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

时间:2023-08-04 17:2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管理工作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管理工作方向

第1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困境;应对方法;浅议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而旅游管理作为顺应经济发展兴起的一门新兴管理内别,其在具体的应用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为满足人们对旅游的多样要求,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朝着多元化、规模化、创新性的方向演进。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对旅游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近年来,我国为提高旅游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先进的措施来完善旅游管理内容,但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法来处理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也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1 我国旅游管理的概念

在科技的日益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形式更加多姿多彩,这不仅使大众化旅游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也使旅游业发展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旅游业作为一项系统化、产业化、国际化、人性化的综合服务性行业,管理系统也比较庞大与复杂。旅游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相应的行政、法律、技术、经济、德育方法,对旅游市场、设施、资源、区域、部门、产业等内容进行的管理活动。旅游管理也可浅显地解释为:一定组织中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各种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来协调他人活动,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进行旅游管理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对旅游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关系、现象进行管理,最终获取最大程度的目标实现。由于旅游是一项过程多谱化、对象多样化、机制多元化、效应多极化的复杂活动,因此也导致了旅游管理内容的多元、复杂与特殊。

2 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市场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相关的旅游管理部门对于旅游管理的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现状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旅游管理工作也面临一定的困境,这种现象导致了整体的旅游管理水平较国外落后,这也会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制约。

2.1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一个国家的长效、可持续发展,与各种法律法规的约束离不开关系,旅游行业亦是如此,只有在科学、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管理与制约下,才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但从当前现状来看,我国对旅游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尚待完善,由于旅游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给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的旅游管理法规只重视对景区环境、景点设施、文物等方面的维护与保护,却忽视了对游客人生安全保护条例的制定。

(2)目前旅游管理中应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虽然促进了景区的发展,但其中提出的多项管理措施在当下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渐渐凸显出了不足之处,无法满足当下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3)我国相关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多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临时性等特征,尚没有制定出全面、统一、完善的旅游法,这也造成了很多城市在自身利益的考虑下制定出针对强的当地旅游管理法,却未考虑游客方面利益,导致旅游管理法不合理现象的出现。

2.2旅游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属于旅游管理中较严重的问题之一,当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合理性时,一定程度地会影响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从目前我国旅游管理的现状来看,旅游管理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等方面:

(1)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在高科技下,我国各行各业也通过各种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促进行业的高速发展。而旅游管理的内容比较复杂,管理范围也较广,在此前提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很有必要。但我国很多旅游景点追求“原生态、乡村化”的发展目标,忽视了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这给很多游客的出游也会带来诸多不便。

(2)管理体制不合理。若在旅游管理中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则会造成管理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也会产生问题,引起连锁反应,进而制约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

(3)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由于城市的不同,其对旅游的重视度也不尽相同,相应旅游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的设置也不同,若一些较为落后的城市,对旅游景区的管理不够重视,或只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时,可能造成旅游管理人员工作散漫、懈怠,对旅游管理、监督的执行力度不足。另外,由于对旅游管理的不重视,也有可能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强化,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专业性不强,均会影响旅游业的正常发展。

2.3旅游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崛起,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各旅游景点设施设备的建设也与早些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一些发达国家来比,我国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存在设施质量较差、配套不完整、绿化不全面、整体不协调等问题。而旅游管理基础设备建设之所以薄弱的原因,除了景区本身的规划不合理、对环境建设不重视之外,也与部分游客的的道德素质低下、环保意识不强,肆意损坏、破坏基础设施,残留大量垃圾等不良行为有着很大的关联。虽然我国有关的旅游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手段对其不断地进行治理,但还是由于各种因素作用,致使管理政策执行不到位,进而也给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4旅游管理理念缺乏创新性

在旅游业大规模、规范化发展的当下社会,我国许多的城市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来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但纵观整体的旅游业,其管理理念普遍雷同、陈旧,缺乏先进性与创新性,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由于旅游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给旅游业整体的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2.5旅游管理与政府政策之间存在冲突

我国政府执法部门在基于国情的考虑下,对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与建设制定出了相应的政策与要求,正常情况下,各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应严格遵循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以保证其具备合理、规范与标准性。但是,也有部分的城市在发展旅游业时,忽视国家的政策与要求,形成自己的旅游管理体系并开展工作。其在不顾国家利益与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自行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容易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要求脱节,进而导致冲突与矛盾的发生。

3 我国旅游管理面临困境的应对方法

针对目前我国旅游管理面临的困境,亟需采取有效、科学的应对方法进行解决,促进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合理实施,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1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组织机构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不合理的现象,采取有力的措施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组织机构尤为重要,具体的措施可由以下几点来实现。

(1)加强旅游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当下的旅游管理中,大力应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地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等媒介,多站在游客的角度进行考虑,遵循“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针对一些追求复古、安静元素的旅游景区,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营造复古气氛的同时,合理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便于为游客提供更加贴心、舒适、周到的服务。

(2)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对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可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完善并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应针对旅游业具有的特殊性、多元性与复杂性,在严格遵循国家政策的同时,根据景区的特点、劳务、产品等方面的不同,制定出既符合景区发展,又能给游客提供最佳服务的管理体制。

(3)通过对人才的培训与选拔,提高旅游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合理地淘汰一些专业性不强、工作散漫不积极、年龄较大的管理人员,多往管理队伍中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大力选拔年轻、专业的人才,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2合理完善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

为保障旅游业给社会人文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相应的职能部门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国情,对与旅游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很有必要。具体的完善措施主要如下。

(1)旅游主管部门需制定合理的景区价格管理法规,避免景区恶意提高门票价格,哄抬商品销售价格,给游客造成经济损失。在法规制定之后,还需采取行政强制、行政监督等有效的手段,对景区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国家的威慑作用,使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更加规范。

(2)重视旅游协会、景点(区)协会、旅游商品协会的建立,并以相应的政策与法规支持其发展,通过各种与旅游管理有关协会的建立健全,使其能够保证旅游业与游客的合法权益,避免非法、违法经营现象所造成的危害。

(3)由于各城市旅游发展策略、管理方式的不同,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也不相同,容易造成规章制度不全面、不完整的现象,这也给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因素考虑,相关的旅游主管部门最好能够制定出集中、统一、全面的管理方针,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城市旅游景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细微的调整与加强。通过统一法规与方针,实现旅游行业的分平竞争,进而促进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

3.3加大旅游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现象,需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地推进旅游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合理地扩大规模,重视绿化,提高游客的接待容量。相应的旅游景区需根据游客的需求,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规模的基础上,开发新型的,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除此之外,为防止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被破坏,应利用广播、手册、电视、报纸做好保护宣传工作,使游客意识到景点各设施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不于设施设备上乱写乱刻。

3.4树立科学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

科学、先进、创新性旅游管理理念的树立,可提高各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信誉,并促进其长效发展。首先,旅游管理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先进的理念为目标,有效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其次,合理地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实施较好的管理理念,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人文建设的同时,有效的利用比较全面的管理理念,保证当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再次,重视游客的需求,可通过网络、问卷、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游客实质需求,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创新性、大众化的管理理念,满足大部分游客的要求。

3.5加强旅游管理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冲突的现象,需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具体的措施如下:(1)政府部门在下达与旅游业有关的要求文件之后,需加强管理与监督,保证旅游业能够将其规定、政策执行到位;(2)旅游管理工作需自觉服从政府部门的要求,在政府所提出的政策与指令下,科学、合理地开展旅游管理工作;(3)旅游业在开展管理工作之前,如果对政府的政策与要求存在异议,应及时反映情况,以便于双方在互相沟通、协调之下,对政策与要求进行完善,保证双方工作的开展均能合理、顺利,避免冲突的发生。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旅游行业在未来将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但是,在我国当下的旅游管理中还面临诸多的困境,这给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旅游管理部门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强与完善,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琼英,全华.网络最大流模型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6):158-162

[2]庄晶晶.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24):94

[3]姜莉.中小旅行社在旅游管理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商贸,2010,7(12):163

第2篇

旅游管理的硕士研究生一般有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目的地研究、旅游文化、旅游经济等多个方向,每个学校的设置都有所不同。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二十年的时间,但已成为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部门,旅游管理已与工商管理并列,是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该专业培养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关键词】差异化;旅游管理;本科;就业;广西

一、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

广西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快,尤其近五年,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在校生数量、毕业生数量均在不断扩大。然而,据广西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最近三年的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了87.54%,但真正在对口性旅游行业、部门就业的比例平均却只有30%左右。尽管有学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能在其他专业领域实现就业,说明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宽,适应能力强,是旅游本科教育的成功。但以培养“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旅游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有70%不在旅游行业就业,这就如同工厂制造出来的产品无法适销对路,即使不把它看作是生产的失败,但至少也是对生产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反而沾沾自喜着实不可取。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低行业就业率下隐藏着怎样的就业现实?为探询这些问题的答案,本课题组于2010年6月25-30日,对广西2010届旅游管理毕业生做了一个小型的就业状况调查,被调查的毕业生共38人,分别来自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从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的38人中,已就业为22人,其中在旅游及相关企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为12人,在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为10人,未就业人数为16人,行业就业率为31.58%,与全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总体行业就业率基本相符。调查结果进一步揭示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行业内就业层次偏低,是导致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的主要原因。

从表1可以看出,在已就业的22名学生中,真正选择在旅行社和酒店这两类对口旅游企业工作的有8人,而就业岗位基本上是导游和服务员这些旅游企业最基层的岗位。酒店服务员的工作不但薪酬低、劳动强度大,还要面临与职高等低学历人员竞争的尴尬,因此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酒店就业的比例非常低。而在旅行社当导游虽然同样是基层工作,也很辛苦,但由于导游带团佣金的特殊性,其收入相对较高,大多数在旅行社工作的毕业生每月都能有2000元左右的薪酬,有些甚至能达到3000元,因而在旅行社就业的毕业生比例相对高一些。但在回答对目前的就业情况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时,6人中有4人回答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不稳定,没有底薪,没有五金一险,并非长久之计。可见,这些毕业生选择这一工作只是权宜之计。这反映出毕业生对选择导游、服务员这样的低层次的就业岗位是非常不愿意的。行业内就业层次偏低,导致了相当数量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主动放弃在旅游行业就业,转而寻求其他出路。

但是,选择到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就会更好吗?上表的数据表明,选择到非旅游企业、部门就业的有10人,但相比对口就业的毕业生,他们也并没有获得较高的薪酬,1000-1500元的平均工资仅与酒店服务员相当,甚至还低于旅行社。可想而知,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要想跨专业找一份好工作也并非易事。

在回答就业时遇到的问题时,16名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有14人提到本专业就业的门槛低,几乎都是基层的服务性职位,岗位低、工资低、工作辛苦,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尽管很多毕业生也表明自己并不是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但来自家庭的压力也很大,而招聘单位也并没有对毕业生给予足够的肯定,感觉他们在蔑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付出的青春。在跨专业找工作时,大多数被毕业生都感觉到相当困难,有些单位对旅游管理专业有所排斥。正是由于对旅游行业的就业岗位不满意和跨专业就业的困难导致了这些学生未能在毕业离校前实现就业。

二、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

从目前的情况看,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这种就业层次与其培养目标是错位的。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旅游管理类培养计划,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旅游管理的专门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在被调查的38名毕业生中,没有一人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从全区范围来看,能在旅游行业管理岗位就业的也是凤毛麟角。这又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呢?

曾经有毕业生如此抱怨:酒店人力资源部招人找的是人力资源专业,营销部招人找市场营销专业,财务部招人找会计专业,领班、主管从内部员工提拔,经理以上职位要求有三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最后竟然没有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什么事。这一抱怨虽然有些夸大,但却反映出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由于大多数旅游高校只有一个旅游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既要考虑能适应宏观管理的岗位,又要考虑能胜任微观管理的工作;既希望能承担旅行社的业务,又要指望能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这样制定的培养目标必然是“四不像”,其结果是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在旅游教育本科层次仅仅设置一个旅游管理专业脱离了旅游人才需求市场的实际。这是导致旅游本科教育尴尬和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各旅游院校课程体系的拼装色彩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酒店管理课程、旅行社管理课程、外语课程的简单加和现象,进而造成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差、系统性差,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十分明显。[2]表面上看学生对旅游业所涉及的每个方面都有触及,似乎知识面很宽,就业面很宽,但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每一个内容却只能是“蜻蜓点水”。这导致了毕业生在竞争旅游企业具体某一个管理岗位时,根本没有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支撑。比如在竞争旅游企业市场营销部的职位时,旅游管理本科生既要面临市场营销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又要迎接旅游市场营销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的挑战。在竞争中,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有着更为坚厚的学科基础,旅游市场营销的专科毕业生则展现出更专业的行业深度,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竞争力往往却只是一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知识储备,在竞争对手面前显得“不深不专”,因此不具备任何就业竞争优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见,过于宽泛的培养目标,面面俱到却无法深入的课程设置,不但培养不出样样精通的全才,反而让学生在旅游行业管理岗位的竞争中无所适从。

三、差异化就业定位——提升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在现代商品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以自己有限的资源和力量,设计出一种能全面满足各类顾客需求的产品。同理,任何一个旅游院校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和教学条件下,培养出一大批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各个岗位上都能胜任的毕业生。因此,旅游高等院校应在整体就业市场中,找到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某一或某些细分市场,以最能适应这部分需求特征的产品(毕业生)为之服务,这样的产品(毕业生)才能真正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1998年国家将旅游调整至的工商管理下的子专业,使得旅游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受到限制,专业也受制于管理的圈子内而不符合旅游自身的特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除了专业目录中规定的13门专业主干课程以外,没有做其他硬性限制,本身就是为了给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院校以可以拓展的空间,办出特色的余地。

目前,在广西有三所大学的旅游管理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如广西民族大学依托该校实力比较雄厚的小语种教育的优势,将涉外旅游就业市场定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主攻方向。其旅游管理专业下设越南旅游管理、泰国旅游管理2个方向,学生除了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外,还必须掌握一门东南亚语言(越南语、泰语之一),了解东南亚历史文化,并在国外实习一年。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则是结合自身师范院校的优势,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了职教师资方向,培养既能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又具备从事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增加了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针对旅游职业教育主要是行业的技能教育教学的特点,加强技能课程,要求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

上述三所院校利用自身教学资源的优势,实现了旅游本科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对广西其他旅游高等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作为广西的地方旅游院校,在实施差异化就业定位的策略时,除了考虑自身教学资源的优势外,还应更多地深入分析本地区的旅游人才需求,针对广西的地域特色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要求设置培养目标。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后起之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亮点,人才需求持续旺盛。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的数据,2010年经济区旅游业人才需求总量为98500人;到2015年,发展到123200人,每年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旅游从业人员6000多人。面对如此大的人才需求,广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区内就业的地域却还是集中于南宁和桂林两地。与南宁、北海同属北部湾经济圈的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其旅游业的发展在北部湾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2009年广西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中,只有4人到钦州市、3人到防城港市,而且这些毕业生也全是在非旅游行业、部门工作,并没有从事旅游业。如果广西的旅游高等院校能以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企业作为毕业生的目标就业市场,不但能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更能为广西北部湾的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实现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

当然,要培养出适应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必须深入分析该地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并针对这些要求重新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发展规划》,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主要需求酒店运营管理、旅游管理和策划等运营管理类人才,急需高级人才和小语种导游。因此,旅游高等院校在课程上应突出酒店运营管理、旅游策划的内容,并加强东盟国家外语教学内容,培养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情况的小语种高级旅游人才。

此外,2009年通过的《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将北部湾将定位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等相媲美的世界顶级滨海旅游目的地。按照规划目标,到2012年,北部湾中国区将建成国内著名的跨国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北部湾中国区将建成亚洲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将北部湾打造成世界级的滨海休闲度假圣地。除了打造涠洲岛休闲度假岛、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外,还将会推出邮轮游艇旅游产品,建设高尔夫俱乐部,将高尔夫与海滨度假、SPA、文化体验、邮轮等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旅游发展布局下,北部湾经济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滨海度假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包括海岛度假管理和服务技能人才、高尔夫管理人才、邮轮游艇旅游管理人才等。这些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广西还处于空白的状态,现有的旅游高等院校完全可以从中找寻本院校的细分市场,在遵循专业目录规定的基本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差异化的就业定位,设置出符合岗位的需求和自身的教育优势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拥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敏.试论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教育的尴尬与出路[J].昆明大学学报,2006(2).

第4篇

一、高职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意义与作用

教学质量标准是不同类型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质体现。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类型还很新,迫切需要各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工程中内更新办学理念,按照教学质量标准来确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特色。构建高职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意义如下:一是向全社会展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准,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创造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确立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应有的地位。二是通过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标准,引导教学质量建设具有实效的进行。高职教学质量标准在教学中具有三个作用:一是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对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等的依据;二是用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督导的主要依据和评价标准;三是作为学院对学生、企业、相关院校进行教育教学交流的信息平台。

二、高职专业质量标准构建过程———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是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在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培养出能主动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眼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以旅游管理知识为基础,以管理能力为重点,以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面向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德能合一、知行合一、具有良好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分析职业、工作与能力分析职业能力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能力标准》、《行业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对学生即将从事某种具体职业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的分析过程,应通过对具体职业所包含的具体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所包含的操作步骤的逐一进行列举剖析,教学工作者从中掌握从事具体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以及各个知识和技能内容的各自相应的具体要求。分析职业的基点是职业岗位。例如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如下。1.国内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服务与管理工作。2.国内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培训部从事员工培训工作。3.国内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从事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工作。4.国内外旅行社从事导游、计调、外联等工作和旅游饭店餐厅、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5.国内外旅行社、旅游饭店从事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三)设计与描述教学质量标准方案确定培养目标以及分析职业、工作和能力所得出来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和职业规范等要求,这些都是一些初步的简单设想,这些设想只有在标准方案制定形成以后才能得到实现。设计与描述标准方案就是把这些设想逐步变成在逻辑上让它清晰,在科学原理上让它可靠、具体、能够有效实施的方案。例如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对于标准方案的描述如下。人才培养以“国际合作,校企融合,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为模式;课程体系以道德养成为主线,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为重点,搭建基础教育、道德养成、职业发展三个平台。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夯实在校生理论、知识基础;职业发展平台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运行原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打牢学生的职业发展根基;道德养成平台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全面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第三学期划分为三个方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产品设计开发技能;计调外联技能;旅游电子商务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景区服务与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及案例分析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景区服务技能;规划开发技能;景区营销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导游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导游带团实务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导游带团技能;导游词创作技能;导游营销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四)分析与评估设计方案质量标准方案设计出台以后,是否符合高职教育规律,是否科学可行,是否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其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效果的评价。当然,质量标准不规定评价的具体程序,只为这种评价提供一定程度的价值导向。

作者:杜娟 周恩超 黄雪野 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第5篇

一、研究背景

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改革背景下,学院积极探索实习管理模式。从2013年开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从最初的“分散实习”转变为“集中实习+分散实习”进行毕业实习安排。集中实习,即学生自主选择到学院签约合作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由学院及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实习期为6个月。少数有其他实习需求或选择“3+1”小语种学习的学生可选择分散实习,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实习期不少于三个月。在实习管理的改革探索中,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本文从实习生的实习心理出发,结合自身组织实习管理的工作经验,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拟为高校实习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实习前工作环节:自愿为前提,制度来约束

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实训基地。毕竟,现在的学生以90后为主体,加之大多数三本的学生本身家境条件就很好,强迫他们去一个自己并不期待、不情愿的实习单位开展为期三到六个月的实习,如果没有以自愿为前提,学生实习的后期管理工作会给指导老师、学校乃至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根据我院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学校统筹(集中实习)与自主选择实习(分散实习)相结合模式”来进行实习管理。系部出台了相应的实习管理条例,明确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实习模式。针对“分散实习”的学生,要求该类学生在实习前必须自行找好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必须与旅游行业相关;其次,学生在实习前需提供实习单位接收函或实习协议,以证明学生将在该单位实习;若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实习接收函或实习协议,则必须选择参加集体实习。第三,实习期间,分散实习学生必须在之前提交的《实习协议/实习接收函》的单位内实习,实习期不少于三个月,否则将受到一定处分。针对自愿选择“集体实习”的学生,指导老师首先在实习动员期间详细客观地向学生介绍校企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实习条件,既阐述了有利因素,又重点突出集体实习将面临的困难,以便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使实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此外,为防止集体实习学生中途无故中断实习,系部明确规定,该类学生因个人原因(身体原因除外)提前与实习单位解除实习协议的,将受到一定处分。

三、实习过程工作环节:重视过程管理,提供及时、全方位的指导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院以“重视过程管理,提供及时、全方位的指导”为管理原则,安排有经验及责任心强的教师进行实习指导。主要包括“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及时帮助并解决实习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指导实习生利用接触实际的好机会深入研究问题等。”以我院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含酒管方向)集体实习学生为例,系部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前往校企合作单位。在学生入职前期,要求指导教师一同参与实习生的入职过程。通过与学生一同参加入职培训深入了解该企业的情况及学生前期的思想动态;学生分配到岗后,要求指导老师前往各个部门了解学生主要的工作任务。此外,指导老师还要深入到员工食堂、员工宿舍了解学生食宿情况。在实习期间,系部要求每一位学生每月必须按时提交实习月记(以邮件形式发送至指导教师邮箱),并且规定若实习月记存在抄袭他人、弄虚作假等行为,实习成绩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取得实习学分。在学生反馈的实习月记中,学生把每个月的实习感受、实习困难都真实的表达了出来,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月记,及时了解了实习生的思想情况,并通过邮件回复、电话等形式进行相应鼓励、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实、实习生、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联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四、实习后期管理工作:综合评分,传递榜样的力量

我院实习后期的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实习时间长短、实习月记提交质量、实习报告质量、实习单位鉴定及指导教师意见5个部分组成。在实践中,采取科学而规范的综合评分考核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实习月记和实习报告的质量,促进了实习纪律的明显好转,提高了实习单位对于实习生的满意度。以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含酒管方向)实习生为例,共有36名同学在校企合作的实习单位实习,只有4个同学因为身体和家庭原因提前结束实习,其他32人坚持实习了6个月,在实习期间多次获奖,用人单位对实习生评价很高。此外,在2011级旅游管理实习生跟踪问卷调查中,我们调查到有53.33%的实习生获得了实习企业留任的通知,14.75%选择留在原实习企业工作,部分同学直接升级到领班、主管级别。学院实习后期管理的第二重心,就是要向下一届学生传递榜样的力量。我们首先对实习生的实习月记、实习报告进行了汇编,完成了2010级、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月记心得汇编册,供系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内部阅读。下一届学生们从师兄师姐的月记中深入了解了实习的内容、应掌握的技能、心态等,对他们来年的实习提供了一定借鉴。其次,召开实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实习生现身说法,调动了下一届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让其更深入了解实习的意义。

五、存在不足及改进建议

2013年起,我院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积极探索了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的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在2011级的实习生跟踪调查问卷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校企合作单位种类不够,应积极开拓旅行社和景区实习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争取到更多的实习岗位和相关福利;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到相关毕业事宜的处理。”目前,我院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主要有: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球会、南宁金紫荆酒店、南宁万达文华酒店、南宁迪拜七星、福州豪生酒店、广西民族博物馆七家单位。由于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才开展两年,所以目前校企合作的企业更多的集中在酒店方面,而在旅行社、景区的合作方面显得非常薄弱,这是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今后应该加强的地方;其次,学生在实习期间希望能够换岗和争取更多福利的问题,需要指导教师在实习前期做好思想工作,企业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很难让学生进行轮岗实习,也很难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希望学生对此能有一定了解。但是,随着我们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应努力将实习形式从低技能、低要求岗位向高技能、高要求岗位转变,努力让表现优秀的学生有机会换岗或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岗位中来。第三,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时间定在每年11月至来年5月期间,正好跨越了大四上学期到下学期阶段,学生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在大一入学时已经定好,教学计划赶不上形势的变化,只能按照之前的教学计划走,导致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的9月、10月把大四剩余课程集中上完,课程很赶;而在来年5月份实习结束后,已经进入毕业工作后期,学生马上要忙于毕业论文的答辩、找工作等事宜,时间紧凑,影响了一部分同学及时就业。对此,建议学院对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大变革的改动,大四期间不再安排课程学习,实习期则安排在大三学习结束的暑期7月份到来年3月份之间。这个时间段充分满足了企业6个月的实习期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在大四期间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毕业论文及就业。我国独立学院的建校历史只有十几年,各学院都在积极探索一种适合独立学院的实习管理模式。笔者只是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浅显的探讨了我院实习管理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毕竟实习改革是一项综合而系统工程,其改革成效不仅取决于实习管理改革本身,还取决于我们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旅游实训室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为此,独立学院的校外实习管理改革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及完善,需要我们为之不懈努力。

作者:卢娜

第6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 实习模式 优化

饭店实习是本科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饭店实习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饭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实习模式分析

从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校外实习模式现状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按时间分为零散制、半年制和一年制。一种是按照组织管理角度分为学校统筹安排模式、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以及学校统筹与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的模式。

1.1 零散制、半年制和一年制

1.1.1 零散制 零散制就是学校(学院)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自由灵活安排时间,而不规定统一的实习时间。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本科院校,特别是一些重点高校在校内建立有三星级或四星级饭店,既作为学校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也同时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这也是借鉴欧美国家的前店后院式的办学模式。以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为例,实习一般选择在大四的第七学期期末,或八学期开始,持续三个月,学生可以在校内的饭店实习,也可以自己找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协议、实习日志、实习鉴定和实习报告等,指导老师据此给学生评定成绩。

1.1.2 半年制 半年制是指学生实习时间从离校之日起到归校之日共计半年。如以武汉市江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为例,其实习从第六个学期2月份开始到第七个学期8月份结束,大约半年左右时间。实习地点由学校或学院安排,主要选择在北京、杭州、宁波等地知名五星级饭店、它们是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在实习过程中,主要依靠校企共同双方制订的实习计划共同管理学生,指导老师至少两次前往实习地亲临指导。实习结束后,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表、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等,给学生评定成绩。

1.1.3 一年制 一年制是指实习时间从离校之日起到学生实习结束归校的时间共计一年。实习单位主要由院系多方遴选确定,并成为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前,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习计划,明确实习内容,指派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参与学生实习实训,并组织学生进行先期培训;实习过程中,学校与实习基地建立联系制度,与实习饭店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管理、监督与指导,院系制订实习标准,全程跟踪检查,学校不定期对实习单位进行抽查;实习结束后,学校及时召开实结表彰大会,对优秀实习学生给予奖励,并将实习材料及时建档。通过这样的实习,实习效果较好,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的学生在实习中,不仅学到基本的饭店管理知识,也了解到更多的接待外宾的礼仪以及客源国的文化习俗,增强了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概括、总结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从目前国内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教学实习时间现状看,我国专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实习时间多为一年,而大多本科院校饭店实习时间在3个月-6个月之间。

1.2 学校统筹安排实习模式、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以及学校统筹与学生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的模式

1.2.1 学校统筹安排实习模式 学校统筹安排模式就是由学校(学院)联系实习单位,学生按实习计划要求前往实习。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刚刚起步,大学生是稀缺资源,饭店对大学生实习持接纳和欢迎态度,这时期饭店都积极主动与高校联系,并与高校签订实习协议,学生实习饭店由学校(学院)统一安排,并派出专业教师负责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工作。由于学校(学院)、实习饭店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实习效果较好,因此实习结束后,大部分实习生愿意留在饭店工作。这种由学校统筹安排的实习模式对实习时间并没有强制要求,一般为3个月、半年和一年不等。经过长期良好的合作,实习饭店中一些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的饭店成为学校较稳定的实习基地。

1.2.2 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 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就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但必须经过学校审核同意,然后学生前往实习。随着我国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旅游高校在组织学生到饭店实习中都碰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方面是开办旅游管理专业(饭店方向)的旅游院校和学生数量猛增,另一方面是饭店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服务质量考虑,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或收取较高的实习费,许多学校只好采取分散实习的模式,让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但由于实习生所在饭店分布广,数量多,档次不一,学校无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而且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出现不去实习,蒙蔽学校的现象。因此,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虽然使学校在实习工作上变得轻松,但学生却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最终导致学生实习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第7篇

[摘要]大数据是近年来非常火热的一个词汇。大数据的利用可以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因而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结合旅游管理工作,探讨现代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大数据应用。

[关键词]现代;旅游管理;大数据;服务

随着近些年来游客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各种丰富多样的旅游主题网站、微博、微信等等社交媒体层出不穷,人们在旅游方面生产的数据越来越多。相应的,多种来源收集数据、储存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也在飞快的发展,在现在旅游管理工作中,大数据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多个方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结合大数据内涵,突出旅游价值

总的来说,所谓大数据就是数量特别庞大的数据资料,不能通过已有的软件工具进行提取、储存、分析、共享等处理的复杂数据的集合。而对于旅游业来说,其核心内容即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每一个组成分支,都在连续不断地持续生产着数据,不论是从提供基础设施的合作商、提供衣食住行的旅游合作商、介绍旅客的中介商甚至是出行的游客以及管理的旅游部门无一例外,在整个旅游供应链中,数据类型的类型众多并且十分庞大,产生数据的题量大、数据的类型多、数据的流速高且能提供参考价值的数据密度低。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来说,合理利用旅游大数据,积极进行数据深度挖掘,对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有效地通过人民的出行以点带面地带动整个经济。在我国多个文化产业方向都由十分巨大的经济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旅游大数据主要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结构化大数据和非结构化大数据,结构化大数据就是按照已经规定好的格式进行数据的整理,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能被核心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而非结构化的大数据就是指其他类型的数据格式,例如一些办公文件、文本、图片、音频、报表等。非结构化的旅游大数据一般包括旅游景点的监控视频、社交媒体上的音频、视频、出行数据、线上旅游的营销状况等。

2利用大数据分析,推动旅游决策

利用旅游大数据可以有效地分析游客的需求,这样的预测可以更好地帮助旅游运营商设计旅游路线,为推出新的旅游决策提供强有力地依据。究其根本,针对旅游需求的预测不仅仅可以帮助管理局更有目的的规划旅游决策,制定旅游方案,还可以使得旅游服务链上的各个环节衔接得更加紧密,上下协调一致,大大提高旅游业循环效率。旅游需求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旅游者对于旅游过程中享受的硬件设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旅游服务人员等软件的需求。但是旅游产业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工作链,首先,旅游设施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所需材料的庞大,必定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 ;其次,在旅游行业中,季节性十分明显,并且不具有其他服务行业的可储存性、无形性等特点,这就造成了旅游行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很容易就造成了成本风险,使得行业内部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明显。因此,利用大数据进行预测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能够为整个旅游业指明发展的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其次,大数据还可以在拟定好的运营方案正式上线之前进行模拟,模拟投入运行时市场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分析其特征和规模,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以及定位,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运营状况,并通过市场分析进行定位,尤其是对于旅游热门地区来说,对于改变旅游行业规划晚于市场发展这一现状有显著的作用。

3通过大数据特征,优化旅游营销

当完成了预测任务后,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整个旅游市场进行细致的划分,分析大数据中游客们的基本属性、需求、共同的行为特征,以及一些特定人群的偏好,例如青少年、老年人等,进行多个角度的分析,从而做到精准定位旅游行业,设计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旅游项目,以达到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具体来说,游客的基本属性是指性别、年龄、财产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等自身属性,需求则是旅客们期望的出行方式、热门出行地点,各个旅游网页的实时搜索热度等。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来说,可以通过统计各个景区内部的大数据,例如周围酒店入住情况、景区门票销售情况等,管理部门可以与网络营销平台、景区做到三方联合,进行大数据的整理,根据旅客的基本属性进行资源的预备,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庞大客流量和客流需求。管理部门可以与每个景区的监控系统实现网络互通,以便当发生一些突发紧急事件,如踩踏、堵塞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给出建议和反馈。从整个旅游管理行业的宏观方向来看,大数据的信息引导往往比其他的理想规划引导、行政干涉、法律规范等其他调控工具来说更加敏捷迅速准确,因为大数据具有庞大的数据分析作为先天优势,能够较为精确地帮助旅游业各个环节精准定位。这也说明了,旅游服务行业如果想成长成为一个完整的不可撼动的整体,必须要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对接,多个部门同时运作,协调一致,达到旅游大数据信息的共享与合理分配。总之,将大数据的管理思想融入到旅游服务行业中去,是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实现高效旅游的一个有力途径,但正如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大数据也不可避免地会泄露一些游客的个人隐私,导致游客提供的数据不能确保真实性,因此如何攻克这一点,做更精确的大数据分析是目前旅游市场需要攻克的难题。

作者:高璐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旅游局办公室

第8篇

关键词:问题;措施;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实践环节建设滞后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与综合素质课等。传统的学科体系存在着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但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缺乏科学的认识,能力培养单一化

旅游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三个层面,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进而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在层次上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二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程体系方面,忽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具体表现在:能力培养表层化,偏重于第一层次实践;实践教学类型单一,覆盖面窄。所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等方面。但是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设置空白,关系到学生各层次和各方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未能体现。

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以满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

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4.实践环节实施缺乏保障条件,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管理欠缺

实践教学的管理相比于理论教学而言,需要协调校内外多层关系,其管理难度更大。目前,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很不完善。例如,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不够齐备,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项目确定、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缺乏标准,随意性大,缺乏控制。另外,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改革措施与对策

(1)实践教学计划改革应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

(2)积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学校。要尽可能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兼顾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使得我们应以旅游实践为依据,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适应性。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具体体现为旅游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学校在旅游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

(4)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5)改革旅游实践课的考核制度。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旅游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必须采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方式,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既是旅游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谭白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5(5):118-119.

[2]刘冰清,陈国生.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71-74.

第9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消费体验;机遇;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47 -02

一、引言

旅游业在近十年来有了飞速发展,一次又一次的旅游热给国民消费开启了新的路径,也促使很多城市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给很多地区创造了数量可观的收入。虽然现在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态,但全国各地区的旅游管理工作并没有跟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管理工作上的不完善,这就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要找出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在旅游管理工作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二、D市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D市的旅游景点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已经初具规模,各处景点的公共设施已经配备齐全,但由于距离开始发展旅游业的时间较短,短期内根据各地特点建立起各有特色的景区,工程的建设量很大,因此在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完善。

没有形成统一的景区风貌。D市境内有些地区由于距离重要景点较远,因而没有制订相应的旅游规划,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建设和修整,基本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和景点的风貌相差很大。D市以宋朝古城作为旅游宣传点,应该在整体上呈现出古城的样貌和韵味,如果只有在特定的景点区域感受到旅客为之而来的古风古韵,出景点大门立刻回到现代城市的杂乱拥挤,将使游玩的趣味大大降低,严重影响游客的满意度,旅客向其他潜在顾客二次宣传的力度也会大大降低,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没有经典的游览路线。D市内景点数量众多,大大小小有近二十个,但布局很散乱。景点是根据历史的考证和自然风貌选择的,无法人为的去改变景点的布局。但散乱的景点使得游客对景点的游览顺序找不到头绪,使得第一次来的游客无法在短时间内规划自己的游玩路线,造成游客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影响游客的消费体验。

(二)基层旅游管理部门能力有待提高

与D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局面相比,基层旅游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水平和执业能力显得有些薄弱。其中主要原因是与旅游相关的地方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与旅游相关的行政部门之间责任分割不清晰,对于旅游业中有关资质认定、项目审批、颁发营业执照等环节,很多部门都愿意插手过问,而对于旅游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却相互推诿,不愿承担相应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导致很多问题的积累,也使行政事务处理效率低下,各种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拖慢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三)部分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

D市有很浓厚的文化底蕴,其发展旅游业的目标是打造宋朝古都的风貌,现在除了跟水浒传有关的历史事迹和文化背景被推广到了市场,其他比如程咬金故乡、父子状元、万里同志故居等一系列人文资源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因此没有得到大力的宣传。使得D市现在的旅游市场产品单一,无法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环境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现代旅游市场需求

D市内的景点多分布在其下属的各城镇乡村,虽然D市的中心地区比较整洁,但由于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其下属的各城镇环境并不能达到旅游城市的标准。在交通方面,D市与旅游相关的设施建设还不到位,街道、道路标识牌的设置不健全。如今“自驾游”已经成为游客外出旅游的主要选择,景区内交通标识的不健全会影响游客的消费体验,给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D市旅游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进行景区内的信息建设

在景区内设置标牌,为游客提供各种信息。景区的标牌制度在国内的重要景点都已经得到很完善的推广,但在和D市一样的小城市中,景区的标牌制度并没有很好的实施,甚至有很多景点在景区内没有设置标牌,给前来观光的游客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进入景区大门后就全部依靠游客自己摸索游览路线,使得游客普遍感到疲累,影响消费体验。

D市应在全部景点的景区内部完善信息标牌的设置。在入口处设置本景区的全景标牌,标示景区的出入口、主要景点位置,景点内的所有路径,以及洗手间的位置,让游客在进入景区时对景区有大致的了解,帮助游客根据自己的需求规划游览路线。在景区内设置忠告标牌,提醒游客们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险事项。在景区的每个岔路口设置道路标牌,标示路线的下一个到达地点。在单个文化建筑物前设置科普标牌,介绍它的内容和背景,丰富游客的文化消费体验。

(二)进行全市内的信息建设

为满足D市邻近城市的游客选择自驾游的需求,应在全市境内进行道路标牌的建设,遵循国家标准,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道路沿路设置统一的指示标牌,为游客指明景区的名称、方向、距离,缩短游客到达景区的时间,提升消费体验。

(三)策划精品旅游路线

D市境内的景点散落范围很大,会使前来旅游的游客感觉无处下手,不知道怎样才能全面游览自己喜爱的景点。旅游路线的规划可以节省游客的时间,使游客能更好的制订自己的旅游计划,更深入的感受到当地的文化。设定的旅游路线应该具有灵活性,应根据游客的旅游目的、预计时间、预计消费额进行经典旅游线路的设置,根据预计时间分为一天游、两天游、三天游等,还可以设置特色游,针对一个文化点进行连续系统的游览。这些旅游路线应该印刷在宣传单的醒目位置,在游客进入D市的时候应该及时发放宣传单页,以便游客更好的了解到相关的服务信息,更好的感受当地文化。

(四)建立网上平台,开发手机APP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成为行业成长的新机遇。为进行潜在游客使用互联网搜集信息的倾向分析,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让近期有旅游意向的人选择他们每周登陆旅游网站的次数。具体数据如图1,40%的潜在游客每周登陆旅游网站的次数为1~2次,此类占比最高,31%的潜在游客每周登陆旅游网站的次数为3~5次,这两类合占71%,说明潜在游客使用互联网进行旅游信息搜集的倾向明显。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互联网普及率很高,旅游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正处于发展阶段。D市旅游业发展也应借助互联网,紧跟“互联网+旅游”的行业态势。

D市应聘请专业的网站建设和手机软件开发人员,为D市的旅游业建设网上平台。网站应包括各地景区的具体信息,包括文化背景、具置、目标客户群等,方便有游览意向的顾客进行了解。在景区信息的相关介绍中提出有创意的消费主张,突出本地特色,使游客在前来游览之前就感受到当地的旅游文化。自有网站的信息比搜索网站的信息丰富,能有效减少潜在游客的时间成本,打消他们的疑虑,促成消费的实现。

网站的建立同样具有宣传的功能,自有网站的存在使潜在游客认同此景区的规划建设是处于高水平的,激发游客前往旅游的需求。网站还应将策划的精品旅游路线放在醒目位置,帮助游客进行消费决策,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五)引进和培养专业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服务业,做好服务业最关键的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服务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远高于当地的传统农业和轻工业,旅游业能否健康发展,当地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是关键要素。因此,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制订相关的旅游培训计划,开展各种形式、实用性强的培训工作。当地居民众多,不可能集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培训,因此应增大宣传力度,让居民意识到旅游业发展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自身利益都有益处,并制定旅游地区居民行为准则,提供具体的准则去遵循,进行标兵评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居民的积极性。而对从事旅游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利用高校资源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管理人才需要一定的时间,当前,应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快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四、结语

旅游业是具有很大潜力的行业,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发展旅游业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促进有很大的吸引力。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不应只看到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利益,也要看到旅游业无序发展、缺乏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不应图快,而应稳扎稳打,建立运营良好、名利双收的旅游景区,实现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迪.智慧旅游系统框架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程蓉.浙江省遂昌县农家乐旅游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冯文杰.博兴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旅游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雷琛烨.南京公共旅游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5]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R]. 资源科学,2014,(01).

[6]王延东.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3,(07).

[7]杨丹.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J].企业导报,2016.

第10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实践

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作为高等旅游管理教育机构,都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的进行模式创新,并将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为学生,不断优化学校实践教学环境。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很强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业成为大部分国家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行业发展中最迅速的一个。据预测,世界旅游业的旅游人次量到2020年将升至15亿。蒸蒸日上的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对市场上的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竞争优秀生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各大高校也必将对实践教学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严格实施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行动中势在必行。

一、明确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责任

为了使各种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实施的更加顺利,各个院校在实施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把责任与任务分配到个人,并要明确实践教学管理的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此外,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研教学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院校也应该从各个方面制定好应对措施。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服务性非常强的行业,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一种要求。其次,要定期召开专题交流讲座。现代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要紧紧的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开阔眼界。在定期召开的交流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以保证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和有益性。再次,要在考生入学时就注意加强入学面试考核。目前很多学校注重只有分数,却忽视了面试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才,而不单单是分数高的学生。所以各个高校要严把面试考核关,录取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

二、加强实践训练,提升能力

见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实践要求较强的专业课,为了达到教学的直观效果,可以到校企合作单位这一真实的环境中去训练。例如《客房服务与管理》中讲到客房的类型时,完会可以到旅游酒店实地参观,使学生既了解客房的类型,又通晓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和特色,教学效果更直观有效。对于所涉及的基本实践,如果校内实训室比较简陋,设施设备跟不上现代化饭店的要求,就可以充分利用旅游淡季或在企业业务相对较少的时候如在餐饮部两餐之间的空暇时间,凭借旅游企业的实际环境进行训练。并且可以通过协商由企业选派优秀员工进行标准化操作示范,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开支,同时对学生的实训又有真实感,效果非常好。此外,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周末、旅游黄金周,假期以及校企合作单位有特殊需要时,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引领学生到有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人力不足的问题,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提前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本学期,我们已经开始尝试机动实习的方式。如酒店有大型宴会或景点、旅行社有大型的接待任务,只要解决好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冲突,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情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加深了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职业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搭建广阔的平台

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此,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最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具体体现为旅游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学校在旅游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策略;环境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近九成草原出现退化现象,内陆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濒危物种生存堪忧,因此,有关我国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提出让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改善这一矛盾,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成为了关键。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具有较多自然保护区和丰富的资源。为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实际价值,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超过八成的自然保护区都开始建设旅游区。目前,旅游区的管理还不完善,没有树立起“保护第一”的关键理念,甚至一些旅游区只注重经济收益,忽视了对旅游区的管理和保护,直接导致环境问题出现,造成资源退化。同时,游客的旅游感受也逐渐变差,旅游区附近的居民生活环境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云南石林,石林县政府建设石林旅游业,对五棵树村进行拆迁,政府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村民的谋生条件,伤害了村民的情感,导致了拆迁不能顺利进行。至今,石林中还留有未能拆除的房子,不仅破坏了石林的景观,还影响了村民原本正常的生活。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宏观管理,明确管理职责

加强宏观管理首先要做的是加强相关法律建设。生态旅游管理离不开有关法律的支持,所以,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性约束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工作,促进保护区朝着正确的开发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但仍然缺少对旅游方向的详细管理办法,需要有关部门补充。生态旅游管理办法需要覆盖旅游管理的各个方面,成为旅游管理的发展导向,同时,相关部门在制订管理办法时,也要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责任机制和协同机制[1]。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明确管理职责,首先自然保护区要建立生态旅游管理机构,林业、农业、矿务等部门联合建立,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提高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而且管理机构需要承担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责任。其次,为了保障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需要其他组织的帮助,例如联合非官方组织和当地社区共同管理、共同监督,在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实现生态旅游开发。

2.2加强自然保护区旅游社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也能增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意识,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在自然保护区旅游的生态管理中,需要实行自上到下的统一管理,加入社区参与机制;在自然保护区开发、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社区的利益发展,为社区参与提供支持。例如,合理分配社区居民旅游区的股份,在旅游区雇佣居民,如果社区的居民能够在生态旅游方面获取足够的利益,居民就能对自然保护区有新的认识,进而减少居民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利用,提高居民对资源的保护意识,以此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2]。在自然保护区建立旅游区,增加了自然保护区的游客数量,就会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有关机构需要维护好社区居民的个人利益,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不占用居民的生活空间。另外,旅游区开发最大的弊端就是废弃物数量的激增,因此,废物回收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既可以方便游客的垃圾处理,又可以做到资源的回收利用。比如,景区向游客发放可被降解的垃圾袋,减少游客随意扔垃圾的问题,实现生态旅游。

2.3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

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应该确保不影响生态环境,严格禁止会对生态环境有所损害的旅游项目、建筑和设施的建设。例如,在建设道路、指示牌、管道等基础设施时,要避免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游客购物设施的建设要建立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社区中,同时,需要协调好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习俗冲突。另外,还要进行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的管理,制订行之有效的生物资源保护措施,避免在开发旅游区的过程中出现破坏生态系统建设的情况。在开发之前,要对保护区的动植物划分界限,禁止在动植物密集区开发旅游区,以保护生物的生活领域,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区的人文景观,需要进行专项保护,保障人文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自然保护区可以采取经济补贴的方式鼓励当地居民发展民族特色产业,营造出当地有特色的文化氛围,提高市场竞争力。

2.4加强自然保护区游客管理

对自然保护区游客的管理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①控制游客数量,保障旅游旺季游客的数量不会威胁到生态环境,旅游淡季不会造成资源浪费。例如,在双休日、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等热门时间段,可以限制旅游通道、限制车辆数量,也可以限制门票数量,提高门票价格等,以此限制游客流量;在旅游淡季,可以采取免费接送服务、降低票价、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游客。②规范游客的行为,加强对游客的环境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旅游区定期开展有关生态环境的科普活动,组织生态保护知识竞赛,鼓励游客参与,在科普活动中约束游客的行为。

2.5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在科技时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理需要充分应用先进设备,利用科技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例如,在自然保护区使用风能、太阳能发电,以此降低煤炭的使用率,减少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建立生态处理系统,用水中生物控制水污染,利用GPS、GIS等技术进行环境监测,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检测监控。同时,在加强技术投入之后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结论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旅游具有天然的优势,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中需要重视旅游区在开发、运营、维护上的管理。同时,可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社区管理、加强资源管理、加强游客管理、加强科技管理等有效策略,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共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第12篇

Abstract: "Tourism Management(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rketing Direction)" specialtyis started by Heilongjiang Trourism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 2005. It target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specialtyies; curriculum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teaching methods; structured teacher echelon; guaranteed effective teaching conditions, which make "Tourism Management(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rketing direc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ld achieve innumerable great achievements!

关键词: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市场营销方向);专业建设;教育

Key words: tourism management(exhibition and marketing direction);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241-01

1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市场营销方向)专业相关行业、企业需求现状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开办了“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市场营销方向)”专业。

会展业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助推器”及“城市面包”之称。会展经济开始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截止到2007年,我国每年展会数量超过4000个;主营展览公司3800家左右,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展览会的直接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

本专业是应社会对会展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建立。专业设置有针对性,课程设置有灵活性,教学设置有适应性,专业面向全国,并以人才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专业。

2培养目标明确的专业设置

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专业剖析和讨论研究,我院把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市场营销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面向会展公司、展览中心、公关咨询中心、旅行社、旅游公司等从事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2.1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为:①国内外会展公司、展览中心服务与管理工作。②国内会展公司、展览中心培训部从事员工培训工作。③国内会展公司、展览中心从事会展项目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工作。④国内外会展公司、展览中心从事会展商贸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⑤国内外旅行社、旅游饭店、公关咨询中心从事管理服务工作。

2.2 要求学生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

2.3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包括:必备的会展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旅游学知识;会展营销知识;会展管理知识;旅游策划知识;体育、军事与劳卫保健知识;公关礼仪知识。

2.4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英语口译和讲解能力,能胜任会展服务中对外联络与交流工作等。

3特色鲜明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3.1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整合课程体系。通过对会展企业工作性质调查分析整理,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行业资格标准确定核心课程,将岗位标准与职业标准要求纳入课程内容。

3.2 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不仅在一系列实践课程中安排实训,并根据当地展览会的时间,适时调整实训周,参加了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全国糖酒博览会、亚太地区美容美法博览会等,将知识加以应用和深化;还设计了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课程体系有效地反映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学习、应用、创造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3.3 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教育”。紧密联系和依托行业协会,构建“双证”教学体系。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3.4 以项目导向实现课程整合。将单一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会展企业的工作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工作岗位确定教学项目,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将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使实操理论结合更紧密,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更切合职教发展规律。

3.5 无所不在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健康的体魄与心智、爱国、责任、奉献、诚信等品格是我们培养目标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内将素质教育列为培养目标自不待言,校外活动也时时处处渗透素质教育。

3.6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资源共享、(订单培养、创建精品课)。

4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

首先,校内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应结构梯次合理,学风正,以老代新,提升学历,深入企业积累经验,年富力强,老中青搭配合理。绝大多数教师真正具备“双师”能力。其次,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兼课教师,他们主要来自企业,不仅会做、还会讲、指导,对职业教育热爱,出谋划策。最后,建设一个由企业高层,行业主管,高校专家组成的权威的指导委员会。

5保障有力的教学条件

①校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学院投巨资建成了国内先进的数字旅游中心,提供了模拟仿真场景,为模拟实训发挥重要作用。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规模适度,信誉度好、管理规范,愿意并有能力承担会展教学实习的企业建立合作协议,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提供较多的岗位。③创办相关企业:正着力创建融教学、实训、科研、经营于一体的校办实体,会展公司(和硕、通用旅游会展公司),已列入计划,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