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时间:2023-08-04 17:2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海洋油田 安全管理 培训方案

一、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目的

通过理论培训增强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增强事故防范意识,完成工作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更新,对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及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有更为系统的深入认识,拓展其工作思维,提升其工作能力。

二、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方案设计

(一)培训模块确定

根据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目的,结合学员的工作经历和特点,设置了HSE法律法规、安全学原理基础、安全生产管理、HSE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安全环保技术、能力拓展和考试等培训模块。

(二)培训师资选择原则

培训师资优先选择具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同时兼顾老、中、青搭配。

(三)培训课程及学时安排

HSE法律法规模块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三门课程,学时分别为2学时、4学时和2学时;安全学原理基础模块设置事故致因理论与事故预防原理和安全学原理基础两门课程,学时分别为4学时和4学时;安全生产管理模块设置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事故管理与事故调查技术、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演讨三门课程,学时分别为4学时、4学时和4学时;安全生产管理模块设置HSE管理体系、HSE风险评价、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应急救援组织建设与管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海洋油气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与应急预案六门课程,学时分别为4学时、8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和4学时;安全环保技术模块设置安全人机工程基础、防火防爆与消防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石油生产作业硫化氢防护技术、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技术、海洋石油安全技术基础、海洋油气开采工艺安全技术九门课程,学时分别为4学时、8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8学时和4学时;能力拓展模块设置领导与管理艺术和钻完井工程基础两门课程,学时分别为4学时和12学时。此外,安排4学时作为考试时间。

三、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方案实施

(一)培训内容组织

根据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学时安排,分别确定其培训内容如下: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相关的HSE法规和标准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事故基本特征、事故模式理论、事故预防原理;安全方法论、安全社会原理、安全经济原理;安全管理的原理、特点及典型安全管理模式;事故与隐患管理、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事故调查方法与技术;陆地与海洋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与演讨;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中海油HSE管理体系;HSE危害辨识、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等;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管理;应急管理的内涵与基本内容、应急救援组织建设与管理;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和原则?、基本要求、编制要点及方法;常见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方法和措施、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恶劣气候天气应急,溢油事故应急等;安全人机工程基础知识;防火防爆基础知识;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预防硫化氢中毒的措施、硫化氢监测与个体防护设备等;海洋石油生产性毒物危害和其它危害控制技术与管理;海洋石油生产污染控制技术与处理方法、海洋溢油的处理与控制技术;海上石油结构物安全评估、检测维修及实时监测;海洋石油作业防台风(冰)基础知识及安全技术;领导的作用、领导的心理、管理协调与沟通能力;钻井与完井等。

(二)培训教师选派

根据培训师资选择原则,选派包括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等在内的培训教师8名,老、中、青比例为3:2:3,教授、副教授、讲师比例为2:4:2,全部具备现场实践工作经历。此外,配置班主任1名,负责培训管理。

(三)培训教材及教学手段

针对培训特点,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培训方案准备培训课件。此外,一律要求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交流、授课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四、结论

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海洋油田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闵进.深化石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5.

[2]杨顺,等..石油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安全培训[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

[3]戈莉.探索如何提高石油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8.

[4]张庆国.打造优质培训教师团队 提高石油企业培训质量[J].石油教育,2011,3.

第2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火灾、爆炸、空难、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指挥人员的盲目指挥、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的匾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在事故发生后,由于企业应对事故发生后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合理、合法权益,进而造成受害人与企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

2现代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目前,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和发展领域。它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经济学、安全协调学、安全思维模式、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微机应用、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一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效果主要有注重效果,全面突出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重视激励作用;把情感融人安全管理;把全员吸纳人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等特点。

3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中,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安全意识谈薄,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

 (2)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不重视制度的建设及贯彻落实,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3)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特别是基层的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安全监督机制还没有形成,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安全、系统安全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纸上谈兵和走马观花上。

 (4)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事故应急能力,确保企业职工生命和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确保社会生活的稳定。

4抓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式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设备和管理等基本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方能达到安全管理中的本质安全水平,根据经验,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间接实践是通过理论、规范、标准的学习而获得管理知识。因此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实践别人的成功事例和做法。例如,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推行HSE、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搞好安全评价、采用ABC管理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等。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的科学实践。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安全管理水平。

 (2)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从生产环节和岗位的标准化抓起,在做好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的基础上,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制定颁布各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规定,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推动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上等级、创水平。

 (3)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首先必须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责、权、利不清,责任制也很难落实。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4)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强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人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科学的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问题。

 (5)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通过评估,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以明确事故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

 (6)强化现场监督检查,确保企业长治久安。现场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生产单位必须对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严格实行24 h不间断的安全生产调度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严格副总以上领导“五个一”考核制度;强化中夜班的安全管理,严格中、夜巡检查制度;严格现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等具体方式,全面完善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标准化形态。

 (7)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广大职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J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8)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避免的。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就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要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是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的最有效手段。

第3篇

【关键词】路桥工程;安全管理;现状;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路桥的修整和建设工程也日趋增多,与之对应的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问题成为路桥施工工程的一个核心问题。加之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日渐形成,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挑战。

1.路桥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路桥工程建设也不例外,从事路桥工程的企业也相应增多。在各企业中,不缺乏交通施工的领军队伍,并为我国的路桥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此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的匮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许多企业面对高需求的工程出现了严重的安全管理问题。就目前而言,多数路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都需要更高标准的人力资源。

另外,路桥工程是一项长战线、大工作量的工程,它要求面广,而且工作条件恶劣,对于工人的长时间的耐力要求高,总之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由于这些高要求,路桥工程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是容易发生意外风险的工程项目。

安全管理问题应充分受到重视,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和方法,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生产率,增加路桥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路桥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2.1人力资源匮乏与安全生产管理需求间差距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相对更加重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缺乏规划协调企业的近期利润与长远发展、责任风险与获利间的协调关系,尤其是人力资源匮乏与安全生产管理需求间差距,更影响到了路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执行的实效性。

2.2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位缺乏,安全职责缺乏专门部门管理

就目前的路桥工程安全管理现状来看,某些单位对存在违法行为仍存有侥幸心理。企业内虽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但是缺乏安全管理人员。有些企业甚至缺乏安全管理部门。

2.3安全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路桥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监督管理过程中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生产管理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

2.4安全口号、安全制度未具体落实

企业总是对安全口号打得很响,通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具体实施的深度不够。

2.5岗前培训不够

目前施工雇佣的工人多是一些无组织的散工,且刚参加工作的农民工居多,对于安全意识缺乏,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岗前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对突况的处理的冷静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缺少岗前培训或是培训草草了事,缺乏系统性。

3.路桥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3.1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企业监督职能

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企业应高度重视路桥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路桥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监督程序的相关规定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改革细化安全监督程序。同时,企业应该需要有人严厉的监督,并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谋其位,但也要互相合作,讲究团队合作,更好的完成工程。管理人员互相帮助,提高相互的监督水平,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共同提升监督档次。

3.2完善并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一项工程的完成,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困难,可能导致工程的滞后或是停运,对待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有严谨的态度,从失败中获取经验。这就需要找到工程安全生产的致命缺点,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地完善,削弱缺点,消除困难因素。企业通过经验不断地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最终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做到路桥工程安全生产工作严格遵守法制化的轨道,真正实现建设部提出的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

3.3制定并且明确路桥工程安全管理目标,确保安全部门完善实施

一项好的工程既需要全面的推广施工工程,还需要严格的施工安全指标和安全责任制。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并不意味着忽略路桥工程的基础知识,工程的安全性还是需要基础知识来支撑的,做到基础知识的严谨性分析工程的每一步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可对施工出现的问题及状况做充分的调查分析,确保安全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是路桥工程安全的首要目的,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安全管理是实现路桥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工作,只有安全第一,综合治理,安全部门完善实施,才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增强工人的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工程完成的效率,从而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工人的个人利益。

3.4完善路桥工程施工的环境

良好的施工环境对于减少工人的不安因素,增强其工作效率与创造性有着极高的作用,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路桥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隐患。在确定安全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还要加强工人环境安全意识,企业管理人员时刻监督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治理,安全监督人员还应对工人时刻的安全提醒。确保工人在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下工作。应当妥善处理现场材料供应,针对所需材料的型号规格做好工料分析与精心测算,避免由于材料问题引发安全问题;保证材料质量,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造成安全隐患;材料的验收要严格按照程序来,材料的储存也要归类工作,针对易燃易爆的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路桥施工的机械设备包括土方施工机械、钢筋混凝土施工设备及桥梁施工机械等机械设备繁多,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应该具有机械设备周密的使用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编制,做到设备进入现场即可施工,杜绝闲置现场的想象,添加不安全因素。还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证工人使用、面对安全的机械设备。

3.5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路桥工程企业应当完善系统培训机制,做到不经培训不许上岗工作,并做到持证上岗。让每一位工程建设参与人员都能接受培训和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路桥工程从业人员学习的网络。定期审核工人的安全意识,降低工人员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增强施工熟练度,熟化对机械的掌握度。

同时,监督人员的素质对于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员来说很重要,另外,统一的监督标准有利于监督人员的工作。规范安全监理行为,提高安全监理水平,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只有监督人员的监理意识强、能力强,真正达到任职要求,才能确保路桥工程的安全实施。

4.结语

路桥工程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各个相关主体,应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责任主体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工作人员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集中,认真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增强安全意识,剔除侥幸、马虎心理,积极有效的完成工程任务,做到创新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只有将安全与质量摆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更加为社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景群,黄发.路桥工程施工中注意的安全问题.现代建设,2011.

第4篇

1.1政府需要综合素质优良的安全执法人员

在现阶段,要想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仅靠企业自律是不行。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介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察和监管。这就需要大量代表政府进行安全生产监察、监管的、能够充分熟知和掌握安全生产领域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综合素质优良的人员。

1.2中介机构需要能力突出的安全评价人员

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状况的评价与报批工作由中介机构来完成。中介机构除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外,还要代表政府对企业是否按照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开展生产进行指导和督促。为了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服务和指导,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中介机构需要大量能力突出的、具有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的人员作为支撑。

1.3企业需要稳定的安全生产技术及管理人员

为了更好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需要挑选一些具有责任心的人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置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要想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光靠被动的管理是不够的。要经常性的进行隐患排查工作,进行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杜绝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一批懂安全技术的技术人员。

2用人单位对安全人才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与此相对的是,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没能有效对接,即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专长和用人单位的要求错位。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竞争压力均较大。各企业和中介机构,特别是企业,为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通过ISO9000、ISO14000认证外,还必须建立符合国际标准一体化所要求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ISO18000(OHSMS)。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安全人才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如下新要求:

2.1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

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懂生产又懂安全、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型的安全工程人才。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生产的软、硬两种手段。只有将软、硬两种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因此,作为安全工程专业人员,应该同时强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使自己成长为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型的人才。

2.2组织、协调能力出众

人的因素是导致事故主要因素,因此,搞好安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3E对策中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这就要求安全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安全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并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安全工作者具有组织、协调的能力与技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相关领导和岗位工人,因为安全生产要靠全员来保障,只有人人都领会了治理方案的实质才能确保方案顺利实施、生产安全进行。

2.3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共存

在具体的工作中,一般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安全工作也不例外。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是指导安全工作的理论工具。反过来,较强的实践能力,也可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丰富安全理论知识。因此,作为安全工作者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践。2.4专业知识与外语运用能力兼具作为安全工作者,若专业知识薄弱、缺乏对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是很难做好安全工作的。我国加入WTO后,所有企业遵循的安全管理标准都应该和国际接轨,在这种背景下,安全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以确保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安全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3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全国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现有安全专业人员的素质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应是面向21世纪,安全管理与技术并重、知识水平宽深结合,具有综合素质的通才教育。”结合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安全人才的新要求,笔者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如下构思:

3.1优化课程设置,重知识、强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可通过国防与安全教育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模块、体育与健康教育模块、工程通识教育模块、通用基础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课外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模块、执业技能拓展与科技创新模块等11个模块对大学四年开设的课程进行设置。在专业课方面,使学生主要学习工矿企业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检测与评价、灾害防治、安全管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进行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安全设计、工程实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出的毕业生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掌握一门外语。(2)较系统地掌握安全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3)掌握安全领域的基本技能,包括机械安全、电气安全、化工安全、消防工程、安全评价等领域的技能。(4)具有计算机在安全领域中的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编程及识图、绘图等基本技能。(5)掌握工矿安全领域的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

3.2改变实验室建设思路、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完善和补充。但目前,很多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硬件条件和实验教师队伍都不是很完善,这可以通过改变实验室建设思路得以完善。在硬件条件建设方面,可以开辟“依托学校投入保证实验条件、依托自主研发充实实验条件、依托科研与科技服务提升实验条件”的建设思路。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通过“双师制”的方式得以解决,即通过培训、考核的方式,将理论课教师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

3.3构建“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着实习困难,实习效果无法保障的难题。多数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直接造成多数高校在实习单位选择上采用“游击战”的方式进行,这势必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经验,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进行教育资源优化重组,构建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寻求签约单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于签约单位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该实践教育模式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重组、促进工程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从业能力、实现工程教育服务工程零距离对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可解决高校实践教学难,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问题,并可增强接收单位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可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即插即用”急需人才短缺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4结论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安全工作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053-01

1 充分认识农民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与灵魂,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关键在于人,所以说人的安全素质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近些年,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低(初中文化以下的占60%―70%),安全素质、安全意识以及自我防护的能力亟待提高,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据统计,近几年发生的安全伤亡事故,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加强对农民工安全生产的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尤其重要。

2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1)坚持岗前培训,保证持证上岗。农民工上岗前,要严格按上级安监部门的要求,把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放在首位。公司、项目部、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后,要严格考试,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上岗后还要对其遵章守纪情况、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对于造成事故及不良操作行为等,还要记入个人安全档案。

(2)要针对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按他们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分工种、分门别类组织培训,在培训时,要明确培训的内容,以学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为主,同时注重各工种操作技能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学习。

(3)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阶段性和临时性强的特点,制定常年培训计划,做到现有员工定期培训,新来员工随时培训,重点岗位重点培训,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4)将安全宣传教育作为创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企业的各项活动之中,寓教于乐。施工现场要设安全生产宣传栏、事故案例警示图片、安全生产的醒目标志等,使新进场的农民工能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3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作为一个施工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公司及分公司要设安全生产委员会,项目经理部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明确责任和分工,制定出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并进行分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

(2)各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尤其是对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不要将安全工作推到安全员一个人身上,要形成齐抓共管制度,在项目部要建立安全轮流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作为当日安全生产的具体负责人,主要负责监督和督促班组做好班前的安全教育,对现场的违章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对现场的安全生产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查,做好值班和交接班记录等。

(3)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班前会制度,由安全员言简意赅的向班组、生产工人传达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规程、措施及知识,以便减少违章现象的产生与安全隐患的出现。

4 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结合各施工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实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人和责任人,所以项目经理部要结合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对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1)根据农民工安全技术基础比较差的特点,要细致地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一定要严格履行交底程序,把安全管理要求及内容交到每名职工,切不可走过场,马虎行事,更不能麻痹大意。尤其是登高作业、交叉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电动工具的操作以及各种防护设施的使用等。

(2)在做好安全技术交底的同时,要坚持搞好现场的文明施工,杜绝野蛮施工和违章作业,要加强职工的行为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工的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

5 采取精神和物质综合激励措施

第6篇

1.1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对企业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1.2长期安全生产对企业的影响

长期安全生产为人们带来幸福,社会稳定,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但不能不注意到在长期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可能萌生轻视、忽视、藐视安全生产的思想的现象。因此,应正确认识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意识到事故条件随时可能形成,因此应长期保持高度警惕,这一点至关重要。

1.3对工人和干部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不同

对企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按规程操作,不违章。对企业干部(班组长以上)教育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

1.4安全管理的普遍原则

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侯,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企业干部必须实施安全管理,这是法律责任赋予的要求;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安全管理,这是每一个职工自身利益的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模范执行安全管理,这是素质的表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方针、政策等,除少数情况外,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优劣、成效。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生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是安全管理弊病的总暴露。

1.5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可通过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认真学习来自于专业的科学基础知识与经验教训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直接实践是要从事故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因为事故是人们违背客观规律受到的惩罚,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的最公正的检查,是强迫人们接受的最真实科学实践。

2加强教育,提高安全管理认识

安全教育是电力安全生产控制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人的安全意识高低,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设备安全。通过近几年的安全教育,职工的安全意识已大大提高,有意违章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是习惯性违章还屡屡出现。通过分析认为,人是有惰性的,尽管有了规范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他可能不去执行或者走捷径,还有就是怕麻烦。在现场有时一项工作可能只需要5min时间就可以完成,可为了保证安全地完成这项工作所做的安全措施却需要1个小时或更长时间,这时就会有人出现侥幸心理,违章作业,可多次的违章作业不一定都发生问题,所以就使人养成了习惯性违章。要想改掉这种不良习惯,就得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并不单单是背背规程,学学通报要采取多种形式,图文并茂。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种和专业分期分批的带领职工到出事地点或现场进行讲解,请受伤害的人员谈体会,用大量的事实、事故案例和血的教训对他们进行解说。让他们认识到工作中所做的保证自身安全的措施是工作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任务完成的前提。真正使每一个职工认识到在工作中遵章守制,注意安全、重视安全是为了自己,不重视安全发生事故就会给自己、家庭和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在安全上严是爱、宽是害、一次事故坑三代。让他们在工作中养成重视安全,遵章守制的良好习惯,自觉地改掉习惯性违章。

3落实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措施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让各级人员都重视安全,在工作中遵守安全制度。随着国家重视安全、尊重生命的教育,各级领导的安全意识也在提高。特别是电力行业,对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责任者,处理得非常严格。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也都非常重视,提出的口号是不能保证安全的工作,宁可不干,也不能冒险干。尽管如此,为什么有时还是小事不断。症结在于安全保证体系不够完善,各级责任制落得不实的问题。安全生产的重点是班站,关键在现场。现场管理者安全意识的高低至关重要,我们的领导总不至于每一个现场都能亲临吧。这就要看现场最高领导的安全意识了,生产管理人员在现场,他就是现场的最高领导,小的作业现场班长就是最高领导,有时工作负责人就是现场的最高领导,而这些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公司和车间领导,可他们又是工作的执行者和安全的落实者,如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是关键。应该把安全责任制落实的重点放在他们身上,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在现场是干什么的,应该管什么,不是完成工作任务就行了,而是如何安全地带领人员完成任务;遇到不安全或者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安全的情况,如何采取措施;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违章行为应如何处理等。有时在现场看到,有些作业没有专用的设施是不能工作的,或者说是不能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可工作人员就敢干,要不就完不成任务,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场的管理人员也认可,这些都是事故的隐患。所以说责任制的重点是他们。再就是职工的责任制,有些工作人员明明知道这样干不安全,可还是敢干,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安全责任教育的重点是他们。只有让他们真正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行。新晨

4监督到位,加大安全管理落实力度

安全监督和奖惩是安全生产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对上述各项在工作中是否落实、落实得好坏的总的评价。从理论上讲,如果上述各项工作都能做的很好,都能做到位,安全监督和奖惩是没有意义的。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目前安全监督在实际的安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全监督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静态监督;另一方面是动态监督。静态监督是对物、人的思想,安全意识的监督,即:我们目前在企业内部开展的对车间、班组的安全性评价。它涵盖了检查人的安全思想、安全组织、安全责任制、安全活动、安全措施、安全工器具的执行情况等内容;而动态监督主要是对人在作业过程中的作业行为的监督,也就是我们企业正在制定的,下一步将要进行的对作业现场动态的安全性评价。其主要内容是监督一项作业工作从确定、准备、施工到完成的全过程安全管理,这包括人员、车辆的安排,需用材料的配备,现场安全措施的布置和交代,“三票”的执行,操作和作业的行为规范,工器具和设施的正确使用等。静态的监督固然重要,可是动态的监督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对各项安全内容是不是落实到行动上的检验。通过安全性评价,并对好的进行奖励,对差的进行惩处,同时找出安全生产上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以促进安全保证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人才分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73-02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1]。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很强、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的应用性科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高等农业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作物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提高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质量农业现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物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社会对农学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培养合格的农学专业人才,各高校从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质量标准、教学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不同行业对农学专业本科生的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立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多元化”两大现实需求,以“全面发展、人人成才、个性化教育、系统培养”为指导思想,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积极实践,创新并建立了农学专业多元教学以及学生分类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农爱农意识的形成,激发了学生投身现代农业事业热情和信心[3]。该模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农学专业特点,在三年级时将学生分流为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两种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作为农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作物栽培学教学如何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动,对于作物栽培学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教研组在教学上的一些探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根据不同培养类型,确定理论授课内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在三年级时将学生分流为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两种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两种类型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不同,拔尖创新型人才立足于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而复合应用型人才立足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农业实践能力,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农业生产实践、直接服务农业生产实践打下良好基础。两种培养类型的不同,对作物栽培学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按照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物栽培学教学学时为48学时,复合应用型人才作物栽培学教学学时为32学时。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作物形态发育、作物产量及品质形成、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响应、作物生产管理等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作物栽培学教研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优化。针对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主要着重于作物形态及生长发育、作物产量及品质形成等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中更加强调作物栽培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共性知识的教学,与作物生态学等课程配合,使学生深入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而针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则在教学中偏向于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杂粮等西北旱区广泛种植农作物的生产管理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产管理措施,为将来学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物栽培学实验改革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我们也针对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坚持理论和实验教学相配合、强化基础、拓宽口径的前提下,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分配。针对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强调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菜、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形态观察、解剖学特征、器官建成等的观测,使学生更加能够深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同时增加淀粉含量测定、蛋白含量测定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机理。针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则强调大田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观测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杂粮等西北旱区广泛种植农作物关键生育期的长势,从田间苗情鉴定和分析、田间病虫害观测及防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品质快速监测等方面使学生对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进行深入了解,加深对主要农作物生产管理的认识,更好的认知农作物生产管理措施,为将来学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课程的改革,使得作物栽培学的教学符合不同类型农学专业学生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立勇,丁艳锋.作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雁鸣,李存东,崔彦宏,等.《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07,(3):31-34.

[3]海江波,冯炜,廖允成.农学专业多元互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12:50-5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rop Cultivation for Agronomy Bachelor Degree Under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LIU Yang,ZHANG Bao-jun

(Agronomy College,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为主线,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本质水平为重点,以全面推进化工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和提高生产装置控制水平为抓手,强化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实现全市化工行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为我市危险化学品行业既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化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努力解决化工企业生产装置控制水平不高、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规章执行不严、职工违章作业等突出问题;督促化工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推动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强化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保障全市化工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三、整治重点

1、依法整治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化工企业,打击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2、依法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努力压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改造提升危险性较大工艺生产装置的控制水平,规范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4、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应急处置预案。

5、依法查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各类违法行为。

四、整治措施

1、强化责任落实,实施安全生产制度化监管。在生产企业实施制度化监管的同时,逐步扩大到有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和经营单位;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造提升危险性工艺控制水平;落实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要求,进一步改进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工作,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2、强化基础工作,加快安全标准化建设。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依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积极有序推行安全标准化,建立健全危化品安全监管基础台帐,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3、强化培训教育,提高监管人员业务素质。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加强对职工应急基础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4、强化动态监管,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严格换证条件,对达不到规定条件的一律不予上报换证,对重大隐患整改无望的企业提请吊销许可证,进一步强化危险品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

五、整治的步骤和内容

全市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

1、各镇、开发区及化工企业成立专项整治领导机构,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第9篇

【关键词】高职 校企深度合作 制

糖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28-02

糖业对国家经济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制糖企业从单一的企业形式向集团化发展,不断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许多制糖企业在人才的需求上定位更高,需求一批既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高实践生产技能的人才队伍。因此,制糖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适应当今企业的要求,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专门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本文从教学组织模式、实践体系、课程与教材等方面对校企深度合作下高职制糖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制糖专业的作用和意义

制糖业的发展只有加强资金的投入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利用,才能达到以最低的能耗获取最大的生产效益,但从目前国内外制糖产业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制糖产业技术仍然相对落后,尤其是在生产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和环保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许多糖厂仍采用传统的工艺、设备、技术,经济效益低、能耗大、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制糖专业人才缺乏所导致的。制糖专业的开设对培养一支既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高实践生产技能的制糖专业人才队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是广西高职院校中唯一开设有制糖专业的院校。2006年,该校制糖专业,即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被确立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且投入300万资金建成了国内领先、区内一流的制糖生产技术实训中心。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以高职人才教育培养为指导思想,结合地方经济对制糖专业人才的要求,与制糖企业(集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深度合作,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共同商讨、研究,与企业构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广西糖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技能实用型人才。

二、制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能力、素质要求

制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团队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扎实、系统的制糖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向制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制糖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如下能力和素质:一是基本素质。即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爱岗敬业,具备责任心、事业心及诚信;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适应岗位要求;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二是基本能力。即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谈判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主动学习、创新能力。三是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即读图和制图(包括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及工业自动化及工业仪表的基础知识;制糖及其综合利用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糖机设备的安装与维修使用的基本知识;生态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四是专业核心能力。即糖品、在制品的检测能力;维修常用制糖设备的初步能力;制糖生产操作的基本能力;糖厂生产管理的基本能力;计算机辅助糖厂设计能力。五是专业拓展能力。即一线生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技改能力。

三、校企深度合作下高职制糖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校企深度合作深化教学组织模式改革。首先,更新高职办学理念,建立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机制,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突破口,明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找准制糖专业建设改革的切入点,聘请行业、企业等一线专家,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共同制订专业计划和教学大纲,形成适应企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

其次,根据制糖企业生产周期的特殊性,采取多学期制的教学形式,将教学时段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相结合,将教学任务与企业的生产相对接,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生产性。多学期制的教学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院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修改、调整和重新规划,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授课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要与企业相适应、相对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职业岗位的特点及技能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多学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一种以职业为目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某项实践技能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其打破一学年两学期的设置传统,将学生的学习任务与企业的生产任务对接,按照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用生产性实习代替传统的校内实验,让学生到企业的岗位上,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这样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很快运用到实践生产中,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并且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任务。

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制糖专业从2011级开始实行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采用一学年三学期制的教学模式,第一学年的三学期主要学习内容是:基础素质能力课程模块和部分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的课程,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夯实基础;第二学年的三学期主要学习内容是: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素质与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的课程,夯实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第三学期到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第三学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二)校企深度合作深化实践体系的改革。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以实践教学为主。与制糖企业共同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在校内建立生产性的实习实践基地,保证学生在校内也能像在企业一样实习操作,并且在场地、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都与生产企业相对应;同时与企业协商在企业内建立“厂中校”,把课堂建到生产车间里,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共同设计与实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现场模拟教学和训练,校外(企业现场)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双向互动,学生边学边做,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学”、“练”结合,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同时掌握生产的操作流程与技术。例如:在制糖企业开榨时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与企业员工一起安排“三班倒”,工作中与企业的工人师傅一起工作,下班后,由实习指导教师或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企业榨季招聘工人的困难,也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三)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对岗位群的要求,组织制糖专业教师、制糖企业专家、制糖行业协会技术专家组成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改革小组,在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依据制糖专业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技术要求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归纳出制糖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共同开发适应企业生产过程的课程与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材注重职业技能的模块化和实践性实用,共同编写开发具有高职课程特色的教材。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糖生产技术与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同打造了制糖工业分析、蔗汁清净生产技术、蔗糖结晶生产技术三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共同编写了《蔗汁清净生产技术》、《甘蔗糖厂综合利用》等专业核心特色教材。

【参考文献】

[1]王亚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材开发分析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9(1)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哲民,张麦秋.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第10篇

一、煤矿安全监控调度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增加投入,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降低事故先进的科技装备是煤矿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提升矿井管理水平,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和支撑。所以,煤矿必须加大对易损件资金的投入力度,保存足够的备件,高度重视工作面监控传感器的维修更换,杜绝凑合用现象,未按时调校、失效的坚决不用,确保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运行,充分发挥先进科技装备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2.强化培训,努力提高管理部门和煤矿人员技术素质①省级和中央财政出资加大对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由于地方财政原因,特别是西部财政困难地区,要求县乡两级出资送大量的煤矿监管部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只有国家或省级投入资金对地方管理部门人员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执法人员经过才能懂监管,也才能搞好监管和指导煤矿进行整改。②加大对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三级机构的培训力度。煤矿三级安全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的现状是懂计算机知识的不懂煤矿安全生产知识,懂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的不懂计算机知识、特别是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知识,所以,必须加大对煤矿三级培训中心教师的培训力度,只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提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工人的安全知识和技能。3.降低调校资质标准,由煤矿自行调校在煤矿安装安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对有能力的煤矿可以自行购置调校设备、器材,由三级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培训调校人员,经煤监部门和市县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由煤矿自行调校,并可以为矿区其他煤矿提供调校服务,降低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维护费用,促进煤矿抓好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工作。4.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促进煤矿加大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力度①严格执法,加大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的处罚力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既掌握计算机方面基础知识和安全监控系统的特性知识,又掌握瓦斯防治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监控系统操作人员达到安全监控系统操作的基本要求。②促进煤矿矿长学习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理论,只有煤矿主要负责人认识到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性,才能充分调动煤矿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也才能逐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③只有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才能促进煤矿完善监测监控调度管理组织管理机构、完善规章制度,也才能促进煤矿做到安全监控系统有专人管、专人抓;三要全面落实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不安全不生产,严格安全监控调度管理制度,使监控调度管理有章可循,要把调度室真正作为一个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中枢看待;四要完善监控调度队伍,合理配置专职人员,减少兼职现象,坚持井下有人作业,监控调度就有专人值班,充分发挥调度监控的职能。④抓好监控系统的井下现场管理,要结合人员定位系统让煤矿认识到:安全监控系统能起到监督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促进生产的双重功效,能督促下井带班矿领导切实做好下井带班检查工作,特种作业井下工作情况以及井下工作面瓦斯变化情况,避免因气体超限不撤出人员造成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同时,结合通信联络系统能促进各工作面在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生产能力,促煤矿将安全现场管理落到实处。

二、结语

做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工作必须从基础做起,从人员培训做起,从严格执法做起,以提高矿井监控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为中心,结合煤矿质量标准化升级建设工作和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安全系统完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控制瓦斯事故隐患,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发展。

作者:于敏单位:云南大理宾川县煤炭管理所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农科院校 教学质量 连续性 高职教育

论文摘要:为了解决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开设计算机课程偏少、不合理、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等的问题。通过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研究和在校的实践,提出了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法和对策,并提出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的分级、连续性和层次性教学模式。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1 引言

在告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整体范围看,农业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农科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对农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针对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是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如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将来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而是仅停留在文档处理、表格处理的认识水平,对编程等认为“高深莫测”,缺乏信心。

2)所学计算机课程较少。进入90年代,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0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还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农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根本不够用,距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

3)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在农科高职院校里,要根据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4)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是对口生,有的学生是普招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极少数学生学的计算机比较好,不少学生一无所知。

5)目前农科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学校三年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连续不断地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分层次进行教学。

3 提高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3.1领导、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校级领导的充分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加大投入, 筹集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2)加强管理、资源共享,学校机房众多,由于涉及多个系部,因此难以统一协调管理,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个别系部教学实习资源充足,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购买的计算机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超过一定时间不用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制定协调的政策,开放全校机房,统一调配,可以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农业企业搞调查研究,参与农业企业的生产工作,我校一位教师就是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一个养猪管理方面的软件,这位教师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足以证明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愈来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既具有本专业方面的技术知识,又比较懂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人。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在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深入到专业研究,仅处于专业学习阶段,难以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停留在知道专业需要计算机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相关内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许多同学只重视一般的键盘操作,他们误认为打字速度快就是计算机操作熟练,而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软件编程看作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对学好计算机缺乏信心。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企业去参观。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做报告和讲座。

3.2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我们要到农业企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的,增加开设“猪博士”管理软件的学习、“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于现代养猪场开发的)软件”的学习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的学习。同时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 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 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 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3因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高职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3.4要保持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连续性。计算机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安排的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预定要求。此外由于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低年级开始上计算机课时,学生很难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高年级进入专业课时,有了将计算机与专业问题结合的机会和需要,但却发现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和能够应付考试,与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去甚远。  鉴于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进度保持连续性,积极研究教学安排与专业的结合,使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教学融入整个专业教学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进展,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在其他课程中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穿插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保证三年大学学习中计算机学习不断线,使学生认识到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层次性。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三个层次”,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根据“三个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具备计算机的一般通用认识基础。

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工具的基本技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课程,例如我校的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可选《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Access数据库》等。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例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教学课程选择《vb.net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总之,应当结合专业需要和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体现连续性和层次性。

3.5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对于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成为在校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属于重要的公共课程,很多专业在要求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更侧重计算机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这对承担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学科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更好的为专业提供支撑。尤其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除了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在走出校门后,更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跟踪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能力。在全面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非常重要。实际上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远远赶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将不得不接受计算机技术的“再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4 结束语

总之,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完善本学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要让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好计算机,各级领导、教师及学生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计算机技术引领下,深入研究、探讨改进农科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方式、方法,找出一条适合于专业需要的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坚持计算机教育的连续性,注重计算机应用的不同层次需求,将会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使计算机应用课程更好的与相关专业结合,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农业信息化和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苏中滨,孙红敏,等. 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 2009(6): 59-61.

第12篇

一、改善工业工程基础教学的有效措施

1.多方介入课程设计,形成统一课程标准。《工业工程基础》、《质量管理》和《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为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形成了具有工程特色的运作管理系列课程的课程体系。但工业工程作为电子类专业交叉课程开设时,不可能把工业工程所有基础内容全部涵盖。职业技术教育也要求,课程内容设计需做到“学以够用”、“学以能用”。所以在内容设计上,我们需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够用性和实用性。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类专业已建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地域内教育局、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学者组成,职责包括对电子类专业课程调研、设计和审定。《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可以依托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广泛调研区域内企业生产线运作情况和所涉及工业工程具体内容,针对调研结果,把结合大部分企业实际的工业工程内容设计到教学环节中。邀请企业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内容设计中。企业工业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具备较强的生产实践经验,对产业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深入的研究。将他们对工业工程管理认识和典型的工业工程管理案例编写入课程,具有专业产业充分衔接的意义。

2.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多方育人《工业工程基础》是与企业结合相对紧密的一门课程,要让学生学有所用,必须将课程讲练一体化设计。将练习融入企业真实环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联合区域内多家生产型企业成立了遂宁市先进制造业教育集团和遂宁市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理事会。院校通过教育集团和教育理事会这两个平台,接洽到区域内适宜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合作包含了实习环节的合作、互派教师的合作、技术支持的合作。一是:学生学习《工业工程基础》过程中安排一定课时到企业接触真实工业工程管理,利用学习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实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校企通过学习实习发现、考查、储备技术人才,实现双赢。二是: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工业工程基础》部分内容教学,用企业的方法、用工作中实际案例、站在工程人员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训练。三是:企业人员相对院校教师流动性较强,我院部分教师在工业工程专业研究时间较长。所以,部分教师可以坚持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同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可以反馈、促进教育教学改善。四是:区域内多家企业已经在我院设立了相关生产型实训基地,我们可以开设《工业工程基础》实训专业周,将学生安排到实训基地进行生产管理和设计。

3.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工业工程基础》的兴趣及对知识准确把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先进性的、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一、工业工程管理与设计中的动态演示。近年来,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PPT演示,PPT演示有一定的动态效果,但针对《工业工程基础》课程中如:流程图设计、操作分析图制作、时序图改善等教学环节,用动态图演示流程有直观的效果。所以,通过FLASH和HTML5等技术实现演示动态是有必要的。鉴于动态演示工作量较多,建议教师平时注意素材的收集与处理。二、影像教学。针对课堂中贴合生产实际,又不能即时进行实验、实训的,可以通过影像展示,让学习有直观认识。例如: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教师通过收集物流设施没备、企业搬运与仓储等录像,让学生对此环节更好地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平时备课时间到国内外工业工程网站收集、提炼相关授权视频资料,并形成共享型资源、素材库供教师、学生使用。三、案例教学讨论。在课程资源库中选择合适案例,对其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案例的选择要注重案例的功能与目的;要兼顾区域内企业实际案例和国内优秀案例;要注意与课程重点内容相结合;也要考虑课程整体理论基础知识的灌输。另外,在有条件和学生达到一定水平下,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主动学习型课堂。四、模拟与游戏教学。通过软件平台,让学生模拟整个生产运作过程,这是一种快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手段。比如使用“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让多个学生各自扮演角色,参与生产计划与控制整体流程;比如使用“企业沙盘”,进行的运营对抗演练。通过模拟演练,把生产企业实际动作中的关键环节作为沙盘的主体内容,相当于把企业搬进了课堂。这种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学会有效的资源规划及决策、企业产供销平衡关系、财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企业生产与物流知识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结束语

随着我国先进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与升级,具有专业技能和工业工程知识的交叉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服务地方经济,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与当地企业实际,针对工业工程基础进行教育教法改革。过程的实施中,我们需要与教育教学委员会保持良好沟通、与地方企业保持紧密衔接、与学生形成教育教学质量跟踪反馈,才能保证工业工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有效、顺利实施。

作者:唐铭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