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04 17:24: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类进入21世纪后,整个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生活多样化都直接冲击着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更加凸显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观的重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观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客观需要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面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与高等教育目标相结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日显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远离现实,空对空,缺乏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简单粗糙,不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价值,经常使大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单一,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新世纪的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丧失了应有的有效性,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以学生为本的新机制。

(2)全球化、信息化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引发多元发展的思想文化互相融合的态势。在接受新的文化的同时,一些腐朽没落的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也随之传播。如何避免不良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侵袭,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文化观,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2.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对人的理解存在误解

著名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猛烈抨击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制度,认为当时美国的教育制度主要是依据行为主义的条件作用和强化原理建立起来的,主要有两大弊端:一是只重视知识的灌输,不重人的培养。无论儿童教育或大学教育,主要关心的是效率,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和人力,向大量的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在一个工业社会中生活所需要的知识;二是只追求背诵记忆,不重视创造性的理解与思考。可以说,我们现在在一定程度上重复着一些发达国家的老路,在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这种教育观念,从而导致了教育的内容和行为出现了不一致。

(2)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性关怀

首先,我国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往往重视社会发展价值,重视其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塑造,表现出工具性的倾向;其次,重视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教育,忽视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把人看成是可以按照某种意愿任意造就的,在教育形式上整齐划一,虽然满足了尽可能多的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却没有尊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再次,重视知识和规范教育,忽视情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人性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造成了求知欲望极强的青年学生在情绪上的低落,严重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培养出的都是缺乏创造力的、按照别人要求发展的人才。

(3)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生活脱节

社会体制转型、经济利益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随着改革趋向深入,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和突出,社会问题也暴露得愈来愈多,并且直接触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如下岗、失业、招生并轨、交费上学、某些干部的腐败、分配的不公、假冒伪劣盛行等,使敏感的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制度产生了怀疑。针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没有给大学生做好有效的分析解释工作,使学生难以正确对待和认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改革信心不足及至怀疑导致观念及行为上的迷惘,最明显的是信仰、信念、信任、信心的迷失与缺乏,使当今的大学生心理上感到空虚及疲惫,这种内心深处的失落感,最后导致的是心理上的逆反。

因此,新时期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改变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才能有助于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以人为本”观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如何得到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说靠的是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成才。因此,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育人观,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关心学生的现实生存状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承认自我的存在或者自我意识的增强是人生经验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要素。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色彩比较浓厚。他们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主动寻找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自觉地充实自己,注重实干,讲究效益,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他们特别重视对实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课余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外语、电脑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其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为了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报效祖国而勤奋学习的观念明显减弱,功利性比较浓。在择业时所考虑的因素增多,如工资待遇、社会地位、横向纵向的比较、今后的发展前景等等,更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转变观念,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

2.大学生的社会化水平的明显提高

美国社会学家萨金特在《社会心理学综合的解释》一书中,首次把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帕森斯则直截了当地认为,社会化过程就是角色学习过程。个人通过社会化,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关系和地位,学会如何顺利的完成角色义务。为了丰富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这些社团的组成可以帮助大学生增长知识,甚至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锻炼。随着接触的人和事的增多,学生们的世界不再只有同学和校园了,社团的活动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开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寻求更多的机会,不断去丰富自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了解这些,站在学生立场,更多地去关心他们。

3.大学生社会性需要趋于多样化

有关研究表现,由大学生列举的社会性需要多达830多种。其中按强度排列,前几位的需要是:求知需要、友情需要、建树需要、自尊自主的需要、权利的需要、躲避伤害的需要。这表明,大学生的主导性需要与其成才的客观需要和基本任务密切相关。大学生的社会性需要无论在内容还是在价值层次上,都显示出多样性的特征。只有对大学生的社会性需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使其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不合理、不健康的需要得到及时的阻止和疏导,才能够使大学生的需要不断得到优化。大学生新的时代特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必须加强大学生个体的研究,增强大学生的个体适应性,培育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坚持“以人为本”观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教训的总结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在学习动力和不同的需求,采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雷同、教学方法单一,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手段、内容、目标等诸方面固定不变。这种固定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在培养人才方面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突出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现代高等教育而言,在全面提升人才的素质,满足不同层次人才需要的培养目标上,则显得格格不入。可以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教训的总结。

1.强调知识灌输和政治教育,忽视能力培养和道德要求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单向知识灌输为主,以学生的被动接受程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强调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全盘、机械、被动接受。同时,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是以社会为本位,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社会政治统治的安定与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把对人的教育仅仅当作完成任务的手段,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片面强调“政治合格”、“政治过关”。不仅收不到理想效果而且引起了人们的逆反心理。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对广大人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

改革开放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多方面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一元化格局转向多元化格局,从集中转向民主开明,这都使人的主体性被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出来,有关人的个性、人的权利、人的素质的价值被重新确立。人们广泛意识到:维护和发展社会秩序也是为了创造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人才是终极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归本位,必须“以人为本”,在价值取向上要有一个根本的调整,即取向于人,确立个体发展要素的本体地位。具体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要出发,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进步和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完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内容的调整和方式方法创新,从而有效地改进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强调共性要求,忽视学生的多样性要求和个性发展

在过去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宏观化的影响,我们总是在一个层次、一个标准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强调为集体无私奉献、自我牺牲,要求所有学生做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缺乏层次性,片面强调目标的统一性,强调目标的高、大、全,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模式固板,人们在各个方面都依附于集体的生存方式,极大地抑制了人的个性展现,严重束缚人的个性发展。

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已为人的个性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道路。一方面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束缚,保证人的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保证和引导人的个性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为人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总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我们认识到,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也就是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既包括学生的兴趣、才能、性格等内容,也包括学生的理想、信念等内容。这样的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相联系的,也就是人们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进行执着的追求,把个人的个性发展、才智和创造力的发挥运用到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才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堵塞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道路,限制和禁锢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是在正确的导向下,从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大力倡导表现学生创造个性的独立自主精神、怀疑批判精神、求实探索精神,以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

要真正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紧围绕学生、真正有益于学生、为学生所需要,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张世和,郝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J].中国林业教育,2006(6).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在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具体体现为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获得的认知较为局限,学习的兴趣欠缺,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效果。

(二)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育途径单一,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式,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其中,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不健全,留给学生大量的漏洞和捷径,导致学生没有认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

三、解决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讲授式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创新改革教育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通过严格有效的考核制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强有力的支撑,避免和减少考核漏洞,使学生通过严格的考核制约思想上有真正的提升。

(四)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及时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责。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学生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法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学生确定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并向目标前进;能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认识,规范其行为。(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约束并规范学生行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通过肯定、褒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否定、批评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能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约束和行为。(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发学生精神动力。(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和学习风气。(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凸显学校育人的功能高校乃育人之地,教授学生知识是主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一课,加强其教育更能凸显高校育人的重要功能。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推动社会政治发展。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重地,所以,在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传播社会主导意识形态;能够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文化传播;选择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文化;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推动文化创新。

第3篇

关键词:微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49-02

一、引言

微博可以说当前在我国并不陌生,其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一出现就受到了较大范围的欢迎和使用,并且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种潮流,这也是微文化的起源。随着微博等一些列网络媒介的出现,微文化已经逐步的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的,尤其是作为历来处于潮流前端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微文化可以说已经融入到了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并且其影响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作为较为重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是深受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也有弊,不仅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较大的机遇,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加强对于微文化的利用,采取合理的对策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微文化简介

微文化主要是指近几年才流行的一种网络潮流,其主要是从微博的盛行开始出现,并且随着一系列的网络微应用的出现而风靡,尤其是在当前年轻人中间更为盛行。对于微文化而言,其实也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规定,只是随着这些网络媒介的盛行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文化途径,或者说是背景,并且随着这些使用途径的不断变化和革新,微文化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变化,其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影响也必然会进一步的加深。尤其是作为年轻人的主要构成部分,大学生必然也和微文化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大学生推进微文化发展的同时,微文化必然也会对大学生的相关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

微文化和以往的一些传统文化相比,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具体来说,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首先是在具体的内容上,微文化重点突出在“微”上,其更为简洁明了,一般不会出现长篇的论述。(2)其次是在信息的传递上,微文化所依托的一些网络媒介对于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便捷,也更加的灵敏,便于相关人群接受或者发送相关的信息资料。(3)最后是表现在影响力上,虽然微文化所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文化影响力而言,其迸发出了更为强劲的活力,不论是在影响的范围还是在影响的深度上都优于传统的文化,这主要和相关使用人员更易接受相关的信息有关。

三、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重要的载体作用。上文中提到微文化主要是由于网络中的一些微型应用被广泛使用所引发的,所以对于这些微博、微信等微型应用的利用也就是微文化的一种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重要性也体现在这种途径上,即可以把这些微应用当作一种主要的传播载体来进行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微博使用数量已经占到了所有微博使用者的三分之二以上,可见,利用微博等媒介作为重要的载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前的大学教育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单纯的进行理论的教授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需要更加凸显实践的价值,把学到的理论切实的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这一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受到了某种教育之后,就可以把这一教育内容通过微广告或者是微电影的形式来进行具体的实践展示,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其真正的理解运用水平。

3.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创新可以说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汇,在各行各业中也都在大力的推广创新,在大学生的教育中也是如此,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教育的质量。而对于大学生普遍感觉兴趣索然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需要加强其自身的创新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兴趣。微文化的盛行恰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途径。无论是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信息的获取形式上,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上,我们都可以合理的融入微文化的内容,来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四、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权威性在以往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传达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更是具备着不容置疑的属性,其权威性比较明显。但是随着微文化的盛行,大学生通过微文化接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信息,大学生受此影响就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2.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微文化的信息内容最大的特点除了简洁性之外,还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特点,尤其是随着当前网络上内容的复杂程度的增加,大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庞大信息的优劣大学生有时候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题。

3.干扰了思想政治教育程序。上文中提到微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传递特别的快,特别灵敏便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和过程。因为很多信息的过快传递,导致原先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序不再适合于当下的大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具体的学习效果,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制定新的程序,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4.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难度。微文化的盛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也存在较大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也蕴含着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而微文化中很多的信息则和这些传统内容存在较大的冲突,当代大学生面对着这些冲突必然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增大了相关管理工作的难度。

五、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加深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程度。当前微文化中一些不良信息的传递确实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产生了冲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程度,使得大学生能够明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接受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对微文化中的一些内容谨慎的接受,不要过于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

2.提升大学生的微文化素质。微文化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因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新事物的好奇进而就可能不自觉得接受一些不良信息的腐蚀。针对这一现象,当代大学生应该主动的提高自身的微文化素质,合理的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加强自身对于微文化中信息的判断辨别能力,进而能够在微文化中汲取对自身有益的成分,而排斥一些不良信息,最终使其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杜绝不良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受微文化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是其中的不良内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我们必须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优化和过滤。

4.合理利用微文化传播手段。微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载体作用上,这一点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因此,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载体作用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播效率和水平,恰当地利用微信、微博、微小说以及微电影等形式进行传播和教育。

5.充分了解把握大学生的“社会分层”。很多研究都表明,社会分层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重大,无论是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水平、择业还是对于其人格的培养都具有重大作用,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在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了解大学生各自的社会层次,然后可以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进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制定,进而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六、结语

综上所述,微文化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潮流,而随着这种微文化的盛行,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微文化的影响,并且表现在了其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也会受此影响,这种影响既存在一定的干扰,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机遇。针对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如何恰当的应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措施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值得我们深究,也理应得到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杨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大家,2011,(11):16-18.

[2]盛世兴.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2,(11):12-19.

第4篇

关键词 人本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人本理念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人本理念要求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逐渐提高自身认识,追求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学生能真正从“德”这一方面得到发展。

1.2有利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不明确。 高校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但趋于程式化的工作, 许多高校普遍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往往很少静下心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其次,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不良的社会风气传播到校园里,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加之部分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忽视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形势,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强。因此,要在人本理念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3能显著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将人本理念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将教育者从说教者转变成学生的师长、朋友,引路人,彼此之间信赖度明显提升,这有利于辅导员用正面主流思想引导学生,使其在大学这一重要的人生阶段健康成长,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路

2.1将情感管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按照马斯洛本位主义的经典理论,人的最高层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尊重虽然不是最高需要,但是自我实现的基础和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将情感管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情感互动的教育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维系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人的情感,发挥大学生的情感传导作用,用情感教育去感染人、教育人、帮助人,引起双方情感的互动和共鸣,以情感动人、感化人,实施寓理于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办其所需,用最高的热情关心人,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进而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充分利用激励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激励教育来自心理与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这一理论本身就是基于对人性的关注,在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笔者认为激励的作用是十分明显且不容忽视的,但要充分发挥激励教育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激励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体现形式为内容服务。如进行运动会入场式评比,共n个班级参加,便设置了n个奖项,认真训练和不训练的班级最后都载誉而归。这样的皆大欢喜,起不到激励作用,以后再有类似活动就会敷衍了事,最终使活动流于形式。

2.3强化示范教育,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示范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人本理念的外延之一。社会目标的引领、先进典型的示范和教师表率的带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正向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目标的引领和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2.4强调随机教育,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常性

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目标,随时捕捉或积极创造各种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日常事件,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疏导和帮助。这种方法涉及面宽、教育面广、灵活性和针对性强、具有因人因事施教的特点,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影响,天天有机会,不受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的约束,对解决一些个性方面和潜在的思想问题最为有效,是一种经常性的教育方式。要抓好随机教育,能制造融洽、亲和的氛围,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还要敢于向学生坦言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达到提高其认识、缓和矛盾、解决问题、增进师生间感情的目的。经常性地随机教育与集中教育相互配合,才能使教育不断线,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3总结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人本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做到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变化,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前进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深刻变革、价值观复杂多样的现代社会,其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生活方式,以及所面对的现实问题,都与过去不同, 这决定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面临着许多新的

问题和挑战。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才愿望强烈。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发展高等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表现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

在现实生活和具体的工作中,一部分高校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轻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还有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把学科专业搞上去,思想政治工作自然而然地就上去了;有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这些认识论的误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性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少数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的创新上与实践发展的需要仍有一定距离, 如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安排上仍显不足, 在应对形式的飞速发展和学生情况的变化上相对滞后, 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的释疑解惑与教育阴道上仍需进一步加以改进, 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具时代感, 来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

3.教育工作队伍素质偏低,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困境。

做人的工作是最难得,需要高超的智慧和勇气。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来看,缺乏一支统一领导、协同配合能力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状况来看,一是缺乏高学历的专业人员,二是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受传统思想和旧体制的束缚,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办法不多,又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上也缺乏理论上的积累,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学校各级党的领导,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领导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水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以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考核各级党委年度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此促使学校各级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和领导,纠正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面.

2.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教育观念,用真善美熏陶和感化学生

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将“一切为学生、为学生一切、为一切学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言行一致的品质、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充分利用自己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责任感,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要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真心去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领导要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实施的作用。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人力度,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指示,合理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比例,减轻原有教师的任务,大力培育青年教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战斗力的整体提高。形成一支勇于开拓创新,老中青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学校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政工人员,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优秀的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学校各级领导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同时也要提高选聘辅导员的标准,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有亲和力、有责任心的热衷于并善于做学生工作的人选到辅导员岗位上来。通过定期举行工作交流和培训的后续学习,使他们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大学生的最贴心朋友。

4.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好学生群体性文化活动,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文化阵地,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和保障。要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促进“四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要加强对校园现有文化设施的利用和管理。让闲置的文化设施等运转起来,发挥它们应有的文化教育功能。并通过举办报告会、读书会,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化体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5.加强学科研究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探索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一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结合起来,是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实践经验证明,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进行理论探索,才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靠保证;只有加强科学研究,才能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特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和积极创新。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

第6篇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应用平台越来越流行,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时代,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当前需要按照新的思路和方法来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适当的改革。“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是挑战,但更是一个改革发展的机遇。

二、“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挑战

在“微时代”背景下,学生在生活中处处与互联网接轨,而互联网里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在缺乏判断能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怀疑态度,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权威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硬灌输方式也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其内心减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变革策略

1.注意利用时事素材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严格落实教育改革目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有清晰认识,对于社会的热点问题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掌控,对具有正能量的部分应该积极倡导,针对负面的信息需要引导学生们正确判断并解析其内在,由此体现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优越性,积极建立社会热点问题的收集分析机制至关重要。为学生们建立起适当的网络平台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引领他们对社会的热点话题在此空间展开热烈讨论,从而让学生们更加快速、便捷地收集到众多的思想状态信息,这整个过程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2.合理调动网络资源

应该认识到,“微时代”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有利的一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首先,我们可以将网络上传播的热点时事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对时事形成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判断标准。其次,还可以利用网络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进行从线下到线上的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后,考虑到学生们的隐私保护,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建立线上心理咨询室,为学生的心理思想辅导提供更完善的环境,学生容易打开心扉就能让教育工作者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提供更合理的辅导。

3.增加“微技术”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更要以积极的态度将“微技术”应用在高教育思想政治课堂中。我们要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媒介与学生之间建立联系。我们可以在微博或微信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利用这些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流行的手机应用,抓住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微型媒体内容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把这些微型媒体内容作为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微媒体内容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我们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切实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好“微时代”的时代特征,利用“微时代”社会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高校教育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育是为学生提供高等学习场所,也是向国家以及和社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现如今我国国内各个产业已经处于饱和发展状态,需要新型思想带动和活跃传统产业,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也要响应国家人才需求,借助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以创业教育为基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国家整体创业者的思想政治心态,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素质。

1创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点

1.1始终坚持创业教育理论

第一,实现教育方法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出眼界广度决定了创业质量,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视角。第二,实现教育内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包含职业精神培养、专业精神培养以及传承精神培养,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衡量观念。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采取弹性教学手段,尽可能调动现代化思维来调动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质判断观念。第四,实现教育评价机制创新。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中融入创业教育理念,进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转变为能够衡量双重教育结果的评价机制,准确评价高校教育质量。

1.2始终坚持创业育人模式

传统教育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理论教育模式为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夯实,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团队需要将传统教育模式进行转变,转变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的理论教育古板印象。此外创业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突出场外教育的重要性,避免固定场所教育过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需尽可能多开展场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教育模式中感受到创业精神。

2创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2.1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视域下的教育教学理念,需将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内融入时展特征,突出创业教育对于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者需始终坚持创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引领作用,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人才培养方向。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创业人才培养中培养其正确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标杆,只有创业教育内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价值观理念,才能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政治思想统一下进一步发展,让大学生在社会创业进程中思想偏离情况发生机率降至最低。

2.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高校内部的思政教育队伍需要与院校内部的创业与团队进行合作,通过教育理念融合下的创业指导中心,根据不同学生的受教育需求进行教育内容调整。创业教育理念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指导理念,思政教育者主要负责对大学生的思想理念进行引导,创业教育者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大学生的创业思想实现提供实践途径,在创业指导中心内需要保证不同教师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范围。如高校内部已经出现一名具备创业意识并拟定好创业计划的大学生,创业教师需要对该名大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查看,确保大学生的创业计划以及大学生个人能力满足创业标准时,创业教师可将大学生送至下一阶段的创业思政教育培养工作,对于思想政治存在问题、创业方向存在违法倾向的大学生,需将教育工作上升至思想教育层次,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性对该名大学生进行思想状态引导。确保每一名大学生在经由创业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后,都能以良好正确的思想状态步入社会发展之中。

2.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力

第一,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招聘方面入手。通过提升高校招聘思政教师的招聘门槛,确保高校招聘到的思政教师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教育能力,具备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历。第二,可对高校现有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二次教育。通过对高校已存思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2.4开通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板块

在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可选择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块,以微课形式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便捷自由的教育可能。借助翻转课堂教学形式构建“网络视频+实体项目”的教学结构。微视频是需要教师进行自主创作教育内容,制定的教育内容需要贴合当下思政教育实际需求。实体项目方案的设计需要保证学生在自主开展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实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观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后学生的思想层面不会出现明显性错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自发思想。

第8篇

深入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服务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到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学界开始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种观点:“一个规律论”,主要源自张耀灿所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他在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界定为“研究人的一个特殊领域———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品德表现的学问”;同时,吴铎在其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特有的矛盾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与规律;除了上述,其他学者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应当是人们在思想方面、特定的政治思想及行为的形成发展与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就曾特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们在思想品德、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教育主体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陈成文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一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是矛盾特殊性的集中表现,因而研究的对象应当特指人们在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李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科学审视》一文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作为思想的接受者们的思想形成发展与变化规律,连同包括施教者们依据其差异的身心状况而所采取不同教育理念的双重规律;还有学者从其他方面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特定阶级(集团)所独有的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对人民实施意识形态的理论教育的全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内涵的“三个规律论”将内涵归结为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实施教育及自身发展的三重规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其研究对象的内涵仍未确定,专家学者不是在完善上述三个规律论,就是在扬弃前人研究成果来提出自己新的观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

(一)内涵方面

认为,如何区分科学研究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便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矛盾,这是一门学科对象形成的基础。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存在这种矛盾,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对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与当下环境中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二者间的矛盾。因而,思想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的全面理解应当立足于这个特殊矛盾的基础,换句话说,内涵应当在社会的“要求”与人们实际“水准”的差距上,即应当将从“要求”到实际“水准”的诸如过程、方法及规律等实践活动作为学科研究的针对性方向。进而,从笔者的偏重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人们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内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其特定规律。对于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列宁都曾有过专门的阐述,前者形象地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后者则总结道,“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种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针对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方法存在着重要的沟通作用,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环境不断变幻莫测的当下,如何使得主客体更好地联系统一,方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我们所面对的“要求”与实际“水准”之间的关系,即是所说的“桥”与“船”的问题,又是列宁所说的“主体”联系“客体”的问题。只有将实践活动的这个“中介体”作为研究对象,加以重视、解决,才能过好所说的“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才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教育内容方面

了解并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具体是什么,即比对相对权威的邱伟光、张耀灿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张耀灿、郑永延等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而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地位和功能、目的和任务、环境、过程与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内容、原则、方法与艺术、载体、管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则细分多个专题,先从其发展、目的、价值进行论述,之后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结构、主体、环境、过程、方法、载体、管理进行详述。通过内容的罗列、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以上这两本专著所涉及的研究的角度基本相同。某一学科研究的内容应当也被理解为学科研究的具体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内容,并不是凭空臆断而来,它需要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独有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来具体展开,因而我们可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包括它的具体实践活动及其实践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各个阶段、领域、主客体通过实践都会形成各阶段与领域的规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应当建立在学科实践活动及在活动中日趋完善的规律上,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它形成的特定规律毋庸置疑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独有研究范畴内的特殊矛盾统摄之下。

(三)研究客体、对象同一性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目标是促使人们尽快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意识与品德素养,以及需要对人们解决具体做什么与具体怎么做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学科的基础之上更像是一门实践科学;它的研究客体是实践活动,揭示其中的规律,并以认识和分析学科教育领域的现象为目的;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该书中出现的研究客体与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客体。客体不仅是指相对主体之外的一切他物,还是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对象,它是主体在行动与思考的过程中作为具体目标的人或事物。从中我们发现,对象与客体并无实质的区分,客体也就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对象。不问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与其客体是具有同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范畴内所具体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发展方面

从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诞生、发展到当前的日臻完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在现实中,学者们已经基本认同它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方法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史这三大主干学科构建而成。与此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断发展过程中,主干学科群体化的现象日趋显著,比如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已经分为价值论、环境论、中介论、资源论、评价论等诸多分支学科。纵观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主干与分支课程的具体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它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经验与规律作为对象的。因此,对于普遍认可、相对权威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定,即包括人们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学科范畴内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双重规律的认识。笔者通过梳理、概括认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不应涵盖于其中,而应当放入三大主干学科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当中。毕竟,从相关性来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延续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史是有很大关联性的;同时,丰满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不仅能够丰富与发展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门学科带来极大的学科自信、理论自信,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这门学科发展过程中的自身形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它的规律确立为其内涵的一部分,这样能够赋予自身浩大的整体学科形象,展现深沉的历史情境,并最终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干及其分支研究能够在平衡协调、健康有利的状态下迅速发展。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高校;现状;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特征分析

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推动社会发展,维护高校稳定,促进政治变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首先体现在认知方式上,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表现出直观化的趋势,表现为:当代大学生意识更加独立,注重自身体验和感受,不接受理论化的教条和脱离实际的宣传;其次,道德观念上,大学生道德观念正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务虚走向务实、从中西分立走向中西交融、从感性走向直观理性;再次,在价值取向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大部分大学生提倡个人与社会并重,贡献与索取统一,愿意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但又注重社会的尊重与他人的回报。最后,当代大学生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也更加注重意识独立性,强调个性化,他们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授,有自我的思维空间,更关注直观世界。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也拥有较强的表现欲,在社交场合中勇于彰显自身价值,敢于开拓创新。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运行正常。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及社会文化矛盾冲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同度不高

目前大部队高校都存在,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政教育的问题。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领会不足,不够重视,是导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一般学校党委团委、学工部门以及二级学院党团组织都比较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教职工群体则存在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相当部分教师、行政管理和后勤工作人员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委书记、共青团干部、辅导员、“两课”教师的任务,与其他工作人员关系不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新性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向脱离的问题相当普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机制较为薄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热点、难点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低水平层次较低。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教育过程中,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使道德内容变得过于抽象;重视正面教育,却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负面现象。另一方面,开展德育工作方法也缺乏创新性,大部分高校偏重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却忽视了道道德行为的养成,也没有分析学生的接受态度和接受程度,通过考试等方式,把教育者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这种单向的,强迫式德育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导致学生知行不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当前,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已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列为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但仍普遍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思想政治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薄弱、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的问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提高,政工队伍的发展跟不上高校扩招的速度,政工队伍知识结构较为陈旧,能力不强,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制度不健全、长效机制缺失

当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由各校党团部门、学生管理干部、辅导员来完成,于高校其他部门的联动和整合机制尚未建立。另一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整个社会机体和功能的一部分,目前高校孤军奋战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全员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社会、学校、家庭三者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关系,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合力和制度尚未形成。这些都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实效性和持续性。

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必须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用改革的精神完善自己,用创新的观念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可持续性。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大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心理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过渡时期,其思想正在迅速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在不断思考、选择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差异,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当前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的思想特征、认知方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提高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一个政治敏锐高、富有激情,充满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政工队伍。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合理的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一名政治素质高,理论扎实、态度诚恳、作风民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教师能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则可能让学生误入思想误区。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力推进网络思政教育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使用和发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的多样化、智能化,更有助于师生便捷、及时获取更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更广阔的视野、更全面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然而由于网络信息的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缺乏规范,存在很多无用信息、虚假信息、冗余过时的信息,容易误导学生。所以,各高校要抓住时机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使之且具备及时解决网络等新媒体中负面的、偏激的、片面的信息带来的种种问题的能力,使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影响力,更贴切实际,紧跟时代步伐,对大学生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这一工作的落实需要高校积极探索各种长效的运行机制。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载体。因此,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高校可围绕学生需要,构建学生服务平台,通过建立贫困生资助、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体系,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通过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如环境保护、法律援助、敬老助残、无偿献血等,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溶入学生的各项活动之中,提高学生活动层次和意义;通过邀请专家、企业、知名人士来校讲座,拓展大学生知识领域和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与此同时,高校还要通过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明确,定期对学校各单位开展检查和考核,确保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梁金霞,包金玲.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

[2] 王青耀.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 2006(3).

第10篇

心理健康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审视目前实际,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尝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高职院校及有关部门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积极寻求有效方法努力开展这一工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科学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者的目的具有内在一致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准确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1.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心理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人是具有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性的具体而复杂的活生生的人,人的行为不仅受思想、立场、观点的支配,还要受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以他们的心理特征与规律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取决于学生个体心理素质健康与否,取决于道德观、价值观内化的程度,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成功地与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中许多问题,采用心理教育的方法更合适。如果对一位患焦虑症的学生只是批评他组织纪律不强,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反而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善于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用心理学的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他们的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突破口,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反映了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一直非常重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一个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在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没有问题,而且在心理上也应是健康的。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如何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潜能的教育。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同周围人们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同异性的关系,勇敢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善于调整情绪状态,革除不良习惯,学会选择职业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扩展与延伸,它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高职院校学生生活,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和人格完善。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

思想属于理性认识,思想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而且是高层次部分。而心理则既包括理性也包括感性。思想属于意识层次,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等在各种意识中占主导地位,而心理既包括意识也包括无意识。思想的形成是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等多次的反复最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心理过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跨越这一心理历程,确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论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还是高尚思想的养成,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动机、性格等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而只有从人的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2.心理包含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属于心理范畴

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服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思想观念和心理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思想对心理起决定性的作用,支配着心理活动的方向;另一方面,心理对思想起反作用,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优化的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观念又反过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而心理健康教育能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使人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思想积极向上。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在具体教育目标、教育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两者不能相互代替,但是在总目标上两者是一致的,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于通过对思想或心理的重塑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一方面,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个体心理的发展方向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两者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一致性,可以相互融通和借鉴,相互补充和完善。这种密切的关系说明两者在内容上不是彼此对立和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这些都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努力营造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联系学生,多跟他们交谈。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设法化解学生的矛盾,帮助学生解释疑惑,缓解其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日(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知识竞赛,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并发挥高职院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和校园网络的作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环境。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研究学生的心理入手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是人的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个性品质形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高峰,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烈、接受新事物最快的黄金时期。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网络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减少,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不平衡加剧。而当代中国高职学院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须疏导和调节。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3.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思想政治课堂

要全面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规律,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一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教学案例、实践活动、行为训练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不同的心理矛盾,把心理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之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在线交流、网上答疑解惑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合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需要。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入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加以分析,重点把握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进而再着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4.构筑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网络教育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带有一定的隐私性,很多学生不愿公开自己的心理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着心理问题,因此尽管各个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这种面对面的工作方式,使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真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仍然不能切实得到解决。而计算机网络具有一定虚拟性、自由性和隐蔽性。能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们直接而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抑郁和苦闷,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寻求心理的释放和依赖,并可以随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直接对话,沟通思想。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状况,并可以利用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进行动态分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及时引导,沟通化解。利用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变成平等信任的网络教育形式。不仅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乐于接受,而且还增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心理教育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心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对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工作应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较理想的师资配备应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组成。思想政治课教师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担负着授业尤其是传道、解惑的重要作用。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在实际生活中与学生接触频繁,联系密切,比较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正确把握并教育,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也应加大教育投入,通过各种心理培训和辅导,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相应的心理知识,更好地开展工作。

总之,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劲活力,而且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中有效途径和方法论的欠缺和不足状态。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种教育不但要从理论上加深理解、加强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要注意避免出现心理问题德育化或德育问题心理化倾向,积极寻求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高两者结合的有效性,努力开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秀英.刍议心理学教学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4(3).

[2]伍秋林.浅谈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教师,2008,(10).

[3]郭汉军.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疆大学学报,2008,36(5).

[4]王安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论析[D].山东大学.

第11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园文化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关键性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

1.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些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相应的文化标准。学校属于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校园文化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精神面貌,这具有较强的时代要求与时代特征。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且能够引导众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校园文化是在一种环境中发展而来的,它能够教育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传统价值观已经被颠覆,因此这更要求大学生能够与时俱进,树立与时展同步的正确价值观,这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2.校园文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为了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性,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增强其感染力、渗透力与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课余活动与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它在特定人文环境的熏陶下,培养出一种专业精神和作风,促使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标准,进而激发其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校园文化都是直观易懂、生动形象的,因此,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生动起来,还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不再那么单一乏味,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被人接受。总的来说,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将校园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与行动。

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引导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的群体,对相关的文娱活动与文化艺术具有很强的兴趣,高校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群体意识,还可以使他们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与思维方式。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大学生的行为倾向以及价值观形成一种较强的导向作用,而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开展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以此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大力强调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在几代人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学风建设与校风建设,要根据校园的办学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例如,创建本学校特有的校徽、校训、校歌等,并使这些独特的精神文化深入广大师生的心中。现阶段,多数历史悠久的高校已经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创新了学校的校训建设,这在规范师生行为、团结师生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校园物质文化来说,应大力保留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与建设,从物质文化中彰显校园文化精神的重要性。

3.激发广大师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通过单纯的理论学习或者由某个专门的部门便可以建设好的,更不是依靠行政部门的相关强制性要求便可以完成,它需要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让学生从中获益,而且也能够让教师从中受益。基于以上因素,学校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为建设校园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必定是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才能完成的,那种认为只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便能够建设好校园文化的认知是十分狭隘的。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理论学习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纯粹停留在课堂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无法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的,必须走理论联系实践的路线。大学生属于热情洋溢的群体,通过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校运会、校园文化节等,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展示出他们的良好精神风貌。

4.利用校园网络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各大高校已经建设起属于本校的校园网,对网络的利用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网络也是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校园网络必须以思想为基础,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的伟大旗帜,坚持与时俱进,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在通过校园网宣传校园文化时,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政策以及方针,用理论来武装网站。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生与教师个人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同样,它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极大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才能不断创新。创新就是要以变则变,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贯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从全局上、战略上谋划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重点是实现“四个拓展”:即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当前,特别要注意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加强和改进、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加强的基础上改进,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正确转变由旧到新、由错误到正确、由此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积极转变;从不适应到适应也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从墨守陈规到不断创新才是一种大的转变。

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正确定位

在高等学校的培养人才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塑造方面之一,是人最根本的素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在这个变迁过程中,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各种思潮不断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予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稳定、健康、向上。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所以要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定位就是要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副业,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程,定期研究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经常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高职院校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坚持和完善听课制度,深入到师生中了解思想动态,通报情况,指导工作,形成领导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益的良好氛围。

3 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由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关节点,其实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那就是方法的创新。

一是教育队伍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高职院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具体承担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学

[1] [2] 

业引导和事务管理等任务,是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充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与相应教师的平均水平相当。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鼓励他们钻研本职业务,为他们在业务方面发展创造条件,选拔推荐工作成绩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骨干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原来的辅导员、共青团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转向“三育人”,呈现为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管理队伍和后勤服务人员组成的多维队伍体系,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共振效应”。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众所周知,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势必引起各种工作手段的变化,现在的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方法和手段,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这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要不断创新。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科技意识和人文素质。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