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时间:2023-08-04 17:24: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眼科;全麻手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51-01

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全麻手术患者32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眼科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正确护理措施,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眼科全麻手术患者32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3例,患者年龄在19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6±1.24岁,疾病种类:白内障患者为19例、青光眼患者为7例、眼部肿瘤患者为1例、泪囊炎患者为1例、眼球摘除患者为1例、斜视患者为3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32例耳鼻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耳鼻喉患者在性别、年龄、例数、疾病种类、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眼科手术全麻患者给予围术期常规临床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呼吸道、吸氧、并发症、饮食)等;研究组眼科全麻手术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1]。

1.2.2 评价标准 ①抑郁自评量表,即SDS。此评量表主要用于评量患者对于焦虑的主观感受,分数越低则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②焦虑自评量表,即SAS。此评量表主要用以衡量患者的抑郁状态程度以及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分数越高则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 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眼科全麻手术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进行围术期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抑郁及焦虑情况以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3 讨 论

3.1 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①术前给予各项常规准备工作,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手术相关临床检查,排除患者具有手术禁忌症,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实施手术,术前应禁水四小时、禁食六小时,常规备皮保暖,对眼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生活能力锻炼,如使用大小便器等;②术后将患者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异物,以免呼吸道堵塞发生窒息等严重后果;③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④术后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方可适当进食,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富含营养物质及维生素,适当给予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⑤若患者术后出现疼痛不耐受可适当给予止痛剂;⑥观察手术切口是否出现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更换辅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⑦术后严禁触碰患眼,若自觉眼部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2]。

3.2 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①术前针对患者对手术内容不了解以及担心异常反应及手术效果等心理特点,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如讲解手术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告知将采取的应对措施,讲解成功治疗案例,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患者自信心;②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使患者得到充足休息,定期对病房进行地面及空气消毒,避免发生各类感染,保持病房温度与湿度适宜;③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用眼卫生的重要性,使患者保持良好生活及个人卫生习惯,降低眼部疾病发生率;④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用眼过度使眼部疲劳出现病症,保持充分的睡眠[3]。

综上所述,眼科全麻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红霞,周亚萍.804例眼科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148-149.

第2篇

山东省单县人民医院 山东省单县 274300

【摘 要】目的:探究卵巢肿瘤患者应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 年4 月-2014 年8 月收治的72 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0 例患者选择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对照组32 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4.3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患者在治疗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心理顾虑,保持身心健康,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卵巢囊肿;并发症

卵巢囊肿是一种卵巢肿瘤,各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可能患有此疾病。卵巢为性激素分泌和排卵的重要器官,该疾病一般生育年龄者多发,临床上很多患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卵巢出现过多的雄激素,这是因为体内多种的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协同的作用结果。该疾病也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心理压力较大,都会导致卵巢真性肿物和生理性的卵巢囊肿[1]。若腹内包块在中等以下,如果没有恶变或者并发症,最大特点就是可动性,包块无触痛。但若出现并发症,就会产生包块压痛、腹水和腹膜刺激的症状。一般会对该类患者采用手术治疗。选取2013 年4 月-2014 年8 月收治的72 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护理,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4 月-2014 年8 月收治的72 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40 例,年龄范围:22-61 岁,平均年龄为:(43.29±3.78)岁,12 例为未婚,28 例为已婚,14 例未生育,26 例已生育。对照组患者32 例,年龄范围:21-64 岁,平均年龄为:(44.62±3.71) 岁,10 例为未婚,22 例为已婚,12 例未生育,20 例已生育。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前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为患者进行心电图、尿常规的检查,术前要对其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目的和注意事项,增强治疗信心,尽量保持放松,缓解不安和恐惧的心理[2]。手术前要进行皮肤清洁、阴道和肠道的清洁。术前3 天要合理服用肠道抑制剂,避免手术中因为麻醉导致的呕吐或者肠道损伤。手术前一天禁食,术前8 小时内不可喝水。对脐部进行清洁时,保持温柔,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1.2.2 术后身体护理

患者进入病房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来选择合适的躺卧姿势。其中全麻患者要去枕平卧,使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者分泌物造成的呛咳[3]。对于半麻醉的患者要去枕平卧6-8 个小时,然后选择半卧位,缓解伤口头痛,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对患者的心电给予认真监护,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脉搏、等,每两小时监测一次心率和脉搏,监测14 次后,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则改为一天监测2次,记录患者每次监测的结果,护理人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1.2.3 疼痛护理

患者术后会产生疼痛的感觉,要及时采用止痛药物,不可等患者自行缓解,避免疼痛越来越严重。若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也可选择注意力的转移法,可选择播放音乐或娱乐节目,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能够缓解疼痛[4]。如果患者因为腹胀而造成疼痛,可在术后的6 小时内进行床上活动,排气缓解腹胀疼痛。护理人员要对引流袋定时更换,尽量使引流管保持自然顺畅,观察引流出口的皮肤,如果有发红等症状,可选择透气贴或者凡士林给予保护,观察引流液体的性质、颜色等,如果出现坏死组织或者积液粘稠而出现堵管,要冲洗注射器。

1.2.4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告知其保持清淡的饮食,减少脂肪和热量含量高食物的使用,增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包括,海带、油菜、黄豆、甲鱼等,避免食用油炸、腌制食物。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40 例患者中,26 例护理显效,占65.0%,12 例护理有效, 占30.0%,2 例护理无效, 占5.0%, 护理有效率为95.0%。对照组32 例患者中,11 例护理显效,占34.4%,16 例护理有效, 占50.0%,5 例护理无效,占15.6%,护理有效率为84.38%。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卵巢肿瘤为女性常见的肿瘤,种类较为复杂,有病理性和生理性,其中黄体囊肿和卵巢为生理性的,而非新生物和新生物肿瘤为病理性的。肿瘤无论良性还是恶性,在初期都没有明显症状。一般恶性肿瘤的晚期或者出现并发症时,就会有腹部疼痛、积水和肿块等情况[5]。该疾病治疗的最佳方法为手术,切除两侧卵巢,卵巢是由内分泌和生殖作用的器官,手术后会出现医源性的绝经,年轻患者身心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6]。因此在围手术期要给予患者综合的护理措施。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围手术期护理,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身体护理、各项检查,叮嘱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手术后进行身体护理,认真监测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7]。同时针对疼痛及时采取措施,并叮嘱饮食中的注意事项,使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4.3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于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卵巢肿瘤患者在治疗中给予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能够缓解思想压力,减轻恐惧和紧张,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身体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

参考文献

[1] 李影, 鲁林艳, 张春艳. 卵巢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03:262-263.

[2] 高阿丽. 浅谈卵巢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J]. 青春期健康,2014,S1:46.

[3] 杨玲. 卵巢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现代养生,2014,14(07):193.

[4] 汪奕.62 例卵巢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 大家健康( 学术版),2014,13(08):262-263.

[5] 裘晓萍. 腹腔镜治疗卵巢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11(06):118-119.

[6] 陈兰.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围手术期干预性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4(20):639-640.

[7] 王玉清, 刘红秀, 王华风. 卵巢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2010,15(06):110-111.

第3篇

【关键词】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 护理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年死亡率25.23/ 10万,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比例约为2:1[1]。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胃癌患者的首选[2]。本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360例胃癌患者,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60例,男258例,女10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6岁,平均51岁,其中,胃窦癌201例,贲门癌159例,术前均有胃镜检查加病理活检,均报告为腺癌。

1.2 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

1.3 结果 本组360例,死亡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死亡,其余359例均治愈。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2例,十二指场残端瘘1例,胃排空障碍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全面而准确评估患者 患者入院后,护士要主动亲切地和其沟通交流,询问病史,介绍住院环境,了解本次就诊原因,认真测量生命体征,并细致观察其精神、面色、营养状况,并注意阅读其现有的辅助检查报告单,由此,对患者目前的心理状况、饮食、睡眠、活动、体质、病变部位,进展情况以及患者本人对疾病的自知程度,个人文化层次,性格特征和社会支持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尽快作出全面而准确的护理评估,便于实施下一步的护理计划。

2.2 因人而异实施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约20%患者已明确知道自己的病情,对治疗抱着积极的态度,同时对手术抱着既恐惧又期待的心理。针对此类患者,护士和医生、患者家属沟通后,应采取开放式谈话,充分利用身边已经治愈的真实例子,来打消其恐惧和疑虑心理,在短时间内调动患者的信心和勇气,来迎接手术;约50%患者,对疾病将信将疑,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心理上极度敏感和脆弱,护士要在一定时期内,和医生,患者家属保持口径一致,制造一种“善意的谎言”,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积极开展人性化护理,实施护理关怀,促使患者在一种较为平静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手术治疗;约30%的患者对疾病根本不知情,此类患者情绪较稳定,他们更需要健康知识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2.3 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给予预防性治疗 协助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X线钡剂造影、CT、B超、心电、化验等等;根据检查结果和个人体质,选择性地应用营养心肌、降血压、降血糖等药物,贫血患者输入血制品,从而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调节酸碱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加对手术的应激性。

2.4 饮食指导 一般患者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注意少量多餐。术前12 h禁食水。

2.5 术前适应性训练 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说明半坐卧位的方法和意义,必要时学会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自行调节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以适应术后的变化。

2.6 积极术前准备 遵医嘱进行备皮、灌肠、留置胃管和尿管。

3 术后护理

3.1 护理 硬膜外麻醉平卧6 h或全麻清醒后,如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保持腹肌松弛,减轻疼痛,也有利用呼吸和循环,同时有利于腹腔引流液排出[3]。

3.2 管道护理 病区护士应和手术室护士对管道进行严格交接并有记录,给予妥善固定,对吸氧管、胃管、营养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分别说明各个管道的名称、放置位置及目的,交待配合要点并强调这一阶段的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从而争取患者及家属的有效配合,防止管道堵塞、自行脱落或私自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吸氧 胃癌患者术后,由于一侧鼻腔插胃管和营养管,宜采取鼻导管吸氧法从另一鼻孔插入,流量2 L/min,吸氧时间随病情而定,一般1~2 d。注意清洁鼻腔,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最低保持在90%以上。

3.4 生命体征的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每30 min测量一次,平稳后改为1~2 h一次。术后两天内,出现低热,属于“外科手术热”,它是腹腔内少量渗液通过腹膜吸收后出现的一过性发热,但如果持续发热,甚至超过38.5℃,应及时报告医生,检查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还是吻合口瘘引起,及时进行处理。对年老、体弱、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尤其加强心电图的观察,发现房颤、早搏、心率加快、异位心律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有效处理;对血压不稳定的患者,除了及时报告医生用药外,还应注意用药效果,要严格根据血压来调节多巴胺或硝酸甘油的滴速。

3.5 保持有效胃肠减压 术后采取胃肠减压的目的,是减少胃肠道积气、积液,减少吻合口的张力,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吻合口瘘。护士应把胃肠减压的机理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楚,从而争取他们的有效配合;同时护士要主动定时巡视病房,观察胃管是否受压、扭曲,并及时倾倒胃液,使之保持在一定负压状态。如果胃管持续数小时未见引流液,护士要主动查找原因,看是否堵塞,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适当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以免盲目操作引起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破裂出血。

3.6 加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的目的,是引流腹腔内渗血、渗液,避免腹腔内液体积聚致继发感染和脓肿形成。护理时注意: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避免管道扭曲、受压、脱落;认真观察并及时倾倒引流液,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和性质。若术后数日腹腔引流液变浑浊并带有异味,同时伴有体温下降后又上升,应疑为腹腔感染,应及时通知医师;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

3.7 饮食指导 术后暂禁食水,待肠蠕动恢复后,可遵医嘱拔除胃管,少量饮水,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如无不适,可逐渐由流食、半流食、软食向正常饮食过度。注意一定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食后忌平卧,防止食物返流,易取半卧位或适当活动,有利用消化和吸收。

3.8 活动指导 术后尽早协助患者进行肢体的伸屈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并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发生;协助患者尽早进行床上或床下活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4 讨论

通过对360例胃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术前准确的护理评估,有针对性地调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激性;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加强对胃管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和饮食,正确使用抗生素,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总之,全面而科学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胃癌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 考 文 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8-221.

第4篇

【关键词】老年妇女;妇科疾病;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4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妇科老年疾病患者日益增多。妇女在60岁后即进入老年期[1]。据预测,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40年将增加到3.74亿[2]。为了使妇科老年疾病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适当的护理,本文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岁以上妇科老年疾病患者109例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围手术期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60岁以上妇科住院患者109例,占同期住院总数的3.03%,其中子宫脱垂45例,卵巢肿瘤18例,子宫内膜疾病19例,宫颈疾病17例。年龄最大为95岁,平均年龄66.5岁。合并内科疾病患者34例,部分患者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21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1例,糖尿病19例。

1.2 手术方式:全子宫+双附件切除13例。全子宫+阴道前后壁修补术42例。全子宫+双附件+部分大网膜+减瘤术19例。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13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老年妇女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日趋下降和退化,加上子女工作原因不能陪伴,容易出现孤独、焦虑和抑郁。抑郁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有报道称,38%的老年住院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与患者做好交流和沟通,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多倾听取患者的想法,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鼓励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手术前让家属陪伴在身边,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的治疗和护理。

2.2 并发症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电图、X线胸片及血液检验,充分评估身体情况,积极治疗合并的内科并发症,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3 阴道准备和肠道准备:术前3天用1∶1活力碘棉球行阴道檫洗2次/d。术前3天进食清淡饮食,术前1天进无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天晚行灌肠,注意采取低压灌肠,每次灌肠的量不宜太多,灌肠后注意安全,以防意外摔倒。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重视患者主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记录引流的量、颜色及性质,如引流液呈鲜红色或出血量突然增多,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电解质紊乱。老年患者往往表现为反应迟钝,嗜睡,故在护理中要格外重视病情的巡视和观察。

3.2 各种管路的护理:老年患者留置尿管时间长,要保持会清洁,用1∶1活力碘棉球行会阴檫洗2次/d,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引流管处敷料干燥,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3天拔除。保持静脉留置针的通畅,观察有无脱落情况,其中发生1例患者的留置针脱落。

3.3 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用止痛泵、止痛栓或盐酸哌替啶止痛剂。一般在术后第二天有所好转。

3.4 压疮的护理:老年患者因皮肤抵抗力低,术后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术后应尽早协助更换,在床上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及床铺清洁、干燥。根据全身营养状况酌情静脉输液补充营养。注意床旁交接皮肤受压情况。

3.5 并发症的护理: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非常重要,要熟知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术前合并的并发症。高血压患者要维持一定的血压,使用微量泵调节和控制。糖尿病患者要稳定一定的血糖,监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老年人术后1 d~3 d是容易发生意外的时间,根据医嘱,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控制输液总量和速度,经常巡视患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6 腹胀的护理:术后腹胀多因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弱所致。患者术后、抽泣、憋气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肠黏膜吸收的气体,加重腹胀。一般情况下肠蠕动于术后12~24 h开始恢复,术后48 h恢复正常肠蠕动,排气后,腹胀即可缓解。腹胀厉害时可依医嘱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mg。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评估,指导老年患者的饮食、药物、休息、卫生、活动和并发症的预防,学会自我照顾,告之复诊时间,提供专家坐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5 小结

妇科老年患者因机体各器官功能老化,伴有各种合并症,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要求。通过对109例老年妇科患者的疾病分析,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工作,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治愈水平,也提高了老年妇女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腮腺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的有效手段,由于颌面部神经分布异常复杂,血管比较丰富,给手术本身带来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术前术后护理也比较复杂。2011年1月至今收治腮腺肿瘤患者31例,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28~83岁。26例为良性肿瘤,5例为恶性肿瘤。麻醉方式选取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对所有患者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或全腮腺切除术,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1例,对这例患者进行营养神经治疗和功能性锻炼后病情得到恢复,发生涎瘘1例,这个病例在口服阿托品和精心的加压包扎后顺利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主诉,术前患者紧张、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非常严重。所以需要向患者解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主治医生的技术的熟练程度、手术的安全性、手术的效果和相关注意事项等,请成功病例现场示范,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以明显改善后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手术[1-2]。

    2.1.2 手术前准备:完善各项常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电图等。手术区皮肤准备为剃去耳廓后方及上方5 cm以上范围的毛发,彻底洗净头发,清洁颌面、颈部、耳廊凹陷处皮肤。术前禁食12 h,禁水6 h,以免造成术中误吸。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按全身麻醉术后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如吸氧和合理补液。同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地观察。对待全身麻醉暂时没有清醒的患者,宜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等清醒后再改为半卧位或健侧卧位,进行这些操作时尽最大努力不要使伤口受到压迫,这样对减轻头颈部充血、局部肿胀、引流伤口积血和积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2.2.2 切口引流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对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也要进行仔细地观察,确保伤口引流的通畅,避免打折受压。观察并及时、准备记录伤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有异常时第一时间告诉医生止血处理。同时还需要检查伤口敷料有无松动和脱落,术区是否有肿胀发生。24 h后如果引流量<20 ml可拔管,拔管后对伤口局部进行包扎,时间约1周,这有利于减少残余腺体分泌和止血[3]。

    2.2.3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水6 h,6 h后遵医嘱给予半流质软食如粥、面条等食物,多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由于术后患者下颌部加压包扎,张口困难,不宜过度张口进食,应减少咀嚼,少食多餐,保证足够营养摄入。同时避免进食酸性食物如苹果、桔子等水果,应按时进食,避免吃零食,三餐前30 min,服阿托品0.3 mg,尽可能减少腺体分泌,促进伤口愈合[4]。嘱患者进餐后应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2.2.4 涎瘘:术后5~7 d通常会有涎瘘发生,大部分涎瘘是由于术中缝扎残余腺体不充分造成的,另外术后术区局部加压不是很理想,加上患者的配合度不高,没有合理控制饮食,且未严格执行医嘱服用阿托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本组资料中有1例涎瘘发生,拆线时发现患者耳后下方存在轻度肿胀,经采取抽除积液,局部加压包扎等措施积极处理后,包扎期间随时观察患者面部血液及循环是否正常,同时继续控制饮食及时服用阿托品,3 d后换药观察仅有少量积液,继续加压包扎,1周后痊愈。

    2.2.5 面神经损伤的观察:腮腺肿瘤术中由于面神经受到机械性牵拉刺激,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或功能不全,如额纹消失、眼睑闭合困难,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歪斜等。术后安慰患者,耐心细致地解释面神经的损伤是暂时的,是手术的必要性,3~6个月可逐渐恢复,以消除患者的焦虑,放下思想包袱,并根据医嘱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如腺苷钴胺注射液、弥可保、Vit B12等,同时对患者进行表情肌功能训练。对于眼脸闭合不全、面神经颞支等其他分支损伤要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需指导眼脸闭合不患者白天和晚间分别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药膏,并用眼罩遮盖保护,以防止因干燥导致结膜炎性反应;对于有面神经颞支等其他分支损伤的患者还需要提醒注意额部、面部肌肉的辅助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手术1个月后还应适当进行物理疗法,如理疗、针灸、推拿、热敷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3  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机制在于手术切除时分布于腮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和分布于汗腺的交感纤维发生错位再生联合,在有味觉刺激他时,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皮肤出汗或潮红等现象发生,本组资料中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2.4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区继续加压包扎1周,保持口腔清洁,勿食酸味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定期随访。

    3 参考文献

    [1] 于  珍.腮腺肿瘤手术围手术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187.

    [2] 于敏霞,宋  伟,姜  艳.腮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5):81.

第6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在逐渐地延长,老年人的健康也成了社会的热点问题。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体质弱,轻微的外伤就能导致骨折的发生,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围术期就是手术全期,是指从病人进入病房到术后痊愈出院的整个过程,骨科老年患者大多数在这段时期生活不能自理,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正确有效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2月共行骨科老年患者手术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63-92岁,63-75岁组24例,75-85岁组16例,85岁以上3例。股骨颈骨折20例,胸腰脊骨折8例,尺骨骨折3例,转子间骨折6例,其它骨折5例,其中27例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平均住院天数为31天。

43例骨科老年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之后均治愈出院,没有并发症的出现,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骨科老年患者不仅受到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病人通常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悲伤、烦躁、乱发脾气或情绪不稳定,与医护人员不能很好地配合,不利于病情的好转。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相关信息,使他们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治疗。还应根据患者的爱好、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与患者多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对患者多加关怀和照顾,使他们感到温暖,消除恐惧心理。

2.2 病情观察

术前对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并做好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压、磁共振、肺部X线检查、心率、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并及时查看检查结果,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发现对手术有影响的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给予及时治疗或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减少手术的危险性。

2.3 术前准备

因老年骨科患者常失眠引起血压升高,导致术中大出血,术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给予安眠药。对于有吸烟者应在手术前1-2周劝其戒烟,患有呼吸道疾病者在术前应给予适当治疗并鼓励其咳痰,使痰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改善通气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行全麻术与硬膜外麻醉术的患者,告知术前应禁食12 h,术前禁饮4 ~ 6 h,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及误吸,也可以预防术后的腹胀。

3 术后护理

3.1 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术毕回到病房后,抬高患者的患肢,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而导致的肿胀,同时应注意检测各项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血糖等。糖尿病患者要定时对血糖和尿糖进行检测,髋部老年患者手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肾功能不全者对尿量进行观察。另外,还要观察患者的患肢末稍血液循环情况、皮肤颜色、肿胀情况等,若出现皮肤颜色青紫、皮肤温度低、肿胀或疼痛,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3.2 切口观察与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伤口的疼痛加剧,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保持患者良好的睡眠,切口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镇痛药是目前减轻疼痛的重要措施,应根据患者的疼痛性质和疼痛程度给予合适的镇痛药,注意用量不宜过大,在康复锻练前停止镇痛药的使用。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切口出血、渗血或渗液、敷料脱落和局部红肿情况等,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及时换药,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以防止伤口感染。

3.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骨科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器官功能衰弱并且长期卧床,易出现褥疮、消化系统、呼吸道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并发症。协助患者2-3h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圈或气垫床防止褥疮的出现。要求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和蔬菜,少吃甜食,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指导患者深呼吸、多咳嗽、咯痰,在翻身时对其扣背,要求患者戒烟戒酒,预防呼吸道系统的并发症。对于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并注意及时排尿。

3.4 康复锻炼

骨科老年患者的康复锻练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发。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部位、恢复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活动时间、不同强度、不同范围的锻炼,锻炼因人而宜,由轻到重,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不能使患者感到疲劳和疼痛。对于不配合锻炼的病人,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康复锻炼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做到使患者由不愿锻炼向自愿锻炼过渡。

第7篇

截肢是破坏性较大的一种手术,是肢体骨骼、肌肉与软组织广泛损伤无法修复或有严重无法控制的感染危及生命时,经骨或关节将肢体截除的外科手段[1]。截肢手术常造成患者终生残废,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打击,给家庭、社会造成了很大负担。对此类病人做好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0年~2005年共施行截肢术34例,现将笔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8岁,平均38.6岁。外伤28例,脉管炎2例,肿瘤1例,糖尿病1例,气性坏疽2例。截肢部位:髋关节离断术1例,肩关节离断术2例,单侧大腿截肢术4例,双侧小腿截肢术8例,单侧小腿截肢术8例,单侧上臂截肢术11例。全部病例经及时抢救,行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残端肢体功能活动正常,有13例已装配假肢,效果良好。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众所周知,失去肢体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其心理状态往往要经过震惊、回避、承认、适应四个阶段[2]。在前两个阶段中,患者表现出悲观、失望、沮丧和孤独,具体体现在对婚姻家庭、工作生活等问题上忧心重重。在此阶段,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教养和性格特征,选择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与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其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解决其心理问题。同时可适当介绍现代假肢业的成就,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增强生活的勇气,并动员家属参与,通过亲人的理解,爱护与鼓励,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对于外伤性截肢患者,由于多遇突发的意外事故,毫无心理及生理上的准备,不但需要常规心理护理,而且还需要心理上的超前护理[3]。超前护理要求责任护士事先要充分估计整个救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反应,而能超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者早做好思想准备,提高其对各种痛苦的自控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2.2 术前准备 注意患者全身情况的观察和护理,检查主要脏器功能,排除内脏损伤,以防手术中因其它问题而发生生命危险。本组多数病人起病急,病情重,入院后有部分病人处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状态,故要随时测量体温、脉博、呼吸、血压,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皮肤粘膜色泽和温度、周围循环、尿量等,正确估计休克程度,建立特护记录。为保证输液速度,应采取2个以上的静脉通道,如输液速度慢,可行加压注入。在快速补充血容量时观察心脏对输液的负荷情况,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患肢有效地制动,以大量的无菌纱布或无菌巾压迫止血,对活动性出血迅速以止血钳夹止血。对污染严重的手术区伤口周围用毛刷及肥皂液刷洗,然后再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剃净毛发。在快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完善术前准备,争取抢救时机。血压回升后立即入手术室。

2.3 术后常规护理 由于创伤、手术打击,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术后易并发如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合并症,后果也甚严重。因此,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30min~1h测血压1次,每4小时更换1次,以防褥疮发生;同时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保持留置尿管通畅,每4小时一次,观察尿液颜色并记录尿量。为防止缝线脱落或大出血,床头应备橡皮止血带。髋关节离断术后病人,为防止股动脉出血,则在床旁备足沙袋,以便应急压迫止血。术后大多患者食欲欠佳,为增强其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尽快恢复体力,应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4 残肢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残肢的情况,如有无出血、渗出以及血运和知觉等,同时注意周围皮肤的颜色、伤口敷料、引流液的颜色、质地、数量。注意残肢保持正确肢位,截肢后由于主动肌与结抗肌的不平衡,致使残肢在短时间内会在不当肢位下造成挛缩,故应采取对抗挛缩的,不抬高患肢,可行牵引来防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而导致的挛缩。伤口愈合后,每日用中性肥皂水清洗残肢,不能浸泡,以免软化残肢皮肤。也不能涂酒精,以防皮肤干裂。

2.5 幻肢痛护理 四肢肢体的某一部分被截除后,在一定时间内患者仍有患肢存在的幻觉,而且有实际幻肢的所有空间特征,即为幻肢。当伴有疼痛时则为幻肢痛[1]。幻肢痛是一种特殊的疼痛现象,出现在已截除肢体的部位或整个神经支配的肢体区域,疼痛性质常与截肢前相似,多为持续性疼痛,以夜间为甚,尤其是术前曾有长期严重疼痛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待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无渗血后,指导患者用手有节律地轻拍叩击残肢末端。先由医护人员示范,逐渐教会患者方法以及掌握恰当节律,其时间、轻重程度由患者自己掌握,使患者从触角的感受中体会并认可肢体已经缺失这一事实,利于消除幻肢痛这一主观感觉。局部可辅以热敷,理疗、蜡疗、离子透入等辅助手段。对顽固性的幻肢痛,还可采用氯乙烷喷射局部,普鲁卡因敏感点封闭等综合措施。

2.6 功能锻炼 目的在于改善截肢病人全身状态,促进残肢定型,增强肌力,提高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装配假肢后更好地发挥代偿功能。一般上肢截肢术后2~3日可离床活动,下肢截肢术后3~4日可练习床上坐起,全身情况好者,可在术后7~8日开始扶拐离床活动。这段时间主要练习呼吸运动、健肢的运动和残肢近侧部分的肌肉运动。伤口拆线后可立即进行残肢肌肉的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截肢侧关节活动练习和对残肢施加按摩等。残肢使用石膏外固定的病人,须尽早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

3 小结

截肢术是一种古老的手术,但在以往的治疗中只强调手术本身的作用,而忽略了截肢患者的护理。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护理医学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社会心理、行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贯穿整个围术期的心理疏导是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基石,严密的术前准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而全面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 2003,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889-1891

2.杜克.骨科护理学. 199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28

第8篇

关键词: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01-03

食管癌是引起食管阻塞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该病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每年每一千万人中有35人发病,死亡率在38.1~53.6%[1]。目前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我科自2008年7月―2010年10月共收治食管癌病人82例,均在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现将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48例,女34例,年龄40―76岁,平均57岁,病程1~5月。有个别病人有远处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鳞状细胞癌,所有病例无一人死亡。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评估病人的营养、心理、呼吸道、进食情况,有无并发其他疾病等。

2.1.2加强口腔卫生,每天检查病人口腔卫生情况及口腔粘膜有无破损,进食后或呕吐后立即漱口或清洁口腔。

2.1.3加强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能口服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若病人进食时食管粘膜有刺痛感,可给予清淡无刺激的食物;若不易进食较大、较硬的食物,可进食半流质或水分较多的软食,长期不能进食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可静脉补充营养或胃造瘘补充营养。

2.1.4 呼吸道准备:对吸烟者,术前劝其严格戒烟,指导并训练病人有效咳痰和腹式深呼吸,以利减少术后呼吸道分泌物,有利排痰,增加肺部通气量,改善缺氧,预防术后肺炎和肺不张。

2.1.5胃肠道准备:食管癌出现梗阻和炎症者,术前一周遵医嘱给予病人分次口服抗菌药物溶液可起到局部抗感染作用。术前3天改进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对进食后有滞留或反流者,术前一日晚遵医嘱予生理盐水10毫升加抗菌药物经鼻胃管冲洗食管及胃,可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减少术中污染,防止吻合口瘘。拟行结肠代食管手术病人,术前3-5天口服肠道抗生素,如甲硝唑、庆大霉素或新霉素等;术前2天进食无渣流质,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或全肠道灌洗后禁饮禁食。术前练习侧卧位,术前一天教会病人如何在插胃管时配合,并解释胃管的重要性。手术日晨常规置胃管,胃管通过梗阻部位时不能强行进入,以免穿破食管,可置于梗阻部位待手术中直视下再置于胃中。

2.1.6心理护理:食管癌病人往往对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困难,日渐减轻的体重焦虑不安,对所患疾病有部分认识,求生的欲望十分强烈,迫切希望能早日手术,恢复进食,但对手术能否彻底切除病灶,今后的生活质量,麻醉和手术意外,术后伤口疼痛及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等表现的日益紧张,恐惧,甚至明显的情绪低落,失眠和食欲下降。护士应注意:A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仔细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程度,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B为病人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促进睡眠。C必要时使用安眠、镇静、镇痛类药物,以保证病人充分休息。D争取亲属在心理上、经济上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

2.1.7做好术前各种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 术中护理

2.2.1麻醉前护理

患者入手术室后,立即在上肢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补液;认真检查手术器械或术中用品是否准备齐全;接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详细观察与记录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数据,每5min记录1次;协助麻醉医师认真检查并核对全麻用药和用品是否准备齐全与有误;检查麻醉机电源和气源是否插好,以及麻醉机各管道是否安装正确,有无漏气现象。

2.2.2麻醉和手术中护理:麻醉开始时,帮助麻醉医师静脉注射各种物,并进行气管内插管,妥善固定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行控制呼吸;术中保持输液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数据;当血压下降较基础血压低10%时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血压下降较基础血压低20%时应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输血或使用升压药。

2.3 术后护理

2.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早期应30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可1-2小时一次。若出现休克症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

2.3.2呼吸道护理 由于颈、胸或上腹部切口疼痛,或胃上拉至胸腔使肺受压,病人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浅快,易并发肺不张、肺炎甚至呼吸衰竭。护士应做到:A术后密切观察呼吸状态、频率和节律,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缺氧征兆,密切评估病人肺部情况。B病人清醒后取半卧位,使病人感到舒适,有利于肺膨胀。C气管插管前,及时湿化气道、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D术后第一天,每1-2小时鼓励病人进行深呼吸、吹气球、使用深呼吸训练器,促使肺膨胀。E术后1-2天中,持续低流量吸氧,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F痰多、咳痰无力的病人若出现呼吸浅快、发绀、呼吸音减弱等呼吸道阻塞时,应立即鼻导管深部吸痰,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吸痰。

2.3.3胸腔闭式引流护理:A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使用前应检查引流装备是否无菌,有无破损或漏气,引流瓶应置于低于胸膜腔切口约60CM的床旁地上,绝对不可高于病人胸腔水平面,以免瓶内液体向胸膜腔倒流,引起逆行感染。B保持引流管道密闭,防止引流管道脱离,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保证安全引流,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进入。如遇意外应立即关闭胸腔引流管。C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长玻璃管内液面波动情况及引流是否通畅。D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并记录。术后第一个5小时内,每小时记录一次引流量,以后每8小时记录一次或按需记录。正常引流量为:第一个2小时内约100-300毫升,第一个24小时内约500毫升。引流量多且为血性时,应考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

2.3.4胃肠道护理:A.胃肠减压的护理 术后3-5天内持续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24小时引流量小于50毫升方可拔除。严密观察引流量、性状、气味并准确记录。术后6-12小时内胃管内引流物为血性液或咖啡色液,以后逐渐变为黄绿色。术后第一个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100-200毫升,如引流出大量鲜血或血性液,可能出现吻合口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另外,还要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挤压胃管,勿使管腔堵塞。胃管不通畅时,可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并及时回抽,胃管位置不可随意调整。胃管若不慎脱出应严密观察病情,不应盲目再插入,以免戳穿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B.结肠代食管(食管重建)术后护理 保持置于结肠袢内的减压管通畅,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若从减压管内吸出大量血性液或呕吐大量咖啡样液体伴全身中毒症状,应考虑代食管的结肠袢坏死,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结肠代食管后,因结肠逆蠕动,病人常嗅到粪便气味,需向病人解释原因,并指导其注意口腔卫生,一般此情况于半年后能逐步缓解。C.胃肠造瘘术后的护理 观察造瘘管周围有无渗出液或胃液漏出。由于胃液对皮肤刺激性较大,应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并在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或置凡士林纱布保护皮肤,防止发生皮炎。妥善固定用于管饲的暂时性或永久性胃造瘘管,防止脱出或阻塞。

2.3.5合理维持输液速度 老年人除本身各器官功能减退外[2],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肝肾功能疾患。因此,合理维持输液速度尤其重要。对心肺功能较好者,输液速度可控制在每分钟40-50滴;对合并有心肺功能疾患者,要控制在每分钟40滴以下,防止输液过快诱发心肺脏器功能衰竭。

2.3.6饮食护理 A拔胃管前禁饮水和禁食,持续胃肠外营养,术后3-4天吻合口处于充血水肿期,不可咽下唾液,以免感染造成食管吻合口瘘。B术后3-5天待排气,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后,拔除胃管。停止胃肠减压24小时后,若无呼吸困难、肠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吻合口瘘的症状时,可开始进食。先试饮少量水,术后5-6天可给全清流质,每2小时给100毫升,每天6次,术后第6-10天进流质饮食,2小时一次,量逐渐增加,术后第10-20天进半流质饮食,术后第21天后病人若无特殊不适可进普食,但仍应注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进食量不宜过多,速度过快。C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以免导致后期吻合口瘘 ,忌食高热量及辛辣食物。D食管癌切除术后,可发生胃液反流至食管,病人可有反酸、呕吐等症状,平卧时加重,嘱病人饭后2小时内勿平卧,睡眠时将床头抬高。E食管胃吻合术后病人,可由于胃拉入肠腔,肺受压而出现胸闷、进食后呼吸困难,应建议病人少食多餐,经1-2个月后症状多可缓解。

2.3.7并发症的护理:A吻合口瘘 多发生在术后5-10天[3]。吻合口瘘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肠腔积液、积气,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甚至休克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包括:a嘱病人立即禁食,直至吻合口愈合。b行胸腔闭式引流并常规护理。c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d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若出现休克症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f需再次手术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前准备。B乳糜胸 多发生在手术后2-10天,少数病人可在术后2-3周后出现。术后早期由于禁食,乳糜液含脂肪甚少,胸腔闭式引流可为淡血性或淡黄色液,但量较多;恢复进食后,乳糜液出量增多,大量积聚在胸腔内,可压迫肺及纵膈并使之向健侧移位。由于乳糜液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水,并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胆固醇、酶、抗体和电解质若未及时治疗,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全身消耗、衰竭而死亡,故需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包括:a加强观察 注意病人有无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B协助处理 若诊断成立,迅速处理,即置胸腔闭式引流,及时引流胸腔内乳糜液,并使肺膨胀。可用负压持续吸引,以利胸膜形成粘连。C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D如行手术结扎胸导管,根据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以上是本人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仔细观察、思考、操作得出的结论。今后本人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希望诸位同行给出些宝贵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51-01

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而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颅内压波动少、损伤小、安全可靠、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成为脑出血治疗的一条新途径[1]。为了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护理措施对于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性,现对护理措施及相应体会进行总结分析。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0岁,摔伤后自觉头痛,恶心,呕吐半小时以“脑出血”收入,CT示:右侧基底节出血。入院2小时昏迷状态,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大于左侧,无其他病史,无长期服用药物,入院完善血常规、血型、凝血5项、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后,即在局麻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中抽出颅内积血30ml。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效地控制血压。②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剃头、导尿、备血、静脉通路。③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及优势,取得信任和配合。以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护理。

2.2 术中观察及护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呕吐、可给予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对于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观察。

(1)吸氧,心电监护,防止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流量灌注不足,而加重脑缺氧、脑水肿。

(2)意识和瞳孔监测,每1h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并记录,若发现病人瞳孔变化,意识障碍加深,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检测体温变化:分析发热原因脑出血易发生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效果差,需采用冰帽、冰毯等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保护脑组织。

2.3.2 与病室管理术后患者宜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并保持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肢体保持功能位置,病室温度18~23°,湿度50~60°,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每日用消毒剂拖地面、擦试桌椅,限制探陪人员。

2.3.3 微创引流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必要时可用约束带,防止引流管滑脱,严防患者拉扯,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

(2)监测引流管通畅与否,防止扭曲、受压及阻塞等发生。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引流液呈鲜红色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3)在冲洗、更换引流袋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操作过程中应避免过高或过低,以致引流不畅或过度而继发严重不良事件。

(4)夹管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警惕脑疝发生,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患者外出检查时应首先核实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及颅压波动。

(5)拔管前应夹管24h,注意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病情稳定且CT示血肿基本清除后,2~8d即可拔管,拔管后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覆盖,预防感染[2]。

2.3.4 维持颅内压的相对稳定。颅内压是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生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g[3],颅内出血的患者因血肿占位压迫邻近组织,导致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持久的颅内压增高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另一方面,若血肿破入脑室进行微创引流时脑脊液也随之引流出体外,如果引流过多过快可使颅内压过低,脑室塌陷。①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②按医嘱正确使用降压药及脱水药,同时控制液体摄入量,使颅内压平稳下降。成人每日补液量一般1500~2000ml之间。③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气道不畅、高热、剧烈咳嗽、便秘、尿潴留等。躁动不安者应及时查找原因,予以处理,切忌强制约束,以免病人挣扎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

2.3.5 预防并发症发生。

(1)术后再出血:控制血压是术后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措施,应将血压控制在18.7~22.7/10.7~12kPa,过高可诱发再出血,过低则可因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脑水肿。拔除血肿引流管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的变化,如若意识加深,呼之不应,应警惕术后再出血。

(2)颅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室内要用湿式扫地法,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减少外来人员访视。

(3)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严重影响病情及患者预后。应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生冷、过热、粗硬的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大便的颜色、性质等,如出现柏油样大便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予以积极处理。

(4)颅内积气:微创术后,继发颅内积气比较常见。①一次性引流减压过快,脑组织难以即刻复位或血肿腔负压时,气体经引流管或穿刺针逆行进颅内。②针具封闭不严或脱管致气体进入。此时要及时调整,使气体游离到穿刺点的最高位,便于引流。

3 康复指导

(1)术后24h开始行肢体功能锻炼,量由少至多,由被动到主动,术后1~2周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者可鼓励自行翻身、站立及肢体主动训练,下床锻炼时由人搀扶以防跌伤,活动以不疲劳为度。

(2)语言康复,可配合实物或图像进行。采取语言、手势相结合由单词发音到词组或句子反复刺激,鼓励病人开口讲话。

(3)指导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不易过饱,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等。

4 小结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预后与手术成功、科学护理等均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只有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才能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崔玉红.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河北医药,2010,32:976-977

第10篇

【关键词】妇科手术;糖尿病;护理

2型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需要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也相应升高。据统计妇科手术患者中约2%合并糖尿病,如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不当,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组织愈合不良、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可高达3.6%~13.2% [1]。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确保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一定特殊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护理质量十分重要。我院对2009年-2011年收治46例进行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取得不同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患者为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1月收治,年龄38岁-71岁,平均年龄48岁。本文46例患者均采取开腹手术的方法以及连续硬膜外麻醉,治疗方法相同。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对照组术前血糖控制达标,一般资料及血糖水平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合并糖尿病均符合WHO1999年的诊断标准[2],为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如营养支持、控制血糖、遵医嘱进行术前准备,术前1天禁食,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监测并控制血糖等。观察组除上述护理措施外,采取加强护理,严格控制血糖,具体措施如下。

1.3.1 术前护理:①基础护理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了解患者血糖变化。指导患者饮食治疗方案,控制每日总热量,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患者围手术期耐受力。②用药指导:根据血糖情况医生会指导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要指导患者了解药物使用时间、剂量及方法,注意事项和有何副作用。如需使用胰岛素,需慎重选择皮下注射的部位,避免距离切口过近,造成感染,准确掌握胰岛素使用的剂量和时间,必要时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有研究显示,术前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效果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血糖控制较理想[3]。③皮肤准备:术前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术前备皮要注意避免皮肤损伤,增加感染机会。④配合医生做好阴道准备,严格无菌操作。⑤肠道准备时,避免皮肤污染的同时要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尽可能避免围手术期血糖的过度波动,减低并发症。

1.3.2 术后护理:①除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外,需严密监测血糖情况。高血糖增加术后患者的死亡风险[4]。患者术后常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需根据医嘱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以尽量维持血糖的平稳状态,保证切口的愈合情况,预防术后感染及避免酮症酸中毒等术后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诺和锐在治疗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中使用更有效、快速降低血糖,更安全[5]。②会阴护理:术后如有阴道纱布,需及时取出,防止术后感染。观察有无阴道流血,出血量及颜色。每日两次进行碘伏会阴擦洗,保持局部清洁。③尿管及引流管护理:要固定妥当,防止扭曲及受压,保持尿管清洁,观察周围有无渗漏。④健康指导:术后鼓励患者及早活动,避免坠积性肺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有助胃肠道功能恢复,对能进食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1.4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即刻、术后24h血糖水平。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5 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2组手术前后血糖控制值比较:术前血糖控制无统计学差异v=1,x2=0.2228(P>0.05);术后血糖控制有统计学意义v=1,x2=8.178(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之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及并发症的可能随之增加,手术创伤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如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手术治疗疗效至关重要[6],而且手术创伤本身亦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使得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影响伤口愈合[7]。因此,如何使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是手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经常会出现因血糖高而推迟手术时间的情况,对患者提高心理护理,并加强血糖控制,保证了患者能够按照预期手术时间进行手术,加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本文通过对46例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及血糖控制,从而得出严格控制血糖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下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术后血糖波动,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朝阳.妇科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湘南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3).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20.

[3] 黄文峰.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广东医学,2012,31(10):20-22.

[4] 黄金,姚慧.围术期患者血糖监测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2):22-23.

[5] 彭晓英,周小青,谭翠霞.诺和灵R和诺和锐在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疗效比较.医学理论与实 践,2012,23(1):10-11.

第11篇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护理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对病灶切除均在可视下进行,避免操作组织,并可探查腹腔其他组织有无病变。凡是能开刀做的手术几乎都能在剖腹镜条件下进行。本文通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1 临床资料

本院从2005年7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的202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本组患者年龄15~60岁,平均42.3岁;其中子宫全切及次全切除术983例,附件切除手术421例,宫外孕手术39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216例,宫颈癌1例,卵巢癌1例。

2 结果

通过统计2027例手术均获得良好效果,平均住院天数为5.9 d,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经适当处理后均痊愈,无一例切口感染,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①术前访视:术前配合护士携手术室图册到病房进行诊视,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概况,流程,讲解麻醉方法、手术方式,对患者关心的问题给予解答,融洽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帮助全面认识腹腔镜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②术前准备:包括术前8~12 h禁食,术前皮肤准备,即腹部、外阴的皮肤清洁和消毒,以及阴道和肠道的准备等。除急诊宫外孕手术外,术前1 d晚常规清洁灌肠、备皮,剔除外阴耻骨联合上腹部毛发,并注意避免损伤皮肤,彻底清洁脐孔皮肤,切勿损伤皮肤。③术日晨,接患者时有效核对患者后,带齐入手术室的所需的患者资料,并嘱患者脱去自己衣物,摘除首饰及义齿等,同时安慰患者,进一步做好心理护理。④术前半小时,用常规方法注射维生素,预防感染。

3.2 术中护理 ①麻醉前在右上肢用18号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并接延长管及三通将双臂用中单固定于身体两侧,便于麻醉师给药及术者操作。手术开始前给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双腿不可过高,置托盘于头部支起大单,既便于观察患者同时方便医生放置器械。待医生行脐部穿刺成功后将改为头低足高位,使腹腔脏器向上腹移位,避免穿刺时损伤腹腔内脏器及大血管,手术过程中脚架肩托应配合使用软垫,以避免长时间受压,造成神经损伤及压疮的发生。定时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及有无滑脱,的摆放应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安全舒适无损伤,并能充分暴露视野,便于术者操作。②检查仪器的性能,连接好电源及各导线,调节适当的输出功率并连接单、双极电刀笔和超声刀头,将脚踏置于便于医生操作的位置,并注意负极板回路垫,避免患者与金属物接触,以确保超声刀及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调试超声刀时钳端不可闭合,以免损坏。③准备术殊物品,子宫肌瘤剔除及次全切除术需要准备电流碎瘤机、腹腔镜穿刺针、注射器、针持、崔体后叶素、0/1可吸收线等。

3.3 术后护理 ①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各种刺激,减少陪客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呕吐物误吸。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进行24 h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如果发现出现异常波动要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③回到病房后立即给予患者氧气吸人,氧流量应维持在2~3 L/h为宜,以增加患者的血氧浓度,减少对CO的吸收,从而避免高碳酸血症的发生。6 h后可停止吸氧。④严密观察引流管及尿管情况,注意观察引流液及尿液颜色和量的变化,同时避免导管在患者未清醒时造成滑脱或扭曲。引流管和尿管可在术后24 h后拔出。鼓励患者多饮水,自解小便。⑤患者麻醉清醒后可进流食。术后第1天待患者肠蠕动后可进普食,并给以高蛋白、高热量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患者康复。⑥观察患者有无皮下气肿、胸腹疼痛、肩背痛及上肢疼痛的症状,如疼痛较为严重时可让患者采取膝胸卧位,从而减轻疼痛。指导患者加强自主活动,以增进体力恢复。⑦严密观察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如无渗血、渗液等情况,要及时更换辅料及换药,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包括增加营养,加强运动,做好康复锻炼,教会患者在家中如何观察自己切口的愈合情况,学会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的方法。如果有渗液发生,应及时到院复诊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第12篇

    【关键词】  腹腔镜  甲状腺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颈部留有明显的手术疤痕,影响美容。为此,学者们对腹腔镜甲状腺手术进行了探讨。腹腔镜甲状腺手术首先由Huscher于1997年介绍,在最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其好处在于充分发挥了腔镜手术远距离操作的特点,将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从而达到手术疤痕不外露的最佳美容效果,颈部无切口,胸部疤痕微小,部位隐藏,可被内衣掩盖,符合现代着装的审美观。我科自2007—2009年起开展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共33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9岁,男6例,女27例,其中甲状腺滤泡性腺瘤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甲状腺癌6例。其中有1例术后出现声音低沉,经使用药物治疗,休息3个月后逐渐恢复。还有1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经红外线和对症处理后康复出院。

    1.2手术方法  本组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均经乳晕入路,气管插管全麻。先在胸骨前正中偏右或偏左2cm处作一长12mm的小切口深达筋膜浅层,用专用无损伤穿刺棒多次穿刺、分离皮下,建立置管通道及部分空间,注入CO2至6mmHg。然后在左右乳晕上缘各切一10mm和5mm的切口,经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甲状腺方向分别置入套管鞘,用于插入抓持器械及超声刀。在直视下用超声刀分离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可见到甲状腺,将甲状腺或结节切除,将切除的标本放在标本袋中,从中间的切口取出。术中常规送冰冻切片,将一根剪有侧孔的引流管插入甲状腺切面处,再将引流管从左侧乳晕切口引出。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术前教育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积极热情接待病人及家属,向其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详细询问病情,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给予关心和帮助。

    2.1.2心理护理  护士应具备完整的腹腔镜手术理论知识,耐心向患者讲解腹腔镜手术的特点,说明该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和优越性;介绍以往成功的手术病例,使患者解除心理压力,消除顾虑和恐惧,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2.1.3完善术前检查  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1.4术前患者准备  术前3天训练患者头颈过伸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学会咳嗽时更好地保护伤口。讲解手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让患者掌握手术后颈部活动的技巧。术前备皮和药物过敏试验。

    2.2术后护理

    2.2.1护理  全麻未清醒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可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减少颈部充血。 

    2.2.2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每30’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共4次,血压平稳后每4小时测量一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3 保证充分的氧气吸入  术后持续中流量吸氧,可提高氧分压,防止高碳酸血症。 

    2.2.4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拉引起疼痛,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堵塞,发现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5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颈部情况,是否肿胀。胸部切口有无渗血,有无皮下气肿及青紫。

    2.2.6活动指导  麻醉清醒后,护士应在患者身边亲切告诉之手术非常成功,嘱其注意休息,不应过多活动颈部,勿过多讲话,保持头颈部于舒适位置,在床上变换、起床、咳嗽时可用手托住颈部后面,以减少颈部活动,减轻病人不适。

    2.2.7饮食指导  先给予少量温或凉开水,无呛咳或误咽等不适,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以后逐步过渡到普食。注意食物要温凉,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辛辣或过硬的食物,勿饮用刺激性饮料,戒烟、戒酒。

    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出院药,适当活动颈部,学会控制自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教会患者自查颈部情况,术后3个月回院复查。

    4  护理讨论

    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护理上必须高度重视,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顾虑和恐惧,保证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迅速康复,让患者乐意接受腹腔镜下手术。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