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

时间:2023-08-04 17:24: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

第1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课堂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案例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材料,除了含有“真实”“综合”的意义外,还含有“自然生成问题”的意义。巧用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想“动”――敢“动”――乐“动”,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大气环流”时,结合2003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关于二战时期登陆诺曼底选择什么季节?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当教学案例一呈现,学生就在下面议论开了,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短短几分钟的讨论,不仅营造了宽松的课堂环境,创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找到了学生的兴奋点,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敢“学”

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学案例,是在综合分析学情、课标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设计出来的。课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相对稳定,但不同地区的学生、不同学校的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千差万别,对于任何一个学习内容,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通用案例。每次案例教学后,教师要根据已教学生中暴露出的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对教学案例进行修正。所以,案例开发是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同一素材的案例,针对不同的学生,要不断调整其深度和难度,永远没有最好的案例,只有更适合的案例。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 “季风环流”时,结合《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案例进行教学。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增加案例讨论的有效性,问题的提出采用水到渠成的方式,且设问要有一定梯度,而且根据案例讨论暴露出的教学设计时没考虑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再调整、校正。

三、精心设计案例,让学生会“学”

著名教育家劳伦斯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同学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教学案例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新教材的显著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案例,不仅可用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外,而且承担了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

1.通过案例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可以印证知识点,加深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案例拓展,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等创新思维能力,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考、见解、思路,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洞察力等因素,发挥个人的创造潜力,使课堂成为创新的天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学完农业、工业区位后,我对区位理论作简要总结。随即激发学生:谁能说说这种区位分析的方法能否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很快有学生回答:商业、交通、城市、人口……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业就是人文地理的组成部分,所以,区位理论是高考地理中人文地理部分中的重要考点。

2.通过案例中的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

“研究活动”是该模式的核心,而学生“研究活动”的质量则取决于“探究性问题”的设计。经过研究实践引导学生探究活动的问题必须与“案例”背景和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必须具备低台阶、高密度、互关联的特点。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时,我以“神舟”系列为“案例”背景,就卫星发射过程中同学们看到的现象入手,采用小步子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的解决策略,逐步解决有关大气垂直分层中的相关知识。由于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依据“问题组”展开的探究活动,因此,对地理事实的探究持续有力,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所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通过案例增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交流习惯

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提高;优化;完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45-03

【作者简介】朱学尧,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43)教师,高级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德育带头人。

地理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具有完整情景的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进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深刻揭示地理规律、有效训练学生能力的情景式教学方法。经过广大地理教师的种种实践探索,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并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提升了地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然而,新课程已实施多年,很多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理解和使用仍较为混乱。

为了能使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笔者以本校高二、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余份,问卷涉及三类问题:选编案例质量优劣、教学实施环节完整性、学习评价合理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度普通较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有一定的理解并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是接受的,学生也认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合作小组的异质组建方式。同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三类问题。

1.选编的案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评价案例优劣的首要标准是案例的典型性,而且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质量一般,16%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质量比较差。近30%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案例质量较低的原因是“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背景材料复杂,缺乏典型性”,25%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案例质量较低的原因是“教师所选编的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缺少思维量”。

2.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存在困难。50%的学生认为案例材料应该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做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而近70%的教师是在上课前才将案例学习材料发给学生做课前准备工作,而事实上只有近10%的学生课前认真阅读了案例学习的材料。

3.案例学习评价不合理。从调查中得知,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笔试评价形式是合理的,超过50%的学生认为此种评价形式不合理或很不合理;超过50%的学生认为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评价形式不合理的原因是笔试形式的评价过于简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今后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案例选编质量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高质量的案例,案例的类型、案例的内容和案例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课型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所提供的案例是教师教学的首选,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两个困境:一是教材的案例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不是完全匹配的;二是案例思考题的答案已经明显地出现在案例中,因此教材案例没有太多的思考价值和讨论空间。所以教师常常要自己选编案例。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的案例呢?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Towl A. R.)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是以案例的存在为基础的,而有效的案例教学是以高质量的案例为依托的。

事实上,案例教学实施的困难之处不在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而在于如何选编适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案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选编出高质量的案例呢?首先,教师选编案例的前提是吃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第二,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基础、思维能力等条件;第三,教师在选编案例时必须在案例中包含教材所阐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第四,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免学生通过案例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现实不符;第五,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可能路径,不能用唯一的、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有足够的思维量和启发性。基于以上六点教师选编案例的大致过程是:“撰写案例说明书、草拟案例、关键评估、编辑修改、配置教案、案例定稿等环节。”

二、优化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包括:精心选编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充分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及时对案例教学进行评价总结,组织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五个环节。教师和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保证案例教学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调查中得知,目前导致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除了教师要选编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如果学生对研讨案例所包含的地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或根本不熟悉,课前没有认真阅读和分析案例材料,对思考题没有认真分析和思考,要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见解是不可能的,这会严重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的课前,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师布置的案例材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围绕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写出个人发言提纲,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划分的合作学习小组或学生自愿组合的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需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保证。目前高中学生每天可以自主安排的学习时间平均只有半个小时,而根据调查得知,学生要做好一节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在课业负担和高考的双重压力下,学生投入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教师首先必须精简案例的篇幅和内容,压缩学生阅读案例的时间,把相关内容纳入课堂学习中;其次提前一周把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最后给出3~4个相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了解案例。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案例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构建一套与案例教学法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保证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但这历来是一个难点。因为,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从调查中得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笔试形式不合理或很不合理,原因是笔试形式过于简单。所以,在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价中,要兼顾案例知识的习得和案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学习历程,将教师规定的全部学习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跃度、参与度、讨论的焦点与案例核心问题的相关度、观点的深度与广度。重点考查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判断、决策和交流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学生的个人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的案例准备、课堂表现、讨论深度及协作配合程度等构成,期末成绩由笔试成绩构成。在笔试方面,丰富考试形式,除了传统的选择、问答等题型外,选择案例题分析作为笔试的题型,通过针对案例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来考查学生对案例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在案例教学的评价中,充分运用发展性评价机制,通过持续的、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使学生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更加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会使学生素质得到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然而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优化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还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探索。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相信经过地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会越来越完善,也必将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尚正永,陈炳飞.地理案例教学的利弊分析与灵活运用[J].地理教学,2011(24).

[2]康小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7).

[3]康星.中学地理“变式案例”教学研究及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2).

[4]李茂森.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04).

[5]戴黍.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写作――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04).

[6]王玉萍.心理学案例教学法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04).

[7]夏正江.案例教学法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项持续四年的行动研究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

第3篇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式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

其一,运用生活化的提问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提问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已经了解的地理知识、规律,将地理问题变成生活问题,由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现象非常熟悉,因此会感觉到地理问题新奇、熟悉、具有挑战性。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识加以解释,因此生活化的问题能够消除学生对地理的陌生感,同时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何运用生活化的问题呢?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家都见过空调暖气,为什么暖气安装在地面上,而空调安装在房间墙壁上方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暖气、空调,因此他们会将自己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联系到仪器上,让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其二,构建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活动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活动和教材紧密结合,活动量具有选择性,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构建生活化的学生活动。例如:①选房购房活动,让学生收集开发商的广告,上网查阅资料,并到房产处实地考察,分析周边商品房的设施、布局、环境和价格等,模拟选房购房,让学生能够锻炼手动能力,在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②模拟导游活动,让学生选择本地区一个地点,设计旅游活动,并自己模拟导游,写出选择、介绍景点、规划旅游路线、选择交通方式的文字方案,加深学生对本地区的了解程度,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③解决环保问题活动,让学生到周边地区收集城市污染的资料,并上网了解环境污染给城市发展、居民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并让学生提出缓解环境污染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和环境是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优秀品质。

其三,运用生活化实例。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地理现象,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建教学情境,将地理知识融入到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产生疑问,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创建探究活动。例如在环境污染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环境问题,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采用何种措施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自己家乡存在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并且经常出现酸雨,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其四,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地理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形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招聘会拥挤的场景、城市堵车的图片等,这些内容都是和生活相贴近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引导教学。

二、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将以高中地理的“地球自转”为例,分析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案例。

第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虽然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一定了解,但是囿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力,只知道基本的概念,而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地球是在不停运动的,这是“神舟七号”的运动轨迹,可以看到,它的运动轨迹是非常优美的曲线,那么同学们知道这种曲线是如何产生的吗?生: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球引力,吸引“神舟七号”做这种曲线运动。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可以拨动一下手中的地球仪,看看地球是如何自转的,然后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在手中的地球仪上标出南极、赤道和北极的位置,并思考一下,如果同学们站在这三个位置,看到地球的运动方向是什么呢?生:在北极时是顺时针,在南极时是逆时针,在赤道上空看是由西向东运动。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那么地球是球形物体,转动是有周期的,我们如何确定地球自转的周期呢?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片:师:在图片中有同一恒星,如果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恒星和太阳的距离为4光年,那么同学们能够计算出太阳转动24小时的角度和与恒星自转360°所用的时间吗?生:地球转动24小时的角度是360°56'''',恒星转动360°所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钟4秒。师:很好,我们将这两个数值成为太阳日和恒星日,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太阳日为地球自转的周期,那我们每天见到的日升日落、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生:是由于地球自转。师:对,昼夜交替等现象就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教师首先通过“神舟七号”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中,然后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计算、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发散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作者:张小琴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当前,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借助特定具备启发性与代表性的案例情境中,教师充当知识引导者与组织者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学习分析。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有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构建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全面激l学生学习兴趣

真实形象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守旧,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苦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学习历史知识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通过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将教材中实际案例设定为探究主体对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讨论案例,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学生自主探究将会不断树立学习信心,积累学习经验技巧,进而有效构建知识体系[1]。

(二)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高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知识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涉及语文、数学、美术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学习内容较为繁杂繁琐又存在较强规律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选取具备代表性的案例,以具体的历史案例作为论据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知识概括,进而有效获取举一反三的教学成效。通过有效的案例对比,帮助学生有效形成历史思维,比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人言的教学形式更具时效性与实用价值[2]。

(三)有利于全面形成历史学习素养

在大力落实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内容。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关注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则是当前最佳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借助一个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深入解析总结。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处于两难的学习处境,教师此时则需要充分发挥出自我教学的作用,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鼓励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实际解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学习素养也会随之不断提升。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保证案例贴合课程教学要求

在当前阶段,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选取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陷入一个教学误区:单一从学习兴趣这一视角出发挑选设计教学案例,严重忽视了课程教学发展需求,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需要在教学初期,紧紧围绕课程教学改革标准,构建符合学习需求及课程发展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研究案例,使案例真正为课堂教学活动服务,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课时,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材料较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案例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如:请学生朗读这首诗歌,并从中感受当时种桑养蚕的普遍性――“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这是一首情歌,女主人公一见她倾心的男子非常开心,但又不好意思表白爱慕,只好每天思念。《诗经・隰桑》把爱情和桑树联系起来,反映了蚕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反映当时种桑养蚕已经非常普遍[3]。借助案例分析,有效构建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并通过案例隐含条件的整理与再现,创设简易可感知的情境,结合教学启发与激励,不断加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有效激活学生思维。

(二)案例的设计侧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这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久远史实内容的教学,由于当时经济发展背景及社会群众价值观不同,学生在学习此类史实内容时比较困难,很难把握学习重点,所以教师更要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4]。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这一课时,罗马法系是古代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的法系,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罗马法的起源、发展、确立和完善及其作用和影响,为学生后面学习的资产阶级政治法制作铺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将本节课程知识转变成为一场现实的法庭审判:“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婆婆焦母对兰芝百般刁难,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兰芝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请问在古罗马时代,如果你是法官,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会经常出现吗?为什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担任法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讨论后得出:“不会。罗马法的内容之一:子女的财产权和婚姻自得到保证。罗马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更高,因为罗马法制约或消除夫权,而中国古代妇女要遵从‘三从四德’。”借助案例分析,有效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内容,并为下面归纳、思考罗马法的作用奠定基础[5]。

(三)深入挖掘教学时机,运用现实案例导入课堂教学

从现有调查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对于高中生而言,能否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案例导入是否有效。只有充分利用具备启发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才是最佳的历史案例教学活动,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利用案例导入课堂教学时,需要侧重寻找最佳的教学时机,并有意识地制造学习矛盾,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侧重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例如,教师在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时,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有意将美国当时总统三权分立的现状作为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当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后放映幻灯片,展示当今美国史学界和政治界对1787年宪法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联系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教材中学思之窗进行小组讨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1787年宪法展开评价。通过模拟情景,使情景再现,让同学们自己探讨、交流,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通过材料的阅读和思考,探究学习,自我开拓思路整理一个知识结构的框架。学生在此类学习情境下,可以自主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在加深学习印象的基础上,有效构建相关历史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出自我学习潜能。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利用教学方法前,精心设计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案例展开分析研究,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我教学引导的功能,利用现实案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曾伊钦.高中历史教学结合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李文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胡忠艳.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6.

第5篇

【关键词】地理课程;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在中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越来越多的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为他们后续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需要,它可以将地理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打造出理想的情景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正越来越多的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会有许多不理解与困难。我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旨在对以后的案例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把案例作为教学中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讲解与引导实践,达到课堂上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水平,提高学生研究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过程

1.呈现案例

教师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在上课前一周,或者在上课当天,让学生得到案例。素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利用现代影音技术。

2.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讨论

因为偏重于自主学习,教师在这里只相当于一个指路人,把学生带到正确的方向上即可。

3.研究探讨

探讨的内容不外以下几种:案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有哪些解决办法,我们要做出哪些决策。

4.总结

教师源于案例,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劳动程果。要根据学生研究得来的正确结论进行总结,而不是根据自己备课得来的结论进行总结。实际上,这两种结论殊途同归,但是,一定要让学生看到他们的劳动价值。

二、中学地理教学对于案例使用的选择原则

(一)材料要真实

这是选择案例的重要原则。案例要来源于客观地理事实,在自然或者社会中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是来源于教学参考书,要确保参考书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不能用不适应当地地理教学的内容,也不能用过于陈旧,跟不上当代教育需求的案例。如果是教师为了教学需要而自编案例,则更应该注意案例的客观真实,在充分搜集素材的前提下进行编辑,使案例与基本的地理事实相吻合。

(二)案例选择要恰当

案例选择要为地理教学这个中心进行服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在选择裁剪上要注意,第一是要有比较鲜明的地理性,具有典型特点,能达到使学生闻一而知十的效果。第二是案例要准。有可能某个案例非常优秀,但是它用在这个地理知识点上不合适,那么我们必须要舍而不用。案例一定要贴近教学主题。

(三)案例要能尽可能多地覆盖知识点

案例教学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低估。教师在准备案例之前,应该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再选择典型的案例将这些知识点尽可能多地覆盖上。比如讲到地球内力作用,就可以应用到近年来发生较多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加以介绍,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规律与内在联系,然后逐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渗透进来。再比如讲到人口迁移,就可以应用到前些年播出的两部电视剧《闯关东》、《走西口》,以电视剧为切入点,来把握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方式与类别。我们要注意,同样一个案例,它可以为一个知识点服务,也可以同时为多个互相联系的知识点服务,关键在于教师怎么应用,如果运用得当,一个案例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一)案例教学并非在所有课程内容上都合适

地理学科文理兼备,在偏向于理性思考的部分,比如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读图、绘图的技能,还有像洋流运动的规律等方面,其实并不适合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一两个案例也很难让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还是应当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

(二)案例教学的时效性不强

案例教学具有形像性,趣味性。但是相对来讲,它比较耗费时间,无论是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还是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都比较多。中学地理课节数并不很多,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安排案例教学,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合适的课节内容进行以案例为主的教学,剩余课节,可以适当穿较简单的小案例进行讲解,但是不能拿来作为主体进行应用。

四、案例教学要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启发作用

教学案例,其本身并不是作为普遍的知识点来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记忆,它本身是灵活的,我们就要把这个灵活性运用好,来锻炼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智引导,且给以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思维空间,引导得越好,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各不相同,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同样的案例,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引导,让全体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点之后,从案例中理解到不同的东西。这对于学生素质的养成也是很有意义的。比如,从中国西气东输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这两个事件中,我们要掌握的是中国能源结构地区分布性差异。但是,不同的学生可能从这一事件中,掌握到更多完全不同的知识,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联系到政治的、历史的知识来进行理解。只要知识点不出现偏差,都是完全可行的。

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不使用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即使有互动,也往往是吉光片羽,稍纵即逝,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体现。而案例教学则不同,一个好的案例,加上教师正确的协调指导,往往能使真实场景在课堂上再现。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能够充分体验到角色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主体从教师变成学生,这不是简单的角色转变,其中包含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基础。学生通过新角色的体验,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自己寻找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二)教师的责任

那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作用是什么?教师把主体的位置让给学生,那自己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实,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全程都处在引导与操控的过程。

1.教学之前的案例安排

根据知识内容需要,把最合适的案例提供给学生。案例要随时更新,有新的,不用旧的。不能总是要求学生对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事件进行分析。

2.教学过程中的跟踪指导

教师在学生研究讨论的过程中,不是什么都不做,也不是什么都自己做,这个尺度较难把握,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在合适的时机诱导学生,给以提示、发问,或者充当辩论的反方。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在主题旁边,不致跑题,同时又要使讨论的问题逐步深化,达到目标上的理论高度。这种引导讨论的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本身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3.教学后的总结

对目标知识点进行整体的梳理与概括,还是前面提到的,这些知识点第一是学生总结出来的,具备自主性;第二是教师备课得来的,具备引导性;第三,才是教材中告诉我们的,具备准确性。

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我们要准确适当的应用,使之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为今后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台阶。

【参考资料】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金洲.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6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合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下面我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做到:

1、在平时工作中,我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基础改革课程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踏实肯干,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没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按时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和同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意见。

2、在教学中,我认真对待每节课,做到课前有教案,课后有反思,课下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向45分钟要质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新课程标准,翻阅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借鉴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4、积极参与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虚心请教老教师,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5、政治、业务学习方面

本学期,为了提高自己,坚持每月的政治学习和教研组的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中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及报刊杂志,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不同的心得和体会。通过这半年来的学习,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除此之外,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进行反思,记录每堂课的感受和感觉有缺憾的环节。根据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一年来,我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xx年9月,撰写的论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省教科研论文优秀奖;在20xx年11月辅导17个学生参加区里组织的电脑绘画和电子报刊制作比赛,相信也会有很大收获的;在20xx年7月参加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成绩合格。

在教学工作中也有不足之处:

1、机器严重老化,运行速度慢,影响课堂效果。

2、学生接触的软件太少,参加活动时比较被动,像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项目一直是一个空缺。

3、两个学生一台机器的现状一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工作,使自己的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而言,此课程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应用上,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掌握网络的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先集中时间在教室讲完理论知识,然后集中时间到机房做实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某些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不能同时动手做实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学习比较排斥,在做实验的阶段无法有效地将已学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尤其是我校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在教学方面有所突破,根据教学计划和我校现有条件,利用机房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每次上课既讲理论又做实验,利用PPT课件中的图像、动画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理论知识,应用机房计算机硬件、虚拟机和其他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了理论教学。

二、制作简明易懂且形象生动的PPT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图像、动画手段讲解网络理论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如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路由原理与技术等,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将抽象的理论讲明白,必须认真准备教学课件,做到简明易懂,只讲授其中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图像和动画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动态的画面。

例如,在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的交换技术时,学生对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容易理解,我就把这三种交换技术制作成动画形式,改善了教学效果。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电路、占用电路传输数据和释放电路,课件能生动地反映这三个阶段;报文交换无需建立电路,但每个数据文件作为一个报文整体进行路由寻址,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动画课件能形象地展示整个过程;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类似,将报文分成了多个数据片段(称为分组或包),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方式,纯粹理论讲授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动画课件的教学,学生基本能理解这三种交换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现有机房,实现一体化教学,理论讲解与网络硬件实验、软件仿真实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网络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

某些网络理论即使有生动形象的课件有时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如IP协议、IP地址划分和子网掩码划分、路由原理和技术、DNS和FTP原理等。这时就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我一般采取边讲理论边带着学生动手操作,如讲授传输介质时,让学生传阅实际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能够实现联网的双绞线。如在讲授IP协议配置时,我先讲完IP协议和网络掩码的概念以及IP地址的划分,然后带着学生查看当前的网络配置,并让他们自己修改一些配置。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四、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应将着重点放在实践环节,同时也不能轻视理论教学,只有两者结合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个人认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符合其教学目标。在学校硬件环境的制约下,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基本能适应本课程的教学。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

在这一年中,我担任学校的计算机专职教师。在我们学校计算机课程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跨度较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如果按照书本的课程要求开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为书本上是从四年级才开始的。为了满足低年级学生的需求,我经常到外面去找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的软件,如:金山画王、画图、益智游戏等,同时,还制订了一到六年级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使我校的计算机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还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科的内容需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同时,还巩固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会了多边形之后,我在计算机课中就让学生来画各种多边形,在实践中来体会计算机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好处;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写日记、作文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打印他们自己的作文或直接就把他们的作文写在计算机里,并通过学校的网站来展示,以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教学,学生不仅对计算机感兴趣,还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有的学生还经常上学校的网站去发表他的作品呢!

除了教计算机课外,我还担任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室的主任,负责学校的电教工作。我校因为人手不够,没有专职的打印员,我还得接学校的打印和油印工作。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都会为各种计划总结和各类试卷而忙碌,同时为了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还要制作、更新好学校的创新教育网站,做到时事、要事都能及时上网公布,还向南长教育和无锡教育投稿,一年来我校有8篇新闻报道被无锡教育网学校风采栏目审核通过并报道,大大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有时为了能及时的最新的信息,我经常要做到很晚,甚至有时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日,当在网上浏览到自己学校的网页时,心里也感到很欣慰。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校的网站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如:学校的电教管理、学生和教师的、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等,甚至还有教育常用软件的下载等。

当然,在平时的工作中肯定还会有许多的不足,我将会继续努力的做好上级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同时尽我所能的协助好其他教师的工作。在新的一年中,希望能继续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计算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四

本学期我担任了四个班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计算机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老教师对计算机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各项考证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毕业班班打好基础及培优, 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 学习计算机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 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几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3 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 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