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管理

时间:2023-02-17 19:5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物流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物流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战略管理物流营销电子商务

Abstract:SummarizesU.S.A.enterprises’lawoflogisticsmanagementondevelopinginfiftyyears,setsoutfromthelogisticsmanagement’s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andputforwardseverallawssuitabletoenterprisesofourcountry.Thenonthebasisofthisanalyze,theauthorputforwardsomeviewsonstrategyofthemodernenterpriselogistics.

Keyword:logisticsofenterprisesstrategymanagementmakingoflogisticsE-business

1.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物流现状度其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运用约束理论的TP思维法和“缓冲库存”原理,提出了降低物流成本及改善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约束理论 企业物流 物流管理

约束理论是一种管理理念、一整套管理原则,也是解决瓶颈产能最大化和系统有效产出最大化的生产管理技术,是系统解决问题的流程方法。为了衡量企业物流实现目标的业绩和效果,约束理论打破传统的会计成本概念,提出了三项主要衡量指标,即有效产出、库存和运行费用。其中包括TP思维法、缓冲库存原理以及“鼓-缓冲-绳法”(Drum―Buffe r-Rope Approach)DBR法等内容。

约束理论是帮助企业识别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以及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以消除这些约束的管理理论,它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系统,强调从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约束理论指出,在任何一个客观系统中总是存在着极少数的关键约束环节并将其比喻为一根链条,认为承重的大小由“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决定,抓住了“极少数”关键环节就控制住了系统。约束理论既是管理改善的起点,也是管理改善的路径,包括了丰富的辩识系统核心问题、持续改善系统局限的哲学思想。对于企业来说,约束可以来源于企业内部,也可以来源于企业外部;系统的约束因素既包含有形约束,也包含无形约束。在企业物流的整个流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个或几个“约束”,约束理论在物流中的应用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物流管理宏观调控及企业物流的优化管理。

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特点

企业物流需求增长快,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提高。我国物流业发展速度领先于其他行业,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约达100万亿,仅制造业物流总额就达96.6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4%。

企业物流已由生产、销售环节向采购环节扩展,回收(循环)物流已成为发展趋势。

企业物流管理目标从“加快销售、降低销售成本”开始转向“整体优化、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如燕山石化,实现了成品油销售配送直达最终用户(加油站)(索利,2009)。

企业物流管理精细化、专业化趋势显现。企业物流由粗放型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转变,物流发展行业特征越发明显。

重视物流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物流运行效率低

一方面企业追求“高、大、全”,投入大量资金建自己的仓库、车队等,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物流运输线路不合理,实际效益差,浪费大。如仓库空间浪费大、保管不合理,很多企业的仓库仅具有传统的存储功能,还未向流转型转变i重复、对流运输比率较高,货运汽车的空驶率高达28%,返空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企业还难以做到按订单实行即时采购,原材料库存期限长,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二)部门之间衔接不畅,资源整合难、合力小

企业中普遍存在跨部门合作难、各自32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11年8期为政的问题,导致信息不畅通,部门合力作战能力差。如对其他部门的工作了解甚少,互相之间缺乏配合与支持。虽然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工作要求和特点,然而对整个企业而言,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会影响到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如在企业货物装运中,物品出库后装货工作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运输车辆的调度和安排,而装货后给车辆带来的负载程度和物品在车辆内摆放布局则会影响到整个运输途中的工作。

(三)物流改进制度欠完善,缺乏企业文化支撑

企业物流工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问题不断出现时,企业要形成持续改进企业物流问题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高效的运行。但这种持续改进的制度往往是流于表面,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实施,形成不了持续有效改进的企业文化。尤其对一些隐性问题,往往被制度的执行者忽视,以至于造成一个小问题发展成为影响整个企业运行的大故障。

(四)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平台落后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物流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起步晚,网络化程度低,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物流企业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及运用的能力不强。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多限于对日常事务的处理,没有将物流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相对落后,在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水平低。此外,物流教育落后,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人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物流的发展。

约束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对策

(一)识别制约物流系统的“鼓”,提高企业管理的约束力

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物流问题,但往往因为资源缺乏或其他原因不能一并进行,因此普遍存在着一个如何选择着手点的问题。约束理论认为,任何系统的发展总是受到极少数的关键环节约束或主导绝大多数的普通环节,企业系统中存在着“鼓(Drum)”、“缓冲器(Buffer)”和“绳子(Rope)”等约束要素及其关系。并把主生产计划比喻成“鼓”,根据瓶颈资源和能力约束资源的可用能力来确定企业的最大物流量,作为约束全局的“鼓点”,鼓点相当于指挥生产的节拍。所谓的约束即控制企业运营节奏的鼓点,在所有瓶颈和总装工序前要保留物料储备缓冲,以保证充分利用瓶颈资源,实现最大的有效产出。

因此,一方面企业要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即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不能将目光单一地集中在某一活动环节上,而需要立足于企业系统或整个物流的角度考虑问题,理清各活动环节之间的关系,促进物流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把握物流系统中的关键约束因素或环节,如将物流中的活动环节按其重要性进行分级并进行分级管理。识别对企业整体输出影响最大的约束因素的“鼓”以及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尽快从复杂、过细的物流中理清思路,抓住企业进行物流规范、优化以及再造的着眼点。并从这些因素出发,进行重点分析、改进与提升。变“约束”为“非约束”,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动态分析系统中的约束因素,持续优化企业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中的约束因素总是存在的,并且随着物流管理的进行和企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和转移。如企业原有的约束可能存在于装卸搬运物流环节上,但通过引进新的装卸设备、改变搬运方式后,装卸搬运物流不再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而可能定单的处理又成为了企业物流的新

的主要约束环节。约束理论中的T P(Thinking Processes)思维法就是针对管理过程中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形进行解决系统中约束因素的方法,即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必然性,不断地“生疑一质疑一释疑”,从而发现和解决“物流僵化”的问题。因此,企业既要对物流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同时要动态地分析企业物流中存在的约束因素(环节),使企业物流处于不断的优化之中。物流分析的难点在于物流内部关系的把握和处理,特别是当企业的约束不容易被识别出来,企业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与变化的系统条件不相适应时,要更加需要及时识别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企业应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站在整个物流甚至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把握物流中各活动环节之间的关系,使物流分析简单化、清晰化,促进物流管理的持续和顺利开展。

(三)建立企业“缓冲库存”,实现企业物流有效监控

在企业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的关系中,一般市场部门负责对产品的市场促销,生产部门负责确保及时交付货物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但这样的看似简单的分工往往却很难做到万无一失,也就是说,生产部门制造或交付的产品很难做到及时补给市场已经消费了的产品,其结果是丧失市场。约束理论中的“缓冲管理”原理表明,企业业务流程的下一层次上完成的库存作为一个缓冲存在,生产部门可以使用该缓冲来识别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且,缓冲库存的消费比率反映了不同的市场类型,如正常市场、峰值市场或季节性市场等。因此,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建立“缓冲库存”,并经常性地观察缓冲消耗,使企业内部的物流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环境的波动,对关键约束资源设置缓冲保护机制,目的是保护约束资源的作业时间不受其上游环节的故障波动的影响,从而保证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行。

缓冲的大小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缓冲的补给水平正好满足当前市场要求,企业不必担心;二是在缓冲的警戒水平上已经开始消耗,意味着可能开始丢失具有高额利润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密切关注缓冲消耗的动态,还需及时安排订单计划进行补货,使缓冲的补给水平到达正好满足当前市场要求的水平;三是在已经开始丢失具有高额利润的市场份额上进一步加速消耗,这时企业需要加速补货,直到缓冲到达缓冲的补给水平正好满足当前市场的要求。

(四)鼓励员工参与方隶制定,减少优化管理阻碍

约束理论中的TP思维法认为。人们对于自己参与设计的改进方案一般抵制较少,使改进得以实现的关键是让那些对变革有阻力、有影响的员工参与制定改进方案。具体表现为寻找障碍、找出克服障碍路径的过程,并通过描绘“必备树”来辅助完成,如图1所示。

因此,为了消除企业物流改进优化、创新的阻力,企业一方面可以在方案制定阶段召集各个活动环节的关键人物,尤其是那些受物流管理改进影响最大的人,引导他们指出障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有效解决那些不能预见的对组织改进产生阻力但可制定计划消除它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可将成功实现改进的活动集中在一起并描绘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TP思维法的“转变树”形式以明确各种活动的先后顺序,如图2所示。由此,企业可按照逻辑顺序以及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思维绩效展开物流优化和再造。

正如约束理论指出的那样,系统中总是存在约束因素,当一个“约束”得以突破后,马上又会产生另一个因素成为新的“约束”。企业要时刻审视物流系统,不断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企业物流不断得到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固守原有物流模式。约束理论TOC研究在国内外都引起广泛的重视,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约束理论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正日益成为企业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企业物流绩效水平是一个长久的命题。

参考文献

1 郝皓,销售物流企业营销活动的实施者,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6)

2 孙胜辅,陈国华我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供需状况分析与发展对策,物流科技,2007(2)

3 丁雯,文莉,张纬全约束理论的管理方法厦其在生产物流中的应用,商业研究,2009(9)

4 刘娜翠,邱荣祖我国物流现状及展望,物流科技,2005(6)

5 于团叶战略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财套通讯(理财版),2007(8)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对策

物流指的是把实体物品从生产地或供应地向转运地或接收地转移和运输的整个流通过程。物流管理的信息从广义上来讲,既是指跟物品流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也包括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经济信息等相关的其它信息。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上市企业的物品流通,其管理流程的更新、改进和运输过程的优化、控制都是建立在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技术这两个基础之上的。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原则

1.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可得性

隶属于现代化商品市场经济信息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和商品贸易类的信息、市场经济类的信息等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相互交叉、彼此融合。因此,要将信息存储于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库里,这些信息就必须要具有简单容易且可持续的可得性。一方面,在客户订货或下单的时候,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人员应该要对相关信息执行录入和存储的操作。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就要具备可以将书面信息快速准确地转化为电子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应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信息的需求者和搜索者提供最简易、最快捷的获取方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所具有的可得性有效减少了拟定计划和实际运营时的不安定因素。

2.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精确性

一般情况下,要想在物流作业和管理方面达到平稳的额定要求,就必然要实现和落实到企业实际存货跟物流信息系统中提供的存货记录相吻合这一点,这就是狭义上的信息准确性。而广义上的信息准确性一方面指的是信息可得性中提到的书面信息转电子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指的是物流管理系统中呈现出来的数据信息和物品流通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准确一致性。系统里更新的信息记录越准确,跟物品流通的实际情况越一致,专门安排和设置用来缓冲存货的候补物品就会随之减少直至不再需要。

3.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及时性

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及时地向企业和客户双方提供物流快递的反馈信息,这就要求某些不确定活动的发生以及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的可见时间应该尽可能地缩小。信息系统一定要按时、及时地更新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物流管理信息库更新信息的时间间隔越长,系统所显示的信息和物流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就会越大,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害也就越大。

4.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

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良好的易操作性满足顾客和用户的检索需求。企业的顾客和用户对需要呈现的信息有着广泛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一定要有足够的性能为特定顾客或用户提供特定的数据和信息。与此同时,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界面必须要设计得美观大方,简单便捷而易于操作。一方面,美观大方的系统界面可以为用户营造出舒适而稳定的使用氛围,使用户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系统界面上正确的结构和顺序能够有效提升顾客的使用效率,避免顾客因为系统按键的复杂性而进行错误的操作,进入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呈现。

5.信息系统处理异常情况时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所有类型的信息系统都会有遭遇异常情况的时候。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要具备能够独立解决和处理异常情况的基本能力。管理者们利用信息系统可以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信息情况,例如存货数量的居高不下或是严重不足,从而促使管理者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对之策。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应对措施

1.转变传统物流管理观念,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

转变传统物流管理观念指的是在当代社会市场物品流通的现实基础上转变和更新管理物流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重视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前期设计、建设过程以及后期的完善与健全。这里的管理理念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上层管理者在管理上的理念,还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思想观念、企业自身的发展理念和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思想意识等。从国家有关部门的角度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建立起规范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流程以及流程中用以参考的指标和数据标准,鼓励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改革过程并为参与者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样既能有效提高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还可以降低企业投入物流信息化软件开发的成本资金。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要充实物流管理信息化设计方案和建设计划,在公司内部设立由专人负责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部门,独立于其它任何部门而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单独存在。从企业之间关系往来的角度来说,要重视彼此之间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沟通和经验交流。在企业之间开展广泛的物流信息化合作,使企业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和影响力。

2.加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

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让用户和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到来自各个地方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和落实企业之间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有效提升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对仓库存货、客户订单和运输配送等物流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决策分析和归纳存储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要想构建出完善而健全的物流管理系统,就必须要先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各个信息模块进行补充和改进。在实现和落实了一体化信息系统模块的建设之后才能进一步构建起一体化的货源管理系统、网上仓库、GPS管理系统和电子地图维护系统等。强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但能够改善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减少合作中因信息偏差而产生的风险;还可以对货源的物流踪迹实施跟踪性的监督,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业务监督,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的投入资金。

3.提高网络信息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

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上市企业,要实现公司内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就必然要依靠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自动识别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技术能够在有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运输和管理的总成本。可见,物流的信息化技术是支撑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性元素和前提性条件。利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来对企业物流的相关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和后期的加工处理,同时为本公司的物流管理人员和其它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决策和运作经验上的支持。

4.加快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训练和教育物流管理信息化

专业人才指的是集物品流通知识和信息化专业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全能人才。人才的培育工作对当代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首先应该尽量顺应社会形势,开办或者参与一些面向各个高校的招聘会来招揽高等的信息人才。然后,企业内部要组织对新晋人才的知识教育和实践指导,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的培训制度。最后,如果企业内部的实际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设立起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来激励信息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的理念、人才的培养、系统的建设和技术的更新这四个方面。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一定要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建设和发展,构建企业之间物流管理信息的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并且增强对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何梅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5:49-50.

[2]贾晋,齐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7:91+95.

第4篇

信息管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管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还比较落后,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条码技术的使用范围还过于狭窄,许多企业由于并不是很了解条码技术,而减少了对条码技术的使用频率。此外,许多国内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经济实力弱,企业的经济实力不能承担信息化管理技术的高额成本,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较为落后的局面。企业物流管理观念陈旧一直以来,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物流管理理念都是大而全,几乎所有企业的物流管理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运行的,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来选取合适的物流管理模式,而是按照传统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管理方式来运行的,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意识。此外,许多企业并不重视物流管理,并简单地把企业的物流管理与生产销售的仓储工作与产品运输服务划上等号,没有充分意识到高效的物流管理是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的。

二、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对策

1.培养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

要加快企业物流关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培养一批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方面的人才,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可以采取这几个方面的措施:(1)通过社会招聘来招揽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2)通过对企业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来培养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3)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将人才定岗作为选拔专业人才的主要手段,按物流管理信息化各岗位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分配;(4)培养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还要以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蓝本,积极引进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2.加快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发

要有效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就要切实依靠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技术来实现物流管理的方式信息化。开发和使用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有效控制和管理相关的物流信息,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物流管理成本。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对声音、图像、射频等自动化识别技术;系统数据信息交换技术;条码技术;磁条技术;等等。完善系统数据信息交换技术,可以让计算机自动处理所有的物流信息数据,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使用,同时,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也提升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运作方式。

3.更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观念

观念的更新是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同样也离不开企业物流管理观念的更新换代。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要从思想上加强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关注,要树立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的经营意识。其次,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物流管理部门的建设,要为发展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的支持和投入,要安排具有物流管理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来负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第三,企业各部门要加强与物流管理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多听听其他生产经营部门的意见,促进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及时改进,推动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尽可能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要重视对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

第5篇

1.1物流概述

近几年物流行业的悄然兴起,学校才设立了物流专业这一门学科,物流专业起源于美国,较早地领先中国很多年,美国首先对物流管理作出了定义:“物流完全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的原材料、中转库存以及相关产品和信息进行有效地物流活动、存储计划;物流实施与控制的全过程。”传统的物流行业,普遍是指:“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置转移,从而更好地解决商品之间的生产与消费地点的差异和实际中的差异。”大约从十几年前开始,物流行业逐渐开始改变向现代化物流靠拢。现代化物流管理结合了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原来的运输环节是在生产环节之外并且是独立的,现在的运输环节打破了原有的分业界限,合理地利用企业供应链管理并建立起企业从供应-生产-销售整个过程的生产计划和管理控制,实现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技术化,利用以上优势对传统物流管理进行整合使其更加完善,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水平。

1.2 物流管理与企业物流

物流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且系统的管理工序,通过对物资的协调、信息的协调,在物流市场、企业、供应商三者之间流动,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物流管理已成为企业供求链的基础环节,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砝码,企业物流也有相应的定义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物品从产品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还有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所遗留的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再次利用的循环活动。”

2 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的改变,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企业面临更多选择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物流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大多数企业已经把物流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内容之一,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一下两方面:

2.1 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物流管理观念把物流管理定位在仅仅是企业的辅助部门,只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起到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物流和生产在企业中已经是同样重要的系统部门。当今社会下的物流管理已经贯穿了整条供应产业链,它不仅连接了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还是它们相互合作的纽带。所以,物流管理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体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物流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企业物流管理中,通过对内部系统进行改造,提高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其他成本,有效增强了库存周转速度、库存资金,企业通过物流中心获得最佳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物流观念落后,没有强烈意识

物流管理受制于传统观念,传统的物流企业所能服务的范围也是具有局限性,其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大,资源没有合理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管理模式落后,配送速度迟缓,安全得不到保障,缺乏竞争力。

3.2 企业物流管理落后,功能不全

大多数企业在物流管理上,还利用古老的纸笔方式进行管理,虽然企业配备了齐全的电脑设备,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虽然少数企业应用了现代化物流设备,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企业忽视物流的作用导致了专业人才严重流失,这也说明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识还未清楚。

3.3 物流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在物流上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高标准,这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的原因,我国物流产业的技术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这样不仅影响了我国扩大物流产业市场的前景,而且对物流产业的经营、服务、运行、组织等全方位发展和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碍,很大程度上造成物流市场竞争紊乱,物流水平得不到提高。

4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4.1转变观念,建立物流管理的新理念

从物流管理的发展史来看,物流管理的新理念是从日本始创的,曾经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有两个,大约40年以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把业内竞争的焦点都聚焦在生产领域上,并且用尽一切办法去降低资源损耗,这就是被称之为“第一利润源”也就是资源领域,被称之为“第二利润源”也就是人力领域的缘由是利用各种手段去提高劳动生产率,经过近10年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之后,前两个利润源得不到充分发挥,潜力被潜藏之后,企业利润每况愈下,在这种越发艰难的情况下,物流的潜在能力逐渐被企业所重视,这也成为了“第三利润源”。物流管理的先进思想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一种体现,物流管理的新理念也是思想解放的一种过程,这是对传统理念的一次巨大冲击。如果还是套用原有的旧模式,企业会被业内的快速发展所抛弃或是被其他企业逐渐吞噬,这也是制约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所以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采取新模式、先进的思想;完善企业物流系统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运用科学的技术使物流管理更加完善。

4.2 改善物流管理技术,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

如今,物流管理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网络信息技术是企业物流管理重要的依托,大力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信息技术得到所有企业的认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改善企业物流的设备和装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企业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了企业物流管理的技术化水平和现代化。

4.3 支持和鼓励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物流管理的网络信息化不仅要靠企业的努力还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鼓励,积极组织和参与对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技术和设备开发研究活动。

4.3.1 国家的一些重点科研计划应针对物流技术以及物流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加强开发的力度。

4.3.2 政府要鼓励和帮助当地企业在运用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吸取优秀企业的经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对运营手段要进行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4.3.3 政府应支持各企业之间的技术和经验交流,做到共享本企业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建立完善的网络体系,创新管理模式。

第6篇

一、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使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达到整个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作,从而为相关企业节省成本,带来丰厚利润。供应链管理要为从最初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所有客户提供增值的产品、信息和服务的重要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关心物流成本费用和客户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平衡。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是不同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它不仅仅关注一个企业的运作,而是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生态环境,运用系统化、信息化、集成化等先进理念来协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决策。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有:第一,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系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使链上各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其他环节的信息,对于信息的及时处理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并且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第二,实现了物流系统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不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的,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协同运作,将用户需求信息完整、真实的传递到下一环节,各环节无缝对接,整个供应链高效运作。第三,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对于市场的反映必须快人一步。对于市场的反映则是以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需求为导向,顾客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利用产业链的优势,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最优化,以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功能主要有:1.库存管理。通过实行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缩短产品的周转时间,避免缺货,同时也能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作。2.订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供应商、订单、订购合同的高效管理,减少了供应链中订购环节的失误。3.配销管理。这部分功能主要是针对实物库存、运输车队、配销需求等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保证其准确性和高效性。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是一项传统的物流管理活动,包括接收货物环节的货物编码、验收、储存等活动和货物分拣、配送、发货等活动。

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目前,物流行业仍然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高素质的、熟悉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人才,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的革新,必须彻底打破各企业之间存在的隔阂,从整体的目标出发,对各个子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将组织的物流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使用的对等职能的物流部分进行合并或无缝连接,以便将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和外部供应商和顾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系统。2.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调整。传统物流运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运输管理混乱、运输成本高昂、客户满意度不高、市场灵活性差等问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的收益微少。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取消多余的层次,实现整个架构的简洁明晰,从而保证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效率。3.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环境下,对于企业的数据采集、分析、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样一个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上,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能及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消费者也能及时查询业务的相关信息,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利用客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供应链的运作流程,使客户满意最终的产品或服务。

五、总结

本文围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及功能,并讨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通过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调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供应链的高效合理运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费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作者:易琦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1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

1.1传统物流管理模式

(1)自营物流模式。即企业拥有独立的物流管理机构和组织架构,具备较为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体系,掌握必要的相关物流技术,拥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设备,能够独立自主完成从原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部物流环节。(2)第三方物流模式。即企业专注于自身擅长的业务,集中精力投入主营或核心业务的生产研发当中,同时将不擅长的物流管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借助相关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对物流业务的全程管理控制。(3)联合物流模式。即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以建立契约的模式,在物流领域进行战略性合作的物流管理模式。这类模式能够有效帮助中小企业物流业务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规避。

1.2“互联网+”物流管理模式

“互联网+”是指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物流行业,传统物流企业纷纷转型,朝着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2]。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运营方式、运输模式、信息管理等方面,较传统物流,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现代物流效率更高,员工的幸福感也更强。

2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我国物流的实际发展情况,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物流管理意识不强,尤其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领导对物流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缺乏物流管理的基本意识。二是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普遍较为单一,大多数企业未能在企业内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三是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效率大多较低下,导致物流运营成本较高,存在浪费现象;四是中小企业大多缺乏完善的物流基础设备,物流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

3原因分析

一是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较西方先进的物流体系来说,我国物流体系尚在建设之中,物流管理理念、物流经营理念、现代物流理念等先进理念在我国的认知程度较低,大多数管理者属于“半路出家”。二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受重视程度不足,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或多或少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设备器材不够先进、学生生源数量较少等问题,全国每年物流管理人才输出量较低,社会上物流人才需求存在大量缺口,从而导致物流相关企业缺乏人才。三是由于消费者追求“又快又好”与物流企业追求节约成本之间存在矛盾,物流企业要想建设较为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本,这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几乎是不可接受的,虽然从长远来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中小企业的必经之路,但由于资金和人才的限制,中小企业目前不得不走“粗暴发展”这一条路。我国目前物流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若想在激烈的物流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就要清醒地意识到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及时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找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

4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新模式

4.1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

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指的是在互联网和电子供应链发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模式,其将供应商、零销商以及消费者等物流主体联结在一个网链结构内,使这个网链结构具备一体化功能。将网链结构的链主作为核心,对各个主体的利益进行有效协调和分配,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市场资源的整合,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节省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成本,维护各个主体的利益,既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也使得物流服务水平迈入更高的台阶。

4.2第四方物流管理模式

所谓第四方物流管理模式,顾名思义是由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发展衍变而来。其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套差异化、个性化、整合度较高的物流方案,内容主要涉及金融、保险以及多站式物流配送等[3]。第四方物流相较于第三方物流只提供物流服务而言,具备了一定的整合性,比如能够协助企业处理进出口关税等问题,属于具备高附加值的物流管理模式。

4.3“互联网+”动态物流管理模式

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互联网+”动态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中小企业应努力抓住这一政策红利,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尝试采用这一新兴模式。在“互联网+”动态物流管理模式中,中小企业可以依托既有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相关物流活动,共享物流信息,达到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低成本化。近年来,我国正在着力打造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中小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来提升企业货物调度效率以及仓储运营管理能力。同时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我国大力建立健全智能物流配送调配系统的契机,促使商品运送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5“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实现路径

5.1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适应现代物流管理新模式

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认清形势,积极学习先进的物流观念和管理思想,清楚认识到物流管理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评估企业发展水平,根据企业发展近况,结合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选择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例如,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式、第四方物流管理模式以及“互联网+”动态物流管理模式等新型物流管理模式不失为企业的明智选择,这些新的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企业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减少产品与购买者之间的距离,既促进了企业经济利润的提升,又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5.2建立一体化物流管理与运行体系,实现物流系统配置最优化

建立一体化物流管理与运行体系是当前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应把分散在不同机构的物流管理职能独立出来,统筹建立具有完善职能的物流管理机构,其工作内容主要是为企业处理物流运营的相关问题,帮助企业有效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应该对物流活动进行优化和重组,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实现物流系统配置的最优化,从而为客户赢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为企业积累良好的口碑[4]。

5.3加速信息化发展,推进物流管理现代化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流的发展具有经营全球化、系统网络化以及服务一体化等特点,加强物流信息化管理应是中小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内容。企业要建立功能完整且合理的物流管理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物流信息的准确度和及时性,为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一体化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同时,中小企业应在物流管理领域内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企业物流业务同上下游节点之间联系,促进企业信息化与物流管理信息化成功对接,打通企业管理和物流管理之间的通道,能够根据顾客的要求快速做出反应。

5.4重视物流系统总成本控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应注意控制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经济利润。物流系统总成本由总运输成本、订单处理费和信息费以及顾客服务费等多项要素构成。中小企业在物流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核算和论证工作,避免出现总成本超过总收益的情况,导致企业得不偿失。此外,企业的从业人员也要增强物流成本管理意识,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控制和降低物流总成本。

5.5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竞争力

高效的物流管理最终需要相关人员去操作和实施,相关人才的培养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物流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但当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从业人员队伍的素质层次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严重制约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注重培养相关的物流管理人才[5,6]。对于企业来说,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物流人才需求特点,积极学习国内外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的物流成功管理案例,同时,中小企业应根据发展需要,定期组织物流管理人员接受相关培训,或外出交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对于物流管理人员来说,除了工作之余努力学习物流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广泛涉猎财务管理、信息技术以及数据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物流管理相关业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6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中小企业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物流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应更新物流管理理念,在公司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注重企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控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切实提升企业自身的实力,帮助企业实现健康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维.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6):230.

第8篇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这一概念始于美国,并且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发展,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明确概念。就当前而言,对于供应链释义为一件产品的供需网络,而这个网络贯穿于生产到面向市场的始终。供应链是产品的信息链、物料链、资金链,而且在各个流通环节中产品都会增值。

(二)供应链系统的概念

供应链系统顾名思义,指企业所有业务流程和业务关系的集合。供应链体系中囊括内容比较广,最简单表现为:一件产品从原料供应商开始到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的整个过程,直接服务于终端客户或者为其提供相关商品。

二、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发展迅猛,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很多企业物流职能并未及时完善,因而物流纠纷事件时常发展,不仅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且还阻碍了企业自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能充分打破传统物流思想的限制,致使企业物流效率低下

就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现状来看,绝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供销一体化和仓储、运输一条龙的传统经营方式,物流活动多依靠于企业内部完成,并没有有效运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加上采购、仓储、配送等职能具有重合性和真空地带使得相关工作难以进行,上述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系统物流管理效用的发挥。再者,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上消费者购物形式多元化,基于此,消费者对企业物流服务标准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但是在实际中发现企业会将这一有限资源进行平均分配,无疑影响到物流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度。还有部分企业物流服务,只是由物流部门单独完成,使得企业管理部门不能实时掌握物流信息,直接影响物流服务效果,种种现象都可以归结为新形势下企业物流管理未能打破传统物流思想的限制。

(二)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企业物流设备整体呈现出:设备陈旧、信息化程度低、功能单一等特点,因而很难高层次满足现代物流发展需要。例如:缺乏标准规范、物流设备陈旧,直接导致的是物流在运输或者储备等环节中很难实现整体性流动,不仅人力成本加大,物流效率也将受到影响。当前我国物流领域内信息技术整体呈现出不平衡态势,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流、沟通匮乏,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加上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技术的重要性,因而企业物流作业自动化水平低下。从另一方面来说,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如若缺少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大量物流信息将分布于不同部门中,影响到不仅仅是一个节点企业物流运作效率而是整体,物流成本将直线增加,不利于自身竞争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已不再是单纯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而是通过有效物流网络活动,缓解甚至于改变供应链系统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企业与企业之间有效合作创造条件,以此增强市场反应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当将物流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

在上述中也提及到,企业要想更好参与到市场竞争中,除了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发展战略外,还需要企业将物流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供应链物流管理应当立足长远发展,而不是单纯注重眼前利益,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之间除了人才竞争外,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基于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供应链物流管理,及时找出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并且同其它企业形成物流战略联盟,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能,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第9篇

1.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对物流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解决,同时这也为钢铁企业的全面实施物流信息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经过对钢铁企业的初步调研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钢铁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上还是与不断变化的物流管理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差距:

1.1物流业务流程非增值活动不断增多,使得信息传递不够通畅

目前,由于物流业务流程的环节是比较繁杂的,使得物流业务的效率不断受到影响。物流业务随着很多非增值业务环节的增加,使得信息传递不够通畅,对物流管理的运作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企业物流各部门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使得各个部门将自身的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核心,每个部门的衔接工作很难进行协调,使得流程出现了决策迟缓和阻塞的问题。

1.2对企业统购统销决策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有很多的物流企业实行的是“统购统销”制度,也就是对所有原材料和备件进行统一的采购工作,对全部产品实行统一销售的方式,但是由于各个分公司之间比较分散,使得顾客的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地反馈到各个物流部门中,总部也对分公司的物流管理无法进行全程的监督和控制,使得管理上的漏洞常常出现。

1.3与财务系统的信息集成性相对比较差

由于物流管理各系统没能对公司财务软件进行信息集成工作,使得涉及财务相关数据的时候,企业还要将相关数据以手工的方式进行录入,这样使得数据被财务系统进行应用。正是由于手工录入的原因,使得大量的劳动变得重复,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之间也不能更好地协调运作,比如:结算部得出的数据,还需要经过重新录入到财务系统的方式,后续的财务工作才能正常展开。

1.4各个销售网点和物流部门之间没有有效共享和集成信息

由于公司各个销售网点没有将销售信息和成品库存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各个物流部门反馈,使得实时查询公司总部库存情况无法得到实现,同时物流部门对销售点的库存情况也不够了解,最终使得物资的调运受到了严重的妨碍,管理上的漏洞也不断地出现。

1.5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在供应链上考虑

目前,对于企业物流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传统库存、简单库存管理以及运输管理层面上,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对物流是公司的重要利润泉这一关键,没有充分的认识。更不用说在供应链管理上对企业物流管理今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了。目前,物流管理系统还仅仅是在企业内部运行,对于企业相关的采购信息、销售信息以及库存信息,供应商和客户并不能及时地获取,使得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没能形成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对外部市场也无法做出快速的响应和回复。

1.6物流管理信息化缺乏统一的规划

当前,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对物流管理系统进行整体上的统一规划,而物流各个部门也只是负责自己部门的相关物流管理业务,并不能充分认识到与其他部门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性,更没有对今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公司规模的壮大,物流管理系统应该怎样和公司其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做充分的考虑。比如,与财务系统、生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使得其更好地满足公司未来物流管理远程控制的工作需要。

2.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和方法

2.1重新构建物流流程,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

物流信息化对物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实现信息流动的快速化,还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物流工作的流程对信息的产生和流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物流工作的流程一定要严格落实到位。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关键目标来说,就是要通过物流流程的重新组建,使得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物流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经过对物流流程的重新组建,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系统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利用,对物流系统进行重新的规划,使得物流企业服务的层次的大幅度的提高,最终使得物流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具体的物流流程重组的时候,应该着重对现有的不合理、不流畅的业务部门进行改造,将有效的物流信息充分挖掘出来,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完善处理工作。各个物流作业部门的结点就是整个物流系统,而在整个物流系统中,不论是传统的储存仓库,还是当下流行的物流配送中心和流通中心,对物流流程进行重新的组建是所以工作的重心。在物流重新组建过程中,要注意对物流结点的信息化进行重组和改造。同时要保证物流结点和整个物流企业的流程和信息相统一。如果在流程和信息网络上不能达到统一,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要想有效地提高物流作业的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物流的信息化,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新的组建。

2.2建立相应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对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撑

对于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来说,基础就是要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另外,在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还要重视物流过程中数据的可视性和可取性。物流企业要通过不断对企业各个部门信息共享进行开发,使得物流业务的处理过程实现信息化,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换和共享。物流信息化还要建立一系列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库。

2.3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监控

目前,现代通信技术已经运用到了越来越多的领域,对于物流领域而言,有效地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对物流实体的位置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这也有便于信息和数据的传输,进而使得物流的功能得到更快和更加广泛的提高。

2.4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队伍和工作人员

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具有全新物流管理理念的工作人员,更需要具有专业物流管理技术的相关人才。他们不但拥有为顾客服务的理念,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无物流管理上的相关事情也是比较精通的,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相当娴熟的技巧。

2.5掌握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步骤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25-01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资源的浪费和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并且能够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相应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流的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受到条件限制,其物流管理的整体素质较差,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

1.1 对物流管理不够重视,管理理念落后

在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在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使得物流人才都不愿意到中小型企业中去就业,这就造成中小型企业的人才相对缺失。除此之外,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觉得专业的人才只适应在大企业中,对小企业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造成他们没有专职的出纳、会计师和仓库管理人员,当货物进出的时候只是单纯的用纸笔记录下来,这就使得账目会出现混乱不清、帐帐脱节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中小型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往往只图劳动力的廉价,不去追求劳动力的质量,认为生产的原料只要不耽误生产商生产的需要,能够按照时间准确地交到采购商的手上就可以了,对运输工具和费用都没有产生相应的重视,但是这个认识是错误的,这会造成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出现较大的漏洞,导致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

1.2 生产计划安排混乱,生产效率低

作为中小型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由于技术人才的缺乏,造成企业在生产流程上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虽然中小型企业在生产计划安排的时候,安排了专人来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都是人手进行处理的,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使得整个企业的信息共享较慢,整体的约束力不够,如果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出现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或监管越位,或监管手段落后,或监管人员素质有问题,甚或组织架构太复杂,都会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除此之外,企业内部的技术手段太超前,可能使得高级设备放在那里反而用不上,这就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率,而且在与其它流程环节对接时提高了工作成本,自然限制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见,管理技术手段不仅要与企业的实际环境相适应,而且应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如果企业内部的局部工作效率高,但与之对接的外部环境的工作效率低,大家就只能处在无休止的等待之中,必然工作效率也会随之降下来。

1.3 中小型企业物流环节严重分割,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

在中小型企业运营中,不论是仓储、运输、采购、装卸和配送等都会分布到不同的部门,但是这些不同的部门会出现相互脱节,使得他们之间存在的协调性较差,价值链不统一的情况。在针对客户服务上面,中小企业对客户服务这个环节不够重视,因此,造成产品的质量和交货的期限出现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应该从对客户的一个重视,一个服务价值来增加企业的价值。如果做了那么企业将会发展得更远,走得更稳。此外,中小型企业虽然与大企业实力存在悬殊,但在市场竞争上却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实力有限,自然会在资源的获取以及分配上会处于劣势,并且企业在物流资源的整合上面,对内部资源较重视,而轻外部资源,这就导致了中小型企业缺乏相应的动态性,无法形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

1.4 销售业务流程不规范,市场信息反馈滞后

目前的中小型企业在销售业务流程上,没有一个规范的操作节奏,造成中小型企业对整个市场的销售信息存在滞后的情况,此外,在中小企业发展中,作为管理人员并没有全面准确的掌握市场的销售方向,对各地经销商的库存情况也不清楚,这就造成一些商品在某些区域较受欢迎,但是却存在库存不足,而在一些区域却存在滞销,这就造成了商品库存出现积压,由此可见,销售业务流不规范也是造成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出现问题的因素。

2 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的策略

2.1 提高企业各层次员工的成本意识,构建学习型组织

在中小型企业中,物流成本的降低并不是一个部门或者是两个部门所能决定的事情,而应该是公司中每一个员工的事情,因此,作为中小型企业的员工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成本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贯穿这种意识,从而减少物流过程中的浪费情况,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此外,企业还可以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让员工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成本意识,在工作中做到不断改进和节约,从而有效的降低中小型企业中物流的总成本。

2.2 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是中小型企业完善和发展物流管理的重要平台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其发展应该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但是政府的支持不应该只是局限在企业发展中的外部环境中,而应该包含企业内部环境因素,所谓企业内部的环境因素,就是指企业的内部物流管理,政府应该对中小型企业的内部物流管理上面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例如设立一些物流管理优化措施,让管理人员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管理和优化,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政府要规范中小型企业的物流市场,特别是在企业的物流服务上面,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2.3 企业应实行物流系统信息化管理和物流业务外包

中小型企业物流系统化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确定相应的物流系统目标之后,有组织、有计划的提高企业向消费者供应产品的效率。随着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物流信息化的水平也是影响整个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想要加快物流速度,并且使其准确的运行就应该实行物流系统信息化管理,这样才可以以最低的费用来实现产品的循环周期,减少企业中产品的库存和减少库存的费用,使企业的其他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例如资金的周转和物料的情况。除此之外,中小型企业还应实施物流业务外包,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上的优势,就应该有效的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所能提供的所有服务。因此,第三方物流业悄然兴起,并在物流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小型企业应该利用现在在市场上现有的物流公司,将公司内的物流业务外包给市场上的物流公司,这样做不但可以使企业降低物流的成本,还可以减少企业的投资压力。

2.4 建立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市场消费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的一面,作为中小企业其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但这种高素质的物流管理必须由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实现,所以企业要不断的大力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经常与一些管理咨询公司和学校联系,要分层次分时间的对企业内的物流管理人才举办相应的培训,并且中小型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物流操作示范区,让物流管理人才能够从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物流管理技术骨干。除此之外,中小型企业还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让企业内每一个物流管理人才能够加强理论的学习,对国家一些物流管理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从中获取更多的管理方法,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全面建立和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机制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

3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中小型企业必须注重物流管理理念的变革,大力培养新型的物流人才,实行物流系统信息化管理和物流业务外包,并且积极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来不断的创新物流管理模式,发展具备企业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艳华,魏丽丽.浅论基于低成本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5).

第11篇

1.1管理认知不够

部分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对物流管理和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单纯地认为物流就是货物的存储与运输,物流管理则是简单的货运管理和仓储管理,未将物流管理放置于应有的高度,未将物流管理与企业的信息化体系建设联系起来,未纳入ERP等管理体系中加以考核管理。

1.2管理方法落后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少,部分企业管理者对物流管理的定位是计件储运、按时收发。只要货物出入不出错,客户不投诉即可,要求较低。在物流管理上不愿意投入过多,一些企业由于出货量不多,甚至依然采用纸笔记录的人工方式进行管理,没有形成信息化、网络化的远程协同管理格局,人工专家、智能管理、条形码、二维码等技术应用也较为匮乏。

1.3管理人才匮乏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竞争,其实就是资本与人才的竞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注重当下利益,未能及时储备物流管理人才,将物流管理简单化的理解为会计与仓库管理员的组合,不仅使物流管理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也使物流管理漏洞百出,效率低下。

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2.1提高重视程度,加强认知

知而行之,是事物运行的规律,如果一项工作得不到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认可和重视,就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投入。因此,提升企业管理层对物流管理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是解决当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诸多问题的先决多件。这可通过政府、行业主导举办的论坛、沙龙和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推广,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也有积极促进作用。

2.2提高管理投资,加强培训

在诸多生产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一环,是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主导因素。在当前市场竞争白热化之际,中小企业必须向客户提供差异化、质优价廉的商品与服务才能不断开拓自身的生存空间,而有竞争力的价格和高效快捷的物流体系是解决时间与空间矛盾,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因素,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高素质、高效率的物流团队来实现。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加大管理投资和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培训班、物流操作示范区实践等方式,不断培养员工现代化物流的管理理念与相关技能(如SOP流程),培养企业自身的物流人才,形成合理的梯队建设,从而形成良性竞争。

2.3提升硬件水平,加强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 电力建设企业;物流优化管理;对策

物流优化管理是指依据所提出的物流优化方案,通过对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计划与控制,使物流组织或物流系统提高实现物流目标能力的过程。具体的说,是物流不断地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过程。

一、电建企业物流优化的必要性

(一)电建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电力建设的发展,电建企业建设的点多面广。多达十几个至几十个工程项目,现有的物流管理系统无法使总部及时了解分散在各地区项目部的采购、库存、设备到货等,不便于总部统一管理。

(二)企业规范管理及电子化管理的要求

就总体而言,目前电建企业管理网络及软件,不具备物流平台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作用。

(三)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的需要

电建企业物流成本占据企业总成本的50%~60%。“成本中心”理论对企业建设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是企业成本的重要产生点,因而通过优化物流管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优化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

(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需要

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在于提高物资管理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服务中心”理论特别强调物流服务保障职能,通过物流保障,促进电力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电建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优化物流意识淡薄,专业人员匮乏

电建企业重点放在工程建设上,对企业物流“第三利润源泉”的潜力及效益认识不足,优化物流重视不够,缺乏现代企业物流理念。物流从业人员无论从人员结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综合水平都偏低,专业人才缺乏。

(二)现有网络平台不具备物流平台功能

电建企业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只能算是一个最基本的信息网,不能算是完整的电子商务网。不具备物流平台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作用。

(三)信息化程度低,控制手段落后

电建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尚处于初步的、业务型、分散的计算机管理阶段,网络功能不强,信息管理层次多,管理系统不一致,造成信息交流不畅。资源不能共享,不能保证信息及时性、有效性。

(四)物流管理与财务管理核算体制缺乏协调性

传统的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关联性不大,物流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一致。缺乏同步性和完整性,对资金流、采购批次管理及成本核算带来诸多不便。

三、电建企业优化物流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物流管理平台

就是要打造坚实的硬件平台,充分利用自有的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建成覆盖公司所有项目部和二级单位的广域网,网络核心在公司总部。开发具有电子商务物流的软件。实现生产、物流、财务的闭环管理,实现动态化生产、业务、财务一体化。

(二)优化物流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资编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客户反应的建立。

(三)优化物流运输管理、物料管理

运输优化主要是:制定最忧的运输计划,包括运输工具、运输线路、运输时间进行最优选择。最优配送计划制订,特别是对多运输、小批量近距离的运输,制定配送车辆种类和数量的确定,以及车辆路线的安排。优化库存决策就是考虑生产计划的服务水平与经济性,使库存量合理。对物资的管理按品种占用资金多少。采用“A、B、C分类”管理,并且制定相应的物资编码。便于网络管理,验收管理及公司总部对各项目部之间的材料平衡。

(四)优化采购及供应商管理

优化采购就是电子协同采购流程。①各项目部通过网络下达计划,经公司总部审核,平衡库存,下达采购计划。②建立网上招标、定标系统,实现电子化招标管理。③在采购过程中,建立公司总部询价系统,对各项目部的采购进行价格控制及监督管理;优化供应商管理,将供应商进行分类。依据采购物品金额、重要性、重视程度和信赖因素分类管理,并且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

(五)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以物流活动的整体为对象。运用物流成本财务数据,按物流功能计算物流成本的财务会计方法。更好的控制库存,促进库存周转,及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