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

时间:2023-08-04 17:24: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对策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必须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当前,初中在地理教学时,教学效果并不良好,因而与新课程标准存在不相符之处。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完善的教学理念,而且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也有一定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初中地理教学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期间,加强师生互动,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来。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师加大地理活动教学力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其团队精神,提升其思维和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并不是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而是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能够实现服务于生活。

二、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偏低

一些学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没有全部从学生角度出发,只是要求学生硬性记忆地理知识,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缺乏教师的引导,没有有效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对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不良影响。

(二)课堂教学效果偏低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偏低,不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1]。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而且课时较少,那么,在紧张的节奏下,地理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良好。

(三)师资力量薄弱

导致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偏低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有直接关系。目前,一些初中学校由于资金原因,使得地理教学设备不健全,而且具有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教师还十分匮乏。然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学为了满足基本要求,必须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教师采取全新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地理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三、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某初中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地理教学必须完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地势与地形”教学期间,教师向学生提出中国的地势问题,学生结合所学习的地理知识,然后师生相互沟通,对中国的地势进行全面分析[2]。总之,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地图教学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期间,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地理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合理利用地图教学法,从而为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地图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这知识和现象。同时,地理智慧和地理技能都在地图中突显出来,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运用地图展开教学,正确培养学生用图和读图的习惯。例如,在“西半球的国家”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合理利用地图教学,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习地理知识的理解。对西半球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关注图例和读图名称,然后考虑地域范围和地理界限,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读图的要点,并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观察地图,进而对西半球的国家地域特征予以了解[3]。总之,地理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地图教学法,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去分析地理现象和事物,在地图的作用下获取相关信息,从而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在各行各业,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指导下学习到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在网络上搜集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与地理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有关地理知识,并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使得学生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从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最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结束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师采取识图和读图展开地理教学,进而为学生地理意识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然后学生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满足学以致用的要求,能够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并在全新的教学观念下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使得地理教学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薛宏.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35.

[2]赵志海.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178-178.

第2篇

摘 要:多媒体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不仅可以充分贯彻实施新课改的要求,还能使抽象的地理问题直观化、生动化,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应用的必要性谈起,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提高多媒体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又注重实践的基础性学科。要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灵活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对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问题和复杂抽象的内容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初中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

1.现代教学需要多媒体技术

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和快速发展的时代,地理信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它具有强大的数据筛选处理功能,可以将丰富的信息、精辟的知识内容更加概括直观地传授给学生,使地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呈现多样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想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使地理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运行多媒体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地理活动的探索和学习。

2.多媒体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新课改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增加和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使地理课堂能够更有效丰富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多媒体技术变为学生有力的学习工具。现阶段,多媒体课件作为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载体,必然会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策略,使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演进,使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地理视野,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3.现代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的眼界也不断开阔,这要求地理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对更高层次知识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在地理课堂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切实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地理学科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环境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获取地理知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大量精彩的地理课件中也存在着问题需要解决,从而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

1.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于生动直观,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获得新知识。但是,有些教师将多媒体设备当成了板书的替代品,更强调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板书上的内容呈现在多媒体的设备上,这种做法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还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选择精美的形式,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件的外观制作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演示,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欣赏卡通动漫上,使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本末倒置,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有效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地理问题的实质,起不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2.缺少课件素材之间的联系

素材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础,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地理课件不缺少生动直观的素材,缺少的是教师如何能将各种素材整合成统一的整体,充分运用素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地理学道理。当前,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局部生动、整体松散的问题,教师往往用大量的素材拼凑成课件,这些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突出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大量同质化的素材往往更不利于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实质。例如,初中地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一课,教师在课件中列举了大量危害环境的事例,不注重总结环境与人的关系,最后使地理课变成了道德批判课,这样反而达不到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

3.课堂知识容量过大

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地理知识更快捷方便地传递给学生,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这一方面,使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必须紧张快速地思考,否则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有些学生由于地理基础较差,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表现出吃不消的状态,对课件中的知识往往只是一知半解,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给学生安排过多的信息量和内容,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有效接受课堂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避免学生不能全面接受地理知识的

问题。

三、多媒体环境下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策略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多种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环境下得以有效使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和思考,为学生多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1.利用多媒体创设悬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集中在地理教学的内容上来,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较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在讲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组水土流失的图片,使学生在更为震撼的视觉冲击下进入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利用多媒体呈现地理事物,引导学生直观记忆

地理教科书的插图往往是静止的,内容是杂乱无声的,这些教材可能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动静有效结合,使书本上的知识化繁为简,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在讲授《我国的主要山脉》时,教师可以把我国山脉的基础轮廓处理后,突出显示在多媒体课件中,这样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使W生对我国的山脉有充分的了解。

3.合理安排多媒体进程,引领学生主动探索

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时,合理安排多媒体进程,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想象,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得新的地理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设问,使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自我找寻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信心。例如,有的学生会问教师:我国南海的珊瑚礁、岛屿都如此之小,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保卫?教师可以结合地图,首先围绕国际海洋公约讲述在岛屿范围的12海里作为专属经济区,即小岛周围400平方千米的海域就会被视为岛屿国的领海范围,再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资源(油气资源、水产资源、海上交通资源)等进行分析,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起到促进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作用。

4.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课堂实效性

现代教学技术有它的先进性,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直观、形象,但知识点、重点图形不能长时间停留,影响学生条理性地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因此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务必保留必要的板书和板图,和传统教学有效整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多媒体的课堂实效性,使地理课堂更为高效。

多媒体依靠自身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便捷性特征,使多媒体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极大的作用。初中地理依靠多媒体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是教师重要的辅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切实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功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地理的负担。

参考文献:

第3篇

要:地理课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兴趣、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导向的发展,承担着具有学科特点的任务。要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采取互动教学法;注重地理观测法;注意教学过程地图化。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看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47-01

地理课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兴趣、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导向的发展,承担着具有学科特点的任务。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地理课为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性,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如讲中国的气候中“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这一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对抽象、枯燥的气温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因而在上课一开时就比如讲一个二战时的故事“莫斯科保卫战”,让学生来分析影响这场战争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当学生分析是提早来临的严寒时,可以进一步问“严寒意味着什么”,学生答是“气温低”,老师顺势问学生“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国冬季气温的情况呢?”同学们此时已是情绪激动,兴趣极浓,进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二、采取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三、注重地理观测法

地理观测法是根据地理教学目的,组织、指导学生利用一些仪器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测,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获得地理感性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地理知识、培养动手能力的一种方法。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一般需要通过自然现象的数量、方向、状态等的量度才能加以揭示。如,没有逐日的气象观测,就很难了解一个地方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没有经常的环境监测,也无法知道一个地方环境的变化趋势。因此,地理观测法是地理实验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方法。

运用地理观测法的基本要求:中学地理观测法的实施,关键在获得准确的观测数据或状态记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做到正确操作仪器,准确获取仪器测量数据,全面、准确地记录数据等。因此,在学生进行观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向学生讲明观测的目的、时间、次数、程序、方法等。

(2)要向学生示范观测仪器的运用方法,并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3)要向学生提供观测记录的表格。

(4)观测到一定阶段时,要指导学生作好观测资料的统计、整理工作。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统计分析方法。

(5)地理实验观测资料在整理时常会发现有误测、漏测、误记现象。教师要以此教育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并指导他们作必要的订正或补测工作,但—些瞬时既逝的自然现象是无法补测的,只能引以为戒了。

第4篇

关键字:初中 地理 课堂教学 问题设置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潜能。通过必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识,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遵循两个原则:

一、设置的问题要由浅入深、逐步深入

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学习过程是有浅入深、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所以地理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由浅入深地设置地理课堂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非洲的气候”一节时,先请学生阅读教材插图,随后依次设置如下问题:

你发现了“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都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吗?(都处在赤道附近)

它们又分别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前者是热带雨林气候、后者为热带草原气候)

两者都处在赤道两侧附近,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因为刚果盆地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终年高温多雨;而东非高原由于地势比较高,气温偏低,降雨偏少)

马达加斯加岛远离赤道,为什么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尽管该地远离赤道但是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降雨较多。)由于设问是由浅入深的,以“气候”为焦点,从不同角度将思维“聚集”到“焦点”上来,又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利于个性见解的产生与发现。

二、设置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求知欲。即对学习的内容产生认识上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务必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积极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启发思维。如在讲述日界线概念之前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日期上来讲,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吗?”在讲述地球的公转时提问学生:“为什么远日点是夏季,近日点反而是冬季(指北半球)?”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高涨情绪。

那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维探究活动中,感受地理、学习地理、运用地理呢?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设置问题提问:

1.联系实际的提问

在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联系生活常识,尤其是能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回答,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如在讲气旋与反气旋问题时,我结合台风在我省登陆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据气象台报道,有一股台风在我省登陆,同时得知,福州当地的风向变化是:西北西南东南,请问该台风是在福州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的什么方向登陆?”这种问题既将课本知识“活化”了,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达到开启学生的智能的目的。

2.逆向思维的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但这种反馈必须是实质性的而不应是形式上的反馈。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提出的问题设计的质量如何了。我在听过一位教师讲述空气的组成时,他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干洁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各有什么性质?”这一问题提出,学生照本宣科读了一遍就回答完了,但学生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反馈,所以我在讲授这一问题时,把提问改成:“假如大气中分别缺少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回答这样的问题照课本读一遍就不行了,学生必须根据课本上各种气体的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逆向思维才能把问题答出,既使学生答错了也往往能给教学提供生动的实例,成为澄清教学问题的大好契机,这样的反馈才是一种实质性的反馈。

3.因果相关的提问

这种提问问题的方法,可以摆出一些条件或设想,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先摆出地理现象,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推究原因,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例如,讲述欧洲的气候时,先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欧洲地形图,在学生对欧洲的位置、地形、洋流、降水和所温的分布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欧洲为什么会具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从“因”中得出“果”来。再如,学生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后,问:“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引导学生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这样学生可以从“果”中得出“因”。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绘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11

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让农村初中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地图的教与学是关键的一环。在长期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到了一些有效的地图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地图教学的宝贵经验。我们通过设计地理读图绘图作业,让学生进行做读图绘图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培养了初中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提高了我们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水平。下面是笔者在地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程序和方法

1. 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程序

(1)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图例注记、方向要搞清楚。对这几大要素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开始进行读图,这是根本。首先,比例尺大小清晰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形成对抽象距离的具体化想象;其次,学生正确把握地图的方向可以确保正确用图;再次,正确理解地图的图例注记是确保正确读出地理名称的前提,便于迅速锁定目标。对地图这三大要素搞清楚才可以进行正确读图。

(2)地图的要素要明确,这样才可以进行读图。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想要在地图中快速找到目标,就要对学生加以有计划、分层次、有目的地引导,让他们增强对所需信息的敏感性。

(3)树立读图意识,提前激发兴趣。有了读图兴趣才能更好地提升读图能力。地图上有时候会存在诸多复杂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因为名称太多难免造成记忆困难,教师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以旅行者的身份来进行路线设计,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读图兴趣,提高读图效率。

2. 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方法

教师教授地理课程时,要注意针对不同课堂要点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读图方法进行读图能力培养,最为常用的方法包括:暗射图再现法、中心突破法、对比归纳法、形状观察法等。第一,中心突破: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迅速找到并牢记地图关键点,且将之作为日后解读地图的切入点。第二,形状观察:教师让学生仔细研究地图形状、轮廓,然后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寻找记忆点,使得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图形判断,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第三,暗射图再现:课前拿出一些暗射地图让学生靠着记忆标注地图上的代表性地名、山脉、铁路、公路、河流、湖泊等,提升他们的读图能力,帮助其地理知识的积累。第四,对比归纳:地理图有时会存在相似性,教学中要将这些相似性进行有机联系,学生通过相似图形的比较,找到地图的异同,掌握同类型地图的解读方法。

二、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

1. 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说学会了读图,对这一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看懂图像。多加思考是有效提升识图能力的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看图引导时要形成积极思维,判别出地理现象的源起与过程。如学习非洲气候时,引导学生仔细查看非洲气候的分布和特点,指导他们结合所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马达斯加岛当东西两侧的气候类型不同时,赤道穿过非洲,西侧气候为热带雨林,东侧气候为热带草原,运用地图对该类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锻炼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析图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读图方法之外,要培养他们对地图的分析能力,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读图、析图紧密联系,前者为后者基础,后者的提升利于前者的积累。所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必须将析图能力也列入教学目标。析图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事物间的联系、规律。在地理的“美国”一课中,首先告诉学生美国处在什么地理位置和经纬度的具体分布以及该国的行政区划;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语言分析、总结教学要点。这对学习“北美气候图”等课程十分重要。要明确,对学生进行读图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属于地理教学之基本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才可以高效而顺畅地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学生地理素质也会相应地得到大幅提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树立起先进的课标教学理念,以提升、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为日常教学努力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课程素养,使学生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指导学生绘制地图

学生绘制地图可以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增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地理学习兴趣。这一环节又可以分为填图和绘图。

1. 填图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一些空白地图或不完整的地图,填写补充完整。填图作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地图册,或填充图册,也可以印一些空白的地图让学生填图。比如世界区域地图、中国区域地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地形区、矿产、铁路等。这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绘图是读图的较高级阶段。通过绘图,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记忆。一些往届的学生反映,经过当年地理课堂亲手绘制地图,多年以后对这些地图还有印象。可见,绘图对增强学生记忆的作用之大。

第6篇

【摘要】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地理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地理教育教学提供理想的育人环境,坚定不移的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理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初中地理 兴趣 多媒体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4-01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都非常高。例如:争做地理课代表,认真完成作业,好多学生课下积极提问等等。作为一名多年来从事地理学科教学教师,我就会想尽办法,在有限的地理课堂上,发挥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教学,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运用传统教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结合,尤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环境教学,是提高课堂达成率的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

那么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呢?"三板"--板书、板图和板画,是地理传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技能技巧和教学艺。地理教师的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徒手画出标准的中国轮廓板图,都会让学生们记忆终身目前,学校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自然也是为师者的基本要求。我们的多数教师仍然比较适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是,仅仅满足于基本功过硬是不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科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课堂上单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优先发展,更不能满足学生愈来愈强的求知欲望。所以,老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走向“现代化”现代教学技术不但任重道远,而且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出最为实用的多媒体教学的两大优势。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学习《印度》一节时,用好几种引入方式,其中比较传统的方法有:第一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第二种:(同学们看过电影《西游记》吗?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里的西天指的就是天竺国,大家知道电影中的天竺国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吗?从而引入新课);第三种:在课前2分钟。我播放电影《西游记》的影视片段(课件展示) ,画面定格在第二十四集:天竺收玉兔,然后可以直接问学生:“天竺收玉兔中的天竺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学生会回答《印度》从而引入新课。第四种:用歌曲来引入新课(播放《天竺少女》歌曲的视频文件),“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

在讲述《中东》一节时,几种引入:第一种: 利用课文的第一段文字即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没有一个地区向中东地区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给这里的人 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里战争不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东;第二种:播放近年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几次战争的资料(课件展示),看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听到老师的配音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这时再加入前面的引言,不用说,大家就知道哪种效果更好了。

其次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地形和气候时,可分别用幻灯片来展示(课件展示),而且每一种地形可以重新着色、闪亮加声音等来突出地形特征。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使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在运用地图方面,指导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如:怎样阅读导游图并应用、如何阅读地形剖面图,了解各地地形的分布。等等。

当然,多媒体教学还有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达率等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也都可以尽显出来。

总之,我们必须从可能取得的最佳教学效果来确定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劣。我们不能因为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先进性的优势或在施教一些教学内容时的突出效果而笼统地要求教学中必须运用它,毕竟它还存在着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也不能因为传统教学手段在施教某些教学内容时的突出效果而抱着不放,不去积极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紧跟时代,不忘传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应持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多媒体对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第7篇

【关键词】读图能力;有效训练;五步读图法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课程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图表的技能”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从教材编写内容来看: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减少了对知识要点的文字叙述,代之以丰富多彩的、色彩鲜明的各种图表,地图的教学和运用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因此,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从现代国际教育理论来看:空间能力是现代人类的主要智力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把空间智能作为人的八种智力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将空间能力与计算能力、语言能力并列为现代教育应当赋予人的 “三大基本能力”。地理空间能力是在地图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培养读图能力也是地理素养的基本要求。

因此,对初中地理读图能力有效训练的策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与实践,我摸索出““名、例、圈、画、析”五步读图法,提高了地理课堂读图能力训练的有效性。

一、““名、例、圈、画、析”五步读图法的内容

“名”―第一步:读图名。通过读地图名称,明确地图主题,确定要从图上获取的主要内容。

“例”―第二步:读图例。要想读懂地图必须会读地图三要素,特别是图例,了解地图的语言,说出图中各种颜色符号的含义,明确该地图中主要地理事物如何表示。帮助学生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保证读图过程的准确和高效。

“圈”―第三步:圈划提取信息。按要求找到各地理元素,并将其圈划标记出来。使找图活动的成果在地图上以书面形式呈现。

“画”―第四步:描绘轮廓、线条或画简图。一描画轮廓、线条形状,并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的特征。如在讲授河流时,描绘长江和黄河干流并画简图,观察黄河的干流形状像汉字“几”字。二画辅助线,助力观察比较分析;三画简图,记分布。如;在学习《新疆》 的“三山夹两盆”简图。

“析”―第五步:析规律,探原因,明特点。综合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二、“五步读图法”适用的地图

五步读图法适用于绝大部分地图,特别适合地理分布图的阅读,其它地图的阅读可能只选取或侧重其中某几个步骤。

地理分布图是最主要的教学用图,种类多,数量大,是地理课堂地图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最感头痛的难点。

三、“五步读图法”的优势

第一、方法简单、易记且实用,可操作性强。第二、降低了读图的难度。对复杂图的综合阅读步骤进行了拆分,每一步都明确而具体,降低了读图的难度。第三、读图结果可见,可查,方便师生监督检查评比,促进学生全员参与。第四、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便于学困生获得及时的帮助,突破障碍,不掉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四、“五步读图法”应用案例

下面以《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为例,说明“名、例、圈、画、析”五步读图法的实施运用方法。

“名”―第一步:读图名――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例”―第二步:读图例,说出途中各种颜色表示的年降水量范围,等降水量线如何表示。

接下来按要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有几条等降水量线?“圈”出数值;②“描画”这些等降水量线。

①说出其大致延伸方向,东北―西南。②“画”箭头线大致与各条等降水量线垂直,判断递变方向东南―西北。③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五、运用五步读图法进行读图能力有效训练还要利用多种手段辅助

①当学生遭遇到智力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好表现自我,个人集体荣誉感比较强。②加强地理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多媒体课件,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通过动画模拟演示过程,直观性可视、形象具体,增强静态地图的动态效果,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提高读图效率和质量。

总之,学生读图能力、空间能力的培养,需要多种方法和手段相互辅助,需要较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上是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五步读图法”进行读图能力有效训练的一些粗浅的探索和尝试,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斧正。

参考文献:

[1]华正林.《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方法初探》.《陕西教育》,2011.3.

[2]褚亚平等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自主教学;合作探究;分层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初中课堂的教学模式也随着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以不同的教学形式表现出来。而某种教学形式的稳定化、系统化、理论化,就是“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一、采用自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想改变传统地理学习方式,就必须立足于学生身心发育的基本规律,联系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主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鼓励学生探索研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为此,作为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并精心设计活动主题。例如:在教学“水资源”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家庭用水和当地的水资源特点进行调查研究。此外,地理学科包罗万象,其知识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采用合作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广的今天,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广为推荐的学习模式。此举不但体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而且还反映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我认为在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时,应更为开放和灵活,彻底解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探究地理知识、讨论地理话题的一项基本组织形式,也是提高地理课堂实效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地理教材中的探究课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本学科或本单元的知识框架中,而应横向拓展,在综合性与交叉性学科中进行探索研究。我们知道,对于探究类课题一般没有确定和固定的答案,而且仅仅依靠一位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很难满足探究课题基本要求的,那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理课程探究学习的必要性。例如:探究沙尘暴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探究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探究世界移民问题、探究汽车尾气排放的课题等。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学生的思维一般都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不但能按照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而且还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进行相应地讨论与反思等,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采用分层教学法,全面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素养

“分层教学”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意在根据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能力。例如: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B层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也不错,但是缺乏相应的自制力,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C层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反应稍显迟钝,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和督促。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应在教学和布置作业方面都体现出层次性,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整体上得到提升。比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将练习题设计成“必做题”和“选做题”,要求A层学生必须全做,B层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尽量完成“选做题”,而C层学生只完成必做题即可,但也鼓励他们尝试去做。比如:在教学“地球运动”中的一部分光照图时,很多学生反应难度较大,尤其是光照图的判断部分,此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用最为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然后课下布置相应习题,注意与例题类似或接近,要求A层学生独立完成,B层学生可以参考资料独立完成,而C层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这样一来,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提高。

总之,“教有常法,但无定法”,所谓“无定法”就是教育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多端的;所谓“有常法”是指教育方法有规律可循,这些规律往往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推陈出新、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政.地理教学模式初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2).

[2]刘文慧.新课程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

[3]黄晓明,汤标.新课改下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图运用 意义 基本要求

一、引言

地图是体现地理知识最直观形象的工具,可以说是一种图像语言,在地理教学中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地图包含许多地理知识与事物,通过让学生观察地图,可以让学生对地理事物及空间资源的分布有更好的认识。地理老师不仅地理知识要过硬,授课方法要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图。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

因为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空间再现,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不仅方便学生记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地图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对突破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合理运用地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图是文字的载体,它能直观出不同区域里不同的地理事物。比起枯燥的文字高中生一般对地图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开始引导学生喜欢地图,只要学生读懂地图,就一定能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2.合理运用地图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地图可以慢慢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地图形象。一旦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感,就愿意学习地理,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满足感。

3.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地图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代替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地图,将各种复杂难以想象的事物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对地图形成深刻的印象,再通过对地图反复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强化,不断获得地图感知,有效增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4.合理运用地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通过地图教学,学生了解到祖国壮丽的山河、辽阔的原野和森林及丰富的物产,感受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辉煌成就,不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地图的特点是图文并茂,从地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不同地理事物及现象。地图中有许多景观照片,大部分是反映我们的生存环境,引人入胜,使学生受到美育的熏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美感体验。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各样的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及事物。如要求学生面对一组不同类型的地图时,根据地图与地图之间的不同联系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运用这些地图提供的信息加以解释,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及思维的能力。

2.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努力帮助学生养成看图和用图的习惯,明确告诉学生读图时要注意所读图的名称和图例。慢慢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读图,读图要有重点,不能盲目,要多角度观察分析地图,积极思考地理现象,一点点地从地图中提炼中不同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特点。此外,教师还要学生做到准确理解所观察的地图,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3.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教师地理教学的有效工具,所以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好地理。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动手画图的习惯。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模仿绘制课本中的重点插图,然后对自己所画的图进行文字知识的标记,这样手脑并用才能真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结语

地图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知识的直观化呈现,简化教学过程,对于地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运用地图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既提高学生的对地图的阅读能力,更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地图基础知识水平,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从而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4.

[2]冀中兴.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J].神州,2013.7.

[3]邹燕.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神州,2014.2.

第10篇

生活理念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地理湘教版教材地理优质课大赛,是一次高水平的教学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江苏徐州树人中学的刘剑老师获得了初中组特等奖的好成绩,同时该课还作为示范课例刻录成光盘随《教师教学用书》一并全国发行。欣喜之余,笔者更多的是对“什么样的地理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且重新梳理了整个备课过程,希望从中得出一点启示。

一、课堂重播

环节一:生活引领,预热课堂

一首歌曲:课前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叮当猫》主题曲配以和日本相关的图片展示。

一句问候:“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ねがいします”(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水到渠成:从播放的音乐和刚才的问候中大家肯定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国家。

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1:自我感知,整体把握

学生快速浏览课本,说出从哪些方面介绍日本。

探究2:查阅地图,认准位置

合作探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22度到北纬48度左右,东经130度到东经145度。南北狭长,东西狭窄。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邻国位置:北面隔海与俄罗斯相邻,西南以朝鲜海峡与韩国为界,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探究3:描画轮廓,记住地名

教师板画日本轮廓图,学生描绘日本轮廓图(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标出以下地名: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东京湾、富士山、关东平原等。

探究4:研读地图,分析地形

日本地形图:看地形图颜色(图例中的海拔高度)探究出日本地形特点。

探究5:查找资料,归纳气候

提供世界气候、亚洲气候分布图,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图。探究得出日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探究6:模拟防震,学以致用

(1)视频《3.11日本大地震》片段;

(2)板块学说分析日本多地震、多火山;

(3)讲清“十六字”防震口诀:“保持镇静,灭火断电,就近躲避,抱头闭眼。”

(4)防震演练。模拟地震发生时,学生在教室就地躲避的情景。

环节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日本自然环境诗歌

日本四大岛本州面积大

海岸曲折长人稠地狭小

山地丘陵多地震活动频

温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

森林水力丰矿产资源少

环境是基础要点要记清

环节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试题设计原则:(1)按照认知规律,面向全体,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2)尊重生活理念,设计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2.比赛规则:(1)采用快速抢答的方法,当老师读完试题后,说“开始”方能抢答,否则无效。(2)抢答时不必举手,只需站起或走上讲台作答即可。(3)评选出优胜小组和先进个人,颁发奖品。

3.试题设计:(1)日本是岛国还是临海国?中国呢?(2)日本领土主要有哪四大岛组成?(3)日本的最大的岛是?(4)日本地形是以山地丘陵为主还是以山地平原为主?(5)日本的气候具有大陆性质还是海洋性质?(6)日本的最高山是?(7)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就近演示?(8)“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可以看到广阔的原野,可是在日本却发现很多农田面积都很小,这是为什么?”日本人种地只能用一些小型的农业器具?这是为什么?”(9)“每年的9月1日,我国的中学生都背起书包进入新的学年,聆听老师的新学年的教导,可是在日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防震演习的图片):为什么?”

二、备课历程

第一环节:“三路”合一,自主备课

备课首先要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即“编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即“学路”;凸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即“教路”,做到编路、学路、教路“三路”合一。基于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研读课标,领会精神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课标是根,教材是树,无论大树怎样枝繁叶茂,始终是和根相连的。关于课标认识国家自然环境部分的内容标准:

(l)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课标精神:第一,厘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第二,无图不成课,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地图是学习的重要工具。确立本节课要以地图为探索主线;第三,明确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国家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

2.钻研教材,突出重点

教材是个例子,教材内容不应该等于教学内容,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必须对教材进行必要地增删、取舍、重组、包装和加工,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生活性、实用性。我们对教材做了细致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第二环节:构思环节,创新备课

有人说,课堂教学就像一部电影。结构上要有起伏:铺垫、过渡、、结局等。而教学重在思考,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有人硬是说课堂像电影的话,那么我想课堂的演员应该是学生,教师是跑龙套的服务生,课堂当中的结构就是教学场景的组合和变化。教学中心问题是逐层展开的:有引入、有铺垫、有深入,是逐层展开的过程。过去讲授国家地理时,就是按照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从位置与范围、地形、河流、气候、自然资源与灾害,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民族、地区文化等方面逐一分析,分析的时候大多的情况就是拿一幅地图让学生阅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人归纳为“地理八股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地理八股,我认为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错就错在严格按照以上罗列的几个方面逐一分析,学生们不爱学习地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内容陈腐,与生活关系不密切,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欲望。所以这节课我在内容上虽然基本上是按照上面呈述的几个方面来考虑的,但是出现的先后顺序,轻重详略,而是按照日本国家的具体特点有所侧重取舍的。起初我们设计三个环节:环节一:地理观察;环节二:地理探究;环节三:地理新闻。后来经过斟酌,我们改为四个环节,六大探究主题,从逻辑上讲是合理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三环节:课堂演练,反思备课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备课因反思而永恒。课堂是天然河,而不是人工渠:基于教案,高于教案。教案是预设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还没有发生,教师按照对学生的分析,对教材的分析,对课程标准的分析,然后在假设的情况下制订的教学方案。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没有教案不能上课,因为编制教案的过程就是充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的过程,无论是在知识的准备上,重难点的处理上,还是在教法的的设计上都事先精心考虑,周

密安排。如果你把教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都原封不动的在课堂上实行,这样就僵化了师生的思维,肯定是失败的课堂。很多经验欠缺的教师不是他教案设计得不好,而是教案实施的不好。只知道忠诚地完成教案,不关注课堂的生成。如在探究日本位置时,惯性思维是,大部分学生说纬度大约是从30°N~45°N,经度大约是130°E~145°E。这时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不是30°N~45°N,而是24°N~45°N,琉球群岛南端在24°N左右。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鼓励其他同学要向他一样要仔细认真地看图,不放过任何死角。学生的及时发现,老师的简短表扬,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在教案的再设计过程中我就注意这一问题。另外,在课堂演练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简案的书写问题、姿体语言的运用、教师的站位、走位、时间的调配问题、教鞭的使用、主板书和副板书搭配问题、彩色粉笔的使用、课堂气氛的调控、抢答问题的组织等这些细节,我们都做了认真的准备和调控。

三、心灵感悟

1.“虚实”结合,“色香味”全

评优课也好,家常课也罢,我们既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掩饰下,我行我素;也不能在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下,固守着知识的本位;地理课既要有“恋人”般的浪漫,还要有“夫妻”般的朴实;既要一招一式“练武”,还要扎扎实实“练功”,即“虚实”结合,“色香味”俱全。做到尊重生活理念,有思想、有文化、有知识、有智慧、有亮点,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知识技能――学生学会了吗?过程方法――学生会学了吗?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得愉快吗)的和谐统一。

2.“声气”和谐,“喜烦”明显

无论什么类型的地理课,“四声、四气”不能少,“四声”即师生的掌声、笑声、讨论声、质疑声不能少,老师的勇气、底气、大气、精神气即“四气”不可无。不论什么地理课,都有“喜烦”之别。即喜现代,烦传统;喜生成,烦教条;喜动,烦静。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13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地理知识点图像化表达的形式。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换言之,没有地图就没有今天的地理学科。地图能展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学生通过剖析地图能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同时,地图也是地理思想的重要表达手段。要学好地理学科,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目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避免地图教学的复杂性和繁琐性,直接脱离地图,把地理知识点枯燥无味地硬塞给学生,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向学生传授读图技巧,让学生在不断的读图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读图、析图和绘图能力,并建立起有空间概念的地理知识架构。那么,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下面将提出三点具体的措施。

一、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

要使学生会看图、析图、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点和地图的相互转换,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读图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础知识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由于地理课时和教材内容的有限性,加上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对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是不全面的。部分学生对中国地图是陌生的,他们对我国省份的地理位置、外部轮廓和分布区域都不了解。牢固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培养读图能力的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容易混乱的地理名称,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可以通过课堂抽查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第二,构建有效的知识架构体系。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地理基础知识时,要引导学生构建明确、完整和简单的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学生只有在脑海中建立起高效合理的地理知识网络,才能把基础知识有条不紊地掌握起来。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熟悉且相关的旧知识说起,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压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高效的知识网络。

二、运用地图进行分类教学

运用地图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地图是把地球表面或某区域在平面上简化的、按比例缩小并附有解释的反映。地图作为初中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通过符号语言进行表达的。从地图诞生之际,地理学也就产生了。地图拥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多种类型。按照地图反映的内容和功能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普通地区、专题地图和全球地图三大类。初中地理教材常见的地图有等高线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交通地图等。教师运用地图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首先必须要明确教学内容,掌握不同性能地图的教学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正确地判断地图的性能,进行地图的分类,然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理读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贵在坚持。教师可以循环运用“看、比、填、画”四个步骤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督促学生时常看不同类型的地图,比较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回顾地理知识点,在地图上把相关的知识点填写标注出来,特别是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当学生已经形成空间架构时,可以让他们画出地图。如在世界地理分区部分,教师讲解完代表性国家后,可以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出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填写相应的地理信息,甚至可以结合气温带的知识,标出这些国家处在什么气温带。把地理课本的知识点形象具体地在地图上表现出来,不但能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教材上五彩缤纷、各色各样的地图,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是学生面对不一样的地图会毫无思绪。因此,教师除了要把教材中的地图分类教学外,还要把读图的方法技巧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无论面对怎样变化的地图,都能从中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三步读图法”。第一步,读标题。所有的地理图表中都有会有一个标题,通过读标题,我们可以掌握该图表所指明的地理位置和内容方向。第二步,读图例。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图例则是地图的语言,通过读图例,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地图上的线条、颜色、形状各代表着什么。第三步,结合思考的问题,读图表内容。教材里的地图多数配有“读图思考题”,以提问

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地图中由浅入深地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并把相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中探究出基本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综上所述,读图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关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把教材中不同的地图进行分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技巧,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飞.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2).

[2]吴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学周刊,2011(14).

第1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改变过去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笔者结合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三方面阐述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这个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目标要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的有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的把握和理解。首先,深挖地理课程标准,真正理解新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其次,根据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教学实际,准确设计教学目标,目标亦要体现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精简整合教学内容

高中时期,学生的负担很重,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整合,这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很好办法。(1)重组教材,理顺内在逻辑关系,让学生能把繁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便掌握;(2)合理删减,强化主干知识,避免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冲突;(3)适当地补充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做好知识的衔接。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标志着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因此,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课堂的有效设计是否有效。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内容的问题化设计

古人曰:学则带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生学习中已有知识与思维之间的矛盾,是学习知识的起点,更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内容问题化,把教学中的文字、图片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引导学生探究,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些都需要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来实现。问题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的难易要适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得到成功的体验。如,讨论“中纬度地区,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气候,而亚洲东部是季风气候,产生这样的区别原因是什么?”此问题难易适度,不仅扩展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更能让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探究。

(2)问题的探究要到位。也就是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灵活性。还是上面的问题,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气候和北美西部的温带海洋气候,在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上都有较大差别,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探究分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问要把握时机。提问时机:学习情绪需要激发和调动时;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制时;促进学生自我评级时。

2.教学过程的活动化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活动”,可以保持学生的持续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更能拉近师生的关系,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

(1)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生活经验”的应用活动。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课堂注入新鲜的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话说,而且愿意说。

(2)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小实验。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或是观察实验现象得到具体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

(3)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游戏,增加课堂的有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我们在讲述黄赤交角时,就叫了一个学生双臂平举,各拿一把尺子站在中央,另一学生身体微倾,双臂保持一条直线,并保持这一姿势围绕中央的学生跑一圈,其他学生则观察那两把尺子所指的位置在跑的同学身上部位的变化,从而引申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位置的变化,效果挺不错的。

三、有效的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包括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学习反思。及时地进行反思,不仅能促使教师可以更加优化教学方法,更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取得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