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4: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健食品专业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保健品销售员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进公司已经两个月了,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了产品知识,通过对各种渠道的拓展,也有自己的一些总结。通过观察和了解,体会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的优势,以及还需要努力的地方,两个月来自我有了提升,但同时也知道还有很多的不足。力争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我的短处。现就此向各位领导,同仁汇报自己的工作及想法。
一:关于对公司产品和销售方面的认识
但主要是会销产品及保健营养品,以前做了三年多的保健食品销售。很少接触过名贵中药材提取物,两个月来的学习,才对石斛,天麻,杜仲,葛根,西洋参有了一些了解,从原材料,石斛种植技术以及生产加工技术来讲,公司都有一定的优势,种植技术,生产加工技术都已成熟,产品品质高,功效好,无毒负作用,有消费者健康潜在需求,但通过对大量实地各种渠道的拓展,解到目前我公司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还有待提高,从长远来打算,把产品做长久,公司做长久,只有把产品品牌化,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培养消费人群,灌输“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消费者才会更容易接受公司的产品,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所有以后的工作中,会致力于公司产品的宣传,符合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可适量做一些宣传活动,比如高档小区宣传等。
二:产品渠道拓展后的总结
医院,跑了很多渠道。商超,养生___,礼品公司,药店等,以前的公司只涉及了保健品在药店的拓展,很少涉及医院,养生___,礼品公司等渠道。将近一个半月的拓展,开阔了眼界,解了的保健食品销售渠道,接触了一些公司的___,拓展了知识面,但同时也意识到由于公司产品价格比一般保健食品高,很少有广告,知名度还不足,所以目前在一些渠道很难有发展,比如药店渠道,大多药店的保健食品价格偏低,有广告支持,没有支持的情况下,产品在药店很难产生销售,所以暂时不考虑再拓展药店。因为大多医院只能开处方药,有政策制度上的限制,所以医院方面,目前也很难有突破。养生___的消费者够买力高,适合公司产品的销售,拜访了很多养生___,目前已和一家推拿养生馆合作,后期会继续于这方面的工作。礼品公司的客户面广,中高低端礼品都有市场,需求面广,合作方式灵活,所以也适合公司产品的销售拓展,以后会把重点放在这一块,工作方向将会由全面拓展,变为重点拓展。结合公司产品的特性,多跑一些适合公司产品的渠道,争取在这些方面有突破,少走弯路”。
三: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识
一直认为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都十分重要,进公司以来,早上上班很安静,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聊天,没有闲玩,同事们都很实干,容易相处,气氛很融合,但同时也感觉管理层与员工沟通太少,希望获得的沟通与批评,以利于工作和自我缺点的改正。
营养医师王兴国饮食营养科普讲座营养食疗食补健康饮食减肥保健
四:自身在工作上的优点及不足
因为之前从事了三年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也在德维___物工程有限公司做过保健营养品专卖店店长和区域销售经理,所在公司十分注重培训,自己也十分注重学习,所以有一定保健食品销售方面的积累。在德维康上班半年没有迟到,早退,矿工过,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注意同事之间的关系,不议论公司及同事的是非,维护公司的形象,特别是遵守公司财务上的制度,不贪一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___的是自己能力上的提高,有合适的平台发挥自己的长处,但同时自己也有很多不足
1.认为自己专业知识还不完善和精熟,所以以后会的看一些关于天麻,石斛的书籍。
2.营销和管理方面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所以后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3.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熟悉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经常总结的习惯,每天总结,没周总结,每月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及效绩,提高谈判技能,管理能力,专业知识,执行力等等,总之在以后会致力于学习,总结,改进。
五:一些建议
1.因为目前去拜访客户还没有完善的产品资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所以建议及时做出简单,一目了然的产品资料。
2.各部门的沟通,领导层与员工的沟通一些,这样才能的了解公司,规划,以及近段时间自身工作的不足等各方面信息。
六:未来努力的方向
应聘的是片区销售经理一职,接下来的工作中
1.会努力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完善,营销类管理类知识的学习等等,有了熟悉的专业知识,才能说服客服,学习的营销管理类知识,才能更详细的了解企业的运作,企业的目标,效绩管理,社会责任,首要职能等等,同时积极注重锻炼自己的口才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___能力以及领导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学习、进取、完善自己。
2.大量的有针对的实地产品销售拓展,暂时放弃一些可行性不大
保健品销售员年度总结报告。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领导小组。5月24日,省、市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局立即召开局党组会议,贯彻会议精神,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专项行动的综合协调、新闻宣传、检查指导工作,推动专项行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确保此次专项行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制订行动方案。我区及时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内容、时间和要求。并组织力量,分四个小组分片开展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全面监督检查,生产企业重点检查是否持有效的证书和批件,是否存在无证和超范围生产行为,原料是否与配方一致,是否按照批准的和生产工艺组织生产,批生产记录情况等。经营企业重点检查索证索票、标签、说明书、批准文号的合法性等。还加强了对保健食品广告监测。
3、加强沟通协调。区食安办将专项行动方案转发至各镇、开发区、街道食安办,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配合我局开展工作。并加强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沟通衔接,
二、突出重点,加强监管
根据市局打“四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我区打“四非”专项行动分为检查整治、案件查办和规范提高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互为衔接,时间进度服从工作质量,重在解决问题和排除隐患。
1、检查整治阶段。充分发挥相关业务科室和基层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一是对辖区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性,《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执行情况等为检查内容,对多年来一直处于长期停产状态的企业和多年不生产的品种进行疏理,名单上报市局建议考虑吊销许可证和批准文号。二是以食品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专卖店、药品经营企业为重点,加大对保健食品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保健食品主要集散地和批发市场等进行全覆盖的监督检查。以经营合法性、销售产品合法性、标识和说明书、索证索票制度、销售台账及出厂检验报告等为检查内容。检查经营保健食品是否取得有关许可、是否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文号、标志以及未经批准声称特定保健功能产品、经营的保健食品是否产品质量不合格或来源不明、市场开办者对入场的保健食品经营者是否履行市场开办责任、是否明知保健食品存在非法添加药物仍然继续经营的。三是对本辖区内违法广告涉及的保健食品进行核查,及时移送工商部门查处。四是根据省、市重点监督检查的产品及企业名单,组织进行飞行检查,结合外地协查情况和保健食品季节性生产特点,组织对雪佳、五洲、金日洋参、湖宝等生产企业展开了飞行检查,查阅企业准入生产手续、进货票据、批生产记录、销售台账等资料,指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
2、案件查办阶段。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追根溯源,一查到底,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案件涉及辖区外企业的,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相关部门协查。区食安办加强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加强对各镇、开发区、街道食安办工作的指导。
3、规范提高阶段。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监管工作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督促企业规范和加强内部管理,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继续保持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切实巩固专项行动成果。
三、正视问题,加强自律
当前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我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量多、分布散,对我局的监管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生产经营行为还不够规范。有的企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按照制度规定去做,进货验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流于形式。有的企业产品标签、说明书不规范,用法用量、产品规格和批件不一致。抽检发现有的经营企业经营的产品含法律明令禁止添加的药物。
2、企业负责人法制意识淡薄,对员工培训力度不够。由于一部分企业生产时断时续、市场销售不够理想等方面的原因,存在员工流动快、培训不及时、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现象,一些员工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生产记录不完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的企业负责人还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不能严格按照法规要求管理企业,甚至还有钻法律空子、打法律球的行为。
四、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局通过短信平台向辖区所有药品批发、连锁和零售药店群发短信500多条,区、镇两级出动检查人员1887人次,检查(协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40多家次,批发企业、专营店、零售药店、大型商场超市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892家。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检查整治、案件查办,我区打“四非”工作成效显著,上报信息4条、报送报表4次、阶段总结9次,按时向市局报告专项行动的进展、成效和遇到的问题。
1、检查企业覆盖面广。本次行动,做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检查覆盖面100%,大部分生产企业现场检查2次以上;批发企业、专营店、大型商场、连锁超市检查覆盖面100%,零售药店、小超市等经营企业检查覆盖面超过了80%,检查记录规范、完整。
2、全区情况全面掌握。我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4家,拥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38个。经营企业1043家,其中批发连锁企业15家、大型商场超市、专卖店20家、药店544家,其余为小商店超市。我区14家生产企业中常年生产的3家(佳尔科、雪佳、五洲),去年有过批量生产的4家(奥奇、庆和、湖宝、三健),已停产1年以上,目前车间正在改造,或处于观望状态准备改造的3家(金日洋参、锦仁堂、康富来),已停产3年以上的4家(唯一、华南、红太阳、远亚),其中“唯一”、“华南”的车间已改作他用或已拆除。有关我区生产企业的现状已向市局作了报告。
3、重点企业重点监管。结合打“四非”重点检查企业名单和保健食品季节性生产的特点,对省、市局制定的“打四非”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和产品重点检查,做到了全覆盖。特别是对外地协查较多的“雪佳”、“全烈”等企业进行了多次突击检查。现场对企业生产车间、仓库和化验室进行认真、详细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当场指导企业进行整改,完善管理制度,还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了抽检。
4、配合上级监测抽检。根据省、市重点监督检查的产品及企业名单和市局风险监测抽样的要求,组织进行突击检查,配合市局开展共抽检产品25批次,其中减肥类12批、辅助降血糖类1批、缓解体力疲劳类12批。
5、外地协查回复及时。共协查回复各地协查函35份,每次协查均到企业现场核查企业相关的资质、品种的批件、涉及具体生产批号的产品查阅相应批生产记录、检验记录、销售记录和原辅料台帐,并要求企业出具相关情况说明。35份外地协查均做到了及时核实情况、及时回复。我局发函协查问题保健食品16个。
6、案件处置严格依法。对于保健食品的案件处置,我局做到严格依法查处,遇到问题产品,法规、稽查、保化三个科室认真研究法律法规,以确定最适合的法律条款和处罚标准。目前,共移交稽查涉嫌保健食品违法案件12个,立案5个。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这次行动中,我局在遍布全区的170余块社区电子屏上循环播放食品公益广告和相关常识,大大提高了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知晓度。
9月4日,我局举办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负责人培训班,辖区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保健食品专营店、大型超市、连锁超市和医药连锁、批发企业负责人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介绍了保健食品基础知识、当前形势和监管要求,详细讲解了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行政许可流程、包装标识、索证索票和台帐管理等内容,还结合相关案例培训了相关法律法规。到会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现场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有效促使企业进一步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诚信和道德建设。
六、再接再厉,科学监管
下阶段,我局将主要从做好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开展工作:
1、办理案件,对有问题保健食品依法查处。对检查中发现的假冒保健食品,一律停止销售并依法严肃处理;发现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黑窝点”,及时取缔;对涉嫌违法行为,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配合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动员社会监督力量,形成全面治理和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和合力。
2、加强宣传,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企业加强自律。做好保健食品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科学保健理念,规范媒体行为,支持鼓励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公开监督电话,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氛围,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3、加强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台账管理。加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建档情况、原料收货查验和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督促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按照批准的配方和工艺组织生产,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批生产记录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执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加强质量意识,坚决履行质量第一负责人责任制度,检查生产经营企业《保健食品质量承诺书》执行情况和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4、加强监测,积极开展日常监督性抽样送检。开展辖区内保健食品的监督检查及产品抽验工作,特别是我区企业生产的产品。加强对减肥、缓解体力疲劳等社会反映强烈,违法违规宣传较多的功能产品非法添加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抽检,及时曝光问题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
“化学品?没有。”
“洗涤用品、洗浴用品、空调、冰箱等,都没有吗?”
“这不可能。就是家中没有多少钱,也会有洗涤用品,农服总得洗吧?您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您了解某些化学用品可以危害人体的健康吗?”
“不知道。别看我大小也算一个知识分子,但对这方面了解较少。你说的这些东西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吗?”
这是住去年环境健康活动时,一位医务工作者与一位大学教师,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对话节录。由此看来,不仅是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人对化学品的危害缺少必要的认识,就是知识分子甚至是高级知识分子,虽然在某些专业知识方面有造诣,但在此方面也没有什么认识,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研究资料表明,截止到1988年底,全世界登记在册的化学品有2600多万种,并且以每年2万种的速度递增;每天有20余种新的化学物质进入我们的生活环境,有60多万种化学品进入成规模的商业生产领域。我们国家虽然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但登记在册人工制造的化学品已有5万余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化学品有几十万种之多。化学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例如,农药和饲料中的添加剂、各种装修与装饰材料中的有毒化学品,危害人体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的事例屡见不鲜。研究表明,长期接触芳香族化学物质,如皮革、橡胶、油漆、染料等,可以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指出:我国近年来监测资料表明,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有20%以上的农药残留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部分城市的超标准率达到了70%;部分地区猪肉中的瘦肉精含量检出率是比较高的,几次抽查未见明显变化;环境污染使我国一些地区儿童铅中毒的发病率达30%……
在生活中不使用化学品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学会正确的使用化学品。例如,在选择化妆品时,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及质量较好的产品,并尽量减少使用次数和用量。否则,美丽靓丽一时现,健康受损一生寒;甚者美容未成反毁容,花钱受罪悔当初。保健食品,虽然广告宣传说的很玄,但不要轻信而随意食用。食用保健食品的目的是为了健身强体、延年益寿,但有时却健身不成反而引起过敏、中毒甚至死亡。许多保健食品在推销时大肆宣传其“疗效”,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它不是药品,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宣传疗效。
一、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行。
3.工作态度积极,爱岗敬业,事业心、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开拓创新精神。
4.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与招聘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任职资格(含职业资格)等能力条件。
5.具备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6.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7.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
8.应聘者年龄一般不得超过35周岁。应聘特殊或急需紧缺岗位的人员以及博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获得者等应聘人员,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超过40周岁。
9.具备岗位所要求的其他条件。
二、报名方式
(一)招聘岗位及具体要求
详见《福建省食品药品认证审评中心招聘工作人员岗位信息表》(附件1)。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凡符合岗位要求者,请填写《应聘人员报名表》(见附件2),并提供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及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复印件,通过附件方式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或将纸质版资料邮寄到我中心办公室,报名截止时间为2016年3月17日。
(三)注意事项
1、报名人员应对提交的材料负责,虚假信息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参加本次招聘资格。
2、通过附件方式将材料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的邮件主题统一格式为“应聘-姓名-应聘岗位”,如“应聘—张三—保健食品检查员”。
3、应聘者每人限报一个岗位,考生要在应聘报名表中填写详实的通信地址和便捷可靠的联系电话。
三、联系方式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琴亭路33号工会大厦7层702室
邮编:350003
联系人:谢丹清
联系电话:0591-87600017
E-mail:[email protected]
点击下载>>>
关键词:金乡大蒜 功能性食品产业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目前,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富贵病增多,老年病增多,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亚健康人群增多,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保健,开发不同功效的功能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内销售的健康食品中90 %为普通营养品(第一代)和药物提取保健品(第二代)。而美欧和日本等国的产品已发展到自然物质提取的功能性食品(第三代)阶段。据专家预测,未来此类产品将成为中国市场主流产品。大蒜是著名的食药两用植物,富含大蒜素、大蒜多糖、蒜氨酸和大蒜皂苷类化合物等功能成分,具有杀菌、降低血脂、预防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在食品和医药保健品领域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前景。大蒜功能成分成为许多国家医疗科研机构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大蒜、银杏叶和人参三类提取物被称为21世纪最重要、最有市场前途的三大保健产品。
中国是世界上大蒜种植和出口的重要国家,大蒜产业在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金乡县是著名的“中国大蒜之乡”,2014年大蒜的交易量约26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大蒜交易量和交易额约占全省的85%、全国的65%。大蒜年加工出口能力110余万吨,占全国的70%以上。由于目前国内大蒜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存在加工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我国大蒜产品主要以蒜头出口为主,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大蒜精深加工产品如天然大蒜素、大蒜多糖、蒜氨酸等医药和功能性品,在国内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如何通过发展精深加工技术,将金乡县丰富的大蒜资源转化为医药和功能性食品,增加大蒜的附加值,实现大蒜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欧美等国家,含大蒜功能成分的保健食品是植物类保健品最畅销的产品之一。英国的大蒜素胶囊每年的销售量是3亿粒左右;德国服用大蒜油丸保健品每年约有700多万人;美国大蒜制品每年的销售额达1亿美元,位列2000 年版 USP(美国药典)植物药市场销售首位。目前,大蒜保健(药)产品普遍使用的是大蒜肠溶片,产品主要品牌有德国Lichtwer Phanna公司的Kwai,加拿大Trophic公司PurGar和美国Nature's Way公司Garlicin等。大蒜精油类产品有美国的大蒜油胶囊,日本的大蒜锭、“蓬莱”等,以及德国和匈牙利生产的以β环糊精为吸附包结材料的大蒜油糖衣小丸。德国Shaffer健康中心的“Kyoic”品牌大蒜制品,是以长期贮存的老化蒜为原料提取的脱氧蒜氨酸类产品。国外公司采用低温冷冻、真空干燥、离子交换等先进技术,以新鲜大蒜为原料提取的高纯度天然蒜氨酸试剂产品售价非常昂贵。例如美国Sigma公司的蒜氨酸试剂产品售价人民币5700元/25mg。
我国在临床批准使用的大蒜药品制剂有两种,一是合成大蒜素(二烯丙基三硫DATS)注射液,二是以低温冻干蒜粉为原料的大蒜肠溶片剂。目前,国内大部分都是提取蒜油产品(大蒜素含量10%左右),没有企业掌握高纯度大蒜素(大蒜素含量>60%)提取技术,市场上的大蒜保健品主要是大蒜素软胶囊,高纯度天然大蒜素已经上涨到1000万/吨,处于供不应求局面。大蒜类保健产品主要有大蒜素软胶囊、蒜氨酸口服液、大蒜多糖肠溶片,存在产品功能单一,市场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利用大蒜功能成分的药理活性,开发具有新功能的大蒜类保健食品是保健品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之一。
三、金乡大蒜功能性食品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动力欠缺
目前,金乡县从事大蒜加工、销售、储存的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0余家,但是,大多企业发展规模较小,整个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易被别人跟进甚至超越。目前,全县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业9家。另外,近年来大蒜价格波动大,给大蒜加工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压力。
(二)产品种类少,附加值较低
金乡县大蒜加工企业大多以简单的大蒜清理、除杂、装袋等粗加工为主,少数企业进行蒜片、蒜粉等大蒜初级加工,还有几家企业生产黑蒜制品,大蒜产品附加值较低。仅有少数企业涉及大蒜油、大蒜素等产品,大蒜类生物医药制品等高端产品几乎空白。
(三)专业人才缺乏,科研基础薄弱
在金乡县的大蒜产业链条中,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初级劳动者,从事大蒜深加工的高技能人才及企业管理人才非常缺乏。由于大蒜功能性保健产品的研发工作涉及生物、化工、食品等多种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整合各个学科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因此能够统领此类产品研发的技术领军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又由于金乡地处鲁西南,属于县级小城镇,科研人员不愿意留在金乡工作,长此以往,将导致金乡大蒜功性能食品产业动力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不足,人力资源瓶颈突出。
虽然,金乡县成立了大蒜研究所,专门进行大蒜品种选育、食品、保健品及医药产品开发,但是研究所人员编制只有3人,同时,研究所在资金、设备、人员编制等方面受到严重限制,有限的科研力量没有充分发挥效用,大大影响了大蒜产业的科研创新。
(四)企业缺乏创新,研发投入不足
金乡县地处鲁西南,与国内外先进企业比,从事大蒜加工企业的档次较低,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管理理念不够先进。大蒜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松散、运营效率低下,缺乏长效的合作和创新激励机制、对研发投入重视程度不够等。虽然少数企业家对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危机感,开始萌生出与国内外相关高校与研究所的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念头,从侧面反映出金乡大蒜企业对科技力量、研究设施及其所提供服务的迫切需求。
(五)管理体制陈旧,制度创新滞后
目前金乡大蒜经济仍沿用传统的分散管理体制,大蒜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管理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金乡县大蒜产业管理职能部门无法拿出高水平的大蒜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落后的管理制度是制约本地大蒜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普遍存在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短视行为,产品研发创新根本无从谈起,无法吸引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因此,要想实现大蒜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大幅度提升管理体制和创新制度。
(六)政府重视不够,财政扶持不足
尽管金乡大蒜经济成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作为大蒜经济重要环节的大蒜类功能性食品高技术产业仍未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政府对于从事大蒜类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企业支持力度偏小,对企业在研发、融资、担保、扶持等方面没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投资人缺乏可靠的风险投资保障与足够的信心,研发资金投入严重缺乏。对大蒜类医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仍停留在较低水平,致使大蒜功能性食品前期基础研究较弱,积累极少。
四、对策建议
(一)组建大蒜产业联盟,搭建高水平研发平台
由于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提供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的强弱与拉动能力的大小密切相关,因此大蒜加工龙头企业是带动整个大蒜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由于金乡县大蒜产业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带动力不足。可以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化运作模式,尽快推进组建金乡大蒜产业联盟,联合全国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打造大蒜产业高水平创新平台,筹建国家级大蒜及系列产品公共实验中心,助推金乡县大蒜产业转型升级。
(二)制订人才引进政策,构筑产业研发高地
一是利用省市科技专家人才数据库资源,由县科技部门牵头,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与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类调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征集专家人才信息,按行业领域划分建档立册。二是设立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收集企业的发展需求,利用省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信息汇集系统,帮助县域中小企业与专家人才数据库对接,通过技术手段快速完成供需匹配和双方的意向沟通。三是应加大农业领域科技特聘专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的建设力度,通过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本行业国内外专家直接参与到金乡大蒜产业研发过程中,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三)以科技孵化新产品,引领大蒜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
利用金乡的大蒜资源,以提取的天然大蒜素、蒜氨酸、大蒜多糖和大蒜皂苷为原料,开发出具有促进排铅、增强免疫力、辅助改善记忆、抗氧化等功能的大蒜特色保健食品,满足日益提高的市场需求,逐步向大蒜医药产品和大蒜类化妆品等领域延伸,使大蒜衍生产品的加工层次更加分明、生产档次不断提高,引领金乡县大蒜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确保金乡县大蒜深加工产品走在本行业的前列。
(四)政府加大投入,促进产品研发
一是帮助企业申报科技、农业、发改等各类项目,积极利用上级有关政策资金,加大企业产品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制定扶持企业创新创优奖励政策,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创新载体建设,鼓励企业高效利用市场资本资源,实施创新创优驱动战略,开展创新创优活动,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五)加大科研合作
随着生物化工技术、医药产业的发展,国内外对大蒜类保健医药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金乡大蒜加工企业,应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与华大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从事大蒜功能食品、医药产品的高院校开展科研和产品开发合作。
参考文献:
[1]傅樱花,张富春.降血糖功能性食品的现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年11月,第32卷第11期
[2]黄雪松,阎凤超,吴建中.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大蒜寡糖和多糖分子质量分布[J].食品科学,2011,32(2):146-149
[3]唐辉,陈坚.蒜氨酸及其相关活性组分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6):441-446
[4]张新茹, 杨晓虹, 王天晓.葱属植物中甾体皂苷及其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N].药学学报,2009,25(2): 165-169
[5]吕慧,马永建,孙桂菊,杨立刚,王少康. 大蒜挥发油提取工的优化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18):88-91
关键词:食品药品检验;人才培养;学术梯队建设;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317-03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主要由中检院和各省、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承担国家药品评价抽验、餐饮食品检测、保健食品检测以及食品药品风险监测、标准研究与检验检测方法研究、日常监督抽验工作。这些机构普遍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检验任务与研究工作的双重压力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二是在相关专业学科领域缺少有影响力、号召力、引领力的学科带头人。在检验工作与学科研究实践中,遇到问题只能靠自己摸索,常常是同样的问题困扰了不同单位,不同单位却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科研攻关的合力,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难以共享。因此,以国家和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为主体,依托与高校联合建立的教学科研基地,建立科学高效的食品科学、药学、精细化工学、食品科学相关学科制度体系,充分利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加大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力度,树立学科带头人,引领食品药品检验相关学科领域难点问题和共性问题的研究和攻关,大力推动食品药品检验研究相关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以使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机构在检验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上有所建树并确保未来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中面临的各类新任务。
二、学科与学科带头人的定义
1.学科与学科建设。2009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第9条规定: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二级学科设置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与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或是所属一级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方面;(2)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形成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3)社会对该学科人才有一定规模的需求。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学科梯队、研究基地、科学研究、学术环境、人才培养及管理等基本要素。推进学科建设不仅可以推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专业特色、优势学科的发展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改善学科梯队的结构和实验基地建设,提高队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推动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建设,而且能对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与科研水平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2.学科带头人。所谓学科带头人,就是对某一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能够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尚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和为学科献身的精神;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在学科发展、梯队建设、科学研究(含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中起带头和核心作用的专家、学者。
学科带头人必须在学科中起带头和核心作用,是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随着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不断交叉渗透,一方面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学科越分越细;另一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综合化,学科交叉越来越广泛。因此,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群体作战,而群体作战则必须有指挥官起领导和核心作用,能够带领大家团结奋斗。
三、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1.必要性研究。在食品药品检验系统推进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是在当前严峻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下,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监管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行业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现有的人才队伍结构以及从社会招聘的高校毕业生专业适用性不是很强;三是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标准研究需要一支相对稳定、更加专业、同时在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领域均有良好基础的人才队伍。
2.可行性研究。目前国家级、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开展学科建设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一是具备相应资质。中检院已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多个省级所与高校联合建立了教学基地,如湖南省院已成为中南大学校外研究生教学点,与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设立了“中药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验及脱除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是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基地。二是拥有人才支持。中检院和多数省级所具有专科、本科、研究生教学资格和能力,全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拥有了一支以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为领军人物的师资队伍。三是具有专业理论基础。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形成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检验与研究实践积累,出版了大量科研成果、论文、论著,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四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对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有相当规模的需求。
四、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路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
(一)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路径
1.加强与高校联合。办好高校教学与实习基地,参与相关学科的教学计划制订,在相关学科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教学过程中承担更具体的教学与实习指导任务,可以参照临床医学等专业,把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相关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设定得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
2.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首先必须有一流的条件。发展学科优势必须有一批用于高、精、尖科学研究以实现重点学科建设中科研手段现代化为目的的专用设备、仪器,使实验室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基础能力。可由各省级所申报,以中检院为龙头,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在全国系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作为系统科研的领头羊,把本系统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学科建设优势。一是在中检院建立重点实验室,搭建桥梁,实现国际接轨。二是充分发挥东部和沿海省的优势,先行发展和建立具有创先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三是充分利用中部和西部的药材资源优势,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中药、民族药的重点实验室。
3.建设定向培养的教学学科体系。省级所要争取相关学科的学位授予资格。例如,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都是药学二级学科,中药学是一级学科,各省级所可以根据各自在不同专业所拥有的人才优势或技术优势,选择一到两个学科作为为药品检验工作定向培养人才的重点学科,在人、财、物资源的投入上给予重点扶持。关键是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设置上要积极参与,发挥应用的作用,以促进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相接轨。
4.建立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采取逐级推荐、选拔的方式,对系统内特别优秀、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一经确定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则在一定时间段内,在政策上、科研经费上、培训交流上给予倾斜政策,同时严格考核该时间段内该培养对象的业绩与表现,期满要对其进行评价和鉴定。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应纳入全系统人才发展规划,对培养对象实行届期制动态管理。
(二)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
1.发展方向。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应服从服务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根据国家现有的学科设置,可以选择以下学科作为主要发展方向:(1)化学的二级学科:分析化学;(2)生物学的二级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仪器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4)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二级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6)药学的二级学科: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7)中药学(一级学科);(8)保健食品的二级学科:食品营养学、毒理学;(9)化妆品的二级学科:精细化工学、皮肤生理学;(10)机构管理的二级学科:管理学。
条件成熟后,还可以在学科目录以外,自行设置相关二级学科,例如,中药学是一级学科,将来可以在中药学以下设置中药鉴定、中药炮制等二级学科。
2.目标定位。通过推进全国省以上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学科建设,在全国系统形成一个良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使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中检验技术型人才与科研教学型人才在角色定位和职能承担上适当分流,各有侧重,从而解决检验与研究、教学任务相互交叉,技术人员工作超负荷的问题,也为研究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有利于本系统更好地参与药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升本系统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基本目标:一是为省级所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领军人物,提高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专业技术与科研水平;二是为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培养实用型人才;加大中国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三是推进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四是促进相关学科、专业本科、研究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与发展。
五、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相关配套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一)建立学科带头人选拔与培养机制
由中检院牵头,在全国系统建立学科带头人选拔与培养机制。
1.明确培养目标。即经过几年的集中支持和重点培养,使培养对象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能准确把握本学科发展方向,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成为所在单位学科拔尖人才。其杰出者通过进一步培养,成为能够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的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2.明确选拔原则。规定选拔程序,通过个人申报,所在单位进行初评,提出推荐人选,并向中检院推荐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中检院定期对各省推荐培养对象组织专家考察、评审。中检院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省所上报的推荐人选进行评审,中检院对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进行审定,确定入选人员名单后,在中检院网站公布。
3.明确培养方式。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学科建设的实际和发展重点,对培养对象提出具体的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与培养对象签订培养目标责任合同。培养目标责任合同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培养方向,培养期内主要承担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任务,培养措施(含实验室提供的条件)、培养对象的权利、义务以及职责等。培养计划报中检院备案。
4.明确培养期任务。建立考核制度,建立科学考核与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期可为三至四年,不搞终身制。培养期结束,不再参加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拔。按照“动态培养、严格考核、公开竞争、择优汰劣”的原则,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严格考核、动态管理、滚动发展。中检院每两年组织专家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优胜劣汰,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培养资格,终止资助,并不得参加系统学科拔尖领军人才选拔;考核优秀的,优先推荐参加学科领军人才选拔。
5.建立激励机制。对于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优先安排国内外进修,或国内外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设立培养基金,每年给予培养对象一定的自主研究课题科研经费(1万元~3万元)。在同等条件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可优先聘任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二)制订学科发展规划
组织制订全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学科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确立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重点建设项目,用一到两个五年规划的时间,初步建立全国食品药品检验系统以中检院为主干,省级所为分枝的比较全面、独具特色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相关学科体系。
六、结论
食品药品检验研究系统的学科建设是实践科学检验精神和中国食品药品检验文化体系建设的关键部分。要用什么样的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激励人才?学科建设是实现人才队伍配置科学化、竞争机制化的必由之路,本课题通过对学科制度和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机构学科与专业特点、优势的研究,论述了在系统内开展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就本系统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水平有限,这些建议、观点可能还比较粗浅,如有机会我们将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洪毅.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2).
[2] 姬长生.学科建设刍议[J].煤炭高等教育,1999,(2).
[3] 程桦,李道先.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6,(4).
[4] 李双群.浅谈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高等农业教育,2006,(1).
[5] 包熔.优化地方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原则、依据与对策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8,(3).
[关键词]食品检验;理化检验;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334-01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品安全不仅包括生产安全,经营安全,还包括结果安全、过程安全。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尤为重要,其中食品理化检验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之一,在食品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食品理化检验是在物理和化学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对食品质量进行检验,其主要内容是检验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污染问题。检验对象包括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饮料、调味品以及保健食品等。但是,在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因受到实验室环境、样品、试剂、仪器设备、操作过程和计算结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检验结果也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一、食品理化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检测人员因素
目前,食品监测中检测人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专业知识或经过大专院校等专业培养的人员较少;二是检测人员没有培训的机会;三是专业检测人员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省市级地区,偏远地区严重缺乏监测专业人员;四是有许多检测人员实际操作与专业知识不符,不明白操作的具体原理,导致操作不精确。
(二)检测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净化度等等。如果检测环境中温度和湿度不符合检测条件,则会对检测仪器的精确度及定容分析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检测环境中菌落数过多,则会导致检测样品污染。
(三)仪器设备因素
目前,我国许多食品监测机构中检测仪器比较落后,尤其是偏远地区,由于受到资金和地域的影响,仪器设备更新缓慢,跟不上食品监测的需要。但是在发达地区,同时存在仪器设备影响监测结果的现象,如相关仪器不能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导致其精密度下降;有些监测所用的试剂碘化钾、谷酰胺溶液等没有现用现配、低温、避光储存等导致试剂理化性质改变,影响检测结果等。
(四)管理因素
食品理化检验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本性因素在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检测人员无章可循,导致检测过程随意、操作不规范等,影响检测结果。
二、加强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样品抽取和样品制备
以随机原则为依据,进行样品抽取,保证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取样时,必须保持抽样工具的清洁,避免沾染任何有害物质,尽可能保持原有微生物的状况和理化标准,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以检验要求为基准,抽取合适的样品数。进行样品制备时,必须保持样品的均匀程度。对液体样品而言,在检验前须混匀,如酱油、醋等样品,需对样品进行搅拌或者振摇,达到混匀的效果,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应在充分振摇的基础上,借助滤纸进行过滤。对固体样品而言,须将其粉碎,然后混匀,才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二)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仪器和试剂是影响整个检验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检验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须在充分了解仪器和试剂影响的基础上,选择合适、有效的仪器和试剂,为提高检验效果提供保障。如果仪器能够实现自校,应保障该仪器每周进行自校,如天平和酸度计等。如果是自制的仪器,如自制蒸馏装置,须保证其气密性,对装置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保证其正常运行。在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化学试剂参与化学反应,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对检验结果有着重要意义。
(三)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
以产品的标准规定方法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有的标准中存在多种检验方法,检测人员应以检测性质和实验室条件为基础,充分了解样品待测成分的含量,选择效果最佳的检验方法。对某些禁止使用仪器分析法的实验室,可借助化学分析法进行检测。不同的食品所含成分存在差异,因此,检测不同食品时应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如检测牛奶中的钙含量时,其钙含量大约为1g/kg,可结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即火焰法。对于保健品鹿产品胶囊,其钙含量大约为20%,如果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方法进行检测,可能存在^大的误差,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针对此类钙含量较高的产品,可通过EDTA滴定法进行检测,以到达检测效果,保障检测质量。
(四)加强检测环境的质量控制
食品监测工作中,环境因素对食品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如温度、湿度等。因此检测环境应时刻保持洁净,温度和湿度均应符合检测的相关要求,确保样品保存及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实验室应合理布局,防止样品之间发生交叉污染。
(五)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操作人员是进行食品理化检验的实施者,是影响检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鼓励其不断完善自我,为有效进行食品理化检测提供保障。操作人员对操作规程的掌握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食品理化检测结果,但在许多食品检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原因,造成检验出现误差,从而影响整个检测结果。误差包括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如在进行白酒中总酯检测时,不同的操作人员,可能因滴定速度的差别引起检验结果发生变化。检验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操作人员可通过自身努力减少误差,达到误差的最小化,避免其影响检验结果。同时一些操作人员由于检测方法掌握不牢靠,对其理解有限,从而导致较大的误差,影响整个检验结果的精准度。因此,为保障食品理化检测效果,提高检测质量,须严格要求操作人员,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加深其对食品理化检测流程、方法的掌握,避免因自身知识欠缺和流程掌握不牢靠导致的检测误差,影响检测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及社会稳定。因此,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应通过做好食品理化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实现检测工作的价值,提高食品检测效果,保障食品安全,为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从品类原因分析,其中多元化经营的高毛利率非药品商品过度促销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目前许多药店保健食品是其利润和经营额目标增长的重要品类,这类商品的过度促销往往并没有带来门店业绩的增长,相反还导致了消费者不信任、门店美誉度下降,门店客流流失等负面效应。在非药品商品中泛母婴、化妆品品类多元化商品又是多元化发展的重头戏,许多药店人员缺乏这些产品的科学合理的推广基础,商品机构不合理,销售进入一种误区,即什么品类毛利较高,这类品类就属于必备商品、什么品类毛利率高,这类产品就是必须的关联性补充商品,促销活动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非科学、盲目地增加新品类而导致难以适应母婴、化妆品主流客户群体的需求,从而导致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失败。
其实,我们提升门店业绩更加需要我们药店人员销售基本技巧和基础能力的稳固和提升,以适应顾客对我们专业知识和销售技能较高的要求。
关联销售是药店经营的基本技能,也是药店业绩提升的基础。关联销售需要特别注重药品与药品的合理、科学用药!
关联销售首先要注重顾客的筛选和分级对待和重视。在顾客的选择方面,我们需要重视以下几种重点优质顾客的需求,什么样的顾客是我们首选的目标客户?优质客户的特点:1、从年龄上看主要是中老年人;2、从身体状况上看主要是身体健康状态欠佳的人群;3、从推荐产品的接受能力上来看主要是认知容易被说服的人群,他们由于认知原因,尤其是药品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容易接受店员的推荐;4、在支付能力方面来判断主要是医保患者、经济能力较好的顾客和对健康投入意识强的顾客。
店员在想顾客推荐药品时,需要有利的三个条件称为推荐三要素:即时间、信任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药店要围绕这三个要素去营造营销环境和氛围。
在关联销售中,什么样的疾病群是我们首选的目标患者,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其特点?
1、慢性疾病:久病成良医,对店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由于长期服用,对产品的价格认知较高;
2、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对产品的安全性和疗效诉求较高,产品疗效和价格成不对称性,要求性价比的合理性;
3、疾病谱需要组合药物进行治疗的疾病:某种疾病本身需要治疗方案就是组合药物的治疗;
在关联销售中,什么样的产品群最适合用着关联性的药品进行推荐?
首先是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最为联合销售的首选产品?
1、常见疾病需要组合治疗方案的药物;
2、慢性疾病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3、相关性几种疾病的联合治疗药物:例如高血压伴随冠心病;
4、对症治疗和治本药物的联合应用;
5、常见适应症药物的另一领域的独特治疗效果药物。例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应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
其次,适合作为联合销售的产品,店员掌握其销售技巧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产品主要专业知识和疾病适应症的应用;
2、全科用药产品的梳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
3、慢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的治疗措施及用药方案;
4、店员推荐技巧及应用;
5、顾客购买心理的把握;
【关键词】行业高职 产业需求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 模式对接
行业高等职业院校,是指由政府行业部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等举办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全日制公办层次的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11年教育部下发[高职成(2011)12号]文要求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学水平与质量,增强行业高职办学特色,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各地区要围绕国家产业重点发展,加强专业设置、调整动态机制,并且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行业高职的办学特色充分体现了这一政策的适用性。2014年2月,总理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为现代高职教育提出更为明确的指导思想。
行业高职较之普通院校在其学科特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性,是可服务于各行业的专业,跟几乎所有学科及行业都能发生关联。这反而要求行业高职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有别于普通院校,发挥所在行业背景,及时适应区域行业产业发展,根据自身面对的区域行业产业链特色调整专业设置、转变培养人才模式、完善行业高职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
一、行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应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
1.行业高职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表现突出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专业结构守旧,没有跟上现代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今各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区域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相应变化。对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也在不断地提高要求。同时相关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并以此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专业设置上与一些普通的高职院校基本一样,没有改进的地方。因而导致了相同专业的人才资源过剩,就业压力过大,教育和人力资源都产生了巨大浪费。三是专业设置对接地方行业的产业特色不够鲜明。行业高职应具有鲜明的区域产业特色,但专业设置实际情况是泛化雷同严重。专业设置及教学体系不与本行业优势集群产业岗位需求对接,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没有竞争优势,也会造成人才资源过剩。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人才培养不够,产生“人才慌”。这就造成了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2.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与专业设置的关系
首先,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决定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结构。行业高职艺术专业设置与地方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关系,艺术专业也会与地方产业的经济发展共呼吸(如品牌形象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要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发展为依据,行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设置及调整同时也要考虑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和未来走向,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其次,行业高职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化、合理化,将会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快速发展,这就需要行业高职在专业设置上能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前进,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行业高职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不会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3.行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应嵌入校内专业链中
高职的专业设置决定了它的服务方向,反映了学校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程度。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知识、新的科技、新的行业、新技术、新材料都在不断地涌现,行业高职与行业产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为了能够跟得上社会迅速发展的步伐,培养出更多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行业高职在开设新专业的同时,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走向对已有专业做出相应的调整。艺术设计是一个创意服务型专业,能为各行业进行专业创意有形化服务,行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应对应地嵌入学校的专业链当中。以“产业链”发展为导向,打造特色专业链,建立起具有行业特征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及专业方向。
二、构建耦合区域行业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合理设置专业,还必须通过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
1.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1)以区域产业特色为立足点,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体系是根据职业目标、职业岗位以及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遵循人才培养规律,进而制定出的一套课程教学体系。项目化课程体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以产业对人才能力需求标准为目标,以与产业岗位职业标准实际对接为核心,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开发与设计。
(2)专业核心课程以项目工作手册替代传统模式教案,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改变教材决定教学内容的状况,让教材真正成为教学材料而不是僵化的教条。改造传统教学的教案或固化形式的教学课件,使之成为项目指导工作手册,手册内容来自项目相关行业的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让课程内容与行业工作岗位内容相一致,随着企业及职业标准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改进,保持其同步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行业职业能及时对接,课程内容随产业的发展不断改进,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后还可有拓展的空间。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1)项目实践链融入专业链中,改变教学场所固定的形式,将项目实践与课程教学交替展开。行业高职的专业设置主要围绕行业的产业链而设置,形成与行业有关较为集中的专业结构体系。通常是以产业链研发、生产、经营、服务各个环节设置的专业群,校内外实训基地(室)也是依此建设。行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可依托这一特色,实施校内外实训基地+项目共享联动协作模式。专业核心课程除了在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实践可与对接专业合作展开(例如化妆品包装设计项目可与化妆品专业协作),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情景教学实践,模拟企业生产流程,以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标准的生产模式为导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设计。
(2)组建多学科多专业复合型师资团队,全方位对接产业链生产过程。在教学上建立除了由校内艺术设计专任教师、企业设计师“双师”组合,根据项目对接产业链及生产过程,利用行业依托优势,再增加校内相关专业链专任教师及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一支校企互联、专业互通的师资队伍。借助师资团队专业复合性和丰富的行业一线实践经验和应用水平,推进项目化的实践性指导教学,不仅大大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对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珠三角地区化妆品、食品药品产业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三对接若干思路与建议
1.“珠三角”区域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急需设置对接艺术设计专业及方向
珠三角地区健康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区域内化妆品、保健食品、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均在25%左右,远高于全省GDP增速,“十一五”期间将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除了广告创意及设计人才,其他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也有同类问题。但广东省内无论是普通高职还是行业高职,专业设置上对应的只有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等泛化专业,对产业发展缺乏了解,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掌握的是普遍性的知识和技能,由于对行业标准及市场情况缺乏了解,无法为企业生产转型提供相应的设计服务。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对现有的专业可以进行适度调整,在同一专业可设置不同专业方向以满足对应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开设的产品造型设计分设了三个方向:文化生活用品设计、家具设计和玩具设计。这样专业方向设置就充分体现了对应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科学性。对同专业进行细分方向,与产业集群对接的设置是非常成功的,在针对大健康产业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及方向上值得借鉴和学习。
2.以专业对接为载体,建立大健康产业链与人才培养互动机制
艺术设计是在满足产品或服务中逻辑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性有形化的工作。这对于化妆品、食品和医药产业更是如此,体现也更为明显。在教学中标准的对接即是实施和达成逻辑性和功能性目标的有效方法。将艺术思维中发散性特点与功能和逻辑性条理性特点有效结合。标准越具体,创意点也就越具体和准确。教学过程和学习目标也就越清晰和易于达成。
以包装设计为例,普通包装设计要具备以下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普通院校包装设计专业或课程依此工作内容及技能和知识要求而设计教学内容。但从表2我们可以得知,在药品、化妆品、保健食品设计仅掌握以上工作内容、技能和知识是不够的。药品、化妆品及保健食品在包装上国家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这都要求设计师在创作及制作中严格遵守,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是既要创作出符合商品属性,又具有创新视觉美感,还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设计。
结语
针对珠三角地区大健康产业所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是应具有艺术审美能力的,既熟悉我国化妆品、药品、食品等行业的包装与广告法规,又牢固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复合应用型高技术高技能专门人才。面对珠三角地区大健康产业集群的艺术设计专业行业高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可以依托行业办学的有利环境,联动校内大健康专业群,优化课程体系、共享专业链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办学资源,打造“认知・仿真・顶岗阶梯递进,实训链・产业链深度对接,核心能力模块化+通用能力集成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出与大健康优势产业集群精准对接的独特专业治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亚杰.自强与扶持:特色大学的发展之路[J].中国教育,2008:10-12.
[2]俞仲文.时代呼唤高职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3-01-14.
[3]兰小云.行业高职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张建平.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J].教育探索,2007(7).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我国近年来采取大量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从而使得整个食品市场安全形势总体比较稳定,但“苏丹红”、“毒火腿”、“乳制品含三聚氰胺”和“染色馒头”等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形势依旧不荣乐观。综合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我国食品安全市场目前主要呈现如下方面特征:
一是小型熟食加工作坊、地下小加工作坊等多缺乏符合卫生安全的原料、辅料、生产加工设备,储藏、运输等不符合食品流通秩序规范要求现象普遍。二是工业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违法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超量使用添加剂等投入品、加工过程二次污染。三是行业自律机制及社会监督机制不成熟。行业法律制度不完善,自律监督权的能力和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经验还明显不足。如“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奶协始终没有发挥出其应有作用,既无代表奶商向公众致歉和自省以维护奶品行业声誉,也无行业自律和自救措施出台。
通过近期开展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形式得到有效改变,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我县餐饮服务单位呈现多、小、散的特征,餐饮企业从店容店貌的卫生状况,到服务人员的着装、言谈举止,从企业管理到服务水平,都体现出一种落后,跟不上时展步伐。
随着经济社会正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的期望和要求日益提高,餐饮服务安全监管任务十分艰巨。大家要借助此次培训,积极履行法定的义务,认真开展自我检查,切实提高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加强行业自律,保障全县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回顾。
一是我局于9月正式接管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工作以来,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成立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年餐饮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按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要求。二是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严格许可准入标准,对新开办和换证企业进行严格审查。三是积极推进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四是针对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就餐时间集中、食品安全隐患大的特点,我局与县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对全县30家学校、托幼机构食堂进行了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学校食堂的卫生设施,提升了集体食堂卫生管理水平,“两证”持证率均达100%。五是我局于年10月份对全县大中小型餐饮单位操作间各加工区域布局不合理、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的落实不全面、餐用具消毒不彻底、保洁设施不完善、餐厅桌布、椅套不整洁、防尘、防蝇、防鼠设施不到位、废弃物存放容器不齐备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整治,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5份,同时严厉打击采购、加工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等行为,督促餐饮单位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把原料采购索证关,认真实施食品原料索证和进货验收制度,使餐饮单位进购食品原料时做到“帐物相符、帐票相符、票证相符”,并重点监督检查了食品油、米、面粉、调味品、豆制品、水产品、畜禽产品、食品添加剂等原料的索证管理情况,共计检查餐饮单位220家。六是我局与县文化旅游局联合举办了餐饮服务人员培训班,期间邀请了兰州饭店专业培训师2名,对农家乐100多名经理及服务人员进行为期两天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七是我局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对建筑工地食堂进行了排查,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对无证的食堂进行了审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体检和培训,确保了民工的饮食安全。八是我局重点对县城酒店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和小餐馆负责人总计130余人进行了培训。培训涉及餐饮业操作间设施布局、餐饮具消毒、餐饮具保洁设施、原料索证索票、环境卫生、后堂死角垃圾、废弃油脂处理及设备与工具卫生要求、原料采购卫生要求、粗加工及切配卫生要求、储存卫生要求、餐用具卫生要求、留样卫生要求、个人卫生以及工作衣帽等几个方面,切实提高了餐饮业负责人和服务人员的素质。
三、扎实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努力推动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水平。
一是推进“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责任体系的建立和落实。定期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积极引导企业自律,督促其自觉树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实行企业安全诚信等级年度考核,加大对诚信企业宣传和失信企业监管力度,促进企业严格自律,确保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控制”。
二是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检查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加工过程等;严厉打击采购、使用非食用原料、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工业用盐等行为;重点开展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集中开展大、中、小学校食堂和幼儿园食堂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的整治,严格规范学校食堂承包经营行为;重点开展农家乐、旅游景点和城乡结合部等小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整治。重点加强对旅游景区、车站、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的宾馆、饭店、农家乐等的整治,加强宾馆、饭店、餐饮店内部等节令食品的监督检查;重点整治无证经营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取缔各类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无证无照餐饮食品服务经营行为,年内对重点集镇的餐饮单位至少进行3次以上的检查。
三是坚决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提供火锅、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等服务的餐饮服务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用食品添加剂情况实施重点监管。认真核查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记录制度,以及食品添加剂“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管理制度。要督促餐建立健全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等制度,严禁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对采购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要专项登记,统一存放,严格领用,并按照有效期使用。餐饮服务单位自行配制食品调味料,其原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有合法进货渠道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严禁添加非食用物质,要依法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四是严格餐饮单位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采购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等重点制度,严格规范加工工艺流程,健全“三防”设施和食品留样柜。要在其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其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等主要信息。
五是严厉查处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劣质乳制品行为和非法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行为。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进行重点检查,严禁超越使用范围和标准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和不按规定及时申请注销餐饮服务许可证行为,及时查处餐饮服务环节违法案件。
六是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对新发证的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按照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实施餐饮服务许可,达到标准方可发证;对已经评级的餐饮服务单位严格监督管理,对照标准督促规范经营,对整改不到位的给予降级;争取在年内评定A级单位1家,B级单位2家,C级单位达90%以上。
四、全面启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成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按照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安排部署,今年要全面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全县餐饮服务单位要努力发挥行业特色,积极参与餐饮服务示范店建设,通过创建工作,形成全县餐饮服务单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一般公司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实习在帮助应届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
二、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主要是销售保健品,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销售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等各方面的知识。凭着对本公司产品的了解和与其它公司产品的对比,突出本公司产品的优点和公司的良好信誉,积极开拓客户源,向顾客推销产品,并尽量推销系列产品,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
三、实结或体会
年月日到月日,我在航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这期间公司的同事给予了我热情的指导和帮助,而我也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把大学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在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前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经过这些天的实习,我对公司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初步熟悉了销售员的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这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虽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欠缺,让我深知出身社会,还需要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能力。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实习单位:本公司位于高新科技园区,主要从事具有航天生物技术特色的现代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和健康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本公司本着始终贯彻执行“擎起航天生物大旗,致力民族高新科技产业”为企业宗旨。
公司本着“以人为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创造“人和”的人文环境,构建了一支管理、生产、研发、销售及服务的精英团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及团队建设,“广纳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善待人才”的人力资源策略,为公司吸纳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和营销精英;“乐观、积极、学习、合作”的良好氛围,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理想的事业舞台;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及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了公司于员工共同成长的企业内涵。这公司的经营理念是:质量和服务是经营的重中之重、把顾客放在第一位。由于有良好的质量加服务,本公司已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
一、加强综合协调机构和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水平
(一)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改革,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积极争取市、区政府支持,加快推进区级以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改革,建立市、区、街道三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努力向人事部门争取综合协调机构编制力量。推动成立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制度,提高综合协调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培训,提高综合协调工作能力
抓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队伍的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食品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综合协调机构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队伍。
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增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一)制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根据卫生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等规定和省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要求,结合深圳实际,制订《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管理办法》和《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方案(年)》,建立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开展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开展辖区食品安全现状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苗头。
(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和能力建设
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19号)和省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体系建设的要求,依托现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以及各监管部门资源,在本市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各区、街道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以及其他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体系,对已知和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进行检验和评价,对有关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排查、识别、鉴定和评价,为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风险交流提供支持。
(三)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以我市食品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加快培养本市掌握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方法的高水平专业人员,不断提高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牵头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机构改革后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监管职责,理清监管边界,避免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形成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合力。编制出台《年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白皮书》和《年深圳市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加强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各部门和各区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二)继续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三年规划
积极组织各部门、各区政府实施《食品安全三年规划纲要(年-年)》,充分调动政府、企业、消费者、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力量,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落实。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继续按照《深圳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深食安委6号)要求,加强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领导和督查,组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继续抓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和进出口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禽畜屠宰和保健食品的集中整顿工作,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使我市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四)做好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与大运会执行局密切沟通,根据《关于印发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办42号)的要求,牵头组织各区、各部门建立健全供大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为大运会的召开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四、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妥善处置各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一)完善应急工作机制
明确全市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流程,修订《深圳市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市、区、街道三级应急救援网络,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能力,打造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妥善处置各类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将其影响降到最低。
(二)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要依法迅速组织医疗机构开展应急救援,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及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信息工作,及时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查清事故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五、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和宣传工作
(一)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制度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报送、考核和统一制度,整合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各环节的食品安全信息,协调建立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权限,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继续做好《食品安全和营养信息简报》的编印工作,及时向市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通报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信息。
(二)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用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武装市民,营造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