这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多媒体放映、学术交流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对谈判中问题的各种能力。三是建立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跨国企业相关联,建立学生的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同时广泛接触外资企业,真正与国外企业面对面接触,真实感知双方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情况和面临问题,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有的放矢,不断完善自身的商务英语谈判技能。

此外,商务英语谈判人才要自觉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并对文化差异采取宽容态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谈判人员在谈判前要有针对性地对对手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禁忌甚至是个人爱好加以了解,对对手的谈判策略、谈判技巧、谈判方式加以分析,未雨绸缪,提前避免文化冲突给谈判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承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理解并接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才能取得谈判的成功,实现互利双赢。

四、结语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谈判无法进行,是商务英语谈判中的常见现象。商务英语谈判人才只有认识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清楚看到自身存在障碍,积极提出策略逐步克服文化壁垒,努力学习对方文化知识,宽容对待双方文化差异,才能在谈判中进行顺利有效的沟通,推动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第3篇

关键词:语义空缺;商务英语;翻译

一、引言

商务英语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表层转化,更涉及了国际商务各领域的理论知识、专业语言的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产生不同层面的语义空缺,给商务交流带来障碍。实现信息有效传递和语用功能对等是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译者应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研究在跨文化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要把握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关注影响商务交际效果的语义缺失问题,在翻译中采取相应的策略,避免因语言带来的歧义和误解影响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语义空缺概述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王秉钦认为空缺就是“原语中存在某种为异族文化接受者所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易于误解的东西,造成异族文化的空白”。[1]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是语义空缺产生的根源。由于地域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一个民族所具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在另一民族中会出现没有完全对应或缺失的现象被称为语义空缺现象。Dagut的语义空缺理论涉及到了四种类型的语义空缺:即词汇、句法、环境和文化。[2]语义空缺是民族文化独特性的表现,在翻译过程中无法避免。

三、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语义空缺现象及处理

(一)词汇语义空缺

语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等或契合的词。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称之为词汇空缺”。[3]词汇空缺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指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相同的词汇,但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中不仅要理解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掌握文化语境所赋予的内涵意义,如此才能避免错译。在中西文化中,颜色词black(黑色)都有“不好”“邪恶”的涵义,如blackart(巫术),blackwords(不吉利的话)。但英文中的black还可以指代黑人,如blacklaw(关于黑人的法律),blackpower(指美国黑人的权力)。受文化传统的长期影响,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同一事物会产生独特的感受,由此又会造成语言审美心理感受的缺失。“龙”在中国人眼中是神物,是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则是喷火的怪物,是恶魔的象征。因此,当翻译广告“衣食住行,有‘龙’则灵”时,便要考虑文化信息和语言内涵的吻合,同时还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适应性。译文Youreverydayissobusy,butLongcardcanmakeiteasy.避免了“龙”在西方文化中产生负面心理感受,谐音翻译又有效传达了商品的信息。随着世界经济与贸易的迅猛发展,许多反映社会变革和发展,经济贸易新方式,新概念的商务新词层出不穷,如:cleanware(指如电动汽车、充电电池和燃料电池之类的环保型产品),owner-manager(业主经理,指同时拥有且经营自己公司的人),Pricediscrimination(价格差异化),MacdolnadeJob(低薪职业),经济适用房(affordablehousing),先逛店后网购(Showrooming)。对于词汇空缺的翻译,应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异同来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对于认知相似的事物,可采用直译法,但对认知相异的词汇,形式上的直译可能会产生心理联想的误解,那么应充分掌握词汇的引申涵义以正确反映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如译语文化中没有对应词,可采取套译法和释义法,以便让译语读者理解该词的具体内涵,有利于商务沟通和交流。

(二)句法语义空缺

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两种语言在句法的形式结构存在差异,英语句子的语义实现依赖于严密的语法形式,各种连接手段呈现的逻辑关系显而易见;而汉语句子的语义则偏重语境赋予的逻辑意义,没有严格的句法限制。若采取直译,则会因两种语言逻辑关系对应的损失而出现句子的语义缺失。对于句法产生的语义空缺,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商务文本中的语言信息,对比原语与目的语句子逻辑思维的差异,调整句法结构或加以注释,尽量做到两种语言的形式对称,语义对等。正如奈达先生所言:“要在译语独特的结构形式中再现原语的信息,一个灵活的译者通常会对原语形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改动而不是把一种语言的结构形式强加到另一种语言之上。”[4]

(三)环境语义空缺

环境语义空缺是指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因素引起语言表达的不同而造成语义空缺。译者必须要熟悉语言产生之初的地理环境,才能做到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且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等值的文化信息。英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变幻莫测的海洋环境中,因此语言中有不少与海洋有关的词汇和短语。

(四)文化语义空缺

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在语言层面会产生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词汇,这在目的语中难以找到直接的对等语。文化语义空缺主要指由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语义空缺。在翻译时注意一定要了解文化词汇的背景意义,在汉译英时最好能“将汉语的文化寓意通过变通手段反映到英语译文”。

四、结语

“翻译中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6]。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根据不同文体的特征采取多元的标准,即‘变通’的原则才能真正促进和完善商务翻译”[7]。译者应熟悉多种文化,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商务语言的特点和商务各种文体特征,在翻译中灵活处理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正确处理语义空缺现象,避免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2]郭军,刘庚玉.从文化缺失看语义空缺的翻译[J].学理论,2011,(2).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27-428.

[5]刘法公.论商标汉英翻译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翻译,2003,(6).

[6]孙致礼.文化与翻译[A].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59.

第4篇

关键词: 语言文化思维差异 经贸外语专业 跨文化人才培养

一、引言

语言、文化与思维密切相关,故有思维只是脱去外衣的语言之说。通常当你掌握了一门外语时,你同时也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由它自己特殊的思维结构构建的世界,只有理解了一门语言的文化思维模式这一深层的文化结构,你才能真正把握一门外语的神韵。而忽略不同语言的文化思维差异势必会对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直接不利的影响。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对外日益开放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活动正在全方位、多层面地展开。经贸外语专业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专门机构,其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文化思维差异的内容将对跨文化人才培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从语言思维方式差异入手对经贸外语专业跨文化人才培养的启示进行探讨。

二、文化思维差异对跨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思维方式必然作用于人的行为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成为交际的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般人都会习惯于用自己语言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维,并想当然地认为对方必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思维,这种误解常使交际双方陷入被动、僵局乃至最后交际的失败。而真实的交际过程中,一方发出的语言信息是用本国语言思维编码、建构的信息,接收者则是以另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破译、结构,这就极有可能发生误解。国内经贸外语专业人才是跨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会直接影响商务洽谈的结果。国际商务谈判受到各个国家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张礼卿,2005),而其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这是他们区别于另一民族或群体的显著特征。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会形成一种语言特有的文化思维方式,正是这种文化思维差异导致了国际商务洽谈中的文化碰撞乃至冲突,甚至导致洽谈不欢而散。因此,文化思维差异对外语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三、文化思维差异的主要表现

(一)风俗习惯的思维差异。

在国际商务洽谈中通常会有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交活动,如宴请、喝茶、喝咖啡等。这些活动往往直接受各国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谈判双方若能设身处地地兼顾对方的风俗习惯,这必然能为洽谈创造和谐的氛围,从而促进交易的达成,反之则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如阿拉伯人在社交活动中常邀请对方喝咖啡,依他们的习俗,客人不喝咖啡是很失礼的行为,拒绝咖啡对邀请人来说是一种侮辱。又如,芬兰人在生意达成后,通常会宴请对方,并邀请对方洗蒸气浴,他们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示对客户的欢迎,并借此加深友谊,甚至在洗蒸气浴的过程中还会达成重要交易,因此受邀请人是断然不能拒绝的。

(二)空间观念的思维差异。

空间观念理论认为生物与外界间的关系除自己的肉体界限以外,再向外扩展还有一个有机体的领域,这是要求自己有一个领地范围并对这一范围加以维护的行为。文化的不同,使人们对空间及其有关的交际规则有不同的需求,空间范围给不同民族文化的人带来的联想和感受也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文化间个体所习惯维护的个人空间范围的差异尤为重要。如在英语族文化中,一位客人就餐,先到了一个餐馆,其周围的环境,如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就成了他的临时领地,后到者宁可等候空桌也不愿与其同桌,因为他们彼此尊重维护对方与自己的空间。

(三)时间观念的思维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对待时间上有着不同的看法,甚至在同属于一种文化的国家之间也有差异。如美国和墨西哥的时间观念就大不相同,前者时间观念强,后者相对淡薄,这使得两国商人容易出现激烈的摩擦。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人工作和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强,人们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因此在商务谈判中都很准时。但在某些经济落后,或是文化背景特殊的国家,人们往往不太重视时间,不讲究准时参加商务谈判和宴会,有时甚至有意识地拖延时间,以显示其地位的珍贵。因此在商务洽谈中,显然不能想当然地把自己的文化观念强加给对方,否则必然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四)汉语族文化重形象思维,英语族文化重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汉语族汉化的重要特征,它广泛地运用于形象的感觉、知觉、表象及想象、联想和幻想,并在其中融入思维者的强烈的情感意志。其特点是注重直观经验,以感觉、表象为依据对表象进行类比分析,强调相似、相关性。而英语族文化则注重抽象思维,它用抽象的思维分式进行概括,并用抽象的概念、数字、推理等进行思维。汉语族文化偏重形象思维方式,追求的是以形见理。而西方人的抽象思维方式则追求概念分析、逻辑推理,其特点就是注重综合性的分析,提取本质的属性,而抛弃那些非本质属性,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英语族文化严格区分主、客体,汉语族文化则注重主、客体相融。

英语族文化尤为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于严格区分主、客体,因此其语言的主动与被动两个范畴始终是泾渭分明。而汉语族文化的思维多以“人”为本,一般不分主体与客体。比如汉语中常出现“有人说”,地道的英语应该说“I was told ...”,而不能说成“Some one told ...”。类似的说法在英语中有很多的例子。经贸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若忽视了不同文化对主客体思维方式的差异,必然会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有效实施。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受潜在的思维习惯的支配,对同一事物研究的着眼点及引起的联想是迥然不同的。

四、结论与建议

文化思维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会起到一种导向性的作用,了解外语族文化与本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差异将有助于跨文化交际人员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诸多研究结果,如王墨希(1993)、张红玲(2007)表明文化思维方式差异对参与跨文化交际人员的书面表达、书面信息的获取能力、商业交往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国际商务交流的双方通常来自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及不同的价值观。交际过程中,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文化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评价对方,应根据对方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交际风格制定和修正自己的交际、谈判策略,这样才能增加达成协议的机会,否则会增加交际难度,最终可能导致交际失败,无法达成协议,丧失商业机遇。

经济的全球化与国际化呼唤着新型的人才,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经贸外语专业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前沿机构,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文化思维方式的传授,从文化层次真正把握一门语言。此外,在学习外国文化知识及思维方式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外族与本族文化思维方式的对比学习与认知,这样的人才方能真正适应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礼卿.国际贸易概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第5篇

金秋十月,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合作的EMBA项目CHEMBA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将于10月8日隆重举行!在双方学校领导、企业来宾、杰出校友的共同祝愿和见证下,又一批(12班)新生正式加入CHEMBA大家庭,踏上两年丰硕快乐的学习之旅。

CHEMBA校友会会长、执行官杂志出版人段传敏先生应邀出席了开学典礼与迎新晚会并致辞。

CHEMBA是华南乃至全国均领先的中外EMBA教育项目,全英文授课,毕业后颁发美国学位。该项目运作11年来,聚集了400多位来自跨国公司、合资企业以及中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者,以治学严谨、质量一流著称。

The CHEMBA 2012 Inauguration Ceremony is going to take place on Monday, October 8th. Deans from both Carlso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Lingnan (University) College, as well as CHEMBA alumni will be witnessing and welcoming the twelfth cohort of students to join the CHEMBA family! They are prepared for a wonderful journey of embracing knowledge, getting to know new friends and exploring different insights.

中航国际品牌战略咨询中期研讨会

近日,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际)北京总部会议室举行了中航国际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研讨会。中航国际全国二十多位高管齐聚一堂,在科特勒咨询集团项目组配合下,共同探讨企业文化与公司品牌的重大问题。本次研讨会是中航国际企业文化与品牌规划项目的重要环节,与会高管充分的表达了建议,增进了共识,高度肯定了科特勒咨询的前期工作成果,对本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近日是,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际)北京总部会议室举行了中航国际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研讨会。中航国际全国二十多位高管齐聚一堂,在科特勒咨询集团项目组配合下,共同探讨企业文化与公司品牌的重大问题。本次研讨会是中航国际企业文化与品牌规划项目的重要环节,与会高管充分的表达了建议,增进了共识,高度肯定了科特勒咨询的前期工作成果,对本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DDN签约奥康集团红火鸟品牌业务

不久前,DDN君石大麦(中国)广告获得上市公司奥康集团旗下红火鸟品牌全案业务,主要包括品牌战略、商业模式、品牌策略、创意、传播与新媒体营销服务等内容,这是DDN第五个上市公司品牌合作业务。

红火鸟创建于2004年,是奥康集团第三个亿元俱乐部品牌,她融合亚洲各种时尚文化,创造出个性化的潮流品牌,首席推出韩风系列产品,未来三年红火鸟将是品牌飞跃发展的关键时期。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谈到选择DDN时强调:”我们看中DDN,一是团队对于时尚品牌把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对品牌高速发展注入新动力的能量!”

DDN君石大麦总经理晏菊明认为:“中国本土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潮鞋品牌,这对红火鸟来说是一个机会。我们团队在服务时尚品牌领域已积累了多年成功经验,在欧洲巴黎拥有时尚工作室,DDN是一间快速成长的本土新锐4A广告公司,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未来我们将用专业助力奥康集团把红火鸟打造成中国第一潮鞋品牌。”

FOCUSSEND获得年度最佳效果营销案例奖

近日,中国网络营销大会的“2012年中国互联网成功网络营销应用案例与网络营销创新产品今典奖”活动结果揭晓:Focussend公司的《房地产会员邮件期刊营销》的案例以新颖的创意、突出的营销效果赢得评委们的一致肯定,一举摘得“年度最佳效果营销案例”奖项。

Focussend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许可邮件营销服务提供商之一,该公司一直秉承“Simple ( 简捷 )、Reliable(值得信赖)、Affordable( 性价比高)”的核心理念,始终处于稳健发展的状态,为数万家客户提供全面的邮件生命周期营销策划方案和执行服务。专注于在线营销领域的产品研究、服务创新和业务咨询是Focussend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目前,

Focussend公司为电子商务、教育培训、旅游、航空、酒店、百货、娱乐、人力资源、媒体和快消品等各个领域的公司提供了专业有效的在线营销服务。

智诚灵动“东鑛战略服务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2012年9月4日,青岛东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智诚灵动营销策划机构、青岛华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三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青岛金都良友大酒店隆重举行。东鑛科技董事长匙馨柱、智诚灵动董事长王成莹、青岛华仁创投总经理褚旭,以及东鑛项目团队的相关同事出席了签约仪式。

东鑛匙总致力于特种陶瓷研究已有30多年,是特种保健陶瓷领域的顶级专家,但是其公司研发的产品始终打不开市场,匙总意识到技术转化成商品必须请一家专业的营销策划机构来操作。经朋友介绍,东鑛公司接触到了智诚灵动营销策划机构,通过与智诚灵动沟通,结合以往智诚灵动的服务案例,东鑛对智诚灵动的专业能力表示了高度认可,双方就合作的意愿达成了共识。

智诚灵动是一家集市场研究、品牌咨询、营销策划、品牌视觉设计、品牌公关、包装印刷于一体的营销策划机构。智诚灵动始终坚持以“帮助有梦想的人实现梦想”为愿景,秉承“让品牌真正创造价值”的企业使命,实践“至真至诚,达人成己”的经营理念,期待能为更多的优秀企业提供专业的营销策划服务。

领先陈列成为阿里巴巴首批“金品诚企”

第6篇

服务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甚至生存的基本素质。正是靠着优质的服务,一些企业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自身的本位与独立的意识,而这种从行业中脱颖而出、以便贯彻自己意志的厚望与企业行为,揭示了企业文化的真谛刺激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参与市场竞争并求取平衡。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阶段后,即将甚或已经开始步入服务经济时期。在当前这个时期,服务已经或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竞争聚焦到服务,激烈的竞争刺激了服务创新,服务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作为一家商旅服务型企业,如何发掘自身的企业文化,并将这一文化融入服务,已经成为快乐e行急迫需要思考的议题。

首先,激励员工的忠诚和服务热情。我们清楚,我们的服务一线是企业的生命,顾客在服务中的体验,是我们服务的本质所在。作为商旅服务型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尤其重要。良好的服务一线团队建设,始于实效性的人力资源战略,包括职业培训、员工权利享受、激励政策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等。行之有效的团队建设策略,能最大限度地让企业的服务一线员工充满活力,主动并创造性地为顾客提供服务。

其次,设计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标准和科学的管理流程。快乐e行为顾客提供了三个服务平台(网站、手机无线、电话),顾客可随时随地选择最方便的方式获得旅行预订服务。在设计服务标准和流程的时候,一切都要以顾客为中心,力争创造更高的顾客满意度。在旅行预订行业,注重顾客旅程体验享受至关重要,如快乐e行推出的免费航班选座服务,就是从顾客乘机自由舒适的角度出发,让顾客在预订机票的同时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座位。商务酒店联盟的出现更是针对常出差的时尚商务人士的需求,将全国核心商旅城市的上千家三星级以上中高端商务酒店强力联合,并为会员提供积分返现等优厚待遇。一切源于用户的需求,才是企业服务的重点。

再次,让浓厚的文化氛围蔓延在服务第一线。商旅服务型企业必须将独特的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人生目标、价值观等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达到文化上和行动上的一致,并通过各种策略,不断地强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注重服务细节,提高服务积极性,以便让企业更具竞争力。

一个服务型企业,应该深度挖掘自己的文化本质。丧失了企业本位文化,就意味着丧失了企业的灵魂和意志,尽管企业形式还在,但本质业已失落。这企业岂能生存7它将从生命的大树上跌落下来。企业文化应该是独特的,服务文化应该是非同质的,就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格和个性。没有个性的人,无异于阻挡了自己的命脉流动,杜绝了创新。

我们的企业家,应该脚踏实地地分析我们面前的路,找到用最快速度前进的方法和路线,这才是我们的企业本位文化。服务经济时代,我们正在准备着面对所有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第7篇

关键词:中小电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定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人们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得以迅猛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中小电子商务企业也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1创业型中小电商企业发展现状

1.1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

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和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带动下,短短十几年已经形成亚太地区重要产业形式。截至2016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经达到了690亿元的庞大规模,并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易形式的B2C市场已经占据世界B2C市场的榜首地位。据预测,至2019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将会达到1700亿元的交易规模。

1.2中小电子商务企业作用明显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飞速发展,也吸引了众多中小型企业的加入,已经初步形成了电子商务生态环境,并显露出日间激烈的竞争态势。现阶段的电子商务行业中,创业型中小企业十分具有发展潜力,逐渐会成为我国电子商业行业发展的主力。这是由于中小电商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企业转型更加灵活而便利,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中小电商的组织成本较低,无论是采取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都不至于给企业带来伤筋动骨的风险。

1.3中小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混乱

但同时,创业型的中小电商也存在着管理混乱等情况,企业的运行与管理制度滞后于企业的发展态势,而企业经营者又缺少相关经验或管理能力,无法采取有效地激励策略和惩罚机制,往往只能依靠直觉来进行企业管理。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向员工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员工无法安定下来为企业工作,导致跳槽和挖墙角事情频出,企业留不住人才,自然也就难以维系。因此,创业型的中小电商企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就是调整经营与管理策略,创新管理制度,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来实现企业的平稳运行[1]。

2创业型中小电商发展策略调整

2.1精准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现代化的商业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以往的创业方法和成功者的创业经验无法为创业型的中小电商提供范例,企业的发展智能依靠经营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紧跟时代的变化潮流,对企业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并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此外,中小电商还需要积极进行企业转型和战略变更,不断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冲出一席之地,来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一定是在市场环境下进行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一定会导致企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可能带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可能将企业拉下深渊,只有看清时展方向,实现企业的精准定位,打破思维惯性,了解市场受众的真实需求,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进口母婴品牌限时特卖商城的“蜜芽”,原本只是一个小型网店,在了解市场受众“购买高质量、低价格的母婴产品”的真实需求之后,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即“进口母婴产品”“限时”“特卖”,获得了真格基金和险峰华兴投资,才造就了今天企业市场估值超过100亿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

2.2结构调整,引进先进理念

创业型的中小电商企业在追求发展与提升时,应当不断加强生产与组织结构的调整,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与竞争能力。同时,根据受众的实际诉求来积极进行企业的业务调整与转型,提高对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与控制,从而实现高速发展。创业型的中小电商企业还应该不断提高生产运营的水平和效率。以往的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大多会同生产加工厂商合作,向其提供销售平台,这种产销分离的方式,导致电商企业只关心产品销售情况,而忽视了产品的生产质量,而生产厂商则由于缺少市场的真实数据,与电商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无法明确自身发展的漏洞与缺陷,就很难实现长远的发展。因此,创业型的中小电商企业应当大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对于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根据市场反馈的真实数据来分析受众的真实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不断进行产品的质量提升与生产创新。例如,原创业型中小电商,针对美妆产品进行精品限量团购的“团美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与发展之后,明确自身的发展缺陷与问题,积极进行企业转型,制定了“不求销量,只求质量”的发展目标,向受众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美妆产品,并改名“聚美优品”,全新面市,坚持以正规商、从正规取代采购商品,并对商品进行严格质量检验,从而获得了受众的支持与信任,从2010年3月~2013年12月,不到4年的时间聚美优品的年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了60亿元,并在2014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创业型中小电商成功转型的范例。

2.3创新制度,加强经营管理

中小电商企业在创业与发展时,应当大力建设并发展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与集体价值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生产与经营理念,并将其贯彻于落实下来。创业型中小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着重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影响力并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员工培养出足够的职业素养,并通过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组织架构、树立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工作来营造良好的企业生产与经营氛围。在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人员需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管理,并严格遵循公平、公正与透明化原则,从而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2]。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已经不再是用于每分钟都在发生变化的电子商务行业了,而中小型的电子商务企业要想成功创业并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进行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与制度方面的创新,提高企业对于内部的掌控程度与监督力度,使整个企业凝聚成一个整体,不断完善企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中小电商的创业与发展,需要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满足企业经营利益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并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管理系统,保证消费平台与经营管理平台的统一性,保证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运行。

2.4顺应时代,加强平台合作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强对于先进技术与人才的追求,同技术类院校或其他高校进行合作,不断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推动企业的技术应用水平。中小电商企业在创业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源与成本的投入,这一时期的企业正处在探索阶段,企业的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之后会逐渐降低,因此,这一阶段的企业可以积极寻找外来资本的加入,并顺应时展,加强同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实现企业非主营业务的外包。同时,企业可以同网络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加强企业的门户网站建设和网站的运营与维护,并结合企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大数据的分析来进行消费情况与消费者需求的调查,并且在明确市场需求现状的同时,积极推进新产品的研发或采购,运用各种推广渠道来进行产品的营销与推广。通过与不同企业或平台的合作,能够减少企业在非主营业务方面所投入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和时间成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主营业务当中,充分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3]。

3结语

我国现阶段的创业型中小电子商务面临着诸多问题,在经营管理方面就需要明确自身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并积极寻求同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同时要紧跟时代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进行积极转型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卢忠敏.分析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绩效评价[J].经营管理者,2016(14).

[2]蔡苹.对我国中小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

第8篇

文章阐述了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及其限制因素,研究分析了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策略:搭建独立的网络营销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营销手段;有效协调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建立以顾客为资本的网络营销策略;建立产品形式与服务营销策略;加强顾客关系管理。

【关键词】

电子商务;传统品牌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具有信息功能强大、互动性强、成本低、效益高以及不受时限的优点,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根据权威机构的《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网购市场规模、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呈快速扩大趋势,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良好市场基础。[1]在良好的市场形势下,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挖掘互联网消费需求,可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互联网应用也逐渐向传统品牌企业渗透,李宁、国美、格兰仕等传统品牌企业均制定一系列网络营销策略。但是,传统品牌企业的思想更加保守,与开放的网络营销理念冲突,如线上和线下营销模式、企业文化与网络营销文化矛盾均对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带来障碍。[2]传统品牌企业该如何顺应电子商务环境,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优势创造经济效益,成为传统品牌企业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使传统品牌企业无法“独善其身”,传统品牌企业必须主动融入时代潮流,接受并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如若传统企业仍抱守线下市场销售,企业的市场销售理念将与消费者的消费观脱节,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传统品牌企业必须积极利用电子商务的趋势,结合企业已有的优势,在线下市场销售的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3]和网络品牌企业相比,传统品牌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上具有以下优点。

1、网络营销资金充足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传统品牌企业具备强大的资金储备,企业运作资金的能力也远远高于网络品牌企业,因而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现已开展网络营销的传统品牌企业通常会花费上百万资金用于网络营销。以福建省某传统运动品牌企业为例,2010年该企业用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成本预算为1000万。而对于大多数网络品牌企业,资金处于流动状态,企业的网络营销费用不稳定。一旦企业的营销出现问题,造成销量不足,企业将面临资金短缺、现金流断裂问题,网络营销力度乏力。

2、生产能力强大

传统品牌企业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生产链,或者具有一套加工企业和产品管理制度,因而传统品牌企业的资源丰富,企业可整合更多的资源用于产品研发及生产。借助强大的生产能力,传统品牌企业可结合线下营销,在维持线下消费群体的同时开拓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

3、信誉优势

传统品牌企业已树立较好的市场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在线下销售市场中,传统品牌企业具有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可为消费者提供强大的售后服务,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提升他们购买欲望。多数网络品牌企业则陷入信用危机,网民对网上开展商务活动的信任度较低。《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多数网购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对网购不满意,因而决定消费者对网购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在于商品质量。[4]因此,与网络品牌企业相比,传统品牌企业的良好市场形象可为开展网络影响打下良好的基础。

4、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起点更高

传统品牌企业不仅在资金、生产能力和品牌信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初期已具备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企业可利用其自身品牌的良好形象打开网络市场,加快网络推广品牌的步伐。同时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促使企业规范运作,从而快速融入和适应网络营销环境。[5]以传统品牌服装企业为例,自杰克琼斯加入淘宝网后,杰克琼斯的官方网络旗舰店连续2年成为中国网购市场最受欢迎品牌。杰克琼斯网络旗舰店上线3天,网店单日交易额接近50万元,单日销售总额为20家杰克琼斯线下商店单日销售额的总和。

二、传统品牌开展网络营销的限制因素

虽然传统品牌企业在发展网络营销方面具有资金、生产能力以及信誉许多优势,但网络营销依赖于互联网,网络市场营销具有全球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与传统市场营销理念、企业运作模式存在许多差别,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必然存在许多限制因素。

1、传统品牌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消费需求理念冲突

传统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为分工和协调,属于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大、需求类型多样,产品也必须具备多样化、小批量的特点,网络消费特点导致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时暴露出企业组织结构僵化弊端,企业无法及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作出调整,也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造成市场营销受限,阻碍网络市场扩展,制约企业经济。

2、企业发展观念限制

对于传统品牌企业,互联网属于“蓝海”,大量传统企业和传统投资机构涌入互联网。但是从结果上看,多数企业和投资机构均以失败结束,企业和投资机构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发展观念滞后。传统品牌企业的传统意识较强,其网络营销活动受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较大,忽视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自身的特点,造成网络营销依据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经营方式进行。[6]

3、企业文化限制

互联网文化具有开放、创新的特点,如google公司,其企业文化为互联网文化典型代表。但是传统品牌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倾向于专业和严谨。而网络营销方式、工作内容变化大,难以采用传统标准量化营销方式和内容。如若企业文化与互联网文化产生冲突,必然给网络营销团队带来不利影响。降低营销团队的稳定性、工作积极性等。

三、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鉴于传统品牌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优势和限制因素,传统品牌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时必须结合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

1、搭建独立的网络营销体系

一般而言,传统品牌企业具有强大且成熟的营销体系,而传统品牌企业的组织结构体系中缺乏独立的网络营销体系。但由于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存在显著差异,因而企业必须组建独立且专业的网络营销团队,而非将网络营销团队依附于传统市场营销部门。网络营销团队专职负责企业的网络营销工作,形成一个直接与网络市场接轨、为客户提供直接服务的部门,从而更好的适应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特点和网络销售市场的变化特点,提高网络营销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7]以苏宁电器为例,苏宁电器推出苏宁易购后,企业专门成立了1000人的B2C运营团队,依据互联网经济独立运营体系构建苏宁易购。网络销售形成了自主采购、独立销售、物流共享的运作机制,同时实现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全面充分协同。基于网络营销的特点,传统品牌企业也需要根据网络营销的特点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标准,充分调动营销团队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营销手段

互联网发展对消费者和企业都带来巨大影响,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该情况,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沟通媒介,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例如企业可设立产品在线服务社区,社区管理人员可密切关注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及时收集有价值的观点。[8]再比如开设博客营销,利用企业博客及时企业产品信息或相关新闻,设置投票、发言等板块,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此类网络营销方式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及时掌握企业产品信息和新闻,还可深入了解产品的市场表现和营销效果,以便及时改进产品和调整营销策略。

3、有效协调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

在进入网络营销前,传统品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网络市场环境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明确企业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结合比例,或重新打造新品牌进行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的特色在于成本低,产品成本降低、价格也随之降低。因此企业需要正确协调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避免出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两种渠道下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冲突,引发消费者群体出现冲突。因此,一种有效地做法是,传统品牌企业需要针对网络市场开发新产品,明确产品在网络市场的定位,与企业线下产品相区别。只有如此,传统品牌企业才能更好地协调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推动线上和线下销售,实现企业总体销量上涨。[9]以优衣库网络营销策略为例,优衣库网上商城固定在周五开展促销活动,新款产品则在促销活动开始前半个月上架,从而既不影响实体渠道的新品销售,又实现线上营销效果。

4、建立以顾客为资本的网络营销策略

互联网企业和消费者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消费者不仅是营销的对象,也是网络营销的参与者和控制者。消费者具有大量信息资源,可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提供创新价值,企业让消费者参与到网络营销中,实现企业和消费者双向互动,可更好地将线下市场营销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网络营销相结合,及时掌握消费者消费行为、心理特点,以便制定恰当的网络营销策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网络营销策略应赋予消费者更多的自利,以个性需求作为提品及服务的出发点,不受限制进入他们感兴趣的虚拟商,让顾客更加方便地获取产品信息,并参与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查询产品情况,向企业或生产商提出建议。[10]企业也可以及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5、建立产品形式与服务营销策略

传统品牌企业的质量已被众多顾客认可,消费者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对比产品,消费者根据产品信息即可直接购买。传统品牌企业更应该重视营销策略的人性化和导向服务,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一对一营销服务。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做好相关配套营销服务,如物流配送信息平台服务。企业可利用已有的完备物流配送体系及物流信息平台为消费者提供配送信息查询服务,消费者可直接查询产品状态,减少消费者的等待时间,提升网络营销的运营能力。

6、加强顾客关系管理

不同于实体市场销售,网络销售无需面对面,只需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信息即可,该销售特点为企业加强顾客关系管理提供了便利。传统品牌企业应利用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建立消费者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满意度变化情况。当消费者进入企业销售网站,就可以收集消费者的浏览数据。如消费者查看了哪一类商品,在什么页面停留时间最长等。通过这些信息判断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及时向消费者推送相关信息。此外,还需详细记录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如购买产品数量、产品类型等。根据消费者消费数据库信息,企业可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完善销售服务,提升网络销售的粘性。

四、结语

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及持续成长,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电子商务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未来发展前景最好。主动顺应电子商务趋势,开展网络营销成为传统品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品牌企业需要认清自身开展网络营销中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利用传统市场基础,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营销,拓展新的市场,扩大消费群体。只有如此,传统品牌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也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在危机中寻求机遇、获得发展。

作者:陈姝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康耀武,秦烨,高桂华.网络营销方式对传统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2.09.45-46.

[2]杨路明,季宁,黎涛.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品牌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J].电子商务,2012.04.30-32-35.

[3]张媛媛.浅析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广告营销策略——以凡客诚品为例[J].广东经济,2012.11.53-55.

[4]李渊.企业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模式的比较分析[J].北方经济,2012.20.51+53.

[5]李娜.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网络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2.230-231.

[6]巩恩伟.传统品牌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网络营销策略[J].电子商务,2015.09.32-33.

[7]高超,李冰.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中的网络广告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4.10.250.

第9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国际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在现如今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及科技一体化的信息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全球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内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商务英语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国际贸易活动中正确利用英语处理在跨境商务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与来自于不同国家、地域及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商务交流。因此,如何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所处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其突出特征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政治经济环境和传统习俗不同,人们的商业价值观、消费心理和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务人员不仅要面临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经济环境,还会遇到诸多文化冲突,由此可知,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是否可以进行成功的跨境商务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传统的“英语+商务”模式开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跨文化交际意识极度缺乏,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涉外商务活动的进行。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商务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国际贸易活动重要性的认知,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能力。当今,我国各大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点:

1.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不同国家、地域及民族等,其文化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与文化之间存在客观的不同之处,对自身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反思,同时更广泛地知晓其他文化,进而更客观地把握住各自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与不同特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商务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工作后,会参加各种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其他文化进行接触,接触中往往会因为受到文化差异的冲击而产生许多抵触情绪,从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时尽快适应,提高效率,让跨境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三、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知识观着重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商务英语教学需要尝试运用诸如创设情境法、认知法及交际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注重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辅手段,而且优化了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创设虚拟的国际商务活动情境或社区,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实际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学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英文电影了解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

2.提高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素质和改变其教学观念。在国内大多数高校,教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出身,他们本身缺乏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利用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非本土文化素养,比如到外贸公司进行挂职锻炼,以及参加商务部组织的各种短期培训和进修。同时,商务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再局限于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及课堂的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和监督者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大纲为基础,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既熟谙国际商务领域的知识又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涉外商务人才。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重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比如在欧亚经济论坛、广交会、世园会、世博会等国际会展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锻炼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跨文化意识,从而逐渐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外交流日趋发展的今天,高校应提倡学生积极参加海外带薪实习项目,让他们真正融入异国他乡的环境,亲身感受中西文化差异,了解异域风土人情,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国际间商务交流的频繁,各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这些发展给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头脑,用睿智的眼光审视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20.

第10篇

关键词:国际商务活动 跨文化管理 文化冲突 文化差异

在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活动迅速崛起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处在一个异质的、多元的文化环境之中,基于这种情况,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了能够影响国际商务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以跨文化管理为基础来分析其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的结果来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能够很好的缓解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冲退,提高国际商务活动的成功几率。

一、跨文化管理

文化能够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因为文化具有很强的差异性,所以不同国家、地区中的商务活动其文化的特性也不相同。企业的跨国经营就是将经营活动从一种文化环境转入另一种文化环境,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下,必须要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基于这样的情况,跨文化管理就应运而生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指导,跨文化管理包含两个方面: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供应者、顾客以及竞争者的管理;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管理。当前的国际商务活动已经慢慢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活动。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寻找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可以有效超越文化冲突的发展目标,继而以此为基础,改革或重新设计管理机制,以此来增强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同时企业也只有通过跨文化管理才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进行约束和管理,确保其行为方式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同时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跨文化管理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再实施跨文化管理时,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文化冲突问题,下面就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冲突

(一)企业内部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企业的主文化就是指以母国文化为基础、在跨国经营中逐渐形成的居于管理首位的文化。亚文化则是指带有东道国特征的文化形态,具有十分特定的文化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的次级文化。通过研究发现,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健康的主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冲突,两种文化都是健康的但是其存在形式以及表现意识有所不同两者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其次,主文化可能会凭借母公司的措施来扼杀亚文化,亚文化亦可侵蚀、瓦解主文化,这样的情况都是使企业的整体文化走向衰败,造成正常的国际活动无法进行。

(二)跨国企业和本地员工之间的冲突

在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往往侧重于道德层面,讲究“人情关系”,而西方人则是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其在实施管理是往往是追求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仅仅是对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的补充以及约束;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则是注重规章制度,而不讲究“人情”,企业和员工必须要注重维护规章制度所赋予的权利以及义务。这样的情况势必会造成诱发沟通上的障碍,引发文化冲突。

除了上述的两种文化冲突之外,还有东道国文化与母国文化之间的冲突以及员工个体观念与群体本为观念之间的冲突。这些都是跨文化管理中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

三、国际商务活动背景下的跨文化管理

首先,要识别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要了解自身的文化,全面掌握母国文化是如何对外排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的,革新观察事物、评价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行为准则;要掌握东道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例如宗教习俗、法律制度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些要素可能对经营造成影响;要克服民族中心论,正式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了解不同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其次,要加强对员工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不同领域的文化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并且能够为企业的全体成员所用。由此可见,跨文化管理就是对员工的价值观念的重新整合,并改变其行为。在这方面,企业必须要开展面向全体职工的讲座,通过讲座让职工明确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并要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认识;要让员工全面的了解东道国的文化习俗、宗教背景等方面,只有全面了解和尊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跨文化管理的实施,保证国际商务活动正常进行。

最后,要树立思维全球化,行动当地化的思维模式,即,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必须要全面的考虑管理的理想是否能够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是否能够符合所处的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环境。企业在进行跨国经济活动时,必须要适当的雇用当地的给员工,增加当地员工在整体员工中所占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背景,深入消费者之中,有利于拓展市场。

四、结束语

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跨文化管理就是以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基础,以实施跨国商务活动的企业作为载体,实施的文化介入和融合。因此,企业要想更好的实施跨文化管理,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时候跨文化管理,以及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冲突表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这些冲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实施行之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推动企业的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登永.论跨文化管理在企业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关于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文化因素[J].经济与管理,2007;3

第11篇

关键词: 胡文仲 文化 跨文化交际

近些年,外语教师开始关注和重视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他们发现外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些语音、语法和词汇,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我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胡文仲教授堪称鼻祖。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意R到文化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在随后三十多年的研究中,他颇为重视和文化有关的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先后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全面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研究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的关系及如何开展跨文化交际研究。他还主编、编选了数本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著作和文集,如《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超越文化的屏障》、《跨文化交际面面观》、《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学选读》等。此外,先生还撰写了《英美文化辞典》。这些论文和书籍为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将对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十年的研究进行梳理,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选取三个阶段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综述。

胡文仲先生1935年生于天津,1951年初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54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在翻译班及师资班进修。自1957年起先生开始在英语系任教,1979年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198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之后在英语系继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主编。

胡文仲教授早期就认识到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跨文化交际教学是文化教学沿革”的观点,认为在“文化真空”中进行英语教学是不可能的。据笔者统计,80年代初至今,先生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外语期刊上发表和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文章共计23篇,现按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列表如下:

1. 80年代的研究

80年代先生发表了以《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为代表的5篇论文。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这篇文章中,胡先生通过例证法提出“学习英语不能不同时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一观点。然而,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大家对中西文化差异重视不足造成在英语写作或口语中经常犯“语言形式表达无误,而不合乎西方文化情理”的错误。此外,权威机构编撰的英语教材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社会意义,即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中的运用。英语学习者对下列几组“对话”似乎都不陌生: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Li Hong.

-How old are you? -I’m twenty.

-Where do you come from? -I come from Nanjing...

-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the library...

这类对话是英语学习的开端,它们都是“中文思想+英文形式”式的表达,语法自然正确,却忽略了是否适合交际场合这一现实。除了在医院、移民局这类地方外,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碰到“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do you come from?”这类私人性的问题。然而,若干年来一直使用的英语教材基本不会注意到这些文化、心理上的差异,学生又喜欢机械模仿,缺乏对语言学习中文化的意识。

如何让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注意并重视这个问题呢?胡先生在文章结尾处提出“以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指导教学”的合理性建议:(1)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外语院系除了设置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课程外,还应该增设社会学、人类学这类课程;(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的外语教材,在自编的教材中多用一些“真实材料”(authentic material);(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时多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4)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应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还应该重视语言运用是否得当;(5)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媒介;(6)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十分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接触是其他方式所无法取代的;(7)开展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先生80年代提出的这些建议很具前瞻性,甚至对现在的英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文化差异种种》[1]这篇文章中,胡先生列举了几个较为突出的文化差异的表现,比如中西方在“打招呼,致谢,表示谦虚,礼物的赠予和接受,身势语,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英语教育者在教学中如何做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呢?胡教授提供了一些好的方法。首先是学生的态度问题。英语学习者应该努力尝试理解外国文化,不能认为异于我国文化的都是荒唐可笑的。其次是英语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照片介绍外国的艺术、雕刻、建筑、风俗习惯;可以利用大众传播工具,比如报纸、杂志、电视节目、广告等,选择与文化有关的一些材料让学生读,然后组织讨论;还可以放映介绍外国文化的短片及一般的外国影片;可以组织学生演剧、为某些外国影片配音,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外国文化的细微之处;可以请国外客人来校与学生接触,或做报告,或举行讨论,使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做翻译练习,引导学生注意那些包含丰富文化内容的词语(culturally-loaded words);引导学生阅读专门论述文化和语言关系的书籍等,小说、剧本及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的书籍。小说和剧本虽然不是为介绍文化而写,却有许多反映文化的生动例证。

在这个时期胡先生发表的其他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论文,有谈及论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有谈交际与语言的关系。总体来看,先生在这个阶段发表的文章主要是讨论教师如何将文化差异贯穿于课堂、学生在学习中如何提高文化敏感度。笔者认为,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应该把先生提出的那些建议铭记在心,并将之贯穿于语言教学和学习之中。

2. 90年代的研究

和其他时期相比较,胡先生90年表的文章数量较多。纵观这些文章,先生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浅谈文化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重要这个微观层面,他的研究视角开始转向跨文化交际这个更宏观的层面,比如在此期间发表的论文《跨文化交际研究如何起步》[2]、《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3]、《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4]。同时,先生开始参与以跨文化交际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关注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国际发展动态并发表《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5]等相关论文。除此之外,胡先生开始着手文化辞典的编撰,在90年代期间发表了论文《关于编写文化辞典的探讨》[6]。因此,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开始进入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视野,各大高校也陆续使用了相关教材。他在此期间对一些教材进行了推介和比较,相关文章有《迎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局面――评介最近出版的三本跨文化交际学著作》[7]、《介绍一套具有中国特点的交际英语教材》[8]和《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评〈欧洲文化入门〉》[9]。可以说,90年代先生研究视域的拓展及对一些文化教材的引荐为国内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英语学习的引导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20世纪后的研究

搜索中国知网,先生20世纪后在国内较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6篇:《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10]、《趋势与特点:跨文化交际研究评述》[11]、《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12]、《评介英国出版的一部跨文化交际著作》[13]、《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14]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15]。从文章名称可以发现,胡先生这个时期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焦点继续关注在国际层面并进一步向实证方面延伸。在《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一文中,先生把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讨论并总结了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长期以来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研究偏重于外语教学,研究范围不够宽泛,研究视野不够广阔,其他学科的参与较为单一;提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学科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学科研究基地建设需要加大投入等。这些问题确实是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值得大家关注并加强的方面。对于一门新兴的学科,胡教授的这些观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4.结语

本文对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综述,发现三个阶段虽然有相对明显的特征,但前一阶段后期的特征已显示出后一阶段主要特征的萌芽,正可谓承前启后,衔接无p,这恐怕也是历史发展的常态,任何历史分期似乎都难逃“人为干预”之宿命。论从史出,以史为鉴,由于“文化”与“交际”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之特征,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30年来的一大局限是:凡是涉及语言与文化差异比较研究成果几乎都可“扔进”跨文化交际研究这一领域,这一表面风光景象提醒我们注意学科边界,因为当一个研究领域无所不包时,势必影响我们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深度。笔者认为,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对象的未来应更加注重学科相关概念的探讨,更加注意文化与交际的相关性研究,同时促成诸如跨文化商务交际一类分支学科的繁荣发展。此外,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成为眼下外语专业学科建设的航向标。小而论之,英语专业中英语报刊选读课程最需要跨文化批评,孙有中主表的《跨文化视角》和《跨文化研究前沿》所选辑的大量论文就是明证;大而论之,英语专业任何一门课程几乎都与跨文化(交际)批评相关,有待全国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合力攻关。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差异种种[J].教学研究,1985(3):1-6.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研究如何起步[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1):2.

[3]胡文仲.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3(1):2-5+10.

[4]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3-9+80.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J].外语研究,1994(1):4.

[6]胡文仲.关于编写文化辞典的探讨[J].外语界,1995(4):2.

[7]胡文仲.迎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局面――评介最近出版的三本跨文化交际学著作[J].外国语,1998(4):3.

[8]胡文仲.介绍一套具有中国特点的交际英语教材[J].外语界,1991(3):3.

[9]胡文仲.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评《欧洲文化入门》[J].外语界,1991(3):58-59+60.

[10]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4).

[11]胡文仲.趋势与特点:跨文化交际研究评述[J].中国外语,2006(3):4-5.

[1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之探讨[J].中国外语,2006(4):4-8+37.

[13]胡文仲.评介英国出版的一部跨文化交际著作[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69-71.

第12篇

一、民族文化传播的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尚无对民族文化传播的确切定义,相关的理论探讨也鲜见。郝朴宁的《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可视为较系统性地从理论上对此问题进行探索的代表性成果。该著作运用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从传播主体、符号和内容、传播介质等几个主要方面,对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进行了历史性考察,揭示了传播在民族文化产生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与力量,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民族文化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他认为,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有几个方面的影响机制在发挥作用,即文化的维模功能、文化适应、文化的圈层性、文化融合、文化增殖、文化积淀、文化分层。他将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基点建构于民族文化的延存、传播、传承之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七个层次的建构要求。同时,作者应用传播学的方法与框架,将民族文化传播放在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大视野下,提出了民族文化传播学的现代建构内容。这些思路和观点,尽管尚未达到建构起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层次,但对于民族文化传播的理论研究,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播学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传统大众传媒的民族文化传播效力

传统大众媒体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也是覆盖面和渗透力最为广泛的媒介形式。配合国家的政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宣传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大量涉及民族内容的节目和栏目、专刊等被制作并广泛传播。对于大众传媒在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方面的功能优势,基本没有异议。然而,对于实践中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在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实际效力,学界存有不同的观点和评判。张燕认为,尽管大众传媒在传播原生态民族文化方面具有某种积极作用,但其实际存有的功利性,导致传播初衷与实际的议程设置效果之间产生了偏差,造成大众传媒在传播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的某种异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民族文化原本的文化品质。同时,在表现方式上也丧失了民族文化最真实的面貌。故而她强调,大众传媒应充分尊重和维持民族文化的本真状态,从整体和细节上做到真实展现,才能真正发挥大众传媒传播民族文化的效力。刘祥平在对贵州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指出,大众传媒在当地的民族文化传播和旅游形象宣传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仅仅依靠传统大众媒体是很难完成传播地区民族文化,促进当地旅游形象建设的任务。唯有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与新媒体形式,同时配合外部优势媒体的传播力量,才能更好地发挥民族文化传播的作用,提升传播效果。另有学者从个案出发,探讨了少数民族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传播民族文化中的作用,从电视节目的主体元素角度探讨了大众传媒如何提升民族文化传播效力的问题。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民族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传播的研究中,有关网络、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的相关探讨数量最多,这是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而做出的积极回应。庄晓东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为背景,探讨了网络媒介与当地民族文化的互动,以及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认同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实证考察,作者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和网络环境下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了考察,提出了当地网络媒介建构民族文化的新模式,尤其强调并分析了民族意识建构的相关情况。陈峻俊认为,网络以其传播优势极大地改变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面貌,不仅扩展了民族文化传播的视野,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模式,更深刻地影响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观念。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可极大地开发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潜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对于网络保护抑或是破坏了传统文化的争议,正是由于网络媒体的低门槛、互动性、自媒体特征,使得族群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不但不会导致某个民族文化的退化,反而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和谐,更好地平衡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阎敏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与具体的策略性措施,建议通过联合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地打造文化传播精品内容;同时根据民族文化的特色,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细分传播内容,加强民族文化传播的集中性与针对性;提倡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体验式民族文化传播,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文化的特色。孔钰钦以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困境为基础,分析了利用新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可行性,提出从“建立新媒体动态生态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少数民族新媒体书店”、“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媒体产业链”几个方面入手,开辟新媒体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新渠道。相比前两类微观层面的策略性探讨,张竞月和王金磊从宏观上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提出了“民族文化消费畸形”、“对外传播受限”、“文化符号机械复制”等问题,并给出“构建国家共同文化”、“进行民族分层化传播”、“民族文化大数据传播”等建议,同其他学者一样,他们也主张建立民族文化传播的产业链,加强民族文化传播的市场化运作,从而在吸引更多关注者的同时,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学者针对“微时代”的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如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各种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传播方式,都将成为新时期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有学者认为,应建立信息化平台,制定出符合具体民族文化内涵的微信息传播方式与路径,从而有效地拓展民族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提升传播力度。此外,自2008年开始举办的“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已成为此领域研究的重要平台,会议每隔一年举办一次,积极探讨了有关新媒体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新闻教育等方面的最新最前沿的问题。

四、民族文化与跨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问题,是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另一大成果集结领域。在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不断与他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部分交融的动态过程。因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与传承必然绕不开它同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处理情况,而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已是不可避免。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现实,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利与弊、得与失,让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在同族外文化的互动中得到传扬与承续,是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杨芳芳从宏观视角探讨了跨文化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强调民族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的跨文化传播特性。且随着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使得各族文化之间在相互适应与融合的同时,也造成了具体民族文化的异化与原有文化传统的消解。因此,她从全球传播和文化霸权的角度出发,认为民族文化只有平衡好汲取外族文化的文明成果与保持自身鲜明特色和文化主旨的关系,增强文化传播力方能得到更好地弘扬和发展。李娜用传播学的框架,对藏族、门巴族、珞巴族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方式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爬梳了三个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传播形态与途径,并从文化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上对传播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此为基础,提出少数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传播的三个主要特质,即“生产生活的需要”、“娱乐化”、“地缘特质”,这三个方面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影响。另有学者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民族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旅游中的跨文化良性传播与互动对于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还有不少研究者针对民族文化的表层结构,如民族服饰、舞蹈、音乐、习俗、体育等的跨文化传播价值与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个别学者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影视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符号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和效果给予考察,倡导通过这些可以跨越民族间差异的方式,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以促进本族文化的外部认知与传扬,从而完成保护和延续本民族文化的任务。此外,针对少数民族禁忌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问题,有学者进行了系统地考察。以少数民族禁忌在传播中的特殊性为基础,运用传播学的框架,从传播者、传播系统和受众三个层面分析了民族禁忌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情况与机制,为更好地控制跨文化传播中的这种负面因素,提高传播效果提供了重要思路。

五、文化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变迁

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它与人类文明的创造历程相始终。这是广义上的文化传播所必然得出的结论。就此意义而言,文化传播伴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诞生、发展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着具体民族文化的自身变化发展逻辑,也是一个不断同外部环境和外族文化博弈、汲取、交融、再生的过程。因此,讨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需明确具体民族的文化衍生逻辑与路径、文化的实质性内涵,以及它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与条件等基础性信息。通过考察一个民族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可间接性地窥见该民族的文化变迁轨迹,进而为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从目前已有的成果来看,对于文化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具体的某个民族或民族地区为例而展开,研究视角多集中在现代化、全球化、新媒体环境等外部变化对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上,通过揭示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传播的策略,进而为该民族或民族地区的文化与传承保护服务。王海飞以裕固族为对象,探讨了外来文化对裕固族文化变迁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途径概括为媒介传播、教育传播和社会文化传播三种模式,对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与文化心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所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后果的产生过程中,文化传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通过揭示裕固族文化变迁下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文化变迁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播生态建构和重构的可能性与过程张春辉通过对三少民族文化传播的现状描述,对三少民族文化传播的方式、内容、受众、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少民族文化的现代装型与文化传播策略。葛艳玲以石河子地区的汉族移民为对象,研究了其文化传播与变迁的历史,她以考察石河子地区的汉族移民的历史来源与迁移原因为基础,通过实地访谈与调研,提出了当地汉族移民的文化传播与变迁机制。相比较同类的研究,葛艳玲在考察所研究民族的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时,对其文化形成的历史与原因进行了分析。但遗憾的是,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缺乏对民族文化历史变迁过程的文化传播机制的考察,研究多集中于现代的语境,从而割裂了文化传播在民族文化形成与历史发展中演进的逻辑脉络。这就使得在探讨民族文化保护的文化传播策略时,缺少纵向层面的关照和动态地、历史地眼光,一些措施与方案的提出也因此而显得根基不牢。未来的研究在加强民族文化传播基础理论与基本问题探讨的同时,应着重于开拓对各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专门性研究领域,或可探讨分区域、分类别地实施民族文化保护战略与措施,将微观的研究更加细化、具体化,使之更具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石蓉蓉 单位: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