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7:24: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电商企业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企业经理人市场环境与激励机制创新
精品期刊与品牌建设的思考
基于环境动荡性的企业环境适应力分析
基于D-S-Shapley协调模型的科研合作利益分配策略研究
从管理走向服务——谈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创新
南京市社会管理创新浅析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浅析
对电力工程项目经理考核办法的探讨
浅谈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加强内控评价完善企业管理
浅谈民办院校系部行政秘书的能力要求
论玉龙大桥主桥箱梁安装管理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浅析我国汽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日韩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和启示
近年上海市吸收FDI状况的分析
合肥市派河污染综合治理对策思考
对崇明岛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成功的品牌来自于品质创新与人才保障
我国市场调查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村民自治建设成就与问题探讨
管理者向下沟通的技巧
浅述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分支机构企业税收管理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权利“越位”管理的思考
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价格对策研究
谈谈超高层建筑项目实施阶段工程管理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浅谈大型石化工程项目中业主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
构建和谐扬子共谋企业发展
某电站某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构想
浅议“标杆文化”建设
供电企业安全风险体系的研究
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企业的竞争战略
浅析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价指标
解读奢侈品所张显的社会等级符码——奢侈品消费的“盛宴”为什么发生在当下中国社会
营销渠道中渠道成员间信任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江苏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如何降低企业运营的法律风险
纵向限制到纵向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战略管理中的并购问题浅析
浅析“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加强大学班级管理
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企业的融资与企业成长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电力行业厂网竞价的博弈分析及风险应对
以人为本做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的现状及展望
全球市场背景下的国内供应商开发的研究——以A通讯公司的中国采购中心为例
浅谈消费品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联动关系
房地产回暖背景下的行业风险
南京市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安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关键词: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发展成效;互联网经营成本;湖南
作者:林中,李丹,李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创新推动力,而农业电子商务,作为农村信息化农业商业方面的体现之一,它构建起一座联通农业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将小规模和大市场连接起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品种十分丰富,水稻、生猪、茶叶、烟草、水果等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营销水平也位居全国前列。随着农产品市场供需的多样化,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存在“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以电子商务促进农业发展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方法,也是湖南现代农业的一个重大突破。近年来,农业电子商务已经对湖南的农业生产、加工及农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1-4]。
1湖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1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2017年,湖南新增18个县进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行列,总数达到33个。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7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2602个。全省已累计认定涉农电商企业585家,其中涉农电商省级示范企业39家。全年农村电子商务(含县域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800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上行)101亿元。根据《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报告,湖南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在全国排名第12位。2017年“双十一”,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3个县(市)进入全国销售前百强,平江县、新化县进入全国贫困县销售前十强,分列第3和第7[5-6]。
1.1.2湖南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方面在信息进村入网的推进工程中,湖南省进一步推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仓储快件中心的建设,建立电商县、乡、村级三级服务站的服务体系,其中贫困村新建成并运营电商服务站占了很大比例,为村民开展网购、交费、手机入网、存取款等便民服务。淘宝、京东、苏宁、天猫等已在湖南开通多个贫困县特色馆和市州特色馆,在这些知名网购平台上以湖南省作为地域名注册的农产品网店突破7万家,农业电商初具规模。近年来湖南重点发展建立“益农信息社”,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中,在农村基层打造电商服务模式,在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的同时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按照要求做好各类公益服务、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等,集党务、政务、商务、金融保险、教育培训、流通服务于一体,并开通了12316农业服务热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设“益农信息社”数量接近2300个。
1.1.3农产品网络上行方面近年来,湖南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首要突破口,利用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上行,着力解决农村加快发展中存在的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流滞后问题,为培育农村经济增长新动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省本土知名农产品网络零售平台有30个以上,完成本土农产品上行交易总额接近9亿元,其中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2亿元,贫困户农产品上行比例也逐步上升。本土知名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网络上行发展态势良好,除香米、山茶油、米粉、腊肉、猕猴桃、黄桃、脐橙、椪柑、蜜柚、泡菜、茶叶、姜糖、红薯片、黑茶等传统农产品外,其他众多本土知名农产品如柚子、柑橘、冰糖橙、黄花菜、糍粑、菜籽油、中秋酥脆枣、橙子糖、茯苓、百合、黄牛肉等也逐步打开了通过网络渠道的营销局面。
1.1.4农产品电子交易方面目前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有61家,包括粮油类、蔬菜果品类、特色产品类、畜牧水产类、综合类等。批发市场建设规模达2600hm2以上,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有45个。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城乡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为基础,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电子交易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框架。随着电子结算方式逐步推广,大部分市场着手交易方式的改革,推广电子结算交易,逐步结束长期实行的对手交易方式,电子结算已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批发市场,其中综合批发市场全部覆盖,其次为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特色产品和粮油市场的覆盖率也达到一半以上,全省定点市场已全部推行了电子结算。这有利于把握市场整体的交易信息,充分发挥调节供求的功能。
1.2湖南农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南省搭建了“互联网+县域”模式,农资电商平台作为一站式新型农资流通渠道(厂家—网店—农户的一级渠道)快速发展,配备了权威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队,为农业种植提供从种子到施肥、除虫害、农产品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一方面结合种植户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整合农业全产业链多方资源,通过互联网为农民提供线上农资采购通道、免费种植指导、病虫害及土壤监测防控、农技知识传播等,优化传统农资采购渠道、提高行业效率、降低中间费用,使农民利益实现最大化。
通过这些网上平台,可“线上”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保险、金融服务、农产品购销、信息、供销平台”等信息服务,“线下”设立“以村镇为单位”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专业指导和相关交流、学习培训,实现一站式服务,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减少了农资的流通环节,降低了农户的用药成本;还提供了专业的植保服务、权威的种植管理技术、全程的套餐服务等。
农资通过网上销售的种类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四大类,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省农资电子商务总额达43.82亿元,农资网上销售量接近12万t,销售额突破21亿元。
1.3湖南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南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促进电子商务在培育新动力、拓展新市场、打造新平台、开创新境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效促进休闲农业电商和农产品电商的融合发展。
在休闲农业电商平台建设方面,湖南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创新“互联网+农业+旅游”新思路,实现了互联网+经营+营销+乡村旅游推介,建立了一大批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全省在休闲农业电商平台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例如张家界,该地区在2015年武陵源区农业企业建立武陵源“乡土张家界农业企业协会”,加盟协会会员单位50家,依托张家界禾田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武陵源头茶叶有限公司网络营销技术力量,建立了“乡土张家界”微信自媒体营销、“乡土张家界”网站、“乡土张家界”商城三大平台,实行身份证质量追溯制和加盟连锁许可制,对武陵源区的农产品进行“抱团”销售。据统计,2016年“乡土张家界”网上销售额超过1420万元,同比2015年增长37.2%。
在依托电子商务的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全省实现触网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整个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
2湖南电子商务发展成效
2.1电商示范创建持续突破,农村电商网点全覆盖
一是电商示范创建取得新进展,通过电商示范创建和重点项目培育,全省一批优秀电商企业逐渐成长起来,在各自细分市场领域发挥着带动引领作用。各类电商平台竞相发展,开始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带动全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同时总结了全省45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先进经验,编印《湖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案例》,作为发展电商的样板提供给省内广大企业学习和参考。二是知名电商平台全面转型升级。阿里村淘、邮乐购、京东、农商通等电商平台进一步优化升级,如新建村淘网点升级为天猫优品,京东农村电商网点进一步整合优化,邮乐购全面提升服务功能。电商网点结合开展农特产品上行,与城乡快递物流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深度融合。三是电商网点建设入村到户。如永州市共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9个,电商服务站累计2300个以上,其中农村电商服务站超1200个。2017年共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站674个,新建农村电商网店2000个以上。
2.2园区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电商基础不断夯实
全省各地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岳阳电商产业园2017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5.6亿元,同比增长28%;园区内电商大楼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新增实体企业开展电子商务20家,同比增长22%,实现网络零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25%;园区内通过湖南省电子商务企业认定企业19家,电子商务及相关行业带动新增就业创业500多人。
2.3电商扶贫生态链逐步形成,贫困人口稳步增收
优秀电商企业积极参与电商扶贫,电商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助农服务,帮助农户销售农特产品,通过溢出效应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形成了互助互利电商生态链条。
在电商扶贫政策方面,2016年湖南制定下发《关于引导和促进电商扶贫的实施意见》《湖南省推进电商扶贫专项行动五年工作规划》等文件,2017年出台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工作通知,系统推进全省电商扶贫工作。2016年湖南省商务厅安排电商扶贫专项资金4900万元,同时争取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央财政资金1.05亿元,2017年统筹4900万元资金拨付给51个贫困县。
在电商扶贫的推动举措方面,一是组织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和电商扶贫知识培训,培养电商人才,普及电商应用。二是加强与省内外知名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构建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探索电商扶贫服务体系落地运营模式,解决工业品下乡难和产品质量保障问题。四是开展“电商扶贫特产专区”系列展销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介湖南省贫困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五是组建“一县一品”产业扶贫电商联盟,并对优秀电商扶贫企业给予支持。
2.4“农产品上行”持续探索,区域电商生态圈加速形成
一是“农产品上行”全面推进。全省大力推进“一县一品”,重点指导贫困县扶持1~2个适合做电商的特色产业。大力支持邮乐购、融e购建设,对农特产品进行整体品牌包装、营销推广和交易服务,打造地方特色农特产品电商品牌,支持多种形式的农村电商入驻,及时解决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搭建各县区交流发展农村电商经验的统一平台,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以农产品上行为要旨,鼓励县区探索“小而美”农产品电商模式,打造优质农产品网销品牌。二是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打造农优特产电商品牌成效明显。如江永香柚节、江华“直播香草源”“江华2017年原产地直播项目”、祁阳“姜·芋”文化节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双牌县“一品一县”特色馆数10种产品已成功上线,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开启本地农特产品走出双牌,走出湖南的局面。三是区域电商生态圈进一步形成,加速全面建设小康步伐。
2.5电商园区集聚效应明显
目前,湖南建有长沙市以及岳阳电子商务产业园、益阳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3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7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通过大力推进电商园区、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内电商企业发展的公共支撑服务体系,实现了企业发展各要素的聚集,推动了电商企业集群发展,园区内电商产业链逐步完善。如株洲醴陵电商产业园作为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项目,致力于为醴陵陶瓷产业、特色农产品提供电商咨询、管理、服务、平台对接、人才培养、快递物流管理等服务的一家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成后,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大幅改善,陶瓷、农产品的电商供应链进一步优化,同时构筑了完整的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的生态闭环,做到了各环节合理分工协作,共同运营发展的生态体系。
2.6电商平台建设卓有成效,电商体系不断健全
株洲“绿净商城”“掌农”“三分田”“德源善购”等10多家电商服务平台成效显著。株洲本土电商平台的发展,同时带动了省市知名电商平台与县域平台合作。2017年,苏宁易购株洲馆入驻商家26家,在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运营中店铺在同类目商家中排名第10位,店铺在同类目同层级商家中排名属于第四层级排名第4位。
常德市城区已建成武陵移动互联网创业园、“国邮港”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园、网商创业基地等电子商务园区(孵化基地),共入驻电商企业及创业团队80余家。“供销e家·智慧民生”已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1065个,乡镇物流配送中心129个,县级运营中心14个。
2.7跨境电子商务得到新发展
目前湖南已制定了跨境电商百亿项目行动方案,明确未来五年全省跨境电商的发展目标及工作路径,形成了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政策支撑体系。目前,阿里巴巴一达通已入驻岳阳市经开区,建立并运营阿里巴巴跨境电商本地化服务中心,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内投资建设的“国际商贸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在2018年初开始运营;湖南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已与湖南省邮政速递公司签定该监管中心的运营合作协议。益阳竹木年出口额超过300万美元的龙头企业就有5家,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的交易额为1.5亿元,大通湖大闸蟹已经开始销往东南亚地区。
2.8信息进村入户作用得到发挥
各市州结合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村级综合服务站,打通了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网上渠道,特别是与人民银行的金融扶贫站、助农取款点三站合一,完善其配套功能,为农民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网购网销、金融服务、缴费、充值、订票等一站式便民服务,方便了农民群众。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迅速,阿里巴巴菜鸟物流、邮政速递物流等已经覆盖到全市大部分农村,其服务范围已经到达农户。“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已基本在全市主要乡镇设点。“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通道正在不断畅通。
2.9电商人才培训效果提升
通过整合人社、教育等各类培训资源,常态化开展电商培训,充分调动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主体内在的积极性,浓厚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提升了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电商人才的技能,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电子商务创业中来。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及电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湖南加强县域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电商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省商务系统、涉农电商企业等举办各类农村电商培训班500期以上,培训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超过35000人次,巩固提升了电商从业人员技能。
3湖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落后,互联网经营成本较高
一是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存在网络覆盖面不全、信号差、网速低等问题,导致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如张家界市农村网民仅占全部网民的3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城市34个百分点。二是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不健全,尤其是乡镇到村的仓储设施缺乏和配送能力不足。在农产品进城方面,由于“小而散”的生产方式、农产品保质期短、生鲜品物流损耗大、包装成本高等原因,网销农产品综合物流成本较高。在消费品下乡方面,因农村人口居住较分散、配送量较少,导致单件商品物流成本较高。
3.2互联网经营意识不强,缺乏长期规划
一是少数县区政府对农产品电子商务重视不够,政府仍停留在张贴横幅等低级宣传层面,未深入研究、出台适合本地电商发展的模式和政策。大多数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未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的巨大商机。个别县区对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不够明晰,战略性、全局性的引导及推进方向不够明确,致使个别企业和电商平台在经营思路上出现盲目投入,缺乏长期规划。二是农产品防伪溯源建设缺乏政府支持难以深入推进。如部分县区政府对于引导涉农企业入驻防伪溯源平台给予一定的赋码补贴,对接虽有成效,但是有些企业因为考虑入驻成本而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
3.3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电商公共服务资源不完整,部分县区还没有建立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无法对接市级公共服务资源,难以为农产品上行提供系统规模的服务;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生产经营规模不大,从而造成农产品优质不优价、滞销、甚至廉价出售状况。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一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以家庭为主的分散化生产经营模式,使得农产品的质量控制与电子商务所要求的标准化产品有很大差距。二是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农产品的品种类别较多,相应的标准不统一,客户反映质量褒贬不一,信用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链建设滞后。大部分农村种植种养规模小,没有经过分选、加工、包装、仓储、策划营销等环节,基本都是初级农产品,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无法发挥电子商务的效益优势。
3.4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需要培养和引进
一是农村电商企业普遍人才缺乏。互联网经济发展所需的产品开发、网站建设、摄影美工、市场开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电商人才,尤其是熟悉业内发展动态、具有先进发展理念和丰富电商实际操作经验的高端专业人才稀缺。二是基层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更新换代慢,基层管理人员互联网意识整体不强,实际管理能力与社会实际发展脱节。三是如何引进及留住农村电商人才。如据祁东县调查,该县培训的大量电商专业人才大部分更愿意留在县城和交通便捷经济良好的乡镇,不愿驻村,尤其是到贫困村开设网店。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人在村里居住时间不多,人脉资源少,加之村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业务量有限,收入不高。人才匮乏是制约电商企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瓶颈”,存在“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
3.5公共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力度弱,亟待旗舰引领发展
部分地区农产品企业网上营销规模小,企业品牌宣传意识弱、投入低,地方品牌多而不强,品牌推广方式单一,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良性循环,缺乏有代表性的企业品牌支撑。同时由于缺少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具备广泛应用性的成功模式,辐射能力弱、资源利用率低,缺乏农产品品牌打造思路和能力,青年创业、企业转型的试错成本高。
3.6标准化建设不健全,非标特色农产品QS认证难
涉及农副产品的相关标准、信用等标准化建设不健全,如生产加工环节缺乏相关标准,农副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不利于细分市场、科学定价,影响产品竞争力;“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尚不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部分县市区大多数网店、微店均在网上销售红薯干、橙子糖、萝卜干、剁辣椒等该县非标特色农产品,此类产品为纯天然无污染手工制作,但因无QS认证,不少网店遭到恶意敲诈,少则损失上千元,严重的导致网店关闭。而非标特色农产品QS认证对生产、加工、仓储等硬件要求比较高,小散户无法完成认证,这已成为制约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7-8]。
4推进湖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4.1加快推进农产品上行
首先是搞好产品梳理,推进农业企业触电、农产品上行和防伪溯源体系建设。其次,在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整合特色农产品小微企业或者专业合作社资源,以县为单位成立农产品网销公司负责本地区的农产品梳理、收集、设计、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上网销售,开拓网上市场。第三,通过造节引流的方式引爆农产品销售。鼓励各县区政府、大型电商平台、县级村淘运营中心与相关企业合作,打造品牌购物节,扩大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网络知名度,吸引线上销售流量。
4.2培育农产品电商骨干企业和人才
筛选经营模式完善、发展状况良好、组织健全的农产品经营主体,作为重点扶持的骨干力量,通过引导和政策支持,打造成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发挥其在网络采购、营销方面的带动作用,运用电子商务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资源,带动相关企业快速发展。组织学习省内外发展较快较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典型,定期对领导层、管理层、电商平台、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学习,提高大家的应用电子商务的技能和管理水平。
4.3加强农村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建设
一方面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各县区农业信息网络设施。另一方面建设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引进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实现连锁经营和直供配送;完善整合现有物流配送体系,特别是发挥邮政物流体系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农产品上行成本。
4.4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
要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网络营销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保鲜、包装、储存、运输、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在推进这项工作时应突出地方特色,加快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
4.5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持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宣传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农村电子商务,知道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鼓励在外青年返乡创业,动员返乡创业青年投身农村电商事业。
一、陕县产业集聚区简介
陕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于2008年12月,是经省政府批准的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是全省重要的煤化工、盐化工产业基地。规划占地面积9.88平方公里。
二、工业生产组团发展现状
1.在基础设施方面
今年共安排水、电、路、污水处理等10大项工程,前半年已完成投资2.53亿元。龙脖供水、泰和路,鸿腾路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清源路,宽坪路等工程强力推进。至目前,区内基本形成“三纵四横”总长35公里的路网框架,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体系,物流服务业等配套功能初步形成规模,产业集群发展效果初步呈现,产城融合的态势已经形成。
2.在项目建设方面
今年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前半年已完成投资13.5亿元。中达化工、泰和化工等5个续建项目按工期计划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前均能建成试产。其他5个新建项目也进展顺利。将形成煤一盐一电一化(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特色化学品)一体化产业格局。
3.在经济运行方面
目前,工业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完成税收1.2亿元,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4.在平台建设方面
认真落实“百亿城乡建设筹资计划”项目资金,积极准备前期申贷手续,多次到省财政厅、农发行对接。前半年申贷资金1.5亿元已获批。省级配套资金完成拨付1429万元。正在积极筹备报账手续,年底将完成报账3亿元,有效解决了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5.在规划调整方面
按照省中原经济区建设、市“四大一高”发展战略要求和三门峡市城市规划调整需要,陕县产业集聚区,在原工业生产区规划范围东、南增加9.55平方公里,总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日前,省集聚区建设联席办公会议已研究批复,正在迸行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与现行行政区划格局之间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2职责界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3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2.引资融资较为困难
一方面是因为引资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因为各地引资竞争激烈。目前的引资方式主要还是以商带商。
3.集聚区发展有待加速
产业集聚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规模较小,建成区面积占规划区面积不足20%,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
4.高新技术产业缺少
5.环境仍需优化
四、对策
1.健全体制,保障机制。加快建立高效的产业集聚区管理机制
2.财政支持,健全融资机构
2.1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层面投融资机制建设力度
2.2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外面投融资机构建设
2.3政府可对经营效益好、获得金融贷款多、外资吸引力强、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突出的企业,在安排资金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给予重点倾斜,以鼓励产业集聚区加大投融资业发展。
3.政策扶持,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劳动力是加快集聚区建设进程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重视产业集聚区劳动力的培训。(1)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集聚区企业发展结合起来。(2)要将下岗职工的培训与集聚区劳动力培训结合起来。(3)要鼓励和引导各类职业学校及党校为集聚区企业开展定向培训和职工定期培训。
4.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4.1加快供电、供水、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4.2成立中小企业园区,加快园区内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建设,降低中小企业的入园门槛和创业投资成本,吸纳中小企业快速向园区集聚。
4.3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完善学校、医院、住宅、服务网点等设施建设,逐步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区。
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FMCG)的一支,在多数产品利润在价格战和资本战中越打越薄的时候,调味品行业成为为数不多的淘金地,20多年来,调味品行业,已经发展成一个从不被关注到近万家企业激烈竞争的行业,如果加上实际上在生产调味品的小加工企业和工业调味料企业,这一数字竟然高达3万5千家。
调味品中国市场真的在不断增长吗?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上年全国餐饮营业额推算,在餐饮行业消费掉的调味品就有1000多亿元,那还有其它渠道的消费掉的调味品呢?然而,令人信服的调味品中国市场总量到目前都没有产生。作为在调味品行业潜心研究十年的专业机构,陈小龙和广州名道营销顾问公司不断收到各类投资者的咨询要求,希望能得到关于调味品行业的投资的一些权威意见,这其中包括一些世界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顾问机构,如全球著名咨询公司美国贝恩和不断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露脸的著名风险投资公司美国IDG,以及已经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投了几千万美元,还要大力投资的鼎晖创司;资本很看好调味品中国市场。
我们先来看调味品的各子类市场的营销现状和格局,以及调味品子类市场及潜力分析,借此帮助你和你的企业在进入调味品行业时,做一个综合的判断。
一些企业和经销商长期跟踪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在调味品行业的分析研究,希望就调味品各子类市场做个重点分析,下面,是陈小龙和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关于调味品的十七个子类市场的观点:
酱油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酱油是中国调味品中第一大产品,产量占据了调味品总量的50%左右,达600万吨以上,相对稳定的生产企业全国有2700家,酱油行业目前已经走向两级分化阶段,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在2006年在《新食品》杂志发表预测,指出2006年---2011年这五年酱油市场将会是海天、李锦记、味事达等几家在打拼,酱油霸主的决战应该在2012年左右,而更多的酱油企业将成为区域品牌,或成为强势企业的分支机构,当然,成为专业的贴牌制造企业亦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酱油市场最后会通过激烈竞争形成5—10家把持局面的、相对稳定的市场结构。
食醋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食醋产业由上市公司恒顺一路领跑,醋类产品总容量有快速上升的趋势。山西一企业改换包装,重新定位,杀入高档食醋市场,给行业开创新的营销模式。调味品企业高投入高产品,如果操作周密应该是可行的,此前国内一家调味品企业通过密集型广告投入,强势拉动终端消费增长,也是成功案例。
果醋、保健醋经过几年快速的发展,在今后应该会为一个强势产品。目前广东,河南等地,市场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山西水塔老陈醋、四川保宁醋两家企业可能会成为强势力量,或因被收购并入强势企业之中。
味精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味精产业,味精是一个同质化严重的产业,而且生产企业都会面临污染处理的问题,各地方对于环保的要求各不相同,使得味精企业的分布会呈现分散到相对区域集中的局面,由于内地消费者认为味精多吃无益,而转向吃鸡精鸡粉,从而使得味精产业举步较难,实际上,味精企业从工业渠道、餐厅渠道打开缺口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另外,差异化的味精也可从价格红海之中找到出路;味精行业的市场竞争将体现在企业战略的竞争,大的企业融合合并,将使这个产业变成行业巨头垄断的产业。
全国最大的味精公司是河北的梅花味精,它是这个行业里面的隐形冠军,两家投资公司共同投资2000万美元加入,目标是将梅花打造成中国的味之素,2009年,梅花在央视打广告,请名代言;而山东阜丰则是站在隐形冠军身后的影子冠军,它是生产味精原料,稍加转换即成味精,而他的产能更大,随时可以打通下游,成为新的冠军,一切,只是成本和时间问题,阜丰亦请明星代言,大打广告。味精在民用方面,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还能掀起多大的波澜呢?这样花钱,值得吗?
无论如何,味精市场,即将进入寡头时代。
鸡精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鸡精产业,包括鸡精鸡粉,还有鸡味调味料,已经基本处于巨头割据的局面。华东、华北市场,太太乐影响力极强,西南市场豪吉鸡精市场稳固,华南市场家乐市场地位依然稳固;然而,强势品牌统治的区域,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战略分析思想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在太太乐强势影响下的华东市场,江苏一家企业,通过重点突破,网点聚合,真正运作“长尾理论”,取得了喜人的战果;这也说明,鸡精类产品,市场还有成长的空间。
鸡精产品向两头发展均有机会,即向高档和低档发展。
酱腌菜泡菜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酱腌菜、泡菜市场一直在快速增长。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有四川眉山系、以及浙江宁波系,还有广东潮州系。
酱菜的代表品牌有山东的玉堂酱园、江苏的恒顺,还有北京的六必居。行业特点是酱制菜成品较高,含盐量难以降低,很多酱菜的防腐剂超标问题难以解决。像河北有一家过去极为著名的酱菜企业,经常因防腐剂超标而受到处罚,企业信誉下降到极点。
(玉堂酱园为中华老字号,广州名道营销顾问公司切入以后,将全公司的包装标识做了统一的设计,使300年历史的玉堂酱园,绽放新的光彩。玉堂酱园的酱菜品种较多,陈小龙先生总结了一下,编成了一首七绝:花生什锦酱五瓜,甘茹蘑茄辣丝麻。金丝萝卜尖椒小,美味莴苣玉堂家。)
调味粉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调味粉的市场被南北两个企业所占领,北方是以河南王守义十三香为代表的植物性香辛料、南方是以福建安记为代表的动物性香辛料。
调味粉做为复合调味品的典型代表,销售量一直在快速增长。我认为这个品类还将大幅度快速成长。
调味汁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汁类产品在快速增长,但是市场总量目前并不大,因此,汁类产品应该配合量大产品共同销售,应该定位为利润型产品。
鱼露这些产品是比较普通的,但是亦值得切入,并能产生较好利润。
复合调味料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复合调味品,在全世界,复合调味品占据了调味品市场80%的份额,而大陆市场恰好相反,只占20%,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味品销售渠道与中国市场有较大的不同,即,发达国家和地区调味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偏重现代零售渠道,而且注重饮食的方便性,因此,复合调料的需求会非常大,这与国内的需求不大一致,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企业看到市场的发展机会,但是过大地估计了市场的成长空间,因此,投入与产出不一致,结果成为行业先烈;复合调味品无疑是今后调味品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但是,国外经验和做法,进入中国市场之后,需要做较多调整,包括产品二次定位,品牌推广,渠道选择,促销推广等方面,是需要做较大的调整,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快速达成目标。
咸味香精、食用香精香料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向调味品方向发展的企业有独凤轩旗下的食神餐料、汇香源旗下的味川神厨、瑞可莱旗下的瑞可莱、花帝旗下的大厨四宝。这类产品还将在五年内快速增长。
遗憾的是很多厂家在转型过程之中并不得发,工业思维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自大情绪弥漫着整个行业。另外,混乱的竞争格局之中,一些丧失道德的企业,为了赚钱,而将工业级的食品添加剂大量误导餐饮企业购买和使用,可能造成大众对行业失去信任。
调味酱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酱类产品,实际上市场在快速增长,但是发展很不均衡,主要是华南和华东企业增长迅速。酱类产品市场销量较大的产品有辣椒酱,肉酱,海鲜酱、面酱、豆酱,这些产品目前的销售量都相对稳定,酱类产品的增长应该寻求差异化突破,如山东玉堂酱园,是首批通过国家商务部认证的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公司主力产品之一传统面酱,利润较低,随着原材料的涨价,企业的这个销量支柱型产品涨价后消费者又不能接受,经过营销人员与研发部门的共同努力,推出差异化产品,不沾锅面酱,卖点为“好吃不沾锅”,迅速将此产品与其它面酱区分开来,市场取得爆破性增长。
相反,风味独特,极有市场潜力的四川豆瓣酱,却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一市场,销售增长明显落后于华南和华东同类企业,这是非常令人心痛的。四川豆瓣酱的落后,此前曾接受《新食品》杂志和其它几家杂志采访是,就此问题提出过几点分析,现来综合概括一下,四川豆瓣酱长期以来发展明显低于正常成长速度的原因,主要有几点:其一,低层次竞争,没有协同意识;由于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于是竞争主要是集中在相互杀价层面上,结果造成在低价诱因下,质量整体在不断下降,造成全国消费者认为四川豆瓣酱就是低质低价的,质量好的四川豆瓣酱反而因为价格相对较高而没有市场;其二,技术落后,没有创新;较多四川企业小富即安,没有创新意识,或者不愿做相关投资,目前多数企业,还是延用古法制酱,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根本不知道四川豆瓣酱的新型制作工艺已经出来,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实为可悲;其三,营销意识落后。四川并非没有好的豆瓣酱,也不是没有好的人才,可是多数企业营销意识落后,这几年,有些企业发展壮大了,但是,如果没有川菜餐厅全国拓展,拉动的消费,如果没有糖酒会经常选择四川开,企业还能走多远呢?这两个优势还能帮助企业走多远呢?很多四川豆瓣酱企业的营销还停留在守株待兔的阶段,因此,这给有志气的部分四川豆瓣酱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土壤,从产品策划、品牌规划、市场拓展方面,能够迅速领先,之后扩大战果提高竞争门槛。
辣椒酱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陶华碧,传说中只会写这三个字的贵州农村妇女,在2009年,位列胡润百富大陆女富豪第32名,身家25亿元,本篇文章并不是为老干妈作传,而探讨如何成为第二个成功的“老干妈”。
辣椒酱是很值得做的品类,不仅是中国的陶华碧老干妈因此进入大陆富人榜,而美国的美国辣椒仔,因做辣椒酱进入世界知名企业的行列。
辣椒酱的代表之作有贵州陶华碧老干妈为代表的油辣椒系、湖南红翻天为代表的剁辣椒系、广西花桥为代表的桂林辣椒系。
以目前辣椒酱行业强企的发展速度,以及资本切入后整合市场的速度,辣椒酱中国市场会由零散走向集中,大约会到2020年左右。
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与国内多家调研公司合作,推出的《辣椒酱产业投资分析报告》对辣椒酱领域做了极为透彻的分析和研究。
几乎所有做油辣椒产品的企业,都把目标指向了老干妈。你实际上是面临着“跟老干妈是死,不跟也是死”的境地,辣椒制品的领域,绝对不只是一个老干妈!
辣椒制品,加肉型,加鱼型,加菜型,加豆豉型,这样延伸下去就很多,发酵型,半发酵型,鲜辣椒,手剁型,泡椒型,每个都可以做成卖点极好的辣椒产品。做辣椒酱,很多的企业,要么把这个领域看得极好进入,把老干妈批成个土包子,以为很好切入,而实际上,进入以后,又觉得市场太大无处下口,或是觉得老干妈太过强势,无法与之抗衡,这些都是犯了急燥病的表现,当你的市场策略在不断改变的时候,消费者变得糊涂,因此你很难形成他们的消费习惯,你的精力也被分散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油辣椒的领域,还只是有个老干妈的原因,第二名的影子还很模糊,模糊到,你会以为那就是自己。
有一家辣椒酱公司新推出两款辣椒酱,其一为“农家辣子鸡”,其二为“拌饭香”,定位均为中高档,值得肯定的是,这两款辣椒酱的包装都相当漂亮,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在产品定位方面,要提醒注意的是,此两款产品前者强调鸡肉本身的卖点,其二主打食用特色,这样的卖点,实际上很难再打动消费者,因为几乎所有的厂家都在这样宣传,因此,很容易陷入雷同的境地,建议从功能及情感入手。
火锅底料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火锅底料其实不只是四川在制作和使用,也不只是你所知道的袋装火锅底料,做火锅底料其实用到非常多的调味料,以及餐饮配料,还有食品添加剂。
随着餐饮行业的整合及细分加剧,火锅底料市场将面临新的整合,趋势表现在定向生产及价格的两级化发展。
番茄酱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番茄酱市场亦在快速增长,但收获市场成果的是外资企业。番茄酱是近几年来在快速成长的调味品品类之一。
番茄酱市场的快速成长是得益于西餐和快餐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
此产品因为迅速普及,因此,营销的重点反而是批发市场。番茄酱一方面需求在迅速扩大,另一方面,资本整合市场,下一步的市场竞争将从餐饮走向家庭。
酵母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这个是一个半垄断型的市场,丹宝利、安琪、梅山做的比较好。这个产业的发展,今后的发展趋势表现在,竞争的主要焦点可能会由家庭市场转移到生产加工市场上,各大品牌会争相在冷冻食品生产商、小工厂里面加大力度。即用家市场的过度竞争。
食糖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糖类市场目前主要是拼价格,但是这也是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如果可以从产品上面做一些创新,应该还可以赚到很不错的利润。
糖类产品在西餐上的应用、液体糖、营养糖、代糖都是高利润和极有前景的好项目,值得关注及进入。
食盐调味盐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食盐本没有多少创新的地方,但是此类产品家家每天都会使用,实际上即便是做一点小小的创新,亦有很大的收获,此类产品在悄悄增长,主要功能性的品种,我相信,这个事业很值得做。
发展趋势是单体盐走向功能盐,如营养盐、保健盐及美容盐等高附加值盐种。
芥末调味品市场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要点
广东的中山珠海一带与辽宁大连一带是中国青芥辣的两个重要的生产基地,这两地的企业,一南一北,基本主导了中国大陆境内所有的青芥辣市场,南方以劲霸等为代表,大连以日本S&B公司在大陆的加工厂为主导。
【关键词】邮政物流;发展策略;策略定位;保障措施
一、安阳邮政物流发展现状
(一)邮政物流的信息化与应用
1.加强信息系统对运行质量的监控
相关部门根据目前速递物流运行系统的应用内容确定负责划分区域,并落实到相关责任人或者部门。相关部门要做好质量信息的动态监控工作,保证各系统不出差错。强化考核,各部门按月通报各信息系统实施状况,提高信息系统的利用效率。编制全套信息系统考核体系,确定相关原则,筛选关键KPI指标,对各部门进行全面绩效考核管理。
2.重点配送项目中试点投入使用POS机
加强了POS机系统在重点配送项目中的使用,提升基层网点服务水平。PDA系统已经先后升级四次,基本能适应安阳地区作业要求。完善了速递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利用该平台有力的支持了安阳邮政的同城业务发展。E邮宝系统完成改造,网上直接派单,大大方便了淘宝用户的应用。
(二)邮政物流的网络体系建设
1.运输网络进一步优化
2009年下半年,针对安阳市内物流集散网下行运输能力不足的现状,进行了物流配送业务外包,有两家社会运输公司承担各县市邮件的短距离传递,减少运输成本20%以上。
2.营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安阳市邮政公司已建立起有营销经理、客户经理、揽收人员全方位结合的营销体系,各物流部门均成立了市场部,对大客户进行专员营销。截止2011年末,全市共有专职营销人员352人,占全局的15.6%,基本上覆盖了全地区的商户。
(三)邮政物流的整体业绩状况
2011年,安阳市邮政局不断采取应对措施,加大同城物流业务开拓,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收入一千多万元,同比增长12.32%。其中,速递、物流和国际包裹业务2011年分别完成5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收入。速递、物流业务分别增长10.98%和16.12%。
二、安阳邮政物流的策略选择
安阳邮政所要涉及的现代物流业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行业之一,受到生和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安阳邮政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投资揽收网络齐全、员工包裹投递业务技能熟练和长期的物流服务经验,都注定了安阳邮政在物流该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因此,安阳邮政物流想要有长远发展就必须将自身网络资源的优势化为财富与收益,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额,进一步完善邮政物流信息渠道、投递渠道和增值功能,扩大客户群体的覆盖面,发挥“百年邮政”的品牌形象,巩固行业地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安阳邮政发展现代物流业务应重点实施增长型发展战略。
增长型战略是以企业在行业中领先为指导,将企业的资源导向新领域、新业务,改变管理方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的一种战略。增长型战略会取得溢价效应,主要适合领先企业、后劲十足的企业及新兴行业中的企业。
三、安阳邮政发展现代物流的市场定位
河南物流市场中,多品种、多批次、及时性、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已成为这一行业的基本要求。目前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物流市场已经日益红火,个人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已经基本接受并趋于井喷阶段,这也是邮政物流发展的好时机。因此,安阳邮政物流应该以“围绕日益增长的个需求为核心,以‘精、小、轻、贵’的高端物流为主,重点为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一揽子、增值服务”的发展思路为指导,从业务板块、服务内容、客户群体三方面定位市场。
(l)业务板块:以同城配送物流、农资分销物流等业务为主,按照国家服务“三农”的要求,做好的农资配送物流服务;扩大顾客群体的覆盖面,并在原有渠道和资源的基础上拓展新业务。
(2)服务内容:以“精、小、轻、贵”的高端物流为主;积极抢占如医药品、IT配送以及商贸物流等市场,挖掘大客户资源,稳定收益,促使邮政物流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3)客户群体:重视大客户,兼顾零散用户。面向大客户开发,其收入高、见效快、稳定快捷,是安阳邮政发展主方向,与大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保证邮政物流销售业绩稳步提升。因此,以工业园区、商贸园区、机关单位的物流需求为重点,贯彻“抓住大户,不丢散户”的原则,尽力满足所有客户的基本需求。
四、安阳邮政物流发展策略
(一)大力发展快递物流
1.扩大邮政快递物流业务规模。加快安阳邮政企业内部改革,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本地竞争力水平,力争成为全省快递物流业的派头兵。一是高附加值快递物流业务。借助健全的快递物流网络,做大现有安濮鹤区域业务规模。加快开通以安阳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的“当日递”业务。二是进一步做大国际业务,发展省内异地业务,加强同城业务,继续完善包裹业务。
2.推动快递物流企业发展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安阳市邮政物流应调整快递物流经营模式,将全资直营、特许加盟、业务等多种经营模式相结合,扩大企业规模化,树立品牌形象,规范业务操作,争取早日实现标准化管理。加强企业现场管理水平,减少野蛮装卸搬运,降低物流投递成本,降低邮费,增加时间管理观念,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对安阳市场细分,开发与时俱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大力发展网购业务,深化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业务,加快短期仓储、代收货款、仓单质押、代征代缴等增值业务的发展,为邮政物流需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3.加强与其他快递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安阳邮政物流应与国内、国际快递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合作联盟,拓展国际快递市场、国内快递物流市场占有份额,将民营快递物流企业吸纳进来,使其成为河南邮政速递的异地配送货源组织者,这样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做大做强安阳邮政物流。
(二)积极发展农村邮政物流
发挥邮政企业的网络优势,将现代物流理念引入安阳邮政,打造农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村提供农资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的分销配送服务,增强安阳邮政服务“三农”的意识与能力。
1.建立完善农村物流渠道。依托邮政企业,完善农村邮政物流网络布局,通过改造、新增和加盟等方式,建立以县为配送中心、乡镇为分拨点、村庄有代办网点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利用邮政企业自有网络,加强与供销机构、商贸机构、农机机构以及农技机构等农村服务机构合作。在全市所有乡镇与行政村建立“三农”服务代办点,实行统一挂牌、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制度,完善代办网点运行机制,开展配销上门服务,实现“收订到农户、投递到家门、服务到田头”的一条龙服务模式。
2.开拓农村农资和消费品配送市场。邮政企业及其加盟点经营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产品,加大技术支持,增强农资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农资服务示范工程。邮政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农业项目,参与国家化肥淡季储备业务,力争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邮政企业积极开展小型家电、通信产品、文化娱乐产品等消费品配销活动,涉足农村医药统一配送销售业务、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发行配送业务,积极创新农村消费市场营销模式。
3.推动农副产品进城入市。邮政企业加强与农村种植大户、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建立乡村超市直通车,利用其投递网络,将我市知名产品分销配送到全省或者全国,打造特色农产品配送品牌。邮政企业加强与农副产品流通企业、连锁超市的合作,开展仓储、深加工、配送、代收货款等增值服务。
(三)加快发展邮政一体化物流
发挥邮政企业网络优势,以专业化的仓储、运输、配送及信息技术平台为手段,为客户提供实物、信息和资金“三流合一”的供应链全程解决方案,推动邮政一体化物流发展。
1.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物流业务。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区为重点,针对不同产业集聚区和入驻企业的特征,大力开展从原材料入厂到产品仓储、运输、配送、报关、代收货款等各环节物流综合服务,借助产业集聚区物流规模大、需求集中的优势,尽快做大一体化物流业务规模。
2.积极发展行业精益物流。以服装、食品、烟草、医药、IT、汽车零配件等面向市场终端的消费品行业为重点,以经销商和中小制造业企业为对象,推动行业精益物流发展,使其成为我省一体化物流的主导业务。积极推进安阳邮政服务中小企业的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从订单处理、运输、仓储、配送,到库存管理、流通加工、信息服务、退货处理、代收货款等服务的一体化邮政物流解决方案,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四)推动邮政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支持邮政物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打造运营商、供货商和服务商的“三商”合作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邮政物流服务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示范项目。推动与淘宝网等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合作平台,扩大店购、网购、电话购物、3G手机购物、电视购物等物流配送规模,大力开发快递物流增值服务产品。加快建设反应迅速、实时沟通的“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消费者”三位一体的信息交流平台,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邮政物流服务效率。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借助自身网络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商品专业营销网站,拓展业务范围。
(五)发展邮政农资物流
邮政农资物流是按照生产商---邮政系统---消费者的营销模式,依据邮政传统的投递网络,在此基础上向下延伸到各个村,然后直销到农户,是一种典型的BtoBtoC的运作模式
在整个模式中,市邮政物流中心是整个运作流程的策划者,主要是搜集下级省县农资物流需求,寻找合适的质量可靠、价格合适的生产商。生产商直接把农资产品直接运送到县邮政物流公司。县物流中心是最基本的农资物流修销售的指挥机构,通过信息网、电话或传真,向省、地区物流公司或生产商采购农资商品,销售给乡镇邮政所或村代办点;再把乡镇邮政所传递过来的农资商品以及农民消费品需求情况汇总,通过信息网向外传播。乡镇邮政所是农资物流的最基础最稳定单位,把农村代办员传递过来的农资商品需求情况汇总,向县省邮政物流中心采购;通过电话或传真向县省物流中心传递农资商品和农民消费品需求信息。
村代办点设有村代办员,村代办员把村代办点及农户的农资商品需求信息传递给邮政所,向农户进行业农业技术指导。村代办点是联结农户与乡镇邮政所的桥梁,主要是收集农户对农资商品、消费品的需求量,通过书面形式传递给乡镇邮政所;将县邮政物流公司和乡镇邮政所运来的农资商品、消费品送到农户手中;开展各种农资产品和农民消费品的营销活动等。
参考文献:
[1]徐剑.中小企业物流战略研究[J].中国企业战略传播网,2005.2.8.
[2]李晓超.国际快递公司在华发展特点及启示[J].物流技术,2007(8):51-53.
[3]张学文,周浩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23-26.
[4]鲁其辉,朱道立.质量与价格竞争供应链的均衡与协调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6):34-36.
[5]潘建伟.中国邮政直面物流开放[J].中国邮政,2006(2):22-23.
关键词:新能源 光伏产业 发展现状
1.当前国际国内光伏产业应用分析
1.1国际现状
1.1.1世界光伏产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近年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逐年递增,欧、美、日是可再生资源的积极推行者,占据了光伏应用市场大部分空间。为不断提高可再生资源发电的比例,各国均提出了2020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的中长期目标:
1.1.2世界光伏产业应用领域及成本。一是应用领域,目前发达国家光伏应用领域主要是电站建设和分布式发电两类,分布式发电应用于商业、工业区等领域,此外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均推出“屋顶计划”,鼓励家庭式发电,家庭在满足自身用电的基础上,多于电量可出售给国家电网。2011年,德国分布式发电系统容量占光伏发电装机总量80%,其中主要应用形式为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二是应用成本,美国太阳能先导计划(SAI)2006年预计2015年光伏电价将下降到10美分/kwh(相当于0.7元/kwh);德意志银行预计到2015年光伏电价达到1元/kwh;日本政府(NEDO)公布的新光伏发展路线图预测到2017年光伏电价达到1元/kwh;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2009年“sale for 2020”,认为到2020年光伏将在76%的发电市场具有可竞争力。综合世界各大机构的预测,预计全球光伏电价在2015年左右达到1元/kwh,基本实现“电网平价”。
1.2国内光伏产业应用现状
1.2.1国内市场需求逐步开启。可再生资源是未来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要领域,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特别在欧美“双反”后,国家政策更多的转向了促进国内市场应用,统一上网标杆电价、新能源城市、金太阳工程、光电建筑、光伏下乡等政策正在或即将实施,政策对市场的激励效应将逐步显现。2012年,中央财政拨付资金130亿元,支持光伏发电国内推广应用的总规模达到5200兆瓦。2012年全国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8%,而欧美等国的占比已达到了3%―5%,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1.2.2应用领域逐步多样化。一是地面光伏电站建设,青海、宁夏、等日照充足地区地面光伏发电站建设稳步推进,从2009年开始,国家能源局已连续启动两批光伏电站特许招标项目,大型光伏发电站建设扩大了光伏应用需求。二是分布式发电,金太阳工程和光电一体化建筑示范项目逐步推广加速释放了屋顶及建筑物光伏应用的大量需求,2012年金太阳工程招标总量达到4.53GW。三是光伏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在交通领域,交通警示、公交站台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测速雷达、光伏隔音墙等应用逐步开启;在国内民生领域,光伏应用已开始涉足到太阳能无线音箱外的太阳能家居生活、太阳能户外休闲运动领域、太阳能森林防火数字监控预警系统、智能微型并网逆变器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
1.2.3发电成本逐步下降。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比三年前较低了50%,中国太阳能发电价格,在不考虑土地成本的情况下已降到了1元/kwh,2009―2010年国家能源局启动的光伏电站特许招标项目上网电价已接近1元/kwh(见下表)。《中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路线图》预测,中国光伏发电有望在2014年实现工商业用电平价上网,2018年实现居民用电平价上网。
1.3双流县光伏产业应用优劣势分析
1.3.1光伏应用比较优势。一是产业链逐步完善,晶硅光伏方面,已形成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等完善的产业链;薄膜光伏方面,非晶硅、碲化镉等薄膜电池全面发展,具备薄膜材料、玻璃基板、薄膜电池的较完整的产业链。二是组件转化率逐步提高,我县光伏企业生产的组件中,薄膜类组件一般转换率为8―10%,其中汉能计划启动的二期项目,利用非晶锗硅纳米硅技术,量产组件光电转换率可达12%,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三是产业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六中心三平台”新能源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正逐步搭建;与四川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深入;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三方平台效应逐步显现;天威新能源 “神鸟”电池、汉能光伏三结叠层结构组件、中光电阿波罗高效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等自主创新产品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竞争力。
1.3.2光伏应用比较劣势。一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我县晶硅和薄膜产业链已初步完善,但是上游原料生产和下游工程开发实力明显不足,缺乏多晶硅料生产商和下游安装和发电系统,关键环节的缺失不仅提高了组件成本,也阻碍了光伏应用推广。二是产业创新机制有待突破,我县光伏产业创新已具备了一定的平台,天威、汉能等龙头企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但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机构基本处于各自为阵的孤立状态,供应链合作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缺乏一个集成创新的行业联盟和协同创新机制。三是产业应用能力急需提升。天威、新光、四川阿波罗等企业已采取放缓投资、缩产销存、降损少亏等方式维持现状。
2.关于加快光伏应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2.1拓展应用领域,坚持以市场应用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借鉴广东、江苏、合肥等省市经验做法,扩展光伏产品应用领域;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部门加强沟通合作,通过合理的电价标准、适度的财政补贴和金融扶持,进一步向分布式发电、远离电网、零星分布的离网农村光伏发电等领域延伸:
建设光电一体化建筑:基于当前光伏发电成本,光电一体化建筑推广主要集中于学校、医院、大型商业综合体、工业区等单体建筑面积较大,用电成本较高的公共建筑领域。
公共设施领域:新建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公园、景区,住宅小区内的路灯、草坪灯、灯箱等照明设施,应优先采用太阳能光伏、LED综合绿色照明系统,并逐步对现有路灯、警示灯、景观灯、指示牌供电等相关设备进行改造。
促进光伏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利用分布式发电模式,充分发挥光伏发电对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工程的支持作用,如建设小型光伏发电系统解决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植树造林等工程的用电需求。
2.2强化政策匹配,用足用好和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支持
2.2.1用好用足当前国家政策。一是鼓励天威、汉能、旭双等企业积极包装项目争取“金太阳”、“光电一体化建筑”等政策支持;二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到青海、、内蒙古、新疆、宁夏以及省内甘阿凉等日照充足的地方建设分布式发电站,充分利用国家对10千伏及以下电压入网,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在6兆瓦以下分布式发电站的政策支持。三是《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等示范项目的支持,根据我县实际条件,积极向上申报示范区建设,增加光伏产品集中应用。四是工信部目前正在制定“光伏下乡”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响应,抢先占领农村市场发展先机。
2.2.2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一是降低土地成本,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除去土地成本,我国太阳能发电的度电成本已降至一元以下,土地成本成为光伏发电站建设中较重的负担,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省市能够给予三州或其他地区光伏发电站项目较为优惠的土地政策,降低企业投资建电站的成本。二是缓解资金压力,积极向省市争取,促进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实施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式融资;争取省市新能源专项扶持资金能够更大程度的向双流光伏企业倾斜。三是提高电价补贴,借鉴合肥、江苏等地做法,在国家统一上网电价补贴的基础上,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给予地方配套0.3―0.4元/千瓦时的补贴。
2.3深化协同创新,切实降低光伏终端应用交易成本
2.3.1不断提高光伏产业系统创新能力。一是提高纵向产业链创新能力,鼓励天威新能源、汉能光伏等企业通过长期合约或控股等方式,与上游供应商建立合作创新模式,双方在共同平台上,优势互补,共同进行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减少企业采购和产品推广应用成本。二是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利用我县已形成的创新平台,鼓励光伏企业建立由供应链生产方、市场需求方和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组成的光伏产业联盟,在充分明确供需的基础上,提升“企业+高校+产学研服务平台”协同创新能力,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本土化光伏设备技术水平。
关键词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拓宽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006-01
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态势相对于以往有所提高,加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国民对移动通信的需求日益强烈、要求日益提高,这都为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带来了庞大的潜在客户。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取向与其技术特点具有紧密关联,例如个性化及移动化,且随移动网络的覆盖面不断拓宽,个人平摊成本得以降低,确切而言,从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角度来看,为移动通信持久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1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经划分为以下阶段。
1)通信行业初期实质表现为蜂窝模拟形式,该时期构建的蜂窝结构规避了行业活动范围受限与大区制容量低等弊端,为往后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此时的技术尚未成熟。
2)该阶段是由初期的蜂窝模拟形式演变而言,转向于数字形式,技术进步显著,为数字传输的综合业务提供利于发展的优势。
3)第三阶段是通信行业加快发展的前奏,不仅克服了蜂窝数字形式阶段的问题,且继承了前两阶段的技术优点,进而为通信企业开展宽带多媒体业务提供了技术条件,达到全球漫游无阻的目的。
4)当前4G源自发展于第四阶段的通信行业,与第三阶段进行比较,虽然4G在标准风方面所具有的功能远多余第三阶段下的3G,但因其技术仍处于尚未成熟阶段,应用价值较高之处在于可为科技创新时期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综合而言,我国移动通信历经三阶段发展,网络与业务服务已出现根本性变化,其一,以传统话音业务为前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逐步向为设计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前行,通信主体由以往的人与人间转向于人与物间、物与物间,从而促进通信深入到人类的生活当中。其二,与移动通信相关的行业均互相融合为一起,包含业务、网络以及终端融合等,利用新技术、新项目以及应用需求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求。
2 分析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现况
1)通信业务发展现状。谈及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现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自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出台以来,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例如,移动电话一经推出便受到大众的关注,成为当时广泛应用的消费品,但基于2005年后,受通信市场竞争的理性化及我国城市用户趋向于饱和状态,移动电话的用户不增反减。其二,移动通话分数至今仍维持着较高增长率,据调查,该增长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话务量所大力开展的营销工作具有紧密关联。其三,通信业务的收入始终稳步上升,其中,新业务的收入比例呈现上升的动态发展趋势,例如彩铃与信息等新型业务。其四,地域分布具有特征。例如,对比普及率,我国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对比用户数量,我国中西部远高于东部地区,且近年来用户数量在全国总用户中的比例上升显著,其中因农村地区与广大中西部受制于网络覆盖面积小、资费高及通信渠道少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就目前而言,具有用户普及率潜在上升空间。
2)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及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已延伸至国内全部大中城市、多数县、乡镇、郊区以及农村,诸多旅游胜地与交通干线,覆盖区的人口数量已占我国总人口的95%以上。目前,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大体上已建成了综合通信网络,具备覆盖面甚广且通信质量优越的特点。另外,分析3G的发展趋势,就其终端的功能与性能来看,将会是影响未来发展取向的关键因素,今后业务进一步标准化、积累运营经验、站址选择、无线干扰以及机器设备的成熟度均需在原基础上继续优化。基于我国约90%的企业在日常运营中无战略规划,多数企业报以“随遇而安”的运营态度,针对潜在发展空间而言,企业在投资于运营上甚至没有战略体系,因此,系统化分析的出现机率很低。
分析我国当前市场,行业间竞争力的提升促使企业认识到长期处于随遇而安的状态已难以去适应社会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此时,战略核心面向于围绕行业整体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例如将一个已确定的项目管理视为战略中心,从项目管理的整体上判断通信企业的发展趋势,并在项目实施中加以推进行业整体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由此,移动通信公司才能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3 探微移动通信未来趋势
针对21世纪的移动通信而言,如若从服务角度出发,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已不再是满足于打电话而已,而是应不断提高网络的运用,确切的说,网络仅是一种便于人们沟通与发展的工技术工具,而移动通信企业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才是其发展的最终目的。
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体现了整体而有序、加之理性的发展形势,且4G时代的到来及其发展被视为移动通信产业的未来趋势,4G移动通信更有效的促进了宽带分布于网络中,其自身所具备的非对称数据传输速度可高达2Mbit/s。其次,4G囊括了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及宽带无线局域网接入、移动宽带系统与交互式广播网络,对比3G,4G移动通信具备标准化的应用功能更加多,且可跨越不同频带网络,例如:处于固定平台及不同网络中为人类提供业务服务,达到互联网接入无时间、地点限制,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数据采集、远程控制与管理及定时定位等应用功能。随社会及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对当前4G移动通信的期望值较高,虽然从理论上分析4G网络的速度可达到100Mbit/s,但因受限于通信系统的容量,手机网速是难以达到的。再如:我国4G移动通信在发展过程中需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自身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有研究人员从预测角度提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在10年后,即3G网络大体上覆盖各国,全球将会有大于25%的人口成为移动通信的用户。此时,3G进入了被人类接受、领会并吸收的发展阶段,由此可判断出4G通信势必需要经历如同3G时代的发展历程。
综合上述问题,我国4G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必须要求运营商以3G通信网络作为根基,向国内乃至全球逐步引入4G通信网络,从而达到由3G通信网络向4G转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移动通信的未来趋势面向于高速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实现移动接入无时间、地点限制,服务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高智能的4G移动通信具备多样化与多兼容,随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完善,4G势必充分展现其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茜文.技术创新:新时期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旋律[J].移动通信,2010(01).
工商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贴实际,注重实效,着力办好基础建设、优质服务、*体系、名牌强市、食品安全、涉农服务、遏制传销等七件实事,取得初步成效。
积极搞好基础建设,为干部职工办实事。一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强化预算约束,认真抓好节支工作。市县两级已建立财务联审会签制度,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停征两费后,积极解决基层的经费保障、基本建设遗留问题,对干部职工的待遇明确了一个硬指标。全市工商系统立了项的工商所、局办公楼将尽快开工,市工商局机关办公楼积极争取*年省财政立项。积极关心基层工商干部的生活,正在开展“五小”活动,即为基层所建好小会议室、小活动室、小学习室、小食堂、小浴室。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应用软件开发,正在开通视频会议系统,改造传统工作模式,提高行政效能。三是加强政务信息、新闻宣传工作。办好内部信息网、*红盾网、个私会网,加强信息报送和政务公开工作,宣传和推介好*工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截止*月*日,全市工商系统发表宣传报道*篇次、政务信息*篇次。
积极搞好“工商优质服务年”和“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为各类市场主体办实事。结合*省局“工商优质服务年”、*市委市政府“工业企业服务年”,积极开展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一是主动服务。在放宽登记名称、经营范围、出资比例、经营场所等方面做文章,在推动融资担保、品牌创新、改组改制、兼并重组等方面动脑筋,在简化程序、优化环境、改进管理、高效服务等方面想办法,千方百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二是突出重点。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业企业,推行“一个企业(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服务模式,实施全过程服务、一条龙服务。充分利用工商部门掌握的基础数据、基础信息,写出有分量的分析报告《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抓好工商联络员制度。组织工商联络员下基层、进企业,主动为企业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强化对工商联络员的考核,定期报告工商联络员工作情况,今年准备表彰奖励一批优秀工商联络员,把工商联络员制度打造成*工商的服务品牌。截至*月*日,*名联络员普遍对联系企业进行了走访,为企业办实事*件。
积极完善*体系建设,为消费者办实事。一是完善网络。进一步加强市、县*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农村地区“一会两站”建设,积极推进*网络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农村。截至*月*日,全市工商系统新建“一会两站”*个。二是增强功能。强化*受理、转办、反馈、综合分析和消费引导等功能。探索建立消费者赔偿基金以及小额消费争议解决机制。三是加强引导。以“消费与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消费维权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次。定期*数据分析报告*个,加强消费提示和消费引导,充分发挥消费维权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申诉举报中心处理申诉举报*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多万元。
积极做好商标品牌工作,为“名牌强市”战略实施办实事。积极指导和鼓励企业申请商标注册,申报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引导企业使用自有商标,大力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工作。同时以驰名商标、涉外商标、食品商标、药品商标为重点,严厉打击“傍名牌”违法行为。全市工商系统帮助申报著名商标*件和驰名商标*件,查处“傍名牌”违法行为*件。
积极抓好食品安全和取缔无照经营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特别是制假贩假行为,坚决杜绝食品安全重大责任事件的发生,对有案不办,该罚不罚的人和事坚决惩处。今年确定重点检查乳制品、肉禽制品、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和农村、城乡结合部市场,查处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依法取缔无照经营,坚持治理与引导相结合,引导无照经营户办证办照,合法经营。截至*月*日,全市工商系统查获假冒伪劣食品*公斤,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件,专业检测各类商品*个。
积极搞好红盾护农、培育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活动,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坑农害农行为,建立健全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依法规范经纪行为,加强对农村经纪人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经纪能力,畅通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大力支持农民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支持专业合作社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开展经营服务。严厉查处涉农合同欺诈行为。截至*月*日,全市工商系统查获检查农资经营户*户,立案*起,没收假劣化肥*吨,查扣不合格化肥*吨;查处假劣家电*件;发展农村经纪人*名,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户,全市签订涉农合同*余份。
积极打击传销,为社会稳定办实事。坚持打防并举,严查传销大要案件;完善打击传销预警、快速反应、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传销的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增强群众防范传销的自觉性;进一步开展“无传销乡镇”、“无传销社区”的试点工作。截至*月*日,全市工商系统共捣毁传销窝点*个,教育遣返传销人员*多名。
2011年末,临沧市小微企业共4507户,同比增长17%。全市小微企业生产总产值约9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35.2%,同比增长28%,超过全市GDP增速12.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发展呈较快增长态势。
(一)小微企业较快发展有良好的环境
从政策层面看,临沧市政府出台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见》及税费优惠等配套政策,提出了发展目标、扶持对象、扶持重点和方式,为小微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从组织机构看,成立了由临沧市工信部门牵头、市工商、市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办事机构,落实了专项经费,实施了常规管理工作联系制度,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从扶持资金看,明确了从2011年起,市级每年筹集资金1000万元,8县(区)每年各筹集资金200万元,用于新创办的市场前景较好的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补助标准为每户2-5万元。
(二)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调查结果显示,批发和零售业小微企业数量占57.1%,高居行业榜首,接下来依次是工业和建筑业、住宿和饮食业,分别占12.9%、12.3%,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房地产、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小微企业数量则占比较低,只有13.3%。批发和零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层次较低且占比过高,凸显临沧市小微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资金规模小,资信担保能力低。小微企业主要以私营形式存在,决定了其资金规模较小的特性。从对50户小微企业调查问卷看,超过半数的小微企业感到资金紧张,但从银行获得贷款感到非常困难的占8%,感到比较困难占47%,主要原因是缺少土地使用权、门面房、商业用房等银行愿意接受抵押的财产,小微企业资信担保能力弱可见一斑。
三是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状况不佳。临沧市小微企业以“家族式”、“作坊式”居多,财务管理方面大都没有专业人才,基本是“家长”说了算,资金管理呈“松散型”,对现金管理不严,赊销现象或“三角债”现象时常发生,资金管理混乱。
二、临沧市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
2012年3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4.1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8.49%,比年初增加4.7亿元,增长11.93%,高于全部贷款增幅2.35个百分点。
(一)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及主要融资渠道
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多重因素影响,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涨以及资金短缺,分别占50户调查企业的76%、68%、64%,资金短缺已成为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融资渠道看,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多种融资方式,主要有通过银行融资、向亲戚朋友借款或向内部员工集资,分别占50户调查企业的84%、38%、14%。也折射出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现状。
(二)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
一是金额小,期限以中长期为主。从50户调查问卷看,2012年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数量占76%,需求资金集中在50万元~200万元之间,融资期限需求主要倾向于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占63%,但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从银行信贷期限看,2012年3月末,1年期以上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95亿元,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的54.29%,占主导地位。
二是银行机构执行利率不一。工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执行同期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农业银行最高上浮30%,最低上浮15%;中国银行最高上浮30%,最低为基准利率;建设银行统一上浮20%;而农村信用社最高利率则上浮90%,最低上浮6%。总体看,商业银行执行的贷款利率相比农村信用社较低,但所有银行机构无利率下浮情况。
三是银行信贷结构较为集中。2012年3月末,银行投向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2.13亿元,占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的72.82%,除银行一定程度偏爱这两类企业外,与临沧市小微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极其相关。
(三)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
1.搭建合作平台,强化服务窗口。2012年初签订了《临沧市政银企三方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三方联动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还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如工行、农行成立的“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管理领导小组”等。各银行机构通过服务平台,结合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贷审批效率,积极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2012年3月末,申请融资的小微企业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获贷率均达90%以上。
营经济发展的成因,探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最近我们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民营经济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些决策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县民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孕育而生并发展壮大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份,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迅速扩大,主导地位确立。据经济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至20__年底,全县有各类民营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个体工商户1.77万户,从业人员3.62万人。初步测算,20__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9.33亿元(农民承包集体土地从事种植、林业、水面养殖等生产活动为集体经济,不属于民营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5,已占据全县经济半壁江山。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0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0%。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其发展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2、企业发展迅速,支柱作用显现。一是在工业领域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我县的支柱行业。据调查全县民营工业初步形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机械制造、化工、棉麻纺织和生物医药制造等六大行业。这六大行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32家(20__年底),工业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6.0。二是在零售业领域逐[,!]步发展了一批领头羊企业。以恒生、广兴超市为代表的百货零售,以福民、新视野家电为代表的家用电器零售,以康源、百姓药房为代表的医药零售,以亿客隆、鑫三角为代表的服装超市及各种品牌专卖店,这些几乎涵盖了所有零售业领域,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是我县零售市场的佼佼者。二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20__年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户为79万元,远高于20__年的25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总家数的96。规模商业企业也由20__年的5家发展到10家。三是规模效益初现。以凯斯机械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拥有凯斯零件、安凯机械两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20__年完成销售产值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948万元,均是20__年的1.5倍,其上交税金增长速度更快。
3、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经营机制,为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__年县工商年报显示,全县创立各类有限责任公司99家、股份合作企业22家。20__年以来,我县几家较大型的国有、集体工商业企业成功实行了改革改制,民营化后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4、加速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千家万户的农民广泛参与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之中,加强了农民向集镇聚集的动力,同时也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文明素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据调查,目前,城关地区户籍人口虽只有7万多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已超过12万人,乡镇集镇码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50以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了所在地城镇的聚散、幅射功能,促进县城建设以块状延伸、内涵扩张的形式发展。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因
1、融资渠道不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保大企业、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绝大多数依靠个人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这种筹资方式因违反国家政策,具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的弊端,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2、服务与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许多部门没有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缺乏“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纳税人意识”和“委托人意识”,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最大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
的态度。特别是在对待民间投资问题上,存在倡导有余、措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更没有如对外资招商那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民间资本开展集中地招商活动。
3、自身素质不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企业主文化素质较低。现有的民营企业主大多40多岁,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经营者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投资决策上往往凭个人经验,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也难于适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二是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的特性,在资本原始积累投资期一般采用了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管理方式,这是合理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会成为企业规模向更大方向发展的障碍和束缚,而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前我们的民营企业主大多还难以胜任。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经营中违约、违反政策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县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社保、医保等职工权益在很多民营企业中根本没有落实,企业人才被外地挖走,企业出现招工难、特别是招骋人才难的现象。
三、对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强大合力。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大战略措施来抓,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鼓励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结对子。建立“领导干部挂钩民营企业”制度和“机关干部下企业”制度。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形成“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自主发展”的工作格局,满腔热情地帮助民营企业过好市场经济关。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深入企业,及时总结推广民营企业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强化教育,提高民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守法经营意识和讲信用、办实业、创品牌的自觉性,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1铁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农业主导产业
一是榛子产业。榛林面积455万亩,年产量2880万斤,实现产值14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拥有51家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和200余家加工企业,从业人员3万多人。二是寒富苹果产业。寒富苹果面积77万亩,年产优质苹果超万吨。寒富苹果成为继榛子之后又一农业特色品牌。三是蔬菜产业。保护地蔬菜播种面积398万亩,年产量2255万吨。四是畜牧产业。拥有大规模生态养殖场26个。
12产业基地建设
双井子镇富硒水稻示范生产基地,种植优质水稻115万亩,富硒稻米成功打入上海、南京、温州等地市场;新台子镇优质水稻示范生产基地,通过整村流转土地1万亩,全部实现机械插秧;精品设施果蔬示范生产基地,基地面积2000亩,现已获得辣椒、黄瓜、番茄3个品种的绿色A级认证,成功注册辽宁省知名品牌“凡河”牌蔬菜,基地年产果蔬12万吨,年产值9000万元。东部山区黑木耳示范栽培区基地面积1000亩,示范区年产黑木耳100万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275户。
13产业化龙头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事龙头企业4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5家,县级4家。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熊官屯镇朵朵童生态农庄,已流转土地300亩,正在建设当中;新上种畜场百果园、熊官屯容谷玉米烘干、鸡冠山峪丰黑木耳种植3个500万元以上农事龙头企业项目。
14专业合作组织
现有各类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452家,家庭农场8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并有27家合作社获得市级以上补助资金703万元。
2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现有龙头企业43家,基本上以粗加工为主,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和带动能力较弱。其中,畜牧业产品精深加工不够;九三集团大豆油项目的原材料全部来源于外地,对本地没有真正起到“龙头+基地”的带动作用;榛子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
二是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综合性和专业性?^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渠道拓展缓慢,缺少专业的销售队伍。电子商务发展滞后,东北信息产业园、铁岭红鼎新农科合作社等电商平台刚刚起步,作用尚未完全显现。
三是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知名品牌较少,绿色食品仅有13个,至今仍没有有机食品。农产品知名度不高,没有形成统一的“拳头”品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相对薄弱,还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和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四是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县本级财力有限,真正用于项目、用于引导企业发展的资金不多。国家、省、市各级农业建设项目投入相对分散,缺乏统筹协调,政策性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农户贷款难,龙头企业融资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缺乏银信部门的支持。
3农业产业化的可行性路径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县情,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运行机制。
一要在抓园区与基地上下功夫。通过加快推进整村土地流转,选用优质品种和推进全程机械化加大产量。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突出抓好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绿色果品标识,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牵引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果蔬基地,重点提升产品质量。
二要在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上下功夫。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中国榛子产业第一县”这块牌子,打响“铁岭榛子”品牌,实现榛子产业提档升级。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要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注重商标注册和品牌申报、包装、宣传,引导和鼓励具备申报资格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合作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标识和地理标志,创优驰名商标,努力提升特色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榛园改造、高产试点创建、寒富苹果管护、蔬菜旧棚区改造、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要抓好品种改良。农业良种产业化是从源头上提高农业品质、增加农业效益的重大工程,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多发展一些具有市场潜力和远期收益的新品种,特别是要重点扶持现有的肉牛、肉鸡、果蔬等产业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拓宽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
东辽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具有山区与平原的综合优势[1],属低山丘陵区,东辽河发源于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面积2186.1km2,人口3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5万人。耕地面积67040hm2,水域面积6540hm2,林地面积74328hm2。到2014年末,全县农业总产值约为26.5亿元,其中农业产业化占62%。
2主要经验
2.1发挥优势,因势利导
东辽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辽源市区位于县域中心位置,因此可因势利导,乘势而上。一是引导劳动力进城,发展合作社。由于市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县里农业剩余劳动力常年在辽源市区打工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劳动力转移给农村土地大量流转带来了机遇,使农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并壮大。东辽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共成立98个合作社,流转土地量达到总耕地面积的15%。二是引导城市资金出城,成立现代企业。如金州现代农业企业就是引资的典范。
2.2政策倾斜,扶持能人
惠农政策向农业产业化倾斜,如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牧业小区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机械深松补贴等都尽可能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另外保护性耕作、千亿斤粮食增产、高产田创建等农业项目全部由产业化经营单位承担。与此相配套,东辽县还应大力扶持能人。
2.3立足资源,特色发展
东辽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8亿kg的阶段性水平上,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和水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2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8户。围绕金翼集团等龙头企业[3],推动各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在企业引导下,全县生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72.57万头、59.86万头、5.74万头和2209.9万只。在特色养殖方面,东辽黑猪共存栏3900头,梅花鹿发展到21580头,放养柞蚕1250把。全县有国家和省认定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龙头企业8家,创建名牌产品15个,其中省名牌7个,各类农博会名牌8个。
2.4科技下乡,支持园区
辽源市科技下乡,经常选择离辽源市较近的东辽县所属乡镇,尤其是那些具有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市农业科学院为主体的专家队伍走到哪里都受到农业生产者的欢迎。县政府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让农民点菜,请专家掌勺,在园区成就大餐。在安恕镇形成四个绿色农业产业化格局:年加工能力5000kg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年吞吐能力20000kg的迅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农业园区,花卉苗木示范区。凌云乡东辽黑猪养殖即将成为特色园区,年出栏3200头,向产业化迈进。
3存在问题
3.1区划设计不够长远
东辽县的产业发展常常锦上添花,谁行扶持谁,缺乏整体设计和长远规划。表现在不同产业间常有冲突矛盾发生,如耕林争地、牧林争山、田渔争水等,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
3.2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近几年来,在荒山、荒水利用方面,全县虽然建成多家牧业小区和多片榛子等经济园,但是其实际利用程度还很不够。传统产业资源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3.3社会化服务不够及时
产前、产中、产后的政府办服务组织在城镇,服务远不及时;民间服务组织水平和被服务者水平接近,服务态度好,质量上不去。总体来说是缺乏高水平、就近服务的社会组织,这给产业化进程中的种植、养殖增添制约因素。
4前景展望
4.1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4.1.1辽源城市资金正向农村、农业转移一是直接兴办农业企业,如金州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二是携带资金同农民合伙办农民合作社。截止到2014年11月30日,这类合作社达到8个,而且规模大、素质高。三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出资,通过定单或合同,组织农民生产指定产品,包供包收,养殖业多采取这种方式。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民进城谋业、安家、落户增多,城乡交流和一体化发展,城市资金会源源不断地就流到东辽县。4.1.2年轻农民弃农进城越来越多一是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怕苦、怕累、嫌脏,期望且有能力到城市发展。二是考虑子女的就学条件,想通过改善教育水平来重点培养下一代,这些人多数是较富裕的人。三是集体进城,在城里有一片天地和事业,比如包工程等。4.1.3农村合作组织迅速发展年轻农民在农村出现分化,一部分农民在进城的同时,把土地留在农村;另一部分接管土地成立合作组织,两全其美。这部分农民包括两类人;一类是子承父业,另一类是在农村有牵挂的村组干部和后备村组干部。4.1.4农业产业化基础坚实东辽县通过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形象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产品向产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围绕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经营模式,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4.2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东辽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但制约因素也不少。一是土地流转价格偏高。由于城市资金大量涌入,土地价格被迅速抬高,平均价格1.1万元/hm2。二是年龄大的劳动力同土地有感情。他们从联产承包开始,在自家土地上经营已有30年的时间,精耕细作,培养出深厚感情,不愿意转出。三是农业生产者产业化生产能力还需要提高。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人之间互不认可,协调困难。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4.2.1普查资源,科学区划应当对现有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传统产业、农业产业化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分析现状,比较优势,提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总思路和框架。根据调查,综合考虑资源、市场、区位、政策等情况,作出科学区划[4]。把玉米、水稻种植和家畜、特色动物养殖放在区划首位。重点做好基地和园区区划,眼光要远,影响要深。要迅速做好山、水开发区划,尽早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4.2.2整合职能,加强协调为落实好区划,应当整合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农机局、粮食局、商务局产业化职能,形成合力。加强同发改、财政、土地、环保、电力、工商等部门的协调,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持[5]。县、乡(镇)、村应当划分职责,明确责任,限定权力,保证产业化健康发展。4.2.3培养人才,推广科技发挥培训机构作用,运用资格培训、技能培训、安全培训等机会,讲授种植、养殖、加工、农机操作等技术,提高新型农民科学从业能力。推广机构应当按照农业产业化需要,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农机新技术,适应不断进步的产业化需要。发挥科技中介组织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快速传播和应用。4.2.4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全县应当推动现有产业化发展,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以安石万亩稻田种养基地为典范,围绕鴜鹭湖、椅山水库、三良水库、辽河水库,开发4个万亩稻田种养基地[6]。提升东辽黑猪、柞蚕养殖规模和质量,坚持特色基地建设。用现代化装备武装农业[7],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东辽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良好,初步形成产业化格局。进一步发展有利条件多、区位优势强、交通优势明显、制约因素少的产业。通过资源合理开发、有效管理和保护利用,承接辽源市转型产业,配合创建市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优化升级、调整结构、科学布局、系统整合,东辽县农业产业化必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凤娟.长—吉—平农业产业化密集带建设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03.
[2]李雷.浅析吉林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A].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2.
[3]张红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2.
[4]刘北桦.强化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工作积极推动区域农业协调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3):1-5.
[5]刘康华,赵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3):134-139.
[6]刘北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06):1-3.