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方针的核心

教育方针的核心

时间:2023-08-03 17:2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方针的核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方针的核心

第1篇

一、对本质主题坚守的理解

(一)关于本质主题

本质主题是学校教育规划的核心,即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定位,学校发展目标主要由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构成。

其一,坚守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核心内涵,是培养目标需要坚守的本质主题。

培养目标是学校希望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其中很多内容是由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培养目标,就是学校教育规划的核心目标或本质主题。

《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特别强调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国家教育方针和《规划纲要》提出的核心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学校教育规划必须坚守的本质主题。

但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偏离了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划纲要》规定的核心目标,也就偏离了学校教育规划的本质主题。李镇西在《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一文中说,现在的教育,分数成了所有学生的人格标签,也成了所有教师的全部光荣或者耻辱。就目前中学教育而言,“成”的标志从理论上讲是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成”的唯一标志只是学生的升学分数及学校升学率。他非常担忧:在“升学教育”压倒一切的时候,不但“做人第一”“全面发展”“发展个性”等教育要义成了点缀的口号,而取得较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学生个性精神的丧失。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培养出没有个性的学生——缺乏心灵自由,丧失主体人格,不会独立思考,毫无创造精神。

我当校长做事的原则有两条:一是尽量按教育规律办事;二是摸着自己的良心办事。我的内心诉求是:当个人无法改变体制时,也要努力让孩子少受一些伤害,多一些童年的欢乐与浪漫,更不要成为“应试教育”助纣为虐的帮凶。比如我们不能改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提法,但可以丰富质量的含义,坚决反对以牺牲学科兴趣和牺牲学生身心健康来换取成绩。

由此可见,学校教育本质主题的坚守伴随着艰难和悲壮,离不开勇气、胸怀和智慧。

其二,坚守学校个性或特色内涵,是办学目标需要坚守的本质主题。

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多长时间内发展为什么样的学校,其重要内涵是成就办学特色。

上海闸北八中坚守“成功教育”本质主题:“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并制定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上海第一师范附小坚守“愉快教育”本质主题“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突出“愉快教育”四要素:爱、美、兴趣、创造,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与思考、愉快地活动与创造、愉快地生活与成长。

我校坚守“崇尚个性,享受成长”教育本质主题。“崇尚个性”即尊重生命的主体性、主动性,顺应激发和引导生命的需求和愿望,开启生命的无限潜能,赢得每个生命生动活泼的个性化成长。“享受成长”是让师生充分享受美好的教育过程和成长愉悦。以“崇尚个性,享受成长”为核心理念的个性化教育,是指适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主体发展需要、激扬生命潜能,并充分体现教师自然特征、文化特征和教学特征的教育。

“个性化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其核心指向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本质主题,也只有这种指向的本质主题才是可以坚守的。

(二)对“坚守”的理解

坚守是一种守护。首先是对发展基础的守护。有了根的守护,才有枝叶的繁茂、花果的馨香。没有这种守护,学校教育规划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这种坚守是对学校核心文化的守护。学校文化是在坚守中形成的,师生行为深处散发的味道就是学校文化,文化熏陶着学校的每一个个体,校长是无法轻易改变它的。

坚守还是一种追求、一种胸襟、一种勇气、一种智慧。坚守不是静态的等待,而是根须扎实的追求。有教育思想、教育理想的校长,必然通过教育实践研究追求教育的理想。坚守是对前人办学的肯定与悦纳,需要开阔的心怀;坚守是对前人办学的高度认可,暗含我可能不及前人或不思进取的指责风险,是需要胆识与勇气的。坚守应该坚守的、发展应该发展的,这是一种智慧。

二、本质主题坚守的基本策略

(一)办学思想的一以贯之

遵循教育方针和教与学的规律,结合学校特色,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崇尚个性、享受成长”为核心理念的个性化教育思想,逐步确立了自主、能动、个性化的管理思想。提出了“培育教育个性,享受幸福人生”的教师发展目标和“享受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的育人目标,形成了“让每一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的教育愿景。

我们的办学思想得到教师普遍认同,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追求和教育教学行为力量:整个学校既追求成长的美好结果,更享受成长的美好过程。

办学思想的坚守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几年前我校开展研讨活动,一位我们非常尊敬的大专家生气地说:给你们说了好多次了,“争章夺星”和“个性化发展”是两张皮,一定要去掉“个性化发展”,只研究“争章夺星”的实践和理论。我校部分人也主张丢掉“个性化发展”,争论异常激烈,于是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当时多数人都认识到,今后对学校后续发展最有生命力的是“个性化发展”,而不是“争章夺星”。当时校长根据多数人的意见顶住了压力,坚守了“个性化发展”这一学校发展的本质主题。试想,如果当初我们偏离了这一主题,怎有个性化教育文化的形成?怎有现在的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二)学校课堂变革的坚守

1.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观坚守

我校对教学质量的四维解读是:其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爱学乐学,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人格;其二,过程与方法——会学活学,享受学习;其三,知识、能力与素养——扎实、优秀;其四,身体健康。坚守这一质量观的意义,就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坚守的一个前提则是:校长必须做好因考试成绩不高而下课的心理准备。

2.“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观坚守

(1)构建“尊重差异,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多元发展”的课堂文化。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课堂文化,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呢?我们认为:学科教学特质得到彰显,师生个体差异得到发展,呈现出“尊重差异,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多元发展”的教学景观,这样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课堂。坚守这样的课堂文化,促成了我校几个转变:整个课堂从教师的课堂向“儿童的学堂”转变,课堂氛围由“紧张压抑”向“安全轻松”转变,教学行为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教学模式从“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向“多元发展的个性化”转变。

基于“三维差异”,即教师差异、学生差异和学科差异,适应师生个体的个性化教学思想,是我校课堂变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个性化教学即能够适应学生主体发展需要、激扬生命潜能,充分体现教师自然特征、文化特征和教学特征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把个性化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优势显现层次;二是特色形成层次;三是风格凸显层次。这样的层次划分,使个性化教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秘境界,而是每个教师通过努力都能达到、不断向上移动的一种教学态势。

(2)坚守课堂文化观的意义。

暂时放下教师的非本质短板,侧重于教师长板、潜能的挖掘、培育、放大,有助于唤起教师的主体觉醒和个性发展;有助于弘扬教师优势,促进教师感受自己的价值创造和存在意义,形成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有助于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激发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催生整体教学优势。

(3)坚守的策略。

一是教学评价从“一把尺子”向“多把尺子”转变,“看课不看教师有多优秀,而是看你的学生能不能干,学生优秀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追求个性化课堂的一个基本方向;二是厘清规范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基础、前提、保障,后者是发展、提升、创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联动发展,随着个性化教学的形成,教学规范的质量在升级,新高层次的教学规范促进着个性化教学走向更高层次。

(三)教师发展的坚守

一个政府,如果把GDP作为政绩追求,人便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于是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成为必然。一所学校,如果把学校发展目标看成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追求,教师、学生便成了实现目标的工具,于是师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将成为必然。

我校办学思想直接指向人,确立了师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崇尚个性、享受成长,培育教师的教育个性,引导教师享受幸福人生,期望“让每一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

我们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得到与其个性相宜的发展——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众生平等,尊重生命,尊重差异,个体自主,多元发展。

“既然注定和教师职业结缘,那就努力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而避免职业倦怠、保持可持续动力的根本要诀,就是体验成就感。“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变革课堂,打造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特色,在茫茫教海中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景”,这是享受职业人生的最佳路径。

我们寻求的教师发展不仅是专业发展,而是教师作为专业人的整体发展。“崇尚个性享受成长”的学校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解放了教师的思想与心灵,使教师能全身心历练于素质教育的核心阵地——课堂教学。

教师发展的坚守策略。一是从价值观和实践层面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人人即主人,引导教师确立众生平等的自由主体的理念;二是过程即目标,引导教师尽情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确立过程主体的理念;三是人生即心态,引导教师拥有开阔的心胸,确立“阳光主体”理念。

(四)学生培养目标和路径的坚守

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分数,更应落实育人本位,创造适宜生命成长的学校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成长过程和未来实现的幸福指数,而不能继续给孩子成长的根部栽种痛苦。学校不仅是为了接来送走一批学生,更要从每名学生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直到对其一生的为人处事都有积极影响,这才是学校的价值。梳理10多年取向个性化教育的教改轨迹,针对教学缺乏生机活力的动力疲软,我们提出了“崇尚个性、享受成长”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把“享受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作为育人目标。坚守培养目标,我们认定“为幸福人生所作的奠基,就应该是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为幸福人生打好基础”;坚守培养路径,我们认定“享受快乐童年,强调学生成长的过程与方法是快乐的,童年是享受而不是折磨。”

三、坚守带给学校的影响和启迪

学校教育规划本质主题的坚守,给我校带来了深刻影响:芳草课堂从点到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教与学内涵进一步丰富。二是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和教师生命质量的课堂变革,使芳草师生呈现出更加积极、生动、鲜活的发展态势,逐渐形成“乐学活学”的学风、“乐教活教”的教风。三是个性化教学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崇尚个性、享受成长”的芳草文化,得到更高层面更多人士的高度认同。两年来省内外近万人次的领导、专家和老师走进芳草观摩交流,一批批老师长时间深入芳草课堂听课,各地纷纷聘请芳草老师前往讲课讲学。“让每一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的核心价值观深深扎入每个芳草人心里,变成师生生命发展的强劲力量。

学校教育规划本质主题的坚守,实际上是对学校发展灵魂的坚守,是对学校发展正确方向的坚守。只有这样的坚守,才能保障学校可持续的动力与活力,保障学校不断走向教育的高品质。

第2篇

成人教育(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 issn:1001-8794 cn:23-1067/g4 邮发代号:14-4 周期:月刊 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期刊简介     《成人教育》杂志始创于1981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成人教育学术性、综合性专业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12月,《成人教育》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之教育类核心期刊。并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办刊宗旨

宣传党和国家的成职教育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报道国内外成职教育动态,交流成职教育理论,工作经验、学术成果,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第3篇

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各自办出特色。”这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特色学校是学校的特殊性和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既有一般学校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我们兆麟学校在创建特色的道路上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

一、追忆李兆麟将军,开发校本课程

我校位于讷五公路29公里路南,校园占地33335平方米,在讷河全市村级小学中占地面积是最多的。据讷河县志记载,兆麟村原名大哈力屯,李兆麟将军(时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1941年11月12日至14日带领警卫员来哈力屯为抗联筹集棉衣,住在本村农民邹老猫家东厢房时,由于汉奸告密,所在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此后数年里将军无私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使将军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一九四八年我国政府将村名更名为“兆麟村”。纪念将军追忆将军,是我们学校特色的亮点。因此我们决定分步开发“向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学习”的校本课程:

1.调查走访,追溯根源

通过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得到这些知情人的回忆、证言,掌握第一手材料。并与讷河县志办公室取得联系、查阅资料,详细查清李兆麟将军来哈力屯的准确时间、筹集棉衣、队伍受挫以及哈力屯更名的具体过程。全面还原将军立体、鲜活的形象,特别是党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缅怀先烈的高尚情怀。

2.整理资料,扩大宣传

我们通过书籍、上网查询、整理出《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一生》、《追忆李兆麟》、《李兆麟在东北》、《李兆麟在兆麟》等事迹材料。出刊图版,贴出将军照片、出生地、遇害地、抗联遗址、故居、塑像,组织学生学唱将军的《露营之歌》。

3.编写教材,落实课程

我校组成编写小组,通过多次审定,编写出校本教材《追忆将军 兆麟在前进》。从三年级开设,间周一课时,有兼职教师、有教案、有笔记、有心得、有征文。还有竞赛试题、计划和总结。

4.对外学习,深化主题

我们带领部分优秀学生暑假去哈尔滨兆麟小学、兆麟公园、兆麟纪念馆参观学习,扩大知识面,深化向英雄学习的主题,提升特色学校档次。真正达到兆麟学校学兆麟,继承传统有后人,兆麟精神永存兆麟。我们还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校园内李兆麟塑像建设,辟建40平方米的李兆麟将军事迹展室。以此提升我校特色创建的档次。

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建人文校园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传播精神文明的作用。一个“洁、齐、美”和一个“脏、乱、差”的学校环境,既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水平,又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校园空间所提供的丰富精彩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

1.外部文化彰显办学目标、方向和先进教学理念

校门东西两侧各一块图版“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凸显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地位的重要性。房前窗垛24个大字闪闪发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明确了我们的办学目标。操场东侧永久性图版写出了小平同志提出的办学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宣传橱窗里的“办学行为十要十不要,教师十要十不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作为日常行动的指南,已形成制度来约束教师学生行为。正对操场的宣传板:“兆麟学校简介、兆麟学校光荣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格外醒目,昭示我校师生不忘历史、尊重现实、展望未来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精神风貌。

2.走廊文化丰富多彩,形成本校独特的办学风格

教室中厅东西两侧的国旗、国徽、国歌、党旗的图案排列有序,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方针、科学发展观、公民道德规范等具体内容依次显现,甚为大气、庄重与和谐。

东西走廊北墙内容集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校史、光荣史、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一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南墙突出成果性。一年学会生存、二年学会学习、三年学会生活、四年学会审美、五年学会健体。图版突出班级特色,展出学生剪纸、手工、绘画作品,学生在这里展现、在这里说话、在这里放飞。各教室门右侧有班主任简介、班主任感言。感言发自肺腑,体现教师教学风格与特点,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班级文化不拘一格,突出实用性鲜明性

我校在建设班级文化中“统分结合”、体现一班一品的特点,既实用又有品味,起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的作用。整体布局体现“统”:黑板上方学风标语、黑板左侧为表册录,右侧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个体布局体现“分”:班级后墙的宣传板,设三个栏目(安全、德育、知识)内容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充分体现本班特色,图文并茂、异彩纷呈,使班级成为明确学校要求、展示师生才华的广阔平台。

三、创建德育样板校,无限风光在德育

学校工作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德育为首,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丰富德育工作内涵,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诚实守信教育,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思想教育、劳动教育、体现教育。注重创新、突出特色,利用德育基地,开展鲜活丰富的德育主题活动。

第4篇

顾明远先生编写的《教育大辞典》中提出,“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可以这样认为,要提高教育质量,一要提高教育水平,二要改进实际效果,关键是要提高培养对象的质量。标准则是看教育目的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是否实现。

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一般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它的队伍建设得怎么样,二是它的设施建设得怎么样,三是它的文化建设得怎么样。主要是通过文化建设,特别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使得队伍和设施都能得到科学配置,都能提高效率,都能发挥效能,都能提高效益,都能实现预期效果。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聚精会神,还需要开阔视野、创新思维。

改进学校教育最终落实在教育要素的优化上。一般来讲,要看教育思想、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反馈、教育研究是否得到了科学优化,特别是要素整合优化是否做到了位。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达到则要看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体目标要求是否得到落实。

第一,教育方针的要求。教育方针体现教育目的和宗旨。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有社会本位要求,也有个体本位要求。教育目的是否达到,要看我们培养的人是否达到了这些要求。

第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体目标要求。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都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不仅有目标、有标准,还有实施的途径和评价的方法。除了对学前教育提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外,对其他类型教育也提出了完整的要求。

一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

二要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一方面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三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第5篇

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四方面的辨证统一与协调发展,文化素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扎实推进,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精神的建设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英文名称: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3667

国内刊号:11-2962/G4

邮发代号:82-71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7篇

1、以德为先,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和党对教育的领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幼儿园工作,履行法律赋予园长的权利和义务,主动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和幼儿园管理工作,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关爱幼儿,尊重教职工,为人师表,勤勉敬业,公正廉洁。

2、幼儿为本,坚持幼儿为本的办园理念,把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作为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面向全体幼儿,平等对待不同民族、种族、性别、身体状况及家庭状况的幼儿;尊重个体差异,提供适宜教育,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使每个幼儿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关键词:学校;办学理念;形成

一、什么是办学理念

首先要明确三个概念。

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是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好教育”观念,它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的特征。不同的教育主体由于对教育的体验和感悟不同,形成的教育理念在数量的多和寡、水平的高与低以及是否体系化等方面具有差异,这就需要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深化教育理念。

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学校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二、办学理念的来源与特征

(一)来源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形态的事物,学校办学理念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办学理念有以下几种来源:(1)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和升华。(2)校长经过长期办学积累的大量的成功经验,可成为提炼办学理念的思想基础。(3)在广泛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和发展产生一种新的哲学思考。(4)学习和借鉴企业和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获得一种新的认识并尝试用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5)在教育专家的帮助下,总结有效的办学经验,设计和提出适合本校发展的理念与策略。学校在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时,应采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来处理以上各种来源的思想。

(二)特征

科学的办学理应具备以下特征:(1)导向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必须表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核,既回答“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这在教育方针中已有明确的表述,所有的办学理念都应该体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指导学校达成这一目标。(2)明晰性。办学理念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反映学校成员对教育和学校工作的理性认识。其表述必须简单、明确、没有歧义,容易被教育实践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3)独特性。作为学校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办学层次、培养对象和学校特色等情况。(4)渗透性。办学理念应能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5)相对稳定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应该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具有指导意义,不能变来变去,随意地“升华”,频繁地翻新花样。以上这5个特征也可作为判断一种办学理念是否科学的标准。

三、怎样提炼形成办学理念?

校长的办学理念一方面来自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更多地来自办学实践,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办学实践是校长办学理念产生的源泉,理性思考是办学理念丰富和提升的必然过程。

(一)校长在提炼办学理念时进行理性思考的四个维度如下:

1.政策理论基础。

办学理念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在领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现代教育观,思考形成怎样的办学理念。

2.继承传统与创新。

以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这是办学的基本思路。优良的传统和实践的经验成为办学理念的基石。

3.借鉴外校经验。

各兄弟学校都有各自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将会开拓校长的思路,丰富校长的思想,从而使校长的办学理念有更高的思想高度,并且更充实。

4.体现时代精神。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受社会环境影响,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学校的某一发展阶段里的办学理念,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的精神。

(二)办学理念的提出和提炼

一所学校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一般需采取以下步骤。

1.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文化之根基。学校应在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筛选学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只有对学校历史与现状作充分的分析,才能增强办学理念对学校的指导性。

2.分析学校发展环境

学校发展环境分析常用SWOT分析技术,即与其他学校相比,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办学理念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不能脱离学校所在的社区,不能与学校已有的观念、教师队伍的现状、教育资源相脱节。尽管办学理念具有一定的理想性,但也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办学理念所确立的发展思路、发展方面、价值追求应是学校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的。

3.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

校长在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往往反映了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办学思想、教育良知甚至教育信念。

4.科学合理地表述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是丰富的。办学理念的具体表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语言表述形式,以标示学校的个性。这里应注意三点要求:(1)办学理念的表述应能统整其内核的基本要素。在深圳创办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学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提出了“有教无类,出类拔萃”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试图表明这所学校坚持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突出其公办性),关注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的发展,满足家长、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2)拒斥正确的废话,避免贴“示范”、“特色”或“名校”等标签。(3)语言简洁明了。应该用简洁的文字,精要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学校办学理念冗长而偏颇,不仅不便记忆,也不便于理解和把握。

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在对如何办好一所学校作系统化的理性思考后所形成的核心观念,是办学质量目标在最高层面上的表述。它扎根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心灵之中,体现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行为之中,贯穿于全体师生员工整个的人生历程中,是全体师生员工维系生命存在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史燕来.中小学校办学理念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04(05):59-62

第9篇

八荣八耻征文

总书记最近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与深刻内涵,这一重要论述对教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研究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在“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做出了明确的是非标准,教育研究要进一步贯彻和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如何对待国家和人民、如何对待科学与劳动、如何对待他人和义利、如何对待法纪与生活的角度,全面阐明了“培养什么人”的重要标准,明确了在“培养什么人”过程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与深化。不容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腐朽没落思想与作风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产生消极影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具侵害作用。面对这种情况,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在“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上提出了根本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需要指出,教育研究不仅有其学科性,更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及教育研究面临的严肃的重大政治问题。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实际上是从政治的高度对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要求。因此,教育研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要课题,在开展分门别类的教育研究的同时,围绕根本问题,体现根本要求,深刻认识并承担教育研究工作的政治责任。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就“怎样培养人”及素质教育问题上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要进一步加强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研究。“怎样培养人”同素质教育及教学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体现和渗透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并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及研究并不是各个学科教学的简单集合,也不是仅仅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必须要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主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是素质,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就思想政治素质做出了深入全面的阐述,对学校教学工作及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亟待加强和改进的任务。一是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如何在各个学科教学提和渗透其丰富内涵,充分发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资源,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二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开展思想品德类课堂教学,将这一重要论述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与动力。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三是在发挥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方法,开展具有针对性、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四是教育机构要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研究活动,整合教育系统的研究资源,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系统资源和整体思路。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论述为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确定了鲜明的思想与行为规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为重点的德育研究。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德育工作及德育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态度鲜明,针对性强,划清了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耻明确界限。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教育,关键是进一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荣辱具有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的体现,是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统一,最终要体现在行为方式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能只停留或满足思想认识层面,必须要努力将积极思想转化为积极行为。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历来是德育研究的重点课题,针对性就是要有的放矢,实效性就是要解决问题,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更显其迫切和重要。当前德育研究工作需要在如下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一是全面认识青少年荣辱观念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确定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长点和条件环境;二是根据青少年成长的规律、特点,探讨在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资源建设,形成网络化、社区化、生活化的教育环境,建立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系统工程;四是注重研究成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成年人的荣辱观对数以亿计的未成年人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从社会、家庭、教师的角度探讨成年人正确荣辱观对青少年的示范与影响,从而形成全社会范围的良好风气。

第10篇

校长是学校的全面管理者、决策者,是教育方针的第一执行者,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第一贯彻者,同时校长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引领者,在各项教育工作中,校长始终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引领地位。因此,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校长有坚持发展、锐意创新,提高管理能力和自身的领导能力。那么,校长在学校如何坚持发展、锐意创新,提高管理能力?

一、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要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目标和优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围绕“坚持发展,求实创新”这个主题,确保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尽快实现“从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从重条件向重质量转变,从学生分数向重素质转变”的三个转变,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要充分反映管理的思想,这也是学校教职工甚至社会、家长的关心,特别是校长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教师,维护教职员工、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治校,遵照办学章程,指引教职工自觉奉献、拼博,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障碍,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二、率先竞争力度是学校的核心

校长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要率先打造学校的竞争力,也就是说,校长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办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最优化组合,促进学校发展的整体优化,凸现学校的发展优势,具体是:1.明确“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既要求真务实,又要善于自我超脱,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去粗取精,了解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力争做好管理工作;在学校或班级发展上要有竞争力的敏锐感,要认真探究本校的实际展开竞争的策略,合理规划学校和教师的未来发展,灵活运用管理制度,趋利避害。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提高竞争的有效措施。领导班子的组建是校长管理直接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成败。独特的文化环境形成独特的组织文化模式,独特的组织文化模式造就群体共同的观念。人格化的学校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职工的竞争力度。因此,校长不但要抓好领导班子的组建和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知识、能力、气质、竞争意识等,而且要重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价值观念。3.现代教育的管理,是要求校长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激活每个教职工的竞争兴奋点,把他们的激情和生命价值凝聚到为寻求实现学校和自身的发展上来,充分发挥每个教职工的自我优势。在管理工作中,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引领,用高尚的情感来牵动,打造学校主流文化,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和强大的学校竞争力。4.力争做一个高素质的校长,拥有艺术的管理技巧是学校高质量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学校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学校成为高水平教师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要带头探索和实施学习型管理,关注如何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一支有鲜活教育思想的老师队伍,让全体教职员工愉快地在“传、帮、带”的活动中作出贡献。总之,一所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仅靠热情远远不够。校长的管理方法一定要结合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才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的灵魂。同时还要有探索与创新的思想品质和领先时展的治校理念,善于在实践中把创新的管理观念与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创造新的业绩,创立有特色的学校。

三、增强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校长是学校的全面管理者,是教育方针的第一执行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引领者。因此,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有政治强、作风正、懂教育、善管理的一支校长队伍。校长要做好有特色的学校,就要不断地苦炼自己,提高自身各种素质尤其是业务素质。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校长必须要具有博学的本领”。在办学过程中,校长要更好地、有效地管理学校,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还应具备理论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多想多思,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办学水准,如何引领村小办学和改善村小学校的条件。若仅停留于制度管理的层面上,停留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之间,满足于学生的考分之中,前途是渺茫的。因此,要把规划学校发展,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师生作为办学管理的根本目标,形成自己的特色风范。同时,校长要勤于学习,将学习的过程变成不断提高办学管理的过程。通过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不断增强事业心和依法办学的自觉性,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与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为教师突破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疑点、热点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因校制宜,提高管理能力,成为多元化、综合型的管理“强人”。

总之,作为一名校长,在办学管理中要严格执行《教育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着重鼓励教师在课改中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规范管理制度助于科学程序办事,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有利于学校改革与发展,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再生价值的功效。

第11篇

英文名称:Textile Education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东华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615X

国内刊号:31-1013/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12篇

关键词: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教育过程;教育系统

Abstract: In order to establish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EQAS) effectively, the paper made inCdepth research on education from the views of system and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making reference to the TQM thinking and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theory and technology, the paper proposed education system model to guide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process model to guide education process definition, finally discussed the contents and tasks of EQAS establishment The fact of practice shows: the results above can offer good guidance to EQAS construction in theory and the results of their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are prominent.

Keywords: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Education Process; Educ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6-0077-04

全面质量管理从关注质量要素转为关注过程,其核心思想是:产品质量不能仅靠检验来保证,而是从产品生产全程的管理与控制中获得[1,3,14]。这一思想具体体现为:

* 从关注质量要素转为关注过程,强调基于过程管理来实现质量管理的目标。

* 强调通过组织持续的过程改进来实现质量保证能力的逐步提高。

* 强调管理的系统方法,即针对设定的质量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从而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广泛运用,证明过程是影响产品质量最关键的要素之一[1,3,10,12] 。人才也是一种教育产品,尽管它不能制造而只能培养,不能完全照搬产品生产的管理理论,但依然可以借鉴上述思想来研究教育的质量保证问题[2,3]。因此,研究教育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确定教育系统模型,是科学建立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研究核心教育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确立教育过程模型,是基于过程来逐步提高教育质量保证能力方法的基础。

1 教育的质量观点

教育的质量观决定了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除须遵守一般质量管理原则外,还应反映自身的特点[6],具体体现如下:

(1) 教育的系统观

教育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人才是教育系统的输出。教育体系是教育系统的基础与静态内容的定义,教育实践是教育系统依据体系要求而进行的动态实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首先要科学地建立一个优化的教育体系,并基于过程的有效管理与控制进行教育实践。教育系统有多类外部干系人,他们对教育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教育体系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其质量的优劣都会对系统最终输出的产品――人才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优化的教育体系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

(2) 教育的过程观

* 教育是一个多过程并发且多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人才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过程质量的影响,教育过程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6,7,10]。建立教育过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质量监督确保教育过程的真正实施,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5]。

* 教育过程有多种分类方法:按抽象层次分宏观与微观过程;按作用对象分组织级与个体级过程;按应用领域又包含多个关键实践域[6,9,10,13]。这些过程用于规范和指导不同层次、不同关键实践域里的业务活动及其工作产品的产出。

* 用人单位既是人才的需求者,也是人才质量的检验者,对于有些行业来说(如软件行业),企业还是人才培养的参与者。教育过程为用人单位参与教育过程提供了入口,建立用人单位与学校互动沟通的机制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3,12]。

2 教育系统模型

教育系统的特征可用一组模型来刻画:

(1) 教育体系要素模型

教育体系内部包含诸多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且相互作用,并直接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参见图1)。建立这样一个复杂的体系,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和优化的过程作为理论指导,确保所建立的要素具有良好的质量,并满足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图1可知,教育思想与理念是建设教育体系的思想基础,它会影响要素建设的方方面面。教育方针应体现教育思想,并直接影响和指导诸多要素的建设。教育要为社会服务,人才培养要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这些需求要通过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来体现。教育过程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础,并接受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基础层要素为业务层提供基础保证,是一个学校实力的体现。

(2) 教育实践领域模型

图2是教育实践领域模型,刻画了教育体系建设、教育质量保证、人才培养以及组织行为规范四大活动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要满足体系要素模型的要求,还要按照组织行为规范的要求进行定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科学而制度化的体系标准,为教育质量保证提供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教育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环境、资源与条件。质量保证不仅监督人才培养的过程,还为体系建设提供进一步改进的要求。这样一个三角关系刻画了教育实践复杂的动态过程。

(3) 组织行为模型

学校是一个组织,其行为应符合组织行为的规律。图3从组织行为五大公共特性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建立一个由机制保证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4,11]。

* 组织承诺:以方针的形式定义了管理者的要求。

* 能力:定义了为实现方针应具有的能力,包括:组织结构、角色及其职责,资源(师资、经费、培训),以及环境等。

* 活动及其过程:定义完成任务所需的活动及其执行过程。

* 确认:过程执行中设定的检查点及其检查条件,以确认任务或活动如约执行。

* 度量:过程中收集的数据以确定活动执行的状态和任务完成的程度。

图1

图2

3 教育过程模型

教育过程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有多种层次[6,10,13]。宏观教育过程刻画了教育体系建立、教育过程执行、教育过程监督以及教育过程改进的宏观过程;微观教育过程用于指导具体业务活动,又分为指导组织级业务活动的组织级过程与指导个体业务活动的个体级过程(如教师个人教学过程)。教育过程包含多个关键实践域,教学过程域是其中之一。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建筑在教学过程域之上的质量保证体系,关注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3.1 宏观教育过程

借鉴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过程理论,教育系统的宏观过程定义如下(参见图4):

* 理解教育体系:明确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包括建立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定义教育体系要素。

* 教育需求分析:了解人才市场需求,确定教育方针、专业定位以及人才培养要求。

* 教育体系设计:具体建设一个符合教育方针及专业培养目标的教育体系,主要工作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育过程定义以及质量保证组织机制的建立。

* 教育体系实施:是教育体系具体的部署和执行,包括:教育过程的培训、部署和执行,质量环境建立,计划并执行具体的教学活动等。

图4

* 教育过程监控:对教育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收集过程数据并进行质量分析,为教育过程改进提供依据。

* 教育过程改进:根据过程差距分析结果与改进要求,对现有过程实施改进。包括制定改进计划、成立教改小组、过程重新修订并试点运行,直至正式的教育过程标准全面部署并正式启用。

3.2 微观教育过程

教学过程域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子关键实践域,由一系列围绕教学活动的业务过程组成,共分四大领域11个相关过程(参见图5)。其中教学执行过程与课程教学研究过程为个体级过程,其他均为组织级过程。

图5

⑴ 教务管理过程域

该过程域定义了日常教学管理的核心工作及其过程,包括下达教学任务、分配教学任务、教学文件归档、教务管理(如调课、教室变更、学生选课)等,由学院教学科负责具体实施。

⑵ 教学执行过程域

教学执行过程定义了教师接领教学任务后进行教学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标准,教学监督过程定义了教学督导组的工作任务与活动。

⑶ 教学质量保证过程域

该过程域包含教育质量保证与教学监督两个子过程,其中后者是前者的子活动过程,均由教育质量保证小组(或教学督导组)负责组织实施。其中教育质量保证过程的主要活动有:制定教学质量保证计划、监督教育过程以确保实际执行的过程按照组织过程标准与教学计划执行、跟踪质量问题的解决过程、提出质量改进意见。教学监督过程定义了教学督导组对教师课程教学进行监督的工作规范与任务要求。

⑷ 教学研究过程域

该过程域由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计划修订、教育过程改进与课程教学研究四个子过程构成。

4 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

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从任务、内容与实践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4.1 建设任务

体系建设包含五大核心任务[1,2,6] :

* 明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方针

*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制

* 建立、完善并逐步优化核心教育过程标准

* 定义质量审核的关键点与评价标准

* 作好质量计划、质量记录与质量的统计分析

4.2 内容结构

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结构具有分层特点(参见图6)。质量方针定义了原则上实现质量目标的途径和要求,教育过程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实现和行动指南,并由过程要素作进一步分项说明。过程要素的定义是组织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8]。

图6

4.3 教育实践

作者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教育实践。四年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院已于2006年5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本科与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达100%,2006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对软件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毕业生综合能力企业满意度本科为4.11分,研究生为4.23分(采用5分制),用人单位对该院毕业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工程组织与管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理解专业方法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肯定和赞许。

5 结论

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用系统与过程的观点来看待教育,用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教育,使得我们找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本文所阐述的理论已成功地应用于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教育实践,并获得了有效验证。

借鉴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MMI来研究教育能力成熟度模型,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基于教育组织成熟的教育能力而稳步改进与提升,这是作者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00版ISO/DIS9000族国际标准草案 [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2] 冉宝春,魏建军. 我国高校建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误区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6):43-46.

[3] 洪生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4] Paulk M.C., Weber C.V., Garcia S.M., et al. Key Practices of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SM, Version 1.1[R]. CMU/SEI-93-TR-025,ESC-TR-93-178, Pittsburgh USA: February. 1993.

[5] Zahran S.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Business Success [M], Addison-Wesley, 1998.

[6] Hongyan Z, Wei L, Hongmei L.. Software Engineering Specialty Education System Research and Practice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2005,(12): 25-31.[张红延, 卢苇, 李红梅. 软件工程专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7] Shu L., Xiaofei X., Peijun M., et al.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School of Software at HIT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2005,(12): 12-15.

[8] 张红延. 过程规格及其资产库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 ,41(4) : 204-206.

[9] Osterweil L.J. Unifying Microprocess and Macroprocess Research [C].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oftware Process Workshop, SPW 2005.Beijing, China. 2005,(5): 68-74.

[10] 林华东. 过程与评价[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11] CMMI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DB/OL], 2006-8-20, sei.cmu.edu/cmmi/ .

[12]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项目组主编.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 郭蜀燕, 李飞雄, 张雄. 高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运行系统与环节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05,(01):89-90.

[14] 林健.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01,( 06): 93-97.

收稿日期:2007-3-7

作者简介:张红延(1964-),女,郑州人,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过程,需求工程。

李红梅(1969-),女,硕士,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学科长,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多年。

联系方式:北京西直门外上完村北京交通大学九教北303室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