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4: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在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学科教育类课程;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一、课程结构改革
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领域扩充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建构的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三个层次”是指包含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紧密的语文学科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以中观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为主的课程论、教学论等学科,以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学科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次序,越来越贴近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将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技术、实践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整合其中。“四个方向”是指具体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课程开发与研究、教育技术(主要指软性技术)、教育研究与设计、教育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而又突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影响。“三块阵地”是指课堂教育与训练阵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与训练阵地和教育实践阵地(包括到小学进行的见实习和参加社会语文教育活动等)。各个阵地学生和教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各不相同。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二、教材建设改革
,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专业建设实际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异,新教材的编写和体系建设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教材应该由对一般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和对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是教材要有鲜明的开放性,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三是新教材要融会贯穿新课程标准精神,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的课程标准阐释与教育,通过足够量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具体方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融会与体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教材建设构想,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
三、义务教育
《语文教学标准》把小学语文教育当作师生不断探索、不断展开、不断体验的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热爱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具有比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具有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适应这些客观需要,学科教育类课程也要转变课程理念,应对挑战。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的职业兴趣和情感,是小学教育专业特别是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的重要任务。
通过系统的语文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教育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教育素养和具备语文教育探索改革的潜力,是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核心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等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和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理念落实到对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上,用简要的话说,就是要尽全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教育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以教师为指导和顾问,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承担者,以师生双方为评价者,由一系列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构成,是复杂而且有创造力的活动。故而,学科教育类课程应树立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的新理念,将其作为专业特色教学。立足于系统的实践教学观,实践教学的活动形式,大致可以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领域。课堂实践教学是指根据需要安排在课内进行的由学生为活动的设计者、操作者参与的语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影像观摩、模拟教学、说课、评课和教学片断设计等活动类型。课外实践教学是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语文教育活动,包括教具制作与设计、教育调查、试讲与实习、教育方案设计、教学软件制作、友好班级活动、教学及研究信息收集整理、家教等活动类型。这些活动类型多样,基本模式是一致的,那就是定向与激励(提出目标并设法使学生自觉追求目标)、同化与图式(将新经验纳入自己的能力结构框架中,并且能够形成稳定的程序模式,产生正迁移作用)、反馈与评价(师生都能全面了解活动全程,并就活动的过程、方法、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强化与创新(通过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巩固能力,并且能创造性独立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活动)。
?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改革趋势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变革;考试内容与形式变革。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1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
1.1.1正确运用中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每位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语言的习得是人发展的基础,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标准之一。只有每位公民都具有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正常交际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1.1.2语文教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同时,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形成创造性地应付社会的能力,成为自觉、自治和负责的公民奠定基础。
1.2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1.3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内在需要,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1.4重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1.5语文教学应该符合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汉语汉字的象形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汉语文的文化精神,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经验,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6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现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也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语文教学的视野,开阔语文教学的思路。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2.1小学语文教学观变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重点转向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以教师讲、教师问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中心;从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向以发展能力为核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2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的趋势。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建立合理、科学、层次明确的语言教学新体系。
2.3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趋势。传统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理论,把知识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情感、态度。然而,现代课程理论目标认为,目标体系应该是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与态度环绕在知识与能力之中。
传统语文课程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政治倾向性,现代语文课程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和生活化,强调课程内容应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2.4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趋势。倡导个性化教学,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评价体系 优化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依然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过分关注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就必然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始终徘徊不前。因此,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而且无论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还是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全面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实际,深入探讨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进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就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而言,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体系,都会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但总体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无非就是总结性目的和形成性目的两种。总结性目的主要在于证明学生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并以此分级鉴定。而形成性目的则主要在于通过分析、判断等来改善和优化课程设计。逐步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进而达到有效促进小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在这两者中,形成性目的是最根本的主要目的。这是因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就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教学目标任务的。这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语文的素养,而不是为了判断小学生的优劣和对他们进行分级鉴定的。但是,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这种本质与规律的话,就有可能随意颠倒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两种目的的轻重与地位,势必就会导致过分重视和追求评价的结果,严重挫伤小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同时使得了很多家长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最终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1.着力优化评价内容
优化评价内容,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以前,在评价内容方面,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着明显的片面与不足,诸如重视学科知识体系而轻视语文综合能力培养,重视智力素质而轻视习惯态度等。这样,不仅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与发展,而且也使得了小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很难形成和发挥自己的专长,必然严重影响制约了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不断明确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学习等内容。对此,要全面地评价小学生的这些能力,就需要从形、音、义的结合等方面评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对小学生默读、朗读、精读、略读以及阅读文学作品、课外读物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重视小学生对语文常用知识进行学习、了解与把握。重视评价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综合评价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选择写作材料与修改作文的能力。要对小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评价,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进行这些评价,我们可以很好地对小学生各个方面发展情况作出科学合理与准确的评价,促使他们发挥优势,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产生动机,进而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2.不断改进评价方法
改进评价方法,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我们知道,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积极改进评价方法,坚持以定性评价为主,努力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定量评价主要是对小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量化的评价,以评比小学生在班级中的具置。而定性评价则是检查评定小学生学习表现与既定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但是,定量评价比较容易造成小学生内部产生激烈的竞争,进而发展为两极分化,不利于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以及全面健康发展。对此,我们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与特点,并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3.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积极发挥教师作用,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必然要求。一般而言,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但是,建立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也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与研究,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而且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必须积极发挥教师作用,并建立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只有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关键,才能建立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体系,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创新
21世纪,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投入。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学生开始学习语文生涯的开端和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抓住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不同于幼儿园的学习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更合理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要切实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而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成绩的提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相比较与传统教育从国家到家长都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保证学生的成绩又能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以及基础学习阶段,同时也是其它学科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语文的深造方向,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教师逐步的从之前课堂的主宰者到现在的主导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虽然有了诸多方面的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语文教师的课堂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师不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教师习惯性的教学生一些识字、认字的能力,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关于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这也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合理的安排提问,也不能合理安排朗读,这也就严重限制了学生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
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导着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也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很多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存在超龄的情况。由于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对学生的学历看得越来越重。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小升初的压力。如今社会学历是一块找工作的敲门砖,考上好的大学接受好的教育是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愿望。很多的学校和老师在学生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通常都会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样会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3.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首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普遍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的培养。不能够因材施教,这样往往会阻碍一部分对某一方面有着天赋的学生的发展。其次,一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水平达不到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热爱、学术的热忱。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创新举措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要将学生置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要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学校不能只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该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思维,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还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也要高于教材,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差异,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年龄阶段能够最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最终能够灵活的掌握运用。
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改变以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创新,要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得到进步,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各种尝试中得到教训,让学生从教训中学到知识,吸取经验,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各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记忆,出现错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错,怎样做就是正确的,如何避免错误,教师还要民主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课堂上和课下都可以开展语文教学,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学生可以主动地加入到学习当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3.相关教育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针对性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比如选拔专业的特长教师针对特长生的能够很好的得到教育,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通过生动的图片提高记忆,提高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师素质也是一项教育投入,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加大教育建设项目的投入,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力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化的利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时间,是对语文教学效率的保障。还有学校和教师要对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再有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要注重语文教师的培养,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开放性学习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新课程改革被广泛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在当前的形式之下,开放性学习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保持教学结构的稳定性与有序性,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的积极性,在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之下,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小学语文开放性学习类型分析
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开放性学习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即:
1.故事形式的语文学习
这种形式包括编写文学故事形式、直接讲述故事形式以及故事擂台比赛的形式,本文主要对编写故事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当中,需要搜集一些文学故事素材,根据所搜集的素材编写成一定的小故事,之后在全班进行交流,由教师进行相应的评比,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习园地上进行故事张贴评比,在各个编写的小故事中评比出最好的一个小故事,并给予该学生奖励,以鼓励学生编写小故事的积极性。
实际上,应用故事形式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学生交流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不仅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还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来,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应用辩论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辩论式学习也是一种常见的开放性学习方式,主要在课堂上,所有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之下,围绕着一个辩题,选择自己的观点,并且分成正反两个方向,学生能够通过事实去证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在于能够将对方的论点驳倒。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诸葛亮借箭”方式是不是骗进行辩论。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学生认为是一种骗的行为,另一组学生则认为是合理行为,这两组学生展开激烈的探讨。这样一来,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会加深对诸葛亮以及曹操这两个人物性格的了解,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作用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学习有效方式
要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更加有效,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
1.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使语文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为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等心理特点,用问题设置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本内容方面,故事性往往比较强,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做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可以应用讲故事的形式或者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合作探究式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发展而言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与指导,避免过多的干涉学生探究,确保能够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而这一过程中的主体为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来,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开放性学习类型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学习有效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旨在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开放是学习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开放性学习的作用。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教师只有不断的转变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需求,才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在推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玉敏.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学习[J].金色年华(下),2010,(8):15-32.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重视情感教育,因为情感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小学生情感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将情感教育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不仅使语文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多样化的情感教育,使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从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老师还扮演着演讲者的角色,热衷于满堂灌、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以分数论英雄;还有一些老师整天抱怨学生对语文如何不感兴趣,他们恨铁不成钢,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语文学习也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情。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习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杠杆作用,对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影响着学生素质发展的速率和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语文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必须与语文教学本身相结合。情感教育和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对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情感教育,积极调动情感教育的激发功能,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产生对语文的浓厚情趣,从而调动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心,对教学的责任感,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不断提高成绩,反之,如果教师不注重情感教育,只是一味的严厉要求,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间心理隔阂与对立,结果是学生被动消极甚至可能出现拒绝接受教育的现象,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低年级的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往往带有情感性,他们不会以理智支配情感,而是以情感支配理智。他们往往不会因为某一学科重要而去学它,却会因为喜欢某一学科的老师而专注于这一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注重情感教育,以饱满的热情去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他们健康发展。
二、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要选择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剖析
语言的魅力是无限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要对整篇文章进行讲解以外,还要注意加强对重点语句的剖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语句进行背诵,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感受语言魅力,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极人帮助,能够为学生以后更深入地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重点语句,体会这些句子的特别之处,并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感悟,对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有很人帮助。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于段,制造优美意境,与文章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文章作者要流露的情感。
(二)教师可以借用示范性朗读使学生体会文章意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般是通过学生朗读,然后为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之处来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对于文章的体会并不深刻,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其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形式,站在文章作者的角度,用充满深情的语调为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文章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露出来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朗诵某一段文章时,可以文章作者的语气,对文章内容进行深情朗读,并鼓励学生进行真情模仿,体验意境,有利于学生准确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从作者的角度引发对文章的思考,使学生对文章要表达情感的理解正确而又深刻。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创造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情境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情感教学的实施更加顺利。同时教师在制造教学情境时要保证所制造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教师还要充分注意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自山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排练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意境。这样,无论是学生中的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可以身临其境,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情感都有极人帮助。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情感教育,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改将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在朗读、情境创设、解读课文、促发想象等环节上做足情感教育的文章,使情感教育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花香,让学生纯洁的心灵得到情感之美的熏陶,让学生的成长在正能量的滋养下更加健康与幸福。
作者简介:唐昌盛(1967-),男(汉族),湖南衡阳,大学本科,一级教师,主要在r村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开放性
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颇深,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现在仍要继续注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继续进行,注重主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主体教育中典型的开放性理念。这一理念的主要思想是在小学生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依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主体教育思想主张把学生看做富有个性与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着的认识主体。而教学过程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下,结合主体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把目标局限在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篇上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将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为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应用为目标。
二、实现以情绪教育为辅,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黄金阶段,如果小学语文学不好,以后到了初中或高中再补习语文将会非常吃力,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很难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上,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字、词、句、篇,更不能教给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结构和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选取适当的文章著作,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然,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选出正确的、有价值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现以能力教育为主,教学模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就理解而言,在阅读时学生应该发挥主体性,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批判性地阅读文章。因此,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没有汗腺,哪来的汗水?学生的这种反应恰恰是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充分参与的结果。
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实现以全面发展为方向,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上面提到的几项内容还是比较好实施的,实施最困难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首先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重点又要有所不同,不能一切都一刀切,对所有学生要求都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从德智体美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又要按照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不能单从学习的结果上给一个最终的定量评价,而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阶段性进步,综合给予定性评价。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多重评价,比如表现性评价、小文章评价、档案夹评价、活动参与评价、语言激励评价、小评语评价、评价表评价等等。总之,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素质能力的评判结果,而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评价使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方法与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教学目标着手开展开放性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并将这些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全面的教学评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据此,我们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培养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J].教育研究,1996(4).
[2]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02(1).
[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困境 解决方法
语文是人类精神文明最美的汇聚,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最深层次的奥秘,在对古人的了解过程中,可以体会那些忧愁为国的人文情怀,诗词歌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身心的文化底蕴,基本字词的解读,是学生一生言行的应用。你可以不会写诗,但你会在诗中感受韵律的美妙,你可以字写的不漂亮,但文字却作为你的名与姓,陪伴你的一生。我们的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从小为学生打下语文功底,如何高效的带动学生的学习,一直是教师多年的思考问题,因此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1.小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境
1.1不注重课前引导
在多数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都把重点,放在了课堂的精彩演说上,而忽视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却不知课前预习是教师当堂讲课的重要铺垫,决定着课堂的听课效率,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同,因此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理解消化,所以课前预习就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忽视对学生的课前引导,是学生学习效率差的重要原因[1]。
1.2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改革实行后,让学生当家作主,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进行了教育改革,但却对教学理念有了错误的认知,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教师在课堂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虽然在进行谈论,但是方式和方法都是错的,这样的现象,不但造成了学生对知识错误的偏差,也造成了课堂的混乱,拖延课时,使教学不能顺利进行。
1.3小学语文教学功利性太重
语文是一门知识与美相结合的学科,而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太过重视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学习一种知识体系,而是教会学生做人的态度,语文可以是美术,教会学生对美的认识,语文也可以是政治,教会学生传统的道德涵养,语文也可以是历史,教会学生对先辈们的认知。而如今的语文教学,功利心太重,使语文只成为了一种工具,一种语法,造成了学生错误的心理认真,忽视了对文学的热爱。
2.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有效方法
2.1合理分配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要拔除以课堂为主的传统观念,注重对课前知识的引导,在学习新课前,把重要的字词,重要的诗句,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回家,先把这些重点、难点理解消化,这样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就可以理解主次,并把老师的答案与自己的想法相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同时在课后,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辅导,对一些理解力差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作业应该参差有度,而不是一视同仁,将不同的压力,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合理的分配教学课程,做到课前了解,课中掌握,课后熟练。
2.2学生与教师正常的角色关系
正确的理解教学改革的含义,既要把学生当做主角,也不要忽视教师对于课堂的引导,如果把课堂比作一艘船,那么教师就是船的舵手,只有教师掌握好正确的方向,船才能够承帆远航,所以当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时,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4]。也要把握好课堂时间,给学生发挥自我的同时,不能影响课堂的进度,当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做出正确的引导,不要让学生钻自己的牛角尖,因此只有学生与教师正常的把握角色关系,才能提升教学效率[3]。
2.3建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想
考试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战场,而语文却不是一个追名逐利的场所,所以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想,分数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标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比分数更加重要,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常说教书育人,其实育人往往比教书更重要。
【结 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生涯中的起点,从小学好语文,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面对当今这个纷杂的社会时,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却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更好的适应教学改革,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余荣虎,冯上荣.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3(04)
【2】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具有很强形象性和文学味道的学科,对小学语文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思维变得灵活以及深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已经成为了培养小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最为合适的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教学的一个目标,并且有利于小学生能够主动以及积极地对自身的问题进行解决,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小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小学生是一个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群体,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使小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并且使其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强大的动力,使小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的联系,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进行探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一直都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创新兴趣进行培养已经成为了小学生语文教育教学十分重要的原则,对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必须要和培养创新能力进行机密结合,而且要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作为了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目标,并且体现了对小学生语文兴趣进行培养最高的要求。小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就是想象力十分丰富、好奇以及活泼,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必须要注重对情境进行创设,以便能够很好的激发小学生创新的兴趣,使得小学生自身能够实施主动的学习,并且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种快乐学习的方法,使得小学生能够主动、自发的获取知识,最终促进小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
想要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发现小学语文自身所具有的趣味因素,教师要选择一种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小学生从死记硬背知识、填鸭式进行习题练习、枯燥的语文作文习作里面进行解脱,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课堂的氛围轻松愉悦,同时激发起小学生自身的创新兴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仅培养了小学生的兴趣,更加有助于语文教师实现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必须要抓住小学生具有好奇心这一种心理特征,使小学生能够产生十分强烈求知的欲望,以便诱发小学生创新的兴趣。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做好提问准备
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疑问来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语文教育教学目标来进行精心和巧妙的问题设计,通过提问这一种方式方法来将问题很好的引发出来,进而引导小学生思维的方向,使得小学生能够快速以及迅速进入到一种紧张的思维状态,培养小学生能够独立的分析以及解决自身的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小学生勤于思考这一种习惯,达到唤起小学生创新意识这一目标。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及探索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生进行主动以及积极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和探索,要求多多鼓励学生并且多多启发学生多质疑和多动脑,培养小学生养成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注重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手和大脑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具有两方面作用,手能够使头脑得到发展,使头脑更加灵活和明智,头脑能够使手得到发展,使手能够变成一种发明和创造的工具,变成一种思维的镜子和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进行培养,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在动手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取得直接性的经验,进而实现语文知识内化,实现语文形象性经验逐渐转向抽象性的经验,进而有效推进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度到逻辑思维,最终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生好动以及精力旺盛等特点,在学生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小学生在课堂上面进行动手和实践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将小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从本质上提升小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中具体的要求。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做好提问准备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注重实践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潘凤鸣,程超,齐建辉,张洪菊.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10(0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当前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多从课本知识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但是教授的内容学生是否真正需要,教师却很少关心。这样的课堂氛围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小学语文教育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应给予民主的氛围,激发创新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传统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从不同的教学行为中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教学理念,所以如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落后于时代要求,就好比是大海上的航船迷失了方向。目前就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落后才会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仍然存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及学生完全放任自由的教学模式。
1.2突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要想叫学生喜欢上文本,教师首先必须是文本的知音,用自身的感悟了解文本,拓展开发文本,做到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感染学生。目前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感觉很累,因为他们都是在尽心尽力地去备课、上课及做辅导,几乎要从早忙到晚,但是效果甚微。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就是教育理念上的缺失,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没能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去改善过去那种几十年重复不变的劳动。其次,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及阅读能力低下。
2 创新原来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这个突出特点出发,然后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文本要从整体上准确把握,然后再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考虑来选择适合小学生理解和把握的教法和策略,使学生真正能掌握小学语文涉及的必备知识,并且对这些知识要消化好,使其成为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工具。
2.1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阅读教学观念,坚决祛除“课堂代替阅读”的弊病,要不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教师要尽力通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方式多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小学生能有时间去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再次,教师要多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阅读技巧及方法,使学生都能做到在阅读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最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条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能有书读,有喜欢的书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若能大胆发现,不但能使学生感悟到文本魅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得哪位名师说过:一个充满活力、兴趣盎然的语文课堂,是“目中有人”,关注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课堂,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活动都向每个孩子开放;一个充满活力、兴趣盎然的语文课堂,是“心中有文”,让每个文字充满生命灵性的课堂,每一个文字有颜色、有声音、有味道、有场景、有情节,如一幅幅缤纷的画卷在孩子们心中流淌;一个充满活力、兴趣盎然的语文课堂,是“胸中有略”,教师于细节处匠心独运、于毫微处引思启智,激励、启发、引领学生,不断丰富孩子们认知体系的课堂,让每个孩子感受到生命与智慧的共同成长。
3 培养好学生良好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教学素质之外,学校及主管教育部门也应注重对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的培养,不但要不断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投入力度,而且还要通过制定奖惩措施来激发小学语文教师的自主学习激情,要鼓励他们都能不断更新和改革教学方法,要勇于创新,要尽力突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逐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3.1老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根本不能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还是老师的教学策略出现了问题呢?目前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存在语言太过于成人化,教学方式也太单一,教学节奏过慢或过快,师生之间的交流贫乏,不注重激发学生课堂的主动权和主体性,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课堂提问设计不合理,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3.2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都能将文本踏踏实实地品读与感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一定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会从阅读中逐步品味到祖国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4 结语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能力竞争,创新思维从学生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抓起,不仅对学生是一笔竞争的财富,也能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动力。让我们用真心来关爱每个孩子,用慧心来唤醒每个文字,用匠心来雕琢每一个细节,那一个个充满灵动的语文课堂将在我们的手中诞生!
参考文献
[1]崔峦等.适应时代要求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98(7):21-2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开放性
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颇深,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现在仍要继续注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继续进行,注重主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主体教育中典型的开放性理念。这一理念的主要思想是在小学生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依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从多方面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主体教育思想主张把学生看做富有个性与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着的认识主体。而教学过程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下,结合主体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把目标局限在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篇上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将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为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应用为目标。
二、实现以情绪教育为辅,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黄金阶段,如果小学语文学不好,以后到了初中或高中再补习语文将会非常吃力,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很难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上,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字、词、句、篇,更不能教给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结构和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选取适当的文章著作,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然,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选出正确的、有价值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现以能力教育为主,教学模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就理解而言,在阅读时学生应该发挥主体性,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批判性地阅读文章。因此,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没有汗腺,哪来的汗水?学生的这种反应恰恰是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充分参与的结果。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实现以全面发展为方向,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上面提到的几项内容还是比较好实施的,实施最困难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首先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重点又要有所不同,不能一切都一刀切,对所有学生要求都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从德智体美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又要按照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不能单从学习的结果上给一个最终的定量评价,而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阶段性进步,综合给予定性评价。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多重评价,比如表现性评价、小文章评价、档案夹评价、活动参与评价、语言激励评价、小评语评价、评价表评价等等。总之,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素质能力的评判结果,而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评价使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方法与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教学目标着手开展开放性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并将这些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全面的教学评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据此,我们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培养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J].教育研究,1996(4).
[2]赵静,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学科教育,2002(1).
【关键词】新教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教改后对小学语文的发展有了一定意义的更新与拓展,尤其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发展思路和方式上,因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上做出了调整,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观点,与国内学者共同探索,在理论知识上奠定基础。
实践表明,教学涉及到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师本身的素养等,决定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比如,语文教材文体有别,结构各异,教法当然应该有所区别;再如,有的教师长于逻辑分析,有的教师长于形象思维,其自身素养及教学风格的差异,也决定了教法自然有所不同;又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表现也时有新的发展变化,教法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多变性的特点,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换教法。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勇于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这与课程、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教学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相适应。
一、新教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述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由劳动密集性产业向低碳绿色环保型产业的转型,在战略发展方向上更加注重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要求新时期提高人才的实用新型价值和创新性价值。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要求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的综合化素质与多元化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拓展能力与创新意识。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接触我国文化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极富情感与个性的学科,对激发学生自主想象力与文学写作创新能力起到了引导作用。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和标准做出了要求,学习语文技能和拓展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新的目标。
二、新教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标准与方式改革后,面对国内小学教学与发展的近况,新教改后的方式提升了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了小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与创新化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向着国际化标准靠拢,需要开展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自主进取精神,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通过小学教学的改革与拓展,实现了小学教学的课改目标后的一个新型发展路线,帮助我国小学教学发展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点
1.教师素质较差,欠缺多元化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随着教学标准与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有所降低,尤其是在偏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体系和成长渠道,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在素质和能力上的提高,这种不足性的表现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障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欠缺新型授课方式的探索,对多元化的语文能力培养与开发还是存在不足。
2.缺乏教学互动,让教学失去吸引力
小学语文教学关键的问题就是课文枯燥、乏味,引起学生的厌恶心理,造成小学语文发展的非均衡性表现。教学发展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就限制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原因是教师没有思考如何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的心理。学生会因为教师失去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而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语文的吸引力就下降了。
3.语文课本设计枯燥、没有拓展性
小学语文课本的设计只是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没有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与思维的独立性,对待知识的学习只是单一的罗列出来应该学习的词汇与知识点。在根本上欠缺对知识的综合化理解与记忆,没有组织或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式题目,失去了拓展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缺点的改进方式
1.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开展多元化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因为在每一次的教育改革中都需要不断的提高教学标准与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方式必须通过正规的统一化的标准和要求来实现最终的发展。教师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主动参与小学语文教师的系统化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要保证教师拥有语文多元化发展的基础性知识。提高教师自身能力与素质,保证教师的创新性思维与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结合,达到统一化发展的目的。
2.提升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加强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能力,保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转变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方式,实现互动式教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所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产生发散性思维。
3.改善小学语文课本,实现课本拓展性
小学语文课本需要更改课本构成模式,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价值,提高课本的一些创新性。小学语文课程要在课堂教授中与课本的拓展性题目相结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按照书本所学习文学资料开展讨论会、辩论会、组织主题班会、野游项目等,加强孩子们对大自然或所学习环境的认识,提高记忆力,实现课本的拓展能力,让小学语文课本的实用性达到最优化。
五、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从根本上加强了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目标,从基础上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能力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寻求更优的发展路线,实现飞跃。
【参考文献】
[1]钱金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摭谈》.《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12月76-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