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7:2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十分有利于课堂潜力的开发,是贯彻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必然途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提倡参与教学,其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更为具体的教会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应用。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也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响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中,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为加大中学地理课程对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呢?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其使得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得极其重要。如何促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建立在积极参与教学的基础上
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缺少了必要的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少,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易遗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师与生的和谐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参与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独立的思想,教师是处于辅助和引导角色,那么,如何体现学生这个独立的主体?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从中学地理学科的特点可以知道,中学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诸多要素,而各要素之间又相互穿插相互联系。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和地域性,比如说山地、丘陵、平原、物质、矿产、江河等等要素构成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根据中学地理课程的这样一些特点,通过活动教学课程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接受地理知识,发现地理问题,共同探讨从而解决地理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发展为宗旨
从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来看,不是所有学生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和同一条道路来发展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其中具有个体差异性,这就注定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是朝向不同方向发展。要求我们在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首先,每个学生是个体性的具有独立性,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教师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情况设计相应的、学生所接受的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形式。其次,教师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其实际学习状况来实施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抓关键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以青春期,好动是中生的典型特征,传统教学往往是学生的被动学习。教导、讲授、演示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对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以及对教师重复演示的所谓活动课并不感兴趣,而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也是策划者、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的备课中,备学生是基本要求,我们知道不同的学习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备好学生、备好学情,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被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自主的探索学习,其是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包括了分角色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学生授课、多媒体地理图片展、实际观察观测地理知识、制作及实验、模拟操作、探究等等非常多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教师应斟酌学习内容与学生具体学情合理采用,更进一步的促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十分有利于课堂潜力的开发,是贯彻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必然途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提倡参与教学,其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更为具体的教会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应用。
关键词:教学情境;课堂提问;多媒体;课堂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成为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实践的又一重任。有效性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指的是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提高。
反思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工作者深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首先,重知识轻能力。这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结果,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重思想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能力。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依然广泛应用于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知识灌输,而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忽视对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师也未能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最后,教学理念落后,一些教师虽然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很难一时全部摆脱落后的教学理念。地理课堂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考试成绩为主的选拔制,以教师为中心来评价学生,而没有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导致评价的片面性。总之,从课堂教学思路、方法到评价机制等,都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落后,这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又一原因。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贯彻素质教育和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的提高对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与教学情境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地理本身受到学生的轻视,因此,让学生对地理有重新的认识,教师必须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处于一定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讲锋面气旋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课下听天气预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后给学生出图示,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踊跃参加,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完善课堂提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课堂提问则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所谓完善课堂提问,一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例如,在讲授气旋时,教师绘出北半球气旋,可邀请学生到黑板上绘出反气旋,并让学生分析所对应的天气状况。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提问的方面,学生在听老师课堂教授过程中,可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求知欲,自发地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多媒体教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地理是一门知识广泛且复杂的学科,一些知识在生活中能见到,而一些知识学生没有机会看到,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深刻的意义。例如,在教师在讲授气压带的时候,可播放一段《后天》电影中温室效应的视频,配合教师的讲解,表明气候对人类的威胁的紧迫性,为学生传递一定的环保意识外,教师可以根据电影中的温室效应引导学生思考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教学知识与电影相结合,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教师科学的课堂设计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导课、教学语言、课堂提问、教学板书等多个方面,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蓝本,一节成功的课堂必须有科学的课堂设计,这就需要教学工作者在充分了解新课标、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必须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情景创设的有效性、新知展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等等。同时,教师还可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分角色表演、辩论、讨论、竞赛、学生授课、多媒体地理图片展、实际观察观测地理知识、制作及实验等进行地理学习,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创新等能力。总之,教师需根据学科内容、学生具体学情科学设计课堂,从而促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总之,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并形成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贾永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探讨.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8).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提问技巧
提问环节是地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与互动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问是架设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桥梁,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活动的有效手段。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问活动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往往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时间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出恰当的问题对于教师的提问技巧具有相当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掌握哪些提问的技巧呢?
一、注意提问的适度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多少问题、在哪里提问题往往是有很多讲究的,把握提问的适度性是提问环节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和技巧。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喜欢一个人从头讲到尾,一个问题都不问。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完全沦为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学生从教师那里接收的都是一些机械化的知识点,而无法实现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性。与之相反的另一个情况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问的过多。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为了实施素质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往往是从头问到尾,结果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答活动,既严重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一定要把握适度性的原则。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在内容上,要围绕着教学重难点来设计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还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显得张弛有度,具有节奏感。在时间上,教师要注意把握三个时间点,即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中间的思维延伸阶段和新课结束的总结阶段。在新课开讲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到了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而到了最后新课讲解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拓展、总结和检测。
二、注意提问语言的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行。为了实现提问的目标,提问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往往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指向不够明确,问题过于模糊,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而影响到提问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板块运动”的内容时,如果教师提问“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就存在着不够明确的问题。涵盖的面过大,学生在回答起来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从而影响了思维活动的有效推进。因此,要想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三、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
在课堂提问环节,问题难度的把握也是影响提问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例如,笔者在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时,先提问:“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哪些消弱作用?”学生打开课本,从中找出了答案,分别是反射、散射、吸收。这时候,笔者感到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于是又继续追问道:“为什么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散射和吸收的作用?”这个问题一提出,班级的学生立刻安静了下来,这个问题别说是高中生,就是连教师自己都难以回答出来。这就是教师没有把握住问题的难度而造成的后果。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效果。
四、注意提问的层次性
人的思维活动是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开展的。在提问的时候,如果教师上来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而如果教师按照由浅入深的方式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组,这样,即使问题难度较大,学生回答出来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例如,在讲解“大气环流”的知识点时,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点在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思维难度,笔者就围绕着这一问题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组合: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并且地球的表面是一个均匀的单一物质所组成的球面,那么,全球的大气会怎样运动?如果考虑地球自转的因素,并假设地球表面是统一均匀物质的球面,全球的大气流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既考虑自转的因素,又考虑到地球表面的海陆之分,大气环流会发生什么变化?就这样,把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具有梯度的由浅入深的小问题,原本比较复杂的“大气环流”的知识就这样被一层层的剥开,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由浅入深的慢慢理解和接受了这一知识点。这种符合学生认知思维特点的提问方式,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重难点知识都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提问活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提问技能则是每个教师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的教学能力。希望通过高技术含量的提问环节,可以带动整个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钟传刚.高中地理课堂的提问艺术[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2]李宏伟.如何增强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关键词】 地理 教堂 优化
1 教育观念的优化
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作为一个人博学多才的重要标志的古代,我们不难看出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对中学地理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积极性,忽视了提高学生和教师地理素质的要求!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各种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高中地理学科已成为学生的一门必要素质要求的必修课。所以优化教育观念是高中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师既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作指导,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明确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抓住机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同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研究,苦练内功,用好、用活课堂时间,面向全体学生,使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得到优化,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素质。
2 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化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则是指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地理观念的发展的期望,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教师一定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地理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各校的实际制定出明确的、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章节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并要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
高中地理教学要坚持“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学目标体系既要包括认知领域和技能、能力领域,又要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还要基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容易,就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教学目标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是可观测的。如果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含糊的、笼统的,那就难以观测。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笼统的行为动词,克服地理教学目标在陈述时模棱两可的现象,而应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区分”、“解释”、“使用”、“分析”、“归纳”、“设计”、“计算”、“绘制”等,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
3 教学内容的优化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教师的任务是选取重要的,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正确的、基本的方法,便于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在工作、生活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有关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选择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地理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本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知识点的联系,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理性地驾驭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认知地理规律的顺序性和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教师要具备现代教材观、教学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科学方法论和美学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活化教材,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
4 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教学论、学习论、系统科学、传播学的启发,地理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原点,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因此有四大基本特征:首先是指向性,即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其次是选择性,即教学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媒体手段的选择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是整合性,即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个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都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最后是可测性,即课后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并对本堂课的目标实现度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由此可见,地理教师首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必须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并围绕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巧妙创设导入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导入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每节课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系到该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创设巧妙的情境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学习变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知。德国一位学者曾做过一个形象恰当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将很容易地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其吞下。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入情境之中,方可显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价值体现在“情”与“境”两个方面,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是情境中“情”的作用。另一个是“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形象地说,“境”就是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识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学习的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
(二)科学构建地理课堂教学信息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传播不仅与信息的意义相关,而且与信息的形式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信息的合理结构是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而无序的信息由于缺乏结构易被遗忘。而大多数教学信息只需改变原有信息的呈现形式,例如可以把文字信息转变为语言信息和图像信息的结合,即转变为视听信息。这看似只是一种形式的转变,但其信息结构更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
多项教育研究表明,只有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才能真正开展有效教学。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系列科学的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呢?为此我以“探究曲线”为理论指导,力争用设计的合作探究把学生引入琢磨状态。
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发现了问题之后才会产生真正的探究动机,在学生提出假设之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都处于发散状态,一旦提出假设,学生的心理指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验证假设时,学生的心理指向是直线指向目标的,总是希望越快越好,但实际上,真正的探究行为却是曲折的,是正反馈(+)和负反馈(-)不断交错出现的。
如何利用好这一规律把学生的迫不及待之情很自然地引到合作探究中呢?我认为“问题”是学生进入琢磨状态,开展合作探究的导火索和发动机。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发现问题—尝试错误—体验成功—趋近目标”的过程,我们在问题的合作探究中可以设计小步子问题,层层深入递进,引导学生探究质疑。这种探究设计避免了一种困境:一下子将一个大而无边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无所适从。同时分层次小步子问题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三、合理设计重难点的突破,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通俗化。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因为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实现,所以高中地理教学往往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对地理学科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体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则,这是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我们在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一方面可以提炼核心问题、分层次小步子层层剖析,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突破难点。
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转换为教学实践,避免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随意,增强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地理教学设计质量、增强地理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3]王向东,袁孝亭.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J].地理教学,2002(10).
[4]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134-01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随着我国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有效教学也受到了我国教育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促进地理有效学习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性教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性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是广大地理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然而,什么是有效性课堂教学,其基本特征是什么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1.1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内涵:我国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实现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和能力、促进地理有效学习。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特定的课堂范畴,在特定的时间范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
具体来说,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学要符合教学规律,否则要实现有效教学只能是句空话;教学有效果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相吻合;教学有效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指时间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1.2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与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为是“有效课堂教学”。因此,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第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第二,关注教学的实际效益。围绕“用师生的较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一切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提供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里,地理教学更加注重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升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是广大地理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基于此,我们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初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一种内在动机,而不是诸如等级、奖赏、竞争之类的外来目标。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强调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地理有关,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让学生爱学。在课上,经常以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说出学生熟悉的现象,从而引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2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这里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学校、社区、家庭)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
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而要明确“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2.3 利用新教材的阅读材料与活动题,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芝加哥大学教授莱恩·艾斯奎斯认为,教学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活动,不仅要看重结果,更要看重过程。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同时,“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摒弃传统教学中那种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新教材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教材中的“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这种形式,不但能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还能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能够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44-02
一、激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课堂教学艺术的完善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通过在教学流程中设置悬念、巧引故事、关注时事热点、朗诵诗歌、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欣赏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不断刺激、诱发、扩展、深化学生的兴趣点,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师在讲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可以这样说,“形容一个人浅薄无知时常用‘不知天高地厚’的成语,到底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后,就可以顺势展开新课的教学;又如当教师在讲述“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时,应结合当前世界的热点时事来进行设计,“同学们,当今有个国家连续五年内乱战火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它让世界人民和联合国高度关注,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叙利亚。”有同学回答道。“很好,那我们应该选用什么地图来查找这个国家的位置呢?”于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带着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世界政区图中查找该国的位置,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另外,教师也应在课堂教学艺术方面多下功夫。教学时,教师既要选用一些生动形象、趣味幽默的语言,也要有抑扬顿挫、快慢适中的语调;既要有清晰工整的地理板书,也要有醒目美观的地理板图。此外,教师还要运用情感的力量来感染学生,创造与学生的心理息息相通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来学习一定的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板画地图来创设一些动态的教学情境(黄河、长江水系图)、利用诗句来创设一些景观教学情境(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形、横断山区气候)、利用谚语来创设一些应用教学的情境(天气和气候术语的判断等)、利用故事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等,这些教学方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愿学、乐学、好学地理的习惯,从而优化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契合新课标课程理念,践行“合作、活动教学”的模式
依据新课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等教学理念的要求,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活动内容与教材正文、图表的结合,成为中学地理新课程教材的一大特色。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增加了“活动式课文”的表述,把大量的地理知识、技能和基本原理、规律都渗透在了“活动”一文中。这样一来,活动内容既是教学的素材,亦是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这样的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内容活动化及手段活动化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教师所推崇和关注。活动教学也成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活动教学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真正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此外,活动教学的基础在于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建构,而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建构则主要在于正确处理好教材文本、各种地理图表与活动文本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要素。教师在进行一定的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把握如下原则:(1)目的性:教学活动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保持一持。这主要是因为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层次性:教师在设计和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便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训练、发展及地理知识的建构等。(3)新颖性:热点和生活化的思辨话题更容易引起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4)实效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的时候,要确保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5)开放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确保活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以利于启迪学生的地理智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三、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素养
“合作、活动教学”的模式,渗透着“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环节,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一个相对融洽、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且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见解,以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沟通。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把握好交流沟通的广度与深度,对学生偏题的见解要及时进行修正,并进行适当地评价。对学生不具有合理性或不够准确的表述,应恰当地进行指正,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合作交流中的表现与反应不能求全责备,而应更多地给予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从而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身地理思维和地理语言素养的养成。
四、加强地理图表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地理空间和地理思维能力
地图、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它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中学地理教材涉及大量的景观图、分布图、概念和原理图、统计图以及漫画等,这些图表中蕴含着大量的地理知识与地理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地理图表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读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借助地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揭示地理现象或地理规律的能力。同时,通过地图教学,教师也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起一定的空间地域概念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丰富多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知识关联框图、统计图表等更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地理综合能力的载体,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视为学生学好地理并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五、利用多媒体功能,加强形象、直观地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契合初中生感性认知的心理特点,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多种可能的途径。教师通过PPT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图片,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地理教学中的“美”,而且能营造出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利用颜色、箭头、线条和物体相对位置变化制成的PPT可以用来显示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或演化过程,突出其动态性,把大量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地震、板快运动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就能把原本复杂的地理现象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再如利用flas来动态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生成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高线地形图的生成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软件对图像、图形、声音和动画等进行一定的加工、合成,制作出教师授课所需要的多媒体内容(如微课视频等),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达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践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地理教学创新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运用好地图这个工具,借助多媒体技术,加强形象、直观化教学,培养起学生的地理空间、地理思维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创设和谐的地理教学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优化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C/OL].2014.
[2]韩茜.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初探[C/OL].2014.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驾驭;有效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对课堂进行有效驾驭,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以及组织教学探究活动、开展师生角色互换等,让学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更加高效投入。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营造浓厚氛围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积极的情感兴趣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如果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的氛围将会十分沉闷枯燥和单调。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千方百计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学得更感兴趣。以《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教学中,笔者通过播放一些洪灾的场景、救灾的场面这样的资料视频,调动学生对人类抗争自然、战胜自然的探究欲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有效激发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结合教学内容造浓教学氛围,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帮助。同时,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将更多的趣味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具有积极的帮助。
二、改革课堂教学流程提高参与程度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程度,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流程进行变革。许多教师习惯于将地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然后就是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活动流程单一单向,学生参与度不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对教学流程进行了优化,将单向灌输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出示了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然后开展师生互动。在《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方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向学生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有什么特点,不同发达程度国家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城市化对乡村耕地、水资源等方面带来了什么影响,对城市交通、住房、就业、社会秩序等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的一组思考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大家分小组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并推选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完善。大家不仅相互交流,而且辩论辨析,对城市发展的进程有了更加精准的把握,对城市化的特点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对城市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不同角度层面的分析,不仅讨论热烈,而且掌握得更加全面深刻,还提高了思维能力。
三、运用先进手段打造生动地理课堂
地理课堂教学一定要充满生动的气息,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活泼的氛围。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信息进行补充,不仅要增加信息量,而且要改变信息演示的方式,将影音展示等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教学中,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生动演示。一方面运用折线图与图表相结合的演示方式,向学生形象的揭示了近百年来气候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有了初步的印象。还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示的一组图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画面上两只小北极熊站在浮冰上诚惶诚恐、进退两难,这些都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演示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对影响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全面分析。有了生动的课堂演示作为基础,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解难度、互动效果、学生兴趣度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能够让地理课堂更加生动。
四、组织专题探究加深学习理解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一些难点要点需要进行巩固,特别是其中一些难点,还要组织专题探究活动,重点突出加深学生的分析理解效果。例如在《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中,针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这一理解难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在班级开展了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剧增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压力,环境承载力是什么样的内涵,让学生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进行对比,并结合具体案例分别进行阐述。学生在这样的整体探究中各自独立思考,结合搜集的案例认真分析教材,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对地理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学生而言,地理课堂上形成重点难点攻坚突破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地理学习成效也具有积极的帮助。
五、互换师生角色增强新颖学习体验
地理教学一定不能枯燥乏味,教师要想方设法为沉闷的课堂注入新鲜的因子,要让学生产生新颖的学习体验,产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一些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安排师生角色互换活动。例如在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教学中,可以经过事先的精心准备,安排一到两名学生在部分内容教学中,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讲解,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分析问题,教给学生记忆理解的技巧,对如何学好地理进行现身说法。这样的新颖教学模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另外,在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这些新颖的模式引入教学,安排学生分别负责一部分的地理知识复习教学。从如何加深地理概念理解,如何准确把握地理发展规律,如何将地理知识点之间建立横向框架联系,如何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等方面进行引导。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赋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平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升。综上所述,有效驾驭高中地理课堂,需要充分研究各种因素、不同环节予以改进和优化,从而推动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慧君.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2]苗博.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J].才智,2017(22).
[3]尹延雷.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7(24).
[4]吴越.浅析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才智,2017(22).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要对学生有益,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基于此,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打造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模式,对传统地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进行给予革新,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对地理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自从颁布新课标之后,广大地理教师对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同时对“标准”认真实施,这些做法对地理课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地理教学还是将重点放在对地理名词的记忆上,很多教师照本宣科,甚至将地理课作为自习课,教学内容单一,根本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地理课程设置的课时不够,无法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使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2.教学方法不灵活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地理课堂知识不便于记忆,有些杂乱无章,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所以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不合理
地理学习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而如果老师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就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无法真正感受。作为一项复杂的技术,教学设计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夯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师精心的指导。现在学生的特点是具有较差的自制力,但却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所以必须在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与之特点相适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二、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对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开放的、动态的课堂环境,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应强调的是一种创新和探索的精神,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模式上,应结合地理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应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结合,多采用思考和启发的教学方法。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地理问题,而根据地理课堂现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关键的是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讲授法,它对于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次,应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征,应用案例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3.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设计地理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步骤进行构建,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将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优化,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真正地融会贯通。
地理教学中要真正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合理设计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师要大胆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和趣味性,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良好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工具;地理课堂;优势;弊端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多媒体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常态化。地理学科是一门空间性、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实施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使得地理教学活动变得更生动活泼,更富有魅力。然而,随着多媒体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在地理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工具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误区。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多媒体工具与地理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得多媒体工具在地理课堂上更多地发挥正向功能,推动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注意教学课件的有效性
教学课件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工具,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质量往往在整个教学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地理课堂上教师所使用的课件既可以选用现成的课件,也可以自己制作课件。然而,无论是利用现成的课件,还是自己制作课件都会各有利弊。在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时,不但可以有效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同时,通过使用它人的课件,还可以让教师自身有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然而,这种样板课件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课件制作者根据的是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课件制作的,因此,把这种样板课件直接拿过来用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而如果由任课教师自己来制作课件,虽然可能在备课的时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自己制作的课件会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特点来进行课件的设计,这样,可以使得课件更具针对性。虽然自己制作课件有一定的优势,但有时候,缺陷也是较为明显的。一些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或者课件制作经验,可能制作的课件本身比较粗糙,难以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还有些教师拥有较高的课件制作技术,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往往把课件的形式做的异常花哨。笔者在一次公开课的听课过程中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所上的内容是“天气系统”,为了增强课件的效果,笔者把鼠标设定成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其中的一些冷锋形成示意图、暖锋形成示意图等教师用了五彩缤纷的线条和各种动画头像来加以描述,这样,整个课件看起来显得五光十色,而真正的知识内容却几乎找不到。这样,一节课下来,给笔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这节课的内容,而是那只上蹿下跳的小老鼠。这样,一整堂课下来,虽然整体课堂气氛不错,但是知识的痕迹在学生头脑中留得太过浅显,反而是那些生动夺目的课件形式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样,就使得教学课件的功能本末倒置了。由此可见,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光是教学课件这一环就异常复杂。因此,作为教师,无论是直接选用还是自己制作教学课件,都要努力规避其中的不利的一面,发挥其中优势的一面,争取用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来保障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二、选择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内容
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工具的简便、高效、生动、有趣等诸多的优点为教师所深深喜爱,很多用语言半天都没办法表述清楚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工具的简单演示,瞬间变得简单易懂。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时,就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中图形和动画的演示向学生展示了“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及随着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等。以上这些内容倘若采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利用语言辅助模型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这样,就会给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多媒体技术的引用则很快就把这一系列的难点问题给解决了。正是因为多媒体工具的诸多优势,使得很多教师对多媒体工具“上了瘾”,无论内容合适与否,无论需不需要,都要采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很多时候,用语言一两句话就能够表述清楚的知识,教师非要大动干戈的用各种图形、动画等进行展示,这样不但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工具,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
三、注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容易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整堂课都把脸埋在电脑之下,与学生没有进行任何沟通,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放电影”,这种缺乏师生互动的多媒体教学无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听课反应,往往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与学生之间保持互动,经常性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这样,才能够保证多媒体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要求来有效推进。
总之,多媒体工具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要看教师怎样去利用它。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地理学科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工具,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的优势,规避多媒体工具的弊端。
【参考文献】
[1]储亚梅.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年11期.
[2]杨佩芳.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师),2010年01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思考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对完成教学后学生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表达了学生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恰当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下,怎样才能比较恰当地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呢?下面笔者以地理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人们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宗旨是对知识特别是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对教材以外的目标考虑较少或根本不予考虑。而新课程所追求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具体包括:
1.基础性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发展性目标
这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学生主动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以新课标教材为基本载体
地理教学内容是构成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物质材料”,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载体。这就决定了在创设课堂教学目标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1.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认真分析教材、用好教材
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内容一般都由有关专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组织,与学生的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的地理知识与技能,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有用。为此,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新课标教材,在正确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来确立课堂教学目标。
2.不要拘泥于教材
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用好教材,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确定。这是因为课堂教学目标应是课程标准在每堂课的细划,是根据课程标准所作的预设,而教材是编写者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解释而编写的。由于编写者的局限性,或者是为了维护教材的完整性,很可能使教材上的有些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三、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1.要与学生地理学习基础相适应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预期结果。由于学习具有积累性的特点,所以,学生学习预期结果的出现必须基于他们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地理学习基础包括地理学习内在动力基础和认知基础两个方面。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要指与地理学习活动紧密关联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兴趣越浓厚,学习期望就越高。地理学习的认知基础包括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认知结构指学生原有知识的组合,认知能力意为学生认识知识的能力,或为获取、组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无论是认知结构,还是认知能力都是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所涉及的领域。我国一些优秀教师从自己教学经验中总结出:①课堂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就是说,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同时又不能过难,以至于使大劲“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②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一个班里几十名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动机水平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要区分出一定的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考虑。例如,我在进行地理必修2(鲁教版)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的教学时制定了如下课堂教学的分层目标,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依据,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必须走出以教师为中心(即习惯使用“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词语)的误区,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来描述课堂教学目标。所以,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以“学生能……”开头。
同时,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应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指标。注重体现出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不能完全作为教学过程之外的结果性目标来预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93-02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发展或进步,对学生的长期进步和发展是有成效、有效率的。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任课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假如学生不愿学或学了没有收益,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无用的教学。同理,学生不但学得苦,又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或发展,也是无效的或低效教学。新课改以来,在广大一线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取得了不菲的实效,但是,有些课堂上了不少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仍在发生。切实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和教育教研部门必须关注和研讨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十多年来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对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提出几点愚见。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1.长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地理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要做的所有工作,如长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等。特别是师生关系融洽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会因为喜欢任课老师而爱学这门课,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2.充分的课前准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一些规律和原理都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必须充分准备,特别是一些教具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精心合理的备课。备课是地理教学活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教材处理、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上。地理教师要认真对照课程标准和教参,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教学难点重点,明确施教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的随意和盲目,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年龄特点、态度、兴趣等实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
4.教师准确的定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新课改着力于过程、体验和探究,这要求教师树立合理的师生观,教师应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确保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关注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1.引人入胜的课堂导语。不论初中还是高中的地理课通常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两节或下午,此时的学生一般比较疲劳,或者课间激情未消,往往每堂课最开始的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时段里,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够集中,如何从一开始就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呢?一节课的导语尤其关键,可以充分利用音像、多媒体、语言的魅力、学生好奇的事情,以讲故事等方法导入新课。
2.诙谐趣味的教学语言。语言是传授相关知识,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要精练、通俗、准确。快乐使人轻松,快乐更能增添魅力,适当运用一些诙谐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让紧张的学生们得以放松,让昏昏欲睡的学生得以清醒,可以使地理课堂满堂生辉。
3.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教学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师主导课堂,有效的教学需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些课堂学生看似个个参与其中,但思维活动停留在低层次上,纯粹参与活动而没有深层次的思考,以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遇到的每个问题,一旦有其思维参与教学,学生就会有所收获,这样的教学却是有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一堂课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4.有效精练的课堂练习。练习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环节有益的补充。课堂练习不在多,贵在精。有效精练的练习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练习时,除了题目的多层次和形式多样,同样训练的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猜一猜、赛一赛等形式,以保持学生的兴奋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耐人寻味的课堂结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结语对于一堂课也同样重要,好的结语能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概括深化,能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也会给学生以很好的启迪,能为下一课设置“伏笔”。把课堂总结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因此,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切不可轻视课堂结束语这个环节。
有效教学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天路。总之,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才为目的。地理教师必须从课前扎扎实实的准备、踏踏实实的教学过程和认认真真的课后反思等方面寻找地理有效课堂的出路。只有这样,讲课才会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27.
[2]张秀红.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教学的方法与实践[J].中学地理,2010,(28).
[3]蔡慧琴,饶琳,叶存洪,等.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90-92.
[4]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0-13.
[5]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8-50.
[6]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