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景观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景观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时间:2023-08-03 17:29: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景观设计行业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景观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第1篇

1.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1)过于强调软件操作

高职教育需培育高学术,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固然要重视技能,但技能不单单是软件的操作,因为软件只是一种工具而已。设计能力、施工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技能,是不同于单纯理论的实际操作。就目前高职景观规划课程来看,大多偏重于CAD,PS,SU等软件的实际操作,忽略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态意识及社会意识。学生们往往软件操作能力很强,但是设计的实际项目缺乏分析,不够合理。

(2)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不够系统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交叉性很强,涉及内容广泛,需要植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辅助。首先,就课程体系而言,学生除了基本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及CAD,PS,SU等基础软件课程之外,还应了解RS,GIS等信息技术及参数化设计软件课程,景观技术课程,植物搭配课程,景观生态课程等。其次,就课程内容而言,涵盖范围较小,内容不够系统。目前的课程内容除了讲解基本原理之外,主要包含公园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道路广场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4个知识模块,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此之外,还应包含哪些内容?这些都是值得探究和改进的。比如,将知识模块设置为广场规划设计,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面状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内容的话,学生掌握起来会更直接,更系统。

2.发展方向

(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的教学内容基本分为公园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道路广场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4个知识模块。而目前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多分布在建筑设计公司,园林设计公司,以及小型的设计工作室,涉及到的实际项目主要是以以上4个模块为主,分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具体岗位。因此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除了讲解以上4个模块的基本原理及相应案例外,还应掌握景观项目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阶段全套图纸设计与文本制作并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具体体现为①景观设计原理部分,学生应掌握4大模块的设计原理;对气候影响,地形改造,土地利用,植物配置,水资源的了解与掌握。②设计前期工作阶段,学生应了解任务书;会实地测量;能够对实地资料与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作出综合分析与评价。③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应会分析并绘制总体平面图及各类分析图,透视效果图等。④扩初设计阶段,学生应会使用CAD表达相关图纸:总平图,道路设计、植物配置、景观节点的平、立(剖)面图等。

(2)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经过基础理论,专业理论,顶岗实习,最后到职场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必须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实践,但基础课程是提高职业技能的奠基石,是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行业规范的重要体现。其次,专业理论应实行项目化教学。教师必须是有实际项目操作的经验和能力,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来,在做项目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意创新的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再次,顶岗实习环节是强化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顶岗实习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到国外,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实习锻炼,了解新锐的设计理念及先进的设计技术,开阔设计视野。

(3)积极推进师资建设

培养高技能学生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专业,推进师资建设包含两方面含义:首先,在校教师需走出去,一是到企业中,接受锻炼,了解最现实的行业需求;二是参加相关培训,接触新观点,新理念。比如,自去年起,景观行业兴起了一股“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被应用到很多景观设计中。可是什么叫“海绵城市”?它是如何应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该用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流程及技术是什么?对于教师来讲,如果没在企业中接触实际项目或参加相关专题培训,很难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带给学生。其次,尽可能聘请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企业员工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熟悉各种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方法,他们会用实际工作的角度给学生讲解现实而直观的实际案例。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目前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法、案例讨论法、参观考察、点评作业等方法。这几种教学方法在应用时要协调统一,灵活运用。比如,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可能对单一的讲授法不敢兴趣,因此可以将案例讨论法作为知识传达的重要方式,对某个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讨论,会比讲授法的效果更好。除此之外,应以教师工作室为教学平台,形成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学生跟着老师做项目,讨论方案,学习软件的灵活运用等;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将某些设计理念及原理告知学生,并让其学会使用。

结语

第2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教育也得到大步发展,但同时多元素的影响造成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低,因此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必须要调整办学思路,全面开展创业教育,才能解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用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就业质量,达到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对推动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深入发展,具有高瞻性的意义。

二、转型期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现状分析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速度惊人,到目前为止在校学生达80万人,导致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就业,但是由于中国高校持续扩招、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社会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引发的高职艺术院校的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根据广州媒体报道,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高校就业率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三。而通过分析这两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发现,部分景观设计类毕业生主动创业,让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燃眉之急的有效途径。据统计,美国20%~30%的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但是国内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状况仍处于整体比例较低、急需突破发展的阶段。

1.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够。

Schum-peter认为,创业指对企业组织实行新组合、新产品、新服务、新原材料来源、新生产方法、新市场和新的组织形式的措施。而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通常的短暂性的接单、培训、家庭作坊式等不能算真正的创业。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又能帮助其他人就业。并且创业要基于创新的基础上才能释放出潜力。

2.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心理、能力、性格等主观因素不够。

主要体现在:缺乏创业心理准备,对创业的艰难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欠缺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与创业相关的注册、管理、营销、融资等各方面知识不足;艺术类学生的性格比如与团队协调合作能力,以及缺乏资金、缺乏市场经验等因素也制约着创业的成功。

3.政府和高校的支持工作没有做到位。

创业方面,政府的政策还不到位,没有特别完善的政策系统做支撑,比如提供相应的资金或者免税政策等措施;同时市场环境也不是很充分。而且高校的引导教育不足,创业教育的实施目前还停留在文件层面,很少有学校鼓励且帮助毕业生进行创业。学校的创业也只是停留在口号方面。尽管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已有一段时间,但发展速度之慢,对经济的提高没有什么作用。

三、开展高职艺术设计学生创业教育

在越来越多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问题的时候,必须改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传统的就业理念,从加强创业教育开始,引导和扶持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在教育中转变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探索构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通过培养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1.创业教育目标。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以如何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目的,将当今社会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对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进行分析,对毕业生就业指导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采取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自主创业进行引导和扶持。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等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最终达到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目标。

2.创业教育开展的内容。

首先,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规律,发现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专业的创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为线索,在分析、比较、总结国内外职业艺术景观设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经验后,获得具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教改成果。其次,在教学中重点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意志品质、进取心和求知欲、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进行培养,建立具有促进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以及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努力使学生具有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与岗位要求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3.创业教育开展的思路。

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培养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能;营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真实职业的环境与平台,掌握学生的职业能力;指导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计划与行为,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要不断开拓与优化创业教育的开展思路,全方位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具备多项创业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4.创业教育实施方法。

在教学中开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提升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教育的实践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对专业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创新。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建设策略的研究,包括校园精神、物质层面的职业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条件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建设的探讨。如在教学中可开设系列类似创业心理学、企业管理、公司运作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的需要。以企业真实设计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市场、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实训室”三位一体的教学链的有效途径,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课赛结合、以赛促教、课程对接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以全面提升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创新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四、特色与创新

1.从传统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中突围,探索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变“传统模拟设计课题”为“真实的企业设计项目”,提高学生高职艺术景观设计创新技能;变“传统毕业设计实习”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提高高职景观设计学生的职业技能;变“传统学校教学场所”为“行业、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引导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场;变“传统教学环节”为“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实训室”三位一体的教学链,通过教、学、做形成职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2.校企双师指导,以企业项目设计为载体的“项目参与式”创业教学方法的探索。

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乎都存在工作过程中技能不过关、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的情况。为了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与企业应进行实际项目及工学结合市场化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学校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突出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这样,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过程中一定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确立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和核心的设计师职业素能,提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以提高设计师职业素能为目标,将其内化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类学生职业素能教育过程中,找到职业素能教育教学和社会相结合的切入点,为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范本。

4.形成一个全面强化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毕业设计,整合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业融入学生的毕业设计之中,实现两者的结合,从而创新基于就业与创业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以期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五、结语

第3篇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扩张,城市周边的原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生态自然环境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生态度假旅游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主要方式,这使得生态度假村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就目前度假村景观设计现状来看,很多度假村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设计理念,外加人为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导致这些度假村无法满足人们的度假需求,构建全面协调的生态度假村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就生态设计方法在度假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生态设计方法;度假村;景观设计;应用

近年来,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旅游成为很多人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多旅游景点附近出现了规模化的旅馆,这些旅馆业的发展促进了度假村的全面发展。度假村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力,主要因为很多度假村都是简单的依靠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来吸引游客,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扩展,对于旅游景点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度假村要想在发展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应该转变传统的引导方式,强化景点的娱乐性和舒适性,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生态设计理念在度假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强景观的舒适性,还能够给人们带来健康的环境。

一、我国度假村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以休闲娱乐为主要服务项目的度假村是我国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景观设计作为度假村整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度假村的形象和吸引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与国外的度假村相比较,我国的度假村在景观设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就目前我国度假村的发展来看,人文景观占据整个景观的比例较大,生态景观相对较少,并且度假村中缺乏娱乐性的场所,对人们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还存在旅游设备不完善,建筑风格单一,景观环境质量低下等多种问题,针对这种现状,需要将生态设计理念应用到度假村的景观设计中,来解决现有的度假村环境问题。但是对于生态设计理念的认识,很多人存在错误的理解,单纯的认为生态设计理念是纯科学的设计方法,仅仅依赖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就能够实现,所以不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探讨。很多设计师只是将生态设计的理念表现在口头上,没有通过实践来证明。此外,我国的生态设计方面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乏先进的设计理论作为指导,没有建立行业交流的平台,导致在具体的实践中设计人员之间的观念都是分崩离析,无法统一。为此,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利用国外的成功设计实践引导我国度假村景观设计,实现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协调发展。

二、度假村景观设计中对生态设计法的应用分析

(一)生态设计法在度假村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为了改变我国度假村设计中建筑设计形式单一化的现状,需要将生态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促进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无论是建筑形态的设计方面,还是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都应该应用生态设计方法,使整个建筑凸显原生态的魅力,又具有现代建筑的特色。

1、建筑形态设计

在设计建筑的形态时,需要将建筑的形态同环境发展相契合,加强对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的控制。建筑形态要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相适应。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休息的环境和生存的空间,能够表达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说,建筑承载着物质和文化的双重功能。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施工功能,同时还应该将自身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以及地域文化的理解表达在建筑中,通过这些层面的理解体现建筑的形态美和形式美。通过生态理念、以及理念和生态技术三者之间的结合,赋予建筑一种独特的逻辑思考。生态建筑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区、气候和地势等因素,会有不同的立面和肌理。首先,建筑形态的设计需要和地形、地貌相结合,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可以借助于传统建筑选址营造理念,根据地形的面积和功能要求确定建筑体量,同时根据环境要求确定建筑的高度。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同时还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对建筑施工周边的环境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次,建筑形态的设计需要和当地的气候相适应。气候是影响建筑形态设计的主要因素,根据当地气候冬暖夏凉或者是冬冷夏热的特征设计建筑主体的朝向,有利于建筑在内部潮湿的季节获取足够的阳光,从而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

2、建筑高度和面积的控制

旅游度假村和城市景观的不同之处在于绿地面积占据比例较大,房屋密度大,建筑总体面积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为了确保度假村的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对高度进行控制,比如,韩国庆州波门湖旅游度假村在开发时,对建筑的各个部位高度进行计算和控制,包括楼房高度、广告牌以及标志物的高度等,通过对这些物体的高度进行控制,促进度假村景观的协调性。同时建筑设计还应该根据气候特征进行设计,建筑风格的确定也需要根据地域文化来确定。

3、建筑布局的规划

我国传统的建筑选址通常是按照风水理论进行选址,“背水面水、负阴抱阳”是传统建筑选择的格局,具备这些要求的地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气候,与现生态化思想相契合。在作为度假村的建筑进行规划时,需要有建筑内部设计的初步构想,建筑及其内部设计不仅要具有实用,同时还是整个度假村的主要产品,影响着整个度假村的整体形象。度假村的建筑风格与众不同,能够让居住者产生高级的情感体验。此外,度假村的各个部分应该相互统一,相互补充。建筑标志和建筑内部的用具应该和建筑物的特点相协调,建筑的色彩设计必须衬托出建筑的风格。

(二)生态设计法在度假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生态设计理念下的度假村环境建设,能够提升度假村的自我更新能力。生态设计方法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又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当前度假村环境景观设计应该遵循艺术性、科学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平衡统一性。度假村的景观是一个综合体,它需要具备社会功能,还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则。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注重的方式不同,设计观念也会有所不同,只有达到这些因素的平衡,才能够增强景观设计的生命力。度假村的设计需要基于自然斑块的设计要求,才能够使其场地景观的吸引力得以提升。例如,在绿地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持灌木、鲜花和草坪的合理布局,并且设计一些具有装饰性的特色水域,如河流和池塘等,通过室外环境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才能使度假村的外部区域犹如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场所。

结束语:

良好的度假村景观设计需要具备充分的资源利用艺术水准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景观设计人员担负着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协调的重要使命,为此,设计人员应该清楚的理解生态设计的重要性,重视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实践,为大家营造一个具有活力的度假氛围。此外,度假村在规划上要做到利用基地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减少地形开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地的控制,充分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实现度假村整体设计的协调性发展。

作者:陶颖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斌.生态设计方法在度假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32):168-169.

[2]闫启文,张云峰.生态设计方法在度假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4,(4):130.

[3]沈雅.生态设计方法在度假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8):103.

第4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a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111-0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课程开设在本科大三学年第一学期,共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设计实践24学时,课程教学实习5d。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掌握科学的规划设计程序,重要的植物选择配植原则、基本配植方式、配植的艺术原理以及不同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塑造设计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园林植物配置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植物种植规划设计方案,绘制规范的种植规划及设计图,并能进行设计效果的表达;能识读并绘制常规方案的种植施工图,最终为特定园林项目的建设实施服务[1]。

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走入社会,必须满足公司企业及单位的专业要求,只有使学生毕业后不再经过社会培训就能胜任植物种植设计的工作,才能得到就职单位的认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有所用,使学习的知识符合公司单位的需求,就必须在教学中打破常规,进行教学改革[2]。笔者通过与从事专业实践工作的毕业生、景观工程企业负责人及项目管理人员、同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在校专业学生的交流与反馈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及实用性强的特点,对《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教学体系改革之前,课程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采用的是穿插布置的形式,3次设计实践分别安排在理论教学的前期、中期及末期。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每一次的设计实践都须用到课程的全部知识,在没有接受完整理论教学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设计实践会出现很多基础性的问题,教师在指导时也会很吃力,因为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在设计实践时的确还未讲授。改革后,采取先理论讲授再设计实践,二者分别集中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教学节奏,同时这也符合先理论再实践的基本教学规律,也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安排和开展,提升教学质量。

2 设计实践内容的改革

2.1 设计实践主题的调整 在多次与从事园林项目实践的毕业生及园林设计施工企业负责人交流的前提下,选择了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3个设计主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每个设计主题课内安排8学时,以尽可能地给学生和教师提供必要的设计互动与评讲交流时间(见表1)。每个设计主题都设置了可让学生实地踏查和分析的真实场地,同时采取场地面积逐渐变大、设计内容逐步增多、绘图要求逐级提高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导入―熟知―掌握”的学习过程。

2.2 增加植物种植设计规范方面内容 在以往的种植设计实践教学中,多考察学生在方案中植物选择的合理性及对配植艺术的理解与掌握,并没有对设计方案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规范有特别要求。而在多年的环境建设实践中,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到地方政府,都因地制宜的总结和提出了关于植物选择和配置的原则性规定和要求,如《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等。学生没有了解和熟悉这些规范,刚进入企业单位参与实践就会觉得不适应。因此,在课程专项设计实践中,特别增加了有关设计规范及指导性文件的学习,让学生尽早熟悉植物景观设计实践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2.3 重视当地苗圃可提供的园林植物种类,关注新优园林植物品种的学习和应用 植物材料是植物种植设计的基础与必备,也是园林种植设计创新、与时俱进的体现。学生在进行《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课程学习时会接触到几百种植物,但进入公司企业项目实践时才发现可用的植物种类远没有教科书中那么丰富,当地苗圃所能提供的植物种类成为种植设计中植物丰富度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因为地域、技术及市场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在课程后期的设计实践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并要求学生去收集和了解园林苗木生产企业的植物种类信息、规格及价格等重要因素,并以此制作新疆地区常用园林植物资源信息数据库,使设计训练更贴近于实际。另外,随着各地园林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相关商业公司加大了对园林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引种力度,这些机构每年都会向市场上推出一批较为成熟的园林植物新品种。作为专业教师必须及时关注这些市场上出现的新型园林植物品种,了解其生长特性、观赏特点、适用场所及市场价格等信息,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其中的优秀品种,由此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使其掌握更多的应用植物种类信息,使学生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自我选择与创新,能够设计出紧跟时展、满足市场需求、生态功能强大、观赏效果新颖的园林景观。

3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重视场地现状踏查与分析的指导 对设计场地现状的测量、踏查及分析是进行植物种植设计的重要前提。设计师对场地的理解和对其精神的感悟完全依靠图纸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至少一次最好多次的现场踏察才能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从而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全面领会场地基本状况及特征[3]。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改变以往采用各种条件都设定好的虚拟场地让学生进行项目设计的做法。每次设计任务我们会选择一块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场地,指导学生进行现场测绘、踏查与调研,重点对与植物配置有关的自然条件、人工设施、环境条件、视觉质量等因素进行现状分析,同时指导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图的绘制和标注方法。

3.2 从自然中学习,从现实优秀案例中学习,提高学生植物配置技能

3.2.1 向大自然学习 大自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创作的源泉,师法自然是的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途径。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及其构成形式为园林设计实践提供灵感,对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4]。有目的地借b地域优美的自然群落的景观,对体现当地植物景观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为期5d的课程教学实习中,安排2d时间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优美的植物群落,便指导学生利用坐标纸将群落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植物种类、群落外貌等信息进行测绘记录、拍照,以便作为种植设计学习借鉴的资料。

3.2.2 向优秀的植物景观配植实例学习 在向大自然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深入城市公园、道路绿地、滨水绿地、居住区绿地、庭院花园中,寻找优秀的植物景观配植实例并进行测绘记录。

3.2.3 对经典的植物配置案例进行临摹 采用课余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经典的植物配置案例进行图纸临摹,学生可以选择原版临摹,也可以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创新。交图时按照临摹质量及是否有创新进行评分,并将分数纳入课程总评考核体系。通过此种教学方式的实践,能够快速有效的使学生熟悉植物艺术配置的基本模式,感知植物个体在空间平面中的布置结构,了解植物景观图纸表现的基本规范和技法,积累配置经验与技巧,增加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3 评图交流教学法 对于一次设计实践,8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设计制图工作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在有限的课时中,安排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评图,通过面对面的评讲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设计想法,及时纠正出现的设计错误,鼓励出现的设计亮点,引导正确的的设计构思及进度。评图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讲授课堂上没有深入探讨的专题内容,因为没有课堂教学的拘谨,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评图教学中,教师要与每一位学生交流,主动与学生交流,特别是那些富有设计想法但性格较腼腆的同学,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设计潜力。

3.4 肯定和鼓励教学法 实践表明,采取肯定与鼓励教学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创新思维与调动其潜在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对于设计类课程,肯定与鼓励是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热情,提升设计兴趣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5]。肯定和鼓励教学主要应用在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如在对其设计作品进行点评时,要善于发现学生设计的亮点,并着重表扬与肯定,对学生设计中的创新和改变进行鼓励和赞赏――即使构思还很不成熟,对其不足或错误也要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其对专业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

3.5 主动与园林实践一线人员交流,进行现场教学 除以上教学方法外,带领学生主动与在园林实践工作一线的管理者,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苗圃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交流,采用现场讲座教学的方式,请他们介绍专业领域市场的的发展、新动态及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的资讯、技术规范以及施工技术手段,使学生了解课程所学知识与现实工作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握课程在专业领域中的定位以及自己在日后学习和就业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邵锋,包志毅,宁惠娟,等.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7(2):96-98,101.

[2]廖振军,王前莉,黄琦珊.基于满足市场需求的“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教育,2013(03):102-103,108.

[3]姚成丽.浅析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6(6):142-143.

[4]丹,李雄.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12(04):29-32.

第5篇

关键词:商业建筑;餐饮设计;设计方法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商业建筑中的餐饮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友好的角度,对商业建筑餐饮产品进行设计,降低餐饮企业的经营成本,为商业建筑中的生态餐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商业建筑中的生态餐饮的现状分析

商业建筑中经营的餐饮产品存在没有考虑到当地特点和商业特色,没有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等情况,在产品的设计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在商业建筑中对生态餐饮建筑的要求

生态餐厅的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建筑学、园林学、设施园艺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目前国内大部分生态餐厅都处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对生态餐厅内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部分餐厅仅仅停留在概念炒作的层面上,与传统餐厅不同之处仅仅是建在温室内,多了一些景观植物而已。这样的餐厅称其为“阳光餐厅”也许更为合适。生态餐厅设计多采用绿色建筑,建筑单体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采用光能调控和计量系统。根据温室主体的高度和平面图尺寸进行餐厅内部的建筑设计,我们可以在生态餐厅内部建设二层夹层,用来增加就餐面积和就餐位,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内部建筑装修风格,可以设计为中外建筑风格、当地民居建筑,使其成为生态餐厅的一个独特的风景,还要增加当地的一些建筑风格,比如蒙古包、藏居、竹楼竹屋等等。

3.早期的温室生态餐厅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餐厅由周边环境、温室建筑、室内道路、餐饮设施、园林景观多种元素综合构成,反映的不是各构成元素的独立效果,而是相关元素组成的复合效应。下面结合温室生态餐厅的几个构成因素简单探讨一下温室生态餐厅设计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3.1温室建筑

早期建设的生态餐厅主要是利用生产型温室辅以景观设计而建造的,温室外观造型简单,形式单一,温室高度、跨度及开间较小,给餐厅内整体布局和空间利用率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无法配置大型园林植物,体现不出景观的层次感,不利于生态餐厅的景观布置和功能分区。

3.2 园林景观

生态餐厅是景观主题餐厅,景观区占整个餐厅面积的35%左右,是生态餐厅的特色功能区。景观设计与景观植物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就餐环境的品位和对顾客的吸引力,是生态餐厅的点睛之笔。在之前的很长一部分时间里,这一方面是被忽视的,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园林景观的设计并没有结合餐饮建筑的实际需要,以及饮食者的观赏角度来考虑,而是简单盲目。有很大一部分是应付的成分。并没有使园林景观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4.关于商业建筑中的生态餐饮方面的改进意见

4.1生态餐饮的安全性

作为公共场所,生态餐厅的温室设计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各种传动机构的可靠性以及覆盖材料的防火阻燃性。温室结构应根据餐厅风格和功能分区的需要分别设计,覆盖材料的选择不必过分考虑材料对室内的遮光与否,而应考虑结构和材料对室内景观的贡献,以及场所内环境对人的适宜性。顶部覆盖材料应以防滴露、保温性能好的PC板为主,侧立面为美观起见可采用单层或双层中空玻璃幕墙。温室室内根据不同功能区对光照、温湿度调控要求,进行分区隔断设计,合理设计自然通风降温系统,以降低日常运行能耗,树立温室绿色节能新印象。

4.2园林景观与生态餐厅建筑的相互适应

近几年来随着生态化的高度兴起,园林景观似乎在各个方面都开始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起到越来越必不可少的价值。商业建筑中生态餐厅也慢慢意识到园林景观能够为其带来的惊人改变,于是开始被越来越广泛又熟练用到其中。生态餐厅的园林景观设计要注重与餐饮文化相结合,景观植物的选择与布置要与餐厅功能分区相协调,高大的植物如香蕉、椰树类可以布在地势较低的水系边,喜光的瓜果蔬菜可以布在光线较好的温室四周,蔓生的绿植可以设支架或爬延于生态雅间之上,矮小的耐荫花草植物可以配植于架子下和高大植物下,创造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景观。各类不同建筑风格的生态餐厅都会选择能够与自身建筑风格相互融合和适应的景观形式来增加其建筑立面的丰富程度,并且尽可能的为在里面就餐的人们提供各个方位的优美园林景观,一边吃一边欣赏,更加体现了生态餐饮的真正意义。

4.3商业建筑中的生态餐厅要保证其餐饮质量

生态餐厅的核心功能是为顾客提供餐饮服务,生态餐厅的设计必须符合餐饮经营的流程。餐饮服务与业主的经营利益密切相关,餐饮服务的质量决定了餐厅的经营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人讲究吃,喜欢美食,餐厅设计的本源是要能很好的激发人的食欲,同时赋于“吃”一定的文化内涵。生态餐厅提倡“生态文化”,环境舒适,优美只是对生态餐厅要求的很小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满足生态方面的各项要求,如使用绿色建筑材料,提供有机生态食品,使用可降解原料和餐具,使用过氧化氢、臭氧等非毒性洗涤剂和杀毒剂预防各类污染,对残羹废渣、包装材料等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小型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在设施运转、烹调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制定绿色服务规范,倡导绿色消费等。餐厅也可适时举办“瓜果艺术节”、“珍奇植物展”以及其它主题活动,顾客能食用温室中生产出的无公害的绿色瓜果蔬菜,也可以参与其中,亲自采摘,增强参与性与趣味性给生态餐厅赋于新的文化内涵。

5.结语

生态餐厅是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产品,完全跳出了传统的温室生产和经营理念,充分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短短几年内,全国逐步推广兴建的经营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参考文献:

[1]倪强.近年来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1999.(3):40~45.[Ni Qiang.Research Summarization on Eco-tourism in Chian[J].TourismTribune Bimonthly,1999,(3):40~45.]

第6篇

从我国山区公路现状分析入手,并提出了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概括山区公路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山区公路;设计;公路安全;环境保护

1我国山区公路设计现存问题

1.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所有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由于山路本身存在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所以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山区道路安全运行情况,规划过程中要付出远超非山区道路设计的精力与努力。比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想到山区公路特有的连续弯道或持续弯道等道路的行车安全,在这种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驾驶员中距离视线容易受到阻碍,再加上弯道路面宽度过窄,极易出现交通安全事故。

1.2环境问题

山区公路在设计过程中,关注点普遍在于行车安全上,从而忽视了山区道路施工与该地区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情况,这类忽略山区本身自然环境的道路设计不仅破坏了周边植被生态,还影响了山区公路特有的美感,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可能造成资源浪费。除此之外,山区道路路线大多为曲线,因此在修建道路过程中,一定会深挖路基,高填方路堤。如此一来,山区道路沿线山体将会受到挖掘带来的重大损害,该地区水土环境会被破坏,从而产生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

1.3经济问题

山区公路地形普遍存在山高沟深、沟壑发育、地形复杂等特点,地形崎岖无疑为公路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以山西某山区公路为例,该公路最低点位于河底,最高点海拔超过1500m,在这种地形环境下,该公路设计之初,路线走廊带内存在众多煤炭资源。为此,相关设计人员坚持“灵活性”原则,所设置路线避免了高填深挖,尽量减少隧道数量,并通过最大坡长与最大纵坡设计,对复杂地段进行绕避。由此可知,山区公路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着经济抉择问题,公路路线设计越长投入也就越大,但相对而言,越长的公路设计越不容易对当地群众利益造成侵扰,也不会对当地生态资源造成太大破坏。因此,如何寻找设计中经济投入平衡点,是当前山区公路设计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问题

2.1山区公路设计安全性

贵州地形存在地貌复杂、起落较大、沟壑交错等特点,平面所能铺筑的宽度较窄,纵横合作实施十分艰难,受此条件制约,山区公路安全性将受到极大影响。山区道路存在许多平曲线,这些线路主要是有缓和曲线与圆形曲线构成,所以在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反复强调以曲线作为道路策划思维的重点内容。根据“安全、环保、舒适、美观”等原则,在考虑施工技术与经济合理前提下,根据实际场地对山区公路进行设计,对于急弯、陡坡等路段加强安保设施。

2.2山区公路设计中边坡治理

对于山区公路设计来说,边坡设计应以最稳定状态为最高要求,不稳定的边坡设计会严重阻碍山区公路的正常使用。边坡治理效果不佳轻则会对行车顺畅与行车舒适性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很可能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交通阻断。山区公路边坡常见病害包括高边坡失稳而产生的滑塌、崩塌;高路堤由于压实工作不到位而产生的滑移与沉陷。所以,在山区公路设计勘察工作中,路基设计在保证仔细的同时,还应做到因地制宜,以保证边坡处于最稳定状态为设计要求。当前而言,山区公路设计中,有关边坡治理的方式主要包括锚索加固、抗滑桩、地梁、预应力锚索、三维植被网植草防护、SNS柔性防护系统、土工隔栅、土工模袋混凝土、夯击式压路机等等。这些方法均能为山区公路边坡治理提供一定帮助,具体采取哪种方法则需要根据山区公路实际地形来决定。

2.3山区公路线性美学

和谐是一切美学的基础,即使是公路也有美学存在。公路美学与相应景观设计相辅相成,而且这种观点近年来得到了相关设计人员广泛的重视与运用,以求使山区公路在设计中体现二者和谐与统一。因此,在山区公路设计工作中,应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巧妙方式,将公路设计与景观设计以及美学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平面线设计是基础;景观设计是关键;经纵断设计是补充;绿化设计则是生态环保的具体表现。

2.4山区公路环保设计

(1)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

耕地资源是我国非常珍贵的稀缺资源,山区公路如果过多占用耕地资源,无疑会对我国粮食问题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山区公路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过耕地路段,节约土地面积。山区公路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山区局部地区地貌造成损害,从而引起该地段地貌改变。结构较薄弱地区经挖掘或填筑影响,可能会产生山体滑坡或塌陷,所以山区道路在建设前应在把握周边地貌基础上选取最佳路线来进行设计。

(2)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山区公路运输系统另一特点是路线长,路线越长,公路的修建或多或少都会对当地地貌与生态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危害到当地生态平衡。又由于山区公路建设在地表,势必会对沿线地表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破坏,植被系统被破坏会引发新一轮的水土流失,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在山区公路设计路线选择上应尽量避免存在水土流失隐患的路段,保证土石方工程平衡;工程建设中应设计足够的排水设施,以此来保证道路两侧排水通畅。

3结束语

山区公路设计有别于一般公路设计,由于山区地带存在着地形起伏、复杂多变等特点,所以山区公路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因素与环境因素,顺应自然环境规律进行山区公路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方法,规划路线、加固边坡,力求解决山区公路普遍存在的安全性、环保性等问题,确保公路设计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张生晓,张生霞.浅谈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1,30(6):264.

[2]赵沈滨,徐广锋.浅谈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3,(2):313.

[3]赵琨.浅谈山区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4951-4952.

[4]吴晓.道路安全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4):130-131.

第7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设计投标;交通量预测;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经济的猛速发展,为维护市政工程设计市场秩序,规范设计招标投标行为,创造合理的市政建设环境,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等法律规定,要求设计费合同估算价超过50万元的项目必须进行设计招投标。本文结合笔者多次投标的经验,探讨了某市市政工程设计投标的相关要点。

一、市政工程设计投标的内容

在市政工程设计行业招投标中,业主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很多业主(招标人)一般委托一家有经验咨询单位为招标人。

2.1 招标工作的内容

招标人或招标人进行招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编制招标文件及资格预审文件;2)招标公告,进行资格预审,发售招标文件;3)组织现场踏勘及答疑;4)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内接受投标文件;5)组织评标委员会,召开评标会。

2.3 投标工作的内容

投标人在接到邀请或报名后,一般按招标文件或标前答疑的要求, 组织项目投标小组, 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一般包括商务文件、技术文件两部分。商务文件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单位资质、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和委托书、投标担保、投标单位基本情况、投入的主要人员情况、企业技术综合实力等资格审查文件与经济投标报价等。技术文件内容主要包括:对投标项目的理解、对投标项目所在地区建设条件、区域市政道路网规划、交通量发展和交通组织的认识、对投标项目设计的特点及图纸等。

相对技术文件来说,商务文件的形式较固定,可视不同项目的特点修改资格审查文件内容,重点是投标报价,要使得报价处于得高分的区域,需要分析各投标人的需求,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不可预见成份也很多。投标人重中之重是做好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如何让方案设计理念先进,如何展示方案设计的亮点及闪光点,如何将项目的难点和重点分析透彻、准确, 如何让自己的方案被专家理解、印象深刻,这是投标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几方面都做好了,才有希望中标。

二、市政工程设计投标的要点分析

2.1 紧扣招标文件,杜绝出现废标现象

设计单位在购买招标文件后,应特别仔细的对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条款进行研究,对业主意图,项目整体要求,特别需要对可能造成废标条款进行研究。设计投标中,一般出现下列情况的,将会作废标处理。1)投标文件未经密封;2)投标文件超过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递交;3)未加盖投标人公章,也未经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代表签字;4)未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供投标保证金;5)与其他投标人相互串通报价,或者与招标人事先串通报价;6)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手段谋取中标。

2.2 高度重视技术文件的编制

在竞争激烈的市政设计投标市场,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高度重视技术文件的编制,以城市道路,城市立交投标而言,应重点在现状分析、交通量分析预测,设计理念、功能定位,项目的特点、重点、难点,汇报系统上下功夫,力争做出合理、创新的方案。

三、工程实例分析

3.1 工程现状

某市公路立交位于青年路和创业路交汇处,青年路为该市干线性主干路,创业路为城市普通主干路,均为现状道路,投标中如何准确地收集现有道路地形图、管线、规划等资料并对现状进行分析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方案的合理与优劣,往往专家在提问或评分时也会关注投标人对现状情况熟知程度,显然一个对现状情况都不熟悉的投标人,做出的方案合理性理应遭到质疑。

3.2 交通量预测分析

科学合理地交通量预测分析对城市道路、城市立交设计投标相当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城市道路基本车道数确定、立交型式的选择。道路、立交饱和度、服务水平的计算与分析也离不开交通量的准确预测分析。

在交通量预测分析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项目所在区域经济情况、规划情况、居民出行情况、交通量增长率、交通分配等。目前交通量预测国际上通常采用四个阶段交通规划模型系统进行预测,即包括出行分布、交通方式选择和交通分配。根据规划的交通量预测资料,以及实测交通量,采用相关道路规划断面的通行能力作为汇入口的总量,再分析路口的交通主流向,参考现状流向比例,根据规划路网布局做出适当调整,进行路口流向分配,得出路口远景交通量。

3.3 设计理念

投标人提出的设计理念应具备创新性和科学性,提出的理念要能打动专家,又符合项目特点,创新性和科学性的设计理念是获得专家评高分的重要因素。青年路与创业路立交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要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风貌;

(2)将立交道路、桥梁、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景观融为一体,努力创造和谐、富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景观;

(3)充分考虑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舒适性,考虑无障碍设计,展示对人的关怀;

(4)高度重视绿化景观设计,将环保理念融入设计中,减少噪声扰民的影响;

(5)配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在立交范围内设置公交车站,方便人们出行。

3.4 功能定位

城市道路、城市立交功能定位需要从城市路网规划中去分析,投标人需在分析项目的作用和意义前提下,准确给出项目的定位及承担的交通功能。功能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投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项目的功能和规模。青年路与创业路立交功能定位:

(1)功能定位的作用。1)分流国道的交通, 减轻国道的交通压力;2)完善城市干线路网体系;3)能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功能定位的意义。1)承担青年路与创业路客运交通转换功能;2)保证青年路、创业路直行交通的快速通过;3)立交周边的的交通集散。

3.5 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

投标人在对项目充分理解后,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方案的选定上,对线位、横断面、纵断面、立交型式、平交路通组织、投资控制等方面做出比选,选出最优方案。要做出一个既符合现场情况又科学合理的方案,需要对工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就城市道路、城市立交来看,一般从道路交通、交叉口、桥梁、市政管线、环境景观、交通疏解、投资等方面下手,只有将项目的重点掌握了,难点解决了,做出的方案才具备有亮点、闪光点,才有机会胜出。

青年路与创业路立交投标方案已由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所以投标方案仅对确定方案提出改善与优化措施,并对立交设计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

(1)经认真研究,将立交设计的重点、难点分析如下:

1)青年路及创业路均为现状道路,设计应尽量利用现有交通设施;

2)立交设计如何根据予测的交通量大小,交通流性质,做出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是立交设计的重点;

3)立交周围基本为中高层的大型居住区,过路行人较多,如何合理设计行人系统是立交设计的重点;

4)立交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如何使地基处理不影响现有道路、地下管线及周围的建构筑物是立交设计的难点;

5)设计中如何考虑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区的影响,尽量减少振动、灰尘及噪声,避免扰民是立交设计的难点;

(2)改善与优化原方案的措施

1)立交在青年路、创业路上设置辅道、集散道,避免了匝道进出交通、交织车辆对主要直行交通产生干扰,提高了立交的通行能力;

2)取消原方案与另一公路地面平交联系的环形匝道,将其改为直接上下桥匝道,避免交通绕行360,同时消除了桥下较短交织段,提高了立交通行能力。

3)在曲线上均设置缓和曲线,很好地改善了匝道的线形条件;

4)将创业路基本车道数设计为连续,在交织区设计专用交织车道,保证了直行交通速度;

5)对立交周边用地单位出入交通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保证立交的修建不影响周边单位出入。

4 结束语

市政工程设计投标工作已经成为设计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投标工作是一项时间要控制合理、商务文件制作要求高、 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把握重点,又要重视细节。投标是对设计单位综合技术水平、经营能力、开拓创新等能力的综合考验。因此,应不断加强政工程设计投标工作,能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要:主要探讨市政隧道工程设计阶段BIM技术的应用,通过对BIM技术的概述和现状分析,探索出更好的应用方式,推动BIM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逐渐走向成熟。

关键词:市政隧道工程;BIM技术;设计阶段

BIM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下的产物,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兴起,BIM在房建领域的运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市政建设方面的应用还有很多不足,范围也较小。隧道工程对设计和施工更是高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隧道按时按质的完工必须借助新型的技术,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能有效的帮助提升隧道工程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1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是一种数据化的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和信息化,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BIM主要是通过电脑建立虚拟的三维模型,再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建筑工程信息呈现出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库。在这个数据库中,对建筑项目有着功能性的数字表达,贯穿整个建筑施工的周期,在整个过程中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相关的知识资源。BIM有五个特点,分别是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这些优点都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程度。BIM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协同设计团队、施工单位和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建筑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BIM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BIM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建筑行业里也在不断走向成熟,但是在市政隧道工程里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市政隧道工程中传统的手工绘制图纸的模式逐渐被计算机辅助绘图给取代,但是效率仍然不高,设计水平也有所欠缺,整体还处于一个资源管理较松散的状态。隧道工程的长度很长,呈带状分布,和一般的建筑施工有所不同。隧道工程都处于地下施工,对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良好的地址勘测技术,监测出实际的地质条件才能保证隧道的设计质量。因为隧道工程和一般建筑的差异性较大,所以并不能直接复制BIM在一般建筑行业里的应用经验,导致隧道工程设计阶段没有较好的利用BIM技术,阻碍了隧道工程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兴起,我国越来越重视BIM技术在市政隧道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总体在呈一个上升的趋势,但应用并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尝试。

3BIM技术在市政隧道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3.1隧道工程设计阶段BIM应用概述。在运用BIM技术之前要构建人员组织架构,梳理出各项负责人,从技术到项目管理,每一项都应该清晰的标注出来。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设计人员和BIM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该具备全面的BIM技术知识以及管理技能,需要对整个项目负责;另外设计人员要进行更细的区分,将结构、道路、桥梁、建筑和机电工程师明确划分出来。市政隧道工程设计阶段首先要对各个方面进行模型设计,给出符合实际条件的骨架、隧道主体、路基面等模型架构,以此指导后期工程的具体实施;另外再根据模型完善建筑、机电和桥梁等方面的设计内容。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还应该顾及到工程的完整性,对与隧道相关联的其他专业之间要进行相互测试和检查,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BIM技术实现隧道全面的技术应用和检查测试,因此优化设计方案,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误差。工程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创建隧道的三维立体模型,将单环和多环的建模方式都设计出来,对每一个中心坐标进行勘测和定位,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开展最适合的隧道设计。市政隧道工程比一般的建筑工程要复杂,涉及的范围较广,需要设计和考量的方面较多,如使用传统的一些软件平台并不能清晰有效的展示出来,但是BIM技术能帮助解决很多问题,通过先进的技术建立清晰的各类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设计,呈现出最合适的方案,有效提高隧道工程的完成质量和科学合理性。3.2隧道工程设计阶段BIM技术具体的应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可以采用ProjectWise协同管理平台,此平台能够规范的整理整个项目的文件,通过清晰的目录结构展示出来,为运维人员管理相关图纸和文档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能更加安全高效的保管数据,所有的信息数据都能确保安全、完整和准确,在需要的还是也能及时的根据目录找到文件,节省时间提高了效率。隧道一般为地下施工,勘测阶段的地质条件会比较差,可利用无人机去开展测量作业,根据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数据创建出高精度的工程实景模型,便能清楚明了的对设计的每一个点、实际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的方案。BIM技术还可以提供行车模拟测试,通过模拟软件展示出行车的画面,准确分析设计的出入口等隧道各方面,判断其准确性和可行性,为工程的实际开展提供更多有效的科学依据。可视化方案设计能够帮助确定隧道的灯光外观对整个地区的影响,通过BIM呈现出隧道贯通的不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可以优化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景观设计,在不影响市民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景观的舒适度。同时可视化方案设计还能提供隧道方案的对比,根据BIM技术呈现,选择合适的长度和宽度,选择出最优化的工程造价和合理的道路设置。

4结语

总之,BIM技术在市政隧道工程设计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BIM技术能够给出清晰的人员组织架构和各项设计模型,设计人员通过形象的模型能够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隧道,通过BIM技术的测试对比能够优化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能有效的提升项目实施的效率和隧道工程的质量。但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还不成熟,需不断尝试和应用,完善BIM技术应用体系,推动市政隧道工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技术化。

第9篇

查看更多《市政技术》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市政技术》编辑部

行业采风

(1)冬雪中舞动的沈阳浑河伯官飘带桥 闻钟(通讯员)

(3)我国第一条音乐路面问世 张东平(通讯员)

(4)隧道施工信息化预警平台研究 无

(6)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一体化研究 无

(8)地下工程防水抗渗新材料——毛细透排水带/管 夏永强(通讯员)

(10)达刚路机推出沥青路面灌缝洒布车 舒勇(通讯员) 王玲玲(通讯员)

资讯动态

(11)【政策法规】 无

(11)【业界动态】 无

(14)【海外传真】 无

(14)【机械设备】 无

道路与交通工程

(17)城市商务区道路、交通与景观设计新理念 何建龙

(20)城镇密集区骨架路网布局研究 邹献华

(24)北京地区沥青铺面防水黏结层的选择 于海臣

(27)公路设计新理念在京台高速路(北京段)中的应用 祝晓冬 陈立

(31)柔性防护网技术在公路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赵丽平

(35)沥青路面热粘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陈启景 雷涛 张道忠

(38)2012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 无

道路与交通工程

(39)brt设施分级配置浅析 励授缙 孙海娟

桥梁工程

(43)既有高架桥上叠加桥梁的施工技术探讨 赖凌锋 张兴周

(47)垂直喷锚支护工艺在城市通道基坑中的应用 周斌 何小林 熊永华

(50)不同结构形式的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收缩徐变对比研究 姚康宁

(54)花瓶形钢筋混凝土薄壁墩设计讨论 卢钢

(57)西江特大桥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高超

(60)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端横梁作用分析 高志升 常晶

(63)北京站西站联络线2013年底完工工程全长9.15km 无

桥梁工程

(64)箱涵下穿京珠高速公路顶进施工技术要点 阳文华

隧道与地下工程

(67)隧道穿越建筑物对桩基承载能力的影响 刘勇

(71)深基坑工程施工变形监测分析 李宏安 钱新 王岩 吴坤

(75)南京长江漫滩区地铁车站基坑降水方案研究 孙晓锋 方忠强

br> 无

(78)济南计划投资410亿建轨道交通 无

隧道与地下工程

(79)高寒隧道防排水处理分析——以关角隧道为例 毕永光 廖俊晟

(83)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突破3大技术难题 无

隧道与地下工程

(84)北京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方案演变历程 王兵 冀程 王欣

(88)市政管线隧道下穿既有桥梁关键技术研究 宋艳彬 崔隽 吴金刚 毕强

给水排水工程

(91)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运行现状分析研究实例 董颖 吴喜军

(94)议双级滤池的构造 游建军 唐传祥 贺前锋 刘德华

环境保护工程

(97)粉末活性炭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易钏 杨文涛

(99)氢氧化镁-粉煤灰复合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 郑戎

(101)北京西山隧道2013年开工 无

环境保护工程

(102)3级生物滤池挂膜启动分析 刘方兴 江小林

基础与结构工程

(105)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影响的研究综述 姚文宏 廖小根 马海龙 魏纲

(110)重庆3条高速公路获贷款约81亿元期限30年 无

基础与结构工程

(111)ratkowsky模型在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徐鑫鑫 苏华友

(115)圆形地下连续墙截面设计 陈占力 苏波

(118)土钉墙变形监测分析 王秋生

(121)垃圾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总结与研究 费远航 袁玉 吉飞 郭万里

工程测量与检测

(124)?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癜低谒淼兰嗫亓坎饧际跤τ?孟庆龙 李萌萌 牛玉强

(127)多点后方距离交会法在盾构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钱新 吴坤 黄雪梅 栾文伟 孙冬冬

工程材料与设备

(130)废玻璃沥青混合料应用的初步研究 李烽 伍衡山 黄定平 廖一平

(133)山西:高速公路有了“弹性”路面 无

工程材料与设备

(134)微膨胀剂在补偿收缩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葛艳军 吴玉辉

(136)世界最长最宽多塔斜拉桥即将贯通 无

工程材料与设备

(137)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吕春飞 宋洋 伍朝晖

 

; (139)长春地铁2号线计划2016年建成通车 无

工程材料与设备

(140)橡胶沥青在道路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朱汶迁 陈艳蓉

(143)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在掘路工程路基质量控制的应用 吴俊宁

管理论坛

(147)挣值理论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秦巍

(149)天津5条地铁线今年开建,5号6号线加快组o形环线 无

管理论坛

(150)浅析企业宽带薪酬设计 高玉洁

(153)学习《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标准的体会 丁百湛 孙明

第10篇

关键词:湿地工程;管理;养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湿地园林及其内涵

湿地景观是针对湿地景观形式,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具体研究内容以及层次的不同,湿地园林可分为湿地造园(湿地公园)、湿地景观和城市湿地绿化。湿地公园和湿地景观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一种生态和景观园艺;城市湿地是城市的绿化及周边区域的湿地自然湿地景观。这里的“自然属性”尤其强调的是对湿地植物的选择和湿地植物群丛的优化配置。湿地及湿地园林是我国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生态关键环节,是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居和谐的根基和保障,其意义和价值是巨大的。

2、湿地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2.1、重视程度不够

湿地园林绿化工作需要付诸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尽管它不能直接创造利益,但是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有些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绿化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往往都是重建设、轻管理,重形象、轻质量,而且有些施工企业由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偷工减料,不仅不利于保证绿化植物的成话率以及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难以获得理想中的管理成效。

2.2、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湿地园林绿化工作的施工管理方面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已然获得了不少卓越的成就,给绿化工作的长足发展带来了不少生机和活力。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湿地园林绿化项目被认为是投入低、回报高、风险低的行业,很多有实力的绿化单位将工作揽过来后将相关业务分包给诸如装修队等组织,然后赚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这样不仅扰乱了湿地园林绿化管理的秩序,而且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着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废料、废渣等,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2.3、后期养护工作不完善

后期养护工作是绿化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反复的、长期的工作,在技术上的要求还是比较全面的,包括各种植物景观的修剪、病虫害防治、卫生保洁以及施肥等各项工作然而,在湿地园林绿化中普遍存在着重栽培而轻养护的不良现象,这不利于施工管理工作真正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而且,有此养护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对于养护的技术以及管理的科学手段还不能够真正的掌握,从而造成了养护工作的不合理性。

3、强化湿地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养护技术措施

3.1、严把工程竞标关

虽然湿地园林绿化施工中降低工程造价是对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但是我们需要合理控制,不能一味追求低价。一开始,要对工程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了解和预算估计,预测出可接受的最低最高成本价,有利于对竞标价格进行比较,可以将接近底价的价格和价格较高于工程底价的招标公司作为重点招标对象来考虑。然后,要对所有投标公司的背景了解、查询或者了解合作公司,投标公司的整体实力,人员素质,施工资历以及信誉,因为只有熟悉了合作公司才能更放心的与之合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发展前景则更好。

3.2、规范施工要求

湿地园林绿化开始施工后,需要在在短时间内采购回幼苗,采购人员必须要具各如何选择幼苗的专业知识。采购人员能很快的将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专业知识使用出来,看苗木的品种、冠幅、株形、根系发育情况等是否符合要求。再就是,在运输过程中不能让植物的根系受到一丁点损伤,充分避免运输过程中的不小心因素而造成的伤害,对植株根系要进行一整套保护措施;其次要注意将土壤的颗粒大小、水分含量、渗透、酸碱值,包括肥料状况进行仔细分析,对不合格的进行处理并配置优良的培养上,之后再种植幼苗。树坑的深度和形状是由幼苗根部的大小决定的,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再者,做好预防幼苗被害虫破坏的工作,对幼苗进行修建时不能不能破坏其根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栽种。最后,幼苗要马上浇水,并且24小时内根部应该被水浸泡,然后根据植物的高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固定植物。

3.3、强化具体施工技术

3.3.1、植物群落的营造技术

湿地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要对当地的植物群落进行更好的利用,在群落的基础上进行生态设计。不同的地区植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湿地园林景观建设方面也能体现不同的效果。利用不同的植物能够更好的组成多层次的人工群落。

3.3.2、湿地自然式种植群落结构及其生态效能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注意做好湿地自然式种植群落结构的布置。具体可以做到:在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群落类型以及群落效能为展示地带性植物的典型性群落,代表性植物群落结构为以东北地区落叶地带性植物为主的群落;在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群落类型以及群落效能为净化空气,抗外力侵扰的抗逆性群落,代表性植物群落结构为荻、慈姑、小叶樟、玉簪、碱草;在湿地景观展示区,群落类型以及群落效能为净化空气、水质,吸收重金属的净化性群落,代表性植物群落结构为垂柳、白桑、菱白、德国鸯尾、千屈菜;在湿地景观展区,群落类型以及群落效能为净化空气,释放氧气的固氮放氧群落,代表性植物群落结构为白桑、山丁子、稠李、石竹、千屈菜、菱白;在林带地被景群落,群落类型以及群落效能为抗风性群落,代表性植物群落结构为小叶樟、女贞、鼠尾草、碱草、鸯尾。

3.3.3、湿地自然式植物群丛及人工配置实例

在实际的湿地园林工程中,对于湿地自然式植物群丛也要注意人工的有效配置,对于自然式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包括有:芦苇、菱白、苔草+菱白、苔草+;花香蒲伴生种主要包括菱白+水寥、狐尾藻+眼子菜、芦苇、水寥+荆三棱。而在人工创新配置群丛后,主导群丛主要包括有:水葱、花香蒲、久雨花、黄花鸯尾;伴生群丛主要包括:黄花鸯尾+棱草、棱草+睡莲、千屈菜+睡莲、花香蒲+睡莲+荇菜。

3.4、强化湿地园林养护管理

加强对湿地园林水分的严格控制。在夏季雨水比较充足的时候,要注意对苗木根部的积水予以及时处理,从而避免浸泡现象的出现;在处于高温天气之时,要做好苗木灌溉及叶面喷施的工作,以确保苗木能够正常长;对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苗木的相关施肥养护工作,其所施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在具体施肥之时注意均匀地将其播洒在土壤上,并均匀的予以翻耕搅拌,从而确保施肥的均匀性;在对苗木的养护过程中还应做好有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在夏季病虫害现象多发的季节,在日常工作当中时刻注意对苗木进行观察,以及早的发现病虫害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疗,需强调的一点是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药物喷洒之时,还应做好自我防护工作,避免中毒;做好相关的苗木修剪工作。苗木的修剪工作适宜在晴天进行,对枯死植、病虫植予以去除,并定期对草坪进行修剪,以便对其生长特性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确保其美观性。

总而言之,在湿地园林建设中,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群落内部各种湿地植物的选配要有不断创新和发展,以丰富其具体的内涵。要以一些代表最高水平的成熟湿地景观作为工作的重要参考,借鉴他们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以及具体实践经验。在湿地植物的选择、施工以及管理上,要生态功能为核心,同时遵循景观功能的基本要求,既不能忽视生态净化效果(特别是水的净化、空气),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态植物群丛,以此切实维护生态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洋,周孝德,苗得雨等.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1):55一57.

[2]鲁敏,李科科,康文凤,刘永彬.湿地园林研究进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02:224-228.

[3]尹巧.浅谈湿地园林――生态、湿地、地域文脉与园林美的统一[J].现代园艺,2013,14:130.

第11篇

关键词:“禅文化”;釉;竹;工业设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逐渐从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单单从外观上来审视,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产品中寻求一种文化气息,“禅”作为一种有长久历史的文化,在现在市场中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生活禅、安详禅、现代禅等。针对现在科技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相对于“禅文化”所传达出的概念对于人们内心精神世界的诉求引起了共鸣,产生“禅文化热”。

“禅文化”在设计中广泛运用,“茶”“禅”结合是“禅文化”诠释中最深入人心的一种方式,现有的国内外还有将“禅文化”应用到公共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各种形式当中。以“禅文化”为载体的产品设计也很多,如茶具、香插等带有文化韵味的产品,这种产品自身传达出的信息往往与“禅文化”的精髓相契合,均给人一种“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时间的沉淀给“禅文化”打上了烙印,但是在漫长的实践中,还未形成较成熟的设计体系,国内外缺少富有创新创意的“禅文化”产品,将“禅文化”产品赋予更多元素集合的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欠缺。

1 当下市场中“禅文化”相关产品现状

现在市面上“禅文化”产品呈现自然简约的设计风格,传递“少即多”的理念,但是形态趋于简单却不失品味,大多数产品意在呈现出朴素自然的形态,倡导自然、简约,重在材料的肌理、选材的天然,颜色的朴素自然。选材上大多选用天然材料,例如木材、石头、竹子、玻璃、陶瓷、棉麻等,将禅宗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产品中。

以日本本土品牌“无印良品”为例,它以返璞归真的独特设计风格在时尚圈崭露头角,其倡导的环保、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引领人们开拓一场新的时尚革命。

日本无印良品的迅速发展也引领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随着 “禅文化”在中国的不断渗入,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产品的自然感和朴实感,相应的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与“禅文化”相关,此类产品大部分以淡雅的颜色为主,例如白色、灰色、浅棕色,大量地运用了木材、竹材以此带来自然环保的消费体验。此类产品的运用范围广,包含了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但是这些产品缺少设计美学的运用,产品没有系列化,体系化,缺少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韵味。所以怎样提取“禅文化”的语义与设计相结合,如何将“禅文化”付诸产品之上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市面上越来越多的茶馆等新的消费模式涌现也意味着“禅文化”设计存在很大的市场,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2 “禅文化”产品将引领着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态度

近年来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不容乐观,竞争压力大,社会风气浮躁,大多数产品设计急于求成,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文化价值,例如颜色过于夸张浓艳,造型追求新奇,利用部分消费者的猎奇思想,而与之相反,“禅文化”产品用宁静平和的色泽和自然朴素的用料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在浮躁中寻求一丝平静,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同时相关产品通过文化传递出的一种新的消费理念――环保、自然、舒适、健康,这种返璞归真的设计元素不媚潮流,自成一体,独特自然,不仅符合人们的生活情趣,也符合现在提倡的消费模式,在设计领域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广泛天地。

3 竹产品的市场现状分析与设计探索

自国家倡导“以竹胜木”的理念以来,竹材开始逐渐融入市场,由于竹材自身的体量和开采运输等原因,较适合做一些体量较小的产品,目前竹材加工工艺逐渐成熟,原竹颜色翠绿,环保自然。竹材所特有的颜色和竹材自古以来文人所赋予的气节使得竹制材料备受人们喜爱,因此尤为合适作为“禅文化”产品开发的材料。竹筒自身带有的空间,竹子的韧性,手感凉等特点反复被设计师灵活运用。经过调查研究,竹材的运用领域也很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一些家具办公产品,还进入服装行业,一些包包,鞋子上的配饰均出现了竹子材料。

4 竹与釉结合在“禅文化”产品这一块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产品设计中单纯地使用一种竹材会显得过于单调,竹材本身没有很好的肌理感,竹材和一些其他材质结合,既凸显出竹材的特性,又显得时尚有设计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市面上有很多竹材与陶瓷、金属、帆布等材质的结合,国内外竹材应用于禅文化产品中大多为茶道产品的设计、以竹制茶具为主体。而将釉带入到其中的产品很少,一般以青瓷的应用为主。据调查、竹釉结合的产品案例很少而且缺少设计上的创新,以茶具(玲珑杯),香插等为主。目前尚缺少一种较为系统的竹釉两者结合应用于“禅文化”产品设计的体系,釉的颜色丰富,造型多变,有着竹材所不具备的光泽度,竹材和釉的结合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一种新拓展,更是设计领域在材料运用上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5 如何利用工业设计使“禅文化”与釉、竹材料相契合。

“禅文化”所带来的一种“宁静以致远”的文化思想与文人雅士所赋予竹子的美好品质相结合,在设计中加以运用。在功能性方面,“禅文化”不仅与香,打坐,茶联系在一起,还在生活中处处见禅学智慧,简约不浮华的设计风格独领,在生活领域、打禅领域充分利用竹材的特性设计成体系化、系列化的“禅文化”相关产品,从礼品、家居、茶室配件、酒店配饰等着手,让产品拥有鲜明的特点,赋予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禅文化”不仅仅是浮与产品表面的一种外观上的禅意体现,更是在设计的每一步中都渗透着“禅文化”的精髓。

从一开始的设计灵感源于自然,从自然中的小事体会宇宙万物的动与静,到选材的环保,用料的考究,如何才能使产品更好的贴近人们的生活,再到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使用方式的禅意表达,细节之处体现设计的灵魂,设计之处体现文化的繁衍生息。

6 结语

“禅文化”产品目前市场需求量大,而市面上缺少围绕着“禅文化”的一套产品设计体系,只要设计师重视设计与文化相结合,在设计中传递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注重材料运用的创新设计,相信在未来的“禅文化”产品定有大好前景。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采矿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TD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文章对我国矿区环境现状和采矿业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矿区采矿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阐述,同时,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环境保护下的采矿区综合开发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我国采矿区生态现状分析我国矿区的生态环境受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工矿污染方面尤为突出,对矿区饮用水,土地和空气等造成极大的影响。据统计,矿山开采每年排放85%的固体废物,采矿地区每年排放到外界的废水、废液占全国工业污染水排放量的10%以上。不仅如此,全国采矿造成土地损害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其破坏的面积约1.4×106-2.0×106hm2,其中包含了因采矿而弃置和浪费的民用耕地。总结起来,采矿对环境破坏的类型主要划分为对资源的破坏,对地质的破坏。 在矿区中,对资源的破坏是常见的。采矿生产后的废渣由于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或者采矿企业为谋暴利不愿花本钱处理,就把废渣堆放在其他土地,占用了其他的土地资源。对植被资源的破坏,为了方便开采矿产,砍伐周围各种树木,把废渣等置于草坪,践踏植被,使植被数量大大减少。对地下水质造成污染,采矿时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而且对饮用水也造成较大污染,一些矿区没有任何排污设备,废物污水常流入矿区民饮用水渠道中,使饮用水质量得不到保证,危害矿区附近居民的生命健康。由于矿产地区一经采矿后,就会发生地形地貌的变化,对当地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都会产生极大的变化,破坏景观。其次是产生地质灾害。历年来媒体报道的矿井坍塌,山体滑坡,地面出现裂缝等一系列灾害问题几乎都与采矿行业挂钩。一方面,是施工安全问题的欠缺,另一方面矿区采矿时忽视了采矿时可能会给当地造成的环境地质灾害。

三、采矿业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1. 对水资源的破坏我国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废水排放每年为36亿吨,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10%,而处理率仅为4.3%。与采矿有关的废水来自矿山建设、矿坑排水、选矿废水、露天排水及矿石堆场浸虑水等。这些废水主要呈酸性,并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元素如铜、铅、锌、铬、汞及氰化物等,大部分废水都是未做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由于水源的破坏,直接影响到矿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 2.对地面建筑物、自然景观的破坏 研究表明,一般砖木结构建筑物允许的临界变形值分别为i=3mm/m,曲率k=0.2X10-3,水平变形e=2mm/m。当然不同的建筑物所承受的变形值也不一样。底面积小的高大建筑物和大型机械设备对地基的倾斜变形非常敏感,长形建筑物对水平拉伸和曲变率形很敏感;铁路和高速公路对地基的下沉和水平移动要求很严格。但不论何种建筑物,当受到采矿影响而不采取保护措施时,可能由于地表塌陷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破坏,严重时将失去其使用价值。 3.对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采矿可加剧土壤侵蚀,使土壤退化日益严重。由于地表产生倾斜而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坡度,使原有的径流发生改变,坡度大径流量大,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也越严重。另外,由于地表裂缝的产生,地表与地下水向深部渗透,使潜水位下降,导致土壤湿度减小,使本来干燥的土地更加干燥。由于土壤侵袭程度加剧与土壤湿度的减小,土壤退化、沙化现象日益严重,土质质量下降而造成弃耕现象。除了污染水源,来自采矿废石和废渣堆放场的酸性、碱性滤出废水还将毁坏耕地。含有毒性重金属的滤出物能大量杀死土壤微生物,导致土壤失去结合、分解有机质的能力,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可能沙漠化。

四、矿区采矿的环境保护措施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专门的关于矿区采矿的环境保护条款,也没有哪些法律中涉及到相关的条款,这也为当前的采矿中出现大量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埋下了隐患,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完善现有的采矿许可证制度,并在采矿许可证中增加关于采矿的过程必须要达到生态保护以及矿产开发双重目的的相关要求。其次,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遵守法律法规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违法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惩罚,从而保证矿区采矿中的生态保护;再次,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保证矿区生态环境可以尽快地恢复。 2.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露天采矿以及地下采矿很容易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要在采矿过程中建立相应的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首先,可以采用增加耕地的措施,对矿区内实行的土地复垦是使矿山的环境得到恢复的有效地手段,因为矿山开采后,可能会形成大范围的采坑,可以通过覆土与回填的方式保证土地的恢复,这样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其次,还可以针对地表变形以及出现的塌馅情况,对出现的坑、洞以及陷台等及时地进行修复填平,并且可以因地制宜形成新的林地、阶田以及草地等,可以恢复植被,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

3.对矿区废物的治理

在矿区采矿的过程中,要积极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不断地更新设备,从而可以减少采矿中的“三废”污染。首先,是对废水的处理,可以采用自流的方式,使其流向矿井水处理站,在经过矿井水处理站的处理后,还可以回用到注浆站用作灌浆用水,用于井下的消防洒水以及选煤厂的补充水等等,这样不仅处理了废水,还可以提高其使用效率。

五、采矿区的综合开发措施在环境保护下进行综合开发,是平衡环境保护和矿区资源开发的一项措施,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

1.建立相关开发制度 一味讲求开发,忽略环境保护,必然得不偿失,建立一套综合生态因素的开发评价制度,能使矿产的开发有章可循。通过评价制度,提出对矿产区资源开发程度、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植被破环程度等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落实责任制度,加大对只为谋取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的企业或个人的处罚力度。 2.矿区资源优化 资源整合,优化采矿区的结构和分布,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也发挥更大的资源优势。譬如,合理利用空间,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减少对植被的损害,对采矿合理预算,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 3.废物的再利用 所谓的废物交换,就是利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的弃置料,把它们转变成另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的原料,通过现代新科学技术,对废弃物重新利用,在各行业之间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浪费。这种废物交换的方式非常适合运用到矿产企业。矿产业可以通过建立废物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废物在企业行业间实现优化整合,得到利用。如一些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可能是另一些工业的原料,而其他行业的一些废置物恰好是矿产业所需要的,那么他们之间就可以相互协调,综合利用,减少废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六、结束语

矿产开发中,既要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另一方面,要实行综合开发,不能只是片面地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而应科学合理地追求更大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明军.创新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战略思考[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1(01).

[2]麦少芝,徐颂军,梁志娇.矿业废弃地的特点及其环境影响[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