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预算会计特点

预算会计特点

时间:2023-08-03 17:2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预算会计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预算会计特点

第1篇

一、部门预算改革将对现行预算会计基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现行的部门预算改革使得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公开和透明,同时实行综合预算原则。为进行绩效评价,它将要求逐步引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这将有利于强化政府会计责任,明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加财政透明度,全面、准确、完整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财政状况,解决以往长期存在的拖欠工资、拖欠工程款项和隐性债务等。

实际上,横亘于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者之间的是修正权责发生制(modified accrualbasis),若修正很小时,它几乎与收付实现制无异;若修正很大时,它甚至可以等同于权责发生制。各国一般都是根据本国实际,有选择地采用修正权责发生制,而且修正的程度和范围弹性很大。例如,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就可以对预算单位的年终结余资金、应偿还的内外债务、政府间上解支出及补助支出等会计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可以对欠发职工工资、欠发退休养老金、需要分期摊配的大宗服务消耗或购买性支出等会计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

二、复式预算的进一步改革要求组织相应的完整的会计核算

从复式预算的角度看,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没有按复式预算组织相应的、完整的会计核算。尽管我国《预算法》规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实行复式预算,但在1997年之前,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各种政府预算收支仍统一在“一般预算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中核算。1997年之后,对于纳入预算管理的部分预算外收支,财政总预算会计统一在“基金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支出”科目中核算。这样,预算会计实际上是按照单式预算来组织会计核算的。

其二,没有反映出“具有特色”的预算状况。“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状况应反映政府实际活动的特点,而不仅仅是反映政府作为财政预算的组织者、执行者的特点。我国现行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执行同一套会计制度,但各级政府之间所从事的公共活动范围与不大相同,这也存在着不少弊端。

我国现行复式预算的进一步改革,要求将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和保险预算等分开编制。这就要求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未雨绸缪,预先为之做好改革的准备。财政总预算会计应为之分别组织完整的会计核算,以反映和考核其运行状态。为此,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需要按照上述复式预算的要求进一步改革,为核算完整的政府预算活动分别设置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五类会计科目,将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和社会保险预算等都分别看成是一个会计主体,使“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分别成立,并为它们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表。对于复式预算子预算之间的资金转移等业务活动,预算会计也要分别在相应的会计主体中做出会计处理,以完整地反映政府预算的运行状况及结果。

三、费改税与机构改革将使得预算会计进一步规范化与公共化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全部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等将有较大幅度的压缩,并逐步进入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而推行费改税,将使得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预算外资金的核算内容进一步减少。对于行政单位会计而言,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部分预算外资金的核算内容;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尤其是已全面走向市场、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会计而言,其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责而获取预算外收入的客观条件将逐步丧失,用以核算预算外资金的“应缴财政专户款”也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向何处去?

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广,其性质、职责、财务管理以及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等都与行政单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需要对其实行区别对待的核算。对于继续依靠财政补助的单位和极少数事业单位而言,可以比照现行行政单位会计执行,采用收付实现制。当然,这并不妨碍其最终也要走向某种程度的权责发生制。对于进一步走向市场、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而言,可以比照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

四、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将引起预算会计发生一些变化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它将使财政总预算会计对部分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直接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的实际拨付数为依据。作为1997年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总预算会计对预算包干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从银行支出数改为财政拨款数。而在政府采购制度下,凡是列入政府采购计划、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货品和劳务,均由政府采购部门组织对外采购,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这将使得财政部门的职责不仅仅是按预算和各单位用款进度层层下拨经费,还要根据采购机构提交的预算拨款申请书和有关采购文件,按实际发生数并通过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支付给供应商。

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将对预算会计发生重大

我国现行中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方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不改变”上:即不改变部门预算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改变部门、单位财会人员的职责;不改变人民银行国库局的职责。同时,不清理部门开设的“账户”,但是单一账户以及其他政府预算改革措施将会逐步使部门开设的账户消亡。各地的改革方案虽然特点各异,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改变现行预算框架,实行单一账户、统一资金结算,大多统一财务管理,实行“零户统管”。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逐步推行,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又一次面临深刻的变革。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取财政收入、向行政单位拨付经费,行政单位收取财政总预算会计拨人的经费和向下级行政事业单位转拨经费,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方法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财政部门将对财政支出资金实施全过程管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控对象已延伸到原来的单位预算会计,对单位预算会计的依赖减弱,财政支出就是实际的购买支出或转移支出。各行政单位由于它只是政府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可以说是总和分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其会计目标是为财政管理服务。而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性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收付不需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其会计系统的独生性相对较强。只是由于与政府会计有共同的非营利性、公共性特征以及近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仍以国有为主的实际,而与财政总预算会计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第2篇

一、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

1.我国预算会计的特点

我国预算会计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是,我国的预算会计基本不进行成本的结算。这是因为其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不计盈亏,所以就不进行成本的核算。其次是,我国的预算会计中的资金来源多样化,自然来源的渠道也就多。因为,高效的经济活动比较多,资金除了财政支持、科研项目收入、专项拨款等,还会开展各种专业的培训工作,部分的研究项目还会和企业合作投入社会,实现其社会价值。这些都增加了收入。最后是,采用的制度是收付实现制度。

二、我国预算会计的核算和要素

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五大要素:负债、收入、净资产、资产、支出。其中资产负债表包括其中的资产、净资产、负债三部分;收入支出表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会计计算的恒等式为:支出+资产=收入+负债+净资产。

1.负债的核算

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其他应付款项等各种应缴纳的款项。负债款项的管理需要把控好负债的规模,并及时的解决债权和债务,并且要按照相关额规定办理好各种负债款项的结算,不可以长期挂账。负债门类主要有:应缴纳的税金、应该缴纳的财政专付款、应付票据、应该缴纳的预算款、借入款项、代管款项等等。

2.资产核算

资产是能够以货币来计量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债权、财产和其他的权利。资产的分类科目主要有: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等。在流动资产中没有价值低而极易损耗的产品、没有坏账准备,而上述情况一旦发生,所有的费用均列为支出;对外投资也部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3.净资产的核算

净资产是指所拥有的资产净额,在计算是会计主体减去负债金额。净资产分为结余类和基金类两大部分。基金类主要包括专用资金、事业资金和固定资金;结余类主要包括专项结余、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4.收入结算

其中的教育经费拨款、其他的教育经费拨款是用来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经费和预算而受到财政部门拨入的各项经费。其中的拨入转款是用于计算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定用途款项;教育事业款项是用来计算学费、住宿费等的;科研项目收入是用来核算教育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收入的。

5.支持核算

支出是各种资产的损失和耗费。支出科目主要包括科研经费的支出、经营的支出、事业的支出等等。

三、我国预算会计的变革

1.政府采购制度下的变革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对采购方面的不断关注,政府采购已经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采购制度的出台给预算会计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政府的采购结束后,财政部门会直接把这些资金直接投入到采购中心。而后,财政部分会根据验收单、财政拨款入项通知以及合同和发票等有关的票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2.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的变革

国库单一账户是指国家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立一个国库的存款账户,所有的支出和收入,包括预算内的和预算外的都通过这一个账户来运行,各个单位和部门的支出也直接从这一账户支付给个人或者货物提供商和劳动者。这一制度同样给预算会计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核算时,实现了电子化的支出和收入的业务的经济支出和收入。

3.部门预算会计制度下的变革

我国对部门预算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准确的反映了各个部门的预算的变化情况,克服了之前出现的各个部门的预算交叉、层层代编和脱节的现象。部门预算会计的改革将逐渐以一级政府部门为核心开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

第3篇

预算会计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它主要是把预算管理作为核心内容,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并反映、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专业会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预算会计环境背景下,必须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个新的预算会计模式。通过细化预算和预算编制的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方法的实施。并在预算管理的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因此,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预算会计标准,也是我国统一的会计约束制度。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快速、有效的发展,但仍不能避免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导致预算会计制度将在工作上出现失误,我们可以分为四点,文章就为我们详细介绍在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目标不真实

原始凭证作为基本的经济和商业数据的反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审计和监督,是对会计信息真伪判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不直接参与具体业务单位,所以只能用票据作为根据。如果票据是合法和有效的,也有一个完整的手续,所以经济中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都该报销。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呈现集体腐败,公共资金归个人使用,以及其他欺诈行为,最后导致资金流动的真实性降低,使公共资源损失和浪费①。

(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缺乏针对性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比较宽泛,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不符合其特定的金融环境系统的财务会计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质量。在实践中,许多问题不能找到权威的依据,但行业或国家没有制定的相关标准之前,往往是用以前的会计核算体系.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就会缺乏针对性,也很难在实践中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甚至导致内部和外部业务单位财务核算混乱。

(三)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报告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报告体系和机构尚未完善,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预算不能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并且报表设计人员对实际财务状况缺乏了解。目前的预算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及其预算和会计报告的范围比较狭窄,导致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完全了解资金的流向,使其难以对整体营运单位做出有效的管理②。

(四)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科学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我国的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主要是用收付制会计制度,提供信息主要集中在每年的财政预算收支上,这样就可以忽略长期资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事业单位通常不折旧固定的资产,所以在实践中也有虚报固定资产的现象存在;有的事业单位为了盘活资产,提高其经济和财政收入,把固定的资产用于商业用途,因此增加了资产,而不是按照规定的财务报表进行登记。这就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资产价值,而且会计信息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严重损害了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科学和有效性。

三、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根据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要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管理、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更有针对性、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报告体系、加强预算会计的目标管理,使其更加科学化。文章就主要介绍这四点。

(一)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管理

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中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强预算会计制度的管理,使预算会计目标得以实现。预算会计应按照监控、管理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加强管理,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预算会计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使用收支平衡。而报账的会计必须有相应的证件,并定期将检查的报告到中心,保证预算会计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事业单位也应建立会计行为和道德守则,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

(二)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更有针对性

在最近几年,由于在金融体系和机构的变化,许多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会计准则,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业务需求,导致许多问题缺乏清晰处理标准。因此,目前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根据该机构的新会计核算的特点,建立科学系统的会计制度体系。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有针对性。在制定具体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时,它可以适当的借鉴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发展上,预存一部分的空间,并根据一些具体问题做出更合理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核算,同时更灵活运用各种会计核算办法来提高效率。

(三)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报告体系

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是预算会计报告系统的主要作用。因此,建立全面预算会计制度报告体系,以帮助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建立一个更强大的预算会计绩效评价体系,使预算会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因此,通过建立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现行预算会计报告系统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加强系统和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提高财务报告的公开性,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实施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

(四)加强预算会计的目标管理,使其更加科学化

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的目标管理,使其工作更细致,以免重复编制,优化组织结构,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率,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和科学。在现金流量上,实现收支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转变。通过合理制订预算会计和现金流量,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以确保收支上的平衡并略有盈余,实现科学化的决策行为④。

四、结语

第4篇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内容与差异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内容

财务会计主要是在监督与核算企业已完成资金业务活动的财务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各利益主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利益主体主要包含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企业投资人,财务会计作为企业基础性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通过运行财务会计能够为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进而促进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预算会计主要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个经济组织与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析、控制以及報告的财务行为,其主要职能在于反映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预算会计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预算会计的主要目标在于满足信息需求、减少成本支出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整体而言,相较于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与政府部门财务管理的特合度更高,且两者在核算主体、核算目的、核算内容、核算过程以及核算基础等各方面皆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托责任差异,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虽同属于会计系统,但是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受托责任上看,财务会计的受托责任对象为全部公共资源,其具有持续性与长期性的特征。而预算会计的受托责任对象为预算资源,其具有年度性强的特点。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在责任承担上存在明显差异,集中表现在财务会计的责任范围更大,预算会计的侧重点在于合规性,要求严格按照预算对项目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推进,而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绩效性,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促进事业企业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二是会计基础差异,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在会计基础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预算会计的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其主要包括预算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等方面的内容,而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其主要包括单位资产、收入以及负债等方面的内容,财务会计的内容更侧重于强调单位资源的流动状态,只有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企业或事业单位资金运行的状态与流向,以保证企业与单位的经济效益;三是会计主体的差异,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所针对的会计主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将各部门和各单位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而这一会计主体包含总多的团体、组织以及单位,它们与事业单位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预算联系,对此,在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或事业单位需对组织架构进行明确,以保证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所应对的会计主体相匹配,并通过合理协调的方式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有机融合,以保证且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贴合会计基本准则。

二、固定资产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上的处理差异

(一)固定资产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核算异同

固定资产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核算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算主体的差异,企业一般将财务会计作为主体,核算的主要内容为企业内部经济活动,针对于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核算,而预算会计的重心在于整个国家的预算,其不仅需要预算生产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还需对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核算;二是核算过程的差异,相较于预算会计而言,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复杂度更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所涉及的流程与环节较多,且每个流程与环节皆会涉及收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会计核算的复杂度,而预算会计相较而言更为简单,其核算过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支出与预算收入两个部分,其他环节的涉及相对较少,使其核算过程的复杂性相对较低;三是核算目的的差异,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盈利,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目标在于减少成本支出,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预算会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体现预算收支政策的执行情况,从这一层面而言,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固定资产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上处理差异的实例分析

1.固定资产取得时两者的处理差异。针对于固定资产取得时,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处理方式差异案例如下:一是外购无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处理,以高校购入风扇为例,A高校用财政授权支付购入一百台无需安装的电风扇,每台价格为四千元。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固定资产40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0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事业支出40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400000;二是需安装的固定资产,以高校购入空凋为例,B高校用财政授权支付购入空调十台,每台价格为6千元。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在建工程6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6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事业支出6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60000。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固定资产60000贷:在建工程6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因该项目并不涉及资金变动,故不需做账处理;三是资金建造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的固定资产,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因该项目不涉及资金变动,故不需做账处理;四是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处理,以高校租如展台为例,A高校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租入需安装的演出展台,为期40年,价格为40万。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在建工程40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0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在建工程400000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务用款额度400000。若学校分期付款,则财务会计的处理方式为:长期应付款为1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为1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事业支出为10000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为10000。

2.固定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处理差异。固定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处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符合政府会计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针对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在财务会计上,可以将固定资产转化为在建工程,在对扩建所产生的支出计入相关费用中。以高校教室修缮为例,A高校需对教室进行修缮,教室旧有价值为16万元,以折旧为8万元,修缮翻新的支出为12万元,且皆有银行存款进行支付。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皆:在建工程120000固定资产折旧80000贷:固定资产160000,由于该项目设计银行存款,预算会计需作出以下处理:皆:事业支出12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20000;二是不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后续支出,以高校电梯改建为例,B高校电梯故障无法正常使用需进行改建,原有价值为20万,折旧为7万,改扩建支出为9万,且皆有银行存款进行支付。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业务活动费用为900000贷:银行存款为9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事业支出为9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为90000;三是对外捐赠的固定资产,以高校捐赠书籍为例,A高校向B高校捐赠价值二十万的书籍,一共两万本,且每本书籍的原价值为十元,每本折旧为四元,同时,产生了运输费用五百元,且学校皆通过银行存款进行支出。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资产处理费用为120500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为80000贷:固定资产为200000银行存款为500由于该项目涉及资金的变动和运输费用,对此,在进行预算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借:事业支出为5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为500。

第5篇

 

一、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分行业分领域的设置会计制度,造成会计制度的条块分割,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部队的管理责任。这点在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现象相似,但在2006年国家统一了企业会计制度的行业规定,而预算会计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合理性已经充分显现。

 

2.收付实现制度不合理

 

由于会计信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重要,而部队收付实现制度虽然实现以收抵支的核算目的,但却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难以反映部队经济活动的实质和全貌。而且财务风险高,不利于全面反映部队的收支情况。同时收入和开支之间非对称性,不能充分认识现役部队单位绩效与发生的行政事业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对于整个财政、事业资金的管理和业绩考核都是不利的。

 

3.预算会计制度缺乏灵活性

 

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上世纪制定的,而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公共财政制度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在这些变化面前,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过于死板和教条,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就需要我国结合经济发展的情况,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以建立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现役部队单位会计的影响

 

1.对预算会计制度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首先,要建立新的部队会计制度体系以及总账和明细账的关系。

 

公安现役部队单位会计需要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与国际相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根据部队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两种会计核算基础的特点,在推进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目前,公安现役部队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公共开支界限不明朗,在公安现役部队会计制度中应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如:国有资产收益、财政预算已安排而尚未拨付的支出、应拨入拨出上解下划等结算收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当年年末列收列支;能够收支相抵,经济自主的公安现役部队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余事项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其次,需要扩大部队会计的核算范围。为了全面反映部队的资金活动和考核部队活动的费用与效率,部队会计应增加对国有股权、固定资产等的核算,合理确定部队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建立适当的部队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并根据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采用相关的固定资产费用配比方法。

 

2.部门预算改革对现役部队单位会计的影响

 

公安现役部队单位预算要求反映本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包括了预算资金的全部。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为核算对象。比如,基建资金现在是独立的会计核算,改革后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即单位预算应当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的综合预算。然而,由于基建会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现役部队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方面的全部信息,还要提供资产时点方面的信息,从而对现役部队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3.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实行对现役部队单位会计的影响

 

由于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后,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向现役部队单位拨出经费、现役部队单位收到总预算会计拨入经费、现役部队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内外收入、现役部队单位向下级现役部队单位转拨经费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行现役部队单位会计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将受到挑战。例如,现役部队单位的工资将由财政通过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官兵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付,此时,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拨款数做一笔支出。而现在现役部队单位会计既要做一笔收入又要做一笔支出,这样做实际上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

 

4.部队采购制度的展开对现役部队单位会计的影响

 

第6篇

[关键词]预算 会计 问题

预算会计是一个宏观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主要把预算管理作为核心内容,是反映、监督、核算中央和地方预算(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预算)的一门专业会计。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经历长时间的磨练,现已日益完善。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入,事业单位(政府)职能不断转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调整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又暴露出很多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采取对策来完善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

1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现状

(1)预定目标经常由于信息失真而不能实现

作为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的资料,原始凭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审核与监督原始凭证,是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定的重要环节。会计中心人员由于不直接参与到单位的各项具体业务,所以进行判定时只能将票据作为主要参照,看单位的报账发票手续完不完备,票据规不规范,合不合法。如果票据合法且有效,同时具有完备的手续,那么所反映出的经济内容不管真实与否,都应报销。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集体腐败、公款私用以及弄虚作假等行为,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非法回扣与权力徇私,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报销的)的真实性大大降低,使公共资源不断流失与浪费。

高级目标、中级目标以及基本目标是预算会计所具有的三级目标。其中基本目标主要是对事业单位(政府)的公共资金进行有效运用,确保其安全。而中级目标主要确保财务管理科学合理,高级目标就是要把事业单位(政府)的受托责任解除掉。事业单位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所以只能对公共资金流动进行有效记录,使基本目标得到满足,并没有建立一套内部激励机制和实施绩效管理,所以经济责任制也就无法落实,至于将预算公开来解除受托责任,使公众知情权得到满足就更加无从谈起。所以,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预算会计体系现有观点迎来挑战

通常来讲,预算会计不直接参与到物质生产,它不把赢取高额利润作为主要目的,而是将预算管理作为核心内容。预算会计在传统意义上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现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行,很多事业单位已经趋于市场化,它们拥有国家财政拨款,同时还有属于自己的收入。这些事业单位不仅提供公共服务,也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实现了独立经济核算。例如很多大型体育场所和民办学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其商业性越来越明显。这样的事业单位已经开始由公益性向营利性转变,并实行盈亏自负。此外,我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开始迅速崛起,这使得预算会计体系本身的内涵又得到不断扩展,其现有观点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3)预算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把提供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年度预算的结余和收支,这样就可能忽略对长期资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能给长期决策提供一个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参考。事业单位通常不折旧固定资产,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有虚报固定资产价值的现象存在;有些单位为了盘活资产,提高其经济效益与财政收入,擅自把专用机器设备和房屋用于商业用途,从而使资产增加,没有按照规定对会计报表进行登记。这样就无法真实可靠地将资产实有价值反映出来,使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严重地损害了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2 解决预算会计制度问题的有效对策

预算会计制度不是很完善,是导致我国的预算会计出现以上问题的最根本原因,要想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提出有效对策,将事业单位职能与会计行业的通用准则进行有机结合,以改革事业单位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在对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的专业性与职业性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还要对其社会性、非营利性以及公益性进行充分考虑。

(1)预算管理应加强,使预算会计目标得以实现

对于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对预算会计加强治理来解决,最终使预算会计目标得以实现。预算会计治理应按照监控、管理的思路进行。

首先应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与使用进行严格的监控,其全部支出与收入都必须纳入预算体系,这样能够避免预算外的资金出现流动。进行预算编制应实施部门综合预算这一科学模式,以防预算重复编制。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应加强监督。及时分析经费支出的全部内容,找出一些比重相对较大的项目,对其进行跟踪审计与重点监控,并进行专款专用和实时实地的监督;将电子政务和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通过即时通讯、电子邮件以及互联网等媒体对经费使用进行依法公开。

其次要加强管理,通过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使会计信息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不断增强,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财务管理能够使预算资金利用率大幅提升,从而使公共资金公共化得以实现。预算会计还应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并采用收支两条线。报账会计必须持证上岗,会计台帐应登记有据,并定期和会计中心进行核对,预审会计事项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事业单位还应建立会计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以使报账会计的整体素质与会计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会计准则应改进,以提高信息科学性

传统预算会计对固定资产与收支的反映、统计十分不科学。事业单位由于是非营利组织,它具有产业和公共事业的双重性质,它的固定资产需要保值与增值,所以计提固定资产应进行折旧。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进行适当改进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并在事业单位的收入上,对预算外的资金与财政拨款进行正确区分,财政返还收入应纳入预算外资金;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最好纳入事业性收入,然后归结到预算外资金。另外,在现金流量上,应以权责发生制取代收支实现制,这样预算会计才能对单位的现金流量与资产进行合理确定,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使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大大提高。

(3)预算会计体系应重新界定

目前,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归属问题,还存在着很多不同观点:(1)事业单位会计仍归属预算会计制度,和政府预算会计共同合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2)由于事业单位具有经营性,所以应将其划分到企业会计中去;(3)事业单位会计的公益性、营利性和政府会计、企业会计不同,所以应和以上两者区分开,称作事业单位会计;(4)通过对权变视野进行充分考虑,事业单位会计应分别归属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

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的重要基础,因为企业具备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但是事业单位并不以获利为最终目的,所以不能笼统地将事业单位会计归为企业会计。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实施了绩效考核制度,虽然预算会计以提供公共物品为主,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但是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将促使一部分单位逐渐由公益性、社会性向开发性、竞争性与营业性转变,开始盈亏自负,其经济效益明显增强。预算会计制度应用于这样的事业单位不是十分理想,企业会计比较适合这样的事业单位。有些事业单位还具有公益性,它可以继续使用预算会计。有些事业单位会计已经被某些非营利性的组织会计取代,已然成为了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非营利性的组织不仅只有事业单位,一些社团与基金会也具有非营利性的性质。这些组织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或管理时,并不以追求收益为宗旨。所以,将事业单位会计归为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将更具时代性与科学性。

3 结束语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一个十分复杂且较为漫长的过程,不仅要不断创新与完善理论,同时还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实事求是的推进改革。不能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徘徊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急功冒进,必须统筹兼顾,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来实现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的成功改革。

参考文献:

[1]宋育蔚.我国预算会计披露问题探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01).

[2]罗晶晶.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变革“启航”[J].人大建设,2010,(03).

[3]张勇,徐公伟.我国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基金会计角度[J].商业会计,2010,(03).

第7篇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体系;重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NPM)运动的推动下,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在政府会计中开始引入权责发生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新西兰率先发起,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了政府会计改革。经历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实践,许多国家已经基本建立了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世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0ECD)一半以上的成员国在政府财务报告中采用了权责发生制。

从各国政府会计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来看,权责发生制在强化政府会计责任、增加政府财政的透明度、提高政府机构管理效率、减少财政支出以及提高财政信息的准确性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政府部门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入,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现行预算会计的弊端和不足日益突出。因此,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重构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使其逐步向政府会计体系转变,对于推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健康发展,提高政府工作绩效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西方国家应用权责发生制改革政府会计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从已经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国家的实践看,其推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的方式各有特点:一些国家是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政府会计核算、合并财务报告和预算编制等各个环节和所有会计事项中均导入了权责发生制基础;一些国家是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或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如加拿大、意大利、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在合并政府财务报告、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的某个或全部环节逐步深入地采用权责发生制,但在一些不产生或不能转换为现金的实物资产、预付费用的核算上,仍沿用收付实现制;一些国家总体上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在某些特定事项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如丹麦等国家。总体而言,世界各国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时,都没有搞狂飙突进,而是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推进政策,都是在理论、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后才逐步展开改革行动的。

另外,从各国改革经验看,权责发生制在加强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管理、控制财政风险、 提高政府预算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和收付实现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要在政府会计核算、合并财务报告和预算编制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引入权责发生制为时尚早,但通过借鉴OECD国家成功的经验,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有步骤地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形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和OECD国家相比,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反映政府资金的整体运行情况,更不利于政府绩效的考核与公共财政的全面改革与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的构成不合理

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和西方预算会计体系在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它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单位预算会计、基金会计和特种公务会计构成。其中,单位预算会计又可以分为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基金会计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建设单位会计、社会保障基金会计以及某些公共福利机构如希望工程会计等。

目前,我国不少事业单位日益走向市场,在资金上与财政逐渐脱钩,实行自负盈亏。但与此同时,行政单位与财政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与其附属单位逐渐脱钩,客观上导致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另外,从1998年底起,我国财政部将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从原来的预算司(历来负责管理预算会计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转入了会计司(历来负责管理企业会计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管理工作依然留在预算司。这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事业单位会计是否仍应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产生了怀疑。

(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亟待改革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1997年财政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当时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后而颁布的,主要有《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这套会计制度与改革前的预算会计制度相比,预算会计核算体系更加系统,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更加规范,财务报告内容更加完整,但目前已不能适应客观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亟待改革。原因主要是:事业单位会计日益显示出其营利组织会计的特质;而目前日益发展的社会保险基金却独立于预算会计制度之外,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游离于政府会计的监督体系之外,割裂了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的联系通道,无法准确地反映财政资金的整体运行,也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三)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总预算会计、单位预算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除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性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这与我国目前投入控制型的预算管理模式相适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收付实现制基础已经显露出若干重大缺陷:它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各政府部门和行政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与效率水平。例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因此,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情况,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背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远;总预算会计中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导致的“以拨列支”,致使政府的投资在核算上定为支出,一旦由财政拨出即脱离政府预算管理,对于进入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权没有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因此难以实现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管理,更难以反映政府资产的整体状况。又如,在收付实现制下,未能全面反映政府发行的国债中应由本期负担的以后年度支付的利息,从而形成政府的隐性债务,给经济持续、健康运行带来了隐患。故而,在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财政管理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的采用已越来越彰显其客观必要性。

(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

我国缺少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虽然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均规定了相应的一套会计报表, 但各报表自成体系、分别编报,没有一套能够完整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源、债务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

三、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与预算会计体系的重构

要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进行重构,会计核算基础的转换,即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无论是会计制度还是会计报告的改革,权责发生制无疑都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推行权责发生制、重构预算会计体系,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必须满足政府财政管理的需要,必须考虑预算编制与财政运行中日常管理乃至政府审计监督的需要,否则就会加大政府公共财政运行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因而,引入权责发生制、重构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应是一个在借鉴OECD国家成功经验基础上的一个扬弃与渐进的过程。

(一)调整现行预算会计规范体系

这主要是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归属进行重新界定。对于实质上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无论其性质是否为国有单位, 都应将其会计核算制度划分到企业会计范围中; 对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 要区分是国有的还是私立的, 对于国有的非营利事业单位, 其会计核算制度应该纳入预算会计体系, 至于私立的非营利组织, 其会计核算应列入新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范畴。因此,我国预算会计名称应相应地改变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还要拓展现行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构建政府会计体系。主要是考虑如何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国有股权和资产纳入政府会计核算范畴。同时,应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整体运行状况以及中央政府的债权、债务纳入政府会计核算的范围。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还应考虑如何反映政府采购资金的相关财务信息。

(二)建立规范的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和制度

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只有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明确财务报告目标,权责发生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当前,应重点研究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和制度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权责发生制。如,可以只在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中采用权责发生制,而在预算中仍保留收付实现制,这样有利于信息处理的简化和预算制度的稳定性。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时,鉴于我国现有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还没有从权益的角度出发,体现政府预算管理的业绩和政府的工作效率,故改革的核心应当使预算会计的财务报告由单一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扩展为以报告国家预算执行结果为重点,更为广泛地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和财务效率的综合性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信息既能满足政府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又能使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的理财效果和财务状况。具体操作时,可先从基层政府的财务报告上开始,然后再扩展到统一、综合的政府财务报告上。

(三)会计核算上,有选择地采用权责发生制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目前尚不可能象新西兰等国家一样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全面推行权责发生制。例如,目前对国有资产权益的确认和计量的依据难以取得,条件还不具备,还不能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及早纳入预算会计主体的核算范围。当前,应将政府国有资产权益的变动情况作为政府理财的一部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资本化,对政府及其部门运转过程中所耗费的固定资产成本,通过分期提取折旧的方法予以确认和计量。当然,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确认的政府资产,如国防、军事资产等,可以不纳入核算范围。又如,对于国债还本付息费用,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期确认;担保贷款的担保责任和借出债权确已成为坏账的,可按权责发生制入账,以达到充分揭示政府隐性债务、防范财政风险的目的。而对于收入,可以借鉴国际上的一般做法,采用接近收付实现制的做法,只对一部分有政府政策承诺的、可计量的负收入(补贴)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综上所述,在引入权责发生制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改革时,当务之急是重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将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改革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体系。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定位我国的事业单位。窃以为,可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如中国证监会、中国纺织总会、保监会、计生委等,随着改革的深入转化为行政单位;对于全部经费来源于业务活动的剧团、科研所、电视台等转为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应的制度进行核算;那些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教育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应定位为国有或公立的非营利组织,其会计制度可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上扩展而成;那些只面向特定对象提供服务的在实践中依靠民间资金运行的事业单位,可以实行民办,按照2005年1月1日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在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中,应根据政府业务活动的特点,区分政务型活动、商业型活动和受托责任活动,有选择、有步骤地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全面反映政府经济资源、现时义务和业务活动全貌的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 楼继伟. 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 财政部会计司. 欧洲政府会计与预算改革[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 财政部会计司. 政府会计研究报告[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 (美)罗伯特・J.弗里曼(Robert J.Freeman)等. 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M].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

[6] 李建发. 政府会计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7] 葛洪朋. 论权责发生制引入我国政府会计的可行性及路径[ J ].会计之友,2006,(9)(上).

[8] 刘用铨. 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献策[ J ]. 预算管理与会计,2006,(12).

[9] 周晓蓉.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破”与“立”的思考[ J ].现代会计与审计,2005,(9).

[10] 刘谊. 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OECD国家的经验及启示[ J ]. 会计研究,2004,(7).

第8篇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在吸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公共会计习惯做法的基础上,建立的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但这与国际政府部门公共会计还有很大的差别,还不是规范的政府会计体系。按照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了一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性建议,概括地说它应包含5个方面的主要要素原则,即透明度、负责任、灵活性、前瞻性、法律和正直;其宗旨是倡导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新公共管理模式,也正指引着国际上政府会计的改革发展趋势。

    2引入权资发生制记账基础,充分反映受托资任和业绩僧息。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其不足之处很多,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资产和财务状况等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一些在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如欠发的退休养老金、拖欠征地补偿款、农民工工资等),或者具有年度连续性的经济事项(如应由本期负担、但却在以后年度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等,均被制度“善意”地变成了“隐性负债”,从而实质上隐蔽了财政风险,人为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一种失真的财政预算平衡假象。

    2.2不能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成本、费用确认的依据,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后,就以其原始成本始终挂在账面上,其结果是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产生的业绩和其利用效率,不能从预算会计中得到完整反映;因而为将资产处置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财务处理创造机会;同样,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对己收到但未付款的物资、或均衡拨款支付采购的物资,在该记账基础上因未付款而不予纳人预算会计核算之中,削弱了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全面控制管理;同时,收人、费用是按其款项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记账的,它不考虑收支项目的配比性。管理当局可根据其意愿和效用,将收付的时间人为地在当期和以后期间进行调节,从而形成满足其期望的预算收人的增加(减少)或支出的节约(超支),导致年度预算结余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最终客观上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比胜,使国家对宏观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决策缺乏相关、有用的预算会计信息。为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业绩,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客观全面地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消除以上不良现象的产生,引人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成了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条件下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

    3.1从会计体系和内容来看,按国库集中收付的内容和环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和核算内容将远远不能满足核算、反映、监督国库集中收付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要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是建立在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基础上的。现行财政资金运动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财政资金人库和拨款阶段;二是财政资金进人行政事业单位后具体的资金耗费阶段。根据现行财政资金这一运动过程特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相应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两部分,并以各自的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人、支出五要素框定的核算体系下进行核算。

    3.2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暂存款科目反映的内容失真。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按财政拨款数列报财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实际支付数和单位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即单位年度结余,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结余会计处理办法规定作为财政暂存款列报,使暂存款科目名不符实。

    3.3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覆盖或兼容国库集中支付环节的会计核算。国库集中收付使财政拨款环节跟以往相比又多了一个机构,即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虽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规定,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进行的会计核算是总预算会计的延伸,执行总预算会计制度,且在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了“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和“已结报支出”两个总账科目,但这两个科目运用的前提是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的银行必须先垫付当日各预算单位的各种支出,再于当日结清,一旦出现逆向变动业务,即银行不愿垫付而须国库资金先划人财政零余额账户,则现行核算暂行办法就无法处理。事实上,实践中除中央部门国库集中收付试点的银行能够做到这一点外,地方各银行并不一定都能做到。因此,由于资金清算办法和核算环节不同,会计核算过程中其原始会计凭证的审核和传递、相应会计业务的处理等必然有别于总预算会计,而这些要依靠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制度来实现是十分困难的。

    4重塑财务报告体系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能否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不仅从管理模式、核算基础、制度等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还与预算部门管理和执行等问题有关。

    4.1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各部门、单位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这是部门上报建议数与财政最终批复数悬殊过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不严格执行预算、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违规问题的重要原因。

    4.2部门利益的驱动。部门预算是零基预算,预算单位往往更多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国家财力负担情况,编制过于理想化的部门预算,将预测到的各项支出全部列出,甚至编制尚未立项、无依据、不必要的项目预算,加大了预算资金总量,使预算建议数大大超过控制限额,在编制收人预算时又想方设法隐瞒可自行组织的财力,最大限度地争取财政拨款。

    4.3财政拨款的时间限制,预算外资金的申请、拨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会影响部门、单位的用款计划,财政追加预算拨款多集中在年底,由于拨款较晚,当年根本无法开展或实施项目,造成单位虚列支出挂账,或者以拨列支,结转隐瞒。财政追加的预算,除政策性、突出性因素外,许多追加专项经费带有明显经费补质,资金使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客观上使一些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

    4.4单位属性、关系不明。有些部门所属单位性质模糊,非企非事,事企不分,人、财、物、职能与主管部门界限不清,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水、电、暖等费用仍由财政负担,而其财务收支又游离于预算之外,导致预、决算收支不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4.5政府采购工作不到位。一方面,有些部门、单位过多考虑花钱方便,对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态度不积极;另一方面,目前政府采购在时效性、规范性、效益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采购单位对政策采购的积极性。

第9篇

(一)国库集中支付与政府采购制度需要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也不断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公平的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先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审核后,再进行集中支付的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这些制度实行之后的必然结果是对我国财政资金流向、财政部门职能的重新定位与塑造。在当前形势下,财政部门预算资金的范围有了更为广阔的界定。其不仅包括由财政部门直接使用的资金,也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资金。这些资金由国库进行集中支付,并通过财政总预算来反映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进一步细化与延伸了财政总预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总括和明细的相互关系。在新的发展前景下,要想把政府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有机的联系起来,必须重视构建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二)部门预算改革需要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

部门预算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是由政府各个部门编制,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随着部门预算制度的的普及和实施,部门预算收支的内容也进一步明确化,各项规定也趋于合理化。行政单位预算和事业单位预算都纳入了部门预算的范畴。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政府预算会计系统要能够发挥财政总预算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双重作用,促进两者的结合与连通,以清楚反映财政总预算在各个部门及单位的分配及流动,为反映和监督预算资金的流动提供更为公平化、透明化的平台;以促进预算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资金便民、利民,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良好作用;并从经济方面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行政的廉洁化。

二、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一)促进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的拓展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我国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进一步影响到政府宏观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政府总预算会计处理得当、分析合理,职能定位和功能发挥准确科学,国家行政决策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才能有进一步的保障。财政总预算会计适应当前的经济制度变革趋势,及时进行相关职能的拓展与补充,将预算单位的所有活动都纳入预算和核算。在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中,预算会计要严格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要素的把控,其预算的范围不仅要包括单位的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支,那些已经纳入预算但是并非属于财政性资金的预算收支、预算外资金及相关资产一起也应进行核算。另外,在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的具体关注上,新的预算会计要合理清算政府的债务与债权及负债情况。对直接隐性负债、有直接负债、有隐性负债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等做出系统的核算与总结。同时,新的预算会计要关注财政支出形成的长期资产及资本金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这些支出是发挥政府职能和优势的重要内容。通过重视这些项目的核算,才能完整地反映资金全貌及资产占用状况,更加真实的反映和监督预算资金。

(二)促进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明细化

财政总预算会计分类核算体系涉及的范围包括众多的行政单位、财政系统、税务系统、国库系统等,具有宏观性和广泛性、社会性的特点。随着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科目设置进一步明细化,核算方式进一步科学化。但我们必须根据实际,不断结合新出现的问题,促进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科目设置和详细分类的改进和优化,这不仅是提高最终核算科学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提高预算效率的关键环节。为此,要进一步调整财政资金的支出科目,细化分类。正如胡丽琴所提出的对政府收支分类要进一步细化,在坚持既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基础上,支出科目可以增加“来源”、“用途”、“性质”、“对象”等多维度的明细科目。这种对分类的细化,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所需要的信息的整理与加工,很大程度上为信息的汇总与分析提供了便利。

(三)促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完善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为了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政府财务使用情况,建立公平透明的监督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大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改革力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财政使用和财政监管透明度的有效策略。这项制度能进一步促进政府财政的科学合理使用,提高政府的形象和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促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格式规范有报告目标、报告原则、报告范围、报告内容等几个方面。财务报告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财务报告的表述内容、表述形式,在目标的设定上根据使用者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目标的设定要力求公平、合理,因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估算和评价预算执行效果的重要参照和依据,财务报告的内容要符合全面性、相关性、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的要求。

三、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08-02

一、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

从1950年社会主义预算会计体系设想的提出至今,我国社会主义预算会计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 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预算会计

第一个时期:建国初期的预算会计。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生产停滞、市场混乱、通货膨胀等经济困难,加上长期的革命战争形成的各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工作混乱的状况,使国家财政收少而支多,预算极不平衡。为了建立新的预算会计工作秩序,财政部于1950年10月召开了全国预算会计、金库制度会议,讨论通过并颁布了各级财政机关适用的《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事业行政单位适用的《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第二个时期:国民经济调整时期。50年代末,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财政部于1962年和1965年分别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会计工作会议和全国预算会计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进预算会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按照不同需要由财政部统一设计、制定了适用于各个级别单位的四本制度。(2)修改了会计科目,把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并采用“资金来源一资金运用=资金结存”的会计平衡公式。(3)改革记账方法,取消借贷记账法,采用以资金活动为记账主体的“收付记账法”。(4)完善“银行支出数”的财政支出列报基础,并加强对“银行支取列报数”的管理。

第三个时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与整个国家经济制度相适应,随着经济制度改革特别是国家财税制度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也随之变革。1983年和1988年总预算会计制度分别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又根据改革的深入发展,在1988年召开了全国预算工作会议,对单位预算会计工作制度作了较为系统的改革。这次会计制度改革将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称为《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它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行政单位,其颁布和实施,为我国各级事业单位实现从统收统支向“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转变,为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事业单位财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预算会计至1998年预算会计改革前

1998年的预算会计变革与旧的预算会计制度相比在组成体系、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要素、财务报告体系等都有重大的改革,但是这种改革从某种程度上只是改进并逐步完善了预算会计,却没有建立科学的系统和体系,没有很好地预测未来的前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意识的确立,预算会计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在执行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实行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逐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积极政府采购制度等,这就迫切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二、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1 现行预算会计核算不够完整,核算结果不准确。一方面,对政府拥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没有进行核算和反映。总预算会计没有规定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虽然行政、事业单位要求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国家的财政预、决算并不反映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结果只是提供给统计部门作为参考资料,因此,从报表上无法反映固定资产净值情况。在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年终的收支结余,造成各年度之间收支规模波动较大。另一方面,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需要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

2 现行预算会计没有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表面上,编制部门预算似乎与预算会计没有大的关系,但从实质上分析看出,预算会计信息是编制部门预算时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在传统的“基数法”下,按照基期年的支出基数简单地加上一个增长比例确定各部门的支出指标,因而,在决策时不需要过多的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弊端也没有显现出来。

3 现行预算会计没有真实反映政府债务信息。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借入了相当数量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现实负债,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由于现行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财政支出中只反映当期实际的还本付息数,不能计提利息支出,政府的负债只反映当期本金数,没有反映应由本期负担、以后年度偿付的利息数。因此,未能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这样不仅不利于政府有效监控财政风险、评估财政状况,还给财政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了隐患。

4 现行预算会计不能适应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国际竞争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政府投融资主体多元化,随着私人部门介入公共领域,对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实现与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对成本进行计价、核算和比较。

中国加入WTO关键是政府的“人世”,经济全球化使政府变成了企业或使政府企业化,这就要按企业规则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企业会计核算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因此,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现行预算会计不能较好适应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不能实现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

三、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设想

1 重新明确预算会计体系

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我国对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可按照单位活动的目的(而不是组织类别)的不同进行分类。对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企业会计则可以按照其核算重点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从现行预算会计从整体框架上进行全面改革,科学界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核算范围,其中,政府会计应以政府活动为核算范围,凡是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就应该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内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应单独划分为一类,为与营利组织――企业相区别,应统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这样我国整个会计体系就由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

会计三部分构成。

2 逐步转向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使用者评价政府财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必要手段,也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并以此作为与企业会计相区别的一大特点。但从我国预算会计环境看,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已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初期,我们可以借鉴德法模式的修订的收付实现制,即首先确认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实现收入和支出在各个期间的平衡,明确政府当期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3 拓宽预算会计核算内容。根据我国现状应增加以下内容来拓宽预算会计核算领域

(1)政府债务的核算。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必须完善债务预警监测制度,实行政府债务全口径风险管理和报告制度。要将内外债务完整地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2)政府产权的核算。在将政府产权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同时,对其涉及财政收支的事项,还要进行收支核算;(3)基本建设拨款的核算。将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拨款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统一核算。

4 完善会计报告体系

(1)增设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能准确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的现金来源及运用的具体情况,提供准确有用的信息。(2)增加附加报表。随着政府采购等情况的出现,要求报表能突出反映政府采购等工作的效果以及由此对经费支出的影响情况,因此,顺应相关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应当考虑将政府采购等业务专设报表(如附表、明细表),单独反映这些内容。(3)丰富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一些重要的、需要详细说明的项目内容,在报表中无法准确表示,其最好的解决途径是在报表附注中进行反映。(4)建立政府财务报告的鉴证机制。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实际上是检查政府管理公共财政的业绩和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受托责任是否得以全面履行,政府是否按照法律规定有效地执行和控制公共财政收支预算,以及政府是否有效地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建立政府财务报告的鉴证机制,将政府审计报告作为政府财务报告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第11篇

一、政府会计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的体系不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尽管对预算会计管理体系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正式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筹考虑,构建一体化政府会计。只有明确了预算会计的分类,才可以明确各个类别会计核算的目的,根据其活动目的考虑其会计核算的特点加以规范,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核算的内容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政府职能的转换强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包括对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科学、合理和完整的会计信息,而信息是由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所提供的完整准确的数据所支撑。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实质上只是财政收支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特别是在诸如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明显不足。政府的固定资产只由行政单位会计记录,各级政府的财政总决算并不反映固定资产情况,对长期负债以及其他政府债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和核算。所以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能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整个财务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核算的基础不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会计只确认实际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的交易事项,能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但是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的局限性逐渐凸现。如:

1.不能反映那些跨年度的大宗采购项目、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资金,从而会导致预算资金结余不实;

2.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使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失控;

3.不能揭示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负债,政府潜伏的隐性负债和财政危机也会被掩盖[2]。

(四)会计财务报告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政府财务报告应关注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应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有助于解脱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满足人民大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预算不同,政府预算反映当年预算收支的现金流量情况,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反映预算收支,还要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仅反映当年预算政策的执行结果,还反映以往决策累计的财务效应,是政府决策和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我国目前政府会计财务报告过分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只侧重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而忽视了政府会计涉及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政府的受托责任;长期资产和长期债务的计量等问题,因而远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二、政府会计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明确政府会计体系、制定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

我国一直以来没有区分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根据我国预算会计所具有的特征,我国的预算会计不仅不是政府会计,甚至还不是完全的预算会计,充其量只是反映预算资金流转过程的预算执行会计。与西方国家的预算会计相比,我国的预算会计还不够完整,与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相比,差距更大,可以说我国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因此,从预算会计拓展为政府会计,不仅是改变名称的问题,而首先是转变整个预算会计观念的问题[3]。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的建立和完善,其会计规范必将从制度模式逐步向准则模式转变。因此明确政府会计体系,并制定出一套结构科学、内容完整、先后有序、概念统一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基础。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1.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总体设计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政府会计领域,推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国家还是少数,大多数国家在政府会计改革上都是循序渐进地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4]。借鉴西方国家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加之政府会计的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因而,决定了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总体设计应该是:初级阶段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即原则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对某些特定业务则偏向于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如:预算支出中的退休养老金;政府采购中跨年度资本性支出,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等;改革中期随着政府会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规范,扩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范围,直到最后实行完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2.政府会计特定业务权责发生制的改革

(1)固定资产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改革

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进行资本化,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持续经营的假设进行分期确认和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建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这样才能在成本中体现出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及现有的生产能力,同时保留在账面上的一些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或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资产能够得以及时处理,从而使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2)社会保障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改革

对于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政府财政应按权责发生制预算要求、社会保障需求本期应分担的经济责任列入年度支出预算;预算单位对未来社会保障需求应负担的经济责任,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列报当年支出。

(3)长期负债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的改革

对政府长期负债的会计核算方面,建议对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分别处理。对直接长期债务,如:政府直接借入的各类债务等,建立还贷准备金,核算分摊的长期债务,并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利息进行分期核算,从而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并全面反映政府财政债务的真实情况;对或有债务,如:政府提供担保的债务等,参照企业或有负债处理原则,增设“预计负债”科目核算,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预计负债”并在报表中列支。

(三)扩大政府会计核算内容、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目前,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问题,已日渐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政府是一个社会管理机构,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实体,承担着人民交付的财务管理职责。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其会计核算内容既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更不能提供全面、完整反映一级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政府会计财务报告,因此,为了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应在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扩大政府会计核算内容、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如:增加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核算内容,并提供实际执行与计划、预算比较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提供大量重要财务信息(如或有负债的说明等),以便对政府业绩进行正确的界定和评价。

[参考文献]

[1]陈穗红、石英华《美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特点与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问题研究》2005年5月18日

[2]章江益《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的特色》中国财经报2003-05-16

第12篇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政府会计信息要求的提高,完善政府会计信息核算体系,改革政府会计信息的报告和核算方法和体系,更大程度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 整体报告

一、我国政府会计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我国政府采取的是一种预算会计模式,其特点是以政府预算为基础。毫无疑问,预算会计在政府会计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亟待改革。

(一)会计体系结构不严谨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按照组织类别的不同分别设立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三个分支分别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记录不同的单位在不同阶段的经济事项,而且核算重心各不相同。使得政府缺少系统的资产的核算资料,也无法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

(二)现行政府会计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

首先,对政府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核算和反映不全面。总预算会计中没有要求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这类资产一经购置,便退出公众视野,难以对使用公共资源的效率和经济性进行决策和管理。不进行折旧或者摊销,不能了解资产的耗用情况。其次,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负债情况。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是当期以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是政府忽视其内在的财政风险。第三,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问题。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经常会遇到预算已经安排,但未实际支付。目前在总预算会计的核算中已试行采用权责发生制方法来处理个别事项的年终结转问题,使年终结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三)收付实现制的不适应性

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是由政府会计的特点决定的。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程序比较简便,便于安排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的进度,也更便于放置腐败。但是收付实现制不能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信息,不利于提高效率和绩效考核,不利于经济分析与绩效分析,成本核算不完整不真实,而且政府的信息不可比。

二、改革的目标

政府会计的改革目标,首先是逐步由收付制向应计制过渡,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综合计量政府的会计信息,最终提供政府层面的整体报告,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三、改革的过程方法

要本着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循序渐进,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首先,实行政府会计改革,应与其他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相配套,既不能落后于其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也不能太超前。整合现行预算会计制度首先要理顺各相关制度之间的关系,尽量解决相关制度之间的重复和冲突问题。在会计制度理顺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决算报表体系,向政府财务报告方向靠拢。

然后,逐步向权责发生制过渡。初级阶段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即原则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对某些特定业务如固定资产或者长期投资项目,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改革中期随着政府会计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规范,扩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范围;最后实行完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入基金会计,对长期资产和长期投资设立专门的基金进行核算,在基金内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之后基金可以扩大到整个政府部门使用。到统一使用权责发生制是,只要把各个基金当做一个子公司,把他们的会计资料进行合并,就可以形成政府整体报告。需要指出的是,收付实现制报告的内容难以操纵,为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绩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认为,最理想的是把现金流量表也包括在政府整体层面的报告中。

之后,研究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构建政府会计体系,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让政府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把原有的各制度进行整合,同时,针对特殊事项,研究制定单项会计核算办法。采取由简到繁、逐步完善的方式,先结合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有关内容和改革的基本要求,制定一套基本准则,主要规范和界定政府会计基本事项。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完善政策性较强和技术性比较复杂的准则项目,然后再研究拟定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等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区、市、省等进行试点。考虑到政府会计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采取试点方式,可及时发现、改进新制度不完善的地方。为此,在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出台后,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并逐步推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