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时间:2023-08-03 17:29: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

第1篇

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变革简略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并从美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以及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组成部分两方面内容着手,对美术教育中美育同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更好地推动美育的优化实施,为素质教育的持续平稳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主要目的便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开展,而美术学科则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渠道,但美育并非是独立于其他内容而独立存在的,其与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内容之间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从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在实施美育的时候面临着同其他教育相脱离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更加深层次的探索。

1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各个领域较之以往都呈现出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当前与以往所采用的教学体制相比更能够同当下时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以往初中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这便导致其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不利因素,从目前来看,应试教育也难以同当前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教学需求相适应,所以目前开始由原本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化。双减政策的进一步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美术学科对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实现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基于此,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进而梳理好素质教育各个内容的要点,在梳理其各自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将其有机联系起来,共同助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实施。

2美术教育中美育同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

2.1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1.1优化学生心理结构若想提升初中生素质教育水平,势必要强化开展美育,美育的灵活开展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结构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充分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思想品德通教育教学高质量融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其自身的素质。美术教育过程中所进行的美育在实践中能够有效突破功利主义的狭隘性,用更为自由的形态展现出来,这样一来便能够充分将其与各种教育形式互相渗透和融合起来。美育本身有着较强的带动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其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美育规律同美术欣赏规律之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其欣赏的重点内容便在于判断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思想道德能不能真正被学生所理解和内化,进而作用到其自身的思想境界提升当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其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年龄特点出发,事先做好系统的规划,更加高效地落实美育,并深化其与素质教育中其他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初中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鉴赏以及创造美,最终实现对于其人格的培养。2.1.2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对于美术作品来说,创新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本质上其实是对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其审美能力、美术素养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学生形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始终都有着重要作用。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学科来说,美术教育是学生形成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人类主要是通过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两种方式认识事物,与此同时,上述两种思维是相互交融的。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加强对于形象思维教育的重视。人本身所具有的道德修养以及知识水平和其个人思维能力水平有着之间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支撑道德和知识向智慧的进一步转化。2.1.3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初中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需要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这样便能够切实调动起其创造意识以及创造精神,更好地作用在学生自身人格以及审美能力的完善和提升上,这对于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来说,学生多以集体或者是个人的形式参与到美术活动当中,并使用相关美术材料和工具进行学习实践。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对学生的美术欣赏和美术评述加以引导,尽可能强化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触觉感受以及视觉感受,在此过程中对美术活动本身的价值产生更为明确的了解,更有动力地展开后续的学习,同时,对美术语言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解读,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美术语言,阐述自身的想法和观点。以往在教育领域大多都是应试教育,尽管现如今应试教育已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其仍然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了能够消除其负面影响,教师势必要通过美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切实展现出美术教育中美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推动作用。2.1.4强化培养新型人才人的自身条件和其所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个性的形成,而良好的个性是人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所以若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则势必要考虑到其个性发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开展美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本身的个性,切实展现出其自身的引导作用,强化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育来说,其最关键的内容便是启迪学生的智慧,并实现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智慧本身便是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其自身情感、经验以及知识等的有机结合。在当前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学生有着良好的审美和美学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其本职工作当中,所以,初中阶段的美育能够与时展对于人才的要求相适应。美育的重点便在于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塑造,与此同时,在进行美育的时候更加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美育可以充分将人的理想以及本质要求展现出来。而在当前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素质层面有着较高的价值。

2.2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组成部分

美育主要指的是审美教育,是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具体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感性,并达到完善其人格的效果。在美术教育中落实美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鉴赏美和创造美,并构建起良好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相对于劳动教育、智育以及德育教育来说,美育更加侧重于人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旨在帮助学生在鉴赏美的过程中实现其审美情趣的提升,同时,强化学生对于美的欣赏以及创造能力,美育本身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有着自身独有的规律和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涉及到的德智体美劳,若想真正处理好素质教育的各项事宜,应当对其内在关系产生更加明确的认识,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内容着手,分析美育与素质教育中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2.2.1德育美育和德育都是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美术教育中道德意义本身是比较重要的题材之一。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美术作品都需要采用相应的美术形式,对作品形式背后所具有的意义内容进行反映,美术作品所呈现出的内容大多都是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题材,而其背后的道德价值和意义便是其正面价值最基本的体现。例如:那些以红色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其本身仅仅是一件美术作品,但其中往往蕴含着更加深层次的历史和英雄事迹,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的开展需要将美术作品作为载体。研究人员表示,在开展学校教育的时候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同时,还需要实现对于当前社会上正确价值观念的有效渗透。在绝大多数的美术作品中都涉及到道德内容,针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所展开的教育活动基本上是利用美术作品形体美来进行感召的,真正展现出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通过对于学生的美感熏陶强化品德以及情操教育的实效性,相对于那些只进行思想道德内容灌输的方式要更加灵活和高效,由此可见,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于道德教育方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拓宽和丰富。对于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来说,若想真正实现德育和美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则应当加强对于自然景物之美的运用,当前,初中美术教育中便包含着一些自然景观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的灵活运用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2.2.2智育智育的开展更加侧重于对于学生智力方面的开发,而美育的实施则能够起到对于智育的辅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而这一点也是受到人自身大脑特点的影响。研究人员指出,人的大脑主要分成两个半球,尽管二者都有着高级智力的功能,但其各自的功能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与此同时,人所开展的活动对大脑的开发也各有不同,而美术教学能够为学生右脑功能的提供助力。大脑的左半球主要是对右侧肌体的运动和感觉进行控制,在人的计算、抽象以及分析等活动中有着较强的控制力度。所以在人所开展的智力活动中,左半球主要是控制其理性思维,而右半球则是对人的形象思维进行控制。美术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其在右脑智力开发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从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学并非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层面,更在于强化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事物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和解读,并采用美术作品的形式将其对于社会和事物的直观形象地展示和表达出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得到其创作潜能的激发和锻炼,进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的效果。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够充分展现出其自身的能力和智慧,具体涉及到创造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以及感受力等内容,而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上述能力,所以无论是从人脑还是美术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都需要肯定美育对于学生智力开发和拓展的重要作用。2.2.3体育对于初中阶段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来说,美育和体育分属于各自的体系,但二者之间又有着相辅相成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美育主要是将美术教学最为其手段,体育的主要特征则是运动锻炼,二者在初中阶段所进行的素质教育中呈现出了极为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上。一方面,体育对于美育来说有着重要作用,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美育本质上是人体的心理活动,而生理结构式人心理结构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进行什么教育之前需要尽可能优化学生的身体条件,为审美教育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以及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充足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大脑发育有着一定的提高和促进作用,可以支撑后续美育的高质量进行。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美术教育主要是在于,对于学生技巧美、精神美以及身体美的培养,美术教育在体育教育方面存在着强有的指导性作用。体育活动的优化开展需要具有良好的审美思想作为指引,因此,美育思想需要实现在体育各个环节中的高效渗透。在体育活动中涉及到运动动作、运动造型、运动技巧以及成员之间的配合度等多方面内容,而美育的实施可以充分将其高难度性、艺术性、协调性以及默契性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由此可见,美育同体育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2.2.4劳育作为社会成员,热爱劳动本身便是一种美,这也是美育和劳育之间关系最直观的体现,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是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加强对于劳育的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美,这也充分展现出了劳动和美之间的关系,即人类的劳动不仅仅是将创造美作为目的,其实施过程也同样是创造美的过程。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将美用一种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劳动的创造性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助力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初中阶段所开展的劳动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有着较强的培育作用,而美术课程则能够指导劳动教育的开展,充分将劳动课和美术课结合起来对于初中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若想真正强化学生的上述能力,则应当加强但对于学生自身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视,确保美术课和劳动课之间的相互渗透,让二者的实施过程和目的都呈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切实发挥出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作用,将其所学过的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提升初中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3结论

综上所述,深入开展对于美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内在关系的探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加深初中美术教师对于美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解,进而真正实现美育同德育、智育以及体育等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初中阶段素质教育开展的实效性。

作者:裴志刚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第2篇

摘要: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中职学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迫切任务。中职生心理素质有其现实特殊性,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提升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行动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进行。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全局性意义,对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应树立全员美育的科学理念,建立健全美育落实机制,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 :中职教育;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美育

作者简介:罗丽静,女,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72-03

心理素质是社会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是社会个体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心理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后天的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心理素质的养成并非一项单纯的技术性程序,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单靠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难达成。[2]已有的相关研究及实践证明,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必须依靠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关教育因素的协同推进。在这些因素中,美育对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作用是独特而有成效的,然而,美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和作用,却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职教育领域,这方面的讨论更少。因此,有必要将之作为研究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切入点,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索。

一、美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一)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产生更为复杂多样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随着人们心理和精神问题的日益突显,人的心理素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实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围绕心理素质培养而开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正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因此,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全局性意义和作用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传统上往往被认为专指“艺术教育”,侧重以培养对象具有审美素养为己任。[4]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育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已发展成为以狭义美育为手段,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从学校美育来说,美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不难看出,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与同为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素质培养一样,成为现代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在实践中,学校教育一直以来并没有对美育有足够的重视,对美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充分的认识。

(三)美育对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

美育对心理素质培养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美育可以培养人的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其本身与“应试教育”偏重智育的格局性质有着极大的不同。同时,美育以提升人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本身即要以学生智力、道德为基础和前提,因此,美育反过来对学生的智力和道德提出了要求,对学生文化心理结构产生积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美育的宗旨在塑造完美的人格,通过美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能帮助中职生正确处理其自身与外界、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为缓解和减少中职生的内在心理冲突打下良好基础。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并列起来的,重视美育,将美育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利用审美规律开展教学,这就必然要在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对中职生的素质教育亦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

二、中职生心理素质养成对美育的现实需求

(一)中职生心理素质的现实特殊性

中职生是青少年阶段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克服更多自身思想观念和生活中面临的一些成长性问题。而且,当下的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也较大,即使非独生子女,也较少兄弟姐妹,相当一部分还是“留守儿童”。当代农村生活的特点使他们从小缺乏与人交流和沟通,参与社会生活程度低。他们大多来自底层家庭,教育环境相对恶劣,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人生阅历不够丰富,这些成长条件和过程使得中职生与其他同龄人面临更多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这导致中职生群体呈现出更为广泛而明显的心理问题:(1)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信心,畏惧学习;(2)意志力不足,做事缺乏耐心,自卑感相对较强,一有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无法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3)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较强,在心理和行为上对学校的教育体现出较强的阻抗性;(4)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5)人生观价值观不够完善,心灵空虚,责任感较差;(6)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合作精神不够,对集体生活适应能力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中职生的成长极为不利,也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中职生心理素质提升面临的主要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中职教育领域都在努力探究具体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实践上看,中职学校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致使中职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陷入了困境。主要问题在于,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激发因素是多方面的,中职学校虽然疲于奔命,但也难以一一应对。从社会影响上看,当前的学校生活难以隔离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如社会上一些人对中职生的偏见和歧视,强化了中职生的自卑心理和叛逆行为。从家庭影响上看,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当下的家庭生活模式也很难在短期内有质的变化,家庭正面影响有限,学生缺少关爱与温暖,这会都对中职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从中职生自身情况看,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价值观念体系不科学、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要求不高、生活习惯松散、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题早已存在,也不断地诱发其心理问题的产生。从学校教育方面看,在现实的教育评价机制中,功利主义思想突出,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使中职生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仍难得到教师的认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效果也并不理想,在这样的学校教育环境下,不少学生仍然难以克服孤独、自卑的心理,很难找到自尊、自信,从而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需要加强美育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解决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问题,单纯依靠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家庭、学生自身、学校教育等各方面的协同作用。归根到底,各方面力量的作用最后要通过中职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实现。实际上,心理问题和障碍仅是问题的表征,内在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自身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对现实环境的不适应,着眼学生的内在因素,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根本途径。而美育,为由内而外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着力点。

中职学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健全和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包括内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文明行为习惯,这正是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由内而外的和谐统一。美育通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感受、理解、欣赏、创造美的能力来推动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形成反过来又可以推进美育。美育指向的是美的对象,它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令人生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促使人们出自内心的意愿和需求,怀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实现美育的陶冶情操功能,这不仅有利于中职生修正现实生活中对人和事的态度,也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并最终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提升。通过审美活动提升审美能力,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如通过中职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各种审美活动,不仅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促进心智开发,端正学生态度,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当前,中职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一时难以改变,加强美育,发挥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关键在中职学校。各中职学校应主动承担起相关职责,积极推动中职生美育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一)树立全员美育的科学理念

各中职学校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美育对提升中职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切实将美育作为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发动全体教师积极树立科学的美育理念,在做好行为示范的同时,大胆拓展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因素,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美育,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中美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建立健全美育落实机制

着眼全局,创造必要条件,构建学校美育平台。开设美育课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美育课程规范,把美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体系。根据美育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美育目标,编制校本教材,保障美育的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备。制定灵活有效的美育评价标准,将美育活动纳入校园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开展丰富有趣的校园美育活动。完善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将行为美育内容融入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将审美要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重视审美环境的陶冶作用,加强校园软硬环境的美化建设。通过文化景观、警示语等方式让美育渗透到校园的物化环境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演讲、辩论会、小品、班会、礼仪风采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为校园增添美和寻找校园的不文明现象等文明创建和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师生自觉奉献美,抵制不文明现象,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中职生在生活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参考文献:

[1]于文杰.中学美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李高杰.美育教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3]赵江玲.美育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J].新课程,2010(12):93.

[4]杨嵋.美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65-66.

第3篇

关键词:美育;素质;途径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一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的素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音乐是一种非语言手段,它能起到伦理所不能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并能唤醒人沉睡的潜能。从音乐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来看,中小学音乐教育只有与美育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从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来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双基训练只能作为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一种手段,只有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才能真正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达到美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挖掘美育因素,启发审美情趣,以情动人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的传递。”音乐欣赏中的“情”,充分调动学生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感情体验,获得健康的感官享受,获得高尚情操和美好思想的熏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体验音乐的情感。

二、创设美的意境,培养审美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塑造作品的艺术形象,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意境。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从而共同鉴赏音乐形象之美。

三、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激励审美表现

课外艺术活动的生动开展,激活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大课堂。我们开智中学音乐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器兴趣组等,对学生进行规范、严格的训练。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国庆”联欢演出,每期都要开展合唱比赛、卡拉OK独唱比赛、器乐比赛等,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种文艺比赛,成绩显著。

四、实行乐器进课堂,促进创新智力的发展,受到美的启迪

器乐进课堂打破了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传统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发展手风琴、电子琴、吉他等,条件差些的可选用口琴、竖笛、口风琴等。也可以将南方少数民族的乡土乐器“竹叶”带进课堂,还可利用器乐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二度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和演奏水平。

我从学生的表现能力、鉴别能力、感受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美育进行考查,将实验班及普通班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识谱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要比普通班学生强。

正像一位哲人所说:“艺术教育是使人类走向文明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催化的作用,音乐教育都能以其独有的功能而大显身手,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真正达到了以美感人、以美启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所以说,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4篇

众所周知,今天的美术教育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我国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

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养上,注重智力为知的素质、气质为情的素质、性格为意的素质、能力为技的素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

一、美术教育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曾有过这样的表述:“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而一个社会是否有利于其成员创造力的发挥,最重要的是通过其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到了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美术家,如罗恩菲德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至独一无二的高度。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二、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美术能影响人的文化、修养、品位、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

三、美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教育相辅相成。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绝不是孤立的。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中,有许多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譬如,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图,教师通过图文的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使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可以密切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绘制大量的图画、海报等,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即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及非智力因素(即思想、感情、道德、兴趣、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基本内容。美育有助于智力的发展。艺术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有助于创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由认识走向创造的过程,仅仅靠科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艺术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共同完成。

第5篇

关键词:美育 渗透 培养 创造

美育,即审美教育,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美育,可以陶冶性情、塑造心灵、开发智力、培养意志。《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养成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渗透美育,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一、美育渗透的必要性

美是真实存在的,美是无所不在的。中学生处于成长的阶段,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他们用心去面对人生,用好奇的目光去看世界,学习各种能力。此时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仍在形成阶段,还不能成熟地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鉴别是非、分清良莠。因此,适时地增添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寓意深刻的名言警句,撼人心灵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富有诗意的景物画面,使学生感到心灵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语言美。让学生逐渐学会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教育,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观、人生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同时也体会什么是假、恶、丑,给学生一双善于区别精华与糟粕的眼睛,使学生从作品中找到做人的准则。什么是应追求的,什么是该鄙弃的,善恶美丑了然于胸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美育渗透的可行性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美育的资源。数千年的中华历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中华传统美德,这些都为美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和资源。从春秋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战国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汉代司马迁的“就极刑而无愠色”,到晋代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从宋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的“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等等,这些蕴藏在作品中的精神和美德为在语文中进行美育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使美育渗透具备可行性。我们学习语文,能仅仅学习文章的结构、词语、修辞吗?这些精忠报国、钻研求实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吗?另外,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又渗透在生活的角落。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多角度,多范围、多方法地实行,相比其他学科能取得更好的美育效果。

三、美育渗透的方法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以课本为主,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来进行的,因此美育也应以课本为主,培养审美能力。以课本为主即要挖掘文章的美,作品的美。在优秀作品中,普遍存在自然美、人物美、艺术美等。

自然美在作品中表现为来自自然界中美的东西,这可谓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敕勒歌》中的平川、大山、苍穹、风、草、牛、羊令人感受到苍茫富饶,广袤无垠的美;《沁园春・雪》中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北国风光……

人物美是社会美的主体,作品中塑造了大量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背影》中蹒跚爬上月台为“我”买了橘子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中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刘兰芝。这些美的人物会使学生产生敬慕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

艺术在作品中表现最突出的是语言美。语文教材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读起来朗朗上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用“扫”、“露”、“支”、“撒”、“牵”、“罩”等动词,语言准确,凝练。另外,作品的音乐美、结构美也是特色,《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引人入胜。这些语言、结构、修辞,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习这些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并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样板。

(二)联系实际,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知识是同实际生活密切结合的。与实际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塑造正确的审美观,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讲述《我与地坛》一课时,我提示学生能不能从身边的景物去发掘自然的美?如不怕风吹雨打茁壮成长的小草、逆境中傲然挺立的小树、虽已落幕却要染红半边天的夕阳,在这些日常最平凡的最普通的事物中看到生命的希望、斗争的乐趣。有了这些美,我们不应该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吗?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美、生命的美、社会的美,树立热爱生命、献身社会、报效国家的伟大理想。

(三)身体力行,注重美的创造。

教师在美育中处于施教地位,同时又是美的创造者。审美教育存在于日常教学中,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遵循美的规律,顺利完成审美过程。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敏锐的审美感受和鉴赏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美的形象,美的内涵做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美的创造。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感知美、欣赏美,更应该创造美,以作品直接描述的形象为诱饵,激发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进行美的创造。

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对二十一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举措。语文学科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条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通过具体可感的独特的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共鸣,起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境界、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从现在这一节课开始,注重美育,用行动来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彭展声.浅谈教师赏识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第6篇

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美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在中学教育阶段,美育的滞后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中学美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规范性不够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育缺乏硬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很大,有的学校甚至为了追求学习成绩,把美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有的教师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想上什么就上什么。同时,美育作为情感教育,也难以像语文、数学那样进行量化学习、考核,这就增加了美育教学的弹性。

2.情感引导力不足

近代教育家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开展美育,就是要通过艺术的引领与宣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了美育知识、美育技法的学习,忽视了美育的情感引导、培养和宣泄功能,导致美育在情感引导与培养上作用发挥不够。

3.教法创新性不强

美育是一种认知教育、情感教学,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接受新生事物,善于把时下一些流行的、时髦的事物融入教学活动中,并运用多媒体、情感体验课等新设备、新教法对学生的情绪、认知进行积极引导。但在初中教学中,很多美术教学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听完练习的阶段,教法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提高美育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要不断加大对美育的重视力度,发挥美育在学生情感引导与培养上的作用,提高美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强化素质教育意识,提升美育的规范性

良好的美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低俗,集中精力,对于知识教育也有积极推进作用的。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意识,科学规划美育教学活动。在结合教学大纲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的成长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美术教学,对学生情绪、情感进行有目的地引导与培养,让学生正确认知“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同时,作为美育教师,也要主动把美育教学融入全校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美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2.发挥美育积极作用,增强美育的引导力

美育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育的积极作用,提高美育的渗透力。要与德育结合,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与智育结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放松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学习情绪。同时,美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对智育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与体育结合,以健康向上的形象,引导学生热爱体育、锻炼身体。

3.创新美育教学活动,提高美育的实效性

第7篇

资深政协委员资华筠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舞蹈美育建设,规范美育教材的提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先如数家珍般将舞蹈的美育功能一一道来: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它古老而又具青春活力。舞蹈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一门艺术,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运动来实现的艺术行为,其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舞蹈美育不可或缺。

资华筠从80年代起率先在全国普通高校进行舞蹈美育讲座,她边讲边舞,身体力行地把舞蹈美育灌输给莘莘学子。普及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资华筠认为是人们头脑中,甚至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美育功能理解上的差距。

当然现在情况好多了,虽然舞蹈美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目相比仍是弱项,但它毕竟有了发展。尤其当前艺术教育、美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看重,舞蹈美育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时机,舞蹈教育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高兴之余也不乏忧虑,因为大好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资华筠谓之为:大干快上,一哄而起,滥编教材,影响了舞蹈美育事业发展的质量。她在本次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便是就此有感而发的。她说,最近一段时间舞蹈教材编写之风盛行,由于看好市场,往往突击出版舞蹈美育教材,有人甚至不到一个月就编出一本。她本人也接到不少要她担任美育丛书主编的邀请,要求完稿的期限极短,她觉得短时间内赶出来的教材质量难保,便一一谢绝了。

我们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美育教学体系,要制定艺术教育标准,进行舞蹈美育基础理论攻关,使之逐步完善。资华筠认为,美育不同于一般美学课程,也并非只是传授某种技艺,它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还是普通学校的舞蹈普及教育,都应该站在一个高起点上,要明确舞蹈美育的宗旨、作用和科学化标准,才能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多的潜在功效,在提高人的情商、智商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资华筠介绍说,美国曾制订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规定舞蹈是所有学校规定性课目,同时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具体标准。目前,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将舞蹈作为必修或选修课,这显示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潮流。在我国,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及发展方兴未艾,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科学化的统一评估标准。其实,美国搞的这个艺术教育标准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制定出比它更好的。

资华筠最近正主持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国民素质教育中舞蹈美育训材科学化探讨。该课题涉及多门学科,立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育和具有可操作性、可判定的学科科学化标准。资华筠希望该课题的研究将对美育师资具有指导作用,它不是简单的提供教材,而是给出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和示范性例证,教师可据此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不是束手束脚地“照猫画虎”。

当前舞蹈美育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资华筠说她在提案中有这样几条建议:一、艺术教育的各门类都应在艺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明确其宗旨、功能、方法、标准、评估手段。二、教育部应重点抓出一套高质量的舞蹈美育教材。各地因地制宜编写教材,都要在统一的规范标准下进行。三、学校的舞蹈课和师资培训都应采取常规教学与专家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以便教师能经常了解到学科研究的最新思想。

资华筠: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央歌舞团主要演员30多年,1987年至1999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著有《舞蹈生态学导论》(合著)、《舞艺舞理》等9本专著以及舞论、舞评、舞蹈译文逾百万字。

第8篇

资深政协委员资华筠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舞蹈美育建设,规范美育教材的提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先如数家珍般将舞蹈的美育功能一一道来: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它古老而又具青春活力。舞蹈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一门艺术,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运动来实现的艺术行为,其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舞蹈美育不可或缺。

资华筠从80年代起率先在全国普通高校进行舞蹈美育讲座,她边讲边舞,身体力行地把舞蹈美育灌输给莘莘学子。普及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资华筠认为是人们头脑中,甚至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美育功能理解上的差距。

当然现在情况好多了,虽然舞蹈美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目相比仍是弱项,但它毕竟有了发展。尤其当前艺术教育、美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看重,舞蹈美育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时机,舞蹈教育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高兴之余也不乏忧虑,因为大好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资华筠谓之为:大干快上,一哄而起,滥编教材,影响了舞蹈美育事业发展的质量。她在本次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便是就此有感而发的。她说,最近一段时间舞蹈教材编写之风盛行,由于看好市场,往往突击出版舞蹈美育教材,有人甚至不到一个月就编出一本。她本人也接到不少要她担任美育丛书主编的邀请,要求完稿的期限极短,她觉得短时间内赶出来的教材质量难保,便一一谢绝了。

我们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美育教学体系,要制定艺术教育标准,进行舞蹈美育基础理论攻关,使之逐步完善。资华筠认为,美育不同于一般美学课程,也并非只是传授某种技艺,它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还是普通学校的舞蹈普及教育,都应该站在一个高起点上,要明确舞蹈美育的宗旨、作用和科学化标准,才能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多的潜在功效,在提高人的情商、智商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资华筠介绍说,美国曾制订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规定舞蹈是所有学校规定性课目,同时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具体标准。目前,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将舞蹈作为必修或选修课,这显示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潮流。在我国,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及发展方兴未艾,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科学化的统一评估标准。其实,美国搞的这个艺术教育标准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制定出比它更好的。

资华筠最近正主持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国民素质教育中舞蹈美育训材科学化探讨。该课题涉及多门学科,立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育和具有可操作性、可判定的学科科学化标准。资华筠希望该课题的研究将对美育师资具有指导作用,它不是简单的提供教材,而是给出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和示范性例证,教师可据此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不是束手束脚地“照猫画虎”。

当前舞蹈美育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资华筠说她在提案中有这样几条建议:一、艺术教育的各门类都应在艺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明确其宗旨、功能、方法、标准、评估手段。二、教育部应重点抓出一套高质量的舞蹈美育教材。各地因地制宜编写教材,都要在统一的规范标准下进行。三、学校的舞蹈课和师资培训都应采取常规教学与专家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以便教师能经常了解到学科研究的最新思想。

资华筠: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央歌舞团主要演员30多年,1987年至1999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著有《舞蹈生态学导论》(合著)、《舞艺舞理》等9本专著以及舞论、舞评、舞蹈译文逾百万字。

第9篇

摘要:美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是艺术思维的重要实施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丰厚的素质教育资源。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

“素质”一词涵盖很广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指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平日的修养);③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器官。所以笔者认为:一个人的素质应包括他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这些素质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那么,素质教育也就包括了对学生以上诸方面的教育,而这些方面的教育之间也就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正如尹少淳先生所说:“德育求善、智育求真、美育求美、人类的真善美精神境界,正是智育、德育和美育所达到的,而作为美育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的存在与美育的存在有着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方面的素质包括审美素质和造型技能等,故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基本素质和造型技能基础的教育,它以美术表现(造型)为载体,以审美活动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形态的了解、美术语言的思考、具体形象的塑造、美术作品的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善、美的自由世界,使他们去有意识地接受美的熏陶、探索美的真谛,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从模仿、创作、欣赏中去逐步构建具有一定美术素质的人格块面,并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达到人格的完美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显然,美术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美的熏陶、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以及丰富的审美感受、高雅的生活情趣,素质教育则必须为美术教育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氛围、展现的空间平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明确指出:一个人要具备审美能力,能够欣赏美、表现美,只有这样,素质才会提高。鲁迅先生也认为美术教育具有“特殊作用”,即“涵养人之神思”和“启人生之机,而直悟其事实法则。”“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王国维先生也曾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

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毕加索说过:“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作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现象,好的美术作品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人们通过自己的视觉、知觉、记忆、想象结合既有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评价,而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美术知识的同时,也会悄然产生一种以景感人、以情动人的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心理学家佩斯里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左脑支配人体右侧的多个器官,并实施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即理性思维,也称“科学思维”)。右脑控制人体左侧的多个器官,并实施立体图像和形象思维能力(即感性思维,也称“形象思维”或“艺术思维”)。薛春涛先生也在《美术与智力开发》一文中指出“对中小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智育与美育,能使大脑两半脑得到充分发展”因此,美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得手脑配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并达到高度协调一致,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以提升。美术又称“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塑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可视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视觉艺术”。美术的这种特有功能是在左右脑中通过想象和创造,再通过手的配合表现来完成的,而想象是指人脑中对既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因此,美术对右脑的开发是何其重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美术作品中启发而来的”。多年的应试教育唯重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功课,囿于其中,使学生左脑长期处于极高兴奋和紧张疲劳中,而右脑长期处于松弛或抑制状态,天长日久,左、右脑使用的悬殊将会影响整个大脑的均衡、和谐的发展,影响大脑的健康。

“永恒的微笑”――《蒙娜丽莎》的作者、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首达・芬奇,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的成就,比如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就是他所发明的。他又把几何学,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他掌握几何学的点、线、面和投影的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创作出不少著名美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自然科学的方法带入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还有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也精通音律、舞蹈和绘画……这难道不是全面发展的例证吗?

原教育部长柳斌曾在第八届世纪之星艺教活动评审汇报会上指出:“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童年过得那么苦,没有色彩、线条、优美的歌声,没有兴趣爱好?我们必须作艰苦的努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的在艺教领域为孩子开启一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门。”可见,美术是艺术思维的重要实施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丰厚的素质教育资源,它虽然会受到一些物质的限制,但却是实施素质教育很有效的手段。从个体发展来看,美术教育对人的素质的提升是全方位的,可以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几个方面,比如美术在人的审美行为和德育的渗透,对人心理、思维的影响,对人智力的开发,对价值观和劳动观的引导,其功效是不难想象的。

因此,笔者认为:美术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建设与革新工作中,多所院校对学生群体职业技能的培育工作给予关注和重视。小学教育专业身为培育现代化教师的新专业,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作为新的教育目标,学校美育课程身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逐渐受到各高职院校重视。因而,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学习者综合能力及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高低,与其所教学生的素质提高、情感熏陶以及艺术特长培育正相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院校人才培育多样化。

1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必要性

1.1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美的能力

美育,又称作美感教育,即经过相应培育,使受教者具备美的理想、美的素养、美的情操及美的品格。对美的认知不但是审美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审美活动作为人类基础心理活动,追求美好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心理层面的基础需要。但针对“什么是美”这一问题,多数人只有相对感性的定义,譬如欣赏优美的舞蹈、捕捉美好的风景以及聆听动人的乐曲等,均会使受众不自觉的产生美的感叹,但针对美的抽象概念却呈现出模糊不定额度情况。因此,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房中,教师可通过美育课程为学生群体叙述美学价值,使学生可渐渐理解美的定义,进而深化对于美的认知。

1.2有助于提升学生体验美的能力

体验美不是在感官层面得到愉快的体验,而是经过和美的实际交流互动实现对于精神层次的启迪。从心理学视角上而言,学生可利用主观意识得到感性认知及感性审美的能力,这一能力可将美渗透至头脑中,通过一系列反应,对学生审美能力可落实启迪和唤醒。这就是为何审美过程可使学生获取精神层面额度愉悦,也是实现升华思想与陶冶情操目标的根本因素。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相应专业中,通过美育课程,学生可在实际欣赏中体验美,并在教学活动中借助这种美学启迪达到自我升华,从而通过美育课程激发学生表达美与欣赏美的潜能。

1.3有助于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美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是建设在持续创造美的前提下的,不断探索美作为人类心理层次额度需要,然而部分人因不满足对已定美学框架的制约,在表达美的范围中增加自身思维,由此衍生新的艺术作品与美学观点。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当中,美育的作用不但在于提升学生群体对于美的理解能力及认知能力,更在于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认知与鉴赏美作为创造美的关键环节,善于透过美学视角发现美并创造美,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呈现,艺术美感并非于凭空产生,而是根植在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与生活一体化的美育教育背景下,探索如何应用更为多变与灵活的方式展开美育教育,对学生创造美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2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现状

2.1院校体制的约束

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涉及的教学多数均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多数与教育相对应的课程盲目借鉴原有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在高等院校原有基础上并未做出适当改动以此适宜高职学生,而是强加至小学教育专业当中,教学活动多将理论知识为重点。增添的美育课程本质分散,特异性不足,无法充分看落实和学生自身发展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学生个体实际需要无法呈现,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这一教育方式也导致学生和现实脱节。同时,院校专业课与美育课程融合不足,美育课程和专业课在教学实践层面相错,致使两者难以融合。

2.2培育目标欠缺针对性

培育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具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坚实基础、素质较高及能力较强的小学教师,是当今多所高职院校的培育目标。但这一目标偏重德育、体育及智育等层面的发展目标,忽视了美育课程中蕴含的艺术类学科。艺术教学作为美育的组成部分,而美育课程则是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发展进程中,美育、艺术教育一直是共同发展进步的。然而,现阶段教育环境下,艺术教育属于美育范围,高职院校在建设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时,往往对于美育课程重视度不足。院校对小学教师的培育目标也极为繁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育目标欠缺针对性,导致在此环境下培育的教师难以满足国家及社会对小学教师的要求。

2.3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近几年,由于国家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度增加,部分高职院校针对小学教育专业也相继开设美育课程。但院校实际培育计划中,针对课程整体设计存在包含大量艺术类课程,这些课程均隶属艺术类专业层次的实践类选修课。因受院校培育计划约束,选修课的选择准则为四选二,即在美术、声乐、舞蹈及乐器4个课程当中任意择选两门课程开始选修。这一教育现状,必然会导致美育课程设置不够全面性,学生对于自身较为陌生的艺术课程难以深入的学习。

3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策略

3.1培育师资团队,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质量与师资力量与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正相关,要想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最终还需依赖教师来实现。现阶段,部分小学在美育教师团队建设层面可在基本满足教育要求,但由于专业结构性欠缺、学科领头者不足以及职称结构缺乏合理性等因素影响,美育教师团队建设仍需加强。建设一批具备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促进教育发展、革新及培育人才的重点。首先,院校可补充与引进美育方面教师,弥补专业教师缺乏架构性的难题。其次,培育双师型教师与骨干教师,提升美育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与水准。再次,培育美育课程学术领头人,发扬学术带领作用,提高美育学科科研水准与能力。呼吁教师群体参与专业技术支撑晋升等活动,推动美育课程教师团队建设。最后,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与内外融合准则,借助“走出去”及“引进来”的用人制度,增加对美育教育教师的培养力度,招录小学一线美育课程相关教师,实施阶段性与周期性教学,吸取先进美育教育的成功经验。

3.2全面展开通识知识教育和美育教育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教师群体师德教育,以及创新学生群体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手段及模式,例如通过实际教学训练、建构优秀和谐师生关系以及锻炼教育工作者心智等。另外,高职教师可深入到小学教学活动中,通过观摩小学教师实际美育教育,学习先进教育手段,在提升自身道德涵养的同时,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当中有序进行美育教育。针对小学教育专业,高职院校可增设学生素质教育、德育教育。这两者区别于传统的价值观与知识教育,对于学生日后进行小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教师应在具备社会常识及自然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为教学工作储存多方面知识。院校可逐步增加通识知识与美育课程,将通识教育和美育教育重点置于课堂范围内,优化通识教育及美育教育的课程模式,逐步强化两者与专业课程的契合度。

3.3创新培育体系,合理设置美育课程

一方面,取消当前的美术、声乐、舞蹈及乐器艺术类专业层次的实践类选修课四选二额度约束,将其引进专业必选课当中,并合理增添授课课时,使学生可全面掌握多种技能,为提升学生群体综合素养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创办将艺术作品鉴赏及艺术知识讲授未重点的美育选修课程,教师为学生讲授美育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基础,培育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其树立审美理念,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另外,设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培育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进步,并具备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专业知识牢固、教学能力纯熟、实操能力过强及艺术修养充足的小学教师,以此来促进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3.4在美术学科中展开美育实践美术教育身为小学美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应将其视作小学教育专业当中的重要内容。美术身为历史久远的艺术学科,其呈现出人类探索美的过程与追求。美术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培育人才,以及小学素质教育当中的美育价值呈现在多个方面。从学生身体发育视角而言,美术可使学生群体更为直观地体验美,并在追求美中增加学习美术乐趣,提升其艺术素养。从情感发展视角而言,美术身为一种表达艺术的方式,可为学生创设一种美的氛围和意境,并在艺术无形的熏染中提高品质,充实其情感。从心理发展视角而言,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可渐渐摆脱思想与身体层面的惰性,养成积极、正向的心理状态。从美术学科的美育价值出发,院校正在设置课程和美育实践中,应中水美术学科理论和实践的融合。由于美学知识存在十分深刻的生物学、科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因素,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将理论作为导向,使学生在掌握人类心理和生理状态后,掌握与理解美术教育。

第11篇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美育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贯穿于素质教育中的每个部分,每个环节,或通过具体的行为,或通过人的语言,或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或借助于现实生活环境、大自然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发展智力,展示非智力,培养能力,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使之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进而形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

一、美育应与德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相结合,提高孩子判断美、识别美的能力

首先,美育要与德育相结合,挖掘孩子道德美的因素。学校可以结合具体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自然与生命教育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班队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活动和成长空间,让孩子在广泛接触不同事物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对美做出正确地判断,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孩子对美的认识与理解问题。

其次,美育要与教学工作结合,让孩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美、理解美。美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始终贯穿于德育和教学之中。孩子们在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各科教学都和美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育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时刻感受到美的存在,对美随时做出判断。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考虑诸多美的因素,诸如学生在获取知识中愉快合作、积极探索、切磋研究、坦诚交流等 ,都会让孩子充分感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努力与协作的和谐美。同时,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寻找各种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所经历的成功的体验,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美好的感受。让孩子认识到获取知识的结果是美,而探索知识的过程更美。通过美育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再次,美育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让孩子真正了解健康心理的表现特征。由于社会、家庭及学生自身因素,使得有些孩子表现出非正常的心理倾向,集中表现为:儿童成人化、自私利己、自我中心、心胸狭隘、占有欲强等。根据这些现象,美育要紧紧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有效对策,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孩子走出自我、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融入群体。让学生懂得阳光热情是美、关爱他人是美、宽容大度是美、谦虚和善是美等,让学生学会施予与感恩,学会尊重与关爱,使孩子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真正理解健康美的含义。

二、美育应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维护美和传播美的能力

美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就是调动家长的积极因素,使家长承担美育的责任,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空间。家长要努力在家庭和睦、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民主平等等方面作出努力。学校也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实施美育,使家庭真正起到美育阵地的作用。学校可以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抓好日常家庭教育,同时定期以某一专题组织开展有益活动,强化家长的美育意识,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努力,建设健康家庭,使孩子在美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美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就是利用社会所提供的教育大环境实施美育。学校要有效利用和挖掘社会中美育的资源,以开阔孩子的知识视野、情感世界、认知范畴。学校可以组织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设定各种主题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社会中美好的一面。重要的是让学生将现在的行为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紧紧地联系起来,包括自己的理想、志向、思想道德、行为品格、文化知识等,让孩子从小懂得那些美好的、优秀的品行、丰富的文化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是立足社会的资本。使孩子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感知和认识社会,提高孩子发现美、创造美得能力,鼓励和帮助孩子建立维护美得信心、传播美的责任。

三、美育应与孩子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孩子追求美的欲望和热爱美的情感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反思对自己的行为有个客观的评价,从而使自己明确调整和改进的方面与方向。

其次,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让学生学会把握自己,明确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满意、让别人乐于接受等,通过努力不断完善自我,让自己“美”起来。

再次,培养学生自我提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给自己定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定出目标的内容、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等。通过学生对自身美的培养与完善,让学生从内心产生追求美的欲望与热爱美的情感,让学生最后懂得美的深刻含义:学会尊重与欣赏、学会施予与感恩、学会关爱与宽容,将孩子人性美真正地挖掘出来,用一颗美好的心灵构建出美的生活、美的世界。

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既然爱美是人的天性,依照美来实施教育当然更有效。因此,美育大可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可见,实现深刻的教育变革,在合理调整教育的宏观结构,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上确保素质教育的落实这个前提条件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美育。因为唯有美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对美育工作的研究和探讨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用教育科学发展指导美育工作,真正让美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12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 丰富多彩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 05(c)-0000-00

1 提高认识,抓好学校艺术教育

按照传统的认识,中小学艺术教育无非就是唱歌、画画。自从2010年教育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近期开展的素质教育大讨论,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使得我们不断提高了对素质教育,以及艺术教育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有意于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工作。

(1)学校要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尽管应试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的成分,但同今天我们强调的组织教育是截然不同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强调:第一要面向全体;第二要面向发展;第三要主动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形式所迫,是当务之急。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2)艺术欣赏课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美育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很多,其中,艺术欣赏课是最好的形式和途径。这是由艺术欣赏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根本功能所决定的。音乐欣赏课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活动,使学生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逐渐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美术课则通过视觉的鉴赏力,增强对艺术美的感觉力、理解力、在审美的愉悦中陶冶性情,丰富感情,培养高尚趣味。同时由于美术欣赏课涉及美术的门类多,涵盖面广,因为亦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因此,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最好途径,是其他课程的活动所不能替代的。

(3)扎扎实实地工作每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稳步发展。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认识阶段,更重要的是怎样实施。近几年来,我校领导特别重视艺术教育工作,不仅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而且每年都有新举措、新投入,使我校艺术教育稳步发展。第一,成立以王银智校长为组长的三中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第四,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初一、二每周一节音、体、美、信息、课各一节。第五,配备质量较高的艺术教育器材。第六,努力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

2 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艺术教育活动,是课堂内艺术教育的拓展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课艺术教育活动,不仅能调整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智育发展,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特别是各种艺术团队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艺术特长的发展,为学校争取了荣誉,为国家培养了人才,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1)建立学生艺术团体,带动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学校近几年先后组建了军乐队、合唱团、舞蹈队、以及美术、书法、摄影、影视评论等活动小组,成立了"小荷"、"博采"、"新苑"、"太阳鸟"等文学社团,并聘请市歌舞团的艺术家担任指导。这些组织在繁荣学校文化,培养学生文艺骨干,推动学校和班级文艺活动的开展以及宣传、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大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学生会、团委的组织下,每年都举办几次大型的文艺活动,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今年已坚持第三届了。

3 加快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营造一个"以美促德,以美意智"的育人环境

我校三中占地面积120亩,全校60个班级3000多名学生,能作教室的场所都成为上课的教室,如何建设校园、美化校园、营造一个"以美促德,以美育智"的育人环境,成为我校领导一道难解的命题。但我们学校的领导从实际出发,克服各种困难,尽量搞好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使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

(1)搞好绿化、美化工程。首先,我校领导将100多棵果松、桧柏、厚薄等珍贵树木集中到学校通道两旁,形成了有特色的绿色通道。其次,在学校特别是教学楼周围种植了桧柏、木棉、凤杨、刺梅、玫瑰等600多株,使校园鲜花绿树错落有序。

(2)修建了两处雕塑。一是艺体组楼门前的价值12万多元的铜像"孔圣人",寓意深刻,观瞻更感艺术。二是后花园,草坪中的大型玉石给花园增加了秀色。

(3)师生美术作品满园秀丽。一是师生180幅科技画板、挂在教学楼和图书馆走廊。画板制作精美,内容包罗万象,既起到了装饰作用,有丰富了师生科技知识。还给学校节省了金费。二是精心选购了一批名人名画,悬挂在实验楼走廊及音美教师、办公室、会议室,以次提高师生欣赏品位。三是定制了一幅主题为“和平”的浮雕画,弥补校门外墙的空白,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效果。

4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的启示

我校几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特别是学校艺术教育稳步发展的过程,使我们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提高,并有以下初步体会:(1)学校艺术教育的指导四和培养目标是抓好艺术教育的前提。(2)建立健全严明的学校规章制度是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有力措施。(3)加强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是学校艺术教育稳步发展的保障。(4)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领导管理水平是搞好学校艺术教育的关键。(5)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师生人数和质量是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尺度。

我校在王银智校长的领导下在学校艺术教育和校园艺术化建设工作方面投入了一些精力、人力和物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艺术教育,全体师生的鉴赏能力不断增强,特长学生的艺术表演、表现水平大有提高,同时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不断提高。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学校环境艺术化建设和艺术教育,的确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瑛. 重视高中艺术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J]. 音乐天地. 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