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管理地域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留学生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55-02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也随之成长壮大。留学生的招收与管理给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中,我们既要做到尊重留学生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又能大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尽管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下,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并不尽如人意,呈现留学生招生规模不大,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的特征,但随着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高职留学生教育发挥沟通友谊的桥梁的作用,也许可以另辟蹊径,以其特征上的相对劣势转换为教育管理中的相对优势,起到增强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力与影响力的作用。
1 高职教育留学生教育现状
把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在留学生教育方面进行比较时,以往论述侧重于讨论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所面临的短板和困境。这些因中国高职院校历史起点和发展途径所决定的短板,似是高职教育者们头顶上一块逼仄压抑的天花板,阻碍了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留学生教育起步晚,管理机制不完善;留学生办学层次处于低端,语言生占主体;留学生规模较小,生源集中来自自亚洲等,这些特征和劣势展现了高职院校想要在留学生教育上有所为,却有劲无处使的窘境。
2 留学生教育的相对劣势转化为相对优势
认真分析现阶段高职留学生教育中的现状,并对其特征加以分析和解读,转化视角,我们可以发现,正因为这样的内在特征,如果精耕小天地,也许能把劣势反转为精微易行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下面分析这种转化存在以下几种可能:
2.1虽然起步晚,但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高职教育本身起步较晚,其国际化步伐也才刚刚迈开,这是不争的事实,低起点、晚发育、未成熟成为了中国高职留学生教育天生的烙印。但国内本科院校留学生教育所积累的办学经验,以及国外留学生教育所带来的样式模板,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在中国人在走出去的同时,世界也想了解敞开国门的中国。从国内看,国内知名学府的留学生管理相对成熟,在投入与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可以为高职院校摆脱制约提供借鉴意义。从国外看,作为传播中华文化交流机构的孔子学院,其发展历程虽仅仅十来年,比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教育起步还要较晚,但发展的脚步却相对成熟,其教育管理模式也为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结合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长远目标,认真研究留学生教育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定位好高职院校的远景目标与近期目标,充分借鉴各教育管理模式,融合高职院校的特色,熬好现阶段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高汤,发挥后发优势,寻机破门,为推动后续招生规模的扩大做好充分准备。
2.2虽然层次低,但可以逐步提升办学层次。
高职院校留学生层次在教育体系中,所属层次较低,多以语言生为主,伴之以合作院校间的交换生或进修生,学历留学生占比微乎其微。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双语教师师资紧缺,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专业选择面较窄,以应用文科专业为主,多数集中于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这个特征制约了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但正因如此,这也为留学生汉语学习和中华文化传播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根据留学生的座谈调研,不管是交换生或进修的语言生,或毕业拿证的学历留学生,他们来华的目的相对明确的,功利性的目的并不强烈,来华主要目的在于体验古老中国在当代世界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内涵。他们选择来华,本身是自由意志与意愿选择的结果,或许在本国的时候,就对中国某方面感兴趣,或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与获取文凭留华工作的学历留学生相比,在感情方面要相对纯粹一些。如果能在文化上加以感染与熏陶,在管理上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他们的来华之旅就会显得更有意义,更能凸显文化交往中所体现的友好交流的原则。
2.3虽然规模小,但可以试行精细化管理。
从规模来看,高职院校的在校留学生并不多,规模大多在百人以内,有的甚至只有寥寥数人,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普遍低于1%。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留学生大多来自韩国、日本、泰国、印尼等周边亚洲国家。从规模数字和所学专业结构来看,并不理想。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动力,来源于各高职院校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目标,并不是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其办学目的在于通过留学生的招收来展现各高校的实力与影响力,因此,可以说现阶段留学生教育是赔本赚吆喝。但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由于人数少,规模小,我们可以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便于为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从国别地域分析,国别相对集中,以亚洲周边国家为主,文化辐射力要比欧美留学生要强,内在的文化冲突并不紧张,文化适应性和生活上的适应性都要相对较好,其真正的困难在于语言学习的进度与语言交流适应性。
3 强化传统文化在留学生文化交流中的对策
3.1文化交流的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其精髓的发扬是国际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加以重视和实践的。在留学生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正视文化交流的普适性原则。
文化的本质就是互相渗透,互相借鉴,恰如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渗透需历经三个层次,首先是文化间的互动交流,其次是在文化的碰撞中,特别是身在异域异乡留学生,在文化脱敏后,进入文化适应阶段,最后通过某主导文化的引领,达到文化渗透的效果。传统文化的渗透也需经历这三个层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中,慢慢融入传统文化,需要认清留学生文化交流中的两大特征和表现形式。
文化交流存在着异邦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缩小文化差距,克服文化冲突,才能达到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文化冲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行为文化的冲突,留学生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模式的不同,国内的教学方式与留学生本国的教学方式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并融合各国的较通行易行的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消除心理差距,逐渐地文化脱敏,过度到理解与包容的文化适应阶段。二是精神价值观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显性的与生活习俗的冲突。就目前的留学生群体而言,多数留学生处于东亚文化圈内或东南亚文化圈内,各国的和生活方式与国内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带来了便利。但也需要教育管理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在校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2强化传统文化影响力的具体举措
强化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中的渗透与影响力,必须更新观念,从教学、人才、管理三大方面加大投入,细化具体举措,支撑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主导地位。
3.2.1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育和管理留学生,最紧缺的资源就在于双语教师的匮乏,引进和培养一批外语能力好,业务水平强,责任心重的留学生教育与管理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之一。交流沟通第一要素就是语言的表达畅通,只有提升教育管理人员的语言驾驭能力,才能保证双方交流的准确性。其次,留学生教育管理者需要拓宽知识面,通晓在校留学生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性和制度要素,也知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并能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诠释。还要能巧用跨文化知识,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干预,准确地查找到留学生是否因异邦文化的陌生和不适感而产生的误会,消解其潜意识中对本国文化的乡愁,成功化解文化冲突与对立。
3.2.2制度建设
虽然在校的留学生人数较少,但其管理却是一项复合工程,涉及到外事、招生、教务、学工、后勤等方方面面。实现高效便捷的管理,需要加强留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在摸索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理顺留学生管理机制,要保障留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脱节、部门间不推诿,做到科学协调相关部门,分工有序、权责明晰、监督到位。要求把握好留学生管理中的具有普遍性与规律性的管理要素,制订出标准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发挥教学、管理、服务与咨询的功能,并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根据实践及时更新修订各项管理制度,及时与留学生沟通,倾听来自留学生的建议,做到既有严格操作标准,又有预留空间的弹性管理制度。
3.2.3文化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设置需要精心设计,除所学的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课程,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交流活动。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常州,江南吴文化核心区域之一,组织游览风景名胜,了解梳篦、乱针秀等传统手艺制作流程,提升软文化在留学生教育中的比重,通过课外交谊活动,让留学生了解当地生活圈,深化对中国文化的感知,从而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1]费小平.高职院校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初探[J].职教通讯.2013(35):69-71.
[2]范莉莎.广西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