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03 17:2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到来,更是呼唤着创特性的人才。同志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陈旧观念的影响,一提到创新,人们就习惯于将它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相等同,所以抑制了许多人的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创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情感、兴趣两个方面。教学时注意到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就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可靠的保证。

(1)以趣引知,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个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动机。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新授前老师问:“小明的爷爷今年只过了18个生日,谁知道小明的爷爷今年几岁?”学生们马上利嘴快舌地答道:“18岁。”接着老师问:“爷爷18岁,他儿子几岁?能有孙子吗?”学生们立刻笑着回答:“不可能有孙子。”那么,小明的爷爷到底是几岁呢?此时,矛盾产生了,使学生们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迫切想知道答案,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注入情感,营造创新学习的愉悦氛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特别是小学生更为强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交流过

程。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学习,才能在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愉快地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和蔼可亲、自然幽默。如:“谁来做小老师”、“谁来帮助他”等。有时,教师的语言可增添一些幽默感,这样有利于情感的调动。例如一年级第一册“米和厘米的认识”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教室长8( ),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教室长8厘米。我笑眯眯地对小朋友说:“我们在-个长8厘米的教室里学习,都变成了什么了?”边说边演示,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米和厘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 点拨启发,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创造性思维是组成智力各因素的有效综合。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是在主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2.1 动手观察,引导学生归纳类推。一些数学知识、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较抽象难懂,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理,运用多种感官借助操作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类推,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余数-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先分别拿出8恨、9根、10根、11根、1 2根、1 3根、1 4根、15根小棒,要求每4根摆-堆,可以摆几堆?还剩几根?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

8÷4=2(堆)……0(根) 12÷4=3(堆)……0(根)

9÷4=2(堆)……1(根) 13÷4=3(堆)……1(根)

10÷4=2(堆)……2(根) 14÷4=3(堆)……2(根)

11÷4=2(堆)……3(根) 15÷4=3(堆)……3(根)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根据上面的一组算式,你们能看出什么?能得到什么结论?(除数是4,被除数依次大1;余数每隔几个后又重新出现了;余数只出现(0、l、2、3这四个数)。那么,余数会不会出现4呢?(不会,如果还余4,就可以再摆一堆,这样,余数又为0了。)再引导学生类推:当除数是5时,余数可能是几?除数是6、7呢?这样学生根据动手操作的感知经验,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从观察、比较算式后,各抒己见,形成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个概念。这样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概括、探索中发现规律;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聚合思维的能力。

2.2 分层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最佳问题,最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设计问题,并让学生在问题过程中,着重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发现新知的: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①启发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的某条线段有关?也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②教具演示:用三个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就是这三个圆的周长。学生观察得出: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有关系。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①测量计算:每位学生测量出一个圆片的周长、直径,并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②讨论交流:交流测量得到的数据,讨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③媒体演示:展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最后得出:每个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引导并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上教学片段,展示了学生认知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较好地学会了探求新知的方法;寻找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聚合思维的能力。

3. 设计开放式习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拓性、创造性,教师就应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诱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

3.1 设计一题多问。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已知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让其探求结果的可能性。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用题”一课,老师设计了一道基本题:“商店里有苹果20箱,梨25箱,苹果是梨的百分之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老师又设计了5个问题。即:梨是苹果的百分之几?苹果占水果总数的百分之几?梨占水果总数的百分之几?苹果比梨少百分之几?梨比苹果多百分之几?这样一题多问,不仅使学生感到问题的新颖,而且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3.2 设计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种解法的训练,可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扩展思维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2、4、6、7、10这五个数中,哪个数与众不同?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踊跃发言。

(1)因为2、4、6、10都是双数,而7是单数,所以7是与众不同的;

(2)因为2、4、6、7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所以10是与众不同的;

(3)因为4、6、7、10都大于3,所以,2是与众不同的;

(4)4是与众不同的,因为4与左面的2和右面的6都相差2;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兴趣;科学实验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is in the importance within teaching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Li Jian-guang

【Abstract】Innovation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novation the ability be an our country education from should try education toward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change of an importance contents.Student at beginning three just beginning contact chemistry, in actually the teaching process exaltation student of innovation ability, find out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valid the path be a worthy of research of importance topic.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Innovation ability;Interest;Science experiment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已经做过事,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有所创造、发现和发明。”由此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是推动人类前进的重要动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学是初中阶段开设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培养一定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才是化学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目标。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相较于压抑沉闷的环境,在轻松的环境之下,人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而赋有创造力,因此,我们要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和权威,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这种压抑的课堂氛围之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不知不觉地被抹杀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氛围,努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关系。一旦形成了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之下畅所欲言。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实现创新。

二、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生在对知识产生一定兴趣以后,才会主动进行探究,进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出一定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必不可少。导入环节之所以重要,其主要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于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一节课的开头利用有效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之下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导入方式有很多,像是讲故事导入法、设疑式导入法、复习式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猜谜导入法等,无论采取哪种导入方法,都要保证导入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才能够发挥导入的功能。例如,我在给学生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北方很多家庭有地窖,人们在进地窖之前往往都会点上一支蜡烛,如果蜡烛能点燃,人就可以进去;如果蜡烛熄灭,人则不能进去,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听到这个问题以后,很多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从而对接下来要讲的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又比如,我在给学生复习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时,就在上课之前利用谜语开启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入水中较安全,水入我中有危险,我与水合多放热,实验牢记保平安。就这样,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我预设好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开展学习活动,其主观能动性更能够得到有效发挥,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能够忽略实验这一重要的环节,努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我们所开展的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这种实验中,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早已知晓,这样就桎梏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开放性。例如,为了用实验证明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我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验材料,包括铁片、铜片、银、氯化亚铁、盐酸、硝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然后让学生依据现有的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过思考和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的实验方案。然后我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开展化学实验,有的学生实验成功了,而有的则失败了。在我的引导之下,成功的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而失败的学生则总结失败的教训。但无论实验成功与否,这种开放性的实验都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一定的自主能力。这样,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的特点。教师需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精心规划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某些程式化的设计,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创设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了解学习化学的目的,通过师生、学生之间对课题探索、讨论、分析、研究,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使新的学习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点联系起来。如在“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中,给出一段探险家探究意大利“屠狗洞”的资料,层层设疑,将学生置身于问题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二氧化碳性质知识的发现学习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以开放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教学。开放题的教学,突破了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突破教师的单向传授,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能力的训练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性。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与课本知识有关联,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充分施展聪明才智的余地。以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等打破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五、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目的也是希望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创新能力为日常生活服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意把课本上的知识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酸的性质和pH以后,我就让学生利用pH试纸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像是测试一些家中的洗涤剂、饮料、水、食用醋等。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以后,学生产生了很多想法,如能不能把物质的酸性降低,或者干脆把酸性的物质变成碱性物质,等等。这样,学生在面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事物时,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从而在不断实践探索中逐渐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而在综合素质中,创新能力又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想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努力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毛清芬.初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一些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以及技能人才的支持,所以加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进入到社会中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职校计算机教学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及重要性

职业院校计算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 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也要熟练化,而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最为重要的还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也是对学生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当前一些职校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在创新能力培养层面就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所以职业院校在这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努力。计算机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是让学生进行发明,而是能够在学习中有所体验以及发现新知识,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创新,对以往的学习模式进行优化,成为独立学习的个体,这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计算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加强对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要求,当前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职业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职责就愈来愈沉重,担负着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培养的重担,只有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强才能够真正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发展打下基础。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创新能力也是人最有价值的综合能力体现,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形成了规模,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

第一,加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要按照合理策略加以实施。首先,在教学理念层面要能进行更新,对教学的方法加以改善。在计算机教学方面与文化课程的教学有着不同,在教学中要能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也就是在理论知识上通过课本,然后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转换成具体化的技能。职校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度,将软硬件建设得到有效完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老师要能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以重视。

第二,对计算机教学的课堂理论教学方法要进一步优化,将教学有效性进行提升。在以往的教学模式思想影响下,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一直是被动地位,而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也比较单一化,这样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就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在技能的运用上比较僵化,没有创新的意识,所以对此要能积极应用,可通过专题讨论会的形式对重点教学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以此对学生积极性进行调动。只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学生对所学内容才能加强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第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需要有专业能力的计算机师资队伍。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将教师自身的水平进行强化。老师要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所了解,和学生积极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然后老师进行针对性指导,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质量。

结束语

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是时展需求,对此要能从实际出发,充分重视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樊红娟,林阳阳,靳宗信.浅谈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20).

[2]李琳.新课程下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重要性与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可以说。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是具有创造性、发展性以及开拓性的能力。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今,对于高中生来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而高中阶段的创新教育,主要任务是激发高中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创新的实践中培养科学与人文精神。高中美术教学是普通高中教学的组成部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等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出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经济竞争的核心、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高中时期,高中学生一方面,面临着升学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面临着自身素质综合提高的需要。而高中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美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逐渐培养高中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喜爱与审美能力,培养高中生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才能,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记忆、创造等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标新立异,积极寻找各种新的途径与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它具有思路新颖、富有想象、积极主动等特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和创新的自由。同时,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而高中美术课程没有像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等科目的高要求,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较大,因此创新能力可以受到激发。

二、高中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其一、高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推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美术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就要不断地更新、提升。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就是高中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高中美术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对高中学生的审美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当今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时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学生的所见所闻常常超出教师的知识领域。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拓宽知识面,已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其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不仅一种教育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要充分做到“学生本位”,那么一切教学活动中,高中美术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与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包容、共享进行交流,促进学习的过程中双方的交往、关心、创造、选择和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可以利用合理的手段、恰如其分的措施,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其三、预设创造性思维的情境,启发独立探究新的、美的事物。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想办法打破常规问题的限制,创造一些具有的悬念的问题,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推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比较自主独立地欣赏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容易的事。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中分准备课堂所需的材料,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够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欣赏美术的各种色彩、图形与材质等入手,而且能够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时代背景等。

其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高中美术课实用性。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穿插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内容。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美术的就是追求美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通常来源于或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一些些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发现学习美术的现实意义,提高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良好的教学过程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有效的互动。对于高中美术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应该积极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传输创造性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应该认真参与美术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传递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适应竞争压力日趋增加的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创新性提高的前提。因此,加强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英水走进高中美术教学现场[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

[2]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修手册:高中新课程美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 2006.7

[3]高明.美术教学论[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

[4]朱宝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第5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 实践 创新 培养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等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地方高校认识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采取加大经费投入,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加快实验室、实践基地、校内实训中心建设,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地方高校在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客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理念方面

高校管理者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上不到位,重理论,轻实践;有的虽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只重视了硬件建设,轻视了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思考,更未能建立相应的体系。教育观念的陈旧使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缺乏源头活水。传统的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观,追求单纯知识点的传授,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直线性的,非此即彼的,不符合多元化信息时代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1]

2.实践教学方面

由于地方高校教学经费有限,实践教学资金缺乏,实验室设备落后,不能很好的满足实践教学需求,未建立起有效的实验室开放机制;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部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虽然签订了协议,但不能很好的履行其功效;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尚未建立起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考核体系,许多实践性环节收效甚微;[2]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自身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方面

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未能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学生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比例较低,覆盖面不广,学生参与机会少。教师参与指导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以上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1.结合地方高校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应大力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探索能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研究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注重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企业、科研院所有丰富实践经验工程技术人员深度参与的有效机制。

2.研究如何进一步整合实验资源,搭建面向全校师生服务的、优质共享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实验平台,推进共享使用。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推进实验资源的共享使用,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鼓励教师自主研发实验教学仪器,支持学科特色及专业特色建设。适量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探索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互补、满足所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与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

3.研究如何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学生、教师主动参与科研训练计划、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体制;探索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扩大科研训练计划、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在学生中的覆盖面、受益面。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体管理措施

1.在教育理念方面使全校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全员能够树立“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学生观,将学生作为具有丰富个性和创新潜能的主体,而不是消极的管理对象和知识灌输的“容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理念。[3]

2.加大实验资源整合力度。按照“集中、归并、优化、重组”的原则,分期、分批对现有实验资源进行优化调整,打破教学实验室、学科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的界限,对现有实验资源按学科门类、按功能进行优化重组,减撤功能单一的实验室,增加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室。注重发挥实验室的群体效应,使实验室向综合化、多功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搭建面向全校师生服务的、优质共享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实验平台,确保并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3.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适应学科特点、符合人才培养要求、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训练的实践教育基地,确保每个专业建成2―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4.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大对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竞赛的资助力度,积极组织受益面大的校级竞赛活动,制定适应当前学科竞赛发展的奖励机制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机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启霞,韩吉衢,常显波.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成因及对策措施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

[2] 职会亮,马超,施宏伟.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途径与未来[J].文教资料,2011(16).

[3] 沈月娣.论实践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第6篇

关键词:高职;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物理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课程自身的综合性、灵活性、实践性非常强,对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物理基础知识与物理操作技能,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积极发挥物理教学优势,落实创新精神培养,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

基于高职院校物理教学现状开始入手分析

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多种技术都是在物理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随着人们历史的发展,对于自然界的探讨,物理学科知识也随之积累,为新技术的发明、更新提供理论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物体都是在物理实验基础上发明创造出来的,比如说,无线电技术、光电技术、电力、半导体集成等等。物理学是高职教学中的必修课,通过物理教学、物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锻炼其岗位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但是,目前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物理教学出现了一定问题,严重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对于物理学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所有领域的自然科学中,几乎都包括基本的物理学定律,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物理学知识的运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与普通院校不同,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一批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来说,物理学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侧重于就业问题的考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中去,重视技能训练、轻视学历学习,没有认识到物理学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相应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学习,忽略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高校扩张形式比较严重,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大幅度下滑,很难招到综合素质过硬的生源。高职院校学生结构比较复杂,大部分来自于高考失利的分数较低的学生,还有对口考试录取的学生。相对来说,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于数学、物理等抽象性、教学难度比较高的学科,存在极大的厌学情绪。物理学出勤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

1、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

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权威,学生绝对臣服于教学的威严之中。在这种不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性地位,机械式的接受教学与教师的观点,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质疑,绝对迷信教师、迷信课本、迷信权威,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被扼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将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指导者。这种平民、民主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是研究性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创新精神、创造力培养的基础。因此,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用心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支持与爱护。在这种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处于“畅通”状态,发挥“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关键,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对知识的合理整合与潜心挖掘,唤醒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进而转化成为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高低,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关系。创新教育不是口号,要想真正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多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很少。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指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如说,在进行“光的反射、折射”内容学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光的折射图与光的反射图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两幅图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折射、反射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提高。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正确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前提,是思维的开端。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正确思维能力。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观察”的重要性。比如说,卡茂林先生之所以被称为绝对零度先生,是因为在一次意外的低温试验时,发现在零下268.98度时,汞的电阻神奇消失,之后他又发现很多类似金属都发生类似现象。正是因为这一发现,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观察方法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有目的的指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的特点、规律,先获得感性认识,之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在通过实践环节解决问题。不断鼓励、指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正确思维能力。

物理教材“生活化”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在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有相似度时,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这种相似度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物理教材“生活化”,积极引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社会热点问题、新技术。不仅要立足于教材,更应在超越教材,强化教材的可研究性,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在积极探究中,锻炼创新能力。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不仅与职业教育的宗旨、目标相违背,更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管理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适当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锻炼其创新能力。比如说,在学习第九章“电流”知识点时,可以适时加入现代化企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可控制硅开关;在第四章“超重与失重”教学中,引入神六、神七的前沿技术;在“热学”知识讲解中,加入汽车发动机、气缸知识等。

5、强化物理实验教学与兴趣小组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实验基础课程,大部分物理知识、物理发现都是通过物理实验的形式得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的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积极讨论等形式,感受前人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在理论学习完成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实验作业,让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问题开始入手分析,从五个方面: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正确思维能力;物理教材生活化;强化物理实验教学与兴趣小组,详细论述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11(06).

[2].赵玉琴.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

[3].向丽.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探析[J].职教论坛,2012(12).

[4]. 王美华 .论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J].中国职业教育,2011(08).

[5].姜大源 .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教育研究,2013(01).

[6].需国庆.职业教育科学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第7篇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学科交叉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graduate of the importance of nature, analyzes the graduate stud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will play the role and of the posi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of guiding graduate student summed up the improve graduat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five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for postgraduate training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certain problems and needs to pay attention matters also briefly analysed.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Course cross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现代科技、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大学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创新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更要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是在大学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进行方向专一且集中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研究生要学会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培养自己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能力。恢复研究生招生计划以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自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仍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尤其是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

创新一般指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工作,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思想与方法。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没有创新,一个国家就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其国家的进步就难以实现,只能一直受制于人,因此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是进行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机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反之,优秀人才也会促进大学综合实力的提升,而研究生又是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承担者,可以说,目前中国几乎90%的具体创新研究工作都是由研究生来直接完成的,因此,我们要把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根据我国以及国际上研究生创新能力教育的情况,同时根据作者协助培养及亲自培养研究生的实际经验,认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推行开放性教育

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能力与思想会对研究生的能力与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首先应重视建设具有创新性的师资队伍,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教师进行自由式探索,创造自由、民主、公平、积极进取的创新氛围;同时大力支持教师探索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模式;对有意向的教师积极推进其与社会、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注重学术交流,引导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期间积极与同学、其他高校及企业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了解企业生产实践,掌握学术前沿及产业现状,在产学研合作中开展科研活动。

2.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培养

科学素质包括:求异思维、科学思维。求异思维,即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教育的结果。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美国布法罗大学曾对三百三十名学生进行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刚刚听完一个学期创造性思维课程的学生,在产生有效的创见方面,与没有听过这一课程的学生相比,平均提高94%。科学思维不仅要求逻辑严密,数据真实,经验可靠,判断准确,而且还要求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敢于大胆假设。因为,科学就是要不断地发现、批判、创新。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再多的苹果在你面前落地,你也是无动于衷;再多的异常现象在实验室里出现,你也不会有所发现。

3、注重学科交叉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国家大力鼓励的方向。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科技进展往往是多学科之间的互动启发与促进的结果,学科之间的交叉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交叉研究的涌现也是解决现代社会综合性问题的有效手段,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战争问题等。这些综合性问题涉及的领域很广,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各学科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4、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诱导创新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即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主动借助多媒体等工具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图形实物等主动探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大学教育中,要强化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意识;重视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改革与创新;强调和规范研究生参与实际科研工作,以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推进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l] 黄伟.浅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3-15.

[2] 张新民.高等林业院校材料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广东化工,2012,39(2):219-219,232.

[3] 郝志伦.理工院校人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至现状与措施[J]. 文化学刊,2012,(1):86-93.

[4] 廖满媛,乔爱科.三点一线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12):61-63,71.

第8篇

1.1教育管理理念并未真正转变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缺乏对教师授课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迷信权威。教师过于强调理论,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实践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不系统,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学业评价,缺乏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等。

1.2医学生创新实践的主动意识不强烈随着社会、用人单位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注,广大医学生意识到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已根深蒂固,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且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实验教材进行,学生缺乏对各门学科融会贯通的能力,缺乏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教师对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最为直接,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对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目前,许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尝试,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但由于缺少经验,教师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尝试也只是浅尝辄止,改革不能全面、深入进行。具体体现在: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自信;创新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所肩负的教书育人职责被淡化,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教学与科研结合不紧密;教师队伍自身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组织培训等。

2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2.1树立创新性实验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体系下的实验课过于依附理论教学,缺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应树立创新性实验教学理念,将教学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构建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2.2推广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教学新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充当“主角”,重在“讲”,学生是“观众”、是“配角”,重在“听”。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灌输式”、“注入式”方法和学生单纯接受信息的“储存式”、“填充式”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从验证式教学模式向探究式教学模式过渡,由“灌输式”教学法向诱导式再到自主式教学法转变,提倡实施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的教学新方法,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3开放实验室,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为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努力的方向。开放实验室,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课外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立大学生实验教学创新基地,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2.4建设有创新特色的实验教材教材的创新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根基,为建设既符合教学改革要求,又具有创新特色的实验教材,我们编写了《医学机能实验学》、《分子医学技能》、《医学形态实验学》等一系列实验教材。这些教材在传承经典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加重视学科前沿知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导向作用。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不仅应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目前,很多实验指导教师得不到及时培训,指导能力有限。所以,在实验室实践活动中,应重视指导教师的培养。对实验室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开拓思维,开阔视野,使其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第9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创新能力 培养

一、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是否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能否成为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然而,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们普遍欠缺自我学习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初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我们必须着手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数学凭借其较为特殊的学科性质,更加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缺失的原因分析

1.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往往只能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这样的现实情形下,学生们逐渐失去了自我创新的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师生间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很多教师尚未完全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

从走访、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导致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学生由于思想开小差无法跟随或者由于教师讲课速度过快等原因根本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这样很难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在高中阶段,学生本身的学习任务就很重,压力也很大。但是,现有的教材虽然大胆尝试模块教学,但是还是暴露出一些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往往无法准确理解模块的意识,而影响到自身的预习和温习的进度、效果。与此同时,高中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事先的预习,大大影响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最终导致学生疲于追随教师的思路,而无法自主思考。

三、加强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习惯培养的策略

1.全面转变教学观念,为创新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要想加强数学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客观因素。为此,笔者认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1)营造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力求营造一种较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选择轻松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准确的讲解,同时应该给予学生以必要的鼓励,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预留必要的思考时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恨不能在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将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然而,效果却并不容乐观。因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供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

2.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提高

情境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在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提高。

3.通过数学题目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必要的练习题目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题目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点性

在题目练习时,将重点内容和容易出错的部分进行重点练习,加强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创新和归纳总结;在单元小结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创新,温故而知新。

(2)在题目练习的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练习题目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想培养学生创新的习惯,就必须将“创新”融入贯穿到审题、解题、纠错、归纳等过程之中。

第10篇

使教育中的内容无法适应当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科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主要目的在于应用,而现今的工商管理的教材中内容较为滞后,没有突破性。现在的商业模式正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若是还一味的墨守成规,那么结果只能是被社会所淘汰。导致这样的原因还有,我国的教育方式多是采用国外的先进理论,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否完全适用还是不确定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因地适宜,不要将国外的管理理论强加在中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上。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法培养学生兴趣。现在工商管理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传统的知识灌溉,忽略了学生的素质培养,无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教学方式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无法进行现场的互动及现场操作。这样学生专业技能无法提高,甚至专业能力还存在缺陷,这一缺陷就导致了学生无法从根本上进行管理的创新。

二、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

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出来后,要能够适应企业的各种需求,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对于创新型管理人员的培养,首先要是培养对象具有极大的探索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努力培养人员的自由精神,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人员的主体意识即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独立发展,展现个性。培养多方面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在各方面的是相互联系的,人员应具备将个专业技术能力相结合的能力,既有专业的视野,还要具有足够的人文知识,在生产中能够在战略管理和生产运营中应用自如。

从整体能力上看,人才要适合市场竞争和国际发展的需求,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做事果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学校应以培养具有创新型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一味的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增加实践的课程。提高师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与老师进行探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知行合一。增强课本的使用理论,切记大空,将课本理论与现实中的实践相结合。

三、创新型人培养的基本措施及重要性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措施。创新型工商人员的培养,应针对不同人的特征,因人而异,多方面培养。①在培养中应该让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格发展,老师应配合学生需求,不要轻视个性的发展,更不要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束缚。对于同样的只是,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②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化,满足课程整体的改革,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素质,成就人才的多方面发展。在进行传统教学的同时,注重知识素养课程的设置。③打造一个良好的师资队伍。如果想创造一个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就要有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老师,老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她可以更快的发现人才,成为人才的引导着,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2.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在如今这个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全球国家中,内地在其中的排名仅为弟34位,远远落后与香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呢?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国新技术的发现较低,其次就是教育等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可见技术创新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想拥有新的技术,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工商企业管理中,如果没有创新型的人才,那么企业就无法注入新的活力,没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有的员工只能一成不变的工作,看不见希望。试问,如果员工没有动力,又怎么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呢?因此具有创新型管理的人才对于工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企业不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只能在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的今天淹没在创新的浪潮中。

四、结语

第11篇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较为广泛,很适合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而对于新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言,也必须要鼓励学生对事物有更为全面的、创新的分析能力。本文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创新能力培养措施,以期为思想品德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的教育对策。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的思品课教学,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给了学生过多的禁锢。师问生答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总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作为思品课教师,要敢于向传统的“规矩”模式挑战,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从学习心态和学习地位上拥有更为自主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另外,新世纪更为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劳动者,每一位青少年都具有创新的潜能,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给我们奠定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基础。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1 开发课程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加上如今是信息开发的时期,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内容十分广泛,教师要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再加工,将课程资源向社会、生活方面拓展,供给学生更多的创新发挥空间。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要强调理论联系时事政治、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重视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创新学习能力,具体的学法包括这样几方面:(1)假设。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假设的教学情景设计,通过教师的有意指导实现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对任何问题和内容都进行相应的假设。假设方向可以通过对时间、空间、反向思考等方面进行。(2)列举。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理论或观点进行整理和列举,通过对同类知识、现象的列举来更好地说明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3)比较。引导学生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的特征或事物比较其异同。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的本质情况,实现对问题的全面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地分析方式,形成创新理解能力。(4)除了。学生创新学法的指导,要鼓励学生进行“除了”的思考,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现有的资料和结果产生怀疑,通过更多方面的资料整理和收集分析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进行不同观点的思考,进行“除了这样还有什么问题?”的思考。

3 渗透课程环节

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据课程环节,创新能力的渗透可以随时进行。(1)复习环节。对复习环节的设置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进行相应的阅读和资料查找,并理解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形成独立的整理能力。(2)新课教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如,初二第五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导入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品《买衣风波》(学生表演)。通过小品表演,鼓励学生探讨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和关键问题,设计特定的情境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3)自主讨论。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争辩。如,在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内容时,选取教材设计的“经济要上,教育要让”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的“关于是否砍树的选择是什么?”这些问题带有思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再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设计宪法宣传提纲思路等问题。(4)信息收集。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5)课外拓展。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辩论,如,在讲《发挥性格优势,养成良好习惯》一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水浒传》中的绰号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说起,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从水浒人物看人物性格”的主题演讲班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第12篇

大学生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更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竞争。大学生是新世纪新生代力量,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整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要创新教育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为把中国建设为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拥有大学生从事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条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必须承担的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年青一代的创新能力,是继承和发展世界先进文化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中国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先进的知识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作支撑,中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壮大更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贯彻执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从当代大学生的现状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校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通过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偏低,尤其是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创新性思维能力不高,没有创新兴趣,缺少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创新所需的观察力亟待提高。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消极文化思潮传入,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脱节,他们的心理和道德修养出现了各种问题,这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1.思想性原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对于学生的自觉、全面、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高校要把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思想、道德精神的陶冶和培养结合起来,要在学生的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学生走正确的成长之路,成为有益于人民和国家的有用人才。

2.主体性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要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在学习与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尊重学生与科学培养结合起来,既要注意对共性的全面培养,又要鼓励个性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鼓励学生从事各类创新性活动;将传授知识与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结合起来,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自信力,树立自信心,勇于开拓创新。

3.实践性原则。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中学会做,在做中提高能力。高校在充分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同时,应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让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创造的能力。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革新高等教育理念。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塑造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立足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激发他们追求知识与真理的热情,培养他们对生活与工作的正确态度。学生在高等院校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研究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高等院校的思想理念和环境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指导大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校要做到这些,就要改革教育模式,革新教育理念,在办学思想上创新,彻底转变高等院校只是传授知识场所的传统观念,把高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上,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还要有开放的办学理念,从宏观视角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要向国际开放,实现教育的国际化;要向社会开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