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时间:2023-08-04 17:2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第1篇

1课程设计的背景与依据

通过对众多物流企业的接触与调研,结合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及笔者的不断实践,笔者发现,采用教、学、做、用一体化式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岗位的关键技能。即根据物流企业进行市场开发的业务过程,将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市场开发的各个阶段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直接深入区域物流行业,对区域物流市场进行直接的分析,完成各个阶段老师设计的任务,由老师和企业专家进行综合点评。在教、学、做完成之后,再通过"在校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这一大型课业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及做过的技能训练很好地运用起来,不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还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更提供学生一个运用的平台,真正做到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一进入企业即能工作,甚至可自己创业。

2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专门针对高职物流管理职业领域物流市场开发工作岗位而设置的课程,属于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物流需求分析、物流企业定位、制定物流企业营销策略并进行物流客户开发等一系列的措施、方法及技巧,能够胜任物流企业市场开发部关于物流市场调研、物流企业市场开发方案设计及物流客户拓展等工作。课程具体能力培养目标见表1。

3一体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理念和思路

《物流市场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主要根据物流企业市场开发部实际业务开展的过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在业务开展的各个阶段采用任务驱动、大型课业等方法手段实现教、学、做、用一体化。具体实施时,由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组建6-7人的物流企业市场开发项目小组,任课教师根据物流企业进行市场开发的业务过程设计阶段性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业务开展过程及设计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分别讲解每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学习研讨后,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带领学生去完成各阶段设计的工作任务。如物流市场环境分析阶段,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组织各项目小组研讨学习物流市场环境分析的方法、内容、因素等,然后带领各项目小组针对区域物流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在班级内分享与交流,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现场讲评。在所有阶段完成教、学、做之后,以大型课业《在校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形式,要求各市场开发项目小组撰写《在校大学生创业方案》并实施,要求各模拟市场开发公司进行区域市场环境分析、调研分析产品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并选择目标市场,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拓展客户,教师对其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指导,学生有疑问及时咨询教师并解决。通过大型课业的形式,综合全面地考查学生从事市场开发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体现教、学、做、用一体化,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运用的能力。

4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4.1教学内容的选取《物流市场开发》课程根据物流企业进行市场开发的主要流程,主要设置物流市场环境分析、物流市场需求分析、物流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物流企业营销策略制定、寻找与识别物流客户、接近物流客户与客户异议处理、物流客户成交与业务款回收7个学习情境,其技能目标和核心知识内容见表2。4.2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建议针对本课程实战性突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企业实战训练作为主导,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训练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整体教学设计和建议教学方法见表3。4.3课程实施要求(1)教材选取。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物流市场开发》课程在实施中,对教材的要求相对较高。教材必须以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理论与实践要有较好的结合,同时,为方便教、学、做用一体化的具体实施,教材结构的设计上,最好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清晰地表现出来。一般要求使用高职高专类工学结合教材,推荐使用《物流市场开发》教材,也可考虑选用《物流市场营销》与《物流客户开发》2本教材合用。(2)任课教师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要有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区域内的物流企业、行业非常熟悉,拥有广泛的物流企业行业资源,熟悉物流企业的主要工作流程及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及指导能力,能够设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训项目。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实践教学项目整合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3)教学场地、设施要求或建议。教学场地建议配备一体化教室,模拟物流企业市场开发部和客户服务部的工作场所,方便项目小组进行项目研讨和模拟实践训练,同时,每个项目小组至少保证2台电脑,以利于学生进行信息分析及搜集资料。校外必须有紧密合作型的物流实训基地,方便根据实践项目安排学生进行实践。(4)考核方式选择。本课程以物流市场开发应用能力考核作为考核点,将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加入物流企业实践考核,以实际操作效果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为主。课程结束时,各项目小组撰写创业方案,任课教师组织企业专家进行答辩。最后综合教学过程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和答辩成绩评定课程成绩。

作者:张梅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

第2篇

1999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委托某咨询机构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了一次典型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调查对象主要是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行业的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80%的企业产品销售全国或全球。经一个月的信函调查与面对而调查,收回90多份问卷。以下是这90多家企业的物流情况分析:

(一)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二)很高占7.9%

较高占34.2%

一般占48.7%

较低占6.6%

很低占2.6%

(二)物流费用占产品销售费用的比例:

15%以下51.5%

15-30%38.2%

30-60%8.8%

60%以上1.5%

(三)各种物流费用的构成比例:主要的物流费用构成比例企业干线运输

40-60%32.4%

60-80%25%

80%以上11.8%

仓储40-60%16.2%

60-80%5.9%

包装40-60%7.4%

(四)承担工业企业物流任务的主体:

全部委托第三方52%

自理与委托相结合68.8%

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42.3%

30-60%36.5%

60%以上21.2%

其中:委托的内容:

单纯运输45.1%

单纯仓储2.8%

运输与仓储22.5%

综合物流29.6%

(五)企业目前采取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63.3%

铁路运输48.1%

多式联运22.8%

航空运输15.2%

水运5.1%(是多项选择,有重复,合计不是100%)

(六)工业企业对目前物流运作状况的认可情况

对自理方式不满意的16.9%

满意的83.1%

对委托方式不满意的30.8%

满意的69.2%

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高;反应慢;产品破损多。

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低;反应快。

(七)工业企业理想中的物流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依次为:全国网络化运输(门到门)

低风险低货损率

24小时服务

多式联运

(八)有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商

其中:75%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公司

3.1%企业选择纯仓储企业

其中:64.3%的企业希望新的物流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28.6%的企业希望提供干线运输

7.2%的企业希望提供分销服务

结论:

1.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单纯仓储、运输的需求,开始逐步发展到对包括仓储在内的综合物流的需求:

2.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大而全"、"小而全"、自办物流的追求与认可,开始逐步发展到寻求合格的第三方物流商;

3.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分析,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二、物流服务供应状况分析

(一)历史沿革:

计划经济时期,商品流通的方针是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流通是生产的"蓄水池",工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由流通企业进行销售、储存、运输。流通分为内贸与外贸,内贸又分为商业、物资、粮食、供销社等多个系统,每个系统中又分为批发、零售与储运企业。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主要由各系统内专业储运公司及有关的批发公司进行仓储、运输业务,并且储运公司是根据批发公司的销售要求进行储运。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工业自销、零售自采"的格局发展很快,商品储运体制出现重大变化:一方面,生产企业直接在市场上寻找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带动了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与非国有储运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原来的国有流通储运企业由依托批发企业开展储运业务,发展到直接依托生产、零售企业开展储运业务,面对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的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储运企业出现诸多不适应,遇到严重挑战。

九十年代以来,商业、物资、外贸等国家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为推动国有流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储运企业的经营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服务功能与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商业系统为例:

1992年商业部组织了2家大型储运企业和5家中小型储运与批发企业分别进行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试点,但由于各种原因,试点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1995年以来,伴随着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商品的统一配送成为紧迫任务。国内贸易为了引导连锁商业健康、规范地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先后召开了有储运企业与连锁商业企业参加的配送中心发展研讨会,协调储运与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设施开展社会化配送;成立内贸部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有关社会化配送中心与大型边锁商业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的健康发展进行协调、指导与咨询。但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对目前现状的分析

1.流通系统的国有储运公司拥有大量的物流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仓储、运输等方面拥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受传统体制与历史包袱的影响,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其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等与市场需要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2.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和非国有储运企业,服务观念较新、市场竞争意识较强,但在服务功能上也比较单一,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与市场监督,在操作规范以及出现货损后的赔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汽车运输方面问题很多。

3.生产与零售企业自办的储运机构,在保障本企业生产供应与销售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具有统一指挥、调度灵活的优势,但许多企业存在资金投入、成本控制与规范管理3个基本问题,特别是一些处于成长期的大中型企业更是左右为难。

(三)经验与启示

1.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导与协调,另一方面更加需要专业物流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传统储运企业应该发展也可能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企业。

2.传统国有储运企业要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改革,改制、改组、改造,否则不仅谈不上发展,甚至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3.国际经验表明,现代物流的根本特征是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中国的物流业要尽快地达到这种水平,有两种基本力量或基本途径,一是在公平竞争的市场中,依靠有一定实力与信心的企业,独立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二是现有众多储运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资产纽带与业务合作,实现企业重组与资源共享。根据国际经验特别是我国近十年的试点情况看,选择后者可能会事半功倍。

4.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从市场角度看,既需要专业物流企业转变观念、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也需要工业生产企业与商业零售企业从根本上转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原则与规模化原则,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与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5.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既可以依托下游的零售(连锁)商业企业,成为为众多零售店铺服务的配送中心,也可以依托上游的工业生产企业,成为众多生产企业的物流总。在发达国家中这两种类型的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根据我国近十年的试点情况及这次市场调查的情况看,专业物流企业发展成为生产企业物流总的潜力很大。

三、总体对策与具体方案

(一)总体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对中国物流市场供求情况的分析,就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提出如下总体对策建议:

1.应该尽快明确我国统一管理物流行业的政府部门。过去,我国的物流行业一直由多个交通部门与多个流通主管部门分别管理,许多政策缺乏统一与衔接。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与政府部门与所办企业脱钩任务的完成,为政府部门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了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物流行业的管理权也应该是统一的。

第3篇

关键词:高素质 职业能力 适应性 延展性

一、前沿

至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了20 多年的阶段性发展,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技能型专门人才。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职业教育的提升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角。文件提出了:“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等九个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导向标。

近十年,我国高职教育在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硕果累累,涌现出以“教、学、做一体化,教、研、产相结合”的办学思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用“项目教学”为职业教育的主导方法、高职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 机制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等, 都充分体现出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精髓。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上述教育文件、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但也有自己的教育特征,为保证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社会适应性,有必要研究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体系。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研究现状与不足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研究现状

根据高职教育对于职业能力的特殊定位,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较多,也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仅从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 收录来看, 从 1994 年到 2013年10月的20年间,以 “职业能力”冠名的高职物流管理类教育文章就已经达23459篇之多,但其中20196篇是在2006 年之后发表的,这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是一致的。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比较典型的观点有徐兆军在《高职物流管理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位与培养》一文中,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等方面论述了高职学生能力的构建问题(2010.12)。

(二)研究与发展不足之处

据有效资料分析,我们发现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研究者不仅非常重视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和培育,还将动态多维职业环境的影响因素纳入到深层次研究范围之内,但是并未就动态多维职业能力做进一步有效的深入研究。例如,英国学者凯宁(Roy Canning)在《基于职业能力的苏格兰职业教育讨论与现实》一文中就曾经提到“以用人单位的标准来支撑整个职业教育的做法是狭隘的工具主义者,这并不适合下个世纪对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求”( Roy Canning,2000)。在我国最早涉足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研究的应该是严新明在《论职业体系和个人能力的动态发展及其互动关系》一文中所提到的“在动态职业环境中,就业者必须认识到职业体系的动态性以及自身能力的动态性,并在现实中找到二者的结合点”(严新明, 1998.3)。其中余敬德在《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对策研究》一文中,所提到的“完善技能训练”更体现了不仅仅要构建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还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尝试、改进、提高。

三、新形势下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模型

(一)适应新形势的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模型的内涵

职业能力的培养涉及许多因素,某些因素的集合就构成了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就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维度。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必须与时俱进,否则人才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脱节,不仅浪费我国的教育资源,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更是耽误了每一名谆谆学子的人生历程。

(二)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模型

动态多维职业能力体系模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线,也是促使学生成长、成熟、成功,为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1.动态环境因素的分析是职业能力体系构建的基石

采用不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物流人才有需求的相关企业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追踪行业最新动态,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的需求,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以物流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相关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道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全面分析就业岗位群及职位层次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知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优秀人才,并在系统培养过程中动态地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优化调整,与用人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2.四种能力培养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最高目标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产业,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经过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环境因素,把学生能力培养过程转化为四种能力的培养过程,针对四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

(1)动态社会适应能力并不代表社会的不稳定,而在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是社会发展的表象。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够立足于社会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始终坚持良好的作风纪律,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职业基本能力。

(2)动态行业通用能力重在培养学生能够科学认知物流行业,能够从经济的、优化的角度分析物流作业,灵活运用物流法律法规的职业基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

(3)微动态专业核心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从事仓储、运输、配送运作、信息处理所必需科学操作专业核心技能和物流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够立足于物流行业的能力。

(4)微动态岗位专用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在仓储主管和运输调度岗位上的操作技能。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如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培养。

以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将动态社会适应能力、动态行业通用能力、微动态专业核心能力、微动态岗位专用能力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科学地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静,米红.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5).

[2]龚顺清.我国物流人才素质和结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8).

[3]朱美虹.物流教育如何接轨当前企业物流人才需求[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3).

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教育厅课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SZ132137)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