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

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

时间:2023-08-04 17:23: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

第1篇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一)精巧设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由具体的现象到抽象的本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掌握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初中二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反映近年来我国草原资源变化的照片,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些图片,大家能够发现我国的草原从东到西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图片,可以自己发现我国从东到西的草原产量是逐渐递减的,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我国从东到西的草原产量为什么会逐渐减少?给学生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结合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一些同学会想到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自然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草原产量和草地类型随着降水的减少而逐渐减少,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一层层由浅入深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积极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二)以奇诱思,以奇引疑。好奇心是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能够迅速引起学生大脑神经的活跃和兴奋,只要好奇才能引出思索,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奇诱思,以奇引疑,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景。

例如,在初中地理《南极洲》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冰雪覆盖、寸草不生的南极大陆低下蕴藏着巨大的煤矿?为什么在炎热的赤道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冰川的痕迹?等等,迅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导入这一节的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地理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结合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发现自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一些比较复杂的因素才能形成这样的地理现象,因此学生在回答时只要符合基本的地理原理就可以了,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地理是一门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地理教学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积极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将地理理论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实践化,使学生感受到亲切,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感受地理的魅力。

例如,在初中二年级《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说一下我国南方农业发展和北方农业发展有什么不同?南方农业主要有哪些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可以在北方种植吗?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和学生之间广泛的沟通交流,很多学生会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一些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比较适合在南方种植,比如水稻,一些农作物需要长时间的日照,在北方种植产量较好,比如玉米等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地理教学情景,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图像资料,连续播放动态图片,根据地理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形象生动的情景,并且多媒体教学的情景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地理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沉浸在教学内容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动态的地理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将地理教学内容,制作成动态的图像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声为有声,将地理教学内容形象的演示出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内容。

例如,在初中地理《河流和湖泊》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首先向学生播放我国著名河流和湖泊的动态图像,如长江、黄河、怒江、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结合生动地讲述,让学生在这样动态的教学情景中,了解这些河流和湖泊的特征和特点,加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第2篇

关键词:情景体验;初中地理;教学理念

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地理知识仅仅局限于对简单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必须调整教学策略,在学习体验和具体地理知识的感知上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促进地理学习更加高效。

一、情景体验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1.初中地理知识的划分决定了地理教学需要学生具体感知对应的知识

也就是说,针对初中地理知识,学生首先必须对相应的地理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比如在了解我国的各个省份的基本版图和基本的人文情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对应区域的风土人情,这样学生对我国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华北、华南等不同地理方位的大致划分区域标准和对应的人文地理情况都会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既可以是学习者,又可以是传递者,这显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此时情景体验教学刚好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好地吸引过来,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率。

2.情景教学可以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由于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简单地理知识的讲解上,而情景教学的关键要素在于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对具体的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经纬度概念时学生对这样的知识内容的认知在前期显得比较枯燥,但是如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经纬度概念与具体的区域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就会变得容易理解并且更加有趣。比如教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北纬30度所跨越的国家、大洲、大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基本了解纬度的概念,还可以加深其对世界大洲、大洋的记忆,显然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该纬度上不同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应的局势,让学生在学习中从某一个知识点引出其他知识内容,以上纬度的概念本身属于自然地理的概念,而教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横向寻找就可以了解该纬度所跨越的国家以及不同大洲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对应区域的基本人文状况,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二、地理情景教学体验的具体策略

1.设置一些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应的思考

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对一般地理知识的理解仅仅只是通过课本去认识。比如在讲解土地沙漠化时,课本上讲解的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以及过度放牧,而学生理解这些因素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说明。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比如沙漠化的区域分布规律以及开始时间;人口增长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地理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讨论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参与了沙漠化的讨论很容易形成良好的教学体验,并且教师与学生在这类问题上也可以展开一定的知识交流,而更为重要的因素在于,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中不同范畴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理知识,以上案例中的沙漠化问题涉及人口、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三者之前存在的关系也是地理教学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所以说学生在学习中应很好地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具体的教学中,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设备

在地理教学中,在讲到山脉和河流的基本概况时,教师如果只是通过课本上的一些介绍去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显然是无法很好地掌握特定山脉河流的准确信息的,但是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具体山脉的卫星图以及俯瞰场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山脉河流的走向,还可以提升其对于相关事物的直观感受,这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比如长江的源头以及昆仑山脉的概况,如果教师通过视频展示出这些事物的风貌,那么学生的具体教学体验也会变得更为明显,同时还可以加深其对具体事物的直观感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的来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景体验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对具体地理知识的感受程度,并且明确体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将不同范围的地理知识进行联系整合解决一些地理问题,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体验教学的运用刚好可以从侧面加深学生对该阶段地理知识的认知,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课堂;有效性

多少年来,初中地理教学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初中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读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由于初中阶段地理学科长期处于小学科,副科的地位,领导、学生、家长不重视,给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阻力。在这种形式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呢?以下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严格的课堂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我对学生向来要求严格,只要发现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坚决制止,毫不顾惜,绝不给调皮学生留有捣乱机会。当遇到要有违反纪律的现象产生时,一般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把不良的现象消灭在萌芽之中,不然,受影响的不只是他一个,会是几个,还可能波及整堂课,使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更谈不上有效性了。当然纪律是严明的,但是课堂气氛是活跃宽松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敢想敢说,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平等,为学生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了,他才会“乐学”“爱学”。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地理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新课程标准六大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生存能力。在日常教学之中,我通常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很有用,自己在地理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话可说。如:在讲七年级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节课时,我让学生画热带雨林地区的房屋,学生把房屋画在一张桌子上,房屋的顶画成斜顶。我问为什么要这样画,他解释的非常好。虽然可能有些幼稚,但这是学生最原生态的表现,他能把热带雨林的气候特点用一副画表现出来,说明他能用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着重做好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思考回答中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俄罗斯的烟嘴为什么很长?”学生很感兴趣,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向我求助。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是最强烈的,我趁热打铁,告诉他们原因。是因为俄罗斯的气候寒冷,人们在抽烟时,不用脱掉手套,所以烟嘴很长。这样一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了俄罗斯的气候特点,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3.在课堂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强,我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幸运52”,“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开展知识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巧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利用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来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日本》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日本地理事物的flas,悦耳的《聪明一休》的音乐、美丽的富士山、樱花、熟悉的动画片、好吃的寿司、可怕的火山爆发、地震等一系列美丽的画面,学生很快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第4篇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因此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知识的形成也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地理教学当然也应该结合生活。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与体验出发,从生活中走进地理课程,从教材里走向生活世界。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时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有切实实施其教学方式,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初中地理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将地理知识与自然、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认识与了解大自然与生活,增加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媒介学好地理,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应用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从乡土地理入手,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乡土地理就在学生身边,是他们熟知又易于理解和接受。地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讲述季风概念前,教师让学生预先观察:近段时间,学校操场上国旗是飘向什么方向的?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国旗的飘向都一样吗?学生联系了初一学过的野外辨别方向的知识,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最终找到了风向变化的规律。

有了学生的预先观察,教师在课上引入乡土地理教材,学生就能轻松判读,理解了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发生明显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生活中的地理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善于捕捉一些有趣、有价值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发生、发展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观察中培养了兴趣,学会了知识。

2.创设生活化情景,巧用图像化语言,化解教学难点

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课堂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情景中,通过课堂看世界。教师教学时,除用好教材,还要能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新经验增长的事物或情景,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对于缺少相关学科知识铺垫的初二学生来说,季风的形成原因特别抽象难懂。如何让学生理解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这一现象呢?教师可创设生活化情景:夏季游泳时的体验告诉我们,海洋上的水温低于陆地上气温。当陆地气温较高时,空气受热膨胀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解释热力环流这一难点时,从人们喜欢喝茶,家里泡茶时都有一个随手泡(电热壶)引入,让学生观察水壶烧开时“热气”不断上升,引导学生联想到“受热上升”的实例。同时教师边讲授,边迅速画出陆上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风从海洋流过来补充的热力循环的简笔图,将抽象的地理规律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化语言,让人过目不忘,学生掌握了夏季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相反)的原因,即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造成的。

创设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生活化地理教学实施的模式,教师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材料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转化为学习的背景,让学生不断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体验、联想、活动、探究,达到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3.向传统习惯挑战

生活中有许多事是我们认为合理的,但是从地理角度不一定是科学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提到四季的划分时,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划分方法不同,中国以阴历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为四季的起点,而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日”为四季的起点,那么到底哪个更为准确呢?老师在讲解时,不是很容易说清楚。我是用过生日这件事讲清楚的。首先,我问学生:你们过生日是过阴历的还是过阳历的?大多数同学都回答过阴历的。然后我随便问了一个同学的生日:阴历九月初二。接着我做了一个设问:我们都知道今年闰七月,那么你今年与去年过生日相差了多长时间?学生一算差了一年又一个月。很明显阴历生日是不准确的。所以得出结论:四季的划分还是欧美国家的更准确一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真正地掌握知识。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教学效率 生机勃勃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初中地理新教材在编写上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课程理念,呈现出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特点。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就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师生观,以此创建出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焕发出地理教学的勃勃生机。

一、活力之源——明晰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初中生对许多学科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生活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形形的自然奥秘,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天上地下的不解之谜,不同的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都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受中考升学的影响,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将学习重点转向中考科目,却轻视非中考类学科,把地理等学科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这既不利于地理学科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要焕发地理学科的生命活力,首先应明晰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地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范畴。它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而且还有很强的实用性。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无论对今后的终身发展,还是对当前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正如《地理教育国际》所指出的:“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笔者认为,让学生从小知国情、懂国策、明法规,必须以地理知识为基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以具体的祖国自然环境、文化历史、人文活动等地理事实为依托;要进行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也离不开地理知识和具体的案例。可见,地理无论就其学术价值还是实用价值而言,都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二、活力之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成果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决定了教学的成效,因此,如何打造有效、高效、长效的课堂就成为了每一位教师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永恒主题。

(一)有效教学即教学有良好的效果

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整体,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体验。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平衡协调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出能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氛围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形式上是课堂内容的活、教学模式的活、活动情景的活和教学方法的活,实质上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活,学生学习智慧的活,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和课堂互动生成的活。“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只要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良好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高效教学即教学有较高的效率

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次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旅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像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高效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桥设阶,铺石修路。梯度的大小要以能不断激发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热情和欲望为标志,做到由平到陡、由低到高,拾阶而上,循序渐进。只要学生不断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就能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当今,我们不能期待学生升学与素质发展的完全重合,但追求两者的最大交集应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三)长效教学即教学可持续

体现在吸引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发展,这取决于教学是否有持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和力。新课程为地理学科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地理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让学生充分领略地理学科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体验“有用地理”和“生活地理”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问题中学会学习,促进地理的长效教学。

三、活力之巅——生成初中地理教学的艺术和魅力

(一)让学生喜欢教地理的你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欢很可能首先是喜欢教地理的你。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改善者。课堂教学是包容而丰富的,它不是让学生激动一阵子了事,而是在激活情感之后,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领略到深层的教益或思想的警策和哲学的启迪,并进而运用形象的手段,启发学生主动思索空间的奇妙、辨析社会的纷繁……当科学、艺术、人文在地理课堂融会时,思考事实、明辨事理的地理思辨之美就会凸显。

(二)让学生喜欢你教的地理

第6篇

一、视听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景教学,即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实效,因此,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在情景教学中,涉及视觉的教学值得关注。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紫藤萝花的照片,那紫色瀑布般的花丛展示了生命的蓬勃,由此生动地体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情景教学中,涉及听觉的教学颇为重要。例如,在教学《金色花》一课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以便为教学创造合适的氛围。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能体会母爱的伟大。又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教师可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名作《命运》,以使学生感受贝多芬的抗争精神。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涉及视觉和听觉的情景教学时,须恰到好处地掌控时间。

二、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

直观教学,即通过直观的手段让学生直接感知,以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主要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和化无声为有声等方式。例如,在教学《吆喝》一课时,为了使生活在北京以外的学生理解课文中描绘的富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街头吆喝声,教师既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又可让学生模仿吆喝声以加深理解。又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课文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相关的投影片,再让学生复述内容,然后将自己的描述与课文的描述进行对比,最终既了解自己的不足,又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应该指出的是,直观教学的运用要适量。

三、朗读欣赏,加强学生的领悟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可采用朗读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听标准的配乐范读,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例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教师可先给学生播放《春》的配乐朗读音频,以使学生想象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并注意范读中的读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更能体会文字的魅力。诚然,学生除了欣赏朗读外,还要实践朗读。在播放范读音频和讲解文章后,学生便更能领悟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跟着音乐朗读。最后,教师可录下朗读较好的学生的朗读作品,然后播放给全班学生听,以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又如,在朗读欣赏的拓展练习中,教师可让学生听《背影》一文的范读,并要求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的生活点滴,然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朗读,最终体会《背影》一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总之,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不同风格的文章所具有的不同感情基调,以使学生更好地朗读与欣赏,最终加强对文章的领悟。

四、相互匹配,注重教学的针对性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的相互匹配,注重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教学《五柳先生传》《湖心亭看雪》等文言文时,不适宜采用过于现代和卡通的模板进行多媒体展示。为了使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教师应将多媒体展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运用模板、投影的同时适当板书,力求既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五、拓展知识,重视导入的巧妙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导入时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能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融会贯通,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时,在将圆明园被烧前和被烧后进行对比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使学生了解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进而深入理解课文。这样,语文知识便与历史知识巧妙结合,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使不同学科知识相互交融。不过,教师在新课导入、融合知识时,应注意控制深度,让学生适当了解即可。

六、发挥想象,强调师生的互动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例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教师可采用请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的形式学习,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丑小鸭的形象。另外,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强调师生的互动。这样,教师便能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适时引导,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灵魂。

第7篇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二、“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①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终,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三、“新情景”在地理新课引入时必少不可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第8篇

关键词:地理情趣 互动教学 地图教学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有用的地理,遵循这一理念我对地理教学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二.“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①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三.“新情景”在地理新课引入时必少不可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短片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五.“能力化”是地理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

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要与地理教学评价的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近年来,中考政史学科采取开卷考试,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欢迎,非毕业班的段期政史考试都这样进行。有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也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体现了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学生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高,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像政史学科一样“全开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的多。我认为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真实的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学生感到,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水平。

地理学业评价试题的特点应具备:

1.框架性,即公民必具备的知识,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之最,世界地理之最等。

2.地图性,即所有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题。

3.开放性,如:暑假去桂林,东南亚,欧洲旅游的情境中应有方向、距离、车速、气温等各种查算题。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里的心理,同时也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方法和目标,强化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

当然,以初中地理学业评价的改革为“牛鼻子”,也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双方“互动”面,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大面积提高。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2《浅谈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培养》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15-01

目前初中地理的地位非常尴尬,本来初中地理在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心目中就是一门副科,现在初中地理又不参与中考,导致地位更加下降,而会考这种类型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形式化比较严重。初中地理地位的尴尬是造成教师教学没有热情,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当然正确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一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

1.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对地理科目的重视度不足。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地理课时安排的很少,每周每个班级安排两到三节,这样造成一个地理教师可能负责四五个班级的地理课程,这样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自然就变少了。可能一学期下来,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没有掌握,甚至都不能完全认识每个学生,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地、完全地得到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能就完全停留在课堂上。

还体现在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对地理这一"副科"的重视度不足,有些时候找不到专业的教师来授课,就找一些非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致使教师的专业性不足,教学方法不恰当,使得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体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不足,有些学校很不重视"副科"的学习,甚至连地球仪和地图这些基本的设备都没有,教师上课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生也不能深刻体会、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致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可能仅限于理论的阐述,没有实践的体验。

1.2 初中地理的学习与实践联系不足。虽然地理在初中生学习生涯中只是占据一个会考的地位,但是地理知识本身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比如地图的识别,地理位置的辨别,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计算,甚至我们对于自己的国家领土的认识,对于世界各国地理位置的了解等等,这些很普遍的知识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学习。而初中地理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局限在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很多时候还是在灌输很多理论知识,并没有经常地联系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社会,致使地理的学习局限于课本,局限于理论,离开了书本,离开了考试,学生可能都不会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能地图不会看,很多国家的地理位置都搞不清楚。

1.3 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校、家长、教师、学生都对初中地理的学习不太重视,教师教起来没有热情,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动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局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课给学生的感觉比较枯燥。初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的直射、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一些知识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平时的练习稍微灵活一点,学生可能就束手无策了。

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其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有很多问题还是来源于大家意识上的不重视。如果说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初中地理的学习,就不会在这上面下太大的工夫,也不会想着去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初中地理的教学很可能止步不前。本文就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想让大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先重视起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也希望大家能看到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2.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2.1 从意识上改变对初中地理的一贯看法。首先要认识到,我们不是为了一个小小的会考而去学习地理这一学科的,要看到地理这一学科的实用性。学校要提供足够的支持,不管是从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资源上都要加以支持,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地理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对教师要定时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多自主合作交流学习,有些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提出来教师进行解答,课后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解答。

2.2 初中地理教学要多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讲解全球变暖、热岛效应时,可以联系时事热点,"7月11日,苏州市气象台还拉响了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是苏州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次发出"红色预警"。上一次出现在2010年8月12日,当日最高气温39.7℃,部分自动气象站记录到40℃以上的高温。让学生从实际的事例中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既能掌握知识,也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激起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感,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除了课堂上多给学生补充时事消息以外,还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调查。比如在学习中国的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人口调查,看看学校所在地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一下当地人口中,外来人口的数量,并基于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人口情况,进而可以掌握分析人口分布的方法,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等。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教学

本文针对学生地理基础差的情况,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将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的整合,使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已基本填上空白,为他们较好地学习高中地理扫清了障碍,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依托各班配置的先进电教设备的优势,在地理课堂教学别注重了高、初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数理化知识进行整合

有人说地理学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科中的文科”,高一地理涉及到了大量数理化知识,有的知识还未学过:如:角速度和线速度、椭圆有两个焦点……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怎样应用数理化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1.1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大气温度与运动的关系”(即热膨冷缩原理)、“大气密度与气压的关系”(密度小气压低、密度大气压高)、上升气流常出现阴雨天气(凝结)、下升气流常天气情朗(蒸发)、季风的特点及成因等内容,如果教学中仅作为地理现象讲授,而不复习相关的物理知识的话,学生很难真正掌握。

1.2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数学中的数轴、坐标等知识。如:“大气的垂直分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书上插图,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不理想;大多需要老师重新从数学的角度来介绍,然后再回到地理知识的传授上来。

1.3在地理教学中要涉及到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元素与矿物、岩石的关系、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的关系、土壤的形成等,都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的复习并加以应用。

总之,在教学中涉及到初中数、理、化、生的有关知识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整合初中的有关内容,而不是将高中地理课上成初中数、理、化和生物课。有的班级基础较好稍作复习即可;有的班级则需要对某个问题加以详尽讲解,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内容。怎样才知道学生的相关知识是否欠缺呢?我采用的方法有:一是提问法,即对有关内容设问,如果答得不好则说明基础较差,需要复习;二是“反馈法”,通过对学生练习的批改,可以知道他们哪些内容不懂,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叙述法”:设计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对有关教材内容的理解叙述一遍,可以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然后对症下药。

2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补充

高一地理上册涉及到许多初中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是高一地理的重点。学生在初一学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此内容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按照教参书安排的进度教学,不仅课时紧、而且多数学生未听懂。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对学生难懂的章节放慢讲课速度;②对教材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内容进行复习;③制作高中地理课件,用动态的图象演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观看课件要学生自己总结地理规律。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先进的电教设备,包括网络系统、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Internet等,对于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讲台、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探索与实践,针对地理课的特点,我尝试采取了下列方法:

3.1利用多媒体突破地理学的教学盲点。地理学科所特有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特点,特别需要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因为地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片、照片、表格、录象及一些动态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需要展示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抽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地理教学长期存在盲点。从开学第一天至今,我几乎每堂课都使用这套设备,认真制作了课件用于教学中。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大教学容量:二是将书本上抽象、枯燥的内容、情景形象的再现、活化教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可将节约的时间用来复习初中的内容和讲解习题。假如没有这套设备,我不可能有时间来复量的初中地理知识。

第11篇

关键词:问题学习;初中数学;情景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教育方式选择,应该密切结合课本内容(即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设定相关的问题情境,建立适当的情景模型,学生合作解决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做出发散性的思维探索,培育学生的数学性思维。通过这一情景教学的模式分析来看,其问题的设立是情景教学模式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有所选择地设立问题,切实帮助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项目概述

1.问题学习

所谓问题教学,实质上就是以问题的设定贯穿课堂始终。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萌芽阶段,有较强的好奇心,而问题的设立则正好能满足其对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化传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习惯并受用终生。总体而言,这种方式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可以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较为不错的教学方式选择。

2.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所谓情景教学,就是强调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引入或塑造一个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地生动具体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本质而言,问题教学和情景模式都是致力于学生兴趣的提升。一般说来,情景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生动性与形象性,通过生活情景的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以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为例,练习题中的几何案例过于抽象,而联系到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同身受,对图形也会有更进一步地理解,所以,笔者认为寓教学内容于具体生活的情景模式之中,是一种心理上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3.当前现状分析

正如上文所述,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经数次改革,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硕果累累,全球化的逐步深化,让不少先进的教学方式不断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问题教学和情景教学模式正式在此背景下引入课堂,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所以基于问题学习的情景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机构中逐渐开展。而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发现,由于部分客观因素的不可抗力,其深化历程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空间,而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教师的自身理论储备,软硬件缺陷等原因,急需相应的措施进行落实工作方面的调整。

二、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景教学模式反思

1.该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相比传统教学,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育,“填压式、灌输式”为教学方式,这些教学工作即花费较大的心思,教师表示教育质量的提升难度大,学生逆反心态的作用,都使得传统教学不合时宜,而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景模式则具备时代先进性,笔者对其先进性总结如下:

(1)创造生活式情景模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生活乐趣。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观察生活,设立与生活较贴切的问题,一方面更容易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还能将问题更加形象生动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生活化问题的提出,势必可以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生活乐趣,化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的学习探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趣味性的问题设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理都普遍较强,所以教师问题的设立得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的学习,思维可以说至关重要,问题的设立符合趣味,还能让学生在解惑难题时有心理上的满足,无形之中鼓励其愈战愈勇,从而得到乐趣。

2.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

正如上文所述,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先进教学方式的普及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所以发展尚有进步空间可言。笔者对问题学习的数学教学情景模式在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进行如下总结:

(1)经济发展程度。我国奉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鼓励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由此在教育方面也就如经济的发展存在南北差异,部分先进地区的经济发达,教育理念更新快,师资力量好,硬件设施客观,所以先进的教学方式开展工作较为顺利,而落后地区则正好相反,教育观念来不及更新,不少教师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2)教师自身储备。就当前的整体教师素质而言,初中阶段相比更高层次的教师而言还是略微存在些许不足,尽管教育局严格要求教育方式的革新,但教师在落实方面,可能限于各方面因素,无法保持较好、统一的执行力。如在问题的设立上,选择较为陈旧的案例,抑或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此项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不具备良好的意义。

(3)硬件设施缺陷。物资的发展,为教育方式的选择与落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以计算机与投影仪为例,在问题设立的过程中,如果适当应用这种新型的教育工具,相比于传统的方式势必具有相应的优越性,也更容易使问题形象生活化,对情景模式的塑造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所以在硬件方面也有不少教育机构难以普及,从而阻碍此种教学方式更好地作用于教育事业。

三、问题学习的数学情景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思考

1.观念方面加强转变工作

对问题教学与情景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对其认识还是不够全面,所以在应用过程中难免存在偏差,个人认为针对此种现状,必须加强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例如,教育局组织学习工作,使教师能在一起交流教学心得,如此一来既可以很好地对问题学习的数学情景教学模式的构建工作有所完善,又能在交流之中结合当地学生特点,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初中阶段数学教育工作的发展;另外,教师也应该加强学习,对先进的教学方式要不断加以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今后发展负责。

2.教师方面予以落实保障

教师是教育工作落实的关键,所以教师对此种教学模式采用何种态度,对其落实工作可以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沿用传统难免已经不合时宜,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新的教学经验,在探索中前行。关于问题学习的数学情景教学模式,教师要注意梳理重点,重视问题的设立,要足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同学之间进行探讨,在合作的基础之上自主解决学习难题,问题答案的详解过后,还要适当地进行扩散性思维提问,如多询问学生此题的多种解法,养成学生“一题多解”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更好地体验到数学的探索乐趣。

3.硬件设施给予物资支持

正如前文所述,计算机及投影仪组合的应用,对教育工作是有促进作用的。而受到我国实际国情的限制与阻碍,难以在整体上得到落实,此外就我国而言,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个人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切实履行职能,相应增加资金投入,社会各界也应该引起重视,有所针对地对教育机构进行扶持,鼓励和帮助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四、结语

在初中教育阶段,基于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方式的选择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如上所述,教育有科学可言,基于问题学习的数学教学情景模式,是先进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需要在意识形态方面引起重视,教师热衷对生活的观察,致力于问题设定的形象生动化,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升学习成绩,在自主、平等、合作及探索的情况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辉蓉,全.走出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2.谢幼如.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课程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7(07).

3.周秀峰.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及教学效果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化教学;理论基础;情景创设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提升45分钟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下,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指引学习丰富的英语知识,提高学习技能,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一、情景化教学的含义

情景教学是听说法与直接法的进一步优化与提升,利用图片、实物、手势、投影、录音等较为直观、生动的手段,将学习内容呈现于学生,将乏味枯燥的英语知识整合为活泼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更加透彻、轻松地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直接运用能力;以口语为主书面性语言为辅,在口语基础上,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对书面语言进行培养;利用具体的听说活动以及真实的情景创建完整的语言学习的结构形式。

二、优化初中英语情景化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积极做好课前引导

在英语情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课前引导,教师还可以通过绘画贴近于教材内容的简笔画,然后通过问题的提出,导入到新课程中,促使学生语言的接受能力得到提高;设置恰当的动作情景,可以快速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置身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改变机械性的练习句型的方式,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另外,在课前引入小故事、进行问答讨论、自由交流等等方式,切实提高英语情景化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实际环境模拟,激发学习兴趣

在情景化教学中,恰当的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开阔,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比如,在学习动物名称时,教师可以先事先设置一个关于动物的情景,让学生每个人佩戴各种不同的动物头饰扮演各种动物。在美妙的音乐背景下,师生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中。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教师可以用英语与学生进行对话。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内边看边说,能够非常轻松、顺利地掌握学习知识,提高英语对话交流的积极性。

(三)借助多媒体实施情景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计算机、投影、录音等多种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情景演示。恰当情景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得到开发,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对学生直接获取英语知识十分有利。

(四)完善电教设备,服务情景教学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电教设备的充分应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课文教读中,课文通过录音机进行播放,促使学生能够仔细聆听,掌握标准的英语发音。计算机在英语情景化教学应用中可以实现静态画面到动态画面的成功变化,达到声色并茂,将语言和情景进行合理交融,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浓厚兴趣,各种教学活动及学生的感官的积极充分得到调动。形象与声音的有效结合,情景与语言的融合,令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情景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教学综合形态,电教设备的不断完善,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寓教于乐,活跃教学气氛

兴趣是促进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对于英语学习动机与态度增强的作用重大。兴趣不仅可以转变为学习的动机,学生的智能发展得到提升,达到学习效果提高的目的。所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在对新课进行总结时,假如使用传统的练习、板书带读等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知识产生厌烦心理;还可以利用游戏活动的创设,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理解,以增强学生对于英语会话以及表演能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总而言之,情景化教学在初中英语实践中的设置,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切实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让学生真实地认识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对于快乐的体验,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还不断为学生给予鼓舞和激励;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产生的吸引力,为学生搭建轻松学习、愉悦的学习平台,为课堂情景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