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1高校景观设计定义
高校是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面向大众的高层次教育机构,一般可以分类为综合性大学、专科大学和学院三种类型。景观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空间与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1]。高校景观设计是指高校区域环境内部以及外部关于景观的设计、改造、整合,从而打造一个满足高校师生身体和心理需求的舒适的校园环境。
2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以人为本”作为长期以来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规划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分析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行为特点,从而使得设计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不特定的空间”的概念由日本设计师祯文彦所提出,他认为在信息时代,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反馈加速,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因此设计空间应去适应人们各种活动和交往[2]。如澳大利莫纳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在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上,从学生、教职工和更加广阔的社区人员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在广场开放空间进行多功能的设计以满足不同人对于广场的需求,设置了用于学习的学习桌、观景休憩的露台和非正式的座位、以及休闲区域的用餐区和烧烤区等,使得校园空间更加多样化。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广场成为了莫纳什大学的校园活动中心,深受学生、教师以及社区人员的喜爱。从景观植物设计方面出发,高校的植物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植物种植,一方面是通过植物组合搭配构成错落有序、形态各异和色彩丰富的高校植物绿化;另一方面考虑高校校园中各个空间之间的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以及集中使用时间性等问题,以保证校园空间的合理性。在设置有利于人们交往的户外空间,在植物设计上,这类空间主要通过大面积的草地和分枝点较高的林下空旷区域来实现;在设置高校校园公共活动有序进行,它可以通过花篱、绿篱、高差等手段来获得,如南昌大学举办大型活动的广场——正气广场的设计,正气广场整体采用的是下沉式的设计手法,利用高差设计的台阶式坐位,广场植物设计是采用低矮的灌木如女贞、杜鹃等起到美化、围合和隔离的作用。在设置一些户外安静的个人空间,在植物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绿色屏障的遮挡[3]。众多的高校在景观植物设计配置上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初期景观植物设计完成,植物绿化设计景观视觉效果比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在植物绿化管理方面,只是进行一些灌木的修建以及苗木等的基本除虫处理。往往忽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生长,出现有些地方的植物太过密集,死亡或者病虫害等无人管理与处理的情况。这种缺乏对校园绿化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在损失耗了校园绿化资源的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在进行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时,不但要满足物质功能方面的需求,如生活、学习、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也要满足提高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素养、创作灵感的激发等需求。但应该注意避免为景观而景观的设计、惟美主义设计。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在满足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基础上,景观的整体美感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注意的。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流动性大、时间性强和活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结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去设计景观小品,广场和植物。在景观小品以及广场的设计上,融入校园文化,增加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早在1986年,安•罗森伯格(AnnRosenberg)在《一种新兴的景观建筑学模式》(AnEmergingParadigmforLandscapeArchitecture)一文中提出景观设计不再是呆板的、教条的、静止的对环境化妆和装饰,而是通过一种正在出现的灵活的、复杂的、多变的设计模式来促进人与自然、水体、野生动物栖息区、农作物景观和城市绿地的相互融合。莱尔(JohnTilman1e)在《为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设计》一书中陈述了再生设计原理以及相关的再生设计实践案例,并从技术的角度论述了再生设计的重要性,认为设计师应该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设计模式来创造新景观。2007年,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他在《可持续景观》一文中提出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4]。如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大奖的可持续校园景观设计作品——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的设计。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原本为一片农田,设计团队用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以及乡土野草为材料,在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水景设计了雨水储存池。设计利用水稻,荞麦和其他农作物维持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发挥其生产功能,将学生和教职工引入到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中,学生老师参与作物的种植、培育、收割、增强学校学生及教职工对于景观的认同感。作为校园景观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体现,“建大金米”成为赠与访客的礼品。
4结束语
高校校园在景观设计方面应展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地方的高校应有不同的校园景观设计,同一地方的高校景观设计根据其学校特点有其各自的特色。高校校园景观作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设计应该秉承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休息、生活、游憩的优质校园环境。
作者:石艳 陈丽 单位:南昌大学
参考文献:
[1]魏琨.“不特定空间”概念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6,(9):63-64.
[2]宫铭.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改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高校同时也是文化传播、思想传承与创新的载体。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要求高校必须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更高规格、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过程中,校园物质文化作用日益突显。人文景观是构成校园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是属于显性文化,它是承载高校办学精神、思想、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物质载体[1],承载着环境熏陶渐染的功能。校园的人文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上级部门、学校领导,工作人员和校友师生的重视。高校不仅应该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作为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二、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重要功能
(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彰显地域特色的功能
高校聚集了地域内众多优质的文化资源,高校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一方面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另一个方面又是传承和发扬的地域文化的阵地。高校人文景观作为当地人文景观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和载体,对传承和发扬地域历史文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人文景观可以促进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凸显地域独特文化。同时,对保护当地历史、文化、民俗、精神精髓,彰显地域特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继承高校的历史文化,凝练大学精神的功能
校园人文景观是对大学的历史文化、是对大学精神的一种物化表达并通过具象的形态表达大学思想,传承大学的历史文化,凝练大学精神,通过人文景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进而以促进学生理想和行动,延续整个学校的文化,真正能反映学校的审美情趣、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人文景观体现着高校的精神和文化,高校的精神与文化又可以丰富校园内人文景观的内涵,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2]。
(三)育人无声潜移默化,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
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需要教育和长期的学术知识的浸润,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人文精神与教育的科学精神是教育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的行为、视野,心智等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改善与提高。校园中不同的人文景观有散发着不同的人文气息,具有不同的教育属性,除了为各种教学和研究活动提供适当的空间和相当的设施外,其文化底蕴、空间布局、成为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的文化景观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性思维,因此各个高校都应该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景观育人功能,借此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人文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了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地方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中占据基础的地位,以其深厚的底蕴能通过其特有的历史故事给学生的心灵以启迪。特别是本地学生,相同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读懂自己所在的校园。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自2007年前后开始使用以来,校园人文景观仍在不断的增加和建设中,但是纵观雁山校区内所有人文景观,截止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校园景观,忽视了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没有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地理优势,不能够更好地作为育人之地,体现人文景观独特的育人价值,丧失了了地方赋予校园文化的独特性。
(二)表现形式单一,未能够充分表达出学校的学科特色
国内各个高校之间相互借鉴人文景观设计建设方面的经验是常有的,但也导致了表现形式几乎雷同、单调的现象。纵观各个高校的人文景观建设不外乎是人文塑像、石、水、树木、历史铭文等表现形式。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手段与国内众多高校基本“保持一致”,未能真正能够展现自身学科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并且同时具有学科特色和艺术魅力的人文景观真的是少之又少。
(三)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中头重脚轻,顾此失彼
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人文景观建设中把校园入口作为学校的门面和建设的重点,学校在校园大门及大门附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其设计与建设工作中,在学校大门到图书馆之间建设了一条标志性的“景观大道”,校园内多数的人文景观都集中在此,使整体校园环境建设上出现“头大脚小”的不协调现象。这就导致了,校园内部人文景观建设出现了巨大的空缺,把建设的重心几乎全集中在了这里,与校园环境整体的建设与发展不协调。再加之有些人文景观过于偏僻或隐蔽,几乎不被学生所知,而失去了其现实意义。
四、对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人文景观设计和优化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在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中应融入地域文化
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赋予校园文化以生命,既可以发挥因地制宜的优势更好的发展传承与积淀校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校景观的雷同[3]。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与对待自然的态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校学生的社会观念和思维方式,兼顾区域特色的深层次人文景观建设,由于基础文化的地域性差异造成了高校人文景观建设的地区差异,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文景观具有不同的特色。桂林理工大学地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在风景闻名于世的城市中,桂林的山水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是国内其他城市地区所不具有的。同时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校,壮族学生在全体学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少数民族文化也在高校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在后续的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和优化中,应适当加入地域文化元素,将地域文化内涵与校园文化内涵相融,形成学校文化与桂林山水文化,壮族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文化风格。
(二)应继续传承高校校园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
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需要漫长的历史演变,需要依靠每一代人的倾心创造与发展,更需要时间的洗礼。校园的环境和人的思维在不断地碰撞与磨合中创就了具有独特品味与个性的历史文化,校园文化也在时间的洗礼中不断地积淀、创新、传承。桂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建校于1956年高校,至今已经建校六十年,六十年来学校形成了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历史,拥有着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在今后的人文景观建设和优化中加入校校史校情、学校精神、校训校风等元素有关的人文景在直观立体的视觉效果上突现校园形象和气氛等显性标志,体现学校历史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
(三)应充分体现学校自身学科特色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自己的特色与办学理念,如何把本校的学科特色、办学理念巧妙地融入到人文景观中并且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是每所大学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桂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冶金地质专业出身的普通高校,经历60年的积累沉淀,现在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地质、材料、环境、旅游、土木、测绘、管理等优势专业的自治区重点大学。地质等专业始终是学校的王牌优势专业,所以在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和优化中应将地质等优势专业的学科特色融进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之中,充分体现学科特色。
(四)校园景观建设应注重时代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大学应给学生提供前沿的知识,前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人文景观的设计建设的同时注重校园人文景观的。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的校园人文景观在设计上也应注重体现时代主题,重视创新理念,充分体现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美。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围满足如今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同时创新应当更加注重理解与启发,拓宽表现形式,多元化的人文景观表现形式可以为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灵感,也可以使校园具有更多育人资源。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潮流,展望未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作者:慕宗良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唐骋帆.《新升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探讨——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5,(4):92-94
关键词:绿化养护;现有模式;探讨
1高校绿化养护的标准
校园绿化工程不同于其它工程,竣工验收就可以了。绿化工程的竣工验收只能说明达到了校园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绿化养护工作是“三分种,七分管”。绿化施工固然重要,但绿化养护更是关键。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着养护工作不到位,那么校园园林规划设计意图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校园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所以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当务之急。高校校园绿地应根据植被结构、功能要求、地理位置等的不同,划分绿地养护等级,参照地方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制定的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分别制定符合本校校情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养护质量标准。绿化养护质量标准是对绿化养护工作的目标要求,同时也是衡量绿化养护水平的一把尺子,是推进校园绿地养护管理的依据。
2南方高校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南方多数高校的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现有模式是由学校后勤绿化管理部门负责校园绿地的日常养护工作,学校拨付绿地养护经费,绿化养护人员由后勤绿化管理部门自主招收。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目前这种绿化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2.1绿化养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绿化是“三分种,七分管”,而各高校往往重视校园绿化设计和施工,舍得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在日常绿化养护上资金投入不足,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对校园绿化进行分级别管理。2.2绿化养护人员流动大、招工难由于绿化养护人员常年过着风吹、日晒、雨淋;整天与泥土、杂草、枯枝打交道的苦日子,工资水平又相对低下,造成绿化养护人员流动也比较频繁,一些绿化养护人员刚培训上手,就辞职了,招工成了一大难题[1]。2.3缺乏专业的绿化养护队伍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基本技能与专业知识包括校园植物肥、水、土管理,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树木灌木整形修剪技术,常用园林机械的使用与维护等。而目前从事校园绿化养护工作的大多数是农民和下岗工人。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年纪大多都超过40岁,没有经过专业的绿化养护培训,缺乏校园绿化养护管理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与专业知识。2.4绿化养护效率低下由于绿化养护人员个人能力不一,一起工作,很容易造成良莠不分,影响工作的积极性,绿化养护人员出工不出力、窝工情况时有发生,从而造成绿化效率低下。
3南方高校绿化养护管理的机制
3.1建立健全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养护经费是实现养护质量标准的资金条件,应与养护质量标准相对应,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绿地实际情况合理测算所需的养护经费,逐步增加校园绿化日常养护经费,并确保养护经费到位。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绿化管理制度,明确校园各级绿地的养护措施和标准,使绿化养护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3.2积极探索绿化养护管理新模式
3.2.1学校内部承包(1)学校现有的绿化养护工个人承包。个人承包是指由校园绿化管理部门提供园林机械、汽油、肥料、绿化药品等绿化养护需要工具,然后由现有的绿化养护工按区域个人承包,个人承包后再根据承包区域内绿化工作实际情况安排工作时间和聘请所需的养护人员。校园绿化管理部门要求承包人对承包区域内绿化所有工作负责。优点:由学校现有的绿化养护工来承包绿地是因为他们熟悉校园各个区域的绿地情况,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每月严格的考核,只要能做到事实清楚,依据充分,打分相对公平,就可以奖勤罚懒。同时较高的承包费用又能保持吸引力,促进绿化养护工自然优胜劣汰,吸引有能力的绿化养护工补充进来,提高校园绿化养护水平。(2)学校相关系部分承包。部分承包是指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用园林机械打草等由校园绿化管理部门聘请的绿化养护工完成。而其他一般性的养护工作,如常规性的拔杂草、防治病虫害、浇水、施肥等由学校相关系承包。优点:绿化养护工作不同于常规工作,其季节性、时效性很强,采取这种承包方式对校园绿化管理部门而言,可以减少绿化养护固定职工的数量,这样可以减少社医保、工资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投入。对相关系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相关系的专业优势,可以让相关专业的师生参与到校园绿化的设计与养护中来,提高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增强师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师生热爱校园的观念,同时通过他们把爱绿护绿推广开来,促使师生员工更加珍惜校园绿化成果。3.2.2学校外部承包外部承包是学校招标部门就校园绿地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然后从投标公司中选择一家或多家有资质的公司,由中标公司负责校园绿地的养护管理。通过外部承包的方式可以借助社会上专业的绿化管理队伍,提高校园绿化整体水平。绿地外部承包,是高校绿化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通过很多高校试点证明是可行的。优点:绿地外部承包,可以减少学校绿化管理部门的压力,节约了绿化设备的购置和维修费用,减少了绿化养护人工管理费用,有效解决校园绿化养护过程中效率低的问题。3.2.3南方高校适宜的模式高校内部承包和外部承包相结合:高校可以把校园绿化养护面积划分为三大区域,各自由社会上专业的绿化养护公司、高校的绿化工、高校相关系承包,这样的承包模式就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不但可以实现绿化养护专业化管理,又可以减少学校的绿化养护投入,提高师生爱护校园的意识,同时通过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建立一套完善的绿化养护考评制度,对各绿化承包方进行考核评比,通过相互间促进,相互间弥补,从而提高高校绿化养护的效率,创造更美好的校园环境。
4结束语
校园绿化养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校园环境,各高校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高校绿化养护新模式,建立起高效灵活的校园绿化养护机制,达到既节约绿化资金又提高校园绿化养护水平,让师生员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一)景观设计不能因地制宜,设计周期过短,建设周期长,缺乏整体性
环境景观设计近年来加以重视,但设计往往跟随热点,不能因地制宜。比如说校园景观设计都流行有水域的设计,强调“无水不成景”。可有的校园附近没有河流,却挖很大的湖,成为臭水池。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除了水,园林绿化、山石、建筑和雕塑等合理设计也能创造特色空间。高校最大的特点是建设快,因此几千亩高校校园规划,要在短短一、两个月设计里完成,因此难以确保规划的深入和细致。同时,校园规划的建设却要花上5年以上时间来完成,后期的建设和早期的规划很难达到一致。在后期的校园景观建设中常常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盲目、无整体规划设计状态,很多后期景观建设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及指导,一些没有专业设计知识的工作人员仅凭他们的主观想象,而不根据实际就进行施工。有时在改造大型景点时,即使重新进行了设计,也很难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参与施工的人与使用景观的人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导致新设计与原来景观空间不能融合。这种缺乏因地制宜,设计周期过短,建设周期长,使高校校园景观缺乏整体性。
(二)过分重视平面形式构图,忽视景观场所与校园特色的有机统一
许多新校园凭借面积大,设计随意采用几何图案大构图,以此突出校园宏观的空间结构特征。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建设存在周期长的特点,出现空间规模偏大,尺度失真,而小尺度开放活动空间不足等缺点。在这样的环境设计中,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感觉自己失去存在感,体会不到舒服。以前的老校园因场地小而存在的交流场所,如小坐、交流、聚会等场所则被建筑或一些大尺度的广场景观取而代之,使人没有小尺度的亲切感,无法停留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产生亲密交流。这种大尺度的平面形式设计,有悖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宁静、安逸、宜人的氛围,这种大尺度的平面形式设计很难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活动空间。
二、高校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校园景观结构整体统一原则
高校校园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统一、完整的生态系统,统一一致的校园景观结构不仅增强校园空间的可识别性,而且有助于人们找到归属感,在保持校园特有的场所精神方面也起了促进作用。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总体构思布局可用一句话概括:一山二轴,三脉四时,十二景点,二十四桥。笔者认为提高校园景观的可达性、利用率、整体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景观轴或组团形成易于辨识的规划结构。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有两根文化景观轴横纵校园,纵轴通古达今,以人文景观为主体,体现了学校“承传文脉”,再创辉煌的历史使命;横轴融会贯通,以校园景观为主体。2)遵循总体布局先后格调一致,构建和谐校园景观。在补充并完善总体布局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群落、山水体、游憩场所、生活实施与各种功能建筑、交通等布局合理,协调一致;3)加强校园步行系统规划的合理性。校园步行系统应有可达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特点;4)塑造具有物质和文化特色的景观区域。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纪念李时珍而规划的中医药植物园———红花园。
(二)景观生态与文脉相融合原则
高校景观的规划不能机械模仿广场、公园、住宅等场所的常规性设计,其结果往往导致校园的文脉不能很好的诠释,体现不出高校之间的历史文脉差异,失去校园特色的历史文脉。良好的高校景观设计应处处体现出自然与人、生态与科技文化、景观与情感的交融统一。即“传承文脉,交融生态”设计原则。如严谨的学习风气是医科类院校的特性,因而校园总体布局应体现出严整;同时医科类院校学生培养注重实践,因而实验室建设要配套,要有固定的附属医院方便学生实习;中医药院校应设有药用植物园,方便学生认知各种药材。各医科院校,在校园人文景观设计过程中,医药学科相关的名著、典故、名人、以及药用植物可作为医科院校特有的标志性景观要素,时刻激励和培养学生。同时,道路也可以用相关人名、医学术语或典故命名,如中医院校可以有仲景路等。
(三)人本性原则
大学校园是师生一起学习、工作、研究和生活的场所,和谐的高校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本性”的原则,在设计理念中应突出对师生的关爱、尊重与理解,以便为师生提供和谐一致的工作、学习、、活动、生活空间。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以“人本性”的原则要从师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使设计更符合师生的需求。如在大礼堂、食堂等人多的地方,绿地要多设捷径,且路面要适当宽些;在运动场和广场等公共空间,应运用各种设施以满足师生安全的心里需求。在交通处理上要保证校园交通安全、畅通和方便等。
三、结语
关键词:景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职业化
1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1)校园文化底蕴相对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职业院校特色。纵观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由中职院校或成人高校合并升格或转型而来,办学历史普遍不长,人文底蕴不深。校园中蕴含学校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等还不够多,文化氛围相对淡薄。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满足促进学校发展的需要。(2)校园景观设计形式单一,设计方法趋同,文化特色不突出。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特别是办学理念、景观、校训、环境布置等方面呈现出“千校一面现象”,导致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少内涵,制度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物质文化建设缺少特色。没有形成高职院校职业性特点、学科专业特色,彰显不出职业院校的特色。(3)校园文化简单化、片面化,校园文化功能失调。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比较片面,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体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偏重娱乐型,有思想和深度的文化活动较少,并未从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规划和人才培养的大背景出发建设校园文化,片面地把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配备、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割裂,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合理发挥。
2景观设计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景观环境的育人功能。景观设计作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环境景观是与学生最为密切接触的环境,通过育人功能的环境景观设计,可以在无形中对学生传播历史、文化等知识,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同时校园景观也是无声的大学课堂,对学生的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无形的推动作用。(2)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特别是办学理念、景观、校训、环境布置等方面呈现出“千校一面”现象,导致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少内涵,制度文化建设缺乏创新,物质文化建设缺少特色。没有形成高职院校职业性特点、学科专业特色。(3)景观环境可以培养师生良好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师生在赏心悦目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潜移默化为美的行为、美的语言和美的心情,在美的陶冶下自觉地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和品德。校园名人的雕塑和一些先进人物带给人们的正能量可让学生时刻为之学习并奋发向上。
3景观设计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原则
(1)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参与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探究事物,做出反应的原动力,能直接影响人的思维及行为。景观设计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中心、好奇心理、通过具有创新意义的设计手法引导学生去感受环境提供给他们的正面教材。要避免景观小品的空设或设置不足的情况,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参与空间,景观设计才有其设计的价值。(2)结合教学、实训设置。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景观设计要结合教学、实训,将校园环境设计成教材、实训、考核的主要基地。让校园成为学生的学习课堂、成为实训基地的可能性变为现实。(3)体现校园文化,突出职业特色。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与本科院校的区别,学校是教育场所,景观设计可以在细节上提供场所的标识性,考虑到不同系别的专业性,将其特点融入景观设计中,就充分展示学校的特色方面,有一定的识别意义。(4)与周边建筑相协调,完善使用功能。景观设计不是孤立的,它除了要与校内建筑风格的协调外,还要顾及学校周围的建筑风格协调,符合周围环境对它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良性循环共生,才能发挥它的育人功能。(5)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校园景观环境,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客观规律,尊重环境,保护环境。除了植物和材料的使用外,将节水、节能,污染等最小程度的降低。校园的景观设计不是一个终极的完整状态,在规划之初就应为学科的增长、新的功能组团的产生留有可发挥的余地。
4职业化校园景观设计的营造方法
(1)历史文脉的构建。在对国内外多所大学的研究中,经得起实践检验,仍然充溢着氛围的校园设计往往都留下了文化传承的烙印。景观设计要围绕标志性的历史建筑展开,可将标志性建筑作为设计的轴心展开景观带设计。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为应与周围环境及景观相和谐,并以标志性建筑物为轴心形成一定的景观带。(2)景观设计要紧贴人才培养目标。要紧贴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又要为开展生产实习、经营服务、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营造氛围。高职院校的内部建筑及设施在设计上要考虑行业特色标识,要体现出校园主体建筑的设计布局、校园景点的匠心打造以及富有内涵的文化创意上,突出职业化、企业化等特点,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企业文化。(3)营造浓厚的职业化文化氛围。高职特色的首要任务就是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凸显职业特色,职业特色不仅要从宏观的建设规划中体现,也要从细节着手。譬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景观设计中处处展现海洋、航海的特征,除了世界著名的航海家雕塑外,还有著名港口城市的世界地图等,营造了浓厚的航海文化氛围。通过优秀文化的传承,对校企文化的融合,对高职特色文化的营造,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机制和氛围。(4)扩充学校实训基地,让实训基地参与景观设计。在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中要体现“校场不分”的空间布局。在实训中,可以把一些专业知识、学生学习成果通过景观小品灵活地展示出来,让实训基地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景观节点。如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实训基地巧妙地建立在校园滨海湖的周边,它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自然地参与了景观设计,让学生在实训中轻松掌握了各种花卉、植被的生长特性等知识。(5)突出景观小品的文化作用。要特别注意在景观作品构思、人文特点、园林绿化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在每个景观节点中突出艺术小品的点题作用,突出“职业”特点,体现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融合,以增强职业特色氛围、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和加强绿化保护为辅的宗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上,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置身与职业环境中。
5总结
将职业化设计理念渗透到校园景观规划中的一景一物中,专心打造一个教育品牌,对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将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常旗,赵倩,张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华章,2013(9).
[2] 邓宝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
[3] 张菲,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方法探究[J].学术论坛,2011(10).
[4] 江芳,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关键词:高校;景观;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32-1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大卫・乔丹曾说:“那些长廊和庄重校园的柱子,那一排排棕榈树将对学生起着它们的一份教育作用,实实在在的和化学实验室一样。这庭院中的每块石头都在进行着教育。”
一、 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
俞孔坚曾说过,景观设计是科学的,亦是艺术的。校园景观,就是在规划中通过廊架、小品、水石等相关素材元素进行设计展示,运用借景、组景、隔景等手法进行表现,形成富有美感又极具多元变化的一个空间环境效果。校园景观主要涵盖了校园自然景观与校园文化景观两大部分。校园自然景观一般是指校园的自然风光和地形条件;而校园文化景观则是指形成于人类有意识的重叠活动在自然景观之上的,它是同时具有精神性和服务性的双重功效。校园景观不同与其他的景观就是在于它是传授知识,解决疑惑的地方,它的目的性就要求校园中的景观必须具备深刻且影响深远的教育意义。
高校不仅是一个有机物质存在的综合体空间,同时也是历史积淀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校园整体环境、特色内涵、生命力的有效表达手段。校园景观文化除了包涵校园内的建筑设计、景观绿化等具象物质形态的内容,同时也包括校训、学风、学习氛围以及规章制度与行为准则这种抽象形态的内容。在整体建设规划中需要加入校园历史、精神文化、办学特色等因素,从而使高校具有观赏性和精神性双重感受的作用。如今,高校大都设于城市中心或其边缘地带,因此校园人文景观的形成与所处城市的历史文脉的延续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校园的文化和人文关怀需要通过营造景观空间环境来体现,使师生在严谨治学的同时,可以体验到具有文化气息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活环境。
二、 校园文化氛围和其景观环境的融合
校园里师者的言行是教育,同样一个健康向上、和谐稳定、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良好的校园景观文化对师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而,营造出富有自身特色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尤为重要。
(一) 校园文化是校园景观的内核
当今高校环境要求其校园景观融美观和教育意义为一体,不同的高校拥有其自身特色的高校文化理念,从而建多样性的校园体系是必要的。高校校园文化可称作是大学校园景观的内核,景观借助于各类基本辅助元素来阐述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譬如,多数高校环境里都包涵了水体这一空间元素,在中国风水学中,水代表着一种灵动与自然的感觉,以水为主体的区域景观往往给人一种充满灵气的感觉。众所周知,大学是文化集聚的传承之地,交汇的节点,创新的生长点,在校园景观规划中应将文化性、教育性与美学集于一体进行展现,校园文化灵魂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精髓内核。因此,如何将高校校园文化与其景观设计相协调融合显得至关重要。
(二)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
校园景观是学校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景观文化设计须以在校师生群体为设计中心,以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习惯作为参考准则,从而形成一套完整、安全、和谐的供全体在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公共空间系统。校园内部空间应合理布局,主要中心区域轮廓特征鲜明,标识导向牌醒目、主通道宽畅便捷,总体色彩对比明显。在设计学生户外学习环境时,采用半封闭式植物围合,并设置可休憩的坐凳、廊架等景观设施,以营造一种宁静、进取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楼靠南北方位的植物配置低矮灌木,使得楼内教室拥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校园室外景观设施必须以在校师生的情况进行考量设计。比如在湖泊水池边建设生态驳岸,设缓坡草地深入湖泊,而在水深处的桥梁、平台一定要设具有一定高度的防护栏,创造出“人景共生”的人文生态情境。因此,建立出有地域文化特色、富有温馨亲切的校园环境标识导向系统的任务迫在眉睫。
(三) 校园景观和校园文化的发展意义
景观小品可以称为高校环境的“点睛”之笔,凸显出学校的历史和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校园内的景观小品从雕塑到亭榭、圆桌、坐椅应有尽有,植物景观作为校园内的独特之处,主要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为主,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充分形成山水―建筑―道路―植物等综合景观空间,让人产生一种美的视觉感知;尽可能的扩大绿化地带,在铺装方面应尽量选用渗水性较强的材料,这样既有助于排水,又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在道路两侧,应多种植可以遮阴的树身高大的树木――乔木,落叶与常绿乔木相互搭配,随四季而变化,应少做模纹花坛和模纹树篱。因而,植物种植的运用能够充分展示校园的人文风貌和自身文化特色,以这种可被感知的文化景观环境让师生们放松身心,释放情绪,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学习。
三、 结语
相比城市规划而言,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载体。面对未来,高校景观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在传统文化底蕴中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力求为广大师生创造出人性与个性相结合的高校景观文化,这也必然是未来高校景观设计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毛振海.现代大学校园人文内涵的解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3.
[2]宋瑾娜.高校校园人文环境的塑造[D].湖南大学,2002.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精神;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追求的不是商场般气势澎湃的场景,也不是家居住宅区那种温馨浪漫的居室,而是独特的校园文化语境。因为校园景观所服务的主要是处于学习和成长中的大学生,所以与一般城市公园所服务的群众相比,在对象上更具明确性,场所的实用性与整体的氛围感也有所不同[1]。除了环境宜人外,校园环境还要求提供学生学习、交流的场所,同时,还要展示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和治学态度。校园环境的塑造以期望通过有形的物质形态宣扬无形的精神文化。
一、校文化与景观设计的概念
校园文化分为物质形态、制度形态与精神形态,而精神形态包括校风、校训、行为方式等表达校园内一切精神形态的事物,这也正是此文中所指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不是单一的,伴随着学校的不断成长,它也愈加完善,所体现出的是物质、制度、精神形态的综合体校园文化[2]。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3]。景观设计也分别具有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自然属性是指它是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的有一定空间形态,而人文属性是具有文化内涵的。
二、校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以景观为载体的校园精神文化充分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启发、熏陶着人们的思想。校园景观映射出一个校园文化的校风、教学特色以及它的人文历史等因素。从视觉角度触及到它们的同时,它们以形式感的语言刺激着人的大脑,在大脑中产生信息,激发人们对校园的人文思想以及文化特色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一)学校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这也可以归结为在某个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实力与师资力量,这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另一个学校的标志,更是一个学校无形的名片。如以“航天、航海、航空”为特色的西北工业大学,从校园标志、校园建筑、飞机景观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工科特色,这也把教学特色与校园景观进行了良好地融合、统一,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校园风景。
1.雕塑。雕塑是一种艺术与文化的结合,校园内的雕塑更是如此,不仅表达校园的精神面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学校的教学特色。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西馆教学楼的墙面,雕有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的紫铜艺术浮雕,以“嫦娥奔月”“羽人飞天”“琴高海”三个神话传说与西北工业大学以三航为特色的教学氛围融合,延续了古人飞天的梦想,结合校园科技文化符号,以艺术的形式语言,并辅以现代浮雕壁画样式,创作出了西工大特色的艺术浮雕,生动地表达出校园的教学特色。集艺术性、观赏性、内涵形于一身的浮雕,诉说着西北工业大学的学子对航天事业的不懈追求。
2.文化墙。文化墙是指以宣传校园文化特色为己任,以墙面为载体作为装饰校园景色烘托校园文化的又一特色。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的校车排队处,两个墙面以浮雕的形式展现西工大的特色,校歌的释义用浮雕的形式表现出来。长空、碧海、蓝天、导弹、飞船、巡洋舰等栩栩如生的图案讲述着学校航空、航天、航海三者合一的理想与胸怀。
(二)学校精神
一所学校的文化和精神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追求和积淀,一所学校形成的文化精神,是学校办学的优势和特色的深层内涵。同志讲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如果没有精神追求,人就没有追求,没有动力,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知识传播的圣地与文化创新的阵地,更需要有一种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学校成熟度和内涵的写照[4]。
1.教学楼。建筑物首先从建筑造型、布局、色彩等外在形态上对人产生影响。高校教学楼在校园建筑中所占比重比较大。它是教学、科研、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主要场所之一,是教育环境的最集中的物化表现。不同的建筑式样、建筑格局和细节处理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从建筑物本身所散发出来的人文精神、学校精神,使人更深刻地感知、领受。每个学校老校区的教学楼就验证了学校的发展,承载着学校的文化与历史。通过教学楼的建筑、色调以及分布能够规划学校的不同之处。西北工业大学的教学楼呈现出灰色调,严谨的结构布局,方正的建筑外形,形成了严谨的教学态度,映射出学校一丝不苟的精神。
2.学校标志。标志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而是大众化很强的事物,应当尽可能用最通俗、最简明、最凝练的表现手法,涵盖最丰富、最深邃的思想内容。一个优秀的学校标志要准确地概括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形象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风格特征[5]。学校的标志言简意赅地表明学校的特色,学校的校风、校训等,用图形化的语言表达文字的内容,让人印象深刻。浙江大学的学校标志由内外两个圆圈构成,两圈之间的中英文“浙江大学”,校标中央展翅飞翔的鹰代表浙大的求是精神,寓意浙江大学师生继承发扬浙大的校训———“求是创新”。
(三)历史文脉
校园景观的创作不仅融入了创作者自身的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凭借艺术语言以美术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以有形的形态传达人文精神及其内涵。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自有“湖光塔影”的优美景色,未名二字也是由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所起,空旷的未名湖配上周围的景色,让人心胸豁然宽广,留下了许多莘莘学子的创作诗歌,未名湖也代表着北京大学的人文气息,激励着他们向前任学习,不断奋发向上。
三、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校园环境中的各种信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激发人的感知、思想,成为人的行为动机。在一定动机指导下,人的行为、活动又反作用于环境,以有形的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习惯,校园文化是校园景观的灵魂,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有校园文化的景观设计是一种隐形的教育,不是学校规章制度的明文规定,而是通过校园景观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传达学校精神,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鼓励在校的每位大学生都为未来而努力。校园景观是一名传达者的形象,它的受众群不仅仅是学校的师生,还有社会的群体,它是学校自身对外宣传的形象,展现了学校的特色以及人文面貌。
四、结语
高校是创造文化的地方,而文化则是高校的精神支柱,一所高校的凝聚力正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的。高校校园的景观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高校校园的景观设计中,只有深入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合适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景观。总之,通过有形的景观,塑造无形的校园文化,使景观和人的心理产生共振、形成共鸣、引起心灵的激荡。校园环境景观除了要求具有一般意义上的视觉美感以外,还被赋予了文化、教育、生态等含义,这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需要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参与,需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和科学管理,从而实现校园景观的多重价值。在实现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还要注重整体的校园景观设计。优美的校园景观不仅潜移默化地宣传学校的人文特色,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仍然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依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无限向往。
作者:蒋琳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余菲菲.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2]向武.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成长与成才[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大为,尚金凯.景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摘要:指出了城市滨水区处于特殊的水陆交际地带,既属于城市生态敏感地带,又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共存的特征。以上海徐
>> 城市滨江景观带设计探析 城市滨江带的园林景观设计探析 山区城市滨江景观消落带的设计 高校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 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丹江口市一江两岸滨江景观带设计理念创新简析 基于生态基础的滨江公园设计 水网乡村景观空间调查与生态格局构建研究 大学校园景观生态格局研究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泉州城市景观格局分析及优化 校园景观生态分析与优化设计 徐汇【滨江108】臻品公开 滨水景观带生态设计与构建 浅谈丹东地区滨江大道景观设计 试析宁乡沩水滨江景观改造设计 城市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 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研究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方法研究 生态山水微景观的设计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徐汇区政府网站.徐汇滨江:浦江西岸的世界级滨水区[EB/OL].[2014-11-03]..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urban waterfront is a special communication zone between land and water.It not only belongs to the urban ecological sensitive zones, but also has the coexist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human landscape.Taking Shanghai Xuhui riverside block as an example, we analyzed the value andproblems of landscape in Xuhui riverside zone with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practice investigation,and we put forward targeted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Key words: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pattern;ecological design;Xuhui riversideblock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2
一、校园环境景观小品设计概念与分类
校园环境景观小品,主要是指校园室外环境小品,同时也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丰富多样皆有具象形式和抽象形式。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高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特殊社会职能,高校校园的景观小品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必然在其分类以及功能上有着个性化的特点。它不仅能影响环境的形象,通过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师生提供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而且能使人们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集使用功能,观赏功能和科教功能于一身,主要有纯景观功能和使用与景观兼具的环境小品。
校园中的大门、亭、廊、花架、桥等,可以称作建筑类景观小品,在校园环境中,既可作为休息、停靠的场所,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环境点缀和装饰性;校园中纯景观装饰类的小品主要是雕塑类小品,通常包含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以及装饰性雕塑。它们依托于校园的文化情境,其本身带有比较明确的文化意图,意义在于通过雕塑引起师生对此主题的共鸣,进而鼓励他们去追求美好的事物或发扬积极向上的精神;还有部分雕塑小品依附于建筑或者其他类型的小品之上,起到美化主体的补充作用;校园中的座椅、垃圾箱、电话亭、花池等等,称作校园户外家具类景观小品,主要发挥的是其实用功能,户外家具设置提升校园整体环境品质为目的,还可以吸引人流的走向,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休憩与交流场所,创造宜人的校园户外空间环境,随着高校环境规划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类小品在以实用性为主的前提下,也逐渐注重其审美性的提高。高校的应该以。
二、高校校园环境设计特征
高校环境景观小品,是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点的选取、功能分类、造型的设计等等,都要与高校校园环境相符合,校园环境小品的设计必须在充分了解了校园环境特征的前提下,展开设计与布局。
1.校园环境的整体性建构
现代大学校园是有机的整体,其景观设计中,多以系统的思维来思考校园景观的整体性,而不是把校园空间割裂成片段。其校园环境从整体总布局到建筑实体及其外部绿化环境。强调绿化的独立性,建筑实体是主体,外部环境是背景与衬托,两者相互统一形成完整的环境系统。
2.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营造
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营造,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教师。环境是课堂的外延,对学生的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特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开放性、易变性、复杂性、自主性。因而决定了大学校园户外环境的需求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将人文空间的规划思想融入到校园环境设计中,使校园环境更具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
3.开放性的功能分区环境
为了满足校园师生学习和工作的需求,学习的生活区大都规划在靠校园外出的位置,以便社会化管理;同时开发相应的科技园区,并与校内科研区相联系,后勤分区也更加的分散化、外向化、社会化。这些传统的功能分区,都逐渐加强其开放性,将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密切联系,使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高度结合构成系统。
4.校园环境的文化个性
校园文化与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是密切相关的,校园环境文化体现了校园人的生活方式、理想追求,审美情趣,精神风貌等等。校园环境各个构成要素作为媒介和载体,都以各种形式反映,表达着文化品位,通过人的认识与体验活动以隐性形态完成的。校园环境景观小品就是其文化表达的要素之一,既要体现时代科技文化特征又要具备学校的文化品位特点。
三、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原则与方法
1.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原则
(1)环境小品布局少而精:根据人的视力的局限性,观看活动是有选择的行为,决定了我们在特定视觉范围内能看到的和仔细看到部分,以及我们所不能看清楚的部分。一个突出的标志性景观,可能胜过我们对整个场地的注意,因此在高校校园环境小品的平面布局过程中,要寻找和创造视线焦点,形成场地中的主景,使主题更加突出,这在景石、雕塑、亭廊类小品的布局设计中尤为重要。
(2)比例、尺度与环境相协调:和谐的比例可以引起人的美感,高校环境小品与高校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的尺度、比例需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协调,才能取得均衡的视觉效果,使人感到愉悦。而其中的尺度一般不是指要素真实尺寸的大小,而是指要素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预想的艺术感。
(3)明确环境小品的主要功能:在高校校园室外场地中,环境小品设计根据景观轴线的需要是环境设计的主题要素,是否满足休憩功能还是增加趣味性等,对确定小品的形式,大小,色彩等十分重要。
(4)注重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环境小品能够体现当代大学校园的文化特色,是很好的文化传承载体,能够起到美化环境,提高环境品位以及“环境育人”的作用。无论是在弘扬校风学风精神,理论宣传方面,还是在展示先进科技,体现学习专业特色等方面,环境小品都能体现出很大的优势。
2.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方法
(1)根据校园环境规模和规划设计:根据不同校园环境的规模和规划设计手法,确定需要布置的环境小品种类。从实际使用功能考虑,在综合性的校园环境中,休息类结合照明的功能性小品是必需的,装饰性类小品,往往根据景观轴线或室外空间组织的需要确定是否布置。
(2)依据校园观赏视线设计:依据观赏视线的流动性分析,将环境小品与周围建筑广场、道路、绿化等空间因素相协调,确定环境小品的尺度,比例。同时注意最佳观赏空间的营造,并确定该小品的主要景观界面及朝向。
(3)从展现校园文化需要设计:从展现校园文化的需要考虑,根据校园历史和学科设置特点(如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理工科类院校等),统一构思小品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并对主题性,科教性、纪念性的要素加以意境上的提升。
(4)根据整体环境风格和投资预算设计:根据整体环境的风格和投资预算,确定环境小品的风格,色彩和图案内容,在高校校园内,低造价的环境小品同样能够实现美观、实用效果。用量较多的功能类小品,重点考虑风格协调,坚固耐用,便于管理,物美价廉等因素,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和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适当体现出地方特色。
四、高校环境景观小品设计的意义
1.实用价值与精神功能的结合
校园环境小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神功能。满足人体需要的小品,如凉亭、柱廊、公共卫生间等;满足人们所需信息的小品,如路标、电话亭等;满足点景需要的景观要素,如雕塑、花坛、喷泉等;满足生活必需品的小品,如垃圾箱、路灯、邮筒等。校园环境小品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元素,具有提供空间界定、转换、点景,甚至成校园地标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小品设计与布局,还是校园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前提,是触发学生与教师积极使用户外环境的重要因素。能够成为凝聚能量、释放活力的区域象征,而并不只是局限于“室内家具外移”的意义。校园环境小品的整体性,艺术性,文化性和休闲性等特征,能够与校园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有能体现艺术性和文化性,本身还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针对不同的主题,其造型、色彩、材质亦会不同,从而体现现代高校不同的特点和校园文化背景,并使整个校园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
2.环境小品是校园景观的文化性表达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是一种能够体现大学文化精神和传承历史文脉的符号,这种景观符号具有传递文化信息的能力,而标志性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小品,往往是校园环境景观里起到画龙点睛的特殊作用。校园环境景观不仅是校园的物化形态,还是一种精神产品,是校园历史的见证,同时又是一种隐形的极富吸引力的亚文化系统。理想的校园环境景观,不仅要求有布局合理的建筑,更重要的是要有与之匹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环境小品,将其与建筑、绿化等环境景观元素组合进行造景,使校园的每一处每一景都成为校园精神的载体,是校园景观的文化性表达。利用环境小品增强校园文化内涵可以使人们获得大学校园的意象和对大学的回忆。
关键词:特色校园景观;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个性创造;文化特质;生态自然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10-03
随着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关注校园景观建设逐渐成为学校管理者的普遍共识。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校园景观建设领域一直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模仿成风,千校一面,导致校园风貌同质化,学校特色缺位。
特色是一个或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或形式,是“这一个”事物的独特属性。创建特色校园景观是营造学校物质文化,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校园景观特色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组成,它既能鲜明地体现学校的独特个性,又能成为学校历史的积累和沉淀,也能成为学校办学理念升华的载体。
诸多学校景观之所以丧失赖以存在的个性特色,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管理者没有严格遵循特色校园景观创建的基本原则,导致校园建设迷失了科学创建的基本方向。所以,要成功建设特色校园,首要条件是深入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
1981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通过的《华沙宣言》确立了“建筑―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强调一切的发展和建设都应当考虑人的发展,“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共同目标,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从这样的前提条件出发,无论对于怎样范围和性质的规划和设计,“改进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应当是每个聚居地建设纲要的目标”。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今天,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追求已成为新的社会发展趋势,人是社会的主体,以人为出发点是衡量一切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标准。校园规划的主体是人,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于校园景观的营造中。现代校园景观的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要注重对人在校园中活动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校园景观,以适应校园师生的多样化生活的需要。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是教学环境,是育人环境。大学校园景观是无声的课堂,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大学校园中生活的主体是师生,师生的行为是产生校园功能的本源。师生的心理及行为决定着校园空间的使用方式,所以在规划前应注重分析师生的心理及行为。根据师生的活动规律合理地进行结构布局和交通组织,营构一个“为人”的环境而不是“人为”的环境。就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考查分析师生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of the people),以师生各种需求为尺度(by the people),设计出满足师生各种活动需要和尊重师生的心理需求(for the people)的校园环境,简称‘3P’,可以说‘3P’贯穿于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始终。
2 个性创造
从人性的角度看,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气质。任何人都是一种个性化气质的存在,个性化气质是人的存在方式。同理,校园景观也应该是一种个性化气质的独特存在。不同的大学校园景观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特气质,校园景观的设计应突出校园自身的形象特征。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好坏,将对大学的发展和校园场所精神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把校园景观建设成有特色的个性化校园景观,成为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课题。④
个性特色是指校园在布局形态与景观方面所具有的与其它校园不同的内在本质和外部特征。现代中学校园的个性表现在他独有的地域性和人文景观上。校园的基本建设要凸现其地域特色。校园内的古树名花等等都是宝贵的犬然财富,如能在校园园林建设中充分利用,定能产生良好的视觉及环境效应。校园规划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利用民族和历史文化,要将办学特色和文化教育的历史传承,通过人文景观的精心规划、统筹安排来加以塑造,注意文化传承的内在联系与深层融合,并努力形成个性特色,向师生传达育人理念、审美信息和文化基因。
彰显个性必须坚持校本化景观设计理念。所谓校本,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认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个性特色是校本化的应有之义。校本特色,又称为学校特色或学校个性特色,它是学校在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以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因此,揭示和表达学校本质,充分展现校本特色,是设计师和规划师在进行校园整体环境与景观规划设计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历史是现实的基础,现状是发展的前提。高校在考虑其自身的发展战略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和未来面向,从而做出合理的定位,形成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对校园景观的设计和营造提供关键性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在该过程中,真正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个性风貌,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3 文化特质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文化特质是特色校园景观的基本特质,两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化与景观的作用是相互的,文化通过景观来反映,文化改变着景观。文化与景观在一个反馈环中相互影响。现代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高品质景观的标志,拥有文化内涵,就拥有了高质量的景观。大学作为典型的文化地,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文化要素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个大学校园景观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的挖掘及表达的程度。每一个校园都有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这使校园环境更加多彩化而不是单一化。设计时在校园景观构成中加入文化要素,并不是无用之功,它使校园景观更具光彩,使那些无形的文化更趋清晰而不是萎缩甚至消失。在校园景观的表现中文化要素与其他要素相比,体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使校园更具个性。而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选择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景观要素,展示本校特有的文化内涵,以视觉形象激活人们心中模糊的记忆,使记忆中的历史人物、故事、遗迹,在师生的头脑中逐渐显现,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还是一种新文化的产生过程。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要素,通过景观的重塑,更接近人的生活,并通过历史文化中有用的‘基因’与现代校园环境景观中的新元素进行重组,与之相互结合,构建出新的文化。
凸显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质,必须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坚持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在尊重学校历史的基础上加以扬弃与创新。校园文化的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又必须站在“今天”的历史地位,反映历史长河中“今天”的特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延续和文脉传承。因此,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文化原则,是校园景观设计应充分重视和大力倡导的。
4 生态自然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要素。现代景观设计的本质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美学规律,并融入某种人文思想内涵,通过创新思维和艺术构思,来改造和创建优质的人居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一个具有审美价值和使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生态环境,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良性互动。
任何可能的景观方案都应该是以文化价值和生态知识为基础的景观设计。⑩校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景观生态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维护和改善,而且能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维持校园生物多样性、异质性及校园特色的创造。同时,生态特色的加强,将使校园景观在生态性与经济性规律的作用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既是校园健康发展的要求,又是设计者责任感和价值观的体现。创造生态特色的过程是具有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以空间环境为目的的工作过程。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生态景观时,在立足于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的基础上,合理设定校园增长边界控制,从整体考虑出发,从合理布局景观斑块,有效提高景观异质性和延长斑块周长以及提高斑块间相关性2方面人手,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对自然进行再创造,使景观创造与生态原则相吻合,体现形式与内容内在的理性与逻辑性,以期形成景观生态特色,使高校校园景观系统得以优化,最终创造出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为师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适宜的环境。形成有利于校园环境质量改善,促进校园建设和谐;有利于教育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的中心辐射作用,拓展辐射作用的传播范围,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传播的整体化校园生态特色。
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是保持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是景观持续性的基础。校园规划要认真调查了解规划区域内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历史文化遗迹、湖泊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它们对保持区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及保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尽可能地给予保留、维护或整改。尊重自然原则还包括能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生物气候、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充分使用当地建材和植物材料,尽可能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保证场地和谐的环境特征与生物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校园景观规划需要统筹兼顾,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周翔的设计方案,才可能成功创建特色校园,最终实现校园育人的目标功能。
参考文献
1李东徽,明珠,蔡晓琳.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特色化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
2 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没计》,《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
3 葛现玲,《大学校园个性化环境景观营建探析――以川大江安校区为例》,《四川建筑》,2012,32(2).
4 李东徽,明珠,蔡晓琳.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特色化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
1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概况
1.1自然条件及植被状况用地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内部遍布油菜田,以及灌木、乔木、竹林等天然植被,微观生态系统完善,整体生态环境良好。主要野生树种及野生地被植物为柑橘、梨树、黄葛树、香樟、小叶榕、枣树、洋槐、重阳木、苦楝树、松柏、竹、油菜花等。其紧临的缙云山区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八角莲、香果树、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45种,有模式植物缙云四照花、缙云槭、缙云黄芩、缙云紫金牛等38种。已鉴定的淡水水藻类植物105种。1.2 校园景观设计总体构思校园景观设计总体构思如图1所示,以绿色校园为理念,以生态效应为核心,依托和保留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选用西南地区常用树种,种植树木以常绿乔木为主,速生与慢生相结合,配以灌木,地被,丰富植被立面层次,体现生物多样性[8,9]。同时,采用延续性原则,将缙云山脉的环境元素、空间形态等要素移植到新校区中来,对于现有古树名木尽可能就地保留,在打造新校区人文景观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生态绿化网络,增强绿地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2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色植物配置
2.1绿化设计基本原则结合校园规划及建筑特色,以绿色校园为理念,以生态效应为核心,依托和保留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用西南地区常用树种,种植树木以常绿乔木为主,速生与慢生相结合,配以灌木,地被,丰富植被立面层次,体现生物多样性。同时,采用延续性原则,将缙云山脉的环境元素、空间形态等要素移植到新校区中来,对于现有古树名木尽可能就地保留,在打造新校区人文景观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生态绿化网络,增强绿地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2.2有色植物的选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的有色植物选用特点是:尽量采用乡土植物、植物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四季有花、四季有色、层次感强,经济实用、符合高校校园植物配置要求。
从表1可知在主要的有色植物配置上,从横向来看,达到24个主要品种,其中乔木13个品种,灌木11个品种,涵盖19个科及亚科,22个属。从纵向(时间)来看,有色期达到全年(1~12月)的100%水平。值得说明的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移栽植物中的有色植物也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地丰富了新校区有色植物品种和数量。其中老校区需移栽的有色植物主要有:紫薇(Jakaranda)千屈菜科、紫薇属,花色淡紫、鲜红、粉红或白色,花期7~9月;木芙蓉(CottonroseHibiscus)锦葵科、木槿属,花色白、大红、粉红,花期8~10月;毛叶丁香(Syringapubescens)木犀科、丁香属,花紫色或淡紫色,具浓香,花期5月;红千层(Callistemon rigidus R Br.)桃金娘科、红千层属,花色红,花期3~7月;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木兰科、木兰属,花色白,花期2~3月;红枫(Acer palmatumThunb)槭树科、槭树属,叶色红,色叶期几乎全年。综合老校区需移栽的有色植物来看,新校区有色植物品种达到30个,乔木17个品种,灌木13个品种,涵盖22个科及亚科,26个属。3.3 植物色彩的分析从表2来分析,白色占比最大,紫色占比最小;白、红、黄、紫占比大致为4∶3∶1.6∶1,非常接近园林植被色彩搭配种数占比理想比例(4∶3∶2∶1),证明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植物色彩搭配是比较理想的,总体来看是成正态分布的,符合自然界有色植物占种数比规律。值得讨论的是,从色彩配比来看是符合自然比例的,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在植物配置方面对师生喜好照顾不够。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师生喜欢红、紫色较多,占到整个问卷调查的60%以上。喜欢白、黄色只占到40%不到,其中喜欢白色的师生只占到15%,说明人的喜好和植物自然色彩不成正相关。另一个层面来看,高校校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年青人占主体,年青人对艳丽的色彩有更多的喜好,是值得注意的,这种喜好也符合高校校园朝气蓬勃的氛围。
3总结
根据以上的数据和结论综合分析来看,高校校园园林植物配置中对植物色彩的搭配一定要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植物色彩不仅能丰富自然景观,而且会影响到师生在校园环境下生活、学习的心境。在植物配置方面应该对不同色彩的植物合理搭配,而且要讲究季相变化,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色,在符合自然植被色彩规律的同时,也应该照顾校园师生们的喜好,针对师生喜好来调整植物配置的量和种数。
作者:王韧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景观设计;大学;人性化;可持续;人文景观
景观是指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意同风光、景色、风景;在地理学中,景观一般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两大类。人文景观又称为文化景观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寻找功能上的效益,更蕴涵着深厚的审美价值[1],划分按形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非物质性)文化景观。校园是一个人工环境,大到建筑,小到铺装,人文景观无处不在。其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文化景观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景观设计应兼顾景观功能与人文精神,体现现代大学精神,将设计理念融入景观之中,将其物化,以具象的形态表达思想[2]。
1咸宁职院概况
(1)自然条件。校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4℃。年平均降水量1577.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754.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45~258天。
(2)文化背景。咸宁是“中国桂花之乡”,养生生态旅游观光城市,具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3%,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4%。在这里有著名的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及咸宁特有的桂文化。在咸宁有一批精品公园和广场,如优美如画的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秀气玲珑的淦河游憩园、气势恢宏的人民广场,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文化气息。
2设计基本理念和思路
2.1设计理念
以“人本化”思想为出发点,以生态造景为基本原则,采用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并充分利用园林小品来充分反映咸宁的历史文脉,并“强化现代设计理念突出校园文化”的景观设计理念。以垂直咸宁大道的校园主干道为空间主轴,沿轴线组织景观绿化,并与保留山体、水体形成校园的景观。并整合各原有区域景观,形成特色节点。
2.2设计基本思路
(1)强化现代设计理念突出校园文化。学校的历史文化沉淀是记录了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在新校区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现代建筑环境,营造富有自然美的生态环境、富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空间,以体现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
(2)体现独特地域特色。在设计中首先应体现咸宁地方特色。咸宁作为中国桂花之乡,具有优美的园林风景。与咸宁这一旅游城市充分契合,采用桂花作为园林造景主干树种为咸宁山水添辉增彩。其次反映新校区所在地温泉城区地方特色,以及毗邻校区的淦河滨河景观――“淦川八景”。校园滨水景观设计亦可映射淦川滨水景观手法,但需把握分寸,与校园整体简约格调一致,切忌过分渲染。这些新校区所在地独具的地域特色,都应该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实现功能与景观的和谐统一。校区的景观设计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创建绿色生态校园。遵循生态设计与生态造园的思想理念,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特别是山、水、林等自然景观资源,融糅“山、水、庭、林”,与咸宁山水旅游城市大景观风貌协调一致,达到生态与景观的和谐与统一。在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3主要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的构思与探讨
3.1广场景观体现浓厚的校园气息与鲜明的专业特色,结合雕塑、喷泉、地面铺装、植物造景等营造校园人文景观环境,丰富校园景观,传递校园文化
(1)文华广场。位于学院主出入口处,占地15亩,大致呈圆形,图书馆、教一楼、文华楼、实训楼和科学会堂等方形建筑环列四周,呈向心排布,契合了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广场中心是灯塔主题雕塑,塔高18米,以竹笋为意象,象征着莘莘学子相聚在中华楠竹之乡咸宁,在知识和智慧光辉的照耀下,有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高标凌云。
(2)金玉广场。位于金玉楼处,小巧的分块式花园设计配合金玉铁艺雕塑,虽略显过时,但毕竟记录了校园成长的点点滴滴。“金玉广场”原名“凌云广场”中心雕塑寓意为“凌云”,古有成语“壮志凌云”,形容理想宏伟远大,直上云霄的意思,同志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开篇便写道“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3)明德广场。位于行政楼前学院校园正门大体量景石刻“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从校园主入口向文华广场方向连接石板阶梯两旁布置有个性路灯及花台。环状车行道围合两处大型草坪场。区位得天独厚,背靠潜山,绵延起伏,松盛竹茂;前临淦水,绿波款款,生生不息。行政楼前广场叫“明德广场”。《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高尚的道德。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我们学院的校训就是“厚德尚能,砺志创新”,门前广场命名为“明德广场”,开宗明义地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
(4)友岚湖。位于大学生活动中心处。青山染黛,碧水澄明,琴桥迎风,柳堤生烟。山依湖而立,“天公亦爱校园美,移来青山作画屏”,所以山是“玉屏山”;湖伴山而栖,“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山岚飞动,烟笼湖面,湖因之名曰“友岚湖”。湖光山色,令人心胸开阔,滋养着浩然之气,更兼有百步柳堤,凝香掬翠;跨度为52米的斜拉索桥,如古琴亭亭玉立,演奏着和谐校园的天籁之音。一湖、一桥、一山、一堤,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江南山水园林画卷。
3.2建筑,雕塑,图腾柱以及景观桥表达现代高校文化要素
(1)文华楼。位于文华广场,“文华”是指文章词采。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人如果不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就会变得粗野、愚昧。但是,人如果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也会变得虚浮而缺乏根基。只有“文质彬彬”,表里如一,协调发展,才能成为有修养、有品位的人。大学生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处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质的最佳时期,应该传承文化,关注人文,具有“文气”。我们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但决不能把大学办成工匠之学。建筑采用白色漆结合橙黄色外墙漆,搭配灰绿色玻璃材质,使校园建筑风格通过连廊、构架、玻璃与实墙的虚实对比体现现代校园建筑应有的人文气息。建筑风格既充分体现各建筑单体功能特点,又统一于整体山水环境之中。文华建筑群组A,B,C各楼体设计统一,风格简约,景观层次干净,现代。
(2)A字桥。位于友岚湖水面,毗邻大学生活动中心。现代A字景观桥,架于优美人工湖上――“湖畔柳成荫,岸边镜成影”。现代水面景观元素直接展示高校独特的年轻与活力。友岚湖位于我校东南部,与广场隔山呼应。作为休闲的主要风光带,其湖岸巧妙的艺术处理,使其坡岸设计为阶梯式石驳岸,上为车道,下为人行道,并设有亲水台湖边设水榭或亲水台,令人触景生情,产生无穷的遐想。人工湖水面布置A字景观桥大显高校人工水体独特风采。
(3)明德广场图腾柱。明德广场图腾柱升向蓝天,柱群左右布置呼应明德广场主建筑楼体对称式设计,其宏伟气势和独特的艺术造型,以有限的艺术空间形式,引导我们的想象向无限的空间扩展。屹立的图腾柱是校门口的最高点,学门两侧互成对景。图腾文化柱以符号的形式传达人文精神。
(4)金玉雕塑“鹏程万里”。位于金玉广场,该广场为校园早期景观属历史遗留,是师生集会、交流、娱乐、休憩的场所。彩用流畅的弧线与直线相结合,四周镶嵌模纹花坛,勾勒广场轮廓。在植物配置上,选择两颗高大的桩景树,作为对景配置。选择桂花、樱花、红叶李、碧桃或石榴等观花或观叶植物作为配景树,营造一种轻松、活泼、舒畅的环境氛围,达到整体效果简洁、明朗、大方,即自成一体,又融入周围环境的景观艺术效果。广场内置“鹏程万里”雕塑,采用不锈钢结构,基座在砖结构的基础上外贴大理石面,高度约7M左右,作为广场的主题,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人们展示着深刻的内涵,聚集目光,位于景观主轴中部,为生物楼和金玉楼群及信息楼等围合而成的近似圆形广场。
4植物造景展示文化生态与乡土气息
4.1植物设计延续校园文脉,突显文化生态景观
选择四季景观较好的植物品种,精心布置。樟科、木樨科、木兰科、山茶科等植物可突出生态主题,以生态优先、崇尚自然为设计理念。“竹影蟾光洁、桂影有余光”,“月来窗写竹,风过彻梳荃”――咸宁作为楠竹之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设置竹园妙不可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诠释了校园文化脱俗的气节。“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利用咸宁丰富的植物资源打造生态校园;布置水杉树阵、中国梧桐景观道,樱花景观道等专类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同时将景观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依山建造,高低错落,各抱地势,外形美观大方,结构合理实用。
4.2植物选用注重地方特色,展现乡土气息
桂花是咸宁市市花,在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将桂花作为校园基调树种,与咸宁打造香城泉都理念一致,能突出咸宁的地方特色。并在植物配置上,为突出乡土气息营造一个环境幽静空间,选择樟树、苦楮栲、枫香、紫微、红叶李、红枫、白玉兰、广玉兰、火棘绣球花、木芙蓉等适应观叶观花的乡土植物,营造“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观。
5结语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校园的景观可以展现校园文化、办学理念、校园特色。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把人文精神隐含在设计之中,使其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重视校园景观发展特色,遵循自然与人文结合、功能与艺术性的统一,将功能性空间精神化、艺术化。笔者以“咸宁职院”为例,就大学校园人文景观设计做初步探究,希望能对现代高校校园各部分景观设计和具体实施建设提供借鉴思路,为校园的历史文化景观布局建设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 简坡,戴珊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J].南方建筑,2005(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