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3-08-04 17:2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文学意识 文学素养 阅读

李祖荣在《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作用——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中提到:“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语言、认知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同时也担负了道德与审美的教育作用”。可见,小学的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是较大的,而文学素养在这里是指学生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以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文学意识是指文学作品引发的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的目的及重要性

我们所说的文学是指包含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之类的文体,而文学素养则是一个人或者组织在文学的创作、传播和交流等行为及语言、思想的水平。而要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就要知道什么是语文。语文是百科之母,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及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统称。在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语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时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可以说,语文作为主要学科,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桥梁。培育学生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激发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潜力和兴趣,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培养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从古至今,教学都按照“因材施教”的方法去教学,但是在实际中,能做到的是少之又少,很多小学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甚至有些枯燥。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只能机械的学习,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小学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严重缺乏。

教师的儿童读物阅读量少,小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到的知识太少。对于小学生来说,儿童阅读物就是他们开阔视野汲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但是在课堂上,小学生只能学到书本的知识,他们对文学的感悟能力不强,对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不强,的享受不到文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教师阅读量过少,没有充分发挥对小学生的启蒙教育作用。

三、培养学生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的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是处于语文学习启蒙的关键阶段,如何学好语文,为其他科目打下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很难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培养小学生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是产生了很多的阻碍。21世纪是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节省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多媒体在声音和视觉上的运用能更好的帮助小学生吸收知识,牢记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多种文学体裁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过少,要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小学生在这个阶段既非常贪玩又非常爱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且阅读的内容要多种多样,阅读多种文学体裁的作品,可以让小学生的文学视野得到开阔,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培养小学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沟通、交流、为人处事等方面得到提升,提升个人魅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学读物中的内容

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学的写照。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作者从生活的感悟中得来的,其中包含的生活哲理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一个人的素质教育应从小抓起,小学生在读物里徜徉文字的海洋,在里面看到了一个用文字构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小学生学到他们从未遇到的知识,然后结合生活实际,用书本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这种书本与生活结合的方式就是培养他们文学意识和文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

小学生要养成动笔的好习惯,在文字中培养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小学生每次考试都会考到作文这一项,但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都写得不好,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平时很少动笔,不仔细观察生活。小学生从小要学会写日记或者动笔随时记下的生活中的感悟,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这些记录下的东西就成为了写作的素材,就不愁动笔没东西可以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增加小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不光是在课堂上教授,更要在生活中去慢慢养成。我们不但只看到培养文学意识和文学素养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在另一方面,要看到小学教育对中国百年教育大计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灵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学知识,而是当成一门兴趣学科,让小学生在学习里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刘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第2篇

1、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

何谓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满足儿童阅读需求,切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适合8-13岁少年儿童阅读与学习的作品多以寓言神话故事,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为主,,与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善良勤劳的秉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文化的养分。儿童文学作品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儿童文学作品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小学教师要通过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讲授,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兴趣,不断拓展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认识社会,体味生活,做到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2.1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较差

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不愿意主动学习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文学作品作家也并不感兴趣,对于儿童文学作品具体的概念及范畴,自己也不熟悉儿童文学发展史,没有掌握系统的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不能区分不同体裁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是什么,在教授儿童文学作品课程的时候最终要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明确,这势必影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效果。

2.2儿童情趣挖掘不够

虽然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观念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仍然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对在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挖掘不够,从而忽视了小学生的童趣需求和情感体验。

2.3儿童文学教学方式单一

儿童文学作品大多生活活泼,充满欢乐与想象,它能够给小学生带来纯真的快乐和丰富的想象,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乐趣与人文素养养成。但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只是按照语文一般课文一样的程式的讲解与分析,使得本应是一节充满了快乐童真的儿童文学课变得枯燥单调,时间一长,小学生就会对儿童文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对儿童文学产生阅读和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儿童文学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2.4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小学阶段对是进行阅读指导与教育的最佳时期。很多学校有图书馆,教室有图书角,阅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教师忙于平时的教学,根本没有意识和时间精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让小学生自行阅读。

3、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儿童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把握儿童文学特性,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3.1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直接关系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对小学生文学修养的启蒙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时不我待。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加强对儿童文学理论的学习,通过全面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建立全新的儿童文学观、知识观和育人观。只有小学语文教师明确了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无限育人功能,才能能够深刻地去理解儿童文学,更好地去指导小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小学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下一代的全面发展积极努力。

3.2全面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富有儿童情趣,如《槐乡五月》、《我和祖父的园子》、《桂花雨》、《珍珠鸟》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儿童情趣。第一,儿童情趣可从主人公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3.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授儿童文学

成功的教学方法可以愉悦小学生的身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儿童文学中有趣的故事、色彩斑斓的插图等创设情境;儿童文学语言优美,充满童趣,教师可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趣味;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教师可采用表演法,调动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4全面指导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第一,教师要重视指导阅读儿童文学课外,要精心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写读书笔记、班级读书会、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等活动;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儿童文学阅读活动进行评价,对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进行评价,不断增强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第二,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要多领孩子去书店,帮助孩子挑选适合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采用亲子比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和孩子共享儿童文学阅读的美好时光。

总之,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人文品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儿童文学过程中,可以丰富儿童文学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第3篇

一、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是主导

小学语文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具体在语文教育中,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专业知识、审美能力、较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等。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要求教师,他们希望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应该富有童趣,是故事大王,是长不大的成人,善于和儿童沟通。儿童文学有助于教师这种素质的形成。

教育方法没有一定之规,尤其是语文教育,人文性极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关键是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形成与教育主体——学生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如吃饭时,传统的要求是少说为佳,小林校长却经常让孩子们分别讲述个人一天中有趣的事,这种轻松的氛围可以使小学生们无所不谈,自然就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林校长还经常带领学生读俳句诗:“瘦弱小青蛙,沉住气呀莫害怕,这里有一茶。”“小小黄毛雀,你赶快躲呀赶快逃,有匹大马跑来了。”“冰雪已融化,满村满庄到处有,娃娃玩开了。”这种俳句诗极有韵律感,且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有意境、有童趣,有可感的生活气息,儿童经常浸润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自会提高审美和语感能力。

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兴趣是先导

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认知能力未必成正比,却与文学的熏陶密不可分,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离文学而去。这一方面在于社会的大环境:儿童面临着电子传媒文化的诱惑太多,而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升学压力又过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小学师资队伍文学素养的不足。因为教师的兴趣会影响学生,一个有着良好文学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会带出一大批爱好文学的学生。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在基础教育阶段,若要激起小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当数童话、故事和科幻、惊险故事、探奇故事等等,儿童对故事是永不满足的,由于故事的吸引,学生自会去寻找故事之源——儿童文学。

三、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教材是根本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文章的文学性、整体感,而把重心放到字词语句的认读讲解上,或者思想意义的分析上,因为美是有整体感的,一经理性分析,就把这种整体感肢解了。应当设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课文美的形象、意境,感受美的语言、韵律。

可以配乐、配画、配音像,教师语音纯正、满含情感的朗读亦十分重要。

小学生由于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美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就需要我们蹲下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容易转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变换多种手法,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是吸引儿童的重要手段。儿童文学故事性强,利用得当,会很好地调动小学生的课堂情绪。当然,讲故事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的进行。

四、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应注重作文实践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说作文是读出来的,是练出来的。而小学年龄段的儿童,理性思维较弱,偏于感性思维,阅读的对象一般是儿童文学,即便是科学文章,往往也是科学小品,科学童话,这也属于儿童文学。即便是历史读物,也一般是历史小故事,语言浅显生动易懂。可以说,儿童文学是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生活引进作文教学,又要设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怎样把生活和作文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果我们的作文课能够让学生有这种类似的体验,写作文时学生就不愁没有感受可写。同时,这个故事的本身又具有探究性,为什么没有鹳鸟?这个问题引导着学生们去搞明白,这也叫科学研究,是根据现实生活提出的一个科学小问题。解答了为什么,完成了具有探索性质的教学,探索的过程即是生活体验的过程,也同时解决了学生作文有话可说的问题。

五、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自身应注重文学修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机结合,首先需解决的是教育的主导者———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修养问题。小学语文师资的培训中就十分需要开设儿童文学课。

笔者认为,此课程的开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在实用。小学语文师资的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儿童文学研究人员的培养,它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对象要直接面向小学教学第一线,为小学语文教育和提高小学生审美修养服务,因此,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需使学员做到知识与审美并重。也即:既要从史的角度使学员全面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又要使学员精读名篇,渐次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以利其回到教学一线,能有效地将儿童文学融于语文教育。

第4篇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课程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掌握的现代教育信息主要是包括两方面。

1.宏观教育的认知角度

主要是要求教师具有宏观教育认知观,对小学语文基础性教育的发展方向有整体认识,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的所要培养学生目的。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要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有针对性去备课。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语文教育的认知角度

语文教学中有着本学科的认识角度,小学语文教学中主体认识目标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当今的素质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过去的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素养是最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我们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把教师的语文素养放在第一位上。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新角度,是要培养小学生掌握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多元化

1.要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方向转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学生发展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求除了具备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专门性语文知识和技能,为小学语文教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相互交叉做好铺垫。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能够对语文学科相当熟悉,具备相当语文专业知识,这是一名新型的语文教师所要具备的。同时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能够完全掌握这些知识体系,同时也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做到所掌握的知识相互能够交叉,把相互接近的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老师所要掌握的数学、地理、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来做好铺垫。这是新型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做到知识的补充,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知识点比较多,接触面比较宽广。在课堂上经常性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把课文中所涉及到知识点都要理解。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对语文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能够更好的启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文学素养的提高

文学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提高的内在本质,注重语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就要注重语文文学素养的深度认识。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这一方面的培养长期的被忽视。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上过于专业化。但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是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把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分割讲解,语文知识的内涵体系被分解,不能体现出来整体,其实,语文知识中包含很多知识体系,在文章中可能蕴含着德育、美育、智育等知识体系。所以,我们要考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具有文学素养,就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文学素养,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小学语文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当今知识更新较快的时代里,小学语文教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完全掌握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同时还要不断地填充自己,在专业技术知识上进行学习,对学生需要的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途径来不断的武装自己,让自己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前进。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体系,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对新的知识体系进行追求,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来做。

第5篇

一、从文学价值角度体现儿童文学选文特色

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实际上具有基础性的审美功能。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比较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关注教科书选文的平衡性,充分体现文学审美功利性特点。所谓的功利性,实际上是指选文需要注重选择作品主旨的鲜明性,让学生更好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此外,选文还需要更加注重与学生个性发展相契合,通过简单的故事来体现人类的美好品德,让学生体味到生命的巨大力量以及自然人类的包容性、坚韧性。教师还需要注重作品选择的文学价值,注重典型文学人物的塑造,特别是针对高年级小学生,需要选择具有优秀性格人物的作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通过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心理成长,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与成人相比,小学生存在着特殊性,性格较为单纯,并没有形成成熟的身心,因此,文学作品人物对小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从个体价值角度体现儿童文学选文特色

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意识,实现学生知识视野的有效拓展。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实际上是通过想象来进行世界认知完善的,很多的儿童作品加入了大象的想象成分,因此,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的开放性。文学作品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由于生活环境局限性,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丰富的学习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文学作品来反映生活经验。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感悟来补充生活经验,发挥文学作品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引领作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愉悦感受,滋润读者灵魂,根据自身阅读思维来感受文学故事发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三、从社会价值角度体现儿童文学选文特色

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美德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对形成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重要作用,借助文学作品来实现传统美德的有效灌输和感染,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年级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增加科普类的作品阅读,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儿童故事,引导学生形成勤劳勇敢、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学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儿童文学选文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对提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坚持责任意识,将儿童文学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儿童作物阅读来感悟文学情感。教师需要从课本内容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发展特点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实现文学选文的详细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教师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弥补课文中叙述内容、人物塑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注重教学多样性,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通过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结合来突出学科价值。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鸦鹊湖乡鸦鹊湖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潘中原

第6篇

多元化语文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生活化教学以及情境教学为小学生构建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科学高效的多元化教学环境,大幅度增强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全面实现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在师生互动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积极发展的主动性,使小学生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真正实现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快乐学习和科学发展。

二、多元化语文教学的教育价值

首先,多元化语文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课堂关注度和参与意识,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唤醒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意识,从而有利于小学生良好语文认知动机的形成。其次,多元化语文教学能够发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有效促进生命体认知本能和创造潜能的发挥,并使小学生在课堂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课堂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最后,多元化语文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性开展,更有助于小学生快乐认知和科学发展,从而为课堂教学研究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多元化语文教学开启小学生快乐学习新天地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一)多媒体教学强化小学生快乐学习的主动意识

教师的“照本宣科”和学生的“消极应付”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两大弊病,是阻碍小学生高效学习和科学发展的“拦路虎”。因此,丰富语文教学的课堂形式和提升小学生的认知状态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石的多媒体教学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多媒体语文教学以其独有的声光电多维刺激为小学生构建出美轮美奂、绚丽多彩的良好的多感官体验和虚拟化互助合作平台,能够使小学生获得良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将小学生的“眼球”牢牢地固定于课堂学习之中,能够“心无旁骛”地跟随着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一点点地进行课堂学习和互助探究,使小学生的高效学习和科学发展成为可能。多媒体播放的语文课件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轻松快乐的健康情绪,在高效学习中形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动机,帮助小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学习的主动意识,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构建小学生主体发展的参与平台

多媒体教学能够给予小学生一个虚拟化、先进化、人性化的认知平台,有力地提升了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而生活化教学则能够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实践认知、合作探究、积极参与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有效“升级”了传统语文教学中“一人讲、多人听”死板落后的课堂教学形式,从而为小学生构建出开放化、互动化、合作化、探究化、实践化的多元化认知平台,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科学发展走上积极高效的科学轨道。课堂讨论是小学生实现主体地位、发挥小学生语文认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能够给予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全面合作探究的机会,成为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因而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喜爱。另外,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演绎”课文内容,从而将枯燥乏味的文本形式的课文内容“活化”为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的戏剧形式,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更有效促进了小学生的快乐学习和科学发展。

(三)情境教学提升小学生全面发展中的语言素养

多媒体教学和生活化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和参与互动意识,小学生能够获得“身为学习主人”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需要为小学生创设良好而积极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真正实现主动学习、高效发展,有力促进小学生的快乐学习和科学成长。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小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语文氛围,通过讲故事、说新闻、演戏剧、做游戏、当观众等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活动为小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语言学习和发展环境,为小学生奠定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坚实的语言基础,从而积极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充足的文学营养,真正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和快乐成长。

四、总结

第7篇

一、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学现状

1.儿童情趣挖掘不够

虽然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观念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仍然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对在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挖掘不够,从而忽视了小学生的童趣需求和情感体验。

2.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方法不够恰当

儿童文学是针对提升小朋友文学素养的一门文学,由于其读者的特殊性不能与教学相统一。教师在开展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活动时,要充分结合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设置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然而当前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却忽略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教授能力和认知水平,儿童文学整体教学都缺乏美学分析,趋于成人化、世俗化。

3.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小学阶段对是进行阅读指导与教育的最佳时期。很多学校有图书馆,教室有图书角,阅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教师忙于平时的教学,根本没有意识和时间精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的是让小学生自行阅读。

二、小学语文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有效措施

1.充分展现儿童文学的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创新阅读课的形式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注重儿童阅读的渗透,实现“读――唱、读――思、读――疑、读――写”相结合,使儿童文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在读唱结合法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充分发挥歌唱的作用,把儿歌、绕口令、经典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思结合法中,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读疑结合法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有材料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主的表达、真实表达、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通过“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将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最佳教育环境,通过“教育生态”的改变,来形成一个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充分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挖掘,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花盆效应”,积极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条,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阅读需求获得“解放”。

2.全面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富有儿童情趣,如《槐乡五月》《我和祖父的园子》《桂花雨》《珍珠鸟》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儿童情趣。第一,儿童情趣可从主人公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第二,儿童情趣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呈现出来,如四年级上册的《珍珠鸟》,浓郁的童趣就是在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感情日渐增强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第三,儿童情趣可随儿童纯真美好情感的抒发体现出来,如五年级下册的《水》,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缺水之乡的孩子对水的极度渴求以及下雨给孩子带来的无穷欢愉场景的描写,抒发了孩子对水的渴求和喜爱之情,在抒情过程中将童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透过儿童视角,运用儿童思维去发现、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趣。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授儿童文学

成功的教学方法可以愉悦小学生的身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儿童文学中有趣的故事、色彩斑斓的插图等创设情境。儿童文学语言优美,充满童趣,教师可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趣味。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教师可采用表演法,调动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独幕剧,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并且根据课文内容为人物设计表情、神态、动作等。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4.内外结合,推动文学作品教学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偿,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将课内、外文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当学习到《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时,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寓言故事,从不同的作品中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人生哲理,并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自由的探讨,使学生与作者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在课堂上通过对课外阅读作品的引入,不仅扩充了学生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数量,同时从课外作品中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千姿百态,从文学作品中感悟生命真谛。另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的读书心得交流会,或者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童话故事表演比赛等,从而推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发展,同时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审美情趣与思维逻辑。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阅读;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一切事物的学习能力强,但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阅读并主动进行阅读,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能力的素养。

一、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熟读唐诗三百首”的结果是“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我们学生投入情感与思想地去阅读、品读,他们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必定会有收获与提高。有效的语文阅读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能够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1.通过自主阅读,丰富小学生的文化视野

小学生对于古诗、名著等课本内文学的大量阅读,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感悟优良的道德伦理观念。通过阅读,逐渐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发展过程,熟知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理论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在对书本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锄禾》这篇古诗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引导他们思考农业生产的艰辛,感受农民耕作的辛苦以及中华民族勤劳、努力的传统美德,培养小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2.通过自主阅读,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

阅读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增强。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知识摄入和视野拓展,增强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信息的接收能力,通过长期阅读形成自身的独特性思维方式,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够有效开拓小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好学的爸爸》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对课文的自主阅读,使学生感受到“爸爸”好学的精神,培养小学生热爱学习的生活习惯,从而增强小学生对世界万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看法。

3.通过自主阅读,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每个小学生的性格都是截然不同的,阅读书本选择的不同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因此,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自发阅读和自愿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对真善美的感受,获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滋养;并在不断的阅读中检验、净化与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如此能丰富人生,获得成长和发展的素养和力量。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设计课件,制作一些丹顶鹤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图片赏析和自主阅读,充分感受丹顶鹤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具体办法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持续提升的必须。因此,推进自主阅读的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学生有兴趣、有活力,有热情地自主阅读、自我提升,在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愉悦中提升。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课堂充满生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进行阅读,注重理解和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行情感式阅读,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乐趣和生命力,增强课堂的活跃氛围,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在能力。例如,在苏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分组,一位小学生扮演小羊、一位小学生扮演狼、一位是旁白,对课文进行阅读和情境表演,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2.丰富语文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活泼,喜爱玩游戏;因此,在阅读引导的教学中,要结合孩子学习心理,通过“游戏式”的教学培养和形成他们的自主阅读兴趣与能力。如课堂导入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在活动中进入课文的自主阅读和活动中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这种兴趣爱好会促使小学生对某一类书籍的热爱,从而引发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小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狐假虎威》中进行游戏教学,课文讲解完成后,引发小学生说出自己怎么看待“狐狸”和“老虎”,如何在表演中表现出来。

3.举办阅读成果大赛,提升自主阅读的热情

不少学校都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一周读书的体会和收获;可以不定期开展说故事、谈体会的阅读及阅读成果比赛,推进他们自主阅读的开展和深入。而比赛中检验他们的阅读水平,并适时加强指导。对在阅读比赛中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彰,提升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

总之,小学生的学习渴望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重。在阅读过程中增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自主阅读会使小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意义,使他们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知。语文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重点和基础课程,在如何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更需要不断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不可能脱离儿童文学而存在。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外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近年来,儿童文学阅读已经在各小学中有了一定的应用,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的限制,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本文就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现状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1.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来源是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授课的媒介,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教授曾说“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由此可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直接说,儿童文学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是作家从儿童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心智模式等多方面出发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其本身就是适合学生的阅读需要的,对于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诗歌、文章、故事等都有儿童文学的影子,因此,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儿童文学

小学时期,家长和老师都会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学生本身对语文课外阅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可以获得的阅读量是很有限的,远不能满足阅读需要,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而从自身的状况出发,他们课外阅读的主体就是儿童文学。实践证明,课外儿童文学读物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说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

3.儿童文学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的是在语文教材教学之外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听、说、演讲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会定期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有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课本上可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活动需要。因此,课外的儿童文学就成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来源,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处的是一个教学核心的地位,对学生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要使儿童文学阅读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服务,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随着近年来社会对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小学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了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缺乏长期积累,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容乐观,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

2.教材中儿童文学比例不断加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够高,这与当今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的,教师将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儿童文学教学。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小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除了课本内的儿童文学作品外,小学生课外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情况其实并不太好。这与教师和家长都有关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家长为学生选择的作品大多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对于这一类作品的阅读兴趣可能并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他们阅读效率低下。教师和家长应该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阅读作品,例如绘本、漫画书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三、儿童文学阅读对小学语文的应用建议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阅读和学习,提高儿童文学素养,才能让儿童文学阅读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阅读提出一些具体而有效的建议。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文学观念,进行大量的儿童文学阅读,才能更好地利用儿童文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语文教材质量建设

学生应该大量阅读优秀的、对他们有益的儿童文学作品,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因此,加强语文教材质量建设,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在挑选儿童文学的时候,标准应该更加严格,视野应该更加开阔,为学生挑选出更多国内外的古今优秀儿童文学。

3.重视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课内阅读量是很有限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必须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读书讨论会、课外诗歌朗诵大赛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儿童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中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将儿童文学阅读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从自身出发,不断开拓创新,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儿童文学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第10篇

通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堂的构建,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培养多种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的构建,可以形成多种学法的灵活配合,并在最大程度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素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满足小学生对新世界的渴求和向往。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堂,策略分析如下:

一、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教师只有循循善诱,不断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让课堂进行的很顺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可以用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小动画或一段小视频,让孩子们的思绪回到课堂中,并留下悬念,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对这堂课的期望值达到九十以上,这堂课算是成功一半了,学生也能从中获得乐趣,愉快的接受知识。

二、综合运用多样学法,激活课堂

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引人入深。课堂是语文学习的大本营,同样这个大本营只有风趣幽默的主持人和配合默契的观众,才会真正的取得好的效果。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中,老师扮演者主持人的角色,学生便是观众,只有老师的教学环环相扣,引人入深,学生的步伐才会紧跟着老师,这样的课堂才算是成功的,才能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才能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有用的语文知识。

虽然说课本知识条理十分的清晰,却因为学生年龄小,在他们眼里都是枯燥无味的东西,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将课本知识变成精彩丰富的表演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趣情境。比如说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或者讲有趣的故事,例如:拔苗助长的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游戏等等,充分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愿意去了解,去倾听,易于接受,并主动地去学会思考去探索,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地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所以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新意识发展的适宜的环境条件,让学生学会好奇、思考和想象,才能为小学生的大脑留下广阔的空间,在广阔的空间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他们可以自己去自由创造,主动去幻想,独立的去创新。

三、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积极开展语文阅读的活动,小学语文学习应该是民主的,有互动的,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语文资源中获得情感体验,就要积极地开展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有关的活动。例如:建立图书角,写读书笔记,定期读书经验分享会,按规定时间进行文章诵读等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和语文素养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一步优化语文主题学习阅读。

建立主题学习资源,让学生多种选择,语文阅读给了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以供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同时又是自己感兴趣的去做,去努力。让小学生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基本可以满足每一个个体的需要,让学生有一个更加丰富的积累,同时也让学生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下得到了较好的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这是一个令阅读趋于完美的前奏。

在语文学习中,要想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构建语文综合实践课堂,就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探究,只有探究才能使自己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并且提高阅读的效率。通过探究,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勇于去表现和交流,让自己在思想上有一个质的提高。

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第11篇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囊括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了细腻的情感,儿童文学是组成小学语文的重要部分。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教材,儿童文学注重的是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童真和童趣。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应用儿童文学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给同行带来一点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儿童文学的不足

1、教师严重缺乏儿童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课文大部分都是儿童文学作品,语文教师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自身就必须具备儿童文学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儿童文学素养,大部分的教师在入职之前根本没有进行儿童文学培训,所以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的具体表现如下:①语文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及时引进现代先进的儿童文学观念,仍然保持传统的儿童文学审美理念;②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及时掌握儿童文学的相关知识,完全不了解儿童文学的美学内涵、体裁特征等,教学活动浮于表面;③语文教师阅读视野较窄,在教学过程中重复引用耳熟能详的内容,限制了小学生文学思维的发散。

2、语文教学完全脱离了儿童文学的特征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用儿童文学的时候,不能围绕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展开,导致儿童文学失去了美学品格和艺术特性:①部分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儿童文学课文时,完全将其当作基础知识的认知工具,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被刻意忽视;②语文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成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课文主题等层次较深的知识点,学生感到晦涩难懂,进而失去学习兴趣;③语文教师由于不了解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所有的课文都采用相同的文体处理方式。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儿诗和儿歌时,完全忽略了儿歌的趣味性和押韵性,将其当作诗歌体裁进行讲解,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趣味性。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儿童文学的有效措施

1、充分挖掘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童真和童趣就是儿童文学作品特有的美学特质。小学阶段的孩子拥有丰富的感情,思想比较细腻。充满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童真和童趣挖掘出来。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小松鼠可爱的表情和活泼的动作,激发小学生的纯真感情。语文教师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整合,来指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流露的纯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比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让学生寻找有趣活泼的画面:白肚皮的螃蟹、大眼睛的金鱼等,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水中动物的乐趣,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又如,在学习《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小苗,自己扮演大树,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结合文体特征进行教学

儿童文学拥有较多的文体形式,具体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儿歌、寓言故事等。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文体形式的特点,能够发现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歌主要是通过抒情达意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教师在讲解这首诗歌的时候,应该重点向学生展示异乡生活的孤独,让学生通过简练的词句感受诗人重阳节想念亲人的浓厚情感。此外,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采用诵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采用念唱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体味诗歌朗读的趣味性。

3、根据儿童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区分儿童文学和的差异。儿童文学结合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强调的是“以善为美”,主要是通过一个小故事向学生讲解基本的道德思想。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展示给小学生的是主人公追求友谊、自由、公道的故事。的主旨则是“以真为美”,注重的是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性,即道德现实转化。儿童文学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塑造道德观,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根据儿童的思考方式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比如,在儿童文学中,争吵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文明友善的品格,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争吵是很正常的,如学术界不同观点的辩证等,但是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不能理解,所以儿童文学教学必须要结合儿童的思想特征来展开。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应用教学手段,科学展开儿童文学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论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J].教育导刊,2009,(11).

[2]麦慧.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现状[J].新课程(小学),2015,(01).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措施

在新课改革中要求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约束,与城镇小学生相比,乡村小学生在学习方法与条件上比较落后,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的机会少,语文知识面有限,思维模式与接受能力都比较弱;同时乡村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手段与内容比较守旧,这些因素都使得乡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高。那么在新课标改革要求下,乡村小学老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小学语文老师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一个老师语文素养的高低,代表着受学生敬佩的程度,同时也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浓厚学习兴趣的条件。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对国文知之不多,甚至是不求甚解,那么又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呢?

2结合实际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以乡村生活环境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培养乡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在乡村,互联网技术不发达,对一些社会前沿的流行元素学生们知道的比较少。语文老师要积极从互联网及实际乡村环境中捕捉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源泉。与城镇孩子相比,受生长环境的影响,乡村孩子在性格上大都比较腼腆、不善交际,自我表现力也比较差。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堂大舞台上积极参与互动,逐渐提高学生的表现力与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素养。

4贴近生活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局限于课堂,要紧密联系生活。对于乡村学生来讲,课本之外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语文学习环境,因此老师应该结合乡村生活,利用丰富的乡村资源,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亲近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语文。比如在讲《天鹅的故事》一文时,老师会激发学生想象什么情况下会与别人共同协作完成一项任务的,从而引入正题深化学习内容,这样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就会活力四射,老师与学生都会乐此不彼。

5结合实际生活环境创新教学方法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要求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开展不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的语文应用能力。比如在《理想的风筝》一文中由自己对老师的回忆逐渐深入,讲述了老师的伟大以及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与崇敬之情,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好的课外书,一本好的课外书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开括视野,学生还能在阅读中丰富想象力,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汲取提高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语文素养能力也得到提高。

6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适时引用设疑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学习描述人间真情的课文时,可以采用感染法,比如《滴水穿石的启示》就比较适合感染法,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水滴的无穷力量;在内容枯燥无味的课文中可以采用诱导法,比如猜谜语等,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活跃课堂气氛,激发W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7通过实物情景演示

俗语说的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小学语文课文中涉及到的事物对学生尤其是乡村学生来说非常陌生,但是老师如果用实物进行情景演示的话,学生便能瞬间理解。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来做,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做。比如《秋天》一文,老师可以利用假期让学生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带到课堂上做简单介绍,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实践体验,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8通过家庭教育为语文创造新的学习途径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目前很多家长自身文化程度比较低,对孩子家庭作业没有什么帮助,孩子在作业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能及时解决,会削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家长与老师配合要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时事新闻,第二天能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看到的新闻事件并讲出自己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9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学校、老师与家长要共同努力,结合乡村生活环境,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